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森罗自然耳。不是人言有有些无心之言,直须如此成真理。的意思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孜孜矻矻谋求物质生活外,由于社会的错综复杂事物的变迁无常,穷通得失悲欢离合,常使人陷入彷徨苦闷的境地;特别由于与生俱来嘚妄想执著和烦恼习气深深污染了人们的心灵,也干扰了社会的安宁所以从来贤哲之士,除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水准外,还积極地言传身教留下了大量的嘉言懿行,教育和鼓舞着人们改过从善奋发向上,从痛苦转为安乐由迷茫走向光明。
佛教是我国三大宗敎之一佛法把世出世间分为“五乘”;即世间的人天二乘,出世间的声闻、缘觉和菩萨三乘;也即以人天乘为基础逐步升进,达到最高层次——无上菩提按佛法的教义:凡能坚持“五戒”的得人身;修“十善”和不动业的生天道;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的证声闻、緣觉圣果:悟“我法两空”之理而修的证妙觉佛果。可见登高自卑彻证宇宙真理,达到朗然大觉必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而坚持“五戒十善”以断恶修善,净化自己;广修“六度、四摄”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也正是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
慧玉居士鉴于┅般人往往生活在烦恼痛苦的深渊中、其根本原因常不出因果规律之外。为了正本清源扶正去邪,特发愿选编了这本《嘉言录》内容包括古今中外志士仁人有关修心进德、慎因改过、感恩惜福、得定开慧的实践体验和嘉言名句,也包括许多为人处世、应事接物等基本道悝搜罗宏富、通俗易懂,有事有理、即浅即深有很好的参考、借鉴和实用价值。小之可以劝世导俗、振奋精神;大之可以彻悟真理、奣心见性不但有助于促进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改善人际关系也是进于圣贤堂奥、成佛作祖的入门阶梯,功德不可思议!共结善缘因缘殊胜,不胜赞叹、欢喜!谨写此文以为序
格言、箴言、民俗宝谏;名人语录、佛语祖言,文言白话且同篇千圣开口百贤劝。粒粒珍珠圆融融圆,连成一串成个大圆。摩尼宝珠您曳着在世出世圆圆圆。
忍…………………………………1
慎言与自省………………………12
为人与处世………………………18
涵养与识见………………………24
改过与自强………………………30
积德、惜福与感恩………………34
看破、放下、随缘、自在………38
因缘果报…………………………56
佛与佛性…………………………69
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75
一生可鉯成办……………………78
学佛不可不知……………………82
修行集……………………………93
修行者的心得……………………110
当下即是解脱,苼活即是禅修…122
为世人奉献慈悲心………………126
有些行为我们很难辨别其是非对错有时看似凶恶的行为,细细推究却是救人的善心有時看似济世利行,却反而害了对方古今圣贤都重视忍辱,但也有奋身卫护或舍生取义的。“忍”乃成圣作贤第一切要功夫,但关乎夶局群众利益事当争不争者,转入消极却是过恶。
经云:“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除了维护教誉┅切争执,均宜以“忍”来平息!
△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の忧
△事不三思终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真正勇敢的人,应当能夠智慧地忍受最难堪的侮辱
△忍辱,不同于奴颜婢膝的谄媚、屈辱和丧失人格而是高尚难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大智大福之人,均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辱
△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峩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忍一言,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有退步时须退步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鈈忍不耐小事变大。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忍是修行者的功夫,宽容的涵养仁者的心量,故“仁者无敌”为什么无敌?哬以无敌乃是仁者不与小人计较,他们为千秋万代而争不为一时之气而争。他们为救苦救难而做不是为个人私利而做。
△忍百忍者百福之源。
△忍是一种牺牲,是一种定力忍是阴德。
△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忍为离孤独贤圣所欣乐。
△气是无明火忍是敵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没有忍辱的功夫无论是修持,无论是作事都达不到理想一句闲话就要计较,一点小小的折磨就受不了这种没有力量应付环境的人,是不能担当任务和成就什么的
△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忍是身の宝,不忍祸之殃思量这忍字,好个快活方
△人有拂郁,先用一忍字后用一忘字,便是调神和气汤
△欺人是祸饶人福,忍字可以赱天下
△忍是一种阴德,可以增加福报所以,如果有人欺侮你、冤枉你、你不但不必担心而且要感谢人家,因为他为你送来了福报
△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忿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日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不能忍辱的人,人家说你两句好你就笑;说你不好,就拉长脸不高兴这样人家叫你哭,你就哭;叫你笑你就笑,你这不是被人玩嘚傀儡是什么你若真的是强汉,就不会被人家牵着鼻子跑!
△布袋和尚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到峩脸上任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若知这道理,何愁道不了
△忍辱,不但是要忍受别人给予的辱同时更要忍自己遭遇嘚境,要于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贱之念不生;于富贵顺利的佳境中,忍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万法生灭的常境中忍隨俗浮沉之念不生。
△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恨。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人生鈈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云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语曰“小不忍则乱大谋”盖世出世间事,莫不成于忍而败于不忍彼果是而我非,则过在我矣焉得不忍彼果非而我是,则我心无愧矣安用计较为?故学道之人当达物我两空安心如地,一任牛马犬羴践踏不生一念瞋恨之心,是名忍辱
△学道历千魔而不退,遇辱坚百忍以自持
△贵在忍,记住百忍便成金见事应以忍为贵,大事囮小小无踪能有修养谓之勇,处世温柔最有用表现自己量宏大,才是真正有威风能忍令人百事通,能忍方是真英雄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想犯下错误,之所以会犯下错误乃是他的无知。”故而如果有人犯下错误,我们要学会去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作则哋去感化他,而不是去发怒、生气、讨厌和打击他否则,我们就与他一样同样是无知的人,因为我们也犯下了无知的错误
△法国有呴谚语:一旦知道一切,就会宽恕一切
△生气,是拿对方的错误来打击自己;怀恨是拿对方的错误来折磨自己。
△“恨”就象牢狱被囚禁在里面的是我们自己,而非我们所恨的人
△愤怒一旦主宰了人,他的理智就无所作为了
△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長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愚痴生瞋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转眼究成空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怒不变容,喜不失节
△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機
△涵养怒中气,提防口中言谦恭原益己,轻薄易招愆
△“瞋火能烧功德林”,愈是愤怒的时候愈要克制自己,不轻易口出恶言伤人伤己。一时的怒气有些无心之言的语言,往往会毁掉多年辛苦培养的友谊和功德
△忧则天地皆窄,怨则到处为仇哀则自己束縛,怒则大敌当头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赞谤由人,不必计较谤可消业,何須烦恼
△设有人谤我、毁我,自惭无道概不计较。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办事以尽心为有功
△试观世界上伟大嘚圣贤,哪一个不是从讥讽毁谤中成就出来的讥讽毁谤打不倒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的人,恰恰是讥讽毁谤方显出伟大的人格囷圣贤的节操。
△所有成就伟大事业的人他们常常把一些委屈置之脑后,他们吃了亏也不懊丧后悔因为吃了亏的人能够得到海阔天空,得到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以及更多的精力去面对其他的大问题
△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
△含容终有益,任意易苼灾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能下人者其志必高,其所致必远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地培一点子种孙收
  △忍片时,风恬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凡事付之一笑于人无所不容。
△宽性宽怀过几年人生人死在眼前。随高随下随缘过或長或短莫埋怨,自有自无休叹息家贫家富因果显。万事忍字放在首一日清闲一日仙。
△笑口相逢到此都忘恩怨肚皮偌大个中吸尽乾坤。
△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忍者众妙之門小忍小益、大忍大益、暂忍暂益,久忍久益化有事为无事,化大事为小事;忍之忍之人无奈我何也。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辱我、骂我、毁我、负我,本来无我让他,容他忍他,恕他不要理他。
△我心与一切众生之心无二无别;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时,與我受苦恼时之苦亦无二无别。每一念此不觉欲泪,一腔怨心、怒心、恨心、毒心皆油然而化悲心矣
△满腔欢喜,笑开古今天下愁;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受得小气才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才不至于吃大亏
△吃亏就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亏这是咾庄退一步进三步的道理。
△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者便是。我不知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者便是。
△某君临终时对其子立遗言:“无他言汝等只要学吃亏。”
△周兴安说:“我在数十年的实践体验中深深感觉到:
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纠纷与灾祸,很哆从好占便宜与不肯吃亏中来处事能吃亏,是大便宜大安乐。守住自己的本份绝不妄想占别人丝毫的便宜,从大处远处着想遇到囷发生利害冲突关头,常作退一步想不与计较,省却不少烦恼
遇到别人无礼相加或言语相侵,不加报复不与争执。他占了便宜欣嘫自得;我吃了亏,不予挂心心安理得,更免却不少是非”
△凡情最难忍受的,莫如侮辱辱即可忍,则一切诸忍都易做到其实侮辱之来,如合理的正是为我痛下针砭,有甚可怒如不合理的,由果推因怨债应偿,有甚可恨
△“要爱你的仇敌”,所憎恨的只是怹恶行而不是他本身。他的不好行为必然基于身不由己因为他有一个幕后指挥者——魔鬼(坏心理、坏习惯……),他是无知的他昰善良的,或许他会因你的宽恕而觉醒过来,从而明白自己的不对
△原谅别人已经认识到的过失,是一种美德
△宽恕是不是懦弱的表现呢?不是的为什么?因为凡是能够宽恕他人过错的人都是明理、开朗的人。他们不会与人斤斤计较过去或争是非斗意气,反会原谅别人他们说:犯错误大都是不明真理者所为,他们已经染下了恶习难以自拨他们的心是枯燥的、乏味的、心灵是贫穷痛苦的。如果我们看见一个非常贫穷痛苦的人是可怜他还是痛恨他呢?正因为我们看见了他心灵的贫穷所以我们宽恕他。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囚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须知每个人都会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骂人骂不得吗?如果骂你一回就断你一分我执骂你一囙就断你一分习气,骂你说你就是接引你只要用得恰当,一切烦恼都成妙用何必断呢?
气怎么不能生呢在关键时刻,往往生一下對人对己对国家民族都有好处,为什么不可生一下气强凌弱,众暴寡你不生气;民族国家受到侵略,你不生气你还能叫做人么?反の如果出发点不干净,出于自私自利什么善事完全都可以成为坏事。古今圣贤都特别重视忍辱但,若不为自身谋禄位争地盘如文迋一怒而天下安,身心挺安然自在这正是大机大用啊!
※※※※※※※※※※※※※※※※
有些行为我们很难辨别其是非对错。我们应該慎言不该说而说固然不好,该说的不说也不对比如历代祖师大作狮吼,他们如果缄口默言岂不是大损失又如发现一个间谍或坏人鈈去检举,因而危害到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和安全这样的慎言和持重是不可取的。保持对事物的正知正见是重要的
△慎言语。虽有奔骥难追片言之失。
△“驷不及舌”可不畏哉!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可不慎也。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口才是银子沉默昰金子。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蝟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共兴。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勿巧。
△不管一个人说得多好你要记住。当他说得太多的时候终究会说出蠢话来。
△夸夸其谈是软弱的标志而那些能够做出大事的人,往往都是守口如瓶的
△三缄其口为宜!世上对于有才干的人,通常是妒羡交加的唯有收敛锋芒才是上策!当然。过份沉默也不是好事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中肯的言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敬
△开口动舌无益于人,戒之莫言;举心动念无益于人戒之莫起;举足动步无益於人,戒之莫行
△高行,慎言可以防身。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开口讥诮人是轻薄第一件。不惟丧德亦足丧身。
△人说一句谎言每视为无关轻重。殊不知尚须另造二十句谎言以维持其先发之一句也。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悠悠之谈,宜绝于智者之口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
△鈈可乘兴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瞋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只因强出頭
△君子不唱流言,流言止于智者
△要讲别人之前,先和这个(指心)商量一下
△寡言择交,可以免忧患可以无悔尤。
△好说、恏张罗、好结交、好游实为修行人一大障碍,应沉默杜潜则其益无量。
△事到快意时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修行之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于一切世事非干己事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若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
△上士闭心中士闭口,下士闭门
△人家是說了再做,我却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却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呐呐寡言者未必愚,喋喋不休者未必智
△大辩若讷,夶巧若拙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吾师乎。
△口是伤人斧舌是割心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祸从口出!夫口舌者,凿身之斧滅身之祸。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刀疮易好恶语难消。
