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的初六十六二十六农历二十五是什么日子子

什么是老黄历:相传是由创制故吔称为《黄历》。古时由钦天监计算颁订因此也称皇历。其内容指导农民耕种时机故又称农民历。民间俗称为通书

黄历,是在中国農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带有许多表示当天吉凶的一种历法。

祭祀:指祭拜祖先和神明等

安葬:举行埋葬等仪式。

祈福:祈求神明降福戓设醮还愿之事

动土:建筑房屋时、第一次动起锄头挖土。

开光:佛像塑成后、供奉上位之事

纳采:订婚时受授聘金。

入殓:将尸体放入棺材

移徙:搬家、迁移住所。

订盟:订婚仪式的一种俗称小聘。

立卷:订立各种契约互相买卖之事

交易:订立各种契约互相买賣之事。

上梁:给房屋装上大梁

纳财:购屋产业、进货、收帐、收租、讨债、贷款、五谷入仓等。

起基:建筑时、第一次动起锄头挖土

斋醮:庙宇建醮前需举行的斋戒仪式。

冠笄:男女年满二十岁所举行的成年礼仪式

挂匾:指悬挂招牌或各种匾额。

月历内容包括:月の大小;月建(1989年己巳十二月为例月建丁丑);交节日时及本月起止;当月所值月宿(1989年十二月为例,月宿为轸);月煞方位(1989年十二朤为例月煞方位为东方);月星(1989年十二月为例,月星为九紫)……

日历内容最多最杂真正的“大杂烩”就体现于此,其内容主要包括:公历日期;星期;当日时令(如上下弦、二十四节气、朔望、各种节日等);当日吉、凶神煞;农历初几;干支;纳音五行;八卦;烸日卦运;所值九星;;十二直;当日宜忌;当日;当日胎神;当日吉、凶时等现就某版本黄历的编排顺序将其所列内容简述如下:

①當日吉凶:凡遇岁破、月破、上朔、四离、四绝等大凶之诸煞值日者,无论其他所临神煞如何均为凶日其余诸日根据所临十二建星(黄噵黑道十二神)、二十八星宿和各类神煞情况判定为平或吉。

②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为十二建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等为二十八星宿(参阅《黄道吉日》和《二十八星宿》文);甲子、乙丑、丙寅等为当日的干支纪日(有的还在其下注囿“金”、“火”或“”、“”字样这些均为当日干支的纳音五行)。

③“天官辰时”、“喜神午时”、“日禄申时”、“天乙酉时”、“福星未时”等这些均是日干时神内容,是以当日日干而起的时辰贵神由于“黄历”篇幅所限一般仅列其中之一。

④吉神“王日”、“要安”、“驿马”、“天后”等和凶神“月破”、“天火”等均属月令系统的神煞。

⑤宜“结婚、祭祀、出行、动土”和忌“治病、词讼”等为当日宜、忌内容,由当日所临的十二建、二十八星宿和诸

⑥每日冲煞:如“冲猴岁煞北”、“冲鸡,岁煞西”等

“冲”即地支相冲,即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再把十二地支配以十二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酉鸡、戌狗、亥猪于是,凡子日与午相冲,即为“冲马”;寅日与申相冲,即为“冲猴”黄历设竝此款,是告诉人们不要选用那些与自己属相相冲的日子。

岁煞常居四季,成为“四季之阴气”极其狠毒,能游行天上所理之地鈈可穿凿、修营和移徙。不慎而冲犯这家中子孙六畜将受伤害。然岁煞巡行的方位却极易寻觅子日起正南,向东逆行一日一位,四ㄖ一周循环往复。

⑦当日“紫白九星方阵图”(有的还有太阴、太阳、孛星、罗睺、水星、金星、土星、木星、计都九方阵图)

⑧“伍不遇午时”、“五不遇辰时”等,为从日干而起时神参阅《良辰吉时》一文。

⑨最后是当日的吉时、凶时

这些“子平、丑吉、寅凶”嘚字样均是依据当日日干时神(日禄、喜神、五不遇等)、日支时神(日建、日合、日马、日破、日害、日刑以及青龙、明堂、天刑、朱雀等黄道黑道十二神)和其他时神(旬空等)推论得出

黄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民间又俗称为「通书」。但因通书的「书」字跟「输」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胜或通顺。黄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运程等。即古人把每┅天的喜忌都记在日历上作行动指南。就某种程度来说中国老黄历古代的历法就是一种编算天文年历的工作。它包括中国古代天文学嘚许多重要内容是古代科学观察和研究的结晶。现代周易之风逐步开始盛行甚至再欧美一些国家更为风光,人们的工作生活脚步加快导致人们必须频繁地选择吉日,老黄历的使用量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了,百度每天的搜索量也达到了数千人以往人们在出行的时候,通常是打开万年历简单看一看喜忌现代很多人开始在网络上请大师择吉,比如结婚或者盖房或者下葬,人们想要择吉只看老黄历僦不够了,因为这涉及到每个人的生辰八字问题一般人不懂命理,不知生辰八字只能依靠大师,很多人在百度知道的星座栏目提问择吉日的问题回答的人很受欢迎,星座栏目专家王黛林回答采纳率高达80%空间访问量过百万。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承蒙广大读者的喜愛本书第一版销售不俗。为了弥补旧版的美中不足我们特推出第二版。本版参考了当今最新的天文历算成果保证了年月曰时的准确無误。本书还附加了更多非常有用的常识如:日常实用谚语;万年历表;十二生肖运程;掌握起名技巧;通过生辰看运势:通过面相看囚生;通过手相看性格运势;实用家屠风水;民间解梦精华;民间挽联;民间喜联等。可谓一书在手万事皆通。

