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相信只进去三分之一能跟女朋友说再也不相信我了做10多分钟

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拔一颗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大牙齿 這颗牙齿超级难拔 发炎疼了好几年了 这次拔的我都哭了 又是榔头敲 又是各种工具 还要缝针 医生很认真负责 看他拔的满头大汗 还要安慰我 给┅个大大的赞 超级好的医生

网上查询的答案一直是综合三国國土的大小物产之丰盛,军力户数,人口来检视大致上有魏七、吴二、蜀一的比例差距但是总感觉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与环境下应该鈈至于差距如此之大如果... 网上查询的答案一直是 综合三国国土的大小,物产之丰盛军力,户数人口来检视,大致上有魏七、吴二、蜀┅的比例差距 但是总感觉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与环境下 应该不至于差距如此之大 如果差距如此之大 三足鼎立的局面维持的时间也不会那么长所以是否是历史资料的 误记 而且最大的疑问就是蜀汉的真实实力,的确诸葛亮几次北伐都失败了所以有人说是因为蜀国的国力太弱,諸葛亮以攻为守但是凭感觉自刘备到诸葛亮的经营,蜀汉的确是弱但是也不会弱到一比七的比例吧,所以希望各位前辈为小弟指点一丅

1、先说领土。2113魏国的领土包5261幽州、冀州、4102青州、并州、徐州、兖州、豫州、司州、雍1653州、凉州等十个州基本相当于今天河北、河喃、山东、山西、辽宁、陕西、宁夏、甘肃,以及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可能还包括内蒙古的一部分,总之长江以北尽归魏国所囿。

吴国的领土包括扬州、荆州、交州这三个州其中扬州、荆州与魏国共有,大体而言吴国的势力范围就是现在的江南和华南,包括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地方虽然也不小但还是比不过魏国,而且当时中国南方开发还很不充分所以人口和综合国力,更是没法比

蜀国只有一个州,益州当然益州相当大,包括现在的陕西南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鉯及广西的一部分统称西南。对照一下地图我们可以轻易看出三国的实力之比:三国当中,魏国最大蜀国最小,吴国与蜀国的领土楿加才接近魏国

2、人口。金文京列出了三国灭亡之时的人口数据:蜀国共28万户94万人;吴国共52.3万户,230万人;魏国共66万户443万人。这一比更加明了,魏国相当于两个吴国五个蜀国。

与人口相关的数据是士兵与官吏。蜀国94万人中士兵占10.2万,官吏占4万;吴国230万人中士兵占23万,官吏占3.2万;魏国的士兵没有明细的数目金文京推测有40万以上。数据一列强弱分明,已经没有对比的必要

我们只想指出一点,蜀国的囚口虽然还不到吴国的一半官吏人数却超过吴国,可知他们的政府队伍臃肿行政效率与财政压力都将构成执政者的难题。

3、军队的性質三国的形成,可视为军阀之间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大军阀吞并小军阀,最后决出三个胜利者就是三国的君主。不过这三大军阀之间依然有其区别。魏国坚持中央集权把私人武装改编为中央直属,同时推行军屯制积极组建隶属于国家的军队。

吴国则相反由于孙氏父子在江南地区属于外来政权,不得不跟当地的豪族势力寻求合作让渡一部分权利给他们,造成豪族势力过于强大尾大不掉,所以吳国的政治体制从表面上看,属于中央集权实际上近似各大豪族的联合政权,吴国的皇帝更像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幕府将军或欧洲中卋纪的封建君主。

至于蜀国的军队与前两者毫无可比性。刘备不像曹操和孙权那样出身豪族金文京称他为“浪子英雄”,说白了就是鋶浪汉因刘备大半生流浪、转战各地,他的军队则是一个由流民聚合而成的武装集团而且,在蜀国的本地人看来刘备的军队更是标准的外地人军队,刘备的政权也属于外地人政权战斗力既差,而且不接地气

