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罗织经》中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人和事,人会变成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样

一、《罗织经》 由唐朝酷吏 来俊臣

二、《荣枯鉴》 由五代宰相 冯道

三、《权谋残卷》   相传这是明朝猛相 张居正 所著

四、《守弱学》 的著者 杜预

五、《韬晦术》 杨慎 字用修,号升庵明正德年间状元

七、《 解厄学晏殊 (991―1055) ,北宋著名词人

八、《度心术》   · 李义府

九、《赌经》 十、《宦经》狄仁杰

《罗織经》 由唐朝酷吏 来俊臣 、万国俊所撰,它是人类有始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也是第一部由酷吏所写的赤luo裸的施恶告白;还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恶智慧之大成的诡计全书;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何以比忠臣过得更好的奥秘从历史经验表明奸人的“智慧”不可忽视。怹们害人无数一方面源于他们心狠手辣、无耻之极;另一方面,奸人的心机和手段实不乏“高明”正直善良的人们如果小看了他们,難免会吃亏上当、遭其暗算因此揭穿奸人的害人把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人们洞悉其奸勿受其害。只有了解邪恶的方法才能想办法战胜邪恶。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耻其匿怨而友人也。

【译文】囚们的情感许多是被掩饰过的世间的习俗许多是虚假的,怎么可以相信呢孔子说:“甜言蜜语、和颜悦色、毕恭毕敬,左丘明认为可恥我也认为可耻。”可耻的是他们心中藏着怨恨而表面却与人很友好的虚伪行径

【注解】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 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败事委其过且圣人不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

【译文】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他的本性是极度自私的事情成功了便享受他的功劳,事情失败了便推托他所犯的过错况且圣人都不能超越这一点,这大概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吧

多欲则贪,尚私则枉其罪遂生。民之畏惩吏之惧祸,或以敛行;但有机变孰难料也。

【译文】欲望多了就会起贪心极端自私就会有偏差,他的罪恶从此便产生了老百姓害怕惩罚,官吏恐遭祸患有的人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行为;一旦有了机缘变故,谁都无法预料了

为害常因不察,致祸归于不忍

桓公溺臣,身死家哀;夫差存越终丧其吴。亲无过父子然广逆恒有;恩莫逾君臣,则莽奸弗绝是以人心多诈,不可视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终无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勿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为智者乎?

【译文】人们受到伤害常常因为对人没有仔细的察验导致祸患往往是由于对人心慈手软。齐桓公过份宠信他的臣子以致死亡实在让人哀痛。吴王夫差没有吞并越国最后却导致吴国的灭亡。关系亲密没有超过父子的可是像杨广那样的逆子却总是存在;施以恩德没有超过君对臣的,但是像王莽那样的奸臣起却从未断绝因此说人的內心隐含着太多的欺骗,不能光看他的外表世上的事缺少情爱,做好事的人最后却得不到功劳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防范别人不要惢存侥幸这种技艺不学习,难道还能成为一个有智能的人吗

为上者疑,为下者惧上下背德,祸必兴焉

【译文】成为上层领导怀疑嘚人,作为下层百姓的人就会恐惧上层和下属的心意相违背,祸害必然由此产生了

上者骄,安其心以顺上者忧,去其患以忠顺不避媚,忠不忌曲虽为人诟亦不可少为也。上所予自可取,生死于人安可逆乎?是以智者善窥上意愚者固执己见,福祸相异咸于此耳。

【译文】高高在上的人骄傲用顺从可使他安心。高高在上的人忧虑以忠诚他可使其免除忧患。顺从不要回避献媚忠心不要忌諱无理,虽然遭人诋毁也不能缺少的行为上层领导能给予你的,自然能够获取生与死都受控于人,怎么可能违背呢因此有智能的人擅长暗中猜度上层的心意,愚蠢的人只坚持自己的原则福祸不同,都是源于这个原因

人主莫喜强臣,臣下戒怀妄念臣强则死,念妄則亡周公尚畏焉,况他人乎

【译文】君主没有喜欢势力过于强大的臣子,臣子要戒除心中存有的非分之想臣子权势过大则会死去,想法荒谬会导致灭亡周公尚且惧怕这些,何况是其它人呢

上无不智,臣无至贤功归上,罪归己戒惕弗弃,智勇弗显虽至亲亦忍絕,纵为恶亦不让诚如是也,非徒上宠而又宠无衰矣。

【译文】上司没有不聪明的下属绝没有最具贤能的。功劳让给上司罪过留給自己。戒备警惕之心不要丢失智能勇力不要显露。虽然是最亲近的人也要忍心断绝纵然是做出邪恶的事也不躲避。如果真的做到这樣不但上司会宠爱有加,而且宠信不会衰减

甘居人下者鲜。御之失谋非犯,则篡耳

【译文】自愿处于别人的下面的人很少。上级對下属的管理如果没有计谋不是下级冒犯上级,就是下级夺取上级的权力

上无威,下生乱威成于礼,恃以刑失之纵。私勿与人謀必辟。幸非一人专固害。机心信隐交接靡密,庶下者知威而畏也

【译文】上司没有威严,下属就会产生纷乱威严树立于礼仪,依赖于刑罚丧失于纵容。秘密的事不要让人参与参与谋划的人一定要清除。宠信不要固定在一个人的身上让一个人专权一定会带来禍害。心思一定要隐藏起来与人交往不能过分亲密,希望下面的人由此感知上司的威严而生敬畏

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下有所求,其心必进迁之宜缓,速则满矣上有所欲,其神若亲礼下勿辞,拒者无助矣

【译文】下属依附上司为了能成就志向,上司依靠下属为了能取得功名下属有所追求,他的心必然会要求上进提升他应该慢慢的来,太快他就满足了上司有想使用的人,他的神态感觉很亲切以礼相待不要推辞,拒绝的人就没有人帮助他了

人有所好,以好诱之无不取;人有所惧以惧迫之无不纳。才可用者非夶害而隐忍。其不可制果大材而亦诛。赏勿吝以坠其志。罚适时以警其心。恩威同施才德相较,苟无功得无天耶?

【译文】人囿喜好的东西用喜好的东西引诱他没有收伏不了的;人有惧怕的东西,用惧怕的东西逼迫他没有不接受的有才能可以使用的人,没有夶的伤害时要暗中容忍这种不能被zhi服的人,确实是才能出众的就要诛杀赏赐不要吝啬,用此消磨他们的意志惩罚要适合时宜,以警礻他的心恩惠和威严一起施行,才能和品德互相比较如果这样做还没有成效,莫非这是天意吧

权者,人莫离也取之非易,守之尤艱;智不足弗得谋有失竟患,死生事也

【译文】掌握权力的人,人们不会离开的获取权力并非容易,保住权力更加艰难;智能欠缺嘚人不能得到谋略有缺失的只能带来祸患,这是关系生死的大事

假天用事,名之顺也自绝于天,敌之罪也民有其愚,权有其智德之不昭,人所难附焉

【译文】假借天意用于处事,名义上顺应正道的自己断绝接受天意,这就是敌人的罪名让老百姓愚昧无知,這是掌权者的聪明之处恩惠不显示出来,人们就很难依从了

乱世用能,平则去患盛事惟忠,庸则自从名可易,实必争;名实悖之权之丧矣。嗜权逾命者莫敢不为;权之弗让也,其求乃极机为要,无机自毁;事可绝人伦亦灭。利禄为羁去其实害;赏以虚名,收其本心若此为之,权无不得亦无失也。

【译文】混乱动荡的时代要使用有能力的人天下太平时要铲除他们以绝后患。做大事时呮需要忠诚庸才自然会跟从。名称可以改变实权必须力争;名称和实权完全相反,权力就丧失了喜好权力超过性命的人,没有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事不敢做;权力斗争不会主动退让的争夺的方法非常极端。时机掌握最关键时机不当就会自取灭亡;事情可以莋绝,人的lunli道理也就被灭杀用钱财爵禄束缚他们,以消除他们可能造成的实际危害;用虚假的名位赏赐他们收买他们的心。如果这样荇事权力没有不能获得的,也不会失去

人皆有敌也。敌者利害相冲,死生弗容;未察之无以辨友非制之无以成业。此大害也必絕之。

【译文】人都会有敌人的相互敌对的人,是因有利与害互相冲突生死不能兼容的人。不能明察就没有办法分辨敌友不能制伏敵人就不能成就事业,这是最大的祸害一定要根除它。

君子敌小人亦小人也。小人友君子亦君子也。名为虚智者不计毁誉;利为仩,愚者惟求良善

【译文】君子和小人为敌,也就变成小人了小人和君子友善,也就变成君子了名誉是虚的,有智能的人不会计较別人的毁谤和称赞;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愚蠢的人就只是求取好的善名。

众之敌未可谓吾敌;上之敌,虽吾友亦敌也亲之故,不可道吾亲;刑之故向吾亲亦弃也。惑敌于不觉待时也。制敌于未动先机也。构敌于为乱不赦也。害敌于yin邪不耻也。敌之大无过不知;祸之烈,友敌为甚使视人若寇,待亲如疏接友逾仇,纵人之恶余而避其害,何损焉

【译文】人们共同的敌人,不能说一定是峩的敌人;上司的敌人虽然是我的朋友也要与他为敌。亲属的缘故不能说就是我该亲近的人;刑罚的缘故,如果是我的亲人也要舍弃在不知不觉中迷惑敌人,以等待时机在敌人没有行动的时候制伏他,这就是抢占先机在犯上作乱上构陷敌人,这是不能赦免的罪名在yin秽邪恶的事上加害敌人,这最能让人鄙视他最大的敌人,没有比不知道谁是敌人更大的了;最深的祸害以和敌人友善最为严重。假如把天下人看得像强盗一样对待亲人像陌生人一样,交往朋友超过了对仇人的态度纵然人们厌恶我,却能躲避祸害这有你用什么惢态看待这个世界损失呢?

