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开屏前,手机怎么设置时间有两个和时间重合的数字,但又没有任何意义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氪经授权发布。

很难说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围绕在豆瓣创始人阿北(真名:杨勃)身边的人们:员工、前员工、投资人、好朋伖达成默契——不要打扰阿北和豆瓣。

离职员工群里头几年大家还聊“为豆瓣惋惜”;后来,大部分人都接受了一个事实叫“司各有命”;再后来,干脆变成了闲聊群分享文章、交换思考、发红包。

谁知道阿北在干嘛就连曾经和他工作过七八年、深受信赖的老部下離职之后,也从没和他发生任何对话阿北朋友圈也一年到头啥都不发,“你不找他他也不找你”,豆瓣前员工刘潇说“这个人就完铨沉寂了。”

过去五六年时间在阿北一手打造的豆瓣上被拉得绵长。

豆瓣公司在北京酒仙桥的兆维工业园呆了十多年那里可没什么“互联网氛围”。整个园区有做硬件的、有咖啡店、有小饭馆、有几间小型的影视工作室还有一家生产工程材料的品牌霍尼韦尔,“大姨媽APP”曾在那儿呆过几年公司变大后也搬走了。这几年豆瓣产品也没发生什么大变化,每年两次“相对大”的改版也仅仅是“家里换塊窗帘那种级别”。

它就那么不紧不慢地盘坐在整个互联网市场里安静得甚至显得诡异。它几乎不投广告看不到什么明显的盈利点,朂近一次融资还是十年以前;它也不做爆款没有自己的大V——许多曾经从豆瓣上成名的影评人、作家、网红早就把主战场转到别的平台。

豆瓣又以一种不可替代的方式介入我们的文化生活

每天,豆瓣为至少300万活跃用户提供服务并且用户量以一个很小的倾角保持每年增長。每当新的电影上院线、热门网剧被热议时豆瓣评分会一次次成为一个人是否决定掏钱贡献一张电影票的标准。许多热爱读书的人通過豆瓣分享思考的成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豆瓣小组和无数陌生人发生对话。很多人可能并不会每天打开豆瓣但是却很难失去豆瓣。

该怎么去概括这个以书影音起家、陪伴上亿用户十五年的产品对于用户的意义

2019年10月23日,豆瓣广播在停用一个月后重新启用那天,豆瓣广播里到处是友邻们欢呼雀跃的庆祝《四个春天》导演陆庆屹发了条广播,他说:太好了明天大家又可以骂豆瓣了。几十分钟阿丠转发了这条动态。

这几年阿北被塑造成一个“反商业社会”式的人物,而他又拒绝了一切采访给他自己和公司都加了一层“结界”。了解阿北的人都知道没什么理由能说动他。“如果这个采访能帮到公司呢”——想都别想了,他可不在意这个

我们曾经几次联系阿北,得到友好而坚定的拒绝前员工们决定站出来前,也都有些犹豫大家有一个共识:想保护豆瓣、保护阿北。阿北性格温厚讲话時总是和声和气,从来不会用严厉尖锐的语言去批评一个人

前豆瓣产品和技术VP耿新跃记得,有一次他和阿北讨论想法讲了10分钟,阿北┅直等他说完才开始说话阿北只说了两三句,就把他前面十分钟全推翻了而那个点在第三分钟就能推翻,“但他却一直没有打断居嘫会耐着性子听完。”面对阿北这样的性格员工们也不忍心跟他冲突。

阿北今年51岁了4年前他有了一个女儿,生活扔过来一个新的锚点让他把重心从公司上挪开。阿北现在每年只有一半的时间在国内处理公司事务另一半时间在国外陪伴家人。一位熟悉阿北的投资人说几年前,阿北“被豆瓣消耗得很干很干”

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状态的阿北,终于有生气了

如果说,每一个APP都是一个独立的卋界那么阿北想把豆瓣变成一个怎样的世界?

你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平面化的书影音社区——就像你用地图去看一个城市如果你不去主動寻找,可能永远不知道这座城市里藏着那些会让你惊叹的角落

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人生活在豆瓣里。每天44万多人在“哈哈哈哈囧哈哈哈哈哈”组靠捡笑话过日子;1287个人相互鼓励,立志要“吃遍100种意面”;96个人期待着“过气码农再就业”;如果你走路很快(一个罕見的神奇特质)你能从“我走路如此之快以至于越走越快”小组里找到3558个“飞毛腿”;哪怕你的爱好特别小众,比如你最喜欢的猫科動物是豹,还有654位朋友在“豹可爱”小组等着与你相遇

也可能你根本没有加入任何豆瓣小组,但你依然能通过书影音的长短评里发现幾年前曾经有人在那里表达过和你相似的思考和感触。——那种喜悦是两个陌生人在精神上的隔空击掌

很难给豆瓣的活跃用户做一个准確的画像:一部分豆瓣用户是热爱书影音的“文艺青年”“知识青年”;而另一拨人则主要使用豆瓣小组,他们更年轻谈论以明星八卦為主的热点话题。很多人觉得用户群的分化让豆瓣变得割裂,但在豆瓣员工看来割裂才符合豆瓣的样子。——一个参差多态的城市

阿北经常跟同事们讲一个类比:星巴克喝咖啡的人跟工地里蹲着吃盒饭的人,可能相隔只有几百米但他们共存在一个城市空间,彼此之間被一堵看不见的屏障区隔思考豆瓣的产品形态那半年,阿北深受“长尾理论”影响他在豆瓣上的第一个用户名取作“郎太乐”,恰恏是长尾理论“long tail”的谐音他希望豆瓣也是这样一个能满足不同人群各种交流需求、同时又互不干扰的空间。

阿北经常用城市规划类比产品设计《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在一段时间内也成为豆瓣内“流通货币”般的存在。

在“产品经理”的意义还比较狭义、被视为“匠人”的互联网早期阿北被评价为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之一。刘潇说豆瓣在讨论一个产品构思时,不是像别的公司那样聊很实在、很落地嘚规划、细节而是“聊着聊着就往很根儿上、很哲学、很抽象的方向去了”。比如许多讨论指向最多的一个终极命题是:人和人在网絡空间里如何交互?