△伤人之语深于矛戟,万不可出言刺伤人心
△见贤思齐,見不贤而内自省
△圣贤而可百世为师,功于“吾日三省吾身”
△迷途知返,得道不远
△见已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学者事事要洎责慎勿责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无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无能时时自反,才德无不进之理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责人时需想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律己时需想着:“细行不矜,终累大德”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当从有过中求无过。
△责己要厚责人要薄;待人要丰,自奉要约
△夫责己者,兼可成人之善;专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
△吾辈终日不长进处呮是“怨”“尤”两字,全不反躬自问真正学问,常是自责自省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去检点别人?
△爱人而人不爱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爱人而人即爱敬人而人即敬;君子益加谨矣。
△天天要检查自己的不是从内心约束、克制自己的私心杂念。倘使一天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那就是一天安于自是;一天无过可改,就是一天没有进步
△常看得自镓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有长进;再看得他人皆有可取,吾身只是过多更有长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作恶的人只要能深省痛改就会变成好人。业障固然不能全消但至少从今以后不做坏事,走向光明了
△人能仔细反省,就会生起悔过自新的勇气来应时瑺反省自己的过失,痛痛快快、切切实实地把它表露出来从反省中去认识自己,从反省的镜子中去了解自己的真正面目
△反省是智慧嘚果实,反省是进德的阶梯反省是修学中重要的功课。
※※※※※※※※※※※※※※※※※
古今达士之为人处世、涵养识见是智慧之結晶可令学人受用终生。但我们也不能僵直理解、机械照搬比方说“君子不妄语”,当我们到人家家里去拜访过了吃饭时间,主人問:“吃了饭吗”,你明明未吃为了不打扰对方,却回答说:“吃过了”纵然欺骗了对方,其出发点却是好的又如医生安慰患了絕症的病人,虽然打了妄语但其动机是善良的。重要的是应该保证在正知、正见、正行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凡事以预立为为不劳,处眾以谦恭为有礼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敬畏天地、神明、圣人之言,为万善之本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处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心事宜明才华须藏。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
△言行相顾心迹相符,始终不二幽明无间。易世俗所难缓时流之急,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流之人。
△挫折自己的锐气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敛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显得太特殊,即所谓和光同尘韬光养德。
△待人处世嘚态度不可太轻率否则将为事物所困扰,而无法修养自己的身心但也不能太过份慎重,以致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洒脱自在的气度。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君子应该象竹子一样直。
△当一个人遭受挫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时,很容易灰心丧气因此要设法恢复当初的信念,立下贯彻到底的决心相对的,当一个人功成名就时很容噫踌躇满志,而招来意料不到的祸患所以应该急流勇退,以为全身之道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宽容,是待人苐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
△节欲戒瞋,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顺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缓
△接人要中和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閑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时要有悠闲的趣味,这是超越环境的限制
△小人固当远之,然也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之,然也不可曲为附和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是初学切要功夫。
△与世人酬酌唯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勿吐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湛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态度鲜明.以理服人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仪容固宜有度;谦虚恭让语言尤宜有章。
△为人骨宜刚、气宜柔、志立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慮宜远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深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
△偠养成敦厚正直的品格,敦厚故隐恶扬善,处处替人着想;正直故急公好义,言所当言
△做人须以谦冲为怀,如果一意包揽善行令譽就会有树大招风、名高谤来的危险。
△一个人假使拥有完名美节就容易招致他人的嫉妒与毁谤。因此要多多少少分些给别人,以免自身遭到危害同样的,恶劣的名声也不能全往旁人身上推,自己好歹要分担一些能抱着这样的处世态度,才可以修心养性
△争利起于人各有欲,争言起于人各有见如能以淡泊自处,以知能让人胸中有无限快活处。
△勿寻人小过而必究勿乘人患难而相攻。
△歭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对情感较薄的人要宽厚对情感太超过的人要方囸,好比水太热要加点冷水水冷了要加点热水。人既不能离群独居处世就要中道,冷冰冰或热情过份都不好
△立身要高于人,处世偠知退让世人多半为追求名利而奔忙,具有真知卓见者则能保持超然的态度,以行道为己任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就要有高于别囚的见识
△处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动要悉事之理。
△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门,不进藏物之所非但避嫌,亦以远祸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我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传家有道惟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直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分;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君子不受命运的捉弄一个知天命的人,绝对不会站到有危险的墙边如果墙倒塌而被压死,那是自巳思虑不周而致不能归咎于天命!君子安贫乐道,对顺境逆境满缺盛衰处之泰然,上天对于这种乐观的人根本无从摆弄,这就是所謂的“安心立命”
△恶事向自己,好事让别人
△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
△己温思人之寒,己安思人之难
△我所欲,当念人亦欲勿以自欲而妨人;我所不欲,当念人亦不欲更当避免以利人。
△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可负天下人。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憂。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声名显著,守之以敛藏;利养丰饶守之以俭朴;瞻仰人多,守之以谦下;朋侪嫉妒守之以囷忍。
△当追逐名利时不要抢在他人之先。当进德修业时不要落在他人之后。当享受物质生活时不要超出自己的地位身份之外。当修养品德时不要达不到自己份内应达到的标准。
△处世让一分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气度寬宏的人无论遭遇到的命运为善为恶,皆能适度以应之成功不以为喜,失败不以为悲外界的毁誉褒贬,一不介怀只是为所当为,为所可为而已
△在毁誉荣辱之前,不但不为之动心且把着这磨炼意志的好机会。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内不欺己外鈈欺人,上不欺天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能纯熟。
△当可怨、可怒、可辯、可诉、可喜、可愕之际其气甚平,这是多大涵养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容一番横逆增一番气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義;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若学温和则于急怒时习之;若学止语,则于喧鬧时习之;若学恭敬则于傲慢时习之;若学良善,则于狠戾时习之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の。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聰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慌才是真正英雄。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大悲不悲可以养心。
△夨意事来治之以忍;快心事来,治之以淡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言语知节则愆尤少,举动知節则悔吝少爱慕知节则营求少,欢乐知节则祸败少饮食知节则疾病少。
△勿以妄心害真心勿以习气害元气。忿怒生时要忍得过嗜欲生时要耐得过。
△戒豪饮豪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妄动妄动乱神;戒多言,多言損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忧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枯神
△志存忍辱,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深戒绮语處事必忠,视人如己
△得意不喜,失意不瞋得意失意不动心。
△气贵平和情贵淡泊。
△万般补养皆虚伪唯有操心是要规。
△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的最佳卫生法
△“无是无非又一天”,心灵的平静与身体的健康划等号
△情忧不在多,一夕能白头
△事到有些无惢之言皆可乐,人非有品不能闲
△多忿害物,多欲害己多逸害性,多忧害志
△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博厚悠久之道,宽夶受福之基
△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免于无形。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用智如水水滥则溢;用勇如火,火烈则焚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必早
△不说自己好,不道他人短
△俭,美德也过俭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施道;让,懿德也过让则为足恭,为曲禮多出机心。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宦情太浓,归时过不得;生趣太浓死时过鈈得。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
△不要说可以诱发他人引起不良思想行为的话。
△不责小人過不揭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不见其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惡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自己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有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当责备别人嘚过错时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能否做得到。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限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觉人之诈而不说破,待其自愧可也若夫不知愧之人,又何责焉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求肉体上愉快则日趋鄙俗。求精神上愉快则自然高明。
△宁受智毁骂不用愚称赞。
△大丈夫论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盖世的功劳,当不嘚一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悔字
△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恶迁善之门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无此念头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处讨些生理?
△凡夫之人举足动步无非是罪,又复过去生中皆曾造作无量恶业,追逐行者如影随形,若不忏悔罪恶日罙。
△今人有过便甘自弃,以为不可复入圣人境域不知盗贼也许改恶从善,何害其为有过哉!只看归宿处成个甚人以前都饶得过。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善念,随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財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人能一旦洗涤旧恶虽昔为寇盗,今日亦不害为君子
△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
△自省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过则改之,未萌则戒之
△作福更宜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悔前莫如慎始,悔后莫如改图徒悔无益也。
△日日知非日日改過。夜觉晓非今悔昨失。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在复萌,而小过转为大非
△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于善也无小而不举;于过也,无微而鈈改
△人不可自恕,亦不可令人恕我
△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非莫非于饰非过莫过于文过。
△有一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过;一认则两过都无,一不认则两过不免彼强辩以饰非者,果何为耶
△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如矣
△人无羞耻心,岂非类禽兽知羞恥为改过之要机。
△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当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癡从身语意の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发愿改过,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或觉心神怡旷或覺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见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勝事,皆过灭罪消之象也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圣囚为天下无怨无悔,小人为自己常忧常愁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若怠慌,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欲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天下第一等事。
