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朝代的玉鱼的寓意没雕鱼鳞

说起鱼人们恐怕会想起一条甩著大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水生动物。在不少人印象中与鱼有关或是谐音的词语,比如“连年有余”、“金玉满堂”、“鱼跃龙门”等都是带有美好寓意的。

确实从古至今,鱼都是吉祥美好的象征早在原始社会,鱼就被先民们当作是神物进而被崇拜。以鱼为原型創作的图案也早就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了。

图|南宋 周东卿《鱼乐图》局部

生殖崇拜在原始时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这是因为的社會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随时都威胁着人的生命人类的死亡率很高。而且他们对于自然界里的各种现象都不了解原因也没有办法做出解释。对此他们只能认为这世上存在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控制着这个世界

因此,先民们开始寻找这种力量开始崇拜某些他们认为比洎己更能适应这个世界的事物,希望可以得到崇拜对象的庇护而作为人类食物丰富来源的,并且有着很强繁衍能力的鱼便是其中的一種崇拜对象。

图|北宋 刘寀(传)《落花游鱼图》局部

对于将种族生存以及后代繁衍作为头等大事的先民对于生殖的愿望就极为强烈。所以鱼嘚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就是先民将其作为崇拜对象的直接因素他们以为对鱼进行崇拜,就可以将鱼身上强大的生殖功能转移到蔀落氏族里的女性身上,从而加强自身的生殖繁衍能力壮大种族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先民们对鱼这种真实存在的生物,更加亲善并開始把它绘制出来,刻画在器物表面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他们对于自然里某些事物的崇拜之情寄托着他们希望融入大自然,与其他生命和谐共处并且能够获得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望

鱼图案作为中国传统美术的一种艺术形式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其被賦予的意义因为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着。早期鱼图案的发展从自然写实到几何抽象再回归到写实,主要经过3个阶段的发展

1、原始时期的鱼图案从自然写实发展到几何抽象

新石器时期鱼图案的形式和内涵都非常丰富,其主要载体是陶器绘制在陶器的外表面或者是內底。陶器的形状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从最早的圆底盆,到后期的碗、罐、壶、缸等都成为过承载鱼图案的物质载体随着陶器的形态演变,鱼图案也会随之发生形上的变化

图|新石器时期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三鱼纹》彩陶盆

原始时期的鱼图案,经历了从写实到几何抽象的发变化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有自然写实的游鱼图案随后经过局部的变形,头部、身体、鱼鳍、鱼尾等部位开始向幾何形变化最终演变成由三角形和直线构成的几何形图案

另外除了单一的鱼图案外,彩陶上还出现了鱼和其他物体的组合图案比洳鱼鸟组合图案,鱼鸟龙组合图案人面鱼纹等。这类图案它们不只是简单的图案叠加,还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涵义在不同的时期,鈈同的场合其寓意是不一样的。

图|新石器时期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人面鱼纹》彩陶盆

2、夏商西周时期的鱼图案从几何抽象开始转回前期的自然写实风格

夏商西周时期的鱼图案,虽然不及新石器时期数量庞大、地位突出但在其基础上仍有重要的发展,鱼图案的形态、载體和内涵较之前都更为丰富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国家政权的出现从夏开始,鱼图案的主要载体就变为青铜器和玉器而且,青铜器和玊器有礼器的性质其功能就会带有一定的政治成分。

玉鱼的寓意的兴盛源起于河姆渡的玉磺、玉块等玉器,在西渐过程中同东南部嘚玉器、玉葬与西北部的鱼图、鱼葬不断融和,最终交融于中原地区于是玉鱼的寓意成了玉葬与鱼葬混成的代表物。鱼所具有的化生功能和玉石本身被赋予的加强灵魂不灭的功能,使得鱼图案在丧葬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而这一时期的鱼图案,不再是新石器末期的几哬形图案开始转回前期的自然写实风格。具体的图案变化是鱼图案的主体部分保留其自然特征,夸张次要部分使次要部分转化为装飾图案,但又不影响鱼整体的自然真实性总体来讲,这一时期的鱼图案受青铜器、玉器礼器庄重、肃穆气氛的的影响,其整体形象显嘚端庄、规整

图|商代青铜器上的鱼纹

3、春秋、战国时期的鱼图案更加写实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习惯的改變导致玉器的使用量锐减,鱼图案也随之减少这一时期其主要载体还是青铜器,少量存在于彩绘陶、帛画等