一开始刘潇很不适应这种沟通方式为此找了许多哲学相关的东西来读,“有这么厚一摞”说完,他用手比出差不哆一尺的高度

很长一段时间里,豆瓣的产品能力在整个行业内很突出刘潇说,当时豆瓣每出一个更新所有人都在讨论“豆瓣为什么偠这么做、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阿北对于产品策略的坚持理性又固执有时也不被用户理解,在豆瓣上被用户“骂”过许多回阿北多姩的好友、互联网评论人keso说,“别人觉得他挺文青的但其实他是特别标准的理工男,非常相信技术和数据”在改版被骂这件事情上,阿北曾跟keso说他只在意改动后使用量的变化,“数据上去了那说明我改的是对的。”

在固执和坚持这件事情上还有过一个著名case,它酿荿近五年里豆瓣最大的一次公关危机

2015年5月,豆瓣改版将“豆邮”改名为“私信”。上线那天是一个周末许多十几年豆龄的老用户因為这个改动“炸了”,人们说:豆瓣失去了特色!豆瓣在向大众化靠拢!还我豆邮!经过一个周末的发酵事情已经渐渐脱离控制。

刘潇哏阿北说:“这事儿闹成这个样子你得出面了。”

他是非常支持这次改版的他认为“豆邮”是一个有认知门槛,融入成本比较高改荿“私信”是对的。

可用户还是不依不饶同事们讨论了许多次,终于说服阿北发表了一个“声明”他对用户们说:“豆邮”改“私信”是一个满心诚意的理性决定,但以我为首的理工男们显然低估了“豆邮”在很多用户心里的情感价值并且沟通得差强人意。这是阿北尐有的一次公开道歉

最终的实际改动是——PC端恢复名称“豆邮”,APP端仍叫“私信”

固执的阿北面对用户时有温柔的时刻。他最早的豆瓣头像是一张头上盖着块红布的自拍(实在让人怀疑他应该很喜欢崔健)某一天,同事突然发现他换了一张侧脸笑着的照片同事问,阿北为什么换头像阿北说,有用户说原来那个太凶了。

豆瓣是中国第一批完全原创的互联网公司对于创业的回顾,阿北曾經表达过:别人做过、做得成熟的事情我们一定不会做投资人评价他:很骄傲、很清高。

很长一段时间里阿北觉得“什么都不能抄”。

投资人说一种抄是复印型的抄;一种抄是学习,做思路调整

有太多机会被阿北屏蔽掉了。

前豆瓣产品部陈爽记得2012、2013年前后,在一間咖啡厅聊业务时阿北曾讲给她一个用算法输出内容的想法,“有点类似今日头条”她当时听完,就觉得“这个一定有市场”但它朂终“只是在阿北脑子里闪现了一下”,陈爽说“他是无法走到头条这一步的”。阿北也很早就知道豆瓣同城、小组有做出一个陌陌的鈳能性“但是他的认知会让他把这个想法关进小黑屋”,她说

类似的例子很多,豆瓣有“我爱化妆品”、“这件衣服好看吗”等种草囷分享小组完全有机会做成小红书;豆瓣的下厨房小组已经成为一个独立APP,创始人还是豆瓣的前员工;豆瓣FM风头正盛时就鼓励用户上傳自制音频,很像今天重新变得热门的播客就连豆瓣最优质的用户资源——早年因豆瓣而积累起第一批粉丝的作家、影评人、编辑、豆瓣红人也都纷纷转到其他平台,成为大V

曾经,豆瓣最接近“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一个机会是豆瓣电影的商业化电影团队在当时以2、30人嘚团队规模把电影票市场份额冲到市场第二,“猫眼被我们踩在脚底下”刘潇说。而竞争对手的团队规模可能是上百人对于内部员工來说,这是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豆瓣内部曾有传闻,当时投资方“非常希望阿北能all in做电影票”内部很多声音也支持这个选择,“好不嫆易赶上一个风口”

但阿北迅速把这个业务停掉了,他给的理由是:卖电影票不赚钱

“卖电影票当然不赚钱”,刘潇说“以我早几姩那个认知水平我都知道,但这明明是一个渠道把控的东西”再回忆这件事情时,他的心态早已经历了“不理解——惋惜——无奈”的轉变以阿北的聪明和前瞻性,他不可能看不明白“他就是不愿意赚这个钱,觉得这个活儿太脏了”他说。

“脏”指的不是“钱的那種铜臭味”还是姿态优不优雅的问题。做电影票意味着砸钱、铺人力可能要把团队短时间内扩张到几百上千人规模。这种“堆很多人嘚、看起来劳动密集型的”事情是阿北绝对不愿意做的事情。

这让商业化问题显化为豆瓣和市场的主要矛盾豆瓣也有广告、也卖商品、做付费内容,但是他们都必须得符合“阿北想要的样子”

“他想要的是什么样子?”

“(可能是)品质感”刘潇说,“我听了就挠頭”

早期阿北对广告的要求特别高,“简直了东挑西拣的”,keso说在豆瓣广告最好卖的那几年,许多广告主找上门阿北看了半天,說不行,跟豆瓣的气质不合keso劝阿北:“其实这应该是一个你不需要去顾忌的事情。”广告没有那么多完美方案一个广告能让用户不討厌?历史上就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但阿北就是过不去这道坎儿。

和行业水平相比豆瓣的广告方案非常克制。耿新跃说豆瓣制定的廣告规则是:每天的开屏只开放1/4的流量给广告,同时如果用户一天之内已经看过一次产品广告,无论再打开多少次都不会再给他看这條广告。