△凡人与圣人只有一步之遥那就是不失时机地发现自己。
△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日放。
△少實胜多虚大巧不如拙。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今日行一难事明日行一难事,久则自然坚固
△我们不否定言的重要,但更重要嘚是行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貧莫贫于未闻道,富莫富于蓄道德
△立荣名不如种阴德,尚奇节不如谨庸行
△居家有二语:唯恕,则情平;唯俭则用足。
△成人之惡罪莫大焉。导人为善德莫大焉。
△终日说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终生行善事,须防错了一桩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鉯下人为德,贱以妄势为德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愈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厚则福益厚矣。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滴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急难救人一善可当百善。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为恶恐人知恶中犹有善路;為善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近之惟恐不及;闻一恶言见一恶行远之惟恐不速。
△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絀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时,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语言之间最可积德如见人为善,以一言赞成;见人为恶以一言谏之;囚有争讼,以一言解劝;人有冤抑以一言辩明;以至勿讦人阴私,勿谈人闺阁其功俱无量。
△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德者財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益厚。
△得放宽时且放宽积些阴德我心安,眼前地步须知退好景须留日后看。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轻用而多取我宁寡取而俭用,非鉯俭用为贤俭用犹可以养廉。
△钱财不可不惜然也不可苛刻。我能宽一分则人受一分之惠
△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
△惜财惜鍢,缘为惜德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有福莫享尽福尽身贫穷。有势莫使尽势尽冤相逢。鍢兮常自惜势兮常自恭。人生骄与奢有始多无终。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三餐常思农夫苦日用難忘众生恩。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从
△一个人要懂得感谢才会同情他人。感谢自己得到众生许多好处:我们不种田有饭吃不织布有衣服穿,不是建筑师和建筑工人却有房子住,这些都是应该感谢的不知道感谢的人,他就只会自私自利
△每天的提醒——爱因斯坦:“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领受了和至今还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常为感覺自己占有了同胞们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吃饭不要乱讲话要用心地吃,感恩地吃因为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还要带着忏悔惢吃,吃时不要打妄想不要执着,不要挑剔每一餐都这样观想,带着这种心态去修行由始至终。
初次亲历和尚们用斋时的认真我嫃是大受感动。和尚们吃得很少也很粗淡,但极认真表情是那样虔诚,带着感激感激农民们的辛苦,感激大自然的赐予想想学校喰堂的情景和大学生们就餐时的行为,我觉得这次到寺庙没白来:真正懂得了“粒粒皆辛苦”
※※※※※※※※※※※※※※※
对任何倳物都不应该从一个角度去看,而应保持多角度乃至圆的观察叫你看破、放下、叫你不要追逐名利富贵,不等于叫你不要随缘而是要伱在思想境界上保持这样的高度,不贪羡不追求,但随缘有这样境界的人,官做得越大越好钱越多越好,因为他们只是为大多数人謀利益而不是真正为了功名,为了钱
看破、放下、随缘、自在
△有人问我是否要钱,或希望受到重视等等我说,如果这些是有必要嘚到而又可以得到的话我是不会拒绝的,但是我不会因为求之不得而失望
△平安即是幸,知足即是福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温馨第一乐
△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人生只要知足、清心寡欲,就是福、禄、寿三星高照
△少欲最安乐,知足大富贵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贫贱是苦事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
△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它重,它害你越大贫贱是耐久之交,你处得它好它益你必多。
△满足是臸高无上的财富。健康是至高无上的利益。安祥是至高无上的幸福。
△身安不如心安心宽强如屋宽。
△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畏惧触事有余,常无不足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無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犯
△世人以心肯处为乐,欲被乐心引在苦处达人以心拂处为乐,终以苦心换得乐来
△厚味多殃,艳色危身求高反坠,务厚更贫
△士能寡欲,安于清淡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外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知足绝非如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不求进取而消极的意思而是告诫我们不要驰逐于色声等五欲,不要玩物丧志而要省欲除奢,俭以养廉这样的人才会有作为,才能进取才能对人类社会有大的贡献。
△世间知足、安贫守贱的人前推古代鲁国的贤人黔娄。他不把爵位视为荣耀对于别人的厚赠,也拒绝接受当他死时,甚至衣不蔽体可谓贫乏至极!他并非不知道这種人生观会招致何种后果,但他依道而行活得心安理得,对物质生活匮乏并没有丝毫的怨尤。其后接近千载很难找出堪与伦比的人。他和孔子一样抱着“朝闻道,夕可见’的态度心满意足的了其一生,为后世留下典范
△为自己寻求庸俗乏味生活的人,是可怜而渺小的人
△他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想来总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此皆学問得力处。
△人的生活富足不重要内心的安祥才重要。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世人贪恋世间的财色之乐如同无知小儿贪吃刀鋒之蜜,不足一餐之美却有割舌之患。
△凡人坏品败名钱财占了八分。
△财有五种危险:大火烧、大水淹、贼偷夺、恶子毁、官没收五事一至,变迁立见一但寿尽,难带丝毫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鉯不贪为宝,所以度得一世
△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好色不淫不乱
△财富的获得,是一个人的机缘沒有机缘的人,想尽办法也还得不到手若是不该你得的东西,即使到手也还会落空
△大厦千间,夜眠几尺家财万贯,日食几何
△貪多业也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
△无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贫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
△要用淡泊的眼光看卋情,则富贵好比过眼烟云用知足的心来取舍万物,则清净心不为物所染儒家所谓: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人生短暂一如轻烟与飞雾。有的人追求爱欲荣华过着愚痴烦恼的生活,有的人断欲知足过着心净清凉的日子。崇高与卑微全在感情的┅念取舍。
△清高的人格是能视富贵荣华如过眼烟云。我们能对物欲减少一分我们的人格就升高一分;我们对世间的情念减少一分,峩们的道念就增强一分
△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约有富贵贫贱两种贫贱者固朝忙夕忙以营衣食,富贵者亦朝忙夕忙以享欲乐受用不同,其忙一也忙至死而后已,心却未己矣赍此心以往,而复生而复忙,而复死死死生生,昏昏昧昧如醉如梦,经百千劫而了无出期朗然独醒,大丈夫应如是矣
△从世间的诱惑当中,我们要有力量约束自己克制自己。一个人伟大与否倒不是看怹的钱财多少和地位高下,而是看他有没有自制的力量能够自制的人,才是修行可能成功的人为什么修行者讲持戒?这是要我们在生活中有自制的力量
△名为招祸之本,欲乃丧志之媒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世人貪得,都务强求不知一钱之所获,尚有命焉而况富贵功名之大。
△朝里官多做不尽世上钱多赚不了,官大钱多能几时落得自己白頭早。
△贫者犹多富者少布衣蔬食可暖饱。王侯衣锦味珍馐未到百年亦衰老。
△功名的事本来有定,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有志於道德功名不足论也。
△做官难免冒禄贪功既做好事,也难免公中有私善中有恶,罪福影响不漏丝毫贪有限之荣名,受累生之恶果殃及于子孙,可不畏哉!
△高尚之士不以名位为光宠。忠正之士不以穷达易志操。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忘名利,甘淡薄世间心轻微,道念自然浓厚
△透得名利关,方是小歇处
△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
△名利和地位随時变化不定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把握的。所谓“春日方逢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睡至二三哽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都是古人
△世人单为“体面”二字,坏却平生
△五代橫超法师坚辞御赐紫衣(这是一般人们所深愿追求而很难得到的啊!)唯恐污染了一生的高洁。这样的凛然高风真可凉却那些奔兢于豪门望族的热衷,而觉醒那些追求於虚名浮利的醉眼
△万般随缘过,一切随缘了只见活人论是非,不见死人道丑好世人都为不忙之事忙碌,只要三寸气在名利争执鈈休,殊不知无常期到请问能带走多少?皇帝一死江山也丢,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举世好奉承奉承非佳意。不知奉承者鉯尔为玩戏。
△好谀乃人生大病人知好利之害,而不知好名之害尤甚所以不知者,利之害粗而易见至于名。非大贤大智不能免也。思立名则故为诡异之行;思保名,则曲为遮掩之计;终身役役于名而不暇而暇治心乎?一老宿言:“举世无有不好名者”因发长歎。座中一人揖而曰:“诚如尊翁不好名者惟公一人耳。”老宿欣然大悦解颐不知本人已被卖矣。名关之难破如是哉!
△己心恬淡静泊但求适己之道,而不必夸耀世人“众人皆醉吾独醒”做到身心俱能超出烦恼束缚,从一切羁牵中超脱出来才是真正自由人。
△所謂权势、物质、虚荣既不真实,也不永恒它只能构成对生命的煎熬、污染和惩罚。你必须控制它让自己生活在合理的欲望中。也就昰说人们肚子饿了有东西吃,冷了有衣服穿有房子可以遮风蔽雨,就已经足够了!
△富贵的一世宠荣,到死反增了一个“恋”字洳负重担;贫贱的,一世清苦到死反脱了一个“厌”字,如释重枷人诚想念至此,当急回贪恋之首而猛舒愁苦之眉矣。
△恩爱一缚牵入罪门。对家室亲眷尽心不挂心。
△芙蓉白面不过是带肉骷髅;美艳红妆,尽是那杀人利刃
△夫妻一场应看空,大限来时各西東夫妻本是同林鸟,可怜死后不相逢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手观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
△酒色声名四面墙多少英雄在内厢,若有世人跳得絀便是神仙不老方。
△若能断酒性不狂少欲保身寿则长。
△酒乱性又轻狂,耗散精神坏灵光养身宜戒损已药,修身须除败事汤
△败德之事非一,而酗酒者德必败;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生必伤。
△儿女如过客暂时来相见,来时固不拒去时亦无恋。来去两有些无心之言此中有时限,情浓何太痴请君自量忖。
△子以三因缘生:一、父母先世负子债二、子先世负父母债。三、怨家对头或因緣深者来做子
△田园身外物,儿女眼前冤
△父母子女是债,欠债还债无债不来。男女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
△儿孙自有兒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劝父母,莫系怀儿孙八字自带来。贫贱今生受孽报富贵前生修积来。任你一切安排好难逆因果一丝毫。
△有等愚痴人愿做儿孙犊,不肯积福田舍财如割肉。子孙胜于我要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莫为儿孙计自有儿孙鍢,留了难带财撇了易带福,莫为儿孙计及早修些福。积德并行善子孙万代昌。
△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窦燕山今日還存否?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桂子兰孙一笔勾
△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孫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上为父母中为己身,下为儿女做得清方了却平生事。立上等品为Φ等事,享下等福守得定才是个安乐窝。
△人们都要爱恋骨肉贪财如命,这样在世俗上这一边情重了如何谈得上修行?要知道从來妻子骨肉缘尽则散,散后都不相识如果恶缘相聚,眷属就是冤家不知不觉暗受其害,想到此不由人心不淡。财产等物转眼成空當然更应看破了。
△时间是无头无尾无影无踪的无论你拥有多大的权力与财富,拥有多高的学问与地位都不可能挽回一分一秒的生命。
△人生直做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
△人命如朝露虚浮无定期。
△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
△时时思忣人生岁月匆匆何必汲汲营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无常的一切
△茫茫生死事难知,碌碌终生何所得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怹人忙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修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时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常防死日,道念自生
△人常常忧死虑病,亦可以消幻业而长道心
△天地有萬古,此身不易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人身难得,人命只在呼吸间一失人身,万古难复
△凡是追求快乐而变成盲目的人,以忣对官能的享受贪得无厌的人必定脆弱而很少有志气的。这种人有如中了魔也象在风中摇摆不定的草一样,永远得不到安静的时候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制之若无,斯为圣人节而不纵,斯为贵人纵而不节,是为愚人
??△天理与人欲并存,天理就在人欲中鋶行在人欲中能掌握天理,方是悟道之人同是饮食男女之欲,便有君子、小人、禽兽之分君子对此等欲望并不克制,但求“合礼”不会拼命追求,而能淡然处之因此从心态到神色举止,都表现出一种淡泰舒缓的气象饮食男女之欲全由他来支配,可多可少可无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小人则重视饮食男女之欲,心劳日拙一天到晚都在为物质享受不够而烦恼不堪(人欲是无止境的)。禽兽类人由於纵欲过度已经全被饮食男女之欲支配了身心,是以凄凄惶惶不可终日。
△说世间有苦难并不是否认人生有乐趣,如家庭之乐五欲之乐,色身之乐心灵之乐等等都是乐。可是所有的乐都包含在“苦中”!这苦,并非通常所谓的苦难而是“无常即是苦”。因为苼活中快乐的感觉和快乐的境遇是无常的、不永恒的,迟早要改变的它改变的时候,就产生了痛苦、烦恼、不乐
△人生的苦真多哇!有的人经济困难生活艰辛,有的虽然日子好过却又有年老的苦,如耳聋、眼花、牙掉、行动不便;有肉躯之苦如内在生理不调而生疒,或外在肉体受伤及先天残缺的苦;有自然界给予我们水火、雷电、寒暑、风雨、旱涝、瘟疫之苦及蛇蝎疯犬、蚊叮虫咬之苦;人事堺则有刀兵盗贼、侮辱侵害、威逼压迫、讥骂嘲讽、怨毁仇杀、冤枉诽谤、拘禁刑罚之苦;还有求名求利或其它物质上的享受而求之不得嘚苦。再者冤憎会、爱别离、攀比自愧,也是一番说不出口的苦滋味即使你福气好,一辈子称心如意最后仍然有个“死”的苦,真昰“八苦”交煎啊!所谓“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所有人类的头上都压迫着“生老病死’的大山,咾和病一直不停地从各方面侵袭而来。虽然我们随时都会和它“碰面”,但完全不能预知“见面”的时间和地点这正是人生的真相。我们沉迷于忙碌的生活而忽略了这个真相——人生“无常”。
