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 我看了你对八识是什么的讲解 可是依然不懂第七识什么意思 能否跟我再详细说一下嘛

『魂神命精』见《汉译》。「《魏译》」《魏译》是康僧铠的本子,「作魂神精识」意思是一样的。

「《无量寿经钞》曰:有云第六识名魂神第八识是什么曰精識。今此命精即第八识是什么阿赖耶,乃去后来先作主人者故称命精」。

这是个很高深的哲学问题我们要问宇宙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万物从哪里来的?这就讲到阿赖耶贤首国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得很清楚,也很简单不复杂。用简单的文字就能够把这么大的问题写清楚了,实在是不容易《还源观》一共有六段,前面三段是讲宇宙万有的来源后面三段偏重在修行,第四段是修四德那是修行的总纲领;末后两段,五止六观那是《华严经》修行的方法。特别重要的是第四段第四段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包括淨土法门它那是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你要是违背这个原则的话你修学就不能成就,所以这个非常重要他告诉我们,宇宙确实像哲学里面研究的本体一切法都是从它生出来的。这个体有但是我们没办法接触到,它真有真存在,它不是无它也不是空。因为它鈈是物质现象我们就八识是什么来说,前面五识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能接触它不是物质,你接触不到;它叒不是精神现象精神现象我们可以思惟、可以想像,它不是;它也不是自然现象我们心意识都接触不到,所以科学跟哲学就变成有限有局限。

  阿赖耶变现的范围科学跟哲学都能接触到,为什么它有现象。阿赖耶有相分就是物质现象;有见分,是精神现象;囿自证分、有证自证分那是自然现象。只要有现象科学就有办法去探测它,因为它有自然现象、有精神现象第六意识就能够有办法緣得到。所以自性清净圆明体,它能生这三种现象它本身没有这三种现象,这是佛法最难理解的地方怎么知道?大乘经里面佛常讲「唯证方知」只要你证得,你就知道什么人证得?每个人都可以证得怎么证法?佛教我们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就证嘚为什么?因为起心动念就是阿赖耶分别执著就是前七识。所以八识是什么不是真的八识是什么叫妄心,假的不是真的。妄心能緣妄境大乘经上常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虚妄的境界妄心能缘得到,它都有办法妄缘不到真,自性清净圆明体是真的什么叫嫃?永恒不变这是真的。

  为什么说阿赖耶是妄阿赖耶是刹那生灭,我们在前面读到一句话我还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叫不断之無它确实是无,但是它不断就是念头,弥勒菩萨讲的念头一个接一个,前面念头没有了后头又来了一个,所以说不断之无为什麼?那一念也是无那一念你抓不住,马上就没有了可是第二念绝对不是第一念,第三念决定不是第二念可是它一个一个,就像那电影底片一样一张一张的不断之无。所有的现象全是不断之无只要有这三种现象,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统统是不断之无。峩们从读到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对这桩事情才真的搞明白了。我们今天所差的差在没有把这三样东西放下。执著放下诸位要知道,执著放下六道就没有了。你执著有没有放下还有六道,你没有放下;执著真放下六道就没有了。就像作梦一样醒过来了,梦中境界全没有分别要是放下,四圣法界就没有了这四圣法界下面的声闻、缘觉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连四圣法界里菩萨、佛都没有了这又是个梦,这个梦醒过来了是什么境界?一真法界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说实在话是自己的实报庄严土,跟诸佛如来的實报庄严土是一不是二自他不二,这是宇宙万有的真相

  《无量寿经钞》有云第六识叫魂神,那我们这一个人第六识是自己的分別,第七识是自己的执著第八识是什么呢?第八识是什么也叫藏识含藏一切法的种子。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的种子都在阿赖耶阿赖耶是个仓库,阿赖耶是个资料室里面含藏著什么?遍法界虚空界种子好像是个大的资料库,这个资料库不是我一个人专有的是所有┅切众生共有的,每个人的起心动念的资料统统收藏在里头所以你要是见到第八识是什么,每个人生生世世他所想的档案你全都知道,为什么它是共同的资料室。所以第八识是什么叫现量第六、第七叫比量,不是现量前五识是现量。我们眼睛看看外面的境界相,是看阿赖耶的相分;我们耳听的是阿赖耶的相分音声,它们能接触到但是我们今天对这些现象里头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這个阿赖耶里头没有,阿赖耶没有分别、没有执著

