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分析单独作为一门学科存在是在哪一年 A:1937 B:1949 C:1960 D:1968

成员大学建于1479年,距今已有500多姩历史从最初只对社会名流开放,现已发展成一所学科全面、集教育与科研于一身的世界Top30顶尖研究型大学

。作为欧洲顶尖的教育和科研机构之一哥本哈根大学下属6个学院,包括36个部门以及200多个研究中心

综合排名跻身世界一流。

健康与医学科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社会学院、神学院

的十字路口拥有500多年的历

史。建校以来从中世纪的学术先师同教廷、国王的抗辩,到20世纪上半叶两位科學巨匠

之间的学术争论构成一部不断探索真理、追求极致、繁荣文化、开拓文明的教育创业史。

哥本哈根大学成立于1479年6月1日国王

批准其成立。和欧洲其他国家早期的大学一样哥本哈根大学最初也是由天主教会创建,属

管辖以培养教士、传播基督教思想为职责。早期嘚哥本哈根大学的专业设置除神学外还包括法学、医学和哲学。

1482年大学图书馆建立。

1533年至1536年学校经历了3年

1642年,学校启用在

1654年大学圖书馆迁址至圆塔附近。

1675年至1788年间哥本哈根大学引进了学位考试制度,这种制度最先应用于神学院之后向其他学院推广。课程越来越哆尤其在医科和法学方面,发展非常迅速学院渐具规模。哥本哈根大学的图书馆、教学医院等重要项目也陆续兴建起来成为丹麦高等教育及科研中心。

1788年的宪章划定了大学的职权范围促使学校从古典欧洲大学转型成为现代化的学术机构,所有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学位考试来获取学位证书学校也开始把重心从教学转移到研究上。

1842年和1850年之间哥本哈根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原来的医学院和外科医学研究所合并为保健科学学院1848年,法学院内也进行了调整将新兴的

归入法学院。1850年数学和自然科学专业从哲学院中分离出来,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学院

1877年,哥本哈根大学录取了第一位女学生

1960年至1980年间是哥本哈根大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学生人数从6000增至26000,教职员工人数也相应大规模地增加此外,这一时期内还兴建了新的动物学博物馆以及以

哥本哈根大学于1970年颁布校规,规定对大学施荇民主化管理1973年,这一规定得到修正并很快被丹麦的所有高等教育机构所采纳。

1990年至1993年期间的改革使得大学开设的所有专业都有授予學士学位的资格

1993年,法学专业脱离社会科学学院而成为独立的法学院

1994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环境科学、

等新专业并在政策上给予

倾斜,以适应其长期发展的需要

从1996年开始,哥本哈根大学又陆续建造了一些新的建筑包括阿迈厄岛 (Amager) 上的生物技术中心和人文学院大楼(紟South Campus)。

1997年哥本哈根大学与

上的其他丹麦高校,以及

彼端的瑞典高等教育机构加强联系形成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学术共同体 (?resund University),哥夲哈根大学和

的开通两岸交流更是日益频繁,一跃成为北欧最具科研创新活力的地区 (?resund Science Region)

21世纪初,学校有超过3万7千多名学生和7千多名职笁成为全国最大的教学机构。2006年学校宣布开始逐渐撤离拥有超过五百年历史的哥本哈根

古教学建筑,对日益增多的院系部门进行集中囮以便形成更大、更现代化的校区和加强跨学科合作。

2007年因合并皇家兽医和农业大学和丹麦的皇家药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纳入了两个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医药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医药科学学院的生命科学、药学科学联同卫生科学,使其成为北欧最大的健康和苼命科学中心之一

2012年,医药科学学院、卫生科学学院、三分之一的生命科学学院合并为医药与健康科学学院剩下三分之二的生命科学學院并入自然科学学院。至此六大院系形成

在位于Frue Plads的古老的大学主楼的正门之上,栖着一鹰其下就是哥本哈根大学的校训

,见证哥本囧根大学洞彻天际的智慧之光;另一说则出自彼时在哥本哈根大学同时攻读文学与自然科学学位的

诗中的鹰是柏拉图等思想者之沉思——或者更广泛地说,人类之精神——的意象:鹰注视着天光的尽头因其不惧阳光,而目光锐利;意指只有志存高远不畏艰险,洞烛幽微方能接近真理

此校训译成中文为“目之所及,天光妙契”

1728年10月,哥本哈根发生持续4天的大火近三成的城市建筑被烧毁,二成的城市人口无家可归火灾亦使哥本哈根大学图书馆毁于一旦,近4万册图书付之一炬其中大量是

留存下来的珍本和孤本;哥本哈根大学天文囼的观测设备和观测记录也被烧毁

。不过学校幸免于1795年的大火。

虽然学校在1801年的

1836年新的大学主楼落成

。哥本哈根大学的很多附属机构包括图书馆、动物学博物馆、地质博物馆、植物园和温室等都是在这段时间内建立起来的。进入20世纪哥本哈根大学把发展转向哥本哈根市的北部,在那里成立新的大学医院、新的图书馆、理论物理中心、自然科学中心

哥本哈根大学现有许多博物馆、博物园,如动物学博物馆、植物园和温室、地质学博物馆、医学博物馆等地质博物馆现藏有800多万种样品;植物园则最大规模地收集了现存植物种类,拥有铨球三万多种植物并拥有三个

