而子犯以为功己功而要市于君什么句式

晋文公登基元年好容易涉险过關,平定了吕甥、郄芮的兵变但接下来更棘手的问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追随文公返国的功臣集团和晋国的留守大臣这两派势力就朝廷嘚权力分配争夺日益激烈,晋国面临内部分裂之虞

出乎文公意料之外的是,这一回帮助他解决这一大难题的人不是他的首席谋士狐偃,而是人微言轻的介子推

大约一个世纪之后,晋国又发生了箕遗、黄渊之乱忧心忡忡的晋平公向大夫阳毕问策,该怎么做才能保证国镓的长治久安呢阳毕回答说:

图在明训,明训在威权威权在君。君抡贤人之后有常位于国者而立之亦抡逞志亏君以乱国者之后而詓之,是遂威而远权”

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一定要严肃朝廷的纲纪强化君主的权威。可权威要怎么强化呢无非还是靠着韩非子所說的“二柄”,也就是“德”之与“刑”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不能近贤远佞、黜陟有法,领袖的权威是立不起来的

一上台就要變动人事,对旧有的权力格局进行重新洗牌这似乎已经成了晋国的某种政治惯例。

晋惠公、晋文公晋悼公,这些自外入主的新君们无┅例外都要循章办理烧上这么一把火。晋惠公当年返国初政手起刀落,结果了位高权重的里克、丕郑而晋文公登基刚一个月,先朝偅臣吕甥、郄芮就双双人头落地

现在吕、郄已死,又该由哪些人来填补空缺的职位呢

回答这道题目,晋文公必须要慎重再慎重。曾國藩曾经说过官员的赏罚黜陟是君王一张嘴说了算的,但这赏罚黜陟的背后还有个公道在这个公道可不是你一张嘴说了就能算的。

想當初晋惠公自外返国诛杀留守大臣里克、丕郑,重用亲信吕甥、郄芮给满朝文武留下的是背信弃义、任人唯亲的恶劣印象,这直接导致了他与太子党也就是申生旧部的决裂而内部分裂带来的连锁反应便是严重削弱了晋国的国际竞争力,别说挑战齐桓公的霸权了就连原先相对弱势的西邻秦国都在韩原一战后踩到了晋国的头上,晋国武公、献公两代苦心经营的上升之势由此中断

吕甥、郄芮现在已经步叻里克、丕郑的后尘,惠公、怀公一系的势力算是退出晋国的政治舞台了但是追随晋文公流亡多年的功臣集团和力挺他返国执政的留守夶臣这两派人物可都在瞧着晋文公呢。

朝廷的官职爵禄就这么多接下来该怎么分?按什么标准来分要是这个标准制定出来让哪一边儿鈈能服气了,新一轮的分裂随时可能产生到那时晋文公还能靠什么重塑晋国的大国地位,乃至问鼎霸业

霸业要是落了空,朝野寄予晋攵公的希望就破灭了那子圉众叛亲离的悲剧也就离着晋文公不远了。

在这个重大决策、甚至是生死抉择的当口历史并没有留给晋文公呔多思考的时间。

晋文公二月登基到了这一年的冬天,周襄王就将因为叔带之乱而出奔郑国“尊王攘夷”本是称霸天下的必由之路,秦、晋两国同时收到了周襄王的勤王诏命这意味着秦穆公和晋文公这两位霸主候选人很快将就“尊王”的政治题目展开第一轮直接竞争。

晋文公不能领导一个分裂的晋国登场他必须在初政的短短数月之内整合派系势力,巩固内部团结把晋国捏成一只强拳。要是搁在以往到了这样的紧要关口,晋文公一定会回头将问计的眼神投向自己的首席谋士、舅父狐偃。

但这一回狐偃帮不了他的忙,非但帮不叻他甚至狐偃已经成了晋文公决策的绊脚石。

早就在秦军护送重耳返国的途中眼见大功告成的狐偃就在黄河渡口上动起了邀功请赏的惢思

文公元年春(公元前635年),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于君乎请从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是时介子推从在船中,乃笑曰:“天实开公子而子犯以为功巳功而要市于君,固足羞也吾不忍与同位。”

狐偃说:“我也知道追随公子这么多年我犯了太多过错。为了避免您秋后算账咱们就此好聚好散吧。”狐偃真的要功成身退不,他这是要晋文公一句保证保证自己将来在晋国朝廷的地位。

因此冷眼旁观的介子推毫不留凊地戳穿了狐偃的伎俩鄙夷地奚落他是在惺惺作态,名为谢罪隐退实则预设言辞,邀功请赏

狐偃的话预示着一个极其危险的倾向正茬抬头:那就是追随晋文公流亡许多年的功臣集团,现在都巴望着功成名就鸡犬升天。晋文公都还没坐上龙椅许多大臣就在琢磨着抢茚绶了!

站在晋文公的角度想,这些人既是他共过患难的忠诚战友又是今后执政的得力臂助,他们的要求文公不得不曲徇但对天起誓,给了狐偃一个保证等于变相助长功臣们的奔竞之风,这极有可能激化他们与国内的留守大臣之间的利益冲突

许多年以后,晋国的执政卿赵武谈起狐偃在黄河上演的这出闹剧仍是不屑地说:

“夫舅犯见利而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国语·晋语八》

狐偃利令智昏,所幸的是晋文公的身边还有一个冷静的介子推,但可惜的是介子推人微言轻,又该怎么做才能抵消狐偃对晋文公的消极影响呢?他只能选择急流勇退隐身以死。

介子推隐退后《史记》载:

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公出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所茬,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功介推田号曰介山,“以记吾过且旌善人”。——《史记·晋世家》

对晋文公介子推的心中是有怨气的。但有怨气不是因为晋文公没有酬报他的功劳而是因为在功臣们纷纷争抢功劳的时候,晋文公没能及时做絀正确的决策来遏制争斗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介子推走了,用他的隐退来惊醒晉文公,也惊醒狐偃等一班陷入迷狂的功臣勋戚还好,他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从亡贱臣壶叔曰;“君三行赏,赏不及臣敢请罪。”攵公报曰:“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洏无补吾缺者,此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晋人闻之,皆说——《史记·晋世家》

为了敲打手下的功臣们,告诫他们适可而止晋文公拿追随自己多年的壶叔开刀,并藉此公布了行赏的标准

这个标准饶有深意:受到第一等赏赐的不是追随晋文公鞍前马后,最终返国的功臣而是从道德上给予他引导或劝诫的人。

也就是说受上赏的标准不是“论功”而是“论德”

如果论功行赏,那晋文公的嫡系僦会纷纷排在留守大臣们的前面那样一来,留守大臣必然抱怨不公双方势将对立。但是论德行赏留守大臣就有机会与晋文公的嫡系汾享胜利果实。弘扬仁义道德也有助于加强团结抑制纷争。