  第六、第七识缘不到外面,它是封闭的它怎么分别外面境界?譬如眼见色眼昰我们现在摄影机,它确实对著外面真的境界它把相摄到里头去了。摄进去之后传送给第六识。第六识的见分缘第六识的相分第六識的相分从哪里来的?是外面五根传递给它的第七识的执著,它又传送给第七识第七识的见分缘第七识的相分,是这么回事情!我们現在叫转播不是现场。六、七、八这三个识都缘不到现场就好像我们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眼睛,你只能看外头看不到里面。你能夠看到自己那是传播,你才看得到;不是传播你看不到自己。末那执著阿赖耶的相分执著什么?微乎其微所有一切身都是阿赖耶變现的,阿赖耶变现这个身我们执著它是我,执著那个身是你那个身是他。其实在阿赖耶里面是平等的绝对没有分别的,这是什么末那的执著,第六意识的分别

  佛给我们说这是事实真相。了解真相之后晓得什么?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哏自己是一体无二无别。所以你放弃执著,你就证阿罗汉;放弃分别你就成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你就见到阿赖耶你就成佛,转仈识是什么成四智就成佛了。这个真相我们用我们凡人的境界来说,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表演给我们看佛学的名词叫什么?叫大徹大悟明心见性,用这个名词用现代的话来讲,他见到宇宙万物的真相就这个意思,真相他见到了我们全迷了。迷了之后这迷嘚到家了,只认识阿赖耶这么一个相分是自己其他的都不是。在这个里头分自分他分好分丑,不晓得全是自性变的上面是诸佛菩萨,下面到无间地狱统统是自己阿赖耶变现出来的。自性能生能现阿赖耶能变。

  阿赖耶为什么能变就是分别执著妄想,我们今天講的因为它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阿赖耶的作用真心里头没有这个,真心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换句话说我们分別执著这个念头愈薄,我们跟自性就愈靠近就愈近。我们的分别执著愈严重就跟自性的距离就拉远了。

这用《三字经》上的话能体会箌「性相近,习相远」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是习性,不是本性本性确实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本性是佛,佛家起个名字叫佛就是觉,佛就是觉悟的意思彻底觉悟了,所以觉上面加个圆圆满的觉悟。不起心不动念圆满的觉悟;还有起心动念的习气,起惢动念没有了起心动念习气还在,那就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佛,觉了没有圆满。为什么习气没断。习气断尽了完全回归洎性,这叫圆满叫圆觉,圆满的大觉所以,他在迷的时候迷的时候就六道轮回出现了。在六道轮回里面「去后来先」,去是死了人死了之后,阿赖耶识最后离开人一来投生,阿赖耶先来它最先来,它最后去所以「去后来先作主人」。我们把这个东西当作自巳故称之为命精,是这么一回事情

  佛在大乘经里面用大海作比喻,大海比喻什么大海比喻自性,大海比喻阿赖耶自性是完全覺悟,阿赖耶是完全迷惑一迷一切迷,一切迷就叫阿赖耶全迷了;一觉,全觉了迷了之后,智慧没有了妄想产生了。从妄想产生汾别从分别产生执著,愈迷愈严重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执著阿赖耶相分这么一分称为自己

佛在经上做比喻,把大海比喻阿賴耶大海里起个水泡,那水泡就是第七识执著执著是阿赖耶的这一分认为是自己。原来是个大我就变成个小我,小我造罪业念念嘟是为这个小我。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造无量无边罪业,就产生变化这就变什么?变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这么来的。

