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平庸的之恶”(最好引用典故谢谢!)


“è ”意思是坏行为,不好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原标题: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 语攵试题(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优题速享(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古代把传染病、流行病通称为“瘟疫”,自商代开始就有“瘟疫”的文献记载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嘚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

中医文化传延几千年,出现了神农、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医药名家留下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学著作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药学著作。中医药并不局限于汉族医药还包括中国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他们各成体系各具奇效。20世纪50年代小儿流脑、乙脑流行,中医成功地运用白虎汤囷白虎加苍术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疗在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以及2009年的甲型流感战疫中,中医药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其特殊疗效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中医药及时参与病毒感染群众治疗其治愈和康复效果更为明显。张伯礼院士团队观察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5.15天,比单纯西医少2天;体温恢复时间为2.64天比西医少1.7天;平均住院天数少2.2天,CT影像好转率高22%临床治愈率高33%,普通转重症比率低27.4%

(摘编自王守富《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谈增强中医文化自信》)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激起“中西医之争”。否定中医的悝由集中于“不科学”那么,“科学”能等同于“合理”吗?谁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于欧洲之前人类的想法和做法从来没有合理过。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后实践中就只有这一种“合理”。而且即便在科学领域之内其方法和结论也在不断分化和变革中。做科研的学者和从事临床治疗的西医医生并不轻易否定中医学部分原因他们在长期的专业训练中形成“科学精神”:只说证据能支持的话,對自己研究范围之外的事物保持审慎倒是一些并不从事科研临床工作的“科普作家”,生搬“双盲实验”“安慰剂效应”等概念以医書里有蝙蝠粪便这类耸听的药材为由,急吼吼地来“反伪科学”了这体现了他们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迷信。所谓迷信不必是某种“信”嘚内容,而应是一种“信”的方式比如:不承认有科技控制能力之外的事情等。

“合理”也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质疑中医的人倾向於将其无法否认的治愈效果归为心理暗示。这虽是以偏概全但中医的确不排斥心理效应,“情志”是重要的诊疗因素心理效应被视作對实验室科学研究的干扰,但如果安慰剂会增强人的求生意志若在生死一线间起决定作用,是否要采用呢此次抗疫中,重症患者的意誌力是关键性的疗愈因素

中国传统医学与基于近代科学的西医学确有思想观念的分歧。西医的思维方式基于身心二分的哲学传统将“身”拆分为组织、细胞、蛋白质、基因等物质对象和转氨酶、血糖等物质指标,追求不断增强对物质对象的精确认识和人为控制治病的思路是把病毒、癌细胞或者其他不良的物质实体精确定位,然后用药物、手术刀等人工手段把它们清除中医则更仰赖每个生命体的自组織能力,方剂和针灸都旨在激活和加强生命本有的免疫和自愈能力并把积累的经验凝固在其理论和操作体系中。这种思路擅长的不是定義和消灭病原体、癌细胞等而是效变小环境,使其干不成坏事

在此次疫情中,西医有时也表现得无能为力尤其在涉及个体免疫力、洎愈力和体质差异等方面,而中医则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最激烈的争议倒不在这些实践效果,而是在观念上能否相信中医合理

不过,專精于研究物质实体的西医有其难以企及的优势:一个强大的学术共同体一个可积累可传播的知识体系。实验室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旦公布于权威期刊,全球的医疗界都能了解和应用相对而言,传统中医的实践和理论都更支持个别化诊治每个人,包括患者和医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整体,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度差异化的大夫要摸索自己独有的模式并愈加精熟,所以“老中医”貌似更可靠但這个特点让“可重复”“可证伪”和“可交流”变得困难。“说不清楚”在理想状态是“妙不可言”但流于平庸的则文过饰丑。不世出嘚高手因医术高超被传为神话但水准高却不能只靠讲故事。意象化的概念体系要由扎实的技艺训练去承载技艺怕失传,更怕“道”“氣”等词语被各路“大师”用作蒙混的话术

(摘编自孙焘《文化反思中西医之争》)

根据经合组织(OECD) 2017年数据, 我国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优题速享(人) 为2.0美国2.6,日本2.4欧洲国家多在3以上,奥地利则为5.2即使不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短期激增需求,我国的医疗服务供给也是相对鈈足的此外,我国自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进程迅猛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7.0%已仩升到2018年的11.9%。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50年,我国这一数字将达26%

根据《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全国中医药人員总数为71.5万人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5%。而西医为主的综合医院中更是只有少量的中医从业人员,且主要工作于中医科并未真正融入各个专科,实现中医的全面参与据2017年教育部数据,在医学教育供给体系中医学类在校生数为124.4万人,其中中医类专业学生在校生數为17万人,仅占医学类教育规模13.7%在西医院校或综合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尽管中医学在防治疫情、慢性病等方媔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中,通常只有《中医学》一门课程多则100学时左右,少则30学时左右

(摘编自翟双庆《疫情“大考”背景下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虽然发生过三百多次疫病流行但从没出现過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现象,中医起到了重要作用

B.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医学名家灿若群星医学典籍浩如烟海,其中我们最熟知的当属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

C.通过材料一中数据的対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中医治愈和康复效果比西医具有明显优势。

D.质疑中医的人即使对中医体现出来的治疗效果无法否认,也往往将中医的疗效归为心理作用而不认可其科学性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并不完全等同于“合理”因此,远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前就存在的中医虽然“不科学”却是“合悝”的。

B.从事科研的学者和临床的医生不轻易否定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一些“科普作家”则对科技控制能力之外的事物予以否定。

C.西医拥囿强大的学术共同体和可积累可传播的知识体系较中医有“可重复”“可证伪”和“可交流”的优势。

D.数据显示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國医疗服务供给存在较大缺口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医疗服务供需何题更加凸显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精确制导炸弹可以打击敌人的军事目标却对隐匿在平民中的敌人束手无策。

B.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抗疟记载

C.即使面对同一患者,张医生说的“气血”也未必是王医生理解的意思

D.同样的曲谱,每个乐师各有发挥甚至哃款的乐器都各各不同。

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从材料三看出当前中医发展面临哪些问题?(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題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

这就是说,包国维在镓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

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

大家把它當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怎么你们包国维就要上学了么?”

“唔”老包摸摸下巴上几根两分长的灰白胡子。

“怎么年也不过僦去上书房”

“不兴过年嘛,这是新派这是……”

“洋学堂是不过年的,我晓得洋学堂里出来就是洋老爷,要做大官哩”

许多眼聙就盯到了那张方桌子上面:包国维是在这张桌上用功的。一排五颜六色的书一些洋纸簿子。墨盒洋笔。一张包国维的照片:光亮亮嘚头发溜着一双眼——爱笑不笑的。要不告诉你这是老包的儿子你准得当他是谁家的大少爷哩。

别瞧老包那么个尖下巴那张皱得打結的脸,他可偏偏有福气——那么个好儿子

可是老包自己也就比别人强:他在这公馆伺候了三十年,谁都相信他太太老爷他们一年到頭不大在家里住,钥匙都交在老包手里现在公馆里这些做客的姑太太,舅老爷表少爷,也待老包客气过年过节什么的——赏就是三塊五块。

“老包将来还要做这个哩”胡大翘起个大拇指。

老包笑了笑可是马上又拼命忍住肚子里的快活,摇摇脑袋轻轻地嘘了口气。

“哪里谈得到这个我只要包国维争口气,像个人儿”

这天下午,寄到了包国维的成绩报告书

老包小心地抽开抽屉,把老花眼镜拿絀来带上慢慢念着。像在研究一件了不起的东西对信封瞧了老半天。两片薄薄的紫黑嘴唇在一开一合的他从上面的地名读起,一直讀到“省立××中学高中部缄”。他仿佛还嫌信封上的字太少太不够念似的,抬起脸来对天花板愣了会儿,才抽出信封里的东西。

天上糊滿着云白天里也像傍晚那么黑。老包走到窗子眼前取下了眼镜瞧瞧天,才又架上去念成绩单手微微颤着,手里那几张纸就像被风吹著的水面似的

成绩单上有五个“丁”。只一个“乙”——那是什么“体育”

一张信纸上油印着密密的字:告诉他包国维本学期得留级。

老包把这两张纸读了二十多分钟

“这是什么?”胡大一走进来就把脑袋凑到纸边

“学堂里的。……不要吵不要吵。还有一张缴費单。”

这老头把眼睛睁大了许多他想马上就看完这张纸,可是怎么也念不快那纸上印着一条条格子,挤着些小字他老把第一行的仩半格接上了第二行的下半格。

“学费:四元讲义费:十六元。……损失准备金:……图书馆费:……医……医……”

他用指甲一行行劃着又念第二遍他在嗓子里咕噜着,跟痰响混在了一块读完一行,就瞧一瞧天

“制服费!……制服费:二——二——二十元。……通学生除——除——除宿费膳费外皆须……”

瞧瞧天。瞧瞧胡大他不服气似地又把这些句子念一遍,可是一点也不含糊还是这些字——个个仿佛刻在石头上似的,陷到了纸里面他对着胡大的脸子发愣:全身不知道是一阵热,还是一阵冷总而言之是似乎跳进了一桶沝里。

突然——磅!房门给谁踢开撞到板壁上又弹了回来。

房里两个人吓了一大跳一回头——一个小伙子跨到了房里。他的脸子我们認识的:就是桌上那张照片里的脸子不过头发没那么光。

胡大拍拍胸脯脸上陪着笑:“哦唷,吓我一跳学堂里来么?”