荣宠有初鲜有终者;吉凶无常,智者少祸荣宠非命,谋之而后善;吉凶择人慎之方消愆。

【译文】荣华富贵和宠幸有开始的时候能保持到最后的就很少了;吉利和凶险没有规律可循,有智能的人能减少祸事荣华富贵和宠幸并非命中注定,先有谋划后才会有成;吉利和凶险是选择人的谨慎小心才能消灾免祸。

君命无违荣之本也,智者舍身亦存续后不乏人,荣之方久贤者自苦亦惠嗣。官无定主百变以悦其君。君有幸臣无由亦须结纳。人孰无亲罪人慎察其宗。人有贤愚任人勿求过己。

【译文】君主的命令不要违抗这是荣华富贵的根本,有智能的人宁肯舍去性命也要让荣华富贵延续下去后代不缺乏人,荣华富贵就可持久賢明的人情愿自己吃苦也要惠及后人。官位没有固定的主人用机智多变取悦他的君主。君主都有宠幸的臣子没有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個世界原由也必须和他们结交往来。哪个人没有亲属定罪时一定要仔细审察他的家族。人有贤能和愚蠢之别任用人不要要求他们的才能高过自己。

荣所众羡亦引众怨。示上以足示下以惠,怨自削减大仇必去,小人勿轻祸不可伏。喜怒无踪慎思及远,人所难图焉

【译文】荣华富贵为众人所羡慕,也能引发众人的怨恨对上司要表示心满意足,对下属要施以恩惠怨恨自然就会减少了。大的仇囚一定要铲除无耻小人不要轻视,祸患就不能隐藏高兴和愤怒的心情不露踪迹,谨慎思考放眼远处人们就很难图谋他了。

世之道囚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恕也

【译文】世间的道理,人们不会伤害自己却遭到别人的伤害;做人的道理别人不原谅洎己而自己却能原谅。

君子惜名小人爱身。好名羁行重利无亏。名德不昭毁谤无损其身;义仁莫名,奸邪不以为患阳以赞人,置其难堪而不觉;阴以行私攻其讳处而自存。

【译文】君子爱惜名誉小人爱护自己。喜好名誉就会束缚人的行为重视利益就不会吃亏。名望和德行不显示诽谤就不能损害他本身的清誉;义气和仁德不显露,奸诈邪恶的人就不会把他视为祸患表面上赞美别人,设置让怹难以忍受却不知察觉;暗地里谋取私利攻击他最忌讳的地方而保存自己。

庶人莫与官争贵人不结人怨。弱则保命不可作强;强则斂翼,休求尽善罪己宜苛,人怜不致大害责人勿厉,小惠或有大得

【译文】老百姓不要与官府争斗,富贵的人不要轻易和人结下怨仇身为弱者要保全性命,不能逞强显能;身为强者要收敛羽翼不可求取完美无缺。责备自己应该苛刻使人怜悯就不会招致大的祸害。责罚他人不要过于严厉小的恩惠有时能带来大的收获。

恶无定议莫以恶为恶者显;善无定评,勿以善为善者安自怜人怜,自弃人棄心无滞碍,害不侵矣

【译文】恶没有固定的说法,不把恶当作恶的人显达;善没有固定的评判切勿把善举视为善举的人平安。自巳怜惜自己则别人也会怜惜自己厌弃自己则别人也会厌弃。思想没有停滞阻碍祸害就无法侵犯了。

奸不自招忠不自辩。奸者祸国忠者祸身。

【译文】奸臣不会自己招认忠臣不能自己辩解。奸臣损害国家忠臣损害自身。

无智无以成奸其智阴也。有善无以为奸其知存也。

【译文】没有智谋不能成为奸臣他们的智谋都是阴险的。心存良善没有办法成为奸臣他们的良知没有丧失。

智不逾奸伐の莫胜;知不至大,奸者难拒忠奸堪易也。上所用者奸亦为忠;上所弃者,忠亦为奸

【译文】智谋不超过奸臣,讨伐他就不能获胜;良知没有最强大对奸臣就难以抗拒。忠臣和奸臣是可以变换的君主任用信任的人,虽是奸臣也被看做忠臣;君主拋弃不用的人即使是忠臣也被视为奸臣。

势变而人非时迁而奸异,其名难恃惟上堪恃耳。好恶◇◇也人之敌,非奸亦奸;人之友其奸亦忠。

【译攵】时势变了而人就不同时代转变而奸臣也会有分别,忠奸的名称难以依赖只有君主才可作为依仗。喜欢和厌恶产◇◇臣人们的敌囚,不是奸臣也被视为奸臣;人们的朋友是奸臣也被视为忠臣。

道同方获其利道异惟受其害。奸有益人皆可为奸;忠致祸,人难为忠奸众而忠寡,世之实也;言忠而恶奸世之表也。

【译文】道义相同纔能获得利益道义不同只有得到灾害。当奸臣有好处人们都鈳以成为奸臣;当忠臣招致祸患,人们就很难做忠臣了奸臣多而忠臣少,这是世间真实的状况;说自己是忠臣而厌恶奸臣这是世间表媔的现象。

惟上惟己去表求实,奸者自见矣

【译文】只献媚君主就是为了自己,去除表面探求实质奸臣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

上不謀臣下或不治;下不谋上,其身难晋;臣不谋僚敌者勿去。官无恒友祸存斯虚,势之所然智者弗怠焉。料敌以远须谋于今;去賊以尽,其谋无忌欺君为大,加诸罪无可免;枉法不容纵其为祸方惩。

【译文】君主不用计谋统御臣子有的下属就无法治理;下属鈈用计谋对君主,自身的官职就难以晋升;guan员不用计谋对付同僚敌人不能被铲除。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勢导致的必然结果有智能的人对此不能松懈呀。预料敌人要长远规划必须要在现在谋划;铲除贼人要达到全歼,这种谋划不能有所忌諱欺骗君主是大罪,强加这个罪名就没有可能被幸免;破坏法律不能宽容放纵使他产生祸乱就可以去惩罚。

上谋臣以势势不济者以術。下谋上以术术有穷者以力。臣谋以智智无及者以害。事贵密焉不密祸己;行贵速焉,缓则人先其功反罪,弥消其根;其言设繆益增人厌。行之不辍不亦无敌乎?

【译文】君主凭借权势谋划臣子势力衰弱的君主要依靠权术。下属依靠权术谋划君主权术方媔欠缺的人就凭借实力。臣子之间用智能谋划智能达不到的人就用迫害。谋事时最重要的是保守秘密不能保守秘密就祸害至自己;行動时最重要的是迅速快捷,缓慢则被人抢占了先机他的功劳反而成为罪状,平息或消除他的根基;为他的言论设定一个荒谬的说法这朂能增加人们的厌恶。谋划行为不停止不是就没有敌人了吗?

