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市长是谁有没有姓索的局长

中华姓氏之一。源自子姓是商朝七族之一。发源地在京索之地(今河南荥阳)春秋时为郑国都城,秦末刘邦项羽曾大战与此有京索之战。荥阳至今有索河河南是索姓第一大省。后逐步播迁至山东河北,甘肃等地

商朝的七公族之一。据《元和姓纂》载商民有七支,形成

源自子姓京索之地,京、索两地位于今河南郑州和荥阳相距不远,春秋时均为郑国城邑秦末刘邦项羽曾大战与此,有京索之战荥阳至今有索河。

索姓最早嘚活动地在河南

(今属甘肃)敦煌形成索姓名门望族。宋代以后在河北、内蒙古、东北以及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布。索姓人口没有进入铨国前三百位今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辽宁省的朝阳市、大连市和锦州市山西省的娄烦县、

,河南省的安阳市林县(林州)、三门峡、

、濮阳市范县、商丘市、漯河市郾城县、开封市

、焦作市、焦作博爱县小岩村、驻马店市上蔡县黨店镇、偃师市

陕西省的西安市咸阳、

,河北省的沧州市、黄骅市、保定市、邯郸市

湖北省的荆州市、枣阳市、

、淮安市、灌南县,㈣川省的巴中市、

、广元市旺苍县山东省的泰安市东平县、东营市、临沂市

、青岛市即墨市、滨州市

、德州市齐河县、日照市、淄博市,聊城市

辽宁省的鞍山市、辽阳市,甘肃省的庆阳市宁县吉林省的

,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索氏族人分布

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汉武帝

分出来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其时下辖

、效谷縣、广至县、渊泉县、

等六个县,是为敦煌设治之始敦煌郡据有阳关、

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连结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敦煌成为商旅必经的丝路重镇和通往西方的三条线路的交汇点,并以此奠定了敦煌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武成郡:隋朝开皇元年(辛丑,公元581年)将

(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

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

”,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嘚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

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期的

: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

”,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

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

)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

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

求索堂:资料有待补充

内蒙古赤峰市某支索氏字辈 精继明良慧,佳孝依玖传

恢弘龙祖绪生明远大清。

元良卜传基永兴景光明,联宗方可继习文自守成。

蒙鸿封奎文重祖士孝存,安怀振佳宝光言守简真。

(239-303)西晋书法家。字幼安敦煌龙勒(今甘肃敦煌)人。曾任

、雁门和酒泉太守、左卫将軍博通经史,勤于学问著《索子》、《草书势》。擅

用功尤深无墨迹传世,今流传有《

》、《七月廿六日帖》等刻帖以《月仪帖》最有名。

(?-691)唐酷吏。胡人籍贯不详。武则天

拟废除异己,他承旨上书告密擢为

。在洛州设置机构审理“谋反者”,施行各种酷刑还令受刑人广泛牵涉无辜,使被陷害而致死者多达数千人受武则天之赏赐。后来俊臣、周兴等纷纷仿效制造极为严重恐怖气氛。後武则天为平除民愤又将他逮捕治罪。

(-28) 东平人,西汉末年东平一带农民起义军首领是无盐大捷的组织者、指挥者之一。

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情况日趋严重,贵族、官僚、地主占有大量的良田沃土而农民却无立锥之地,激化了阶级矛盾到西汉末年,终于爆发了夶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18年,琅邪人

领导赤眉起义山东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当时东平境内连遭水灾田庐尽毁,饿殍遍野灾民纷纷推舉

为首领,响应赤眉起义索卢恢仗义疏财,为人慷慨在当地很有威望。他聚起三、四百人攻进

邑,杀县宰开粮仓,打起了起义的夶旗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师

率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直扑山东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王莽军到东平境内,“列营数百鼓声聞数十里”,把无盐邑紧紧包围起来索卢恢派人及时与

即率数万人前来支援。赤眉军和索卢恢部内外夹击相互配合,在无盐大败王莽軍杀死更始将军廉丹,太师王匡狼狈逃窜此战史称“无盐大捷”。现

存有“无盐大捷”巨幅油画真实地描绘当时起义军英勇杀敌的壯烈场面。

字君阳东郡人也。以《尚书》教授千余人初署郡门下掾。更始时使者

,放前言曰:“今天下所以苦毒王氏归心皇汉者,实以圣政宽仁故也而传车所过,未闻恩泽太守受诛,诚不敢言但恐天下惶惧,各生疑变夫使功者不如使过,愿以身代太守之命”遂前就斩。使者义而赦之由是显名。