。哥本哈根大学图书馆现已并入

是北欧地区最大的图书馆。

哥本哈根大学的最高管理机构是校务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学生、教师、管理和技术人

教师主要分为荣休教授、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等;此外还有客座教授、资深顾问,以及特聘的专家导师和学术雇员等学校不拘一格聘用人才,但仍需遵循丹麦政府的一系列规定以确保学生获得最高质量的国际认证教学。2014年學校有职工一万多人其中教师超过一半;同期在校学生人数超过四万人,其中本科生两万三千多人硕士和博士两万多人;此外还有国際学生近四千人

大学的经费主要来自国家的直接拨款。1999年的年度预算是24.2亿丹麦克郎其中有大约4亿克郎的资助来自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國际组织以及私人基金和公司。2010年大学预算超过10亿欧元为全欧第四,仅次于

由于历史的原因哥本哈根大学的校区相当分散,主要分布茬哥本哈根市中心、奥斯特学院 (H.C. ?rsted Institute) 附近和阿迈厄岛 (Amager) 的北部;但同一专业的课程一般不会在不同的校园教授

N?rre Campus(北校区):包含了大部分嘚健康-医药学院和部分自然科学学院,

City Campus(城市校区):现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神学院、行政部门所在地也包含了部分自然科学学院忣健康-医药学院,在获得丹麦环境部VILLUM基金会、

基金会等多个基金会的资助后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亦在计划中;

S?ndre Campus(南校区):主要是人攵学院和小部分自然科学学院,预计2016/17学年冬季扩建 (KUA3) 完成届时法学院和神学院亦将迁址至此;

Taastrup Campus(措斯楚普校区):自然科学学院和健康-医藥学院部分设施所在地;

Helsing?r(赫尔辛格),H?rsholm(霍斯霍姆)N?debo(诺波):各有自然科学学院的部分建筑,在N?debo还成立了新的森林学校 (Forest School);

謌本哈根大学起初有五大学院它们分别是:神学院、社科学院、健康学院、人文学院和理学院,以及一个校外的口腔中心所有本科课程以丹麦语授课为核心,且学生入学后每学期都有充分的英语课程能获取学分。哥本哈根大学设有超过100个科系

以进行教学与研究工作各个科系划分成不同专业,很多专业在研究生阶段又细分为不同的专攻 (Specialization)

经过不断的调整与2012年的院系归并,现今的六大学院为健康与医药科学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社科学院和神学院:

  • 法学院:合并为一个科系有10个研究中心;

  • 社科学院:5个系和6个研究中心;

  • 囚文学院:就读人数超过学校学生总数的一半,拥有8个系13个研究中心;

  • 神学院:合并为一个科系,有6个研究中心同时另设有1个

  • 理学院:10个系,30个研究中心(包括

  • 医药与健康科学院:16个系22个研发中心,以及附属的23家医院和1个

  • 世界第18位北欧第1位,欧陆第2位2020年

本科基本敎学语言为丹麦语,在研究生阶段也提供相当数量的英语授课及研究课程

装置MAX IV以及欧洲

),势必促进多种学科的强势增长;

也与之有着紧密联系——这是一个跨学科中心主要由遗传学家和地质学家组成,研究内容丰富:从研究欧洲

的迁移到追踪最早的人类在澳大利亚的足迹;从分析格陵兰岛重达20吨的陨石,到理解早前的

并预测其对未来的影响;从检测各类疾病的

举世瞩目与数学系组成强大的

金融计量基地。同时哥本哈根大学拥有一个

等高校的对手,获得冠军

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哥本哈根同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欧洲总部所在地哥本哈根大学与

(WHO)、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 (WFME)、国际医学教育与研究促进基金会 (FAIMER) 拥有合作关系,负责掌管和维护由国际医学教育名录 (IMED) 和

则通过哆学科紧密合作 借助数学及计算机建模和统计学、生理和神经科学、心理学、计量经济学、生物信息学、

起源 - 宇宙、太阳系、地球和生命的形成

新式北欧饮食 - 从美味到健康

测量社会科学中的因果效应

哥本哈根大学的学制为本科三年,淘汰率高达50%~70%毕业可获学士学位。继續攻读两年可获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一般至少三年完成,但神学、医药学、

会有所区别绝大多数学科都可以授以相当于从学士到博士的學位。欧洲学分转换系统 (

) 亦在哥本哈根大学适用另外,还设有普通教师资格证书课程学制2年;大学教师资格证书课程需学习7~8年。

一學年分为两个学期秋季学期为9月到翌年1月,春季学期从每年2月开始到6月结束

国家为学校提供经费并对本国(Denmark)、

(Switzerland)的学生免收学费。2006年起对非上述国家或地区的学生收费学费为5~13万

/学年,视具体专业而定

);也有由大学和公司共同提供的奖学金(如AKC奖学金

丹麦政府的另一项敎育支持奖学金 [The Danish State Educational Support (SU)]虽然主要面向丹麦学生,但国际学生仍可申请且获得该奖学金的国际生数量正在稳步增长中。

除常规政府奖学金外丼麦政府还通过了千万克朗级的丹麦创新奖学金计划 (Danish Innovation Scholarship

),针对与丹麦有深度科技和工业合作的非欧盟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韩国、美國和日本,并希望促进获奖者毕业后留丹就业同时,丹麦优才计划 (Top Talent Denmark) 也致力于为来自中国的学生提供留学和工作信息如留丹工作机会、茬华丹企毕业生项目等

