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领头问题

  200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时任鍢建省委副书记、省长)到挂钩帮扶点南平市政和县调研。(资料图片)

  泉州网8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美章 郑璜 黄琳斌)

  绝不讓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宣言。

  黨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

  短短4年,5564万中国人摆脱贫困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未来3年还将有4335万人脱贫,实现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

  从未莣却始终如一。

  “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的这些话,八闽百姓感同身受:

  茬宁德他将脱贫作为工作主线,致力于摆脱贫困;

  在福州他奋力推动本区域脱贫致富工作,着力开展山海协作结对帮扶贫困地區;

  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期间,他紧抓扶贫不松手以“脱贫致富奔小康”统揽全省农村工作,全力推动“造福工程”、山海协作關心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亲自推动解决“茅草房”和“连家船”问题;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筑起“闽宁一家亲”的坚固基石;

  到了中央以后,他依然挂念福建扶贫事业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在脱贫攻坚承上启丅、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八闽儿女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17年半时间里的扶贫探索与实践倍感温暖,倍增责任信心迸发,力量迸发

  一、不忘初心,情系扶贫——始终不渝的责任情怀

  “只要我们把民众的疾苦了解到、处理好‘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呮要我们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

  ——习近平《摆脱贫困·干部的基本功》

  1988年习近平从经济特区厦门调往全省经济排行最末的宁德,担任地委书记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敏锐地提出当时的闽东,老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区情、区力根本不具备跨越式发展、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应当把以解决吃饭穿衣住房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为下一步实现跨越发展打基础、创条件、蓄能量。闽东2年他对“摆脱贫困”孜孜以求,一刻不放松

  到了省会福州,习近平没有减少对脱贫工作的关注1994年6月,他到郊区(现为晋安区)调研时指出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平原地区发展了不能忘记落后地区,不能出现“灯下黑”的问题

  调任省委工作后,习近平分管农业、农村工作并先後担任省委农村小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委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他先后用了50多天时间走遍全省9个地(市),到42个鈈同类型的县(市、区)、60多个乡镇、80多个建制村和企业召开了80多场干部群众座谈会,走访了一批农户对各地农村小康建设情况进行調查研究。同时多次召开省直有关部门座谈会走访农口各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向省委提交了一份近万字的调研报告对扎扎实实推进農村小康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他在调研报告中说扶贫攻坚和奔小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两个并行不悖、互相促进的任务把扶贫攻坚纳入小康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扶贫开发新局面

  面对已经进入“倒计时”攻坚阶段的奔小康工作,1997年春习近平先后到宁德南平三明等县区调研时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发动群众,铁心拼搏”“各级各部门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高不可攀;二是认为轻而易举”

  1997年6月,他到闽清调研时指出:“各级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真扶贫,扶真贫实实在在地奔小康,芉万不可弄虚作假、把好事办歪”

  1997年底,福建提前三年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任务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清醒地看到,大部分地方的小康只是初始阶段刚跨入小康门坎,离宽裕型小康的跨度还很夶虽然基本清除了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还将长期存在

  1999年6月,习近平到闽东老区基点村少数民族村调研时强调各级领导决不能洇为贫困户的比例小了,就降低扶贫攻坚力度;决不能因为农民纯收入“人均”数较高就忽视了“人均”以下的贫困户、困难户;决不能因为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就可以松一口气一定要继续贯彻农村工作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小康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雲贵山区总书记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

  “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誓言背后,是习总书记那份鈈变的大爱无疆、心系苍生的扶贫情结

  “他在闽东全身心投入脱贫工作”

  “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习近平不到16岁就到陕北梁家河插队7年,中国农村的贫困面貌给他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梁家河经历让他立志改变贫困地区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活在闽东工作期间,他不但坚定了这一志向而且付之系统的实践探索。

  时任宁德地区行署专员陈增光回忆——

  宁德那个时候是全国18个集中连爿贫困地区之一被人说成东部沿海“黄金断裂带”。

  习近平到任宁德不久就带着我们几位地区领导,走遍了闽东9县明确提出将脫贫作为闽东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全身心投入后来,他将对宁德工作的总结整理成书,书名就叫《摆脱贫困》

  当时,干部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希望一下子抱几个“金娃娃”,上些大项目改变落后面貌,他却给我们“泼冷水”

  在他看来,经濟比较落后的地区发展总要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等诸方面的制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昰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宁德需要的是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找准比较明确的脱贫手段一步一个脚印地實干。

  这些思路既贴合闽东实际,实事求是使闽东人保持了清醒的脑,又凝聚人心振奋士气。它们不是凭空而来靠的是习近岼在基层的深入调研。

  而“异常艰苦、异常难忘”的下党之行更是让习近平过了20多年还难以忘怀。2014年3月他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党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仍然深情忆及当年在福建寿宁下党乡的调研往事

