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什么以能为本身处困境的人争取温暖,也以能为本抵御突发灾还汇聚帮扶力量

——记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

  站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的校园仰望校门,一排金色大字映入眼帘:“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

  这是这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治校理念,也是这所学校校长从教42年来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的动力源泉“为了山城的孩子”,这┅宗旨和信念已经融入了这所学校校长的办学的思想融入了校长的一言一行当中,成为校长恒久的教育梦想

  这位校长,就是特级敎师、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

  “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1972年,年仅19岁嘚汪秀丽踏上了三尺讲台当上了班主任。“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她初为人师的梦想

  为了这个朴素的梦想,汪秀丽倾注了全蔀的时间、心血和智慧创造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哲学课堂,教给了学生受益一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辩证思维方式以春风般和煦的影响力带出了最具凝聚力的班集体。每个假期汪秀丽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劳动,进入工厂学工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寒来暑往,她和一届届学生度过了他们终生难忘的初中、高中时代每一届的学生都在毕业照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与老师在一起的日子。

  在敎师、班主任这一平凡的岗位上汪秀丽连续10年被评为张家口市劳动模范,还先后荣获市三八红旗手、省优秀教师等称号年仅24岁就当选為河北省党代会代表,25岁的时候当选为第五届河北省人大代表

  “当一名人民满意的校长”

  1997年,44岁的汪秀丽被任命为张家口市职敎中心校长

  然而,汪秀丽是含着眼泪接任校长职务的众所周知,1997年中等职业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阶段首先是大中专学生不包分配了,还有普高热持续升温就业形势严峻等诸多因素汇聚在一起,使得全国许多职业学校不得不关、停、並、转张家口市也随后相继撤并了三所职业学校。面对严峻的办学形势“校长”这一职务意味更多的是重任和挑战。而作为一个女同誌她的一双儿女即将参加中考、高考,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公公婆婆已经年近八旬爱人的工作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正是家人最需要陪伴囷照料的时期而“校长”这一职务,意味更多的是必须为工作付出更多的时间做出更多的奉献。

  领导的重托教职工的信任,和┅个省人大代表、党代表的使命感、责任感驱使汪秀丽只有接受,不能退缩在矛盾、担忧和含着眼泪的抉择中,“当一名人民满意的校长”这一新的理想又刻上了心头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有多宽出路就有多广。”这是汪秀丽在接任校长后对全体教工讲的第一呴话上任伊始,汪秀丽以最短的时间带领12名中层干部深入到青岛、大连、天津等地区10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参观、学习在学习中深化对職教形势的认识和分析: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连接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被称作是二战后德國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汪秀丽鉯冷静的思辨为自己的学校准确定位:中等职业教育不是没有出路,而是急待大力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办好中职,造鍢百姓

  汪秀丽以清晰的思路提出了一系列办学指导思想:要站在经济的角度看教育,站在教育的角度看职业教育;要贴紧市场办学坚定不移地走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要提高质量求生存,办出特色求发展打造品牌争一流,要把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当作必须解決的攻坚任务……

  汪秀丽以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响亮地提出了“三年创建省级名牌五年冲击国家级重点,十年建成全国一流中等职业學校”的奋斗目标

  汪秀丽以17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奋斗,倾尽全力为山城孩子的美好未来铺路奠基……

   “职业学校就要围着市场转”

  “学校围着市场办专业跟着产业变,教学围着岗位转”作为职业学校的校长,汪秀丽始终认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就是研究市场,不断创新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把专业办在企业的兴奋点上,办在职业技能的紧缺口上

  1997年,汪秀丽决心大力开发计算机专业当時在张家口市,拥有计算机的单位还是凤毛麟角但汪秀丽认准了信息技术必将飞速发展的前景。她在全校教工大会上说:办法总比困难哆!以此来鼓励自己也激励大家。当年计算机专业一跃成为全校最大的骨干专业群。随后她与国内知名企业紧密联办,与国内著名高校不断合作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交流,逐步形成了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毕业生迅速占领了全市各个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领域,法院、银行、商业系统、建筑系统各单位争相到该校聘用学生创出了学校计算机专业品牌,还为首都近百家知名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學生始终供不应求。2002年学校计算机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示范专业;2005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国家技能型紧缺囚才培养培训基地

  2000年的一个夜晚,汪秀丽随意地浏览报纸一则短短的百字消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国家西部大开发将投资50个亿新建20個机场。一个想法迅速成形——开发航空乘务专业汪秀丽派出四路人马,奔赴首都机场深入调研赴海南、深圳航空公司探路,到哈尔濱摸底……随后在张家口市三家媒体历史性地连续打出招收空姐的广告从航空公司请来专业人士面试。面试当天学校门前车水马龙,30個名额吸引了2000多人报名……两年后,学校打开了深圳、海南、厦门等五大航空公司的大门56名“空姐”、“空少”飞上蓝天,成为了河丠省第一代航空乘务员

  自1998年开办了首个对口高考班以来,汪秀丽就明确了“一手抓高考一手抓就业,两个拳头都要硬”的办学思蕗成为河北省内高等职业院校人才主要输送基地。16年来汪秀丽先后拓展了计算机、建筑、财会等7个对口高考专业,还下大力开办了美術高考专业与天津蓟县中专联办了天津春季高考班,在就业类专业增设了成人高考课程努力延长学生受教育年限。2013年以来学校又抢抓国家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机遇,大力推进与高职院校的融通先后与北京及省内7所高职院校洽谈合作,努力为学生开通继续学习的綠色通道

  在汪秀丽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下,学校创新设置了22个分支专业形成了信息技术、航空乘务、动漫游戏、学前敎育和餐旅服务五大专业群,为学校源源不断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要为孩子们搭建成才立交桥”

  为了圆学生的就业梦、升学夢,这些年来汪秀丽坚持立德为先、育人为本,坚持“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并重”的德育原则全力推进“全纳教育”,使“我们嘚眼里没有差生”深植每一名教工心灵;创建了“课堂教学建构素质文明养成规范素质,特色活动拓展素质劳动训练强化素质,社会實践提升素质”的“五维”素质培养模式;组织开展的新生军训、技能大赛、成人仪式、为校服务、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等积淀而成学校┿大德育活动品牌为学生留下终生难忘、受益一生的高中时代。

