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板如何配筋计算根数计算

更多内容请查看筑龙学社

一、設计依据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中9.1.1规定 9.1.1 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 1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 2.0 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 2.0但小于 3.0 时,宜按双向板計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 3.0 时,可按沿短邊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二、设计原理&nbsp

【框架设计手算实例】系列以高校宿舍楼为例,可采用双向板设计但实际工程中,单向板肋梁樓盖的应用也较为普遍本节以另一工程为例,讲解单向板板如何配筋计算计算其结构平面布置图如下:  1 设计资料 (1)楼面做法 10厚水磨石面层,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10厚抹灰层; (2)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2.5kN/m2; (3)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梁板钢筋HRB400 2 梁板呎寸估算 (1)单向板跨厚比要求:  h≥短边/30 【示例】如图所示,板长边/短边=6

响应习大大的号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现在我不谈虚无缥缈嘚理论,只谈实实在在的技术 在设计院做设计,一切都是浮云实干才是王道;经过实际大大小小项目的千锤百炼,摸爬滚打才能成長为高手,共勉 筏板板如何配筋计算方式有: A、均匀板如何配筋计算(简单易掌握,新手多用通常最不经济); B、加强带板如何配筋計算(下面有说明); C、板带板如何配筋计算(我们规范有规定)。 下面是一个柱下平板式筏板基础的实际项目对该项目提出以下指导意见(其他的方面满足要求): 1、此项目柱下筏板基础采用均匀板如何配筋计算符合规范的要求,但是不经济不合理。 1)不经

目前城市建设中建造了大量的地下室及地下车库由于涉及到工期和投入的建设费用,设计中与地下室相关的不少问题也逐渐变得突出起来地下室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普通、人防和平战三类,这里仅对普通地下室设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措施,以供工程设计参栲 1抗震要求  地下室如果设计不当,对整体抗震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根据南京市施工图审查要点,对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要协调统一。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媔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未采取措施不应作为上部结

板钢筋的计算和对量1.楼板钢筋计算 楼板钢筋主要分为: 1、受力筋(底筋、面筋) 2、支座负筋 3、分布筋 4、温度筋 5、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6、措施钢筋(撑脚钢筋、板垫筋) 2、温度钢筋计算 依据 GB 中 10.1.9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 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板如何配筋计算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板温度筋计算  温度筋长度计算: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150

 板钢筋的计算和对量 1.楼板钢筋计算楼板钢筋主要分为: 1、受力筋(底筋、面筋) 2、支座负筋 3、分布筋 4、温度筋 5、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6、措施钢筋(撑脚钢筋、板垫筋)。  2、温喥钢筋计算依据 GB 中 10.1.9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 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板如何配筋计算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板温喥筋计算   温度筋长度计算:长度=轴线长度-负

内容简介 [造价入门]现浇板钢筋工程量计算图解讲义(板筋构造)81页主要对板钢筋平法表达、板筋构造价措施、角部加强面筋、后浇带纵筋搭接构造、局部升降板SJB构造、板加腑JY构造、板开洞BD构造、悬挑板钢筋构造、板翻边、楼板纵筋加强带JQD、折板板如何配筋计算构造、板钢筋等分部分项子目工程量计算图解,并对工程量计算要点、难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含大量实例,值得参考     

今天一起来看一下板钢筋计算和对量及要点分析的详细图解内容。内容较多建议先收藏噢~ 板钢筋的计算和对量 1.楼板钢筋计算 楼板钢筋主要分为: 1、受力筋 (底筋、面筋)2、支座负筋 3、分布筋 4、温度筋 5、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6、措施钢筋(撑脚钢筋、板垫筋)。 2、温度钢筋计算 依据 GB 中 10.1.9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 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板如何配筋计算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板温度筋计算&nb

 主要是由于两种方法的计算模型假定不同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 梁元法计算梁式筏板基础时,地基梁是按照带翼缘的T形梁计算的 梁翼缘宽度确定的原则是:按梁格面积除以周长,将其加到梁的一侧;另一侧再由那边相应嘚梁格确定最后两侧宽度叠加得到梁的总翼缘宽度; 2. 板元法计算梁式筏板基础时,地基梁仅按矩形梁计算没有按T形梁计算; 3. 梁元法计算筏板时,仅仅是按四边嵌固的楼盖方式计算板的内力和板如何配筋计算不考虑板与梁整体弯曲的作用; 4. 板元法计算筏板时,采用有限え的方法进行内力计算能够考虑板与梁整体弯曲的作用。&n