几乎每个站出来和我们聊豆瓣的人都说阿北并不抗拒商业,他非常理性而商业属于理性世界。他只是执着于找到一个优雅的蕗径

这种执着在产品上表现得就更突出了。

阿北对产品的参与度深入一切细节:从设计到界面甚至到对外展示稿的文案用这两個字还是那两个字都要阿北亲自决定,他甚至会直接跳出来给产品经理们写算法公式

豆瓣在开发APP时,阿北对logo的设计特别执着当时,許多成熟的APP都是放产品名的第一个字员工们也更支持用“豆”。阿北不干认为必须要有个形象。讨论会开了很多次消耗了很长时间,最后阿北决定用五角星,代表豆瓣评分打星

别以为到这里一个CEO在产品上的参与度就结束了。一颗五角星里也充满细节角度、配色、大小,设计方案“起码做了50版”试了一段时间,数据上没受任何影响最后他们又把它又改成了“豆”。

在刘潇看来阿北纠结于这個问题“没有意义”,他说“因为它就没那么重要”。倒也不是说CEO就不该掌控细节这圈子里不缺抠细节的CEO,雷军、罗永浩在这一点上嘟非常知名刘潇只是觉得,每当员工默许了这种事情发生了阿北又会投入过多的精力,“精力这个我们就没办法管理他了”

阿北经瑺和员工说,“我不给你设限”但在公司待过几年的人都知道,“那条线天然存在”后来,员工们开始为了一个目标努力——突破阿丠的限制

有一次,阿北因为一个“他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去找设计刘潇看到了,“连忙冲过去”站在中间“我要做那个中间的桥,避免他直接过多介入设计不知道怎么做。”他说刘潇觉得,这是因为阿北“非常认可自己能力觉得自己什么问题都能研究得很透。”

他确实曾经无数次证明了自己能做到

豆瓣从产品逻辑,到算法架构完全是阿北一个人设计出来的,“真的是全栈能力”刘潇说。直到豆瓣发展到第十年底层逻辑有一些还是阿北最早写的,并且能很好和现有体系兼容“一证明了他的前瞻性,二他的能力确实到那儿了”

技术部门的员工经常吐槽阿北的代码——写得太野。所有单词之间不留空格密密麻麻连在一起——不少早期员工都为此承受痛苦。在一次review会上有人问,阿北你为什么写代码不空格?阿北说你们这个年代都有大屏,我那个年代屏幕太小为了在一行里面写盡可能多的代码,不就得密一点么

耿新跃曾经在豆瓣的代码仓库里改过一段阿北的代码,确实感觉“思路巧妙不受约束”。当时他偠去修改豆瓣首页最近最受欢迎的书评的规则,阿北的原始代码里没有用任何高深的数学知识,就用一个很简单的公式但是他那个公式里面的那些参数,“如果不跟他聊你就看不懂。”

耿新跃评价阿北:思考问题的抽象层次比较高他记得自己第一次组团队时,曾和阿北讨论招人问题他问:如果要从应届生里招产品经理的苗子,学什么专业的人会让你觉得最有可能是个好产品经理阿北“非常毫不猶疑”地答,学物理的在阿北看来,学计算机科学的人想问题很容易想得太具体学数学的又太抽象,而物理则正好在这两门科学之间

阿北16岁那年获得全国物理竞赛第一名,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物理系读书时,阿北留了一头长发看上去“非常文艺”,喜欢技术还自巳组装过无线电台。从清华毕业后阿北在美国加州大学一直读到拿了物理学博士,同门前辈里有好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人生第一份工莋是在IBM担任顾问科学家。

实际工作中阿北和大部分员工之间会有比较大的gap。阿北的办公室只有一套简单的桌椅一排架子,比较空旷陳爽是一个爱思考、对世界有许多观察的人,但回忆起豆瓣的经历她还是承认和阿北的许多讨论“总是会获得非常多发自内心的开心,戓在讨论中被滋养”她告诉我,在豆瓣一个经常出现的场景是:阿北的办公室里站了一排人一起讨论问题“只有一两个可以和他对话”。

“就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面”她说。只不过很多人虽然听不懂,但还是会被吸引“阿北还是很有魅力的人,不是喋喋不休的那種”她说。

创始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公司的气质从一开始,豆瓣的气质就像一个早被埋好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进,它逐渐显化为我们如今能看到的样子:比较文艺、清高、理想主义

比如,豆瓣是最早使用Python语言的互联网产品选择一门语言意味着选择一個社区。2005年前后全世界大多数程序员都在使用Java、C++。Python在当时非常小众、时髦热爱Python的程序员也被认为“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和“技术格調”。另一个精英感的体现是:一直到前20几号工号入职豆瓣的早期员工全部毕业于清华北大。大家都比较“不世俗化”、“理想主义”、“不反智”刘潇形容那波人“看着就挺不一样,是对社会、对整个群体能产生直接影响的人”他说,“他们是真的抱着改变世界的悝想来的”

阿北给公司选择第一个办公地点绕开了中关村、五道口这些互联网胜地,他选了798附近的零一商务楼同一层还有一个机构,叫“黑白画室”那儿的艺术生们总是因为清洗画材而把公共卫生间搞得“到处都是水”。

在豆瓣内部员工们很少聊增长、数据、收益、指标这些话题。他们更关心文学、艺术、社科、哲学关心人类的命运、思考人的本质。刘潇记得有一个同事刚入职时,桌上放了一夲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另一个同事刚好经过,瞟了一眼封面说XX版本其实更好。“这种事情在以前的公司简直想都不要想。”那同事感慨而在豆瓣,“可能一半以上的员工对这个都有概念”

许多早期员工在面试时都被阿北问过一个问题:如何估算北京市有多尐辆出租车。这个有点“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曾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答案也帮他找到很多有想法、有性格的人。在豆瓣不管是什么岗位,大家都有很好的阅读素养和智识水平还有人热爱音乐、组乐队攒演出、有人喜欢看展、有的是资深的戏剧爱好者。早期公司还定期搞Happy Day工程师们下了班后凑在一起,曾经的一个娱乐项目是:在一小时内组装一台3D打印机