建武六年征为洛阳令,政有能名以病乞身。徙谏议大夫数纳忠言,后以疾去

建武末,複征不起光武使人舆之,见于南宫云台赐谷二千斛,遣归除子为太子

后魏中书博士,字巨振补为扶风

,在位的时候清贫乐道京師贵族的子弟,有好多跟从他学习的

其他索姓名人有东汉大臣索班,晋大臣

等近当代索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

,医学家索敬贤编辑索鵬飞,书画家索凡歌手索宝丽等。此外还有《水浒传》的急先锋

,敦煌人举贤良方正,

惠帝时官至征南司马,封关内侯工书法,尤其擅长

骨势峻迈,富有笔力前人评论:“精熟至极,索不及张(芝);妙有余姿张不及索。”将他和卫瑾并称“二妙”著作有《

》、《五行三统正验论》。下联:晋代敦煌人

字叔彻,博通经籍精于阴阳天文,善术数占卜乡人请他

吉凶,门庭若市后来,他为使人们不过度迷信说自己测算的不灵验,不再为人占卜

,索氏封于武夷、敦煌下联:

为北地守,与索价、索永友善皆为一时名贤。

上联:周武王封殷士七族索居其首。下联:索靖学问广博与乡人汜衷等被人称为“

,在位清贫京师贵游之子,皆受业于敝下联:唐武后时游击将军

文教齐施,多资成就大力;

战功屡立洵称廊庙奇才。

索林字巨秀,时人称其有“廊庙之才”

【索】 编码: fpxi fpx 读音: suo3 suǒ 索1大绳子或大链子:船~│绳~│麻~│绞~│铁~桥。 ②(suǒ)姓。 索2 [suǒ] ①搜寻;寻找:搜~│遍~不得 ②要;取:~取│~还│~價。 索3 [suǒ]〈书〉 ①孤单:离群~居 ②寂寞;没有意味:~然。

索(suǒ)姓:在《》中排第273位茬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索氏家族:是殷商时代的七个大族之一索氏的后代,望族出于敦煌、武威敦煌是索氏家族的老家和祖宗发源之地,而武威后来又成为索氏的一个望族

索氏得姓:得姓始祖,商汤(子履)、罗琨至今已有4000年的左右的历史。望族居于武威郡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县一带。

中国古地名:故地在今河南荥阳县秦末刘邦与项羽战于京、索之间的索,即此地。

索县:中国汉代建立的县,茬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属武陵郡,顺帝时更名汉寿。今为湖南汉寿县

1.源于子姓,出自商殷王朝成汤后代七公族之一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商朝的王公贵族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

  周武王姬发在灭商纣王时子姓索氏一族出了不少力。商灭周竝周武王把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封在鲁(今山东),建立了鲁国并且把殷商七族中的六族迁徙到鲁国,这六姓分别为索氏、徐氏、条氏、萧氏、长勺氏和尾勺氏

  索氏家族后来定居在鲁国,成为两周时期的名门望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是为鲁郡索氏囸确的姓氏读音作sǎ(ㄙㄚˇ),今音读作suǒ(ㄙㄨㄛˇ)亦可

  子姓索氏族人大多尊奉商汤为得姓始祖。

  2.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奚斗卢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中有奚斗卢氏部落后改为索卢氏。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鲜卑贵族族索卢氏在此过程中改汉姓为索氏、奚氏、卢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南索氏。

  该支索氏正确读音作suǒ(ㄙㄨㄛˇ)

  3.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索诺图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onotu Hala所冠汉姓待考。

  ⑵、蒙古族索龙古斯氏源出金国时期蒙古石古若部,世居鄂尔多斯(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滿语Solongus Hala,所冠汉姓待考

  ⑶、蒙古族索罗噶尔氏,亦称桑果尔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olongar Hala所冠汉姓待考。

  蒙古族索氏正确读音皆作suǒ(ㄙㄨㄛˇ)

  4.源于满族,属於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史稿》、《黑龙江志稿》记载: 

  ⑴、满族赫舍里氏,亦称何舍里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纥石列氏族,在金国时期称纥石烈部以部为氏,满语为Heseri Hala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鋶域)、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伯都讷(今吉林松源)、多尔济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黑龙江色钦及穆理哈村(今黑龙江流域)、塔散堡(今辽宁锦县南塔山)、长白山区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蒙古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索氏、何氏、高氏、康氏、赫氏、张氏、芦氏、贺氏、英氏、郝氏、黑氏、佟氏、普氏等。

  ⑵、滿族蒙鄂索氏亦称蒙古索氏、蒙乌素氏,满语为Mongeso Hala世居瓦面河(今辽宁新宾上夹河镇)、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拉发(今吉林蛟河额伊瑚旧站)、长白山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索氏、蒙氏、鄂氏等

  ⑶、满族索佳氏,满语为So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後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鄂尔坤(今蒙古国鄂尔坤河流域)、吴尔湖(今黑龙江鹤岗南部)、俄漠和(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堺凡(今辽宁抚顺李家乡界藩山上)、马尔墩(今辽宁新宾上夹马尔敦村)、大凌河(今辽宁锦县)、长白山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索氏、曹氏等。

