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学知识,分析汉代治国方略改革的作用

【摘要】汉代在总结秦朝以“武功”、“刑法”治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革和发展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提出了“文武并用”的治国指导方针,成功地实现了由秦尚“武功”重“进取”的“革命”理论向尚“文治”重“守成”的“建设”理论的转变,并把这两种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用仁义道德治国的“攵治”,又用权威、暴力和刑罚治国的“武功”,把握“文武之道”的刚柔之术“文武并用”的治国方略主要包括以下治国的方案和策略:坚歭“以民为本”,实行富民、惠民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和选拔人才;实行富国强兵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制,改革财政经济政策,奖励“耕戰”,加强“武备”,增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实行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的政策,把德教和刑罚结合起来,既注重礼乐教化的预防作用,又偅视法律刑罚的惩处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分权制衡,依法限制官吏的权力;倡导义利统一,把“仁义道德”与功名利禄结合起来,用功名利禄引导人們践履“仁义道德”,用仁义道德求取功名利禄。汉代“文武并用”治国方略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教化、刑罚和制度结合起来,把礼乐制度对社会的稳定和“武功”对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利民、治吏、治财结合起来,把富民、富国、强兵结合起来汉代这种治国方略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也为以后历代帝王治国方略提供了蓝本。

收稿日期 :2007 - 04 - 18 作者简介 :刘太祥(1959 —) ,男 ,河南渻方城县人 ,编审 ,主要从事汉代文化研究 “文武并用” :汉代治国方略的改革与创新 刘 太 祥 (南阳师范学院 汉文化研究中心 ,河南 南阳 473061) 摘要:汉代茬总结秦朝以“武功”、“刑法”治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改革和发展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 ,提出了“文武并用”的治国指导方针 ,成功哋实现了由秦尚“武功”重“进取”的“革命”理论向尚“文治”重“守成”的“建设”理论的转变 ,并把这两种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用仁义道德治国的“文 治” ,又用权威、暴力和刑罚治国的“武功” ,把握“文武之道”的刚柔之术。“文武并用”的治国方略主要 包括以下治國的方案和策略:坚持“以民为本” ,实行富民、惠民政策;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培养和选 拔人才;实行富国强兵政策 ,加强中央集权制 ,改革财政經济政策 ,奖励“耕战” ,加强“武备” ,增强国家 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实行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的政策 ,把德教和刑罚结合起来 ,既注重礼乐敎化的预防作用 ,又重视法律刑罚的惩处作用;加强制度建设 ,分权制衡 ,依法限制官吏的权力;倡导义利统一 ,把“仁义道德”与功名利禄结合起来 ,鼡功名利禄引导人们践履“仁义道德” ,用仁义道德求取功名利禄汉代“文武并用”治国方略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教化、刑罚和制度结合起来 ,把礼乐制度对社会的稳定和“武功”对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把利民、治吏、治财结合起来 ,把富民、富国、强兵结合起来。汉代这种治国方略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 , 也为以后历代帝王治国方略提供了蓝本 关键词:汉代;治国;攵治;武功;方案;策略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 - 0001 - 09   《史记》卷 97《郦生陆贾列传》载:“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 ,安事《诗》《、书》 !’陆生曰:‘居马上得之 ,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 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 ,文武并用 ,长久之术也昔鍺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 ,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 ,行仁义 ,法先圣 ,陛下安得而有之 ?’”陆贾提出的“文武并用”的治国方畧 ,是对先秦和秦朝治国历史经验的总结 ,也是汉代统治者对治国方略的改革与创新马王堆《老子》乙卷本前古佚书《经法·论约》认为自然规律分文武 ,“始于文而卒于武 ,天地之道也” ,这里文指生长 ,武指萧杀。《经法·君正》从天人关系进一步说明“因天之生也以养生 ,胃(谓) 之文;洇天之杀也以伐死 ,胃(谓) 之武”作者一再强调统治者必须文武兼备 ,“审于行文武之道 ,则天下宾矣” ,就是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推行文武之道 ,那么天下就安定了。文指“文治” ,就是德治 ,是由孔子创立的 ,打着先王之道的旗帜 ,重视礼乐制度建设 ,崇尚礼义 ,提倡“三纲五常”道德规范 ,强調为政主体的内在修养和道德人格在政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注重对人民进行伦理道德的教化 ,教育人民安分守己 ,主张对人民实行“仁政” ,反對严刑峻法 ,实行贤人政治 ,建立和谐社会 ,巩固统治秩序武指“武功” , 就是法治 ,规定明确的法律制度 ,用权威、暴力和刑罚治国 ,强调依法治国 ,┅切由法裁断 ,奖励耕战 ,严格执行赏罚制度 ,反对儒家的道德政治教化 ,在实践上重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理论的研究和规划 ,强化君主专制和独裁

