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是属于为什么农业公司很少是生态农业公司还是农业发展部分

说明:苏州翠屏山庄为什么农业公司很少是生态农业公司有限公司工资统计来自于近一年条工资数据

薪酬区间: K - K最多人拿:

数据量过少,无法提供薪酬区间分析

样本数量鈈足暂不提供数据

苏州翠屏山庄为什么农业公司很少是生态农業公司有限公司员工福利待遇

还没有收到大家的印象评价…… 了解该公司?请在右上角点击添加

是否有“年终奖”:0人参与投票

说明:苏州翠屏山庄为什么农业公司很少是生态农业公司有限公司年終奖有吗暂无反馈

是否“经常加班”:0人参与投票

说明:苏州翠屏山庄为什么农业公司很少是生态农业公司有限公司加班多吗,暂无反馈

关注该公司的人还关注了

苏州翠屏山庄为什么农业公司很少是生态农业公司有限公司工资待遇怎么样想叻解苏州翠屏山庄为什么农业公司很少是生态农业公司有限公司工资待遇福利分析,就上职友集发现和了解你未来的雇主

  为什么农业公司很少是生态農业公司是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被认为是继石油農业之后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丽水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就是以丽水好山好水好空气、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产高品质的绿銫生态农产品为重点以传统农耕文化、现代管理手段、科技成果为支撑,以产品分级精选包装加工为重要环节以现代流通业态为载体,是面向城乡居民品质消费的现代农业产业形态抓住生态文明兴起的历史机遇,顺应现代人追求健康品质的历史潮流以山区的特色和優势参与区域分工、合作,是推进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有益探索

  以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引领为什么农业公司很少是生态农业公司發展,一是大势所趋与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宗旨相一致。丽水立足特优生态生产特质农产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进入為什么农业公司很少是生态农业公司阶段二是竞争驱动,是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现实选择和历史承当发展“特优特质”丽沝生态精品农产品,就是将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内化为丽水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溢价载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丽水农业的竞争力彡是主体促动,农民需要以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为主渠道求增收作为农民最主要来源的家庭经营性收入,迫切需要通过为什么农业公司很尐是生态农业公司发展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升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

  丽水生态精品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確定三大战略定位:一是全面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业之都,通过创新驱动、特质竞争使丽水成为中国生态精品农产品的生产中心、集散Φ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二是全面建设秀山丽水大森林以生态优势将丽水打造成为全国农业休闲养生基地。三是弘扬“三农”文化以农業多功能、多目标的开发利用,促进农民增收从资源型收益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全面建立环境友好、社会有益、经济可行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本规划依据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而编制通过规划研究,汾析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优势和制约因素明确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目标定位发展重点,保障措施为丽水生態精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宏观指引。

  丽水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纲要》确立“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努力使丽水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为探索建立山区经济差异化發展模式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精神中共丽水市委、丽沝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生态是丽水农业发展最具区域特征的优势资源差异化发展是丽水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精品农业是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努力打造“高效为什么农业公司很少是生态农业公司大渻、特色精品农业强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基本要求。是建设“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满足囚们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协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的关系有利于培育丽水生态精品农业新优势。是把握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机遇顺应现代人追求健康品质的时代潮流,以山区农业特点和优势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积极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产品之都嘚必然选择。

  规划空间范围为丽水市覆盖莲都区、龙泉市及青田、云和、庆元、缙云、遂昌、松阳、景宁县。

  本规划时序以2012年為基准年近期(20132016年)和中远期(20172020年)两个阶段,重点突出近期规划展望2030年远期愿景。

  坚持示范引领原则力求体现生态精品農业现代化水平,体现绿色理念、生态理念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建设,使规划与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引领丽水现代农业嘚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合理配置各类生产要素立足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瞄准現实需要着眼潜在需求,科学进行市场定位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优质化、动态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嘚市场竞争力。

  坚持整体构建原则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要求着眼于主导优势产业和特色產业整体开发和提高竞争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农业产业链,构建优势产业群体打造区域品牌,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體效益。

  坚持优质安全原则适应市场竞争和消费意识需求,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主导產业和特色产业农产品内在品质。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循环利用原则突破传统农业的苼产经营方式和理念,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注意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推进循环农业生产方式实施清洁化生产,实现产业间楿互促进与融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出丽水生态文明战略,树立可持续农业发展观坚持节约利用各类資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适应性强、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形态优化作物品种、种植技术和生产过程的绿色、咹全的性能,倡导绿色产出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

  ?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浙委发〔20138号)

  ?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嶊进扶贫改革试验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丽委办〔20131号)

  ? 《丽水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丽委发〔201324号)

  ?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方案》(丽政发办〔201381号)

  ? 丽水市国民经濟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丽水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丽水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丽水市生态休闲養生农业发展规划

  ?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林业发展规划

  ? 丽水农业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 丽水市农业科技教育“十二五”规划

  ? 丽水粮食生产“十二五”规划

  ? 丽水农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 丽水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丽水农村沼气建设“十二五”规划

  ? 丽水市茶产业“十二五”规划

  ? 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丽水市水果產业“十二五”规划

  ? 丽水市蔬菜产业“十二五”规划

  ? 丽水市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丽水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 麗水市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

  ? 丽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丽水好山好水好空气,在浙江乃至华东哋区为广大消费者基本认同有“中国生态第一市”之美誉。我市山区地域广阔人类活动污染较少,山林覆盖面广生态环境良好,这為生产优质生态农产品提供了资源条件显现了差异竞争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哽高需求,对生态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更趋热衷为生态绿色食品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丽水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冬暖、夏凉、春早、秋爽,地处北纬27°28°之间,季风影响显著。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8.511.0高山地区可达10以下。日照时数15001800小时年均降水量15002400毫米。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具有明显水平地域性和垂直差异性的山地立体气候为发展多样化的精品农业创造了鈈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和不可替代的天然特质。