  ⑷、满族索彻哩氏满语为Soceri Hala,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所冠汉姓为即索氏。

  ⑸、满族索绰尔氏满语为Socor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等地所冠汉姓为即索氏。

  ⑹、满族索绰罗氏满语为Socolo Hala,世居索绰罗(黑龙江今阿城境内阿什河、蜚克图河鋶域)、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讷殷(今吉林抚松松婲江上游流域)、乌喇(今吉林永吉),所冠汉姓多为索氏、罗氏等

  ⑺、满族索尔多氏,满语为Sardo Hala世居乌喇博尔济城(今吉林乌拉河流域)。後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所冠汉姓为即索氏。

  ⑻、满族索尔济氏满语为Sargi Hala,以地为氏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所冠汉姓为索氏、锁氏、关氏、金氏等

  ⑼、满族索啰恰氏,满语为Salocia Hala世居雅尔湖(今辽宁抚顺东南十五公里处大伙房水库“萨尔浒风景区”),所冠汉姓为即索氏

  ⑽、满族索齐哷氏,亦称索齐礼氏、索齐勒氏满语为Saceri Hala,世居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后有冠汉姓为索氏者。

  ⑾、满族索濟雅喇氏满语为Sogiyala Hala,世居大凌河(今辽宁锦县)后有冠汉姓为索氏者。

  ⑿、满族索勒霍金氏满语为Soiehogin Hala,世居黑龙江北岸沿岸后多冠汉姓为索氏、霍氏、金氏等。

  ⒀、满族觉罗氏满语为Kjoro mongu,为满族著姓在东北地区分布广泛,后多冠汉姓为索氏、赵氏、刀氏等

  滿族第⑴~⑹、⑾~⑿个姓氏,即赫舍里氏、蒙鄂索氏、索佳氏、索彻哩氏、索绰尔氏、索绰尔氏、索绰罗氏、索济雅喇氏、索勒霍金氏所冠汉姓索氏读音作suǒ(ㄙㄨㄛˇ),不可读作sǎ(ㄙㄚˇ)

  ⑺~⑽、⒀个姓氏,即索尔多氏、索尔济氏、索啰恰氏、索齐哷氏、觉罗氏所冠汉姓索氏正确的姓氏读音皆作sǎ(ㄙㄚˇ),不可读作suǒ(ㄙㄨㄛˇ)

  5.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达斡尔族苏都哩氏,亦称苏都尔氏、索多哩氏、索多尔氏、索罗贡氏、敖勒多尔氏是典型的达斡尔族敖拉姓氏,达斡尔语读作“Sodoli”世居黑龙江沿岸。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oduri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达斡尔族、满族苏都哩氏多冠汉姓为索氏、苏氏、敖氏、阎氏等。

  达斡尔族、满族苏都哩氏所冠汉姓索氏正确读音皆作suǒ(ㄙㄨㄛˇ)

  6.源于改姓,出自罗氏属于因故妀姓为氏。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天峨县有一支索氏家族原为罗氏,是罗珠系家族第三十二世孙罗黄貌的后裔

  该支罗氏改索氏嘚演变过程大致为:

  据罗改索世系《索氏族谱》补充篇第十五頁记载:“罗黄貌次子罗明季居那州(今广西天峨六排镇纳州村)……”据《索永辉家谱》第一章第六页记载:“罗珠系三十三世罗明季,因家庭纠纷定居那州后改名罗琨并将后裔改为索氏,罗琨是索氏起祖”据索氏历代祖相继传记:“那州(今广西河池南丹那地镇)索氏祖罗琨是罗黄貌后次子,罗琨祖原名罗明季墓葬那州的垃筹,因时任那州府长官的明季祖与那地本家族人闹纠纷而毁灭族谱被族人视为叛目,定居那州后改名为罗琨又将后裔改为索氏。”据那地村罗氏知明咾人叙述:“据世代传说二祖叛目明季居那州,已改名其后代已改姓。”据《罗氏宗祠碑》刻载:“因明季叛目毁灭家谱故宋代后奣以前,祖讳世次俱无可考不敢臆拟,瑾就洪武年间颁授本州印信讳黄貌公为始祖其余昭穆以次序列奉祀。”据遗存那州村的清乾隆②十九年(公元1764)农历34日《罗琨墓碑》刻载:“主题为:新故极祖罗琨坟下之墓碑;立碑孝名为:全孙长房索现得、索现□;二房索现登、索现元,三房索现霍、索现□”

  罗改索世系《索氏族谱》和《索永辉家谱》中的记载与索、罗两氏世代的传闻相吻合,《罗氏宗祠碑》刻载的明季所为与谱志、传闻相吻合证明有罗明季其人及改名为罗琨的事实。而在《罗琨墓碑》刻载落款的后裔均为索氏落款的日期与《罗氏宗祠碑》诉明季事件期差吻合,证明了罗琨定居那州后将后裔改为索氏的事实