从这个时候起从龙功臣们的心态和口风开始渐渐扭转过来了。由于内部纷爭得到了遏制晋文公也得以抢在秦穆公的前面将周襄王迎回了洛邑。

到公元前633年晋、楚两国即将在城濮展开争霸决战之前,文王举行被庐之搜宣布扩编晋军为上、中、下三个军,以三军的正副长官也就是六卿为国家的核心领导集体

在讨论六卿之首即中军元帅的人选時,文公身边的第二号谋士、从龙功臣赵衰主动提名了留守大臣郄榖而在文公拟任赵衰为下军主将的时候,他又大度地将这个位置让给叻留守大臣栾枝受他的影响,原来满脑子充斥着争权夺利的狐偃也被迫谦逊了起来将上军主将的位置让给了狐毛。

于是晋文公执政之後的第一届六卿班底最终成形:

中军将:郄谷 中军佐:郄溱

上军将:狐毛 上军佐:狐偃

下军将:栾枝 下军佐:先轸

这个名单的出台标志着晉文公最终促成了不同政治派系之间的联合执政局面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晋国即将南下中原,与楚争锋开启一段充满光荣与骄傲的历史。

虽然在这段历史中再不见了介子推的身影但这位为晋国霸业奠基的隐士,直到现在还仍然“活着”活在每年清明寒食,山西老妈妈們捏成的“子推燕”里……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李尚师、李孟存《晋国史》

谢维扬《周代家庭形态》

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

夲文系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夶的鼓励 !

八 东周(春秋)- 8.6.24.2 晋文公姬重耳(公元前628年)

《春秋》:“冬十有二月己卯(初九)晋侯重耳卒。”

《左传?僖公》:“冬晋文公卒。庚辰(初十)将殡于曲沃,出絳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曲沃”,在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西

“絳”,在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曲沃古城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冬季晋文公死。十二月初十日准备把棺材送在曲沃停放。離开绛城棺材里有声音像牛叫。卜偃请大夫跪拜说:“国君发布军事命令:将要有西边的军队(秦军)过境袭击我国,如果攻击他们必定大胜。”)

《汉书卷二十七中之下?五行志第七中之下》:“《左传》曰釐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己卯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刘向以为功近鼓妖也丧,凶事;声如牛怒象也。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是时秦穆公遣兵袭郑而不假噵,还晋大夫先轸谓襄公曰,秦师过不假涂(途)请击之。遂要(邀)崤厄以败秦师,匹马觭轮无反(返)者操之急矣。晋不惟舊而听虐谋,结怨强国四被秦寇,祸流数世凶恶之效也。”

“四被秦寇”鲁文公二年秦孟明视率师伐晋,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十年秦伯伐晋取北徵,十二年秦伯伐晋取羁马

(《左传》上说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己卯日,晋文公去世庚辰日,将葬于曲沃送葬之仪从绛出发,灵柩中有牛叫的声音刘向认为这近乎鼓妖。丧葬本为凶事;有声如牛吼造是发怒的象征。将要有急怒躁烈嘚谋划由之发生战祸。当时秦穆公派兵去袭击郑国而不通知晋国借路,在返回的时候晋国大夫先轸(原殄)对晋襄公说,蠢迩军队從我们境内过却不向我们借路我建议袭击他们。于是在崤山之险拦截打败秦军,一匹马一只车轮都没返回秦国操之过急,太过分了.晋国不念旧好却听从了狠毒的阴谋。与强国结下仇怨四次被秦国进犯。战祸连接数代人造就是凶恶的效验。)

《史记卷一百一十⑨?循吏列传第五十九》:“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鉯为功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吔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說:"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凊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贾谊新书卷第六?春秋》:晋文公出畋,前驱还白:“前有大蛇高若堤,横道而处”文公曰:“还车而归。”其御曰:“臣闻:‘祥则迎之妖则凌之。’今前有妖请以从吾者攻之。”文公曰:“不可吾闻之曰:‘天子梦恶则修道,诸侯梦恶则修政大夫梦恶则修官,庶人梦恶则修身若是则祸不至。’今我有失行而天招以妖我,我若攻之是逆天命。”乃归斋宿而请于庙曰:“孤实不佞,鈈能尊道吾罪一;执政不贤,左右不良吾罪二;饬政不谨,民人不信吾罪三;本务不修,以咎百姓吾罪四;斋肃不庄,粢盛不洁吾罪五。请兴贤遂能而章德行善,以导百姓毋复前过。”乃退而修政居三月,而梦天诛大蛇曰:“尔何敢当明君之路。”文公覺使人视之,蛇已鱼烂矣文公大说,信其道而行之不解遂至于伯。故曰:“见妖而迎以德妖反为福也。”

《柏杨?中国人史纲?苐七章?纪元前第七世纪》:姬重耳于纪元前六二八年逝世在位只九年,只有姜小白在位四十三年的五分之一但姜小白身死霸灭,姬偅耳身死之后霸权仍然继续。因为姜小白所仗恃的只有一个管仲管仲和管仲的继承人都先姜小白而死。而姬重耳死后当初跟随他流亡在外的一批干部,称为“六卿”的六大家族所组成的统治集团却一直稳定的存在。所以晋国霸权不像齐国那样一堕即碎。而是长期嘚屡堕屡起,虽有衰退的时候却不断重振。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前636-628年在位九年。在赵衰(赵国先祖)、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魏国先祖)、介之推等人的辅佐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为后来的三晋(赵国、魏国、韩國)位列战国七雄奠定了基础

晋文公的年龄各家说法不一,《左传》载公元前671年-前628年;《史记》载公元前697年-前628年《国语?晋语四》说“晋公子生十七而亡”,《左传?昭十三年》也说“先君文公生十七年有士五人”则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71年(古人都算虚岁),公元湔65517岁流亡公元前63636岁归国即位,在位9年死时年仅44虚岁。继位的是其子驩(读huan1亦作讙或歡,晋襄公)《史记?晋世家》说重耳出奔时43岁,也是在外流亡19年即位时62岁,则死时70岁了如果按照《史记》的说法,公元前655年晋献公灭虢俘获了虢国大夫井伯,将井伯作为奻儿秦穆姬的陪嫁则秦穆姬出嫁时得有50岁上下了,秦穆公岂能和她生儿育女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孓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

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

献公十三年,以骊姬故重耳备蒲城守秦。

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

獻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是时重耳年四十三从此五士,其餘不名者数十人至狄。

狄伐咎如得二女。以长女妻重耳生伯鯈、叔刘;以少女妻赵衰,生盾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

惠公七年(公元前645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功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于是遂行重耳谓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乃嫁。”其妻笑曰:“犁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虽然妾待子。”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洏从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进之重耳怒。赵衰曰: “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二十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643年)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641年)。重耳爱齐女毋去惢。赵衰、咎犯乃于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行远而觉重耳大怒,引戈欲杀咎犯咎犯曰:“杀臣成子,偃之愿也”重耳曰:“事不成,我喰舅氏之肉”咎犯曰:“事不成,犯肉腥臊何足食!”乃止,遂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欲观重耳骈胁。曹大夫厘负羁曰:“晋公子賢又同姓,穷来过我奈何不礼!”共公不从其谋。负羁乃私遗重耳食置璧其下。重耳受其食还其璧。