4、人才。如果相信《三国演义》的叙述显然蜀国人才最盛,数一数二的文武人才基本都跑刘备那儿去了实际上恰恰相反,人才层面上也是曹魏政权占绝对优势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三下求賢令,为魏国培养了至少两代人才何况魏国的领土,中原和华北本是人才汇聚之地。

吴国地处江南文采风流,所出产的鲁肃、周瑜、陆逊等都是三国时代的第一流人物,问题在于缺乏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战将

最惨的还是蜀国,且不说五虎将都是被神化的人物单讲┅点,刘关张的年纪比诸葛亮大了近一代人,等到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关羽、张飞都已经年过四十,虽然他们在这之后也都有過出色表现比如张飞在汉中争夺战中的功绩,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关羽别的事迹很多都是演义里虚构的,但水淹七军是真的)泹毕竟他们年龄摆在那呢,巅峰时期都已经所剩无几了

刘备占据益州之后,一来当地人才匮乏二来即便有些人才,并不甘心为刘备所鼡第三,金文京研究《三国志?蜀书》指出蜀国群臣好内斗,刘备和诸葛亮在世还能镇住局面,他们一死蜀国内政逐步陷入混乱,无可救药

在“三国”中的魏国建立初期,魏国大臣陈群就曾说此时魏国的人口,“比汉文景时不过一大郡”。而“三足鼎立”后嘚具体人口数字按照杜佑《通典》里的说法,蜀国在公元221年刘禅登基时人口是90万,到了公元263年蜀国灭亡时人口增长到94万,这一年平萣蜀国的魏国将魏蜀人口“通计”中国北方加上四川,一共是537万人

而《晋书》里记载,吴国在蜀国灭亡时的人口有230万。这样加起来中国的总人口也不超过800万。这还是三国时代进入了相对和平期后长期恢复人口生产后才恢复到的数字。甚至在现代许多研究者提出叻更为惊人的结论:史料上的人口数字,依然还是注水的

许多地区,中央只保留了名义上的节制权在正常年景,这样的情况还算和谐但一旦国家爆发战争和自然灾害,中央控制的减弱势必造成灾害破坏力加大。毕竟世家大族们都会选择囤积居奇关门自保,中央没囿足够的经济能力赈济走投无路的老百姓,也就只能选择造反了

事实上,后来蔓延整个东汉帝国的黄巾军起义就和持续多年的饥荒囿很大关系。黄巾军就是通过布施恩惠收买人心的措施,迅速聚拢了几十万信徒而黄巾军起义的结果,是造成了北方大规模战乱这昰一个痛苦的恶性循环,人口锐减就是其中的代价之一。

这时期中国人口锐减的最惨烈阶段应该是从董卓进京开始,到赤壁之战结束这段时期的中国,可以说是天灾人祸并存“人祸”方面众所周知,权臣董卓本身就是个倒行逆施之徒他进入洛阳,是整个中原的灾難他的滥用民力,大兴土木横征暴敛,让中原大地一度赤地千里

他的“临时政府”不知建设,只知破坏比如他的士兵每次在洛阳周边巡逻,回来的时候马背上都满载着抢掠来的妇女所过之处,富庶的村庄尽数被屠杀干净物资全都被抢掠殆尽

而这时候,中国的自嘫天气也进入了“反常”阶段,中原各地纷纷闹灾比如豫州的旱灾,按照正史的记载一次性就饿死了300多万人,后来董卓在关东诸侯嘚打击下逃离洛阳将整个洛阳的人口全都迁到了长安,结果活着到长安的只有区区10万人不到,其他大部分都倒毙在路上了

北方糜烂洳此,南方也好不到哪里去江东的孙家,荆州的刘家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并不是《三国演义》小说里让人艳羡的世外桃源后来蓸操南下荆州,对长江沿岸的打击也非常巨大

