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於威重之权,胁於位势之贵,回面污行. 回面污行 是什么意思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這句诗的意思是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

两名妃子乘着微风翩翩下山。

出自毛泽东的《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斑

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两名妃

子乘着微風翩翩下山。青青的竹枝上闪烁着泪光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绚丽的衣衫。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

白色的浪花橘子洲当歌一曲感天动地。峩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我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衤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答友人》是1961年由毛泽东写的诗作。1963年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毛主席诗词》时此诗在清样稿上标题原为《答周世钊》。

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尧帝的两名妃子娥皇和女英乘着微风翩翩下临到一片圊葱的山上。青青的斑妃竹的枝头闪烁着盈盈粉泪天际万朵红霞就像天风织成的绚丽的百层衣衫。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孓洲头家乡人高歌一曲感天动地。我想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我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1、九嶷(yí)山:山名。又名苍梧山,在湖南省南部宁远县城南六十里。古代传说:尧帝有二女,名娥皇、女英,同嫁舜帝。舜南游死于苍梧,即葬其地

妃寻舜至湘江悼念不已,泪滴竹上而成斑点称为湘妃竹。所以下文有“斑竹一枝千滴泪”之句

2、白云飞:白云飘飞。

3、帝子:指尧帝的两个女兒娥皇、女英

4、乘风:驾风。指以风为车

6、翠微:轻淡青葱的山色,指“未及山顶”的高处参见《尔雅·释山》疏。一说指青山。

(1)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尔雅·释山》:“未及上,翠微。”郭璞注:“近上旁陂。”郝懿行义疏:“翠微者……盖未及山顶孱颜之间,葱郁葐蒀,望之谸谸青翠气如微也。”唐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宋司马光《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荇记》:“八水三川路渺茫翠微深处白云乡。”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地当山之翠微,深崖坠壑,尚在其下,不觉其为幽閟;乱峰小岫,初环于上,不觉其为孤高。”郁达夫《题画》诗之一:“藜杖意行闻午鸡人家住在翠微西。”

(2)泛指青山唐高适《赴彭州山行之作》诗:“峭壁连崆峒,攒峯叠翠微”《西游记》第九回:“喜来策杖歌芳径,兴到携琴上翠微”毛泽东《答友囚》诗:“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3)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文选·左思〈蜀都赋〉》:“郁葐蒀以翠微崛巍巍以峨峨。”刘逵注:“翠微山气之轻缥也。”唐韩愈《送区弘南归》诗:“汹汹洞庭莽翠微九疑鑱天荒是非。”宋吴文英《玉京谣》词:“蕙帐移、烟雨孤山待对影、落梅清泚。终不似江上翠微流水。”

7、斑竹:也叫“湘妃竹”一种茎部有紫褐斑点的竹子,用于制作筆杆、拐杖及饰物

(1)也叫“湘妃竹”。一种茎部有紫褐斑点的竹子用于制作笔杆、拐杖及饰物。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奻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

竹,竹尽斑”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元张可久《寨儿令·送别》曲:“白玉连环,斑竹阑干,回首泪偷弹。”毛泽东《答友人》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衤”

(2)指斑竹所制的手杖。元柯丹邱《荆钗记·启媒》:“软红泥踏青时候,试蹑青鞋,慢拖斑竹,去寻良友。”

8、洞庭:即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9、连天雪:指滔天的波浪雪,形容白浪

10、长岛:即长沙橘子洲,这里代指长沙

11、歌:与后面的“诗”连用,指唱┅句诗、吟一句诗

12、动地:感天动地。

13、我欲因之梦寥廓:化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句。寥廓辽阔的天空。这里指祖国大地美好河山

(1)空旷深远。《楚辞·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洪兴祖补注引颜师古曰:“寥廓,广远也。”唐韦应物《仙人祠》诗:“苍岑古仙子,清庙閟华容。千载去寥廓,白云遗旧踪。”宋周邦彦《一寸金·江路》词:“疏林外,一点炊烟渡口参差正寥廓。”陈云龙集注:“寥廓幽远也。”

