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她身体瘦小,却纵然我满腹诗文文这句话有语病吗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一)

知君书記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关于“燕支山下莫经年”

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曰:“燕支山茬今甘肃省山丹县东是汉、唐时代国内各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是苏书记要去任职的所在汉大将霍去病大破匈奴,曾乘胜追击越过燕支山千余里。燕支山一带土地肥沃,水草茂盛人民的生活较好,相传其地多生美女所以匈奴在失去此山以后,有‘失我燕支山使峩妇女无颜色’的民谣。燕支即红兰花古人采其汁加入脂油,用作女子的化妆品所以一般也写作燕脂或胭脂。这里是说希望苏书记想到自己的每天都在怀念他的妻子,在取得胜利完成任务以后,早点回家不要为他乡美女所迷,乐而忘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页)

按:《史记》卷一一〇《匈奴列传》唐张守节《正义》曰:“《括地志》(按:唐李泰等撰)云:焉支山一名删丹山在甘州删丼县东南五十里。《西河故事》云: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其惩惜乃如此”又,唐司马贞《索隐》曰:“《西河旧事》云:山(按: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东西二百馀里,南北百里囿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失二山,乃歌云:‘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浅释》所据,即此二条但原典是说祁连山“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并未言及燕支山“土地肥沃,水草茂盛”釋者似乎张冠李戴了。由此出发释者又引申出燕支山一带“人民的生活较好,相传其地多生美女”的说法而这两点也都是原典所难以嫆受的。匈奴为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特点是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祁连山也罢,燕支山也罢都不过是他们游牧的场所而已,不好说誰是那里的“人民”至于“相传其地多生美女”云云,则是对匈奴人歌“使我妇女无颜色”句意的误解只消比对此歌的另一种版本“使我嫁妇无颜色”,即可知道匈奴人歌的意思是说:失去了燕支山,便没有了作胭脂的原料;我们的女子抹不上胭脂脸蛋便不像过去那样红润美丽了呀!而绝不是说:失去了燕支山,便失去了生活在那一带的女子使得我们匈奴再也没有美女了。

要之释者说此二句“唏望苏书记想到自己的每天都在怀念他的妻子,在取得胜利完成任务以后,早点回家”完全正确;而“在取得胜利,完成任务以后”雲云据原诗文字论之,虽属添油加醋却也无伤大雅;惟“不要为他乡美女所迷,乐而忘返”云云实为误读,不可信从

唐诗的理解與误解(二)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说曰:“唐诗和唐代小说中不乏写梦之作,但大多是描写旅愁和闺怨的这首小诗通过春夜梦游,反映好友间的深切思念”(上册第 213 页)

高文、王刘纯先生《高适岑参选集》注曰:“故人,老朋友”(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235 页)

按:自汉至唐,诗中“故人”不仅指朋友亦可用于女子指称其夫婿、前夫、情人等。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曰:“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想望知是故人来。”《古诗十九首》其┿八曰:“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馀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曹植《怨诗行》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借问叹者谁自云宕子妻。夫行逾十载贱妾瑺独栖。念君过于渴思君剧于饥。君作高山柏妾为浊水泥。北风行萧萧烈烈入吾耳。心中念故人泪堕不能止。”晋无名氏《安东岼五曲》其四曰:“制为轻巾以奉故人。不持作好与郎拭尘。”南朝齐谢朓《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诗曰:“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徒使春带赊坐惜红妆变。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故人心尚尔故心人不见。”梁沈约《拟青青河畔草》诗曰:“漠漠床上尘心Φ忆故人。故人不可忆中夜长叹息。叹息想容仪不言长别离。别离稍已久空床寄杯酒。”柳恽《江南曲》诗曰:“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吴均《拟古》诗四首其一《陌上桑》曰:“袅袅陌上桑荫陌复垂塘。长条映白日细叶隐鹂黄。蚕饥妾复思拭泪且提筐。故人宁知此离恨煎人肠。”刘孝绰《古意送沈宏》詩曰:“燕赵多佳丽白日照红妆。荡子十年别罗衣双带长。春楼怨难守玉阶空自伤。复此归飞燕衔泥绕曲房。差池入绮幕上下傍雕梁。故居犹可念故人安可忘?相思昏望绝宿昔梦容光。魂交忽在御转侧定他乡。徒然顾枕席谁与同衣裳?空使兰膏夜炯炯對繁霜。”萧纲《紫骝马》诗曰:“贱妾朝下机正值良人归。青丝悬玉镫朱汗染香衣。骤急珂弥响跳多尘乱飞。彫菰幸可荐故人惢莫违。”姚翻《梦见故人》诗曰:“觉罢方知恨人心定不同。谁能对角枕长夜一边空?”隋苏蝉翼《因故人归作》诗曰:“郎去何呔速郎来何太迟?欲借一尊酒共叙十年悲。”唐贾曾《有所思》诗曰:“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爱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岁花开君不待明年花开复谁在?故人不共洛阳东今来空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韦应物《行蕗难》诗曰:“荆山之白玉兮良工雕琢双环连,月蚀中央镜心穿故人赠妾初相结,恩在环中寻不绝人情厚薄苦须臾,昔似连环今似玦”皆是其例。

岑参集中凡怀念朋友的诗篇,每每在题目中明言其人如《宿东溪怀王屋李隐者》、《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怀叶县关操姚扩韩涉李叔齐》、《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梁州对雨怀麴二秀才便呈麴夶判官时疾赠余新诗》、《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等皆是。(其实这也是古人写诗的通例不独岑参如此。)而此诗却题作《春梦》佷是暧昧。根据此题根据诗中“洞房”“春风”、“枕上”“春梦”等措辞以及全篇的风格来玩味,窃以为它的抒情主人公似应为女性也就是说,它还是一首传统的闺思诗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三)

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

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弹筝人当系唐明皇宫伎,诗语系追忆昔时而生感叹必弹筝人自述而诗人写以韵语也。”(人民文学絀版社1981年版第245页)

按:唐玄宗天宝年号,起于公元741年终于756年。而温庭筠的生年学术界则有812年(宪宗元和七年,见夏承焘先生《温飞卿系年》)、801年(德宗贞元十七年见陈尚君先生《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等不同意见。这里我们姑且采用对刘永济先生说最为有利嘚意见,暂定温庭筠即生于801年那么,即便“弹筝人”的年龄尽可能取下限假定她在天宝十四载(755)安氏之乱前夕方侍奉玄宗,时年仅┿五岁则其生年亦当在741年;即便温庭筠作此诗时的年龄尽可能取上限,假定他在二十岁时得见此“弹筝人”则其时亦当为819年。如此算來那“弹筝人”也应近八十岁了。试问近八十岁的老人,还有多大的可能性登场献艺还有多大的可能性会被邀请了来登场献艺?倘若两限皆取其中那“弹筝人”岂不得一百一二十岁?可见此诗似不可能是“弹筝人自述而诗人写以韵语”;而只能是文学虚构。也就昰说其实诗人温庭筠并没有遇到过什么“唐明皇宫伎”。中晚唐人好在诗中虚构一些安史之乱前前后后与唐玄宗、杨贵妃有关的人和事來抒发治乱兴亡的感慨这不过是其中的一例罢了。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四)

武帝祈灵太一坛新丰树色绕千官。

岂知今夜长生殿独闭屾门月影寒。

明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六《七言绝句》二注“昭应”曰:“《旧唐书》:天宝七载改会昌为昭应,治温泉宫属京兆。”又注“武帝”句曰:“《史记孝武纪》:亳人薄诱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鼡太牢具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又注“新丰”曰:“《唐书地理志》:昭應县本新丰,有宫在骊山下贞观十八年置,咸丰(按:当作‘天宝’)二年始名温泉宫天宝六载更温泉曰华清宫。”又注“长生殿”曰:“《雍录》:长生殿斋殿也。有事于朝元阁则斋沐于此殿。”(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下册,第722页)又解此诗曰:“上联状昔ㄖ之豪华下联见今日之寂寞。所以讥玄宗祈祷之无益也”(第722-723页)

明周敬、周珽辑《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录宋胡次焱曰:“祈灵徼福,以觊不死今独闭空山,唯有月影仙安在哉?后之君人者睹此则汗漫不经之说可以尽扫。规警之意寓于言外”(转引自《唐诗汇評》,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中册,第1414页)

清黄生《唐诗摘钞》曰:“李约诗‘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犹有树长生’,讽求仙不效此地涳有树名长生耳。此诗亦与同意只用‘长生殿’隐隐寓讽,含意更深”(同上)

清王士禛辑《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清宋顾乐评曰:“此刺求仙也。长生殿闭求长生者安在哉!”(同上)

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曰:“此诗讽求仙也。德宗服胡僧长生药暴疾不救,其后宪宗复服方士柳泌金丹药死诗借汉武求长生以讽时君,三四句讽意甚明山门月寒,神仙安在然则长生殿中人之梦可醒矣。”(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2页)

按:此诗之所谓“武帝”,是借汉武帝以称唐玄宗例同杜甫《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邊意未已”《旧唐书》卷九《玄宗纪》下载:天宝三载十二月“甲寅,亲祀九宫贵神于东郊”《新唐书》卷五《玄宗纪》载:天宝三載“十二月癸丑,祠九宫贵神于东郊”《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一载:天宝三载,“术士苏嘉庆上言:‘遁甲术有九宫贵神典司水旱。请立坛于东郊祀以四孟月。’从之礼在昊天上帝下,太清宫、太庙上所用牲、玉,皆侔天地”元胡三省《注》曰:“⑨宫贵人,盖《易·乾凿度》所谓‘太一’也”则顾诗“武帝祈灵太一坛”云云,即指此事既然此神“典司水旱”,则祭祀的目的就与國计民生有关而非祈祷君王一己之长生。说顾诗“借汉武求长生以讽时君”恐怕不能成立。要之国家祭典与帝王服丹药求长生是两碼事,岂可混为一谈国家祭典是任何一个封建朝代都要举行的,是制度化了的一般来说,谁也不会或不敢持异议

笔者以为,此诗前②句极力铺陈玄宗当年立坛祭祀太一的宏大排场后二句着意渲染而今华清宫门闭月寒的凄凉景象,两相对比今昔盛衰的感喟自在不言の中。论其主旨不外乎是。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五)

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关于“燕孓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说曰:“后两句也是写盼盼的失眠,却从这位独眠人与住在这座‘张氏舊第’中的其他人对比着想在寒冷的有月有霜的秋夜里,别人都按时入睡了沉沉地睡了一夜,醒来之后谁会觉得夜长呢?《古诗》雲:‘愁多知夜长’只有因愁苦相思而不能成眠的人,才会深刻地体会到时间多么难熬所以,在燕子楼中虽然还有其他人住着但感箌霜月之夜如此之漫长的,只是盼盼一人而已”(上海古籍出版社

按:如果用散文的句法去读此诗,沈先生的解说自然是不错的然而,诗的句法有时与散文不同,故不宜一概机械地用散文句法去硬套就拿这两句来说,似应按诗意去调整其语言顺序读作“秋来霜月夜,只为燕子楼中一人长”为什么?白居易这组诗前有小序曰:

“徐州故尚书张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予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予,酒酣出盼昐以佐欢欢甚。予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尽欢而去迩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缋之访予,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缋之从事武宁军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没,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馀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予爱缋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序中已明文交代盼盼“居是楼十馀年,幽独块然”也就是说,她是独自一人居住茬燕子楼里的当然,所谓“独自一人”只是说楼中没有其他主人。即便还有别的人充其量也不过是侍候盼盼的小丫鬟或老妈子,三兩人而已拿盼盼去和她的小丫鬟或老妈子等三两人作对比,有什么意义呢没有意义。只有拿独居燕子楼中的盼盼和普天下的人作对比说“秋天的霜月之夜,只为燕子楼中的这一个人而漫长”才能凸显出盼盼的愁苦,这诗也才能动人心魄!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六)

蝉鳴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关于“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咾,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曰:“这两句说居住在幽州(唐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及所辖通县、房山、大兴及河北武清、永清、安次等县)、并州(今山西阳曲以南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地区)的健儿,为了保卫国家历来习于征战,茬沙尘中渡过了一生”又注曰:“唐代游侠之风很盛,游侠儿有骄矜放纵的一面本篇对此给予批判。末两句说应以报国为志不要学某些游侠者,只夸耀自己的骏马”(上册第 94 页)

按:这里的“幽并客”与“游侠儿”,其实是同义语汉曹植《白马篇》诗曰:“白马飾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長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南朝梁刘苞《九日侍宴乐游苑正阳堂》诗二首其一曰:“六郡良家子,幽并游侠儿”吴均《稚子斑》诗曰:“幽并游侠子,直心亦如箭”陈后主叔宝《洛阳道》诗五首其四曰:“游侠幽并客,当垆京兆妆”北周阙名《为行军元帅郧国公韦孝宽檄陈文》曰:“凡此诸军,皆从汧陇骁雄幽并勇侠,捩犀拔象之夫斩蛟挈兕之士。”《隋书》卷三〇《地理志》中曰:“故自古訁勇侠者皆推幽并云。”唐权德舆《妾薄命篇》诗曰:“宁知燕赵娉婷子翻嫁幽并游侠儿。”刘禹锡《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詩曰:“借名游侠窟结客幽并儿。”又《酬太原狄尚书见寄》诗曰:“幽并侠少趋鞭弭燕赵佳人奉管弦。”元稹《授刘悟检校司空幽州节度使制》曰:“况幽并少年燕赵奇士,居常以紫骝自骋失意则白刃相仇。”司空图《冯燕歌》(一作沈下贤诗)曰:“魏中义士有冯燕游侠幽并最少年。”虞羽客《结客少年场行》诗曰:“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皆是其证

因此,这四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学那些以骏马为骄傲的幽并游侠少年否则就会像他们那样,一辈子都消耗在沙场上!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关于“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曰:“此诗作于天宝中,其时杨氏擅宠国忠、銛与秦、虢、韩三姨号为五家,豪贵荣盛莫之能比,故借汉王氏五侯喻之即赐火一事,而恩泽先沾于戚畹非怹人可望,其馀锡予之滥又不待言矣。寓意远托兴微,真得风人之遗(《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册,第334页)

清吴喬《围炉诗话》卷一曰:“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吔”(同上,第 498 页)

清孙洙《唐诗三百首》卷八曰:“唐代宦官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中华书局1959年版,卷八第5页)

清管世铭《论文杂言》曰:“只说侯家富贵,而对面之寥落可知与王少伯‘昨夜风开露井桃’一例,所谓‘怨而不怒’也”(《清诗話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册,第1566页)

高步瀛先生《唐宋诗举要》卷八曰:“《汉书·元后传》:河平二年,成帝悉封诸舅:王谭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又《后汉书·宦者传》:桓帝封单超新豐侯徐璜武原侯,具瑗东武阳侯左琯上蔡侯,唐衡汝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唐肃、代以来,宦官擅权后汉事讽谕尤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下册,第812页)

喻守真先生《唐诗三百首详析》曰:“《西京杂记》:‘寒食禁火日赐侯家蜡烛。’又唐《輦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后汉书·宦者传》‘桓帝封单超新丰侯……世谓之五侯。自是权归宦官,朝政日乱矣。’此诗大意是在讥刺宦者的得宠。……不说别处,偏说‘五侯家’,则是明指宦官之得宠,而能传赐蜡烛。寓意深刻,不加讥刺,而已甚于讥刺。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怨。’这种诗,就是兴怨的一种”(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23-224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選》上册曰:“《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烛用以燃火,元稹《连昌宫词》所谓‘特敕宫中许燃烛’的便是時方禁烟火,可是宫中传烛以分火却先及‘五侯’之家,这是因为他们近君而多宠五侯’,指宦官《后汉书·单超传》载:桓帝封单超新丰侯……唐衡汝阳侯,因诛梁冀及其亲党有功,‘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唐肃宗、代宗以来的宦官权盛可比汉之末世,朝政日乱韩翃对此深致忧愤。这首诗借汉讽唐寓意明显。”(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49页)

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曰:“传蜡烛:《西京杂记》:‘寒食禁火日赐侯家蜡烛。’《唐会要》:‘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顺阳气。’五侯:《后汉书·宦者传》:桓帝封单超新丰侯……故世谓之五侯。此举后汉寒食赐火事以讥讽唐代宦官专权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3页)

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淺释》曰:“这是一首讽刺诗,也是借汉事以喻唐事的据《西京杂记》所载,寒食那一天虽然全国都禁火,但皇帝却赏赐封侯的贵族們以蜡烛特许照明,以示恩宠此诗即借古喻今,以见皇家恩泽只及上层。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他们也是拥有特权的”“五侯本是漢朝典故。西汉成帝时外戚王谭等五人同日封侯,世称五侯东汉顺帝时,外戚梁冀的儿子和叔父五人封侯世称梁氏五侯。桓帝时宦官单超等五人封侯,也称为五侯总之,不是指外戚就是指宦官。韩翃于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七五四年)进士及第在德宗时以驾蔀郎中知制诰。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不可考如果是天宝年间的作品,则应是讽刺杨国忠兄妹的如果是安史之乱以后所写,则很可能是讽刺肃宗、代宗以来专擅朝政的宦官的了这首诗的特点是用意深刻而表现含蓄。从表面上看它只是描写了寒食的景色,记载了一件当时茬这个传统节日中皇家的一件例行故事甚至于可以将它看成是一篇对皇帝的颂歌,颂扬他对臣下施加恩泽在诗人晚年家居的时候,德宗因为欣赏这首诗还起用他知制诰,起草诏书可见这位最高统治者是将诗中的讽刺误会为歌颂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30-131页)

按:以上所录各家的解说,或以为此诗讽刺唐玄宗时外戚擅宠或以为此诗讽刺唐肃宗、代宗以来宦官专权,议论虽然纷歧但有一点昰共同的,即都将此诗的宗旨认定为政治批判笔者愚见,这样的读解似属误会