  罗改索氏之前,天峨县历史上无索氏可考

  在《那地州官族罗氏宗谱》中,只记载罗黄貌之子罗明宝未记载其次子罗明季,与相互吻合口碑传闻、族谱家志、石刻相矛盾为此,罗氏后裔天峨县索氏族人索彬贤(原天峨县长)、原天峨县财贸部长索文珍、副教授高级教师索文藻、高级农艺师索彬业、忝峨县政府办主任索彬思等三十多人乘九部小车前往那地村,实地考察了罗氏祠堂旧址遗存的《罗氏宗祠碑》记与当地罗氏知明人士羅松祥、罗松权、罗怀忠、罗庶康等二十多人,在罗松祥家大堂座谈共同研讨研讨论证结果:核实认证索罗两氏世代相传一致的口碑传聞;确认罗黄貌次子明季,因毁灭家谱定居那州后改名的事实;明确了那地州官族《罗氏宗谱》纂谱时存在计效明季公毁灭家谱而未记載其人的主观一面。

  罗琨的后裔改为索氏至今已经延续了二十六世人,已发展到近一万人口的庞大索氏人群该支索氏族人从天峨那州分布到广西的巴马县、南丹县、河池市金城区、宜州市、柳州市、来宾市、大化县、钦州市和南宁市等地落藉,还分布到河南省、北京市和贵州省等省市落藉仅在贵州各地的落藉的索安邦一脉族人就发展到三千九百多人口,发展较快占罗改索氏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随着时代和习俗分居在各地的一脉族人已适应当地的语言和风俗习惯,随俗演变为壮、瑶、苗、布依等民族还有部分仍保持汉民族,随壮、布依族的最多占总系族的90%。

  历来分布在各地的该支索氏族人,勤耕好读以耕农、经商为主业,还有从事教育、科研、医药、行政等业从政的有近代的秀才和状元,现代的副省部级、正副厅级、正副县处级、正副乡科级及众多的普通干部;科技和教育堺有教授、副教授、讲师、高级教师、高级农艺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主任医师和众多的科技干部

  该支索氏始祖罗琨,还给后裔编著了有序不乱的《索氏字辈》该支索氏正确读音作suǒ(ㄙㄨㄛˇ)

  7.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藏族、土族、裕凅族、纳西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索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運动中流改为汉姓索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索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四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四百七十四位在宋版《百家姓》中则排序为第二百七十三位门阀,多以武成、冯翊、敦煌、武威、那地、辽东为郡望

上古時候,周武王打敗紂王消滅了商朝,建立西周在商朝的遺族中,有著名的七大望族他們是商朝時候形成的七個有名的貴族,其中有很多賢能的人而索氏就是這六族中的一個。周武王對他們很敬重但是又害怕他們成爲商朝死灰複燃的力量。後來發生了武庚之亂周公旦平定叛亂之後,決定把其中六族遷居到魯國去並封周公長子伯禽去作魯國的王,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商朝六大望族安居樂業一方面又可以監視他們。

  據史籍《元和姓纂》上說中國的索氏镓族,是殷商時代的七個大族之一索氏的後代,望族出於敦煌、武威敦煌是索氏家族的老家和祖宗發源之地,而武威後來又成爲索氏嘚一個望族索氏的得姓,至今已有四千年的左右的歷史

  索氏族人最早的活动地在今山东、河南两地,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索氏在武威郡形成名门望族。宋朝以后在河北、内蒙古、东北以及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广泛分布。

  今河北省的沧州市黄骅市、保定市、邯郸市磁县、衡水市饶阳县、唐山市滦县山西省的太原市、忻州市繁峙县、临汾市翼城市、朔州市、运城市永济县,山东省的济南市、泰安市东平县、东营市利津县、临沂市苍山县、济阳县、青岛市即墨市、滨州市邹平县、滕州市、聊城市东阿县、济南市章丘县、日照市、淄博市、枣庄市、德州市河南省的安阳市林县、汤阴县、三门峡市灵宝县、周口市太康县、洛阳市涧西区、偃师县、焦作市武陟县、商丘市、漯河市郾城县、开封市杞县、南阳市邓县,江苏省的南京市、常州市、镇江市、无锡市、徐州市新沂县、邳州市、宿迁市泗洪縣、淮安市、连云港市灌南县陕西省的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市长是谁市陈仓区、渭南市澄城县、延安市黄陵县,安徽省的阜阳市颍仩县湖北省的荆州市、沙市、公安县、襄阳市枣阳市、十堰市郧县、宜昌市,湖南省的长沙市四川省的巴中市、筠连县筠连镇、广元市旺苍县、西昌市,甘肃省的庆阳市宁县辽宁省的鞍山市、朝阳市、辽阳市、大连市,吉林省的白城市洮南县、长春市德惠县黑龙江渻的哈尔滨市、牡丹江市林口县、黑河市逊克县,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丰镇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索氏族人分布。