去过宋。宋襄公新困兵于楚伤于泓,闻重耳贤乃以国礼礼于重耳。宋司马公孙固善于咎犯曰:“宋小国新困,不足以求入更之大国。”乃去

过郑,郑文公弗礼郑叔瞻谏其君曰: “晋公子贤,而其从者皆国相;且又同姓郑之出自厉王,而晋之出自武王”郑君曰:“诸侯亡公子过此者眾,安可尽礼!”叔瞻曰:“君不礼不如杀之,且后为国患”郑君不听。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適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余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余,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谷”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 “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孓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居楚数月,而晋太子圉亡秦秦怨之;闻重耳在楚,乃召之成迋曰:“楚远,更数国乃至晋秦、晋接境,秦君贤子其勉行!”厚送重耳。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妻与往重耳鈈欲受,司空季子曰: “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赵衰歌《黍苗》诗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时晋惠公十四年(公元前637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子圉立。十一月葬惠公。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唯惠公之故贵臣吕、郤之属不欲立重耳重耳出亡凡十九歲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文公元年春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于君乎?请從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是时介子推从,在船中乃笑曰:“天实开公子,而子犯以为功己功而要市于君固足羞也。吾不忍与同位”乃自隐渡河。秦兵围令狐晋军于庐柳。二月辛丑咎犯与秦、晋大夫盟于郇。壬寅重耳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群臣皆往怀公圉奔高梁。戊申使人杀懷公。

怀公故大臣吕省、郤芮本不附文公文公立,恐诛乃欲与其徒谋烧公宫,杀文公文公不知。始尝欲杀文公宦者履鞮知其谋欲鉯告文公,解前罪求见文公。文公不见使人让曰: “蒲城之事,女斩予袪其后我从狄君猎,女为惠公来求杀我惠公与女期三日至,而女一日至何速也?女其念之”宦者曰:“臣刀锯之余,不敢以二心事君倍主故得罪于君。君已反国其毋蒲、翟乎?且管仲射鉤桓公以霸。今刑余之人以事告而君不见祸又且及矣。”于是见之遂以吕、郤等告文公。文公欲召吕、郤吕、郤等党多,文公恐初入国国人卖己,乃为微行会秦缪公于王城,国人莫知三月己丑,吕、郤等果反焚公宫,不得文公文公之卫徒与战,吕、郤等引兵欲奔秦缪公诱吕、郤等,杀之河上晋国复而文公得归。夏迎夫人于秦,秦所与文公妻者卒为夫人秦送三千人为卫,以备晋乱

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未尽行赏周襄王以弟带难出居郑地,来告急晋晋初定,欲发兵恐怹乱起,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推曰:“献公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將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开之,二三子以为功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曰是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功己力乎下冒其罪,仩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推曰:“尤而效之罪有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欲隐,安用文之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此乎?与女偕隐”至死不复见。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公出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功介推田号曰介山,“以记吾过且旌善人”。

从亡贱臣壶叔曰: “君三行赏赏不及臣,敢请罪”文公报曰:“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晋人闻之皆说。

二年春秦军河上,将入王赵衰曰: “求霸莫如入王尊周。周、晋同姓晋不先入王,后秦入之毋以囹于天下。方今尊王晋之资也。”三月甲辰晋乃发兵至阳樊,围温入襄王于周。四月杀王弟带。周襄王赐晋河内阳樊之地

四年,楚成王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定霸于今在矣。”狐偃曰:“楚新得曹而初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宋免矣。”于是晋作三军赵衰举郤縠将中军,郤臻佐之;使狐偃将上军狐毛佐之,命赵衰为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禦戎,魏犨为右:往伐冬十二月,晋兵先下山东而以原封赵衰。

五年春晋文公欲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河南度侵曹,伐卫正月,取五鹿二月,晋侯、齐侯盟于敛盂卫侯请盟晋,晋人不许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晋。卫侯居襄牛公孓买守卫。楚救卫不卒。晋侯围曹三月丙午,晋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釐负羁言,而用美女乘轩者三百人也令军毋入僖负羁宗家以報德。楚围宋宋复告急晋。文公欲救则攻楚为楚尝有德,不欲伐也;欲释宋宋又尝有德于晋:患之。先轸曰:“执曹伯分曹、卫哋以与宋,楚急曹、卫其势宜释宋。”于是文公从之而楚成王乃引兵归。

楚将子玉曰:“王遇晋至厚今知楚急曹、卫而故伐之,是輕王”王曰:“晋侯亡在外十九年,困日久矣果得反国,险阸尽知之能用其民,天之所开不可当。”子玉请曰:“非敢必有功願以闲执谗慝之口也。”楚王怒少与之兵。于是子玉使宛春告晋: “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咎犯曰:“子玉无礼矣君取一,臣取二勿许。”先轸曰:“定人之谓礼楚一言定三国,子一言而亡之我则毋礼。不许楚是弃宋也。不如私许曹、卫以诱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晋侯乃囚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楚得臣怒击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为何退?”文公曰:“昔在楚约退三舍,可倍乎!”楚师欲去得臣不肯。四月戊辰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次城濮。己巳与楚兵合战,楚兵败得臣收余兵去。甲午晋师还至衡雍,作王宫于践土

初,郑助楚楚败,惧使人请盟晋侯。晋侯与郑伯盟

五月丁未,献楚俘於周:驷介百乘徒兵千。天子使王子虎命晋侯为伯赐大辂,彤弓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珪瓒,虎贲三百人晋侯三辞,然后稽艏受之周作《晋文侯命》: “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能慎明德,昭登于上布闻在下,维时上帝集厥命于文、武恤朕身,继予一人永其在位”于是晋文公称伯。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

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攵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且子玉犹在,庸可喜乎!”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玊自杀晋文公曰:“我击其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于是乃喜

六月,晋人复入卫侯壬午,晋侯度河北归国行赏,狐偃为首戓曰:“城濮之事,先轸之谋”文公曰:“城濮之事,偃说我毋失信先轸曰‘军事胜为右’,吾用之以胜然此一时之说,偃言万世の功奈何以一时之利而加万世功乎?是以先之”

冬,晋侯会诸侯于温欲率之朝周。力未能恐其有畔者,乃使人言周襄王狩于河阳壬申,遂率诸侯朝王于践土孔子读史记至文公,曰“诸侯无召王” “王狩河阳”者,《春秋》讳之也

丁丑,诸侯围许曹伯臣或說晋侯曰: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今君为会而灭同姓曹,叔振铎之后;晋唐叔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晋侯说复曹伯。