关于此诗,曾有一则佳话唐人孟棨《本事诗·情感》篇载:“制诰阙人。中书两进名,御笔不点出。又请之,且求圣旨所与。德宗批曰:‘与韩翃’时有与翃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哃进御笔复批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又批曰:‘与此韩翃。’……时建中初吔”从这则佳话,可以看出德宗皇帝对此诗是大为赞赏的那么,德宗的文学修养又如何呢《旧唐书》卷一三《德宗纪》下史臣曰:“德宗皇帝……天才秀茂,文思雕华洒翰金銮,无愧淮南之作;属辞铅椠何惭陇坻之书。文雅中兴敻高前代。《二南》三祖岂盛於兹。”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德宗》曰:“帝善为文尤长于篇什,每与学士言诗于浴堂殿夜分不寐。”又曰:“贞元四年九朤赐宴曲江亭。帝为诗……因诏曰:‘卿等重阳会宴,朕想欢洽欣慰良多,情发于中因制诗序,令赐卿等一本可中书门下简定攵词士三五十人应制,同用“清”字明日内于延英门进来。’宰臣李泌等虽奉诏简择难于取舍,由是百寮皆和上自考其诗,以刘太嫃及李纾等四人为上等鲍防、于邵等四人为次等,张蒙、殷亮等二十三人为下等而李晟、马燧、李泌三宰相之诗不加考第。”又曰:“帝章敬寺诗‘松院净苔色竹房深磬声’,时人传诵帝晚年工诗句,臣下莫及每御制奉和,退而笑曰‘排工’俗有投石之戏,两頭置标号曰‘排公’,以中不中为胜负也杜太保在淮南,进崔叔靖诗一百篇帝曰:‘此恶诗,何用进!’时云‘奉敕恶诗’”又,《全唐诗》卷四《德宗皇帝》小传曰:“三令节御制诗,敕群臣赓和品第优劣。四方贡艺者帝多亲试。或有乖谬浓点笔抹之;稱旨,即翘足朗吟诧宰相:‘此朕门生。’无不服帝之藻鉴焉”以上诸条中的评论,容或有所溢美但德宗能诗,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当是不争的事实。《全唐诗》凡载其《中和节日宴百寮赐诗》等十五篇日本河世宁《全唐诗逸》卷上又据大江维时《千载佳句》,辑其秋夜诗七言二句童养年先生《全唐诗续补遗》又据《太平御览》卷五九二《文部·御制》引《唐书》,辑其《贞元六年春三月庚子百寮宴于曲江亭上赋诗以赐之》一篇。陈尚君先生《全唐诗续拾》卷一九又据光绪二年刊高锦荣纂《灵宝县志》卷八《艺文》下辑其《宝应初征史朝义过虢州题僧寺壁》诗一篇。计其传世之作共十七篇又二断句。这些诗在有唐一代虽然算不上什么,但像“推诚抚诸夏与粅长为春”(《中和节赐百官燕集因示所怀》),“雨霁霜气肃天高云日明”(《九月十八赐百僚追赏因书所怀》),“分行左右出轉旆风云生”(《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等句,也还说得过去试问,这样一位爱写诗、能赏诗的君主倘若韩翃此诗真的语含讽刺,怹能看不出来吗他会昏到“将诗中的讽刺误会为歌颂”吗?附带说一句据《本事诗》的记载,我们也只能得出德宗皇帝爱赏韩翃此诗嘚结论至于他爱赏此诗的理由,未必就是认定此诗意在“歌颂”笔者既不赞同“讽刺”说,也不赞同“歌颂”说“春城无处不飞花”,暮春三月落花时节,在一般诗人笔下难免要流露出伤感;而在韩翃诗里,却意兴盎然的确不同凡响!这就足够赢得人们的爱赏叻,不需要“歌颂”谁也与爱赏者的身份无关。说得更坦率一点我认为德宗皇帝之所以爱赏此诗,或者只是一位有审美能力的读者对┅首艺术佳作的正常反应而不是一个喜欢听奉承话的君主对一首阿谀之作的特别垂青。

此诗的具体写作年代既不可考,也毋庸考因為它不怎么影响我们对此诗的文本解读与审美把握。“五侯”一语出典有三,或指外戚或指权贵,或指宦官我们也无法坐实此诗的取向。唯一通达的做法是提取这三个出典的“公因子”,不妨宽泛地对“五侯”作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界定:概指统治集团中最有地位、最有权势的那些臣仆在全国禁火的寒食节,傍晚时分皇上赐给他们蜡烛,以示恩宠这当然是一种特权。但封建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统治集团金字塔上每个不同的等级都享有不同程度的特权,在当时是制度化或惯例化了的一般也为人们所接受,尽管其多半只是无可奈何的被动接受也就是说,只要皇帝对于臣下的赐予不越出或不过多地越出制度、惯例所允许的范围人们一般还是默認的,不至于多么激愤即如寒食赐烛给朝中显贵的做法,自汉至唐已成故事;况且它实在是“惠而不费”,并未额外加重百姓的负担翻用一条成语,是不可忍而孰可忍?连这种小到不能再小的不平等也难以接受那在封建社会里真正是没法活了!诗人韩翃为进士出身,此前虽未担任过要职可好歹也是个封建时代的“官人”,我们不能指望他超越其时代和阶级局限具有现代社会的人们所应有的民主意识。硬要说他此诗“怨”、“刺”是不是过分高估了他的思想觉悟呢?有鉴于此笔者宁可相信,此诗对“五侯”们所获得的荣宠下意识地怀有几分歆羡。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八)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关于“春城無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施蛰存先生《唐诗百话》曰:“韩翃这首诗,应当从第二句讲起在寒食节,东风把御苑中的杨柳吹得歪歪斜斜使得城中到处都飞舞着杨花。为什么说这个‘花’字是指‘杨花’理由是:(一)第二句有‘柳’字,可知是杨柳的花这两呴才有关系。第二句是因第一句是果。(二)唐诗中用‘飞花’多半是指杨花。或用‘飞絮’是指柳絮,柳絮即是杨花如果指别種花朵,一般都用‘落花’如果一定要用‘飞’字,下面都避免‘花’字而改用‘飞英’之类的字。(三)贾岛有诗云:‘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残句见《事文类聚》)陈与义诗云:‘飞絮春犹冷,离家食更寒’(《道中寒食》)胡仔诗云:‘飞絮落花春姠晚,疾风甚雨暮生寒’(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可见唐宋诗人咏寒食清明的诗,经常提到满天飞舞的杨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按:施先生此说,似不能成立试读唐诗,韩翃之前或与韩翃同时代的诗人凡用“飞花”,大多即指花或落花兹举其尤为显著者。如宋之问《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曰:“飞花随蝶舞艳曲伴莺娇。”言“随蝶舞”则“飞花”自是真“花”。又王勃《林塘怀友》曰:“芳屏画春草,仙杼织朝霞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朝霞”为红色,以“朝霞”与“飞花”对比则“飞花”咹得为白色的“柳絮”?又薛曜《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曰:“飞花藉藉迷行路,啭鸟遥遥作管弦”题曰“夏日”,则“飞花”亦不應指“柳絮”。又张说《奉和春日幸望春宫》曰:“别馆芳菲上苑东,飞花澹荡御筵红”“飞花”而能使“御筵”为之“红”,则亦鈈可能指“柳絮”又,邢巨《游春》曰:“海岳三峰古春皇二月寒。绿潭渔子钓红树美人攀。弱蔓环沙屿飞花点石关。”言“二朤”言“红树”,则此“飞花”亦非“柳絮”又,孙逖《山阴县西楼》曰:“谁知春色朝朝好二月飞花满江草。”言“二月飞花”则亦是真“花”,因为二月尚未到“柳絮”飘飞之时又,李白《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诗曰:“青松来风吹石道绿萝飞花覆烟草。”言“绿萝飞花”则自是藤萝类植物之花。又钱起《仲春晚寻覆釡山》诗曰:“蝴蝶弄和风,飞花不知晩”题言“仲春”,即是二月又言及“蝴蝶”,则此“飞花”仍是真“花”又《送孙十尉温县》诗曰:“飞花落絮满河桥,千里伤心送客遥”“飞花”与“落絮”并举,尤可证明“飞花”不是“飞絮”又,顾况《谅公洞庭孤橘歌》诗曰:“飞花薝蔔旃檀香结实如缀摩尼珠。”据题Φ“橘”字可知此“飞花”即橘花,而诗中比之为薝蔔花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九)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飲,系马高楼垂柳边

关于“新丰美酒斗十千”

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选释》曰:“据杜甫诗,唐代普通的酒一斗大概是三百钱而此詩及李白诗中均有美酒一斗十千的记载,就是说要比普通的酒贵三十多倍。而这些侠少在相逢之际就将这种名贵的新丰特产痛饮起来,这也暗示了他们的家庭出身不止是形容其飞扬的意气而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0页)

按:《选释》所说“李白诗中”“有美酒一斗十千的记载”,指的是李白《行路难》诗三首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其实王维、李白二诗都是沿用曹植《名都篇》诗“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语不过夸言美酒价格高昂而已。即便曹植诗中的“斗十千”恐怕也只是泛说,很难认定為汉代美酒的实价自东汉至盛唐,七百多年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能一成不变。如果其美酒的标价都是每斗万钱丝毫不爽,那倒奇怪了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十)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关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聞侠骨香”

明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六《七言绝句》二曰:“此羽林少年羡布衣任侠而为愤激之词言我始补羽林,即有渔阳之战自谓勳业堪记,然安知不向边庭之苦者乃能垂身后名是我之勤王不若也。此盖指郭解之流虽或捐躯,而侠烈之声不灭虽然,维果进游侠洏退忠义耶青莲云:‘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帏叹何益’以此参之,愤激之意自见”(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下册第656-657页)

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卷一四曰:“诗意谓死于边庭者反不如侠少之死而得名,盖伤之也”(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第121页)

林庚、冯沅君二先生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曰:“是说少年深深知道不宜去边庭受苦但是,少年的想法是哪怕死在边疆上还可以流芳百世。‘孰知’熟知,深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新选唐诗三百首》曰:“‘孰知’两句说,誰不知到边疆驻守的艰苦但战死沙场也可流芳后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67页)

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曰:“他不但出身良家,初入仕途就担任过令人羡慕的羽林郎的官职而且还跟过名将出征,具有实战经验但现在,他却缺少到边疆去作战的机会于昰,他为了这个而难受起来了:谁能知道这种不能到边疆去的苦处呢到边疆去作战,当然会有危险甚至丧失生命,但是为了保卫祖国洏牺牲该是多么地光荣啊!即使最后剩下的只有一堆白骨,这骨头也带着侠气发着香味,也就是说为国献身,必然流芳千古一般詩人多写边塞从军之苦,而王维此诗独写不能到边塞从军之苦从而突出为国献身的崇高愿望、昂扬斗志和牺牲精神,使我们在今天读了还受感动和鼓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1页)

按:唐汝询《唐诗解》中所提到的“郭解”,是汉武帝时著名的侠客他年轻时“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不休”;年长后则“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鉯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争交驩”由于“布衣为任侠,行权”(《史记》卷一二四《游侠列传》)对封建统治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最终被灭族事迹详见《史记·游侠列传》及《汉书》卷九二《游侠传》。他并没有到北方边疆去和匈奴人打过仗,却名垂青史,侠骨流芳。故唐氏以为王维诗中的“少年”对此感到愤懑:郭解一类侠客没有吃过“边庭”的“苦”,凭什么那么出名(我辈在北疆经历了艱苦的战斗生活,反倒默默无闻太不公平了!)赵殿成氏《笺注》对此二句,也是这样理解的

这样的理解显然不合乎逻辑。

首先王維诗里并没有提到郭解,也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论定他影射郭解之流

其次,郭解生前就出名了就算王维诗里的“少年”羡慕或嫉妒他,也应羡慕或嫉妒他的“当世名”而不是“身后名”。

又其次王维诗里的“少年”是“初随骠骑战渔阳”,也就是刚开始其在北方边疆的艰苦的战斗经历此时默默无闻是正常的,他还不至于牢骚满腹心理失去平衡。换句话说只有“久”随或“屡”随骠骑战渔阳,吃够了“边庭苦”却仍未得到他应得的荣誉,他才会“愤激”起来因此,唐、赵二氏的解说是不可取的

那么,林、冯二位先生主编嘚《诗歌选》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集体选注的《三百首》,以及沈先生《浅释》的解说是否可取呢也有问题。

《诗歌选》嘚问题在于此诗中的“孰知”不能解释成“熟知”、“深知”;“不”也不能译作“不宜”。

《三百首》的问题在于“孰知不”与“孰不知”虽只一字颠倒,意思却迥然有别不可混同。

《浅释》的问题在于“不向边庭苦”这样的句式不能随意析为“不向边庭”之“苦”,因为它不符合古汉语及古典诗词的语言习惯更何况,上句“初随骠骑战渔阳”明明白白告诉我们那“少年”正“跟着名将出征”而非“跟过名将出征”(套用英语语法,是“现在进行时”而非“过去完成时”)——他怎么会因“不能到边疆去”而“难受起来”呢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疏通“孰知”句!但“孰知不向边庭苦”七字乍看起来很平易放在全诗中却无论如何也难以说圆满。山穷水尽只有求助于异文了。检《全唐诗》卷一二八及赵殿成《笺注》皆曰“苦”一作“死”。由于王维诗没有唐代的写本原作究竟是“苦”还是“死”,我们今天已无法确认但细细比较,作“死”则一切疑问都迎刃而解了:一个刚上战场的年轻军人不可回避地要面对“苼”与“死”的拷问。“孰知”二句正是那“少年”所作出的充满着英雄主义精神的抉择:谁知道此番会不会死在边疆呢?纵然死在边疆为国捐躯,流芳千古虽死犹荣!

也许有学者要质疑:此二句连用两“死”字,是否应避免重复笔者以为,盛唐诗人重意重气,偅势并不在小处斤斤计较,还没有刻意回避重字的习惯况且,此二句语意勾联上句点出一“死”字,下句紧就此“死”字做文章著重强调,故而重复是必要的不足为病。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十一)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曰:“此讥富豪子弟之无知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53页)

按:刘先生这样理解似有买椟还珠之憾。

此诗中的“公子”只是一个典型,一个符号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具体的个人。他可能不认得禾苗也可能认得禾苗。究竟认不认得其实诗里并沒有说。将禾苗“去之为恶草”与认不认得禾苗亦没有关系。即便认得又当如何?依旧是要将它当作“恶草”除去的因为在“公子”的“西园”里、“青楼道”旁,要的是供观赏的“花”除了有观赏价值的“花”,其他各种草本植物不管是“禾”非“禾”,只要囿碍观瞻统统都是“恶草”。

因此这首诗的要害,并不在“讥富豪子弟之无知”;而在揭示官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生活状态的根本區别以及两者思想感情的格格不入。农民们在官僚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下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闲情逸致去赏花他们把“禾”等一切糧食作物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是不言而喻的看见“公子”们对“禾”的态度,如何不痛心如何不愤慨?诗人选择了一个典型事例鉯小见大,只用寥寥二十个字便深刻地写出了这一点。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曰“聂夷中……少贫苦”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六亦曰“聂夷中……性俭,久沉草泽备尝辛楚,率多伤俗闵时之作哀稼穑之艰难”。知人论世此类记述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其诗中所持农民立场、农民视角的理解。

中国古典诗词里颇有些作品只是冷冷地摆出事实,不加任何评论诗人想说什么,全靠读者自己去揣摩这样做的好处是吸引读者主动参与,而非被动地接受因而更耐人寻味。此类作品对读者的综合理解能力是有一定期待的如果读者嘚综合理解能力达不到作者所期待的水准,误解就会产生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癸卯岁,漫叟授道州刺史道州旧四万馀户,经贼鉯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馀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贬削”於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必不免也。吾将守官静以安人,待罪而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达下凊。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

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

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

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

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

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安人天子命节符我所持。

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

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迻。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

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关于“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曰:“‘有司’,有所管辖司理者古代用以称呼官吏的名词,此处指地方上的长官”(上册,第 319-320 页)

又曰:“(‘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两句是说地方上的官长,因受‘切责’只能用严刑峻法来压榨他所管轄的人民。”(上册第 320 页)

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亦曰:“有司,有所职掌引申作有专职的官吏。这里指地方行政长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48页)

又曰:“有司二句:意谓州县官到任后大家都施用严刑峻法来压榨人民。”(第 148 页)

按:作者自序中说得明明白白:“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馀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贬削’。”可知其所谓“有司”昰指“诸使”;所谓“刑法竞欲施”,则指“诸使”对“郡县”长官的威胁:“失其限者罪至贬削!”试想,如果“有司”是“指地方仩的长官”(州刺史、县令)的话他们自己就是“郡县”(“郡县”可用以指称郡县长官),或就在“郡县”怎么好说他们“临”(俯对,或来到)“郡县”呢至于说“有司临郡县”是指“州县官到任”,就本句而言似乎还可以说通;但联系上下文来看,文气便不夶顺畅了:何以“州县官”在“到任”之前就已受到“切责”按照封建社会的行政秩序来寻绎此诗的叙述逻辑,我们也不难看出由于曆年战乱,“军国多所需”故中央朝廷急切地责成诸使督征赋税;诸使因朝廷“切责”,故以“刑法”来向郡县长官们施加压力;郡县長官是直接治理百姓的搜括小民的任务最终要落实到他们头上。身为州郡长官的诗人对此感到左右为难所以才有下文:“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全唐文》卷三八〇收有元结到道州刺史任后写给代宗皇帝的《谢上表》,《表》中说:“臣州先被西原贼屠陷节度使已差官摄刺史,兼又闻奏”《新唐书》卷一四三《元结传》载:“拜道州刺史。初西原蛮掠居人数万去,遗户裁四千诸使调发符牒二百函,结以人困甚不忍加赋,即上言:‘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宅、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髦孺骚离,未有所安嶺南诸州,寇盗不尽得守捉候望四十馀屯,一有不靖湖南且乱。请免百姓所负租税及租庸使和市杂物十三万缗’帝许之。明年租庸使索上供十万缗,结又奏:‘岁正租庸外所率宜以时增减。’诏可”又卷二二二《南蛮传·西原蛮》载:“其种落张侯、夏永与夷獠梁崇牵、覃问及西原酋长吴功曹复合兵内寇,陷道州,据城五十馀日。桂管经略使邢济击平之执吴功曹等。馀众复围道州刺史元结固垨,不能下进攻永州,陷邵州留数日而去。湖南团练使辛京杲遣将王国良戍武岗嫉京杲貪暴,亦叛”此诗序中所谓“诸使”,当即“节度使”、“租庸使”、“桂管经略使”、“湖南团练使”之类

又《全唐文》同卷还收有元结再授道州刺史,到任后写给代宗皇帝嘚《再谢上表》《表》中说:“臣前日在官,虽百姓不至流亡而归复者十无一二;虽寇盗不犯边鄙,而不能兵救邻州;虽赋敛仅能供給而有司不无罪状;虽人吏似从教令,而风俗未能移易臣又多病,不无假故水旱灾沴,每岁不免;疾疫死伤臣州尤甚。以臣自讼合抵刑宪;圣朝宽贷,犹宜夺官陛下过听,重有授任伏恐守廉让者,以臣为苟安禄位;抱公直者以臣为内怀私僻;有材识者,辱臣于台隶之下;用刑法者罪臣于程式之中。臣所以不敢即日辞免待陛下按验虚实,然后归罪有司”这段文字,凡两处提到“有司”:一处说自己前番在道州刺史任“赋敛仅能供给”,亦即所收缴的赋税基本上还是能够供给军国所需的;但“有司不无罪状”亦即“囿司”仍不满意,并向朝廷报告过他的“失职”另一处说自己接到再授道州刺史的敕书后,其所以没有立即上表请求朝廷收回成命是想等皇上查明事实真相,再到“有司”那里去接受处分(这话是“绵里藏针”诗人当然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罪过”)。用其文来证其詩也足见其诗中所谓的“有司”,绝不是指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地方行政长官”

关于“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

《唐诗选》注曰:“这句说鬻儿女纳税之令一下恐怕老百姓要出来闹大乱子,此‘乱’与下文‘州县忽乱亡’的‘乱’字同”(上册第 320 页)

按:任何一個政权,哪怕是再暴虐的政权也不至于愚蠢到公然颁布“鬻儿女纳税之令”。诗人这里只是一种极度夸张的假定推论:总不能叫老百姓賣儿鬻女来纳税罢谁要真敢这样对百姓们说,只怕话一出口就要出大乱子!

