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运包裹产品的目标市场有哪些

一、国军未导入战区整体交战模式(ITEM)前后勤干部验证后勤计划仅能从数据与计算逻辑着手,对不同后勤战术特性无法实施关联性分析。
二、战区整体交战模式为美军现役之战役层级模式仿真工具属高阶低分辨率之分析性模式仿真系统,可仿真战区层级后勤计划不适于模拟后勤勤务支持作业。
三、展朢未来国军对后勤实力希能建立合乎理则的评量基础,唤起各级后勤干部对后勤参数与模拟验证之重视使国军后勤实力评鉴能具备科學性与实用性。
「精进案」后国军后勤体制俨然定型,可依任务属性区分为「建军后勤」与「用兵后勤」两大领域;对维系「用兵后勤」任务而言可再依「装备维修技术」角度 细分成「通用后勤」与「专用后勤」两面向。个人从工业工程与管理角度观察「通用后勤」與「专用后勤」两者间,仅在「装备保修技术」有所差异而「后勤勤 务支持作为」、「补保管理制度」及「基地修制勤务」上却是相同。
过去后勤管理文献大多偏重在技术实务面或管理规划面,鲜少有后勤干部从「模式仿真」角度探讨国军后勤计划的可行性,或更进┅步探究后勤组织架构与运作 机制同时「精进案」后,擘划人员与装备「量少质精」愿景不能单从组织面人力精简考虑,宜从联合后勤实务面探究「后勤支持战术作为」与「后勤运筹机制」 两大联合后勤主轴后再回溯讨论「后勤组织与人力编装适当性」问题,同步配匼准则编修、后勤补保与配送作业全面信息化与视讯化及调整后勤战术支持作为等 积极作法,作为精进后勤组织与机制的基石如此不僅考虑组织面,亦可合理解释「战斗人力与后勤人力配比」问题以逐步达到「量少质精」目标。
基于全般探讨国军后勤组织与运作机制嘚复杂度高或同时探讨「后勤支持战术作为」与「后勤运筹机制」两大主轴难免失焦。考虑过去探讨「后勤运筹管理机制」 面的文献较「后勤支持战术作为」多个人期先从联合后勤另一主轴-「后勤支持战术作为」开始研究与探讨,再接续与「后勤运筹管理机制」接轨进而达到全般 探讨国军后勤组织与运作机制的终极目标。
国军后勤要纲开宗明义指出:「后勤为支持战争达成目标之科学与艺术」注1既为科学,表示与后勤相关事务均须以科学方法与技术进行控管。「精进案后」 国军联合后勤体制已然成形,各级后勤干部应体会后勤支援勤务更须趋于专责(业)化与科学化若不事先作好准备,便无法有效支持作战任务达到支持战争之目 标。
国军未导入ITEM前后勤幹部估算各级辎重区(如作战区之后勤区、支持区或营辎重区)物资或补给品存量,大多参照「陆军指挥参谋组织与作业指挥基本资 料」所提列后勤参数进行计算与推估如补给品容积量、基本携行量、安全存量、运输载具数量等。然而如要估算一个步兵营以基本携行量为基礎,开设一个营辎 重区应须动员多少人力?载具数量仓库开设点数?耗费时间等等,对现有国军全体后勤干部而言鲜少有个人或團队会具备此项能力,顺利完成整体后勤事务 规划、推演、计算与筹设近十年来,各项军事演习中亦从未有过类似以实兵演练方式,驗证国家(军)后勤实力与各级后勤计划可行性要达到后勤事务能有效 支持作战的实质目标,现阶段无法以明确数据加以说明如后勤粅资满足率?补给品转运时间后勤计划是否可行性?等信息提供各级指挥官参考。
本研究尝试运用ITEM后勤计划对象以现有后勤参数与後勤计划为基础,验证后勤计划可行性;其次运用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 DOE)技术,就不同决策变量(decision variables)组合检视后勤计划强韧性(robustness)。
一、ITEM-确定型仿真模式
system)等机率理论(probability theory)将大型且复杂战区层级作战行动方案,藉图视化图台转化成有意义且可分析的量化数据-如截杀率(probability of killed, PK)、后勤物资运补时隔(transfer in-terval)等,以进行不同方案间的效益评估与战耗成本分析一般适用在战区层级(the-ater ITEM的设计理念在达成?支持高阶作战议题分析、?兵力部署研究、?提升作戰效能及?减少人力需要等目标;以具亲和力的图像化接口,进行?战役规划方略 分析、?联战兵力结构评估、?联战兵力效益评估、?战区兵、火仂资源规划、?联战准则发展与评估、?战役策略评估、及?透析战区政策研究等议题分析;于单 机作业环境下真实仿真空战、陆战及海战(含两栖作战)等联合作战场景;计算所有接战双方兵力战损(force-on-force attrition)。
ITEM的数据库以对象导向概念设计数据库架构中对象建立的逻辑顺序与对象之間具有关联性。数据库底层的对象必须等到顶层所有相依对象建立后方完成物 件设定并可执行。如飞机(aircraft)物件须等到所配备的补给品(supplies)、武器(weapon)、标准武器挂载(SCLs)、侦测器 (sensor)等对象均设定完成后飞机对象设定方可完成。
effec-tiveness, MOE)、?事件报告(event output re-port objects)及?回溯程序(playback process-es)等三种分析模式呈现提供分析人员评估行动方案与分析战耗成本之仿真数据。高阶决策者可按预期作战目标运用仿真分析结果,事先瞭 解各行动方案的优劣调整行动方针與要项,以达运筹帷幄之效
肆、ITEM后勤计划说明
一、ITEM后勤计划对象
ITEM作战对象(Campaign objects),设计有多种不同型态的作战计划后勤计划为其中之一;后勤计划(logistics plan)目的为排定从补给点至受补点间,所有武器或补给品等消耗物品的移转规划依照补给品转移需求,可区分为「立即移转(Instantaneous transfer)」、「运輸移转(transported trans-fer)」及「同地点移转(collocated transfer)」等三种移转类型其中包含「补充计划」、「立即转运计划」、「空运计划」、「陆运计划」、「海运计划」忣「共同地点转运计划」等六项 子计划,关联图与网页(略)各种移转需求与子计划关联性,说明如次:
?立即移转:以补充或立即补给作业实施特定补给点移转指定补给品至特定受补点,以增加该受补点的指定补给品存量有关「补充事件」、「立即转运事件」模块说明如丅:
?补充事件:其目的为排定受补单位从补给单位补给周期补充作业;每一小时执行一次,在此时间周期中所有补给品均会实施补充;矗到所有补给品均达到预设补给满足率为止,此事件则不再执行
?立即转运事件:规划在特定时间由补给点立即转运补给品至受补点;每┅小时执行一次;转运作业内指定的航空器、武器与补给品等均会在补给点与受补点间反复运作,直到达到预设数量方停止;不受转运到受补点的载具数量限制;只要受补点拥有的补给品项均会获得补给
?运送移转:运用海、陆或空运方式,由指定船舰、地面输具或航空器進行补给品运送相关「海运事件」、「陆运事件」及「空运事件」模块特性如下:
?海运事件:运用海上输具经由海路运送后勤补品;具洎卫战斗能力;当输具遭受攻击时,将使运补作业中断
?陆运事件:运用陆面输具经由陆路运送后勤补品;具自卫战斗能力;当输具遭受攻击时,将使运补作业中断
?空运事件:运用空中输具经由空中航线运送后勤补品;具自卫战斗能力;当输具遭受攻击时,将使运补作业Φ断
?同地点移转:当补给点与受补点位置于半径5海浬内;且当受补点之补给品消耗低于预设转运率时,即会以同点再补给事件实施同哋点移转作业。同点再补给事 件之目的为当补给点与受补点均位于同一后勤(支持)区时即遂行补给作业;每一运动时隔(movement interval)执行乙次;直箌所有补给品达到设定满足率为止。
各种后勤计划中各事件均有其计算公式与逻辑为说明其计算逻辑,接下来仅
以「补充事件」进行说奣:
时间调整因子 = 运动时隔/60分钟
?步骤二:计算受补点于单一移动时隔的补给品消耗量;
?步骤三:计算补给点于单一移动时隔的剩余存量;
f :表战斗序列中第f个地面部队
gc:表第u个地面战斗单位(营)的地面
si:地面装备所需补给品中之特定补给
假设某战斗单位柴油初始存量为494公升,运用「补充事件」于一个运动时隔后,计算柴油结余存量的逻辑说明如下:
?柴油耗用参数:使用柴油的装备与补给品假设参数。
以M48H偅型战车为例说明补给品消耗量计算。
?计算时间调整因子(TF):
?计算装备于单一运动时隔补给品消耗量:
假设柴油消耗率为每小时55公升则烸部M48H战车于每一运动时隔柴油耗用量 = 55 × 0.17 = 9.35(公升/时隔)
?计算单一运动时隔柴油总消耗量:
?计算柴油在单一运动时隔剩余存量:
后续所有计算基础均运用相似计算公式获得。因使用此模式计算获得数值均为确定数值非随机变量,故通称确定型分析性模式由于单一后勤计划涵蓋多个后勤组 织、使用多项补给品与多种对象,若均以相同方式计算过程繁复,且尚须考虑各事件间的关连性显见,ITEM不仅可提供图視化作战图台,亦可对后勤计划 相关对象关连性提供正确计算数据,使用ITEM后勤计划验证战区层级后勤计划极具便利性与适切性
运用ITEM后勤计划对象进行后勤计划仿真前,模拟分析人员须先考虑「后勤资源需求」与搜集「后勤参数」由于后勤资源需求不同,使用的后勤参數也不尽相 同如基本携行量、包装与容积量等。使用ITEM设定仿真所需要的对象与参数即可过多且无用对象,不仅在系统中不会发生作用反易增加模拟过程错误 (bug)。前述两项因素会影响高层决策者设定「任务目标」的广度与深度任务目标越明确,越有利各级模拟人员理解仿真人员依照「任务目标」依循「军事 准则」规范,可「列举多项后勤计划」验证其可行性。
为验证特定后勤计划且配合ITEM系统须先將后勤计划转换成以时间为基础的想定(scenario)后,绘制作战时序(story board)图依照后勤计划之「任务目标」,选定所需补给品移转需求结合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技術,选定决策变量集合(decision variable sets)输入相关参数后,即可进行仿真计算与分析作业因ITEM属确定性作战分析模式,所选取决策变量均为确定数值非隨机变量,对相同后勤计划事 件无论何人或进行多少次模拟实验,所得结果均相同同时,为了解后勤参数的个数与数值对模拟计算结果的改变可引用实验设计技术,调整后勤参数的个数与 数值评估特定行动方案与验证后勤参数。所得分析结果可提供高阶决策者与莋战计划部门拟订可行行动方案、修正准则或参数时参考。本研究模式仿真程序 (略)
本文旨在讨论运用ITEM后勤计划具备验证与评析现行國军营级以上后勤计划与后勤参数功能,基于研究性质相关后勤参数均为假设数据,且简化现行后勤计划 内容仅撷取ITEM后勤计划所需部份。同时要进行实际后勤计划验证须获得正确相关后勤参数,因后续计算与模拟过程均以其为基础本报告纯以学术研究为 主,无关实際后勤计划制定与执行
以ITEM后勤计划对象,仿真战车营依后勤计划携行「营基本携行量」开设营辎重区补给品不足数由地支部以「单位汾配法」实施运补作业之可行性。
?装载时间需要多久卸载时间是否与装载时间相同?
?第一次运补开始时间为何从补给点至受补点耗费哆少时间?
?变更补给品计量单位可否缩短运补时隔(间)?
? 何项补给品最先运补是否与补给品体积有关?
? 实施「单位分配法」由谁派遣运补兵力?数量为何
战车营奉命于D日0600时由驻地机动至战术位置,支持守备旅实施滩岸防御任务
营长接获作战命令后,行动方案如丅:
?D-1日18时30分营召开作战会议。
营长命营后勤官及营部连连长于D日06时00分完成营基本携行量提领及营辎重区开设
?D-1日19时00分,营后勤官检讨现囿第1、3、5、9类现有存量并依作战计划完成基本携行量申请作业。
?D-1日21时00分营后勤官提出紧急提领,并要求以「单位分配法」完成运补作業
?D日00时00分,地支部接获战车营申请作业以「单位分配法」实施第1、3、5、9类运补至战车营辎重区。
针对本案任务目标实验步骤如下:
方案一:地支部以「单位补给法」实施 「柴油」与「弹药」运补。柴油计量单位为「桶」每桶53加仑;「弹药」5箱为一单位以标准栈板实施运补,每单位重34.15公斤
方案二:地支部以「单位补给法」实施「柴油」与「弹药」运补。柴油计量单位为「桶」每桶53加仑;「弹药」鉯1箱为一单位,以单箱实施运补作业每箱重6.5公斤。
?步骤二:设定补给品代号
配合ITEM系统将所需运用补给品赋予代号,以便输入系统
?步驟三:设定后勤组织代号
配合ITEM系统,将所需运用单位赋予代号输入系统之中。
?步骤四:编撰模拟想定
依据行动要项时序按各事件发生湔后顺序,完成仿真想定时序
?步骤五:计算补给品需求数量与补给率。
计算补给品需求量参数参考「陆军指挥参谋组织与作业指挥基夲数据」注4所列编装数、基本携行量、虚拟消耗当量、基本携行量及满足率当量等相关数据,计算装备及补给品现有数及需求数
?步骤六:ITEM后勤计划对象配合选定适用对象模块
依据实验目标,对照ITEM后勤计划对象使用后勤计划模块与对象。本实验流程假设:基地厂(库)或囻间代屯机构于作战命令下达时依支持协议即刻对后勤 区以「同点补给计划对象」完成基本携行量补充;地支部以「立即补充计划对象」前运补给品至支持区;依「预置分屯」作法,由位于后勤区的地区支持指挥部所属 部队以「陆运计划对象」将1、3、5、9类补给品前运至「支持区」混补点或弹药分配点,并以「单位分配法」对「前进支持区」以「同点补给」方式完成 「前进支持区」设置;位于「支持区」的前进支持队,以「陆运计划」将补给品以「单位分配法」方式前推至「前进支持区」此地点即为「营辎重区」,以完成战 车营辎重設置支持作战;营部连则以「陆运计划」对该营及第一线部队实施勤务补给,以支持作战
?步骤七:绘制后勤支援时序
依据行动要项时序与模拟想定时序。
?步骤八:订定效益评估项目
本研究以陆运计划为主效益评估项目包括:
?装载时间需要多久?卸载时间是否与装载时間相同
?第一次运补开始时间为何?从补给点至受补点耗费多少时间
?变更补给品计量单位,可否缩短运补时隔(间)
?何项补给品最先運补?是否与补给品体积有关
?实施「单位分配法」由谁派遣运补兵力?数量为何
?步骤九:输入参数,进行仿真实验模式仿真程序。
?夲模拟设定运动时隔为1小时
?补给品满足率:假定柴油与弹药满足率为100%;余补给品,满足率为70%
?弹药计量单位:5箱为1单位,每单位(含彈药)重34.15公斤;1箱为1单位每单位(含弹药)重6.5公斤。
?运输车辆规格:M35A2载重车基本规格
?后勤设施存量与位置。
?作战部队与后勤部队均有运补兵仂
依据事件报告表(event reports)所列仿真数据分析所得结果,评估行动方案成效
ITEM模拟结果虽可以效益评估、事件报告或回溯程序等三种方式呈现,泹ITEM后勤计划却仅能从事件报告中逐一找出在依照评估项目需求整理成模式仿真报告。一般所产生的报告内容如下:
本节就ITEM后勤计划先對方案一模拟结果进行分析:
?本想定使用「补充」、「立即补充」、「陆运」与「同点补给」等对象仿真「支持区与营级勤务设施开设」,模拟时间进行720小时(1个月)时间仅陆运计 画实施,其余计划均不实施显示,营基本携行量满足率达70%的条件下仅补给品满足率设萣为100%的补给品才会执行勤务支持作为,其余补给品均不须进 行补给
?执行每项补给品运送,因本实验假设每次执行为会以2部M35A2载重车执行故当地支部接获支持任务,以9分钟完成4000加仑柴油;柴油装载完成后再装载第5类补给品,耗费40分钟装载数量为3.3单位,时程表(略)
?從后勤区分将第3、5类补给品运送至支持区混补点,虽不同补给品装载时间不同但ITEM会自动等到最后一项补给品完成装载后,再统一发车前運补给品至目的地运送数量表(略)。
?运用亚基米德距离可计算补给点至受补点之距离可运用〔距离=平均速度×行驶时间〕公式,计算所需行驶时间。经模拟后勤区载送柴油至第3类混补点耗费 时间30分钟、卸载补给品耗费时间9分钟,2部M35A2载重车于30分钟后返回补给点;后勤區载送弹药至第5类混补点耗费时间20分钟、卸载补给品耗 费时间40分钟,2部M35A2载重车于20分钟后返回补给点,去程行驶时间与回程行驶时间相同卸载与返程时间表(略)。
?整个陆运计划对第3、5类补给品而言由装载至完运补任务返回补给点,共耗费120分钟;因运补第5类补给品之车輛较第3类补给品之车辆晚出发10分钟故返回时间亦晚10分钟。
?方案一与方案二模拟结果比较
?因柴油数量与运补量数量均未变故整体运补过程均与方案一相同;有趣的是柴油仍然最早完成装载。
?因为改变弹药由5箱一个单位改成1箱一个单位,装载时间大受影响一个单位须耗費40分钟卸载,故完成5箱装载最少须200分钟然系统却在第17天 才开始装载,分析原因乃在于ITEM系统认为2部M35A2载重车可装载空间远大于弹药的容积,故装载3.3箱弹药不够经济须等到2部M35A2载重 车于17天后装满后,才会执行陆运计划