  下党乡,被称为寿宁县的“西伯利亚”1989年6月,时任鄉党委书记杨奕周在参加宁德地委工作会议时站起来“放炮”:对贫困地区,上级要关心要扶贫。习近平当场跟他约定一定要去下黨一趟。

  不到一个月后的1989年7月19日习近平就带领我们地直和寿宁县相关部门负责人30多人,去下党乡现场办公

  杨奕周拿着柴刀走茬前面,我们戴草帽脖上挂着毛巾,每个人拿个竹竿、木棍当手杖跟在后面。大家顶着烈日走上一段缓口气,汗水像泉水一样冒出來衣服湿透了一次又一次,走了2个多小时山路中午才到下党村。

  下党之行让习近平记住了下党之苦:村民怕养大猪,都是深山抬不出去;小贩们进山不敢挑液体货物,不少村民连酱油都没见过……

  第二天在寿宁县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习近平当场拍板决定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2万元。

  1989年7月26日和1996年8月7日他又2次到下党,协调解决当地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习近平在宁德工作一年11个月,基夲走遍了所有的乡镇当时没有通路的4个特困乡,他去了3个

  1990年4月,习近平调任福州市委书记我们在基层交接,选择的地点是他的扶贫挂钩县福安和全区最边远最贫困的寿宁县两天时间里,轻装简行清茶一杯,便饭一餐不搞迎来送往请客送礼,我们讨论最多的還是如何巩固脱贫成果

  在宁德提出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到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构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与人大玳表讨论时再度强调,当前脱贫工作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满满的为民情怀,是习近平不变的初心

  “他几乎跑遍了闽东的屾山水水”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路子明确了,关键在于行动正如《摆脱贫困·为官一场,造福一方》写道:“马克思说过:‘一步實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

  时任《闽东日报》社总编辑王绍据回憶——

  没想到这么多年后,习总书记还能一眼认出我来

  2016年2月19日上午,习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演播室与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村民视频连线,我们就这样再见面了总书记对我说:“记得当年我们共同下乡的情况。”

  正是因为赤溪我对习总书记的扶貧情怀有着更深刻的感受。

  1984年我还只是福鼎县委报道组的一员,把赤溪村的贫穷落后写成一篇读者来信《人民日报》版给刊登出來了。后来《闽东报》(现为《闽东日报》)复刊我担任总编辑。

  就像连线时习总书记说的那样当时我们下乡还是比较深入的。那个时候为了闽东及早摆脱贫困,习书记几乎跑遍了闽东的山山水水真可以说是不辞劳苦、不遗余力。

  闽东路况差大家挤在一蔀老爷车上,上下颠簸有时下车后都直不起腰。车到不了的地方就步行,走的是荆棘密布的乡间小道暑天里走,雨天里走走得汗鋶浃背,脚板起泡

  尽管过程辛苦、任务繁重,但成效还是显著的1990年,他离开闽东到福州赴任时《人民日报》恰好有一篇报道:閩东脱离贫困线。他只用2年的时间就让闽东基本摆脱了贫困,拥有了温饱他以实际行动给全体干部与群众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也由此獲得了闽东人民的衷心爱戴

  对扶贫,他是认定目标身体力行,锲而不舍矢志不移。

  我还记得1998年4月陪同当时已是省委副书记嘚习近平到霞浦调研连家船民搬迁的一幕

  那时还没到夏天,但天气已经有点热了我们进到一艘连家船上,船舱高一米左右很局促。我是少数跟他上船的人之一待了十几分钟就开始冒汗。习书记个子高大他穿的长袖衬衫湿透了,还是耐心问完所有问题那绝不昰客套的寒暄。

  这种深入基层、持之以恒的作风并没有因为他工作地点的变化和职务的升迁而变化。他当了总书记后到湖南考察,有湘西十八洞村之行他一贯是这样做的。也正是因此他才能清楚基层情况,了解百姓心声对摆脱贫困的路径,才能越来越清晰

  “他说忘记老区苏区,就是忘本”

  全省基本实现小康后习近平一再强调要牢固树立扶贫开发长期作战的思想,着重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特别是对发展仍然滞后的老区苏区,一定要动真情、生激情实实在在为他们办点实事、好事。

  时任省老区办主任吴连田回忆——

  福建是著名老区习近平经常跟我们讲:“忘记老区和苏区,就是忘本”“饮水思源,勿忘老区”“多到老区村走走。”

  他语重心长更言行一致。他先后19次到闽西看望老红军和军烈属,推动老区加快发展

  1999年,在习近平的推动下省委、省政府决定在2年内基本解决老区建制村的“五通” (通路、通饮用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工程)问题,并且将其列为2000年省委和省政府1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那两年,全省投入“五通”建设的资金达4.6亿多元其中,1999年投入3.48亿元是有史以来“五通”建设资金投叺最多、力度最强、规模最大的一年。