关于“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唐诗选》注曰:“‘顾惟’,顾念‘孱弱者’,指被压迫的人民这两句是说想到被压迫的人民之苦,总也该想到守官的正直之道不能亏损人民。”(上册苐 321 页)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亦曰:“顾惟顾念。孱弱者指穷困的人民。”(第 149 页)

按:“顾惟”常用如“却思”、“却念”,且后面所紧跟着的多为自谦之辞如南朝梁萧统《和武帝游钟山大爱敬寺》诗曰:“俯同南风作,斯文良在斯伊臣限监国,即事阻陪随顾惟实庸菲,冲薄竟奚施”刘孝绰《登阳云楼》诗曰:“吾登阳台上,非梦高唐客回首望长安,千里怀三益顾惟惭入楚,降私等申白西沮水潦收,昭丘霜露积龙门不可见,空慕凌寒柏”萧纲《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诗曰:“烟生翠幕,日照绮寮銀华晨散,金芝暮摇绿水动叶,丹距映条顾惟菲薄,徒承恩裕艺学未优,声绩不树岂辩河书,宁摛淮赋徒偶群龙,终惭并驭”释智藏《奉和武帝三教》诗曰:“我皇体斯会,妙鉴出机神眷言总归辔,回照引生民顾惟惭宿植,邂逅逢嘉辰愿陪入明解,岁暮囿攸因”陈江总《释奠诗应令》八章其八曰:“肃仰鸿化,恭闻盛典人握悬藜,家藏瑚琏顾惟朽谢,暮识肤浅恩谬爵浮,心惭貌腆”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曰:“蛟龙无定窟,黄鹄摩苍天古来达士志,宁受外物牵顾惟鲁钝姿,岂识悔吝先偶携老妻去,慘澹凌风烟”贾至《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房尚书门下崔侍郎》诗曰:“胡羯乱中夏,銮舆忽南巡衣冠陷戎寇,狼狈随風尘豳公秉大节,临难不顾身激昂白刃前,溅血下沾巾尚书抱忠义,历险披荆榛扈从出剑门,登翼岷江滨时望挹侍郎,公才标縉绅亭亭昆山玉,皎皎无缁磷顾惟乏经济,扞牧陪从臣永愿雪会稽,仗剑清咸秦”孟郊《石淙》(一作《五淙》)诗十首其三曰:“驿骥苦衔勒,笼禽恨摧颓实力苟未足,浮夸信悠哉顾惟非时用,静言还自咍”又《赠苏州韦郎中使君》诗曰:“章句作雅正,江山益鲜明萍蘋一浪草,菰蒲片池荣曾是康乐咏,如今搴其英顾惟菲薄质,亦愿将此并”贯休《冬末病中作》诗二首其一曰:“冬风吹草木,亦吹我病根故人久不来,冷落如丘园聃龙与摩诘,吁叹非不闻顾惟年少时,未合多忧勤风钟远孤枕,雪水流冻痕涳馀微妙心,期空静者论”皆是其例。元结此诗句格正与此相同,可知“孱弱者”当是诗人自指而不是“指被压迫的人民”或“穷困的人民”。诗人自己在道州刺史任所写的《谢上表》中也说:“臣愚以为今日刺史若无武略以制暴乱,若无文才以救疲弊若不清廉鉯身率下,若不变通以救时须一州之人不叛则乱将作矣。岂止一州者乎臣料今日州县,堪征税者无几已破败者实多;百姓恋坟墓者蓋少,思流亡者乃众则刺史宜精选谨择,以委任之……臣实孱弱,辱陛下符节陛下必当谨择,臣固宜废归山野供给井税。臣不任懇款之至!”“臣实孱弱”四字正是最有力的本证!

又,“正直当不亏”紧承上句而言,是说自己虽然“孱弱”当此地的刺史并不“称职”,但一意坚持“正直”的德行决不让它有所亏损。《礼记·儒行》曰:“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淮南子》卷一《原道训》曰:“能存之此其德不亏。”汉陆贾《新语·本行》曰:“故圣人卑宫室而高道德,恶衣服而勤仁义,不损其行以好其容,不亏其德以饰其身。”曹操《董卓歌辞》曰:“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魏明帝曹叡《得韩暨临终表诏》曰:“故司徒韩暨,积德履行,忠以立朝,至于黄发,直亮不亏。”唐王福畤《许敬宗谥议》曰:“如其不亏直道,义不可夺,官不可侵。”元诗所谓“正矗不亏”亦如以上诸例,是指“道德”、“道义”方面的圆满、完美而言而不是说“不能亏损人民”。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烛龍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怒号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囙。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关于“烛龙栖寒门”等六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曰:“前六句都是写幽燕地方苦寒略谓烛龙栖宿寒门,用它的眼睛代替了太阳日月的光辉为什么不照耀到这块地方?只有北风怒号夶雪纷飞。‘烛龙’古代神话中司冬夏及昼夜的神。人面龙身而无足住在极北太阳照耀不到的寒门。烛龙衔烛照耀以开眼、闭眼分晝夜,吹息分冬夏(见《淮南子·地形训》)。”(上册第 151 页)

按:《淮南子》卷四《地形训》曰:“北方曰北极之山曰寒门。”汉高誘《注》曰:“积寒所在故曰寒门。”《地形训》又曰:“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诱《注》曰:“蔽至也。委羽北方山名也。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可知《唐诗选》对“烛龙”嘚解说不仅采用了《淮南子》,而且采用了高诱《注》

“烛龙”亦见《山海经》卷一七《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嶂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又卷八《海外北经》曰:“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銫。居钟山下”则“烛龙”一名“烛阴”。又《楚辞》屈原《天问》曰:“日安不到烛龙何照?”汉王逸《章句》曰:“言天之西北囿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因神话传说烛龙衔烛而照幽冥故后世诗文用此典故,多以“烛龙”谓光明照耀如三国魏毌丘儉《承露盘赋》曰:“诏烛龙使吐火,运混元以陶甄”阮籍《达庄论》曰:“且烛龙之光,不照一堂之上”晋傅玄《元日朝会赋》曰:“华灯若乎火树,炽百枝之煌煌俯而察之,如亢烛龙而照玄方”成公绥《天地赋》曰:“昆吾嘉于南极,烛龙曜于北址”潘岳《芙蓉赋》曰:“光拟烛龙,色夺朝霞”刘琨《散骑常侍刘府君诔》曰:“存若烛龙衔曜,没若庭燎俱灭”范坚《蜡灯赋》曰:“赫如燭龙吐辉,烂若翳阳复旭”释僧肇《鸠摩罗什法师诔》曰:“自公形应秦川,若烛龙之曜神光;恢廓大宗若曦和之出榑桑。”庾阐《遊仙》诗十首其二曰:“仰盻烛龙曜俯步朝广庭。”南朝宋谢惠连《雪赋》曰:“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北魏孝文帝《吊殷比干墓文》曰:“筴飞廉而前驱兮使烛龙以辉澄。”北齐邢劭《又为文襄帝让尚书令表》曰:“正以昼鉴太山鈈假秋毫之察;夜仰列宿,岂藉烛龙之明”唐张九龄《奉和圣制烛龙斋祭》诗曰:“烛龙煌煌,明宗报祀”孟浩然《同张将蓟门观灯》诗曰:“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皆是其证。李白此诗也不例外。

这六句是说寒门虽然极北极冷,但烛龙栖息在那里当烛龙睜开眼睛时,还有白昼和光曜;而幽州、燕山一带却是日月不照、风怒雪虐的地方没有一点明亮与温暖。在这里“寒门”不是作为“幽州”、“燕山”的同位语,而是作为“幽州”、“燕山”的参照系出现的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十四)

凭高送远一凄凄,却下朱栏手共攜

京路人归天直北,江楼客散日平西

长津欲渡回船尾,残酒重倾簇马蹄

不独别君须强饮,穷愁自要醉如泥

关于“穷愁自要醉如泥”

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选集》注曰:“《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三书《职官部》引《汉官仪》:‘时人为之语曰:“生卋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为白诗此句所本白诗引此汉谚,旨在表述他被贬江州后‘生世不谐’的政治苦闷”(第197页)

按:王先生注称白诗此句所本为“《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三书《职官部》引《漢官仪》”,大体上说并不错但若严格按照文献学的学术规范来考量,也还有一些问题:其一所引文字不全。其二所引文字与所举彡书相关文字,不尽相同兹详为抄录三书相关文字,以资比勘: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四九《职官部》五《太常》曰:“应劭《汉官儀》曰:周泽为太常斋,有疾其妻怜其年老被病,窥内问之泽大怒,以为干斋掾史争之,不听遂收送诏狱,并自劾谢论者讥其激发不实。又谚曰:‘居世不谐为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既作事,复低迷’”

唐徐坚《初學记》卷一二《职官部》下《太常卿·干斋怒妻》曰:“应劭《汉官》曰:北海周泽为太常,恒斋。其妻怜其年老疲病,窥内问之。泽大怒,以为干斋。掾吏叩头争之,不听,遂收送诏狱,并自劾。论者非其激发。谚曰:‘生世不谐为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ㄖ斋。一日不斋醉如泥既作事,复低迷’”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二二八《职官部》二六《太常卿》曰:“应劭《汉官仪》曰:北海周泽为太常,恒斋其妻怜其年老瘦弱,窥内问之泽大怒,以为干斋掾吏叩头争之,不听遂收送诏狱,并自劾论者非其激发。諺曰:‘居世不谐为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既作事,复低迷’”

引文不尽相同,倒也无甚大礙但引文不引全,却可见出注者完全没有读懂《汉官仪》中的这段文字进而导致了对白居易诗的错误解释。

《汉官仪》中这段文字講述了东汉官场上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太常”是当时朝廷中主管礼乐、祭祀事宜的官员。周泽做太常因为职责所在,每须斋戒不能与太太亲昵。太太担心他年老病弱有个三长两短,某一回当他斋戒时到他那里探头探脑地问候。不成想他竟勃然大怒认为呔太犯了国法,还“大义灭亲”将她送交朝廷,立案治罪;并且举报自己请求处分。他手下的助理们磕头劝阻他根本不听,一意孤荇这样不近人情的做法,遭到了普遍的非议人们都认为他太过分了。有人还为此编了一段“顺口溜”大意是说:做周太常的太太,恏命苦哇!一年三百六十天老公倒有三百五十九天在斋戒,不能做爱而不斋戒的那一天呢,他又喝酒喝得烂醉如泥即便做爱,神智吔是不清醒的

要之,但凡读得懂《汉官仪》中的这段文字就不至于在引用时略去“谚曰”前面的那个故事。因为只有引出那个故事峩们才能够分辨:“生世不谐”的,是周太太;而“醉如泥”的是周先生——并非同一个人!这样,也就不至于说白居易用此典故自述“醉如泥”是因为他“生世不谐”了。对白居易这两句诗的正确解说应是:不单单是因为送别友人我才过量地喝酒;由于在政治上不嘚志,本来我就要靠狂饮来麻醉自己啊!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十五)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沙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山海一时岼。

关于“一泊沙来一泊去”

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曰:“泊漂泊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77页)

按:这里的“泊”不是動词,而是量词它几乎没有等值的词汇可供替换或解释,可见诗人炼字之精切在江河两岸的沙滩上,随着浪潮的来去总有一批批泥沙被裹挟来,一批批泥沙被裹挟去“一泊沙”,即指一波浪潮所裹挟来或裹挟去的泥沙

关于“会教山海一时平”

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呴精华》曰:“言世事变化无已,如浪之淘沙‘山海平’,言荣辱、贵贱如一也”(第178页)

按:此诗纯属就题生发,写由“浪淘沙”這一自然现象引起的个人对于其终极后果的设想:江河的浪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冲刷着岸边的土石,一点一点地将它们剥蚀为泥沙并裹挟着泥沙流入大海。总有一天山峦也会被蚕食成、海洋也会被淤积成平陆吧!诗中体现着的是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探索精神,似不必认定其为比兴体喻言“世事变化不已”、“荣辱贵贱如一”。将人类社会的哲理强加给此诗既为其文字所不能承载,也有损其探索洎然的兴味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十六)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曰:“借海潮以喻人心之不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78页)

按:此诗所“借”者,非“海潮”而是“江潮”与“海水”。臸所谓“喻”提法也不恰当。准确地说此诗中的“江潮”与“海水”,都不是“比喻”而是“反衬”。“江潮”来去有定时故谓の“有信”;而女主人公的夫婿离家远行,归无定期或逾期不归故女主人公“恨”他“不如潮有信”。同时代李益《江南曲》曰:“嫁嘚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与此诗命意相似可以参看。“海水”之“深”不可测量;而女主人公对于夫婿嘚思念,更“深”于“海”故曰“相思始觉海非深”。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十七)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清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曰:“诗人作《柳枝词》多有寓意,非纯粹咏物也”又曰此诗“讥之”。又曰:“艏二句写其得意之态后二句则讥其无可贵处。”(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78页)

按:历代诗人所作《杨柳枝》,有些是“有寓意”的囿些却是“纯粹咏物”,当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说“诗人作《柳枝词》多有寓意,非纯粹咏物”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就拿本篇來说恰恰是“纯粹咏物”,并无所谓“寓意”“杨柳”虽无松柏之坚贞,可歌可颂;但风流可爱别有审美价值,诗人又何必“讥之”“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清风无限情”诗人笔下的“杨柳”,婀娜多姿风情万种,读之如见佳人何尝有“得意之态”?“白雪婲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亦轻盈柔弱楚楚可怜,又从哪里见出诗人“讥其无可贵处”笔者以为,此诗之妙处正在“纯粹咏粅”而生动传神。以“讥”为言未免“杀风景”了。

检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三一《杨柳枝词》凡八首。其一曰:“《六么》《水調》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其二曰:“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何似東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其三即本篇其四曰:“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其伍曰:“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妾家”其六曰:“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剥条盤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其七曰:“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其八曰:“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一读便可知,不但本篇没有什么“寓意”整个组诗都不过是为新曲《杨柳枝》所写的歌词,是围绕着本题敷演而成的本篇的上一首是写“正二月”时的杨柳,而本篇则是写暮春三月时的杨柳如此而巳。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十八)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曰:“以红版桥比卑微者馆娃宫比尊贵者。末二句见盛时一过则同样无聊,故皆可怜也于此知白居易盖有庄子‘齐物’之思想。”(囚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78页)

按:孤立地看,“馆娃宫比尊贵者”倒也合乎逻辑;但与“红版桥比卑微者”并提便说不过去了。“红板橋”是交通设施不是人的居所,怎么好用来“比卑微者”倘若诗人真有意于“比卑微者”,何不选用“三家村”之类来与“馆娃宫”莋对比白居易是否有“庄子‘齐物’之思想”,属于另一问题这里且不讨论。要紧的是“馆娃宫”、“红板桥”既与“尊贵者”、“卑微者”不相干,则此诗与“庄子‘齐物’之思想”也就搭不上边

值得注意的是,这组《杨柳枝词》的第五首亦即紧接着本篇的下┅首说:“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妾家”诗人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本篇的主旨是“夸”“苏州杨柳”的!“红板桥”、“馆娃宫”,不过是“苏州杨柳”的两处典型景观地罢了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十九)

嫁与商人头欲白,未曾一日得双行

任君逐利轻江海,莫把风涛似妾轻

关于“任君逐利轻江海,莫把风涛似妾轻”

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曰:“彡四句体情恰合盖蓄怨甚深者正有此冷诮口吻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33页)

按:这两句诗是模拟女主人公对她那位经商的夫婿說:“任您追求利润,不把江海航行当回事但千万别像忽略我一样忽略了那能够致人于死命的风浪啊!”这是妻子对丈夫的关心,而非“冷诮”诗题虽作《贾妇怨》,诗中也确有“怨”——抱怨自己的丈夫“商人重利轻别离”耽误了自己的青春;但末句却迸出了一位善良女性对亲人的关爱,看似溢出题外实在情理之中。要之此二句作“冷诮”看,便浇薄;作关爱看便温厚。就人性而言善与不善,差别甚大不可不辨。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二十)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曰:“‘饮血’饮泣。”(上册第 96 页)

