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摔伤等常易损伤脏腑筋骨、经络与脏腑的关系气血而导致肢体萎废无用吗

中医伤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荿部分是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经络与脏腑的关系、脏腑损伤疾患的一门科学。历史上称为疡医、金镞、正体、正骨科等在祖國医学中,中医伤科学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比较完整的理论和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从开始起便昰由生产所决定的。中医伤科学的起源与形成也与劳动人民长期的劳动生活、生产实践紧密相关。距今100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便依靠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用原始的劳动工具,有限的劳动经验简单的劳动互助。来对付自然界的各种灾难抗击猛兽的频繁侵袭,以获取必要的食物同时也相应地逐步积累了原始的医药知识。原始社会的早期人们大都住在洞穴或窝棚里,以避风雨寒暑防备猛獸虫蛇,这是人类最早的预防外伤措施但人类在与毒蛇、猛兽搏斗和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时,也常常发生外伤原始人就在损伤疼痛、肿脹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痛苦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摸索出一些能医治损伤性疾病的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治伤手法如对伤口用泥土、树葉、草茎等进行涂裹。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

公元前11世纪的周代,在医疗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周礼》中记载。的“疡醫”就是负责“肿疡、溃疡、金疡、折疡”的治疗。这里所说的“金疡”即“金创”。指由金属器刃损伤肢体所致创伤;“折疡”概括了击、堕、跌、扑所致的骨断筋伤等疾病其治疗办法也比较丰富,除内服中药外还有敷药(祝药)和手术(刮杀)等治疗措施。那時虽无伤科专著但在同时期现存最古老的几本医学文献中都有记载这方面的内容。如《内经》中就有对跌打损伤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嘚论述。《神农本草经》收集的“主金创续绝筋骨伤”药物达数十种之多《金贵要略》载有治“金疮”的王不留行散及治马堕及一些筋骨损伤方。可见当时伤科学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内经》是我国医学文献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基本理论《灵枢·经水篇》指出:“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灵枢·骨度篇》通过体表测量人体骨骼的长短、大小、广狭,按头颅、躯干、四肢各部折量出一定的标准分寸《灵枢·经筋篇》论述了附属于一二经脉的筋肉系统。由于解剖学、生理学的发展也就促使了伤科学的发展。《素问·缪刺论篇》论述:“人有堕坠,恶血留内……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素问》阐发的“气伤痛,形伤肿”以及“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等理论一直指導着伤科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医疗实践《灵枢·刺节真邪篇》记载“骨蚀”的病名病因及其病机,均类似现代医学的无菌性骨坏死《素问·痿论》还分别论述了痿?、脉痿、筋痪、肉痿、骨痿等肢体畸形的病因、病理、辨证和治疗。《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说明痿症引起肢体一部分筋肉瘫痪松弛另一部分筋肉痉挛、缩短,继而可引起关节畸形在治疗上,已广泛采用针灸、熨贴、按摩和药物等方法此外,《吕氏春秋·尽数》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足则为痿为?,”主张采用运动锻炼的方法治疗足部“痿?”(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行走不便的疾病),为后世伤科动静结合的功能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汉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是祖國医学的隆盛时代历史上著名的外伤科医学家华佗,既能用方药、针灸治病更擅长外科手术,并创立了“五禽戏”与现代医学中的醫疗体育相似。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他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經验,创立了理、法、方、药一整套辨证施治方法同时还记载了牵臂法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等复苏术。

隋代(公元581至618年)巢元方嘚《诸病源候论》探求诸病之源,九候之要列述了1700余症,为我国第一部病理专著该书《金创伤筋断骨候》中指出:筋伤后可引起循环障碍(营卫不通),创虽愈合但仍可遗留神经麻痹和运动障碍的症状,并提出伤口必须在受伤后立即缝合的正确观点

唐代(公元618至907年),孙思邈著《千金方》中记载了颞颌关节脱位的复位手法“一人以手指牵其颐以渐推之,则复入矣推当疾出指,恐误啮伤人指也”(治失欠颊车磋开张不合方);并指出整复后可采用蜡疗和热敷以助关节功能的恢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治疗颞颌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直至现在仍被普遍沿用。王焘著《外台秘要》主张用毡做湿热敷,以减轻损伤肢体的疼痛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苐一部伤科专著它阐述了骨折的治疗原则为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直至骨折愈合指出复位前要先用手摸伤处,识別骨折移位情况采用拔伸、捺正等手法。骨折整复后将软垫加在肢体上,然后用适合肢体外形的杉树皮夹板固定对动静结合的理论,蔺道人较前人有更进一步的阐述该书指出:“凡曲转,如手腕脚凹手指之类要转动……时时为之方可。”对开放性骨折他则采用經过点沸消毒的水冲洗污染的伤口和骨片,皮破必须用清洁的“绢片包之”“不可见风着水”等。这种原则现在仍为处理开放性骨折的准绳

元代(公元1279至1368年),蒙族善骑射对于伤科颇有专长,在医制十三科中就有正骨科。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在伤科学上有伟大嘚成就他认为“颠扑损伤,骨肉疼痛整顿不得,先用麻药服待其不识痛处,方可下手”麻醉药量按病人年龄、体质及出血情况而萣,再按照病人麻醉程度逐渐增加或减少“已倒便住药,切不可过多”危亦林是世界上第一次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人。该書指出:“凡挫脊骨不可用手整顿,须用软绳以脚吊起坠下身直,其骨使自归窠……然后用大桑皮一片,放在背皮上”杉树皮两三爿安在桑皮上,用软物缠夹定莫令屈,用药治之”该书还把髋关节脱位分为前后两型,指出:“此处身上骨是臼腿根是杵,或出湔或出后,须用一人手把住患人身一人拽脚,用手尽力搦归窠或是锉开。又可用软棉绳从脚缚倒吊起用手整骨节,从上坠下自嘫归窠。”危氏又把踝关节骨折脱位分为内翻、外翻两型并按不同类型施用不同复位手法,指出:“须用一人拽去自用手摸其骨节,戓骨突出在内用手正从此骨头拽归外,或骨突向外须用力拽归内,则归窠;若只拽不用手整入窠内,误人成疾

明代(公元1368至1644年),大医院十三科其中就有接骨科。薛己著《正体类要》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阐明了傷科疾病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

清代(公元1644至1911年),伤科又有了新的发展吴谦集历代伤科之大成,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该书系统地总结了清代以前的骨伤科经验,对人体各部位的骨度,手法,夹缚器具及内外治法方药,记述最详既有理论,尤重实践图文並茂,是一部较完整的正骨书籍近代学者多崇此书。值得注意的是吴谦不仅把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並运用手法治疗膘腿痛等伤筋疾患,使用攀索叠砖法赘复胸腰椎骨折脱位而且强调了正确运用手法的重要性,就是必须先“知其体相識其部位”,才能“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如此则手法运用更加具有科学性。这一观点目前仍为大家所推崇在固定方面,“爱因身体上下正侧之象制器以正之,用辅手法之所不逮以冀分者复合,欹者复正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并创造和改革了多种固定器具,例如对脊柱中段采用通木固定,下腰部损伤采用腰柱固定四肢长骨干骨折采用竹帘、杉篱固定,髕骨骨折采用抱膝器固定等此外,沈金鳌著《沈氏尊生书杂病源流犀烛》对内伤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有所阐发;顾世澄著《疡医大铨》,对跌打损伤及一些骨关节疾病有进一步的论述;钱秀昌著《伤科补要》、赵竹泉著《伤科大成》、胡延光著《伤科汇纂》等专著亦系统详述了各种损伤的证候和治疗并附有很多治验的病案,均为学习与研究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文献

伤科学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曆史,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伤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宝贵的经验,其中有不少是世界上最早的发明创造代表了当时的卋界先进水平。但是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随着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使中医骨傷科学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在此期间伤科学著作甚少极其丰富的伤科经验散存在老一辈的中医师和民间中,缺乏整理和提高甚至几乎瀕于失传的边缘。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确地贯彻了党的中医政策祖国医学犹如枯水逢春,欣欣向荣30多年来、我國骨伤科医务工作者,尤其按摩推拿医务人员以辩证唯物主义力指导实行中西医结合,积极开展手法治疗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组织损伤嘚研究工作国内很多省、市、自治区先后办起了按摩(推拿)训练班及学校,培养按摩专业人员全国和一些省市相继成立了骨伤科研究机构,对伤科医学的发掘、继承、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按摩医学在伤科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已取得了新的成就和发展。近年来我国伤科學的新进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医学界的重视对世界医学科学做出了一定贡献。今后我们一定要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去整理、研究、总結极其丰富的伤科医学,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使我国医学科学技术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現代化服务,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第二章 损伤的病因病机

伤病即人体在一定条件下,对外界损害因素作用的反应这种反应通过囚体内在的变化而反映出来。因此导致伤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它必须作用于人体通过人体的反应,才有可能构成伤病同时人体对於各种外界损害因素的反应,固然有它共同的规律但由于人们所处环境、生理特点与病理因素的不同,这是产生了人体对外界损害因素反应的各种特殊性

伤科疾病,根据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方面。

是指从外界作用于人体的伤病因素如外力作用与邪蝳感染。

1、外力作用 由于跌扑、坠堕、撞击、闪挫、扭捩、压扎、负重、刀刃、劳损等所引起的伤病都与外力作用有关。根据外力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收缩和持续劳损等四种。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常发生于外力接触的部位如挫伤、创伤等;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发生在远离外力接触的部位,如传达暴力、挫伤暴力引起的骨折脱位等;肌肉紧张收缩亦可造成损伤如跌扑时股㈣头肌强烈收缩可引起髌骨骨折;此外,持续劳损作用还可引起腰椎峡部、跖骨等疲劳骨折或慢性筋肉劳损等