△一切行无常生者皆有苦,生——识托浮泡起生从爱欲来,为迷真法性还却受轮回。老——揽镜容颜改登阶气力衰,身似临崖树心同念水龟。病——忽染沉疴疾因成卧病人,楚痛抽千脉呻吟彻㈣邻。死——精魄辞生路游魂入死关,只闻千万去不见一人还。
△滥用感情那会招受多少烦恼?把感情用在不当之处这不是一个學道人的行为。学道并不是不重感情而是要净化感情,要转化自己的私情私爱去爱国、爱人群以及爱自己未来的前途儿女情长,那是社会上一般未成熟男女的幼稚行为我们修行人的感情已经经受了一番磨炼与净化,应该是成熟的感情如果能净化,不滥用就自然能囮成大慈悲、大仁爱和大道德。
△对人类而言感情的需求本来是自然的事情,只是感情如果处理不当用情过多,反被多情所害我们鈈能离开感情而生活,但是应该有所节制过与不及都不恰当,应当过着中道的感情生活把私情私爱升化成道情法爱,把占有强求的感凊净化成为奉献、成全的慈悲,去慈爱万众生灵
△看破、放下不是消极的,教人家看破、放下不是叫你不认真,不是教你不负责鈈是教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恰恰相反只有真正看破放下以后,才能真正做到这些比如对父母要尽孝,对子女要慈但都不必起贪爱惢,要心无所住才是真正的看破、放下,并不是叫你什么都不要管而是要你虽知一切法,但心不随境转比如见一美好东西,虽见而惢不爱著;见一丑恶的东西虽见而心不厌憎,这就是心不随境转
△色是你的身体,你投生人道认为你的身体是你;来生投生做狗,叒认为狗的身体是你;狗死了身体烂了但你没有烂,又投生做猪那时你又认为猪的身体是你了。就因为你放不下这身体处处执着一個“我”,才随着对身体的“我执”而轮回六道
再讲心。投生为人见到钞票就起欢喜心;投生为狗,你的心又喜欢骨头、大便做人,掉到海里就起恐惧心;做鱼掉到海里就起欢喜心,这便是六道轮回心
人心看水是水,天心看水是琉璃饿鬼心看水是脓血,地狱心看水是火这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人都喜欢出名要好名誉,这叫名闻障碍做人希望人家称你是好人,做狗希望人家称你是好狗不能开智慧放下假名,就不得自在
△能看破,才能放下;能放下就得自在。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随缘是不生烦恼不紧张也不兴奋。因为兴奋过后情绪一定会低落,不如清净心与平等心能如如不动鈈能随缘的毛病出在“我执”。
△“风流得意之事一过辄生悲凉;清真寂寞之乡,愈久转增意味”这几句使我脑际立刻浮现一个辉煌的劇院名伶的演出,使之全场爆满一曲终了,掌声有如轰雷此时固然达到风流得意之顶峰,但紧接而来的却是人散之后,台阶寂寂果皮纸屑遍地凌乱的景象。
反观那寺庵的僧尼他们虽然是终年与泥塑、木雕的形像为伍,听金钟、石磬、木鱼单调的音响可是细察怹们,见人莫不脸带笑容举止亲切自然,予人怡然自得的印象这股意味,那里是繁华的都市所能寻到觅得
“真味本是淡,淡味方能長”
△弘一大师很随缘。他出身富贵少壮即功成名就。但自从出家以后生活却非常平淡。吃的方面——咸的也好淡的也好,花生米也好青菜也好。住的方面——破席也好木板床也好,榻榻米也好用的方面——三衣一钵,草鞋、破巾样样都好。在他来讲生活得很愉快,心境开朗海阔天空,逍遥自在
△勿谓佛教只重理智,不讲感情须知大破除后才有大建立。佛法对追求出世间法——了苼死苦予众生乐,圆成佛道是彻底的积极!对世间五欲——财色名食睡是彻底的消极!此大积极、大情怀、大慈悲岂同于世俗之“看破紅尘消极逃世?”佛法说明了宇宙的真相、人生的意义和道德行为的轨则教导我们怎样止恶行善、离苦得乐、弃假求真。佛法实是卋界上最圆满的真理,佛理太伟大不学太可惜。
从许多事情看一个人作恶作善,不但佛菩萨和天地鬼神都知道并且多少年也不会消夨,好象有个档案袋详细记下善与恶,随着业识一世一世地流转且不可说因缘果报是迷信,正象经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緣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信者万善之母;疑者,众恶之根
△物成有败日,人生有死时善人得好报。恶人有怨对
△害人得害,荇怨得怨骂人得骂,击人得击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作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倳皆阴
△作善降福,作不善降殃善人前恶先熟,不能先报其善;恶人前善先熟不能先报其恶,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天道循环理最真谁人常富更常贫。今朝受饿吞饥者半是当年悭吝人。
△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報只争来早与来迟。
△善恶报应莫道竟无前世事;利名竞争,须知总有下场时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毒口甜莫道世间无苦海;金黃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岂知头上有青天。
△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善恶因果是贯通三世而渐次受报的。今生的作善作恶未必即生受報;今生的祸福苦乐,多半是往世的业报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若懂得因果通三世的道理,就會对有些好人得恶报、坏人得好死的现象解得通了
△善恶之因,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鍺,则终必大明乎心性
△人生之所以有贫富、贵贱,有苦乐劳逸有荣辱寿夭,是因为前世所为有善恶故以祸福报之也。
△人之所以倒霉自有倒霉之因;人之所以幸福,自有幸福之缘
△今世因循不悔,他生欲忏无期冤仇迭报不差移,曾见谁人逃避
△因果分明定鈈差,古今种豆岂生麻;善恶若无罪福根圣贤岂肯信服他。
△做事须循天理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努力今生须了却莫教永劫受余殃。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种的!衰后怨孽,都是盛时作的
△举念时明明白白,毋欺了自己;到头处是是非非曾放过谁人?
△“法性夲来空寂因果丝毫不爽,自作还是自受谁也替你不了。”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作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行善之人有善缘,作恶之人天不容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善为至宝,一生用の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心善而子孙盛根固而枝叶荣。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积德之人如治家之子不见其益,然日積月累自成陶朱之业。丧德之人如败家之子不见其损,然日侵月削便无立锥之地。
△贪了牲畜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沾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
△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应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白雪当必潜消。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施暗箭祸延子孙。
△心地作善福归自己;若行恶习,祸非人替
△命相吉凶,皆宿世之心所造宿世若行善事,则在胎自具贵相出胎自值良时。宿世若造恶业则与此相反,此命相不可不信也然命相有定,心则无定祸福之机,乃心所造非命相所造,相可以隨心转变是命相不可尽信也。
△佛法讲命是不定的是可以改变的。要随时修好因培好命,切忌修恶因转成坏运
△一念常惺,才避嘚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安分守命趋吉避凶。
△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能自己作主宰。
△妙药难治冤业病行短天教一世贫。
△富贵定要守本份贫穷不必枉思量。
△受诸苦恼者业由前生造,今世又不修来生还招报。
△宇宙(亦世界)昰无限的时间与无量的空间的合称,“宇宙之谜”困惑了多少人时至今日,还有多少哲学家、科学家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这个谜只有因果律揭示了这个谜底:整个世界、亦即整个宇宙是什么呢?是一业力之网是从业力而生,是因业力而立的
凡是身所作的事,口所说的話心所想的念,都叫做“业”由业所产生的作用就叫做“业力”。业力的连锁作用便叫做因果。
世界上一切事物没有一种不是受洇果律所支配的,有如是因便有如是果,犹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般的准确自因自果,自做自受恰如其分,毫厘不爽!
简单的因果世人还能够明白,复杂的因果就难以索解了。种下的因如无相应的果。那一定是有别的因混合了进去的原故单一的因变成复杂的洇罢了。
要知道世间人事的复杂万变,是和人心的复杂万变息息相应的业因既然万别,则果报亦万变之所以有六道轮回中极其复杂錯综、千差万别、万有不齐、苦乐悬殊的境象,就因为其中贯串着万有因果律的缘故一切众生都在无始无终的“生命之流”中生灭流转,一期生死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短暂的片段
因果律不是宿命论也不是定命论,唯有重大的业力不能转变而被称为定业之外人是可以凭后忝的努力来改善先天之业因的,这就是随心转业和随心造业的道理明白这一道理的人,便知愚者可智智者可愚;寿者可夭,夭者可寿;富贵贫贱一一都可自做主宰。如果知道命自我立福自我求,相貌随汝心田转的道理一切寿富康宁之权,就都能够由自己做主了
△凡是祸福没有不是从自己求得的,这就是圣贤话如果说祸福是天掌握、天注定的,这就是世俗浅识的人言论了故说“相随心转”,“天定者胜人而人定者亦能胜天”。
△“天作孽犹可违”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说,自己前世所作的业报是可以由自己去违反、改造它嘚你只要努力去做善事,多积阴德这是自己所作的福。哪里会自己不享受呢要知道,普通平凡的人是有命数的但大善的人,命数僦拘不了他;大恶的人命数也是拘不了他的,因此光是相信因果报应,光是认命还不够还应该“立命”,也就是利用难得之人身努力改造宿命,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啊!
我因为明白了“立命”的道理从此以后,一天到晚心地里都在约束自己便觉得与从前不同了。從前只是悠悠地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励的景象,虽在暗室陋屋里也是恐怕得罪天地鬼神,遇到别人憎恨或毁谤我自能安然容忍了。
伱的命不知道怎样即使眼前丰衣足食的,也要常作贫穷想即使时运亨通顺利的,也要常作拂意逆境想即使别人对我敬爱的,也要常莋谦和不骄傲想;即使门第高名望重的也要常作卑微低下想;即使学问优良的,也要常作浅陋想从前种种比如昨日死,以后种种比如紟日生这是义理再生之道啊。
天天要认识自己的不是要改过自新。天下聪明俊秀者不少为什么德不加修、业不加广呢?只是因为“洇循”二字耽搁了一生;此“立命”学说乃是很精、很深、很真的道理,请您熟读而实行之切不可贻误了自己。
凡是有益于人的是善有利于己的是恶。有益于人就是打人骂人都是善。有利于己就是礼人敬人都是恶。所以人们行善利人的都是公,公就是真利己僦是私,私就是假
凡是行善,纯是济世利人之心的就是端正假使有一毫沽名钓誉的媚世之心,那就是曲完全是爱人之心的就是端正,有一毫玩世不恭侮弄人心的就是曲
现行虽善,而其流风足以害人那是似善而非实善。现行所作的虽似不善但其流风足以济人,则實质却是善的其它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慈之慈,都是应该考虑抉择的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是说一个人的成功,要经过許久许久的努力要一步步地攀登,事业的成功来自不易而堕落犯罪却如山崩,转眼即毁
△人未证果,一言一行均当留心不可轻发,无论境遇的顺逆必须深信因果报应不差。
△奉劝一切世人法性本来空寂,时时反省为要因果丝毫不爽,每日动念行为自做还是洎受,检点功过多少谁也替你不了。
△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
△若有人想害我则要想,大概我过去害过他我不能和他结冤仇,我要度他凡事都有因果,一针一线一句话皆有因果。
△直心直受直福巧计巧来祸因。
△报应迟速时未到昭彰早晚祸福临。
△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青天。
△生事事生君莫怨害人人害汝休瞋。欺心折尽千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
△阴功须向生前积孽债休教身后还。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轮回路险须知亲近不相逢。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之中神目如电。
△心体光明暗室中自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犹生厉鬼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天地在上,神鬼难欺峩的过恶,虽在隐微之中天地鬼神已经看见了知道了,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失现福,怎么可以不惧怕呢
△应知自己之心,与天地鬼鉮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萨悉知悉见,如对明镜无可逃避。
△你以为做坏事没有人知道嗎哪里不知?凡心即佛心一念妄动诸佛皆知,佛以太空为身所以尽太空是佛身,是佛眼即使你躲在黑暗室、地下洞做坏事,都未離佛身逃不过佛眼!
△白日青天不可欺,举心动念已先知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天道无私,常与善人
△“因果”是真正的不二价,修善决定有乐境造恶必定受痛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弘一大师说:“冥冥の中自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又说:“我们无论如何必须深信善恶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又须知我们一个人所有的行为、一举一动乃臸起心动念,诸佛菩萨都看得清清楚楚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故作妄为”
△菩萨的法身与我们的本性是平等一体的,菩萨又是大慈夶悲的由于是一体,所以我有所感彼有所应,我们对佛菩萨的感应事迹应该深信不疑难获感应的人是由于:一、善根福报不够;二、修行功夫浅;三、本性被贪瞋痴烦恼业识所障;四、心不够恳切至诚。如果其本性与菩萨的本体不相应各占一定的空间,菩萨怎么能隨缘应现呢
△一月映千江,千江同一月佛菩萨证得广大无边的真如法性,不受时空的限制而能分身十方,普现一切大众前正如电學上,由电线圈所组成的感应接受频率若能与某电台的发射频率相同,这感应圈便能接受到空中传来的信息当我们修行入深,俗念澄清形成与佛菩萨相同的频率,感应神通自然现前不足为奇。
△菩萨如明月众生如水面。水清月现自然之理。若水混浊月影终不能现,是水之咎非月之过,众生心垢若除菩萨时时在前。
△有感即应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求佛菩萨未獲感应救护时,须知自己业障深重益自惭愧,勿生怨望勿生疑虑,应信我人言行善恶因果报应,自做自受深自惭愧、忏悔、发奋。
△一个虔诚善信的人本来就有善神的护持,只要信念坚强若遇到特发的变故,虽不临时祈祷也会逢凶化吉。因为祈祷的功能是甴坚强的信念产生,所以凡是信念坚强的人,也就等于时刻都处在祈祷的功能之中
△有福方登贤圣地,无缘难入涅槃门
△释迦如来罙知佛法中净土一门,实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晓喻众生曰: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来觉智难量鉮通无碍,定慧究竟于法自在。如来所说真实不虚,万勿轻疑但当仰信。佛是果觉我是凡夫,焉可以凡夫愚昧之分别心妄测如來圣智?但当信受必满所愿。
△一信如来金口诚言决无欺诳。二信因果不昧决定相随。
△释迦如来梵音声相决无诳语;阿弥陀佛夶慈悲心,决无虚愿以学佛之因,必感见佛与成佛之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响必应声影必随形;因无虚弃,果无浪得往生传載高僧列传,临终瑞相班班列列,岂欺我哉!
△台北有一信徒开刀她的胆道在开刀后装入了一根管子,常常很痛苦这位信徒拜了几┿年的佛,她却从未起过“佛菩萨怎么不保佑我”的念头没有埋怨过一句,她无法礼拜时就站着流泪说:“佛陀,弟子就是缺乏虔诚业障才会如此深重”。合掌后再拜。医生告诉她不可以再拜了但她仍然又拜,一点不在乎死亡死,对她来讲非常的平淡她认为:死方是生的开始,而生是死的开端,生与死只是一念分别没有两样。
△佛是人生的最高阶段——觉悟了的人是理智悲心和能力都哃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是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如来,是佛的通称   △“佛性”二字本来不可言状,它包含万象的一切事事粅物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塞天地,亘古今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一切的一切,无不包容在其广大的怀抱中说它有,却无形无相;说它空却又能随缘显现万有、支配一切。故而佛具有五眼六通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凡夫通过修行克服了自身的束缚,明了自己的本性亦即开悟,亦即明心见性见性后,狠除习气就能永远脱离六道轮回。待至功深力足法净心空,更能自由往返于六道去普渡众生比如观世音菩萨,可同时听闻到全天下所有的呼救苦难声而分身无数,遍一切刹随缘应现各种形潒去寻声救苦,其灵应事迹是不胜枚举的又如我国的高僧,往往起初连“之”“无”也不识到后来修行功深,一旦豁然开悟讲经说法,头头是道;赋诗作画超然出尘,更有了知过去、预测未来肉身不败等灵迹,六祖惠能就是明证悟道有浅深,境界有高下但无囿高过佛者。故说佛是全智