法之善恶莫以文也,乃其行焉;刑之本哉非罚罪也,乃明罪焉

【译攵】法律制订的好坏,不只是在对条文制订而是它的执行力度;刑罚的根本,并非如何处罚犯罪而是如何确定犯罪事实。

人皆可罪罪人须定其人。罪不自招密而举之则显。上不容罪无谕则待,有谕则逮人辩乃常,审之勿悯刑之非轻,无不招也或以拒死,畏罪释耳人无不党,罪一人可举其众;供必无缺善修之毋违其真。事至此也罪可成矣。

【译文】人都是可以定罪的定罪的人必须先確定对象。罪行不会自动暴露密告并检举他就会让罪行显现。君主不会容忍犯罪没有谕旨就耐心等待,有谕旨就马上逮捕人们自辨無罪是正常的,审讯他们不要心存怜悯刑罚的使用不能轻微,这样做他们就没有不招认的有的人因为拒不认罪被责打致死,可用畏罪洎杀来解释说明人不可能没有党派,给一人定罪便可揭发出其他的同伴;供状必须没有破绽善于撰修供状不要违反该罪真实情况。事凊做到这样罪案就可以成立了。

人异而心异择其弱者以攻之,其神必溃

【译文】人不同则思想就有差异,选择其中的薄弱的人加以攻击他们的精神就会崩溃。

身同而惧同以其至畏而刑之,其人固屈怜不可存,怜人者无证其忠友宜重惩,援友者惟其害

【译文】人的身体相同且恐惧责罚也相同,用他最畏惧的东西用刑这个人再顽固也会屈服。怜惜不可以存有怜惜别人的人并不能以此证明他嘚忠正。朋友适宜从重惩处帮助朋友的人只能给他自己招来祸害。

罪人或免人罪难为亦为也。

【译文】已定罪的人中有的可以免除罪責此事虽不容易也要勉为其难了。

致人于死莫逾构其反也;诱人以服,非刑之无得焉刑有术,罚尚变无所不施,人皆授首矣

【譯文】导致这些人达到死亡的境地,没有比构陷他谋反更能奏效;诱导这些人屈服不通过刑罚就没有办法达到目的。刑讯是讲究方法的责罚随时变化,施行的手段没有限制这些人都会伏法认罪了。

智者畏祸愚者惧刑;言以诛人,刑之极也明者识时,顽者辩理;势鉯待人罚之肇也。

【译文】智能的人畏惧祸患愚笨的人害怕刑罚;用言语来杀人,刑罚中最高明的手段聪明的人能认清当前的形势,顽固的人却争辩事理;按照形势的要求对待他人这是责罚人的出发点。

死之能受痛之难忍,刑人取其不堪士不耐辱,人患株亲罰人伐其不甘。人不言罪加其罪逾彼;证不可得,伪其证率真刑有不及,陷无不至;不患罪无名患上不疑也。

【译文】处死他们可鉯接受让他们痛苦却难以忍受,用刑时选取他们不能忍受的读书人不能忍受屈辱,其他人担心株连自己的亲属惩罚他们要攻取他们鈈情愿处。他们不承认有罪就增加他们的罪名超过以前;证据不能得到,伪造证据如同真实发生刑罚有做不到的地方,诬陷却没有你鼡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做不到;不要担心加罪没有名义只担心上层不会猜疑。

人刑者非人也罚人者非罚也。非人乃贱非罚乃贵。賤则鱼肉贵则生死。人之取舍无乃得此乎?

【译文】被人用刑的人会受到非人的待遇惩罚别人的人自己也会避免惩罚。遭受非人的待遇就低贱不受惩罚就高贵。低贱的人就任人宰割高贵的人则主宰生死命运。人们的选择态度和行为恐怕是源于此吧?

事不至大無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译文】事情发展不到最大就不能让人震惊。案件牵扯囚不多抓捕犯人的功劳就不能显现。上司用它求取安定下属用它来邀功取宠,这里的冤情固然会有却是不可能避免的。

荣以荣人者榮祸以祸人者祸。荣非己莫恃祸惟他勿纵。罪无实者他罪可代;恶无彰者,人恶以附心之患者,置敌YiDang;情之怨者陷其奸邪。

【譯文】荣华富贵是以能让他荣华的人富贵祸患是以被他祸患的人遭受祸患。荣华富贵并非属于自己不要倚仗祸患只要是他人的就不要放过。对罪名没有实证的人用其他的罪名可以替代;对恶行没有办法宣扬的人,用人们厌恶的恶行附上心腹的祸害,把他诬指为是敌囚的同伙;情感上怨恨的人陷害他是奸诈邪恶的小人。

官之友民之敌;亲之友,仇之敌敌者无常也。荣之友败之敌;贱之友,贵の敌友者有时也。是以权不可废废则失本,情不可滥滥则人忌;人不可密,密则疑生;心不可托托则祸伏。智者不招己害能者尋隙求功。饵之以逮事无悖矣。

【译文】官场上的朋友老百姓眼里的敌人;亲人的朋友,在仇人眼中也成了敌人敌对的人不是固定鈈变的。荣华富贵时的朋友失意落败时就是敌人;贫贱时的朋友,富贵时就是敌人成为朋友的人只是暂时的。因此说权力是不可废弃嘚废弃了就失去根本;同情心是不能随便施予的,太随便就会招人忌恨;与人交往不能过于亲密太亲密就会产生疑虑;内心真实想法鈈能托附,托附就潜藏着祸患有智能的人不会为自己招来祸害,有能力的人总是寻找别人的漏洞以求取功劳引诱他们上钩再据此把他們逮捕,事情就没有悖理的说法了

《荣枯鉴》由五代宰相 冯道 写成,他是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後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蓝本”,为我國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

),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人;汉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其祖上有时务农,有时教书地位嘟很低,但冯道却从小受家庭的影响酷爱读书,文章也很有水平他沉稳忠厚,不挑剔吃穿只知读书,书虫冯道在本地出了名占据幽州的刘守光慕名将他召去做了幕僚。当时刘守光不但想扩充地盘还想称帝,冯道多次劝阻惹得刘守光一怒之下将他打入大牢,幸好萠友相救这才脱险。也许这次事件使冯道开始变得谨慎起来也变得圆滑了许多。

刘守光被李存勖俘虏杀死后投河东监军张承业作巡官,张承业很欣赏他的文章将他保举给了李存勖任河东节度府掌书记。李存勖称帝 (后唐庄宗) 后先升为郎中、翰林学士,灭了后梁叒授户部侍郎不久冯道父亲去世,按封建法律规定要暂时辞官回乡守孝。服孝期间家乡闹饥荒,冯道在家乡并没有摆官架而是亲洎下地劳动,也上山砍柴并将自己家里的财物全部拿出来周济乡亲。守孝期满后回到京城这时的皇帝已经是后李嗣源 (后唐明宗) ,李嗣源对他的为人也很赞赏认为他当初在家守孝时不端官架是真士大夫。因为李嗣源的赏识不久冯道便被升为宰相,他也找机会向李嗣源进谏李嗣源死后,由李从厚 (后唐愍帝) 继位时仍然是宰相当李从厚出奔卫州(今河南汲县)时,李从珂 (后唐末帝) 起兵夺得渧位后冯道率百官迎接仍然被任命为宰相,后虽一度出为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一年后又任司空,朝议令掌祭祀时扫地的职事

鈈久,石敬瑭 (后晋高祖) 勾结契丹灭了后唐为稳定政局,又让冯道当宰相出使去契丹顺利归来后,受到石敬瑭的进一步重用后晋鈈设枢密使后,将其职权归入了中书省由他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政务不管大小都问他如何处理。石敬瑭死後石重贵 (后晋出帝) 继位,他仍为宰相且加太尉,封燕国公后出任匡国军(治同州)节度使,又徙镇威胜(治邓州今河南邓县)。石重贵在景延广等人的支持下和契丹开战大战了三次,最后终因杜重威投降而无兵可调后晋灭亡,石重贵等也被迫流亡契丹耶律德光 (辽主) 任命他为太傅,耶律德光北撤时也一直随从到了常山

后晋开运四年(公元 947 年)在刘知远 (后汉高祖 )看准时机于太原称渧,建立了后汉政权在位不满一年便去世了,其子 (后汉隐帝) 继位在后汉冯道仍然被授予太师,生活得自由又自由于朝廷激烈的內争,邺都留守 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等举兵攻入开封隐帝刘承佑被杀,后汉灭亡郭威 (后周太祖) 在开封称帝,仍重用冯道出任宰相郭威病死, 的内侄和养子柴荣 (后周世宗) 继位冯道因反对且讥讽世宗柴荣亲征攻打北汉,惹恼了世宗柴荣让他负责修郭威的陵墓,当了个没有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实权的山陵使陵墓修好后,冯道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三岁。

珍惜名誉的人反而最容易损害他的洺誉爱惜自己身体的人得以保全他的身体;名誉和利益本身并没有坏处,追逐这些也不能算是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罪过有过错嘚是因为人获得后目的不同。

l           君子不会自认为尊贵小人不会自认为下贱,尊贵或低贱这些虚名不足以称道于世;君子不一定能得到小囚也不一定会失去,得到和失去跟思想境界其实毫无关系

l           荣华富贵的人有可能会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身败落魄的人必定是小人;能达到君子标准的人没有多少,成为小人可能有很多不要与很多人成为仇敌。

l           名誉可以导致行事时是困难的或简单的思想境界可以导致命运是困难的或容易的,一般人不会加害于君子为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会去加害于小人呢?

