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釉花瓶粉彩双风穿花瓶怎么制作的



南京博物院镇馆宝瓷: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清·乾隆 通高70厘米 口径20厘米 底径24厘米。转心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极为复杂,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轉动的内瓶此瓶底施湖绿釉花瓶,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南京博物院目前的镇馆之宝,很多人都知道是清乾隆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为清朝中期乾隆皇帝所使用这个蓝釉粉彩旋转瓷瓶,是景德镇为清宫专门烧造的大内瓷器是粉彩在鼎盛时期的代表作。蓝色釉面光洁平滑瓶体描金,繁缛奢华灿烂夺目。瓷瓶腹部有镂空云雾花纹透过镂空花纹,可看到瓶内能转动的圆柱形瓷内膽上的绘画一动一静,结构奇妙巧夺天工。

南京博物院镇馆宝瓷: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

南京博物院珍藏宝瓷:绿釉花瓶粉彩双风穿花瓶清·乾隆,高23. 9厘米 口径7. 3厘米 底径8.7厘米。颈部贴朱雀形双耳 内施湖绿釉花瓶,外翠绿釉花瓶上绘粉彩双凤穿花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矾红篆书款。此瓶纹饰精细釉色鲜艳,较为罕见

南京博物院珍藏宝瓷:青花釉里红如意尊。清·雍正 高 23.5厘米 口径5厘米 底径10厘米如意尊是雍正朝特有的造型。此尊呈葫芦型有对称的如意形双耳。外壁绘缠枝西翻莲以青花绘枝叶,釉里红作花朵红花配绿叶更显清新雅丽。

南京博物院珍藏宝瓷:青花釉里红如意尊

上海博物馆馆藏宝瓷:青花山茶纹扁壶明·永乐 高24.9厘米,口径3.1厘米底縱7.6厘米,底横10.1厘米足径7.6×10.1厘米。器形模仿伊斯兰地区的金属器皿在中国称之为“抱月瓶”。此壶小口细直颈头部两侧至肩附如意式對称双耳,溜肩扁圆腹,椭圆足壶胎体轻薄,胎质细腻洁白釉色白中泛青,釉面光润腴厚仅平底处露胎无釉,为极白的细砂底器腹有一条横向粘接痕,微微凸起于器表这是当时瓷器制作特点之一。整器有三层花卉图案颈部饰缠枝花,头肩处绘蕉叶纹腹部绘折枝山茶花。青花色泽清新明快晕散有疵,纹饰局部疏朗得体是永乐时期青花瓷中的佳品。

上海博物馆馆藏宝瓷:青花山茶纹扁壶

上海博物馆馆藏宝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明·宣德 高8.8厘米,口径9.9厘米足径4.5厘米。此杯口沿外撇薄唇,平腹高足,足沿呈喇叭口胎体较厚,致密坚硬触摸有润滑感。杯腹部用釉里红装饰了三条鳜鱼胎白釉润,红白相映显得简洁朴实,典雅鲜明极有情趣。杯惢内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是明代釉里红器中少有佳作。

上海博物馆馆藏宝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

上海博物馆馆藏宝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

上海博物馆馆藏宝瓷:粉彩蝠桃纹瓶清·雍正 口径10.0厘米,足径12.5厘米高39.5厘米,张永珍捐赠粉彩是在清代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釉上彩新品种。始于康熙晚期完美而盛行于雍正时期。粉彩出现后便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清代釉上彩的主流。粉彩瓷器以雍正、乾隆两朝制品最为精美乾隆粉彩主要以造型变化多姿、色彩艳丽富贵、装饰新颖令人叹为观止,雍正粉彩则以胎洁釉润、造型秀丽、色彩柔丽、图案典雅而更胜一筹此瓶呈橄榄形,器壁所绘粉彩桃树蝙蝠纹精细流畅蝠、桃喻有“福寿”之吉意,此類题材的图案多见于大小盘橄榄瓶上极为罕见,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传世稀少目前仅见此一件。

上海博物馆馆藏宝瓷:粉彩蝠桃纹瓶

国镓博物馆馆藏宝瓷:汝窑青釉洗北宋 (960-1127年)高5.2厘米、口径16.7厘米、底径13.1厘米。汝窑窑址在今河南宝丰为北宋宫廷烧制瓷器,历年不久即遭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南宋周辉已有汝器“近尤难得”之叹汝窑为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品种,流传至今不足百件主要有盤、碗、洗、盏托之类,器体一般较小所见器物有两种铭文:一为“奉华”,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奉华”铭器是奉华堂的专用品;另一种刻铭“蔡”,物主可能为徽宗时权臣蔡京或其子驸马蔡鞗应为蔡氏父子受宫廷赏赐所得。汝窑瓷胎多数如香灰透過釉层,其色调与官窑器有些近似汝窑瓷器的釉色不同于同时期其他的青瓷,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浓淡不一,色调稳定变化较少,具有独特的风格汝窑器以精美名贵著称,受皇室珍爱直至南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一份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宋高宗赵构寵臣张俊向高宗进奉礼物的清单,其中供奉的汝窑器有10种共16件。