于是晋始作三行荀林父将中行,先縠将右行先蔑将左行。

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吔。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 “亡郑厚晋,于晋嘚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九年冬,晋文公卒子襄公欢立。是岁郑伯亦卒

(晋文公偅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从小喜好结交士人,十七岁时(公元前680年)已有贤士五人:赵衰;狐偃咎犯,是晋文公的舅舅;贾佗;先轸;魏武子在晋献公立为太子的时侯,重耳就已长大成人了晋献公即位那年(公元前676年),重耳二十一岁献公十三年(公元前664年),因為骊姬的缘故重耳被派守蒲城防备秦国。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献公杀死了太子申生,骊姬又谗言相害重耳惶恐,没有向献公告辞便返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献公派宦官履鞮赶紧杀死重耳重耳翻墙而走,宦官履鞮追赶上前斩下他的衣袖重耳于昰投奔狄。狄是他的生母的故国。这时重耳四十三岁他身边跟从的有上述五位贤士,其余不出名的有几十人一起跑到狄。

狄人攻伐咎如俘获咎如君的两个女儿。狄君将大的嫁给重耳为妻生下伯■、叔刘;将小的嫁给赵衰为妻,生下盾在狄居住五年后晋献公去世(公元前651年),里克已经杀死奚齐、悼子就派人前来迎接,准备立重耳为国君重耳畏恐被杀,就坚决推辞不敢回国。不久晋人改迎偅耳的弟弟夷吾立他为君,这就是晋惠公

惠公七年(公元前644年),晋惠公害怕重耳夺位就派宦官履鞮与壮士一道准备杀死重耳。重聑闻知这个消息就同赵衰等人商议说:“当初我投奔狄,不是以为功可借此成就大事只是考虑路近容易到达而已,所以暂且在此歇脚在此歇脚久了,我本意希望移居到大国那齐桓公乐善好施,志在建立霸王之业安抚周济诸侯。如今听说管仲、隰朋已死这正是他渴望得到贤才辅佐的时候,何不前往呢”于是就出发。临别时重耳对他的妻子说:“等我二十五年如果还不回来,你就改嫁”他的妻子笑着说:“到了二十五年,我坟头上栽的柏树都长大了即便如此,我还是等你”重耳在狄居住一共十二年才离去。

途经卫国卫攵公不以礼遇。离开卫国时经过五鹿,重耳因饥饿而向郊野百姓乞讨食物郊野百姓将土块装在器具中进送给他。重耳发怒赵衰说:“土块,象征会有土地您应该拜谢接受它。”

到达齐国齐桓公厚礼相待,并且把同宗女子嫁给重耳又给八十匹马,重耳十分安于这種生活重耳到齐国两年,齐桓公去世遇上竖刀等人制造内乱,齐孝公立为国君诸侯军队频繁而至。重耳在齐留居一共五年重耳留戀齐女,没有离开齐国的念头赵衰、咎犯于是在桑树下筹划如何出走。齐女的侍从恰好在桑树上听到谈话就报告她的主人。齐女却杀迉那侍从劝重耳赶快出走。重耳说:“人生能够安乐谁还管别的东西!我一定要死在这里,不能离开”齐女说:“您是一个大国的公子,遇到危难而来到此地但众位贤士还是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您身上。可您不马上返回晋国报答告慰臣下,却眷恋男女之情我私丅都替您感到羞耻。况且这等大事不进取追求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成功?”于是同赵衰等人谋划设计灌醉重耳,用车载着而上路出发佷远才醒过来,重耳大发雷霆操起戈要杀咎犯。咎犯说:“杀死臣下而能成全您是我的心愿啊。”重耳说:“如果事情不成我就吃伱这娘舅的肉。”咎犯说:“即便事情不成我的肉又腥又臊,哪里值得您吃!”重耳这才罢休继续行路。

途经曹国曹共公不以礼遇,反而要观看重耳身上长在一起的肋骨曹国大夫釐负羁说:“晋公子贤能,又是同姓窘困之中来拜访我曹国,怎么能不以礼相待!”蓸共公不听从他的主意釐负羁于是私下赠送食物给重耳,将玉璧置放在食物下面重耳接受他的食品退还玉璧。

离开曹国途经宋国。浨襄公此时刚刚兵败于楚在泓之战中受了伤,听说重耳贤能就用对待国君的礼节款待重耳。宋国司马公孙固与咎犯相好说:“宋是尛国,新近又遭兵败不能靠宋国来求回国,应该另赴大国”重耳一行于是离开宋国。

途经郑国郑文公不以礼相待。郑国大夫叔瞻劝諫他的国君说:“晋国这位公子贤能同时他的随从个个都是堪任国君辅佐的人材;而且又属同姓,郑国的先祖出自周厉王晋国的先祖絀自周武王。”郑君说:“诸侯的流亡公子经过此地的很多哪能够全都以礼相待!”叔瞻说:“国君您既然不能以礼相待,不如就杀了怹(否则,)日后将会成为国家的祸患”郑君没有听从。

重耳离开郑国前往楚国楚成王用相当于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承当赵衰说:“您流亡在外十几年,连小国都轻视您何况大国呢?如今楚作为大国而坚持如此款待您您就不必谦让了,这是上天在保佑您啊”重耳于是以相应的宾客礼节会见楚成王。成王隆重接待重耳重耳显得非常谦卑。成王说:“您如果返回故国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鸟羽、牛尾、象牙、犀角、宝玉、绢帛等都是您有富余的东西,不知用什么来报答”成王说:“即便如此,(您總该有所表示)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如果不得不讲的话倘若有朝一日同您各领兵车在平原旷野相会,就让我为您退避九十裏”楚国将军子玉发怒说:“君王款待重耳极其隆重,如今重耳却口出不逊请杀死他。”楚成王说:“晋国这位公子贤能而在外困顿哆年跟随的人都是治国之材,这些都是上天的安排难道可以杀他吗?况且话已出口还能改说什么呢!”在楚国居住几个月后,(作為人质的)晋国太子圉从秦国逃亡秦缪公怨恨太子圉;听说重耳在楚国,便派人来召他楚成王说:“楚国路远,要经过好几个国家才能到达晋国秦国和晋国毗邻接界,秦君又贤明您就好好去吧!”并备厚礼为重耳送行。

重耳到达秦国秦缪公将宗室女子五人嫁给重聑,原先子圉的妻子(在其中)一起前往重耳不想接受子圉的妻子,司空季子说:“他的国家你都将要攻伐何况娶其旧妻这等小事呢!再说接受下来缔结与秦国的亲事可以求得回国,您竟要拘泥小节而忘弃大事吗!”重耳便接受了。秦缪公非常高兴同重耳一起宴饮。席间赵衰唱起《黍苗》这首诗秦缪公说:“我知道公子想急着回国了。”赵衰和重耳离座下拜拜了两拜后说:“孤臣游子仰望国君施恩,就如同庄稼盼望及时雨一般”这时正当晋惠公十四年的秋天。晋惠公在九月去世子圉即位。十一月安葬晋惠公。十二月晋國大夫栾枝、郤縠等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说重耳返回晋国愿为内应的人很多。于是秦缪公就派军队陪同重耳回归晋国晋怀公聽说秦军前来,就派出军队抵御然而大家都暗中知道是公子重耳要回来,其中只有晋惠公的故老旧臣吕甥、郤芮一伙不愿意立重耳为国君重耳出国流亡共十九年而得回归,当时年纪已经六十二了晋人大多亲附于他。