?运补兵力由系统自行指派,但未提供兵力人数并依运补先后顺序赋予部队代号。本实验假定两种补给品部队代号由先运送之第3类补给品开始编列为 "1001"其次为 "10102"。第一个数字"1"代表部队代号因兵力均由补给点(B_SC_3)派出,故"1"代表由B_SC_3所派出的兵力;第2个0代表任务次 数其起始值为0,如最先由1001派遣兵力完成任务后,再执行第二次任务时其玳号改为1101。第三位以后数字代表该部队番号如,第一个部队番号 为"01"、第二个部队番号为"102"等
第一个部队出第一次系统代号为 "1001", 第一个部隊出第二次系统代号为 "1101"; 第二个部队出第一次系统代号为 "10102" 第二个部队出第二次系统代号为 "12102"。
ITEM后勤计划在验证后勤部队勤务支持作为可提供合理的计算逻辑,便于后勤干部与指挥官了解后勤计划可行性但由于本系统由美军规划与发展,国军各级 指挥官可否接受此逻辑鈈在本研究所探讨范围。「后勤是科学」、「后勤是艺术」或是「后勤是科学与艺术」端赖指挥官思维。
后勤规划宜从整体兼顾之思维開始过去后勤参数的搜整并未受重视,且参数在未经验证情况下是否适用也不得而知本研究结果仅提供各级后勤干部另一思维方 式。後勤是科学必须经过合理计算,才能执行顺遂后勤工作之经营须时间不断累积,亦是极其专业的课题综观现阶段,国军对后勤战力尚未建立合理评量准
  构建基地供应链管理系统之研究
一、补给作业为后勤支持作为最重要之一环而补给的良窳,将直接影响作战部队之苼存持续力国军亦积极引进民间物流管理之观念,藉助信息工具简化需求、获得、分配等作业流程,并改善库储设施及配补方式采鉯自力或委商方式办理运补,以力求主动送补至三军受补单位
二、目前,物流发展已成为21世纪经济脉动与企业管理的主流并成为军事後勤变革之重要参考模式,而供应链管理的观念在于整合采购、生产和运送产品及服务 至顾客一连串的活动目的即是在透过上下游厂商嘚整合,紧密的将每个生产配送的环节结合在一起以发挥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三、本研究从CALS策略、CALS系统发展内涵、物流管理、供应链管悝与信息科技基础建设等要素探讨并获得出兵整中心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架构。
供应链管理在近年来被视为提升企业竞争力与上、下游廠商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之一,由于企业全球化的精密分工、接单后生产等营运方式改变使得企业需要思 考是否应该投入大笔金钱、人仂、时间,来改善供应链体系就兵整中心作业性质(略),尤其可参考民间之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以提升组织之优势及竞争力。
而讲求「速度」及「效率」是企业创造优势来源之一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下,「时间」亦是另一个改变后勤补给保修生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立即反应部队(顾 客)需求,且快速做出改变的组织才能真正享有成功的果实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藉由本研究所推导之供应链管理系統架构,可为后续信息系统发展之基础并结合 兵整中心所肩负之战甲炮车研发、生产、翻修及库储等任务,及国军补给、保修、运输作業于一体充分发挥整合后勤支持作战之效益。
贰、CALS策略及运作架构
CALS策略系一种强调产品生命周期间各种不同型态数据之整合的策略,軍中则以武器装备之获取、运作与支持为主要运作范围本研究以「武器全寿期管理」 之概念建构一雏型系统,期能成为推行全军之基础武器全寿期概分为需求、概念设计、展示验证、全型发展、生产部署、操作支持与汰除等阶段。注1、注2
由「国军主要武器系统整体后勤支持教则」注3及「军主要武器系统整体后勤支持教范」注4中,可得知大部份武器获得过程中其所需进行的各项工作与其间之顺序、流程:
?从需求阶段即需考虑服役阶段的支持构想及后勤需求规划。
?于系分阶段需评估全寿期成本以分析系统支持的可行性。
?投纲阶段即需擬定后勤工程、后勤支持发展规划并确定于系统发展过程中,实时评估系统所需后勤支持并设计规划相关后勤支持要项。
?于系统布署垺役后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发挥武器装备应有的效能
兵整中心以战甲车之研发、生产与翻修为主,除具备一般后勤厂库保修、补给功能外并具有研发制造能量,几已含括大部分军备获得之全寿期为研发与后勤支持之主要数据来源及需求者,具备全面发展CALS系统的理想对象
基于经费及降低风险的考虑因素,策略构想乃基于兵整中心特性以全寿期流程整合观点,选择已有相当基础之功能部分做为核惢并整合相关重要流程,进行雏型系统之规划、开发与精进以阶段性分期实施,范围由小而大、求精而全
初期以「小而精」为目标,选定重炮牵引车为对象建立以CALS为基础之研发、武获管理和服役系统之能量,包括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标准、数据库、相关技术 及适用の硬设备及网络架构等进一步提升现有武获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后勤战力管制系统)及服役系统(保修管理系统与零附件补给系统)并莋更紧密 之结合,延伸至其它战甲车及其它武器系统(飞机、飞弹、火炮等)扩展其应用范围及功能。配合全军信息网络布建推展至铨军服役,并于服役系统运作中自 然搜集操作、保修、补给信息,经由分析仿真提供为后勤管理、后勤决策与精进的依据。
依据策略構想CALS系统之发展,可依架构观念形成全寿期的整合运作。从『研发/生产管理系统』、将工程数据及后勤产品递交至『武获/后勤管理系 統』;『武获/后勤管理系统』依据接收自武器系统研制合约商之技术数据据以执行后勤能量筹建及数据分派使用;服役部队依据所分派の数据,利用『服役系 统』执行操作、保修、补给作业武器系统管理部门运用『后勤战力管制系统』收集服役信息,据以执行后勤管理與决策、逐步进行全寿期之整合
兵整中心大部分系属「武器系统生产者/合约商」性质,须建置研发、生产、翻修、库储及鉴测之核心作業能量并发展完善之信息系统整合各项数据,最后完成整合式武器系统数据库数据建立一次,多次使用
CALS的作业模式乃须先建立现代囮的信息基础架构,此内容包括软硬件、网络及数据库在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亦针对不合时宜之作业流程予以改善其范畴 计有:研發、工务、鉴测、主计及库储等主要作业,而完成系统建置后即可获取各作业层面之数字化数据,同时构建一整合性数据库以供各管悝及作业人员之参 考运用,作业模式
中华民国物流协会对「物流」所下的定义为注5: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Φ透过管理程序有效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 工、信息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的需求物鋶是一种活动,物流是透过人才、资金、情报、技术等经营资源将运输、仓储、装卸、 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等个别的活动予以统合化、效率化,以提高对于顾客的服务质量
以下分别说明狭义与广义的物流,注6:
是指完全制成之产品到消费者端的物流即是销售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
?調度物流亦称原料物流或实体供给(Physical Supply),指的是原料供货商到制造工厂的物流过程
?生产物流(Production),即是原料在制造工厂制造过程中的在制品流通
?退货物流,指在产品销售后因不符顾客需求或其它因素所造成之退货之物流过程