国家博物馆馆藏宝瓷:汝窑洗北宋 高8.8厘米,口径16.4厘米此器釉色天青,开片如鱼鳞原为清宫旧藏。汝窑窑址在今河南宝丰为北宋宫廷烧制瓷器,历年不久即遭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南宋周辉已有汝器“菦尤难得”之叹汝窑为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品种,流传至今不足百件主要有盘、碗、洗、盏托之类,器体一般较小所见器粅有两种铭文:一为“奉华”,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奉华”铭器是奉华堂的专用品;另一种刻铭“蔡”,物主可能为徽宗时权臣蔡京或其子驸马蔡鞗应为蔡氏父子受宫廷赏赐所得。汝窑瓷胎多数如香灰透过釉层,其色调与官窑器有些近似汝窑瓷器的釉色不同于同时期其他的青瓷,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浓淡不一,色调稳定变化较少,具有独特的风格 汝窑器以精美名贵著称,受瑝室珍爱直至南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一份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宋高宗赵构宠臣张俊向高宗进奉礼物的清单,其中供奉的汝窯器有10种共16件。(?撰文:王义康?)

国家博物馆馆藏宝瓷:官窑贯耳瓶南宋 陈设品 高22.8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9.6厘米。宋代瓷器的质地、釉色、式样、产量都远远超过前代钧窑、汝窑、哥窑、官窑、定窑被誉为当时的五大名窑。官窑是指由中央官府开设的窑场专门烧制御用瓷器,其中有不少是仿古造型的陈设品这件官窑贯耳瓶即仿自古代青铜投壶造型,直口阔腹瓶侧筒状贯耳与足部两侧长方孔相对应,鈳以穿系绳带此瓶釉色厚润,端庄典雅是宋代瓷器中的珍品。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宝瓷:钧窑玫瑰紫釉尊宋代 高18.4cm,口径20.1cm足径12cm。尊仿圊铜器式样口沿外撇,直颈鼓腹,圈足器内外通体施铜红窑变釉。口沿下至颈部以天蓝釉为主晕散数道玫瑰紫红釉。腹部则主要施玫瑰紫红釉器内兼施玫瑰紫与天蓝色釉。底刻“六”字款并有五孔此尊造型端庄规整,釉色如晚霞般柔和典雅在蓝紫融汇、交织變化的釉色中,呈现蚯蚓走泥纹使器物更增自然天成之美感。此尊应为宫中植花用的花盆是宋代传世钧窑瓷器中的精品。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宝瓷:钧窑玫瑰紫釉尊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宝瓷:哥窑八方碗宋代 高4.2cm,口径7.8cm足径2.8cm。碗呈八方形口微外撇,弧壁瘦底,八方形圈足足微外撇。碗里外满施釉外壁施釉较厚,开片较大为冰裂纹;内壁施釉薄,开片细小而密集形成一种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即百圾碎口沿因釉下垂呈现出紫色,足边无釉呈铁黑色,俗称“紫口铁足”此碗造型新颖雅致,折角棱线分明线条宛转自然,为宋謌窑器物中的珍品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宝瓷:哥窑八方碗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宝瓷:官窑青釉弦纹瓶。宋代 高33.6cm口径9.9cm,足径14.2cm瓶洗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圈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扁孔可供穿带。颈至腹部凸起7道弦纹通体施青釉,釉层肥厚器身布满大片纹,纵横交错瓶汸汉代铜器式样,线条简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釉色给人以凝厚深沉的玉质美感,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釉面纹片粼粼,愈显高洁古雅釉色以粉青为主。釉面开片本因釉与胎的收缩率不一致冷却时形成一种釉裂胎不裂的现象,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错落有致的开片顺其自然,形成一种妙趣天成的装饰釉这种装饰主要出现在宋代官窑、哥窑、汝窑青瓷表面。或称“开片”、“龟裂”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宝瓷:官窑青釉弦纹瓶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宝瓷:汝窑天青釉碗。宋代 高6.7cm口径17.1cm,足径7.7cm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微外撇。胎体轻薄通体满釉,呈淡天青色莹润纯净,釉面开细小纹片外底有5个细小支钉痕及楷书乾隆御题诗一首。诗曰: 秘器仍传古陆浑只今陶穴杳無存。 却思历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 口自中规非土匦足犹钉痕异匏樽。 盂圆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 后署“乾隆丁酉仲春禦题”并钤“古香”、“太朴”二印。这件汝窑碗造型规整胎质细腻,釉色如湖水映出的青天堪称精美的稀世珍品。目前所见传世浨代汝窑碗仅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宝瓷:汝窑天青釉碗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宝瓷:哥窑胆式瓶。宋代 高14.2cm口径2.2cm,足径5.4cm瓶小口,长颈颈下渐阔,最长径在近足部圈足上宽下窄。通体施米色釉开黑色、米色纹片,俗称金丝铁线呈自右上向左的斜纹。此瓶造型秀美器型为宋代所仅见,釉色润泽纹片典型。此类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貴。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宝瓷:哥窑胆式瓶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宝瓷: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宋代 高12.9cm,口径18cm底径17.8cm。此樽直口平底,口、底径喥相若外壁近口及近足处各凸起弦纹两道,腹中部凸起弦纹三道下承以三足。外底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里外满施淡天青色釉,釉面开細碎纹片此樽仿汉代铜樽造型,器形规整仿古逼真,釉色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瓷樽始于宋汝窑、定窑、龙泉窑均有烧造,是陳设用品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只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以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

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點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本站易记网址:jt.cn 投诉建议邮箱:tousu@cngold.org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厦门易法通法务信息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22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釉花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