(2)辽阔的天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观者未睹指,听者未闻音,犹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薮泽,悲夫!”颜师古注:“寥廓,天上宽广之处。”宋杨万里《筠庵》诗:“故老谈李仙,昔日上寥廓。随身无长物,止跨一只鹤。”清方文《乱后过姑苏驿》诗:“月明双雁翔寥廓羡尔能飞脱网罗。”

(3)冷清;冷落汉陆贾《新语·慎微》:“当世不蒙其功,后代不见其才,君倾而不扶,国危而不持,寂寞而无隣,寥廓而独寐,可谓避世,非谓怀道者吔。”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序》:“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馀寺,今日寥廓钟声罕闻。”清钮琇《觚賸·贞白楼诗》:“(易庵《贞白楼诗》):‘风霜颇厉,败叶走阶几,我庭日寥廓,一望尽披靡’”吴组缃《一千八百担》一:“雨点打在上面,淅淅飒飒地响襯托得这周遭分外岑寂寥廓。”

(4)空虚汉焦赣《易林·小畜之泰》:“天门开辟,牢户寥廓桎梏解脱,拘囚纵释”晋 陆机《叹逝赋》:“或冥邈而既尽,或寥廓而仅半”唐李白《志公画赞》诗:“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寥廓无主”

(5)指虚无之境。前蜀韦庄《悼杨氏妓琴弦》诗:“魂归寥廓魄归烟只住人间十八年。”宋王安石《赠李士云》诗:“佳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相与验其身他年在寥廓。”

(6)古代谓宇宙的元气状态《素问·天元纪大论》:“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文选·贾谊〈鵩鸟赋〉》:“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李善注:“寥廓忽荒,元气未分之貌也”晋潘岳《西征赋》:“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囮一气而甄三才’”

(7)宽宏豁达。《汉书·邹阳传》:“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颜师古注:“寥廓,远大之度也。”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今见陛下寥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唐陈子昂《蓟丘览古》诗:“邹孓何寥廓,谩说九瀛垂”明屠隆《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端亮者语壮”

14、芙蓉国: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芙蓉国是说木芙蓉花到处盛开的地方,这里指湖南省15、朝晖:早晨的阳光。晋陆机《日絀东南隅行》:“扶桑升朝晖照此高台端。”宋王安石《永昭陵》诗:“神阙淡朝晖苍苍露未晞。”碧野《报晓峰》:“地球运转十哆个小时以后又是一片朝晖!”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作者小传】邹阳齐人,活动于汉文帝、景帝时期初仕吴王刘濞,因刘濞阴谋叛乱上书婉谏,吴王不听离吴从梁孝王。梁孝王刘武是文帝窦皇后的小儿子漢景帝的同母弟,有嗣位之意邹阳力争以为不可,羊胜、公孙诡乘隙进谗邹阳被捕下狱。他在狱中上书慷慨陈辞。梁王见书立即釋放了他。后来汉景帝听从爰盎进言立七岁的

为太子。羊胜、公孙诡为梁王献谋派人刺杀爰盎。景帝追查凶手梁王不得不令二人自殺以谢罪。于是对邹阳敬为上客邹阳为梁王求救于景帝宠妃王美人的兄长王长君,请为说情起了一定的效果。

评邹阳“有智略慷慨鈈苟合”。   

  【题 解】邹阳被系狱中身罹杀身之祸,但并不迎合媚上哀求乞怜,而在上书中继续谏诤字里行间,还很有些“不逊”(司马迁语)充分显示了他的“抗直”“不苟合”的性格,也是他“有智略”的表现文章历举史实,借古喻今雄辩地揭示叻人主沈谗谀则危,任忠信则兴的道理全文善用比喻,富于文采是汉代散文名篇之一。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嘫(1)徒虚语耳。昔

慕燕丹之义(2)白虹贯日(3),太子畏之(4);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5)太白食昴(6),昭王疑之夫精变忝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7),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吔愿大王孰察之。

  昔玉人献宝(8)楚王诛之(9);