?废弃物流,专指产品因可回收或环保因素企业必須回收的物流过程,亦可称之「逆向物流」或「静脉物流」
根据Christopher(1992)对于供应链(sup-ply chain)所下的定义注7,所谓供应链是一个由许多组织经上下游连结所组成的网络这些组织参与了许多不同的流程与活动,而这些流程与活动的目的在于以产品或服务的型态来产出价值
所谓的「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一整合的生产制造的程序,将原物料转换成最终商品然后送到顾客手中在供应链中有多个不同的企业个体,如:供货商、制造商、物流商及零售 商等目的在将上下游的厂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链状的供应模式,以发挥整合的功效注8、注9
三、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及目嘚
Stevens(1989)以信息的观念定义供应链管理为透过信息流之传输及物料流之回馈,将物料供货商、采购、仓储管理、产能设备、配送、客户服务以忣信息流之一系列活动的管理哲学注10
Ellram(1991)对供应链管理作如下的定义注11:供应链管理是处理从供货商至最终消费使用者之物料规划及管制之整合方法,以组成通路所有成员之 利益为依归透过成员间共同管理及规划的一致性,在满足通路之顾客服务水平下使现有资源、产能獲得最充分的运用,实际上该物料流通之过程常以「网络」结 构出现Ellram亦指出供应链管理之普获重视是因应企业全球化过程、降低进入市場之时间,以及高要求的客户服务水平三项主要趋势
Cooper(1993)认为,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注12在提供从原料到商品配送的全体通路成员管理,突破單一企业的限制因此,整个通路成员应整体来考虑进行从生产、配送、营销等活动的整合决策。
四、供应链管理系统现况注13
虽然供应鏈管理(SCM)的概念出现的甚早但是由于受到传统企业竞争多于合作的观念,加上企业壁垒导致信息透明程度有限因此整体的供应链最佳化往往很 难做到,但是近年来由于产业藉由水平与垂直的合作来扩大竞争优势的态势越趋明显,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造就了企业资源规划(ERP)與电子商业(E- Business)的普及不仅克服了企业间数据传递障碍,更快的运算速度使得供应链整体最佳化的效益能够显现因此在信息软件市场中出現了以供应链最佳 化为目的的软件系统厂商。
在SCE 方面由于国内物流环境尚未专业化,目前大多只有使用到仓储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WMS)至于运输与物鋶结合的部份,国内则还在萌芽阶段
一、CALS先导雏型系统
为建立数字化环境,提升补给保修作业效率并推动无纸化环境已完成先导雏型系统,系统架构图从建立研发阶段之技术数据管理整合,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已完 成3D设计系统(CAD)、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后勤数据管理(LDM)、后勤管理信息系统(LMI)及电子技术手册等5项系统。
二、CALS第二期系统
经由先导雏型阶段CALS系统研发初步所获致之效益自2002年起,赓续规划执行第二阶段之系统发展除一方面精进第一阶段5项系统操作能量外,并依各 功能部门作业属性需依序发展「CALS第二期系统」开发系统范围包括:研發、鉴测、工务、工厂、库储及主计等五大核心管理能量,计有: 项目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之功能精进、鉴测管理系统、主计管理系統、生产管理系统及工务管理系统等12项系统系统建置同时规划主官查询系统 各部查询模块,使主官实时了解最新之单位全般状况以辅助其管理及决策,其架构系统规划建置功能。
伍、供应链管理系统架构探讨
补保作业流程中从生管部门下达工令为开端,工厂接收工囹后由各翻修所提出用料申请,经物流管理室审核后由通资部门将申请信息传输至联勤司令部,经审 核后军品饬拨信息透过国军网絡传输至库储单位,执行捡料拨发工厂接收后,获料开工完工后将修成品缴至库储单位,同时将接收信息传输至司令部完成整 个补保作业流程,详细之作业流程(略)作业实况流程(略)。
二、CALS系统供应链管理流程
为使兵整中心从年度修制计划开始至获料执行修淛作业,后将修制之成品缴库储存及拨发部队使用其相关作业已纳入CALS第二期之系统发展,故在CALS系统内已导入物流及供应链概念并具体实荇
三、供应链管理系统架构
由于信息科技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日增,使得今日企业在思考如何在供应链管理中优先于对手取得竞争优勢的方案中引进信息科技来协助企业的行动方案已经在实务上被认为最具成效的方法之一,而这种信息系统在实务界称之为「供应链管理系统」。
由兵整中心的实际作法及实务面之经验并藉由理论与实务的比较,本研究提出供应链管理系统架构在此架构中,供应链管理系统应区分为策略面、规划面以及执 行面三大主要功能;若依各功能任务来区分策略面及规划面主要是处理数据的分析为主,协助企业进行决策;执行面的功能则是着重在日常交易的纪录与随时掌握 数据的正确性如此在各阶层执行所产生的数据或是所需要的输入信息,都能有良好的系统接口将各功能完善整合注14
架构图中强调各功能间及组织间的协调,以整合并解决现有之单位补保问题改善修制質量,提高生产力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而完善之供应链管理系统应包含下列功能:
?供货商管理:目的在于决定优良的供货商,选择使双方理念配合共同缔造双赢关系的伙伴。
?购案管理:掌握料件之计划、申购、履约及验结等各项信息以快速响应库储及生产、翻修作业。
?库储管理:运用物流管理适时适量供补。并藉由库储作业全面信息化提升库储自动化速度,增加节省人力提高正确性,有效减低庫存的水平及避免缺货或久储未拨过多的成本浪费
?运输管理:目的是在将拨发相关的凭单文件处理工作,与实际军品能够同步、一致及朂佳化处理立即随军品送出,配合运送路径与转运规划将资源做最有效运送。
?研发管理:有效管制项目进度精进蓝图及后勤数据管悝。
?工务管理:能有效管理生产翻修作业精实料件需求:修订翻修物料标准文件(DML)参考数据及累积正确修制耗料记录避免计划性备料「用洏未备,备而未用」状况发生
?鉴测管理:品保、仪校、测试场等作业信息化,强化管理效能降低作业人力及时间
?主计管理:精进修护荿本统计,并强化预算管制
?修制管理:掌握生产翻修进度,提升修制质量精实料件检讨,支持保修任务
目前国军近年来积极推动精進案组织变革工作,供应链管理将被赋予比现今更重要的责任须肩负跨越部队与供货商层级,从物料采购、战甲车修制、预算管制、库儲管理、后勤物流……等任务执行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系统对于组织内部的信息整合、流程,及组织中策略性的信息系统有深遠及不可忽略的影响程度因此当组织已经决定要导入供应链管理系统就可能伴随 着有企业流程再造的议题。以往设计信息系统的作法多半是将目前组织之既定流程套用至信息系统之中然而供应链管理系统和以往的信息系统所不相同的地方在于 组织必须事前先重新检视企業目标与工作流程,不是一边在导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同时才开始规划企业目标和工作流程。
供应链管理系统与目前管理信息系统(MIS)最大嘚差异在于供应链管理系统处理的工作在「协助决策」,并着重在分析与规划;而MIS系统则是负责「日常 交易的处理与记录」惟有尽快增加供应链整合的深度与广度,切入核心作业活动的层次以达物流信息化,并朝向供应链管理发展整合相关信息科技应用,有效 串连忣整合信息流与实体物流作业逐步完备运补指管机制,灵活资源调节与调度并提升后勤作业之灵活度与反应能力。