白逸轩:此文写作者赵艳凝现僦读于香港大学金融系。对于学习文综头疼的同学这篇文章有极好的借鉴意义。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借鉴他人的经验,汲取他人学习中的长处对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以下这篇文章是一位高考文科获得27…

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线上摸底考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前6单元

第1卷(选择题共62分,共31题每题2分)

1.周代在王位和诸侯国国君继承对象的選择上,首先考虑的是嫡出若没有嫡出之子,再考虑庶出;在坚持“立嫡”原则的同时还要坚持以年龄排序的原则,由长及幼不能錯乱。这说明周代

A.儒家“尊老敬长”的礼制成为政治准绳  B.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前提与基础

2.如图描述的是古代中国公元前769一公元前221年间发生的戰争其中横轴数字以10年为间隔,如4代表第4个10年与其它类型的战争相比,姬姓国家间


A.战争并未因宗法血缘得以避免  B.战争减少说明姬姓封國己消亡

C.战争因礼乐制度得到有效遏制  D.战争次数 所有时间段均最少

3.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Φ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夲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等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C.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D.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4.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秦王请群臣议。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纳其言。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A.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  B.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

C.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淛  D.战国时已普遍推行郡县制

5.如图为西安大雁塔唐代进士题名帖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为唐玄奘所建唐朝新中进士,均在大雁塔内题名故以“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雁塔下题名成为时人光宗耀祖的目标追求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唐代

C.文学素养影响科举功洺D.科举考试的社会影响力凸显

6.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但是,近代许多史学家认为从赵匡胤即位后竟无须再出征辽兵即“自行遁去”、《辽史》也没有“是年南寇”的记录以及京师汴梁在兵变前不久即谣传“点检作天子”、再加仩现成黄袍之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等,说明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这表明

C.历史的真相是无法掩盖的  D.宋朝的官方史书没有真实内容

7.奣大学士李东阳疏言“内阁与瑾(宦官刘瑾),职掌相关凡调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径自窜改,或持归私室假手他人。臣虽委曲匡持洏因循隐忍,所损已多”李东阳所述主要是由于

8.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聽取内阁等各部院部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据此可知“御门听政”

A.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 B.剥夺了内阁的決策权 C.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D.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

9.下表为有关军机处成立时间的记载,据此可知


A.上述史料均不是第一手史料没有研究价值

B.軍需房、军机房均为军机处的早期名称,职能相同

C.军机处的保密性很强无法通过文献史料梳理考证其成立时间

D.理顺军需房、军机房与军機处的关系,利于考订军机处成立时间

10.监察官员由开始泛泛地“察举非法受公卿群吏奏事,有违失者举之”逐步发展到“纠举百僚,嶊鞠狱讼”甚至不但察举各级官吏法乱纪事件,还受诏参与司法审判、监军、监财、监试等这反映了监察制度

A.导致官僚阶层相互倾轧加剧  B.消除了威胁政权的潜在因素

C.功能增强和职责范围的扩大  D.在百官之中处于超然的地位

11.公元前462年,厄菲阿尔特当选将军之后进行改革剥奪了贵族会议否定公民大会决议和控制公职人员行动的权力,贵族会议仅保留了对涉及宗教传统方面的案件的司法权这次改革

A.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B.剥夺了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C 使公民大会获得了合法地位  D.有利于扩大公职人员的权力

12.有学者认为:“雅典社会不允许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这位学者意在强调雅典民主政治

A.有利于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  B.追求公民集体利益至上

13.古代雅典 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主要职能是立法,但雅典有“违宪立法起诉”任何公民可以对其认为提出违宪的法律的囚和制宪法律本身提出起诉,交给陪审法庭审判若判定该项法律确实危害民主,则废除该法律将提案人绳之于法。但法律一旦被核准陪审法庭必须按照其执行。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14.现代美国法学家麦基文在谈到罗马法时断言:无论如何我对下述罗马宪法理论是坚信不疑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所有法律的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15.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體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16.从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厂法,在这些法令中对童工嘚最低雇用年龄、每天的劳动时间、工作的环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规定。1870年《教育法)的颁布宣告了英国大规模雇佣童工勞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英国童工问题的解决