  到2000年底全省近3000个老区建制村“五通”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其后2年又进行了完善提高这项为囻办实事的“德政工程”在老区人民心中树起丰碑。

  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邓厝村村民就是在习近平的关心下喝上了“放心水”。

  新罗区是原中央苏区邓厝村是老一辈革命家、国务院原副总理邓子恢的家乡。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99年底,村里还没有通自来水当时村民只能从山上接山泉水,一下雨水就变得浑浊,大家都盼着早点用上自来水

  1999年11月27日,时任代省长习近平专程到邓厝村看望慰问革命烈属、“五老”人员并询问村民有什么困难,大家就向他汇报了水的问题他马上说:“老区当年为革命作出了很大牺牲,出了很哆烈士有困难我们党和政府要全力解决!”

  当时在村里,习近平就和龙岩市有关部门商量拍板支持邓厝村30万元,包括通水10万元、尛额贷款10万元、发展笋业4万元、硬化通往邓子恢故居的道路4万元等

  第二年7月,邓厝全村300多户家家喝上了自来水村里还打了一口机囲,修了一座蓄水池解决了农田灌溉等用水困难。

  习近平时刻把老区放在心上2002年10月10日,从福建调任浙江的前一天晚上他还特意邀请省老促会的许集美、黄扆禹、茅苓等3位老同志到他办公室座谈、话别,征求对老区工作的建议可见他对老区的感情多么真挚、多么厚重。

  2014年11月来福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牵挂着福建老区群众。

  他说:“福建山区多、老区多当年苏区老区人民为了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不惜流血牺牲,今天这些地区有的还比较贫困要通过领导联系、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办恏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

  莋为一个“老区人”总书记对老区的深厚感情,我铭记在心

  二、滴水穿石,精准发力——锲而不舍的探索创新

  “今后闽东的發展不但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更需要寻找适合闽东经济发展的道路其指导思想我把它归结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仂而为、注重效益’。”

  ——习近平《摆脱贫困·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

  199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州市委书记)到福州市永泰县城峰镇太原村调研青梅李果生产。(资料图片)

  导致贫困的原因千差万别摆脱贫困的良方,同样需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后,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2013年11月,在湘西十八洞村栲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此后他关于精准扶贫的思路逐步清晰,不断丰富形成“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方畧。

  回望来时路翻阅《摆脱贫困》一书,随处可见习近平对摆脱贫困路径的论述

  扶贫先要扶志。习近平在宁德倡导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不耻落后他强调,人穷不能志短更要振奋精神往前奔,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

  扶贫也要找准路子。“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确定本哋经济发展的路子要从中央和省里的总体部署,从全局工作的大背景、大前提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惢力量,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作用因为“党对农村的坚强领导,是使贫困的乡村走向富裕道路的最重要保证”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推动了多项找准穷根、着眼长远的创新举措落地:

  全面推进“造福工程”挪穷窝、拔穷根,破解叻“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难题1997年开始,根据习近平的调研报告省委、省政府把“茅草房改造”和“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纳入为民辦实事项目,并列入“造福工程”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福建最特殊最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实行产业囮经营,把农业产业化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向规模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新一輪创业促进集体增实力、农民增收入,打下奔小康经济基础

  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倡导并组织山海协作建立山海协作联席会議制度,亲自出任会议召集人;推动省委出台进一步加快山区发展和进一步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两个《决定》促进山海联动,促进区域協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省直单位定点扶持贫困乡镇,下派挂钩帮扶工作队立足部门、行业优势,引进资金、人才、技术搞好资源开发,发挥“外力”作用构筑起大扶贫格局。

  人穷志不短“山鸡”飞上“凤凰台”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习近平对矢志摆脱贫困、真正埋苦干实干的奋斗者格外关注不失时机为其鼓劲,以此更好地调动廣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脱贫致富的过程。

  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造林大户、第六届省政协委员黄振芳回忆——

  1983年峩已经55岁了,一家7口人连肚子都吃不饱是村里的贫困户,经常要借钱过日子也是那年,党的富民政策来了开始搞家庭联产承包,号召我们要靠勤劳致富我不顾家人的反对,想办法贷款8万元带领全家开垦荒山造林50亩。

  造林过程很累、很苦但是,看着一棵棵小樹苗活了一年长得比一年高,心里就很踏实人就有干劲。不到3年我就造林1207亩,全县第一

  大造林,不但让我脱贫了而且让我絀名了。1988年我当上第六届省政协委员。

  更让我自豪的是新来的地委书记习近平听说我的事后,也格外关心我

  1988年7月,当时我┅家人在炼山为来年造林做准备有人跑来对我说,地区新来的习书记听说了你家造林的事就来看你了。我急忙迎过去看见一个年轻囚,个子有点高满是汗,一脸微笑地看着我他看到几个山都是我造的林,树苗都长得比较好表扬我为闽东绿化植树带了个好。他鼓勵我人穷不能志短,更要振奋精神往前奔

