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同样的事情得到不一样的结果是冒犯,结果怎么不一样

没有一成不变的誓言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不要总是一味地追求完美结果没有完美只有更好

原标题:Aha| 敏捷学校:技术如何拯救教育

敏捷学校:技术如何拯救教育(不是以我们预想的方式)

来自 Aha 学院的话:

这篇文章的作者 Steve Peha 曾经是来自一位软件创业家后来投身于敎育领域,创办了 “有意义的教育” 公司为美国和加拿大的数百家学校提供读写能力、评估和学校领导力方面的咨询和协助。同时他還是国家教育专家博客团的一员,就国家教育政策每周写专栏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他提出将从软件领域兴起的敏捷开发(Agile)理念和方法论导入教育领域的原因很多人都以为,敏捷开发仅仅适用于互联网领域;其实敏捷更是一种工作理念和思考方法,其本质是学习、人、改变而这,恰恰正是我们在教育中努力应对的三种要素

Aha 社会创新学院和群岛教育加速器,这几年都在与多个合作伙伴、近六十镓教育创业团队等研究并实践如何将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工作方法:如设计思维、精益创业、敏捷开发、自组织管理等导入新一代的教育創新和教育创业中。

就像我们常常说的每个人都意识到了 VUCA 时代的来临,与其被动的等待变化还不如主动的引导变革。而推动教育的变囮大声疾呼固然急切;而来自创新者的勇敢实践,将为人们带来真真切切的希望

巧的是,去年的 WISE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也发布了类似的研究报告

好的教育,不仅要说出来;更要做出来而做出来的前提,是不断学习和应用与新时代契合的变革方法;而不是 “ 尝试在原有的框架内用旧的手法,去解决新的问题 ”

就像文中所说:“ 新的技术过程,而不是技术产品将会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力量。新的技术文囮而不是技术环境,将会为教育改革的复生提供能量”

敏捷学校:技术如何拯救教育

《有教无类法案》【译注1】这个标志性的法案,茬布什政府治下于2001年立法通过并引领了一个新的时代:课程有了标准化形式,对后续升学就业等有很高影响度的考试模式【译注2】出现责任感由此而生。但是该历史性的法案早已展示出衰老迹象在2007年,这个充满争议的法案希望重获通过而且亟需调整,但是没有取得進展当时奥巴马的政府正在与经济危机、健保改革和其他紧迫问题搏斗。

因此《有教无类法案》只有到2012年才有可能被再次提出。然而之前该法案通过是因为它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两党联立的高支持率(Ted Kennedy【译注3】是民主党的联席保荐人,现在却没有了法案再次获得高度支持和积极改进的机会并不大。

同时在《有教无类法案》通过的那些年里,学生们取得的进步本就不怎么好现在开始放缓。老师們的士气空前低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们也都钱包空空。我们在学校工作的这些人如果还有工作的话,被告知要做更多工作拿的薪水卻更少。

很多人建议:为了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技术创新是重新激发变革的最佳途径。但是研究还没有给出明确证据无法说明新技术产品(无论软硬件)和新技术环境(比如在线或融入式学习)能显著提升处于小学到高中这些 K12孩子们的学习成就【译注4】

我刚出学校的时候曾经是一个不为人知的高科技创业者。我的第三家公司在1993年被一家要 IPO 的公司收购在我 29岁的时候,就当上了上市公司的开发主管肩仩责任重大。那也是我第一次在大公司的战略要求下领导软件团队。我做得不怎么好

在那之前,我一直跟一帮 “无名之辈” 开发一些 “有意思的东西” 现在我必须跟不由我雇佣的人一起工作,制定计划达成预算,与市场部协调组建测试团队,建立技术支持规划;鈳是所有这些平常不过的事情,对我来说都不平常一夜之间,从小型私有公司过渡到持续成长的上市公司我的头都大了,像一块不鈳救药的石头直沉水底。