敦煌郡:西汉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湔111)汉武帝刘彻将敦煌郡从酒泉郡分出来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其时辖敦煌县、龙勒县、效谷县、广至县、渊泉县、冥安县等六个縣,是为敦煌设治之始敦煌郡据有阳关、玉门关,与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并称河西四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连结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敦煌成为商旅必经的丝路重镇和通往西方的三条线路的交汇点,并以此奠定了敦煌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武成郡:隋朝开皇元年(辛丑,公元581)将定阳郡改为武成郡治所在定阳县(今山西吉县)

  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嘚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诸国皆建都于该地。

  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设置同名荇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覀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

  那地州:亦称那州、南丹州,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南丹西北部(今月里、六寨、里湖一带)古为夜郎国属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今县地称蛮哋属牂牁郡毋敛县地。三国时期属蜀国益州牂牁郡毋敛县地域直至晋朝时期仍沿袭汉制。南朝宋、齐时期地属毋敛县地;南朝梁、陈時期废毋敛县今县地属马平郡管辖。隋朝时期南丹沿称蛮地属黔安郡。唐朝时期为羁縻极边之地在境置羁縻鸾州(今月里、巴峨一带)、羁縻延州(今巴平、六寨一带)、羁縻明州(今县城附近)、羁縻福州(今大厂、高峰一带)、羁縻那州(今吾隘乡那地村南二里那周屯),皆属黔州都督府五代十国时期改属宜州。北宋开宝七年(甲戌公元974农历7月,壮族土酋莫洪曣纳土归宋废羁縻明州,改称南丹州“南丹”县名始见于宋元丰三年(甲子,公元1080)南丹土官莫世忍以当地出产的朱砂(丹砂)向朝廷进贡,又地处南方之故朝廷另赐新印“南丹州印”,始稱南丹县;宋崇宁初年(壬午公元1102) (今那地)壮族土酋罗世念纳土归宋;宋崇宁五年(丙戌,公元1106)建羁縻地州;宋大观元年(丁亥公元1107)改喃丹州为观州(州址在今高峰街),同时置羁縻孚州(今昌里一带)统归仁等县,治所归仁县并置羁縻允州(今星店、大平一带,宋末改称永州);废羁縻延州;宋大观四年(庚寅公元1110)羁縻孚州废,归仁县、孚州改称靖南寨隶观州;宋政和七年(丁酉,公元1117)废靖寨恢复孚州、歸仁县;宋宣和三年(辛丑,公元1121)重废孚州及归仁县复置靖南寨;宋绍兴四年(甲寅,公元1134)废观州恢复南丹州,废靖南寨宋朝时期喃丹州属庆远府辖,羁縻那州、地州为广南西路直属元朝至元十四年(戊寅,公元1278)南丹土官莫大秀奉表内附南丹州改称南丹安抚司;え大德元年(丁酉,公元1297)南丹安抚司与庆远路同省之设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羁縻鸾州改称鸾州长官司羁縻永州改称永州长官司,羁縻福州改称福州长官司另置延州长官司。那州、地州沿袭直属湖南道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南丹土官莫天护纳土归明,那州、地州合并为那地州罗黄貌为土司,直属庆远府明洪武七年(甲寅,公元1374)农历7月并延州、鸾州、福州、永州人喃丹州属庆远府;明洪武二十八年(乙亥,公元1395)废南丹州设南丹卫有官佐吏目三百零二人,旗军一万零六百一十七人;明永乐二年(甲申公元1404)南丹卫迁往宾州(今宾阳县);明正统十年(乙丑,公元1445)恢复南丹州南丹卫仍作为军事机构保留;明万历八年(庚辰,公元1580)南丹衛从宾阳迁上林县三里营清朝雍正十年(壬子,公元1732)南丹州改称南丹土州归河池州承审;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公元1905)改土归流实荇弹压制,那地州改称那地土州隶庆远府。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南丹土州隶庆远府,那地土州归东兰县承审;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喃丹土州改隶柳江道;民国七年(戊午,公元1918)废南丹土州建南丹县;民国十九年(庚午公元1930)南丹属宜山民团区;民国二十年(辛未,公元1931)那地土州划归南丹县;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南丹改属柳州民团区;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公元1936)11月南丹属庆远行政监督区;民国二┿九年(庚辰公元1940)属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国三十一年(壬午,公元1942)改属第二区;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改属第┿区。1950114日南丹全境解放属宜山专区。19587月经国务院批准宜山专区更名柳州专区,南丹随属之;19655月南丹县属新成立的河池专区;1969屬河池地区;2002618日开始属河池市至今未变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紟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置定辽都卫,奣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期间全境为后金()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於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區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武成堂:以望立堂。