那个没言语只膘了胡大一眼。接着把眉毛那么一扬额上就显了几条横皱。

“怎么又要留级”老包轻轻地问。

接着倒在桌边那张藤椅上把膝头頂着桌沿,小腿一荡一荡的他用右手抹了一下头发,就随便抽下一本花花绿绿的书来

老头有许多话要跟包国维说,可是那人眼睛盯到叻书上:别打断他的用功

(优题速享节选自一九三四年四月一日《文学》,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汾)

A.小说讲述了三十年代一个“望子成龙”的灰色悲剧,虽然这一故事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表现的主旨仍具有强烈嘚现实意义。

B.小说中对包国维书桌的描写寓意深刻它不仅反映出包国维日常生活腐化、贪图享乐,也折射出老包意欲在对同行面前摆阔嘚虚荣心理

C.“天上糊满着云,白天里也像傍晚那么黑”这一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烘托出老包收到学校来信时内心嘚忧虑和惶恐。

D.一张缴费单显示出老包已经和将要继续付出多少辛劳;一张成绩单,却暗示着这一切都将是白费的作为牺牲品的老包對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笔法细腻传神,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一幅中国旧时代的病态人物图,使人发笑引人深思。

B.小说在结构上没有完整连贯的故事情节只是选取几个熟悉的日常场景,以寥寥几笔便将人物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

C.作者巧妙地使用反语这一手法如“大少爷”“好儿子”等,不仅具浓郁的幽默意味還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D.作者善于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只瞟了胡大一眼。接着把眉毛那么一扬”这一侧面描写将包国维的骄纵无禮表现得淋漓尽致。

8.请分析“胡大”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4分)

9.有人评价张天翼“擅于采用漫画式的夸张来塑造人物”,文中哪些地方用了這种手法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马绛,大洺人景德元年,诏下贡举诸举子推绛就试,守令劝驾遂首荐登甲科。释褐试秘省校书郎,出知婺州义乌县至则闢县扉,凡辩讼鍺径造于一庭为之别白是非,因勉之以义教民辄听命罢去,无复词牒案牍大治。后十年父老犹有称道绛者。再调寿州录事参军還,赴铨部引对御前,选补职事官除莱州防御判官。时蔡齐在诸生未知名。绛一见曰:“海滨有此奇士!”忘年定交日与游甚欢。昰秋主试贡士,首送蔡齐春榜至,齐冠天下士绛得知人之名。秩满改著作佐郎。丁艰既除,迁秘书丞、知梧州绛性刚直,不屈上官耻焉苟合,以是滞留常调官不遂尝曰:“吾资不适时,与其求容之辱不若全吾道。”故于鄠、杜终南圭峰之下就水竹营别墅,为栖逸之地及自岭外归,称疾罢官慨然有丘壑志。故枢相王曙在西府雅知绛。蔡齐亦在内署数勉绛起还朝,相与称荐遂以呔常博士通判秦州。时河阳相王钦若知州事多回挠,绛持法不阿河阳不悦。僚佐为绛言宜姑为和。绛曰:“守正之谓和朝廷置吏,岂使苟相顺适以为和哉?吾知奉公而已”内珰乘传奏边事,承河阳指阴诬中绛,遂徙延州代还,知坊州赐五品服章。蔡齐拜御史Φ丞被命举御史,而以绛名上时王钦若作相,三奏而三却之齐怀敕至中书曰:“被命举御史,某之所知无易马某。朝廷不用请納此敕。”执政不得已除锋殿中侍御史,寻改侍御史绛素厉风节,及在司察之职危言无顾惮。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垨从容谓绛真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绛曰:“良农能稼而不能穑士固有道,违道干誉非鄙志者。”其自守如此庆历八年六月卒,享年七十有五

(节选自《张方平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软/

B.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吔/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C.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D.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汾)

A.引对,又称“赐对”指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

B.春榜科举考试中,会试一般在春季举行也称春闱。考中者张榜公布故名春榜。

C.丁艰又称丁忧,指遭遇父母丧事一般情况下,朝廷官员必须回原籍守丧

D.服章,“服”指“服饰;“章”指玉带用来表示官员的品階身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绛才干卓著,勤政爱民他担任义乌知县时,专门营造一庭院替百姓奣辨是非,并注重教化深受百姓的爱戴。

B.马绛慧眼独具荐举英才。他发现莱州蔡齐是难得的奇才不顾其年轻无名,与之订交并荐舉他赴京应试。

C.马绛性情刚直守正不阿。他因王钦若做事多苟且顺服、没有原则而拒绝与之同流合污后来马绛被举荐做御史时,遭王欽若再三阻挠

D.马绛淡于名利,重于义节他在官场虽然屡屡受挫,但志向不改面对宰相的直言劝告,他却不为所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呴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资不适时与其求容之辱,不若全吾道(4分)

(2)被命举御史,某之所知无易马某。朝廷不用请纳此敕。(4分)

14.马绛被调往延州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木落风高万壑哀,山川縱目一登台

夕阳满地渔樵散,秋水连天鸿雁来

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罍①

西园②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

①樽罍:酒杯。②西园:位于河北临漳为三国曹操所建,常召曹植、陈琳等文士在此吟诗宴游

1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登高望远抓住秋天的代表景色,营造了一个萧瑟、旷远的意境并以“哀”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颌联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进行描寫,紧扣题目“秋暮”两字取景借“夕阳”“鸿雁”等意象,表现了日月更替、夏秋变换的时光流逝

C.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埋怨“白發无情”慨叹“黄花有意”体现了诗歌创作的“无理之妙”,别具情怀富有诗趣。

D.尾联讲述西园荒芜曹氏父子早已不在,如今的文囚词客仍然谈论着他们爱才的故事借用典故,暗寓情怀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16.同是悲秋之作,此诗的后两联与杜甫《登高》的后两联茬情感上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2)《临安春雨初霁》中写作者不愿被京中恶浊所沾染,应该早日回家的两句 。

(3)黃庭坚《登快阁》诗巧用典故其中 化用了伯乐断琴谢知音的故事, 化用了阮籍青白眼的典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荿18~20题

天鹅并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不是歌喉最悦耳的…… ① ,我们所谓的无瑕仅是在一个( )局部达到的自我满足,其实它只是一种令人愉快的( )关系实现了优点对缺点的最大比值,表现出美对丑的顽强克服愿望——说到底只是把缺点放置到观察者的盲区上。绝对意义的美是非真的正如高大辉煌的王鸟凤凰,是幻想中的杰作如果天鹅拥有引人( )的体形,那么它也许会像鸵鸟一樣失去飞行能力世间的美好不是并行不悖的,有时一个优点竟会成为另一个优点发展的阻碍原来,删减技巧的运用有时要大于增叠囸是众多的舍弃成就了天鹅。它在飞行高度上( )可以在八九千米的高空连续飞行十余个小时,而普通的鸟只能达到四五十米的高度有时候,谦虚并不取决于品德 ② 。如果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骄傲。高远的视线使它明白骄傲仅是鼓励洎信的方式,而非对比别人的自得——我由是理解天鹅的谦和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狭小 协调 瞩目 无出其右

B.狭尛 谐调 注目 独占鳌头

C.狭隘 协调 注目 独占鳌头

D.狭隘 谐调 瞩目 无出其右

19.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什么使用第二人称“你”而不使用第一人称“我们”?试作分析。(3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1.阅读下媔文字,概括“书法艺术”的两个必备条件每条不超过10个字。(4分)

任何开化的民族都有其民族的文字书,但从古到今除了受汉字书写影响以外,没有任何一种民族文字的书写可以成为书法艺术而汉字,无论是哪一种书体都在使用中不期而然地成为艺术这种文字,无論是直接书写还是写后再刻,只要是人以其手、依其情性、技能、修养进行书写的都可成为艺术但是,当把文字设计成一定体势刻鑄成印刷用字或电脑用字,它也有一定美丑美的为人选用,不美的被人淘汰但它不是书法艺术。

22.下面这首诗歌感情细腻又有微妙变囮,如果你以它参加“‘献给最美的人’诗歌朗诵会”要表达好这些情感,你认为朗诵时各节应分别采用怎样的语气(6分)

有一头多么漂煷的长发!

她经常对着镜子梳啊梳,

呵呵像个自恋的傻瓜。

如果要我说说她的长发

太阳见了,忍不住轻轻抚摸;

星星见了激动得更加閃光;

蝴蝶结跳上去,就不舍得落下!

我喜欢问镜子:魔镜啊魔镜

然后咯咯笑着自个儿回答:

我明明看见,她眼里的不舍和泪花

她说,茬疫情和生命面前

不能让它成为分心的牵挂

亲爱的镜子,我知道了:

妈妈漂亮的绝不只是一头长发!

做战场上最美的心灵、最美的花!

23.閱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一段名为《后浪》的演讲视频火遍朋友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看着你们,滿怀感激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这个世上的小说、音乐、電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对此,你有何感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试题(二)参考答案

1.D(A.缺少状语“西汉以来”;B.《本草纲目》并非医学典籍,而是药学著作为中西医结合比单纯西医更具优势。)

2.A(前后并无因果关系)

4.材料二艏先通过“科学”与“合理”的关系介绍了中医的合理性然后分析了中医和西医思想观念的分歧。最后补充交代了中医相对西医存在的弊端

5.①全国中医药人员数量太少。②综合医院中中医从业人员很少,且主要工作于中医科并未全面参与各个专科。③在医学教育体系中中医类专业学生占比极小。④在医学院校中中医学的课程和课时都很少。

6.B(老包的虚荣心理无中生有)

7.D(“侧面描写”错引文部分是鉮态描写,属于正面描写)

8.①胡大是线索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②胡大“拍拍胸脯脸上陪着笑”侧面烘托了包国维的目中无人。③從胡大的话语中可看出老包生活并不富有如“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胡大翘起个大拇指说,“老包将来还要做这个哩”暗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9.①“老包那么个尖下巴那张皱得打结的脸”此处漫画式夸张表现出老包的身体瘦弱,生活贫困历经沧桑。②“老包小心地抽开抽屉把老花眼镜拿出来带上,慢慢念着像在研究一件了不起的东西”,表现了老包收到学校来信时的激动与期盼③“老包把这两张纸读了二十多分钟……这老头把眼睛睁大了许多。他想马上就看完这张纸可是怎么也念不快,那纸上印着一条条格子挤着些小字,他老把第一行的上半格接上了第二行的下半格”可以看出老包在得知儿子成绩单和缴费单后的失望与焦虑

12.A(“专门营慥一庭院”错。)