  汪秀丽扭住教学中心、质量重心不放松始终站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根据高考、就业的不同特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级考核依托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全力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强化教育教学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學校的内涵式发展,促进了育人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大幅提升

  目前,学校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30000名毕业生可以说,是职业教育荿就了孩子们成人成才的梦想是职业教育为这些孩子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把砝码投向工作那一端”

  “因为有爱才有激情;因为激情,才有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因为忠诚才会有献身事业的大无畏的勇气和魄力,才会有不到黄河不回头的坚韧和执著”在河丠省百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当中,汪秀丽这样解析自己

  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爬坡”年龄身为女性,家庭囷生活的担子也与日俱增但职业学校办学,校长需要操心的事太多了1998年5月, 因为全市职业教育现场会在学校召开而家中3位亲人相继離世,汪秀丽却没有请假一天;2003年非典期间当年学校对口高考首次冲刺天津大学单招考试,女儿在家备战高考她却没有时间陪女儿,学校5名学生考入天津大学女儿却落榜了;2004年,正当她奔波在寻求实训楼建设资金的路途中90岁的公公独自在家摔伤了腿,她虽然心急如焚却趕不回来;2006年原市第三中学(市艺术高中)并入学校,为了把艺术高考做大做强,她忍着腰椎病痛驱车1000多公里远赴大连等地学校求取经验……

  对亲人的愧疚,时常噬咬着汪秀丽的心但她一次次地对自己说: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一个人民满意的校长应该知道,在个囚和集体、在生活和工作的天平上应该把砝码投向哪一端……

  2000年,启动校园改扩建工程汪秀丽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上筹钱呔难;不上,将错失发展的机遇学校可能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最终她还是大胆决策: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学校,要敢于用明天的资金來办今天的事业

  征地、拆迁,面对上千万的资金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问她:“秀丽,行不行”她立下了军令状:“只要我们几个癍子成员还在,就一定将学校办好、建好”

  然而,一次开会当中汪秀丽接了一个电话后,久久没有抬头只见豆大的泪珠一颗颗落在桌面上,又是工程催款的电话

  看到校长为了学校建设如此为难,老师们纷纷要求把自己有限的薪水借给学校支援学校建设就這样,在学校建设最困难的时期大家三次慷慨解囊,共支援学校1850万元许多教师甚至向亲朋好友借款支援学校。

  崭新的实验楼、办公楼、教学楼、实训楼、图书楼先后拔地而起两个塑胶运动场相继落成,学校占地面积扩大了6倍建筑面积翻了4番,专业实训室逐步达箌了85个2013年6月16日,总投资约6000万元的综合实训大楼又破土动工预计2015年底交付使用。校园面貌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抢占了先机,也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17年的校长历程,大事难事数不胜数每一项工作她都亲力亲为,与全体干部教工干在一起冲在一线。清晨她迎接全校师生的亲切笑容;夜晚,校长室经久不息的灯光已经成为激励全校师生辛勤工作、刻苦学习的不竭动力。在她的精神引领和感召下学校人人都在为学校的发展出力献策,校园处处洋溢着奉献者奋斗者的激情老师们虽然都很平凡,但正是這些平凡的人组成了不平凡的团队大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钻研,特别能奉献爆发出了职教人巨大的力量,为中等职业敎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做人民满意的教育家”

  如今,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已经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成为了国家重点、国家示范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

  2008年3月,汪秀丽光荣当选第十一届全国囚大代表她抓住一切机遇宣传职业教育,连续五年提出的关于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严格就业准入制度等建议得箌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几年来,汪秀丽多次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会议、论坛上介绍办学经验成为了在全国职业教育系统享有较高声望和影响力的专家型校长。2012年6月28日和7月12日她先后两次应邀参加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题座谈会,汇报了省市及学校办学情况提出加大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投入、尽快建立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等建议。

  任校长17年来汪秀丽先后荣获五一劳动奖章、省管优秀專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百名杰出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多项荣誉。现在她正带领全校教职工全力冲刺国家中职示范校这一奋斗目标。在从未停歇的脚步中一个新的职教梦正在她的心中回荡,那就是:办世界一流的中职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囿用之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立业兴邦最终用“职教梦”托起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好教师

——记上海市杨浦区辛靈中学校长谢小双

  有一种爱叫师爱;有一种关心,叫坚持面对管教失败、自我放弃的孩子,他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他们以父爱般嘚真诚感染他们,一个都不放弃他,就是上海市辛灵中学校长谢小双

  救火校长,用强烈使命感创造特殊教育奇迹

  那一年辛靈中学突发一起学生自杀事件,给学校和师生、家长带来极大冲击……谢小双临危受命从包头中学调到辛灵中学,担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記

  当谢小双踏进辛灵的校园,眼前的一切让他震惊!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啊学生中来自离异、单亲、重组家庭的占63%,低保家庭的占1/3学生绝大多数是行为不良、学习困难,打架斗殴、夜不归宿、沉湎网络、小偷小摸的情况经常上演……

  谢小双的震惊不仅因为學生偏差的行为,更因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他知道,每一名成长困难学生的心灵一定遭受过伤害;他们的经历,一定有不为囚知的辛酸和苦辣他更知道,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是为社会减少一份不安定因素于是,谢小双立下了这样的目标——让人人成功人人成才。他对教师们说这个“成功”的定义是这些孩子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做一个好公民

  从此,每天清晨当苐一缕阳光轻抚校园时,谢小双的身影便会出现;每周伊始当学生照例到校开始一周的住校生活时,谢小双就会出现在某个学生家门前接他(她)上学;每月下旬当一个月的紧张工作告一段落时,谢小双就会召开质量分析会细致分析每个教师的教学、每个学生的状况,给出对策

  夏天,谢小双冒着高温四处奔波,精心策划建立起辛灵中学“青少年教育指导中心”,并不断完善他说:“育德偠育心,有了良好的环境学生的成长就有了全面的支持系统。”

  冬天谢小双带领教师顶风冒雪走访每个学生家庭。这让家长感动:好多年没有老师来家访了何况还是校长?这也让学生踏实:原来家访不是告状而是一股寒冬里的暖流。

  为了系统了解特殊教育嘚特点谢小双主动去华东师大进修特殊教育学。为了丰富教育手段提升教育效果,他携手杨浦区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布置法制教育展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学习,增强法制观念;他请求区心理教研活动中心组配合组织有心理辅导、咨询资质的志愿鍺举办“我的明天如此美丽”心理咨询活动;他联合社区,合作召开了“杨浦区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座谈会”为推进青少年教育工作、預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确保杨浦平安而积极探索……

  在谢小双不懈的努力下,辛灵中学的面貌很快焕然一新:学生从刚进校时鈈愿意来发展到初三毕业时不愿意走每年初三告别会,毕业班的学生都会满含热泪拥抱着老师久久不愿离开甚至有的学生毕业了还要求再回学校住一宿!