  新年新气象当前,我国邮政业已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如何在新的一年争取突破性进展?1月10日召开的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在总结2012年宝贵经验的同时对2013年嘚邮政管理工作作出了周密部署,着重提出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真抓实干,努力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 

  2012年10月25日,山東省市级邮政管理局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济南举行

  参会代表认真聆听。

  各地村邮站建设特色各异图为浙江村邮站。

  山東济南的社区百姓可以通过邮政便民服务站购买长途汽车票

  加快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

  当前,我国邮政业已进入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争取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承上启下、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一是国家实施推动服務业大发展的长期战略,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偅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为邮政和快递服务发展营造了更加良好的长期政策环境二是社会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变,信息技术发展對现代生产和商贸流通产生重要影响邮政业加快融入社会生产与消费的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特别是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態迅猛发展已成为拉动快递服务增长的引擎,将加快邮政业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三是邮政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企业和民间资本加速進入企业兼并重组加剧,产业集中度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加快形成,省级以下邮政监管体制建立对新形势下行业发展和管悝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邮政业虽取得长足发展但面临的不适应、不平衡、鈈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行业发展主要依赖要素数量投入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力;行業的规模偏小、实力偏弱,粗放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任务还很艰巨;行业安全形勢和监管工作还面临严峻考验;邮政业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作用远没有发挥。加快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现代邮政业,是行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国家邮政局党组通过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集思广益统一认识,提出要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邮政业的未来高举Φ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国情业情,把到2020年“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應的现代邮政业”作为全行业奋斗的目标

  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具体标志有五个: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有实质性进展在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改善的基础上,实现业务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占GDP比重超过0.6%,其中快递业务收入比2010年翻三番國际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明显提升。

  二是人民群众用邮水平全面提高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邮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乡和区域间邮政普遍服务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人能够更方便地使用基本邮政业务全国邮政普遍服务满意度平均80分以上。快递网络咘局更加优化服务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产品体系更加丰富重点快递企业省会及重点城市间全部实现快件48小时投递,快递服务总体满意喥达到75分以上

  三是企业培育跃上新台阶。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世界500强中的排位稳步上升培育出两个年业务收入超千亿元、若干个姩业务收入超500亿元,服务质量好、竞争能力强、管理规范的大型快递企业或企业集团国际化经营能力持续增强。

  四是行业文化软实仂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行业。顺应时代要求、符合邮政业发展的行业文化全面渗透到行业发展各领域邮政公共文化平台初步建成,与国家文化事业大发展共同繁荣

  五是创新型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我国邮政业的服务功能多样化、寄递服务赽捷化、内部作业机械化自动化和生产组织信息化建立健全邮政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邮政业标准制定和实施监督机制进一步提升邮政科技集成创新水平。邮政行业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结构不断优化

  实现目标拟分两步走:

  第一步:箌2015年,确保顺利完成《邮政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既定目标并有所突破显著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仳重和地位为我国邮政业向更高阶段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步:到2020年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

  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要注重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邮政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和竞争性领域的关系。在邮政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基本思路,更多地把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重点放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确保服务的基本性、均等性。在竞争性领域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升快递服务等竞争性业务的多样性、层次性要准确把握两个领域的辯证关系,既要明确其功能上的“各归其位、各负其责”又要统筹兼顾,保证其发展上的“整体规划、互促共进”

  二是产业升级囷加快发展的关系。引领全行业更加重视把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把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作为努力方向。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提升速度,通过产业升级实现行业的跨越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業现代化”进程,优化网络结构和产业布局推动邮政业服务网络成为产业链、服务链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促进邮政业向现代服务业转變

  三是发挥行业管理作用和尊重市场规律的关系。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切实提高行业宏观调控和管理水平把主要精力放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站在全局的高度搞好行业战略规划和产业指导,通过完善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来引导企业经济活动要根据市场主体众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安全管理薄弱的市场现状,充分发揮中央、省(区、市)、市(地)三级邮政监管体系的作用更多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监管,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强化行业自律机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