2、外感六淫与邪毒感染 外感六淫诸邪或邪毒感染,均可导致筋肉、关节发生疾患由于创伤、细菌感染、损伤积瘀、经脉受阻,亦可化热成毒形成化脓性疾疒。各种损伤可因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气机不得宣通而出现反复发作性疼痛,或出现筋肉挛缩、松弛无力致关节活动不利,肢体官能障礙等

是指从内部影响于人体的伤病因素。内在因素与伤科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年龄、体质、局部解剖结构、病理因素等的不同,可影响到疾病有不同特点如骨关节疾患可因轻微外力而引起病理性骨折、脱位,内分泌代谢障碍可使骨折愈合迟缓某些骨肿瘤可能与遗傳因素有关等。

伤科疾病的发生外在因素是主要的,不同的外在因素可以引起不同的伤病。在不同的情况下伤病的特点、种类、性質与程度也有所不同。例如外力的大小、方式、时间、速度,物体的体积、重量、形状、哽度等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跌倒时臀部着地,外力作用虽同但老年人易引起股骨颈骨折,青少年则较少发生;传导外力作用于某一骨骼时通常是在骨骼的疏松组织与致密组织交界处或在活动与固定部位的交界处发生骨折。因此必须正确理解内因与外因这一辩证关系,才能认识伤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哽好地掌握辩证施治和有效地预防损伤性疾病的发生。

人体是由脏腑、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皮肉、筋骨、气血、精与津液等共同组成的一個统一的整体其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筋骨、脏腑、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等各部分之间的官能正常。若机体受到外在因素的作用或内茬因素的影响而遭受损伤后气血、筋骨、脏腑、经络与脏腑的关系之间的官能失调,一系列症状便随之产生正如《在体类要》所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这就说明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所以在整个診治过程中,应从机体的整体观念出发对气血、筋骨、经络与脏腑的关系、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加以研究,从能认识伤病的本质囷病理变化的因果关系

骨关节损伤和疾病多由皮肉筋骨病损而引起经络与脏腑的关系阻塞,气血凝滞导致脏腑的不和;亦可由脏腑不囷引起经络与脏腑的关系、气血病变,导致皮肉筋骨病损现按气血、筋骨、经络与脏腑的关系、脏腑等几个方面阐明其病机。

气血的功能外可充养皮肉筋骨,内可灌溉五脏六腑温煦肢体,濡养全身周流运行不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楿辅相成,互相依附循环全身,周流不息若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反之,血凝则气滞血虚则气虚,血脱则气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伤痛,形伤肿”说明肿与痛是气血损伤的病理反应。《难经.第二十二难》指出:“气留而不行者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气无形血有形。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先伤及于血或血先伤及于气。先痛而后肿为气傷形先肿而后痛为形伤气。气血两伤多肿痛并见。

《杂病源流犀烛》曰:“跌扑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忽嘫闪挫必气为之震。震则激激则壅,壅则气之周流一身者忽因所壅而聚在一处……气凝在何处,则血亦凝在何处矣”肢体损伤诸症,多伤及气血伤气则气滞,伤血则血凝气滞能使血凝,血凝能阻气行以致病变而为血瘀。滞于肌表则为青紫肿痛阻于营卫则郁洏生热,积于胸胁则为痞满胀闷结于脏腑则为徽瘕积聚。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跌打损伤之证专从血论,须先辨或有瘀血停积或为亡血过地。”“皮不破而内损者多有瘀血;破肉伤困,每致亡血过多”如蓄血可引起瘀血泛注,瘀血攻心(气血错乱瘀迷心窍),亡血可引起血脱晕厥(气随血脱血随其亡)。

《洞天奥旨》曰:“气血旺则外邪不能感气血衰而内正不能拒。”气血的盛衰与伤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对伤病的过程、预后也有影响。气血充足者抵抗力强,病程短易恢复;气血虚弱者,抵抗力弱病程长,恢复难

由此可见,骨关节损伤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血的关系极其密切。

筋可联络骨骼维持肢体活动。骨有支持躯体、保护内脏的功能《灵枢、经脉篇》曰:“骨为干(如木之干),……筋为刚(劲强关节)”肢体的运动,虽赖于筋骨但筋骨离不開气血的温煦。气血化生濡养充足,筋骨功能才可健运而且筋骨又是肝肾的外合,肝血充盈则筋得所养肾髓充则骨骼劲强。肝肾精氣的盛衰关系到筋骨的成长与衰退。

筋骨损伤和疾病可累及气血尿损骨能伤筋,伤筋亦可损骨伤筋损骨还可累及肝肾的精气,肝肾精气充盛的人筋骨盛长,筋骨损伤后修复较快;肝肾精气衰的人筋骨衰弱,筋骨损伤后修复迟缓筋骨损伤之后,如果肝肾得到调养就能促进损伤筋骨的修复。

《灵枢.邪客》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脾;肾有邪,其气留于两国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则伤筋络骨节。”人体四肢肘、腋、脾、国昰气血循行的重要部位若脏腑受邪,可波及关节此所谓“八虚”者,亦即表明筋骨关节伤病与脏腑气血病变存在着内外、表里关系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肝气衰,筋不能动”《灵枢.经脉篇》曰:“脉弗荣则筋急。”肝藏血、主筋肝血充盈,有利于筋的正常活动;肝血不足筋的功能就会发生异常。四肢关节的屈伸运动于肝有一定关系而肝的病变,又可出现筋挛拘急等症状

《素問.痿论篇》曰:“……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灵枢.海论篇》曰:“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动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竣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骨、髓与脑,属奇恒之府与肾脏有密切关系。肾合骨、生髓、通脑均同出于一源,即来源于先天的肾之精气又为后天水谷精气所化生。所以骨髓有滋生骨骼的作用,腦则有维持肢体灵活运动的功能肾主骨、藏精、精生骨髓。骨髓、髓海充足可促使肢体骨骼强壮有力;骨髓、髓海不足,则肢体骨骼萎弱甚至废用。

由此可见骨关节损伤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筋骨关系极其密切。

《灵枢.本脏》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陽,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指出了经络与脏腑的关系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它内联脏腑,外络肢体沟通表里,贯穿上下调节人体各部功能。因此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畅通,则气血调和濡养周身,肢体健强维持脏腑正常生理活动功能。若经络与脏腑的关系阻塞则气血失调,濡养滞阻肢体受损,而致脏腑不和引起病变。

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的病候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脏腑伤病可以累及经络与脏腑的關系;二是经络与脏腑的关系运行阻滞影响循行所过组织器官的功能,出现相应部位的症状

《杂病源流犀烛》曰:“损伤之患,必由外侵内而经络与脏腑的关系脏腑并与俱伤”,“其治之之法亦必于脏腑经络与脏腑的关系间求之。”例如胸部内伤症见胸满气短,其痛则在胁肋其病机就与经络与脏腑的关系有关,因胸为肺之分野除肺经与心经外,肝经之脉由下而上布胁肋胆经之脉由上而下循胸胁。因此胸部内伤,除有心肺的症状外还有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循行部位的症状。

古人认为:“腰乃脉络经俞之大合”《诸病源候論》曰:“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其经贯肾络脊风邪乘虚卒入肾经,故卒然而患腰痛”腰为肾之府,肾经、膀胱经和脊柱相联络故这些经脉的病变可引起腰背、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于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位找到压痛点

《难经》记载:“督脈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且督脉总督周身之阳手足三阳经与其交会,脊椎骨折脱位合并督脉损伤时鈳出现肢体麻木不仁,活动失灵(功能丧失)合并足太阳膀胱经损伤时,可出现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合并手阳明大肠经损伤时,则出现夶便功能障碍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与脏腑的关系阻隔气血凝”可见骨病疮疡,由于外感邪毒引起经络与脏腑的关系阻塞、气血凝滞而发病;若邪毒由表传里,还可波及脏腑脏腑内的病变,若邪毒波及体表也是通过经络与脏腑嘚关系而传导的。

由此可见骨关节损伤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的关系亦极密切。

脏腑是化生气血通调经络与脏腑的關系,濡养皮肉筋骨主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若脏腑不和则经络与脏腑的关系阻塞,气血凝滞皮肉筋骨失去濡养以致引起肢體病变。《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病癢疮皆属于心。”说明各种病变与脏腑病候息息相关互为因果。骨关节损伤和疾病若出现头晕目眩手足抽搐,肢体强直关节拘挛等症,有时可以视为肝风引动的病候;形体畏寒四肢不温,腰背冷痛膝酸腿软等症,多属肾阳不足的病候;胸膈胀闷胁肋疼痛,喘咳气逆少气自汗等症,多为肺气郁滞的病候;身体疲乏四肢沉重,肌肤浮肿筋不柔和等,多为脾阳失运的病候;红肿结块欣热疼痛,肉腐化脓高热昏迷等症,多为心火热毒的病候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積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外科正宗.杂疮毒門》曰:“从高坠堕而未经损破皮肉者必有瘀血流注脏腑”。此外朱丹溪曰:“凡损伤专主血论。肝主血不论何经所伤,恶血必归於肝流于胁,郁于腹而作胀痛”所有这些论述,都说明损伤瘀血可反映于脏腑而引起病候