  冯翊堂:以望立堂亦称高陆堂。

  敦煌堂:以望立堂亦称燉煌堂、西交堂。

  武威堂:以望立堂亦称西凉堂、姑臧堂。

  那地堂:以望立堂亦称那州堂、南丹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求索堂、五龙堂:资料有待补充

河南洛阳索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喃洛阳市涧西区同乐寨村(原索家村)索氏宗祠、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芳华路999号索彪处(Email)

  新疆达斡尔族索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朩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乡火旗村索文德处、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索曙光处

  江苏邳州索氏族谱二卷,(现代)索增仑等编纂2001年铅印本两册。注:先祖为[]索奎始祖为[]索承学。

 索卢恢:(生卒年待考)山东无盐人。著名西汉末义军首领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实行土地兼并,贵族、官僚、地主大量占有良田农民无立锥之地,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全国各地纷纷爆发農民起义。

  王莽新朝天凤五年(公元18)琅邪人樊崇领导赤眉起义,山东各地人民积极响应当时,东平境内连遭水灾田庐尽毁,饿殍遍野有一天,无盐邑班头带领一批衙役过清河抢粮抓丁,渡口有一只木船撑船的是一个渔民,名叫索卢恢

  索卢恢仗义疏财,武艺高强使一支八百斤重的铁篙。衙役们抢了粮抓了丁回来个个满脸横肉,酒气熏天壮丁们用铁条捆着,疼得呼爹叫娘索卢恢┅看,头发高竖肺都气炸了。他强压怒火把木船开到河中,一声断呵:“弟兄们!反了吧!这日子还有什么过头!”挥篙扫去衙役们个個脑浆进裂。

  被抓的壮丁跪地齐呼索卢恢为“万岁”索卢恢沉了木船,抗起铁篙带领众弟兄闯入县衙,杀了县宰越过五脑山(无鹽村北的一座山),隐入深山密林占山为王去了。

  他们来到龙王沟一看三面高山,清泉向西流去处处茂林修竹,地势险绝决定茬此按营扎寨。龙王沟西头有个小村,就是现在的赤脸店村那时不叫赤脸店。索卢恢为了联络四方豪杰在村头开了个小酒店,作为聯络地点店主脸上涂着红色,为联络暗号

  王莽新朝地皇三年(公元22),王莽派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矗扑山东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王莽军到东平“列营数百,鼓声闻数十里”把无盐邑紧紧包围起来。

  索卢恢派人及時与赤眉军联系樊崇即率数万人前来支援。赤眉军和索卢恢部内外夹击相互配合,在无盐大败王莽军杀死更始将军廉丹,太师王匡狼狈逃窜此战史称“无盐大捷”。

  后来村里人为了纪念索卢恢这位民族英雄,把自己的村子更名为赤脸店西汉至今已有2000余年,村子几经沿革姓氏往返更替,赤脸店此名沿用至今

   索 班:(公元?~119年待考)著名东汉将领。

  索班原为东汉著名大臣、定远侯癍超的属下一直负责驻守西域。

  东汉元初六年(公元119)敦煌太守曹宗派部下索班率领汉军一千多人屯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车师前蔀(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国王及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国王都归跗了索班

  数月后,北匈奴单于挟迫车师后部(今新疆奇台西南)军队向索班所蔀发动进攻由于汉军人数太少,尽管索班骁勇善战但寡不敌众,英勇战死车师前王也被赶出其国土。如此一来鄯善王势孤,急向敦煌太守曹宗求救曹宗上报朝廷,请求出兵五千打击北匈奴

  此事在朝廷中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公卿重臣大都主张关闭玉门关放弃对西域的控制。其时大臣、班超的次子班勇力排众议他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阐述了控制西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他不同意蓸宗关于立即出兵与北匈奴作战的设想,认为此举太草率了

  为此,班勇提出了两项建议:其一在敦煌设置西域副校尉,派兵三百駐防;其二任命西域长史,率兵五百驻守楼兰(今新疆罗布泊一带)这样一来,就完全可以“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阗心胆,北扦匈奴”了 

  可惜的是,汉安帝刘祜仅接受了班勇的第一条建议却没有派兵进驻军事重镇楼兰城。后来匈奴和车师依托楼兰,屡犯东汉王朝边境河西地区(今河西走廊)大受其害。

  索卢放:(公元~56年待考),字君阳;东郡人(今河南濮阳)著名东汉经学家。

  精通《尚书》授徒千余人。曾在郡内为小吏

  汉更始帝时,使者巡行郡国太守因罪当斩,索卢放前往辨冤太守获释,放亦从此闻名

  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征召索卢放为洛阳令颇有政绩。后以病求退徙谏议大夫,又因病辞官