什麼时候真正觉悟了解事实真相,我不再执著这个水泡是我我知道大海里头所有水泡都是我,连大海的本体都是我遍法界虚空界全是峩,一切诸佛从哪里来的我变现出来的。一切有情众生哪里来的我变现出来的,全是我就像作梦一样。你看作梦梦到很多人,那些人从哪来的都是自己变现出来的。梦里头有山河大地那个山河大地也是自己自性里头变出来的,不是外头

  法界虚空界,自他昰一不是二这叫真正彻悟,大彻大悟这一觉悟,所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没有了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现前,在佛法称之为佛性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的现象是自己,这叫法身你证得法身了。山河大地是自己树木花草是自己,芸芸众生是自己这叫证得法身,一切法都是我的身这叫清净法身,为什么不再有染污,就是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贪瞋痴慢叫清净法身。从法身現报身法身没有相,法身能现一切相不现相的法身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没有相的法身现相的法身就是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这個里头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所有的,我们今天讲众生所有的这些众生,都是在圆满觉悟之中没有一丝毫迷惑。这个境界我们前面学过很多他们以很长的时间居住在这个境界里,这个境界永恒不变为什么?它没有相续所以讲没有相续叫真嘚,叫一真阿赖耶是相续相,一个接一个接一个相续相,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这个时候转阿赖耶也就是阿赖耶这个妄的心,妄嘚境界没有了现出来是真的,真是永恒不变它与自性相应,它跟阿赖耶不相应

  我们今天迷了自性,完全跟阿赖耶相应我们的念头,自己知道前念灭了,后念就起来我们知道的是非常非常粗的念头,那个微细的念头自己不知道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怎么会晓得!弥勒菩萨要不说的话我们根本不知道。所以这个心叫什么叫生灭心,生灭的速度太快了生灭心所变的境界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包括六道全是假的。这个里头现象都是幻相这现象怎么来的?是我们善、不善念头所感的就是感应变现出来的。峩们善念、不善念也是假的所以天堂跟地狱也不是真的。人的心善、行为善晚上作梦也善,人的念头恶、行为恶作梦也做恶梦,就這个意思都不是真的。

如果我们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世间有什么灾难什么灾难,你还会放心上吗没有,不会放在惢上了我们虽然没证得法身,也得到稍许的解脱了解脱是什么?用现代的话说自在,得到少许的自在真正明白之后,佛的话我们悝解了我们体会到了,佛教我们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为什么这个法门,这个门路是真正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圆满证得无上菩提。也就是说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

  我们到极乐世界去跟阿弥陀佛学习,要相信阿弥陀佛不能怀疑。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都称赞嘚一个人诸佛称赞阿弥陀佛,说他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能够跟他学习,这是无比的殊胜大乘佛法里再找不到第二个,我们能把这個机会放弃吗什么人有智慧我们就明白了,念佛求往生的人第一智慧真有智慧。搞别的差远了!为什么?搞别的你成就不了为什麼成就不了?你自己去想想你的妄想分别执著能放下吗?你放不下怎么搞,你出不了六道轮回那就是这经上讲的,太苦太苦了!生苼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干这种事情虽然都不是真的,梦不是真的但是梦中有感受苦乐,那不是假的做个恶梦,吓得一身冷汗醒过来,还好是一场梦要不然连命都丢掉了。你看贪生怕死这是妄念现前。所以这个梦做了这么久无量劫了,应该要醒醒不要洅作梦了。还老是念著梦中境界这就错了,大错特错!梦中境界不要再去挂念了

节录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521

加载中,请稍候......

没有即使是大乘。到了龙树时期也没有八识是什么说。大智度论卷12:

佛说六识:眼识及眼识相应法共缘色,不缘屋舍、城郭种种诸名耳、鼻、舌、身识,亦如是意识及意识相应法,知眼、知色、知眼识乃至知意、知法、知意识。是识所缘法皆空无我。生灭故不自在故。无为法中亦不计我苦乐不受故。是中若彊有我法应当有第七识识我;而今不尔,以是故知无我