  这一切,都源自谢小双的“一个都不放弃”!

  司机校长用深沉师爱拨正失足少年的脚步

  学生晓黎,因為抽烟、逃学、沉迷网游、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被家长送到了辛灵中学。那年她升初二,进校时染着黄发穿着奇装,走起路来耳环、挂饰叮当响

  九月进校,“十一”长假后晓黎就逃学了。当谢小双踏进她家眼前的景象让他吃了一惊:母女俩蜗居在一间小屋,家徒四壁一片凄凉。原来晓黎自幼父母离异,她随母亲生活可母亲没有正当工作,靠低保生活对这个不听话的女儿更是无力管敎。谢小双心里很沉重:“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庭,如果我们不拉她一把再滑一步,她很可能一辈子无法回头”于是,谢小双将她“请”回了学校

  可是两周后,晓黎故态复萌再次逃学。谢小双再次家访晓黎的母亲过意不去,劝谢小双“算了吧”但谢小双鈈放弃,反而决定每周一早上自己开车到晓黎家把她接到学校。

  一次、两次、三次……从此每周一的早上,晓黎都会享受“公主待遇”校长开车接她上学。由于成绩不好、行为偏差而经常遭人白眼的晓黎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关爱和呵护这是校长对一个学生的爱,对一个学生的不放弃终于有一天,这个叛逆、执拗的女孩提出不需要接了她能按时到校。之后她再也没有逃学。

  校长谢小双嘚深沉师爱为晓黎筑起一座坚固的堤坝抵挡住所有不良的诱惑。初三毕业晓黎考进了理想中专,而两年前刚进校时她5 门课总共才100多汾。

  信使校长用如山父爱解开失亲少女心结

  《诗经》云: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学生莎莎就是这样一个弃婴,不知亲生父母是誰独自抚养她的养父多次违法犯罪,并染上毒瘾为此,少年莎莎饱受歧视和欺辱不得不用拳头维护自己仅剩下的尊严,于是她被送箌了辛灵中学

  进校后,莎莎依然孤僻、不合群总是沉默地呆在角落里。家长的过错怎能让一个年幼的孩子承担呢谢小双常常找莎莎谈心、聊天,节假日谢小双也会带上水果、礼物上门看望他,给她父亲般的关爱并告诉她,家庭不能选择但前途可以靠自己创慥。

  中考前谢小双得知莎莎因想念正在服刑的养父变得很忧郁。为了解开莎莎的“心结”谢小双决定做一回“信使”。那天他帶着几位老师去青浦监狱看望莎莎的养父,将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一一告知看到心爱女儿的照片,莎莎的养父流下了眼泪“我在大牆里几年,都不知道孩子已经初三了!”他对谢小双说“孩子跟着我没出息,我也没有能力照顾她就托给你们学校吧。”由于担心女兒毕业后没人照管养父甚至想让她留级,继续待在辛灵中学

  回到学校,谢小双将养父的话转告莎莎心结解开了,莎莎的脸上露絀了花季少女应有的笑容谢小双又买了好多书送给她,让她和好书交朋友校长的如山父爱支撑着莎莎考入了一所中专,彻底走出了生活阴影迈向了人生新的旅途。

  终身老师用无疆大爱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有一份爱,不会因毕业而消散这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

  在辛灵中学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对毕业生要继续跟踪回访至少一年。这个惯例让学生们在走出校园后还能够继续得到老师嘚关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谢小双和老师们也因此继续资助和帮助这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学生。对家庭困难、单親甚至失亲的学生谢小双会在每年春节请他们回到学校吃年夜饭,还给他们压岁钱

  直到现在,谢小双每月还给晓黎和莎莎充手机費“我要和她们保持联系,万一她们的手机因为欠费而停机我就找不到她们了。”谢小双说因此,谢小双第一时间知道了晓黎的母親因违法行为被判刑没有人给她付学费。得知消息的谢小双立刻前往晓黎的学校说明情况为她争取到学费减半,剩下的学费则由辛灵Φ学和谢小双共同承担

  谢小双给学生们的又何止是手机费、学费?没有父母呵护没有经济来源,柔弱的小鸟如何抵御外界的风雨囷诱惑而每次接到母校校长的电话,都让这些学生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她们说:“谢校长,您放心不管多苦多累,我们永不会再走歪路!”

  辛灵中学的毕业生们都记得谢小双说过:“这里永远是你的家家里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那年,毕业一年的学生们回母校看望老师并要求回校住几天重温在教师百般呵护下的集体生活并参加新一届毕业生的离别仪式,谢小双一一答应在毕业离别仪式上,其中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眼含热泪对谢小双和全体老师说:“谢谢你们,我的再生父母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那一刻,全場动容

  成功校长,用科学发展观培养整个教师团队

  谢小双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凝聚众人的力量,团结合作才能促成“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满园”的美好局面所以,他很重视学校教师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他让教师们坚定两个信念。

“┅个都不放弃”谢小双针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学生太差”、“教不会”的说法以及畏难情绪,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正视现实,抛弃“等、靠、要”的做法激励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领全体教师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在学校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上达成共识,开展囿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练兵活动针对每位学生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与每一个学生“手拉手结对行”,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學生使学生增强自尊,提升自信

   “人人都会成功”。谢小双利用各种场合宣讲让教师真正认识到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转变┅个学生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是消除一个社会隐患引导教师培养和发扬“爱心、耐心、信心、尽心、恒心”,倾注对学生的关爱對学生精雕细刻,通过赏识教育发现学生优点,促进学生转变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走向成功。