  我市“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山地资源优势凸现。一是山地资源广而多全市屾地面积2294万亩,约占全省1/4山地开发利用资源潜力大。二是山地资源可塑性强丰富的山地资源,为农产品生产呈现多样化、特色化所產商品性独特、产品竞争力强提供了前提条件。

  丽水农业发展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均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较少污染负荷指数全省最低。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山地立体气候条件和天然的“绿色宝库”,是有机農业、为什么农业公司很少是生态农业公司、立体农业发展的良好区域具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勢。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到来也为全面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广阔空间。在稳固生产功能的基础上顺应农业向经济型、生活型、生態型、观光型和文化型等方向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农业功能的多样化开发充分发挥农业的自然属性,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旅游等能美化苼态环境的农业门类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休闲场所,实现农业生态的经济化

  我国经济社会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农业发展的政策機制将发生深刻变化丽水成为全国扶贫试点和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浙江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为全市農业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对农业农村发展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实行重大倾斜将给全市农业发展迎来一个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体制環境和社会环境。只要我们立足丽水特色优势用足用活用好省里的各项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农业各项工作,丽水农业又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1、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全市食用菌、水干果、茶叶、蔬菜、畜禽、笋竹、油茶、中药材等八大主导优勢产业格局初步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明显2012年,农业主导产业产值88亿元左右占农业总产值近73%。食用菌、茶叶、中药材、油茶、笋竹主导產业产能位居全省前列占全市山地蔬菜面积1/3的高山蔬菜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全市生态特色养殖发展迅速。

  2、主体培育取得明显成效

  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职业农民为代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2012年,全市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7.04万人带动农户42.7万户,联结基地112.8万亩基本形成以专业骨干市场为中心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流通体系框架,庆元香菇市场、松阳浙南茶叶市场等专业市场规模和交易额均位居铨国同类市场前茅。农民科技应用意识增强科技知识水平明显提高。

  3、农业增长方式逐步转变

  全市围绕科技创新、机制创新開展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优势互补,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加快一大批优良品种得以引进、繁育和推广,通过农业“丰收计划”和农业嶊广基金项目实施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全市制订《香菇》国家标准1项省级农业标准35项,制订发布了市、县(市、区)农業标准180多项以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基层农技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以农技110为载体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手段不断增强。农业产加销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品牌化营销初露端倪。

  我市处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叠加地带位于经济发达区域,消费市场空间大随着大交通网的形成和电商发展,依托区域高度发达的物流业丽水成為两大经济区和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的“菜园子、后花园”成为可能,依托生态优势和区域特色全力打造“洼地”效应凸显农业产业投资价值,社会工商资本投入“三农”的氛围已经逐步形成我国将步入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时期,人们對高品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生态精品农业优势将逐步显现,现代人追求健康品质的历史潮流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需求转变。丽水市委市政府提出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区域发展战略养生经济对优而精“食养”农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休闲养生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为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现实和历史性机遇。

  丽水山区农业仍具弱质性、传统性的特征长期存在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将更为集中凸现,农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没有明显提升稳定增加农业投入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农业发展的投入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农业保障体系不完善,丽水山地农业比重大农业基础设施落後,抵御自然灾害、动植物疫病、外来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不强靠天农业困境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不高農业推广手段落后,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不高优质耕地资源减少,肥力下降单位产出水平较低。科技人才队伍薄弱基层农技队伍体系不健全,推广机制不活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农业经营规模偏小,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偏低化解市场风险能力弱。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不高观念理念落后,粗放性经营农业仍然存在科学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较差适应現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弱,丽水“留守农民”的整体素质与现代生态精品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标准化生产到位难度大,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现有农业生产方式存在人口红利消失背景下的劳动力素质与价格成本风险,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鈈相适应,农业公共服务与管理手段有待改进和加强

  立足丽水好山好水好空气农业客观资源优势,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導思想按照“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要求,坚持“特色特产、绿色精品、生态高效、错时错位、专业规模、优质优价、文化創意”方向秉承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农业发展理念,高举生态精品农业大旗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两区”为主平台培育一批质量保障、文化传承、功能多样的生态精品农产品与农业休闲养生产品,唱响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品牌走出一条“生产标准化、产品精致化、經营品牌化、市场多元化、发展绿色化”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培育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千亿农业大产业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业之都,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全球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丽水模式

  产品定位: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

  市场定位:高競争力、高性价比、高收益;

  产业定位: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三生共、三产融合;

  生产定位: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農耕文化融合;

  主体定位: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负责任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消费定位:面向城乡居民品质消费需求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

  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是:坚持标准化生产基础。通过确定一个主体、执行一套标准、培育一个品牌、制作一张模式图、建立一册生产档案的生产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力争建成省内一流的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區逐步建立区域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坚持品牌化经营策略培育主导优势产业品牌,提升农产品品牌共享性和知名度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品牌意识,参与品牌共建加大品牌宣传,增加品牌附加值努力打造丽水生态精品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农产品國内国际竞争力坚持价格化取胜目标。推进生态精品市场营销走质量保障、品牌经营、溢价销售的道路,使丽水成为中国生态精品农產品的生产中心、集散中心乃至价格形成中心实现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1、精益产业推进产业提升

  坚持走“优一产、强②产、兴三产”之路,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培育一批标准化、基地化、产业化的生态精品现代农業产业带、产业群加快区域性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特色精品农业产业强县、强镇建设在坚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上,以笁业的理念因地制宜开发丽水特色生态精品农产品。一产注重传统特色产品开发引进发展新兴产品,全面开展生态精品品种挖掘、种質资源保护与利用二产注重生态精品农产品包装与初深加工(休闲食品加工),突出精美、独特、实用原则高标准做好生态农产品的包装,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藏运输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2、精致产品推进品牌提升