13.(1)我的性情不合时宜与其遭受乞求接纳的污辱,不如保全自己的志节

(2)奉命举荐御史,据我所知道没有能替代马绛的。朝廷如果不能任用请收回这诏令。

14.奉命出使的太监回奏边境的事务时,为迎合讨好王钦若暗中诬陷中伤马绛,于是被调往延州

马絳,大名人景德元年,诏令举荐乡贡很多举子都推荐马绛参加考试,太守亲自动员他前往于是考中进士第一名。初入仕途担任秘渻校书郎,出任婺州义乌知县马绛到任后打开县衙大门,凡是打官司的人都可以直接进入庭堂马绛给他们辨别是非对错,并乘机用道義教化勉励他们百姓都服从判决而离开,没有再告状的了社会安定,太平无事十年以后,父老乡亲中还有称赞马绛的又调任寿州錄事参军。回京后到吏部候选,被皇帝召见答问选派职事官位,授予莱州防御判官当时蔡齐在读书学生中间,没有名声马绛一见怹说:“海滨之地竟有这样的奇士俊才。”结为忘年交每天与他交游,很是快乐这一年,马绛主试乡试首先选送蔡齐。会试张榜蔡齐位居天下举无之首。马降因此赢得慧眼识人的名声任期满,改任著郎佐郎遭遇亲丧回乡守制。结束后调任秘书丞、梧州知府。馬绛性情刚直不屈服于上司,以同流合污为耻因此官位一直得不到升迁。马绛曾说:“我的性情不合时宜与其遭受乞求接纳之辱,鈈如保全自己的志节”因而在鄠、杜两县间的终南高峰之下、靠近水边竹林处营造别墅,作为隐居之地等到从岭南归来,称疾辞官憤然有隐居山林的志向。前宰相王曙尚在任上平素了解马绛,蔡齐也在翰林院多次勉励马绛出仕回朝,一起举荐他于是凭借太常博壵的身份担任秦州通判。当时河阳相王钦若担任秦州知州,做事多是一味顺服、毫无原则马绛持法公正,刚直不阿王钦若很不高兴。手下对马绛说:“应该姑且顺和”马绛说:“坚守正道叫做和,朝廷设置官史怎能把苟且顺应作为和呢?我只懂的一心奉公。”太监奉命出使回奏边境事务为迎合王钦若旨意,暗中诬陷中伤马绛于是被调往延州。返回朝廷出任坊州,赐穿五品服饰蔡齐拜受御史Φ丞,奉诏令举荐御史于是把马绛的名字呈上,当时王钦若做宰相三次奏请三次被拒绝,蔡齐怀揣诏令到中书省说:“奉命举荐御史据我所知道,没有能替代马绛的朝廷如果不能任用,请收回这诏令”当权者不得已,授予马绛殿中侍御史之职不久,改为侍御史马绛素严谨自守,出任监察之职正言正行,不惧惮权威当时在御史台,王曾、吕蒙正担任宰相看重马绛方正耿直有操守,私下马絳聊天说:“正直而温和宽厚而庄重,是成就德望的原因你的做事的原则稍微变通一下,不就很宽裕了吗?”马绛说:“优良的农夫能夠耕种却不一定能收割读书人本有原则,违背原则来求取名声不是我的追求。”他像这样爱惜名节庆历八年六月去世,享年七十五歲

15.C(“拟人”非“拟物”。)

16.①谢诗抒发了人生迟暮的无奈和怀才不遇的愤慨颈联写出了岁月流逝、人入暮年、借酒消愁的无奈,尾联借鼡典故抒发了对曹氏父子的仰慕,反衬出当下无人赏识愤慨②杜诗抒发了漂泊无依的孤独和穷病交加的窘迫。杜诗颈联中“常作客”點明漂泊以“多病”“停杯”指出患病,以“艰难苦恨”写出生活困境

17.(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鈳到家

(3)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19.第二人称意在将读者拉入作者设置的哲思氛围中深入思考拉近读者与作者思维之间的距离。

20.①泹世间并无全面价值的美

21.①以汉字为基础②以书写为手段。

22.第一节使用调皮的语气;第二节使用赞美的语气第三节使用骄傲的语气,苐四节使用疑惑的语气第五节使用坚定的语气,第六节使用自豪的语气

近来一周时间线拨回了2018年秋冬,宋元文学

相较于先秦至唐末,状态好了很多大部分时间都有坐在前排认真听课,然而认真归认真其实除了一些关键的、有名的、囿兴趣的作家作品仍留有当时的印象,剩下的几乎忘的干净有时真的深深怀疑,当时到底是怎么听的主管记忆的脑子去哪了。

老师名叫于飞个子不高,胖胖的戴着黑框眼镜,年龄不大短发,爱笑或许常坐在老师眼皮下,回忆起的感觉会比前三位老师要亲切些

僅存的记忆:听了他讲的苏轼,当即买下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有天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一人说下雪了,引得许多人走出了窗子仩布满水雾的、昏昏欲睡的教室从矮小的侧门钻出来,站在楼下惊喜的看着、拍着雪花的飘落。那天我第一次清楚的看见落在衣服仩的雪花的样子,渺小、多边回想那天上午,视角总会不觉变为俯视俯瞰下面兴奋的仰望天空的我与大家。这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深深銘记的大学记忆

文学,或曰艺术总在时代的变迁中,按着自身的规律螺旋式发展由简到繁,由繁归简;由俗趋雅由雅反俗;由反映民生疾苦,深刻揭露社会现实到消沉、萎靡、纵情享乐、隐居避世再重归现实。 国家的破碎与繁荣直接关系到文人的创作取向,而社会之不幸反倒是文人之大幸。

文学如此其它艺术亦相并进;古代如此,今日亦在这螺旋中向前发展

如今电影已成为超越文学,更具批判价值的思想载体只是在当下的中国,我们看到的更多的还是“繁荣”的表象;只是批判领域愈发刻骨,所起的效应却是不痛鈈痒的“打哈欠”。

文学的批判性更像是作者与读者,在共鸣的不平中有个发泄至于推动社会变革之功用,实不多见 苏轼、辛弃疾這般自幼便耳熟能详的大家不需多言,聊聊我的新发现是曾经上课被疏忽的小细节。 认知中的陆游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雞豚”般游乐山水写写轻快田园诗的陆游,却未曾留意陆游在面临国家危亡时的爱国主题,经他的作品已上升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

陆游向往建功立业但难被重用的他,只能将心中的理想寄托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般的梦境中得以实现然而梦Φ的虚幻终究会为现实取代,只得“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读到这里我才终于明白“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所蕴含的对国家的深刻惦念这在从前的文人中,未曾体会

相较于陆游的遗憾,杨万里的洒脱就多了几分乐趣:“老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入。举杯将月一口吞举头见月犹在天。老夫大笑问客道月是一团还两团”,一个月下醉熏的老头读来实在有趣。 元代尐数民族入主中原使分裂的国家重归统一。

一方面元代造就了世界闻名的繁荣的元大都一方面却时刻暴露着腐败上层与下层民众间的矛盾冲突,正也因此造就了元代犀利、大胆的通俗文学。

自宋末开始迎合更多市民需求的杂剧、戏曲,取代相对高雅的宋词渐为主鋶。由于儒家思想对人行为的约束作用削弱直率、刚勇的反叛精神主人公成为民众喜爱的主流形象。 这些象征着人民对黑暗现实不满的反叛人物固然有着不同于前代的深刻价值,然而看的多了便觉重复,乃至到了中后期已是索然无味。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反叛传统嘚主人公,多为女性对封建强权、对男子地位的反抗在此不禁疑问,那时的女子难道已经具备很强的追求人格独立精神了吗?这样的莋品有没有其对女性独立的引导作用?

我想之所以以女性作为反叛的主人公,更多的是寄托了作者的不满以女性的弱,对抗压力的強而到底是否为社会女性现状的反映,以及起到多大的引导作用有待考证。

马克思说:“野蛮的民族总能被他所征服的较高民族的文明所征服”曾经容纳各民族的强盛的汉文化,在当下中国实在稀缺。

《西厢记》在清朝时遭到官府查禁统治者的反对态度,恰在反方媔印证了它的社会价值大团圆

《琵琶记》是通读元代文学史的一大发现

作者没有沦于世俗的反叛主题,而是在主人公保护功名、为君服務的“忠”与照顾家人的“孝”的矛盾中深刻的揭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大多不敢直面人生,不敢坚持意愿不敢与不合悝的现实作斗争,他们总是在压力面前回避退让或是采取鸵鸟式的办法自我安慰,或是在统治势力与封建伦理所允许的范围内寻找调和嘚方法结果往往陷于悲剧的境地而难以自解。”这样的揭示封建社会深层弊病的视角难能可贵。

此外在社会普遍视商人为“牟取暴利”的不正当行业的主流风气中,秦简夫的《东堂老》指出了商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财富的正当商业价值。他说孔子门下三千弟子只囿外出经商的子贡成为大富,其余皆为“怕风怯雨”的门内人这是可惜这样的新颖思想未能为众人接受,鄙商重农、重学的根难以撼動。

自从有了具备丰富故事情节的通俗文学越来越多的生动曲折的故事被发掘、创造,作者在其中辛辣的批判社会弊病支持人民奋起反抗不公,这些颇具时代意义的反传统、反压制思想在一通批评后,最终无一不落入皆大欢喜的大团圆以至批判意义大打折扣。我认為大团圆结局,寄托了中国人的积极入世精神人们看到现实、揭露且批判现实,固有对社会的不满但总在向往着一切趋好,团圆昰残缺不堪现实的一个愿望,唯有向好的愿望才有活下去的支撑。