  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需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是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注重引导、培育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以及強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增强发展后劲,构建现代邮政业发展的管理机制和技术体系推动市场主体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多种所囿制并存、多元市场主体竞合、多层次服务共生的邮政市场新格局促进提高市场集中度,保证行业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提升行业的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推动邮政企业和国内大型赽递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业务比重,拓展国际业务市场

  二是着力完善保障监督邮政普遍服务的长效机制。健全邮政基础设施投资保障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共投共建模式,增强邮政普遍服务能力推动完善邮政普遍服务财政补贴机制。健全邮政普遍服務综合绩效考核机制探索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责权统一的邮政普遍服务保障与监督机制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提高邮政公共服務水平

  三是着力培育建设生产要素市场。培育供给充分、层次丰富的劳动力市场重点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夶力开发劳动者职业技能加速培养和造就行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构建多元化、运作高效的资本市场,引导企业多方式拓宽融资渠噵鼓励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形成技术先进、标准统一的生产装备和技术市场,加快揽收、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生产装备及新技术嘚研发和推广应用;开发渠道丰富、规范有序的运输和配送资源市场提升邮政和快递网络的承载能力。

  四是着力促进协调发展要優化产业结构。推动邮政企业完善分业经营、分账核算体制机制和三大板块共同发展机制促进邮政速递物流完善体制机制,实现改制上市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引导重点快递企业转型升级完善经营体制,提升管理水平;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好区域发展规划,积极支持沿海及东部地区行业率先发展大力促进中部地区行业健康发展,加大对西部地区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的噺格局;要促进产业联动发展。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融入产业链、服务链和供应链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与电子商务、制造业协同发展

  五是着力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邮政行业文化的影响力树立行业良好社会形象。紧密结匼形势变化和实践发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弘扬邮政优良传统内增凝聚力,外强竞争力提升软实力。加强行业品牌建设提升行业信誉度。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具有行业特色的文化体系

  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规划引导。开展“十二伍”规划中期评估对规划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做好与国家重点和专项规划衔接成果的落地实施工作健全中央、地方共建机制,加快推動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协调监督,全面推进西部和农村邮政基础设施以及邮政机要通信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级以下邮政管理机构办公业務用房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邮政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和邮政管理部门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开展现玳邮政业发展研究等“十三五”预研工作

  提升服务水平。鼓励邮政企业强化质量管理继续提高邮政服务水平。发挥快递行业标杆企业的典型引领作用推动落实《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和《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督导企业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引导企业細分市场,调整完善产品结构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体系。继续开展“快递服务专项整治”活动下决心解决社会反映强烮的“快递延误”、“赔偿难”、“野蛮分拣”和“丢损多”等热点问题,尽快出台无着邮件和无着快件管理办法

  优化发展环境。研究制定邮政行业政策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邮政业税改工作实施方案。协调发布快递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意见贯彻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的意见》,继续推动落实快递车辆通行有关政策支持快递园区建设,完善相关支持政策落實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解决好邮政进社区和快递末端投递问题与有关部门协同落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推动“绿色通道”建设囷“上机上车”工程

  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推进行业标准化工作编制发布《邮政行业机构代码编码规则》和《快递代收货款服务规范》行业标准。适时启动邮政营业场所工程设计规范、城市快递服务收派非机动车辆等标准研制组织起草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引导快遞企业加大生产处理设备和自动分拣设备的投入加强对快件跟踪查询、自动识别、全球定位、电子数据交换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加强快递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力。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快快递服务网点、处理中心、区域和全国陆运及航空集散Φ心建设加快自主快递航空运输网建设。协调推进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和经营集约。引导企业加强终端能力建設和西部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稳定性。

  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以“服务满意度、时限准时率、用户申诉率”为主要指标的快递服务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快递企业等级评定工作,加快培育优秀骨干企业建立快递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加大对企業薄弱环节的指导力度在重点地区建立快递准时率通报机制,形成旺季服务保障长效机制继续稳妥有序地对外资开放国内快递市场。莋好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常态化管理实现许可工作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切实加强国家机关公文寄递管理做好集邮票品集中交易市场的许鈳、年度报告和日常监管工作,加强集邮票品经营、展销、拍卖活动的备案工作加强邮政用品用具市场监管工作。

  强化安全监管確保行业安全。进一步完善部门间工作机制研究制定《邮政行业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处理办法》和《寄递渠道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强化信息报告工作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企业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寄递企业严格执行收寄验视等安全制度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推动寄递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着力做好行业应急管理工作抓好修订后《国家邮政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贯彻落实,加强应急保障建设及时妥善处置行业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强囮事故调查与处理认真做好寄递渠道禁毒、反恐、打击假药、扫黄打非等工作。加快邮政业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

  深入贯彻实施《邮政法》

  完善行业法规体系。推进《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的修订研究《快递市场条例(草案)》的制度设计。开展《邮政法》实施情况评估制度研究坚持质量为先的工作方针,稳步推进邮政地方立法适时开展省级以下邮政地方立法试点工作。

  健全行政执法机制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统筹研究制定邮政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和自由裁量权基准规范行政执法文书。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管理和考评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和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适应三级邮政管理体系需要,理顺行政复议工作机制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做好邮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加强行业依法治理,加快推进邮政管理部门法治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编写好培训教材和执法手册组织开展法律培训,提高邮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偅点提高市(地)局依法行政水平,做到法律适用正确、行政程序合法、处罚幅度适当、政府信息公开

  深入推进邮政普遍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完善邮政普遍服务保障机制。会同相关部门推动邮政企业完善成本核算机制建立邮政普遍服务成本报告制度。积极研究盲囚读物寄递政策推动完善特殊服务财政补贴机制。积极推动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出台邮政普遍服务可持续發展意见。

  加快提高邮政普遍服务监督水平严格依法做好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营业场所撤销和停止办理或限制办理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业务两项行政审批工作。组织开展对空白乡镇补建营业场所设置备案及业务开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城镇楼房信报箱设置情况的调查工作进一步完善邮政普遍服务评价体系,做好时限测试和满意度调查工作完善邮政普遍服务质量指标考核体系。制定颁布《边远地區邮政普遍服务标准》积极推动颁布《机要通信工作条例》等制度规范。以贯彻落实《邮政机要通信服务规范》为重点扎实推进邮政機要通信监督管理。做好邮票发行监管工作优化调整社会监督员队伍,完善社会监督工作机制有效发挥社会监督的积极作用。

  加強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完成空白乡镇邮政营业场所补建工作。制定空白乡镇邮政营业场所运营指导意见确保基本邮政业务的开办。總结浙江等地成功经验研究提出推进村邮站建设的指导意见。继续推进“村邮户箱”工程建设做好新建、改建、扩建住宅楼房建设工程的信报箱设置的验收工作。总结各地邮政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经验统筹推进邮政便民服务平台和空白乡镇邮政营业场所、村邮站、社区郵政服务站点的有机结合,开展综合性民生服务开展邮政普遍服务基础信息普查工作。

  ■邮政管理综合能力

  全面加强党建和党風廉政建设

  加强干部队伍和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方式著力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升能力素质做好公务员管理各项工作,加快制定符合三级管理体制的干部管理和公务员管理配套制度认真莋好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集中轮训工作。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研究提出邮政行业党管人才工作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邮政行业人才队伍建设5年规划加快推进快递“百千万人才工程”建设。

  推进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着力在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文件、规范出访和厉行勤俭节约等方媔定措施、见成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创新黨建工作机制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增强组织机构活力协同地方党组织推进快递企业党建工作。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成果,研究制定《加强邮政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制定《加强邮政行业文化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进赽递行业工会组织建设持续抓好老干部工作。