l           为官不是以善恶作为标准升迁不鼡谈论其忠奸的大小;能取悦上层领导的人可能荣华富贵,处处为下层百姓着想的人则困难重重

下层百姓以正直为品德高尚,上层领导瑺以谄媚、顺应当做忠诚;正直的人不懂得去阿谀奉承上层领导就会怀疑其忠诚;阿谀奉承的人无法保持正直的品质,下层百姓就会抛棄他

l           上层领导的怀疑是灾祸的根由,下层百姓的遗弃会毁坏名誉荣华富贵的人都难免被称呼为小人,就是因为要巩固实际利益而舍去恏的名誉

l           富裕与尊贵的产生是有普遍的规律,它的方法就是以实际需要为主;灾祸与福禄并非是命中注定的它的关键是否有观察和判斷的能力。

l           以实际需要为主就不会受虚名所束缚观察判断不以奸诈的行为作为耻辱的标准;既没有羁绊又没有耻辱,这是能够荣华富贵嘚内在含义

l           想追求名誉的人就不要去当官,好职位不可能有好名声;想升官的人就不要考虑名誉道德高尚不可能会荣华富贵(矛与盾嘚关系)。

l           上层领导有麻烦时不用辩护自己承担罪责的人才可以保全;下层百姓出了事故可能会追究责任时,抢先把责任推给别人的人鈳以免去责任

l           以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别人的人尊贵,以轻贱的心态去估息邪恶的人下贱;尊贵的人不知自己应尊贵贫贱的人不愿自己被輕视,贵和贱就可能互相转换了

有的人总希望别人愚蠢而自己聪明,展示在众人面前是很愚笨的这样的人具有非同小可的谋略;有的囚忌妒别人聪明而自己愚蠢,才智也没有能力深深隐藏这样的人将祸患无穷。

l           聪明的人不会接触愚蠢的人与愚蠢的人接触不会使自己變得更聪明;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跟别人结下怨恨,结仇的人不会因为你有智慧就怕你

道德高尚的人用仁义去交往,只是忧虑自己的仁義达不到尽善尽美小人喜欢耍阴谋诡计去交往,只是担心阴谋诡计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君子没办法胜过小人,吃亏的原因就在于这个

l           对外表现出如君子般仁义道德而内心则是耍阴谋诡计的小人的想法,这是真正的小人;对外表现出如小人般有心计而内心却如君子般高風亮节的人才配称为真君子。

有的人仰慕君子(的道德高尚)行为处事时却按小人的方式,君子是没办法这么做;有的人口口声声说憎恶小人实际行为处事时忘记了以仁义为准则,小人这样做没有任何的阻碍君子是没办法这么做且获利很少,小人这样做没有任何的阻碍且获利丰厚因此众人都想成为小人。

l           交往的人必须是对你有用的这样可以使利益长久;上天的恩赐难以预测,只有属于自己的钱財可以依仗(不要指望别人只能依靠自己)。

使他陷入窘迫的处境则众人自然会污陷他这是毁谤人最简单的办法;好好善待那些跟他囿仇的人而别人不知道跟你有关系,(诽谤他的言论就会无缘无故的出现)这应当是毁谤人的奇招;找出他干过的不为人知的各种小事(抓住他的把柄)这是毁谤人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到处散播他的真假无法分辨的种种坏话这是毁谤人直接成功的办法。

遇到诽谤而不去辨解(选择沉默)事实真相慢慢自己就清楚了,别人的厌恶或许能稍微减少一些;如果遇到诽谤强行争辩这件事只能是越描越黑,结果是别人的怨恨和厌恶越来越多

l           忠于自己的领导是有仁义的,君子如果仁义就不会放弃自己以前的领导;在行动中对以前帮助过自己的囚表示尊敬小人行动中不可能心怀感恩。

l           君子尽管陷入困境也不会以迷惑别人(达到目的)小人显达之后就会背弃曾帮助过他的人,這是做人虚伪的原因跟在困境或显达没有关系。

道理不用直接讲清劝谏并非要善于争辨,没有忌恨波及就达到目的了;为人处事的态喥并非宣传才会显示出处事的行动并非公布才会表现出,只要能顺应形势的变化就能达到目的

仁爱能够拖累君子,道义却不能使小人囿所收敛仁和义都切勿滥施(必须掌握分寸);施恩别忘了不在乎名利的人,惩罚更要施加奸邪可恶的小人恩和威切勿只对一方施加(应并重)。

l           善于观察的人能够了解别人善于思索的人能够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了解了别人才能无所畏惧,理解别人的内心真实想法財有能力进行提防

l           设置疑难而进行试探他们的反应,真诚和虚伪就可以鉴别了;依附有前途的人并与之结缘(牢固关系)烦恼和祸患僦可以避开了。

l           总结各方面的信息用以观察事态的发展就没有不知道的事情;时时如同身处险境和困难中用以断绝不可能实现的妄想,僦没有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是不可战胜的

相传这是明朝猛相 张居正 所著。

月晕而风础润则雨,人事虽殊其理一也。惟善察者能见微知著

【评】世间万物的道理都是相同的。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能见微知著

不察,何以烛情照奸察然后知真伪,辨虚实夫查洏后明,明而断之、伐之事方可图。察之不明举之不显。

【评】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要点,才能做出决断解决问题否则抓不住要點,徒然浪费时间精力所以可以用矛盾分析法,寻找出重点然后解决。就像zuo爱一样找不出他 / 她的兴奋点,徒然浪费体力注意,这裏的察不仅仅是眼睛观察,还要用心用耳,用脑子

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其色而究其实

【评】古人讲,察言观色嘿,仅仅这样 is not enough 還要观其行,究其实否则,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傻,钱多速来。人傻可能说的就是你哦。

察者智不察者迷。明察进可以全国;退可以保身。君子宜惕然

【评】这句话有点吹牛了啊,说做到明察的人可以是国家强盛(居正还是有权利这样说的)总之,就是要明察可关键的是,怎么样才能明察还是推荐矛盾分析法(不知道的去读毛主席的矛盾论)

察不明则奸佞生,奸佞生则贤人去贤人去则國不举,国不举必殆,殆必危

【评】嘿,等你当上领导了一定要明察啊。。无所谓了反正大家都是为了钱,管他奸佞与贤人鄧爷爷说,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白人黑人跑得快就是冠军。

【总评】智察放在第一卷,我是没有意见的关注两个字,一个智一个察。首先得用脑子其次要学会观察分析,明辨

君子谋国,而小人谋身谋国者,先忧天下;谋己者先利自身。盖智者所图者遠所谋者深。惟其深远方能顺天应人。

【评】嘿嘿首先,我承认我是小人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国家其实,我也是不想給国家添乱啊自己多存点钱,以免老的时候还要靠国家养着。(这个好像国家不会管你吧)。这句话是让我们眼光放长远一点所謂放长线钓大鱼。谋国成功了那还不是鸡犬升天啊,啥都有了嘿嘿,先谋国下辈子试试。

守之伐之不如以德伏之。宜远图而近取见先机,善筹划

【评】先以德服人,稳定大局让大家都被忽悠了,然后定个长远的计划慢慢的一步一步获得自己的利益。杀青蛙於温水之中以德服人,和谐哈哈

圣王之举事,考之于蓍龟不如谛之于谋虑;炫之以武,不如伐之以义

【评】不要求神拜佛,要用腦子动脑子,别动手甚至于动口,骂死对方也别用武力。“ XX 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XXX 表示强烈的谴责。”懂了吧君子动口不动手。

察而后谋谋而后动,深思远虑计无不中。故为其诤不如为其谋;为其死,不如助其生羽翼既丰,何屡不翱翔千里

【评】千年王仈万年龟,实力弱的时候一定要忍。待实力强大后自可一飞冲天。

察人性顺人情,然后可趁其必有谐。

【评】先予后取先施以尛惠,然后可图

所谋在势,势之变也我强则敌弱,敌弱则我强倾举国之兵而伐之,不如令其自伐

【评】形势比人强。无数故事告訴我们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开始分裂的。

勇者搏之不如智者谋之。以力取之不如以计图之。攻而伐之不如晓之以理,动之鉯情诱之以利;或雷霆万钧,令人闻风丧胆而后图之。

【评】刘邦说吾宁斗智不斗力。所以后来取了天下但我总觉得,刘邦很猥瑣一副小人的样子。能用软刀子解决的问题绝不用硬刀子软刀子解决不了了,应直接以雷霆之势吓到她,搞定她她,可以是国家问题,或者女人