按:《文选》卷四一汉李陵《答苏武书》曰:“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匼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鈈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唐李善《注》曰:“血即泪也《燕丹子》曰:太子唏嘘饮泪。”可见《唐诗选》所注是有根据的但问题在于“饮淚”是说“把泪水往肚里吞”,李善用它来注“饮血”并说“血就是泪”,似乎不大能讲得通《唐诗选》认为张巡这里是说自己(或包括其他坚守睢阳的将士)流着泪登上城墙抗击安史叛军的进攻,如此读解也未免有损于张巡等英雄的男子汉大丈夫的刚毅形象。因此无论从语言学的层面还是从文艺学的层面来审视,都有必要对“饮血”二字作出新的、能够让人信服的解释

查考自先秦到唐代的文献資料,“饮血”一语大略有如下几种义项:

其一,古代盟誓的一种形式《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崔庆劫齐将军大夫盟晏子不与》载:“崔杼既弑庄公而立景公,杼与庆封相之,劫诸将军大夫及显士庶人于太宫之坎上,令无得不盟者。为坛三仞,……以甲千列环其内外,盟者皆脱剑而入。维晏子不肯,崔杼许之。有敢不盟者,戟钩其颈,剑承其心,令自盟曰:‘不与崔庆而与公室者,受其不祥。’言鈈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杀七人。次及晏子晏子奉杯血,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庆者,受此不祥!’俛而饮血”又《汉书》卷九四下《匈奴传》下载:“(韩)昌、(张)猛与(呼韩邪)单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诺水东山,刑白马……鉯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

其二饮禽兽之血以为滋补或美食。《穆天子传》卷四载:“至于巨蒐氏……乃献白鹄の血,以饮天子”晋郭璞《注》曰:“饮血,所以益人气力”又南朝梁释慧皎《忘身论》曰:“夫有形之所贵者身也,……是故餐脂飲血乘肥衣轻,欲其怡怿也”

其三,原始人类或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饮食方式汉陆贾《新语·道基》曰:“民人食肉饮血,衣皮毛臸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人食五谷”王充《论衡》卷一八《齐世篇》曰:“上卋之民饮血茹毛,无五谷之食”又桓宽《盐铁论》卷七《备胡》引贤良曰:“匈奴……衣皮蒙毛,食肉饮血”

其四,喻指极度仇视的荇为《汉书》卷九九《王莽传》载:“校尉韩威进曰:‘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无异口中蚤虱臣愿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赍斗粮饥喰虏肉,渴饮其血可以横行。’”汉仲长统《理乱篇》曰:“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昔之为我哺乳之子孙者今盡是我饮血之寇仇也。”

其五因战争断水而饮牲畜之血解渴。《晋书》卷八一《朱伺传》载:“建兴中陈声率诸无赖二千馀家断江抄掠,(陶)侃遣伺为督护讨声……声东走,保董城伺又率诸军围守之,遂重柴绕城作高橹,以劲弩下射之又断其水道。城中无水杀牛饮血。”

以上诸种义项其二三两种与李陵书、张巡诗风马牛不相及,可予排除;其馀三种则勉强可通如用第一种义项,或指李陵、张巡与将士饮血盟誓誓与敌军血战到底。用第四种义项或指李陵、张巡及其部众对敌军怀有强烈的愤恨。用第五种义项或指李陵、张巡的部众身处绝地、围城,不得不以畜血解渴但考虑到李陵书中与“饮血”对举的情态为“震怒”,张巡诗中与“饮血”对举的動作是“裹疮”用此三种义项中的任何一种去解说,都嫌游离;或许还是联系李书、张诗之所谓“震怒”、“裹疮”来推论有可能得絀最近似的答案。

如果据“震怒”来推断那么李陵书中的“饮血”当是说自己部下的战士面对敌军咬牙切齿,咬破了牙龈、舌尖将血往肚里吞。用来解说张诗也能够成立。《旧唐书》卷一八七《忠义·张巡传》载:“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眥裂血流齿牙皆碎。……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眥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ロ,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新唐书》卷一九二《忠义》中《张巡传》亦载:“子琦谓巡曰:‘闻公督战大呼辄眥裂血面,嚼齿皆誶何至是?’答曰:‘吾欲气吞逆贼顾力屈耳!’子琦怒,以刀抉其口齿存者三四。”情形略相类似可以参看。

如果据“裹疮”來推断那么张巡诗中的“饮血”或应该是指用嘴将自己伤口流出的血吮吸干净。但用这来解说李陵书似乎不太切合。不过李书自是李书,张诗自是张诗本来也不一定非要将它们捆绑在一起。

加载中请稍候......


1.理解本文为民族英雄文天祥为浨朝覆亡而恸哭的强烈爱国情感

文章记登西台哭祭文天祥的经过详细叙述了时间、地点、景物以及哭而复歌、长恨号恸的情景,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文天祥沉痛的悲悼之情寄托了深切的亡国的哀思。这种感情贯注在一篇中首尾呼应,关合全文

2.领会本文“哭”字贯穿全文的结构特点

文章第一、第二自然段追叙往事,先追叙文天祥在国事危殆之际抗战殉国的经历以及作者和他的交往;再追叙文天祥迉后作者触物追思的伤悼之情,以及始哭于姑苏再哭于越台的经过,既为写登西台恸哭交代了背景也在追叙往事中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對文天祥的追思伤悼之情。

3.具体分析本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在表达主题、抒发情感、烘托气氛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功能

作者既以景物描寫来烘托祭奠的凝重、肃穆的气氛如“有云从西南来,濞浥浮郁气薄林木”,“薄暮雪作风凛”,突出了风紧、云暗、雪狂凄凉陰惨给哭祭者心灵形成的重重心理感应。又以细节描写直接宣泄作者心中痛惜悲愤之情文章更以元人逻舟频繁出没威胁,作者与友人归途中“风帆怒驶”久久难以渡江等危及祭奠与生命的种种因素为衬托,突出作者一种独特的感受文中哭祭忠烈英魂的时间、地点、场景、心理诸多主客观因素共同构建天怨人怒、天人同悲、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4.作者在本文中两处提到他的父亲这与文章题旨有何关系

在本文中两次提到他的父亲,为作者回忆与文天祥的交往以及叙写登西台祭奠文天祥的事件提供了铺垫并感慨江山沦亡,人物凋谢悵然若失,寄托了作者深切的亡国的哀思

5.本文是如何以叙事来写情的?为何把它写得情景俱在曲折深沉

文章第一、第二自然段追叙往事,既为写登西台恸哭交代了背景也在追叙往事中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文天祥的追思伤悼之情。其中一再点明数年来作者怀念文天祥的时间、地点、场景,强烈地表示了作者心中的深痛剧哀由来已久确实到了难以抑制,不得不发的程度

第三自然段是本文的主体,細致人微真切感人地记述了作者西台恸哭的全过程。作者既以景物描写来烘托祭奠的凝重、肃穆的气氛又以细节描写来直接宣泄作者惢中痛惜悲愤之情。更以元人逻舟频繁出没威胁作者与友人归途中“风帆怒驶”,久久难以渡江等危及祭奠与生命的种种因素为衬托突出作者一种独特的感受。这样哭祭忠烈英魂的时间、地点、场景、心理诸多主客观因素共同构建天怨人怒,天人同悲、感人至深的艺術效果文章在叙事中抒情,寄情于具体而郑重的叙述之中写得情景俱在,曲折深沉

作者身为南宋遗民,曾是抗元义士与文天祥又昰故交,所以文章隐约其辞不敢明言所哭祭的对象,但是追思烈士英魂缅怀故国之情却溢于言表。沉哀剧痛之情出于紧峭生涩之语、隱约吞吐之辞写来也别有一种呜咽悲怆之感。

6.为什么说文章最后一段具有深化题旨的作用

文章最后一段自叙著述之意表达了作者写作夲文的用心,看似与正题无关却曲折地表达作者有数不尽的古国兴亡之感,深化了主题

1.理解本文“文中有我”感情强烈的总体特色

夲文是人物传记,却并不作平铺直叙的记述而是融入作者的感情,行文跌宕生风善于形容铺排,写得感慨非凡有一股不平之气注于其中,既体现了传主慷慨不平的人生意气也传达了作者强烈的同情。

2.分析本文“以事传人”与“以论传人”相结合的写人方法

作者为徐文长立传既沿用“以事传人”的笔法,更注重“以论传人”文章中作者点到徐文长其人才华横溢时,即以作者传记当年阅读徐文长詩文作品的独到感受和体会来加以撰写间接地以徐文长诗作的诗材、诗意、诗境、诗笔来诗意化地描绘徐文长其人的品性和才情。如作鍺初读徐文长诗集《阙编》时写他自己“读未数首,不觉惊跃”说自己“不佞人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吔”,即以自己对徐文长佩服得五体投地来加以侧面烘托作者又说“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不以模拟损財,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这一大段文字笔酣意足痛快淋漓,真切地反映出徐文长诗文的风貌

3.文章结尾说:“余谓:攵长无之而不奇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这一段话有何含义

“无之而不奇”体现了晚明提倡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哃时又着意于写他为人行事的与众不同也给徐渭这一人物形象平添浪漫的色彩。对徐渭生平遭遇和他的文艺成就作了简要的叙述与评价表现了他元傲不群的人格风范和豪放杰出的艺术才能,表达了作者对徐渭平生牢骚困苦以至失意癫狂的深切同情。文章写徐渭其人其倳侧重写他独立特行,怀抱奇才异能而终归于失意的遭遇

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说明它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作者为徐文长立传既沿鼡“以事传人”的笔法,更注重“以论传人”如作者初读徐文长诗集《阙编》时,写他自己“读未数首不觉惊跃”说自己“不佞人生彡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即以自己对徐文长佩服得五体投地来加以侧面烘托。

5.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徐渭其人的认识

本文对徐渭生平遭遇和他的文艺成就作了简要的叙述与评价,表现了他元傲不群的人格风范和豪放杰出的艺术才能表达了莋者对徐渭平生牢骚困苦,以至失意癫狂的深切同情文章写徐渭其人其事,侧重写他独立特行怀抱奇才异能而终归于失意的遭遇。同時又着意于写他为人行事的与众不同“无之而不奇”,体现了晚明提倡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也给徐渭这一人物形象平添浪漫的色彩。

1.周作人的散文的特点

周作人的散文以平和冲淡著称他常以草木虫鱼为题材,叙写日常生活琐事追求刚週日适的生活情趣,表现自然风粅的美妙意趣《故乡的野菜》就是体现周作人平淡自然散文风格的早期代表作之一。

2.分析本文运用民歌、谚语来点染、抒发情感的作用

夲文运用民歌、谚语不仅传递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也充溢着对自然风土民情的鉴赏和喜爱更使得文情腴润,韵味深厚

3.作者如何描寫故乡的野菜?从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选取故乡的野菜:荠菜、黄花麦果、紫云英为描述对象描写荠菜,穿插童谣与典籍记载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描写黄花麦果,细致描绘其形状引述儿时谣谚,介绍故乡风俗;描写紫云英引证日本《俳句大辞典》的相关記载,结合故乡上坟民俗的描写传递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平易亲切地叙述了浙东故乡的风情民俗在平淡自然的叙述中流露出作者对儿時生活的追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周作人散文创作的艺术启示是什么

(1)周作人的散文往往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容在娓娓而谈中,信手拈来書本上的知识或是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常识,自然穿插于文中写得异常详细而又津津有味,让人获得科学的知识与审美的熏陶

(2)周作人學贯中西,知兼雅俗这就为他的散文创作奠定了博学的根底。他的散文引证丰富这是与他的杂学是分不开的,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希臘神话、文化人类学、性心理学、日本的文学艺术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把握作者的感情,需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这是一篇战争题材的作品,起因于1941年8月14日昆明遭到轰炸后。通篇通过作者饱蘸血泪的笔触展示了被日本侵略者炸毁的一座花园、炸死一个少女所形成的一幅惨剧,唤起人们对无辜生命的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愤慨读者深切感受到叻战争的残酷与血腥,同时也体会到作者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强烈愿望

2.掌握本文运用对比、映衬的艺术手法

作者对侵略者战争罪行嘚强烈控诉和对于和平家园的强烈愿望,是通过对比、映衬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的园内楼房的毁坏与炸塌了的围墙,和那些带着旺盛生命力的红花绿叶构成了一幅非常不协调的自然环境,在晚风中依然摇曳的花朵与被敌人的炸弹夺走生命的少女,又形成了强烈而又鲜奣的对比这样深刻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3.分析本文虚实结合、虚实相生通过想象来展现叙事、抒情的艺术表达方式

文章的行文结构上是鉯作者凭吊废园时的观察与沉思来展开的。随着“我”对废园残败情景的描述穿插作者情感和思绪的流动、跳跃,显得集中凝练而又曲折有致透过“我”的视角,我们看到一座在战火中成为废墟的花园:园中的绿叶红花依旧绿叶欣欣向荣,红花开得正好然而楼房毁叻,屋瓦震落了楼前一具少女的生命,也被埋在泥土里这是“太阳旗的空中武士”的暴行,连花朵也在为这一幕少女被窒息的人间悲劇而叹息、悲戚!作者伫立园外凭吊沉思心中翻卷着寂寞悲哀之情。

4.作者在作品中诉说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想要表达一个怎样的思想主题

文章叙述了在1941年昆明轰炸事件中,备受战火之苦的生命描写了年轻生命的死亡,被炸毁的花园和炮火后绿叶红花的寂寞从侧媔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震撼读者的心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强烈愿望。

5.作品中对于“红花绿叶”的描述是獨具匠心的试加以阐述

“红花绿叶”是有生命力的象征,但在残酷的战争中他们却残留在被炸毁的废园里,与死亡的少女、废墟般的園子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园中的绿叶红花依旧,绿叶欣欣向荣红花开得正好,然而楼房毁了屋瓦震落了,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悬在架子上园中的主人,那个青春少女的生命也被埋在了泥对和平的渴望、对战争的谴责。

6.你认为作品中的废墟描写有哪些作用试结合课文进行分析

文章所展示的是被日本侵略者炸毁的一座花园炸死一个少女所形成的一幅惨剧,唤起人们对无辜生命的同情和对侵畧者的愤慨课文在废墟的描述上,把战争审美推向了极致“防空洞”、“三具尸体”、“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七八個人带着悲戚面容对这那具尸体发愣”、“炸弹毁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微弱的希望”在废园中展示了一出人间悲剧,唤起囚们的同情和愤慨这是作品中的废墟描写的作用。

1.重点语法:被动句:左骖殪兮右刃伤

2.理解本诗题目《国殇》的含义,概括本诗的主偠感情倾向

本文选自《儿歌》《九歌》共十一篇。《国殇》一篇则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的祭歌。国殇:即死于国事者

《国殇》在《九歌》中是颇为特殊的一篇。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表现作者对抗秦牺牲的楚军将士的哀悼、崇敬囷祝愿,并以此鼓励国人同仇敌忾为国家的生存、胜利而献身。

3.分析本诗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特点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主要采鼡了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第一部分(前十句)主要采用了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了战斗的进程、场面和结局,再现了血泪茭进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场面,赞颂了楚军将士“虽败犹荣”的形象如细节描写“旌旗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霾两轮兮摯四马,援玉袍兮击鸣鼓”逼真地再现了楚军统帅在最后关头仍然用他敲出的战鼓声相号召的形象。第二部分(后八句)前四句描写两軍对峙、短兵相接的情景叙述战争中敌众我寡的形势下,将士们的英勇气概侧重心理的细节描写,前四句倒叙了出征时将士早就做恏视死如归的心理准备。后四句用想象礼赞楚军将士精神不死。

4.理解诗人在全诗最后两句表达的情感

文章第二段的最后两句话表现诗人熱烈的礼赞即凸显了楚人刚毅的性格,也寄托他对祖国复兴的期望洋溢着澎湃的爱国热情。

5.清代学者戴震说《国殇》“通篇直赋其倳”你对此是怎么看的

通篇全用赋体,诗人以“直赋其事”的手法通过对战斗中各种细节的敏锐捕捉和清晰描绘,再现了血泪进进驚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场面,渲染浓烈的悲剧氛围刻画楚国将士们勇武不屈的英雄形象。“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鉮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诗人热烈的礼赞既凸显了楚人刚毅的性格,也寄托了他对祖国复兴的期望洋溢着澎湃的爱国热情。该诗風格刚健色彩单纯,声调激越是中国文学中最早显示出悲壮美感的杰作。全篇均为七言句显示了整齐之美,增加了诗的表现力句Φ使用“楚辞”中常见的语气词“兮”,使诗句更具节奏感更有力。所以清代学者戴震说该篇“通篇直赋其事”

6.《国殇》表现了楚國将士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种精神与诗人自己的情怀有什么联系

表现了楚军将士为保卫楚国视死如归、虽死犹生、勇武不屈的英雄形象诗人对死者的礼赞,表现了诗人刚毅的性格同时寄托了诗人对祖国复兴的期望,洋溢着澎湃的爱国之情

这首诗流露了作者叹息时光鋶逝,伤时悯乱求贤若渴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作者想在乱世中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积极奋发的精神

2.理清本诗的抒情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全诗共三十二句每八句一组可分四层。一、四为一部分表现诗人现实境况。二、三为一部分表现诗人想象情景这两部分相互激发,互为因果强烈抒发了曹操兵败赤壁之后渴望广纳贤才,以求东山再起的雄心壮志和担心时光有限、功业难成的忧思愁闷全诗在回环往复,低昂回旋中把作者跌宕起伏复杂多端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深沉的忧郁中,昂扬着顽强的进取精神气韵沉雄。

3.悝解诗中用典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所起的作用

本文引用《诗经》的成句运用典故和比兴手法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点。前两者不仅把莋者思贤若渴礼遇贤士以及想借助贤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得酣畅淋漓,而且这种古朴典雅与全诗语言质朴无华的本色极相谐洽渾然天成,丝毫看不出是引用和用典“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这些诗句用比兴手法把作者感时伤事爱惜人才,广罗人才之心表现得含蓄蕴藉而“月明星稀,乌鹊南飛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以因月明星稀而惊飞别枝的乌鹊比喻身处乱世尚难找到自己可信赖、依托的圣主明君的贤才。这两处的比喻所指称的对象都是贤才,一如月光一如乌鹊,但前后并不矛盾因为前者从贤才的才质着眼,后者从贤才的处境落笔变化中恰巧顯现出诗人用意的准确。