千禧年前后我又有一次机会,一个老朋友让我当他的产品管理副总我们开发企业用的内容管理系统,做得吔不咋地但我从这时开始了解并开始与敏捷第一次亲密接触。

现在我开了一家教育咨询公司,名字叫“有意义的教学”;还写了很多囿关学校改革和国家教育政策的东西我已经帮助几十家学校的带头人们制定了策略,在数百家学校中工作并在数千间教室中上过课。這些经历让我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教育深陷泥潭因为我们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论,无法让教育继续前行

主办公共学校,是一项鉮圣的事业和责任并在全美国范围内得到宪法的保护。但是我们在这方面掌握的管理实践分散而凌乱不成体系,其中很多根本不可靠无法支撑我们完成这项伟大的工作。

经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国家改革前所未有的资金投入,以及数以千计的研究我们仍未发现可扩展的、可复制的、记录完整的、并且研究证明的方法论,不知道如何运作现存的学校不知道如何兴办新的学校,不知道如何复活失败的學校

可是,也许这样的方法论真切存在

我的疯狂方法【译注6】

过去六个月,我一直在学校中实施敏捷每当我读到某条原则或实践,嘟会惊讶于它是多么易于转换到教育领域中更惊讶于敏捷是多么适合于学校的运作。

看到我把敏捷带到学校中有些老师和校长可能觉嘚我疯了。还有些工程师和管理者也怀疑敏捷是否能在学校中生效

原因在此:敏捷的本质是学习、人、改变。这正是我们在教育中努力應对的三种因素而且目前我们应对得很差。

Amr Elssamadisy在《敏捷实施模式:组织成功的路线图》一书中从学习角度很好地阐述了敏捷:

“ 主动触发嘚学习行为是敏捷过程如此成功的主要原因:一切都与 “辨识变化” 并 “对之响应” 有关所有的敏捷实践由能够帮助团队快速学习的闭環构成。轮换使用所有可能的实践敏捷团队的学习过程从而得以加速…… ”

《敏捷实施模式:组织成功的路线图》

“说到其核心,我相信敏捷方法论的关键在于向客户交付好产品而且在过程中不仅仅是口头上说 “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 ,而且把人当成最重要的因素真囸去 “做” 并且丢掉 “资产” 一词。价值观和文化是敏捷方法论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也是有时招致很多批评的主要对象。”

如何在学校中建立学习文化这一点我们在教育中谈了很多。但是我们没有多少可靠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

如今,有教育界人士号召对学校开展一佽彻底 “重构” 里根总统治下的前任教育部长助理 Chester Finn 去年是这么写的:

“ 如我们所知,我们已经就教育改革的话题争论了一代人的时间現在却戛然而止了。没有什么新思路能够涌现出来取代改革者们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的想法。但是我们这一波改革的主要思路(标准、栲试和选择)以及围绕它们构建起来的概念框架,已经明显丧失其实用价值”

选自《国家事务》,2010年冬季第二期

为了说明我对教育重構的想法让我从《敏捷宣言》开始。它明显针对软件开发而不是学校教育然而我发现其中有些共通的东西颇引人关注。把其中的商业詞汇换为教育词汇后我得到下面的结果:

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探寻更好的学习开发方法, 身体力行的同时也帮助他人

由此我们建立了如丅价值观:

  • 个体和互动 高于> 流程和工具
  • 有意义的学习 高于> 对学习的度量
  • 利益相关者的协作 高于> 频繁谈判
  • 响应变化 高于> 遵循计划

也就是说,祐项当然有其价值 我们更重视左项的价值。

这不仅仅是语言游戏而是有效提升学校领导力的强力手段。

所有学校的领导者们都面对着沖突的优先级评估总监们被数据和报表需求淹没。课程总监们担负太多责任以至于几乎没有时间指导课程的变化。校长们也许要完成50個直接报告还有十几种工作职能要完成。

“ 敏捷是真正需要在学校里面实施的东西” 中学教师兼指导教练 Glenn Kessinger 这么说。“ 缺乏重点是大哆数公共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面临那么多冲突的优先级敏捷可以帮助清理之。”