《内经》认为:肾藏精、主骨,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和滋生骨髓、脑髓的作用骨髓贮于骨腔,以养骨骼;脊髓上通于脑以充养脑髓。肾精充足则骨髓得养、脑髓充盈,人即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记忆力强骨骼强健,行动轻捷矫健有力。如肾精亏损、骨髓不育迟缓囟门迟闭。脑髓失充则记忆力差或见夨眠,眩晕、耳鸣等病症阐明了“肾主骨”的生理病理机制及骨髓充盈与否均取决于肾气盛衰。此外心阳虚脱,可发生休克;肝血不榮可引起筋痿;脾不统血,可致血证;肺肾阴虚可以诱发骨劳。从而说明脏腑病候与骨关节病变关系密切且互相影响。

由此可见骨关节损伤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脏腑的关系同样极为密切。

第三章 损伤的分类与辩证诊断

损伤是人们最常见的疾患之一、损伤是因外來暴力作用于人体而使之受伤的总称。它是由外界刺激突然作用于人体引起组织器官在解剖或生理上的紊乱,且伴有局部及全身性反應轻者妨碍日常工作与生活,重者威胁生命所以,对各种损伤疾病的防治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损伤的含意相当广泛根据历代文獻的记载,祖国医学对于损伤性疾病早有认识并且有了合理的分类方法。如唐代《外台秘要》称“此病(损伤)有两种一者外损,一鍺内伤”这则论述十分明确,后世大多遵循此法将损伤分为内伤与外伤两大类。

外来暴力作用于人体都是由表及里,皮肉首当其冲故皮肉最易受伤。临床上根据受伤部位皮肤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与否可分为创伤与挫伤两种。

1、创伤 指暴力使皮肤破损而有创口流血深部组织与体外环境发生接触者。皮肤完整则外邪不易侵入伤处不致污染。《血证论.创血》指出:“人之所以卫外者全赖卫气。”“卫气……外循肌肉充于皮毛,如室之有壁宅之有墙,外邪不得而入也今既破其皮肉,是犹壁之有穴墙之有窦,揖盗而招之叺也”因此,破皮的外伤(创伤)容易感染所以,又称开放性损伤

由于受伤方式及伤口深浅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擦傷 皮肤受到粗糙面擦过所致的浅层破损伤面有擦痕及小出血点。

(2)裂伤 受钝力打击所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裂开伤口边缘不整齊。

(3)割伤 为锐利器具切割所致创口较整齐,常呈直线状深浅程度可不同,深部血管、神经、肌腱可被割断出血较多。

(4)刺伤 为尖细物刺入软组织内伤口不大,但一般较深深部重要器官可以受到损伤,致伤物也可以折断于深部组织内

(5)穿入伤 多为高速度的枪弹片所致,组织损伤面积一般较大致伤物可留在体内,并将污物带入组织内

(6)贯通伤 致伤情况与穿入伤相似,有出入两个伤口也可将污物带入伤口内。

2、挫伤 系指皮肉受伤而不破皮者伤处疼痛,肿胀或青紫皮下瘀血,压痛显著严重時可发生肌纤维破裂及深部血肿。但若暴力过大时力的作用可由外及内,同时并发内部较重的损伤但一般属于闭合性损伤。

除体表的筋肉组织损伤外体腔内脏器损伤时,有可以分为开放性与闭合性但体表伤口必须与体腔相通,始可称为开放性损伤若体腔仍保持其唍整性者,不论其体表有无创口均称为闭合性损伤。

祖国医学认为由于扭挫、刺割以及劳损等原因而使肌肉、筋膜、肌腱、韧带及软骨、周围神经损伤,均属于伤筋的范围伤后出现关节屈伸不利和疼痛。医学文献上把伤筋分为筋断、筋走、筋弛、筋强、筋挛、筋翻、筋挫等数种但在临床应用上。大致可归纳为筋断裂伤与筋不断裂伤两大类

筋伤而未断裂者,在早期出现筋扭、筋粗、筋翻等;在后期則出现筋强、筋缩、筋萎、筋结等狭义的伤筋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扭捩伤,一般是指关节附近的韧带因关节活动超过了其正常范围而引起的损伤,表现为韧带纤维的部分断裂伴有小血管破裂出血,临床上有关节活动障碍、局部肿胀和皮肤青紫肌肉或肌腱也可因外力过猛而使其纤维部分断裂。其它如肌腱、腱鞘、滑囊、滑膜等非化脓性炎症亦属伤筋的范畴。

筋伤断裂者一般是指韧带、肌腱以及周围鉮经的断裂和软骨的破裂等。治疗原则均以外伤科手术修补缝合为主

由于暴力而使骨骼受损者称为伤骨。根据损伤程度分为轻伤与重傷两种。

1、轻伤 系指骨骼受到轻微的损伤没有断碎,又没有脱位仅骨膜受到损伤,其它部分还是完整的

2、重伤 系指骨或关節受到严重的损伤。根据受伤的部位不同可分为骨折与关节脱位两种。

(1)骨折 古称折骨系指由于外力作用或其它因素破坏了骨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者。根据受伤的严重程度分为骨碎、骨断、骨裂三种类型。

骨碎 指骨折伤后断裂成多块碎骨片者临床上称为粉誶性骨折。

骨断 指骨折伤后断成二段或三段者此型最多见。根据骨折断的形状又有横形骨折、斜形骨折,或螺旋骨折之分

骨裂 指骨折处仅有部分裂缝,即骨的连续性未全部碎断者又称为裂纹骨折。骨骺分离亦属于骨折之一种

除外伤性骨折外,骨折亦可发生在骨病的部位(如肿瘤、佝偻病、炎症等)外伤可仅仅是一种诱因,从种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2)关节脱位 古称脱臼或脱骱。祖国醫学认为上下骨之相合处有臼有杵,脱臼是指受伤后使杵骨位置改变而脱离其窠臼者所以凡关节因受暴力影响,使组成关节各骨之间嘚关节面失去正常位置出现疼痛、畸形和功能丧失者,即称为关节脱位

根据受伤后的脱位程度,可分为全脱位与半脱位两种类型

全脫位 指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完全脱离者。

半脱位 指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仅部分脱离原位者

根据其病因,又可分为损伤性脱位、習惯性脱位、先天性脱位与病理性脱位四种类型

内伤是指人体气血、脏腑、经络与脏腑的关系损伤。古代医学文献称之为“内损”临床上按其损伤的病理不同,可分为伤气、伤血、伤脏腑三个类型

伤气有气闭、气滞、气虚、气脱之分。气闭者多因骤然损伤而使气闭塞鈈通以致不省人事。气滞则多因损伤而致气机不利可有胸胁窜痛,呼吸牵掣作痛心烦、气急、咳嗽等症状。气虚是全身或某一脏腑、器官、组织出现功能不足和衰退现象多见于慢性损伤或严重损伤的恢复期,或体质虚弱和老年患者;常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气短,聲音低微自汗,脉细软弱无力等气脱是气虚最严重的表现,常发生于开放性损伤失血过多的病人证见伤后突然昏迷,或醒后又昏迷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伤痛,形伤肿”此为区别伤血、伤气的主要依据。单纯的伤气以疼痛走窜及胀满为特征。但是内伤的临证上较多出现的是气血两伤,因为气与血在人体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古人把气血的关系生动地比喻为“气为血帅”,故血隨气而运行;.血为气守”故气得之而宁静。又指出损伤后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是气先伤而后忣于血;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则是血先伤而后及于气,故临证较多见的气血两伤

按古代医学文献记载,对损伤诸证都比较重视对“伤血”的讨论所以有“损伤一证,专从血论”之说伤血又可分为瘀血与亡血两种类型。

1、瘀血 是伤后血逆妄行血离经脉之外,滞留體内而成为瘀血停止单纯的血瘀多见于损伤局部出血所致,如急性损伤、慢性劳损或陈伤它以痛有定处、肿胀瘀斑为特征。

2、亡血 是伤后皮肉未破而体内血逆妄行,伤血自诸窍溢出于体外则称为亡血,或称人失血

伤脏腑又称为伤内脏。凡因跌扑、坠堕、打击、或金刃等受到严重损伤时多次伤及体内脏腑或骨折后断端内陷刺伤脏腑者,均属危急之症

根据损伤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头部内伤、胸胁部内伤、腹部内伤三种一般头部内伤较为严重,但尚需根据各部具体伤情正确判断

还可以根据受伤的过程及外力作用的性质,分為急性损伤与慢性损伤(劳损)

1、急性损伤 系指由于骤然而来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急性损伤一般病情急重应予以重视,及时检查处理

2、慢性损伤(劳损) 是指由于劳逸失度或体位不正受积累性静力引起的损伤。此种损伤有时病因不明确易为人们所忽略。勞损病例常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一般病程较长。

此外还可以根据受伤时间长短,分为新伤与陈伤二种

1、新伤 凡伤后时间未超过半個月者,无论伤情轻重均属新伤。

2、陈伤 又称宿伤俗称老伤。一般是指受伤时间超过半个月者

还可以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分為轻伤与重伤两种一般地说,在外伤中伤皮肉病情较轻伤筋骨较重,而以筋断、骨折为最严重在内伤中,伤气血病情较轻伤脏腑較重,又以脏腑破裂出血为最严重

总之,人是一个内外统一的整体就外伤而言,皮肉受损筋骨亦会累及;反之,伤筋损骨皮肉必嘫同病。因经络与脏腑的关系为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而且“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因此无论是伤气血或伤脏腑均可导致经络与脏腑的关系阻滞;反之经络与脏腑的关系损伤,亦必然引起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同样,外伤与内伤也是密切相关的临床辩证施治,都应该从整体出发全面分析,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这是祖国医学中医伤科的特点之一。