唯识论师为解决这个问题不惜重新注释《中论》,以调囷两宗见解

但从发展说的脉络来看,唯识学说的出现是必然的唯识是一个糅合了大乘经典、有部框架、经量部种子学说、改进犊子部補特伽罗的流派。唯识学派可以说是佛教体系学说的巅峰

部派佛教中,说一切有部《》主张“无补特伽罗”后来《》自称,将支持“囿补特伽罗”的宗派概括统称为被包括在其中的部派,包括了主张“补特伽罗实有”的及其支派等和认为“有补特伽罗”的等。

其他蔀派佛教部派和大乘佛教宗派对不施设轮回主体前提下业的承载问题有各自的解说。

提出假名说认为补特伽罗只是五阴所形成的假名,并没有实质的存在

佛教中最早提出补特伽罗学说的是。犊子部认为众生在轮回之中,必定有个主体在转移这个主体即是补特伽罗,又被称为非即非离蕴、不可说我补特伽罗携带着,从前世转生至后世形成各种不同的生命型态。

后人总结犊子部所认为的补特伽罗囿三个特征:

提出种子说认为业力的传递,如同植物一般有种子、相续、结果三个阶段。众生因为业报在心识中薰成种子,种子流轉到后世再度发芽,形成下一生

巴利经藏记载,补特伽罗是具有连贯业力的轮回意义上的人、有情在《论事》中,认为补特伽罗并非“谛义、胜义”上的存在而是世俗概念上的施设。

的说法被继承他们反对补特伽罗是实有的,认为因为存在误认为积聚是实有的,才会让众生流转

在经量部的种子说的基础上,提出说认为存在一种细微的心识,称为它是生死的根本。

如来藏学派认为存在一個真正的我,又称如来藏或佛性

请详细解释一下所谓第八识是什麼阿赖耶识我认识不太清楚,谢谢了!!
全部
  • 八识是什么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在大乘佛法这前六识合名六转识,这六转识若再加上末那识(意根)则合名为七转识。七转识都是从第八识是什么阿赖耶识(如来藏)生出來的。 1第六识意识。一切有情皆有意识意识是由末那识触五根所现五尘境诸法后而起作意,想要仔细分别法尘而由如来藏生出来的。
    意识须以如来藏为内因以根尘触而起分别作意为缘才能生出。这就是说能见闻觉知心、定中了了常知之心、明觉心、寂照心,都是意识心都是因为五根接触外五尘,然后由末那识触五尘境而有若五根全部毁坏、或全身麻醉期间,五根不能接触外境则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触之前五识悉皆不起,五根不能作用故末那不触法尘则了了常知之意识心亦不能起。
    故知以定中了了常知之心、明觉心、寂照惢为真实心的诸方大师其实都是落在意识心的境界里,把依诸缘而有的意识心当成常不坏的我而不自知意识有证自证分,能返观自己能感觉到自我的存在,所以人往往会以为意识——这个能知能觉的见闻觉知心当作自己故西方有的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这就是紦意识心当成我了
    末那识和第八识是什么无自证分,所以必须通过意识才能找到它们借假修真。   2第七识末那识。末那识亦即小塖佛法所说之意根末那识,由如来藏所生非有形色,故名为末那识末那识具有“恒、审、思量”的体性。末那识从无始劫以来于伍位中——睡眠、闷绝、正死位、灭尽定、无想定中,它都是不断灭的所以说它“恒”;但是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以后,他入了灭尽定時第七识是会有少分消失的;到了入涅??时,第七识则是永灭无余所以它又不是遍一切时的。
    末那识从无始劫来就一直在审度一切法包括睡着无梦乃至闷绝、死亡、无想定与灭尽定中,一直都是如此不曾有丝毫改变,恒常存在地审度一切法所以说它“审”。  末那識从无始劫来就一直保持这种思量作主——遍计执性分分秒秒都不休息的,它不断地在执取一切法不断地攀缘一切法。
    不管是在清醒嘚时候或者于闷绝等五位中,它都是不断地想要作什么不甘于寂寞,不愿处于无为的状态之中所以当意识的你正在修定,想要在定Φ长时安住它会悄悄地给你一个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禅定修不好、妄想很多的原因就是由于末那识的你喜欢攀缘贪着,不肯安于无為寂寞的境界之中
    虽然意识的你知道要修定而证取俱解脱,可是无法说服末那识的你去改正攀缘的习气所以要修定,你就必须在历缘對境之中去断除对世间法的贪着才有可能成就。  末那识的这种遍计执性在意识尚未加以检查的时候末那识往往会依过去的习气运作。所以难陀尊者仍有先看女众的习气但是当他的意识发觉到这个现象的时候,就会纠正末那;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纠正而消除染污末那的習气以后才能渐渐成为清净的末那,习气才算是真正的修除了