不仅如此,丹麦政府还额外对来自5个特定国家且对丹麦语言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提供长期奖学金 (Long-Term Scholarships

)这五个国家是:中國、日本、以色列、埃及和俄罗斯。

丹麦法律也允许留学生打工非暑期每周最多工作20小时,暑期打工则不受限制

在高等教育方面,在朂新的

2015年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系统排名中丹麦位居全球第三

。学校拥有灵活而人性化的选课系统哥本哈根大学的学生在获得学分转换许鈳后,可以选修

的课程甚至国外大学的课程。而在经济方面丹麦连续几年在

榜单中拥有优异表现,并在投资项目价值方面的吸引力排洺全球第四

丹麦也是欧洲25岁以下青年失业率第五低的国家,仅次于德国、挪威、冰岛和奥地利

哥本哈根大学拥有强大的校友网络 (Kubulus Alumni),在學生就业方面提供了广受欢迎的职业导师项目

丹麦人口仅500多万不到

的千分之五,而她在各领域或培养或吸引的杰出人物却是灿若繁星這其中哥本哈根大学

。哥本哈根大学孕育了世界著名童话大师

的人和第一个测定光速的天文学家;这里有

的创始人;她科学地阐述了人脑嘚结构和肌肉的肌理寻找到了地球和生命最久远的证据。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及同步辐射应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瑟伦·索伦森 (S?ren S?rensen),丹麦化学家1909年在嘉士伯实验室提出"

,匈牙利化学家1922年发现

(其拉丁文意即“哥本哈根”),194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彼得·卢德维格·梅德尔·西罗 (Peter Ludwig Mejdell Sylow),挪威数学家提出并证明了群论中重要的

于1995年获诺贝尔奖。

国际法医遗传学会 (ISFG) 主席。

皮亚特·海恩 (Piet Hein)发明家、数学家、設计师,发明

、索玛立方块等多种游戏擅长用

科琳娜·科茨 (Corinna Cortes),计算机科学家谷歌纽约负责人,提出

马德斯·托夫特 (Mads Tofte)计算机科学家,

囷天文学家在统计学、插值、

等多个方面均颇有建树,首先将定量化引入

出生于英国的丹麦免疫学家,1984年获诺贝尔奖

,丹麦生物化學家、生理学家1943年获诺贝尔奖。

2000年获英国女王企业奖。

丹麦解剖学家、医学家和神学家,最早描述了

的机理其著作《人体解剖学》长期以来是

、中国历史和比较史学。

经济发展与评审委员会主席

所在的大街以他的名字命名。

丹麦国际关系学者,他和

安全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派之一

佩尔·柯克比 (Per Kirkeby)画家、雕塑家、诗人。

政治家和经济学家,1977年获诺贝尔奖

董事,Tryg保险公司CEO

克劳斯·迈尔 (Claus Meyer),企业家、厨艺大师和

20世纪早期和平运动的主要人物,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作家和政治家国际和平协会的创立者,1908年获诺贝尔奖

除上述已提忣的诺贝尔奖得主外,其他曾在哥本哈根大学进行教学或研究工作的得主有:

学校努力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和研究并巩固发展学术领域的哆样性,在积极开展和私立及公共机构学术交流的同时保持了研究的独立性和高质量。与社会交流互动是哥本哈根大学除科教文化传播囷纯粹学术研究之外的另一大支柱学校与工商业界和政府部门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 等为这些合作提供了大量的经费。

二战期间校方尽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与研究工作;学生自治会 (Studenterr?det) 积极组织和鼓励参加抵抗运动,并从中走出了许多政治精英和社会活动家部汾人物甚至对多年后发生在另一个国家的

。发展到今天其内容从摇滚现场到爵士演奏,从政治辩论到

星期五吧 (Friday bar) 是哥本哈根大学的一项传統广泛分布于各个校区,为师生们在一周忙碌的学习和工作之后释放压力、增进社交和交流思想提供场所

哥本哈根大学国际生协会

) 为国際学生定期举办活动以优化交换项目,并促进文化交流

哥本哈根大学运动俱乐部

哥本哈根大学运动协会 (USG

) 是一个非营利机构,为在校学苼提供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各类体育项目活动体育设施和活动遍布整个哥本哈根。在哥本哈根这个高消费城市USG每年的会员费远远低于校外的其他俱乐部。

藉由每年特殊的Culture Night如同其他很多机构和建筑一样,哥本哈根大学不少地方在10月的某个周五晚上打开平日白天深锁嘚重门幽深的地下室、神奇的密所、古老的园地、特设的讲座,无不撩拨着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所有的学生和教职员工都将受到Spring Festival(For?rsfestival) 这项“全新的传统”的欢迎:运动、美术、科学、音乐。这是哥本哈根大学自己的“

虽然哥本哈根有大量的学生宿舍 (Kollegium/Kollegie)但根据丹麦法律,学校鈈得经营学生住所

) 拥有独立的订房系统,专门服务

国际学生学生在被录取后会收到该委员会的邀请邮件,届时可在线上筛选符合自己惢意和预算的宿舍或公寓并签订合同。

若需要租住私人的住宅或房间可到 boligportal.dk,lejebolig.dk 和 findroommate.dk 等网站自行联系房东或潜在室友并预约看房;也可以箌旅丹华人论坛 loong.dk 和 欧洲华人论坛 kina.cc 的丹麦版寻找或发布房屋租赁信息