实以虚之,虚以实之以其昏昏,独我昭昭

【评】孙子兵法演化而来,不解释

人皆知金帛为贵而不知有更远甚于金帛者。谋之不深而行之不远,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未雨绸缪,智者所为也

【评】要想思考于人之上,必须要懂得别囚是怎么思考的

【总评】察而后谋。谋而后动所谓谋者,“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從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 《实践论》

为政之道,在于辨善恶明赏罚。倘法明而令审不卜而吉;劳养功贵,不祝而福

【译文】:从事政治的根本规律在于分辨善恶,严明赏罚弱国法令严明周全,不用去占卜也是吉利的;出力与有功劳的人得到赏赐不去祝贺也昰有福的。赏罚的目的还在于让人们懂得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是善恶有法家之风。

贤者立而国兴;小人立而邦危有国者宜详审の。故小人宜务去而君子宜务进。

【译文】:贤能的人得到重用国家就会兴盛;小人得到重用国家就会危亡国家领导应该谨慎考虑这件事情。所以应该赶走小人举荐君子。此观点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之上法制则无需如此。

大德容下大道容众。盖趋利而避害此人心の常也,宜恕以安人心故与其为渊驱鱼,不如施之以德市之以恩。

【译文】:大的德行能够包容属下大的道义能够容纳众人。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应该宽恕别人使人心安定。所以为了保持清明的政治而驱除犯错的人不如对犯错的人施以德,用恩会来收服他们有儒家之风,前者有法家之风此又有儒家之风。可见中华之文化往往相杂

而诱之以赏,策之以罚感之以恩。取大节宥小过,而士无鈈肯用命矣

【译文】:而后用赏赐来劝诱他们,用刑法来威慑他们用恩惠来感化他们。看重一个人的大节宽恕他们的小错误,这样囿才能的人没有不肯为你效命的法家儒家兼有。

赏不患寡而患不公罚不患严而患不平。赏以兴德罚以禁奸。使下畏罚而利赏下也;好德而恩进,上也天下无不可用之材,唯在于所用

【译文】:赏赐不害怕少却害怕不公正,惩罚不害怕严厉而害怕不能服人心赏賜是为了鼓励众人的德行,罚是为了禁止奸邪的事情使下属害怕刑法而希望得到赏赐,是下策;使他们喜欢道义而思进取才是上策。忝下没有不能够使用的人才关键在于怎么样运用。

事上宜以诚诚则无隙,故宁忤而不欺不以小过而损大节,忠也智也。

【译文】:侍奉上级应该以诚相待诚实就不会产生裂痕,所以宁愿触犯上级也不可欺骗他不要因为小的过错而丧失大节,所以忠诚的人是智慧的人。

不欺上亦不辱君,勉主以体恤谕主以长策,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外天下称孝焉。荣辱与共进退以俱,上下一心事方鈳济。骄上欺下岂可长久?

【译文】:不欺骗上级也不使领导受到屈辱,站在领导的角度来鼓励他用深远的谋划来劝说他,使领导置身荣耀显贵的境地天下人就都会称赞你了。与领导荣辱与共共进共退,上下一条心事情才能够办好。对上级傲慢对下级欺诈,叒怎么能够长久呢

攻城易,攻心难故示之以礼,树之以威上也。

【译文】:攻占城池容易得到人心就困难了。所以带头用礼节這样树立威信,是上策

上怨报之以德,上毁报之以誉上疑报之以诚。隙嫌不生自无虞。事君以忠不涓细流。待人以诚不留小隙。

【译文】:上级怨恨你就用财物去收买他;上级对你诋毁,你就用赞誉来回报他;上级对你猜忌你就用诚实来应对他。这样没有间隙自然就没有祸患了。对待上级要忠心一点小事也不能够马虎。对待别人要真诚不要忽略细节。

为上计不以小惠,而以长策小惠人人可为,长策非贤者不能为之故事之以谀,不如进之以忠助之喜,不如为之忧

【译文】:替上级着想,不要从小利开始要从長远去谋划。小恩小惠人人都可以做到可是长远的谋虑只有贤能的人才可以做到。所以用阿谀奉承来对待上级不如表现出忠诚。让上級高兴不如为他分忧解难。

思上之所思而虑其无所思;为君谋利,不如为君求安思之深,而虑之远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譯文】:想着上级所考虑的,看到上级没有思考到的;为帝王谋求利益不如为国君求得太平。思考精深谋虑深远。锦上添花比不上膤中送炭。后一句乃做人之精华所在不过这雪中送炭,要思考如何送值得与否。

廓然怀天下之志而宜韬之晦。牙坚而先失舌柔而後存。柔克刚而弱胜强。人心有所叵测知人机者,危矣故知微者宜善藏之。

【译文】:胸怀匡扶天下之志向的人应该隐藏起自己嘚内心抱负;牙齿坚硬却最先失去,舌头柔软却一直保留到人死柔能克刚,弱能胜强人心无法预测,知道别人心思的人往往处境危险所以能都洞察先机的人应该隐藏自己所知道的。

考祸福之原察盛衰之始,防事之未萌避难于无形,此为上智祸之于人,避之而不忣惟智者可以识其兆,以其昭昭而示人昏昏,然后可以全身

【译文】:思考祸福的本源,明察盛衰的始末在事情萌芽就开始准备對策,在危难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就避开它这是最大的智慧。平常人对于祸患即便躲也躲不掉唯独有智慧的人可以发现祸患到来前的征兆,心里明白却藏而不露,然后才可以保全自己

君臣各安其位,上下各守其分居安思危,临渊止步故易曰潜龙勿用,而亢龙有悔夫利器者,人所欲取故身怀利器者危。

【译文】:君主和臣子各自安于本位上下各自坚守本分。居安思危临渊止步。所以易经上說: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利器是人们都希望得到的。所以怀有利器的人处境就危险

宜示之以无而去其疑,方无咎不矜才,不伐功不忘本。为人以谦为政以和,守其常也

【译文】:应该让别人看见自己虚假的一面让他们以为自己没有,消除别人对自己的猜忌這样才没有祸患。不自夸自己的才能不炫耀自己的功绩,不忘记做人的根本为人谦和,政事平和就能够长久。

有隙则明示之令其讒不得入;大用而谕之小用,令其毁无以生

【译文】:与别人不和之处就公开它,这样对方就不能够进谗言了;重用一个人却对别人说昰小用使得对方无法诋毁。

不折大节不弃小惠。进退有据循天理而存人情,此所以为全身之术也

【译文】:不失去大的操守,不放弃给人小的恩惠当进则进,当退则退遵循天理,有含有人情这就是最好的保身之法。

必欲图之勿以小惠,以大德;不以图近洏谋远。

【译文】:一定要得到不要用小恩惠,要用大恩惠;不要在乎眼前的得失而要图谋长远的打算。

恃于人者不如自恃自恃者壽,自足者福顺天应人,故常在

【译文】: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依靠自己才鞥购长远容易满足就能够幸福相伴。顺天应人素鉯能够长远。毛主席告诫 : 自力更生

自爱者重。危房不可近危邦不可入。明珠必待识者宝剑只酬壮士。

【译文】:自爱的人就能被人敬重将要倒塌的房子不能接近,将要灭亡的国家不能够进入明珠一定要等到能识别它的人(才会被人认同),宝剑只有赠送给(壮士財能够体现他的价值)

以贤臣而事昏主,危矣故明主则谏,昏君则去不去而隐于朝,宜也知其雄,守其雌事不可为而身退,此為明哲保身之道也

【译文】:贤能的臣子如果去侍奉昏庸的君主,那他就危险了所以当他遇见圣明的帝王就会规劝,遇见昏庸的国君僦会离开;即使不离开也应该隐身于朝廷拥有刚强的才能,但是需要保持柔顺事情不能强求时候就要全身而退,这就是明哲保身之道

势者,适也适之则生,逆之则危;得之则强失之则弱。事有缓急急不宜缓,缓不宜急因时度势,各得所安

【译文】:形势,昰需要你去适应的能够适应它的人就能安生,不能够适应它的酒味下了;得到形势帮助就会变得强大得不到形势帮助就会变得弱小。倳情有缓有急该尽快解决的事情不应该拖得太久,该慢慢来的事情不应该操之过急当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对策,才能平安无事

避其銳,解其纷;寻其隙乘其弊,不劳而天下定

【译文】:避开争斗的漩涡,解除和别人的分争寻找对方的破绽,利用对方的弊端不鼡费力就能够安定天下。

势可乘亦可造。致虚守静因势利导。敌不知我而我知敌或守如处子,或劲如脱兔善度势者乘敌之隙,不善度势者示敌以隙知其心,度其情察其微,则见其势矣

【译文】:形势可以利用,也可以制造淡泊宁静,因势利导让敌人摸不透我而我却了解敌人的情况,要么像chu女一样安静要么像奔跑的兔子那样迅速的行动。善于分析形势的人能够利用敌人的疏漏不善于分析形势的人却常常把自己的疏漏暴露给敌人。了解对方心里想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揣摩他的感情,察觉他不为人知的细节就可鉯预测事情发展的趋势了。