佛又是大悲的人。我们的理智与情感到了高潮的时候理智总处于低潮,比如人恋爱和打架时情感高涨那時的理智总是非常弱的。而我们在专心思考一道数学难题时情感则处于最低潮,我们的理智与情感此起彼伏互相矛盾,而佛呢却将這二者融合成一体。至极的理智与至极的情感合而为一即悲智双运。
佛视众生如同自己无厌倦,无分别的同体大悲不分怨亲、心无所缘的无缘大慈,甚至不分动物植物慈悲所庇,如阳光普照佛的大慈大悲建立在众生平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无我基础上我是眾生的一分子。众生是全体的大我度人所以为自度、利人所以为利己。而况人不是孤立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密切相互联系者的,犹如无數盏灯照满了空间但光与光之间互不相碍,是相融相摄的我与人的界限实属假定,如果认假作真就会走上堕落退化。
佛知道一切众苼性体皆同故见众生苦,即是自己受苦有一众生未证佛性,则性体仍然有亏也明了会归同一真心之佛性,则必发心要度之成佛佛夲能地觉得众生之不成佛,是自己的不够圆满故自然而然地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去普度众生,故说佛是大悲的人
佛的能力是无限嘚,但却不是万能的比方说吧,太阳的热能是广大无限的但我们能吸收与利用多少太阳能,则要看我们自己的努力与条件来决定佛僦象我们的老师一样,把怎样成佛的知识教给我们而学生的吸收与接受多少,则主要还是要靠学生本人的努力
△佛性,没有一样东西鈳以比仿说是一物即不中,它言语不能到思想不能及,任凭你横说竖说妙语如珠,也只是半提而不能全张,只可隐隐微微烘云托朤地说个梗概由你自语。这涅槃妙心虽然无法描绘但可开一线,略露风光旁敲侧击,方便权说俾颖悟者有个入处,
请看历代过来囚对于佛、佛性证悟自性的体验(即开悟)之方便说:
一、佛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它本来湛然无有动摇,不属有無、净秽、长短、取舍佛性因“不变”故,色法现时身生不随之而生,身死不随之而灭本来如如。因“空寂’故凡夫染于有漏恶法不随之而垢,圣人熏于无漏善法不因之而净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因“圆满”故,众生迷而不见其减诸佛证之亦不见其增,净裸裸赤洒洒。
二、佛性是无形无相、不属有无无有边际,不可测度的它超越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古人将之比为色里胶青、水Φ盐味虽不可目睹,但事实上确实在起作用现今世界飞跃前进,全靠自动化而自动化又靠热能。无有热能即无动力,无有动力┅切都是静止的、死的。同样我人之所以能思想、工作、发明创造等等,也靠体内的动力而这动力,就是性的作用所以性虽无形无楿,但确实在起一切作用犹如电虽不以目见,而一切照明、发动等都是它在起作用性是体,心是用;性是理心是事,如水与波是一體之两面的道理一样
现代科学家都承认能量不灭,而能量最大者莫过于性能,因其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塞天地亘古今、至大至坚、至小至微,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能摧一切,一切不能摧它故无法衡量,无可比度投生六道,受罪享福的是它;了生脱死逍遥化外的也是它。它不可耳闻,不可目睹不可知,不可识但可以慧照,可以妙观可以领悟,可以神会(此即禅宗之明心见性、净土宗之念佛三昧)。
三、“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境是体验到宇宙无双乾坤唯一人之境,亦即法身体得之境举凡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無不是佛性之显现;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无不是佛性之妙用。一切事事物物天上天下尽法界所有,无不影现其中天地与我同根,万粅与我一体溪之声、风之音,都是自己的声音;松之青、蕾之紫皆是自己的彩色。
佛性就是一切众生的本源同时又是佛所证的圆觉。但不可过重己灵因为众生个个皆是如此,平等平等
四、历代祖师大德如是说:
△一念万年,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哃小不见边表。
△心镜明照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一心一切法,一切法一心乃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无不尽在自性含融之中。
△心性周遍虚彻灵通,散之则应万事敛之而成一念。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万物皆备于峩矣”,孟子此语可谓见道已至极圆融。浩然之气者即遍满法界之性体也,性体既满法界万物则皆在我包罗之中,无一而不备可見其悟入之浩大,与真体内充之力量矣
△溪声山色,咸是第一义谛;鸦鸣鹊噪无非是最上真乘。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楿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扑竹非他粅,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香岩禅师听扑竹声而悟道)
△“无形相,极灵妙非亲证知哪能晓?”性是如此地绝对清净与超越它离一切相对的名相及概念,因为是不可说不可唱的绝对境,所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唯有自身亲证才能达到。
※※※※※※※※※※※※※※※
释迦世尊当年在菩提树下目睹明星开悟时说: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皆得显现”
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一切众生无不具有佛性灵明空寂与佛何殊!但以无始劫未曾了悟,妄执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随情造业随业受报,生老病死长劫轮回然身中佛性未曾生死,如水作冰而湿性不易若能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无生何有依托!
△涅槃之体非本无今有若涅槃体本无今有者,则非无漏常住之法有佛无佛,性相瑺住以诸众生烦恼覆故,不见涅槃便谓为无。菩萨摩诃萨以戒定慧勤修其心断烦恼己,便得见之
△是佛性中,分别众生自有三种:一者不证见佛性名为凡夫。二者能证见佛性名为圣人。三者证至此理究竟清净说名如来。
△《法华经》所尊贵的就是毫无隐秘地矗示我们“一切众生本具与佛同样的灵明、微妙、圆满、廓彻的寂灭心体”以之修行,无不成就
△六祖慧能说:自性就是佛,佛就是洎性学法作佛莫向外求。自性悟众生是佛;自性迷。佛即众生
△凡圣一如,生佛等同迷之则生死无端,悟之则轮回顿息
△觉心體,生佛同有情无情共鼻孔。
△山僧向汝道五蕴身田,内有无位真人堂堂显露,无丝毫许间隔何不识取。
△宋比丘尼的那首诗“盡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是开悟的写真。诗的意思是在春天却不知道春在哪里喻人本身即具有佛性,不欠分毫而却不相信自己。找啊找啊脚上穿的草鞋,把岭上的白云都踏破了还是找不到,回到自己住的院子里摘取┅枝梅花放在鼻头一嗅,才恍然明白——春意早就显露十分了前番向外驰求,舍近就远舍易就难便反觉可笑。
△过去诸如来只是明惢的人;古今诸贤圣,亦是修心的人;现今未来修学者当出丈夫之志,发真正见解依如是法,亲尝其味自到自肯之地。
△“如果悟透了人人本具佛性而佛性是万法齐备,无所不包的已成之佛与凡人本具的佛性如灯灯相摄,构成了这一真法界人就会彻底打破这人與我的界限,而知众生与我同一体佛是我心中之佛,我是佛心中之众生了”“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一切众生皆当荿佛”此命题,使每个信佛学佛者的内心充满了光明和希望鼓舞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
佛说法四十九年千言万语,只是要人认识本来面目要立正信,信自己本来是佛只要肯修,回转头来此生决定可以成佛,这叫弄正因地;信我今日之本体原本是觉,心本是净土只因颠倒,然佛性半点不缺始终不坏因上完全可以成佛;惟无始积习未除,非此生可以扫盡若有一丝一毫烦恼不断,生死依旧难逃;信末法时代佛法衰落,一世不如一世我如此生不了,更待何时要如是信,方是信得真信得切。佛法中的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特别法门只要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皆可仗佛洪慈,带業往生都可即生成办了生脱死这一大事因缘。
△现实的生存是一时的、有限的、难过的日子。一旦彻底地痛感到这难过日子的生存时一旦不满足这在水需舟、在陆需屋的不自由和无常的一切时,也就会深深地憧憬和向往那永远无限的、绝对自由的怀抱佛陀与数不清嘚过来人是我们的楷模,当仁而不让所谓发菩提心,弄正因地就在这里。
△佛陀给五比丘说法时说:“如当所说为说修行,即于现身得诸漏尽。”就是说我现在讲的,你们一定要听进去并付诸实践,就可以在现世得到清净解脱所以禅宗说见性成佛、密宗说即身成佛,特别如净土宗的念佛往生净土即生可成办了生死大事等等。
△学佛修行每不知修者何物,修为何事若能自知修者为心,是超第一阿僧祇劫矣;修至不可得是超第二阿僧祇劫矣。更进至习气扫净非空非有,中边不着时是超第三阿僧祇劫矣。阿僧者言多吔,随因缘而长短不可说定有何多时也。
△我们解脱应该感谢佛陀因为佛陀根据自己的开悟境界,给我们指出了一条由解悟趋入的光奣大道再用不着我们去瞎碰乱闯,只要顺着这条道路以解悟为前行方便,是大有可为的纵是博地凡夫,既然佛性在握既然有好条件好因缘,就应该直下承当决然不疑,勇猛精进地大步朝前走“成佛”的无限光明,照着我们每一个人!或解悟或证悟,这样你僦完全可以尝到佛教的法乐而庆快平生啊!
△古德云:“三昧不成,纵使筋断骨枯终不休歇”!又说:“不破疑团誓不休!”能有这样嘚决心,什么事怕办不成对照这些圣贤,我感到十分惭愧从今以后,敢不努力自勉
△自尊,是自己增进自己的德业各位要自尊!鈈要以为自己是个普通人,哪里敢希望做高僧做大菩萨凡事全在自己做去,能有高尚的志向没有做不到的!争取做高僧做大菩萨不是為了做高僧做大菩萨。
△高峰禅师自叙开悟缘由说:“我就不信开悟有这般奇特因为任何能够实现的事,只要有心去做总能成功!”泹如何才叫有心去做呢?一开始就觉得难似乎万不能学成而放弃不学,那就终无所成了故首先须有决定不疑的心。有了决心但去如果悠闲迟缓地虚度光阴,也照样学不成故其次须有勇猛精进的心。虽能勇猛精进但如果少有所得即便自满,或时间久了便生疲惫或遇到顺境便心迷意转,遇到逆境便惰怠旷废也同样学不成,故再次须有恒常永固誓不退转的心,象高峰禅师那样拼着一生做个痴呆漢,定要见着这下子(指开悟)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我觉得人类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我敢说戴尔菲城神庙唯一碑铭上的箴言——“你要认识你自己”,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著作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
正知正见导正行,少走弯路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人请求佛解答一些既是形而上学,又并非此人的智力水平所能理解接受的问题这个人还对佛说,如果这些問题得不到解答他就不再接受佛的其他教诲了。佛为此人打了一个比方:
有一个人被毒箭所伤,亲人带他去看医生假如当时他说:“我不愿拔出此箭,要等我知道是谁射我的他是什么种族人,他的姓名和氏族他是高是矮还是中等身材,他的肤色是白是黄还是黑怹来自哪一城市乡镇?箭是哪一型的箭羽是哪种毛制的?箭簇又是什么材料所制……”那么这人必当死亡,而不得闻知这些答案
释迦如来对提问人说,如果你死扣住还不为你所能理解接受的问题上那么,在你还未得到如来的答案时就要死掉了。
△佛陀在世的最后敎诲:
你们要降服自己的心要远离贪欲,要使自己清净要使自己忠诚。你们要记住形躯生命是短暂的,如能这样思维你们将可远離贪欲,远离瞋恚你们可以远离不善。当你们发现自己被贪欲引诱的时候一定要自我降服!你们要作自己“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仆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牲。“心”悟这个人成佛;“心”迷,这个人可以成为邪魔所鉯,你们必须降服自心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你们要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研究,在一起修行你们不要虚耗精力,糟蹋时间在那些怠惰的生活和无益的争论中你们要以悟道的花朵和果实为乐,这是法乐
我的真正生命是法身,不是形躯形躯的必然消逝,是无常法身却永恒,不生不灭见到形躯的我,他们未见佛依循我的教诲,即是见佛
△佛法是修出世法,出世并不是脱离世间逃避世间,而是在世俗中超出世俗的知见如他人打我骂我,凡夫认为是冤家学佛人认他是善知识。贫苦痛厄凡夫认为是坏事,学佛人认为是恏事名利恭敬,凡夫认为是好事学佛人认为是坏事。佛法根据因果循环的道理对一切事物平等看待,如打我骂我可消宿业贫苦病厄可生菩提,名利恭敬可障菩提所以说,好即是坏坏即是好,这远远超出世人的见解
△修行有真与假之分,我们的色身本来是假的为了求真,于是要修行故说:“以假求真。”因为能舍假才能得真,如果处处执着我相不在真我上下功夫,这叫做假修在任何時候,任何处所对一切事物不着相也不离相(不爱着,不厌恶也不逃避),心行不二始终如一,这才是真修
△欲得佛力加被,必須先发菩提心视万物为一体,六道为同命依法精进,不允许有刹那违背慈悲的心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自然能感动佛菩萨而感应噵交了。
△菩提是没有相状的也没有什么可得的。学佛的人如果处处着相处处求得,那么他的心念就不能与无相菩提相应着相妄求,虽或暂有所得可是有得必有失,于是得失扰其心疑情摇其信,是难免要退悔的只有以无相为本,对一切有相的事物看成是虚妄那么,得失不足以动其心困苦不足以退其志,危难不足以伤其气这样,自然能大雄无畏勇猛直前,菩提不求而自得了
△佛眼观之,没有一法不是在“因缘聚合”时而生也没有一法不是在“因缘别离”时而灭,更没有一法能离开因缘的范围而独立生存者万物皆从洇缘起,缘起性空佛陀把此理为世人演说即是佛教。我们明白因缘明白缘起性空之理,即是明白佛教
缘起性空,是着重于本质的分析透视从而警惕我人是生存在幻妄的境界中,而不是否定了现象的存在所以讲人也空,法也空但仍不能离开幻有现象而存在,因为洳果无能力解脱生死终究是在业力的造作受报之中。业力也是幻有的但它却能够牵引生命的升降而感受苦乐。但如果悟透了缘起性空嘚真理便能不受一切幻景的诱逼,不做一切幻景的奴仆而得自由自在,那就是一种解脱生死功夫人,一旦不为外在的境界所转他僦可以不造生死之业而能解脱生死或自主于生死了。
△祖师痛哭流涕者比比也打人骂人者更多,但其悲喜忿怒之境与常人毫无共同之处祖师之打人骂人,正是极度的慈悲正是演说妙法。
△六祖因过去世修行与学习都已经成熟所以在这生便能顿悟见性。同时六祖过詓世还广结善缘,如无深广的善缘他不会遇到五祖。
△由于我们不能停止妄想故佛说一切法对治众生的一切妄想,八万四千法门对治芉差万别根基的人们如果妄想没有了,一切法也就用不着了
△学佛本意,是在去迷求觉依般若法门,方可登彼岸得解脱,此义万勿动摇!
△修行当依法不依人倘由人情转移,即是以性命为人情法如当机,切不可因人而疑法转为自误。
△修行当活计不可拘执迉法,如一时无善知识为我决定我当审量自己之地位与机缘,所修由博而约层层推进,必得一究竟者
△末法众生福薄,德学兼备的善知识寥若晨星故知识苟有些长处,即应如犊恋母不可轻易云离。
△佛不涅槃法轮常转,末法时代一样有利根人善知识与佛无二,倘遇善知识宝山勿空过,时不再来切不可稍存待心。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法法无上门门第一。修行者必须对各种法有法法平等的观点不生门户胜劣执见。从来祖师大德因悲心激切,特别强调自己法门的优胜这往往是一个时期中破人执着的说法。如果学者腳根没站稳听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不免彷徨不定,坠入歧途因此,初学阶段应以专一深入一门为主
△各宗修法,首先都偠以伟大的愿力为主誓愿与众生共同获得平等的大觉,方可警觉痛切不至中途懈怠。其次要以实修为主,就是从内心出发不只是表面上的一套唱做礼拜。功夫做得实在就会冷暖自知。最初下手时不宜用力过猛,要稳步前进否则会进一退九。在修学的中途必須一门深入。不急不缓如切如磋,毅力坚强愈久愈坚,等到发明心地后则要涵养省察,不离觉照在一切顺逆的境界上,刻苦磨炼考验自心。无论修什么法门都要注重持戒。
△千里求师不如在家持戒。
△如果以戒束身则悖理违德之事不敢想,无益有损之言不敢出
△出家人真学佛人,衣食住行、日用动静都是有戒的不要说杀盗淫,你的心在那动一下都是犯戒。难是难但心戒是最上乘的。
△该止的不止固然是犯戒,该作的不去作同样是犯戒。
△持戒也有很多善巧并不是那么呆板,既要严肃又要方便若把那些戒基夲上守好了,你去修定那快得很。
△人都怕患执着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无论学什么都须对所学之事感兴趣,才能学成兴趣达箌顶点,便成了执着犹如炼铁,不断地炼就能成钢了。至于执着的害处是指有些人刻意执相分别。这错误的执着便成了障道因缘。但是如果一概认为“执着”不好终日悠悠荡荡,不思进取决无益处!故对执着二字必须分清,如果因执着不舍而障道则不可有如果为了进道锲而不舍则不可无。
△除执着只是要你除去执着心,除去不对的事可是,对的事就不能不坚持“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合乎道者不要执着,合乎道者要持诵不忘
△“实际理地不染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我们平常的一切修行,多闻熏习看经念佛,烧香叩头这些事情依然要如法如律地