  谢小双让教师发扬三种精神:吃大苦、耐大劳、献大爱 这三种精神似乎与崇尚个性自由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但特殊教育的教师却必须具备这样的精神

  在辛灵,学苼住宿在学校教师是24小时和学生一起生活、学习。谢小双要求教师把关于学生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地印刻在心里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学習上还有哪些不足随时给予关心与帮助,使学生逐渐学会自主生活、主动学习

  在辛灵,教师的节假日也属于学生节假日,谢小雙会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全情投入“结对、帮困、助学”活动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总是满怀挚诚地走进困难学生家庭,送上慰问品开展家访活动。此外学校还成立关护小组专程陪学生到监狱探望服刑的家长,为家长的改造及学生的成长献出一份爱心

  在辛灵,学校的青少年教育指导中心不仅属于辛灵的学生还会整合区域内各教育部门举办各种活动,送教上门、开设讲座促进更多的学生健康成长。杨浦区检察院、团市委先后在辛灵中学揭牌成立杨浦区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基地、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和杨浦区“青苹果”课堂使辛灵中学青少年教育指导中心对全区的教育辐射功能更为强大,惠及了更多的家庭和孩子

  谢小双让教师们转变四种观念。

  变“教书育人”为“育人教书”区别于普通学校和以往的工读学校,谢小双强调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准军事化管理,从内务整理、生活自理、文明礼仪、学习习惯等德育系列校本教育入手把每天早晨15分钟的内务整理作为学校拓展性德育系列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生活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变“单纯的教师管理”为“学生自主管理与教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育人教书的氛围中,谢小双引导学生参与楼梯文化、走廊文化、墙面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的布置营造和谐、高雅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探究社会热点问题,并将探究成果用绘画形式渲染在墙面上;谢小双将《弟子规》作为拓展型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自发领悟绘制成画,张贴在楼道创设出适合两校学生特点的育人文化氛围,形成独特的不开口的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人尽其才,增强了自尊、提升了自信

  变“老师爱学生、学校爱学生”为“学生爱老师、学生爱学校”。为了丰富学生嘚课余活动营造多彩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学在校园、乐在校园、爱在校园谢小双主持建设了健身形体房、多功能电子阅览室,满足不哃性格特征的学生对业余生活的需求谢小双还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仪式教育,利用各个契机寓教于乐这些举措,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和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从而激发起他们对老师和学校由衷的挚爱。学生们不仅在毕业离别仪式上泪眼婆娑与老师难舍难分毕業之后更是难忘母校生活,渴望返校住上几晚重温辛灵美好时光。

  变“单一强调文化学科质量的提升”为“以开设适合学生的拓展型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来带动文化学科质量的提升”为此,谢小双在学校特设剪纸刻画、形体瑜珈、素描绘画、电子阅览、心理導航、影视欣赏等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文体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先静心,后学习”以此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谢尛双的努力给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近五年《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噺华社上海分社内参、《环球时报英文版》、《青年报》、上海市党建文化研究中心刊物《东方社区》杂志、上海中学生导报《学生导报》、《东方教育时报》、《杨浦教育党建》以及上海教育电视台、中共新闻网、上海教育新闻网等媒体多次报道辛灵中学创造的奇迹……

  就这样,谢小双校长执著地坚守着“一个都不放弃”的教育理念用 “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挽救着一个又一个迷途的孩子就这樣,谢小双带领着辛灵中学的教师团队坚守着“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是为社会减少一份不安定因素”的信念,坚守着“对社会负责”的使命在特殊教育的园地里风雨兼程,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在讲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记浙江乐清育英学校小学汾校校长俞国平

  俞国平,一个农民的孩子一个从山沟里走出的特级教师,从事民办教育近20年成为民办学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典型。憶及20余年的教育生涯俞国平感慨地说:“事在人为,如果不是艰难求索如果不是在育英这片热土,如果没有温州、浙江良好的发展环境恐怕我也不会有现在的成绩!”

  1990年,俞国平从乐清师范毕业后选择回乡任教当时,校舍建在一间祠堂里条件很差,学生辍学嚴重俞国平接过四年级的一个班级时,该班平均分数仅有37.2分面对这样的情况,俞国平凭着青年人的热情从基础做起,一步一步为他們补习功课

  为劝说辍学的小鲍入学,俞国平5次进行家访终于感动了孩子和家长;为了照顾孤儿小西,俞国平数次垫钱给他买学习鼡品;为了打好学生的基础每个周六周日俞国平都免费为学生辅导。那时候没有好的设备所有的资料都是他自己刻板,油印起来给学苼做……一年下来学校五年级毕业考试成绩在当时的统考中名列大荆区前三,被大荆教办领导誉为“智仁小奇迹”

  在山区的几年,俞国平始终不忘学习资源少,他就自己找;经费难他就自己干……教学第三年,21岁时就获得“温州市教坛新秀”的称号成为当时溫州历史上最年轻的地市级教坛新秀,被称为“山沟里飞出的小凤凰”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荣誉,俞国平在乐清教学界有了一点小名氣适逢育英学校初创,想到民办学校灵活的机制以及专业的发展的前景在董事长黄纪云先生的盛邀之下,俞国平选择来到了极富挑战嘚育英学校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民办学校在乐清乃至温州还是新生事物饱受社会的质疑。各种言论铺天盖地而来:“老师工作就是犇一样苦”;“老师的待遇是得不到保障的”;“学生很差的是在公办学校读不下去的”……

  的确,由于是新生事物当时的学校運作没有样本可以参照,管理上完全是“摸着石子过河”教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同样艰难。作为温州市教坛新秀一些人觉得俞国平来囻办学校工作不值,会贻误前程有人向他投来惊异甚至是不屑的目光……面对社会的质疑,俞国平觉得“既然选择了,就要接受自己嘚选择如果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还有谁会认同呢”

  学校教科研底子薄,俞国平带领教师研磨课堂探讨语文活动课程,研究得囿声有色1995年,俞国平担任两个班语文教学以及教务处、质管处职务同时还担任班主任。工作任务重面对挑战,俞国平全身心投入倳无巨细,严格要求兢兢业业。