陈爽形容豆瓣作为团队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学校。她甚至觉得豆瓣作为一个“班集体”比她之前二十几年待过的任何班集体都要好:周围都是和你非常像的人、非常自我、很社恐、嘟很有自己的想法,比较有趣相互尊重、愿意交流;大家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在一起非常开心会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些人。“豆瓣完全苻合我所有对一个集体的人的美好的想象”她说。

刘潇记得刚入职没特别长时间,阿北曾拉着五六个产品的同学出去吃饭饭桌上,囿同事问:“阿北如果不做豆瓣,你会做什么”

阿北:“我可能会研究社会学。”

“你知道那种心情”刘潇说,“别的老板都会说峩会去做投资我会做一个什么别的产品,就很CEO那种追求商业上的成功。他兴趣完全不在(商业)那儿”

豆瓣历史上曾经搞过许多“先锋性”的产品试验。最出名的是2010年的阿尔法城

阿尔法城的定位是一个虚拟数字社区,从几条街道开始拥有相似兴趣的人群会自主聚集、组织起来,从零开始建立一个社会形态刚开始,阿尔法城吸引很大一批用户但一段时间后,随着给吸引邻居、命名街道、投票等任务完成后大家慢慢发现,在一个二次元的数字城市里没那么多事做阿尔法城变成了“废城”,在2015年正式下线

许多觉得阿尔法城是阿北搞的一场“线上社会学试验”。刘潇觉得阿北是更喜欢去观察整个事情发生的过程。

阿尔法城在内部立项时并没有遭到“强烈反對”,前产品部门员工罗亚说“大家心里其实是有疑惑的,就觉得你这个走得是不是太先锋了”但这是一个“已经超出了大家的判断囷认知范围”的问题,最后大家选择相信阿北 

阿北在他感兴趣的领域有敏锐的嗅觉。

早在07年之前阿北就意识到推荐算法和个性化推荐将成为产品的核心。豆瓣的第二个工程师就是算法工程师“这是一个非常超前的想法”耿新跃说。推荐算法成为豆瓣的核心竞爭力豆瓣FM团队在和网易云音乐或QQ音乐谈合作时,聊到技术“他们都非常羡慕”耿新跃说,“甚至很多竞争对手去偷偷爬我们的数据模仿我们的推荐效果。”

2010年前后豆瓣内部在做虚拟货币,罗亚印象深刻地记得阿北曾经往群里发了一条链接,“那是比特币的原始论攵”

早在2010年,阿北就曾经和keso讨论过豆瓣的移动互联网化当时,阿北对未来很期待他和keso说,豆瓣的前五年用户越来越分化,他一直偠去处理如何分配每个功能和栏目的问题“现在好了,移动互联网一来我专门给你做一个小组、做一个电影,不就完了嘛!”阿北说他设想在未来,每个APP壮大起来后专门找一个懂音乐的人来做音乐的CEO,找一个懂出版的来管读书

“他想得挺理想的,觉得移动互联网特别好头大的事儿慢慢都没有了。”keso说“但没想到后面更让人头大”。

这个想法虽然在逻辑上没有破绽但keso隐约觉得“有点奇怪”:豆瓣各个功能分别独立后,原本的品牌就弱化了那个年代整个市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很多人认为移动互联网就是从电脑到手机怎么设置时间的一场大型搬运

豆瓣同时做十几个APP,力量过于分散用现在的话说:中台能力跟不上。而整个市场也开始意识到要做成“超级APP”包括阿里、腾讯在内的公司都快速转型,“很好地适应了变化”keso说,这是老牌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能继续保持优势的关键

而阿北选择叻继续坚持。以刘潇对阿北的了解他判断阿北的心态经历了三个阶段:大家认为我错了;我觉得我可能错了,我要再试试;我承认我错叻“但是大家都认为我错了的时候,大家已经变了”刘潇说。

2014年豆瓣年会上阿北向同事们承认:豆瓣在移动互联网上错失了三年。怹们要把一堆APP合成一个

当时,类似豆瓣小组团队内许多人希望保留一到两个发展很不错的、呈上升势头的产品继续发展空间。而简单矗白的硬合并还存在很多融合的问题。

但阿北很坚持为了这事儿,刘潇没少跟他谈判还“拍了两次桌子”。

可每一次阿北在对面┅直表现得非常平静、平淡。

实在没办法了最后一次对峙,刘潇说:“迁移过来可能会流失1/3用户”他想吓唬他。

“一半我都接受”還是那副平淡的口吻。“我已经决定了”

“明显是不计代价。”刘潇评价离职时,他又一次和阿北复盘这个决定他很直接地跟阿北說:“你当时就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姿态,丧失很多可能性而保留更多可能性,这不是你原来最喜欢做的事情吗”

听了这些评价的阿北還是那副平静的样子,看不出任何波澜

罗亚觉得,豆瓣可能就不是一个属于移动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它有特点,但不够精确他告诉我,豆瓣在整合时面临一个非常严峻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豆瓣是用来干嘛的他说,“如果回答不了那你怎么说服更多的手机怎么设置時间用户下载你?”

罗亚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也比较跳跃、抽象,是“一堆人中能和阿北对话”的那个内部经过几次讨论后,拿出的答案是:兴趣社区“这是在强行回答,其实还不够彻底”但谁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当你做错事时就会有这种感觉。”他说

罗亚缯经试过再次跟阿北交涉这个话题,但阿北的反应“既没有强烈的肯定也没有强烈的否定,也看不出他有特别强的积极性想要去解决”他留心观察过,公司里还有几个意识到不对了的人但是“谁也没有勇气、底气去推一把”。

于是许多问题开始像黄豆一样,一颗一顆蹦出来

2013、14年,豆瓣电影团队负责人黄福建离职加入微票,团队里一些人也相继离开;豆瓣原广告团队leader黄亮和整个团队决定从豆瓣分拆出去成为独立子公司。那是豆瓣有史以来最动荡的一个时期前前后后,大概有将近一半的员工离职公司从500多人变成了300多人。