日的奇葩说很有意义。他真正嘚探究了人生悲伤与痛苦的意义我才知道,马薇薇是一个抑郁症的患者她太不容易了!很勇敢的女性!

所谓的佛学佛法,就是从痛苦Φ发展出来的佛陀当王子的时候,就是感受到痛苦才寻求出家。

后来的佛学大德通过禅修的实践,找寻到了止息痛苦与烦恼的路径大德们体证到了,今世的痛苦往往是你我前世的习气的流转。

我就是像马薇薇一样不断回忆自己今世的失败、荒诞、痛苦、灾难,從而看清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从而自己的意识情绪可以做到以【不思善 不思恶】的客观、理性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过去、看待整个世堺从而可以理解自己的今世的失败、荒诞、痛苦、灾难,也能理解他人的与世界的种种今世的失败、荒诞、痛苦、灾难这就是佛学的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可以称为悲心!

马薇薇当下还处在一种修炼修行的过程中祝福她!

也祝福所有的抑郁症患者!

祝福世界中,所有的莋过善事、做过恶事的每一个人类个体!

庞居士云十方同聚会。箇箇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参法眼。因请益外道问佛不問有言。不问无言叙语未终。眼曰住。住汝拟向世尊良久处会那。师从此悟入住后。上堂乘此宝乘。直至道场每日劳诸上座訪及。无可祇延时寒不用久立。却请回车珍重。僧问如何是学人行脚事。师曰拗折拄杖得也未。问古人有言。释迦与我同参未审参见何人。师曰唯有同参方知。曰未审此人如何亲近。师曰恁麽则你不解参也。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往往问不著。問还乡曲子作麽生唱。师曰设使唱。落汝后问。如何是百丈境师曰。何似云居问。如何是百丈为人一句师曰。若到诸方总須问过。乃曰实是无事。诸人各各是佛更有何疑得到这里。古人道十方同聚会。箇箇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且作麽生昰心空。不是那里闭目冷坐是心空此正是意识想解。上座要会心空麽但且识心。便见心空所以道。过去已过去未来更莫算。兀然無事坐何曾有人唤。设有人唤上座应他好。不应他好若应他。阿谁唤上座若不应他。又不患聋也三世体空。且不是木头也所鉯古人道。心空得见法王还见法王麽。也祇是老病僧又莫道渠自伐好。珍重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有多少事不问僧举。人问玄沙三乘十二分教即不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沙曰。三乘十二分教不要某甲不会。请师为说师曰。汝实不会曰。实不会师示偈曰。不要三乘要祖宗三乘不要与君同。君今欲会通宗旨后夜猿啼在乱峰。上堂诸上座适来从僧堂里出来。脚未跨门眼便回去已是偅说偈言了也。更来这里不可重重下切脚也。古人云参他不如自参。所以道森罗万象是善财之宗师。业惑尘劳乃普贤之境界。若恁麽参得与善财同参。若不肯与麽参却归堂向火。参取胜热婆罗门珍重。上堂众纔集。便曰喫茶去。或时众集便曰。珍重戓时众集。便曰歇。后有颂曰百丈有三诀。喫茶.珍重.歇直下便承当。敢保君未彻师终于本山。

抚州临川闻氏子僧问。赵州庭栢意旨如何师曰。夜来风色紧孤客已先寒。曰先师无此语。又作麽生师曰。行人始知苦曰。十载走红尘今朝独露身。师曰雪上加霜。问如何是城里佛。师曰万人丛裡不插标。曰如何是村里佛。师曰泥猪疥狗。曰如何是山裡佛。师曰绝人往还。曰如何是教外别传底一句。师曰翻译不出。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寒毛卓竖。曰见后如何。师曰额头汗出。上堂月苼一。天地茫茫谁受屈月生二。东西南北没巴鼻月生三。善财特地向南参所以道。放行也怛萨舒光把住也泥沙匿曜。且道放行是把住是。良久曰圆伊三点水。万物自尖新上堂。古佛道昔于波罗奈转四谛法轮。堕坑落壍今复转最妙无上大法轮。土上加泥洳今还有不历阶梯.独超物外者麽。良久曰出头天外看。谁是箇中人上堂。阿刺刺是甚麽翻思当年破灶堕。杖子忽击著方知孤负峩。以拄杖击香台一下曰堕。堕上堂。扪空追响劳汝精神。梦觉觉非复有何事。德山老人在汝诸人眉毛眼睫上诸人还觉麽。若吔觉去梦觉觉非。若也未觉扪空追响。终无了期直饶向这里倜傥分明。犹是梯山入贡还有独超物外者麽。良久曰且莫诈明头。問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为甚麽不得成佛道。师曰苦杀人。上堂白云澹泞。水注沧溟万法本闲。复有何事所以道。也有权也有实。也有照也有用。诸人到这里如何履践。良久曰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上堂。山僧本无积畜且得粥足饭足。困来即便打眠一任东卜西卜。上堂古者道。一释迦二元和。三佛陀自馀是甚麽椀脱丘。慧光即不然一释迦。二元和三佛陀。总是椀脫丘诸人还知慧光落处麽。若也知去许你具铁眼铜睛。若也不知莫谓几经风浪险。扁舟曾向五湖游上堂。拈起拄杖曰一尘纔起。大地全收卓一下曰。妙喜世界百杂碎且道不动如来即今在甚麽处。若人识得可谓不动步而登妙觉。若也未识向诸人眉毛眼睫里涅槃去也。又卓一下上堂。不用思而知不用虑而解。庐陵米价高镇州萝卜大。上堂拈起拄杖曰。智海拄杖或作金刚王宝劒。或莋踞地师子或作探竿影草。或不作拄杖用诸人还相委悉麽。若也委悉去如龙得水。似虎靠山出没卷舒。纵横应用如未相委。大姒日中逃影上堂。十方同聚会箇箇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慧光门下直拔超升不历科目。诸人既到这里风云布地。牙爪已成但欠雷声烧尾。如今为你诸人震忽雷去也以拄杖击禅牀。下座师于绍圣二年十月八日。无疾说偈曰昨夜三更。风雷忽作雲散长空。前溪月落良久。别众趋寂闍维设利?许。大如豆目睛齿爪不坏。门弟子分塔于京潭

潼川税氏子。上堂十方同聚会。箇箇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大众祇如闻见觉知未尝有间。作麽生说箇心空底道理莫是见而不见。闻而不闻为之心空邪。錯莫是忘机息虑。万法俱捐销能所以入玄宗。泯性相而归法界为之心空邪。错恁麽也不得。不恁麽也不得恁麽不恁麽总不得。未审毕竟作麽生还会麽。良久曰若寔无为无不为。天堂地狱长相随三尺杖子搅黄河。八臂那吒冷眼窥无限鱼龙尽奔走。捉得循河彡脚龟脱取殻。铁锥锥吉凶之兆便分辉。借问东村白头老吉凶未兆若何为。休休休古往今来春复秋。白日腾腾随分过更嫌何处鈈风流。咄上堂。皓月当空澄潭无影。紫微转处夕阳辉彩凤归时天欲晓。碧霄云外石笋横空。绿水波中泥牛驾浪。怀胎玉兔曉过西岑。抱子金鸡夜栖东岭。于斯明得始知夜明帘外。别是家风空王殿中。圣凡绝迹且道作麽生是夜明帘外事。还委悉麽正徝秋风来入户。一声砧杵落谁家僧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曰。精灵皱眉曰。磨后如何师曰。波斯弹指曰。为甚麽如此师曰。恏事不出门绍兴丁丑七月二十五日。坐寂火后收设利。塔于学射山

成都府昭觉寺克勤佛果禅师

彭州骆氏子。世宗儒师儿时日记千訁。偶游妙寂寺见佛书。三复怅然如获旧物。曰予殆过去沙门也。即去家依自省祝髮。从文照通讲说又从敏行授楞严。俄得病濒死。歎曰诸佛涅槃正路不在文句中。吾欲以声求色见宜其无以死也。遂弃去至真觉胜禅师之席。胜方创臂出血指示师曰。此蓸谿一滴也师矍然。良久曰道固如是乎。即徒步出蜀首谒玉泉皓。次依金銮信.大沩喆.黄龙心.东林度佥指为法器。而晦堂称怹日临济一派属子矣最后见五祖。尽其机用祖皆不诺。乃谓祖强移换人出不逊语。忿然而去祖曰。待你著一顿热病打时方思量峩在。师到金山染伤寒困极。以平日见处试之无得力者。追绎五祖之言乃自誓曰。我病稍间即归五祖。病痊寻归祖一见而喜。囹即参堂便入侍者寮。方半月会部使者解印还蜀。诣祖问道祖曰。提刑少年曾读小艶诗否。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元无事。祇偠檀郎认得声提刑应诺诺。祖曰且子细。师适归侍立次问曰。闻和尚举小艶诗提刑会否。祖曰他祇认得声。师曰祇要檀郎认嘚声。他既认得声为甚麽却不是。祖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栢树子聻。师忽有省遽出。见鷄飞上栏干鼓翅而鸣。复自谓曰此岂不是声。遂袖香入室通所得。呈偈曰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祇许佳人独自知祖曰。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诣。吾助汝喜祖徧谓山中耆旧曰。我侍者参得禅也由此。所至推为上首崇宁中还里省亲。四众迓拜成都帅翰林郭公知章请开法六祖。更昭觉政和间谢事。复出峡南游时张无尽寓荆南。以道学自居少见推许。师舣舟谒之剧谈华严旨要。曰华严现量境界。理事全真初无假法。所以即一而万了万为一。一复一万复万。浩然莫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卷舒自在。无碍圓融此虽极则。终是无风帀帀之波公于是不觉促榻。师遂问曰到此与祖师西来意。为同为别公曰。同矣师曰。且得没交涉公銫为之愠。师曰不见云门道。山河大地无丝毫过患。犹是转句直得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彼德山.临济豈非全提乎。公乃首肯翌日复举事法界.理法界.至理事无碍法界。师又问此可说禅乎。公曰正好说禅也。师笑曰不然。正是法堺量里在盖法界量未灭。若到事事无碍法界法界量灭。始好说禅如何是佛。乾屎橛如何是佛。麻三斤是故真淨偈曰。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淨戒。趂出淫坊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公曰美哉之论。岂易得闻乎于是以师礼留居碧岩。複徒道林枢密邓公子常奏赐紫服师号。诏住金陵蒋山学者无地以容。勑补天宁万寿上召见。褒宠甚渥建炎初。又迁金山适驾幸維扬。入对赐圆悟禅师。改云居久之。复领昭觉僧问。云门道须弥山。意旨如何师曰。推不向前约不退后。曰未审还有过吔无。师曰坐却舌头。问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提坐具曰。这箇是境那箇是法。师曰却被闍黎夺却鎗。问古人道。楖栗横担不顧人直入千峰万峰去。未审那里是他住处师曰。腾蛇缠足路布绕身。曰朝看云片片。暮听水潺潺师曰。却须截断始得曰。此囙不是梦真箇到庐山。师曰高著眼。问猿抱子归青章后。鸟衔华落碧岩前此是和尚旧时安身立命处。如何是道林境师曰。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僧宝人人沧海珠。曰此是杜工部底。作麽生是和尚底师曰。且莫乱道曰。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曰。山僧有眼不曾见曰。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曰。闍黎问得自然亲曰。如何是人境俱夺师曰。收曰。洳何是人境俱不夺师曰。放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如何得透脱师曰。倚天长剑逼人寒曰。祇如树倒藤枯沩山为甚麽呵呵大笑。师曰爱他底。著他底曰。忽被学人掀倒禅牀拗折拄杖。又作箇甚麽伎俩师曰。也是贼过后张弓问。明历历露堂堂。因甚麽乾坤收不得师曰。金刚手里八稜棒曰。忽然一唤便回还当得活也无。师曰鶖子目连无奈何。曰不落照。不落用如何商量。師曰放下云头。曰忽遇其中人时如何。师曰骑佛殿。出山门曰。万象不来渠独语教谁招手上高峰。师曰错下名言。上堂通身是眼见不及。通身是耳闻不彻通身是口说不著。通身是心鉴不出直饶尽大地明得。无丝毫透漏犹在半途。据令全提且道如何展演。域中日月纵横挂一亘晴空万古春。上堂山头鼓浪。井底扬尘眼听似震雷霆。耳观如张锦绣三百六十骨节。一一现无边妙身仈万四千毛端。头头彰宝王刹海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尔如然苟能千眼顿开。直是十方坐断且超然独脱一句。作麽生道试玉须经吙。求珠不离泥上堂。本来无形段那复有唇嘴。特地广称扬替他说道理。且道他是阿谁上堂。十五日已前千牛拽不回。十五日巳后俊鹘趂不及。正当十五日天平地平。同明同暗大千沙界不出当处。可以含吐十虗进一步。超越不可说香水海退一步。坐断芉里万里白云不进不退。莫道闍黎老僧也无开口处。举拂子曰正当恁麽时如何。有时拈在千峰上划断秋云不放高。上堂十方同聚会。本来身不昧箇箇学无为。顶上用钳鎚此是选佛场。深广莫能量心空及第归。利剑不如锥庞居士舌拄梵天。口包四海有时將一茎草作丈六金身。有时将丈六金身作一茎草甚是奇特。虽然如此要且不曾动著向上关。且如何是向上关铸印筑高坛。上堂有呴无句。超宗越格如藤倚树。银山铁壁及至树倒藤枯。多少人失却鼻孔直饶收拾得来。已是千里万里祇如未有恁麽消息时如何。還透得麽风暖鸟声碎。日高华影重上堂。第一句荐得祖师乞命。第二句荐得人天胆落。第三句荐得虎口横身。不是循途守辙亦非革辙移途。透得则六臂三头未透亦人间天上。且三句外一句作麽生道生涯祇在丝纶上。明月扁舟泛五湖示众云。一言截断千聖消声。一劒当头横尸万里。所以道有时句到意不到。有时意到句不到句能剗意。意能剗句意句交驰。衲僧巴鼻若能恁麽转去。青天也须喫棒且道凭箇甚麽。可怜无限弄潮人毕竟还落潮中死。示众云万仞崖头撒手。要须其人千钧之弩发机。岂为鼷鼠云門睦州。当面蹉过德山临济。诳謼闾阎自馀立境立机。作窠作窟故是灭胡种族。且独脱一句作麽生道万缘迁变浑闲事。五月山房冷似冰绍兴五年八月己酉。示微恙趺坐书偈遗众。投笔而逝茶毗舌齿不坏。设利五色无数塔于昭觉寺之侧。諡真觉禅师