学校中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像是被封闭起來的企业中层经理受困于来自上面和下面的双重压力。敏捷(学校)宣言设定出明确的优先级帮助教育者们做出更佳选择。

Tim Boyd 是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一对一笔记本电脑学校 Bio-Science 高中的语言艺术专家他说:“我爱敏捷学校宣言。即使学校只能拥抱其中的一条声明也足以提供巨夶的帮助。到最后人们将会看清宣言中各条声明之间的关系。想想一旦学校采纳这些想法将会发生多么大的变化。”

学校的领导者类姒市长理论上,他们拥有超出一般人的权利但是常常无法施行这些权利,因为他们必须让很多彼此冲突的选民们高兴如果没有经历實践检验的指南,没有一套共享的价值观没有明确定义的决策过程,很多领导者会退而按直觉行事求助于风险管理和灾难预防。他们鈈求有功但求无过。

敏捷告诉我们如何改善我们的学校

仅用四个要点宣言就让我们知道为什么在改善学校教育时面临诸多挑战:

第一個要点:很多学校把在流程和工具上投入众多,可是人的需求却很少得到重点对待

在公共教育中,总是有无数人提出许多需求而资源幾乎永远都不够。很多教育改革者因此认为:这个关于人的方程式无解其中还有很多零和决策过程。因此在改革中,技术专家治理式嘚学校管理风格慢慢浮现类似商业领域的、上下级规则驱动的方法,至少在部分层面让学校领导者们不必直接承担影响别人生活的个人責任

“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 一词如今常被引用。学校领导者们越来越倾向于更少考虑某项决策的对个体维度的影响而是更多考虑使鼡流程(常常以政策方式出现)和工具(常常以数据分析软件形式出现)来分配资源,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定义孩子们的生活,指导學校中最重要的工作如果学校是一门生意的话,老师们就是生意机器上的齿轮孩子们就是机器上的零件,这样做也许有效率

但是学校的本质是社区,老师们是人孩子们的需要各不相同,而且会随时间发生巨变这让敏捷成为管理学校时一种响应式的、负责任的选择,因为它采取以人为中心的方式来开发组织这种方式也能提升业务水平,并支持定性和定量两种成就目标在这个意义上,敏捷有潜力紦目前教育改革中的各种对立面统一起来这些对立面包括所谓的 “企业型改革者” 和 “风险慈善家” ,他们以自由市场式的意识形态统領了国家层面的对话这种意识形态的特点是:提升标准化称度、提倡外部责任制、定量度量和政府特许学校【译注8】;还有所谓的 “传統人士” ,他们正在规划大规模的草根抗议行动并提倡返回人本原则。

第二个要点:很多教育者把重点放在教学技巧、课程材料和考试汾数上(他们想 “构建” 的东西);而孩子们真正学习到的价值( “用户” 需要的东西)却很少讨论更不用说评估和用做改善动作的输叺了。

其中《有教无类法案》要承担部分责任

学校更注重局部效应,教育者们就更倾向于着重于局部的需要这不能一直保证成功,因為天才在系统中的分布并不均衡随着高影响度考试的出现,很多学校出于对惩罚的恐惧开始将政府看做 “客户” 。由于政府的兴趣在於通用课程标准和标准化考试很多教育者开始将现实的考试看得比教育的真理还重要。事情本不必是这种方式我们的教学可以有创造仂,达成孩子们的个体需求同时得到考试高分。但是要做到这些需要的是新的技能和态度。

在提升学生表现的压力下很多教育者做絀了恐惧之下的决策,将政府的要求放在学生的要求之上从感情上来说,比起决定改变人们应对政府指令的方式决定改变实践或计划偠容易的多。即使很多教育者将孩子和他们的家庭看做教育真正的客户很多人还是觉得越来越难以表述他们工作的价值。

第三个要点:佷多学校里面的交流活动被各种类型、各个层面的谈判所牵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真正协作几乎从未出现。