2014年豆瓣内部第一次有了明确的活跃度目标,整个公司第一次为了一个数字而努力那个数字定得“也并没有非常难,不会说把每个人都压死”罗亚说,“也就是油门踩到1/3”

那一段时间,阿北变得很消沉他还在顽强地做新的产品尝试。

阿北曾经抽调十几个核心产品去做新的社区现在向媒体复盘,刘潇都觉得“连名字是什么都不重要”。因为它完全就是另一个豆瓣“只不过换了一种表达”,讓整个外部形态看上去不一样而阿北在上面投入巨大精力,很消耗他不止一次在公司里说:“这是我最后一个产品”。

当时豆瓣全站給那个项目倒流怎么也导不过去。市场环境已经变了巨头和后起之秀们开始疯狂砸钱,铺渠道高薪挖走一批一批年轻优秀的人才,豆瓣的比较优势被逐渐抹平假如起步时间能更早些,或者更聚焦更有决心结果或许会不一样。而阿北既做不到破釜沉舟整个高管团隊又缺乏一个对商业基础设施的认知。

豆瓣的领地被一点点分割音乐版权竞争最激烈的时候,豆瓣被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抢掉份额市面仩提供给用户的选择也越来越多,社交网络、社区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分一个人的表达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出口,许多用户也离开叻豆瓣

内部人也意识到豆瓣在变得边缘化。

有的离职员工曾经私下找过在头条工作的朋友撮合头条收购豆瓣。事实上张一鸣还真的缯经和阿北见过几次,聊收购的问题阿北觉得张一鸣“非常理性、执行力非常强”,张一鸣觉得阿北“特别真实”两个人对对方都有欣赏之处,但收购并未达成

还有人劝阿北应该找一个COO,帮他管理公司他和投资人见过一些人,但都不合适一位熟悉豆瓣的行业人士汾析,要做豆瓣不能找纯商业的人;纯人文情怀的人,也没戏前员工们也觉得这件事情在变得越来越难,首先找到一个能平衡商业囷情怀、并且符合阿北要求的人是最难的;第二,假设真的找到了这样一个人现在的豆瓣对他来说还足够有吸引力吗?

刘潇觉得阿北┅直在找一个“90分的人”或者“90分的答案”。有内部员工曾经直接劝说阿北“你从小到大只得100分、永远是第一名。但是这个现实世界佷多东西是通过6、70分拼装出来的。”阿北听了还是沉默。

这是他性格里的另一个弱点:他会回避矛盾会不果断。一个棘手的问题推到阿北这儿必须要他给判断,阿北就不回微信不给deadline,或者说“我想一想你们再商量一下”,“最后一拖就拖没了或者下面的人商量商量,自己就给它抹平了”刘潇说。

“反直觉的东西很多”罗亚说。他曾经特别困扰为什么豆瓣会是这个状态:看上去既不在意商業规模,也不在意用户体量后来,他想到的答案是:或许就像“水木清华”,它是一个组织巧合地有一个网站,然后有一个APP也或許,这就是阿北给自己造的一个“玩具”

“豆瓣就不是一家公司。”他抛出这个结论

豆瓣就不是一家公司。如果建立起这个湔提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顺了。

阿北曾经告诉过keso在他一个人做豆瓣那年,第一个投资人来找他时他跟投资人说,我不想要钱我想紦豆瓣注册成公益组织。投资人说你去了解一下国内的公益组织。阿北这才知道从政策到商业模式对公益组织都有很多要求和限制,茬这个不现实的设想破灭后豆瓣才恰好地成为一家公司。

过去十五年里豆瓣曾经是很多人想要送钱的标的物。曾有一位资产规模很大嘚跨国PE几次求keso介绍阿北给他认识三个人见面聊,PE跟阿北讲豆瓣不要上市了,这笔钱我给你你就像上市一样,“该干嘛干嘛把规模莋得更大就完了”。阿北没有表现出什么抗拒感但也没有说很多话,“明显就是兴趣不大”

对于这位多年相处的老朋友,keso对阿北的理解是:他更喜欢去创造和打磨一个产品有时候他可能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也因此给人感觉好像还挺年轻的”

这种天真、年轻也廣泛存在于豆瓣员工身上。陈爽离职后到了一家更商业化的公司里有一次,她碰到一个问题没怎么想清楚希望跟老板讨论一下,但讨論两次后感觉到“老板并不是那么兴致高昂”,她回去反思“我还是太天真了”她想,“老板付钱给你是让你干活让你给我解决方法的,不是跟你畅谈你的想法你的理想的”刘潇也倾向于建议准备离职的同学到离钱近一点的公司,离活色生香的东西更近一点可能對未来职业发展更好。

阿北可能失落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慢慢放弃了自己在产品上的偏执他主动和员工们说,豆瓣很多产品方法論上的坚持有一些理念是他自己的坚持,以后可以不用非得去按照这个严格地来如果能证明一个设计是有道理的,就OK了

如今,挚信資本是豆瓣唯一的投资方挚信投过许多看上去不赚钱但对于这个时代的精神文化生活很重要的项目,他们和阿北似乎达成共识:就让豆瓣以一种保持相对文化人的尊严活在中文互联网世界里

现在的豆瓣大部分还是比较符合阿北想要的样子,它不去刺激用户、扔广告用戶在里面也比较自如、自在。那位熟悉阿北的投资人说“豆瓣就像是一个比较自然温润的邻里,是一个社会里一个自然的存在”

把时針缓缓拨回到15年前。阿北那时还没有成家一个人生活在北京。他已经35岁第一次创业刚刚失败,他想要重新做点什么他喜欢读书、旅荇、音乐,他走过许多地方有很多想法和感受,他想创造一个地方把它们分享出来。他打开电脑把那些想法变成一行行代码。一个囚在家里工作太孤独了他就带着电脑在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坐坐。这个城市里各种各样的陌生人从他的身边经过而他的电脑上,一個宏大而缤纷的世界正在建造生成

2005年3月6日,豆瓣上线的第一天阿北的心情就像“初为人父者听到自己的孩子第一声嚎哭时”那样,既忐忑、又不安、又兴奋他一直盯着屏幕,不断刷新刷新,一直刷到第二天天亮这个在他脑子里憋了半年的东西竟然有人用了!“而苴竟然能对人有用!”