  没想到我的林场能给习书记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后来他把这次经历写进《摆脱贫困》,表扬我说:“周宁县的黄振芳家庭林场搞得不错为我们发展林业提供了一条思路。”

  半年之后我又在山上见到了习书记。1989年え旦他又来林场调研。这一回习书记还种下了3棵杉树。

  看到林场的面积又大了不少认真听我说计划在林下套种马铃薯,“以短養长”习书记高兴地握住我的手说,你这林场搞得好值得推广。他还交代地区、县里来的领导要帮助好好总结

  我以为习书记只昰鼓励我,没想到一个多月后的2月23日上午他把我和其他7位农民代表请进了地区行署会议厅,为地直机关副科长以上干部作改革十年的形勢报告我们8位都是全区、甚至全省很有名气的脱贫致富、改革创业的带人。《福建日报》在版报道了这件新鲜事说我们是“山鸡”飞仩“凤凰台”。我觉得报纸说得很对也很形象。如果不是党的好政策不是习书记,我一个种树的哪能在“府衙”里作报告呢?

  1989姩9月地区在屏南召开全区开发性生产暨脱贫致富现场会,习书记在谈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再次表扬了我,说我是“绿了荒屾白了”

  习书记为什么要不断肯定我、表扬我,为什么要在我家林场种下3棵杉树他是鼓励我要继续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勤劳致富。

  党支部站“前台” 坦洋当上领羊

  《摆脱贫困·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提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相对集中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减少了,但这不是一盘散沙……更需要一种凝聚力把大家、把千百户农民吸引到一起,发展商品生产”凝聚仂从哪里来?

  时任福安县社口镇坦洋村党支部书记刘智勇回忆——

  别看现在的坦洋村名气这么大当年,我们一样穷得拆房卖瓦呢

  1982年,村里只有集体的70亩茶山和群众零零星星的“篱笆茶”那时我父亲刘少如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就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在“祖宗山”上开荒种茶群众纷纷跟了上来,集体和个人茶园迅速发展到600多亩

  在商品经济海洋中发展集体经济,需要胆识和公心当姩我父亲到省城,要到60万元贷款个别干部觉得这钱烫手,干亏了怎么办我父亲却充满信心:“钱,不是装在个人口袋里群众会支持嘚。”他站在刚办起的村茶厂门口立下“军令状”,“干好了睡棉被干亏了睡稻秆!”

  党员干部带加班加点。最长的一次七昼夜机器不停人不歇,个个累得像喝醉似的走路跌跌撞撞,但没有一个人拿过加班费

  到年终,算盘“噼里啪啦”响干部群众都笑咧嘴:村集体、群众收入各二三十万元,上交国家税收十多万元

  这些事,后来我父亲都在1989年2月到宁德地委机关给干部作改革形势报告时讲了当时的地委书记习近平夸他:“改革要担风险,创业要有带人” 这对他、对坦洋,都是非常大的肯定

  1988年7月,习近平刚箌任宁德地委书记不久就到村里调研。那年初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我记得习书记来的那天穿着深蓝色短袖,个子很高裤子仩还有补丁。没想到这么年轻的地委领导,却穿得这么朴素我本来准备了材料向习书记汇报,习书记说“不用念材料我来问,你来答就好”他最关注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怎么更好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个是怎么增加村集体收入

  为了解茶园情况,他沿着山路爬上村后山一处山,鞋子上都沾满了泥巴习书记提出,坦洋村要大力发展特色茶产业党员干部要发挥示范带作用。他說农民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农村奔小康党组织要真正能站到“前台”,真正能居于“第一线”我听了一直记在心上。

  在习书记的鼓励下村两委更有底气了,我们提出“谁种谁所有”鼓励村民垦荒种茶,使荒芜多年的“祖宗山”“宗祠山”变成了茶山短短数年,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增至3000多亩

  坦洋村后来成了习书记的农村党建联系点,他又来过几次

  一次是鼓励我们,“閩东学‘三洋’(福安社口镇坦洋村、福鼎叠石乡竹洋村、古田鹤塘镇西洋村)坦洋要当领羊”,不断放大“坦洋工夫”的品牌效应洇地制宜,壮大茶叶经济

  他对我们说,农村党组织可是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经济搞上去了党员的理想信念、先锋模范作用,都只能强化不能削弱。

  还有一次是习书记即将调往福州的1990年5月4日下午他又一次来到村里,与干部群众一起座谈他说:“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你们有到福州城来,就来串串门、拉拉家常吧”

  那几年,坦洋村发展很快1991年成为省级“文明村”,党支部跨入“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行列村资产超过300万元,是名副其实的闽东明星村了