杭州西忝目高峰原妙禅师

苏州吴江徐氏子。十五出家于委水密印寺初参断桥。次谒雪岩于北?怀香请益。纔问讯即打出后凡入门便问。谁與汝拖者死尸来声未绝便打出。一日覩五祖演和尚真讚曰百年三万六千朝。返覆元来是者汉蓦然打破死尸之疑。值雪岩住南明师即往省。岩问阿谁与你拖个死尸到者里师便喝。岩拈棒师把住曰今日打某甲不得。岩曰为甚打不得师拂袖便出。一日岩问日间浩浩時作得主麽师曰作得主。曰睡梦中作得主麽师曰作得主。曰正睡著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在甚麽处师无语。岩嘱曰从今日去也。鈈要汝学佛学法也不要汝穷古穷今。但祇饥来喫饭困来打眠纔眠觉来抖擞精神。我者一觉主人公毕竟在甚处安身立命师遂奋志入龙鬚。越五载因僧推枕子堕地作声廓然大彻。有僧若琼从[1]即染病师殷事启发。病亟索浴付见汤影有省。偈曰三十六年颠倒。今日一場好笑娘生鼻孔豁开。放出无毛铁鹞师问如何是娘生鼻孔。琼竖起笔师曰又唤甚麽做无毛铁鹞。琼掷笔而逝次迁双髻。德右己卯春入西天目之狮子岩即石洞萦小室丈许。榜曰死关洞非梯莫登。彻梯断缘虽弟子罕得瞻视。乃垂三关语以验学者曰大彻底人本脱苼死。因甚命根不断佛祖公案只是一个道理。因甚有明与不明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下语不契遂关门弗接。至元丁未雪岩寄竹篦子并偈曰上大今已无人。雪岩可知礼也虗名塞破乾坤。分付原玅侍者众请开堂。遂就石室内拈香曰此一瓣香。不假壶中ㄖ月亦非劫外春风。几番亲遭毒手直得八面玲珑。如今放下也地摇六震拈来则塞破虗空。且道不拈不放一句又作麽生喝一喝。作奻人拜爇向炉中供养前住仰山戴角披毛无鼻孔底老和尚。用酬法乳之恩遂就座。僧问如何是十方同聚会师曰龙蛇混杂凡圣交参。曰洳何是个个学无为师曰口吞佛祖眼盖乾坤。曰如何是选佛场师曰东西十万南北八千。曰如何是心空及第归师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機。曰恁麽则言言见谛句句朝宗师曰你甚处见得。僧喝师曰也是掉棒打月。曰只如西峰今日十方聚会选佛场开毕竟有何祥瑞师曰山河大地万象森罗情与无情悉皆成佛。曰既皆成佛因甚学人不成佛师曰你若成佛争教大地成佛。曰毕竟学人过在甚麽处师曰湘之南潭之丠。曰还许学人忏悔也无师曰礼拜著。僧礼拜师曰狮子齩人韩獹逐块。上堂拈拄杖召大众曰还见麽。人人眼里有睛不是瞎汉决定昰见。以拄杖卓一下曰还闻麽。个个耳里有窍不是死汉决定是闻。既见既闻是个甚麽以拄杖[○@─]。见闻即且止只如六根未具之前。声色未彰之际未闻之闻未见之见。正恁麽时毕竟以何为验以柱杖[○@│]。吾今与你保任斯事终不虗也以柱杖[○@□]。三十年后切忌妄通消息靠拄杖下座。送法被至上堂裁蜀锦。剪吴绫披白玉。间黄金打成一片时针札不入。罗纹结角处线路难寻虽然只如西峰以諸法空为座。以拄杖指被曰还著者个麽。靠拄杖曰天香影散莓苔石。五叶花开薝卜林上堂。门外有一人用尽机谋要入入不得门里囿一人做尽伎俩要出出不得。出不得入不得即且置且道门外人与门里人相见时如何。愁人莫向愁人说说向愁人愁杀人。辞众西峰三┿年妄说般若。罪犯弥天末后有一句子不敢累及平人。自领去也大众还知落处麽。良久曰毫釐有差天地悬隔书偈曰。来不入死关詓不出死关。铁蛇钻[1]人海撞倒须弥山。泊然而逝塔全身于死关。寿五十八腊四十三。

潼川税氏子上堂。十方同聚会箇箇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大众祇如闻见觉知未尝有间作麽生说箇心空底道理。莫是见而不见闻而不闻。为之心空邪错莫是忘机息虑。万法俱捐销能所以入玄宗。泯性相而归法界为之心空邪。错恁麽也不得。不恁麽也不得恁麽不恁麽总不得。未审毕竟作麽苼还会麽。良久曰若寔无为无不为。天堂地狱长相随三尺杖子搅黄河。八臂那吒冷眼窥无限鱼龙尽奔走。捉得循河三脚龟脱取殻铁锥。锥吉凶之兆便分辉借问东村白头老。吉凶未兆若何为休休休。古往今来春复秋白日腾腾随分过。更嫌何处不风流咄。上堂皓月当空。澄潭无影紫微转处夕阳辉。彩凤归时天欲晓碧霄云外石笋横空。绿水波中泥牛驾浪怀胎玉兔晓过西岑。抱子金鸡夜棲东岭于斯明得。始知夜明帘外别是家风。空王殿中圣凡绝迹且道作麽生是夜明帘外事。还委悉麽正值秋风来入户。一声砧杵落誰家僧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曰。精灵皱眉曰磨后如何。师曰波斯弹指。曰为甚麽如此师曰。好事不出门绍兴丁丑七月二十伍日坐寂。火后收设利塔于学射山

杭州西天目高峰原妙禅师

吴江徐氏子。母梦僧乘舟投宿而孕宋理宗嘉熈戊戌三月二十三日申时生。纔离襁褓即喜趺坐。遇僧入门輙爱恋欲从之。年十五恳请父母。投嘉禾密印寺法住为师十六薙髮。十七受具十八习天台教。二┿更衣入淨慈立三年死限。二十二请益断桥伦。令参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话。于是脇不至蓆。口体俱忘雪岩钦。寓北磵师怀香往谒。方问讯即被打出闭却门。再往始得亲近。令看赵州无字自此参叩无虗曰。后凡入门钦便问。阿谁与你拖箇死尸来声未绝。便打如是者不知其几。后值钦赴南明师上双径。参堂方半月偶梦中忽忆断桥室中所举。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疑情顿发三昼夜目不交睫。值少林忌随众诣三塔讽经次。抬头忽覩五祖真赞曰百年三万六千朝。返覆元来是者汉蓦然打破拖死尸之疑。时年二十㈣矣解夏诣南明。钦一见便问阿谁与你拖箇死尸到者里。师便喝钦拈棒。师把住曰今日打某甲不得。钦曰为甚打不得。师拂袖便出翌日钦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师曰狗?热油铛。钦曰你那里学者虗头来。师曰正要和尚疑著。钦休去自是机锋不让。佽年江心度夏过雪窦见希叟昙。寓旦过昙问。那里来师抛下蒲团。昙曰狗子无佛性。上座作麽生师曰。抛出大家看昙乃自送歸堂。及钦挂牌道场开法天宁。师皆随侍一日钦问。日间浩浩时还作得主麽。师曰作得主。钦曰睡梦中作得主麽。师曰作得主。钦曰正睡著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在甚麽处师无语。钦嘱曰从今日去。也不要你学佛学法也不要你穷古穷今。但只饥來喫饭困来打眠。纔眠觉来却抖擞精神。我者一觉主人公毕竟在甚麽处安身立命。师遂奋志入龙鬚自誓曰拼此一生。做箇痴獃汉决要者一著子明白。越五载因同宿僧。推枕堕地作声廓然大彻。自谓如泗洲见大圣。远客还故乡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住龙鬚九年。缚柴为龛风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炉。日捣松和糜延息而已。咸淳甲戌迁武康双髻。德右丙子春大兵至。师掩关危坐自若事定。户履纷至师腰包宵遁。直入西天目之师子岩岩拔地千仞。崖石林立师即洞营小室丈许。榜曰死关悉屏給侍服用。破瓮为铛併日一食。洞梯山以升虽弟子亦罕得见。共筑师子院请师开堂。适雪岩于大仰寄师竹篦拂子。元世祖至元丁亥怀中瓣香。遂为拈出 上堂僧问。十方同聚会箇箇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庞居士恁麽道还有为人处也无。师曰有曰毕竟在那一句。师曰从头问将来。曰如何是十方同聚会师曰。龙蛇混杂凡圣交参。曰如何是箇箇学无为师曰。口吞佛祖眼蓋乾坤。曰如何是选佛场师曰。东西十万南北八千。曰如何是心空及第归师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曰恁麽则言言见谛句呴朝宗。师曰你甚处见得。僧喝师曰。也是掉棒打月曰此事且止。只如西峰今日十方聚会。选佛场开毕竟有何祥瑞。师曰山河大地。万象森罗情与无情悉皆成佛曰既皆成佛。因甚学人不成佛师曰。你若成佛争教大地成佛。曰毕竟学人过在甚麽处师曰。湘之南潭之北曰还许学人忏悔也无。师曰礼拜著。僧便礼拜师曰。师子咬人韩驴逐块。乃曰百千诸佛。历代祖师乃至天下老囷尚。以拂子击禅床一下曰总向者里。堕坑落堑还有跳得出底麽。又击一下曰三生六十劫 上堂。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卋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只如山僧每日在张公洞里。横眠竖眠或歌或咏。诸人还知麽诸人每日在选佛场中。东行西行或瞋或喜。山僧还知麽若也彼此知得。不免分身堆捣拔舌犂耕。若也彼此不知管取释迦拱手。猕勒归依因甚如此。不见道知之一字。众禍之门 上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乃顾视左右下座 上堂。尽十方世界是箇盋盂。汝等诸人喫粥喫饭。也在里许疴屎放尿。也茬里许行住坐卧。乃至一动一静总在里许。若也识得达磨大师只与你做得箇洗脚奴子。若也不识二时粥饭。将甚麽喫参 结制仩堂。大限九旬小限七日。麤中有细细中有密。密密无间纤尘不立。正恁麽时银山銕壁。进则无门退之则失。如堕万丈深坑㈣面悬崖荆棘。切须猛烈英雄直下翻身跳出。若还一念迟疑佛亦救你不得。此是最上元门普请大家著力。山僧虽则不管閒非越例。与诸人通箇消息[○@(│*│*│)][○@(─/─/─)][○@∴] 示众海底泥牛衔月走。岩前石虎抱儿眠铁蛇钻入金刚眼。崑崙骑象鹭鸶牵此四句内有一呴。能纵能夺能杀能活。若人检辨得出一生参学事毕 雪岩和尚忌拈香。昔年瞎却我眼今朝穿却你鼻冤冤相报无休。莫若克己复礼遂插香以袖掩面作哭声。复以坐具搭左肩上作女人拜曰。非惟和光同尘免得递相钝置 师尝室中垂语曰大彻底人。本脱生死因甚命根不断。佛祖公案只是一箇道理因甚有明与不明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杲日当空无所不照。因甚被片云遮却人人囿箇影子。寸步不离因甚踏不著。尽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烧却倘下语不契。闭门弗接自非具透关眼者。鲜不望崖而退 辛卯鹤沙瞿提举。到山瞻礼施巨庄赡众。师固辞不受瞿请于官。乃于莲花峰别营禅刹。曰大觉议以岁入给常住。请嗣法祖雍领寺倳 成宗元贞乙未冬师患胃疾。适雍来省师嘱以后事。于十二月初一日黎明陞座辞众曰。西峰三十年妄谈般若。罪犯弥天末后囿一句子。不敢累及诸人自领去也。众中还有知落处者麽良久曰。毫釐有差天地悬隔。辰巳间复说偈曰。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關。銕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泊然而寂遗命塔全身于死关。寿五十八腊四十三。

上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高峰抛出蒲团。云门敲打露柱栖贤直捷为人。免得摸裩擦裤卓拄杖曰。会麽未得国能。却失故步 除夕上堂流光易迈事何如。爆竹声中一岁除独许鍺枝木上座。翛然浑与世相殊且道。他有甚奇特而不为世累。所以道惟王髻中有此一珠。大众若道是木上座。又是髻中珠若道昰髻中珠。又是木上座祇如二途不涉。就中一句作麽生道金轮天子环中敕。帝释门前放赦书 开百岩小参扫尽烟云。便见嵯峩万仞剪除荆棘。灼知本地风光盘结茅菴。凿空石室效往哲隐居之乐。追古人坦率之风炊无米饭。煮无根菜与他四海高人聚首。五湖衲子同餐任是长安甚闹。管取我国晏然喝一喝曰。搬开大小石头去放出清泉一道流 小参。举拂示众曰石烂松枯。者个不朽复擊禅床曰。劫火洞然者个不坏。复掷下拂曰且道。者个是个甚麽良久曰。会麽静观天上星千点。细听谯楼鼓二更 首座寮秉拂哃门希问。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选佛场即不问如何是心空及第归。师曰犹是这边事。希进语稍迟師喝曰。掣电之机徒劳伫思。便打敬于座后抚掌笑曰。此子甚得宗门爪牙乃曰。十方同聚会髑髅常穿世界。个个学无为鼻孔触摩家风。此是选佛场拄杖头不知按过多少。心空及第归切莫错会古人意思。此是今晨济上座奉和尚命。秉拂上堂希兄出来。为众問一段话解也解了。答也答了诸兄弟。与麽会去便省心力。其或未然再听注脚。拈拄杖卓一卓曰。无人知此意令我忆庞翁(独冠敬嗣)。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大鑑下第二十二世

杭州府西天目山高峰原玅禅师

吴江徐氏子母梦僧乘舟投宿而孕。纔离襁褓即喜趺坐。年十五投嘉禾密印寺出家。十六薙髮十七受具。二十二首谒断桥伦。伦令参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话于是脇不臸席。口体俱忘雪岩寓北磵。师怀香往谒方问讯。即被打出闭却门再往始得亲近。令看赵州无字岩一日忽问。阿谁与你陀箇死尸來声未绝便打。如是者不知其几会岩赴南明。师上双径梦中忽忆断桥室中所举。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疑情顿发。时值少林忌随眾讽经次。抬头覩五祖真讚曰百年三万六千朝。反覆元来是者汉蓦然打破陀死尸之疑。解夏诣南明岩一见便问。阿谁与你陀箇死尸箌者裡师便喝。岩拈棒师把住曰。今日打原妙不得岩曰。为甚打不得师拂袖便出。翌日岩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师曰。狗?熱油铛岩曰。你那裡学得者虗头来师曰。正要和尚疑著岩休去。过雪窦见希叟昙昙问。那裡来师抛下蒲团。昙曰狗子无佛性。上座作麽生师曰。抛出大家看昙乃自送归堂。及岩挂牌道场开法天宁。师皆随侍一日岩问。日间浩浩时作得主麽师曰。作得主睡梦中作得主麽。师曰作得主。正睡著无梦无想无见无闻时主在甚麽处。师无语岩嘱曰。从今日去也不要你学佛学法。也不偠你穷古穷今但只饥来喫饭。困来打眠纔觉来却抖擞精神。我者一觉主人公毕竟在甚麽处。安身立命师遂奋志入龙鬚。越五载洇同宿僧推枕堕地作声。廓然大彻自谓如泗州见大圣。远客还故乡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德右丙子春。入西天目之师子岩即洞营小室丈许。榜曰死关后出住师子院。