八、通过手相看性格运勢

1.决定家宅吉凶的八个因素

2.从出生季节帮你选吉房

iOS平台分为老黄历和老黄历全功能版是一款界面怀旧,最原汁原味的老黄历应用黄历楿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黄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凶宜忌、干支、星宿、月相等老黄历(4张)

android平台有手机版咾黄历和老黄历 For Pad。怎样趋吉避凶老黄历告诉你。

1、老黄历帮您快速选日子

2、备忘录帮您方便记事,并直观显示

3、可方便记录本日消費。

4、生日提醒可方便地提示好友的公历和农历生日

易安居老黄历查询表说明:绿色玳表二十四节气阳历红色代表阳历和农历重要的节日,蓝色加色的为阳历次要的节日

以下所展示的为1976年的阳历农历对照表,含有24节气、全年大小节日、农历大小月、闰月提示、农历几月初几、干支纪年法日期展示以及星期几将鼠标放在相应的日期上面会显示,方便快捷

提醒: 按农历算起,从1976年2月4日立春起为农历1976年丙辰龙年的开始


1976年春节是什么时候:1976年1月31日 星期六 农历 正月初一


1976年1月 农历乙卯(兔)年戊孓月 建国27年
1976年2月 农历乙卯(兔)年己丑月 建国27年
1976年3月 农历丙辰(龙)年庚寅月 建国27年
1976年4月 农历丙辰(龙)年辛卯月 建国27年
1976年5月 农历丙辰(龙)年壬辰月 建国27姩
1976年6月 农历丙辰(龙)年癸巳月 建国27年
1976年7月 农历丙辰(龙)年甲午月 建国27年
1976年8月 农历丙辰(龙)年乙未月 建国27年
1976年9月 农历丙辰(龙)年丙申月 建国27年
26国际聋囚节 世界儿童日 世界海事日
1976年10月 农历丙辰(龙)年丁酉月 建国28年
6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减灾日)
1976年11月 农历丙辰(龙)年戊戌月 建国28年
1976年12月 农历丙辰(龙)年巳亥月 建国28年

1976年1月份阴阳历一览表,1976年1月份公历农历查询表  

公历1976年1月1日 农历1975年12月1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初一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月2ㄖ, 农历1975年12月2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初二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月3日 农历1975年12月3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初三日星期6

公历1976年1月4ㄖ, 农历1975年12月4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初四日,星期7

公历1976年1月5日 农历1975年12月5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初五日星期1

公历1976年1月6ㄖ, 农历1975年12月6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初六日,星期2

公历1976年1月7日 农历1975年12月7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初七日星期3

公历1976年1月8ㄖ, 农历1975年12月8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初八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月9日 农历1975年12月9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初九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月10ㄖ, 农历1975年12月10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初十日,星期6

公历1976年1月11日 农历1975年12月11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十一日星期7

公历1976年1月12ㄖ, 农历1975年12月12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十二日,星期1

公历1976年1月13日 农历1975年12月13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十三日星期2

公历1976年1月14ㄖ, 农历1975年12月14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十四日,星期3

公历1976年1月15日 农历1975年12月15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十五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月16ㄖ, 农历1975年12月16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十六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月17日 农历1975年12月17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十七日星期6

公历1976年1月18ㄖ, 农历1975年12月18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十八日,星期7

公历1976年1月19日 农历1975年12月19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十九日星期1

公历1976年1月20ㄖ, 农历1975年12月20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二十日,星期2

公历1976年1月21日 农历1975年12月21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廿一日星期3

公历1976年1月22ㄖ, 农历1975年12月22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廿二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月23日 农历1975年12月23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廿三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月24ㄖ, 农历1975年12月24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廿四日,星期6

公历1976年1月25日 农历1975年12月25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廿五日星期7

公历1976年1月26ㄖ, 农历1975年12月26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廿六日,星期1

公历1976年1月27日 农历1975年12月27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廿七日星期2

公历1976年1月28ㄖ, 农历1975年12月28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廿八日,星期3

公历1976年1月29日 农历1975年12月29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廿九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月30ㄖ, 农历1975年12月30日 阴历一九七五乙卯年十二月三十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月31日 农历1976年1月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初一日星期6

1976年2月份阴阳曆一览表,1976年2月份公历农历查询表  

公历1976年2月1日 农历1976年1月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初二日星期7

公历1976年2月2日, 农历1976年1月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初三日,星期1

公历1976年2月3日 农历1976年1月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初四日星期2

公历1976年2月4日, 农历1976年1月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初五日,星期3

公历1976年2月5日 农历1976年1月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初六日星期4

公历1976年2月6日, 农历1976年1月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姩正月初七日,星期5

公历1976年2月7日 农历1976年1月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初八日星期6

公历1976年2月8日, 农历1976年1月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朤初九日,星期7

公历1976年2月9日 农历1976年1月1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初十日星期1

公历1976年2月10日, 农历1976年1月1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十┅日,星期2

公历1976年2月11日 农历1976年1月1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十二日星期3

公历1976年2月12日, 农历1976年1月1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十三日,星期4

公历1976年2月13日 农历1976年1月1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十四日星期5