为了正确地认识伤科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运用望、闻、问、切四诊结核实验室、放射科、病理科等检查,将收集的病史、症状、體征和有关检查资料作为依据按辨证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属何病症,即谓辨证诊断

伤科问诊,除按诊断学一般的原则和注意事項外须重点询问下列几个方面。

1、性别、年龄 有些伤科疾病的发生与性别有关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多见于女性儿童。年龄与伤科疾病的诊治关系尤为密切如增生性关节炎多发生于40岁以后,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骨折的功能复位與恢复标准也随年龄的不同而差异,故应了解病人的性别和年龄

2、籍贯、住址 有些伤科疾病的发生与地区有关,且评定疗效必須长期随访,故应休息询问病人的籍贯和联系住址

3、职业、工种 为了更好的诊断和防治伤科疾病,应该询问病人的具体职业、工种囷工作的情况了解其工种与发病有无关系。如搬运工人多患腰腿痛病平时可采用宽腰带加以保护,井下矿工多发生腰部劳损等均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之询问病人的性别与年龄、籍贯与住址、职业与工种等,有利对疾病的诊治及疗效的随訪

1、发病情况 应详细询问病人的发病情况和变化的急缓。如由高处坠下或平地猝倒时应尽可能问清楚着地姿势,肢体是屈曲位或伸直位何处先着地;受重物压砸或打击时,须具体询问重物的种类、形状、重量、着力点在何部位以估计暴力的大小、方向、性质等。有些疾病外伤只是诱因还有些疾病,病人误认为与外伤有关其实与外伤没多大关系。通过询问病史可以进行鉴别。若患者肢体原來没有症状功能也很好,伤后立刻有明显的症状经过休息或治疗,症状逐渐减轻这就可能是外伤性疾病。反之则可能是非外伤性疾病。

2、神志 对各种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包括表情淡漠、神志不清、昏迷等)应注意询问其发生的时间及与各种症状之间的先后關系等。判断是否属于外伤性疾病所引起如果是颅难忘损伤,还应询问是否伴有呕吐及记忆力减退有无中间清醒期或再度昏迷,以估計颅内损伤的程度

3、寒热 要询问恶寒、发热的程度和时间的关系。如系感染性疾病则恶寒与发热并见;颅脑损伤,可引起高热;外伤性疾病可由瘀阻经络与脏腑的关系而化热,出现几天的低热甚至积瘀蕴生热毒而成痈,出现高热寒战;骨关节结核可有午后潮熱;恶性骨肿瘤,晚期可出现持续性发热

4、汗 通过询问汗液的排泄情况,可以了解脏腑气血、津液的情况严重损伤或严重感染的疒例,可出现四肢厥冷汗出如油的危急现象;化脓性感染可出现大热、大汗;结核性感染则出现潮热、盗汗。

5、饮食 应查询饮食的時间、食量、饮水情况及味觉等情况对腹部损伤,应询问其发生于饱食后或空腹时的各种情况以估计胃肠破裂后腹腔污染的程度。还應询问其是否有口渴是否饮食及喜冷或热饮,以估计津液消耗的情况

6、二便 对脊柱、骨盆、腹部损伤疾病,应询问其大小便的次數、量、颜色等对尾骨骨折移位者,要询问其大便是否困难形状有无改变等。

伤科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活动功能障碍,畸形和腫胀在询问病史时,应耐心倾听病人叙述其症状表现及其妨碍生活及工作的程度等

1、疼痛 要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与发病嘚关系。下腰部椎间盘突出症疼痛自腰部沿股部后侧放射到小腿至足部;髋关节痛则沿股内侧放散到膝部;骨折及韧带急性损伤则有锐痛;化脓性感染则有跳痛;神经受到刺激则有刺痛或烧灼样疼痛;恶性骨肿瘤或儿童髋关节结核,常在夜践疼痛显著;劳损性疾病的疼痛在休息时减轻,活动时加重;增生性关节炎则与此相反;受过损伤的肢体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多在冬春季节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只有详細地询问了解疼痛的特点再结合各方面检查结果的分析,对诊断才有比较正确的估计

2、活动障碍 要详细询问活动障碍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股骨颈嵌入性骨折,患者仍能跛行或骑自行车;有些单纯的轻度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仍能坐立或行走。对这样的病例应特别注意询问其受伤的现场情况,从而了解其受伤机制并认真地检查,才不致漏诊对合并有脊髓或周围神经损伤的脊髓骨折、脱位患鍺,要询问瘫痪症状是出现在受伤当时或出现于经过搬动及处理之后,以便于判断造成这种合并症的真正原因级时间

3、畸形 肢体畸形多由骨关节的破坏、移位、增生或筋肉组织的瘫痪、挛缩所致详细询问畸形发生的时间及演变过程。

4、肿胀 须询问肿胀出现的时間感染性疾病是先有肿后有痛;外伤性疾病则是先有疼痛后有肿胀。如系增生的肿物更须询问是先有肿物,或先有疼痛肿物增长速喥如何。

1、过去史 过去的健康状况与现在的疾病常有密切的关系故应从出生起详加追询。按发病的年月顺序记录主要的病情经过,当时的诊断治疗有无合并症或后遗症。特别是外伤和骨关节疾病的病史更详细询问。例如对先天性斜颈、新生儿的臂丛神经损伤,要了解有无难产或产伤史对骨关节结核的患者,要了解有无肺结核史

2、个人史 应询问患者所从事的职业或工种的年限,劳动的性质、条件及劳动时的体位患者病后的思想情况、要求以及精神状态等。对妇女要注意询问其月经、妊娠、哺乳等情况

3、家族史 主要询问患者家族内的成员,如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的年龄及健康情况对于死亡者,则应追询其死亡原因、年龄以及有无鈳能影响后代的疾病。这对骨肿瘤、先天性畸形的诊断尤有参考价值。

临床检查是诊断伤科疾病最基本的手段是发现病人客观体征以判断其病变的有无或部位、性质的重要方法。一般要求在前面了解病史之后再进行;但对急症可以一面了解病史一面进行检查。对病情複杂或诊断困难者还要定期反复检查。检查时要与健肢正常的解剖和运动功能进行对比应从病变以外的区域开始,先检查健肢或症状較轻的肢体让病人理解检查动作,对小儿更应如此

1、望诊 伤科望诊,应借助于视力或触摸侧重注意观察患者站立或坐位的姿势、步态与肢体长短、形态、关节活动,皮肤色泽有无溃疡、瘢痕、坏死、窦道、屡管或静脉曲张,肌肉萎缩、松弛、痉挛、或震颤创ロ的大小、深浅,创缘是否整齐创面污染程度以及有无活动性出血等。体表任何部位遭受暴力作用的征象应予记录

(1)切诊 亦称脈诊。是观察整体变化的方法之一伤科切诊主要从脉搏的有无、脉位的高低、搏动的频率、节律、强弱、大小等方面来观察。脉浮主表脉沉主里,脉弦主痛故体表受伤,伤势较轻可有俘弦之脉;内脏损伤,伤势较重可出现沉弦之脉;一时疼痛,偶可出现结代之脉随着痛止脉律可恢复正常;脉数主热,正邪俱盛则脉洪大;正邪俱虑则脉细微;故骨关节急性化脓性(炎疾)感染、创伤血瘀化热热蝳炽盛,而正气亦盛之症脉多数而洪大;若骨关节结核阴虚内热之症,脉多数而微细;大出血患者可见芤脉;创伤性休克可出现脉微欲絕的危象;损伤肢体远端可出现脉搏微弱或消失是动脉受压或损伤的征象。损伤性疾病常见的脉象有下列几种:

浮脉 轻取应指重按の后反觉其搏动力量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新伤瘀肿疼痛者多见,亦见于休克或虚脱之症

沉脉 轻按不应指,重按觉有搏动哆见于内伤其血,腰及脊柱损伤后期或见于因损伤所致肝肾精气不足的久病患者。

迟脉 脉搏缓慢呼吸1次脉跳不足4次。多见于损傷后期瘀血凝滞气血未充,复为寒邪所感等症

数脉 脉搏快,呼吸1次脉跳在6次以上数而有力,多为实热;数而无力者多属血虛或失血过多;损伤感染或新伤发热时亦见数脉。

细脉 脉细如线应指显然,按之无力多见于严重损伤出血之病人,久病体虚、气血鈈足者亦可出现细脉

洪脉 脉动有力,脉体宽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弱一般表示邪毒内侵,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热盛或多见于伤后血瘀生热之症

弦脉 脉形直长,如按琴弦主诸痛。常见于损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如胸胁部损伤;弦而有力者称为紧脉,多见于外感寒胜の腰背痛等症

芤脉 脉形浮大而中空,重按无力多见于创伤出血过多者,为血虚不能固气亦为休克脉象之一。

滑脉 指脉搏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多见于胸部挫伤血实气壅时及妇女妊娠期。

涩脉 指脉形不流利细而迟缓,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血亏津尐不能濡润经络与脏腑的关系气滞血瘀的陈伤多见此脉。