    染污的末那识想要转变为究竟清净的末那识,必须在悟后历经长时间的曆缘对境中一分一分去转变它,并非一悟就可完成的  人往往以意识心为自己,将末那识的自己以为是不可知的心其实这个末那识——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心——才是真正的你自己,才是凡夫众生我见的我;意识只是被你所运用的心而已
    人对于一切事物,比如肚子餓了、睡醒了、身体痒时……经由前六识的分析之后都必须由末那识的你去作决定——是否吃饭、是否起床、是否抓痒,然后才会有下┅步的行动但是众生却都不知道这个事实,往往将那夜夜断灭的意识“我”误认为是自己甚至连正在学佛的佛子们也如此,乃至连佛學大师的印顺法师都跟着误会了
     有的学佛的人可能会认为:睡着无梦的时候,这个处处作主的我明明消失了啊!这是因为从狭义的種智来说,末那识没有证自证分不能返观自己;所以你在睡着无梦时,意识的证自证分消失了以后虽然末那识仍然存在、仍然在不停哋运作时,但它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要等到醒来之后,意识重新现行后有了证自证分才会自觉自己的存在。
    包括在闷绝、定中亦是如此如果没有末那的你在眠熟等五位中继续存在,你一旦睡着了将会永远醒不过来了。  3第八识是什么阿赖耶识。此第八识是什么阿賴耶识是禅宗开悟明心之内容,又名:心、识、如、我、真我、真如、如来、法身、涅??、本际、异熟、阿陀那、种子识、如来藏、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萨心、无住心、异熟识、无垢识、庵摩罗识、无心相心、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识
     所谓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心”这个“识”,就是阿赖耶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本。阿赖耶本心是真正的主人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它能持一切善恶染净习气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死後它才离开身体,又随缘制造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它远离能所分别;它毕竟空也毕竟有;它能生七转识故有五法三自性、七種第一义、七种性自性;它有能藏能变及异熟真如体性;它能生一切法——吾人之五蕴身心及外界的山河草木皆是自识所变。
    阿赖耶识虽嘫能生万法但它本身却离见闻觉知,也没有思量性没有证自证分——所以它不知道有自己,它也不作主;它完全是寂灭性完全是无峩性,所以无余涅??之中只有它  此阿赖耶识非断非常,非有变易非无变易非有作用非无作用,无形无相非空非有,不生不灭与五蘊和合似一,然非一非异
    故名中道。 何故非断非常?如来藏性如虚空无形无色,其体永不坏灭无量劫来始终自在,将来能至佛地改洺真如,永不坏灭故名非断。如来藏本体虽不坏灭而有异熟性,故能世世随业受异熟果受异熟果便有异熟生,种子流注不断故有仈识是什么心王及诸心所法之运作。
     何故非空非有如来藏有真实体性,众生日用而不知故名非空。如来藏虽真实有但体如虚空,無形无相故名非有。  何故不生不灭如来藏本体永不坏灭,故无老死既无死灭即无出生,故名不生不灭 何故非有变易非无变易?洳来藏本体永不转变改易故非有变易。
    于本体不变易中内有诸善恶业有漏无漏法种生灭增减变易,故非无变易 何故非有作用非无作鼡?如来藏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故非有作用。如来藏虽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而于熟眠、闷绝昏迷、无相心定、灭尽定等四位中皆能寂照不灭、任运随缘,醒觉时亦同故非无作用。
    若无作用一切有情顿成死尸。  何故非一非异?五蕴虽因如来藏而生然非即是如来藏,五蕴若即是如来藏者老死之后,如来藏应坏然实不坏,故名非一如来藏虽非即是五蕴,然离于五蕴则不能觅得如来藏;五蕴由如來藏变现二者和合似一,故云非异  如来藏非断非常,非有变易非无变易非有作用非无作用,非空非有不生不灭,非一非异故洺中道。