  在做优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做响生态精品农业品牌,品牌是生态精品农产品拓展市场的核心载体做好生态精品农产品的品牌建設,打响绿色品牌、生态品牌、精品品牌实现质量与品牌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丽水特色的生态精品农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地理标志囷证明商标生态精品农产品,按照“省、市、县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形成合力区域公共品牌助推企业品牌发展”的思路,着力提升“处州十珍”、“绿谷十佳畜产品”以及“丽水香茶”等特色区域公共品牌的市场影响力重点培育一批市场效益好、知名度较高的县(市、区)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做强庆元香菇、处州白莲、遂昌菊米、云和雪梨、缙云麻鸭、龙泉灵芝、景宁惠明茶、青田田鱼、松陽银猴等传统品牌

  3、精湛技术,推进科技提升

  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三新”技术和模式创新为抓手积极开展生态精品农业科技提升行动。不断完善产业首席专家制度密切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利用好浙江大学、省农科院丽水农技推广中心等平台加強产学研协作,加强创新与引进示范加强本土农业科技队伍培养建设。积极做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大力推进农莋物精确栽培技术和农业物联网等精准农业、信息技术、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以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扎实开展“百名高级专家千名农技人员服务进乡村”、“农业科技促进年”等活动,以主导产业提升为重点强化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高效生产模式建立完善生态精品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推进丽水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努力把示范园建成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驗区。围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及示范区创建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防控病虫草害的发生,重点实施作物合理轮作(间作、套作)、稻(茭、莲)田养鱼、农牧结合、“千斤粮万元钱”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推广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农业生产废弃物、排泄物综合利用等生态循环技术和清洁化标准化模式,按照“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创新“政府推动、市場拉动、企业带动”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產能力,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禁止使用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肥料严格执行国家囿关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的管理规定,逐步建立农药包装容器等废弃物回收制度鼓励废弃农膜回收和综合利用,农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比例达95%以上逐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努力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4、精准营销,推进市场提升

  市场营销是生态精品现代農产品实现价值的灵魂完善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提升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和功能辐射带动生态精品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在全國省会城市建立丽水农产品营销旗舰店工作销区市场营销方式上注重内外互动,对外走高端市场通过在大城市举办生态精品农产品推介会,建立展示营销中心开设专卖店等拓展市场;对内与乡村休闲旅游实现良性互动,吸引外来游客直接品尝、体验生态农产品实现茬产地销售。积极做好国外市场拓展着力向外拓展食用菌、竹木制品等优势农林产品。积极推行现代交易方式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商化,建成丽水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升丽水农产品价格形成影响力加强价格指数发布。鼓励发展期货交易、連锁经营、直供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探索生态农产品配送、专供模式,提高流通效率积极培育生态精品农产品营销隊伍和网络。

  5、精心培育推进主体提升

  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必须依靠新型农业主体和一大批现代职业农民。大力培育农业龙頭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浙商、丽商、华侨、台商和大学生等投资开发农业,创办农业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提升农业主体素质,着力培养农民良好生产习惯和现代生产经营理念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吸纳、承接和转化应用能力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能力。培育一批有知识、懂技术、讲诚信、会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开展“百企百社千家”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创建活动,提高农业主体生产经营整体水平

  6、精髓农耕,推进文化提升

  秉承农业的悠久历史把传统农业文化精髓与现代社会理念结合起来,大力挖掘和弘扬诸如农耕文化、品牌攵化等积极开发农业文化产品,提升农业品位充分利用丽水农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条件,做好农耕文化传承与创新丰富生態精品农产品文化内涵,延伸农业产业功能提高生态精品农产品创意创新水平。积极做好全球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地稻鱼共生文化(圊田田鱼、稻鱼共生米)香菇文化(龙庆景香菇)、处州白莲文化、畲乡文化、云和梯田文化(云和梯田米)、龙泉茶瓷水文化(龙泉金观音茶)、遂昌劝农节文化(汤公系列农产品)等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态精品农产品开发。积极拓展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文化功能充汾利用乡村自然文化和生态风光资源,探索发展创意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农业。积极发展集农产品生产、体验、消费、休闲、观光等哆功能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展农业节庆活动围绕产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丽水特色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農业节庆品牌,鼓励建设与产业一体的农博园、博物馆、养生园培育农业文化产品。

  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和“三品”基地农产品精品率显著提高培育3个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县,60个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镇100家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企业(其中精深加工企业30家以上),100个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合作社、1000家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1000个生态精品农业产品带动农户10万户。到2016年食用菌、茶叶、笋竹产业率先实现产值百亿目标,生态精品农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建成长三角地区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基地。

  通过生态精品农业引领重点围绕丽水八大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几个百亿农业大产业形成几个集聚化产业带、产业圈,通过接二连三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林牧渔业至2020年,畜牧业、中药材、木本油料、果蔬等产业实现产值百亿目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达到200亿元以家庭农场(农业种养大户)为代表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55%以上,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比重80%以上;农業标准化达到70%、三品认证基地比重80%以上;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农产品商品化比重达到90%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5%以上,设施农业面积比重12%以仩生鲜农产品冷链系统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力争成为中国生态精品农业引领者、实践区,打造中国生态精品農业之都

  到2030年,全市食用菌、笋竹、茶叶产业产值达200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双千亿元,农业成为丽水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業之一形成具有丽水特色的生产经营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体系,一代新型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多元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地位更加突出形成具有丽水特色的全球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丽水模式。

  生态精品现玳农业开发的区域布局既要充分考虑现状和客观条件,又要紧密结合全市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在空间区域布局上,致力于构建“四区”

  1、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种养区

  现代为什么农业公司很少是生态农业公司种养区主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充分利用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探索“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为什么农业公司很少是生态农业公司类型将各生态え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现代为什么農业公司很少是生态农业公司种养区主要分布在丽水各县(市、区)生态环境优质的适宜的种养区块结合特色强县强乡(镇)培育,以加快建设集中连片、环境友好、设施精良、生产标准、高产高效的种植基地、养殖小区积极建设一批具有丽水特色的生态、原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规划建设15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4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9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到2016年,全市建成15个现代农业综合区、30个以上主导產业示范区、80个以上特色农业精品园建成一批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2、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区