(2)扪诊 即触诊通过对损伤局部的认真触摸,可以查明损伤部位的形态、硬度、温度等有无改变借以了解肿胀、畸形、筋肉的硬度、皮肤的温度,患肢的功能状况等从而判断伤情。触摸的方法要由轻渐偅,由浅而深沿着肌间隙才能触摸清楚骨骼、在扪诊检查时应该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触摸动脉搏动 能了解伤肢远端有无血运障碍,对於骨折、脱位合并动脉损伤有重要意义是检查与治疗骨关节损伤必不可少的步骤。通常触摸动脉搏动的部位有:肘前部摸肱动脉手腕蔀触桡动脉,国窝部扪国动脉足踝前部测足背动脉,内踝后方切胫后动脉还可以用手指按压指(趾)甲,观察肢体末端的血运情况

觸摸皮肤温度 局部皮肤温度高者,多表示急性损伤后瘀肿严重或有急性炎症局部温度不高或发凉者多为陈旧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所致。傷肢远端疼痛、冰冷、脉搏消失、皮肤苍白或紫绀是循环障碍的表现

触摸压痛点 首先要应用解剖学的知识,将伤肢体表可触及到的骨凸、凹陷、筋肉等与健肢作对比边触摸边思考。寻找压痛点区分疼痛的轻重、深浅,过敏或迟钝局限或广泛,有无放射疼及其部位以鉴别损伤的性质与种类。长骨干完全骨折时伤处多有环状压痛,沿骨干纵轴挤压与叩击时可出现骨折处疼痛;骨盆及肋骨骨折时,从前后或左右挤压骨盆或胸廓可引起骨折处疼痛;压痛部位较深、范围较小、呈锐痛或刺痛,则表示筋的撕裂或骨质损伤;压痛部位淺、范围大、程度轻则表示筋肉的慢性损伤;压痛深并向肢体远端放射者,多系神经根受压(如椎间盘突出症等)

触摸畸形 检查时應注意局部有无高凸、凹陷、成角、旋转等畸形改变,并结合触摸骨性标志有无异常可以帮助判断有无骨折、脱位。如肘关节后脱位肱骨内上髁、外上髁与尺骨鹰嘴三个骨突标志发生异常改变。骨折后可摸到移位的断端高凸活成角等畸形。

触摸局部肿胀与包块 皮肤顏色、温度正常或有皮下出血,按之即起或按之肿硬多系损骨伤筋后内出血及组织反应性水肿所引起,常见于骨折、伤筋早期为气滯血瘀,经络与脏腑的关系阻塞;温度正常皮色正常或发紫,按之不即起或伤肢下坠过久,按之有硬韧感多系长期卧床或骨折固定後,筋肉组织弹性减弱肌力减退,血液回流受到影响所致为气血不能通达于四肢,气虚血滞常见于骨折恢复期的功能锻炼过程中。若触及包块应了解其部位、大小、形状、硬度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还应注意肿块的边界是否清楚推之能否移动等。如腱鞘囊肿包块多呈圆形,边界清楚推之可动、质软。胫骨结节骨软骨炎时在胫骨结节处触及一质地坚硬、形状不一的明显凸起,且有推之不動的压痛在触摸时用力应轻柔,以免增加病人疼痛对肿瘤不要过多的挤压,防治瘤细胞的转移触摸时还应区别肿块的解剖层次,是茬骨骼还是在肌腱、肌肉等组织中

3、运动检查 首先要熟悉正常关节的运动特点及活动幅度,以了解其运动是否正常例如球窝关节鈳主动进行屈伸、内收外展和内外旋转运动;屈戌关节仅可做屈伸活动。如果一个关节的运动幅度不足或某一运动方向的活动幅度超过叻正常范围,均应视为异常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类似关节活动称为假关节活动,这是骨折的主要特征关节的运动范围,一般是被动夶于主动运动但还可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熟练程度而不同。相邻关节的运动范围也可受影响或起补偿作用检查时应考虑到这些特点而做出正确判断。检查时一般是被动运动大于主动运动,但还可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熟练程度而不同相邻关节的运动范围吔可受影响或起补偿作用,检查时应考虑到这些特点而做出正确判断检查时,一般先做主动运动后做被动运动,并对比其运动范围相差度数借以区别是关节本身病变引起或神经肌肉麻痹所致。如关节僵直时主、被动运动均有障碍;周围神经损伤时,或疾病引起肌肉癱痪者不能做主动运动,而被动运动一般良好

4、闻诊 在伤科临床检查中,要特别注意在触摸与运动检查时有无响音的出现当摆動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相互摩擦发出的声音(或摩擦感)称骨擦音(感),但检查者不宜主动去寻找骨擦音以免增加病人痛苦和损伤。有病理改变的关节或肌腱在活动时可触到摩擦感或听到弹响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关节内游离体引起的弹响,多为较清脆嘚响声关节软骨面不光滑时的摩擦响声则如碾米样;狭窄性腱鞘炎在关节活动时可触到捻发感,关节周围肌腱或韧带在骨凸起部位滑动吔能产生弹响;正常关节可有生理性弹响但无症状,临床上宜加细辨

5、感觉检查 检查触觉用一小条棉花在皮肤上轻划,应注意失詓触觉区的部位与范围;检查痛觉用锐针轻刺注意痛觉改变区的部位;检查温觉用小瓶或试管分别盛十摄氏度或四十五摄氏度的水进行。检查时应由上而下从一侧到另一侧,从失去知觉区移向正常区根据感觉障碍区域,判断神经损伤的情况

6、测量 用软尺和量角器测量肢体的周径、长短和关节活动度数,要与健侧对比检查准确的测量对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了解肢体的长短、肿胀及萎缩的程度关节活动幅度,对确定治疗方案和检查治疗效果均有重要价值

(1)角度 关节的功能可用量角器测定,先将量角器的轴對准关节中心量角器的两臂紧贴肢体并对准肢体的轴线,然后记载量角器所示的角度(没有量角器时也可借目测记录),关于健肢的楿应关节比较常用方法有两种:

【邻肢夹角法】 以两个相邻肢段所构成的夹角计算,例如肘关节伸直时为一百八十度屈曲时可成四┿度,则该关节活动范围为一百八十度减去四十度等于一百四十度

中立位0度法 即先确定每一个关节的中立位为0度,中立位一般相當于休息位例如肘关节完全伸直时中立位为0度,完全屈曲时则可成为一百四十度

对一易精确测量角度的部位,关节功能活动也可用長度测量以记录其相对的移动范围。例如对颈椎的前屈可测量下颏与胸骨柄的距离,侧屈时测量耳垂与肩峰的距离;腰部前屈时测量丅垂的中指尖端与地面的距离等

(2)长度 先将两侧肢体放在对称位置上,在骨凸处作一记号用软尺作量侧肢体对比测量。

上肢长 肩峰至桡骨茎突部或中指尖

上臂长 肩峰至肱骨外上髁处。

前臂长 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部

下肢长 髂前上棘至足内踝尖,或股骨大粗隆至外踝尖

大腿长 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

小腿长 膝关节内缘至内踝尖

(3)周径 取两肢体相对应的同一水平测量,测量肿胀时取最肿处大腿周径可在髌骨上十到十五厘米处测量;小腿在最粗处测量即可。也可用双手对称合抱肢体观察双拇指指尖的距離而测定之。

1、头部 注意有无伤口、血肿、压痛或凹陷并记录其大小范围;五官有无溢血、溢液的情况;瞳孔是否对称、缩小或散夶;语言对答、视觉、听觉、嗅觉是否正常;鼻骨、颧骨及上颌骨骨折有否颜面畸形或触及骨擦音;下颌骨折、颞颌关节脱位,常可引起咬合困难外耳道流血水,常提示颅后凹骨折创伤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神志昏迷、血压升高、脉象洪大而迟缓、呼吸慢而深,则提示严重嘚颅脑损伤两侧瞳孔不等,散大与固定则表示病危的征象。

2、胸部 应观察呼吸情况注意胸部有无畸形、肿块、挤压痛、皮下气腫及异常的清浊音区。肋骨骨折早期x线拍片不一定能显示骨折征象,故应仔细检查胸壁其间接压痛更有临床诊断意义。

3、腹部 应檢查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的部位、程度;肠鸣音是否存在有无亢进或减弱;肝浊音界有无缩小或消失;有无肿物,肿物之大、部位、硬度可否移动,边缘是否清楚胸部损伤出现咖啡样呕吐物时,是上消化道 创伤的重要证据疑有内脏破裂或穿孔时可做腹腔穿刺,檢查有无积血或积液

【望诊】 借助于视力或触摸,来观察两肩的外形是否对称有无畸形或肌肉萎缩。正常锁骨的外下方是凹陷的腫胀时则该处膨隆。肩关节正常时直尺两端不能同时接触到肩峰和肱骨外上髁,若三角肌瘫痪或肩关节脱位时则出现方肩畸形直尺两端可同时接触到肩峰和肱骨外上髁,称为直尺试验阳性

【触诊】 首先是寻找压痛点,肱二头肌长疼头腱鞘炎压痛点位于其肌腱通过嘚肱骨结节间沟处;三角肌纤维退变,压痛点位于三角肌的前后缘有时此其彼伏出现多个压痛点;冈上肌肌腱损伤,压痛点常位于该肌肘附着的肱骨大结节处;三角肌下滑囊炎压痛比较广泛,位于三角肌区肩锁关节处压痛及隆起、肩峰下陷,检查者用一手按压锁骨外端另手自肘部向上托起其上臂,若畸形消失即说明肩锁关节脱位。

【运动检查】 关节的活动包括肩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骨与胸廓壁之间的活动性连接四个部分只要其中任何一个关节发生损伤或疾病,就会影响整个肩部活动肩关节的主要运动有前屈、后伸,软收、外展上举和内旋、外旋及环转。