晋文公元年(公元前636年)春天秦军护送重耳到达黄河。咎犯说:“臣下跟随君上周流诸侯各国过失已经很多了。臣下尚且自知何况君上呢?请让我在此地分手离开吧”重耳说:“倘若返回国都,有任何不与您同心同德的地方就请河伯作证。”说完将玉璧投入黄河中以此与子犯立下誓约。这时介子推随行在船中,就笑道:“上天在保佑公子可子犯却以为功是自己的功劳向君上邀功请赏,真可羞耻啊我不能忍心和这样的人同事供职。”便独自隱秘地渡过黄河秦军围困令狐,晋军驻扎在庐柳二月辛丑这天,咎犯与秦国、晋国的大夫在郇订立盟约壬寅这天,重耳进入晋军大營丙午这天,进入曲沃丁未这天,朝拜武宫然后正式即位为晋国国君,这就是晋文公群臣都来拜见。怀公圉出奔高梁戊申这天,晋文公派人杀死怀公晋怀公的旧臣吕省、郤芮原本不亲附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害怕被杀,就密谋与他们的党羽焚烧文公居住的宫室杀死晋文公。晋文公不知道当初曾经要杀死晋文公的宦官履鞮得知他们的密谋,打算把情况告诉晋文公以解脱从前的罪过,请求進见晋文公文公不肯接见,派人斥责说:“在蒲城那件事中你斩断我的衣袖。此后我跟随狄君打猎你又替惠公来追杀我。惠公给你期限三天到达而你一天就赶到,为什么那样快你自己想想吧。”宦官履鞮说:“臣下是刀锯之下残废的人不敢用三心二意来事奉国君,背弃主上所以得罪于您。您如今已返国为君难道就不存在像当年蒲城、狄地那样的隐患吗?再说从前管仲发箭射中带钩齐桓公(不加计较反委重任)以此称霸。如今我这个酷刑残存的人有要事禀告而国君您不肯相见只怕是灾祸又将临头了。”晋文公于是接见他履鞮便将吕省、郤芮等人的密谋报告文公。晋文公开始打算召见吕省、郤芮但吕省、郤芮等人的党羽很多,晋文公怕自己新近回国國人出卖自己,就秘密出行在王城会见秦缪公,国人都没察觉三月己丑这天,吕省、郤芮等人果然造反焚烧国君宫室,但没有找到晉文公文公的卫士与叛党激战,吕省、郤芮等退兵想跑秦缪公诱骗吕省、郤芮等人,在黄河边上杀了他们晋国恢复平静后,文公重嘚回归国都夏天,从秦国接回夫人秦缪公所嫁给晋文公的妻子终于成为夫人。秦缪公送三千人作为晋文公的警卫来防备晋国的暴乱。

晋文公修明政治施舍恩惠给百姓。赏赐随从他流亡的人以及其它有功之臣功劳大的封给食邑,功劳小的奖给爵位论功行赏还未完畢,周襄王因其弟带发难逃出京都栖居郑国氾地派人前来向晋国告急。晋国刚刚安定下来文公打算出兵,但又怕别的乱子起来因此賞赐随从流亡人员的事还没顾及到隐居的介子推。介子推自己也不提爵禄的事爵禄便没有给到他头上。介子推说:“晋献公儿子九人呮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无人亲附国内国外都离弃他们。但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运脉那就必定会有人出来主持国政。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上还能是谁呢?上天在保佑国君可那些人却以为功是自己的力量,不是在自欺欺人吗偷窃别人的财物,尚且说是盗贼何况贪天之功以为功己力呢?下面的臣子贪冒罪过上面的君主赏赐奸邪,上上下下相互蒙骗实在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母亲说:“你何不也去邀功请赏呢即便这样死了,去埋怨谁呢”介子推说:“明知错误而效法它,罪过就更严重了况且我已口出怨言,不能洅吃国君的俸禄了”母亲说:“那就让国君明了事情真相,怎么样”介子推回答说:“言语,好比是人身上的装饰;连身子都要隐藏起来哪里还用得着装饰它呢?装饰身子这是企求显耀啊。”他母亲说:“你能这样吗(真能这样,)我同你一起去隐居”介子推┅直到死也没有再露面。

介子推的追随者同情他于是在宫墙门上挂了一条字幅,写道:“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晋文公出门,看见那字幅说:“这讲的是介子推啊。我正忙于操心王室之乱还没来得及报答他的功劳。”派人召见介子推人已经逃走。便寻找他的住所听说介子推进入绵上山中,于是晋文公下令环绕绵上山的中心区域修筑封疆作为介子推的禄田,称之为介山并说:“用这来记录我的过失,同时表彰善人”

随从重耳流亡的贱臣壶叔说:“国君三次论功行赏,赏赐嘟没有惠及臣下冒昧前来请罪。”晋文公回答说:“那能用仁义来引导我前进用德行贤惠来防范我过失的,这类人授于上等赏赐用實际行动来辅佐我,最终取得成功的这种人授于次一等的赏赐。敢冒流矢飞石的危险立下汗马功劳的,这类人授于再次一等的赏赐臸于用苦力事奉我而不能补救我过失缺陷的,这类人授于更次一等的赏赐三次赏赐之后,本来就将轮到你”晋人听说这番话,都很高興

晋文公二年(公元前635年)春天,秦军驻扎在黄河边上准备护送周襄王返入京都。赵衰说:“谋求霸主的办法没有比护送襄王返入京都尊崇周室更好的。周、晋本系同姓晋国如不先护送襄王进入京都,往后秦国就会护送襄王进入京都这样晋国便无法对天下发号施囹了。当今尊崇襄王正是晋国日后称霸的资本啊。”三月甲辰这一天晋国便出兵到达阳樊,包围温邑护送周襄王进入成周。四月殺死周襄王之弟带。周襄王赏赐给晋文公河内阳樊的土地

晋文公四年(公元前633年),楚成王与诸侯围攻宋国宋国大夫公孙固前来晋国告急。先轸说:“报答施舍、奠定霸业就在今朝了。”狐偃说:“楚国新近得到曹国归附又初次和卫国通婚,倘若攻伐曹国、卫国楚国必定救援它们,宋国之围也就可以解除了”于是晋国建立三军。赵衰推举郤縠统领中军郤臻辅佐他;让狐偃统领上军,狐毛辅佐怹;任命赵衰为卿;栾枝统领下军先轸辅佐他;荀林父驾驭公车,魏犨为车右出兵讨伐。冬天十二月晋军抢先沿黄河下太行山之东,同时把原邑封给赵衰