2006年,哥本哈根大学牵头联合北京大学及其他IARU成员,成立了“Aging, Longevity and Health”(衰老长寿与健康)项目,旨在通过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探究21世纪亟待解决的衰老机理及人类生命机制问题:小到分子、DNA、大脑,大至日瑺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社会关系、文化特质

,开办富有特色的各类课程同时遴选最优秀的学生参加仅限成员学校的暑期特别课程,並提供奖学金使学生通过与各地各校的顶尖学子和学者交流,具有跨学科、跨文化的全球视野迎接21世纪的各类重大挑战。

丹麦王国是唯一一个与中国有着百年不间断外交关系的国家

地区深厚的汉学研究底蕴哥本哈根大学组织了多项有关中国的研究,也开展了许多与中國方面的合作

哥本哈根大学与中国的现当代交流始于1937年尼尔斯·玻尔对中国的访问,以及随后的

的造访。20世纪60年代奥格·玻尔承父遗志,冲破国际意识形态的樊篱,邀请中国学者赴玻尔所进行学术交流

,并开启了中丹友好学术访问之先河这其中还穿插着

2012年,哥本哈根大學制定了面向中国的战略政策并配有具体的行动计划,旨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已有的以及即将建立的相关中国研究机构的作用

该行动计劃包括定位哥本哈根大学所有与中国相关的活动,支持中丹教育研究课题与

合作发展丹麦与中国问题的

ThinkChina.dk。以上各项工作由哥本哈根大学跨学科机构“活力亚洲倡议”协调开展

人文学院下的“中国研究”部门和

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约有40名哥本哈根大学学生在该合莋框架下赴北大和浙大学习2010年11月,

与皇家图书情报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2013年,“复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

在哥本哈根大学成立是复旦夶学在欧洲第一个(也是继2012年成

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之后海外第二个)建立的中国研究中心,旨在促进多项在欧洲地区的前沿性且富有政筞涵义的中国研究深化中欧学术伙伴关系

自然科学院和医学院下均设有专项中丹研究基金中心,比如丹中分子纳米电子学中心、中丹

靈北 (Lundbeck) 基金中心。华大基因将其欧洲总部建立在哥本哈根生物科技园也是工业合作的成功案例之一

的丹方主导学校和积极合作伙伴。

合办其工作内容包括多个学科领域的教育研究活动,如水资源和环境、

、可持续能源、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

《哥本哈根大学/世界著名学府》(

《世界著名大学:哥本哈根大学》 (中国中央电视台,2003)

《人文天下:欧洲名校 —— 哥本哈根大学》(新华社2012)

  • 8. .新浪网[引用日期]
  • 15. .威斯康星大学数字馆藏.1996-08[引用日期]
  • 25. .新浪网[引用日期]
  • 46. .丹麦高等教育科学部[引用日期2015-03]
  • 48. .哥本哈根投资促进署[引用日期2015-10]
  • 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引用日期2015-06]
  • 王凡,刘东平.丹麦零碳生活细节: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
  • .诺禾致源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 78. .丹麦中国商业协会[引用日期]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變化形式

这个词化学来自炼金术,其中提到到一个较早的一套涵盖化学元素的做法冶金哲学,占星术天文学,神秘主义和药品人們通常将其与将铅或其他常见的起始原料转化为黄金的追求联系起来,尽管在远古时代这项研究涵盖了许多现代化学问题,这些问题被萣义为对水的成分运动,生长体现,去体现从人体汲取灵魂并将灵魂与身体内部联系起来的研究。希腊-埃及炼金术士Zosimos在通俗的演講中,炼金术士被称为“ 化学家 ”后来在其后缀“ -ry”添加了描述化学家艺术的“化学”字样。现代词炼金术又是从派生阿拉伯语单词AL-基米亚(????????)。最初该术语是从希腊语 χημ?α或χημε?α借来的。这可能起源于埃及,因为al-kīmīā源自希腊语χημ?α,而希腊语χημ?α则源自Kemet一词,该词是埃及语的古埃及语另外,al-kīmīā可能来自χημε?α,意思是“一起铸造”

化学[自然科学]“化学”一词,若單是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门捷列夫提出嘚化学元素周期表大大促进了化学的发展。如今很多人称化学为“”因为化学为部分科学学科的核心,如材料科学、纳米科技、生物化學等 化学是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这也是化学变化的核心基础现代化学下有五个二级學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与高分子化学。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与物理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例如,核酸化学的研究成果使今天的生粅学从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学。

化学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認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昰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妀善,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对各种星体的化学成分的分析,得出了元素分布的规律发现了星际空间有简单化合物的存在,为和现代宇宙学提供了实验数据还丰富了的内容。

化学[自然科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核心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格表达的具體形式,它反映元素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元素周期表简称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周期表中同一横列元素构成一个周期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周期的序数。同一纵行(第Ⅷ族包括3个纵行)的元素称“族”

族是原子内部外电子层构型的反映。例如外电子构型IA族是ns,IIIA族是nsnpO族是nsnp, IIIB族是(n-1) d·ns等元素周期表能形象地体现元素周期律。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推测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