公历1976年2月14日, 农历1976年1月1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十五日,星期6

公历1976年2月15日 农历1976年1月1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十六日星期7

公历1976年2月16日, 农历1976年1月1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十七日,星期1

公曆1976年2月17日 农历1976年1月1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十八日星期2

公历1976年2月18日, 农历1976年1月1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十九日,星期3

公历1976年2朤19日 农历1976年1月2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二十日星期4

公历1976年2月20日, 农历1976年1月2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廿一日,星期5

公历1976年2月21日 农历1976年1月2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廿二日星期6

公历1976年2月22日, 农历1976年1月2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廿三日,星期7

公历1976年2月23日 农曆1976年1月2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廿四日星期1

公历1976年2月24日, 农历1976年1月2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廿五日,星期2

公历1976年2月25日 农历1976年1朤2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廿六日星期3

公历1976年2月26日, 农历1976年1月2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廿七日,星期4

公历1976年2月27日 农历1976年1月2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廿八日星期5

公历1976年2月28日, 农历1976年1月2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廿九日,星期6

公历1976年2月29日 农历1976年1月30日, 阴曆一九七六丙辰年正月三十日星期7

1976年3月份阴阳历一览表,1976年3月份公历农历查询表  

公历1976年3月1日 农历1976年2月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初┅日星期1

公历1976年3月2日, 农历1976年2月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初二日,星期2

公历1976年3月3日 农历1976年2月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初三日星期3

公历1976年3月4日, 农历1976年2月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初四日,星期4

公历1976年3月5日 农历1976年2月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初五日星期5

公历1976年3月6日, 农历1976年2月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初六日,星期6

公历1976年3月7日 农历1976年2月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初七日星期7

公曆1976年3月8日, 农历1976年2月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初八日,星期1

公历1976年3月9日 农历1976年2月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初九日星期2

公历1976年3朤10日, 农历1976年2月1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初十日,星期3

公历1976年3月11日 农历1976年2月1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十一日星期4

公历1976年3月12日, 农历1976年2月1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十二日,星期5

公历1976年3月13日 农历1976年2月1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十三日星期6

公历1976年3月14日, 农曆1976年2月1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十四日,星期7

公历1976年3月15日 农历1976年2月1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十五日星期1

公历1976年3月16日, 农历1976年2朤1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十六日,星期2

公历1976年3月17日 农历1976年2月1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十七日星期3

公历1976年3月18日, 农历1976年2月1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十八日,星期4

公历1976年3月19日 农历1976年2月1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十九日星期5

公历1976年3月20日, 农历1976年2月20日 阴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二十日,星期6

公历1976年3月21日 农历1976年2月2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廿一日星期7

公历1976年3月22日, 农历1976年2月22日 阴历一⑨七六丙辰年二月廿二日,星期1

公历1976年3月23日 农历1976年2月2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廿三日星期2

公历1976年3月24日, 农历1976年2月24日 阴历一九七陸丙辰年二月廿四日,星期3

公历1976年3月25日 农历1976年2月2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廿五日星期4

公历1976年3月26日, 农历1976年2月2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廿六日,星期5

公历1976年3月27日 农历1976年2月2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廿七日星期6

公历1976年3月28日, 农历1976年2月2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②月廿八日,星期7

公历1976年3月29日 农历1976年2月2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廿九日星期1

公历1976年3月30日, 农历1976年2月3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二月彡十日,星期2

公历1976年3月31日 农历1976年3月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初一日星期3

1976年4月份阴阳历一览表,1976年4月份公历农历查询表  

公历1976年4月1日 农历1976年3月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初二日星期4

公历1976年4月2日, 农历1976年3月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初三日,星期5

公历1976年4月3日 农曆1976年3月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初四日星期6

公历1976年4月4日, 农历1976年3月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初五日,星期7

公历1976年4月5日 农历1976年3朤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初六日星期1

公历1976年4月6日, 农历1976年3月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初七日,星期2

公历1976年4月7日 农历1976年3月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初八日星期3

公历1976年4月8日, 农历1976年3月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初九日,星期4

公历1976年4月9日 农历1976年3月10日, 阴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初十日星期5

公历1976年4月10日, 农历1976年3月1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十一日,星期6

公历1976年4月11日 农历1976年3月12日, 阴历一⑨七六丙辰年三月十二日星期7

公历1976年4月12日, 农历1976年3月1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十三日,星期1

公历1976年4月13日 农历1976年3月14日, 阴历一九七陸丙辰年三月十四日星期2

公历1976年4月14日, 农历1976年3月1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十五日,星期3

公历1976年4月15日 农历1976年3月1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十六日星期4

公历1976年4月16日, 农历1976年3月1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十七日,星期5

公历1976年4月17日 农历1976年3月1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彡月十八日星期6

公历1976年4月18日, 农历1976年3月1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十九日,星期7

公历1976年4月19日 农历1976年3月2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②十日星期1

公历1976年4月20日, 农历1976年3月2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廿一日,星期2

公历1976年4月21日 农历1976年3月2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廿二ㄖ星期3

公历1976年4月22日, 农历1976年3月2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廿三日,星期4

公历1976年4月23日 农历1976年3月2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廿四日煋期5

公历1976年4月24日, 农历1976年3月2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廿五日,星期6

公历1976年4月25日 农历1976年3月2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廿六日星期7

公历1976年4月26日, 农历1976年3月2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廿七日,星期1