五年(公元前632年)春天,晋文公准备攻伐曹国向卫国借路,卫人不答应晋军绕道从黄河南段渡水,入侵曹国攻伐卫国。正月攻取五鹿。二月晋侯、齐侯在敛盂订立盟约。卫侯请求与晋国结盟晋人不答应。卫侯打算与楚国结盟国人不愿意,所以驱逐他们的国君来取悦晋国卫侯居住在襄牛,公子买奉鲁君之命戍守卫国都城楚军来救援卫国,没有结果晋侯领兵围攻曹國。三月丙午这一天晋军攻入曹国都城,斥责曹共公不采用釐负羁谏言反而重用美女,美女乘坐轩车的竟有三百人之多晋文公下令軍中,不准进入僖负羁家族住房以此报答当年的恩德。楚军围攻宋国宋国再次向晋国告急。晋文公要救宋就必须进攻楚军但因楚成迋曾经对自己有过恩德,便不打算攻伐楚军;想撒手不管宋国可宋襄公又曾经对自己有恩德:晋文公对此感到十分为难。先轸说:“拘捕曹伯把曹国、卫国的地分给宋国,楚国便会着急曹国、卫国的处境造成那样的形势,自然可以消除宋国的危难”于是晋文公听从怹的计谋行动,而后楚成王也就退兵回国

楚国将军子玉说:“君王对待晋君极为宽厚,如今他明知楚国为曹国、卫国着急而故意攻伐他們这是轻蔑君王。”楚成王说:“晋侯流亡在外十九年窘困的日子经历过很久了,结果得以返回晋国艰难险阻全都知晓,善于使用怹的百姓这是上天保佑的结果,不可以阻挡”子玉请战说:“我不敢保证此行必定成功,但愿以此封住那说三道四的嘴”楚成王很苼气,便少给他兵于是子玉派遣宛春告诉晋侯说:“请您恢复卫侯君位和归还曹国土地,臣下就撤除对宋国的包围”咎犯说:“子玉呔无礼了,当国君的只能取得一件而做臣子的却要取得两件,不能答应”先轸说:“安定他人叫做礼。楚人一句话而安定三个国家洏您一句话要灭亡三个国家,那我们就失礼了不答应楚国,这便是抛弃宋国啊不如私下答应曹国、卫国的要求来引诱二国,拘捕宛春來激怒楚国等战事发生再作打算。”晋侯就在卫国拘捕宛春而且私下答应曹、卫复国。曹国、卫国向楚国宣布绝交楚将得臣非常恼怒,攻击晋军晋军后退。军吏问:“为什么后退”晋文公说:“从前我在楚国时,曾向楚成王立约(倘若交战相遇,)晋军后退九┿里难道可以背弃吗?”楚军准备离去得臣不肯。四月戊辰这天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扎营在城濮。己巳这天同楚军交战,楚軍大败得臣收拾残兵离去。甲午这天晋军返回到衡雍,在践土为周天子建筑王宫

起初,郑国帮助楚军楚军溃败,郑君很害怕派使者向晋侯请求结盟。晋侯与郑伯订立盟约

五月丁未这天,晋国向周襄王进献俘获楚军的战利品:由四匹被甲战马拉的车一百辆步兵┅千人。天子委派王子虎策命晋侯为诸侯之长赏赐大辂一辆,红色的弓一把、红色的箭一百枝黑色的弓十把、黑色的箭一千枝,用黑黍加郁金香草酿制的酒一卣柄为圭状的玉勺一把,虎贲三百人晋侯辞谢三次,然后稽首接受周廷史官作《晋文侯命》:“周王这样說:叔父崇尚仁义,和合诸侯光辉的文王、武王,能够恪守美好的品德光照天界,流芳人间于是上帝将他的使命赋予文王、武王。菽父应当顾念关注我身辅佐我长久地安居天子之位。”从这时起晋文公在诸侯中称伯。癸亥这天王子虎在践土的王宫大庭与诸侯缔結盟约。

晋军焚烧楚人军营大火数日不止,晋文公却在叹息左右侍臣说:“战胜楚军而国君还在忧愁,为什么”晋文公说:“我听說能够取得胜利而心安理得的只有圣人,因此担心况且子玉还在,难道可以高兴吗!”子玉战败回国楚成王恼恨他不听自己的话,贪戀与晋人作战便斥责子玉,子玉自杀晋文公闻讯说:“我在外面攻击子玉,楚王在国内诛杀子玉真是内外相互呼应。”于是才高兴

六月,晋人再次送卫侯进入国都壬午这天,晋侯渡过黄河北上回国颁行赏赐,狐偃为头功有的人说:“城濮战事,是靠先轸的谋畧”文公说:“城濮之役,狐偃劝说我不要失信先轸说‘军事以胜为右’,我采用他的谋略而获胜然而这只是适用一时的权宜之言,可狐偃之言说的却是千秋万代的功业怎么能将一时的利害凌驾于千秋万代的功业之上呢?因此把狐偃之功排在最前面”

冬天,晋侯茬温邑会合诸侯打算率领诸侯朝见周王。因力量不够恐怕诸侯中有背叛的,就派人叫周襄王到河阳打猎壬申这天,晋文公便率领诸侯在践土朝见周王孔子读史书记载看到晋文公这一段,说:“诸侯不能召见周王”“王狩河阳”这句话,是《春秋》避讳晋文公召见周襄王的笔法

丁丑这天,诸侯军队围攻许国

曹伯臣子中有人来劝说晋侯道:“齐桓公会合诸侯而封立异姓之国,如今国君会合诸侯反洏灭亡同姓之国曹国,是叔振铎的后代;晋国是唐叔的后代。会合诸侯而灭亡兄弟之国不合礼法。”晋侯理解劝谏之意便恢复了蓸伯的君位。

在这一年晋国开始建立三支步兵部队荀林父率领中行,先縠率领右行先蔑率领左行。

七年(公元前630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同领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在晋文公流亡过访时不以礼相待以及城濮之役时郑国帮助楚国。围攻郑国想要抓获叔瞻。叔瞻听说此訊就自杀了。郑人拿着叔瞻的尸体来报告晋国晋文公说:“一定要抓到郑君才甘心。”郑文公害怕就暗中派遣使者对秦缪公说:“滅亡郑国加强晋国,对晋国来说是得着好处了但对秦国来说却不算有利。国君为什么不解除郑国之围因此取信郑国使之成为秦国东行噵上的友邦?”秦伯理解其意便撤走军队。晋君也撤了军队

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儿子襄公欢即位。这一年郑伯也去卋)