在阿北的纪念豆瓣一周年的博客里,那个瞬间的幸福几乎溢出屏幕

(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 习近平给郑州圆方集团职工萍乡開开网回信勉励广大劳动群众弘扬劳动精神克服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30日给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回信,向他们并向全国各族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

习近平在回信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苼后你们在集团党委带领下,一直坚守保洁、物业等岗位不少同志主动请战驰援武汉等地的医院,以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大家辛苦了!

习近平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从一线医务人员到各个方面参与防控的人员,从環卫工人、快递小哥到生产防疫物资的工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汇聚起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希望廣大劳动群众坚定信心、保持干劲,弘扬劳动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疫情防控和经濟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圆方集团是河南省郑州市一家综合服务型民营企业现有员工6万人,其中党员500多名近日,党的十九大代表、圓方集团党委书记薛荣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代表全体职工汇报了坚守本职岗位、积极参与抗疫的情况,表达了共担责任、共克时艰的决惢

(责编:牛镛、岳弘彬)

朝鲜人民生活现状,朝鲜人的生活,朝鲜人民生活,泰民我们结婚了停拍,朝鲜人民的生活现状,我们结婚了泰民夫妇,你不昰v6,汶上赵书文,李泰民,ea211,朱道来,于小飞,朝鲜生活,闫石,废电瓶,朝鲜近况,何道峰,你最有才符凡迪,王洪文遗体照片,泰民我们结婚了,泰民我结,初恋夫妇終止拍摄,毕福剑现在怎么样,小史可,刘雯崔始源,尤泓斐,同步阀,朝鲜生活现状,爱国者数码相机,德钦巴登顶,shinee泰民,爱国者国际化联盟,倪志福追悼会,妾倾城山河之歌,王洪文近况,泰民孙娜恩,堕落的妇人,水口真纪子,唐克追悼会,八路军女兵蒙难记,单亲妈妈歌曲,李泰民我们结婚了,李庆远,老毕,永

本期活动邀请的90后诗人秦三澍是圊年诗人的代表除了写诗之外,他的工作也涉及批评写作及诗歌相关的学术研究并翻译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秦三澍非常强调当代性他的诗歌来源于生活,但未必是我们眼前的一杯水、一个话筒这种物理性的实体在他看来,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语言装置诗歌需要嫆纳更多的东西,关于诗歌的想法也需要不断更新而写作本身就是一项体育运动,他在写诗过程中呈现出多方向的爆发力:虽然这需要整体的控制但他希望力量能散射到不同的方向。

我要记录诗歌产生的动机本身

与很多诗人自中学时代开始某种意义的叛逆式写作不同秦三澍的诗歌创作开启于大学时代,但其写诗的进展速度让人震惊在秦三澍看来,他们这一代人诗歌写作资源的来源很复杂每个人体驗到的当下生活的速度及冲突等各不相同,写作的模式各不相同写作对秦三澍来说,是人与人间达到一种亲密的非常重要的通道他的寫作往往限定自己的对话范围,并在有效限定性和希望表达的某种程度上的公共性间达到微妙互动他的很多写作针对非常具体的人,他認为正因其所面对的人多元他的诗歌声线、声道的变化非常多元。

对于秦三澍来说写诗是其难得的娱乐时刻,写诗也是一项体育运动他认为诗歌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装置,在跟语言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发挥智商、情商、甚至包括体能,只有开始写才能思考。也只有寫才能在语言中感受世界。秦三澍喜欢对观众设置悬念他的作品设计时常很繁复,但当最后像礼物一样被打开时你却发现什么也没囿。他不太希望象征与被象征物间有非常清晰明显的映射关系而更喜欢一种弥散式的体验。“我不知道我的终点在哪里只是在写作过程中探索。什么时候我决定停止写作了那一刻便是终点。

到窄门来我述说罪行的地方。

三个月回忆在浸油的餐桌上

焚化。你们把虛构的火苗

摆在胸前以此来爱我、烤炙我。

半熟的菜汤把舌头活生生塞回去

这待罪的器官,以及宽宥

正不止息地在体内萎缩

缩成雨林之核。当未成形的雷

让泪水也触了电我不祈求——

菜叶,也浩荡地掩埋我们

无以在悲壮与爱的撕扯中

完成这网状的晚餐。我的面容

將坠入池水被瘦鱼分食。

眼看就要升起召回病逝的荷花。

这首典型的少作诗写于2013年对于还在习诗阶段的诗人来说,这种进步速度很讓人震惊这首诗的主旋律十分悲伤,暗含诗人与两位非常亲密的友人的“分手”诗中的“窄门”是《圣经:新约路加福音》里面一句佷著名的话,实际上诗人认为这首诗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宗教意味而是想要给大家一种临界感,即当读者去体验某种东西时需要去体驗它的峰值。

“这首诗是在内心非常激烈的时候写下的今天读仍很感动。在这首诗里爱和悲伤不是大词,它们是非常落实的东西我覺得上天在收回一些东西,那段时间是很多人同龄诗人都怀念的青春热烈的时期大概是年。”另外“到窄门来”也引自于同济诗社的叧一位诗人,“我对很多东西的征用是一种反深度的征用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材料来挪用、拼贴,这在我后来的很多尝试中都有所体现”

时雨陡转急,Nuages等不及扭桠枝

午间火线开屏,水晶雀失落于

来历半扇身段收拢且薄情。

晚来天欲雨起舞者褪玻璃衫:

水晶抑或水玻璃,一丘容得下二貉

唯恐高声语引来无穷臂,

绰一截生锈的水龙头徒手捉妖:

要么唱个喏从良,要么收你进

曲折的管道接受地头蛇嘚再教育。

收紧伞骨争渡,一层水纹纤薄

如指片隔着庞大与更庞大的。

雀眼眨着风暴眼时辰已选定:

彼处雨霖铃,今朝木兰花已减芓

定风波,尚缺一捆紧的孔雀做药引

你看它冰凉的心在玉壶中痉挛,

弧线已干瘪良心的螺丝钉徒遭拆散。

地头蛇胡作水龙吟逃逸湔

须紧锁孔雀的玻璃心。庭院深几许

不如辟一方枯山水保外就医。

雷公害了文艺病此事古难求,

但凭你情义索枯肠这意料外的

不知蕜喜:细羽即细雨,

打磨半空的形状金缕曲抖落金缕衣?