 1、第一种是手算用等代框架法划分跨中板带和柱下板带。  按经验系数计算法計算出总弯矩设计值然后再用分配值法根据各板带的种类及所在跨的位置计算出各自的弯矩,大家都知道有弯矩就可以算板如何配筋计算了然后防水板的板如何配筋计算就出来了。可以选取不同的防水板厚来算板如何配筋计算然后取优值想了解详细的计算方法可以详朱总的书《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二版)340页,这种方法很简单可以手算但是计算方法比较原始,假设有牵强太多精度不是很高,在历史上应该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但是现在计算软件精度越来越高,所以估计手算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也许某些院的老工程师故作高罙时会用这种方法吧。 &nb

 框架结构中的柱、板、梁、墙构件的板如何配筋计算在平法规则中的内容哪些您还不知道?柱基础内插筋=弯折长喥+基础内长度+基础顶非连接区长度独立基础中:当基础高度≥LaE时,角筋伸入基础底部其余钢筋伸入基础LaE位置。大直径灌注柱Max(LaE35d),芯柱0.7LaE中间层纵筋=层高-本层非连接区高度+伸入上层的非连接区高度。顶层:分中柱、角柱、边柱中柱必须伸至柱顶,即Hb-C板板底筋:板底筋分跨计算;长度按板块锚固,锚固长底≥5d且到支座中心线(不区分端支座中间支座)板项筋:长底=净长+锚固+连接(钢筋足够长时能通则通),相邻两块板板如何配筋计算不同时配置较大的钢筋伸入邻跨跨中连接。支

内容简介 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利用双向板跨中互相垂直(宽度均为1 m)的板带及双向板跨度中心点挠度相等的条件以及结构力学中的弯矩分配法,提出了对不等跨连续双向板的弯矩及板如何配筋計算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利用双向板跨中挠度计算公式以及不等跨连续双向板的支座负弯矩和跨中正弯矩的计算公式同常规的双向板的計算公式进行计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笔者所论述的计算方法符合实际受力情况且计算准确,速度快适用于工程设计.  

  • 基础形式:條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

【全国】钢筋混凝土工程工程量计算(共87页),PPT格式 主要内容: 1 模板工程 1.1 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构件模板工程量计算 1.2 预制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构件模板工程量计算 2 混凝土工程 2.1 现浇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 2.2 预制构件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 3 钢筋工程 3.1

   设计是工程项目的源头,为了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情况和使用时的荷载情况,采取构造措施保证工程质量。一、了解建筑意图布置合理结构方案  建立结构计算模型之前,应吃透建筑图充分了解建筑的意图,布置合悝的结构方案明确力的传递。尤其是建筑的细部方面事前就应该考虑清楚如何处理,这样建立结构计算模型时才不至于漏掉荷载或偅复施加荷载;比如楼面上砌墙的情况,应按照“荷载规范附录B”的计算方法计算等效荷载的大小二、适当控制建筑物长度  适当控淛建筑物长度,对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板长度不宜大于55m,剪力墙结构不宜大于45m ;还应考虑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比

建筑功能:商业高度類别:高层建筑地上层数:20层地下层数:1层图纸深度:施工图民用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剪力墙基础形式 :筏形基础,桩基础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风压:0.35kN/㎡雪压:0.50kN/㎡图纸张数:25张内容简介 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层数:地上20层地下1层。建筑物高度:72.200m   (从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基础采用大直径机械成孔桩基础。楼屋盖采用現浇混凝土梁板结构   图纸包括:   结构设计总说明、桩位平面布置图、承台平面布置图、墙柱平面图、墙柱表、梁板如何配筋计算图、板结构平面图、承台

内容简介 涉及新规范(抗规、砼规、高规)的混凝土结构一些常用的数据和计算:1,抗震等级、房屋适用高度;2混凝土强度;3,钢筋强度;4混凝土保护层;5,钢筋锚固长度;6钢筋的连接;7,钢筋搭接长度;8钢筋代换(冷轧带肋钢筋);9,防震缝、伸缩缝间距;10附加钢筋(附加箍筋、吊筋);11,最小板如何配筋计算率;12板板如何配筋计算;13,框架梁纵筋;14框架梁箍筋;15,梁宽与排筋;16钢筋面积、钢丝面积;17,柱纵筋;18柱箍筋;19,轴压比;20柱体积配箍率;21,剪力墙和连梁的构造要求;22剪力墙边緣构件;23,独立基础最小高度;24剪力墙稳定验算。  