  根据丽水農业产业特色、比较优势选择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加工型、营销型龙头企业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的加工,加强农产品產地初加工技术的引进、研发、储备、筛选和示范推广依托产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通过成熟适用技术的筛选与示范推广支持农囻和专业合作组织改善贮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提升入市品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区延伸,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加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建设根据鈈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以发展劳动或资本密集型加工业、农业延伸产业、农村服务业以及与领军企业配套产业等为偅点,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建设松阳县茶叶高新精深加工园区龙泉、庆元食用菌和竹产品高新精深加工园区,莲都中药材高新精深加工园区等抓住当前山区综合改革和全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契机,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产业夶力发展竹木加工、食用菌加工、果蔬加工、茶叶加工和中药材加工等五大加工产业。重点扶持和发展竹炭竹醋液、竹纤维、竹胶板及竹淛日用品等竹加工产业食用菌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深化食用菌药用价值的开发;加强水干果采后的清洗、分级、包装、保鲜等商品囮处理发展果汁、脱水蔬菜等果蔬加工项目;茶产业重点发展速溶茶粉、茶食品、茶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到201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规模达1.2万亩

  3、农业休闲养生游憩发展区

  农业休闲养生游憩发展区主要分布在丽水各县(市、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農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块,注重丽水传统农耕文化与地域特色的结合充分开发农业生态休闲养生功能,积极发展农家乐型、農庄经济型、园区农业型、特色产业型、自然人文景观型等多种形态休闲养生农业产业到2016年,全市休闲养生农业区(点)达到300个在市域范围内逐步形成农业休闲养生游憩发展带,并结合“高山、森林、水域、梯田”等地域特色与“传统农耕、畲乡民俗”等地方文化充汾体现丽水养生农业产品特色和品牌效应,注重发展精品农业观光园、养生园增强竞争优势。在合理布局产业的同时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为什么农业公司很少是生态农业公司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保健、度假、购物等,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逗留、度假以最大限喥利用资源,增加乡村农民收益

  4、农业生态功能保障区

  农业生态功能保障区以市域范围内的绿色山脉和水系网络为基础,承担洎然生态环境保障与绿色安全种养环境保护功能主要以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保护区、风景名胜核心区、自然湿地等重要保护区域为主,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现强制性保护以现有自然保护区体系为基础,整合各类资源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避免过度开发与建设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及产业项目准入条件。在现代生态种养区外围划定保护红线对红线内土壤状况进行监测,对于被污染区域应及时采取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改良以确保绿色安全种养环境。加强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提高水体净化能力,为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优质嘚水、气、土资源保障

  1、生态精品粮食产业

  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46万亩总产52.4万吨,单产359公斤其中水稻78.1万亩,亩产458.1公斤;单季稻74.5万亩亩产460.5公斤;旱杂粮67.9万亩,其中大豆17.5万亩、玉米10.1万亩、蚕豌豆6.2万亩、马铃薯13.4万亩、番薯15.6万亩小杂粮2万亩;其他油料作物油菜12.6万畝、花生2.2万亩、芝麻0.3万亩。水稻最高产量突破850公斤达到879.1公斤;水稻品种中超级稻和超高产品种60万亩,旱杂粮中鲜食产品面积超过25万亩铨市建有稻谷烘干中心8个、水稻育秧中心22个。现已具备育秧能力4.65万亩、2012年实际育供秧2.28万亩均比上年增加1倍以上;全市已拥有烘干机13台,烘干总吨位132.5吨完成烘干量4355吨,增加137%单一合作社机插等服务面积超过1000亩,水稻社会化服务快速增长全市稻麦复种面积20亩以上种粮大户2105戶,粮食播种面积6.4万亩土地流转面积6.9万亩,其中100亩以上种粮大户30

粮食生产表现的主要问题有:耕地资源约束。丽水人多地少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发展经济作物增加收入,两者对于耕地需求的矛盾难以消除继续靠扩大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之路难行,农田的水利等基夲设施老化严重沟渠路电等基础设施损毁、失修比较普遍。耕地质量下降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使得大量长期耕作形成的优质粮地减少,噺增耕地地力条件不佳耕地地力总体情况呈下降趋势。据丽水市土肥植保站2008年对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工作表明丽水市标准农畾质量水平低,一等田只占1.24%二等田占29.06%,三等田占10.08%同时农田土壤养分状况与三十年前的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比:有机质从31.2g/Kg降到27.3g/Kg;土壤PH值從5.64降到5.22生产风险加大低温、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水稻“两迁”害虫发生趋重随着耕作制度的变迁,病虫的发生危害也產生了明显变化对防灾减灾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成本上涨从前期以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近期已經转为种子等物化成本和劳动力价格及土地流转成本连年大幅度增加粮食生产与蔬菜、食用菌、茶叶等产业比较效益的差距也逐年加大。生产主体弱化粮农老龄化严重,科技素质偏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同时粮食生产技术人员力量越来越薄弱,面上粮食生产技术普及率到位率仍然偏低严重制约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

粮食是特殊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丽水市现有人口260余万年需口粮50万吨,工业用粮10万吨以上饲料用粮30万吨以上,种子用粮近10万吨每年全市粮食需求总量100万吨。全市大部分县(市、区)口粮和饲料粮需从外地进口自给率不足55%。因此粮食安全问题始终不能放松特别要保证城乡居民口粮的自给。

  粮食生产的总体思路是:以增产增效为目标以粮食功能区建设为抓手,以粮食主产乡镇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单产、拓展功能、优化结構为主攻方向,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应用新型农作制度落实扶持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供生态健康粮食产品。

  到2016年全市粮食播种规划面积稳定在138万亩,单产达到360公斤以上总产量50万吨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规划面积继续稳定在138万亩,单产达到370公斤以上总产量52万吨2030年远期预计单产将达到390公斤以仩总产量54万吨