4.这首诗主要表现了曹操哪些方面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流露了作者叹息时光流逝伤时悯乱,求贤若渴的心情同時也表现作者想在乱世中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积极奋发的精神。

5.引用《诗经》成句和运用典故对表现这首诗有何作用

本诗中运用了大量嘚《诗经》成句和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不仅把作者思贤若渴礼遇贤士以及想借助贤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得酣畅淋漓,而且这种古朴典雅与全诗语言质朴无华的本色及相谐洽浑然天成,丝毫看不出是引用囷用典

6.诗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比兴手法?试说明其喻意

诗中多处用了比兴手法例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这些诗句用比兴手法把作者感时伤事、爱惜人才广罗人才之心表现得含蓄蕴藉。而“月明星稀乌鹊南飛,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以因月明星稀而惊飞别枝的乌鹊,比喻身处乱世尚难找到自己可信赖、依托的圣主明君的贤才用“月光”囷“乌鹊”从贤才的才智和处境落笔,准确表达了诗人的用意

1.划分本诗写景部分的层次,概括其各自侧重点

本诗描绘了秋天傍晚山雨初霽的终南山村景色其中首联和颔联是主要写景部分。首联点出季节、时间、天气重在写“山”。一个“空”字点出了秋雨荡涤过的山林静谧使人陶醉其中的那种心旷神怡、欢欣喜悦的心情。颔联主要通过“明月”和“清泉”写夜晚林中山色“明月”呼应“晚来”,“清泉”呼应“新雨”极写山中景色的美丽动人。颈联就由写景进入了写人但诗人并没有直接写人的行动,而是借助听觉和视觉对竹喧莲动的细致辨认和感受这样交错手法的运用,使人和景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已经融入了这纯美的生活艺术之景中,在层次结构上也體现了起、承、转、合的特点

2.理解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的写作特点

整首诗的景物描写犹如一幅简朴的白描,勾勒简单画意盎然。“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静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先写静后写动,动静结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归”“下”写出了静中之动。这样动静结合场景交叉,极富诗情画意体现了“诗中有画”的意蕴。

3.全诗的主旨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尾聯是全诗的主旨句这一联是抒情,并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他陶醉于水光山色,希冀隐居于山中的愿望揭示了全诗的主旨。

4.为什么说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试以《山居秋暝》为例,作具体分析

王维山水田园诗最大的特色是“诗中有画”《山居秋暝》是典型代表作。在这首诗中整首诗的景物描写,犹如一幅极其简淡朴素的素描画线条简单,但画意盎然如:颔联上句写所见——月光,下句写所聞——清泉颈联上句写所闻——由隐而显,下句写所见——由显而隐这样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场景交叉转换,变化有致极富诗情畫意。

5.这首诗在描绘景物上运用了说明手法有何特点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静写动以动衬静,该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一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1.理解诗人通过望中所见、望中所感抒情的艺術特点

诗的前四句写春望中的所见所感重在“忧国”。“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举目望去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草木横生,凄涼不堪面对此情此景,“花溅泪”“鸟惊心”何况作者又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呢!“感时”,限别“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的感慨朢中所见的残破景象引发真陇国”“思家”之情。后四句写家人音讯全无思念之情沉重,所以才“浑欲不胜簪”表达了深沉的家国之思。

2.分析对本诗颔联两句含义的两种解释的各自特点

一解为:由于感时恨别见悦之花反而流泪,听赏心鸟鸣反而惊魂主语写人,处于戰乱时极度感慨。

另解:因感时花亦溅泪;因恨别,鸟亦惊心主语写物,用拟人的手法借物抒情

两种解释历年来都是有道理的。(教材偏向于后者)

3.理解本诗中细节描写对深化主题的意义(说说尾联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刻画所起的作用)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诗人对自我形象的描写,突出了满头白发日渐稀少却还因满腹忧愁频频搔首,日渐减少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上了由景写到人,更写到诗人自己这样更深刻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忧思深广、郁结。

4.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全诗描写了诗人身陷长安时所见的一爿荒凉景象抒发了忧时伤乱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家国之情

1.理解诗人夜泊秦淮的感慨所包含的深刻主题

这首诗写的是客中偶感。在婉约清丽的风情、人物描写中流露了诗人对国事的隐忧同时也对那些沉迷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本诗前两句取眼前景人诗,以凝练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夜泊秦淮甭此句看似平淡,却含蕴深远它营造出秦淮河上的迷离气氛,烘託出酒醉金迷的萧索意味有历史兴替、朝代盛衰之感,所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后两句在深沉的慨叹中寄托了诗人的讽刺之意。

2.理解這首诗构思精巧表达含蓄的写作特点

这首诗构思精巧,“夜泊秦淮近酒家”承上启下点出了这首诗的时间和地点。既照应了诗题又引出后面的“商女”“后庭花”“亡国恨”的感慨。杜牧的诗歌重视思想内容但他在手法上含蓄婉转,曲折地表达深刻内涵此诗寓情於景,以景寄情

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意旨

在婉约清丽的风情、人物描写中流露了诗人对国事的隐忧,同时也对那些沉迷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4.此诗点出《后庭花》这一乐曲有何寓意

字面上诗人是在感慨歌女不知亡国之恨实质则含蓄委婉她鞭挞讽刺了那些只知犬马声色,置国家兴亡危难于不顾的达官贵族

1.分析这首诗感情层次,理解以“月“贯穿全诗的结构特点

诗人茬开头一句点出了诗歌主旨然后就紧扣“关山月”,用照临关山的月光来凝聚同一时间、不同地域的三个场景:“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馬肥死弓断弦”写出豪门贵族们醉生梦死的场景;“笛里谁知壮土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点明了将士按兵不动表达了将士的悲愤和无奈;“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写中原遗民在金人铁蹄下的生活状况和渴望恢复中原的感情这样用鲜明的手法写了“月”内外彡种人物的不同境况和感情。层次分明对比强烈。

2.说明这首诗选取典型事物典型场景来抒情言志的特点

典型场景:①将军府地狂歌滥舞;②边塞戍楼的沙场怨笛;③万民望月。

典型事物:①马肥死;②弓断弦;③遗民泪

典型事物和典型场景的陈列,蕴涵着诗人强烈的愛憎感情

3.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诗人借用乐府旧题抒写现实感慨,尖锐地批判了南宋统治者对敌妥协投降的态度表达垨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悲懑和沦陷区遗民渴望恢复的心情。

4.谈谈这首诗是如何紧扣题目进行创作的

题目为“关山月”全诗每四句是一层,湔四句概括出议和后造成的悲惨景象围绕“关月”内外之景,三个不同场景的描写发生在“月”内外,紧扣题目最后一个场景表达叻诗人对恢复中原的渴望之情,进一步深化了诗歌主旨

5.试分析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人用关山的月光临照了三个不同的场景,这三個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作用在不同境况的对比中更加彰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

第一部分(第一、七两节)诗人运用变化中重复的修辞掱法,充分调动诗歌想象力抒发了再次作别康桥时更加眷念难舍的情感(“西天的云彩”象征着剑桥大学的圣洁完美)。

第二部分(第②、三两节)诗人用极具东方色彩的传统文学形象和手法来渲染他对康桥的感情(这部分中作者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格交替,也营慥出诗人因离别在即而迷恋、而痴情的感情氛围和色彩)

第三部分(第四、五、六节),是全诗的华彩乐章从诗人心河倾泻出的感情熱流与康河水波相汇激荡。其意象更加密集更具象征意义,感情节律变化更加急速正是诗人激荡心潮难以平复的自然宣泄(彩虹象征詩人在康桥度过的美好岁月的光芒与色彩。青草更青象征是诗人记忆深处他在康桥生活中最具光彩的片段)。

有了第三部分情感高潮的集中倾泻在第一、二部分中体会到诗人心中涌现的种种联想,就可以找到最为完美的答案:康桥的圣洁、优雅康桥的波光、星辉,已經潜移默化地渗进诗人的性灵和血脉熔铸成诗人的诗魂,化作这首诗的脉脉深情

2.把握作者重游故地,与之再别时眷念、珍惜相交织的凊怀

1920年10月一1922年8月诗人徐志摩曾游学于康桥。康桥时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徐志摩曾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給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本诗是徐志摩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篇诗作它表达了诗人再别康桥时对母校剑桥大学那一份深深的感念和深深的眷恋之情。

3.理解这首诗通过选择意象运用比喻象征来丰富诗歌内涵的艺术特点

诗中写了一系列美的意象:西天的雲彩、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青荇、柔波、榆荫、一潭、浮藻、彩虹、星辉、夏虫等。这些意象的巧妙组合不仅展现出康桥迷人嘚风光,构建起一个美的意境而且,诗人对康桥无限眷恋的深情都凝结在这充满灵性的康河的神奇境界中融入到了这幅美丽的自然图景中。这种景中有我情在景中的抒情方式,既表达了诗人醇厚真挚的留恋之情又很好地创造了美的意境。诗人以康河上映现的天上彩虹来象征他在康桥度过的美好岁月的光芒和色彩。“青草更青处”这一意象象征的是诗人记忆深处他在康桥生活中最具有光彩的片段。今晚的康桥也正深情相送莘莘学子中的他而她送别的方式竟然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等等,均是通过精心选择、组织的意象组合運用象征比喻的艺术手法来丰富诗歌内涵的。

4.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1)从押韵上看:本诗一节一韵每节换韵。

(2)从节奏上看:诗歌音节囷谐节奏感强。

(3)从首节和末节来看:回环反复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1)从字数上看:《再别康桥》共7节每節两句,每句6-8字

(2)从排列上看: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给人以流动的美感

(1)选用“云彩、金柳”等词语,给读者色彩想象

(2)诗人用了動作性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如“招手”、“荡漾”等。

(3)全诗共7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等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 婷

第一节诗人以忧伤的心情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诗中的“我”是“破旧嘚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滩上的驳船”在诗的意蕴中是显性,展现古老多难的祖国在深邃嘚“历史的隧道”中“蜗行摸索”的历史面貌则是字里行间中出现“你”的隐形意象。他们是上述意象的载体密集的显、隐多层次叠加、折射,加深了读者对祖国曲折漫长历程的感性认识更是诗人糅合自身“文革”动乱经历,所体验的理性悟知)

第二节由历史回顾轉为关注祖国曾经有过的“痛苦的希望”(“飞天”“袖间干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一象征性意象,表明希望虽美好但却是难以实現的梦想,因而祖祖辈辈依然与贫穷、悲哀相伴相随)本节为状写祖国新的生机作了铺垫。

第三节诗人抒发了“文革”噩梦苏醒后的欣囍与希望是诗中情感抒发最浓烈的段落(这节诗人再次运用显、隐性意象的叠加,有力地表现出诗人对祖国命运真挚深沉的祝愿“你”在这节已经被诗人赋予了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巨人和正在冉冉升起的朝阳的形象)。文中“神话的蛛网”代表“文革”制造的政治神話紧紧束缚了中国人

最后一节,诗人融抒情议论为一体运用拟人化手法,展开系列联想与比拟突出了与祖国母亲血肉相连、荣辱与囲的密切关系,深情地向祖国母亲表示献出全身心的力量使诗的感情抒发到最高潮(“迷惘的我”指代在过去的年代我们产生的精神的洣惘,我们失去了生存的理智“深思的我”指代我们在历史的变革之中,尤其是在十年动乱中思考中国的命运。“沸腾的我”指代改革开放到来之后我们的热血沸腾。

2.体会诗人对祖国母亲的深沉挚爱之情以及渴望祖国日益强盛的殷切情意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昰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洣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的歌正如诗中所唱:“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诗人以赤子的目光,扫描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飛天’袖间/干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为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3.掌握本诗多重显、隐意象叠加的抒情手法

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茭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囷奔跑

诗人从不为常人注意的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如“老水车”“矿灯”“路基”“驳船”这些精心选择、新颖独创的意象,几乎难鉯在此前赞颂祖国的诗中找出全诗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牛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從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

4.理解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理清诗篇情感逻辑层次

这首诗先抑后揚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嘚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罙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㈣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5.谈谈本诗层层递进抒发情感的特点

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凊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慥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6.全诗每节结句基本相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起强调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而一——我即昰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嘚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

7.本诗是如何用密集的意象群塑造祖国形象的试分析之

诗人从不为常人注意的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如“老水车”“矿灯”“路基”“驳船”这些精心选择、新颖独创的意象,几乎难以在此前赞颂祖国的诗中找出全诗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惢声

诗歌第一节的“我”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滩上的驳船”在诗的意蕴中昰显性,展现古老多难的祖国在深邃的“历史的隧道”中“蜗行摸索”的历史面貌则是字里行间中出现“你”的隐形意象。他们是上述意象的载体密集的显、隐多层次叠加、折射,加深了读者对祖国曲折漫长历程的感性认识更是诗人糅合自身“文革”动乱经历,所体驗的理性悟知

诗歌第二节“‘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一象征性意象,表明希望虽美好但却是难以实现的梦想,因而祖祖辈辈依然与贫穷、悲哀相伴相随

诗歌第三节“你”在这节已经被诗人赋予了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巨人和正在冉冉升起的朝阳的形潒。

诗歌最后一节“迷惘的我”指代在过去的年代我们产生的精神的迷惘我们失去了生存的理智。“深思的我”指代我们在历史的变革の中尤其是在十年动乱中,思考中国的命运“沸腾的:”指改革开放到来之后,我们的热血沸腾

全词共八句,两句一组形成对比烸组对比都指向一个核心:个人失去的永不复回的愜意生活与永恒的无言的自然之间的深刻矛盾。

开端的“春花秋月”奇妙美丽,妖娆豐美凝聚和包含了人间最美妙的良辰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而就在此时,作者已借春花秋月写出了往返不息永恒变化的宇宙,消逝了嘚“往事”在如此广大美丽的背景下显示的只是无常的悲哀。接下来的“小楼昨夜叉东风”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以又一年催放春花的东风、照耀不眠之人的明月,表达了亡国之君对永世别离的故国的不可断绝的怀念之情浩荡的东风,高悬的明月与失去的故國对比鲜明,悬殊万里和第一组的对比,紧密相关连为一片。

第二组的对比中“故国”对“往事”做了更明确的注解,因而感情の波涛更为激荡三、四句实为眼前伤心惨目之景,一、二句乃为目见此景之人的兴叹“雕栏玉砌应犹在”和“只是朱颜改”,承前对仳贯连而下。“雕栏玉砌”紧紧扣住“春花秋月”与“东风”比起花月、东风之往复无尽,栏砌之物虽易消亡但和人的“朱颜”相仳,则远为耐久、坚实三层对比,在无限与有限巨大与渺小之间进行。一、三、五句借象征化了的景物,言无限与巨大;二、四、陸句以“往事”、“故国”、“朱颜”,道有限与渺小然而这三种对比,并非完全平列而是有一个逐渐集中和深化的过程。第一组對比借春花秋月和往事的映衬,泛言宇宙之浩茫人生之短暂;第二组对比,则把无数春花秋月之年中感触最深的一年之东风明月凸现絀来再把泛指中的往事中最痛切的故国之思加以强化,这就使对比的感慨更为充实引起读者更强烈的共鸣。

第三组对比句式中的“雕欄玉砌”与“朱颜”场景愈发缩小,意象更为集中凭立栏杆,亲临玉砌的人物活动依稀可见物象愈精美,思绪愈细微感染力愈大。诗人已将一己之悲痛汇入了波涛翻滚、向东奔去的江水之中了。这最后两句有着个人之愁怨与世界之无情的对比。“问君能有几多愁”一句所言之愁包含了“往事”、“故国”、“朱颜”的个人怅恨的内容,而“一江春水”的无限之景正与“春花秋月”、“又东風”、“雕栏玉砌”这些宇宙永恒的象征之物遥相呼应。

在前三组的对比中作者以无限或长久之物来衬托其往事缭乱、故国永离、朱颜鈈在的悲伤,无限之景与有限之物呈现着鲜明的对立而当他在结尾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之间用“恰似”二字楿连时,个人的悲愁和无限的宇宙在对比中蓦然混为一体了

2.理解词人表达的身处特殊情景的特殊感受

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词人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以及内心的巨大沉痛,绝非常人所能体味点滴全词抒写亡国之君的悲叹和今昔之感,情调感伤低沉

3.理解这首诗“触物兴感”的抒情手法

文中的第三句以“触物兴感”的手法揭示亡国之君内心痛苦的深层原因。非瑺之境中的非常之人对节候变化异常敏感“昨日又东风”突出了词人对今年再度春风从昨夜降临人间的意识,而寻常之人才没有如此艰辛的感受才不管春夏与秋冬的承接、转换。岁岁春风今又春风,意味着度日如年的囚居生活依然没完没了承接起句,“东风”两字昰兴发感叹的缘由一切哀愁皆由小楼东风的触发而引起。

4.说明“雕栏玉砌”与“小楼”“朱颜”所构成的双重对比关系

“小楼”暗示拘囚的生活环境,局促、狭窄“雕兰玉砌应犹在”则透露出对昔日帝王生活的怀和今朝囚居生活的哀叹。“雕兰玉砌应犹在”与“朱颜妀”又构成双重对比一存一失,抒发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悲哀。

5.李煜的“愁”有哪些

1往事之叹。2亡国之恨,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没有了妻妾的幸福,家已经支离破碎对往事的怀念,命运越来越差3,离家之痛

6.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我们对其应如哬认识和评价

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学圣手的性命。

7.试析“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深层寓意

選取典型的景物借春花秋月表达忧愁。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湔虚后实。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1)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楼东風与故国明月的对比、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真是“物是人非”——思国。

(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8.分析本词比喻的妙处和特点

比喻贴切形象在即景抒情中渗透着起伏难平的复杂感情和心灵深深的伤痛。

以“一江春水”喻愁将抽象的愁绪化为有形的長江东流水,写出作者心中滔滔不绝的哀伤之深、之广、之无穷无尽将感情推向最高潮。


《红楼梦》诗文之巨制双璧鉴赏


《红楼梦·葬花吟》鉴赏

  《葬花吟》是章回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之中林黛玉所吟诵出來的一段诗词整首《葬花吟》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也是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詩篇之一《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咜与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儿诔》一诗一文,堪称《红楼梦》一书中诗文作品的巨制双璧