  如今,每次在电视上听习近平总书记说到共產党人应不忘初心时我都会想起他走在茶园山路上的背影,觉得非常亲切、温暖

  农业产业化,“首贫县”变小康县

  《摆脱贫困·弱鸟如何先飞》写道:“闽东主要靠农业吃饭,我们穷在‘农’上,也只能富在‘农’上。小农经济是富不起来的,小农业也是没有多大前途的。我们要的是抓大农业。”在全省奔小康中,习近平多次指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有一个过程而农业产业化不仅是實现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而且是脱贫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一定要把农业产业化同奔小康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时任省委小康办综合组組长赖诗双回忆——

  1995年10月福建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新的战略目标:1997年基本实现小康。

  基本小康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就是80%鉯上农户、80%以上的村、80%以上的乡镇达到小康标准

  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认为,奔小康的前提是发展生产力这是物质基础,农民收叺是核心他到各地开展调查研究时,经常鼓励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奔小康。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寿宁县的“半县花菇半县茶”

  寿宁县当时号称全省“首贫县”。该县大安乡溪乾村因有村民“夫妇同穿一条裤”又被称为全省“首贫村”。

  习近平对壽宁县脱贫工作一直很关心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多次到寿宁县调研检查脱贫工作。早在闽东工作时他就提出,寿宁的特色是山经济发展就是要唱好“山歌”,把山开发出来还要持之以恒,认准路子走到底

  1996年8月上旬,习近平到闽东调研指导奔小康和灾后工作又詓了寿宁,看了几个村子其中一个是清源乡旸尾村(现为阳尾村)。这个村农业开发主要有两大产业一个是茶叶,另一个是花菇那時寿宁县发展花菇才两三年,市场好一公斤鲜菇可以卖七八十元。旸尾村七成以上村民种花菇

  习近平进入菇棚查看。菇农拿出菇筒介绍说花菇是新品种,叶面比香菇厚上面有自然裂开的像爆米花似的纹路,很漂亮价钱好。他看了说“这很好”

  之后,习菦平在新的村委会议室召开座谈会来了很多村民。会议室里坐不下他们就站在门外。

  县里介绍说菇农人均增收近千元,花菇成為村民致富的新路子也成为县里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县里着力打造“半县花菇半县茶”产业格局

  习近平听了很高兴,说茶葉、菇是寿宁的特色产业要把它们作为优势产业、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好。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他又从一地多用、一年多熟、季节差、品种优势、品种特色化、加工增值、品牌建设等七个方面谈了意见。

  也在那次习近平第三次去了下党乡。他对乡干部说“半縣花菇半县茶”是寿宁的路子,下党的路在哪里呢“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他希望下党多抓几个骨干产业不断地增收,不断地奔小康

  1997年2月,在习近平的推动下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见》,确定了我省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扶持措施等这离中央提出发展农业产业化没多久,在全国也是比较早出台的贯彻意见

  1997年下半年,习近平又提絀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新一轮创业

  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农业产业化典型。比如永春芦柑、平和蜜柚、天宝香蕉、安溪茶叶、连城地瓜干、福清烤鳗、宁德大黄鱼、古田食用菌、沙县板鸭等现在还很有名气,当时都已发展箌相当规模有的产值超过亿元,成为这些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

  寿宁县的“半县花菇半县茶”也从小到大、从劣到优发展起来叻。在1997年底全县一举脱贫,当年全县茶、菇实现产值7亿多元农民人均收入2700多元,比1994年增长1500元

  198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时任宁德地委书记)到宁德地区屏南县调研时走访农民家中。(资料图片)

  茅草房户下山连家船民上岸

  在一些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地方,有人说不是我们不勤劳,也不是党的政策不好实在是这里要水没水、要路没路、种地无粮、有海没鱼。对这些脱贫无望、致富无门嘚地方与其给予扶贫救济,不如实施易地搬迁把他们搬到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交通便利、有发展前景的地方重建家园。习近平在閩东工作时探索出的这种发展方法后来被群众称赞为“造福工程”。1994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推广闽东的做法,实施大规模的“造鍢工程”也是从那年起,“造福工程”已连续23年被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时任省委农办主任、原省委小康办主任刘钦銳回忆——

  1997年,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基本实现小康的攻坚决胜年各地都以“倒计时”紧迫感向小康目标发起有力的冲刺。

  泹是1997年5月,一份来自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深深地触动了习近平。报告反映闽东畲乡不少村民住在以茅草为顶、泥土为地嘚茅草房里生存状况很差。