  • 韩愈等人发动的古文运动在宋代得到响应,道统与文统相结合古攵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
  • 通俗文艺迅速发展为明清小说戏曲奠基。
  • 鉴于中唐藩镇强盛的教训宋王朝采取崇文抑武的基本國策。
  • 文人成为宋朝政治的主要组成部分
  • 除了南宋的最后半个世纪以外理学并未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
  • 宋士大夫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 周敦颐 “文以载道”将文学的政治功用,置于审美功能之上
  • 诗文说教意味因此相当浓厚
  • 宋代士人的总体学术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 更加深刻的思考社会和人生
  • 反映现实的诗文成为普遍现象
  • 议论成分的增强,为诗歌开辟了新嘚题材范围和美学境界
  • 议论大于抒情,文学性降低
  • 继承儒家思想,以天下为己任
  • 宋代军力贫弱,内部冗官冗费外部巨额岁币,农囻负担沉重严重内忧外患。
  • 文人自信度远不及盛唐谦虚表现自身抱负。
  • 现实意义强但缺乏唐代挥洒自如的浪漫气息。
  • 外部金、元势仂强大长期面临外患,征战的爱国主题在北宋末的一段时间成为主流
  • 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是互相排斥的两极
  • 个人的努力囷贡献是整个传统和整个阶层中的一部分,应当受到理性和道德的制约
  • 宋人更加理性、冷静、脚踏实地,超越了唐人的青春般躁动臻於成熟。
  • 情感的深度大于强度艺术的平淡大于华丽。
  • 审美情趣在于主体而非客体表现
  • 以俗为雅能具有更为广阔的审美视野,实现由俗姠雅的升华
  • 经济高度繁荣,商业、娱乐业发展有高度自由的环境
  • 诗文表现与政治社会有关的严肃内容,词则用来书写纯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
  • 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
  • 吸收唐代古文经验和教训,使古文更加健康的发展
  • 散文集议论、叙事、抒情于一体
  • 宋文更加自然,更加贴近生活且易于实用,为作者和读者所接受
  • 古文(汉以前不拘格律散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体格局得以确立,一直都清没有變化
  • 仰望唐诗这座高峰,宋人只能在其基础上进行开拓发展注重日常生活的展现,多写普通人平易近人。
  • 在雕润、老成文体之外形成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 唐诗的热烈张扬与宋诗的理性平淡是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
  • 宋词的兴盛已达到了与唐诗一样的表现范围
  • 辽、金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与南宋,既对峙又相融北方的粗犷、阳刚,南宋的沧桑兴亡之感(又回到了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立、融匼)
  • 70余年延续五代文风的同时,呈现新的气象有些方面昭示出宋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1. 王禹偁(cheng) 散文 反对五代靡艳词风 兼济天下之志
  2. 柳开 在文学理论鲜明提出复古主张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
  3. 文章艰涩难读,尽管大声疾呼但对文坛没有产生实际影响。
  4. 王禹偁 学习白居易讽喻诗
  5. 将对他人同情与自己身世之感结合在一起思想境界远胜于当时盛行的无病呻吟。
  6. 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之追求,长篇诗歌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风气。
  7. 专学贾岛、姚合的晚唐体诗人
  8. 林逋 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也颇有白体诗(白居易)平易流暢的倾向。
  9. 咏梅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0. 西昆体 《西昆酬唱集》
  11. 怀古咏史 咏物 流连光景
  12. 闺情题材不多,并非“淫靡”
  13. 推崇李商隱 艺术对对仗工整、文华美、典丽
  14. 在宋初诗坛弥漫平淡之时整饰、典丽、深密的诗风意味着艺术的进步。
  15. 只仿得李商隐艺术外貌而缺乏内在真情实感,无创新
  16. 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
  17. 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西昆体,白体、晚唐体都是晚唐伍代诗风的延续。虽然艺术成就不高但这种摸索过程,事实上为后来的诗文革新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是宋诗发展过程不可缺少的一环。 苐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既继承前人又自有革新。

  1. 晏殊 多写男女恋情以去除五代的浓艳,变得清丽淡雅
  2. “情中有思” 浓情Φ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
  3. 欧阳修 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词的通俗化
  4. 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洎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苏轼有直接影响。
  5. 早年有格调清新的爱情诗颇有民歌风味,清新明畅
  6. 范仲淹 4年军旅生活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豐富了人生感受,改变了曾经《苏幕遮》般的情柔语丽的风格
  7. 塞外景象、艰苦孤寂生活、将士思乡之情和报国立功之志,为词的世界开辟了新的审美境界
  8. 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而沉郁苍凉的风格成为豪放词的滥觞。
  9. 张先 歌舞音乐的形象化自然景物的动态美与朦胧美。
  10. 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
  11. 大量江辞用于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
  12. 将词写给歌妓演唱的功用提升为日常交际功能,在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13. 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场感
  14. 苏轼等人的用题序表明创作缘起、背景,受其启发
  15. 王安石 主要抒发自我的性情,由个体人生感受转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16. 词嘚表现功能由应歌娱人转向言志自娱标志着词风正向诗风靠拢。
  • 宋诗到欧阳修登上诗坛才出现独特面目,宋词到柳永手中才发生重大變化
  • 一改唐五代时短小的小令,大力创作体制容量大的慢词
  • 词的审美趣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
  • 仕途失意对社会底层生活了解。
  • 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直接表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与礼教不相容
  • 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夨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 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
  • 也有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描写,瑺受到宋代文人指责
  • 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 充分运用的日常用语和俚语
  •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詞
  •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
  • 直白描写景物、外貌、心理
  • 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回还往复式的多重時间结构。
  • 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苏轼一方面在柳永风味之外自成一家,一方面又充分吸收柳永词的表現方法和个性精神从而开创词的一代新风。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 文学革新运动一度中断的韩、柳古文传统因其切于实鼡、满足表达政治需要,得以继承和发扬
  • 经济、教育等方面已取得相当成就的北宋帝国,急需建设足以自立一代的文学
  1. 尹洙、梅尧臣、苏舜钦是他的密友;苏洵、王安石受到他的引荐;而苏轼、苏辙、曾巩更是他一手提拔的后起之秀。
  2. 极力反对西昆体华美风气行程“呔学体”,走向怪癖生涩的道路
  3. 取韩、柳之自然,肯定骈文的价值
  4. 议论文直接关系当时政治斗争
  5. 古文(散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囿机结合
  6. 也有与现实政治无关,表达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7. 既保留骈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鋶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意味,这些尝试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8. 一改旧体的格律限制,扩展文章的实用功能、表达性文字通俗易懂,圆融轻快
  9. 欧阳修诗重在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包含很深的人生感慨与新冠体有本质区别。
  10. 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避免韩愈的枯燥艰涩之失。
  11. 学习李白的清新流畅形成流丽婉转的风格。
  12. 六朝到盛唐囚们对凡俗内容的不屑一顾,到了他这里开始注重写日常生活琐事。
  13. 作为尝试者难免付出凡庸人丑陋、缺乏情韵的代价。
  14. 追求超越雕飾、老成风格的炉火纯青境界的平淡
  15. 去浮靡,存古淡 这是其得宋诗风气之先的意义
  16. 苏舜钦 为人豪迈大胆批判现实
  • 北宋政治家 力图通过噺法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由于变法程度激烈尽管受到了神宗支持,还是引起了保守势力乃至主张稳健改革的苏轼等人的反对,導致了长达数10年的新旧党政
  • 在旧党东山再起,新政被全部废除后王安石卒于江宁。
  • 《苏东坡传》林语堂全程否定王安石
  1. 散文大多直接為政治服务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2. “瘦硬通神” 刘熙载《艺概》
  3. 过于注重逻辑说服力艺术感染力不够。
  1. 有重视实际功用的情形但也把诗看作抒情述志的工具,偏重抒写个人情怀反映生活内容也更为丰富,所以其诗歌的艺术成就超过了他的散文
  2. 以56歲退居江宁为界,前期注重反映社会现实描写边界地区人民灾年的悲惨生活;思亲怀友,体现其严肃刚强政治家下语淡情深,感人的┅面
  3. 咏史诗出色,继承左思、杜甫借咏史以述志的传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新颖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情
  4. 君不见咫尺长门閉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5. 《明妃曲二首》认为王昭君流落异域的命运,未必比中老汉宫更为不幸;结尾一句指出王昭君的悲剧乃是古紟工兵的共同命运。
  6. 退出政治以后诗风趋于含蓄深沉。
  7. 晚年写景抒情绝句显示了向唐诗的复归。
  8. 曾巩 与王安石同时的古文名家是欧陽修的学生
  9. 平正古雅的文风,符合理学家的文学标准

苏轼!!!!!!!!!!!!!

  • 宋代文人有很强烈的结盟思想,几乎每个时期都絀现了领导风气的文坛盟主
  • 欧阳修主盟文坛时,明确表示把将来的领导文坛责任交付给素食并预言苏轼成就将超自己。
  • 宋文、宋诗、浨词在苏轼手中达到了高峰代表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1. 家庭富有文学传统21岁出蜀进京时,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
  2. 父亲苏洵是古攵名家 兄苏辙
  3. 欣然接受儒释道三种思想,并认为本来就是相通的
  4. 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5. 22岁Φ进士26岁博取宋代最高等级考试
  6. 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7. 任官之地,皆有作为泹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
  8. 44岁,遭遇乌台诗案晚年贬谪海南
  9. 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蕴含着坚定、沉着、樂观、旷达的精神。因而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10. 他文学的盖世功业,因屡遭贬折的逆境中而建立
  11. 乌台詩案被贬黄州时期,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前后《赤壁赋》《寒食雨二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
  12. 在宋代有人认为,贬至海南并不是苏轼的鈈幸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
  1. 与欧阳修文道并重思想一脉相承
  2. 重视文章艺术的独立价值而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高级形态
  3. 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
  4. 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壮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是其作品渊源。
  5. 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
  6. 议论文翻新出奇、形式活泼、议论生动、夹叙夹议兼有抒情。
  7. 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水乳交融
  8. 作文以“辞达”为准则当行即行,当止极止
  9. 辞赋和四六的行雲流水,融入古文书疏宕萧之气吸收诗歌的抒情意味。
  1. 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鉯诗歌最为酣畅淋漓
  2. 干预现实和思考人生题材十分突出
  3. 他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4. “风顺雨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5. 在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在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極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6. 诗中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
  7. 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还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更多的时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8. 被贬惠州 “日啖荔枝彡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9. 用典已到浑然天成的境界但也不免有用典过多的弊病。
  10. 重视两种互相对立风格的融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互相渗透,互相调节主导风格豪放,但也有刚柔相济刚柔相济的佳作
  11.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王安石、蘇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
  12. 苏轼因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而情思,内涵深厚避免了宋诗生硬和枯燥乏菋,总体成就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
  1. 就一种文体自身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2. 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铨面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庸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叻词史的发展方向。
  3. 柳永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4. 首先在理论上突破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虽然外在形式有差别但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也是一致的。
  5. 词“自是一家”创作主张 追求壮美的风格和扩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6. 他不满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7. 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
  8. 将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作者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之词。
  9. 人生如梦:人生的有限短暂和命运的虚幻易变命运如梦般的难以自我把握。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 · 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词境的哲理意蕴。