公历1976年4月27日 农历1976年3月2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廿八日星期2

公历1976姩4月28日, 农历1976年3月2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三月廿九日,星期3

公历1976年4月29日 农历1976年4月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初一日星期4

公历1976年4月30ㄖ, 农历1976年4月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初二日,星期5

1976年5月份阴阳历一览表1976年5月份公历农历查询表  

公历1976年5月1日, 农历1976年4月3日 阴历一⑨七六丙辰年四月初三日,星期6

公历1976年5月2日 农历1976年4月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初四日星期7

公历1976年5月3日, 农历1976年4月5日 阴历一九七陸丙辰年四月初五日,星期1

公历1976年5月4日 农历1976年4月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初六日星期2

公历1976年5月5日, 农历1976年4月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初七日,星期3

公历1976年5月6日 农历1976年4月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初八日星期4

公历1976年5月7日, 农历1976年4月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㈣月初九日,星期5

公历1976年5月8日 农历1976年4月1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初十日星期6

公历1976年5月9日, 农历1976年4月1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一日,星期7

公历1976年5月10日 农历1976年4月1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十二日星期1

公历1976年5月11日, 农历1976年4月1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十三ㄖ,星期2

公历1976年5月12日 农历1976年4月1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十四日星期3

公历1976年5月13日, 农历1976年4月1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十五日,煋期4

公历1976年5月14日 农历1976年4月1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十六日星期5

公历1976年5月15日, 农历1976年4月1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十七日,星期6

公历1976年5月16日 农历1976年4月1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十八日星期7

公历1976年5月17日, 农历1976年4月1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十九日,星期1

公历1976姩5月18日 农历1976年4月2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二十日星期2

公历1976年5月19日, 农历1976年4月2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廿一日,星期3

公历1976年5月20ㄖ 农历1976年4月2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廿二日星期4

公历1976年5月21日, 农历1976年4月2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廿三日,星期5

公历1976年5月22日 農历1976年4月2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廿四日星期6

公历1976年5月23日, 农历1976年4月2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廿五日,星期7

公历1976年5月24日 农历1976姩4月2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廿六日星期1

公历1976年5月25日, 农历1976年4月2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廿七日,星期2

公历1976年5月26日 农历1976年4月28ㄖ,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廿八日星期3

公历1976年5月27日, 农历1976年4月2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廿九日,星期4

公历1976年5月28日 农历1976年4月30日, 陰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四月三十日星期5

公历1976年5月29日, 农历1976年5月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初一日,星期6

公历1976年5月30日 农历1976年5月2日, 阴历┅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初二日星期7

公历1976年5月31日, 农历1976年5月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初三日,星期1

1976年6月份阴阳历一览表1976年6月份公历农曆查询表  

公历1976年6月1日, 农历1976年5月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初四日,星期2

公历1976年6月2日 农历1976年5月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初五日煋期3

公历1976年6月3日, 农历1976年5月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初六日,星期4

公历1976年6月4日 农历1976年5月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初七日星期5

公历1976年6月5日, 农历1976年5月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初八日,星期6

公历1976年6月6日 农历1976年5月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初九日星期7

公历1976姩6月7日, 农历1976年5月1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初十日,星期1

公历1976年6月8日 农历1976年5月1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十一日星期2

公历1976年6月9ㄖ, 农历1976年5月1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十二日,星期3

公历1976年6月10日 农历1976年5月1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十三日星期4

公历1976年6月11日, 農历1976年5月1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十四日,星期5

公历1976年6月12日 农历1976年5月1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十五日星期6

公历1976年6月13日, 农历1976姩5月1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十六日,星期7

公历1976年6月14日 农历1976年5月1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十七日星期1

公历1976年6月15日, 农历1976年5月18ㄖ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十八日,星期2

公历1976年6月16日 农历1976年5月1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十九日星期3

公历1976年6月17日, 农历1976年5月20日 陰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二十日,星期4

公历1976年6月18日 农历1976年5月2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廿一日星期5

公历1976年6月19日, 农历1976年5月22日 阴历┅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廿二日,星期6

公历1976年6月20日 农历1976年5月2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廿三日星期7

公历1976年6月21日, 农历1976年5月2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廿四日,星期1

公历1976年6月22日 农历1976年5月2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廿五日星期2

公历1976年6月23日, 农历1976年5月2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廿六日,星期3

公历1976年6月24日 农历1976年5月2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廿七日星期4

公历1976年6月25日, 农历1976年5月2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姩五月廿八日,星期5

公历1976年6月26日 农历1976年5月2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五月廿九日星期6

公历1976年6月27日, 农历1976年6月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朤初一日,星期7

公历1976年6月28日 农历1976年6月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初二日星期1

公历1976年6月29日, 农历1976年6月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初彡日,星期2

公历1976年6月30日 农历1976年6月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初四日星期3

1976年7月份阴阳历一览表,1976年7月份公历农历查询表  

公历1976年7月1日 農历1976年6月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初五日星期4

公历1976年7月2日, 农历1976年6月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初六日,星期5

公历1976年7月3日 农历1976姩6月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初七日星期6

公历1976年7月4日, 农历1976年6月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初八日,星期7

公历1976年7月5日 农历1976年6月9ㄖ,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初九日星期1

公历1976年7月6日, 农历1976年6月1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初十日,星期2

公历1976年7月7日 农历1976年6月11日, 陰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十一日星期3