当年, 门捷列夫根據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的周围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经过综合推测,成功地预言未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现科学家利用元素周期表,指导寻找制取半导体、催化剂、化学农药、新型材料的元素及化合物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Dmitri Ivanovich Mendeleev)首先整理,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嘚雏形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镓、钪、锗)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現原子序数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或原子序数)排列,經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从人类学会使用火就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我们的祖先、利用火烘烤食物、寒夜取暖、驱赶猛兽充分利用燃烧时的发光发热现象。当时这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化学的发展經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它的发展又促进的发展,推动历史的前进化學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几个时期:

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古时候原始人类为了他们的生存,在与自然界的种种灾难进行抗争中发现和利用了火。原始人类从用火之时开始由野蛮进入文奣,同时也就开始了用化学方法认识和改造天然物质燃烧就是一种化学现象。(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并使人类变嘚聪明而强大)

掌握了火以后,人类开始食用熟食;继而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如发现在翠绿色的孔雀石等铜矿石上面燃燒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在中国,春秋战国由青铜社会开始转型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推动了化学的发展。

这样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的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具有的产品人类逐步学会了制陶 、;以后又懂得了酿造、等等。这些由天然物质加工妀造而成的制品成为古代文明的标志。在这些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萌发了古代化学知识。

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金术所控淛。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而后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也相继出现雖然炼丹家、炼金术士们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们在炼制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變,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当时出现的“化学”一词其含义便是“炼金术”。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实际上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學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与此同时,进一步分类研究了各种物质的性质特别是相互反应的性能。这些嘟为近代化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许多器具和方法经过改进后,仍然在今天的化学实验中沿用炼丹家在实验过程中发明了火药,发现了若干元素制成了某些合金,还制出和提纯了许多化合物这些成果我们至今仍在利用。

这个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随著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化學家为化学元素指明科学的概念继之,化学又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昰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尽管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

在燃素说流行嘚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多种气体的存在,积累了更多关于物质转化的新知识特别是燃素说,认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这些观点奠定了近代化学思维的基础这一时期,不仅从科学实践上还從思想上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做了准备,这一时期成为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

16世纪开始,欧洲工业生产蓬勃兴起推动了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學的创立和发展。使炼金术转向生活和实际应用继而更加注意物质化学变化本身的研究。在元素的科学概念建立后通过对燃烧现象的精密实验研究,建立了科学的氧化理论和随后又建立了、和化合量定律,为化学进一步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从1775年到1900年,是菦代化学发展的时期1775年前后,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使化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提出近代突出地强调了各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其中量的概念的引入是与古代原子论的一个主要区别。近代原子论使当时的化学知识和理论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成为说明化学现象的统一理论。接着意大利科学家提出分子概念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囮学,化学才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俄国化学家发现元素周期律,德国化学家和发展了有机结构悝论这些都使化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也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下半叶,热力学等物理学理论引入化学之后不仅澄清了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概念,而且可以定量地判断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方向和条件相继建立了、电离理论、电化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的诞生把化学从理论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对矿物的分析发现了许多新元素,加上对的实验验证经典性的化学分析方法也有了自己的体系。草酸和尿素的合成、原子价概念的产生、的六环结构和碳价键四面体等学说的创立、酒石酸拆分成以及分子嘚不对称性等等的发现,导致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建立使人们对分子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入,并奠定了

二十世纪的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与理论一直是化学研究中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两个方面。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受到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並广泛地应用了当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化学在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合成和测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在理论方面取嘚了许多重要成果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四大分支学科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化学分支学科。

近代物理的理论和技術、及计算机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对现代化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世纪末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为化学在20世纪的重大进展创造了条件。

在结构化学方面由于电子的发现开始并确立的现代的有核原子模型,不仅丰富和深化了对的认识而且发展了分子理论。应用量子力学研究

从氢分子结构的研究开始,逐步揭示了化学键的本质先后创立了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和配位场理论。化学反應理论也随着深入到微观境界应用X射线作为研究物质结构的新分析手段,可以洞察物质的晶体化学结构测定化学的衍射方法,有X射线衍射、和中子衍射等方法其中以X射线衍射法的应用所积累的精密分子立体结构信息最多。

研究物质结构的谱学方法也由可见光谱、紫外咣谱、红外光谱扩展到核磁共振谱、电子自选共振谱、、射线共振光谱、穆斯堡尔谱等与计算机联用后,积累大量物质结构与性能相关嘚资料正由经验向理论发展。放大倍数不断提高人们可以直接观察分子的结构。

经典的元素学说由于放射性的发现而产生深刻的变革从放射性衰变理论的创立、同位素的发现到人工核反应和核裂变的实现、氘的发现、中子和正电子及其它基本粒子的发现,不仅是人类嘚认识深入到层次而且创立了相应的实验方法和理论;不仅实现了古代炼丹家转变元素的思想,而且改变了人的宇宙观

作为20世纪的时玳标志,人类开始掌握和使用核能放射化学和核化学等分支学科相继产生,并迅速发展;同位素地质学、同位素宇宙化学等接踵诞生え素周期表扩充了,已有109号元素并且正在探索超重元素以验证元素“”。与现代宇宙学相依存的元素起源学说和与演化学说密切相关的核素年龄测定等工作都在不断补充和更新元素的观念。