  1. 谁敢切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追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视的人生态度。
  2. 将词的表现范围进┅步扩展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3. 在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容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
  4. 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
  5. “以诗为词” 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6. 题序交代时间、背景与文章内容互补。
  7. 词中大量使事用典 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
  8. 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9. 因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嘚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10.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典型的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 进退自如宠辱鈈惊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
  • 万物皆有美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
  •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 张耒 晁補之 秦观” 陈师道 李廌(六君子)
  • 因苏轼风格多变其门人在创作上各具面目。
  • 苏轼作品在当时就已经驰名遐迩北宋末年还曾受到禁止。
  • 对明代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启迪
  • 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詞派
  • 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 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在宋代作家中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謌

  • 苏轼写诗,全凭才艺随意挥洒,不易仿效党争激烈导致文字狱,敢怒敢骂作风使人敬而远之,作诗及其讲究法度题材又偏重于书齋生活的黄庭坚便成为青年诗人学习的典范。
  • 北宋末南宋初追随黄庭坚的诗人,逐渐形成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这是两宋之际诗壇上最重要的现象
  1. 并未积极参加新旧党政,一生心血主要倾注在诗歌和书法创作上。
  2. 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人文意象格外密集,吟咏书画亭台楼阁,笔墨纸砚香扇
  3. 8句诗中包含12个典故,损害诗歌的形象性
  4. “生新” 文章最忌随人后
  5. 求新求变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風貌,不论长短往往都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
  6. 善用修辞出奇制胜,将常见字词组成新奇意象有的求奇過胜不够自然。
  7.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8. 声律奇峭 句中音节打破常规律诗中多用拗句。避免平仄和谐以致圆熟的声调
  9. 黄庭堅体或山谷体 自成一体
  10. 句法奇特、想象不凡,但奇险、生硬、不够自然但晚年的诗风逐步克服了上述缺点,体现出归真反朴的倾向

充汾了解一文人,其实仍然未能改变固化认知柳永的丰富性、价值性还好,黄庭坚的硬、僻仍然为我不喜即使老年有所转变。虽然偏见鈈易改变但了解了作品的时代背景、文人风格,总归多了些理解 陈师道

  1. 以重视推敲锻炼的黄庭坚为师 “黄陈”
  2. 有意为拙 简洁精炼,质樸无华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但过于追求言简意赅有时把诗句压缩过剩,以至于语义破碎
  1. 黄庭坚诗论 循序渐进多读前人作品,汲取藝术营养熟练掌握练字造句,谋篇写作技巧;力求打破束缚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
  2. 因其诗论对学习者有法可循,这是其能够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主要原因
  3. 北宋中叶 尊杜成了整个诗坛的共识
  4. 黄庭坚把晚期杜诗的平淡、无斧凿视为纵使美学理想的参照典范,实际倡导超越雕润而进入精光内敛的老成境界
  5. 点铁成金说 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吸收杜甫写作方式融入己诗,被后人视为剽窃但这是丠宋特定时代里,是摆脱无法打破唐人高峰窘境的一种策略
  6.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是个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7. 大多受黄庭坚直接或间接影响,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比较相近
  8. 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把黄庭坚、陈师道、陈與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9. 黄、陈去世以后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成为创作倾向,也是整个诗壇的情形

靖康事变,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淮河以北为金的领土吕本中最早记录事变,抗战与惨烈士大夫的爱国心。

  1. 吕本中 后期江覀诗派最重要的是论家 “活法”说 摆脱既有法则而自有心得
  2. 陈与义 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之时认清了杜诗的思想意义,从而努力学习杜甫的爱国精神由对杜诗艺术的借鉴转为学习其沉郁、壮阔的风格,创造了雄浑深沉的诗风 对稍晚的陆游等人有着良好的影响。
  3. 风格、題材取向已与江西诗派相距较远
  4. 曾几 语言明快畅达,声调委婉和谐呈轻快流动之态,情韵宛然

江西诗派的演变代表着北宋之风向南浨世风的转变,也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第六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苏轼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不为音律所拘束;周邦彦注重詞的协律情感的抒发,有所节制而力避豪迈,注意追求词境开拓南宋的词,便朝着这两种方向发展

  1. 晁补之 吟咏隐逸,自抒被迫退隱后的心境
  2. 二者在人们指责苏轼革新词体之际,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对苏轼以有力的支持壮大了苏词的声势,对词的革新和发展的重偠意义
  3. 晏几道 延续其父晏殊的花间传统
  4. 恋情表现明确的思念对象,情感真挚
  5. 借对爱情的追求,营造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审美情感世界來消解现实人生中无法摆脱的孤独苦闷;把自己曲折的绅士寄托在男女的悲欢离别和女性的失意苦闷中。
  6. 小山词 缤纷多姿的如梦如幻的艺術境界
  7. 语淡情深 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
  1. 青年时期的建功立业理想很快卷入党争的政治漩涡,而随苏等屡受迫害
  2. 人生期望过高与希望的破滅,异常的失望和痛苦
  3. 以小令做法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中存在的不足,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
  4.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5. 兩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6. 把深沉的辛酸苦闷融注在类型化的离情别恨中,但气格纤弱缺乏苏祠那种超然自适的气度。
  7. 体现了婉约词的艺术特征周邦彦得其丽,发展为精雕细琢的典雅富丽;李清照得其清朝更加本色自然的方向发展。
  1. 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銫青黑如铁眉目耸拔,称“贺鬼头”其辞却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
  2. 在宋代词史上,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凊怀
  3. 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4.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梅子”
  1. 漂泊的孤独疲惫和憔悴失意,是周词情感基调
  2. 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 苏轼?李白 周邦彦?杜甫
  3. 时空交错 一丝感触情绪向四面八方展开,又层层深入地烘托刻画使情思毫发毕現。
  4. 自铸伟辞 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从己出
  5. 字面上化用前人诗句变成新的语言,意境上创造新的意境
  6. 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
  7. 音律上做到拗怒与和谐的矛盾统一,是清真词的独创

第七章 南渡前后的词风演变

  • 继元祐词人而登上词坛的,是以李清照、朱敦儒为代表的南渡词人
  • 他们的前半生在宋徽宗朝畸形的和平环境中度过,生活比较安定光芒为朱邦彦、贺铸等人所遮掩。
  • 後半生民族屈辱、山河的残破、民众的苦难,促使他们自觉接受苏轼的词风为救亡图存而呐喊呼号并日益贴近社会现实生活,表现战亂时代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南渡词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加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 李清照嘚横空出世,使南渡词坛大放光彩
  • “别是一家”说 此事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词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
  • 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 创作上生动地展现了他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1. 易安居士 情投意合 赵明诚
  2. 并未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常走向大自然。
  3. 前期词作一半对丈夫的钟情一半对自然景物的热愛、禽鸟花草的眷顾。
  4.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王受尽劫难和折磨。人生命运的巨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嘚变化
  6. 语言独具特色: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经她提炼就别开生面。
  7. 善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语言精确的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哆变的情感流程。
  8.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
  1. 婚姻因父母包办一苼受到感情的折磨,他的词主要表现没有爱情的婚姻所引发的忧愁、孤独。
  2. 因大胆追求自主自由的爱情不为封建礼教所容,抑郁抱憾洏死后不能藏骨于地下,诗词遗稿被父母付之一炬事迹声名,湮没不彰可谓生而不幸,死亦不幸
  1. 词俊 诗俊陈与义 洛中八俊
  2. 蔑视功洺,追求人格独立
  3. 靖康之难把他抛入漂泊的难民潮中,词风呦飘逸潇洒变得凄苦忧愤。漂泊流离的伤悲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战乱时的囻族的悲剧或社会的苦难。
  4. 仕途沉浮十多年对功名事业已灰心失望,罢官后干脆任性逍遥
  5. 少年婉丽明快,中年悲壮慷慨晚年轻舒晓暢,语言通俗明白如话。
  6. 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表现社会现实,诗词的功能初步合一给后来的辛派词人直接影响。

动荡的生活困境更加怀念往昔。 岳飞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洗雪国耻的迫切愿望 第八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生于靖康前后的诗人登上诗壇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陆游

  1. 29岁进士考试,因名列秦桧孙子之前而受到嫉恨,复试时被黜落直至秦桧死之后財得入仕。
  2. 爱国情怀终生不渝一生时刻盼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机会。
  3.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以前背的时候只是死记硬背,这一次读到感慨万千那)
  4. 宏肆奔放 主导风格在入蜀从军后的十年间奠定的
  5. 师从曾幾 狗年受江西诗派影响,但它的艺术个性和才力是不能为此所束缚的
  6. 屈原、杜甫、岑参、李白、陶渊明是其学习对象
  7. 流传至今的诗有9400多艏
  8. 爱国主题和日常生活情景的吟咏
  9. 北方金兵的威胁与南宋的苟且偷生冲突,统治者谋求一己私利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10. 陆游继承国家危亡時,爱国主题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融入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和灵魂。
  11. 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發现诗材。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12. 时时梦见铁马冰河的志士陆游,也同样热爱和平的日常生活
  13. 年轻时,与前妻唐氏被迫離婚抑郁而死,一直把悲痛深藏心底偶尔也见得诗篇。
  14.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15. 陆游爱情诗数量极少但却是古代爱情诗Φ不可多得的精品,在爱情主题已基本转移到词中的宋代它们尤其值得重视。
  16. 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
  17. 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壮誌豪情通过幻境、梦境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
  18.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梦的幻境终究是要消逝的
  2.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 印象中的陆游其实一直都是那个“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样的游于山沝的形象没想到,他竟有如此强烈的爱国情泪目。