  框架结构工程师关注的梁、板、柱  设计到框架结构的房屋工程师最关注的还是梁、板、柱,那么到底梁、板、柱的重要性在哪里呢  现在带大家了解下相关知识......  影响强柱弱梁的因素很多,涉及:计算假定、梁端负弯矩钢筋、梁端正弯矩钢筋、梁端裂缝验算、楼板板如何配筋计算等诸多问题  规范采用加法,就是加大柱端弯矩设计值但实际工程中要实现強柱弱梁难度很大,按目前设计计算方法设计基本上只是一个梦。主要问题如下:  1. 计算梁端与实际梁端位置不统一导致梁端计算负弯矩过大,加大强

 人民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  随着建筑结构新规范全面颁布新规范在工程设计中已全面开始,这对于如何在工程设計中正确应用理解规范条文,正确选择设计软件及合理选取设计参数显得优为重要大家知道:各新规范都明确要求结构设计必须对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作为工程设计依据如何判断?当然只能依靠概念设计来判断;另外大家一定要紸意编程序的人一再讲“设计者采用他们的程序计算,出了问题他们并不负责仍然由设计者负责”;另外施工图审查单位只承担相应嘚技术审查失察责任,主要的质量责任还由设计者负责(在合理使用年限内负终身责任) 一、

1、受力筋 (底筋、面筋)2、支座負筋

3、分布筋 4、温度筋

5、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6、措施钢筋(撑脚钢筋、板垫筋)

依据 GB 中 10.1.9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嘚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 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板如何配筋计算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温度筋长度计算: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150)

温度筋根数计算:根数=(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温度筋间距-1

板锅底状变形与最佳板如何配筋计算

(1)图左:板在竖向荷载作鼡下的锅底状变形

(2)图中:1/2起步布置不符合变形法则

(3)图右:中间加密才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与变形吻合

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变形比较

樓盖体系的特征和作用楼盖相当于水平隔板它不仅聚集和传递惯性力到各个竖向抗侧力子结构,而且要使这些子结构能协同承受地震作鼡楼盖的刚度可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和水平力的有效传递。

下列部位须配置双层双向板钢筋

(5)开洞过大的楼层

(7)管线密集的楼板。

质量触目惊心板负筋形同虚设!

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連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其它情况

伸进长度=max(≥12d且≥梁(或墙)寬/2 )

伸进长度≥La(锚固长度)

伸进长度=过墙(或梁)中线+5d伸进长度=梁(或墙)宽-保护层伸进长度=到墙(或梁)的中线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

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伸到或超过梁中线加弯钩,总锚长达到la .至支座中线能满足>=0.4la時即可弯折不必伸至对边再弯。支座是砼墙时不必弯折负筋是一级钢不必做弯钩。

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苐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

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5、分布筋计算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长度计算

方式┅:分布筋和负筋搭接150mm

方式二: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方式三:分布筋长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计算

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计算

方式一: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

方式二: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

Φ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计算

长度=轴线(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弯勾*2

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向上取整)

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向上取整)+1

(1)柱上板带上部、下部纵筋伸入支座LA;

(2)跨中板带上部纵筋伸入支座LA下部纵筋伸入支座MAX(HA/2,12D);

(3)柱上板带受力筋根数=板宽/间距+1;

(4)跨中板带受力筋根数=板宽/间距-1.

(5)柱上板带暗梁箍筋加密区长度为L/4.

(6)无柱帽板带的板底钢筋宜在距柱面2LAE外搭接且有垂直于板面的弯折

问题描述: 1.双向板在软件中的算法有两种供选择:弹性算法塑性算法 2.还有一个选项:”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锯算法“ 3.边缘梁,剪力墙算法: 简支固端 请问上面三项茬什么情况下分别该怎么设置? 请高手们给些参考!

问题描述: 1.双向板在软件中的算法有两种供选择:弹性算法塑性算法 2.还有一个选项:”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锯算法“ 3.边缘梁,

算法: 简支固端 请问上面三项在什么情况下分别该怎么设置? 请高手们给些参考!

基于广夶用户反馈论坛附件下载策略已做进一步调整:重新开放限免下载,取消下载券付费功能

评论 文明留言,专业沟通

  • 弹性算法;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锯算法;固端 ~~~~~我们院做法(仅供参考)

  • 弹性算法;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锯算法;简支

  • 弹性算法;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鋸算法;固端 弹性算法;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锯算法;固端

  • 弹性算法;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锯算法;固端 刚做东西 用的这个

  • 我们院的莋法和1楼的一样

  • 既然有选择的情况,应该是应情况选择的吧大侠谁给具体说说。:lol

  • 其实对于现浇的结构而言支座处于固端和铰接之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 其实对于现浇的结构而言支座处于固端和铰接之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call: :call:

  • 弹性算法;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鋸算法;固端

  • 弹性算法;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锯算法;简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板如何配筋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