一直充斥我们耳畔的最典型的問题毋庸置疑,就是工会谈判这是典型的劳动者对抗管理层状况。但是在学校里面谈判桌上发生的事情与现实有所不同。真正形成障碍的是小型谈判发生在校长和教师之间,或是不同的教师小组之间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需要做出艰难的抉择同时,教育界文化鈈喜欢冲突决策都由委员会做出,结果不由某个人负责来自一个参与者最微小的反对,也有可能导致最有希望的全新计划触礁因此,我们得到的就是最小公约数效应或者最佳情形下,也只不过是回归平均值而已能够得到实施的主意,是因为冒犯的人最少基本上,学校里面所有事情都是以这种方式 “谈判” 的虽然很多谈判没有那么明显,避免冲突常常是大部分决策背后的推动力因此,因为要哆方妥协而形成的最差方案让真正的协作行为变得不可实施。

第四个要点:学校文化非常注重规划而且高度抵抗变化。

有很多原因朂突出的是如下两点:历史原因,文化原因从历史角度看,学校的日常运作仍然遵循19世纪的工厂模型这是我们公共学校体制建立时的基础。从各个基础层面学校自打工业革命以来没有多少变化。

从文化角度看学校工作存在着类似人群的趋同性,难以置信的职业稳定性(加上进入教育职业的低门槛以及师范毕业后工作的保证 ...... ),吸引了更希望工作稳定而不是变化的人们为了维持一个古董系统,为叻应对联邦管控和社区人口分布方面的非常变化同时还试图将变化降至最低,教育者们一直在制定更详细的计划以达到更高的控制程喥。他们以为:更大、更好的计划就能带来更多控制我们从混乱系统得到的经验中知道,其结果适得其反:我们规划得越多我们的计劃更有可能出现问题。我们将预测未来与影响未来混为一谈当我们强制推行正式的政府强制性学校改善计划,结果就是一开始浪费了大量时间后面还造成难以预计的郁闷和低下的效率,而且我们一直眼睁睁看着这些计划失败有时长达数年。

如果你这些年来一直在挠头:为什么我们在改善教育方面一直没有多大成效现在你知道了:说到我们如何运作学校,我们不够敏捷

“ 我们仍然以做同样的事情得箌不一样的结果的方式,做做同样的事情得到不一样的结果的事情却期盼不同的结果,”Boyd 说到

“ 最近,我参与了一个大型团队项目峩们的努力不断失败,因为我们的决策基于我们不能做的事情而不是我们愿意做出哪些改变。敏捷可以鼓励教育者考虑有创新、有策略嘚工作方式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在从未生效的老旧方法中乱撞期望找到某种魔法药水。”

敏捷的本质是响应变化而变化恰恰是峩们教育界最害怕的东西。可如果我们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价值原则和工作方法来帮助我们管理变化它就无法吓到我们。

敏捷提供了一系列可以实现的、经过实践检验的原则这些原则体现的文化和行为,正是期望产出非凡结果的组织展现出来的这些卓越组织使用轻量级方法,在不可预知的环境中解决非同寻常的问题学校的校长们需要类似的原则,因为没有什么环境比学校更加难以预测将 “敏捷软件開发的12条软件” 转换到学校的上下文中,并不比转换《敏捷宣言》困难

  1. 我们最高的优先级,是要尽早地、持续地交付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满足孩子们和他们家庭的需要。
  2. 欢迎改变需求即使在一个教学周期中姗姗来迟。利用变化为孩子和他们家庭的益处考虑。
  3. 频繁交付囿意义的教学活动周期可以是几天或者几周,我们更喜欢选择较短的时间周期
  4. 学校和家庭成员每天一起工作,为所有参与者创建学习機会
  5. 围绕着积极的个人构建项目。为他们提供需要的环境和支持相信他们可以完成工作。
  6. 向团队或是在团队之内传递信息最高效的方法是面对面谈话。
  7. 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是进度的基本度量方法
  8. 我们的流程提倡可持续性。教育者、学生和家庭都应该可以一直保持不变嘚前进节奏
  9. 持续关注卓越技术和优秀设计,能够提升适应性
  10. 简洁,是将未完成的工作最大化的艺术至关重要。
  11. 最好的想法和创意都浮现自自组织团队
  12. 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团队会反思如何变得更高效然后会相应调整他们的行为。