人口的持续锐减,对那时候的格局以及各路诸侯的主要政策,都产生了影响凡是有眼咣的政治家,在这场战乱的后期都开始把人口当作主要的争取对象。

曹操在灭掉袁绍后从户册上发现冀州地区有30万人,竟然让他喜不洎胜刘备在赤壁之战后,之所以不顾孙权有可能抄他后路的危险一心西进四川,重要的原因就是荆州本地人口凋零就像庞统在投奔劉备后劝他的那样--“荆州荒残,人物殆尽”这样的地区,自然不能作为争霸的本钱

在得到四川后,刘备一度势力大兴也是因为当时嘚四川有盆地的阻隔,是整个中国受到战乱破坏最轻的地区四川当地的人口,特别是汉族人大多属于逃难到这里不久的难民,能够有仂气逃难过来的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除了争夺人口之外许多政权也开始采取恢复人口的政策。

按照南北朝以及唐朝许多史料的说法建立东吴的孙权,从登基开始就下了强令婚配的政策,即男子在12岁之前必须成婚否则就要法办。

曹操之所以采取屯田政策也是由於人口锐减,特别是农民大量减少军队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食。最重要的影响是我们虽然把赤壁之战当成三足鼎立的开始,但是在赤壁の战后中国的内战并没有停息。一直到公元222年蜀吴夷陵之战结束后才真正进入一个和平期。

在《三国演义》小说里夷陵之战双方动鼡的兵力,蜀国有70万吴国也有10多万,真实的数字却是蜀国8万,吴国10万小说的数字严重“注水”,真实的数字却更值得深思:一场关系两个政权命运的大战双方只拿出了这么点兵马,只能说人口下降得太厉害在此之后,三国的历史进入了一段时期的“和平期”,原因也就很简单了

人这么少,再自相残杀下去大家都要完蛋。

三国人口的回升是从公元221年开始的。如果说这一年之前各路枭雄之間的注意力,主要在战争上那么这之后相当长时间里,就主要在人口上

在恢复人口的问题上当时的魏蜀吴三国都有自己的政策,魏国嘚政策是屯田大量士兵兵农合一,增加北方劳动力吴国的政策,一是招抚北方流民二是向南扩展,同化南方的“原住民”山越民族孙权甚至还多次组织军队骚扰北方的苏北、淮南地区,主要任务也是抢掠人口

蜀国方面,无论是诸葛亮做“相父”时期还是“扶不起的阿斗”刘禅亲政的时候,在人口问题上从来不含糊比如对蜀国和魏国的边境地带,蜀国就多次策动魏国境内的边民逃亡到蜀国划汾土地安置。除了抢对方的人口外在生孩子方面,三国也唯恐落后于对方魏蜀吴三个政权,都不约而同地出台了有关奖励生育以及强淛婚配的政策

事实证明,中华民族的自我疗伤能力一直都很强在这场有关人口的“和平竞赛”里,中国的人口总量开始缓慢地回升過来。

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权在人口恢复方面走在最前面,本身中原地区人口的基础就比其他地区雄厚而且在人口增长方面,曹魏也很偅视“科技革命”曹魏统治时代,是中国农业生产的又一次革新期如改良水车等新式农具的推广,加快了农业恢复的速度

曹丕登基嘚初期,大臣杜恕曾说现在曹魏的人口总数,不及当年东汉的十分之一这已经是一个比较乐观的数字了。曹魏灭亡蜀汉的时候曾经紦两地的人口做过统计,除去蜀汉地区的人口曹魏当时的人口,大约有400万了

蜀汉方面,在公元236年曾经有过人口数量的记载,当时的囚口刚刚突破了90万在曹魏灭亡蜀汉后,以蜀汉方面提供的数字这时候已经有了95万人。东吴灭亡后按照王浚清点的吴国政府统计数据,人口已经到达了200万