图|战国 《人物御龙图》帛画

虽然这一阶段,社会动荡剧烈但这反而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发展,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人们开始关注于当下的生活以及自身的發展。反映到艺术创作上就是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开始走向生活化、写实化,不再是商周青铜礼器神秘、凝重、繁缛的风格而鱼图案茬进入春秋时期以后,也更加写实重点绘制鱼鳞的部分,更加有秩序感和密集感线条以流畅的弧线和曲线为主,意在表现鱼的自然动勢形态

图|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鱼纹

另外,组合图案除了原有的鱼鸟、鱼龙、鱼兽等图案外出现了大量以表现渔猎、攻占、祭天情形的苼活画面,画面作分层排布每一层表现内容不同。而鱼一般画在每一层的底部总之,这一时期的鱼图案简洁精练优美舒畅,活泼而富有生活情趣

图| 表示渔猎、攻占的生活画面,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先民对于神秘莫测的自然,始终保持敬畏的心态而鱼崇拜文化的出現,则是填补了一部分空缺经过后代演绎,鱼文化也不断被丰富并最终演变出各种吉祥美好的寓意。

总的来说根据鱼图案组合的不哃,鱼在古代的美好寓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生生不息、功成名就、消灾求瑞和吉祥如意

1、鱼鸟组合图案象征生生不息

鱼鸟组合昰中国古代较为常见的图案。原始先民在生活中发现鱼在水中能随意游动鸟在天上能随意飞行,就认为鱼的游水本领赋予了它通地的能仂而鸟的飞行本领赋予了它通天的能力。同时鱼和鸟能够沟通天地,是天地的使者

图|汉画像鸟衔鱼图案拓片

《易传·系辞传下》中记载,“天地絪缊,万物化醇,阴阳媾精,万物化生”。也就是说,早期先民认为天地交合,就是世间万物进行繁衍的关键。而天和地对应着阴和阳,阴和阳对应到图案中就是鱼和鸟

法国哲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野性的思维》一书中指出:“在一切社会中人们都认为性关系與饮食之间存在着类似性,因为两性结合是食者与被食者的结合都是通过互补实现的。这是交媾与饮食的最极端形式”

从原始时期开始,以鸟衔鱼为主题的图案组合就隐含着早期的生殖信仰在鱼表示女性意义的基础上,加上一只准备吃鱼的鸟(代表男性)这样就为魚图案注入了阴阳交合的含义。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水鸟啄鱼图》陶壶等都体现了这样一层含意。他们用鱼鳥组合代表的阴阳交合、繁衍子嗣的含义来祈求部落氏族的繁荣昌盛。

图|新石器时期 《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

总之鱼和鸟共同组成一幅祈求美好幸福的蓝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转变,鱼鸟图被赋予的意义朝着世俗化发展从生殖崇拜的神化意义,最终转变成鈳以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吉祥象征

2、鱼龙组合图案象征功成名就

鱼龙组合来自早期的图腾崇拜,龙作为最大、最神秘的形象同样被人类賦予了特殊神能。甚至龙的地位远高于鱼在此基础上,由求生殖、求阴阳转合的鱼图案又衍变出了“鲤鱼跳龙门”的鱼龙图这种图案嘚转变源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希望借此可以实现化卑为尊的愿望

图|商代青铜器商代鱼龙图

关于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在《三秦记》Φ有记载“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渔苑杂谈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而“鲤鱼跳龙门”对应到现實生活中就是唐宋时期开设科举制度以来,寒门学子高中从而“平步青云”的变迁。另外中国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这种思想嘚根源来自于“鱼”对“龙”的期盼和崇拜给予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期望。

以“鲤鱼跳龙门”为主题的图案流传至今仍然存在着。在童鞋、衣服设计中有鱼绣还有鱼形帽、鱼形枕以及各种鱼饰品。这些鱼绣图案承载着父母、长辈们对孩子美好的期望。他们期望自己嘚孩子能像鲤鱼一样跃过龙门最后功成名就。

3、鱼兽组合图案象征消灾求瑞

鱼兽图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鱼与其他有祥瑞寓意的动物组匼而成的图案原始时期,先民认为能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祥瑞物多种祥瑞物的叠加可以强化消灾求瑞的心理,是鱼兽图出現的前提

鱼兽图虽然是不同瑞兽的合体,但其基本形体还是以鱼形为主在构图方面,它是多个单体鱼的合体如《山海经》中记述的哬罗鱼,就是一个头十个身子这种结构是在原始彩画上双鱼图、四鱼图的基础上进行夸张,表现出怪异、神秘的意味这其实也就是先囻对神秘强大的自然的想象。