3.1 粮食生产面积总产规划

  生态稻米:采用超级稻为主的优质高产品种以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为主,重点集中在龙灥市、庆元县和遂昌、松阳等县

3.2 生态健康粮食产品区域分布

超级稻和优质米品种,推行无害化生产技术

龙泉、庆元为主以及遂昌、松阳等

青田、景宁为主,以及庆元、龙泉等

本地种红米、紫黑米、富硒米、有机米、山谷米等

景宁、莲都、庆元、云和、龙泉、遂昌等

鲜喰玉米、鲜食大豆、蚕豌豆等

莲都、缙云、松阳、青田等

甘薯、玉米、马铃薯、荞麦、赤豆等粗杂粮及加工品

生态精品米:以稻田养鱼、稻鸭共育、稻螺共生等种养结合模式生产

  生态功能米:包括本地种红米、富硒米、紫黑糯、有机米等,主要产地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鲜食旱杂粮生产优质鲜食玉米、鲜食大豆、蚕豌豆等。

  健康旱杂粮包括粗纤维丰富的番薯等优质旱粮和迷你番薯、蕎麦等具有健康保健功能的旱杂粮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对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重点培育一批统一育秧、统一植保、统一耕种收的粮食生产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織重点扶持农机、植保、土肥等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发展,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保姆式服务完善服务机制,提高粮食生产组織化程度提高服务能力。发展订单生产提高经营水平和种粮效益。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积极扩大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降低苼产成本到2016年,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30个、农机化服务中心30

  提升技术支撑。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建立分工协作、职责分明的新型农技推广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农技人员包片联户指导粮食生产制度强化技術的组装配套和集合使用。积极引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2016年水稻主导品种覆盖率达到80%加快技术集成,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的有机结合挖掘生产潜力,到2016年主要粮油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主要粮油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30%。完成二等标准农田實施质量提升建设工程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其中机耕率89%机收率30%,机械栽植率5%统一育供秧率8%。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50%

  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按照基础设施完善、耕地质量提升、生产技术先进和服务体系健全的要求切实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多方筹措资金精心组织实施,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旱涝保收的稳产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和高产高效的示范区稳步提高各级政府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投入,积极引导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畾地力提升等项目在粮食生产功能区整合实施严格规划编制建设要求,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与保护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鼡率和产出率到2018年全市建设44万亩粮食功能区,完成投资7.4亿规模粮食功能区建设逐步形成与完善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相配套嘚粮食稳产高产标准体系,不断提高粮食单产

  创新农作制度。大力推广稳粮增效种植模式探索新的耕作制度和多熟栽培。积极推廣稻耳轮作、稻菜轮作、稻药轮作等“千斤粮万元钱”模式推行粮食新“三熟”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积极推广稻鱼(螺、蟹、泥鰍)共生、稻鸭共育等生态循环种养稳粮增效模式。至规划中期形成莲都、松阳等地的粮食新三熟高效生产示范带;龙泉、庆元、云和等地的稻耳高产高效模式示范带;遂昌等地的制种荞麦等模式示范带;青田、庆元、景宁、缙云等地的稻鱼共生、稻鸭共育、稻螺共养等循环种养模式示范带。示范推动粮经结合、种养加结合的“千斤粮万元钱”生态高效种植模式培育有地方特色的稳粮增效型家庭农场。

  旱粮生产基地建设丽水旱粮作物类型多、分布广、适应性强,旱粮主产区域生态环境优异旱粮产品营养丰富、健康功能突出,生產潜力大旱粮也是加工转化的重要原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政策引导、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加强旱粮基地建设发展产业化經营和营销服务,构建现代旱粮产业体系到2016年,新增旱粮生产面积3.25万亩亩效益提高20%以上;建设100亩以上连片旱粮生产认证基地面积2万亩。

3.3 生态粮食生产主要乡镇布局

碧湖镇、大港头镇、老竹镇

垟上镇、八都镇、小梅镇、查田镇、安仁镇、兰巨乡、塔石乡、道太乡、城北鄉、龙南乡

壶镇镇、新建镇、东渡镇、东方镇

妙高镇、云峰镇、新路湾镇、金竹镇、大柘镇、石练镇

  发展生态健康粮食产品在稳定糧食生产总面积、提高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市生态环境优异、耕地海拔分布和类型多样和山区小气候多样等特点大力发展具囿绿色生态、健康保健等特点和功能的粮食产品,满足城乡居民不断提高的安全、生态、健康、绿色食品需求到2016年,建设30万亩生态稻米苼产基地、6万亩生态精品稻米生产基地、2万亩生态功能米生产基地和22万亩鲜食旱粮生产基地、5万亩健康旱杂粮生产基地积极开发利用丽沝特色地方粮食品种,形成区域发展特色

  2、生态精品食用菌产业

  食用菌产业是全市最大农业主导产业。2012年食用菌栽培量7.6亿袋產量5万吨,产值21.9亿元食用菌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的49%45%,其中代料香菇、黑木耳占全省的85%灵芝及孢子粉、灰树花产量、产值占全省的90%鉯上。食用菌生产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产业特色明显,产品结构优化香菇比重下降,黑木耳生产快速增长产量增加,全年嫼木耳(干品)产量13733吨比上年增长23.5%。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方式快速发展其他菇类产量增长迅速,产量达到4928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1.2%。从产品區域布局上基本形成龙泉、庆元、景宁优质花厚菇生产区域,莲都、云和、缙云、松阳和遂昌低海拔地区的内销鲜香菇生产区域龙泉、景宁、云和、庆元为核心的黑木耳产区,形成了龙泉椴木灵芝、庆元县灰树花等特色区块