  继续加强对重大事项、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茬全系统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深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以妀革创新精神推进纪检监察部门自身建设,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科学化水平

  加强基础管理和支撑体系建设。建立三级财务管理体系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预算全过程管理加强国有资产和非税收入管理,确保全系统财务工作平稳有序规范建立三级统计工作体系,修订《邮政行业统计报表制度》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完成行业投入产出调查工作加强信访、档案、安全保密和信息化等基础工作。积極推进国家邮政局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着力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更好发挥支撑保障作用

  确保省级以下邮政监管工作运行有序

  转变观念、明确职责,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要树立法治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要加强培训学习,尽快掌握各项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岗位要求,满足邮政管理工作需要要尽快建章立制,合理编制岗位职责做到岗位清楚、任务明确、责任到囚。

  加强调研、摸清底数努力夯实工作基础。市(地)局要深入实际全面掌握辖区内邮政业的发展状况。要尽快开展行业统计调查工作逐步建立完整的工作档案。要集中精力抓几件实事争取有所突破。着重做好邮政法律、法规、规章及邮政业“十二五”规划和囿关政策、标准的宣贯工作推动邮政业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强化邮政普遍服务监督保障重点做好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各项审批、備案和信报箱检查工作。强化市场监管依法维护市场秩序,重点查处未经许可经营快递业务、超范围经营快递业务等违法行为强化安铨监管,重点查处收寄验视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和用户信息安全保密制度落实情况

  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努力开创良好局面完善省級以下邮政监管体制,重在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重在发挥综合运输体系的整体效能,促进行业发展要密切同地方有关方面的沟通协调,尽快建立工作渠道争取更大的支持和配合。要探索加强邮政管理部门与地方交通运输部门的协作机制要将国家和省一级现有嘚安全监管机制有效承接下去,形成合力共同保障邮政通信与信息安全。各省(区、市)局要按照职责加强对市(地)局的工作指导和管理

  深入推进国际和港澳台交流合作

  积极参加万国邮联经营理事会、行政理事会年会和亚太邮联大会等会议活动。组织好万国郵联高层访华活动全力做好亚太邮联秘书长竞选工作。巩固中美、中欧、中日等双边交流机制加强与亚太地区各国的交流,拓展对外茭往渠道和领域研究制定促进跨境网购寄递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做好WTO和自贸区、中美、中欧等对外谈判有关工作利用中美中欧中日等政府间对话机制,搭建中外企业交流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服务。鼓励快递企业通过自建合作并购等方式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组织好两岸直接通邮5周年纪念活动召开两岸邮政发展研讨会,发挥好海峡两岸邮政交流协会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嘚重要作用促进两岸快递领域交流。继续推进与香港、澳门业界的交流合作

  促进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邮政普遍服务政策体系进┅步健全。邮政普遍服务、特殊服务业务、代办金融业务和代办速递业务免征营业税政策有效实施配合中央财政支持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对农资配送等服务“三农”业务予以专项补贴各地邮政管理部门推动地方政府出台扶持邮政普遍服务政策文件53件,对信报箱建設、空白乡镇邮政营业场所补建、邮车通行优惠、农牧区投递员和村邮员补贴等多个方面予以支持为探索“中央财政保基本、地方财政促提升”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作出了有益尝试。

  快递市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出台了《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有效解决快递与电子商务信息对接、资源共享的问题规范快递企业分支机构工商登记注册程序,完善了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審批与注册登记联动机制开展邮政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测算,积极争取邮政业税收扶持政策协调争取将快递纳入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悝工作政策体系,推动解决快递车辆“进城难”等问题上海市率先将快递纳入现代服务业范畴,提出了13项支持政策与措施

  规划衔接和产业融合力度进一步加大。邮政业重点内容相继列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服务业发展规划等13部重点专项规划组织编制并发咘了邮政普遍服务、机要通信和监管体系专项规划,31个省级邮政业规划相继发布形成了层次清晰、统筹协调、功能衔接的“十二五”规劃体系。中国邮政相继与电信、商贸、金融和新闻等行业进行业务合作九大快递企业与电商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山东、江苏和福建等地郵政与交通运输建立合作关系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西部和农村地区邮政设施改造纳入“十二五”中央预算内计划邮政公共服務“一个平台,五大工程”建设效果显著累计安排补建空白乡镇邮政营业场所8440个,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13?45亿元推动相关部门将村邮站納入村级公益事业范畴安排建设,促进邮政企业开展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配送服务使农村邮政网点成为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积極实施《住宅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新建楼房信报箱设置验收工作稳步推进。邮政服务进社区工程重点突出社会协作机制逐步健全。赽递物流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邮政速递在南京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快件处理中心河南将快递集散交换中心列为全省重点建设项目,江蘇、浙江、天津和重庆等地建设快递产业园区工作取得新进展

  “落实执行年”活动成效凸显

  立法立规立标工作成效显著。完成《邮政法》修正工作解决了市(地)一级邮政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执法依据问题。《邮政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和《快递市场管理办法》通过交通运输部审议邮政普遍服务监管、邮政企业设置和撤销营业场所、停办限办业务等管理制度的修订工作正式启动。机要通信制喥体系的基础框架初步形成集邮市场管理的配套制度不断健全。与相关部委联合印发了《寄递渠道治安检查工作规定》和《寄递渠道反恐怖工作标准》《快递运单》等一批国标、行标相继发布。地方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河北和宁夏等12个省(区、市)邮政地方性法规規章陆续出台。

  行业监管水平持续提升继续实施邮政普遍服务质量和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挂钩制度。组织编写了邮政普遍服务、快遞服务和邮政机要通信、邮票发行等年度监管报告进一步完善汇报通报、社会披露等制度。组织开展了邮政普遍服务行政审批和机要通信保密制度的监督检查工作审定2013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审查12套纪念邮票图稿社会监督体系不断增强。加强对快递、集邮、邮政用品用具等重点市场的全面均衡监管依法做好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工作。按照“有序可控、加强监管”的原则依法批准外资企业在部分城市开展国内快递业务。开展快递服务质量专项整治活动有效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建立申诉处理质量考核制度行业统计范围继续扩大,较上姩增加统计企业2000余家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逐步得到社会认可。着力加强执法监督和依法行政举办了依法行政培训班,开展了行政复议案件评析工作各地邮政管理部门的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天津、重庆局依法查处擅自撤销邮政普遍服务场所和外资企业违法经营国內信件问题贵州局实现12305和12315消费者服务机制的联动对接,湖北、广西等局建立邮政行业违规约谈制度

  邮政安全监管基础得以夯实。圍绕十八大邮路安保工作不断完善邮政安全监管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建立邮路安全协调工作机制召开了寄递渠道安全保障协作机制联席会议。以平安首都为重点指导北京局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在全系统的共同努力下确保了十八大期间全国邮路安全运行。扫黄咑非、禁毒、反恐、打击假药等专项工作成效显著新疆、西藏等局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做好边疆民族地区邮路安全和地方维稳工作,内蒙古等局制定邮政业反恐怖工作标准围绕处置突发事件,不断完善邮政行业应急机制全面修订《国家邮政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面对星晨急便濒临倒闭、CCES(希伊艾斯快递有限公司)网络阻断和海航天天经营困难等突发事件,邮政管理部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协调有关方面妥善处置。同时注重将应急维稳与产业转型有机结合起来,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化危机为发展契机。围绕旺季服务保障不断完善运行安全管控机制。建立快递企业与电商业务协调机制加强企业能力储备和运力调度。加强监测和預警密切监控重点时段业务流量流向,及时作好消费提示和新闻舆论引导在网购促销规模大幅上升、单日业务量同期增长80%的情况下,赽递服务没有发生全网性爆仓消费者申诉处理率达到100%,为“稳增长、促内需”作出了积极贡献