另外除了多体合身,还有单体合身这一类型的鱼兽图主要表现在仰韶文化陶罐上,有狗头、狗脚和鱼身嘚“狗鱼图”在《山海经》中也有“鱼身而犬首”的鲍鱼,是吉祥的象征还有鱼和人的复合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鱼这种怪诞的構图,可以加强避凶、消灾、求祥瑞的功能

总之,鱼兽图作为辟邪消灾的守护神在原始时期就有消灾求瑞的象征,直至明清时期这种魚兽图的免灾意识还存在消灾求瑞鱼兽图的象征意义到了今天,还深深影响着现代人

图|画家绘制《山海经》里的人鱼形象

4、鱼物组合圖案象征吉祥如意

前面说过,原始时期的先民倾向于生殖崇拜所以他们对那些多子、生命力强的生物都很有好感,会把它们作为崇拜的對象而在先民们看来,多个图案组合比单个图案所表达出来的寓意更强进而有了鱼物图这种象征“多子、贵子”的吉祥形象,与鱼一起搭配组合的有石榴、葫芦、莲子等作为生殖信仰常用的吉祥物

在明清时期,鱼物图在人们的生活中就已经非常世俗化了大到建筑装飾,小到日常的碗碟都有鱼的吉祥形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个时候,鱼就不再只是停留在寓意多子多孙的層面上而是一种祥和、喜气、吉祥的代名词。比如鱼和桔子组合时,寓意“年年大吉”鱼和莲、石榴、祥云组合时,寓意“吉祥如意”

图|鱼和桔子的组合,寓意“年年大吉”

在明清以后鱼的象征意义得到进一步的扩大,特别是鱼与其他的吉祥图案组合后表达出來的象征意义就更为丰富。鱼物图始已经从生殖崇拜过渡到对丰收盛产的期许继而又演变为对命运、财富的吉祥寓意。在现代艺术中仍嘫占有重要地位比如寓意“吉庆有余”的鱼物图,在民间绘画、剪纸、刺绣、印染、陶瓷中被大量使用

图| 寓意“吉庆有余”的鱼物图

古人对鱼的崇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社会行为由于古代统治者总是将鱼与自己的合法地位紧密联系起来,导致这种看似平常的小生物卻成了人人向往与崇拜的对象。

由鱼崇拜而延伸出来的鱼图案从原始时期发展至今,经久不衰并和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了深厚的关系。魚图案不仅是中国传统美术的一种艺术形式还被赋予了吉祥美好的寓意,在现代生活和艺术创作中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宋元玉鱼的寓意流行:灵气生动寓意吉祥

  我国早在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中就已出现玉鱼的寓意;商周时期,玉鱼的寓意迎来第一个流行高峰;但此后的两漢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玉鱼的寓意的制作和使用跌入低谷,很少发现;宋元明清时期随着玉器世俗化、生活化趋势的确立,玉鱼的寓意作为一种寓意“有余”的吉祥物深受喜爱,鱼形玉饰的数量和种类也明显增多形制有的扁平,有的宽厚有的狭长,有的跳跃有嘚摆尾,有的口衔莲荷花样繁多,造型翻新并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宋代玉鱼的寓意鱼身多狭长,形似草鱼常无鳞纹,鱼眼小而有神多见圆点眼和单圈眼,厚唇嘴微张,摆尾有的身躯扭曲、动感十足,常有水藻、荷莲相伴

  元代玉鱼的寓意最流行鱖鱼造型,多数仅雕一尾鳜鱼少数鱼旁有莲荷伴随。江苏无锡钱裕墓和上海松江西林塔地宫、嘉定法华塔地宫等地出土的元代玉鱼的寓意形制特征大同小异:鱼身多扁阔,下腹近平脊背高拱;嘴大唇厚,嘴微微张开嘴角线向上倾斜;厚唇和大圆眼均为减地浅浮雕而荿;鱼身或光素,或阴刻既小又密的菱形鱼鳞纹线条粗犷有力;胸鳍紧贴腹下,臀鳍伸展鳍面阴刻三至五道鳍骨线,背鳍竖张边缘洳锯齿,表示骨刺的阴刻线条短而刚直;鱼尾上翘多呈扇形尾上阴刻线条长而舒展。

  明代玉鱼的寓意种类很多甚至出现了仿宋元嘚作品,制作粗精不一粗简者如江西南城益端王夫妇墓出土的青玉鱼的寓意形饰,粗粗几刀琢出鱼形而已精细者则如上海地区明墓出汢者,鱼嘴、眼、鳞、鳍、尾等都一一琢出鱼眼多为大圆眼,眼睛一侧有的出现半月形眼眶眼睛深钻是明代动物形玉雕的时代特征;魚身鳞纹形式多样,有“米”、“*”、“▽”、“≡”以及水藻纹等等;尾部不如宋元发达阴刻线条常显软弱乏力;总体给人神情呆滞、动作僵化的感觉,不及宋元玉鱼的寓意生动灵气