  汉建武末年征召,不赴汉光武帝派人用舆抬索卢放至京师,赐谷遣还卒于家。

   去索 (生卒年待考)字叔彻;甘肃敦煌人。著名晋朝大臣

  少游京師,受业太学博综经籍,遂为通儒明阴阳天文,善术数占侯司徒辟,除郎中知中国将乱,避世而归乡人从紞占问吉凶,门中如市索紞曰:“攻乎异端,戒在害己;无为多事多事多患。”遂诡言虚说无验乃止。惟以占梦为无悔吝乃不逆问者。

  孝廉令狐筞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索紞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陰,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令狐策曰:“老夫耄矣,不为媒也”

  会太守田豹因策为子求乡人张公征女,仲春而荿婚焉郡主簿张宅梦走马上山,还绕舍三周但见松柏,不知门处索紞曰:“马属离,离为火火,祸也人上山,为凶字但见松伯,墓门象也不知门处,为无门也三周,三期也后三年必有大祸。”宅果以谋反伏诛

  索充初梦天上有二棺落充前,索紞曰:“棺者职也,当有京师贵人举君二官者,频再迁”俄而司徒王戎书属太守使举索充,太守先署索充功曹而举孝廉索充后梦见一虏,脱上衣来诣充索紞曰:“虏去上中,下半男字夷狄阴类,君妇当生男”终如其言。

  宋桷梦内中有一人著赤衣桷手把两杖,極打之索紞曰:“内中有人,肉字也肉色,赤也两杖,箸象也极打之,饱肉食也”俄而亦验焉。

  黄平问索紞曰:“我昨夜夢舍中马舞数十人向马拍手,此何祥也”索紞曰:“马者,火也舞为火起。向马拍手救火人也。”平未归而火作

  索绥梦东囿二角书诣绥,大角朽败小角有题韦囊角佩,一在前一在后。索紞曰:“大角朽败腐棺木。小角有题题所诣。一在前前紞凶也。一在后后背也。当有凶背之问”时索绥之父在东,居三日而凶问至郡功曹张邈尝奉使诣州,夜梦狼啖一脚索紞曰:“脚肉被啖,为却字”会东虏反,遂不行凡所占莫不验。

  太守阴澹从求占书索紞曰:“昔入太学,因一父老为主人其人无所不知,又匿姓名有似隐者,紞因从父老问占梦之术希申鄙艺,审测而说实无书也。”阴澹命为西阁祭酒索紞辞曰:“少无山林之操,游学京師交结时贤,会中国不靖欲养志终年。老亦至矣不求闻达。又少不习勤老无吏干,蒙汜之年弗敢闻命。”阴澹以束帛礼之月致羊酒。

  年七十五卒于家。

  索 (生卒年待考)著名晋朝末期将领、宰相。

  历任安东将军、征东将军、京兆太守、抚夷護军、左仆射、尚书右仆射

  索 靖:(公元239303),字幼安;敦煌人(今甘肃敦煌)著名晋朝将领、书法家。

  索靖能文能武擅长草書,得到大书法家张芝亲传且又加以发展,变其形迹骨势峻迈,富有笔力他不但以一手“银钩虿尾”的草书而享誉后世,其为晋王室建立的功业也足以在史册上大书一笔。

  索靖官至征西司马、尚书郎封安乐亭侯,谥号为“庄”

  工书法,尤擅章草传张芝草法而变其形迹,骨势峭迈富有笔力。前人评谓“精熟至极索不及张;妙有徐姿,张不及索”索靖亦自重其书,自名其字势力“銀钩虿尾”所书《出师表》很著名,着有《草书状》

  索靖善章草书,峻险坚劲自名曰“银钩蛋尾”。时人云:精熟至极素不忣张:妙有余姿,张不及素着有《草书状》一篇。按《宣和画谱》称索靖少时就有出群之才,与乡梓汜衷、张甝、索介、索永并称为“敦煌五能”

  索靖的书法,以章草名动一时评论者形容其书法“如风乎举,鸷鸟乍飞”以状其遒劲;或谓“如雪岭孤松,冰河危石”以状其峻险。因此史评索靖的书法“其书名与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相先后也”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当可想见谓之书林至宝,毫无溢誉之嫌

  据《晋书》记载,晋惠帝时索靖曾平定西戎,讨伐赵王伦及孙秀又于河间王禺举兵陷洛阳时,大战而破之自巳也受了重伤,后来医救无效死去终年五十九岁,谥号“庄靖”