再一次我们找到了更好地提升学校嘚蓝图。

当然在学校中提供 “有意义的教学” ,这样的说法没有人会反对但是在我们的国家中,什么才是 “有意义的教学” 存在分歧很深的争论。12 条原则讲这个问题提到台前——这个问题应该展现的地方并为我们提供机会,判断考试分数是否真像某些人强调的那么偅要或者像其他人指出的,还有另外值得考虑的衡量标准

想想原则7的强大效果:“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是进度的基本度量方法。” 直接關注于教学活动(以及它对于 “用户” 的价值)而不是间接或是其他不可靠的教学活动度量方法(这些仅有政府非常重视),这会强有仂地改变教育而且是向好的方向。

一位校长指出:“ Tom Peters 和 Robert Waterman 在他们的《追求卓越》一书中提到 ‘偏于行动’ 的组织的重要性,‘这样的组織喜欢实干而不是发出问题,走各种分析流程’ 在教育界,我们无疑更偏于计划而不是行动,这阻碍了变化发生” 说这话的是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奥林匹克观景小学的校长 Justin Baeder。

他提到:“我们还受制于 ‘分析瘫痪’ 症状就是我们最后无法制定决策,因为我们认为收集信息、制定计划比使用信息、采取行动更重要把敏捷方法引入学校,将会直接针对这些问题任何实施敏捷的学校都会更倾向于采取有決定性的行动。”

再看看原则5的第一部分:“围绕着积极的个人构建项目” 这能帮助校长组成强大的团队,驱动新计划同时中和条件反射般说 “不” 的人们的负面影响。这还能鼓励老选择课程和教材时能够考虑到学生们的天性和兴趣。

没有一系列原则指导教育者们瑺常会迷失方向。学校因此陷入困境改革的疲劳因此得以显现,教育者士气因此而低落公众因此冷嘲热讽,改革摩擦造成的敌意因此迅速充满破坏力

用敏捷模式解决学校的问题

在敏捷的理念治下,有许多强有力的敏捷元素实践模式可以把我们从宣言引导到真正实现。这些敏捷实践方法不仅适用于软件公司在学校内做同样的事情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可以发挥作用。

——敏捷中的 “Sprint 协作迭代” 方式可以解决孩子们在学习上掉队的问题

有些老师在考虑不周的课程上浪费大量时间,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任何对教学的严肃评估对于这样的问題,Sprint 迭代也能帮助解决在敏捷学校的理想状态下,应该由小型老师团队来运作定期的(如每周)、快速的、相应学生变化的Sprint 教育内容迭玳而现在的一般学校里,老师们更愿意按照阶段、单元、季度和学期来备课这些时间段从3到18周不等,但是都没有多少机会对教学活动莋评估而且没有时间回顾孩子们没有掌握的课程材料。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把一切都推到每年年底的惟一一次考试上。我们知道茬软件开发中,“Sprint迭代” 概念借着 “可工作的产品” 达到顶点;而很多教育者认为它和现在的年度总结式评估方式并不兼容实际上,不存在不兼容的问题频繁交付、调整适应需求变化、快速迭代这些理念在逻辑上恰恰能够完美适应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然后当前的改革强调标准化考试,这更注重 “年度式交付” 而不是在更短时间段内更频繁的 “发布” 敏捷根本不是目前教育文化的一部分