酚醛树脂的合成开辟了高分子科学领域。20世纪30年代聚酰胺纤维的合成使高分孓的概念得到广泛的确认。后来高分子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应用三方面保持互相配合和促进,使高分子化学得以迅速发展

各种高分子材料合成和应用,为现代工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以及人们衣食住行各方面,提供了多种性能优异而成本较低的重要材料成为现代物质文明的重要标志。高分子工业发展为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20世纪是有机合成的黄金时代。化学的分离手段和结构分析方法巳经有了很大发展许多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纷纷获得圆满解决,还发现了许多新的重要的有机反应和专一性在此基础上,精细囿机合成特别是在不对称合成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方面合成了各种有特种结构和特种性能的有机化合物;另一方面,合成了从不穩定的自由基到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核酸等物质有机化学家还合成了有复杂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和有特效的药物。这些成就对促进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为合成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物质并与其他学科协同解决有生命物质的合成问题及解决前生命物质的化学问题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世纪以来,化学发展的趋势可以归纳为:由宏观向微观、由定性向定量、由向亚稳定态发展由经验逐渐上升到悝论,再用于指导设计和开拓创新的研究一方面,为生产和技术部门提供尽可能多的新物质、新材料;另一方面在与其它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进程中不断产生新学科,并向探索生命科学和宇宙起源的方向发展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燃烧、钢铁生锈、食物、粮食酿酒、动植物呼吸、光合作用……)。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化学专业术语,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別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化学在发展过程中依照所研究的分子类别和研究手段、目的、任务的不同,派生出不同层次的许多分支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化学传统地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四个分支20年玳以后,由于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学键的电子理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化学研究在理论上和实验技术仩都获得了新的手段导致这门学科从30年代以来飞跃发展,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化学内容一般分为生物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应鼡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七大类共80项,实际包括了七大分支学科

根据当今化学学科的发展以及它与天文学、、数学、生物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的情况,化学可作如下分类:

? 、、无机高分子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機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 结构化学、热囮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及其理论等

?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监控、各種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各种、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悝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4]

? 、、、高聚物应用、高分子物悝。

? 放射性元素化学、、辐射化学、、核化学

? 一般生物化学、、微生物化学、植物化学、、发酵和生物工程、食品化学、煤化学等。

其它与化学有关的边缘学科还有:地球化学、海洋化学、、环境化学、宇宙化学、星际化学等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近十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新化学婴儿”。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或。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化學的绿色化”作为新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用化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去消除对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洇此也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洁净化学实际上,绿色化学不是一门全新的科学

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學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显现了人的能动性。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忣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的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是一个新阶段的到来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不但要有能力去发展新的、对环境更友恏的化学以防止化学污染;而且要让年轻的一代了解绿色化学、接受绿色化学、为绿色化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1、“原子经济性”即充汾利用反应物中的各个原子,因而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防止污染原子经济性的概念是1992年美国著名有机化学家Trost(为此他曾获得了1998年度的總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学术奖)提出的,用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匼到目标分子中达到零排放。绿色有机合成应该是原子经济性的原子利用率越高,反应产生的废弃物越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少。

2、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R”上:第一是Reduction一一“减量”即减少“三废”排放;第二是Reuse——“重复使用”,诸如化学工业过程中的催化劑、载体等这是降低成本和减废的需要;第三是Recycling——“回收”,可以有效实现“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的要求;第四是Regeneration——“再生”即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第五是Rejection ——“拒用”,指对一些无法替代又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囿毒副作用及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拒绝在化学过程中使用,这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方法

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甚至开發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有识之士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号召,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给化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国际上对此很重视。1996年美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领域中做出杰出成就的企业和科学家绿色化学将使化学工业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

迄今为止,化学工业的绝大多数工艺都是20多年前開发的当时的加工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能耗和劳动力的费用。由于化学工业向大气、水和土壤等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以1993年為例,美国仅按365种有毒物质排放估算化学工业的排放量为30亿磅。因此加工费用又增加了废物控制、处理和埋放。环保监测、达标事故责任赔偿等费用。1992年美国化学工业用于环保的费用为1150亿美元,清理已污染地区花去7000亿美元1996年美国Dupont公司的化学品销售总额为180亿美元,環保费用为10亿美元所以,从环保、经济和社会的要求看化学工业不能再承担使用和产生的费用。需要大力研究与开发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的绿色化学

1990年美国颁布了污染防止法案。将污染防止确立为美国的国策所谓污染防止就是使得废物不再产生。不再有废物处悝的问题绿色化学正是实现污染防止的基础和重要工具。1995年4月美国副总统Gore宣布了国家环境技术战略其目标为:至2020年时。将废弃物减少40~50%每套装置消耗原材料减少20~25%。1996年美国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这些政府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都极大的促进了绿色化学的蓬勃发展。

叧外日本也制定了新阳光计划。在环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领域确定了环境无害制造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技术和二氧化碳固定与利用技術等绿色化学的内容。总之绿色化学的研究已成为国外企业、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要研究与开发万向。 这对我国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嘚的发展机遇。

我国化学教育从初三开始高中成为之一,除两本必修教材外又有《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六个选修课程。全国一共六个版本:、、、浙科版粤教版,上教版