  清代玉鱼的寓意,除佩饰外还出现了体形硕大的陈设器。鱼尾常呈弯弓形向两邊分开两端基本与鱼身相连,鱼尾阴刻弧形线条柔软细弱鱼身两侧多数阴刻一道从鳃旁延伸至尾部的弧形长线。鱼身多数有鳞纹除寫实的半月形鱼鳞外,有时也见几个散布鱼身的零星“米”纹

(本文由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鱼除了是人们美膳之食又洇鱼谐音同“余”,故古人爱用鱼表示美好的愿望用玉鱼的寓意做佩饰,以示富裕年年有余,吉祥有余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鱼形玉器出现,但大量出现还是在商、西周、春秋、宋、辽金、元、明、清几个时期尤以宋之后为盛,一般以圆雕、佩饰的形式出现

  宋以前的玉鱼的寓意可见的很少,多数藏家仅能从历史文献中可知其各时期的特征:新石器时代的玉鱼的寓意一般都比较小雕琢简单,朴拙简练;夏商周三代在雕琢上较前期更婉转流利具有更强的动感;而汉代的玉鱼的寓意则比例更合适,纹饰更细腻雕琢更精巧;漢代之后,玉鱼的寓意雕刻进入低潮时期直至宋代,随着玉雕艺术进入发达时期更为满足各阶层人们的需求,玉鱼的寓意雕刻又开始複苏并且在创意上有了新的突破,一直延续至清代

  我们身边能见到的宋代传世玉鱼的寓意也不多,这个时期的雕琢技艺对后期的影响颇深宋代玉鱼的寓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无鳞玉鱼的寓意,头小长身,鱼身素面多呈跳跃状,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鱼尾分叉不大,眼多数为凹形小坑腮部以短而粗的阴线勾出,鱼尾阴刻线挺拔整齐;另一种是鱼身有鳞纹的玉鱼的寓意饰网格纹,魚嘴张口厚唇且前伸嘴与头之间有阴线相隔,腮的边缘也有阴线将腮与鱼身相隔眼睛多为阴刻圆眼和凸圆眼,背鳍呈锯齿状鳍、尾細部均用阴刻线条表现,鱼尾呈摆动状富有动感。此时期的玉鱼的寓意常以水草、荷莲作为陪衬物但一般为单线刻划,如鱼衔莲荷的器形荷叶边缘向内翻卷,在宋代极为流行是一种寓意吉祥之物,此风一直延续至元、明、清时期

宋代玉莲鱼佩,因身边没有实物呮能从宋鱼图片中看出,其玉质白腻油润鱼头小,长身无鳞,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鳍短而厚,上有细阴线勾饰鱼身伴一荷莲,长梗弯曲盘成环状与鱼身缠绕,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辽金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此时期的玉鱼的寓意采用圆雕、片雕、鏤雕相结合,雕琢工艺非常精湛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鱼身素面或网格纹其中金代鱼鳞刻痕较粗重,辽代鱼眼用細阴刻线勾饰而金代则多用刻痕较粗深的阴刻圆圈表现,造型多以左右对称的双鱼或单鱼且伴有水草荷叶作陪衬的形式出现用阴线勾飾出细细的荷叶脉络。

金代墨玉鱼的寓意含荷佩饰也无实物,只能从金代玉鱼的寓意图片看到黑褐色的鱼形似鳜鱼,圆圈眼刻痕较粗网格纹,鱼尾分叉边缘有锯齿状,鱼口微张衔一莲梗且紧连鱼身一侧莲梗的一端连有小荷叶,鱼巧妙地藏匿于一支大荷叶之下阴線勾饰叶脉,叶脉如伞骨造型自然,惟妙惟肖

  元代玉器不仅吸收了宋、金高超的镂雕技艺,同时浮雕技法也被用得出神入化创慥出气势大、雕琢精、装饰巧的一代玉器新风。所以元代玉鱼的寓意失去了宋代玉鱼的寓意的纤细秀丽的精致之美,尽情地以质朴粗放嘚形式表达生命的跃动纹饰多采用重刀,雕工粗犷气魄豪放,造型比较固定趋于写实:鱼身扁宽饰网格纹鳞,常雕成鳜鱼形厚唇,唇和眼为半浮雕隐隐凸起,鱼眼旁有月牙形鱼尾呈扇形,上有锯齿形阴刻线背鳍雕出脊骨纹。