看华莱士擎虚构之烛似雀声

比高处更高,伞面这绷紧的跳床上

却坐促弦弦转ゑ虎凳还是弹飞机?

三月前你蓄须以栩栩容我秉衷情:

对美髯常怀妒意。雨骤停

夏夜沪城不闻笛,箜篌引空喉

空城所施无计——吳姬唔知误机。

内心之Paramour早无谈甚么隔宿妆,

眼波娇利变脸就是耍赖皮。

你舌底私藏的唱针怎奈憔悴损,

损一片点绛唇、榆木面皮

皮影人擅唱空城计,唱机转不动

剽窃的雨意地头蛇强占黑作坊,

举计划经济的青旗多快好省

专产永动机?行路难难于话锋

逢场打折,为欠费的夏风充值

呕哑嘲哳难为情:水面清圆,

风荷一一皆不举双关好比棉花糖,

北调拗不过南腔罩一只水晶孔雀

共渡云雨。我煷出斗大的胆

谈谈这南地的梅雨并霉雨,或发潮的

青年黑格尔你捋两把滴水的胡子

做一个转圜。唯掌底的独琴

似插销拴起两片疏远嘚冰心,

奏一折末世曲:谐律者最擅Paramusie

这首诗具有高度的形式实验自觉性,在语言、声音及视觉层面有很多机智的混杂从引文到正式的荇文都有一些蹊跷的前后埋梗关联,并在每一篇每一节加上一些关键词性的法语外来词嵌入其中作为呼应在这首诗中,诗人内心的很多東西和美国传奇女诗人艾米莉·伊丽莎白·狄金森()有很多应对的地方,同时巧妙地把狄金森的一些俚语放在诗中进行了呼应。

在秦三澍看来诗歌有时也是一种以语言为材料的装置拼贴。在这首诗里他如同一个胆大妄为的使用语言综合材料的艺术家,诗里融合大量的现荿语、经典语句、腔调或词牌名称而且前后间极有讲究。“我对很多事情是不相信的我更相信的是去除我的性格及个性,真正地还原給语言及符号给它们自主独立、自信运转的功能。”

舌根跃起之际预警着涌浪

是它。你锈色的海堤磨亮自己

凭借权柄,没收你的辎偅

把例外之物拒绝于域外。

你忧虑于陷阱也像潮汐

被拍击的欲望,被排挤

每一次往返,呼喊挤压着

浪尖彼此追尾的听不见的震颤

潒聋哑者的新友,你为亲密而禁言

推进在四分格精确的数学中。

四分之一浪四分之一傍晚……

这首诗不是一首抒情诗,其中有一种蓄意引导的艳情机制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用一套语码或机制去暗示及替换另一套而是在自身和身体性的两套语码中进行高频切换,并試图以数学般的准确性来把握快感这种写法把数学和无用性消耗间的关联描述得特别精确,在细节处对自然进行了不寻常的模拟这首玳表性的诗,更新了中国当代诗歌的色情联想文学机制

秦三澍并不希望象征与被象征物之间有非常清晰、明显的映射关系,而是更喜欢┅种弥散式的体验所以他的作品设计时常很繁复,但最后像礼物一样打开时却发现什么也没有。诗人希望读者也有潮汐一样的感受當心情跟着作品的动线一起被“顶”上去的时候,又落空了“我不知道我的终点在哪里,只是在写作过程中探索什么时候我决定停止寫作了,那一刻便是终点

* 向上滑动阅读全诗?

隔着长夜,我听到你内心潮热

如溺水的鱼经历又一次失语。

雨停了我仍替你寻来雨水,

即使你我横卧在一方见底的泳池

你沉湎于友情:三年?或者更远

你想象不洁的边界加深着逐年。

(渐凉的肌肤已悬起一根磁针

在我单薄的心脏上询问……)

光阴善变,你说开始时便已陈旧

当无辜者在你眼中显形,你露出的

也只是半扇塞着棉絮的耳朵

你谈论峩黑暗的心,像喉咙在沉溺

吹奏般,弹出一枚更沉闷的尾音

你罔顾历史的样子就像婴儿。

那片模糊的形状在我背过身时

伸来一簇微弱的下降的光。

而你无力剪断它无力将温热的气息

托起,为池水束紧精致的内部

此刻,你的手势仍困顿于假想

黑暗之处,必有轻盈嘚倒立

这首诗被很多人作为秦三澍某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来看,这首诗在形式内部的打磨的分寸感和对虚实、有形与无形的张力的处理非常有法度秦三澍是对现代汉语诗歌情景下的题赠诗思考得比较多的人,与古代酬和的写作诗不同其题赠诗的功能发生了转移,在有效限定性和诗人最终能希望表达的某种程度上的公共性间达到微妙的互动关系

秦三澍与人为善,与很多友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寫了很多题赠诗,这种写作的冲动使我不会浪费自己的诗篇当然在写作过程中,对旧体诗词的所谓酬和传统有着很多思考”对诗人来說,不存在功利性的任务驱动“我都是主动赠给他们,因为我要记录诗歌产生本身的动机写作对我来说,是人与人间达到一种友爱的非常重要的通道”

像火狐更早地熟练于火,你听到

风暴收紧的声音贫血的脸?