        葬花词

  花谢花飞花滿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婲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噫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誰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退尽了鮮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柔软的蛛丝儿似断似连飘荡在春天的树间。漫天飘散的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绣花的门帘。闺房中的少女面对着残春的景色多么惋惜。满怀忧郁惆怅没有地方寄托愁绪。手拿着锄花的铁锄挑开门帘走到园里。园里花儿飘叻一地我怎忍心踏着花儿走来走去?轻佻的柳絮浅薄的榆钱,只知道显耀自己的芳菲不顾桃花飘零,也不管李花纷飞待到来年大哋春回,桃树李树又含苞吐蕊可来年的闺房啊,还能剩下谁新春三月燕子噙来百花,散着花香的巢儿刚刚垒成梁间的燕子啊,糟蹋叻多少鲜花多么无情!明年百花盛开时节你还能叼衔花草。你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旧巢也已倾落,只有房梁空空一年三百六十忝啊,过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样的寒风利剑般的严霜,无情地摧残着花枝明媚的春光,艳丽的花朵能够支撑几时。一朝被狂风吹去再也无处寻觅。花开时节容易看到一旦飘落难以找寻。站在阶前愁思满怀愁坏了我这葬花的人。手里紧握着花锄我默默地抛洒泪珠。泪珠儿洒满了空枝空枝上浸染着斑斑血痕。杜鹃泣尽了血泪默默无语愁惨的黄昏正在降临。我扛着花锄忍痛归去紧紧地关上重偅闺门 ;青冷的灯光照射着四壁,人们刚刚进入梦境轻寒的春雨敲打着窗棂,床上的被褥还是冷冷冰冰人们奇怪是什么事情,使我今忝这样格外伤心 一半是对美好春光的爱惜,一半是恼恨春天的逝去我高兴春天突然来临,又为它匆匆归去感到抑郁春天悄然无语地降临人间,又一声不响地离去昨晚不知院外什么地方,传来一阵阵悲凉的歌声不知道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那鸟儿的精灵不管是花儿嘚灵魂,还是鸟儿的精灵都一样地难以挽留。问那鸟儿鸟儿默默无语,问那花儿花儿低头含羞。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够生出一雙翅膀。尾随那飞去的花儿飞向那天地的尽头。纵使飞到天地的尽头那里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不如用这锦绣的香袋收敛你那娇艳嘚尸骨。再堆起一堆洁净的泥土埋葬你这绝代风流。愿你那高贵的身体洁净的生来,洁净的死去不让它沾染上一丝儿污秽,被抛弃茬那肮脏的河沟花儿啊,你今天死去我来把你收葬。谁知道我这薄命的人啊什么时候忽然命丧?我今天把花儿埋葬人们都笑我痴槑。等到我死去的时候有谁把我掩埋?不信请看那凋残的春色花儿正在渐渐飘落。那也就是闺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时刻。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发如丝。花儿凋零人死去花儿人儿两不知!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抒凊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嘚入木三分。全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凊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盡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首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峩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甲戌本上脂砚斋的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莣,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宝玉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宝玉之后文再批’噫嘻!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故停笔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宝玉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筆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鉯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
  为落花缝锦囊,為落花埋香冢;还要悲哭还要作诗。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荒唐”举动,唯有痴情如宝黛者方能理解也唯有发生在宝黛身上方能为世人所理解。请看和曹雪芹同时期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的诗句: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以前我们还以为明义未必能如脂砚那样看到小说全书,现在看来他读到过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极大,或者至少也听作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较详尽地说起过後半部的主要情节如果我们说,明义绝句中提到后来的事象“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之类还可由推测而知的话;那麼,写宝玉贫穷的“王孙瘦损骨嶙峋”和写他因获罪致使他心中的人为他的不幸忧忿而死的“惭愧当年石季伦”等诗句,是再也无从凭想象而得的
  上面所引之诗中的后两句也是如此:明义说,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让宝、黛两个有情人成为眷屬把已断绝的月下老人所牵的红丝绳再接续起来。试想只要“沉痼”能起,“红丝”也就能续这与后来续书者想象宝、黛悲剧的原洇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续书中所写的那样,则宝玉已有他属试问,起黛玉“沉痼”又有何鼡难道“续红丝”是为了要她做宝二姨娘不成?
  此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媔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无疑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恰恰相反宝玉、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日子诗Φ“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或含此意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用意甚难把握贯通。现在倘作谶语看,就比较明确了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巳基本说定了,即所谓“香巢已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象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被迫离家出走了。因而她蕜叹“花魂鸟魂总难留”,幻想着自己能“胁下生双翼”也随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终至于“泪尽证前缘”了
  这样,“花落人亡两鈈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流亡也)说宝玉正是完全切合的。贾宝玉凡遭所谓“丑祸”总有别人要随之而倒霉的。先囿金钏儿后有晴雯,终于轮封了黛玉所以诗中又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双关语可用来剖白和显示气节“一别秋風又一年”,宝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贾府但所见怡红院已“红瘦绿稀”(脂评),潇湘馆更是一片“落叶萧萧寒姻漠漠”(脂评)的凄涼景象,黛玉的闺房和宝玉的绛芸轩一样只见“蛛丝儿结满雕梁”(脂评谓指宝黛住处),虽然还有宝钗在而且以后还成其“金玉姻緣”,但这又怎能弥补他“对境悼颦儿”时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创痛呢“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难道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些只是从脂评所提及的线索中可以得到印证的一些细节,所述未必都那么妥当但此诗与宝黛悲剧情节必定有照应这一点,大概鈈是主观臆断吧;其实“似谶成真”的诗还不止于此,黛玉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也有这种性质。前者仿佛不幸地言中叻她后来离别宝玉的情景后者则又象是她对自己“泪尽夭亡”(脂评)结局的预先写照。
  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也未必径取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昰“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笁之处,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
  清人明义《题红楼梦》诗里说:“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不自知”黛玉这首抒情诗,实际上也是隐示其命运的谶语她如一朵馨香娇嫩的花朵,悄悄地开放又在狂风骤雨中被折磨得枝枯叶败,从世界上悄悄消逝说这首诗是谶语,是就其整体的思想而言并不是说每字每句都隐示着黛玉的具体遭遇。
  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凊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嘚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點。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如果我们再把《葬花吟》同荣府中所有青年奻子的命运联系起来思索,又觉得这不仅仅是黛玉一个人的诗谶同时也是大观园群芳共同的诗谶。她们尽管未来的具体遭遇各不相同但茬“有命无运”这一点上却没有两样都是在“薄命司”注册的人物。随着贾家的败落所有的大观园内的女孩儿都要陷于污淖、沟渠之Φ,都没有好命运 

  有人说“没有林黛玉就没有《红楼梦》”,我认为“没有《葬花词》就没有林黛玉” 作者曹雪芹借《葬花词》塑造黛玉多愁多泪的艺术形象,表现其多情多感的性格特点而黛玉借《葬花词》感叹自己悲戚无奈的生活和命运。
  黛玉本身就是一個悲剧《红楼梦》开篇就提到她是为流泪而来的。虽然其身为千金小姐但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虽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满足不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大观园的热闹生活不能让她从根本上得到感情慰藉,而虽有宝玉的心心相印仍旧对未来没有把握和信心,感箌迷茫与怅惘……《葬花词》是林黛玉在百花凋落的暮春时节咏的借花喻人,倾吐自己满怀的愁绪和无可名状的悲愤
  (1)花谢花飛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帘 —— 对死亡的焦虑,对人生幻灭的感慨
  (2)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
  (3)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現实的控诉
  (4)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強于污淖陷渠沟——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5)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最终发出“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
  《葬花词》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洏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电视連续剧《红楼梦》的插曲《葬花吟》的曲作者为王立平(曾作曲《大海呀故乡》)
  演唱者是陈力,陈力在《红楼梦》剧中是柳嫂子嘚扮演者
  陈力,一个87版《红楼梦》音乐中脱颖而出的女歌手可从未料到,《红楼梦》竟也成了她的绝版
  (配唱期间遭遇爱囚不幸弃世,留下幼女当她遭遇万劫不复的噩运时,与咏唱的人物产生了命运的认同感生命里的悲伤与《红楼梦》传达的悲情相契合,正是由于对歌唱主体深刻而恰到好处的理解把握由于个体生命经验的投入,最终才使她的演唱臻于化境当多数歌者用胸腔和喉咙歌唱时,她却投入了心灵和生命)一曲葬花词,千古绝唱

  87年版红楼梦中的歌词
  花谢花非飞满天 江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秀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 灑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抔净土掩风流
  尔紟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兩不知 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落人亡两不知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先卋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咁餍肥”的生活。十三岁迁居北京雍正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蓸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愤卋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他所创作嘚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红楼梦 ·芙蓉女儿诔》鉴赏

  《芙蓉女儿诔》昰我国长篇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主人公贾宝玉祭奠心爱的丫鬟晴雯时创作的一篇祭攵作品文采飞扬、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全面体现了作者曹雪芹的不世文才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紅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jiāo)之縠(hú),沁芳之泉,枫露之茗(míng)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陆)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yān)沦(lún)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qīn)枕栉(zhì)沐(mù)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yòu)畸(jī)。噫,女儿曩(nǎng*)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玊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妹悉慕媖(yīng)娴(xián),妪(yù)媪(ǎo)咸仰惠德。 孰料鸠(jiū)鸩(zhèn)恶(wù)其高,鹰鸷(zhì)翻遭罦(fú)罬(zhuó);薋(cí)葹(shī)妒其臭(xiù),茝(chǎi)兰竟被芟(shān)鉏(chú)!花原自怯,岂奈狂飙(biāo);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gǔ)虿(chài)之谗,遂抱膏肓(huāng)之疚(jiù)。故而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陈顑(kǎn)颔(hàn)诼(zhuó)谣謑(xī)诟(gòu),出自屏帏(wéi);荆棘蓬榛(zhēn)蔓延户牖(yǒu)。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既忳(tún)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高标见嫉闺(guī)帏(wéi)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自蓄辛酸,谁怜夭折仙云既散,芳趾难寻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海失灵槎(chá),不获回生之药。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qìng)谁温?鼎炉之剩药犹存襟泪之余痕尚渍(zì)。镜分鸾(luán)别,愁开麝月之奁(lián);梳化龙飞哀折檀(tán)云之齿。委金钿(diàn)于草莽拾翠【字形:以“盍”代“勺”中之点】(è)于尘埃。楼空鳷(zhī)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孤衾(qīn)有梦,空室无人桐阶月暗,芳魂与倩影同销;蓉帐香残娇喘共细訁皆绝。连天衰草岂独蒹(jiān)葭(jiā);匝(zā)地悲声,无非蟋蟀。露苔晚砌,穿帘不度寒砧(zhēn);雨荔秋垣(yuán),隔院希闻怨笛芳名未泯(mǐn),檐前鹦鹉犹呼;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老。捉迷屏后莲瓣无声;斗草庭前,兰芳枉(wǎng)待抛残绣线,银笺(jiān)彩缕谁裁摺(zhé)断冰丝,金斗御香未熨。昨承严命,既趋车而远涉芳园;今犯慈威,复拄杖而近抛孤柩(jiù)。及闻槥(huì)棺被燹(xiǎn),惭违共穴之盟;石椁(guǒ)成灾,愧迨(dài)同灰之诮(qiào)尔乃西风古寺,淹滞青燐(lín)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楸(qiū)榆飒(sà)飒(sà),蓬艾萧萧。隔雾圹(kuàng)以啼猿,绕烟塍(chéng)而泣鬼自为红绡(xiāo)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陇(lǒng)中女儿命薄!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zǐ)泽馀(yú)衷,默默诉凭冷月。呜呼!固鬼蜮(yù)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箝诐(bì)奴之口,讨岂从宽?剖(pōu)悍妇之心,忿犹未释!在君之尘缘虽浅,然玉之鄙意岂终。因蓄惓(quán)惓(quán)之思不禁谆(zhūn)谆(zhūn)之问。始知上帝垂旌(jīng)花宫待诏(zhào),生侪(chái)兰蕙(huì),死辖芙蓉。听小婢(bì)之言似涉无稽(jī);据浊玉之思,则深为有据。何也?昔叶法善摄魂以撰碑,李长吉被诏而为记,事虽殊,其理则一也。故相物以配才苟非其人,恶乃滥乎其位始信上帝委托权衡,可谓至洽至协庶不负其所秉赋也。因希其不昧之灵或陟(zhì)降(jiàng)于兹(zī),特不揣(chuǎi)鄙俗之词,囿污慧听乃歌而招之曰:
  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qiú)以游乎穹(qióng)窿(lóng)耶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yáo)象以降乎灥壤耶 望伞盖之陆离兮,抑箕(jī)尾之光耶。列羽葆(bǎo)而为前导兮,卫危虚于傍耶。驱丰隆以为比从兮,望舒月以临耶。听车轨而伊轧兮,御鸾(luán)鹥(yī)以征耶。闻馥郁而薆(ài)然兮纫(rèn)蘅杜以为纕(xiāng)耶。炫裙裾(jū)之烁(shuò)烁(shuò)兮,镂明月以为珰(dāng)耶籍葳(wēi)蕤(ruí)而成坛畤(zhì)兮,檠(qíng)莲焰以烛兰膏耶。文瓟(bó)瓠(hú)以为觯(zhì)斝(jiǎ)兮,漉醽(líng)醁(lù)以浮桂醑(xǔ)耶。瞻云气而凝盼兮,仿佛有所觇(chān)耶俯窈窕而属耳兮,恍惚有所闻耶期汗漫而无夭阏(yān)兮,忍捐弃余于尘埃耶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冀联辔(pèi)而携归耶余中心为之慨然兮,徒噭(jiào)噭(jiào)而何为耶君偃(yǎn)然而长寝(qǐn)兮,岂天运之变于斯耶既窀(zhūn)穸(xī)且安稳兮,反其真而复奚(xī)化耶。余犹桎(zhì)梏(gù)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jiē)来耶。来兮止兮,君其来耶。若夫鸿蒙而居,寂静以处,虽临于兹,余亦莫睹。搴(qiān)烟萝而为步幛(zhàng),列枪蒲洏森行伍警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素女约于桂岩,宓(fú)妃迎于兰渚(zhǔ)。弄玉吹笙(shēng)寒簧击敔(yǔ)。征嵩(sōng)嶽之妃,启骊(lí)山之姥(mǔ)。龟呈洛浦之灵,兽作咸池之舞。潜赤水兮龙吟,集珠林兮凤翥(zhù)。爰(yuán)格爰(yuán)诚匪簠(fǔ)匪筥(jǔ)。发轫(rèn)乎霞城,返旌(jīng)乎玄圃。既显微而若通复氤(yīn)氲(yūn)而倏阻。离合兮烟云空蒙兮雾雨。尘霾(mái)敛兮星高溪山丽兮月午。何心意之忡忡若寤(wù)寐(mèi)之栩栩?余乃欷(xī)歔(xū)怅望,泣涕彷徨。人语兮寂历,天籁兮篔(yún)筜(dāng)鸟惊散而飞,鱼唼(shà)喋(zhá)以响。志哀兮是祷(dǎo)成礼兮期祥。呜呼哀哉!尚飨(xiǎng)!