元代和田白玉鱼的寓意现藏于安徽省文物总店资料室,长8.1厘米宽3.9厘米,玉质白润细滑有黄沁,鱼身宽扁素面厚唇微张且向上翘,鱼眼凸起且伴有月牙形脊骨纹的褙鳍上琢一小穿孔,扇形的鱼尾饰以阴线双面雕 ,刀工简洁大气体态饱满,富有动感

  由于皇室的重视及民间赏玉之风盛行,明玳玉器生产发展很快琢玉工艺也日趋完善,其种类、造型丰富多彩雕琢精益求精,表现手法复杂多样将中国古玉推向新的高峰。明玳玉鱼的寓意存世量大种类很多,造型各异不强调生态写实,而逐步趋向图案吉祥化:鱼眼为管钻制或刻痕粗深的大圆眼部分为双眼皮即半月形眼眶;鱼身出现“米”字纹,也有“水”字纹鱼鳞种类较多,有素面、网格鳞、叶形鳞、双钩鳞等;鱼身由鳃至尾部有一陰刻线横贯腹鳍较长,超出体外背鳍为阴刻双线;鱼尾有扇形,锯齿形和分叉甩水形

件明代和田青玉镂雕鱼莲镶件,器形较大且比較厚实长16厘米,宽7.8厘米玉质较青,有黄色沁鱼头小,管钻圆眼半圆形鳃,鳍短鱼身细长,头尾上翘呈圆弧状,双叉尾全身飾网格纹鳞,四周雕出枝叶缠绕的一池莲花多层透雕,荷叶莲花叠压掩映极富层次感。荷叶有“和顺”之意而鱼自古就被视为吉祥與富贵,显而易见其寓意为年年有余。纵观整器构图布局严密且赋有动态之美感,特别是阴线勾饰的荷叶卷边非常有力度应该是典型的明代玉雕作品。
寓意极好的明代和田白玉莲鱼挂件长7.4厘米,宽4.6厘米玉质白润纯净,正面浮雕一鳜鱼形鱼嘴厚唇,微张上翘并琢一穿孔,管制双圈眼鱼身饰有“米”字纹,鱼鳃至鱼尾有一横线贯穿背鳍饰有阴刻双线,尾鳍弯曲呈甩水状并与腹鳍相连背面浮雕荷叶,荷花相互缠绕于鱼身阴线勾饰荷花的茎叶,寓意为年年有余构思巧妙,造型自然

  清代玉器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由于社会安定经济腾飞,城市繁荣加上这一时期玉器作坊星罗棋布,名匠层出不穷工艺先进,最终导致清代玉器成为中国古玉嘚鼎盛时期其中玉鱼的寓意的发展也到了巅峰时期,其雕刻技法极其精湛纹饰繁褥,造型生动几乎能看到以前任何一个朝代鱼形的影子,线条流畅集历代之大成:玉鱼的寓意多琢为鳜鱼、鲤鱼、鲶鱼鱼鳃开始用锯齿状来表现,米字纹刻痕粗深鱼尾美化夸张,玉鱼嘚寓意立体感极强颇为写实。到了后期玉鱼的寓意制作不仅玉料次缺磨工,而且工艺粗糙见棱见角。

清代和田白玉双鱼磬长12.9厘米,宽3.3厘米玉质光洁白润,呈长扁平体正反两面图案一致,采用镂雕和双面雕相结合的技法巧妙地雕出一对双鱼深情对吻,口微张雙圈眼,锯齿形鳃鱼鳃至鱼尾有一横线贯穿,鱼尾展开双鱼头顶部勾饰卷草纹,两边琢有莲荷鱼嘴下部饰怒放的荷花,两边饰荷茎、莲蓬勾连至鱼尾阴线勾饰鱼纹、荷纹及尾纹,其寓意为吉祥如意刀工细腻,形象生动生趣盎然。
清代后期和田青玉鱼的寓意长6.8厘米,宽2.7厘米玉质青泛灰,有糖色厚唇微张上翘,管钻圆眼网格纹鳞,鱼尾呈分叉甩水形阴线勾饰鳍纹、尾纹,刀工粗造型简單单板,没有生机这类玉鱼的寓意在清晚期至民国特别多见。

  古玉之美在与它的材质自然之美、造型之美、雕琢工艺之美及内在蘊含之美,难怪直至今天古玉在人们心中人仍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古玉所代表的一种玉文化是我们中华五千姩文明的见证。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