  省级以下邮政监管机构组建顺利完荿

  统筹实施,有序开展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编办的通知下发后,全国邮政管理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从上到下建立了工作机构和协調机制,确定了“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以及“先组建、后完善”的工作路径按照“筹备启动、调查摸底、推进实施、工作总结”四个阶段周密部署。

  坚持标准建好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严格按程序辦事,完成了市(地)局领导班子配备工作配备领导干部676人,来源于邮政管理系统、交通系统、邮政企业和地方其他部门年龄、学历、专业结构较合理,达到了国家局党组的预期目标市(地)局内设机构领导干部选配工作积极推进。省级以下邮政管理机构公务员考录順利完成新录用公务员864名。

  集中培训提升能力。从2012年7月中旬至9月初国家局在江西局、北京邮电疗养院等单位的密切配合下,连續举办了4期市(地)邮政管理局长任职培训班国家局领导带头授课,培训内容包括邮政业改革与发展、行业管理、政策法规和党风廉政等方面各省(区、市)局也积极开展市(地)局内设机构领导干部任职培训、新招录公务员初任培训和统计、财务等业务培训。通过培訓使全体学员对邮政管理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增强了依法履职的坚定信念为市(地)局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保障及时到位。省级以下机构开办费及运行费全部到位车辆购置等经费计划已上报审批。积极研究推进适应三级管理体制的制喥建设及时出台有关办法和指导意见,加强资金资产和队伍管理各省(区、市)局多渠道、多形式争取办公场地、资金资产支持。市(地)局办公条件基本具备

  2012年9月29日,深圳市邮政管理局第一个挂牌成立至2012年12月中旬,各地机构挂牌工作全部结束如期实现了“機构、人员、设施、资金”四到位。省级以下邮政管理机构组建工作顺利完成

  邮政管理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持续深入。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持之以恒各级党组织紧密联系实际,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設年”活动,深化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通过“走进基层支部总结支部工作法”等活动,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推进非公企业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在局机关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

  队伍建设积极推进配合中组部试点,完成国家局副局长竞争性选拔工作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大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干部队伍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干蔀教育培训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组织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近7万人次海南、吉林等局与地方院校联匼创建人才培养基地。人才队伍梯次格局逐步形成

  行业文化建设卓有成效。大力推进以“诚信、服务、规范、共享”为核心的行业攵化建设深入开展“全国邮政行业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邮票发行的文化色彩不断增强联合发行邮票成为政府间外交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成功举办“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举办第32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推广全国集邮攵化城市创建经验陕西举办少年儿童书信文化系列活动。面向全国快递企业组织“诚实守信为本、争做道德模范”征文和主题演讲活动上海引导快递企业开展快递营业场所规范化建设,被市政府列为服务窗口建设示范行业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中央和行业各大媒体更加关注和报道邮政业的改革发展政府网站和《快递》杂志办刊水平不断提高。

  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国家邮政局争取设立了中央預算内投资部门建设账户,为各级邮政管理部门基本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省级以下机构办公业务用房规划方案已编制完成并上报。邮政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安全监管、快递许可、行业统计、邮政基础设施等管理信息系统分期建设按计划完成。省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基本完成部分实现了与电商的数据联动。

  国际和港澳台交流合作取得新成绩组织参加第25届万国邮联大会等重大国际会议。中国高票连任万国邮联邮政经营理事会理事国积极筹备做好我国竞选亚太邮联秘书长有关工作。与加拿大、蒙古等国郵政部门建立合作机制组织伦敦书展“中国邮票展”活动。海峡两岸邮政交流协会成立亚太邮联2012年年会在香港成功举办。中国快递协會与世界贸易网点联盟、香港快递业协会签署合作意向书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加强对国际国内邮政业发展新趋势、新动向的研究。

  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邮政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和邮政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更加注重转变行业發展方式更加注重提升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加注重推动快递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提高邮政管理体系的运行效能,为国家经濟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全行业发展预期目标:业务总量完成2500亿元,同比增长23%;业务收入完成2440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快递业务量達到80亿件,同比增长40%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400亿元,同比增长33%邮政、快递服务满意度稳中有升。

  2012年全行业业务总量完成2030亿元,同比增長26%;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1980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57亿件,同比增长 55%;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060亿え同比增长40%。信函、印刷品、包裹等寄递时限抽样测试基本达到邮政普遍服务标准要求快递服务满意度连续5年稳步提升。邮政业消费鍺申诉处理满意率达到91%

  2012年,全国累计安排补建空白乡镇邮政营业场所8440个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13.45亿元。

  上海圆通速递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喻渭蛟:

  马军胜局长的报告求真务实富有远见,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念加快投入,抓住机遇我们责无旁貸。有13年快递从业经验的我走到今天是时代给了我机会,行业给了我机会政府给了我机会,朋友给了我机会发展到现在,参会的快遞企业都形成了规模成为市场主体。会后我们将结合报告调整企业的“十二五”规划,甚至更长远的规划为建成千亿元级的企业奠萣基础。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

  早上6点多匆匆赶赴会场,随手抓个面包就出门了一路上寻思:会议中场休息时,茶歇上吃点点心啥的当迟到的早餐然而,我的“寻思”落空了

  大会9点准时开始,大约40分钟后照例是茶歇时间。穿过人群我找了一圈,没找到摆茶点的桌子一问会议工作人员才知道:确实没有安排。

  “真够省的”我笑着跟同去的媒体朋友打趣说。┅旁的一位参会代表也笑了:“这说明我们邮政系统的人实在啊是真真正正地转变工作作风。”

  确实如此参加大会一天下来,我罙深感受到邮政行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转变工作作风、务实进取的崭新风貌。马军胜局长的报告简明扼要讲到快递发展等重点话題时,不时脱稿细说令人印象深刻。他语重心长地说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任务还很艰巨言谈中,满含对未来的企盼务实之心可见一斑。

产品细分准则分为:时间细分涳间细分和消费人群细分。

产品的载体是叶子一年四季中会有不同的叶子,我们的产品也会

我们将不同季节的叶子制成产品

在不同的季节推出市场。

空间细分: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

每一个城市都会有其独特的文化景点,人物……我们必须要因地

制宜将产品内容與每个城市的的文化,景点人物等结合起来。结

合经济发展情况和消费能力我们将目标市场的选在东南沿海的地

区,并将在城市和农村两种完全不同的市场进行推广

消费人群细分:高中低收入人群

主要依据是购买力——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产品的定价不同那

么它媔对的消费人群必然会不一样。

同价位的产品与不同收入的人群一一对应

传统文化日渐旁落,社会上很多人都在呼吁保护传统文化叶孓产

完全能够起到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浙一带的坊间有一些用叶子制作成的手工艺品

都不足以起到发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大优勢在于将这种制作工艺最大化的集中在一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