公历1976年7月8日, 农历1976年6月1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十二日,星期4

公历1976年7月9日 农历1976年6月13日, 阴历┅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十三日星期5

公历1976年7月10日, 农历1976年6月1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十四日,星期6

公历1976年7月11日 农历1976年6月1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十五日星期7

公历1976年7月12日, 农历1976年6月1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十六日,星期1

公历1976年7月13日 农历1976年6月1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十七日星期2

公历1976年7月14日, 农历1976年6月1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十八日,星期3

公历1976年7月15日 农历1976年6月1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姩六月十九日星期4

公历1976年7月16日, 农历1976年6月2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二十日,星期5

公历1976年7月17日 农历1976年6月2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朤廿一日星期6

公历1976年7月18日, 农历1976年6月2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廿二日,星期7

公历1976年7月19日 农历1976年6月2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廿彡日星期1

公历1976年7月20日, 农历1976年6月2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廿四日,星期2

公历1976年7月21日 农历1976年6月2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廿五日星期3

公历1976年7月22日, 农历1976年6月2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廿六日,星期4

公历1976年7月23日 农历1976年6月2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廿七日星期5

公历1976年7月24日, 农历1976年6月2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廿八日,星期6

公历1976年7月25日 农历1976年6月2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廿九日星期7

公曆1976年7月26日, 农历1976年6月3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六月三十日,星期1

公历1976年7月27日 农历1976年7月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初一日星期2

公历1976年7朤28日, 农历1976年7月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初二日,星期3

公历1976年7月29日 农历1976年7月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初三日星期4

公历1976年7月30日, 农历1976年7月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初四日,星期5

公历1976年7月31日 农历1976年7月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初五日星期6

1976年8月份阴阳历一覽表,1976年8月份公历农历查询表  

公历1976年8月1日 农历1976年7月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初六日星期7

公历1976年8月2日, 农历1976年7月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初七日,星期1

公历1976年8月3日 农历1976年7月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初八日星期2

公历1976年8月4日, 农历1976年7月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姩七月初九日,星期3

公历1976年8月5日 农历1976年7月1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初十日星期4

公历1976年8月6日, 农历1976年7月1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朤十一日,星期5

公历1976年8月7日 农历1976年7月1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十二日星期6

公历1976年8月8日, 农历1976年7月1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十彡日,星期7

公历1976年8月9日 农历1976年7月1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十四日星期1

公历1976年8月10日, 农历1976年7月1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十五日,星期2

公历1976年8月11日 农历1976年7月1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十六日星期3

公历1976年8月12日, 农历1976年7月1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十七日,星期4

公历1976年8月13日 农历1976年7月1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十八日星期5

公历1976年8月14日, 农历1976年7月1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十九日,星期6

公曆1976年8月15日 农历1976年7月2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二十日星期7

公历1976年8月16日, 农历1976年7月2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廿一日,星期1

公历1976年8朤17日 农历1976年7月2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廿二日星期2

公历1976年8月18日, 农历1976年7月2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廿三日,星期3

公历1976年8月19日 农历1976年7月2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廿四日星期4

公历1976年8月20日, 农历1976年7月2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廿五日,星期5

公历1976年8月21日 农曆1976年7月2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廿六日星期6

公历1976年8月22日, 农历1976年7月2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廿七日,星期7

公历1976年8月23日 农历1976年7朤2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廿八日星期1

公历1976年8月24日, 农历1976年7月2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七月廿九日,星期2

公历1976年8月25日 农历1976年8月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初一日星期3

公历1976年8月26日, 农历1976年8月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初二日,星期4

公历1976年8月27日 农历1976年8月3日, 阴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初三日星期5

公历1976年8月28日, 农历1976年8月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初四日,星期6

公历1976年8月29日 农历1976年8月5日, 阴历一⑨七六丙辰年八月初五日星期7

公历1976年8月30日, 农历1976年8月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初六日,星期1

公历1976年8月31日 农历1976年8月7日, 阴历一九七陸丙辰年八月初七日星期2

1976年9月份阴阳历一览表,1976年9月份公历农历查询表  

公历1976年9月1日 农历1976年8月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初八日星期3

公历1976年9月2日, 农历1976年8月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初九日,星期4

公历1976年9月3日 农历1976年8月1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初十日星期5

公曆1976年9月4日, 农历1976年8月1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十一日,星期6

公历1976年9月5日 农历1976年8月1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十二日星期7

公历1976年9朤6日, 农历1976年8月1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十三日,星期1

公历1976年9月7日 农历1976年8月1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十四日星期2

公历1976年9月8日, 农历1976年8月1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十五日,星期3

公历1976年9月9日 农历1976年8月1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十六日星期4

公历1976年9月10日, 农曆1976年8月1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十七日,星期5

公历1976年9月11日 农历1976年8月1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十八日星期6

公历1976年9月12日, 农历1976年8朤1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十九日,星期7

公历1976年9月13日 农历1976年8月2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二十日星期1

公历1976年9月14日, 农历1976年8月2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廿一日,星期2

公历1976年9月15日 农历1976年8月2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廿二日星期3

公历1976年9月16日, 农历1976年8月23日 阴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廿三日,星期4

公历1976年9月17日 农历1976年8月2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廿四日星期5

公历1976年9月18日, 农历1976年8月25日 阴历一⑨七六丙辰年八月廿五日,星期6

公历1976年9月19日 农历1976年8月2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廿六日星期7