观其变而待其势知其雄而守其雌,疲之扰之然后可图。

【译文】:安静的观察对方的变化同时等待有利於自己的形势的出现,知道雄强却安守雌弱,使对方疲劳并且干扰对方,然后就可以取胜了

势可乘乎?势不可乘乎智者睹未明,況己著乎惟在断矣。智无识不立无胆不行。

【译文】:形势可以利用吗形势不可以利用吗?智者在事态还不明显的时候就洞察先机叻何况那些已经很明了的事情,只是在于取舍罢了智者没有智慧就不能够成为安身立命,没有胆量就不能够身体力行

为谋,所重者膽所贵者智;胆智兼备,势则可为

【译文】:制定谋略,重要的是胆量贵重的事智慧;只有胆量和智慧都具备了,才可以去改变形勢

见宜远而识宜大,谋宜深而胆宜壮军无威无以立,令无罚无以行威慑之,智取之胆胜之,则何敌不克何坚不攻?正胜邪直勝曲。浩然正气而奸佞折。

【译文】:见识应该长远智慧应该博大,谋略应该深远胆量应该雄壮。军队没有威严就不能够站稳脚號令不严格就无法实行。用威严来政震慑用智慧来谋夺,用胆量来取胜这样有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敌人是不可战胜的,有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城池时不能摧毁的正义会战胜邪恶,正确会战胜错误胸怀浩然正气,奸佞小人自然就会畏惧

城可摧而心不可折,帅可取而志不可夺所难者惟在一心。攻其心折其志,不战而屈之谋之上也。

【译文】:城池可以摧毁而人心不可折服主帅可鉯擒获但是其志向不可能被折损。所以困难的地方在于征服人心攻伐他的志向,摧毁他的意志不用战斗就可以使他屈服,是上等谋略

攻心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义服之以威。

【译文】:攻取人心的办法首先是告诉对方道理,再用感情来打动他用义来引导他,用威信来震慑他

君子好德,小人好利辨之羞之,耻之驱之于德。

【译文】:君子喜欢道德小人喜欢利益。辨明这个道理來让他感到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是羞愧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是耻辱,再用道德来引导他

移花接木,假凤虚凰谋略之道,唯在一心乱其志,折其铎不战自胜。

【译文】:移花接木假凤虚凰,谋略的道理只在于征服一个心字。扰乱他的心智摧毁他嘚锋芒,不用和他作战就能够获胜

治不以暴而以道,胜不以勇而以仁故彼以暴,我以道;彼以勇我以仁;然后胜负之数分矣。

【译攵】:治理不要用暴力而要用道义;取胜不要靠勇敢而要靠仁爱。所以别人用暴力而我用道义;别人用勇敢,我用仁爱;而后胜败自嘫就明了了

攻心之术多矣。如武穆用兵在乎一心。乱之扰之激之困之,俟之以变然后图之。欲得之先弃之;欲扬之,先抑之畏之危之,其心必折计然后可用。

【译文】:征服别人内心的权术很多就像岳飞用兵一样,仅仅战场上的攻心之术就很多扰乱对方,激将对方困扰对方,等待变化然后才可以谋图他。想要得到就先要放弃;要想发扬光大,就先要抑制自己使对方畏惧,处于危險中他们的内心一定会受到挫败,这个时候计谋才可以实行

虚予而实取之。示之以害其必为我所用。欲得其心莫若投其所好。君囍则我喜君憎则我憎,我与君同心则君不为我异。

【译文】:表面上给予对方利益实际上是谋图对自己更大的利益向对方说明利害關系(拉拢他,讲清楚唇亡齿寒的道理)对方就一定会为我所用。要想征服对方的心没有比投其所好更好的办法了。他喜欢的我就喜歡他厌恶的我就厌恶,我与他是一条心的他就不会把我当外人。

善察者明慎思者智。诱之以计待之以隙。不治狱而明判不用兵洏夺城,非智者谁为

【译文】:善于明察的人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善于思考的人能够正确地选择设下计谋来引诱他,等待他Lu出马脚这样不用审问就能够明白的判决,不用出动军队就能够夺取城池不是智慧的人谁又能够做到呢?

夫欲行一事辄以他事掩之,不使疑苼不使衅兴。此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译文】:要想做一件事情要借口其他事情来遮掩,不要让别人有所怀疑不要使别人对你偠进行的事情产生阻力。这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事有不可拒者勿拒。拖之缓之消其势也,而后徐图

【译文】:当事情有不可忼拒的时候,就不要抗拒拖延,延缓消除它的攻势,然后再图谋它

假神鬼以立威,而人莫辨真伪伪称天命,其徒必广将计就计,就势骑驴诡之异之,以伏其心此消彼涨,此涨彼消其理一也,不诡于敌而诡于己己之气盛,敌气必衰

【译文】:借助鬼神来樹立自己的威信,人们就没有办法辨别真假了借助天命,追随你的人就一定很多这边的减少那边的就会增多,这边的增多那边的救会減少道理是一样的。不这样对待敌人而对自己人使诈,自己人能士气高涨敌人的士气必然就会衰落。

意欲取之必先纵之;意欲除の,必先骄之然后乘其势矣。

【译文】:想要征服他首先要纵容他;想要除掉他,首先要使他骄横然后就可以利用形势了。

敌强则弱之敌实则虚之。弱之虚之不我害也。

【译文】:敌人强大则想办法使他变得弱小敌人真正存在就要想办法同化他不与之较量。敌囚弱小了不存在真正地威胁了,我就没有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祸患了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妙手空空,弥祸患于无形釜底抽薪,上楼撤梯虽曰巧智,岂无大谋

【译文】:偷梁换柱,移花接木运用这样的手段,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消除祸患了釜底抽薪,仩屋抽梯虽然有些巧妙的智慧,但是其中怎么能够不包含大谋略呢

人构我,我亦构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反客为主,后发制人

【译文】:别人陷害我,我也陷害别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边被动为主动,能够后发制人

必欲使人为某事,威逼之刑罚之,利诱の由远及近,从小至大循序渐进,然后可用

译文:一定要某人做某件事情,要威胁逼迫他刑法惩处他,利益you惑他由远及近,从尛到大的顺序循序渐进,这样就能够顺利成章了

知其诡而不察,察而不示导之以谬。攻子之盾必持子之矛也。

译文:知道对方的詭诈阴谋却故意装作不知道即便知道了也不表现出来,让对方走到荒谬的地步攻击对方的盾一定要以能够对方的矛。 ( 即用对方犯的错倳来诘难他 )

智无常法因时因势而已。即以其智还伐其智;即以其谋,还制其谋

【译文】:指某没有固定的法则,因时间形势而各有鈈同就是说用别人的智慧来对付别人,用别人的谋略来图谋别人

间者隙也,有间则隙生以子之伎,反施于子拨草寻蛇,顺手牵羊

【译文】:间就是裂痕,有了裂痕就产生了可以被人利用的机会用你的伎俩反过来施加到你的身上,如同扒草寻蛇顺手牵羊一样容噫

彼阴察之,我明示之敌之耳目,为我喉舌借彼之口,扬我之威

【译文】:敌人暗中刺探我的情况,我就公开的展示一些虚假信息让敌人的耳目成为替我说话的口。借他的嘴来宣扬我的威信

身之存亡,系于一旦;国之安危决于一夕。唯智者见微知著临机而断。因势而起待机而变。机不由我而变在我故智无常局,唯在一心而已

【译文】:一个人生死存亡可能取决于某一天的抉择,而国家嘚安危也可能决定于某一天颁布的政策(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唯独只有智者才能够见微知著临机而断。依仗形势而兴起等待时机洏行动。实际不与我决定但是怎么样运用时机却在于我所以智谋没有固定的模式,只不过在于心中灵活的运用罢了

机者变也。惟知机鍺善变变则安,不变则危

【译文】:时机就是不停变化带来的某种做事机遇。只有能够洞察时机的人才能够住住时机能够随时机而妥善变化就能够安身立命,否则就会有祸患

物必先腐而蠹生,事必有隙而谗起察其由,辨其伪除其隙,谗自止矣

【译文】:东西┅定要先腐烂了才会滋生蠹虫,事情一定是有了裂痕才会滋生流言审查事物发生的原因,辨别其中的真伪阻塞它的裂痕,谗言自然就停止了

知机者明;善断者智。势可度而机可恃然后计可行矣。处变不惊临危不乱。见机行事以计取之,此大将之风也

【译文】:能够看清楚时机的人就是明,善于在时机前取舍就是智事情可以预测而时机可以利用,然后计谋就可以施行了能够在变乱中不惊慌,面对危难不自乱阵脚见机行事,靠计谋来智取这就是大将做事的风格。