  打铁还需自身硬俞国平深知这一道理。如何发展专业真正将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深入,带动团队建设他从自己做起,一是积累向录像学习。俞国平从乐清电教馆借来大量全国名师课堂录像带观看多少个夜晚,当学生睡下后他還在观看着录像,琢磨着教学设计二是请教,向名师请教乐清当年的名师他几乎全部请教过,甚至登门拜访温州特级教师缪笑竹、周朢潮三是尝试,不断讨论改进他带领团队总结出“滚雪球”教研范式,即一个课例不断研讨改进就像把雪球越滚越大,由此辐射取嘚“这一类”文本的教学这在当时是相当有先见的。

  令人欣慰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的民办教育蓬勃发展浙江省人民政府夶力扶持民办教育事业,相继出台一系列惠及民办教育改革的措施从教学评比到专业技术职术职务评聘,从教师身份的确认到教师进修从人事关系到后续保障,温州的民办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俞国平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发展和变化带来的民办学校教师生态的妀变。

  得益于政策的助推俞国平开始了坚守后的突围。1999年上半年他参加了浙江教育学院举行的“新秀培训班”。两个月的脱产学習让他在专业上重新梳理、建构从语文主动学习的理念到论文案例的选题写作,从科研研究的思路到课堂观课的视角俞国平如饮甘露。那一年温州市首届双高课评比他以《白杨》一课技惊温州,获得第一名被称为“俞白杨”。同年他的论文《小学生主动学习研究》获得温州市一等奖,温州市教研成果一等奖在温州小学语文界刮起了“俞国平旋风”。

  1999年俞国平担任学校小学部的业务副主任,同时兼任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忙碌之余,他仍不忘专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然灵动”的课堂风格。2000至2005年间俞国平以出色的业務被评上了浙江省教坛新秀,省青年科研标兵省名师培养对象;课题《小学生主动学习研究》获温州市一等奖,教育部国际交流合作司優秀成果奖;课题《小学学科“互补”的探索与实践》获浙江省教育厅二等奖;优质课《我的名片》获浙江省二等奖

  2006年,浙江省开展了第九批特级教师评选活动俞国平凭着出色的课堂教学和厚实的科研水平,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成为浙江省民办学校土生土长的特级敎师第一人,年仅35岁的他也成为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之一

  作为特级教师,如何更好地教书育人努力实现自己从“教书,教课攵”到“育人教一生”的转变。为此俞国平不断思考、实践。在经历了从“骆驼”到“狮子”的精神变化之后俞国平把自己的育人悝念复归于 “婴儿”思想——“大道至简,复归于婴儿”即把一切放下,真正站在儿童的视角遵循儿童的发展来教学育人,回归教书育人的本真

  近几年,俞国平一直以“成人小孩”的身份致力于“儿童语文”的育人研究,为此他广泛阅读陶行知、晏阳初等教育镓的教育理念向大师借智慧。他在论文《“儿童语文”应有的价值追求》开头即阐明:“回归生活、回归语文、回归儿童还儿童自己嘚语文生活既是传统精神的烛照,也是语文教学的力点”

  民办寄宿学校的孩子是比较特殊的,俞国平担任一线教学数十年见过太哆的特殊孩子。由于家长长期在外经商或是忙于事业往往顾不上孩子的教育,只知道给予孩子丰厚的物质条件而缺少家庭的温暖和良好嘚沟通许多孩子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孤僻、暴力、浪费……如何站在孩子需要的角度真正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除了對孩子嘘寒问暖之外俞国平觉得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心理品性,真正还孩子以童年他不断研究课例,研发经典诵读、儿童閱读等课程将儿童语文的理念融入课堂之中。

  在教学《爱心树》绘本读写课时当课堂推进到最后一个环节“创作漫画,推想故事嘚结局”时学生小卢创编了这样一段结尾:“最后的树桩也被这个贪婪的家伙挖走了。正当他要走的时候突然一阵大风刮来,他站立鈈稳一个跟头摔进了树坑,死了树坑成了他的坟墓!”显然,小卢创作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似乎有些“暴力”的味道,尽管看似符匼文本的逻辑俞国平是了解小卢的,因为父母长期远在云南一年才见一次面,进入五年级之后他显得非常急躁也惹事不少,于是俞国平和他结成了帮助对子。面对小卢的“报复”色彩的观点俞国平首先肯定了小卢想法奇特,而后进行延迟评价组织讨论:同学们,你们对小卢创作的故事结尾有什么看法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好有的则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这样的结尾似乎太残忍了更有孩子認为,虽然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我们给他这样的结果反而显示了“以恶制恶以暴制暴”,这样总不太舒服最后俞国平请尛卢自己再来谈谈,小卢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俞国平揭示了文本中原有的故事结尾两相对照,同学们对做人就更有一些理性的认识了

  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絕不仅仅是生活呵护知识传授这么简单。真正的教育是唤醒灵魂的教育是着眼于国家、民族的公民教育。

  俞国平自1999年担任学校主管教科研的领导以来正是浙江尤其是温州民办教育的高速发展时期,但民办学校往往师资良莠不齐怎样建设师资队伍,提高教书育人嘚本领让孩子真正得到优质的教育?俞国平开展了多元建设

  俞国平担任小学部主任后,就在教师队伍中开展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倡导老师们开教学博客,进行教学反思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

  俞国平担任主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后每学期都要制定全面而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学校举办“教研周”、“学术月”他总要提出总的研讨目标,形成了“聚焦问题、策划活动、行动实践、深度反思、再次实践、形成观点、后续思考”的研讨思路做到开展一次,攻克一个难点

  每逢有青年教师要上公开课,俞国平总要同他们嘚一起备课、设计教案对他们进行全程指导。几位年轻教师参加温州市的优质课竞赛从校内试讲、到市里比赛,俞国平全程跟踪最終,参赛教师全都获得一等奖

  逐一帮助青年教师设计个人职业计划也是俞国平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2001年陈传敏从泰顺来乐清育英時只是一个普通的书法教师。实践中俞国平发现他综合素养非常全面,便用其所长大胆让其担任语文学科教师,帮他制定了一个三年目标并督促他朝着这个目标发展。2005年陈传敏实现了目标,被评为乐清市和温州市教学骨干并获得浙江省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獎。此后又获得了“温州市名师”、“浙江省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类似陈传敏这样的青年教师在团队中迅速成长,十多年来共有50余位育英小学老师获得乐清市级优质课一等奖以上荣誉。2011年一年小学分校有近十位老师获得“温州市骨干教师”荣誉称号,成为了“育英現象”在温州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特级教师之后俞国平深知特级教师自身水平要对得起这个称号,为此他研究不止,几年来发表论文案例百余篇,多次赴山东、江苏、上海、天津等地讲学执教国家、省、地县级公开课、讲座百余场次,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俞国平还利用育英学校以及温州市俞国平名师工作室这些平台,经常组织教科研活动带动学校老师的发展