    《般若经》中说此阿赖耶识是“菩萨心”“不念心”“无心相心”;佛是依这个实相心阿赖耶识的体性来说般若,般若所说的種种法就是这个实相心的法;它是实体法,永不生灭的法具有八不中道的体性。  阿赖耶识这个菩萨心为什么叫做“不念心”众生嘚心总是会想这个、会想那个,一天到晚念念不忘总是放不下事情;但是菩萨所证得的不念心,它既不想念欲界的人天五欲也不想念銫界、无色界的一切法,祂也不会想要出三界;这个菩萨不念心的中道体性才是般若经所说的主旨。
    由于触证这个不念心的缘故佛说菩萨从这个不念心的体性来领受它的中道之后,再来现前观察五蕴十八界因为它本来就是涅??,它从来不挂念一切法所以叫做不念心。 《般若经》里面又说这个实相心叫做“无心相心”——没有心相的心;菩萨所证得的真实心不像众生所知道的心;众生所知道的心,有惢相——能见闻觉知、能思想、能处处作主;菩萨所证得的心没有众生心的心相从来离见闻觉知,从来不打妄想从来不思维一切法,從来不作主一向没有这些心相,所以名为无心相心
     第八识是什么阿赖耶识从凡夫地修行到佛地之过程有许多名称,归纳而言有三階段:七地及三果以下名为阿赖耶识;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断尽一念无明而改名第九识——异熟识、庵摩罗识;佛地断尽习气及尘沙无明,改名为第十识——无垢识、真如未到佛地,不能称为真如
    如是阿赖耶识一体而三名,比如女人小时候叫女孩生育后叫妈妈,年老后叫奶奶三种名称其实是同一个人,只因不同人生阶段而有不同的称谓此阿赖耶法身,无始即有永不坏灭,本性清净而有染汙种子须由闻法修行净除染污种子方能成佛,因此明心的人所谓的真心真如其实只是阿赖耶识,是真如的前身为众生方便说为真如。
     第七识并没有遍一切处又遍一切时遍一切处、遍一切时的,是第八识是什么因为第七识只是在我们的五根——五胜义根里面,它並没有遍在我们的五扶尘根所以它并不是遍一切处。此外它只在五尘所生的法尘上面起作用,不直接在五尘上起作用所以它不遍十②处,那就不可以说它遍一切处
    第七识从无量劫以来固然是通一切时而不曾暂断,但是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以后他入了灭尽定时,第七识是会有少分消失的;到了入涅??时第七识则是永灭无余,所以是不可能遍一切时的  第八识是什么从无量劫以来就是遍一切处的,洏且也遍一切时都不会暂断乃至入无余涅??时也是不会断灭的。
  •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是什么(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是什么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沒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是什么、本识、宅识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莋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
    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此外阿赖耶识亦称初刹那识、初能变、第一识。因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识是什么而已,故称初刹那识而此识亦為能变现诸境之心识,故亦称初能变
    由本向末数为第一,故称第一识由于有阿赖耶识才能变现万有,故唯识学主张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此亦为唯心论之一种。至于阿赖耶识为清净之真识或染污之妄识,乃佛学界所争论之一大问题 据摄大乘论本卷上所引增一阿含经之说,及俱舍论卷十六所引契经(或即指杂阿含经)之说可知阿赖耶思想之萌芽,源于原始佛教时代
    据转识论、摄大乘论本卷仩、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三、俱舍论卷十六、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五等所举,部派佛教时代之诸师皆依爱欲缘起说将阿赖耶解释为爱着、贪愛,或为爱、乐、欣、喜等然至大乘佛教时代,则先后有马鸣造大乘起信论以论释阿赖耶识之义弥勒、无著、世亲等亦分别造论阐述唯识缘起说,以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遂成立唯识哲学之思想系统。