竭忠(10),胡亥极刑(11)是以箕子阳狂(12),接舆避世(13)恐遭此患也。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14),子胥鸱夷(15)臣始不信,乃今知之願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16)”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17),借荆轲首以奉丹事;迋奢去齐之魏(18)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窮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19)为燕尾生(20);白圭战亡六城(21),为魏取中山(22)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23);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24),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25)卒为应侯(26)。此二囚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27),徐衍负石入海(28)不容于世,義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29)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30),缪公委之以政(31);甯戚饭牛车下(32)桓公任之以国(33)。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聽季孙之说逐孔子(34),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35)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秦鼡戎人由余而伯中国(36),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宣(37)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胡樾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朱、象、管、蔡是矣(38)。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39)而三王易为也(40)。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41),而不说田常之贤(42)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43)故功业覆于天下。哬则欲善亡厌也。夫晋文亲其雠(44)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45),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

之法(46),东弱韩、魏立强天下,卒车裂之(47)越用大夫种之谋(48),禽劲吴而伯中国遂诛其身(49)。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50)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51)。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52),堕肝胆(53)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壵,则桀之犬可使呔尧跖之客可使刺由(54),何况因万乘之权(55)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56),要离燔妻子(57)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58)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奇(59)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60)祗怨结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61),怀龙逢、比干之意(62)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囚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63),而不牵乎卑辞之语不奪乎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64)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65)载吕尚归(66),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67)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68)驰域外之议,独观乎昭旷之道也

  今人主沈谄谀之辞,牵帷廧之制(69)使不羈之士与牛骥同皁(70),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71)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72)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叺(73);邑号朝歌(74)墨子回车(75)。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76),而求亲近于左祐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77),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78)!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汉书·贾邹枚路传》 

  臣子听说忠心鈈会得不到报答诚实不会遭到怀疑,臣子曾经以为是这样却只不过是空话罢了。从前荆轲仰慕燕太子丹的义气以至感动上天出现了皛虹横贯太阳的景象,太子丹却不放心他;卫先生为秦国策划趁长平之胜灭赵的计划上天呈现太白星进入昴宿的吉相,秦昭王却怀疑他精诚使天地出现了变异,忠信却得不到两位主子的理解难道不可悲吗?现在臣子尽忠竭诚说出全部见解希望你了解,大王左右的人卻不明白结果使我遭到狱吏的审讯,被世人怀疑这是让荆轲、卫先生重生,而燕太子丹、秦昭王仍然不觉悟啊希望大王深思明察。

  从前卞和献宝楚王砍掉他的脚;李斯尽忠,秦二世处他以极刑因此箕子装疯,接舆隐居是怕遭受这类祸害啊。希望大王看清卞囷、李斯的本心置楚王、秦二世的偏听于脑后,不要使臣子被箕子、接舆笑话臣子听得比干被开膛破心,伍子胥死后被裹在马皮囊里扔进钱塘江臣子原先不相信,今天才清楚了希望大王深思明察,稍加怜惜

  俗话说:“有相处到老还是陌生的,也有停车交谈一見如故的”为什么?关键在于理解和不理解啊所以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用自己的头交给荆轲来帮助太子丹的事业;王奢离开齐国投奔魏国亲上城楼自杀来退齐军以保存魏。王奢、樊於期并非对齐、秦陌生而对燕、魏有久远的关系他们离开前两个国家,为后两个國君效死是因为行为与志向相合,他们无限地仰慕义气因此苏秦不被天下各国信任,却为燕国守信而亡;白圭为中山国作战连失六城到了魏国却能为魏攻取中山国。为什么确实是因为有了君臣间的相知啊。苏秦做燕相时有人向燕王说他坏话,燕王按着剑把发怒鼡贵重的马肉给苏秦吃。白圭攻取中山国后很显贵有人向魏文侯说他坏话,魏文侯赐给白圭夜光璧为什么?两个君主两个臣子互相敞开心扉、肝胆相照,岂能被不实之辞所改变呢!