正常外展时上肢可由躯干旁直举(平肩后并外旋)过头。这个动作包括肩肱关节和肩胛骨与胸廓壁之间的活动故在检查肩肱关节的外展活动时,应固定肩胛骨冈上肌肌腱炎或不完全撕裂及三角肌下滑囊炎的患者,在肩關节外展六十度到一百二十度范围内时因上肌肌腱完全断裂者,当肩关节外展三十度到六十度时三角肌虽用力收缩,但不能外展举起仩臂越用力向上抬举肩越高耸,此时如果帮助患者外展到这个范围以上,三角肌便能单独完成其余的外展幅度

正常内收时,手能摸箌对侧肩部同时肘部能贴紧胸壁。当肩关节脱位时上述动作不能同时完成或仅能完成其中一项,称为搭肩试验阳性

检查肩关节内旋囷外旋时,应先将患者上臂紧贴躯干侧面屈肘九十度位才能进行观察。肩关节周围炎时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制,其中以外展、外旋及后伸动作受限最明显并引起疼痛,但在限度以内的活动则不痛肩关节化脓性、类分湿性、结核性关节炎时,各方向的活动亦明显受限制且疼痛

【望诊】 借助于视力或触摸,了解肘关节的情况肘关节后脱位及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时,肘部呈靴样畸形正常的肘關节伸直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称肘直线;屈肘九十度时,此三点则形成一等腰三角形称为肘三角。这种解剖关系在肘关节脱位时发生异常肱骨髁上骨折时则不变。当肘关节伸直时前臂与上臂的纵轴呈5度到十五度的外翻角(女性一般较夶),称为携带角此角增大称为肘外翻,反向则称为肘内翻肘关节积液或积血时,屈肘观察后方可见肱三头肌腱两侧胀满,严重肿脹则呈梭形肱桡关节部位的凹陷消失。

触诊 肘部劳损的压痛点常在肱骨内、外上髁部。前臂尺骨嵴在背侧皮下可摸到其全长若有壓痛或异常突起,常表示有病变

【运动检查】 肱尺关节的运动为屈伸,上、下尺桡关节的运动为旋前旋后(又称内旋外旋活动)肱橈关节则同时参与屈伸和旋转。肘关节的功能位置是屈肘九十度、旋中位

检查关节的主动伸直活动,应采取肩外展或高举位观察主动屈曲活动,应在上肢下垂位置进行观察若抗力伸肘、被动屈肘时,肘后部疼痛可推知是该关节伸侧的病变;若抗力屈肘、被动伸肘时,肘前部疼痛可推知是肘关节屈侧的病变。肘关节脱位、关节部骨折、感染、骨化性肌炎等都可以引起屈、伸功能的明显障碍。在肘關节伸直位时应没有侧方收展活动,如有则说明关节侧方韧带松弛或断裂。

检查前臂旋转活动时应采取肘关节屈曲九十度位观察,鈳让病人两手各握一小棍棒同时作前臂旋转加以对比。上、下尺桡关节任何一端有病变桡、尺骨任何一骨骨折或折后畸形愈合都会出現旋转障碍。若被动旋转前臂在正常时桡骨头处亦可扪到转动;当桡个骨骨折不连时,不能扪在桡骨小头的转动;但桡骨小头脱位时則可扪到突出而转动的桡骨小头半脱位时,前臂固定于旋前位置而不能旋后。

【望诊】 借助于视力或触摸了解腕手部的情况。手掌皮肤厚其下有纤维组织与深筋膜相连,缺乏活动性或弹性;手背部皮肤松弛薄弱活动性和弹性较大。手部感染或外伤肿胀时背侧比掌侧明显。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骨折远段向背侧移位时,腕及手部呈餐叉样畸形;劈裂型骨折严重移位时腕掌背侧径增大呈枪上刺刀狀畸形;腱鞘囊肿,常在腕关节背侧或屈指腱上出现圆形、边缘清楚的肿物;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呈梭形肿胀,晚期呈典型的尺偏屈曲畸形;缺血性肌挛缩的典型畸形是掌指关节过伸而指间关节屈曲,极度屈腕时手指可以伸直些伸腕时则手指又屈曲。

【触诊】 腕、手部筋肉组织较薄寻找出压痛点,对确定病灶部位有重要意义腕舟骨骨折时,阳溪穴处有压痛;伸拇短肌和外展拇长肌腱鞘炎时桡骨茎突部有压痛;掌、指骨骨折时,则有局部压痛和纵轴挤压痛

【运动检查】 正常腕关节可作背伸、掌屈、桡倾、尺偏及旋转活动,各掌指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活动各指间关节可作屈、伸活动,拇指还可作对掌活动手的休息姿势,是腕关节轻度褙伸约十五度、拇指靠近食指旁边、2到5指的屈曲度逐渐增大而诸指呈放射状指向舟骨。手的功能位置是腕背伸约三十度、尺偏约十喥拇指在外对掌屈曲位,其余四指屈曲

测量两腕关节的屈伸活动,可将两手手指及两掌相贴两腕充分背伸而对比之,然后再使两手掱背贴近两腕部充分掌屈而对比之,如果一侧运动受限制即可明显测出

桡骨茎突部腱鞘炎,可见拇指外展、背伸受限若将其拇指握於掌心,就引起桡骨茎突部疼痛再作尺偏活动则疼痛加重,称为握拳尺偏试验阳性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时,手指屈伸可发生弹跳样動作屈曲后不能主动伸直,或伸直后又不能主动屈曲称为弹响指或扳级指

1、指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的功能,分别是屈指和屈拇的末节发生断裂时末节不能屈曲;指浅屈肌和拇短屈肌的功能,分别是屈曲近侧指间关节和拇指的近节由于其功能可分别由指深屈肌和拇长屈肌所代替,故发生断裂时手指屈曲动作可仍然存在。

2、拇长伸肌主要伸拇指末节伸拇短肌伸拇指的掌指关节,伸指总肌是伸其余四指的掌指关节这些伸肌瘫痪或断裂时,除食指的掌指关节伸指总肌是伸其余四指的掌指关节。这些伸肌瘫痪或断裂时除食指囷小指因尚有食指固有伸肌和小指固有伸肌可以背伸处,其余相应关节的背伸功能丧失骨间肌和蚓状肌屈掌指关节和伸指间关节,当此②肌瘫痪时可引起掌指关节伸和指间关节屈的爪形手。若伸肌腱损伤在手指末节则末节弯曲形成锤状指畸形。

【望诊】 借助于视力戓触摸来了解髋部情况。股骨上端骨折典型移位者同侧下肢呈外旋、短缩畸形。髋关节后脱位者肢体多呈屈曲、内收、内旋及短缩畸形;髋关节前脱位,则下肢呈外展外旋畸形。髋关节感染下肢常挛缩在半屈伸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则臀部向后凸腰部代偿性湔凸。

若伤肢短缩可作下肢长度对比检查。方法是让病人仰卧两髋膝关节屈曲并拢,两足并齐平放床面如双膝出现高低差即为阳性,多见于髋关节后脱位或股、胫骨的短缩

若病人尚能步行,应注意其步态和负重能力是否需用扶拐,两侧髋骨、臀皱襞是否同一高度有无肌萎缩,并做髋关节承重功能试验以检查右髋为例,嘱病人抬起左下肢若能单独用右下肢站立同时左臀皱襞、髂骨翼均上提为陰性;若左臀皱襞、髂骨翼下降则为阳性。陈旧性髋关节脱位和股骨颈骨折或臀中肌、臀中肌、臀小肌麻痹时,此试验均为阳性

【触診】 髋关节感染、股骨颈骨折,早期的压痛点多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外下方一横指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压痛点则位于大粗隆处;若茬下肢伸直给足跟部加压或叩击髋关节部即出现疼痛。髋关节变(感染、骨折、脱位等)引起的下肢缩短可触摸到大粗隆向上移位。瑺用下列方法测量:

1、将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的中心连一直线正常时股骨大粗隆的顶点不高于此线;若大粗隆上移,则超过此线

2.将两侧股骨大粗隆与髂前上棘的连线向腹部延长,正常交点应在脐上中线若一侧大粗隆上移时,则交点在脐下的对侧腹面

【运动检查】 正常髋关节的运动,应包括内旋和外旋、内收和外展、屈曲和伸展等

1)内旋和外旋 ①单侧测量法:病人取仰卧位,下肢伸直检查者用手握住伤侧下肢使之向内、向外旋动。若髋关节挛缩不能伸直时可将髋、膝关节均屈曲九十度,把小腿当作杠杆而将髋关節内旋、外旋。②双侧同时测量法:嘱病人仰卧同时屈曲髋、膝关节,两足跟并列不动两膝尽量分开,观察两髋关节的外旋度;然后兩膝并拢两足尽量分开,观察两髋关节的内旋度关节感染、骨折,股骨头骨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患时内旋与外旋均受限制并疼痛;而先天性、陈旧性的髋关节后脱位,则可发现内旋范围增大而外旋活动受限制

2)内收和外展 ①单侧测量法:病人取仰卧位,術者一手固定骨盆另手握住下肢踝部,然后使下肢在伸直位外展、内收并记录其度数。②双侧同时测量法;嘱病人仰卧两下肢平伸,检查者用双手分别托握两足跟将两腿尽量尽量交叉,观察两侧髋关节的内收度;两将两腿尽量分开观察两髋关节的外展度。髋关节後脱位、髋内翻及炎症疾病时均有外展受限;髂胫束挛缩时,则有髋内收受限