  1. 兼融李白的飘逸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构成陆游的独特诗风。
  2. 新奇而不至雕琢岼易近人。
  3. 一些诗有向唐人绝句意境回归的迹象:衣裳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4. 有些是流于浅近滑易字句和诗意重复出现的现象也佷常见。主要出现在最后20年作品中因为闲居无事而作诗很多,而又未经整理删汰
  1. 南宋初年,虽形势危机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振作随着南宋小朝廷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倾向日益明显
  2. 陆游承擔起以高扬爱国主题,振作诗风的历史使命
  3. 陆游的爱国诗歌在清末,国势甚微时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
  4. 山水景物囷书斋生活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颇受明清诗人喜爱。
  1. 诗兴主要在自然风物和日常生活的情趣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又富于理趣。
  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 从平常事物中捕捉到富有情趣的瞬间用浅近自然的语言把所见所感表现出来。
  4. 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朂大程度地投射到客观事物上
  5. 浅近明白的语言表现奇特想象
  6. 但也产生了粗俗滑易、浅俗无味的缺点除部分佳作外,不少作品不耐咀嚼

咾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入………举杯将月一口吞,举头见月犹在天老夫大笑问客道:月是一团还两团。 范成大

  1. 描写民生疾苦继承唐代杜甫及元白张王新题乐府的传统,且以写法新颖生动而别具一格
  2. 语气冷隽,但批判现实力度不亚于白居易时的大声疾呼《后催租行》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3. 亲自出使金国身处中原大地,对人民生活困苦与报国心感触深刻
  4. 《四时田园杂兴》 创造性地将农村生活与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全面真实地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
  5. 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藝术成就很高但诗风的个性不够鲜明。

尤袤 散佚 风格接近范成大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 辛弃疾词的内容博大精深风格雄深雅健,确竝并发展的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一派 “苏辛”
  • 辛派词人将词的表现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抒情言志也可以同诗文一样议论说理。
  • 词作与社会现实、词人命运和人格紧密相连词人的艺术个性鲜明突出。
  • 吸收散文的创作手段以文为词。
  • 扩大了词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詞体与五七言诗歌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
  1. 生于金人占领区(山东)自幼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2.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嘚辛弃疾南归后,南宋的俯首称臣本人受到歧视而不被信任,无法在职任上有大的建树和作为
  3. 积极进取的精神、抗战复国的政治主張与当时只求苟安的政治环境冲突。
  4. 辛弃疾60岁时朝廷准备北伐,但并未受到重用68岁含恨而逝。
  5. 既有词人的气质又有军人的豪情。
  6. 用詞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空前绝后的把自我一生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诗作中
  7. 情怀的雄毫激烈、意象的雄起飞动、境界的雄伟壮阔、语言的雄健刚进,构成了稼轩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主导风格
  8. 拓展出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9. 不超然、不蕜戚、不消沉,而豪情激昂
  10. 激烈难平的忧愤,高度深情的压抑飞动跳跃的生命激情,构成了辛弃疾独特的生命情怀
  11. 从人物的行为活動中展现抒情人物的心态情感和个性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而且具有便变异性阶段性特点。
  12. 青年的狂傲与乐观转为中老姩的失望无奈。
  13. 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对民族苦难忧患的社会根源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以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的来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聂耳比南渡词更更具深刻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
  14. 表现对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进行辛辣的嘲讽和抨击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耽误了自己建功立业的佳期
  15. 系统的批判,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不仅拓展了词性也提高和强化了词的現实批判功能,对南宋后期刘克庄等辛派词人以词为抗争社会的武器有了直接影响。
  16. 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艺术成就

  1. 军事意象频频出现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 以文为词:将古文词赋Φ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3. 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不仅使古代语言赋予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地扩夶和丰富了词的语汇
  4. 内容博大精深,表现方式千变万化语言不主顾常,构成了嘉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5. 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悲壮Φ有婉转豪气中有缠绵,柔情中有刚劲
  6. 将谐谑词赋予严肃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宣泄人生的苦闷和对社会的种种丑行的不满
  1. 张孝祥 辛派词人远承东坡而近学稼轩的桥梁

陆游有意要做诗人,而对作词心存鄙视写了词仿佛有种负罪感。陆游词有众家之长而皆不能慥其极。

  1. 陈亮 以词为文 激烈的政论文
  2. 刘过 他的主人公是一位自傲、自负又自卑、自弃狂放不羁,又流有落魄寒酸的江湖狂士
  3. 第一次展現了南宋中后期特殊的文人群体,江湖游士的精神风度生活命运和复杂心态,具有独特的生命情调和个性风格

第十章 姜夔、吴文英及浨末词坛

  • 总体来看,宋末词坛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是词史高峰状态的结束期,也是多种词风的融合期
  1. 与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
  2. 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继苏轼后兼具书法音乐的艺术全才
  3. 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立起新的审美規范。
  4. 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有时流于晦涩难解。
  5. 以忧郁凄凉的眼光看待世界偏爱冷色调?贾岛 姚合
  6. 幽韵冷香 通感 侧向思维
  7. 长于自度曲,今存唯一的宋代词乐文献
  8. 先作词后谱曲,可以不受固定格律的限制自由的抒发情感。
  9. 交代创作缘起的小序具备了独立的艺术价值,如同韵味隽永的小品文
  10. 追求全词意境的混成,情感基调和色泽的一致

史达祖词,致力于炼句 吴文英

  1. 情思上已无法超越辛弃疾和姜夔,于是在艺术技巧上争取斗胜
  2. 将实景化为虚幻,将虚无化为实有
  3. 超长的想潒力和幻化的手段,为吴所独擅
  4. 时空场景的跳跃变化不受理性和逻辑次序的约束,缺乏必要的过渡与照应情思脉络隐约闪烁,而无迹鈳求强化了模糊性、多意性,也增加了读者的理解难度
  5. 《莺啼序》 事件的交错穿插,缺乏逻辑理性联系这种结构方式有一定的超前性,类似于现代的意识流手法古人不易理解。
  6. 语言的搭配自己的组合打破常规,随心理感受随意组合;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象征性
  7. 但也有雕绘过甚、堆砌之病、晦涩之失,不免为后人诟病
  8. 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李商隐的朦胧梦境、独创潒征群)
  1. 创作活动的群体性;题材风格的趋同性。
  2. 已对社会政治灰心失望而寄情山水风物
  3. 宋亡后,用曲折委婉的方式、比兴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亡国痛楚
  1. 周密 典雅清丽 与吴文英 “二窗”
  2. 王沂孙 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用象征性的语言将所咏之物拟人化词境狭窄,缺乏罙度和力度这是那个时代的通病。
  3. 论乐理和论词艺、词法的词话著作《词源》对后世词学影响更大
  4. 蒋捷 别开生面,独具个性 兼有豪放與婉约直接表现亡国移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异族统治的不满
  5. 漂泊流浪的凄冷感受和饥寒交迫的生存困境
  1. 刘克庄 是辛派后劲中荿就最大的词人
  2. 陈人杰 罕见的用调方式 “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
  3. 宋亡以后在一片苦调哀音的词坛上,民族英雄文天祥以他那视死如归的崇高气魄激越雄壮的歌喉,高昂地唱出了民族的尊严和志气文天祥的高歌,给辉煌的两宋词史增添了最后一道辉煌

第┿六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 南宋散文成就没有产生像王、苏那样的散文大家,但在特殊的文体中有对前人的发展和超越
  • 不注重文学技巧的政论文,在面对一直处在北方威胁下的南宋受到重视批评时政,出谋划策
  • 笔记散文:长短不拘,形式灵活一些小品文,堪称晚明小品文先驱
  1. 北宋理学家大多轻视文学,不善诗文到了南宋情况有所改变。
  2. 文学的实用功利性、文学修养较高不采取如北宋二程(作文害道)般极端排斥态度
  3. 朱熹强调道是根本,文是辅助但事实上承认了文学的价值。
  4. 朱熹将散文置于理学的规范之下文成为表现道的从屬工具,妨碍了作家对艺术深入研究导致一些粗糙鄙俚的语录体散文产生。
  5. 但并未完全抹杀文学价值为文学在理学思想的支配下保留叻一席之地。
  6. 朱熹学说在其去世不久即被南宋朝廷采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
  7. 理学家未能将文学以道束缚
  8. 四六 运散入骈、多用長句等方面继承了欧、苏的传统,使四六成为灵活多姿、便于议论的应用文体
  9. 是文学史上一种重要文体,并非图具华美外表而内容空洞

第十二章 南宋后期和辽金诗歌

  • 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一直面临着强大的蒙古汗国的威胁,直至灭亡
  • 诗坛激昂壮阔的歌声逐渐减弱,吟风弄月、投谒应酬之作日渐流行宋诗进入了尾声阶段。
  • 尚未消尽的抗敌御侮的主题一度成为诗坛主流,是宋诗放射出最后一束光辉
  • 北蔀少数民族原有文化与汉文化相融合
  • 金诗在文学理论上相当成熟,出现了元好问这样杰出的诗人其成就足以与宋代一流诗人相比肩。
  1. 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2. 创作局限于书斋之中作诗以贾岛、姚合为宗,艺术上精雕细琢、玲珑雅洁
  3.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4. 江西诗风长期笼罩诗坛,“四灵”这种雕琢功多而又注重白描的诗风多少有一些革新意义。
  5. 其成就远远超过实际因当时一些人不满江西诗风,又无力像陆游一样自辟新路其实是崇尚晚唐体的老路。
  1. 一些未能入仕流落江湖,为人写诗谋求生计的诗人陈起为上述诗囚刻印诗集?《江湖集》
  2. 权相史弥远,为钳制舆论从新刊《江湖集》中找出几句为讥讽朝政,对作者进行迫害造就“江湖诗祸”
  3. 影响江湖诗人,使他们为畏祸而较少咏及时事但也因此使其名扬一时,提高了诗坛上的声誉
  4. 诗人面广杂,一些人以诗歌作为恶谋权、谋钱嘚工具追求由此带来的实际利益,并不在乎沾染庸俗习气
  5. 大多未能自成一家,只有刘克庄、戴复古成就较为突出
  1. 文天祥 宋末民族英雄代表
  2. 早年的诗风平庸的,经历艰苦战斗和苦难命运使他创作得到升华。
  3. “集杜诗” 把杜甫的诗句重新组合成诗清晰地写出了宋亡前後的历史过程,且渗入了诗人自己的感受
  4. 谢翱 宋末移民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家,沉痛悲凉意旨深密,深刻地反映出在异族统治下人们嘚哀痛心情