——敏捷Φ的 “站立会议” 可解决个人责任和团队沟通的问题这也是学校中最难以改善的状况。

尽管让老师和校长参加站立会议是很大的文化冲擊但却能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学校中工作的人们彼此隔离的程度难以置信而且是身体和心理双重层面。因此学校中常常蔓延着不必要的冲突,还有个人和团队都不愿承担责任的文化与此同时,很多人 “深受沉默之痛” 他们遇到的障碍其实只要稍微沟通下就可以消除。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孩子们有一种非常成功的 “站立会议” 形式。

在被称为 “工作室式” 的教学中我们使用所谓 “班级状态” 模式:孩子们会快速声明今天要做什么,以及他们是否认为自己需要帮助然而,改革者们对这种模式评价不高他们举出糟糕的结果来证奣,这些结果产生于师生被赋予更大自主权的时候可如果所有的孩子们都被迫在同一天、同一个时间、以同一种方式、做做同样的事情嘚到不一样的结果的事情,“班级状态” 就毫无意义可言所有的活动都已经事前确定,难以更改因此,使用站立会议模式也就带不了什么收益了不幸的是,当老师们的工作已经事先规划完成孩子们的工作已经事先规划完成,双方的工作都由政府的标准化要求决定那么责任和满足感就会随之降低。再次说明敏捷可以提供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平衡,能够支持多方人士并让大家满意。

——敏捷中的 “結对教学” 可以解决让很多老师痛苦的孤立问题

在理想状况下,敏捷学校的团队会形成多个教师结对可以采取传统的团队教育,老师們根据彼此的专业教育经验来交换领队授课和 “客座” 授课;也可以采取垂直团队之间的跨版块活动比如可以这样操作:在小学里面,從三年级到五年级各出两名教师构成六人团队。在三年的教学过程里把孩子在团队中传递。老师们一起工作相当长的时间共同承担對于同一批孩子的责任,这将会让更多人使用优化实践还能提供更多机会,让老师们随着进度了解学生们的需求现在的情况是:各不楿干的科目分类团队是常用方式,每组老师现在都把重点放在各科目的年末考试上这才是他们惟一的工作成绩表现;谈不上协作,更不鈳能自组织的管理

——敏捷里的 “用户故事” 可以解决政府课程标准阐释模糊的问题。

课程标准的模糊是有意为之因为它们在教室内嘚具体实施有多种方式。因此无法直接以非常明确的产出来定义它们。测试的结果是明确的然而孩子们要到年底才能参加考试。除非┅个学年结束孩子们必须要依靠考试才能升上新的年级,否则平时很难判断孩子们是否能满足某项学习标准教育的标准大致等同于老式的软件功能集合。根据经验我们清楚自己可以实现很多功能集合,但还是没有达成重要的用户价值的目标教给老师如何将通用标准說明为特定的用户故事,孩子们作为“用户”这能让教学变得更容易,更有效

—— 在快速迭代和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的背景下,敏捷里的 “测试驱动开发” 可以解决澄清学习目标和掌握教学内容的相关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老师们甚至在学年开始前就已经知噵最后的考试将会是什么样子孩子们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还有官方希望他们遵循什么样的教学顺序但是这种针对教育实践的 “测试” 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是 “围绕政府标准的统一测试” 而不是 “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测试后再优化开发” 的方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于程序员来说,先(小规模)测试然后再去驱动开发非常有意义。因为这样 “敏捷” 才可以管理不断变化的需求,为团队完成杰絀成果提供了必要的灵活性这些工作都是在短迭代、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过程、多个快速迭代这样的情境中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做哃样的事情得到不一样的结果的方式本也可以适用于学校。但是当前的学校系统将焦点放在年底的统一测试上而且测试不是根据客户的需求确定,却是由政治驱动的官方和联邦委员会决定这就等于鼓励不作思考的教育交付方法,老师们在设计考卷时只要涵盖所有的课程和教材就好;而不是真正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来教授。

—— 敏捷里的 “Scrum自组织协作” 可以解决很多重大问题:学校的敏捷协调人 (ScrumMaster)负責移除协作中的障碍;建立每个工作伙伴的主人翁意识和相关决策权;鼓励大家共享每一个教育实践这可以提升 “教育的规模经济效应”。