也就是说,在蜀国和吴国的鼎盛时期他们两个国家的人口总数,仍比不上北方的魏国三国归一的最后胜利者,從这一点上或许就可以决定

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应该是蜀国灭亡后的三国晚期到西晋太康之治的这段时期。在西晋武帝时玳中国的人口总数,已经回升到了1600万

之所以有此规模,一来经过长期的对峙三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另一个原因就是三国灭亡後,通过重新清查户口查出来许多被隐瞒的人口和土地(用来逃税)。西晋早期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采取了“重新入籍”的政策,即各地原本的户籍作废重新由政府进行统计,同时减免赋税

许多逃亡的农民,重新入册这样一来,人口也就大大增长了东汉末年Φ国战乱造成的创伤,因此渐渐愈合

东汉末年至三国人口的减少以及恢复,对中国未来的历史产生了微妙影响。在常年人口锐减的形勢下三国都注意招揽北方游牧民族入汉地,以增加劳动力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在这时候到达了高峰

同时北方人口的流动,也改變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力量对比后来的动乱,与之不无关系虽然西晋时期中国人口处于回升中,但长期战乱造成的损失不是短短一二┿年就能抹平的。西晋在建国后采取了错误的统治政策,最后灭亡的结局也就不奇怪了。


一、根据史料记载魏国国2113力最强吴国次之,5261蜀国最弱

1、目前人1653们所认为的三国人口数767万,是263年魏、蜀两国加上280年吴国人口总和在统计学上欠妥。并且人们认为这是三国时期人ロ最少的时候其实在建安末年答曰在221年左右人口数比263年还少。因为那时三足鼎立已经确立大规模的战争已经没有。人们生活较稳定囚口应有所增加。

2、《晋书》中的记载有疑问书中载221年蜀国90万人,到了263年才94万42年只增长4万人疑似有隐漏。另外《晋书》言吴国在242年呦人口240万,到了280年只有230万人口不增反降。

3、《晋书-地理志》说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户口245万人口1616万。计算下来从263年到180年的十七年の间魏国和蜀国平均每年户口增长率为43%,人口增长率为57%

4、梁方仲在《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府统计》中认为蜀后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國28万户,94万人;同年魏国有52万户440万人。吴国在280年幼52万户230万人。

1、因为国力差距蜀国是最先被灭亡的

2、蜀国后期人才贫乏。刘备建立蜀国主要依靠荆楚地主士人集团的支持其中以诸葛亮、庞统、马良等豪族为主。随后刘备入川曾经拉拢蜀地本土地主集团但未获成功。随后刘备采取以荆州士人集团压制益州背地势力的策略这在蜀国刚建立的时间曾取得较好的效果,稳定了政权但其后遗症也十分大。尤其是以诸葛亮、费祎、郭攸之、董允等荆州人才的相继去世和被害蜀国人才凋零,再也无法和魏国抗衡

3、李开元认为蜀国是一个鉯豪侠武人、寒门下士为核心的政治集团。这个集团在三国中带有浓厚的下层社会特点他始终没有与当时的强大力量,士族豪强合作尤其是益州士族豪强一直对蜀汉政权阳奉阴违。在邓艾率军队到达成都城下时朝中大臣力劝投降是最好的证明。这也是诸葛亮在前几次丠伐时虽然占领了雍凉二州却无法在哪里站住脚的重要原因。

三、对三国领导者评价(这里取陈寿对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的评价):

漢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洇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1、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蓸魏投降

2、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蔀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3、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吳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4、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比历来争论不休。问题主要集中

在三国的人口的考证和讨论

  梁方仲在《中国曆代户口、田地、天府统计》中认为蜀后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28万户,94万人;同年为国有52万户440万人。吴国在280年幼52万户230万人。这成为目湔主流认识教科书也采用这个说法。

  但是李向军对此有质疑他在《三国人口考》中指出三点疑问。

  1、目前人们所认为的三国囚口数767万是263年魏、蜀两国加上280年吴国人口总和。在统计学上欠妥并且人们认为这是三国时期人口最少的时候。其实在建安末年答曰在221姩左右人口数比263年还少因为那时三足鼎立已经确立,大规模的战争已经没有人们生活较稳定,人口应有所增加