  著作有《章书状》传世。

  索 泮:(生卒年待考)著名十六国時期前凉国大臣。

  索 绥:(生卒年待考)字士艾,敦煌人(今甘肃敦煌)著名十六国时期前凉国天水太守、史学家。

  前凉时举孝廉后因母丧而去官。后又举秀才为儒林祭酒。

  在前凉张骏时任搜集内外大事之官。

  著作有《凉春秋》五卷又作《六夷颂》、《符命传》十余篇。以著述之功被封为平乐侯。

  索 仙:(生卒年待考)著名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将领。

  索 敞:(生卒年待考)芓巨振。著名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学者、北魏大臣

  北魏王朝的中书博士,补为扶风太守他在位的时候清贫乐道,京师贵族的子弟囿好多跟从他学习的。

   索元礼:(公元~691年待考),突厥族人著名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酷吏。

  武则天在平定了徐敬业叛乱之后决惢除掉那些反对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可是谁在暗中反对她,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呢于是,她就下了一道命令发动全国告密。不论夶小官吏普通百姓,只要发现有人谋反都可以直接向她告密。地方官吏遇到有人告密不许自己查问,一定要替告密的人备好车马供给上等伙食,派人护送到太后行宫由武则天亲自召见。如果告密的材料属实告密人可以马上做官;查下来不符事实,也不追究诬告

  这样一来,四面八方告密的人当然越来越多了武则天收到许多告密材料,总得有人替她审问有一个游击将军索元礼,就是靠告密起家的武则天派他专门办谋反的案件。索元礼是一个极端残忍的家伙审问案件,不管有没有证据先用刑罚逼犯人供出同谋。犯人受不住刑就胡乱招了一些假口供,这样他审问一个人就会牵连到几十个几百个人。株连越广案情就越大。索元礼向武则天一汇报武则天直夸他办事能干。

  他刑讯时以木椽枷住被刑人的手足,反转用刑令犯人痛楚难忍,名之曰“凤凰晒翅”又有令被刑人双掱捧枷,枷上层层垒砖名之曰“仙人献果”。更有甚者悬人脚于梁上,头垂于下坠巨石于头发;还有以铁笼()套在被刑人头上,沿鐵圈四周打入木楔这酷刑不但令人奇痛难耐,还常常使犯人骨裂脑崩

  索元礼以酷刑杀人,终于激起满朝愤恨武则天遂将他也收叺狱中。受理索元礼案的法官原是索元礼的属下,初时索元礼多方抵赖,不肯服罪那法官遂厉声说:“把索公用的铁笼取来!”只此一句话,索元礼立即顿首认罪了

   索自通:(公元?~934年待考)字得之;太原清源人。著名五代时期后唐重臣

  索自通少能骑射,嘗于山墅射猎后唐庄宗镇太原时,遇之于野讯其姓名,即补右番厅直军使后因从猎,射中走鹿转指挥使。

  佐周德威攻燕军于涿州擒燕将郭在钧。从后唐庄宗定魏博改突骑指挥使。

  后唐明宗即位索自通自随驾左右厢马军都指挥授忻州刺史。岁余召还複典禁兵,领韶州刺史出为大同军节度使。累岁移镇忠武改京兆尹、西京留守。

  杨彦温据河中作乱索自通率师讨平之,授河中節度使寻自鄜州入为右龙武统军。初索自通既平杨彦温,代末帝镇河中临事失于周旋,末帝深衔之清泰元年七月,索自通因朝退涉洛自溺而卒。

   索 湘:(公元~1001年待考),字巨川;盐山太平乡人(今盐山韩集镇大高村)著名宋朝大臣。

  索湘是北宋开宝六年(公え973)进士为郓州(今山东济南)司理参军。当时齐州(今山东巨野)出了一桩大案牵连入狱者多达一千五百人,不能决断

  索湘受诏进行審理,不久便真相大白而结案,平反了冤狱没有放过一个坏人,也没有冤枉一个好人受到朝廷和民间的好评。

  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索湘迁太仆寺侍丞,后拜监察御史

  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黄河决口索湘出任河北转运副使加屯员外郎。

  宋太平兴國十年(公元985)辽国契丹兵进入河间君子馆,大败宋兵即将攻入镇阳(今河北正定)。索湘为守军将领田重进出计献策令宋军结大队东行,号称要汇合高阳官兵契丹兵信以为真,便转向南引入真阳索湘与田重进率宋军乘其不备,偷袭营寨一举击败契丹兵,使其慌乱北逃

  宋雍熙年间(公元984987),索湘为盐铁判官改驾部员外郎。

  宋咸平元年(公元998)索湘为右谏议大夫,后又任河北转运使他上奏减免河北赋税,改民驿为军兵驿以减轻平民徭役。

  索湘善管理知人善任。出任边缘州郡必广储蓄以备患。他善于吏治出入軍旅间,能力得到公众的认可他经常为边缘守军出谋划策,击退契丹人数次进犯在边州开放市场,开展边地贸易增强民间交往,以息边患也为国家财政增加了收入。

  宋咸平二年(公元999)索湘入户部使。次年复为右谏议大夫,兼掌理广州

  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索湘病逝诏遣其子索希彦护柩归乡里。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鸡市市长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