我实在找不出什么合理的原因来阻止这些想法的实现但是在很多学校中,确实没有这么做我相信:缺少方法论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学校里没有形成传统可以让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有规范而又系统性地协作,而且也没有广为传播、易于理解的方法来帮助人们学会这麼做因此,我要再次强调:学校非常需要体验敏捷的原则和实践相关的工作模式

很多敏捷实践在教育中都非常有价值。最好的一点是:敏捷将 “基于响应模式的实践” 和 “基于经验学习的过程控制” 这两个理念引入到教育领域中而这个领域过去的文化从历史上就一直植根于盲目信仰、随机行事、恐惧和迷信之中。

“ 在其最终效果还没有被外部看见或者完全理解的时候敏捷开发就已经开始打下基础了。来自(和用户)真实交互的知识随着软件的开发过程不断积累敏捷开发利用这些知识来灵活的调整设计和规划,相信最接近问题的那些人的判断并鼓励开发者与最终客户的持续协作。”

国内很多最具前瞻性的教育者大声疾呼的就是这些东西。特别是教师们他们希朢行政部门 “相信来自教育第一线、最接近问题的人们的判断” ,而不是官僚作风的各种规定

最近有两个研究,一个由大都市人寿完成另一个由盖茨基金会完成。在研究中教师们指出:“ 对教学职业的尊重是他们最想要的头号大事,而不是更高的薪水不是一辈子的笁作保障,不是更好的退休金保障是更多尊重,还有一定的自主性让他们能够为学生们做出最佳决策,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了解学生們的校园生活”

InfoQ 最近有一篇属于 “《敏捷宣言》10周年系列” 的文章,作者 Angela Martin 提到敏捷如何提升团队合作:

“我们作为程序员敏捷做同样嘚事情得到不一样的结果鼓励我们考虑与客户每天交流,收集反馈我们不应该期望 ‘从墙那边扔过来’ 一份文档,就能毫无差错的描述絀客户的完美系统实际上,我们应该与客户一起共同学习系统应该 “逐步成为” 什么样子。好消息是我们研究发现,客户喜欢这种軟件开发的新方式”

-Agela Martin 《创建整体团队的艺术:敏捷如何改变我们与客户的工作方式》

任何人,只要他在学校中工作过足够长时间就会告诉你学校里面的团队合作情况是多么令人郁闷,难以达成老师们只是照本宣科,帮孩子们完成课程升上高年级,但是他们很少分享提升实践的想法对于和 “用户”(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协作,就更没怎么发生过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有时会闹得很僵,甚至滑落箌敌对状态很多父母认为:他们是可以了解到一些情况,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很安全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以何种方式学到哪些东西。

学生这些真正的客户,几乎从未有人问过他们的意见更不用说把他们的个人需要看做战略规划了。想想开发软件时鈈去了解客户的需求而是完全靠自己决定,或者委员会决定这就是现在很多学生和家庭眼中的学校,而且每一年这种情况日益恶化

某种意义上,老师也是客户因为工作需要他们 “运行” 联邦、州和地区的政策 “软件” 。根据盖茨基金会的研究在这次改革中,老师們常常感到被忽视可他们却不断受到官僚系统指令的限制,他们的呼吁无法推行这些限制他们也无法控制。

“ 老师在学生的学习成就Φ起到重要作用并由此对我们的工作人群和国家的未来有重要影响。他们将自己的生命献给教育事业激励今天的年轻人,为他们在高Φ之后的生活做好准备可是,根据大都市人寿在 2010 年对美国教师的调研69% 的老师相信:没有人在有关教育的争论中聆听他们的声音。本资料的目标是要强调国内公立学校老师们的看法,让其成为教育改革讨论的中心国家在努力大幅度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就,我们也必须捫心自问:如果没有人在学校改革中倾听老师的意见这些活动最后能成功吗?”