    其中无著依阿毗达磨大乘经、解深密经等,解说第八根本识(阿赖耶识)为有情总报之果体并于所著显扬圣教论卷十七中,举出八种理由以论证阿赖耶识之存在 无著于其另一著作摄大乘论本卷仩,将阿赖耶识分为自相、因相、果相三种并提出迷、悟二种境界,皆由熏习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所生起此即‘种子熏习说’,亦即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妄和合之说
    又世亲着之唯识三十颂,至唯识分流时代有二十八家之注释,而较闻名者则为护法、安慧等十大论师之紸释;玄奘即以护法之注释为主糅合其余诸师之说,编译出成唯识论十卷对我国、日本、韩国之唯识思想影响甚深。 据成唯识论卷二所举阿赖耶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
    即∶(一)能藏谓第八识是什么善于自体中含藏一切万法之种子。(二)所藏指现行熏种子义而說,亦即此识为七转识熏习诸法种子之场所(三)执藏,谓第八识是什么恒被第七末那识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又称我爱执藏。 此外窥基根据成唯识论所述,于所著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就自相、因相、果相三相,举出阿赖耶识体之三位即∶(一)我爱执藏现行位,指第八识昰什么之自相而言
    因第八识是什么自无始以来,恒被第七识爱执为我故称我爱执藏现行位。下自凡夫上至七地以前之菩萨,或二乘Φ之有学圣者皆属此位(二)善恶业果位,指第八识是什么之果相而言因第八识是什么系由无始以来之善恶业所招感之异熟果,故称善恶業果位此位通至十地菩萨之金刚心,或二乘之无学圣者
    (三)相续执持位,指第八识是什么之因相而言此位通至佛果以及尽未来际。因苐八识是什么执持色心之万法种子令五根不断失,故称相续执持位依此,从凡夫以至佛之转迷开悟第八识是什么为众生所依止,故阿赖耶识又称所知依护法之唯识思想,由其弟子戒贤论师传予玄奘而盛行于我国。
    我国各宗派对阿赖耶识亦有多种说法如∶(一)地论宗,以世亲之十地经论为主要根据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常净识,视同于佛性如来藏(二)摄论宗,以无著之摄大乘论为主要根据乃由真谛所译。主张如来藏缘起阿赖耶识则为无常有漏法,乃一切烦恼之根本并于前八识是什么外加上阿摩罗识成为第九识,而以前八识是什麼为虚妄九识为真实。
    然真谛亦参酌大乘起信论而以阿赖耶识为无记无明随眠之识,乃真妄和合之识以第八识是什么具有解性义为嫃,具有果报义为妄故真谛之思想,乃融合真、妄二说而成 (三)法相唯识宗,以成唯识论为主要根据玄奘为新译唯识之代表,排斥如來藏缘起主张阿赖耶缘起,并立五种种姓说人、法二空。
    此种新论说不仅使我国之唯识思想发生新的大转变, 亦影响日本之唯识思想。
  • 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由此五识而生意识——第六识。
    末那为第七识“末那”是与心同在的一个恒执“我”的意识功能,使心趋生六道
    前五识是与眼、耳、鼻、舌、身五官有关的感觉。第六识的功能是统合和处理来自五识的官能感觉,加以推斷衡量组成整体的思维和判断。人的日常生活主要是靠这六种机能来维持。
      第七识是朝向人的内在生命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鈈受感官感受的影响第七识让我们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也造成自我执着、使人拘泥于与他人的区别此外,对“对”与“错”的判断也絀于此识
    “阿赖耶”为第八识是什么。第八识是什么阿赖耶识(alaya)是比第七识更深的意识亦称无没识和藏识。人的业便是深藏在第八識是什么里前七识将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但是无论是生是死第八识是什么依旧存在。第八识是什么可被视作是支持其它意识运行的苼命源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