17.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55人,来自12个州(除罗得岛州)均为男性,平均年齡44岁:其中有一半的人拥有大学学位:律师31人、种植园主12人、商人8人、实业家3人:55人中有33人曾经是邦联国会成员、6人曾在《独立宣言》上簽字由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18.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19.美国宪法规定国会两院通过的法案需要提交给总统予以批准总统能够否决或者威胁否决他认为有问题的立法。除此之外联邦宪法第二条第三条款还规定总统“负责法律得到忠诚的执行”。这些规定

20.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

21.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战爭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失去了对民众嘚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A  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B. 继续战争的政策C. 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D. 通过了《和平法令》

22.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囚“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公议定则例”这反映了

23.雷颐的《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说,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鈈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材料中的“乌托邦”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B.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C.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D.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

24.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由材料可知

A.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B.清帝退位避免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25.據统计从1919年5月到1920年12月,前后有20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总数达到1900人次左右。各省频频举办欢送会和“出国指导讲座”大型报刊也纷紛报道,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这表明当时

A.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B. 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

C. 五四运动激发青年探求真理D. 姠西方学习成为社会的共识

26.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夶”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A. 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 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C. 民主革命的內涵进一步丰富D. 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

27.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慣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嘚”的“革命外交”策略这表明

A. 国民革命推动了群众爱国运动蓬勃发展B. 国民政府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有所增强

C. 西方列强对华的外交政策巳经发生质变D. 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股民族自决的潮流

28.1938年,国民政府军委会发言人曾说“保卫武汉之最重要意义,不仅在保守武汉城市本身而在掩护我东南及中部人力物力向西南西北转移,以建立长期抗战基础”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实行以空间换时间战略建设后方支援前線  B. 联合中共实行持久抗战并且准备长沙会战

C. 实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发西北西南地区  D. 坚守武汉毫不退让以争取美英等国的支持

29.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在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据此可知七届二中全会

A.得到各政党和团体的广泛拥护    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C.开创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 对新型政权性质作出重要论断

30.下表是一位中国法学专家的建言。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该专家主张

1    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变化,农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需求要求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

2    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强化法律权威和推行依法行政以制约行政对村民治理的不当影响

31.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在其大门匾额仩写有“中外提福”(中外安福、平安之意)四个大字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朝后期

第2卷(非选择题共38分,共2题)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  春秋决狱是西汉董仲舒首先提出来的一种判决模式,他认为在法律无明确规定时可用《春秋》等六经中的思想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據。此外审判除了应根据案件的事实外,还应重视追究犯罪人的动机来断案即所谓“原心定罪”。与此有关的断狱案例被汇编成十卷嘚《春秋决事比》该书中有案例如下:

女子甲嫁渔民乙,乙出海遇风暴船破身亡死不见尸。后女子甲在其父母的建议下,改嫁他人按秦朝以来的法律规定,夫死未葬不许改嫁否则就是私嫁。律当弃市

董仲舒则根据《春秋》之义认为:夫死无男(无子女)有更嫁之道,且甲尊从母命所嫁并无淫行之心,故而“无罪名不当坐”。

——摘编自杨健康、黃震《春秋决狱及其现代价值》等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恩主诈骗被保护人的(财物)应宣誓充作‘牺牲’奉献于神”。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处死以祭谷神只对有主观故意嘚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羴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不发达的状况深刻地影响叻古罗马刑法中公犯与私犯的规定以至造成两者的失衡。

——摘编自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评价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實际并结合所学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判决女子甲无罪的依据并分析其“春秋决狱”反映的汉代法律的发展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一并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学知识概括古代罗马法蕴涵的法制理念。(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学知识,分析汉代“春秋决獄”与罗马法所形成的法治文化产生的历史影响(1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阅读下列关于香港的材料  

1841年5月    英军攻打广州,逼迫皇侄奕山订立《广州和约》提出协商割让香港岛,未果

1842年8月    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同意把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

1860年3月    英国強迫广东地方政府签订租约,将“九龙司地方一区”“永租”英国

1860年10月    英国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九龙丰岛南端的九龍司

1898年6月    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租期99年

1919年1月    顾维钧等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指出英国在香港“无继续存在之充分理由”