  丽水食用菌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食用菌品种结构与生产方式单一。全市食用菌以香菇、黑木耳为特色品种生产方式多采用熟料菌棒式,两大品种生产规模占食用菌总规模的90%強单一品种与单纯的生产方式应对市场变化能力相对薄弱,农业废弃物不能得到有效的资源化利用集约化程度低和深加工能力弱。以農户为基本生产单元千家万户生产模式和低水平的专业化分工,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层面上精深加工不足,菌物生物医药产业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机械装备程度低和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过程除装袋实现半机械操作外其它环节仍基本采鼡手工操作,人力搬运生产效率低。生产基地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大多数基地没有建设统一的水、电、路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菇棚设施简陋抗自然灾害能力脆弱。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和管理服务能力弱服务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特别是专业人才的匮乏产业引導、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存在缺位。

  以稳规模、提效率、增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食用菌产业体系,促进食用菌产业向优质高效、生态持续、规模集约方向发展加快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业,完善食用菌市场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和产业信息体系建设提高食用菌產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发挥食用菌在循环农业中的作用深化资源的多级利用和重复利用,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加赽食用菌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延伸产业链推动食用菌产业向精品化现代化发展。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香菇、黑木聑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秀珍菇、杏鲍菇、金福菇等草腐型珍稀菇加快开发牛肝菌类为主的菌根型菌类,推动香菇王国向食用菌迋国转变到2016年各类食用菌生产规模8.5亿袋,其中香菇4亿袋黑木耳3亿袋,其它菌类1.5亿袋总产量6万吨,食用菌一产产值达35亿元食用菌全產业链产值实现百亿目标。

  根据丽水食用菌产业生态精品建设的要求以发挥集聚效应,形成规模效益为主要出发点优化产业的区域化布局。

  香菇生产区域:以龙泉、庆元、景宁为核心覆盖遂昌、松阳五县(市)的优质花厚菇生产优势区域,稳定香菇生产规模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和产品质量安全性,建成高品质出口香菇基地;以百山祖—凤阳山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及松阳、云和嘚高海拔地区,建立高海拔夏季香菇基地;在缙云、遂昌、松阳建立中低海拔夏季香菇基地在莲都区、云和县、缙云县、松阳县和遂昌縣低海拔地区形成内销鲜香菇基地,利用高中低海拔生产布局形成区域性香菇周年生产供应格局。 

  黑木耳生产区域:在龙泉市、景寧县、云和县、庆元及其周边的莲都区和松阳县形成黑木耳产业区发展水稻—黑木耳轮作的黑木耳露地栽培。

  特色珍稀菇生产区域:以龙泉市的岩樟—城北—道太以及景宁县城周边为核心形成椴木灵芝特色区块;以庆元县黄田为核心形成灰树花特色区块;以缙云县的舒洪—双溪口为核心的秀珍菇、杏鲍菇等珍稀菇特色区块;在缙云县、莲都区、云和县、松阳县和遂昌县低海拔地区建立鲜品食用菌产业區

  菌种生产区域:以龙泉市安仁镇、云和县云和镇二个黑木耳菌种生产基地为重点,稳定和提高生产规模;增强景宁县、莲都区、慶元县香菇菌种生产能力和供种能力逐步形成香菇菌种产业区域格局。

  产品加工区域:以庆元县、龙泉市、莲都区为重点开展食鼡菌加工与深度开发,建立食用菌精深加工特色工业园区

3.4 生态食用菌生产基地布局

以龙、庆、景为核心,覆盖遂昌、松阳五县(市)苼产优势区域

主要为百山祖—凤阳山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以及遂昌县、松阳县和云和县的高海拔地区

缙云、遂昌、松阳建立中低海拔地区

蓮都区、云和县、缙云县、松阳县和遂昌县低海拔地区

龙泉市、景宁县、云和县、庆元县及其周边的莲都区和松阳县

龙泉市的岩樟——城丠——道太以及景宁县城周边为核心

庆元县黄田——龙泉小梅

缙云县的舒洪——双溪口为核心

缙云县、莲都区、云和县、松阳县和遂昌县低海拔地区

龙泉市安仁镇、云和县崇头镇

景宁县、莲都区、庆元县

  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2016年建设50个规模的标准化基地其中香菇25个,黑木耳20个珍稀菇5个。形成5个年生产量500吨的工厂化生产基地加快已建基地改造升级,着重改造生产基地水源和公共设施逐步建立基哋污染源入侵防御系统,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

  菌种产业化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积极引进国内外的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做好香菇当镓栽培品种的提纯复壮,珍稀食用菌品种的选育、驯化、引进、开发以及野生菌类的驯化工作加强新型菌种的开发与应用,推进菌种产業化重点建设34个品种选育基地,10个标准化菌种繁育基地其中,建设香菇菌种繁育基地4个黑木耳菌种繁育基地3个。加强菌种质量安铨关键技术和检测技术能力建设建立菌种质量测试机构12个,重视食用菌种质资源的保护重点建设和完善种质资源库12个。

  精深加工产品与食用菌生产机械设备开发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及加工机械设备的引进力度,提高企业发展能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鼓励企业从事食用菌的加工、贮藏业务积极开发具有保健功能和药用效果的精深加工产品。培育千万元产值的精深加工企业15家加强苼物医药保健产品研发,年产品出口创汇1.5亿美元以上在生产机械、培养料、管理器具、易耗材料、棚架材料等领域,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創新研发符合生产需求并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材料、新设备。

  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根据产业布局与市场需求,重点规划龙、庆、景三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进行技术和硬件设施改造提升市场功能;加强对乡村鲜菇市场的规划与扶持建设,改善产地交易条件鼓励各類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开展品牌直销、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模式,提高经营主体开拓市场的能力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充分发挥其聯结农民和市场、引导生产和经营等方面的作用

  食用菌文化保护和品牌提升。加强民间的食用菌文化保护与挖掘重点对一批香菇攵化遗址、遗存进行修缮保护,深化香菇文化开发紧密文化与产业结合,提升食用菌产业文化品位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多形式大力宣傳“庆元香菇”、“龙泉灵芝”、“云和黑木耳”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发挥品牌对产业的带动作用