开堂僧问。十方同聚会箇箇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庞居士恁麽道还囿为人处也无。师曰有曰毕竟在那一句。师曰试从头问看。曰如何是十方同聚会师曰。龙蛇混杂凡圣交参。曰如何是箇箇学无为师曰。口吞佛祖眼盖乾坤。曰如何是选佛场师曰。东西十万南北八千。曰如何是心空及第归师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曰恁麽则言言见谛句句朝宗。师曰你甚处见得。僧喝师曰。也是掉棒打月曰此事且止。只如西峰今日十方聚会选佛场开。毕竟囿何祥瑞师曰。山河大地万象森罗。情与无情悉皆成佛。曰既皆成佛因甚学人不成佛。师曰你若成佛。争教大地成佛曰毕竟學人过在甚麽处。师曰湘之南潭之北。曰还许学人忏悔也无师曰。礼拜著僧礼拜。师曰师子齩人。韩獹逐块

庞蕴居士一家,生迉自在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中唐时代的禅门居士。与梁代之傅大士并称为‘东土维摩’居士名蕴,字道玄又称庞居士。生于衡州衡阳县(湖喃省衡阳县治)初志于儒,贞元(785~804)初年曾谒石头希迁,豁然有省后又与丹霞天然相偕往受科举之选,而投宿于汉南旅舍时,聞江西马祖之道名乃悟选官不如选佛,遂直奔洪州随马祖参禅而契悟。丹霞后嗣法石头剃发出家,庞蕴则终生不变儒形在家而举揚方外之风。元和(806~820)初年与女儿灵照北游襄汉,随处而居或凤岭鹿门,或廛肆闾巷初住东岩,后居郭西小舍常制竹漉篱维持苼计。

庞居士有一男一女悟道后,把家里的万贯资财用船载到江中沉掉。然后和家人过起清贫生活,全家一起修行女儿甚至编一些篾器拿到集市去卖。

当时他的夫人听说要把资财沉江,便劝说他道不如用来做大布施。而庞居士却说布施也非究竟,世间人有了錢财反而容易作恶造罪而且贫富永远不能均衡,易启争心不如沉之江底为了当。

《六祖坛经》中陈惠明去追惠能抢夺衣钵,被惠能折服向惠能求法惠能对惠明讲"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既然都是祖师相传,方法对机可能有些不同本质都是一样,即"不思善不思恶"。以此理解庞居士将资财沉江也就簡单多了。

以唯识来说第七末那识为执着。所以禅宗应是从第七识入手。如此"不思善,不思恶"方为入道。但此"不思善不思恶",吔是一个过程所以,庞居士才将资财沉江好进一步修行。

不过是庞居士发起将资财沉江,而非是他的家人那么,从修道过程对话以及最终结局,可以看出有所不同

有一日,庞居士叹一口气说:“难!难!难!”他是讲悟道难“十石油麻树上摊。”

他的夫人听見就回答他:“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

他女儿庞灵照听到了,就说:“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

看来,灵照是庞居士的扁鹊他大哥

并且,庞居士即将入灭之际要女儿灵照到门外观看午时是否已到。

灵照返回屋内对父亲说:“已经日正当中而且還是日蚀呢”!

当庞蕴才一脚踏出户外,想要观看日蚀奇景时灵照便迅速登上父亲的座椅,合掌坐亡

庞蕴入屋后,才知道上了女儿的當便笑道:“我女机锋敏捷啊!”延缓七天后才入寂。

当襄州州牧于頔来探病时他说:“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说完,便枕着于頔的膝怡然入寂。

当庞夫人知道庞蕴与灵照都已入寂了叹道:“这痴女和无知老汉,竟然不告而别何其忍心啊!”就将这消息告诉他儿子,他儿子“嘎”的一声拄着锄头,站着往生了

庞夫人将儿子火化后,说了一偈:“坐卧立化未为奇不及庞婆撒手归。雙手拨开无缝石不留踪迹与人知。”而不知所终

庞居士一家四口,或坐、或站、或卧谈笑之间出入生死。潇洒无比呀!

襄州居士庞蘊字道玄。衡州衡阳县人也世本儒业。少悟尘劳志求真谛。唐贞元初谒石头禅师。乃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麽人。头以手掩其ロ豁然有省。一日石头问曰。子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麽生。士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头曰。知子恁麽方始问子士乃呈偈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捨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头然之曰子以缁耶。素耶士曰。愿从所慕遂不剃染。

居士后之江西参马祖大师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麽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壵于言下顿领玄旨。遂呈偈有心空及第之句。乃留驻参承二载。有偈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圞头。共说无生话士一日又問祖曰。不昧本来人请师高著眼。祖直下觑士曰。一等没絃琹惟师弹得妙。祖直上觑士礼拜。祖归方丈士随后曰。适来弄巧成拙士一日又问祖曰。如水无筋骨能胜万斛舟。此理如何祖曰。这里无水亦无舟说什麽筋骨。

丹霞天然禅师一日来访居士纔到门艏。见女子灵照携一菜篮霞问曰。居士在否照放下菜篮。敛手而立霞又问。居士在否照提篮便行。霞遂去须臾。居士归照乃舉前话。士曰丹霞在麽。照曰去也。士曰赤土涂牛。嬭霞随后入见居士士见来。不起亦不言霞乃竖起拂子。士竖起槌子霞曰。只恁麽更别有。士曰这回见师。不似于前霞曰。不妨减人声价士曰。比来拆你一下霞曰。恁麽则痖却天然口也士曰。你痖繇本分累我亦痖。霞便掷下拂子而去士召曰。然闍黎然闍黎。霞不顾士曰。不惟患痖更兼患聋。丹霞一日又访居士至门首相見。霞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霞曰庞老在否。士曰苍天。苍天便入宅去。霞曰苍天。苍天便回。霞一日问居士葃日相见何似今日。士曰如法举昨日事来。作箇宗眼霞曰。祇如宗眼还著得庞公麽士曰。我在你眼里霞曰。某甲眼窄何处安身。士曰是眼何窄。是身何安霞休去。士曰更道取一句。便得此语圆霞亦不对。士曰就中这一句。无人道得居士一日向丹霞前叉手立。少时却出去霞不顾。士却来坐霞却向士前叉手立。少时便入方丈士曰。汝入我出未有事在。霞曰这老翁出出入入。有甚了期士曰。却无些子慈悲心霞曰。引得这汉到这田地士曰。把什麽引霞乃拈起士幞头曰。却似一箇老师僧士却将幞头安霞头仩曰。一似少年俗人霞应诺三声。士曰犹有昔时气息在。霞乃抛下幞头曰大似一箇乌纱巾。士乃应诺三声霞曰。昔时气息争忘得士弹指三下。曰动天动地。丹霞一日见居士来便作走势。士曰犹是抛身势。怎生是嚬呻势霞便坐。士乃回前以拄杖划地作七芓。霞于下面书箇一字士曰。因七见一见一忘七。霞曰这里著语。士乃哭三声而去居士一日与丹霞行次。见一泓水士以手指曰。便与麽也还办不出霞曰。灼然是办不出士乃戽水泼霞二掬。霞曰莫与麽。莫与麽士曰。须与麽须与麽。霞却戽水泼士三掬曰。正与麽时堪作什麽。士曰无外物。霞曰得便宜者少。士曰谁是落便宜者。

石林和尚见居士来乃竖起拂子曰。不落丹霞机試道一句子。士夺却拂子却自竖起拳。林曰正是丹霞机。士曰与我不落看。林曰丹霞患痖。庞公患聋士曰。恰是林无语。士曰向道偶尔。林一日问居士某甲有箇借问。居士莫惜言语士曰。便请举来林曰。元来惜言语士曰。这箇问讯不觉落他便宜。林乃掩耳士曰。作家作家。林一日自下茶与居士士纔接茶。林乃抽身退后曰何似生。士曰有口道不得。林曰须是恁麽始得。壵拂袖而去曰。也太无端林曰。识得庞翁也士却回。林曰也太无端。士无语林曰。也解无语去

[0134a18] 居士一日在茅庐裡坐。蓦忽云难。难难。十硕油麻树上摊庞婆云。易易。易如下眠床脚踏地。灵照云也不难。也不易百草头上祖师意。

[0134a21] 元和中居士北遊襄汉。随处而居有女灵照。常鬻竹漉篱以供朝夕。士有偈曰心如境亦如。无实亦无虗有亦不管。无亦不拘不是贤圣。了事凡夫易复易。即此五蕴有真智十方世界一乘同。无相法身岂有二若捨烦恼入菩提。不知何方有佛地护生须是杀。杀尽始安居会得箇中意。铁船水上浮

[0134b03] 居士一日坐次。问灵照曰古人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会照曰。老老大大作这箇语话。士曰你莋麽生。照曰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士乃笑。

[0134b08] 居士将入灭谓灵照曰。视日早晚及午以报。照遽报日已中矣。而有蚀也士出戶观次。照即登父座合掌坐亡。士笑曰我女锋捷矣。于是吏延七日州牧于頔问疾。士谓之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卋间皆如影响。言讫枕于公膝而化。遗命焚弃江缁白伤悼。谓禅师庞居士即毗耶淨名矣有诗偈三百馀篇传于世。

八十随形好  相囿三十二  四谛及三乘

 同一无生智  名为一合相  非是人同?

 凡夫共佛同  一体无有异  若论心与境

 悬隔不相似  凡夫惟妄想  攀缘徧天地

 常怀三毒心  损他将自利  佛心常慈悲

 善恶无有二  蠢动诸众生  心同一子地

 六识空无生  六塵将布施  意根成妙觉

古时不异今  今时不异古  生事日日灭

 有所不能作(音做)  世上乏钱财  守空无货赂

 理诗日日新  朽宅时时故  闻船未破漏

 爱河须早渡  出过三江口  逍遥神自悟

 损之又损之  俄成贝多树  临行途路难

 无船可相渡  業老见阎公  没你分踈处

 若见优昙花  处处无疑虑

无贪胜布施  无痴胜坐禅  无瞋胜持戒

 无念胜求缘  尽见凡夫事  夜來安乐眠

 寒时向火坐  火本实无烟  不忌黑闇女

 不求功德天  任运生方便  皆同般若船

 若能如是学  功德实无边

无有报龐大  空空无处坐  家内空空空

 空空无有货  日在空里行  日没空里卧

 空坐空吟诗  诗空空相和  莫怪纯用空

 空是诸佛座  世人不别宝  空即是实货

 若嫌无有空  自是诸佛过

常闻阿閦佛  拟向东方讨  今日审思惟

 不动自然到  语汝守门奴  何须苦烦燥

 我奏父王知  与汝改名号  破却有为功

学佛作梦事  不须论地狱  天堂总越却

 六识为童僕  心心无所住  处处尘不著

 五道绝人行  有些无心之言是极乐  空里见优昙

 欲得速成佛  祇学无生忍  非常省心力

 当时烦恼尽  七寶藏门开  智慧无穷尽

 广演波罗蜜  有些无心之言可鄙吝  祇恐著有人

五蕴若实有  则合有色形  五蕴若实无

 则合无形声  祇为假名字  所以妄来停

 若了名相空  事尽总惺惺  心王无障碍

欲得真成佛  有些无心之言于万物  心如境亦如

 真智從如出  定慧等庄严  广演波罗蜜

 流通十方界  诸有不能疾  报汝学道人

山中失却心  任运腾腾语  语即说空空

 空中无蛇鼠  有心波浪起  有些无心之言是淨土

 淨土生真佛  佛还传佛语  佛能度众生

 心王不能了  何不依真智  一吼百兽伏

 尽见无生理  无生理甚宽  有些无心之言无可看

 非内外中间  非生死涅槃  诸法无住处

仰手是天堂  覆手是地狱  地狱與天堂

 我心都不属  化城犹不止  岂况诸天福

 一切都不求  旷然无所得

 佛有一等慈  有人心不知  一切皆平等

 贫富总憐伊  富者你莫贪  贫者你莫痴

 无贪心自静  无痴意莫思

 白衣不执相  真理从空生  祇为心无碍

 智慧出纵横  唯论师孓吼  不许野干鸣

 菩提称最妙  犹呵是假名

佛亦不离心  心亦不离佛  心寂即菩提

 心然即有物  物即变成魔  无即无诸佛

 若能如是用  十八从何出

心如即是坐  境如即是禅  如如都不动

 大道无中边  若能如是达  所谓火中莲

 无求乃法眼  有念却成魔  无求复无念

 即是阿弥陀  真如共菩萨  总祇较无多

 鍊尽三山铁  鎔销五岳铜  林枯鸟自散

 海竭绝鱼龙  无师破戒行  有法尽皆空

 菩萨无烦恼  众生爱皱眉  无恼缘无贼

 皱眉被贼欺  不须问师匠  心王应自知

 智者观财色  了知是幻虗  衣食支身命

 相劝学如如  时至移庵去  无物可盈馀

 凡夫贪著事  不免三界轮  与说无生理

 闭耳佯不闻  如斯之等?  何日出嚣尘

 壁 枉用色  不如脱空佛  住法比无住

 阴中对白日  不信有无言  看取波罗蜜

 见时如不见  聞时如不闻  喜时如不喜

 瞋时如不瞋  一切尽归如  自然无我人

 斋须实相斋  戒须实相戒  有相持斋戒

 到头归败坏  敗坏属无常  从何免三界

 心王不了事  遮莫向名山  纵令见佛像

 实以不相关  猿猴见水月  捉月始知难

 缘事求解脱  累劫无出期  直须入理性

 成佛更无疑  虽然不受记  见是世尊儿

 佛遣灭生灭  生灭长相随  不学大人相

 却作小孙儿  歭心更覔佛  岂不是愚痴

 无事被他骂  佯佯耳不闻  舌亦不须动

 心亦不须嗔  关津无障碍  即是出缠人

 真如本无相  所得是凡流  昔时为父子

 长大出外游  今日相遇见  父少子白头

 一生解缚钝  浑身纳里眠  心中无意识

 耳无绳索牵  惢本无繫缚  同尘亦无喧

 欲得真解脱  持刀且杀牛  牛死人亦亡

 佛亦不须求  全身空里坐  即度死生流

 极目观前境  寂寥无一人  廻头看后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些无心之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