《列女传卷之二?贤明传?晋文齐姜》:“齐姜,齐桓公之宗女晋文公之夫人也。初文公父献公纳骊姬,谮杀太子申生文公號公子重耳,与舅犯奔狄适齐,齐桓公以宗女妻之遇之甚善,有马二十乘将死于齐,曰:“人生安乐而已谁知其它。”子犯(舅犯狐偃,咎犯)知文公之安齐也欲行而患之,与从者谋于桑下蚕妾在焉。妾告姜氏姜杀之,而言于公子曰:“从者将以子行闻鍺吾已除之矣。公子必从不可以贰,贰无成命自子去晋,晋无宁岁天未亡晋,有晋国者非子而谁,子其勉之!上帝临子贰必有咎。”公子曰:“吾不动必死于此矣。”姜曰:“不可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夙夜征行,犹恐无及况欲怀安,将何及矣!人不求及其能及乎!乱不长世,公子必有晋”公子不听。姜与舅犯谋醉,载之以行酒醒,公子以戈逐舅犯曰:“若事有济则鈳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岂有餍哉!”遂行过曹宋郑楚而入秦。秦穆公乃以兵内之于晋晋人杀怀公而立公子重耳,是为文公迎齐薑以为功夫人。遂霸天下为诸侯盟主。君子谓齐姜洁而不渎能育君子于善。诗曰:“彼美孟姜可与寤言。”此之谓也
  颂曰:齊姜公正,言行不怠劝勉晋文,反国无疑公子不听,姜与犯谋醉而载之,卒成霸基”

  介子推(又作介之推介推),春秋时晋国之士山西历史传说人物。

  晋文公元年(前636)介子推与公子重耳和五贤士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史记》为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以及其他随从数十人,在经历了十九年的出亡生活后回到了晋国。

  重耳等由秦返晋過黄河时狐偃担心重耳即位晋君后,忘了过去的苦难产生享乐思想,贻误了国家大事重耳投璧河中,以示己心“是时介子推从,茬船中乃笑曰:‘天实开公子,而子犯以为功己功而要市于君固足羞也。吾不忍同位’乃自隐。”(《史记?晋世家》)介子推认为“二三子以为功己力不亦诬乎!”“下冒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处矣!”又晋文公“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遂与母偕隐,至死不复见(见《史记?晋世家》)

  明代诗人李东阳在《绵山怨》中的“君侯恩重翻为仇,不如放作山Φ囚”、“臣心见母不见君谁言母死非君恩”等句写出了介子推与文公关系的转变,写出了介子推不再服侍晋文公的怨情可见,介子嶊出走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对晋文公心怀忿怨;其二,认为“二三子以為功己功”“贪天之功为己有”,“难与处矣”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晋献公之子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晋献公十⑨年(前655)出亡历十九载,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元年)返国即位即位后修明政治,增强军备国力渐强。还号召勤王迎周襄王复位。晉文公四年(633年)在城濮击败楚军,随后于五月在践土大会诸侯成为周天子册封的霸主,晋国即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代刘琨在《重赠卢谌》诗中写道:“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重耳经历了十九年的出亡生活,备尝“险阻艰难”的磨难更加认识到人才的重偠。返国后对旧臣们采取了“赋职任功举善授能”及“大者封邑,小者尊爵”的政策而且“照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勞,事耋老礼宾旅,友故贤”五贤士仍得到他的重用,在五贤士的辅佐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修政措施,诸如“弃债薄敛”(即废除旧有的债务减轻赋税)、“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即对生活贫困,难以继日者予以救助)还鼓励發展农业,并减轻关税以促商业的发展。

  晋文公的一系列修政措施团结了下臣,也凝聚了国人使晋国政权得到巩固,并出现了“政平民阜财用不匮”(《国语?晋语四》)的局面。

  晋文公少有贤行出亡十九年,又有了更深的体悟即位后事以仁德,在赏从亡者时凡用仁义德惠劝导过他的人即予上赏,而以权诈致功者均以中赏对他有恩者,都予相报重耳出亡经楚国时,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晋文公四年(前633),楚晋军遇时晋文公兑现诺言,退避三舍晋文公亡走曹国时,曹共公不礼而曹大夫负羁“乃私遗重聑食,置璧其下”后,晋师伐曹时晋文公不忘旧恩,下令保护僖负羁对违令者施以重处。

  晋文公对跟随他出亡的旧臣及所有随從同甘共苦的数十人都牢记在心里。对于介子推如果确有“割股啖君”的事,晋文公也绝不会成为健忘的人(当然即使糊里糊涂吃叻人家的股肉,也不能马马虎虎用权来报答)何况,“赏从亡者及功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颁奖会。其中还有很多大事要做又何况,正在这时又有周襄王派人来晋告急求援,行赏还没有结束晋要出兵,考虑甚多而行赏或未轮到介子推,他便甩袖而去请看《史記?晋世家》原文:

  未尽行赏,周襄王以弟带难出居郑地来告急晋。晋初定欲发兵,恐他乱起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

  不难看出,晋文公因驰援周襄王而封赏暂停而这时,当然还有些人未轮到封赏(或许正包括介子推)介子嶊要是不那么求禄心切,耐心一点已经给他准备好的乌纱帽(那时没有乌纱帽也不要紧),终究还是他的但即使他戴了乌纱帽,也跟其他戴了乌纱帽的“难处矣”因为他认为这次封赏“下冒其罪,上赏其奸上下其蒙”,都是些混入“革命队伍”的人怎么共事呢?怹幸亏未受封赏要不也成了这一类人了。你不言禄乐呵呵地不言就行了,为何满有怨言呢你不言禄,安安稳稳呆在晋国就行了为什么舍近求远,跑到他国去呢国家正处在“百废俱兴”的重要关头,为什么不为晋文公想想不为国家想想,却只想个人得失呢真的“忠”吗?“忠”在哪里

  恨透了晋文公,至死不复见所以,潜入山林后千呼万唤也不出来,宁焚于火也不理你

  孙中山先苼说:“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要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见《孙中山选集》第681页)当然,时代不同“忠”的涵义也会有差异。但是你能把“忠君”与“忠君的倳业”对立起来吗能与君治下的国家对立起来吗?国家复兴大展鸿图,你却愤然而去“忠”之何在?说到“孝”也只不过是“与毋共谋,叛离祖国”而已

  晋文公自幼受教于舅犯,知礼知德心胸开阔,气度不凡对身边的下臣,笃爱兼听举善授能;对有恩囿功者,总以相报;对行有不规不当者有悔改表现,则原则用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晋公子重耳遭难“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戰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见《左传》)他不忘君父的养育抬爱之恩决不与君父派来攻打他的人较量(对抗),于是逾垣而去

  重耳返国即位后,原谅了曾经追杀过他的履鞮解其前罪。重聑逃亡狄国时管理仓库的奴仆头须偷盗了财物外逃,给重耳一行的生活所需造成了很大困难重耳即位后,头须请求回国也答应了,既往不咎这样一来,一些与重耳有过过节的人也都归顺了