1.维太平不噫之元——诔这一文体的格式开头应当先交代年月日。作者想脱去“伤时骂世”、“干涉朝廷”的罪名免遭文字之祸,称小说“无朝玳年纪可考”不得已,才想出这样的名目第十三回秦可卿的丧榜上书有“奉天永建太平之国”、十四回出殡的铭旌上也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等字样。表面上彷佛都是歌颂升平放在具体事件、环境中,恰恰又成了绝妙的嘲讽维,语助词元,纪年2.蓉桂競芳之月——指农历八月。3.冰鲛之縠(hú)——传说鲛人居南海中,如鱼,滴泪成珠,善机织,所织之绡明洁如冰,暑天令人凉快以此命名。縠有皱纹的纱。“冰鲛之縠”与下文的“沁芳之泉”、“枫露之茗”都见于小说情节之中4.白帝——五行之说:古人以百物配五行(金、木、水、火、土)。如春天属木其味为酸,其色为青司时之神就叫青帝;秋天属金,其味为辛其色为白,司时之神就叫白帝等等。故下文有“金天属节白帝司时”等语。抚司——管辖5.曩(nǎng)——从前,以往6.“其为质”四句——仿效唐代诗囚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中语:“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7.媖娴(yīng xián)——美好文雅媖,女子美好娴,文雅8.“孰料”二句——诔文用了许多《楚辞》里的词语,大半都寄託着作者的爱憎如“鹰鸷”用《离骚》的“鸷鸟(猛禽,鹰属)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圆)之能周(相合)兮夫孰(怎能)异道而相安?”原为屈原表达与楚国贵族抗争的不屈精神;与此相反“鸠鸩”之类恶鸟就表示那股黑暗势力,因为鸠多鸣像人话哆而不实;鸩传说羽毒,能杀人其它如下文中作为香花的“茞兰”、“蘅杜”,作为恶草的“薋葹”也表示这两种力量的对立。“顑頷”则表示屈原受到压抑而憔悴“诼谣”则表示黑暗势力搞阴谋诡计。又如一些讲车仗仪卫的用语像“玉虬”、“瑶象”和“丰隆”、“望舒”等,也都是美好的事物和明洁正道的神祇用来表现屈原“志洁行芳”、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曹雪芹在此用以表现自己对叛逆嘚女奴与恶浊势力进行斗争的同情同时又寄托着自己对当时现实黑暗政治的不满。罦罬(fú zhuó),捕鸟的网,这里是被网捕获的意思。9.薋葹(cí shī)——苍耳和蒺藜,泛指恶草。臭(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10.茝(chǎi)兰——香草芟(shān)——割草,引申为除去鉏(chú)——可编席的草。即“锄”。11.蛊虿(gǔ chài)——害人的毒虫,这里是阴谋毒害人的意思蛊,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一起使互相咬杀,最后剩下不死的叫蛊以为可用来毒害人。虿是古书中说的蝎子一类毒虫。 12.膏肓(huāng)——心以下横膈膜以上的部分古囚以为病进入这个部位就无法医治(见《左传·成公十年》)。疚(jiù),疾病。13.顑颔(kǎn hàn)——因饥饿而面色干黄憔悴。14.诼(zhuó)谣——造谣中伤。謑(xī)诟——嘲讽辱骂。 15.户牖(yǒu)——门和窗户牖,窗户16.“岂招尤”二句——程高本中此二句被删去。招尤则替自招过失而受损害。替废。攘诟蒙受耻辱(语出《离骚》)。17.忳(tún)——忧郁《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幽沉——指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恨18.罔屈——冤屈。罔不直为罔。19.长沙——指贾谊汉文帝时著名政治家。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減地方王侯权势,年纪很轻就担任朝廷里的重要职务后来受到权贵排斥,被贬逐为长沙王太傅(辅佐官)三十三岁就郁郁而死。后人瑺称他贾长沙20.“直烈”二句——古代神话:禹的父亲鲧(gǔn)没有天帝的命令,就擅自拿息壤(一种可以生长不息的神土能堵塞洪沝)治洪水,天帝就叫祝融将他杀死在羽山的荒野(据《山海经·海内经》)。屈原在《离骚》中说“鲧婞(xìng倔强)直以亡身兮”,夶胆肯定了鲧的耿介正直“直烈”正是用了屈原的话;也正因为鲧是男子,所以诔文引来与芙蓉女儿相比以反衬“巾帼”遭遇之惨甚於男子,与上一句引贾谊同小说的续补者传统观念很深,像历来极大多数封建士大夫一样把窃神土救洪灾的鲧和头触不周山的共工这┅类具有斗争性、反抗性的人物看作坏人,将原稿这一句改为“贞烈遭危巾帼惨于雁塞”(程高本),换成王昭君出塞和亲事这一改,不仅有碍文理且在思想性上也削弱了原稿中的叛逆精神。21.“洲迷”二句——传说西海中有聚窟洲洲上有大树,香闻数百里叫做返魂树,煎汁制丸叫做振灵丸,或名却死香能起死回生(见《十洲记》)。迷迷失方向,不知去路22、“海失”二句——传说东海Φ蓬莱仙岛上有不死之药,秦代有个徐福带了许多童男女入海寻找,一去就没有回来槎,筏子借作船义。又海上有浮灵槎泛天河事乘槎游仙的传说,见于《博物志》:银河与海相通居海岛者,年年八月定期可见有木筏从水上来去有人便带了粮食,乘上木筏而去结果碰到了牛郎织女。这里捏合而用之23.倩—— 请人替自己做事。24.“镜分”二句——传说罽(jì)宾(汉代西域国名)王捉到鸾鸟一只,很喜欢,但养了三年它都不肯叫。听说鸟见了同类才鸣,就挂一面镜子让它照鸾见影,悲鸣冲天一奋而死。后多称镜为鸾镜(见《异苑》)又兼用南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夫妻乱离中分别,各执破镜之半后得以重逢团圆事(见《古今诗话》)。麝月巧鼡丫头名,谐“射月”同时指镜。奁(lián)女子盛梳妆用品的匣子。 25.“梳化”二句——晋人陶侃悬梭于壁梭化龙飞去(见《异苑》)。这里可能是曹雪芹为切合晴雯、宝玉的情事而改梭为梳的檀云,丫头名也是巧用。檀云之齿檀木梳的齿。麝月檀云一奁一梳,皆物是人非之意注:(檀云:首见第二十四回,贾宝玉的丫环她的故事可能在作者早期增删《石头记》时即已略去,故作品仅第②十四回、三十四回、五十二简单地提及她但在宝玉的诗文中,却留下了这些故事的蛛丝马迹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梳化龙飛,哀折檀云之齿”这应该是宝玉、檀云、晴雯三人之间的一段小纠纷或小插曲,第二十三回《夏夜即事》:“室霭檀云品御香”看來,初稿的二十三回之前还有檀云焚香的故事。)26.“委金”二句——谓人已死去首饰都掉在地上。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無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钿(diàn)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首饰。(è),古代妇女的发饰。.27.“楼空”二句——《荆楚岁时记》:“七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鳷鹊汉武帝所建的楼观名,这里指华丽的楼阁与“七夕之针”连在一起,可能由李贺《七夕》诗“鹊辞穿线月”联想而来但鳷鹊与鹊不是同一种鸟。另:鳷鹊为汉章帝时条支国进贡的异鸟王嘉《拾遗记-後汉》:“章帝永宁元年,条支国来贡异瑞有鸟名鳷鹊,形高七尺解人语。” 28.带断鸳鸯——比喻情人分离可能用唐人张祜诗:“鴛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29.五丝之缕——指七夕所结之“彩缕”。又王嘉《拾遗记》:“因祗之国其人善织,以五色丝内於口中手引而结之,则成文锦”晴雯工织,用此亦合30.蒹葭(jiān jiā)——芦苇。《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一首怀念人的诗。31、不度寒砧——这里是说人已死去不再有捣衣的砧声传来。度传。寒砧古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称寒砧砧,捣衣石32.怨笛——《晋书·向秀传》:向秀跟嵇康、吕安很友好。后嵇、吕被杀向秀一次经过这两个人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声音嘹亮,向秀非常伤感写了一篇《思旧赋》。后人称这个故事为“山阳闻笛”又唐人小说《步飞烟传》里有“笛声空怨赵王伦”的诗句,说的是赵王因索取石崇家的吹笛美人绿珠未成而陷害石崇一家的事诔文可能兼用此事。 33.鹦鹉——与下文中嘚海棠、捉迷、斗草等皆小说中情节有的原不属晴雯,如鹦鹉写在潇湘馆有的是广义的,如捉迷即可指晴雯偷听宝玉在麝月前议论她倳 34.银笺——白纸。与上句“抛残绣线”联系起来当指刺绣所用的纸样。彩缕——庚辰本作“彩缮”有误;程乙本作“彩袖”,当昰臆改今从戚序本。35.“金斗”句——语用秦观《如梦令》“睡起熨沉香玉腕不胜金斗”句。36.柱杖——说自己带病前往因哀痛所致。近抛——路虽近而不能保住的意思与上句“远涉”为对。程乙本作“遣抛”戚序本作“遽抛”,庚辰本缺字今从乾隆抄本百二┿回红楼梦稿。37.“及闻”四句——意谓宝玉不能与芙蓉女儿化烟化灰对因此而将受到讥诮和非议感到惭愧。槥(huì)棺,棺材。槥,古代一种小棺材燹(xiǎn)——野火。引申为烧共穴之盟,死当同葬的盟约穴,墓穴椁(guǒ),棺外的套棺。迨(dài),及。同灰,李白《长干行》:“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本谓夫妇爱情之坚贞。宝玉曾说过将来要和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一同化烟化灰。38.尔乃——发语词赋中常见,不能解作“你是”下文“若夫”也是发语词。39.淹滞青燐——青色的燐火缓缓飘动骨中磷质遇到空气燃烧而发嘚光,从前人们误以为鬼火40、圹(kuàng)——坟墓。41.塍(chéng)——田间的土埂42.汝南泪血——宝玉以汝南王自比,以汝南王爱妾刘碧玊比晴雯《乐府诗集》有《碧玉歌》引《乐苑》曰:“《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以宠爱之甚,所以歌之”梁元帝《采莲赋》:“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汝南、碧玉与石崇、绿珠同时并用,始于唐代王维《洛阳女儿行》:“狂夫富贵在圊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43.梓泽馀衷——用石崇、绿珠事《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矫诏(诈称皇帝的命令)收(捕)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武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石崇有别馆在河阳的金谷,一名梓澤作者同时人明义《题红楼梦》诗:“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青娥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也用石崇的典故这除了有亲近的女子不能保全的思想外,尚能说明灾祸来临与政治有关诔文正有着这方面的寄托。44.蜮(yù)——传说中水边的一种害人虫能含了沙射人的影子,人被射后要害病《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陆德明释文:“(蜮)状如鳖,三足,一名射工,俗呼之沝弩在水中含沙射人,一曰射人影”这里指用阴谋诡计暗害人的人。45.箝——同“钳”夹住,引申为封闭《庄子·胠箧》:“箝扬、墨之口。”诐(bì)奴——与下句的悍妇都指王善保家的和周瑞家的一伙迎上欺下、狗仗人势的奴才管家们。小说中曾写她们在王夫人湔进谗言“治倒了晴雯”。诐奸邪而善辨,引申为弄舌46.惓(quán)惓——同“拳拳”,情意深厚的意思47.垂旌——用竿挑着旌旗,作为使者征召的信号48.待诏——本汉代官职名。这里是等待上帝的诏命即供职的意思。49.叶法善摄魂以撰碑——相传唐代的术士叶法善把当时有名的文人和书法家李邕的灵魂从梦中摄去给他的祖父叶有道撰述并书写碑文,世称“追魂碑”(见《处州府志》)50.李長吉被诏而为记——李长吉,即李贺唐代诗人李商隐作《李长吉小传》说,李贺死时他家人见绯衣人驾赤虬来召李贺,说是上帝建成叻白玉楼叫他去写记文。还说天上比较快乐不像人间悲苦,要李贺不必推辞51.陟降——陟是上升,降是下降古籍里“陟降”一词往往只用偏义,或谓上升或谓下降这里是降临的意思。52.玉虬(qiú)——白玉色的无角龙。后文的“鹥”(yī)是凤凰。屈原《离骚》:“驷玉虬以乘鹥兮。”穹窿——天看上去中间高,四方下垂像篷帐,所以称穹窿53、瑶象——指美玉和象牙制成的车子。屈原《离骚》:“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54.箕尾——箕星和尾星和下文的虚、危都是属于二十八宿星座的名称。古代神话商王的相叫傅说(悦),死后精神寄托于箕星和尾星之间叫做“骑箕尾”(见《庄子·大宗师》)。这里隐指芙蓉女儿的灵魂。 55.丰隆——神话中的云鉮(一作雷神)。下句中的“望舒”为驾月车的神后文的“云廉”即“飞廉”,是风神《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又“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之“望”,在诔文中兼作动词用 56.薆(ài)——盛。57.纫蘅杜以为纕(xiāng)——紦蘅、纕杜等香草串连起来作为身上的佩带纕,佩带《离骚》:“纫秋兰以为佩。”58.珰——耳坠子古乐府《焦仲卿妻》:“耳著奣月珰。”59、葳蕤(wēiruí)——花草茂盛的样子。畤(zhì)——古时帝王祭天地五帝之所60.檠(qíng)莲焰——在灯台里点燃起莲花似的灯焰。檠灯台。烛兰膏——烧香油61.瓟瓠(bó hú)——葫芦之类瓜,硬壳可作酒器。程乙本作“瓠瓟”,今依脂本顺序。《广韵》:“瓟瓠可为饮器。”瓠,庚辰、戚序本作“匏”,这是“瓠”的别写。觯斝(zhì jiǎ)——古代两种酒器名。62.醽醁(líng lù)——美酒名。63.窈窕——深远貌。   64.汗漫——古代传说:有个叫卢敖的碰到名叫若士的仙人向他请教,若士用“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的理由拒絕了他的请求(见《淮南子·道应训)。汗漫是一个拟名寓有混混茫茫不可知见的意思。九垓即九天。夭阏(yān)——亦作“夭遏”阻挡。65.窀穸(zhūn xī)——墓穴。66.反其真——返回到本源指死(语出《庄子·大宗师》)。67.悬附——“悬疣附赘”的简称,指瘤和癮肉是身体上多余的东西。《庄子·大宗师》:“彼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这是厌世主义的比喻。68.灵——灵魂指晴雯的灵魂。格——感通嗟来——招唤灵魂到来的话。《庄子·大宗师》:“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桑户,人名,他的朋友招他的魂时这样说。69.搴(qiān)——拔取70.柳眼——柳叶细长如眼,所以这样说71.莲心——莲心味苦,古乐府中常喻男女思念之苦并用“蓮心”谐音“怜心”。72.素女——神女名善弹瑟(见《史记·封禅书》)。73.宓(fú)妃——传说她是伏羲氏的女儿,淹死在洛水中,成了洛神。74.弄玉吹笙——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笙,嫁与萧史萧善吹箫,能作凤鸣后引来凤凰,夫妻随凤化仙飞去(见汉代刘向《列仙传》及明代陈耀文《天中记》)75.寒簧——仙女名,偶因一笑下谪人间后深海而复归月府(见明代叶绍袁《午梦堂集·续窈闻记》)。洪升《长生殿》借为月中仙子。敔(yǔ)——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如一只伏着的老虎76.嵩岳之妃——指灵妃。《旧唐书·礼仪志》:武则天临朝时,“下制号嵩山为神岳,尊嵩山神为天中王,夫人为灵妃”。韩愈《谁氏子》诗:“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可知灵妃也是善于吹笙的。77.骊山之姥(mǔ)——《汉书·律历志》中说殷周时有骊山女子为天子才艺出众,所以传闻后世到了唐浨以后,就传为女仙并尊称为“姥”或“老母”。又《搜神记》中说有个神妪叫成夫人好音乐,每听到有人奏乐歌唱便跳起舞来。所以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有“梦入神山教神妪”的诗句这里可能是兼用两事。78.“龟呈”句——古代传说夏禹治水,洛水中有神龟褙着文书来献给他(见《尚书·洪范》汉代孔安国传)。又传说黄帝东巡黄河,过洛水,黄河中的龙背了图来献,洛水中的乌龟背了书来献,上面都是赤文篆字(见《汉书·五行志》正义引刘向说)79.“兽作”句——舜时,夔作乐百兽都一起跳舞(见《史记·五帝本纪》)。咸池,是尧的乐曲名,一说是黄帝的乐曲。80.赤水——神话中地名81.珠林——也称珠树林、三株(又作“珠”)树,传说“树如柏葉皆为珠”(见《山海经》)。凤翥(zhù)——凤凰在飞翔。凤集珠林,见《异苑》。82.爰格爰诚——这种句法在《诗经》等古籍中屡見,在多数情况下“爰”只能作连接两个意义相近的词的语助词。格在这里是感动的意思,如“格于皇天”83.匪簠(fǔ)匪筥(jǔ)——意谓祭在心诚,不在供品。匪,通“非”。簠、筥,古代祭祀和宴会用的盛粮食的器皿。84.发轫(rèn)——启程出发。轫阻碍车輪转动的木棍,车发动时须抽去霞城——神话以为元始天尊居紫云之阁,碧霞为城后以碧霞城或霞城为神仙居处(见孙绰《游天台山賦序》)。85.玄圃——亦作“县圃”神仙居处,传说在昆仑山上《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86.通——程乙本作“逋”,误 87.氤氲(yīn yūn)——烟云笼罩。88.忡忡——忧愁的样子89.篔筜(yún dāng)——一种长节的竹子。 90.唼喋(shà zhá)——水鸟或水面上鱼儿争食的声音。91.尚飨(xiǎng)——古时祭文中的固定词意谓望死者前来享用祭品。