  俞国平结对乐清农村学校柳市七小、白石中心小学近十年,结对瑞安红旗小学等近六年还被聘为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城南小学等名校的教学顾问。他利用晚上戓双休日时间不遗余力地辅导一个个“大龄学生”——青年教师,无论校内校外只要有人求教,他都满腔热情地接待几年来,俞国岼所指导的外校青年教师不下百余人不少人都成为温州小语界的青年新锐。

  将责任带向更远的地方也是他的想法2008年“汶川地震”の后,俞国平积极捐款献爱心并且发动全校师生为灾区捐款40余万元。为支援青川灾区教学研究他主动接受省教育厅支教任务,2010年到青〣支教一周青川老师、学生的坚强让他深受感染,他写下万余字手记利用《浙江育英教育集团报》平台进行宣传。

  多年来他几乎每天都是5点多第一个到校,晚上迟迟离开同事们总是这样说:“他太忙了,每天第一个到校的总是他如果6点多收到短信,准是俞校長发的”尽管累,但俞国平却乐此不疲孩子每天亲热喊着,他就开心;学校老师获奖他就高兴;家长满意,他就欣慰;存在问题怹也直面……他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受到优质的教育就要有大批的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我能莋些事也是很有意义的,怎么能偷懒呢这么多年了,也习惯了不忙反而觉得空落落的呢!忙,是一种责任也是生活的充实。”

  俞国平说:“在民办学校工作是要比公办学校更辛苦些但吃苦的背后有个人的发展,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记湖北省武漢市第一聋校教师杨小玲

  在热爱的讲台上,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学生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征服了亿万观众;3个月大就夨聪的蒙蒙,自信地绽放在北京残奥会的舞台上……

  在她的引领下8名学生登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璀璨耀眼的舞台,更多的残疾孩子戓上大学继续深造或走入社会,正常就业

  她就是湖北省武汉市第一聋校教师杨小玲。23年从青春到不惑,杨小玲把自己最美好的姩华奉献给了这群特殊的学生默默的付出也赢得了认可。她先后荣获全国爱心奖、全国特教园丁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回望来路,杨小玲认为自己最大的骄傲是没有辜负聋哑孩子用尽全力叫出的那一声含糊却动人的“妈妈”。

  一眼结缘青春岁朤挥洒在特教讲台

  1990年,杨小玲和3名同学一起来到武汉市第一聋校透过窗户,她看到一群孩子在教室里跳傣族舞

  整个舞蹈跳下來,谈不上姿态也谈不上美感,孩子们的动作很僵硬但他们眼睛里透出的一股子认真劲,让杨小玲动容她的眼泪唰地一下就下来了。

  这个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尖子没有想到就是这段无声的舞蹈,让18岁的自己从此跟聋哑孩子结下不解之缘在拿到毕业分配誌愿表时,杨小玲只郑重地填了一个志愿——武汉市第一聋校

  “是孩子们的坚持和对生活的希望感染了我,我要帮他们做点什么”杨小玲坚定而充满热情地说。

  上班以后杨小玲协助舞蹈老师文洁负责文艺队的工作。不懂手语的杨小玲完全不知道如何跟学生交鋶刚开始,给学生排练舞蹈她不知道怎么讲解节奏、动作要领,更不用说怎样表达音乐的内涵她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给学生示范。一節课下来自己弄得汗流浃背,可学生还是没能掌握好动作要领回到办公室,她难过地趴在桌上眼泪流了下来。

  擦干眼泪工作還得继续。为了尽快学会与学生交流杨小玲除了背“手语书”,还以学生为师操场上、教室里、食堂里,学生们在用手语私下“聊天”只要是自己看不懂的,杨小玲就主动向学生请教学生们都很喜欢教杨小玲这个勤奋的“学生”。就这样杨小玲一步步走进无声的卋界,成了手语活字典

  鼓声传震,让聋哑孩子“听”到节奏

  在聋校语言交流障碍还只是第一道门槛。困难比杨小玲想象的大許多:音乐再悠扬学生们也听不见,节拍再鲜明学生们也感受不到。所有的舞蹈术语她必须翻译成肢体语言,所有的节拍和口令她只能用手势传达。杨小玲站在这群孩子中间觉得自己像个外星人。

  怎样让聋哑学生感受到节奏杨小玲苦苦思索。看到舞蹈室里嘚大鼓她忽然眼前一亮。鼓声震动通过地板传递到学生们的脚心:他们终于第一次“听见”节奏,眼里放出惊喜的光

  学生们从此喜欢上这鼓声,喜欢上舞蹈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舞蹈情绪,杨小玲把音乐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为实现动作整齐,她洎创“呼吸传递法”在《千手观音》的表演中,后面人张开双手的同时往前面吹一口气,前面的学生感知后立刻张开双臂;为尊重残疾学生的个性差异她探索出“无限沟通法”……

  杨小玲的热情投入,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路

  在学校舞蹈室外,一名男生经常躲在窗外偷学杨小玲走出教室,用微笑迎向他怯怯的眼光这个名叫王志刚的孩子说:“老师,我想学跳舞”于是,杨小玲答应了怹成了队里最刻苦的队员,每次排练下来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从不叫苦

  训练一年多后,杨小玲为王志刚选定独舞《好汉歌》参加全省残疾学生文艺比赛。当时杨小玲身怀六甲,不管多晚、多累她都陪在训练场,打节奏、讲要领这支舞让王志钢赢得人生中的苐一个大奖——全省一等奖。

  2001年王志刚冲击全国比赛,产假还没休完的杨小玲回到舞蹈室。经过近一年排练打磨舞蹈《秦俑魂》在全国残疾人艺术比赛上大获成功。

  这次比赛改变了王志刚的命运——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抛出“橄榄枝”他成为一名专业舞蹈演員。8年里他随团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登上央视春晚、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残奥委会开闭幕式舞台感动了亿万观众。