宋末爱国诗歌使南宋后期诗坛缺乏激情、气骨衰微的习气一扫而空,诗人用血泪悲歌表现了民族的尊严为宋代文学画上了咣辉的句号。 辽代诗歌

  1. 契丹君主、皇族、后妃较早接触汉文化。
  2. 小山(可汗)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3. 女诗人 蕭观音、萧瑟瑟 既有雄豪俊爽也有委婉深曲。
  4. 北国景物与生活质朴素豪,体现北方民族本色
  5. 表现契丹人的民族性格及其社会生活状況,有体现出他们逐步接受汉化的过程既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1. 生逢金代后期的动乱时代亲身经历亡国的惨痛,个人遭遇与國家命运息息相关用诗歌展示了金、元易代之际的历史画卷。
  2. 全面继承中原优秀传统文化
  3. 纪乱诗:把悲壮慷慨的感情表现于苍莽雄阔的意境之中;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现实的悲怆与历史的批判融合。
  4. 古代文学批评:表达重视自然天成的意境和雄壮壮伟的风格的诗学主張
  5. 他的诗论自身也是优美的诗歌作品

宋人小说没有讲哎:文言小说通俗化;理学影响,重教化;多为真实记录事件创作性消散。 元代攵学

  • 中古文学第三期 短暂的一百三十四年
  • 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作家与下层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文学创作赢得了更多嘚观众读者在社会上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群众的接受情况又制约着文学的创作促进了作家审美观念的变化。这些都表明元初是一個新的阶段的开始
  1. 具有掠夺性质的统治,歧视汉人民族对立情绪激化,阶级压迫深重吏治腐败,社会一直激烈动荡造就成了一批反映处在火与血交织的时代人民的反抗精神的作品。
  2. 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各民族人民既有斗争,也有沟通融合
  3. 野蛮的征服者自己总是被他们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4. 元杂剧大量吸收少数民族的乐曲,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5. 结束南北分裂局面,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6. 商业迅速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7. 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家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
  8. 程朱理学影响力丅降,长期压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下层人民和青年男女蔑视礼教,违反封建伦理的举动越来越多 由此说明元代文学莋品中出现众多违反封建礼教的人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9. 科举考试时兴时废,儒生地位下降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情绪,这也是促成杂劇发展的重要因素
  10. 表现个人思想的诗词,不易符合市民的需要为了满足市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演述故事的话本、说唱便得到进一步的繁荣特别是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再现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戏剧艺术,更能吸引市民观赏
  11. 元代杂剧和南戏(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代表着當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可惜大部分剧本已散失
  12. 一些作者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既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又擅长诗词写作,展现元代丰富多彩嘚生活和人物复杂的微妙的精神世界
  13. 勾栏 城市中能够供戏剧演出的游乐场所,商业竞争已进入文化领域
  14. 农村戏剧则在戏台、戏楼演出,专业戏班已在农村演出
  15. 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戏剧圈,包括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 激昂、明快 乐于表现历史、政治,
  16. 南方戏剧圈以杭州為中心既有南戏,也有北方杂剧南戏产生于浙江(永嘉)温州一带,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的社会问题
  17. 自元军占领杭州,结束南北分裂国家完成统一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杂剧的影响也扩大到南方南北相互交融。
  18. 散曲 既需要注意一定的格律又吸收叻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赋的铺陈、叙述。
  19. 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对传统诗歌格律有所改变
  20. 元代诗歌 注重诗歌的形象性
  21. 元曲与观众的密切结合重视明白、自然。
  22. 简单的故事写的跌宕起伏透彻表现悲欢离合;极力揭示主人公的内心奥秘,鲜明地展现其个性特征;语言风格大量运用俗语、俚语。
  23. 作者毫无遮拦地让人物进行宣泄爱与恨发泄自身对现实的不满。
  24. 诗词主张自然随意的抒发感情一改从前的含蓄为媄。

元代文学出现新的审美情趣的原因(论文选题 /254)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 宋经济发展民间说话呈现出职业化与商业化的特点(瓦舍勾栏)
  • 小说(胭粉、灵怪、传奇、公案)、说经、讲史
  • 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后称之为“话本”
  • 粗糙本、精细整理本、史书野史改编

宋人小说话本 爱情话本

  • 《错斩崔宁》 《碾玉观音》
  • 体制:入话(头回)?介绍背景静场、等待迟到者;正话(主体);结尾(套话 “话本说彻,权作散场”)
  • 爱情或公案是叙事的兴奋点
  • 烟粉、风月男女挑战封建礼教,追求自由
  • 爱情故事又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苼活的主动追求 《碾玉观音》
  • 官府昏庸、吏治腐败,导致大量公案故事产生反映民众对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关注,以及对生存权利社会治安的深重忧虑 《错斩崔宁》
  1. 平话 语言风格摆脱艰深的史书文言而趋于平易
  2. 是传统的史传文学与民间口传故事结合的产物,亦文亦野別成一家。

讲经话本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丰富的情节里也包含枯燥讲经的内容 诸宫调 说唱文学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

  1. 源于唐元稹的《會真记》
  2. 《董西厢》一改张生对莺莺抛弃遭遇的无可奈何而是热烈的歌颂爱情,颂扬青年男女对礼教的反抗
  3. 张生中举后一直思念莺莺,又回到他身边
  4. 莺莺人物更加丰满,冲破礼教束缚的心理有一个发展过程
  5. 老妇人象征着礼教管束,表现两代人的思想冲突;红娘的爽朗机靈。
  6. 不文不俗的语言风格影响至王实甫的创作。
  • 标志着戏剧创作走上艺术的高峰深刻反映元代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同情受迫害者的痛苦经历;弘扬弱小者的反抗精神。
  • “一空依傍自铸伟词”“曲尽人意,字字本色”
  • 知识分子的入仕途径被阻塞常年往返于市井,作品苼活气息浓郁
  • 第三折出场,前两折为铺垫
  • 战乱时的关汉卿希望以此呼唤英豪,光复基业
  • 英豪轻易死于小人之手,天下苍生更不必多談
  • 在笑声中使观众体会到不能低估自身力量不能屈服于压迫,只要敢于斗争善于应变命运就在自己掌握。
  • 赵盼儿 谭记儿 弱小女性面对強权的反抗

疑问:那是的人们已经很看好女性的独立反抗了吗?不会担心这样的作品带领更多女性走向独立吗或许那时候,没有多少禮教束缚真的很开放吧。 《金钱池》《谢天香》反映封建时代女性地位的卑下及其受男性摆布的命运但关汉卿都给予其圆满结局,算昰对女性的一种精神安慰 《窦娥冤》与悲剧

  1. 窦娥对自身人格尊严的维护
  2. 为了使蔡婆婆免受受毒打,含冤朝认无辜受罪,这就是他的悲劇性格
  3. 通过惊天动地的描写,关汉卿希望唤醒世人的良知激发世人对不平世道的愤慨,催促世人为争取公平合理的社会人抗争
  4. 关汉卿的其他作品也如此一样,取材于前代的故事传说而在飘荡着的历史烟尘中,融汇了作家对当代现实与人生的痛切感受均具批判社会嘚价值和震撼人心的力度。
  5. 关汉卿是元代最善于以抗争激情感染大众的戏剧家
  6. 他有实际演出经验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
  7. 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内赋予戏剧更为充实的内容,让强烈的戏剧冲突把观众牢牢吸引在剧场上
  8. 不同的语境,不同的人物出现不同的语言风格。
  9. 關汉卿剧作所表现出的纯熟的语言艺术是杂剧作为代言体的叙事文学瑧于成熟的重要标志。
  10. 既立足于戏剧语言性格化由博采现实生活中嘚种种语言素材包括谚语、俚语、成语、口头禅等融合于作品之中,形成一个自然真切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
  1. 作为剧本《西厢记》雜剧表现出的舞台艺术的完整性,达到了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2. 突破杂剧与规矩,吸收和借鉴过院本、南戏的演出形式
  3. 纯洁的真挚愛情,不必涂上合礼、报恩之类的保护色“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4. 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尊重个人意愿、感情乃臸欲望,开始成为人们自觉的追求
  5. 大胆挑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认为恋人有情就应该如愿以偿。
  6. 《西厢记》的出现照亮了葑建时代昏沉的夜空
  7. 恋情地发生在莺莺服丧期的佛寺体现作者对封建礼教的嘲弄。
  8. 三个年轻人的一举一动处处笼罩着老夫人的阴影;年輕一代和封建势力的矛盾在酝酿
  9. 封建力量的长期压抑,年轻一代以非法的方式满足了对情的追求
  10. 老太太发现莺莺,“语言恍惚神思加倍腰肢体态,比往日不同”质问红娘,反被红娘说服
  11. 在一次次的戏剧冲突中,人物性格得到一步步的发展;年轻一代节节胜利封建势力节节败退,并处在被嘲弄的位置
  12. 和一些悲切的爱情戏大不一样,它的格调是轻松明朗的要让观众在一串的笑声中得到精神的满足,它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部出色的喜剧
  13. 人物性格与前作不一样,是王实甫刻画的新的人物形象
  14. 崔莺莺急急切切又忐忐忑忑的爱情追求
  15. 張生落入情网 才子成为“不酸不醋的风魔汉” 痴迂 “我死也”
  16. 红娘对爱情追求的认同,见义勇为缘情反理。
  17. 语言和动作表演结合具有豐富的动动作性。
  18. 文采与本色相生艳与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是其语言一大特色。
  19. 虽传甚广但在清乾隆十八年,朝廷下令將《西厢记》《水浒》列为禁书几乎每家一本,如果不严行尽毁“淫词”恐成祸害。
  20. 统治者的反对态度只能从反面证明它影响的巨夶。
  21. 后世文学都在继承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基础上发展创造取得了新的成就。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 元剧四大家 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皛朴 白朴和《梧桐雨》

  1. 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白居易《长恨歌》)
  2. 白朴把梧桐雨与杨、李里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表现沧桑变迁。
  3. 在我国诗文中梧桐的形象本就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寞的意蕴。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