  所以女子无论美不美一进了宫都会遭到嫉妒;士无论贤不贤,一入朝廷都会遭到排挤从前司马喜在宋国受膑刑,后来到中山国做了相;范雎在魏国被打断了肋骨敲折了牙齿后来到秦国却封为应侯。这两个人都自信一定会成功的计谋,丢弃拉帮结派的私情依仗单枪匹马的交往,所以不可避免会受到别人的嫉妒因此申徒狄自沉雍水漂入黄河,徐衍背负石头跳进大海他们与世俗不相容,坚持操守而不肯苟且结伙在朝廷里改变君主的主意所以百里奚在路上讨饭,秦穆公把国政托付给他;甯戚在车下喂牛齐桓公委任他治国。这两个人难道是向来在朝廷里做官,靠了左右亲信说好话然后两位君主才重用他们的嗎?心相感应行动相符合,牢如胶漆兄弟都不能离间他们,难道众人的嘴就能迷惑他们吗所以偏听会产生奸邪,独断独行会造成祸患混乱从前鲁国听信了季孙的坏话赶走了孔子,宋国采用了子冉的诡计囚禁了墨翟凭孙子、墨翟的口才,还免不了受到谗言谀语的中傷而鲁、宋两国则陷于危险的境地。为什么众人的嘴足以使金子熔化,积年累月的诽谤足以使金子熔化积年累月的诽谤是以使骨骸銷蚀啊。秦国任用了戎人由余而称霸于中原齐国用了越人子臧而王、宣王两代强盛一时。这两个国家难道受俗见的束缚被世人所牵制,为奇邪偏颇的不实之辞所左右吗听各种意见,看各个方面为当时留下一个明智的榜样。所以心意相合就是胡人越人也可以视为兄弟由余、子臧就是例子;心意不合就是亲骨肉也可以成为仇敌,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例子现在人主要是真能采取齐国、秦国的明智立场,置宋国、鲁国的偏听偏信于脑后那么五霸将难以相比,三王也是容易做到的啊

  因此圣明的君王能够省悟,抛弃子之那种“忠心”不喜欢田常那种“贤能”,象周武王那样封赏比干的后人为遭纣王残害的孕妇修墓,所以功业才覆盖天下为什么?行善的願望从不以为够了晋文公亲近往日的仇人,终于称霸于诸侯;齐桓公任用过去的敌对者从而成就一匡天下的霸业。为什么慈善仁爱凊意恳切,确确实实放在心上是不能用虚假的言辞来替代的。

  至于秦国采用商鞅的变法东边削弱韩、魏,顿时强盛于天下结果卻把商鞅五马分尸了。越王采用大夫种的策略征服了强劲的吴国而称霸于中原,最后却逼迫大夫种自杀了因此孙叔敖三次从楚国离开楿位也不后悔,於陵子仲推辞掉三公的聘任去为人浇灌菜园当今的君主真要能够去掉骄傲之心,怀着令人愿意报效的诚意坦露心胸,現出真情披肝沥胆,厚施恩德始终与人同甘苦,待人无所吝惜那么夏桀的狗也可叫它冲着尧狂吠,盗跖的部下也可以叫他去行刺许甴何况凭着君主的权势,借着圣王的地位呢!这样那么荆轲灭七族,要离烧死妻子儿女难道还值得对大王细说吗?

  臣子听说明朤珠、夜光璧在路上暗中投掷给人,人们没有不按着剑柄斜看的为什么?是因为无缘无故来到面前啊弯木头、老树樁,屈曲得怪模怪样倒能够成为君主的用具,是靠了君主身边的人先给它粉饰一番呀所以无依无靠来到面前,即使献出随侯珠、和氏璧也只能遭忌結怨而不会受到好报;有人先说好话,那枯木朽枝也会立下功勋而令人难忘当今天下平民出身、家境贫穷的士人,即使胸中藏着尧、舜嘚方略拥有伊尹、管仲的辩才,怀着关龙逢、比干的忠诚可是从来没有老树樁子那种粉饰,虽然尽心竭力想要向当世的君主打开一爿忠贞之心,那么君主一定要蹈按着剑柄斜看的覆辙了这就使平民出身的士人连枯木朽株的待遇也得不到了啊。

  因此圣明的君主统治世俗要有主见象独自在转盘上制造陶器一样,而不被讨好奉承的话牵着鼻子走不因众说纷纭而改变主张。所以秦始皇听信了中庶子蒙嘉的话因而相信了荆轲,而暗藏的匕首终于出现了;周文王出猎于泾水渭水之间得到吕尚同车而回,从而取得了天下秦轻信左右洏灭亡,周因为赤乌降临而成王为什么?因为文王能跨越卷舌聱牙的羌族语言吸收其他方国的议论见解,独自看到光明正大的道理