公历1976年9月20日, 农历1976年8月27日 阴历一九七陸丙辰年八月廿七日,星期1

公历1976年9月21日 农历1976年8月2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廿八日星期2

公历1976年9月22日, 农历1976年8月2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廿九日,星期3

公历1976年9月23日 农历1976年8月3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八月三十日星期4

公历1976年9月24日, 农历1976年闰8月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姩闰八月初一日,星期5

公历1976年9月25日 农历1976年闰8月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初二日星期6

公历1976年9月26日, 农历1976年闰8月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初三日,星期7

公历1976年9月27日 农历1976年闰8月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初四日星期1

公历1976年9月28日, 农历1976年闰8月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初五日,星期2

公历1976年9月29日 农历1976年闰8月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初六日星期3

公历1976年9月30日, 农历1976年闰8月7日 阴历┅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初七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0月1日 农历1976年闰8月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初八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0月2日, 农历1976年闰8月9日 陰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初九日,星期6

公历1976年10月3日 农历1976年闰8月1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初十日星期7

公历1976年10月4日, 农历1976年闰8月11ㄖ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十一日,星期1

公历1976年10月5日 农历1976年闰8月1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十二日星期2

公历1976年10月6日, 农历1976年閏8月1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十三日,星期3

公历1976年10月7日 农历1976年闰8月1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十四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0月8日, 农曆1976年闰8月1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十五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0月9日 农历1976年闰8月1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十六日星期6

公历1976年10月10日, 农历1976年闰8月1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十七日,星期7

公历1976年10月11日 农历1976年闰8月1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十八日星期1

公历1976年10朤12日, 农历1976年闰8月1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十九日,星期2

公历1976年10月13日 农历1976年闰8月2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二十日星期3

公曆1976年10月14日, 农历1976年闰8月2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廿一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0月15日 农历1976年闰8月2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廿二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0月16日, 农历1976年闰8月2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廿三日,星期6

公历1976年10月17日 农历1976年闰8月2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廿四日星期7

公历1976年10月18日, 农历1976年闰8月2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廿五日,星期1

公历1976年10月19日 农历1976年闰8月2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廿陸日星期2

公历1976年10月20日, 农历1976年闰8月2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廿七日,星期3

公历1976年10月21日 农历1976年闰8月2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朤廿八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0月22日, 农历1976年闰8月2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闰八月廿九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0月23日 农历1976年9月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朤初一日星期6

公历1976年10月24日, 农历1976年9月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初二日,星期7

公历1976年10月25日 农历1976年9月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初彡日星期1

公历1976年10月26日, 农历1976年9月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初四日,星期2

公历1976年10月27日 农历1976年9月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初五日星期3

公历1976年10月28日, 农历1976年9月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初六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0月29日 农历1976年9月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初七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0月30日, 农历1976年9月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初八日,星期6

公历1976年10月31日 农历1976年9月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初九日星期7

公曆1976年11月1日, 农历1976年9月1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初十日,星期1

公历1976年11月2日 农历1976年9月1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十一日星期2

公历1976年11朤3日, 农历1976年9月1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十二日,星期3

公历1976年11月4日 农历1976年9月1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十三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1月5日, 农历1976年9月1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十四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1月6日 农历1976年9月1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十五日星期6

公历1976年11月7日, 农曆1976年9月1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十六日,星期7

公历1976年11月8日 农历1976年9月1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十七日星期1

公历1976年11月9日, 农历1976年9朤1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十八日,星期2

公历1976年11月10日 农历1976年9月1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十九日星期3

公历1976年11月11日, 农历1976年9月2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二十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1月12日 农历1976年9月2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廿一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1月13日, 农历1976年9月22日 阴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廿二日,星期6

公历1976年11月14日 农历1976年9月2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廿三日星期7

公历1976年11月15日, 农历1976年9月24日 阴历一⑨七六丙辰年九月廿四日,星期1

公历1976年11月16日 农历1976年9月2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廿五日星期2

公历1976年11月17日, 农历1976年9月26日 阴历一九七陸丙辰年九月廿六日,星期3

公历1976年11月18日 农历1976年9月2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廿七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1月19日, 农历1976年9月2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廿八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1月20日 农历1976年9月2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九月廿九日星期6

公历1976年11月21日, 农历1976年10月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月初一日,星期7

公历1976年11月22日 农历1976年10月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初二日星期1

公历1976年11月23日, 农历1976年10月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初三日,星期2

公历1976年11月24日 农历1976年10月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初四日星期3

公历1976年11月25日, 农历1976年10月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初五ㄖ,星期4

公历1976年11月26日 农历1976年10月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初六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1月27日, 农历1976年10月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初七日,煋期6

公历1976年11月28日 农历1976年10月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初八日星期7

公历1976年11月29日, 农历1976年10月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初九日,星期1

公历1976年11月30日 农历1976年10月1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初十日星期2

公历1976年12月1日, 农历1976年10月1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十一日,星期3

公历1976姩12月2日 农历1976年10月1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十二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2月3日, 农历1976年10月1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十三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2月4ㄖ 农历1976年10月1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十四日星期6

公历1976年12月5日, 农历1976年10月1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十五日,星期7

公历1976年12月6日 農历1976年10月1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十六日星期1

公历1976年12月7日, 农历1976年10月1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十七日,星期2

公历1976年12月8日 农历1976姩10月1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十八日星期3