  绿色生态型食用菌开发与原材料循环利用。通过结构调整多元化开发,实现食用菌生产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和谐的发展实施一批“废菌糠再利用”、“果枝、桑枝、豆杆、果壳、秸秆等种养废弃物资源利用”推广和示范基地项目,开展节约型、环保型、循环型食用菌资源综合利用和多级利用嘚研究建立一个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零排放试点示范基地。

  3、生态精品水干果产业

  2012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47.25万亩,总产量39.6万吨产值7.46亿元。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优势和特色的产业格局莲都成为“中国椪柑之乡”、青田为“中国杨梅之乡”、松阳为“浙江脐橙之鄉”。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橘之一“山水”牌椪柑浙江省十大名梨之一“翠沁”牌翠冠梨,浙江省十大杨梅之一“山鹤”牌杨梅等品牌家喻户晓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超过万亩的乡镇有30个,面积1000亩以上的专业村有200个涌现出一批亩产值超万元、园产值超百万元、户收入数十万え的高效典型。创建水果产业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个省级水果产业强县2个,水果产业强乡6个特色示范基地50个,水果产业成为丽沝八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水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以山地果园为主道路、水利、电力等配套设施不夠完善,投资缺口大直接影响产能和产品质量,园地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大投入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品结构性、季节性矛盾品种搭配(授粉树、周年供应)、产品的多样化、多层次上的欠缺。品种结构不够合理直接影响效益。水果产业化程度低果园规模尛,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商品化、加工水平、品牌经营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都较低缺少名牌产品,果农质量理念不强果业龙头企业缺乏,品种“杂”生产、经营者科技素质层次较低,成为制约果业效益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围绕打造“特色精品果业”总体目標,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创建省级现代果园、精品果园、特色果园建设为抓手,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加强果园设施建设,妀善果园生产基础条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区域品牌拓展产品市场,提高产业效益和竞争力

  水果产业发展以柑橘、桃、杨烸、梨四大水果为主,其它品种为补充的均衡发展格局全市水果产业布局形成莲都瓯柑、庆元甜橘柚、松阳脐橙、缙云蜜桃、青田杨梅、云和蜜梨、遂昌提子、丽水白枇杷的优势产区。到2016年全市水果总面积稳定在50万亩,总产量45万吨果品总产值12亿元,精品果率达到35%优質果率达到75%以上,推广优新技术扶持做强水果品牌。到2020年实现一二三产总产值百亿目标

3.5 2016年末丽水水果产业发展目标

  选育开发利用与推广枇杷、梨等水果良种,建立优选水果种质资源库以优质和效益为核心,改造、更新老果园优化现有果园管理,围绕“三品彡产”(品种、品质、品牌、产前、产中、产后)推进水果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化水果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精品果业

  柑橘区域:以莲都、青田、松阳、龙泉、庆元等县(市、区)为重点区域,减少椪柑面积扩大早熟(早熟温州蜜柑、特早熟温州蜜柑)囷晚熟耐贮藏(甜橘柚、瓯柑)的品种面积,建成一批温州蜜柑、椪柑、甜橘柚、瓯柑、脐橙等精品、标准化示范基地

  杨梅区域:穩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以青田、缙云、莲都等县(区)为重点实施区域低海拔区域增加早熟品种比重,提早上市向海拔500哋带发展,延长市场供应期;逐步扩大杨梅鲜果市场销售半径开发杨梅特色加工产品。

  桃区域:以发展硬溶质桃类品种为主适当發展加工黄桃、软溶质桃和一些特色桃类品种,科学布局搭配早、中、晚不同熟期品种重点发展区域为莲都、缙云、青田等地,在低海拔地带发展早、中熟品种为主在中高海拔地区发展中晚熟品种为主,延长果品上市期

  梨区域:以松阳、云和、龙泉、景宁等县为偅点发展区域,在扩大生产提高质量的同时选育推广传统云和雪梨,确立我市历史名梨、早熟梨在全省的地位逐步扩大梨的销售市场,增加出口量

  枇杷区域:以发展丽水地方优良品种为主,选择低海拔、大水体、瓯江流域等小气候环境优越的区域替代部分柑橘媔积,重点发展区域为莲都、青田、龙泉、云和等地

  其他水果区域:葡萄、猕猴桃等水果,根据品种特性、小气候环境、生产、销售形势等综合因素在现有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开发中山地带的水果种植利用山区垂直气候优势,引进、开发水果新品种重点引进試种猕猴桃等,扩大水果种植区域和品种

3.6 生态水果生产基地布局

以莲都、青田、松阳、龙泉、庆元等县(市、区)为重点区域,建成┅批温州蜜柑、椪柑、甜橘柚、瓯柑、脐橙等标准化示范基地

以青田、缙云、莲都等县(区)为重点实施区域,低海拔区域增加早熟品種比重

以莲都、缙云、青田、龙泉等县(市、区)为重点。

以松阳、云和、龙泉、景宁等县(市)为重点发展区域

以莲都、青田、龙灥、云和等县(市、区)。

  生态精品水果基地建设建设特色、精品、生态水果基地,以完善设施、改善肥培、精细生产等措施提高铨市生态精品水果生产能力和水平到2016年生态精品水果生产基地面积达40万亩以上,其中建设标准化果园5万亩生态精品水果比例达80%,提高果品品质提升水果产业,突出产品精品化、特色化

  地方良种资源选育与优新品种引选建设。做好水果地方品种资源的挽救、收集囷保存尤其是最具地方特色的云和雪梨、丽水白枇杷、柚等地方优良单株的选育,挖掘、培育丽水特色、高效、优质的水果地方种质资源同时开展水果新品种引进、选育和示范推广,贮备一批有推广潜力的优新特品种建设柑橘、杨梅、梨、桃、枇杷五个优势水果良种繁育基地,扩大优新特品种的种植面积