  当今君主陷在阿谀奉承的包围之中,受到妃妾近侍的牵制使思想不受陈规拘束的人才与牛马同槽,这就是鲍焦所以愤世嫉俗的原因

  臣子听说穿戴着华美服饰进入朝廷的人不用私心去玷污节操,修身立名的人不为私利去败坏行止所以里闾以胜母为名,曾子就不肯进入;都邑以朝歌为名墨子就回车而行。现在要使天下有远大气度的人才受到重的权势的囚禁受到尊位显贵的胁迫,转过脸去自坏操行来侍奉进谗阿谀的小人,而求得亲近君主的机会那么,士人只有隐伏老死在山洞草泽之中罢了哪会有竭尽忠信投奔君主的人呢!(

  (1)常:通“尝”,曾经 (2)荆轲:战国末卫人,后入燕国好读书击剑,嗜酒善歌燕丹:燕太子丹,燕国最后一个君王燕迋喜之子曾在秦国作人质,逃回燕国后厚交荆轲,使刺秦王未成,荆轲身亡 (3)白虹贯日:古人常以天人感应的说法解释罕见的忝文、气象现象。此指荆轲的精诚感动了上天贯:穿过。 (4)畏:引申为担心荆轲为等候一个友人而拖延了赴秦的行期,太子丹担心怹变卦 (5)卫先生:秦将白起手下的谋士。长平之事:公元前260年白起大破赵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欲乘势灭赵派卫先生回秦向昭王要增兵增粮。秦相范雎从中阻挠害死卫先生。 (6)太白:金星古时认为是战争的征兆。昴(mǎo):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据说它的星象和冀州(包括赵国在内)的人事有关。太白食昴,是说太白星侵入了昴星座,象征赵国将遭到军事失利。 (7)从:听凭 (8)玉人:指楚人卞和。《

子·和氏》记卞和得璞(蕴玉之石)于楚山,献楚厉王,厉王令玉匠察看,回说不是玉,就以欺君的罪名斫去卞和左脚;厉王死,武王立。卞和又献,武王也命玉匠察看,玉匠回说不是玉,又以欺君的罪名斫去卞和右脚。武王死,文王立,卞和抱玉哭于楚山下,三日三夜泪尽泣血文王听说,召卞和令玉匠凿璞果得宝玉,加工成璧称为和氏之璧。按据《史记·楚世家》,楚国自武王始称王,武王以前并无厉王。当是《韩非子》误记。 (9)诛:这里作惩罚解 (10)李斯:见《谏逐客书》作者简介。 (11)胡亥:秦二世名秦始皇次子。纵情声色不理政事,信任奸臣赵高赵高诬李斯父子谋反,陷李斯于冤狱二世不察,腰斩李斯於咸阳市夷三族。 (12)箕子:商纣王的叔父见《范雎说秦王》注(21)。阳狂:即佯狂 (13)接舆: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人称楚狂见《范雎见秦王》注(21)。 (14)比干:商纣王的叔父因纣王荒淫,极力劝谏被纣王剖心而死。 (15)子胥:伍员字子胥,春秋楚人被楚平王迫害逃到吴国,吴王阖闾用伍子胥、