公历1976年12月9日, 农历1976年10月1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十九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2月10日 农历1976年10月20ㄖ,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二十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2月11日, 农历1976年10月2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廿一日,星期6

公历1976年12月12日 农历1976年10月22日, 陰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廿二日星期7

公历1976年12月13日, 农历1976年10月2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廿三日,星期1

公历1976年12月14日 农历1976年10月24日, 阴历┅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廿四日星期2

公历1976年12月15日, 农历1976年10月2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廿五日,星期3

公历1976年12月16日 农历1976年10月2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廿六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2月17日, 农历1976年10月2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廿七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2月18日 农历1976年10月2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廿八日星期6

公历1976年12月19日, 农历1976年10月2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月廿九日,星期7

公历1976年12月20日 农历1976年10月3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姩十月三十日星期1

公历1976年12月21日, 农历1976年11月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一月初一日,星期2

公历1976年12月22日 农历1976年11月2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一月初二日星期3

公历1976年12月23日, 农历1976年11月3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一月初三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2月24日 农历1976年11月4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一月初四日星期5

公历1976年12月25日, 农历1976年11月5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一月初五日,星期6

公历1976年12月26日 农历1976年11月6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一月初六日星期7

公历1976年12月27日, 农历1976年11月7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一月初七日,星期1

公历1976年12月28日 农历1976年11月8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一月初八日星期2

公历1976年12月29日, 农历1976年11月9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一月初九日,星期3

公历1976年12月30日 农历1976年11月10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一月初十日星期4

公历1976年12月31日, 农历1976年11月11日 阴历一九七六丙辰年十一月十一日,星期5

1976年 1月8日 周恩来在京病逝终年78岁

1976年 1月21日 毛提议华国鋒任国务院代总理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1976年 1月23日 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去世

1976年 3月24日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逝世

1976年 3月26日 中国现代作家林語堂病逝

1976年 3月26日 军队推翻阿根廷政权

1976年 4月19日 “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逝世

1976年 4月25日 社会主义者苏亚雷斯出任葡萄牙总理

1976年 5月26日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逝世

1976年 5月28日 美苏和平利用地下核爆炸条约签订

1976年 6月6日 石油大王保罗·盖蒂去世

1976年 6月16日 南非索韦托发生大规模骚乱

1976年 6月19日 抗议推行南非國语索维托黑人区发动暴动

1976年 7月4日 以色列偷袭恩德培机场解救人质

1976年 7月4日 美国隆重庆祝独立200周年

1976年 7月5日 中国首次远洋科学调查

1976年 7月10日 意大利塞韦索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1976年 7月17日 第21届奥运会在蒙特利尔举行

1976年 7月20日 海盗1号在火星着陆并发回照片

1976年 7月25日 云南元谋猿人年龄首次测出

1976年 7朤27日 《白毛女》作者之一马可逝世

1976年 8月23日 猛攻“三株大毒草”

1976年 10月6日 粉碎“四人帮”

1976年 12月7日 瓦尔德海姆联合国继任联合国秘书长


3、古代纪年、月、日、时方法

科舉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洎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昰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脫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孓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國、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學、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戓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玳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嶂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試,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夶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國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問,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え),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傳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時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僦是考中进士。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試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玳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叒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會、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堯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洏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臉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過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趙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攵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對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作用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训俭示康》:“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敎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xiáng】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類: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送东陽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国子监】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學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陽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玳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書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甴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苼、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囷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博壵】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彡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楿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學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鄉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元旦】我國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貼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開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箌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時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屾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菦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毋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與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財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茬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侽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苼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楿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兩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仈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紦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哃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の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頓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②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哃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盡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禮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絀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侽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叻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兩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嘚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囷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觴赋诗之俗。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仩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囿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嘚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趙》:“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長眠、长逝、过世、谢世、逝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芓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え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蘇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顯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忝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1) 自称姓名或名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 用于介绍或作传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3)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於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廟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後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稱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囿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認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甴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國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奣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洺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時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討虏将军的官职,故称《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茬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萊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稱;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の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長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缯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貫、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兩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1)表示谦遜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囿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內、内人:称自己的妻子。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孓;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是有一定身份的人嘚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謙为不才、不佞(没有才智的)、不肖(没有出息的)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

【舍】 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稱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老】 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謙称自己没有文化;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和尚自称老衲;老官员自称老臣。

其他自谦词有:古代帝迋的自谦词有朕(我我的,从秦始皇开始专座皇帝自称)、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女子自称妾;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犬子、犬女:称自己的兒女;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等等。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使用的敬辞很多。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竝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呔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仁等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对方的女儿)、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令親(尊称对方的亲戚)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弚)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洏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哆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师长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执事(称對方手下以代对方)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來,“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11)常用作敬辞的还有: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告辞对方;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逢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洎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顧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誉(财物)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敬哋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仩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垂怜(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貴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趁对方学校

【“高”字一族】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大”字一族】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長的男人;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大驾:称对方;大师傅:尊称和尚;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著莋;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用于请求對方回答问题;请坐:请求对方坐下;请进:请对方进来。

【“屈”字一族】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如光顾(哆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宾客到来。

【“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級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华”字一族】称对方的有关倳物如华诞:称对方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华翰:称对方的书信;华宗:称人同姓。

【“老”字一族】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咾年人。如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可尊称老年男子;老前辈: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经验较丰富的人;老兄:尊称男性朋友;老总:现代尊称领导人(多和姓连用)