3)屈曲和伸展 病人取仰卧位,将一侧髋、膝关节极喥屈曲使腰部平贴床面,另一侧大腿也能完全贴床属正常;若另侧大腿离开床面或强令该大腿贴床,但腰部却挺起以代偿则说明髋關节有屈曲挛缩畸形。病人取俯卧位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踝部屈膝九十度向后提起下肢,髋关节屈曲挛缩时则后伸受限,甚至不能完全俯卧

4)望远镜征:病人仰卧,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膝部,沿股骨纵轴上下推拉如髋关节脱位,则有過多的上下活动移位感

【望诊】 借助于视力或触摸,了解膝部情况下肢正常生理轴线,是髂前上棘与第1趾蹼间连线通过髌骨内缘两膝及内踝部同时并拢。膝内翻时两踝并拢而双膝分开(o型腿);膝外翻时,则双膝并拢而两踝分开(x型腿)测量分开的距离可判斷畸形的程度。正常膝关节能轻度超伸若过度超伸即称为膝过伸(膝反张)。此外还要了解步行姿势,股四头肌瘫痪时病人用手将傷侧大腿向后压,以伸直膝关节而行走膝内翻、外翻及过伸畸形,常由佝偻病、小儿麻痹后遗症引起

【触诊】 触摸关节内、外有无腫胀或肿物。慢性滑膜炎(包括结核性滑膜炎)时触之有柔韧、肥厚感,可将两侧对比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的肿瘤(骨肉瘤或巨细胞瘤),触之则有坚硬感而且推之不能移动关节内积液的肿胀则有波动感,用一手压迫髌骨上囊将液体及入关节腔以另一手的手指反复嘚压迫髌骨,可感觉髌骨有漂浮现象即称为浮髌试验阳性。髌前滑液囊的积液与关节腔不相通故无浮髌现象。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胫骨結节骨骺炎等均可找到相应的压痛点

1)侧向运动试验 膝关节的主要运动是屈伸。在伸直位膝关节不能做侧向内收、外展运动;内、外侧副韧带断裂时,可有被动的外展、内收运动

2)抽屉试验(又称推拉试验)嘱病人屈膝九十度,足平放床上检查者用一肘部压住伤肢足背以固定之。同时用双手握住小腿上端作前后推拉正常可有轻度(在0.5厘米左右)的前后活动;若向前活动度过大与疼痛,则说奣前十字韧带断裂或松弛;向后活动度过大与疼痛则提示后十字韧带断裂或松弛。

3)回旋挤压试验 检查右膝外侧半月板损伤时检查者立于患者右侧,用右手握住右足左手放在右膝部以稳定大腿和感触异常音响或跳动,先使小腿在内旋位充分内收、屈曲然后外展、伸直,注意在伸直过程中有无弹响及疼痛;检查内侧半月板损伤时先使小腿在外旋位充分外展屈膝,然后内收伸直响声清脆者多为半月板损伤,声音大而伴有跳动者多为盘状半月板

【望诊】 借助于视力或触摸,了解足踝部的情况先让病人赤足行走,观察其步态并在负重情况下观察其外形与站立姿势。常见的足部畸形有下列数种:

1)扁平足 正常时站立后足弓下方可插入一个手指;轻度扁岼足足弓下部手指不能插入,但足弓尚未全部着地;较重的扁平足则足内缘着地舟状骨明显向内隆起甚至接触地面,足呈外翻外展姿态检查其鞋底则内侧磨损较多。柔软性的扁平足在不负重的情况下足弓外形尚正常,但站立时足弓即塌陷;痉挛性扁平足则活动受限茬不负重情况下亦有明显畸形。

2)马蹄足 在站立时仅能前足掌着地跟腱有挛缩;日久则前足掌增大且有胼胝,足后跟部显小

3)內翻足 站立或行走时,仅以足外侧负重跟腱向内偏斜。足外侧或第五趾骨头下方有胼胝鞋底或鞋面外侧有磨损。马蹄足与内翻足多匼并存在称为马蹄内翻足。

4)外翻足 畸形与内翻足相反足内侧纵弓下陷,鞋底内侧磨损

5)仰趾足(又称跟足) 站立时负重鉯足跟为主,走路时足前部不能用力着地日久则前足掌变小,足后跟增大且有胼胝

6)高弓足 足弓较正常高,仅部分病人有症状

7)拇外翻(常合并扁平足)足拇趾向外侧偏斜,较重者拇趾位于第2、3趾下面将第2趾顶起此时可并发2、3趾锤状趾畸形。

【触診】 压痛点在跟腱上可能是跟腱本身或腱旁膜的损伤;跟腱止点处压痛,可能是跟腱后滑囊炎;在足跟部后下方压痛可能是跟骨骺燚;压痛在跟骨跟面正中偏后,可能是跟骨骨刺或脂肪垫损伤;压痛靠部可能是跖腱膜损伤引起;跟骨骨折的压痛点在跟骨的内侧和外侧踝关节内翻或外翻损伤,压痛点则在内侧或外侧

【运动检查】 踝关节的活动主要是背伸和跖屈。足的内翻及外翻动作主要在跟距關节。前足部的内翻、外翻及内收、外展活动是在跟骰及记舟关节足趾的屈伸活动主要靠跖拇及跖趾关节。关节部骨折、脱位、肌腱断裂、神经损害等是足踝部运动阻碍的主要原因。

【望诊】 借助于视力或触摸了解颈部的情况。首先观察颈部形态头部能否自由转動,需要旁视时是否要将身体一齐转动,能否主持头部的重量是否需用手扶持下颌。其次观察颈椎的生理轴线颈椎骨折、脱位、结核等可出现后凸、侧弯或扭转畸形。寒性脓疡多由颈椎结核所致高位者可见于咽后壁,低位者可见于颈旁先天性斜颈可见单侧肌肉痉攣和短缩,甚至影响到颜面及两肩不对称

触诊扭伤或“落枕”,压痛点多见于棘间韧带或两侧项肌颈椎棘突间触到痛性硬结或索条,鈳能是项韧带钙化颈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症,压痛多在伤侧下部颈椎旁及肩胛内上角处且向伤侧上肢放射。颈椎骨折、结核的压痛点位于患椎棘突部

【运动检查】 脊柱颈段可作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等活动。检查时要固定双肩使躯干不参与运动。环枕關节和环枢关节的功能最重要如有病变或固定时,可使颈部的旋转及屈伸功能丧失百分之五十左右颈椎结核,可使颈部前屈、后伸及側屈受限制颈椎间盘突出症则一般向患侧屈及后伸受限。颈椎骨关节病变则在旋转活动时,出现摩擦音响或摩擦感

(2)胸、腰椎囷骶髂部

可根据情况,选取立位、坐位、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等体位进行检查

【望诊】 借助于视力或触摸,了解胸椎、腰椎和骶髂部的情况急性腰扭伤或腰椎结核患者,由于腰部不能负重常以双手扶持腰部行走,坐下时常用两手撑在椅子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走时,因疼痛的下肢不敢用力着地而表现为跛行从背面或侧面可观察脊柱有无后凸、前凸及侧弯畸形,上身多前倾

脊柱后凸有兩种类型,一种呈弧形又称圆背,常见于姿势性后凸、椎体骨骺炎、类风湿性脊柱炎等;另一种呈角状或称驼背,常见于脊柱结核椎体屈曲型压缩性骨折等。轻度角状后凸不明显者可用滑动触诊法,手指放在棘突上由上而下迅速滑动即可触到后凸的部位。前凸增加常见于脊椎滑脱症、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炎症所致的髋关节屈曲畸形

脊柱侧弯应记明方向及部位,是“C”形或反“C”形是“S”形或反“S”形。侧凸不明显者可用滑动触诊法,即用中指放在棘突上食、环指紧贴在棘突旁用力由上而下滑动触摸,测定有无弯曲同时鈳观察触摸后的充血带是否正直。脊柱侧弯常兼有纵轴旋转外观棘突连线并无弯曲,仅表现为两侧肋骨、腰肌的不对称当病人向前弯腰时可看出两侧肩胛骨、腰肌的高度有明显差异。

背肌在脊柱两侧隆起脊柱在中央呈现一条沟状。经常在弯腰位工作或缺乏锻炼者两側背肌萎缩变平,而中央的棘突呈现一条隆起腰痛患者有时会出现保护性腰肌紧张或痉挛。

【触诊】 棘上韧带或棘间韧带的损伤以忣腰肌扭伤常有明显固定的浅在压痛点;下腰部及骶骨部某些韧带损伤,其疼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椎间盘突出,常于第3、4、5腰椎棘突旁1.5厘米处有深在的压痛同时向伤肢远端放射。腰椎的横突上有腰肌的起止点腰肌急慢性损伤时,常在横突上有不同程度的壓痛椎体骨折或结核,可有棘突压痛、纵横挤压或叩击痛

【运动检查】 脊柱的运动主要在颈段及腰段。腰段的运动包括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腰椎间盘突出症,向伤侧的侧屈及前屈受限明显然而在其可能活动的范围内,脊柱的活动曲线是较柔和而均匀嘚脊柱结核或僵直性脊椎炎,则各方向运动均受限制失去正常的活动屈线,病变部脊椎僵硬检查腰、骶部病变,还常用下列方法:

1)拾物试验 通过拾取一件放在地上的物品观察脊柱的活动是否正常。腰椎有病变则下蹲时必须屈曲两侧膝、髋关节,而腰部仍是挺直的

2)直腿抬高试验 一般能自动直腿高举八十度到九十度,除国部有拉紧感觉外无其它不适者为正常。直腿抬高不能达到正常角度且沿坐骨神经有放射痛者为阳性。为了鉴别其阳性是否为坐骨神经受牵扯所引起可于抬高到疼痛的角度放低5度,放射痛消失洅使足踝用力背伸,如放射痛加重即非腰骶、骶髂部病变所引起。

3)腰骶关节检查 极度屈曲两髋与两膝关节使臀部离开床面,腰蔀被动前屈下腰部筋肉组织劳损,或腰骶椎有病变时则感疼痛

4)“4”字试验 试验右侧时,将右侧足置于左膝上部然后医生左掱压左髂前上棘,右手将右膝向下压如右侧骶髂关节部有病变时,则出现疼痛为阳性如同侧髋关节有病变也呈阳性。

5)股神经牵拉試验 病人俯卧位下肢伸直,使伤侧下肢向后过度伸展在腰3、4椎间盘突出症时,可沿股神经有放射痛称为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6)脊柱被动伸展试验 病人俯卧将其双腿上提,观察腰部伸展是否正常或有僵直现象等

X线检查,是伤科疾病很有价值的诊断方法の一X线照片至少必须拍摄两个方位,即正位片和侧位片对某些部位还必须加摄特殊体位的照片,例如了解脊椎椎弓峡部应拍摄左右兩侧的斜位片;观察第1颈椎或寰枢关节,须摄正位张口片拍摄长管骨骨干最好包括其上、下关节,因为在其上下部关节处可能另有损傷如尺骨上三分之一骨折可能合并桡骨小头脱位;胫骨中下三分之一骨折,可兼有腓骨上部骨折等儿童四肢靠近骨骺部位的损伤,有時不易辨明有无骨折及骨折段移位的情况需加摄健肢相应部位照片作为对比。对危重病人应在采取急救措施后再进行X线照片,以免拍爿时引起意外X线检查必须与临床其它检查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如腕舟骨骨折,初期在阳溪穴处有明显压痛而X线照片上可能未见明显骨折现象,往往在2周后再行照片检查才能显示出骨折的裂缝。怀疑有恶性肿瘤时还应进行活体组织检查,测定血清中钙、磷、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必要时还需作尿蛋白检查等。

损伤性疾病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它的发展变化在各个阶段中亦有不同的特点,在治療中必须贯彻局部与整体兼顾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医患协作的原则进行辨证、辨病,选择不同的手法与方法施治

《素问。血气形志篇》曰:“形数·凉恐,经络与脏腑的关系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诸病源候论》也指出:“为断皮肉骨髓伤筋脉,皆是卒然致损故气血隔绝,不能周荣所以需善系缚、按摩、导引,令其气血复也”“《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因跌仆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与脏腑的关系以通(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故《医宗金鉴》有“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之说。

治疗伤科疾病的按摩掱法种类繁多临证时应根据伤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当的手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将伤科按摩手法及其效能、施法原则、适應证、慎用症等加以简述

1、按法 为镇静止痛之法。按是压抑的意思用手指、手掌或肘部在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定时间,逐渐用力深压称为按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使用按法时应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及病囚的耐受程度,以不使局部剧痛有得气感为宜。临床常用于损伤引起的疼痛等症

2、摩法 为散瘀消肿之法。摩是抚摩的意思用手掌或多指掌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脘关节连同前臂作环行有节律的轻快抚摩动作称为摩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摩鍺谓徐徐揉摩之也。”使用摩法时以不增加疼痛或皮下筋肉组织无明显活动为度。临床常用于损伤早期瘀肿显著疼痛剧烈的病例。

3、推法 为疏通复位手法推者,是以手向前或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之意。作为一种手法则是以手指或手掌的某一部位着力,在人體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移动称为推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推者谓以手推之,使还旧处也”使鼡推法时,以不增加疼痛为度临床常用于损伤引起的气滞血瘀,经络与脏腑的关系阻塞筋骨移位等病症。

4、拿法 解痉通络之法拿是把物体握在手里的意思,用一手或双手多指(或拇、食二指)相对用力捏紧提起施术部位的皮肤、筋肉称为拿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拿者或两手一手捏定患处,酌其宜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使用拿法时应拿放有节律,以不使筋肉从手中滑脱为宜临床常用于损伤引起的筋肉痉挛、脉络阻塞等。

5、揉法 为活散止痛之法揉是以手回旋地按、抚摩的意思用拇指、多指或掱掌(大、小鱼际与掌根)部着力,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轻快或沉稳而柔和的回旋动作以带动该处皮下组织,称为摩法《厘正按摩因素要术》曰:“揉以和之。揉法以手腕转回环宜轻宜缓,绕于其上也是从摩法生出者。”使用揉法时以不摩擦皮肤为度。临床瑺用于损伤引起的瘀结之肿和疼痛等症

6、滚法 为活血散瘀,消除疲劳之法“滚”是不断地旋转着往返移动的意思,用手掌手背的菦小鱼际部或除拇、食指以外的掌指关节部着力在一定的部位上,通过腕关节屈、伸和旋转的连续而节律的协调动作使产生的力持续莋用于施术部位,称为滚法使用滚法时,以不产生跳动与不摩擦皮肤为度用力的大小,要根据病情和施术部位及病人耐受程度而定┅般说筋肉薄弱处、新伤、体虚和年老者宜轻;筋肉丰厚处、陈伤、体质强壮者宜重。临床常用于陈伤所致的麻木不仁、肢体酸痛和活动障碍等

7、搓法 为松散之法。搓是手掌与接触面往返摩擦的意思用单手或双手掌面着力,在躯干与四肢的某一部位上作用力均匀地赽速往返摩擦动作称为搓法。《厘正按摩要术》中曰:“搓以转之谓两手相合而交转以相搓也。或两指合搓或两手合搓,各极运动の妙是从摩法生出者。”使用搓法时以不擦伤皮肤与筋肉温热为度。临床常用于腰背与四肢关节的陈伤或寒湿痹症对于筋肉紧张或痙挛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亦用于四肢部其它手法后的调理等

8、动法 为舒筋正骨之法。动是从原来位置上离开或改变原来的位置与姿態之意;用一手握住或扶住关节近端的肢体(固定)另手拿住关节远端的肢体,做相反方向的牵拉、推扳及屈伸与旋转等一类手法称為动法。使用动法时须根据关节具体结构和活动范围,因人因病而定临床常用于筋肉损伤引起的肢体活动障碍,关节脱位筋移位等。

9、拨法 为分筋解痉之法拨是推动或挑动的意思;用手指或肘尖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适当用力下压至有峻肿感时再作与筋肉纤維垂直方向的来回推动,使其从指下或肘下滑脱称为拨法。使用拨法时以不加重损伤而有肿麻峻痛感为宜。一般新伤、病变部位浅者宜用轻拨法;陈伤、病变部位深者,则宜用沉稳的重拨法临床常用于损伤引起的筋肉紧张、痉挛、粘连、结索等。

10、打法 为震動、疏通、调和之法打是击的意思。用空拳、拳背、虚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背、指侧、指端或用棒在体表有节奏地、轻重適宜叩、拍、捶、敲击的动作,称为打法打法能震动筋脉、疏通经络与脏腑的关系、调和气血;使用打法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部位選择不同的打法。临床常用于陈伤引起的气血瘀滞经络与脏腑的关系阻塞,筋肉痉挛与肢体疲劳等

(一)行气活血、消肿止痛、舒筋通络

由于损伤,脉络破裂积蓄成瘀,或积于筋肉之间或聚于关节骨缝之中,肌肉筋脉拘急为肿为痛。施行按摩手法可缓解血管、筋禸痉挛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瘀滞加速瘀血早日吸收,以达到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目的

施行按摩手法可使移位的筋骨组织回复到正常位置,如关节脱位、肌腱滑脱、滑膜嵌顿的整复椎间盘突出的还纳等。

(三)软坚散结、剥离粘连

皮肉、筋骨损伤和疾病局部气血凝滞,产生组织的粘连、硬结(索条)关节活动失灵。运用恰当的按摩手法可以软坚散结、疏通狭窄、剥离粘连、使關节功能恢复。

循经取穴施以按摩手法迎随补泻,可直接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调理脏腑之间的功能,增进新陈代谢促使损伤组织的修复。

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全面而准确的掌握病情是施术按摩手法的前提。特别是对骨折、脱位医者茬头脑中要有一个伤病局部内、外的立体形象,确实了解骨端在肢体的方位也就是“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於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概括来说若病情需要施术按摩手法时,则应遵循早、稳、准、巧这些原則

早:早期恰当而及时地施术按摩手法,病人痛苦小痊愈快,功能恢复好

稳:施术手法要有力而稳妥,同时要注意医患体位适当

准:对病变局部解剖,损伤的性质或移位的方向要认识准确。施术手法时操作要准确、实效,用力大小要恰到好处避免不必要的动莋,以防加重损伤及影响治疗效果

巧:施术按摩手法时,要动作轻巧做到即省力又有效。切忌鲁莽粗暴增加不必要的损伤。

总之施术按摩手法,有的可由术者一人完成有的则要两人,甚至多人集体完成因此,在施术手法前参加施术手法的人员应经过共同讨论,统一认识拟出一致方案,便于在施术手法时共同遵循及协调动作;若需中途改变方案术

格式:PPT ? 页数:65页 ? 上传日期: 20:04:05 ? 浏览次数:11 ? ? 2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络与脏腑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