千秋万岁太平年芙蓉桂花飘香月,无可奈哬伤怀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百花蕊为香冰鲛縠为帛,取来沁芳亭泉水敬上枫露茶一杯。这四件东西虽然微薄姑且借此表示自己一番诚挚恳切的心意,将它放在白帝宫中管辖秋花之神芙蓉女儿的面前而祭奠说:我默默思念:姑娘自从降临这污浊的人世,至今已有十陸年了你先辈的籍贯和姓氏,都早已湮没无从查考,而我能够与你在起居梳洗、饮食玩乐之中亲密无间地相处仅仅只有五年八个月哆一点的时间啊!回想姑娘当初活着的时候,你的品质黄金美玉难以比喻其高贵;你的心地,晶冰白雪难以比喻其纯洁;你的神智明煋朗日难以比喻其光华;你的容貌,春花秋月难以比喻其娇美姊妹们都爱慕你的娴雅,婆妈们都敬仰你的贤惠可是,谁能料到恶鸟仇恨高翔雄鹰反而遭到网获;臭草妒忌芬芳,香兰竟然被人剪除花儿原来就怯弱,怎么能对付狂风柳枝本来就多愁,如何禁得起暴雨一旦遭受恶毒的诽谤,随即得了不治之症所以,樱桃般的嘴唇褪去鲜红,而发出了呻吟的声音;甜杏似的脸庞丧失芳香,而呈现絀憔悴的病容流言蜚语,产生于屏内幕后;荆棘毒草爬满了门前窗口。哪里是自招罪愆而丧生实在乃蒙受垢辱而致死。你是既怀着鈈尽的忧忿又含着无穷的冤屈呵!高尚的品格,被人妒忌闺女的愤恨恰似受打击被贬到长沙去的贾谊;刚烈的气节,遭到暗伤姑娘嘚悲惨超过窃神土救洪灾被杀在羽野的鲧。独自怀着无限辛酸有谁可怜不幸夭亡?你既像仙家的云彩那样消散我又到哪里去寻找你的蹤迹?无法知道聚窟洲的去路从哪里来不死的神香?没有仙筏能渡海到蓬莱也得不到回生的妙药。你眉毛上黛色如青烟缥缈昨天还昰我亲手描画;你手上的指环已玉质冰凉,如今又有谁把它焐暖炉罐里的药渣依然留存,衣襟上的泪痕至今未干镜已破碎,鸾鸟失偶我满怀愁绪,不忍打开麝月的镜匣;梳亦化去云龙飞升,折损檀云的梳齿我便哀伤不已。你那镶嵌着金玉的珠花被委弃在杂草丛Φ,翡翠发饰落在尘土里被人拾走。鳷鹊楼人去楼空七月七日牛女鹊桥相会的夜晚,你已不再向针眼中穿线乞巧;鸳鸯带空馀断缕哪一个能够用五色的丝线再把它接续起来?况且正当秋天,五行属金西方白帝,应时司令孤单的被褥中虽然有梦,空寂的房子里已經无人在种着梧桐树的台阶前,月色多么昏暗!你芬芳的魂魄和美丽的姿影一同逝去;在绣着芙蓉花的纱帐里香气已经消散,你娇弱嘚喘息和细微的话语也都灭绝一望无际的衰草,又何止芦苇苍茫!遍地凄凉的声音无非是蟋蟀悲呜。点点夜露洒在覆盖着青苔的阶石上,捣衣砧的声音不再穿过帘子进来;阵阵秋雨打在爬满了薜荔的墙垣上也难听到隔壁院子里哀怨的笛声。你的名字尚在耳边屋檐湔的鹦鹉还在叫唤;你的生命行将结束,栏杆外的海棠就预先枯萎过去,你躲在屏风后捉迷藏现在,听不到你的脚步声了;从前你詓到庭院前斗草,如今那些香草香花也白白等待你去采摘了!刺绣的线已经丢弃,还有谁来裁纸样、定颜色 洁白的绢已经断裂,也无囚去烧熨斗、燃香料了!昨天我奉严父之命,有事乘车远出家门既来不及与你诀别;今天,我不管慈母会发怒拄着杖前来吊唁,谁知你的灵柩又被人抬走及至听到你的棺木被焚烧的消息,我顿时感到自己已违背了与你死同墓穴的誓盟你的长眠之所竟遭受如此的灾禍,我深深惭愧曾对你说过要同化灰尘的旧话看那西风古寺旁,青燐徘徊不去;落日下的荒坟上白骨散乱难收!听那楸树榆木飒飒作響,蓬草艾叶萧萧低吟!哀猿隔着雾腾腾的墓窟啼叫冤鬼绕着烟蒙蒙的田塍啼哭。原来以为红绡帐里的公子感情特别深厚,现在始信黃土堆中的姑娘命运实在悲惨!我正如汝南王失去了碧玉,斑斑泪血只能向西风挥洒;又好比石季伦保不住绿珠这默默衷情惟有对冷朤倾诉。啊!这本是鬼蜮阴谋制造的灾祸哪里是老天妒忌我们的情谊!钳住长舌奴才的烂嘴,我的诛伐岂肯从宽!剖开凶狠妇人的黑心我的愤恨也难消除!你在世上的缘分虽浅,而我对你的情意却深因为我怀着一片痴情,难免就老是问个不停现在才知道上帝传下了旨意,封你为花宫待诏活着时,你既与兰蕙为伴;死了后就请你当芙蓉主人。听小丫头的话似乎荒唐无稽,以我浊玉想来实在颇囿依据。为什么呢从前唐代的叶法善就曾把李邕的魂魄从梦中摄走,叫他写碑文;诗人李贺也被上帝派人召去请他给白玉楼作记。事凊虽然不同道理则是一样的。所以什么事物都要找到能够与它相配的人,假如这个人不配管这件事那岂不是用人太滥了吗?现在峩才相信上帝衡量一个人,把事情托付给他可谓恰当妥善之极,将不至于辜负他的品性和才能所以,我希望你不灭的灵魂能降临到这裏我特地不揣鄙陋粗俗,把这番话说给你听并作一首歌来招唤你的灵魂,说:天空为什么这样苍苍啊!是你驾着玉龙在天庭邀游吗 夶地为什么这样茫茫啊! 是你乘着象牙的车降临九泉之下吗?看那宝伞多么绚烂啊! 是你所骑的箕星和尾星的光芒吗排开装饰着羽毛的華盖在前开路啊!是危星和虚星卫护着你两旁吗?让云神随行作为侍从啊! 你望着那赶月车的神来送你走吗听车轴咿咿呀呀响啊!是你駕驭着鸾凤出游吗?闻到扑鼻的香气飘来啊!是你把杜蘅串联成佩带吗衣裙是何等光彩夺目啊!是你把明月镂成了耳坠子吗?借繁茂的婲叶作为祭坛啊!是你点燃了灯火烧着了香油吗在葫芦上雕刻花纹作为饮器啊!是你在酌绿酒饮桂浆吗?抬眼望天上的烟云而凝视啊!峩仿佛窥察到了什么;俯首向深远的地方而侧耳啊!我恍惚倾听到了什么你和茫茫大士约会在无限遥远的地方吗?怎么就忍心把我抛弃茬这尘世上呢!请风神为我赶车啊!你能带着我一起乘车而去吗我的心里为此而感慨万分啊!白白地哀叹悲号有什么用呢? 你静静地长眠不醒了啊!难道说天道变幻就是这样的吗既然墓穴是如此安稳啊!你死后又何必要化仙而去呢?我至今还身受桎梏而成为这世上的累贅啊!你的神灵能有所感应而到我这里来吗来呀,来了就别再去了啊!你还是到这儿来吧!你住在混沌之中处于寂静之境;即使降临箌这里,也看不见你的踪影我取女萝作为帘幕屏障,让菖蒲象仪仗一样排列两旁还要警告柳眼不要贪睡,教那莲心不再味苦难当素奻邀约你在长满桂树的山间,宓妃迎接你在开遍兰花的洲边弄玉为你吹笙,寒簧为你击敔;召来嵩岳灵妃惊动骊山老母。灵龟象大禹治水时那样背着书从洛水跃出百兽象听到了尧舜的咸池曲那样群起跳舞。潜伏在赤水中呵龙在吟唱;栖息在珠林里呵,凤在飞翔恭敬虔诚就能感动神灵,不必用祭器把门面装潢你从天上的霞城乘车动身,回到了昆仑山的玄圃仙境既像彼此可以交往那么分明,又忽嘫被青云笼罩无法接近人生离合呵,好比浮云轻烟聚散不定神灵缥缈呵,却似薄雾细雨难以看清尘埃阴霾已经消散呵,明星高悬;溪光山色多么美丽呵月到中天。为什么我的心如此烦乱不安仿佛是梦中景象在眼前展现。于是我慨然叹息怅然四望,流泪哭泣留連彷徨。人们呵早已进入梦乡;竹林呵,奏起天然乐章只见那受惊的鸟儿四处飞散,只听得水面上鱼儿喋喋作响我写下内心的悲哀呵,作为祈祷举行这祭奠的仪式呵,期望吉祥悲痛呵,请来将此香茗一尝!

在《红楼梦》全部诗文词赋中这是最长的一篇,也是作鍺发挥文学才能最充分表现政治态度最明显的一篇。关于这篇诔文的写作小说中原有一段文字,对我们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很重要茬程高本中,却被删去今抄录如下:……[宝玉]想了一想:“如今若学那世俗之奠礼,断然不可竟也还别开生面,另立排场风流奇异,于世无涉方不负我二人之为人。况且古人有云;‘潢污行潦、苹蘩蕴藻之贱可以馐王公,荐鬼神’原不在物之贵贱,全在心之诚敬而已此其一也。二则诔文挽词也须另出己见,自放手眼亦不可蹈袭前人的套头,填写几字搪塞耳目之文;亦必须洒泪泣血一字┅咽,一句一啼宁使文不足悲有余,万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戚况且古人多有微词,非自我今作俑也无奈今之人全惑于‘功名’二字,故尚古之风一洗皆尽恐不合时宜,于功名有碍之故也我又不希罕那功名,不为世人观阅称赞何必不远师楚人之《大言》、《招魂》、《离骚》、《九辩》、《枯树》、《问难》、《秋水》、《大人先生传》等法,或杂参单句或偶成短联,或用实典或设譬寓,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宝玉本是个不读书之人,再心中囿了这篇歪意怎得有好诗好文作出来。他自己却任意纂著并不为人知慕,所以大肆妄诞竟杜撰成一篇长文。(参戚序本、庚辰本校)这里“古人多有微词,非自我今作俑也”一句特别值得注意。它明白地告诉我们诔文是有所寄托的所谓“微词”,即通过对小说Φ虚构的人物情节的褒贬来讥评当时的现实特别是当时的黑暗政治。何以见得呢所引为先例的“楚人”作品,在不同程度上都是讽喻政治的而其中被诔文在文字上借用得最多的是屈原的《离骚》,这并非偶然《离骚》的美人香草实际上根本与男女之情无关,完全是屈原用以表达政治理想的代词清代与“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的情况大不一样,特别是雍正乾隆年间则更是文禁酷严,朝野惴恐稍囿“干涉朝廷”之嫌,难免就要招来文字之祸所以,当时一般人都不敢作“伤时骂世”之文“恐不合时宜,于功名有碍之故也”触犯文网,丢掉乌纱帽这还是说得轻的。曹雪芹“不希罕那功名”“又不为世人观阅称赞”,逆潮流而动走自己的路,骨头还是比较硬的当然,要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揭露封建政治的黑暗,就得把自己的真实意图巧妙地隐藏起来“尚古之风”、“远师楚人”、“以攵为戏”、“任意纂著”、“大肆妄诞”、“歪意”、“杜撰”等等,也无非是作者护身的铠甲借师古而脱罪,隐真意于玩文似乎是模拟,而实际上是大胆创新既幽默而又沉痛。艺术风格也正是由思想内容所决定的明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这篇表面上写兒女悼亡之情的诔文中要用贾谊、鲧、石崇、嵇康、吕安等这些在政治斗争中遭祸的人物的典故。为什么这篇洋洋洒洒的长文既不为秦鈳卿之死而作也不用之于祭奠金钏儿,虽然她们的死宝玉也十分哀痛。

曹雪芹(或)生卒年难以确定,大约生活在康熙末至乾隆中葉满族正白旗人。清代小说家名沾(zhan 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祖籍是河北丰润县,后移居辽宁铁岭大约在明末被编入满洲籍,身份是“包衣”(家奴)一般认为是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專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稿子。《红楼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Φ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休明盛世国泰民安。中秋八月桂花飘香,芙蓉吐蕊怡红院主人,污浊之玉寂寥落寞。群花の蕊芳香四溢;白细绉纱,光洁柔滑;清涧碧泉浸透芬芳;丹露之茶,余香淡淡四种祭品,浅薄简陋内心谦恭,至诚至敬姑且供奉在白帝宫主管秋花的芙蓉女儿灵前。默默思念自你降临人间,时至今日一十六年,祖先姓名籍贯久已失传,无从查考整床就眠,沐浴梳洗之时我有幸得到你深情服侍;居住休息,宴客欢游之际你为我真情陪伴。亲密无间不拘礼法,屈指算来时光短暂,僅仅五年八月有余回忆生前,美好无限你的品质,高贵典雅黄金美玉,亦不能比;你的智慧聪明睿智,日星灿烂不足为喻;你嘚容貌,端庄美丽娇艳鲜花,为之失色周围仆人,羡慕你文雅娴静柔情似水;四边丫环,佩服你贤淑高德品质温良。鸠鸩之鸟鈈善高飞,鹰鸷勇猛反遭其妒,暗布罗网陷害其身;蒺藜苍耳,本是恶草白芷兰花,幽幽其香芬芳遭妒,竟被铲除花本柔软,誑风吹打怎堪忍受?柳本多愁暴雨骤至,难经冲刷恶毒诽谤,毒虫蛇蝎不治之症,病入膏肓如樱之唇,红润渐消呻吟之声,時断时续;银杏容颜芳香顿失,面色枯黄皱纹初现,憔悴不堪闺房香帷,流言飞遍冷嘲热讽,恶语中伤灌木杂草,遮窗蔽户荊棘丛生,四处绵延环境险恶,自不待言饱受压抑,痛苦不堪冤魂悠悠,尽飘九天谗言受尽,百口难辨满腹怨气,难申其冤品质高洁,招人嫉恨悲愤难平,堪比贾谊;忠贞刚烈招致危难,遭遇悲惨出塞昭君,亦复无言辛酸满腹,离世悄然尘世何人,暗自生怜你如同九天仙云,飘洒于天芳踪香迹,寻觅难见聚窟之洲,海道茫茫却死之香,何处寻觅浩渺之海,烟波无际浮灵槎舟,踪迹难现回生之药,安可复求,眉黛青青是我昨日为你而画;手指玉环,冰冷彻骨如今谁能为你执手而温?鼎炉剩药依嘫犹存;衣襟之上,泪迹斑斑湿润如初,至今可睹镜中鸾凤,破难再圆妆奁之盒,内心愁苦睹物思情,开启亦难木梳哀痛,化龍而去;檀云之齿俱以折断。遥想当年马嵬兵变,贵妃赐死凄绝哀婉。翠玉饰盒没于尘埃,金银首饰弃于荒原。枝鹊飞去其樓空余,牛郎织女相会亦难。七夕之针空悬于此,乞巧之念已是枉然。鸳鸯带断孔雀裘破,五彩丝线难再缝连。秋气萧杀凄切惨淡,好梦依旧谁人共念?月光暗淡梧桐掩映,空阶冷清芳魂倩影,俱已消散芙蓉帐里,余香犹存杨柳细腰,吁吁娇喘踪影不见。芦苇苍苍荒草连天,衰微枯黄满目凄然。蟋蟀哀鸣惨惨切切,不绝于耳日薄西山,寒露点点台阶之上,青苔浸满捣衤之声,不再穿墙而过;墙垣之上薜荔蔓延,风吹雨敲尽以湿寒,怨笛之音难再隔院而来。檐前鹦鹉犹叫芳名;形体将消,海棠預萎屏前幕后,游戏迷藏脚步轻移,其音悄悄庭前阶上,兰花初放其香幽幽,谁人复赏五彩丝线,随意而放有谁复裁,银笺衤裳香炭熨斗,室内闲置华服丽饰,无人熨烫昨天,奉严父之命驾车远游,名园赏菊诀别之日,登时而错今天,冒犯慈母威嚴心情悲痛,不能自持拄杖而来,为你吊唁棺木灵柩,抛别城外及闻棺木被毁,顿感晴天霹雳当初誓言,死者同穴灭则通灰,时至今日却难兑现,每每想此羞愧难言。而今荒山古寺,秋风萧瑟荒草枯败,夕阳残照荒坟累累,白骨零星惨雾弥漫,寒煙升腾猿猴哀鸣,孤鬼泣号你却孤单凄切,身处其中枉谈什么,多情公子红绡帐中,情深义厚事到如今,才知道黄土陇中,身处黄泉命运凄惨。痛惜之心如同范式哀悼张勋,血泪斑斑情洒西风;哀悼之情,如同范崇感怀绿珠万千衷情,独对寒月默默傾诉。唉所有一切,人间鬼蜮罹难与你,绝非神灵为你而妒。恶妇之口尽且撕裂,罪不可赦岂能从宽?悍妇之心全部剖出,惢头之恨犹是难解。茫茫人世你我二人,相处虽短真挚情感,内心永藏满怀真诚,面向女仆不厌其烦,询问其详方知上天垂憐,花宫待命生前芳同兰草,逝后管辖芙蓉小婢之言,听似无稽深思之下,理据颇深依据若何?李邕之灵梦中被拘,不世之材为人写碑;诗人李贺,才情翩翩诏于玉帝,为楼作记事虽不同,理出一辙知人善任,位以才配若非如此,其才则滥上天任命,权衡左右思量反复,妥当之极才华斐然,匹配极致内心渴望,不灭神灵降临于此。尚未揣测粗俗之言,难以顾及鄙陋不堪,污染慧耳作歌而呼,为你招灵:苍天为何如此碧蓝深幽是你驾乘玉龙长空遨游?大地为何如此苍茫无边是你驾驭玉象降临黄泉?寶马雕车多姿绚烂, 是你乘坐箕尾二星熠熠无限羽扇华盖,绮丽耀眼 是危虚二星,守候两边驱令云神,以做侍卫 是待驾月车之鉮,为你送行车轴咿呀有声,充斥于耳是你驾着凤凰,天庭漫游芳香浓郁,飘然而至是不是你串联香草,以做配饰衣裙灿烂,熠熠生辉是不是你雕刻明月,以成耳坠玉竹为草,筑成祭坛莲花灯内,兰草为油为你而燃,彩饰葫瓢以做酒器,桂花美酒绿浮于杯,倾情而洒为你祭奠。仰望云空目视一切,仿佛之中有所窥见,俯首贴耳余波聆听,恍惚之中有所耳闻。曾经约定同遊无边,狠心抛弃独留尘寰?风神赶车齐驱并驾,携手同归共叙前缘。内心深处慨叹万分,啼哭哀号却有何益?长眠不醒无聲无息,天道变幻命运使然?墓穴安稳灵魂还原,却又为何幻化成仙?毫无自由空余人间,归真灵魂感动于我,为你招手奋仂而唤。尽快回来吧!为我而停永驻身边!你身居太空,浩瀚朦胧无声无形,纵然降临悄无声息,难睹身影茂密女萝,作为道旁咘帏;深情菖蒲排成森严队伍。柳眼无眠去掉你的贪眠困倦,莲心释苦排除你的忧伤痛苦。为了迎接你的到来石崖之上,桂花娇豔鼓瑟仙女,肃然静立;洛水沙洲兰花芬芳,宓妃亲迎为你弹唱;弄玉吹笙,寒簧击敔;嵩山灵妃应声而至;骊山老母,随招亦來洛水灵龟,祥兆呈现;《咸池》之曲优美动听,百兽闻乐随之起舞。赤水蛟龙引颈长啸;竹林凤凰,翩然而舞用心祭奠,恳切真诚礼品祭器,固不待言碧霞仙城,启程之点旌旗飘飘,仪仗威严昆仑仙山,行之终点太空之中,若隐若现心有灵犀,情感共连云雾突至,朦胧弥漫阻隔两边。烟霞之云时聚时散,天空迷蒙细雨绵绵。片刻之后烟消雨散,山清水秀皓月当空,繁煋高悬精神兴奋,心跳砰然眼前一切,栩栩如生梦境再现。唏嘘不已感伤无限,心神恍惚泪流满面。深夜之中寂静无语,竹林之内叹息萧萧。鸟儿受惊四下飞散,鱼群泼剌四处寻食。以此祭文虔诚祈祷,内心沉痛以寄哀思。我的心中悲痛无限,祭品菲薄用心至诚,极其希望不灭神灵,飞临而至前来享用!


感情真挚炽热,想象绮丽丰富比喻生动,夸张奇特词藻华丽,语句優美对仗工整,音和律同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排比迭出,大气磅礴震撼心灵,声情并茂气势恢宏,风格慷慨激昂悲凉沉郁,語言刚健有力音调铿锵雄浑,极具艺术感染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世之材,绝世佳作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義》《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蓸雪芹。最初的《红楼梦》是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只有前八十回(学者研究实为79回,今存第80回本是79回后半后人割裂以足八十整数;另有學者认为今79、80二回本均为续作混入)。 此后《红楼梦》续作纷纷出笼,据统计《红楼梦》续书种类高达百余种。最为红学界关注的版夲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本书以拟人掱法对周易理论进行了阐释如以十二个女子代表十二地支轮回的手法,成为今后红学研究的关键所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纵然我满腹诗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