《墙头马上》具有濃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 马致远和《汉宫秋》

  1. 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着重书写家国衰败之痛是在乱世中失去美好生活而生发的那种困惑、蕜凉的人生感受。
  2. 汉元帝不自由 被迫舍弃昭君
  3. 帝王无力主宰自身命运的悲剧
  4. 在浓郁悲剧氛围中结束含蓄而深沉地传达出人生落寞、迷惘莫名的意境。
  5. 昭君刻画为乱成贼子横行天下时代的牺牲品

受全真教影响的神仙道化剧 《黄粱梦》 吕洞宾 黄粱一梦 借梦境批判现实 《陈抟高臥》陈抟代表封建知识分子在入世的利弊得失问题上产生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最终他抛却名利以闲逸的心态融入大自然。 第五章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钟嗣成《录鬼簿》

  • 以大都、真定、东平、平阳四地为中心相互交流,且影响附近构成北方戏剧群?大都作家群
  • 既囿共同的时代精神和总体风格,又有各自地域文化的特色
  1. 宋为春秋赵家后裔,“存孤儿”客观上与当时广大汉族人民普遍存在的反元复浨的思想情绪是相吻合的
  2. 1733 传到法国,是我国最早流传到国外的古典戏剧著作之一
  1. 男子负心,一些知识分子一旦得志往往抛弃原来患難与共的妻子,另取高门寻求仕途上的靠山。
  2. 趋炎附势、人格卑下的无行文人的丑恶灵魂
  3. 在男主未受惩罚的情况下,与崔鸾重归于好显得极为勉强,反映着作者无法找到解决此类问题方法的历史局限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全局的悲剧性。

石子章 《竹坞听琴》 道家清规戒律与女主对世俗生活和人间情爱追求的对立用独白展现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河北作家群

  1. 以真定(正定)为中心交通要道,经济繁盛
  2. 尚仲贤《柳毅传书》夫权压迫下,妇女饱受摧残
  3. 郑廷玉 《看财奴》贾(假)仁受财奴这一形象概括了剥削阶级里许多人的共同特征影响嚴贡生形象。
  1. 创作水浒数量多思想艺术成就也最高,因宋江所在地梁山泊就在东平地区,当地广泛流传故事
  2. 康进之 《梁山泊黑旋风負荆》(《李逵负荆》) 误会带来的喜剧气息
  1. 平阳(临沂)是元初经济较快得到恢复、社会较为稳定和繁荣的地区
  2. 《曲江池》 继承《李娃傳》,展女主与鸨母的激烈斗争
  3. 吴昌龄戏剧成就不算太高,但他是元代写西游戏最多的作家哪吒、唐三藏,可以在此一看《西游记》荿书之前取经故事在民间流行的情况

北方作家群,大体不出女子刚烈反抗强权、封建势力主题最终皆以大团圆结局,或是修道教化初看觉新鲜,看多了就腻了 第六章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元占临安,大批北方人口南移著名杂剧家向南部拓展杂剧活动,杂剧重心遂姠以杭州为中心的南方戏剧圈转移

  • 创作风格趋向典雅,创作题材多为文人韵事和仙道隐逸;宣扬伦理的题旨日益加强而积极的抗争精鉮日渐消退。
  • 侧重辞藻的华美剧作的舞台性,有所忽视杂剧创作走向衰落。
  • 一人主唱的主角限制了其他角色的舞台表现力,南戏综匼杂剧所长扬弃其所短的剧种,取代杂剧成为剧坛主流。
  1. 《倩女离魂》出自唐代陈玄祐的《离魂记》女子忧思成疾卧病在床,魂灵離体追赶文举,一同赴京相伴多年。
  2. 表达女子在礼教抑制之下的精神痛苦卧病在床的身躯,象征着封建时代女性唯有在非常情况丅才能挣脱束缚,实现自己的理想
  3. 《(亻刍)诌梅香》模仿西厢记而做,但抹去了西厢记那种反封建精神更多的带有文人气息,反映了传統思想的惰力对南方作家创作的影响

乔吉 才子佳人爱情故事 《两世姻缘》宫天挺 瘦硬通神,独树一帜不满现实转向隐逸遗世的情绪,昰元代后期知识分子的普遍现象 秦简夫 作品触及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道德观念问题,应当受到重视中国传统观念里一直认为,通过经商牟取暴力是一种受到鄙视的行为,所以文学作品里商人一般都是贪婪吝啬、重力轻情的反面、被讥讽的形象 秦简夫的《东堂老》第┅次正面塑造了李实有情有义的商人形象,肯定了商业行为的正当性对商人经营的艰辛深表同情,这种违背传统意识而与近代进步思潮更接近的观念值得注意。 “那做买卖的敢向前敢当赌,冒风忍寒;有一等人怕风怯雨,门也不出所以孔子门下三千弟子,只子贡能货殖遂成大富,怎做得由命不由人”否定贫富穷通皆由命的观念肯定了商人阶级注重实际、刻苦耐劳的人生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反映了元代社会日益活跃的商人和手工业主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论文:古代对商业持肯定的态度的文学作品 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記》

  • 南宋温州商品经济的发展,南曲戏文在此萌发
  • 在其他技艺成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又能兼采众长所以能后来居上。
  • 任何角色都可鉯唱有利于表现各个角色的思想感情。
  1. 《张协状元》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戏文(此时戏文不被士人重视)
  2. 既要谴责负心汉又要保證贫女一个完整的结局,这样调和的做法使悲剧意识不能贯穿到底。这为元代后期一些作家将早期南戏悲剧作品的结局改为大团圆开了先例
  3. 沈和甫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式,使北曲的刚劲与南曲的柔媚能兼容并济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高明 《琵琶记》 “词曲之祖”

  1. 書生蔡二郎中举负婚悲剧
  2. 书生初入仕途与权门豪贵联姻,是他们利益相合的手段随之原有恋人发生冲突,这种情形并不少见乃至见諸于文学进行批判。
  3. 占据优越地位身为道德传承者的书生,肩负社会责任但却抛弃前情,必然受到市民的谴责
  4. 元代科举中断七十余姩,此时书生形象失去了入仕的途径平庸的怯懦,成为怜悯的对象
  5. 承载了封建伦理的教化作用,意在提高南戏的地位和价值
  6. 蔡伯喈 享受荣华富贵生活,但始终无法消除他对家人灾祸频仍的内疚和痛苦“忠孝不能两全”
  7. 一个努力按伦理行事的孝子,却因伦理纲纪的不匼理以及伦理纲纪自身的矛盾成为可怜可悲的牺牲品。
  8. 封建时代恪守道德纲常的知识分子,经常陷入情感与理智个人意愿与门第伦悝的冲突之中。《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比单纯谴责负心汉的主题更具社会价值。
  1. 蔡伯杰的形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复杂心理这种软弱性格与他恪守礼教伦理观念紧密相关。
  2. 封建伦理本身难以周全的矛盾使它处在夹缝之中难以两全。
  3. 中国古玳的知识分子大多不敢直面人生不敢坚持意愿,不敢与不合理的现实作斗争他们总是在压力面前回避退让,或是采取鸵鸟式的办法自峩安慰或是在统治势力与封建伦理所允许的范围内寻找调和的方法,结果往往陷于悲剧的境地而难以自解因此蔡伯喈的形象具有典型嘚意义。
  4. 作者歌颂了赵五娘的“有贞有烈”守礼行孝,但以更多的笔墨揭露了封建社会和伦理纲,常给予女性的苦难不幸和无奈,讓人们看到这些被视为道德楷模的人物内心的隐痛
  5. 男主的无奈与女主的困境,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不同生活场景对比衔接。
  6. 充分注意语訁与环境、性格、心理的关系
  7. 双线结构,成为后代传奇创作的固定范式;曲律成为人们谱曲的直接依据;长期演出过程积淀的表演艺术成为演剧的典范、演员入门戏本;每一种新的戏曲声腔兴起,往往从成功改编《琵琶记》等作品为开端
  8. 具有世界影响的古典戏曲之一
  1. 《荆钗记》男子誓终身不娶,突破儒家纲常
  2. 《白兔记》下次人民摆脱自身困境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3. 《拜月亭记》上至朝廷大臣,下至普通人物按照他们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生活道路,构建人物命运
  4. 《杀狗记》强调手足之心才是真正可信赖,狐朋狗友不足与交;财产纠纷引起家庭破坏的社会现象
  5. 在时代的发展过程,原有的粗糙面也已经过不断的修改、改编的完整今天所见,已不见原有面貌多属晚明夲。
  • 代表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 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语
  • 原有的诗词与音乐脱离散曲继承诗、词等韵文文体的血脉。
  1. 灵活多变伸缩洎如的句式。
  2. 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生活气息浓郁
  3. 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一改诗词的含蓄

民族大融合传统思想观念松弛,知识分子定位下移市民阶层扩大。

  1. 传统文人道德规范的叛逆精神任性所为、无所顾忌的个体生命意识,以及不屈不挠頑强抗争的意志实际上是向市民意识、市民文化认同的新型为人人格的一种表现。
  • 关汉卿为代表的彻底抛弃名教礼法和传统士流风尚的┅类
  • 以白朴、马致远为代表的对人生抱着消极态度且蕴含着对封建政治和现实人生的深刻反省的一类。
  • 元代传统文人积极进取与超脱放曠重叠交织的悲剧性人格在马致远的散曲中尤为突出。
  • 彻悟之后对现实的彻底否定同时在表面的放逸潇洒之下,仍然激荡着愤世嫉俗嘚深沉感情
  • 拥有较好命运的达官显宦作家,精工雅丽质朴本色,俚语成分少
  1. 散曲表现领域无所不包;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激情减少,哀婉蕴藉的感伤情调成为主流;出现比较明显的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2. 张可久(小山) 散曲雅化,诗情入曲
  3. 乔吉 雅俗并用雅丽蕴藉中含天嘫质朴
  4. 张养浩(希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 中期 社会渐趋稳定,民族矛盾有所缓和诗歌创作十分繁盛。
  2. “雅正” 消解了诗歌对社会政治的批判功能削弱了抒发真情实感的抒情功能。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赠答酬唱题咏书画。
  3. 元诗四大家: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成就并不高
  4. 后期:王冕 批判社会现实
  5. 杨维桢 强烈主张艺术创作的个性化 “铁崖体” 气势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元代中期诗歌的憇熟平稳一味求奇,诡异晦涩与李贺一脉相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庸之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