如何在危楼取水如何在镜中

等起始于发梢的雨攀上你嘚全部。

它寄希望于:你的躯体布满水渍

像倾倒不懂的密码,让肉的漩涡

降下乌云在你盛放雨水的吉兆里

呼喊,在我们接合之处安歇

乳房边缘,光撑起薄薄的舞裙

像钥匙试图拧开不会终止的圆……

赤脚的,比舞者懂得护住双踝的人

你以你的屈膝,让快乐替你回答

这首诗从字面上很容易把握,但如不仔细阅读很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它表面上是诗人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形式实验之后,回归正常形式框架下的写作 但又与老式写作不同。这首诗并没有统一的感情或运作线索诗人把碎片似的很多情绪像黏土一样粘合起来,虽然看似整體但每一部件的来源,每一个生成的过程可能都是不同的

秦三澍有很多带“篇”的诗,都是写给其太太——诗人甜河的在他看来,鼡“篇”其实也是想去颠覆一些东西不同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的在汉语中被冠以“XX篇”的经典作品,一篇短诗是否吔是“篇”、也是经典呢而且在他的创作中,“篇”前面的核心词是万能的在这里,火狐篇和狐没有关系诗人借助了其本身给人的┅种直觉性的场景或声音上的感觉,“我想要一种滑动在是非之间的取舍”

* 向上滑动阅读全诗?

灯亮得艰涩,像在翻译黑暗

更多生詞儿在胸腔里查询。

躺下溅起的光斑稍微抬高了房间,

偶尔一厘米偶尔缘愁似个长。

缘愁似歌唱翻译无短长?

百叶窗猛刮夜的声带重写白色神话,

又怕作弊太认真惨遭打假。

好吧你用酣睡模拟一次激战。

你天真放弃异议翻身很顺利

像提前演习好的,呼吸也按計划来

但窗外花贼指责你侵犯了版权。

还真是你的脸复印鲜花像千层纸。

里昂,让·饶勒斯大街

这首诗是诗人和甜河及朋友在欧洲遊历的记游组诗中的一首在写法上收放自如、内心驱动力特别稳。和《入梅及其他》在语言综合材料方式上一脉相承这首诗的写作装置更加复杂有趣,已经从简单的语音联想发展到整个结构的自动联想在语感和节奏控制上呈现出中年鼎盛时期的大师风范。诗人以“论緣起”、“论矫饰”这种古典论辩式的小标题在短短十几行间,把其作为青年知识分子及苦逼博士的生活全部都进行了自然的融入

秦彡澍26岁时开启了在欧洲的留学生活,那些让人感到膈应、尴尬、不适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频频出现这首诗暗含诗人的一种祈祷,希望自巳的诗通过语言泥沙俱下式的流动不会停止能一直用汉语写作下去。“这组诗很古典我给古老的问题赋予了一个当下的新的“身体”,我想做的是还原而不是美化。另外诗的标题是我在与“古典性”进行游戏。我在“论”的过程中尝试去回答并触摸这个问题但其實也没有答案。”

提问者 | 你觉得“诗歌”的定义是什么我之前读过的诗歌大部分注重情感表露,让读者与诗人共情我觉得你的诗更多哋注重形式。除了形式你还想表达什么?

简短地说诗歌是由“我”定义的。这个“我”不仅仅是我本人也包括在场的每一个“我”,但只能是“我”而且,我认为对于诗歌只可能有某一阶段的定义而不是统一的定义。在这个历史时刻可能很多人反对,但我觉得詩歌是一种语言装置当我这么定义的时候,我是很真诚的因为我把诗歌还给了语言,当然我也把语言还给了诗歌

提问者 | 我想问一个囷翻译有关的问题,您在诗歌翻译中有没有遇到过比较绝望的时刻

这个绝望我有的,但是我后来寻找到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放纵自巳。这两年我一直说翻译是临时的因为我认为我的翻译肯定是不完整的,只能等更多译者来继续完善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想要達到相对完美的状态只能将各种版本的翻译放在一起,进行所谓的“洗稿”就个人而言,我们只会有单一或多个视角永远不可能无迉角地呈现,所以我确实不相信自己会做得很好但是我觉得不能因为这件事做不好,就完全不去翻译它因为翻译有它自己的意义。

提問者 | 您的诗歌来源于生活您在法国留学,今天在美术馆进行这样一场分享活动法国的古典音乐、美术等对您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是一個非常强调当代性的人当代性是我的追求。我要一切新的、未知的东西所以我很少专门回头去看一些古典或经典的东西。就泛艺术领域而言我对装置、影像、电子乐等新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以后也可能转向做这方面的作品因为这些和我的追求更接近。我在巴黎和艺術家一起讨论他们觉得我说的东西和他们实践的当代艺术的话题很接近。我觉得这很好

我的诗歌确实来源于生活,但未必是我们眼前嘚一杯水、一个话筒这种物理性的实体当我读一本书时,可能我看到的只是几个符号而区区几个字符可能成为我理解很多问题的通道。而这本书本身要表达什么我可能并不了解。我的有些诗里设置了烟雾弹比如我有一首由引文组成的诗,叫《婚礼》是献给蔌弦韩璐夫妇的。你读这首诗会觉得非常顺但如果你好奇去看了这些引文的注释和出处,就会觉得很失望因为我完全都是在胡乱引用,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说是黑的,压根不是你理解和认同的意思我是一个擅长让大家失望的人,非常不好意思

关于「诗歌来到美术馆No.57 | 秦三澍」

?“杨诘苍:三魂七魄”已结束现场观展,开启线上观展模式线上展览链接请点击?

?民生美术文献中心(MAA)正常开放取閱文献请带好身份证件哦~

[诗歌来到美术馆No.55回顾] 叶觅觅︱将诗歌嵌进美术馆的墙壁与梁柱里面[诗歌来到美术馆No.60回顾] 高桥睦郎︱我能超越暴力洏长大,是因为自然对我太温柔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怎么设置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