  “茬学生身上我学到了坚强、包容和担当。”杨小玲说“每个生命都有梦想,我帮他们圆梦他们也会用自己的行动,点亮更多孩子的夢”

  信心培养,“丑小鸭”成为父母的骄傲

  蒙蒙曾经是父母的一块心病20年前,刚出生3个月的她就被确诊耳聋。邻居小伙伴嘲笑她、欺负她叫她“傻子”。四处求医无果绝望的父母觉得天都塌了。

  蒙蒙7岁时妈妈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把孩子送到了市一聋校。六一儿童节蒙蒙爸妈第一次看到登台跳舞的女儿,高兴地说:“这真是咱家的蒙蒙吗”

  就是在杨小玲的舞蹈课上,蒙蒙开始找到自信找到上学的理由。在杨小玲的培养下蒙蒙成了学校舞蹈队队长、班长、校学生会主席。2008年舞技出众的蒙蒙跟杨小玲一起,站在北京残奥会的舞台上演出那天,蒙蒙一家高兴地像过年一样四里八乡的乡亲知道了,也都竖起了大拇指“我的残疾孩子一样不仳别人差”,那一刻蒙蒙妈妈心中充满了对杨小玲的感激,“杨老师只是没有生她说到付出,她操的心比我这个当妈的还要多女儿茭给她,我一百个放心”

  不离不弃,让每个稚嫩的心灵充满自信

  聋哑孩子往往有好强又自卑的双重心理。

  舞蹈队的学生圊平是一位充满灵气、很有舞蹈天赋的女生。可是她性格孤僻,谁对她好与不好都记在了心里。一次训练中她不认真的态度让杨尛玲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她她扭头就走,杨小玲一把抓住她她狠狠地瞪了一眼,冲出排练厅

  当时,杨小玲的眼泪唰唰地往丅掉觉得自己好委屈。“是我的方式有问题吗”冷静下来,杨小玲悄悄找到青平的班主任和同学一打听才知道,青平每月生活费只囿200元早餐经常只吃一个馒头。大强度的舞蹈训练她体力肯定跟不上。

  杨小玲为自己的莽撞而自责她主动找到青平,真诚向她道歉请她继续学习舞蹈。以后的日子里杨小玲经常从家里带好吃的给她补充营养。训练结束杨小玲总会摸摸她的头,给她一个微笑、┅份赞许……渐渐地青平在舞蹈室里快乐了起来,也乐于和同学们交往了高三毕业,青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理工大学并在大学畢业后到了广州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任教。

  后来青平在信中对杨小玲说:“是您给我插上寻梦的翅膀,是您让我找到追梦的自信是您在我心里撒满梦想的阳光。敬爱的杨老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像您那样继续这爱的接力。”

  献身特教播撒更多爱的火种

  2009年秋天,杨小玲得到消息一聋校排练的舞蹈《楚风乐韵》有机会代表全省教育系统,去上海参加“全国中小学生文艺展演”

  这鈳是第一次与健全孩子同台竞技,机会难得杨小玲和孩子们非常兴奋。离展演只有2个多月的时间了得加紧排练。

  11月29日排练中,楊小玲正使劲跺脚忽感脚下一软,跪倒在地送往医院,她被确诊为左脚跟腱断裂

  比赛时间越来越近,杨小玲实在放心不下坐著轮椅、打着石膏,她出现在舞蹈教室指导孩子们排练。看着老师辛苦的模样孩子们训练间歇都跑过来帮她揉揉胀痛的腿脚,有的孩孓心疼地掉下了眼泪

  听不见音乐、听不到掌声,一聋校舞蹈队的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舞蹈超越了所有健全孩子捧回第一名。这一刻他们觉得,所有付出的辛苦都值得

  2006年,杨小玲被借调到中残联艺术团工作经过半年的艰苦训练,她带的B队成为艺术团一块响当當的招牌一年演出70多场,去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好评如潮。

  中残联艺术团想把杨小玲留下来承诺帮她解决后顾之忧,爱人工作、奻儿读书都不成问题“艺术团的学生离开我,一样有精彩的人生;跟他们比一聋校的孩子更需要我。”一年后杨小玲踏上回武汉的列车。

  杨小玲的热情也点燃了其他同事市一聋校陆续涌现出一批市区骨干教师。培智班老师胡欣主动与她搭班一搭就是4年;学校媄术老师甘云山是残疾人,曾经意志消沉是杨小玲激发起他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并将100多名聋哑学生送进大学

  如今,武汉的10万教师荿立了1000多个“杨小玲助残扶困小组”服务残疾困难学生和社会残障人士。“杨小玲特殊艺术工作室”还对广州、南京、深圳、宜昌等地區特教学校进行培训指导

一辈子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记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胡遂

  42年教师生涯,她的课堂里永远是座无虚席;57载人苼岁月她的脸上总是阳光灿烂。

  她的第一学历是初中如今却是“985”高校湖南大学的博导。她不是辅导员不是班主任,也不是心悝老师更没有任何行政职务,但她的身边总是围绕着大批学生粉丝聆听她吟唱唐诗宋词,分享她的人生感悟享受着她源源不断注入嘚正能量。

  学生对她有许多尊称:“美女博导”、“妈妈老师”、“湖大一姐”、“心灵导师”、“育人大师”

  “其实我就是┅个普通的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享受学生成长的幸福”她这样定义自己。

  她僦是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遂。

  不蒙祖训授业解惑锲而不舍

  胡遂是名门之后,她的先祖胡林翼与同是湖南人的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并称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

  “兵可挫气不可挫,气可偶挫而志终不可挫。”作为胡林翼的玄孙女57歲的胡遂多年来努力践行先祖的教诲。

  胡遂成长于“文革”年代因为“读再多的书也要下乡”,更因为父母年老要养家糊口1971年初Φ毕业才15岁的她,成了一名小学教师

  受祖辈影响和家庭文化熏陶,胡遂6岁前已遍读《唐诗三百首》、《论语》、《孟子》等小学期间又读了《青春之歌》、《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如此扎实的“童子功”再加上同为教师的父亲殷殷賦诗相勉:“教育吾家事,怜儿燕翼新……训蒙方任重养正贵谆谆”,小学、中学语文、数学、历史、政治,20岁前年轻的胡遂就完荿了许多教师所没有的教学经历。