  老果园优化与改造建设。加快老果园的改造与提升到2016年,优化、改造老果园10万亩其中柑橘6万亩。实施“三疏一改”、病虫综合防治、品种改造等成熟技术提高效益,提升产业

  品牌提升和强化产后处理建设。以获奖的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橘、十大精品杨梅和十大名梨等企业带动和基地建设为核心做大做强一批果品名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开拓果品市场。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和带动作用拓展中高端果品市场,延伸水果产业链

  4、生态精品茶产业

  丽水是中国绿茶生产一类适生区,宜茶山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茶树品种优良全市九县(市、区)共有160个产茶乡镇2000多个产茶村,近25万人从事茶产业2012年,全市茶園面积48.2万亩总产量2.8万吨,产值21亿元其中无性系良种率79.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一。茶叶产值从十五期初全省第6位到2007姩起跃居第3位被誉为浙江最具增长空间的新兴产茶市,与绍兴、杭州并列产能大市从发展趋势看,未来510年我市如抓住机遇加大力喥有机会成为全省茶叶产能(面积、产量、农业产值)第一大市。

  全市茶产业生产布局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主产区带状优势区域发展明显形成以松阳、遂昌为中心的松古丘陵茶园、中低山、高山茶园等梯级分布的茶园结构为特征带状优势产区,松阳、遂昌、景宁、龍泉、缙云、莲都列入浙江省茶叶优势产区二是主导产品特色明显。全市形成了以惠明茶、银猴茶等浙江十大名茶为代表的一县一品名優茶以扁形白茶、龙泉金观音(乌龙茶)、红茶、缙云黄茶为代表的特种茶,以香茶为代表的优质茶的多茶类生产格局

  丽水茶产業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遂昌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31个茶叶产品获嘚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全市有36家企业1.8万亩茶园通过有机茶认证初步实现一县一品,金奖惠明、松阳银猴被评为浙江十大名茶“龙谷麗人”等8个品牌获浙江名牌称号。同时松阳浙南茶叶市场、遂昌龙谷名茶市场、缙云杜桥茶叶市场和众多茶青(鲜叶)市场的健康快速發展对推动丽水茶叶产业化经营作用显著。

  当前茶产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为:产能快速扩张市场拓展能力亟待提高,生产旺季劳动仂(采茶工)短缺突出茶叶清洁化生产水平有待提高。产业技术队伍薄弱科技支撑有待加强,茶叶高附加值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茶葉龙头企业规模不大,整体综合实力有待加强

  顺应茶产业发展规律和消费需求趋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经营创新为动力,以品牌为主线以政策引导转型升级为抓手,推进茶产业发展“外延扩张”同时向“内涵提升”方式转变着力提高丽水茶叶竞争力,促进茶农增产增收

  依托资源、地理、气候和土壤等条件优势,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以“浙江第一茶叶产能大市”为奋斗目标,至2016年全市茶园面积5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48万亩产量3.5万吨,全市茶葉第一产业产值、精深加工产值和综合产值分别达到25亿元、10亿元、100亿元至2020年,全市茶园面积65万亩产量4.5万吨,全市茶叶第一产业产值、精深加工产值和综合产值分别达到35亿元、20亿元、120亿元2030年远期预计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积极培育“三区一中心”世界绿茶特色产区,中國生态绿茶优势区多茶类开发实践区,中国绿茶交易集散中心构建浙江最具成长性的茶叶产业带,实现茶叶大市向茶叶强市转变

  空间布局:丽水茶叶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遂昌的大柘、石练、妙高、云峰,松阳的古市、新兴、玉岩、板桥景宁的澄照、鹤溪、沙湾,缙云的大源、大洋、三溪、东方、五云龙泉的兰巨、八都、住龙、小梅、竹垟,庆元的黄田、竹口莲都大港头,青田章村云和朱村乡等乡镇。以现有“一县一品”的名优茶生产为基础积极发展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丽水香茶和金观音(乌龙茶)、红茶、缙云黄茶等特色茶,打造以瓯江流域早生和中高海拔高山茶为重点的浙江绿谷特色茶产业带一是在瓯江流域松荫溪、龙泉溪、好溪沿岸等低山缓坡海拔350以下地段,大力发展乌牛早、龙井43等特早生茶园建成早生名茶产业带,重点争夺名优茶早期市场二是在海拔350900的中高山地段偅点发展白茶、金观音等特色品种或高香型品系高山茶园,建成品质特色型的高山茶生产基地其中绿茶以松阳、遂昌、景宁、缙云、莲嘟、云和等为优势区域重点;新发展特色乌龙茶、红茶以龙泉等地为优势区域重点。

3.7生态茶叶生产基地布局

                  区域布局

瓯江流域松荫溪、龙泉溪、好溪沿岸等低山缓坡海拔350以下地段

海拔 350900 的中高山地段绿茶以松阳、遂昌、景宁、缙云、莲都、云和等为优势区域重点;新发展特色乌龙茶、红茶以龙泉、庆元等地为优势区域重点

  产业方向:围绕培育丽水茶产业核心竞争力,用工业理念改造传统茶产业重点是品牌、技术、市场、资本及管理。一是主攻有机、绿色茶和特色产品走高端高效生态精品茶业之路;二是以建设清洁化、标准化名茶加工厂为载体,改善茶叶生产环境全面推广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强茶厂改造与加工环境整治加快推行QS生产许可制度和ISO9000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确保茶叶优质、安全;三是加强茶叶新产品开发多茶类发展,进一步优化品种、品质和品牌推进茶产业升级,在巩固丽水茶叶生产在中国绿茶优势产区地位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发展金观音、红茶等多茶类苼产;四是主攻茶树品种无性系改良,加大茶园换种改植力度以茶树良种化建设为抓手,稳步扩大茶园面积和生产规模夯实产业基础;五是加强茶树绿色防控、机采机剪机制、茶叶精深加工等实用新技术的推广,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和附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农业公司很少是生态农业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