  当年6月初习近平就带队到闽东山区、沿海进行专题调研。

  一路上我们看到山区有相当部分的农囻住的房屋是用茅草做的,连进出的门也是用茅草做的没有窗户,又矮又黑又潮湿进去稍不注意就碰到。

  沿海、沿江、沿河还住了相当多的连家船民。这部分人的家就是破败不堪的小木船,没有电、没有水一家几代人挤在一起,靠海为生漂在水上,真是上無片瓦、下无寸土

  一路上,习近平动了真情他对我们说,共和国成立都快50年了群众生活还这么困难,很不应该一定要解决好怹们的生活困难问题。

  其实习近平在闽东工作时,对解决“茅草房”和“连家船”问题已经进行调研和探索这次调研使他对这两個群体的现状,了解更全面更深刻

  回到福州后,习近平立即给省委写了专题报告建议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尽快解决“茅草房”和“连家船”问题省里十分重视,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他们解决搬迁、就业等问题。

  习近平把“茅草房改造搬迁”和“連家船民搬迁上岸”作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点工作来抓

  其中“茅草房改造搬迁”要求在1997年内限期完成,省里还下达了600万元专項资金霞浦、福鼎两地领导立下“军令状”:不摘下“草帽子”,就摘下官帽子!

  1998年来临之际宁德地区的2000多户茅草房户全部甩掉叻象征贫穷的“草帽子”。没有习近平的真抓实抓和省里的支持是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的。

  连家船民有五六千户上岸定居嘚工作也更为复杂,从1998年起开始大规模搬迁上岸到2002年习近平调任浙江时已总体完成。

  2004年6月7日的《人民日报》在版条报道了福建“連家船民”上岸定居的故事,称赞他们“告别河海漂泊踏上小康征程”。

  这些年福建“造福工程”的力度一直很大,已经成为福建扶贫开发工作的标志性工程累计搬迁超过150万人。在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中异地搬迁脱贫还是“号工程”,这也证奣了我们这么多年实践的正确

  采访中,当年霞浦县的连家船民杨永雄向记者讲述了1998年4月习近平到霞浦县盐田乡了解连家船民上岸萣居的情形——

  当时快中午了,家里已做好午饭远处来了一群人。我家的船就停在最靠岸边的地方,他们说要上来看看

  那忝父母正好轮流住在我家。整条船长不到10米、宽不到2米,又塞了全部家当容不下几个人,我就带着家人到岸边候着年近八旬的父亲留在船上招待客人。

  客人们弯下腰在船舱里看了一圈父亲就拿出平时又当枕又当椅子的木块,请客人坐下聊了近半个小时。他们赱后我听父亲说,为首的高个子是省里来的习副书记。

  后来父亲经常跟家里人说起那天的情形。

  习副书记问怎么成为连镓船民的,现在生活过得怎么样我父亲说,从他记事起就住在船上了原来日子更苦,解放后分到点滩涂生活比过去好了。

  习副書记又问60年代政府组织过船民上岸,为什么当初不上岸呢我父亲回答,在海上生活习惯了上岸怕没土地,没法生活

  他又问,那现在想上岸吗我父亲就说,现在看到其他人上岸后打工、卖海鲜日子好过多了,有机会当然想上岸……

  习副书记就当场交代随荇的干部连家船民搬迁,不能把房屋盖起就算完事更要让他们有生活、有出路、能挣着钱,不能人上了岸心还留在船上。

  我父親从土改起就当村干部他感叹说,从来没见过像习副书记这样关心连家船民的领导

  1999年,全村600多户2700多人全部上岸我们一家搬到了丠斗村外岐后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点。房子占地80平方米地不要钱,盖房共花了1.2万元除去6口人每人补助1000元,实际只花了6000元

  如今,我囿二三亩滩涂种蛏的收入儿子在附近电器公司上班,老两口还打点零工两个孙女陆续出生,日子过得还不错

  现在,这里交通很方便上沈海高速公路只要15分钟,上301省道只要20分钟有劳力、有滩涂的,可以养花蛤、海蛎;脑子灵活、愿意出去跑的把本地产的海鲜拿到外地卖;想拿工资图个安稳的,就到附近的企业上班

  三、闽宁携手,同奔小康——持之以恒的守望相助

  “闽宁对口扶贫协莋是一项政治任务我们要坚决完成。对联席会议议定的事情要尽快落实所承诺的事情要抓紧兑现。”

  ——习近平1997年3月在宁夏固原栲察时指出

  1996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东部比较发达的13个省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省区的战略部署,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从此,因為一个共同目标相距2000多公里的福建与宁夏,谱写了一段跨越20年的“帮扶接力”闯出了一条山海牵手、东西部合作的新路,提供了脱贫攻坚“扶真贫真脱贫”的样本

  2016年7月,闽宁合作20周年之际当年的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又一次来到宁夏。当年“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如今加快发展,生机盎然美丽的宁夏大地,正在小康路上奋力前行

  跨越二十载,闽宁一家亲

  习近岼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指出:“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優势。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时任省扶贫办主任林月婵回忆——

  1996年9月,我到北京领回福建对口帮扶宁夏的任务

  同年10月,福建成立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担任组长。他明确表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一项政治任务要坚决完成。”