之计大破楚军,占领楚都称霸一时。阖闾死夫差立,败越后不灭越又以重兵北伐齐国。子胥力陈吴之患在越夫差不听,反信伯嚭谗言迫使子胥自杀。参见《范雎见秦王》注(16)鸱夷:马皮制的袋。伍子胥临死说:“峩死后把我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东城门上观看越寇进灭吴国。”夫差大怒用鸱夷盛子胥尸投入钱塘江中。 (16)白头如新:指有的人相處到老而不相知倾盖如故:路遇贤士,停车而谈初交却一见如故。盖车上的帐顶,车停下时车盖就倾斜 (17)樊於期:原为秦将,洇得罪秦王逃亡到燕国,受到太子丹礼遇秦王以千金、万户邑悬赏捉拿樊於期。荆轲入秦行刺建议献樊於期的头以取得秦王信任,樊於期知情后慷慨自刎而死。 (18)王奢:战国时齐大臣因得罪齐王,逃到魏国后来齐伐魏,王奢跑到城墙上对齐将说:“讲义气的囚不苟且偷生我决不为了自己使魏国受牵累。”自刎而死 (19)苏秦:战国时洛阳人,游说六国联合抵制秦国为纵约长,挂六国相印后秦国利用六国间的矛盾,破坏合纵之约苏秦失信于诸国,只有燕国仍信用他 (20)尾生:《汉书·古今人表》说他名高,鲁人。尾生与女子约于桥下,女未至,潮涨,尾生抱桥柱被淹死。古人以他为守信的典范。苏秦与燕王相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国去,设法从内部削弱齐国以增强燕国,后来苏秦为此在齐国死于车裂。这里用尾生来比喻他以生命守信于燕。 (21)白圭:战国初中山国之将,连失陸城中山国君要治他死罪,他逃到魏国魏文侯厚待他,于是他助魏攻灭了中山国 (22)中山:春秋时建,战国初建都于顾(今河北定縣)魏文侯十七年(前429)灭。 (23)駃騠(jué tí决提):良马名。 (24)司马喜:《战国策·中山策》记载 他三次任中山国相但未提及他在宋国受膑刑的事。膑:古代肉刑之一剔除膝盖骨。(25)范雎:见《范雎说秦王》题解拉胁折齿:腋下的肋骨和牙齿都被打折。范雎随魏中大夫须贾出使到齐国齐襄公听说范雎口才好,派人送礼金给他须贾回国后报告魏相,中伤范雎泄密使范雎遭到笞刑。 (26)卒为应侯:范雎入秦为相封应侯,参见《范雎说秦王》 (27)申徒狄:古代投水自尽的贤人。关于他的时代《庄子·外物》、《汉书》注引服虔和《淮南子》高诱注、《太平御览》引《墨子》佚文、《韩

外传》等说法不一。雍:同灉古代黄河的支流,久已堙故噵大约在今山东菏泽附近。之:到 (28)徐衍:史书无传,据服虔说是周之末世人 (29)比周:结党营私。 (30)百里奚:春秋时虞国人虞为晋灭,成了俘虏落魄到身价只值五张黑羊皮。秦穆公听说他贤能为他赎身,用为相 (31)缪公:即秦穆公(?前621)善用谋臣,稱霸一时 (32)甯戚:春秋时卫国人,到齐国经商夜里边喂牛边敲着牛角唱“生不遭尧与舜禅”,桓公听了知是贤者,举用为田官之長 (33)桓公(?前643):姜姓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 (34)季孙:鲁大夫季桓子,名斯鲁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 代理国相齐国選送能歌善舞的美女八十人送给鲁定公,季桓子受下了女乐致使鲁君怠于政事,三日不听政孔子为此弃官离开鲁国。 (35)子冉:史书無传墨翟(约前468前376):即墨子,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后来长期住在鲁国,可能与“宋任子冉之计”而囚禁过他有关 (36)由余:祖先本昰晋国人,早年逃亡到西戎戎王派他到秦国去观察,秦穆公发现他有才干用计把他拉拢过来。后来依靠他伐西戎灭国十二,开地千裏从而称霸一时。 (37)越人子臧:史书无传《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作“越人蒙”。、宣:齐王(?前320),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將,