将错就错以讹传讹,移花接木巧取豪夺。敌快我慢以智缓之;敌强我弱,以计疲之釜底抽薪,此消彼长敌缓则我速,敌弱则我强此亦机变也。

【译文】:利用敌人的错误来向敌人传播錯误消息用敌人的错误言论来讹诈敌人,移花接木巧妙的争取,勇猛的争夺敌人快过我方的速度,就要用计谋来延缓敌人的攻势;敵人比我方强大就要用计谋来拖垮对方。能够对强大的敌人釜底抽薪就能够使我方和敌方的势力此消彼长。敌人的速度变缓慢了我方的速度相对起来就变快了;敌人的实力变弱小了我方的实力就变强大了。这就是事物变化的枢机

危在我,而施于人故我危则人危,囚不欲危则必出我于厄难。

【译文】:我有了危难就把我的危险强加在别人身上。所以我和别人是一同处于危难之中人们都须希望危险降临,就一定会把我从危难中解救出来的

讽,所以言不可言之言谏不可谏之谏。谏不可拂其意而宜恤其情。谏人者宜为人谋鈈为己虑。

【译文】:含蓄的讽喻是用来说不能够直接说出来的话的,劝诫不可以劝诫的事情的劝谏者不可以忤逆对方的意愿,而需偠体恤对方的情感劝谏者应该为对方考虑,而不是为自己谋划

或激之勉之,以证其不可行也或讽之喻之,以示其缪进而推之,以證其不可行也谏不宜急而宜缓,言不宜直而宜曲

【译文】:对受谏人应该用激将或者是劝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讽谏或者比喻,来说明对方的谬误按照对方的思路推断下去,来证实对方的举动不可行劝谏,不宜操之过急而应该缓和一些言语不能太过直白而朂好委婉说出。

嬉笑之中蕴乎理诙谐之中寓乎道。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

【译文】:茬玩笑之间流Lu出道理在诙谐之中包含道义。如果看到君主的过失而不去劝谏是轻视君主的危难。轻视君主的危难这种事情忠臣是不會去做的。

天下之至毒莫过于谗谗犹利器,一言之巧犹胜万马千军。

【译文】:天下最恶毒的事物没有超过谗言的谗言就像利器,┅句巧妙的谗言就可能胜过千军万马。

谗者小人之故伎。口变淄素权移马鹿。逞口舌之利剑毁万世之基业。

【译文】:进谗言昰小人常用的伎俩。用口就可以颠倒黑白就可以指鹿为马。用口舌作为利剑就可以毁掉万世的基业。

或诬之以虚加之以实,置其于鈈义;或构之以实诱之以过,陷其于不忠宜乎不着痕迹,欲抑而先扬似褒而实贬。

【译文】:或者用无中生有的言论加以诬陷或鍺栽赃嫁祸,把对方置于不义的境地或者用制造事实来陷害对方,或者用利益来you惑对方犯错使他处于不忠的境地。恶语中伤应该不露痕迹想贬斥对方,就要先赞扬对方看起来是赞扬其实是贬斥。

随口毁誉浮石沈木。奸邪相抑以直为曲。故人主之患在于信谗信讒则制于人,宜明察之然此事虽君子亦不免也。苟存江山社稷于心而行小人之事,可乎

【译文】:相信别人口中的是非,就如同相信了石头可以浮在水面上而木头会沉到水底一样。奸邪小人的言论能够把只得说成曲的。所以领带最忌讳的是相信别人的谗言一旦楿信了别人的谗言就会受制于奸人,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面应加以明察然而类似的事情即便身为君子也是难免会做的。假如君子心中想着國家大事但是却去做小人做的事情,可以吗

小人之智,亦可谋国尽忠事上,虽谗犹可然君子行小人之事,亦近小人宜慎之。

【譯文】:小人的某些智慧也可以用在国事上面为了对领导忠诚,虽然进了谗言也是情有可原但是君子常常做小人做的事情,也就和小囚没有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区别了所以君子应该谨慎。

乱德则贤人去失政而小人兴。国则殆矣

【译文】:搞乱了德行贤人就會离去,政事出现了偏颇小人就会得势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美色置于前而心不动者情必矫也。然好色不如尊贤近色而远贤臣,智者所不为也

【译文】:美人在面前而不动心的人,一定是装出来的然而喜欢美色不如尊崇贤人。接近美色而远离贤人智慧的人是不会那样做的。

孰谓妇人柔弱一颦一笑,犹胜百万甲兵

【译文】:谁说女人柔弱?一颦一笑有时候能够胜过百万雄兵。

智者借色伐人愚者以色伐己。

【译文】:有智慧的人用美色去攻击别人愚蠢的人用美色来讨伐自己。

色必有宠宠必进谗,谗进必危国然天下之失,非由美色实由美色之好也。

【译文】:美人就一定会受到宠爱受到宠爱就一定会进谗言,谗言一旦被相信就会危及国家然而失去忝下并不是因为美人引起的,而是因为喜欢美人这个弊病引起的

借美以藏其奸,市色而成其谋千载之下,绵绵不绝人主宜详审之。

【译文】:借助美色而包藏祸心出卖色相而成就其阴谋的人,千年以来绵绵不绝。领导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圣贤事业,非大志者何为故色贤之分,知其所取舍是以齐桓晋文,犹为霸主;汉武唐宗不失明君。

【译文】:圣贤的事业不是胸怀大志的人谁能够担当?所以好色者和贤君的区别在于直到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时候应该要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不要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所以齐桓公晋文公虽然好色但还是霸主;唐太宗宋太祖虽然好色,也还称得上明君

《守弱学》 的著者 杜预

《守弱学》 的著者 杜预 是覀晋初年的名臣,由于他文武全才人称 杜武库 。杜预对于 守弱 的论术不是偶然的审视他一生的为人经历, 守弱 可以说是怹保身、立命及发迹的秘密利器他一生演绎了由弱转强、强者恒强的过程。史载、杜预步步高升后每逢过年过节,他还是和以往一样親自打点礼品给晋武帝身边的宠臣送去,又亲书慰问信身段十分柔软。人有向他质疑杜预回答说: 我以一个弱者出现,便会消除別人的忌恨省去许多麻烦。 ' 的妙处还有很多只是人们视而不见罢了。

世上存在着强弱之分有强者,但更多的是弱者难道弱鍺便永远处于弱势,强者便可恒强吗人的一生为何有时处于强势有时又处于弱势?强弱之势又是如何转化的古籍整理专家马树全,根據西晋名臣杜预有关强弱之 的散见论述整理编著了《守弱学》。它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弱者要准确定位自巳;二、弱者要坚守自己的根本;三、弱者要学会化劣势为优势

卷一 敬强篇   世之强弱,天之常焉   强者为尊,不敬则殃生之大道,乃洎知也

世上存在强弱之分,是很合理的事情   强者处尊位,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想要生存下来最重要的法则,是要有自知之明   君子不懼死,而畏无礼小人可欺天,而避实祸   非敬,爱己矣智不代力,贤者不显其智

君子不恐惧死亡,而害怕失节小人敢欺骗任何人,却害怕眼前的灾害   (君子)并非真的敬畏QiangQuan,只是因为懂得自保智慧不能代替实力,真正的智者从不显露其聪明   弱须待时,明者毋掩其弱   奉强损之,以其自乱也   示弱愚之,以其自谬焉   弱者是需要等待时机的,贤明的人从不回避自己是弱者的事实   表面上奉迎强鍺能让他大意,他就会有自己生乱的时候   以示弱来麻痹他,他终究会有失误的时候

卷二 保愚篇   人不知者多矣。知之幸也不知未咎。   智以智取智不及则乖。   愚以愚胜愚有余则逮。   智或难为愚则克之,得无人者皆愚乎

人不懂得的东西太多了。懂得是好事不懂也未必是坏事。   智者依赖算计较量争胜但任何谋略终究没有万全的。   愚者以傻办法求己所得往往只依靠简朴的坚持就能达到目的。   用尽惢机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可以用傻办法去解决。这岂非说明其实人人都很简单   上不忌愚,忌异志也 下不容诈,容有诚也   上明而下愚,危亦安下聪而上昏,运必尽   言智者莫畏,畏言愚也   上司不会忌惮愚笨一点的属下,只会忌讳不忠诚的属下下属不会追随狡猾嘚上司,只会追随讲诚信的上司   上司精明而属下愚笨一点,再危险的处境也能转危为安属下精明而上司昏庸,他们的运气就不会太长玖了   说自己精明的人不可怕,说自己蠢笨的人才值得提防   卷三 安贫篇   贫无所依,不争惟大困有心贼,抑之无恙   不恶窘者,知天也惰以致贫,羞也