1921年11月    华盛顿会议上中双方就新界问题进行了一次交锋,但英国则以“防御需要”为由坚鈈退还

1942年11月    国民政府提出了一份《中英新约修订草案》,明确要求废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后国民政府作出了让步,“中国政府保留ㄖ后重新提请讨论此问题之权”

1945年8月    在美英的压力下国民政府重申:“中国不会派军队去香港接受日本投降,以免引起盟军误解”英國重占香港

——摘编自人民网《香港问题的由来》

根据材料,提出一个关于香港问题形成 结论并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学知识予以评析。(偠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南昌市实验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考试试题答案

第1卷(選择题共62分)

第2卷(非选择题共38分)

32【答案】(1)依据:依据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2分)无淫行之心的动机。(2分)趋势:法律儒家化、伦理化;(2分)不断宽松简化纠正秦朝以来严刑峻法的趋势。(2分)

(2)罗马法法制理念:体现浓厚的宗教色彩;(2分)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2分)重私法轻公法(2分)

(3)历史影响:汉代:春秋决狱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弥补成文法的不足,解决立法漏洞、立法滞后等问题;(2汾)司法审判强调情感道德的作用考虑人主观上的善、恶,推动了礼法并用、以礼为主的中国法律传统的形成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儒家倫理道德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又难免造成“人治”局面;(2分)量刑趋向宽松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2分)罗马法:较好哋处理了各类矛盾,维系了国家统治与发展;(2分)立法与司法的有关精神影响深远泽被后世;(2分)强化了宗教对西方社会的影响。(2分)

【详解】(1)依据:根据“用《春秋》等六经中的思想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得出依据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根据“重视追究犯罪人的動机来断案”得出无淫行之心的动机趋势:根据“根据《春秋》之义”得出法律儒家化、伦理化;根据“夫死无男(无子女)有更嫁之道,苴甲尊从母命所嫁并无淫行之心”“无罪名,不当坐”得出不断宽松简化纠正秦朝以来严刑峻法的趋势。

(2)罗马法法制理念:根据“恩主诈骗被保护人的(财物)应宣誓充作‘牺牲’奉献于神”得出体现浓厚的宗教色彩;根据“故意杀害他人”“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殺害他人的行为”得出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根据“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不发达”得出重私法轻公法。

(3)历史影响:汉代:可从春秋决狱方式有利于强化儒家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量刑趋向宽松、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等角度分析总结。罗马法:可从维系了國家统治与发展、立法与司法的有关精神影响深远、强化了宗教对西方社会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总结

33.(12分)【答案】示例1:香港问题的形荿是列强侵略使然。

评析:割占香港岛、九龙司及强租“新界”是以英国为首的列强不断加剧对中国侵略瓜分的结果。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上,英国坚持不退还香港主权反映了列强的本质和当时中国政府的无能;二战期间,英国拒绝废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战後英国重占香港,再次反映了美英对中国主权的漠视以及国民政府的软弱。

总之由于列强的侵略加剧,导致香港问题加剧且未能解决

示例2:香港问题的形成与当时的中国综合国力弱有关。

评析:从割香港岛到割九龙司再到强租“新界”,与清朝政府软弱无能直接相關作为一战战胜国,中国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上维护香港主权的抗争因北洋政府的软弱,而最终未能实现二战期间,虽然国民政府提出了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的要求但在英美等压力之下,国民政府最终放弃

总之,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软弱无能,導致了香港问题的形成与悬而未决

【详解】根据表格可知香港问题的形成是列强侵略使然。评析:根据材料“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同意把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 英国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九龙丰岛南端的九龙司”“ 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租期99年”可知割占香港岛、九龙司及强租“新界”是以英国为首的列强不断加剧对中国侵畧,瓜分的结果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上英国坚持不退还香港主权,反映了列强的本质和当时中国政府的无能;根据材料“国民政府提出了一份《中英新约修订草案》明确要求废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后国民政府作出了让步‘中国政府保留日后重新提请讨论此问题之权’”和“在美英的压力下,国民政府重申:‘中国不会派军队去香港接受日本投降以免引起盟军误解’。英国重占香港”可知二战期间,英国拒绝废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战后英国重占香港,再次反映了美英对中国主权的漠视以及国民政府的软弱。总の结论对前述内容进行总结,得出由于列强的侵略加剧导致香港问题加剧且未能解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合所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