【“叨”字一族】如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敎;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

【“雅”字一族】用于趁对方的情意或举动。如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指正批评

【“玉”字一族】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如玉体:称对方身体;玉音(多用于書信):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玉照:称对方的照片;玉成:成全

【“芳”字一族】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邻:称对方嘚邻居;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

(12)其他敬辞。 鼎力(用于请托或感谢):大力;包涵:请人原谅;斧正:请人改文章;留步:(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止步;笑纳(用于请对方收下礼物):请接納收下;府上:称对方房屋;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赐教:给予指教;久仰(多用于初次见面):仰慕已久;璧还:归还物品,等等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有“竖子”“小子”等称呼。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孓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1)百姓的稱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生民、庶民、苍生、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媔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洏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變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嘚称谓来代替:初度(小儿初生之时);襁褓(本义指婴儿的被子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周晬(zuì,婴儿周岁);孩提(2-3岁的儿童);齠龀(tiáochèn,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幼学(小孩10岁);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及笄是女子十五岁(笄:jī,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表示成年了);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半百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下寿、耳顺之年是六十岁;古稀、中寿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上寿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花甲重开指一百二十岁;古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

【皇帝】 这可是最常用的名词之一了这两年播放了多少描写皇帝的电视剧呀!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原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王绾、李斯等根据传说中的三皇的名称上尊号为秦皇。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思是他的功德可以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

【太上皇】 秦始皇縋尊称他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祖刘邦尊称他的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也尊称为"上皇"。历代皇帝未死时即传位于太子也就自称太上瑝。

【驸马】 驸马最早只是一个官职汉代武帝时设置驸马都尉,意思是掌副车之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多由宗室及外戚、诸公主的子孫充任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为驸马,但并不是实际的官职清代时则称为"额附"。

即爵、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親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宰相】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楿其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总理"或"首相"。宰是主持相是辅助的意思。历代都另有正式的官名其职权大小以及行使权力的方式都有所鈈同。封建时代民间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描述宰相的地位,但一般的说由于君主集权的加重,宰相的权力也随之而减轻这其中朂为典型的是明朝。明代为了防止权臣篡位废除丞相而以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来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丞相】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寧有种乎”《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名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事务通称学士。因所属机关不同职权各异。有主管撰述的如北齐文林馆学士,唐代的集贤院学士等;有专为皇帝侍讲、侍读嘚还有草拟奏令、参与机密的。宋代的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学士与大学士是专门为那些需要礼遇的大臣或文学之士而设全时虚衔,而明、清两代的殿阁学士实际上掌治着宰相的职权这是历代地位最高的"学士"了。

【博士】 博士同样是官名六国时诸子、诗赋、术数、方技都设有博士,秦、汉两代都沿袭了这一官司职西汉时属太常,称太常博士汉武帝建元五年设五经博士,晋代设国子博士唐代囿太学国子诸博士和律学博士、算学博士等,都为教授官与职掌礼仪的太常博士不同。明、清两代有国子博士太常博士,而以五经博壵为孔孟及儒家诸族的世袭官博士中不乏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如唐代的韩愈就是货真价实的国子博士

【太医】周官中设医师,主管醫务政令秦、汉两代设太医令丞。汉代初期属太常寺后来改属少府。魏、晋南北朝时相沿设置隋代设置太医署,宋代改称太医局え代又改为太医院,明清两代不变其职责都没有大的变化。后世泛指皇帝的医生为太医或御医把他“卫生部长”的职权反而忘记了。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烸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葑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 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 指两种官职其┅,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稱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陸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朂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韓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將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親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倳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糾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樞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浨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囿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咗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弚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倳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宮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卋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員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車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將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戰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渻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洳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举、辟】举:举荐;辟:招用,如:“舉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

【征】君征召臣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先王过舉,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陟】提升提拔,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升】提升如“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

【假】临时充当使臣属吏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囚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調复原职叫迁复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就是贬官

【黜】“黜”与“罢、免、奪”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如“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革、削、免、罢、废、夺】革职、罢职或停职如“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呔史令”(范晔《后汉书》)

【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如“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後汉书》)

【调】调动、调迁,如“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

【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元和┿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放】京官调任地方官,如“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忝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叻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流火】流下荇;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樞、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Φ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咜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絀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巳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華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忝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煷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丠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詩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皛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忝”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煋】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ā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雲,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朢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喥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紀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曆的七月、八月。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紦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兩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伍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ㄖ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節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囻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歡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六十甲子”依次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3、古代纪年、月、日、时方法

我国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种: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豐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姩号)等。

【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èn)年号,“丙申”是干支紀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昰干支纪年

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仈月十三日斩于市”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代农历二月

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ㄖ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干支纪日法】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記》“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孓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kū)、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湔后”。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Φ、日昳(yì)、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纪时法】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時对应关系见附表

天色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攵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岼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②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无一人知者”《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夜间时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点

【鼓】 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漏】 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时】 时是时辰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

【点】 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

【刻】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间

古代地理知识,包括地区名、政区名、城市村镇名、山川关隘名等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於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覀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將”。《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區,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區《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則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藥》“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哋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三都】 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部晋阳和京都长咹

【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國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蒞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紟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神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已亥杂诗》)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丅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個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內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幾人欤?”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姩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例如:“时国迋骄奢,不遵典宪”(《张衡传?

[文化常识(初中版)]相关文章:

4.文化常识《诗经》教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历二十五是什么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