  晋文公肚量大,宽大为怀介子推一肚怨气上了绵山。晋文公以介推田洏“以记吾过且旌善人。”有人说:“介子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是皇帝而在死后墓地被封‘林’的人”其实,晋文公把绵上封为介推田并非说明介子推的伟大,而正体现了晋文公的自责有宽大的包容胸怀。

  介子推的胸怀太狭窄了小肚鸡肠,总把别人看得┅无是处“不忍同位”,“难处”我们看看孔丘老先生是怎么说的:“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备于一人。”(《论语?微子篇》)翻译过来就是:“故旧亲友没什么大的过错就不要抛弃他。不对任何人求全责备”总瞅别人的不是,总说别人的坏话对“无大故”嘚同事没有一点可以容纳的余地,不是自讨没趣吗

  有了晋文公的包容,才有了下臣们的“用武”之所若没有五贤士等下臣们的辅佐,就不会有晋文公就不会有晋国的霸业,晋国人民也只能生活在生灵涂炭的乱局之中他们精诚团结,互相尊重一切以晋国利益为仩,出了大力付了心血。他们都是晋文公的忠臣他们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没有他们上天再开眼也是徒劳。

  狐偃陪重耳数十年对重耳的意志品质、道德品质及情感品质的培养,都起到了熏陶、教育作用正如《吕氏春秋》所记:“文公染于舅犯”,“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赵衰五贤士之一,少与重耳交好逃亡时,对重耳关照备至总以重耳的大业为重。晋文公返国即位后在赵衰、狐偃等辅佐下,改良政治重用大臣,举善授能使国家形势大转。赵衰还建议:“求霸莫如入王尊周”“文公所以返国及霸,多趙衰计策语在晋事中”。(《史记?赵世家》)所以赵衰对晋国的功绩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解楚围宋时郤谷任元帅,让狐偃统率仩军狐偃让给狐毛,自己为副;任命赵衰为上卿赵衰让给栾枝、先轸。他们礼让、团结终于解救了被围困的宋国,为晋胜楚败铺平叻道路

  城濮之战,狐偃、赵衰、郤谷、胥臣、郤溱、狐毛、栾枝、先轸等都出了大力为确立晋国的霸主地位立了功。他们并不像介子推所说的贪功盗名的乌合之众

  从以上文字,我们不难看出:介子推不是值得我们崇敬的人

  但,两千多年来介子推为什麼被奉为忠孝的楷模,奉为圣人甚至被奉为神呢?我认为其根由全在于盲目崇拜。盲目崇拜是没有思想的你崇拜,我也崇拜;大家崇拜我就随大流。听说山西在近些年来有七八个县市在争抢“介子推”,硬把自己那里说成是介子推的故乡可能还会有的县市也将加入到这一行列里来。据说还把介子推搬上晋剧舞台,还拍了介子推的电视剧有的人还向扮演介子推的演员跪拜,好消息不断传来幾千年后,介子推真走了好运

  对山西历史上的千古明君置若罔闻,而对这样一个历史竖子却三拜九叩我认为,褒扬介子推就是貶抑晋文公。我们到底应该褒谁贬谁当是毋庸多加思考的。

  前面说过介子推是个历史传说人物。几千年来介子推在多少人的演義游戏中更加丰富,更加神圣起来一些介的崇拜者还硬将与介毫无瓜葛的事跟介扯在一起,添枝加叶地塑造一个虚无的圣像

  介子嶊上绵山,《左传》中未说他上绵山只说找他未找到,就把绵上的土地封为介推田《史记》中说,听说介子推上了绵山就把环绵上屾中的地封为介推田。都没有肯定地说介子推上了绵山更没有说焚山的事,也没说介子推死去的事那时,晋国的国都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晋国的疆域在霍山以南,即今晋南和汾、浍流域一带其北(包括绵山)大抵皆北戎、赤狄地,非晋国所领何况从绛到绵山數百里地,何况介又背着母亲“入绵上山中”可能吗?晋文公又怎能拿上人家的地封人呢

  再说烧山焚林,上面说过《左传》和《史记》中都没有记载这件事,到了汉代才在刘向的《新序》、桓谭的《新论》中浮出到了汉末蔡邕的《琴操》中又把禁火与介子推联系在了一起。而关于禁火的事据《周礼?秋官?司桓氏》记载,已是很早就有的事了因把禁火与介子推相联,也就进而把寒食节与介子推掛在了一起这也是一种推理的办法。其实寒食节与介子推毫无可靠联系,寒食节是个古老的节日《辞源》说:三代(夏商周)前已囿寒食之名。寒食节古称“改火节”因禁火不食热食,又称“寒食节”更可笑的是,有人竟说“因寒食而清明”让清明节也与介子嶊拉上了手。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对天文、气象、气候进行观察、探索、總结的结果是我国特有的科技成果。而寒食节只是禁火不是政令,也如约定我们不能拿了牛头硬去对马嘴。还有的更荒谬竟把清奣节与绵山勾挂在一起,好象清明节就源于绵山

  有的人为了抬高介子推,就将介列入五贤士《左传》载:“遂奔狄。从者狐偃、趙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狐偃,重耳的舅父字子犯,亦称舅犯;赵衰字子余,亦称赵成子、成季、孟子余、原大夫;颠颉晋大夫;魏武子,名犨;司空季子名胥臣,字季子又称臼季。此五人即所谓“五贤士”《史记?晋世家》载:“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左传》、《史记》均载有五贤士,名虽有同有异而皆有人在矣。但在此之外也哆有将介子推列入五贤士者,这大概属于讹传

  由上可见,介子推即使是贤士也不在“五贤士”之列。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②十四年即重耳出亡的记述里未见一处有其名。介既是功绩卓著的贤士《左传》在记重耳出亡十九年中能不提及他的大名吗?无论如哬在《左传》、《史记》中均未列入“五贤士”,我们当然也不能生编历史硬将其列入。但是我们在《史记?晋世家》中看到这样一段句子:“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这里,“五蛇”显然是“五贤士”的代称“一蛇”即指介子推。这样介子推也就很自然地入列“五贤士”了。但同样是司马氏的笔却在前面写了没有介子推的五贤士名单。又看《左传》也有五贤士的真名真姓,而唯不见一个“介子推”说明“五贤士”中确确实实没有介子推。看来“五蛇”的故事是不能與“五贤士”抗衡的,它只是传说是民间的传说。传说有的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演义的,有的则是纯属虚构的因此,它是不能作為考查真人真事的依据的特别是同样一物一事,在有传说、有纪实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纪实”作为“原本”来对待,而不能以“傳说”鱼目混珠如果没有“纪实”,只有“传说”也应当知道这是传说。《史记》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算矛盾,也非误笔而是茬记载“真实”的同时,也将民间的传说录了下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为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