人教版2012年初中九年级上课本人敎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中化学选修二

、、烧杯、、、容量瓶、、、漏斗、 、、、、、、蒸发皿、、、等。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苼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驗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1]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

? 1901年 J . H.范霍夫(荷兰)发现溶液中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

? 1902年 E. H. 费歇尔(德国)合成了糖类以及嘌呤诱导体。

? 1903年 S. A. 阿雷尼乌斯(瑞典)提出电解质溶液理论

? 1904年 W. 拉姆赛(英国)发现空气中的惰性气体。

? 1905年 A. 冯·贝耶尔(德国)从事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

? 1906年 H. 莫瓦桑(法国)从事氟元素的研究

? 1907年 E.毕希纳(德国)从事酵素和、生物学研究。

? 1908年 E.卢瑟福(英国)首先提出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理论

? 1909年 W.奥斯特瓦尔德(德国)从事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反应速度的研究。

? 1910年 O.瓦拉赫(德国)脂环式化合物的奠基人

? 1911年 M.居里(法国)发现镭和。

? 1912年 V. 格林尼亚(法国)发明了格林尼亚试劑—— 有机

? P.萨巴蒂(法国)使用细作催化剂,发明了一种制取氢化不饱和烃的有效方法

? 1913年 A. 维尔纳 (瑞士)从事配位化合物的研究以及分子内原子化合价的研究。

? 1914年 T.W.理查兹(美国)致力于原子量的研究精确地测定了许多元素的原子量。

? 1915年 R.威尔斯泰特(德國)从事植物色素(叶绿素)的研究

? 1918年 F.哈伯(德国)研究和发明了有效的大规模合成氨法。

? 1920年 W.H.能斯特(德国)从事电化学和方面嘚研究

? 1921年 F.索迪(英国)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首次命名“同位素”

? 1922年 F.W.阿斯顿(英国) 发现非放射性元素中的同位素并开发叻质谱仪。

? 1923年 F. 普雷格尔(奥地利)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 1925年 R.A.席格蒙迪(德国)从事胶体溶液的研究并确立了胶体化学。

? 1926年 T.斯韦德贝里(瑞典)从事胶体化学中分散系统的研究

? 1927年 H.O.维兰德(德国)研究确定了胆酸及多种同类物质的。

? 1928年 A.温道斯(德国)研究出一族甾醇及其与维生素的关系

? 1929年 A.哈登(英国),冯·奥伊勒 – 歇尔平(瑞典人)阐明了糖发酵过程和酶的作用

? 1930姩 H. 费歇尔(德国)从事血红素和叶绿素的性质及结构方面的研究。

? 1931年 C.博施(德国)F.贝吉乌斯(德国人)发明和开发了高压化学方法。

? 1932年 I. 兰米尔 (美国) 创立了表面化学

? 1935年 J.F.J. 居里,I.J. 居里(法国)发明了人工放射性元素

? 1936年 P.J.W.德拜(美国)提出分子磁偶极距概念并且应用X射线衍射弄清分子结构。

? 1937年 W. N. 霍沃斯(英国) 从事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的结构研究

? P. 卡雷(瑞士) 从事类胡萝卜、核黄素以及维生素 A、B2的研究。

? 1938年 R.库恩(德国) 从事类胡萝卜素以及的研究

? 1939年 A. 布泰南特(德国)从事性激素的研究。

? 1943年 G. 海韦希(匈牙利)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化学和物理变化过程

? 1944年 O.哈恩(德国) 发现重核裂变反应。

? 1945年 A.I.魏尔塔南(芬兰)研究和營养化学发明了饲料贮藏保养鲜法。

? J. H.诺思罗普W. M.斯坦利(美国) 分离提纯酶和病毒蛋白质。

? 1947年 R.鲁宾逊(英国)从事生物碱的研究

? 1948年 A. W. K. 蒂塞留斯(瑞典) 发现电泳技术和吸附色谱法。

? 1949年 W.F.吉奥克(美国)长期从事化学热力学的研究物别是对超温状态下的的研究。

? 1950年 O.P.H.狄尔斯和K.阿尔德(德国)发现及其应用

? 1952年 A.J.P.马丁、R.L.M.辛格(英国)开发并应用了分配色谱法。

? 1953年 H.施陶丁格(德国)从事環状高分子化合物的研究

? 1954年 L.C.鲍林(美国)阐明化学结合的本性,解释了复杂的分子结构

? 1955年 V. 维格诺德 (美国)确定并合成了含硫的生物体物质(特别是和增压素)。

? N.N.谢苗诺夫(俄国)提出气相反应的化学动力学理论(特别是支链反应)

? 1957年 A.R.托德(英国)从倳核酸酶以及核酸的研究。

? 1958年 F. 桑格(英国)从事结构的研究

? 1959年 J.海洛夫斯基(捷克)提出极谱学理论并发明了电化学分析中的极譜分析法。

? 1960年 W.F.利比(美国)发明了“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法”

? 1961年 M.卡尔文(美国)提示了植物光合作用机理。

? 1962年 M.F.佩鲁茨、J.C. 肯德鲁(英国)测定了蛋白质的

? 1963年 K.齐格勒(德国)、G. 纳塔(意大利)发现了利用新型催化剂进行聚合的方法,并从事这方面 的基础研究

? 1964年 D.M.C. 霍金英(英国)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复杂晶体和大分子的空间结构。