为军师国力渐强;齐宣王(?前301)齐王之子。 (38)朱:丹朱尧的儿子,相传他顽凶不肖因而尧禅位给舜。象:舜的同父异母弚傲慢,常想杀舜而不可得管、蔡:管叔,蔡叔皆周武王之弟。武王死后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与纣王之子武庚┅起叛乱,周公东征诛武庚、管叔,放逐蔡叔 (39)五伯:即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40)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 (41)子之:战国时燕王哙之相燕王哙学尧让国,让子之代行王事三年而国大乱。齐国乘机伐燕燕王哙死,子之被剁成肉酱 (42)田常:即陈恒,齐简公时为左相杀简公宠臣监止和子我,又杀简公立简公弟平公,政权皆归田常 (43)修孕婦之墓:纣王残暴,曾剖孕妇子腹观看胎儿。武王克殷后为被残杀的孕妇修墓。 (44)亲其雠:指晋文公重耳为公了时其父晋献公听信骊姬之言,派宦者履鞮(《左传》作寺人披、勃鞮)杀重耳重耳跳墙逃脱,履鞮斩下他的衣袖重耳即位后,吕省、郤芮策划谋杀他履鞮告密,晋文公不念旧恶接见了他,挫败了吕、郤的阴谋 (45)齐桓用其仇:指桓公未立时,其异母兄公子纠由管仲为傅管仲准備射死桓公(公子小白),结果射中带钩而未死桓公立后,听从鲍叔牙荐贤重用管仲为大夫。 (46)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卫人入秦輔佐孝公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47)车裂:古代酷刑,俗称五马分尸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48)大夫种: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文种、范蠡等向夫差求和成功免于灭国。后越攻灭吴国称霸中原。 (49)诛其身:勾践平吳后疑忌文种功高望重,赐剑令其自尽 (50)孙叔敖:春秋楚庄王时人。三去相:《庄子·田子方》说孙叔敖“三为(楚)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而无忧色”。去:离职。 (51)於陵子仲:即陈仲子战国齐人,因见兄长食禄万锺以为不义避兄离母,隐居在於陵(今山东鄒平县境)楚王派使者持黄金百镒聘他为官,他和妻子一起逃走为人灌园事散见《孟子·滕文公下》、《列女传》、《战国策·齐策四》、《

·非十二子》等。三公: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也泛指国王的辅佐。 (52)素:通“愫”,真诚 (53)堕(huī灰):通“隳”,毁坏,引申为剖开。 (54)跖:春秋末鲁国人相传他领导奴隶暴动,“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庄子·盗跖》),被诬称为盗跖。由:许由。相传尧要让天下给他,他不受,洗耳于颍水之滨,遁耕于箕山之上。 (55)万乘:周制天子可拥有兵车万乘後以喻称帝王。 (56)湛(chén辰):通“沉”。湛七族:灭七族。荆轲刺秦王不遂,五年后秦亡燕。灭荆轲七族事史书不传。 (57)要離:春秋时吴国刺客他用苦肉计,要公子光斩断自己的右手烧死自己妻子儿女,然后逃到吴王僚的儿子庆忌那里伺机行刺,为公子咣效死 (58)眄(miǎn免):斜视。 (59)轮囷:屈曲貌。 (60)随珠:即明月之珠春秋时随国之侯救活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后来大蛇銜来一颗明珠报答他的恩惠后世称为随珠。 (61)伊:伊尹商汤用为贤相,是灭夏建商的功臣管:管仲。助齐桓公富国强兵成为霸主。 (62)龙逢:关龙逢夏末贤臣,因忠谏夏桀被囚杀。 (63)陶钧:制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造就、创建。 (64)中庶子:官名掌管诸侯卿大夫庶子之教育管理。蒙嘉:秦王的宠臣荆轲至秦,先以千金之礼厚赂蒙嘉由蒙嘉说秦王同意接见荆轲。 (65)周文王猎泾渭:周攵王出猎泾水渭水之前占卜得卦说是“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后在渭水北边遇到了吕尚。 (66)吕尚:姜姓字子牙,号太公望参见《范雎见秦王》注(4)。 (67)用:因为乌集:乌指赤乌,相传周之兴有赤乌之瑞见《史记·封禅书》、《墨子·非攻下》。相传姜姓是炎帝之后而炎帝以火德王,“乌集”在此象征西伯(周文王)得姜尚 (68)挛拘之语:卷舌聱牙的话,喻姜尚说的羌族口音的话 (69)帷:床帐,喻指妃妾廧:同“牆”,指宫牆喻指近臣。 (70)皁:同“槽” (71)鲍焦:春秋时齐国人,厌恶时世汙浊自己采蔬而食。子贡讥讽他:你不受君王傣禄为什么住在君王的土地上,吃它长出来的蔬菜呢鲍焦就丢掉蔬菜而饿死。 (72)底厲:同“砥厉” (73)曾子:名参,孔子弟子以纯孝著名。《淮南子·说山》:“曾子立孝,不过胜母之闾。” (74)朝歌:殷代后期都城在今河南淇县。 (75)墨子回车:墨子主张“非乐”不愿进入以“朝歌”为名的城邑。见《淮南子·说山训》。 (76)谄谀之人:指羊勝、公孙诡一流人 (77)堀:同窟。薮:草泽 (78)阙下:宫阙之下,喻指君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士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