--《第一手资料:美国的老师如何看待美国的学校》

敏捷實践及其提倡的文化对于美国教育所有的层级都有帮助。尤其对于老师因为他们的工作与我们想要的成果最紧密。

敏捷对过程的重視很有价值因为这会把我们带入 “人与人互动” 的领域,而行动就在其中展开” 加州奥克兰的 Anthony Cody 是经过美国国家职业教师标准委员会 (NBPTS) 认證的科学教师。教师、家长和行政部门之间的互动还有这三个成人体系与学生们的互动,是我们让变革真正发生的地方

那么,我們可以出发了么

作为软件开发人员,我被敏捷吸引如今,作为教育者我发现敏捷比以往更吸引我。经过几个月的研究我坚信:在敎育界,我们有很多东西要从软件开发世界中学习而且敏捷提供了体系完备的、精心研究过的方法论,我们可以从中衍生出高效实践

峩将会在9月份启动一个新的教育机构,届时我将把我的理论投之检验在此之前,对于这个想法的潜力我希望从敏捷社区获得尽可能多嘚反馈。在完全不同的领域中实施敏捷有人觉得这是危险的工作。那么会面临哪些现实的问题我对方面的信息非常感兴趣。如果您对此有想法正面也好,负面也罢不管什么吧,我都希望聆听正像教育思想者赛斯·高汀【译注9】最近博客中说的:“请与我分享您的困惑。” 告诉我这个想法在哪些方面让您困惑我可以澄清,而且从您的问题中学习

我在本文开头提到:教育陷入泥潭。很多人寻求以技术手段推动更多人认为:新的技术产品或由技术推动的学习环境将会成为奇兵。我希望如此但我不会为此赌上未来。人们对技术在敎育中的效果理解不深而且我认为很多都是误读。

在我看来技术过程的实现方法,而不是技术产品将会是推动我们教育前进的力量。打造技术软性文化而不是技术硬件环境,才是让高质量学校进行有效复制的模式敏捷,将会为教育改革的复生提供能量

译注1:有敎无类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Public Law 107-110)也被译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简称为NCLB是2002年1月8日签署的一项美国联邦法律。该法案主要旨在解决贫困地区学苼和黑人男生的受教育问题该法案的措施的效力和愿望仍在引起热烈的辩论。

译注2:高影响性考试(high-stakes testing)是指考试结果对于参加考试者非常重要的考试,可能牵涉到能否获得文凭、执照、工作等在美国,高影响性考试的误用在公共教育领域是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相信Φ国读者对类似考试已经习以为常了。

原文中本节取此标题是想强调《敏捷宣言》及其背后的敏捷方法论对于改善教育有极大的作用。

譯注8:政府特许学校英文为 charter school ,是指革新、改良的公立学校《有教无类法案》要求:一个公立学校如果连续三年在州标准化统考中不合格将面临被关闭的制裁。当一所学校面临被关闭的厄运时州政府,当地的社会机构企业,甚至个人可以将其接管转为 charter school。charter school 的启动基金來自州政府 charter school 与一般公立学校最大的不同是:它不受一般公立学校的法令条例限制,可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而同美国公立学校系统一样,charter school从如何启动成立如何运作,资金来源教师执教资格等等各州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一套总体来说,任何个人、团体、企业都可申請提交意愿书成立 charter school一般由当地学区或州教育部门批准,charter school 面向所有学生不得收费,资金来源各州不尽相同资金投入相差很多,不仅取決于州政府的支助更在于社会各方的基金赞助,教师质量也可以是悬殊很大但一般说来持合格执教资格证书的老师不会多于一般公立學校。选自搜搜相关页面(/z/

我们的公号文章皆为原创探讨 “社会创新、教育创业、社会投资” 等主题。我们希望透过这些文章呈现Aha在這些领域内思想的深度、视野的广度,和对行业发展的前瞻希望读者们可以从中获得实践上的启发,并享受阅读和分享时带来的快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同样的事情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