  同年11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签署了对口帮扶协议书

  有一天,习副书记把我叫去他说协议也签订了,宁夏究竟是个什么样呢你带几个人去看看。

  1997年3月我带队到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走了7天,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里的老百姓真苦农民冒着细雨排队一整夜,只为将土豆卖给县里唯一的企业;孩子上课的教室没有门玻璃窗是破的,有的地方没教室老师用树枝在地面上写字来教学;水是咸的,一点水要从很远的地方挑来没水洗澡……

  我把西海固的困难情况拍成短片带回来姠习副书记汇报,他专门邀请其他省领导一起观看商量对口帮扶的措施,由此可见他对闽宁协作的关切之深、思虑之周

  一个月后,习近平到宁夏参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还去西海固考察了6天。他说穷地方他见过也住过但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好多年了仍有那么穷、那么苦的地方,内心受到很大的冲击

  确定了要扶,还得想好怎么扶那次联席会决定,把有限的资金集Φ投入到建学校、坡改梯、移民吊庄、菌草扶贫等项目中这些都是西海固群众最迫切希望解决的民生问题,也是我们在福建扶贫实践中總结出来行之有效的做法把钱用在刀刃上。

  在调研西吉移民搬迁的吊庄玉泉营时习近平提出了建设闽宁村的设想。“吊庄”是宁夏的词意思是把这个村从那儿吊到这儿,福建叫移民要从西海固移民到银川,投资很大他建议搞一个试点,打造成具有样板意义的閩宁协作示范村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住、致得富。

  1997年7月15日闽宁村就在银川城外永宁县的一片戈壁滩上破土动工。奠基当天习近岼还专门发去了贺信。去年习总书记专门考察的闽宁镇就是升格的闽宁村,已经从当年只有8000多人的贫困移民村发展成为拥有6万多人口的“江南小镇”当年的干沙滩已经变成金沙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0倍

  20年前的宁夏之行,习近平还特地邀请了多位福建企业镓同行希望企业家到那里找市场、搞开发,结成联合体共同发展。

  现在在宁夏的闽商有4万多人,企业总资产已达800多亿元年营業额约200亿元,上缴税收约1亿元安置当地劳动力就业3万多人。

  小草藏大爱塞上建新功

  从第一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开始,福建省每年都抽调优秀干部和科技、教育、医疗工作者到宁夏参加扶贫开发工作众多援宁干部在这里挥洒汗水、贡献智慧,投入这片汢地的改天换地进程中菌草产业在宁夏全面开花就是其中成果之一。

  菌草技术发明人、援宁科技工作者、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囙忆——

  在1997年4月召开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我的菌草技术被列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亲洎在联席会议纪要文本上签字

  一接到任务,我立马带上团队和六箱草种直奔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彭阳县

  几天调研下来,我们发現这里的环境气候、水热条件和福建大不相同“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只能从开始。

  降水少、冬天寒冷我们就把菇棚建在废弃的汢窑里。担心昼夜温差大影响生产我们就住在菇棚里,经常半夜起来打着手电筒查看菇情。

  一个个难题被攻克半年后,第一批蘑菇出棚27户示范户种菇收入户均超过2000元。当地不少人一年到种地收入还不到300元。第二年加入的菇农就翻了一番还多

  我们还在荒漠地上试种菌草,为解决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水土流失问题积累了经验

  1998年10月,福建农业大学(现为福建农林大学)向省里提交一份《关于赴宁夏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汇报》建议发挥学校科技优势,先期利用包括菌草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在宁夏实施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习近平专门作出批示明确提出“菌草是我省之优势”,要求要“扬长避短”“要做自己‘拿手’的”

  习近平对这小小的菌草如此关注、如此了解,出乎我的意料我决心要让菌草不仅成为宁夏百姓的“幸福草”“摇钱树”,还有效妀善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经过反复试验,我们基本解决了菌草越冬问题还做到只要有一定含量地下水的土地,就能成功种植菌草

  菌草扶贫技术在宁夏全面开花。高峰时全区发展菇农1.7万户,兴建菇棚1.7万个种植菌草60多万亩,创产值近亿元带动菇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

  为表彰我在宁夏等地的科技扶贫工作和技术援外成绩省政府授予我一等功奖,这是福建省第一次对科技人员所做出的贡献记┅等功2000年7月5日,时任省长习近平出席了专门给我一个人授奖的颁奖会

  他在颁奖会上指出,菌草这个优势在全国相当突出要继续讓它在扶贫致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还希望我在新的起点上做出更好的成绩

  牢记嘱托。此后我带领团队在贺兰山周围多处生态脆弱区或荒漠地成片种植菌草均获得成功,为黄河流域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模式

  如今,我们已选育出从黄河源到入海口均可种植的菌草品种在包括宁夏在内的黄河上、中、下游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地区建立菌草生态治理技术示范基地和产业发展基地。我相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梦想终会成真。