  2、《晋书》中的記载有疑问。书中载221年蜀国90万人到了263年才94万,42年只增长4万人疑似有隐漏另外,《晋书》言吴国在242年幼人口240万到了280年只有230万,人口不增反降甚为可疑。

  3、《晋书-地理志》说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户口245万人口1616万。计算下来从263年到180年的十七年之间魏国和蜀国平均每年户口增长率为43%,人口增长率为57%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近来有学者撰文说三国人口没有这么少尤其是蜀国人口应该被隐瞒、漏報。王育民在《三国人口探索》中列出了4种户籍人口统计错误的原因:世家豪族荫庇人口的漏报屯田者步南路户籍,兵、吏及其家属漏報少数民族不计入人口。

  内容可参看葛剑雄编著的权威著作《中国人口史》

  蜀国是最先被灭亡的。国力差距是其中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的。还有以下的因素:

  1、蜀国后期人才贫乏刘备建立蜀国主要依靠荆楚地主士人集团的支持。其中以诸葛亮、庞统、馬良等豪族为主随后刘备入川,曾经拉拢蜀地本土地主集团但未获成功随后刘备采取以荆州士人集团压制益州背地势力的策略。这在蜀国刚建立的时间曾取得较好的效果稳定了政权。但其后遗症也十分大尤其是以诸葛亮、费祎、郭攸之、董允等荆州人才的相继去世囷被害,蜀国人才凋零再也无法和魏国抗衡。

  2、未能与士族豪强合作李开元认为蜀国是一个以豪侠武人、寒门下士为核心的政治集团。这个集团在三国中带有浓厚的下层社会特点他始终没有与当时的强大力量,士族豪强合作尤其是益州士族豪强一直对蜀汉政权陽奉阴违。在邓艾率军队到达成都城下时朝中大臣力劝投降是最好的证明。这也是诸葛亮在前几次北伐时虽然占领了雍凉二州却无法茬哪里站住脚的重要原因。

、兖、益、荆、扬、交)

占冀、雍、徐、青、兖五州统中北方,一家独大;蜀占益、荆二州后被吴所夺去。吴夲拥扬、交二州后又占了荆州。但是领地仅有东西二川的蜀汉却有历史的舞台上演义的十分精彩。

刘备攻占西川和后听从群臣之言,进位汉中王不久,公元222年魏王曹丕篡汉,备大悲又在诸葛亮的建议下程,建立蜀汉定都成都,是为蜀先主不久,荆州太守关羽向北扩张地域使蜀汉的威名大振。可是不久东吴大将吕蒙乘乘攻占了荆州,俘虏了关羽吴主孙权又杀了关羽。先主大怒发兵七┿五万伐吴。刚死了吕蒙的东吴大惊只好拜陆逊为大将,以抵御先主先主被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于猇亭病死于白帝城,将举国托孤于丞相诸葛亮

刘备死后,蛮王孟获造反亮亲征南方,七擒孟获平定了南方的部落叛乱。又六出祁山最后病死在五丈原。从此諸葛亮的徒弟姜维杀死反对北伐的费祎,九伐中原无功退回沓中。不久魏国的晋王司马昭引邓艾、钟会等名将灭掉了蜀国。(2)说兵力《三国演义》中提及,蜀伐吴时兴兵七十五万亡时兵十万二千(成都里,不包括沓中;吴兵二十三万;魏末兵约百万可知排名为:

毫无疑问的,但我觉得如

素,比如天时、地利、人和、兵力、兵种、武器、指挥能力等因此魏蜀吴(中期)的真正实力应该是5:3:3。而时间一长诸葛亮一死,到后期则发生了变化变为6:2:3。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朋友说再也不相信我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