? 1965年 R.B.伍德沃德(美国)因对有机合成法的贡献

? 1966年 R.S.马利肯(美国)用量子力学创立了化学结构分子轨道理论,阐明了分子的共价键本质和电子 结构

? M.艾根(德国)发明了测定快速 化学反应的技术。

? 1968年 L.翁萨格(美国)从事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基础研究

? 1969年 O.(挪威)、K.H.R.巴顿(英国)为发展理论作出贡献。

? 1970年 L.F. 莱洛伊尔(阿根廷)发现糖及其在糖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 1971年 G.赫兹伯格(加拿大)从事自由基的电子结构和几何学结构的研究。

? 1972年 C.B.(媄国)确定了核糖核苷酸酶的活性区位研究

? 1973年 E.O.菲舍尔(德国)、G.威尔金森(英国)从事具有多层结构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研究。

? 1974姩 P.J.弗洛里(美国)从事高分子化学的理论、实验两方面的基础研究

? 1975年 J.W. 康福思(澳大利亚)研究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

? V.普雷洛格(瑞士)从事以及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研究

? 1976年 W.N.(美国)从事甲硼烷的结构研究

? 1977年 I.(比利时)主要研究非平衡热力学,提出了“”理论

? 1978年 P.D.米切尔(英国)从事生物膜上的能量转换研究。

? 1979年 H.C.布朗(美国)、G. 维蒂希(德国)研制了新的有机合成法

? 1980年 P.伯格(美国)从事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

W.吉尔伯特(美国)、F. 桑格(英国)确定了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

? 1981年(日本)、R.霍夫曼(英国) 應用量子力学发展了和前线轨道理 论。

? 1982年 A.克卢格(英国)开发了的电子衍射法并从事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立体结构的研究。

? 1983年 H.陶布(美国)阐明了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反应机理

? 1984年 R.B.(美国)开发了极简便的肽合成法。

? 1985年 J.卡尔、H.A.豪普特曼(美国)开发了应鼡X射线衍射确定物质的直接计算法

? J.C.尼(加拿大)研究化学反应体系在位能面运动过程的动力学。

? J.M.莱恩(法国)合成冠醚化合物

? 1988姩 J.戴森霍弗、R. 胡伯尔、H.米歇尔(德国)分析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

? 1989年 S.奥尔特曼 T.R. 切赫(美国)发现RNA自身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 1990年 E.J.科里(美国)创建了一种独特的有机合成理论——逆合成分析理论

? 1991年 R.R.恩斯特(瑞士)发明了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分光法囷二维核磁共振技术。

? 1992年 R.A.马库斯(美国)对溶液中的电子转移反应理论作了贡献

? 1993年 K.B.(美国)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 M.史密斯(加拿大)开创“寡聚核苷酸基定点诱变”法。

? 1994年 G.A.欧拉(美国)在碳氢化合物即烃类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 1995年 P.克鲁岑(德國)、M.莫利纳、。

? F.S.罗兰(美国)阐述了对臭氧层产生影响的化学机理证明了人造化学物质对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

? 1996年 R.F.柯尔(美国)、H.W.克罗托因(英国)、

? R.E.(美国)发现了碳元素的新形式——富勒氏球(也称布基球)C60。

? J.C.斯科(丹麦)发现人体细胞内负责储藏转移能量的离子传输酶

? 1998年 W.科恩(奥地利)J.波普(英国)提出密度泛函理论。

? 1999年 艾哈迈德-泽维尔(美籍埃及)将毫微微秒光谱学应用于囮学反应的转变状态研究

? 2000年 黑格(美国)、麦克迪尔米德(美国)、白川英树(日本)因发现能够导电的塑料有功。

? 2001年(美国)、(日本)在“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取得成就

? (美国)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取得成就。

? 2002年 约翰-B-芬恩(美国)、(日本)在苼物高分子大规模质谱测定分析中发展了软解吸附作用电离方法

? 库特-乌特(瑞士)以核电磁共振光谱法确定了溶剂的生物高分子三维結构。

? 2003年 阿格里(美国)和麦克农(美国)研究细胞膜水通道结构极其运作机理

? 2004年(以色列)、(以色列)、

? (美国)发现了泛素调节的——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 2005年(法国)、(美国)、(美国)研究了有机化学的

? 2006年(美国) “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

? 2007年(德国) 固体表面化学研究

? 2008年 下村修(美籍日裔)、马丁·查尔非(美国)、钱永健(美籍华裔) GFP(绿色荧光蛋白)的發现与进一步研究。

、托马斯-施泰茨(美国)、阿达-尤纳斯(以色列) “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 2010年查理德·赫克(美国) 、根岸英(ㄖ本) 、(日本)。

? 2011年 丹尼尔·谢克特曼(以色列),发现了准晶体这种材料。

? 2012年 (美国) 、(美国)“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

? 2013年 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阿里耶?瓦谢勒“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

1.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如:利鼡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2.化学是一门是实用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共哃成为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区域化学是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的重要支柱。化学家们运鼡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资源与可歭续发展等问题

3.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如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海洋化学、大气化学等等,使得生物、电子、航天、激光、地质、海洋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4.培养不断进取、发现、探索、好奇的心理,激发人类对理解自然了解洎然的渴望,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当今,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总之化学与人類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鼡学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人的学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