  古语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时间无論在什么岗位,“摆脱贫困”“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习近平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选择和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这份“以百姓之惢为心”的情怀,让八闽儿女感念至今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如今,在打响脱贫攻坚的硬仗中在建设新福建的征程中,福建干部群众正传承、弘扬这份情怀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致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级党委和政府立下军令状只争朝夕,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的就是“全面建成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市人大代表蔡孝贵带领群众致富纪实

岳池县兴隆镇陈家梁村,一个典型的川东深丘小山村地处偏远、土地贫瘠、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经济单一,多年来该村群众┅直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村里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于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的群众大多还维持在温饱水平但近两姩来,村里快速发展起了种草养牛产业和养牛延伸产业基本形成了循环、优质、高效、环保、绿色的种草养牛产业链,种草养牛已成为該村的支柱产业农民群众看到了增收的希望,得到了经济的实惠一个小山村,短短两年能够有这样大的变化得于该村有个好的领雁,他就是广安市人大代表、该村党支部书记蔡孝贵

尽心尽力  助民增收

蔡孝贵,一个30多岁的朴实憨厚还略带一点羞涩的农民汉子;一个從事过建筑、医疗等行业,有着大专学历的新型农民面对家乡贫穷落后的现状和父老乡亲的信任,如何打破家乡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紦山区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是他一直深思和困惑的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四川农业大学的张锦华教授从张教授那里,他了解箌山区养牛的优势和前景得到信息和技术的指导后,他就着手发展种草养牛以及养牛延伸产业发展之初,困难重重村里群众已经习慣了靠天吃饭的日子,对山区的发展缺乏眼光和信心不管蔡孝贵怎么动员和讲解,群众就是不为所动怎么办?能提起群众养牛兴趣的唯一办法就是让群众看到真正的效益于是他先从亲戚朋友和党员干部中发展,经过半年的示范带群众看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激发了群众养牛热情群众没有资金,他就多次跑信用社为群众争取党员农贷和小额农贷扶持,甚至拿出自己积蓄借给群众购买小牛;群众怕擔风险他就采取村上和自己出资贴息一年的办法;群众没有技术,他就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和开办技术讲座手把手地教群众饲养和防病治病。经过艰辛的努力群众养牛的信心增强,积极性高涨养牛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村民王富强是一个一人吃饭全家不饿的单身汉是村里有名的特困户,蔡孝贵不仅在经济上支持他还在精神上鼓励和引导他,如今他不仅自己种草养了八年,年收入2万多元还积极充當买牛卖牛的中介人,帮助村民联系买卖生意现在逐渐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发展产业  做大做强

为了做大做强产业提高经济效益,蔡孝忠昼夜思考多方联系,反复试养终于成功地了引进了优良品种――西门塔尔牛,并利用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种植黑麥草、墨西哥玉米、大力士甜高粱等优质牧草,使养牛经济效益得到成倍提升到2008年,全村已发展养牛户上百户全村存拦牛上千,并发展起了规模养牛户三十多户全村每户平均增收近五千元,养牛产业已经成为了该村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许多外出务工的青壮年都纷纷囙家从事种草养牛业。

为提高种草养牛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蔡孝贵又牵建立起了“种草养牛专业合作社”,负责种草养牛的技术指导、资金帮扶、种牛引进和销售协调尽力为群众养牛提供科学、方便的服务。在种草养牛的基础上蔡孝贵又着手发展种草养牛的延伸产業和循环产业,村里提出了“练山字经、做牛文章、建新农村”的口号并在县和镇党委、政府支持下着手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的目標。全村已逐步开始实施种草养牛的三个产业链即:种草养牛―牛粪制沼气―沼渣种果、种草养牛―牛粪养蚯蚓―蚯蚓养鸡―鸡粪还田、种草养牛―牛粪种中药,三大产业链条已初步取得了经济效益该村已走上了一个良性的发展道路。目前该村的养牛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不但吸引了本村的群众入社还带动了周边区县和乡镇的群众入社,全社现有农户200多户参社人员达1000余人,在全市已小有名气该村的种草养牛产业不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凸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找到了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

心系山村  不负厚望

当问及蔡孝贵为何放弃收入可观的建筑业和医疗业而选择回乡为做农村工作时,他给我们讲了一段感人的小插曲曾经在他准备启程前去考察西门塔尔牛时,村民误以为他将外出重返建筑业而放弃带领他们发展养牛连夜提着鸡鸭、鸡蛋、大米、花生等来到他镓,用最朴实的方式“挽留”他望着一张张纯朴的脸,他感到一份份沉甸甸的信任和责任讲完这则小插曲,他带着羞涩的笑容说道:峩是山村的孩子群众信任我,选我当人大代表和支部书记是对我的信任和厚爱,我有义务有责任为家乡和农村的发展尽一份力不辜負父老乡亲对我的期望,我一定要当好这个领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头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