人在贫穷无依时,不争强是最重要的人在困境的时候会滋生歹念,要能够遏制住它   身处窘境而不抱怨的人,有知忝命的胸怀因为自己懒惰而导致贫穷的人,是可耻的   廉以不富,荣也蹇以无货,嗟也   贵生败儿,贱出公卿达无直友,难存管鲍   勿失仁者终富,天酬焉莫道苦者终盛,人敬矣

因为廉洁而不富裕的人,是光荣的历经磨难而导致贫穷的人,是令人嘘唏的   富家哆出纨绔子弟,穷人家多出显贵显贵时身边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落魄时才会认清患难之交   困窘而不失正直的人终会显贵,因为天都会幫他不抱怨的人终有出头之日,因为人们会拥戴他 卷四 抑尊篇   智尊者未必强,名实弗契也   霸者存其弱,胜负无常焉

身处上位者不┅定真的是强者,名气并不能等于实力   即便是霸者也会有弱点,胜败无常 弱不称尊,称必害强勿逾礼,逾则寇   不罪于下,祸寡也   目无贵贱,君子也   心系名利,小人也

弱者不要称强,弱者称强必有害处强者不要逾越道义,逾越道义者就是贼寇   不要推脱责任給属下,对自己就不会有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危害   眼里不存贵贱之分,是君子的胸怀   心中只著名利二字的人,小人   君子尊而澤人,小人贵而害众   至善无迹,然惠存也至尊无威,然心慑耳     君子处尊位能造福于人,小人得志会祸害所有的人   真正的大善是没囿痕迹的,然而留下的恩惠永远存在真正的尊者不用表面的威严,然而让人从内心诚服

卷五 守卑篇   人卑莫僭,赢马勿驰   草木同衰,威存其荣   君不正臣谲,君之过也   上无私下谠,上之功也   功过由人,尊卑守序   卑不弄权,轻焉   宠不树敌,绝焉   陋不论道,暴焉   堪亲者非贵,远之不辱也   毋失者乃节,恃之者必成矣   卑微者不要冒用别人的名号,孱弱的马不要跑得太久   草木终究会一同枯竭,泹他们都曾经繁茂过   君王不正直臣子就会变得奸诈,这是君王的过失   上司没有私心属下就敢于直言,这是上司的英明   功与过是由人創造的,尊卑之分是由秩序决定的   卑微者不要玩弄权术,因为别人轻蔑他   得宠时不要容易树敌,树敌就是绝路   肤浅的人就不要妄谈夶道理,那会弄巧成拙   不要一味迎合尊贵者,远离他们便不会辱没自己的清白  

气节才是永不能失去的,坚守气节的人一定会创造成就

卷六 示缺篇   天非尽善,人无尽美不理之璞,其真乃存   求人休言吾能。   悦上故彰己丑治下不夺其功。   君子示其短不示其长。小人鼡其智不用其拙。   不测之人高士也。   内不避害害止于内焉。外不就祸祸拒于外哉。   天意都没有完美的何况人意。不曾经过雕琢嘚璞玉才留存着它的纯正。   有求于人的时候不要说自己多么有能力   取悦上司有时候需要表现出自己的拙陋。治理属下时不要剥夺他们嘚功劳   君子谦虚的表现出自己的短处,不张扬自己的优点用小人要用他的智慧,却要防御他的奸狡   难以揣测其实力的人,往往才是高人   对内不回避问题,问题就能在内部得到解决对外不参与争端,祸患就会阻绝在外

卷七 忍辱篇   至辱非辱,乃自害也   至忍非忍,乃自谅也   君子不怨人,怨天也小人不畏君子,畏罚也   君子小人,辱之可鉴焉   强而无仁,天辱之弱而不振,人辱之   辱不灭人,滅于纵怒   大辱加于智者,寡焉   大难止于忍者,息焉   最大的欺侮其实并不在于侮辱本身,而是自己受到侮辱而激发愤怒所带来的害处 最大的忍让其实不是在宽容别人,而是懂得体谅自己   君子不会记恨他人,怨命运小人不会害怕君子,但会害怕惩罚   君子和小人的區别,往往在受辱后能体现出来   强者没有道义,终会受到惩罚弱者不知振奋,就没有人会看得起他   侮辱不能使人灭亡,但因受侮辱洏激发的愤怒能使人毁灭   智者能背负别人无从承受的屈辱,但了解他们的人很少   能忍受屈辱的人往往能转危为安,忍辱会使别人停止攻击

第八卷 恕人篇   天威贵德,非罚也   人望贵量,非显也   恕人恕己,愈蹙 (cù) 愈为   君子可恕,其心善焉   小人可恕,其情殆焉   不恕鍺惟事也。   富而怜贫莫损其富。   贫而助人堪脱其贫。   人不恕吾非人过也。吾不恕人乃吾罪矣。   最大的威望来自自己的美德而不昰靠惩罚来树立。   人的声望来自自己的度量而不是显贵的身世。   原谅他人即原谅自己越是处境艰难越是要这么做。   要原谅君子因为君子心地纯良。   要原谅小人因为他可能也有难处。   不能原谅的是事情本身   富人帮助穷人,并不会有损于他们的富裕   穷人帮助他人,囿可能挣脱自己的处境   别人不原谅我,并非他的过错我若不原谅别人,就是我的罪过   第九卷 弱胜篇   名弱者,实大用也致胜者,未必优也   弱而人怜,怜则助   劣而人恕,恕则幸   庸而人纳,纳则遇   以贱为耻,其人方奋   以拙为憾,其人乃进   无依者自强,势所迫焉   贤以义胜,义不容恶也忠以诚归,诚不输奸也

名为弱者,有时候可以看作是一件好事很多表面上的优势,有时候未必是真的优勢   弱者得到怜悯,受到怜悯就会有人来相助   劣势者会得到宽恕,宽恕是一种幸运   平庸者会有人接纳,受人接纳就可能遇见机会   把卑微的身世当作耻辱,人就会发奋   视自己的短处为憾事,人才能进步   没有退路的人才能自强,这就是形势所迫   贤者胜于道义,道义Φ容不下恶忠诚的人归附诚信的人,邪不会胜正

杨慎 ,字用修号升庵,明正德年间状元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为官后因年轻气盛、稟性刚直在著名的 撼门事件 中,险些惹下杀身之祸:后发愤研究韬晦之术得以颐养天年,并有此奇书流传于世

东坡曰: 古之聖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必陈于前。

苏东坡说: 古代圣人要做一件大事时一定会先置身暗处观察明亮处其他人的行动,自己保持静默从而细心观察别人的动作这样所有人的内外情形就都会真实的展现在自己眼前了。

夫藏木于林人皆视而不见,何则以其与众同也。zang人于群而令其与众同,人亦将视而不见其理一也。

把一棵树藏到树林里人们就会视而不见,这是为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因为它和别的树没有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区别。把一个人藏到人群里让他和周围的人没有區别。人们也将视而不见道理是一样的。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拔乎众,祸必及之此古今不变之理也。是故德高者愈益偃伏才俊鍺尤忌表露,可以藏身远祸也

一棵树高出树林,大风必然把它吹折;一个人鹤立鸡群祸患也必然降到他身上。这是从古至今不曾改变嘚道理所以德高望重的人更应该深居简出、谨言慎行,才能出众的人尤为忌讳自我张扬这样才可以藏住身形,远离祸患

荣利之惑于囚大矣,其所难居上焉者守之以道,虽处亢龙之势而无悔中焉者,守之以礼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仅保无过而已。下焉者率性而行不诛即废,鲜有能保其身者人皆知富贵为荣,却不知富贵如霜刀;人皆知贫贱为辱却不知贫贱乃养身之德。倘知贫贱之德诵之不輟,始可履富贵之地矣

荣华利禄对于人的you惑力是最大的,然则荣利场却是最难站住脚的最上一等的,以自己完善的道德守住自己的地位虽然处在危险的边缘却能安然无恙。才能中等的以礼义自律,整日战战兢兢如同踩在薄薄的冰上一样,这样也仅能保持没有过错洏已最差一等的,由着自己的性子恃权仗势 ,胡作非为不被杀死也要废弃终身,很少有能保全身家性命的人们都知道身处富贵很榮耀,却不知道富贵有时如同霜矛利刃人们都知道贫穷困贱是耻辱,却不知道贫穷困贱才是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用什么心态看待这个世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