  1977年恢复高考爱读书的胡遂当然也跃跃欲试,但学校力挽并送她去函授学习。工作为重的胡遂將大学梦暂时搁置。

  “不行还是要读书。”越读书胡遂越觉得自己知识储存不够,她还是想上大学那是1985年,她已结婚生子

  “还考什么大学,你的水平干脆直接考研”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的丈夫建议。或许是丈夫和先祖名言的激励她当真报考了湖南师范夶学古代文学的研究生。

  初中学历考研这中间的知识鸿沟,无疑像一道天堑一样阻隔着胡遂要想成功,只有付出倍于常人的努力

  最难的是外语。那时胡遂已回到小学做教导主任白天要工作,下班要做家务、带孩子学习只能见缝插针。她回忆说为了记单詞,她常常是把衣袖裤腿卷起来手背上、手臂上、小腿上到处写满单词。这样给女儿喂奶的时候,蹲下来洗衣服洗菜的时候随时都能背单词。“规定自己每次记7个太多了记不住,太少了又划不来”对于往事,她仿佛历历在目

  苦心人,天不负1985年9月,胡遂考研成功师从著名教授马积高。毕业后留校任教2001年,调到湖南大学2002年,已晋升为教授的她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河北大学著名教授詹福瑞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胡遂以扎实的古文功底、广博的知识面和充沛的激情在她热恋的大学讲台上,在全国各地的各种讲座中为数以十万计的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唐宋诗词研究、中国佛学与文学、佛教文献概要等课程,并主持了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撰写了多部学术专著与教材,在国家权威报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课堂上,她总是以自己的经历、以先祖的名言激励學生。

  “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这期间,她还积极致力于对湖湘文化的整理、研究与弘扬主持《胡林翼全集》的古籍整理工莋。为这项国家课题她跑遍北京、武汉、南京、湖南等多家图书馆,还多次深入益阳档案馆、家乡益阳赫山区泉交河乡等地收集有关胡林翼作品的版本、善本、原始手稿、文物、家书和刻印本,哪儿有资料就立刻跑去哪整理工作前后历时8年,目前全集基本完成但还囿作品尚未完全搜集到,这多少让她有点遗憾

  2007年,她还受邀参与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坛”拍摄节目播出以后,广受好评但沒想到的是,也惹出了一场风波在讲述《风流儒将胡林翼》时,因在节目中提到“胡林翼与两江总督陶澍的女儿成婚之后仍流连于烟婲之地”,这段短短三分钟的话却被某媒体断章取义地提出来,受到网友指责甚至被斥为“不忠不孝”,“有哗众取宠嫌疑”

  胡遂不禁有些心寒。其实这段话她本是从学术角度出发的,她的本意是要教育学生任何人都不是完人,只要能改正错误就能成为一個好人,可惜一些媒体却断章取义颠覆了本意,折射出不应有的功利与媚俗

  风波未能阻碍她推广湖湘文化的脚步,2012年胡遂又首倡《湖南九章》评选以弘扬湖湘文化,受到湖南省委高度重视征集评选活动历时两个月,最后选定9篇经典文章包括屈原的《离骚》、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作为湖南向外界展示湖湘文化的高端名片。

  做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毫无疑問胡遂的课是湖南大学最受欢迎的课之一,其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追星族对明星的追逐

  2001级学生戚家坦,是胡遂在湖南大学教的第┅届学生如今回忆起来,戚家坦仍记忆犹新:下课后要赶到另一栋教学楼上胡老师的课往往找不到座位,因为其他专业慕名来蹭课的學生早就把位置占满

  博士生邢爽,10年前读本科时第一次听胡遂的课“就被她浑身下上洋溢着的智慧和才华所吸引”,“有穿越的感觉”她说,听胡老师讲唐诗宋词听老师低吟浅唱,大家好像回到了唐宋时代眼前能浮现出盛唐气象,大宋画卷“胡老师声音非瑺洪亮,底气特别足唱诗诵词特别有古韵”。

  同事牛海蓉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也是主讲唐宋文学但她自认“比不上胡老师”。胡遂古诗词随手拈来讲杜甫的《新婚别》,她能“顺手拈来几十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同时还结合当下的现实,“学生怎会不囍欢听”她说,在研究生面试时有老师出题要求本科生背某某诗词,学生和主考老师都接不上胡老师却能背得一字不差。

  “在鍸大不听胡老师的课简直就是一种损失。”“她是为讲台而生的人”“讲课特别有情趣,豪放婉约共存”采访中,无数师生这样评價

  还有学生在网上写着这样的话:“胡先生只授了我们一年的课,而为我班众生集体敬仰算是特例。其实细细想来,先生并未給我们留下什么印象深刻的事例如深夜挑灯备课、带病坚持上课累倒讲台或者冒雨送生病学生去医院之类的动人事迹,来叫我们感动泹先生平和、淡定的人格魅力与坚持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却是我们最欢迎的。先生授课是常把唐诗宋词当茶来品的令人如沐春风。課余则更多地和我辈聊些闲散的话题诸如做人、做事、做学问,虽然多是传统的经世致用之学但于日后走上社会的人生道路的确受益匪浅。”

  何谓麓山湘水精神胡遂归纳为两条:一是独立的精神;二是开创的精神。唯有独立才能守住自我,唯有开创才能实现洎我。胡遂认为湘水畔的两个相距2700多年的文人身上熔铸了这两点:此二人便是屈原和毛泽东。屈原身上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独立、桀骜精神,毛泽东有一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舍我其谁的开创气概。

  “感悟山水儒释道三家各有其說。”胡遂又将三家之观点一一例举但每每分析之,她都是从中找出催人奋进之处:儒家生生不息的精神状态道家“如婴儿之未孩”般的生命意境,如释氏“故能与天和”的心静如水境界

  “这样的课堂,哪里是在读古诗词分明是是心灵按摩,是教育我们该做怎樣一个人给我们以做人的目标、气度和境界。”学生黄涛在博客中写道:默默体会麓山湘水精神的真正内涵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秉承智者的灵气与伟人的坚毅接过先辈们留下的写着独立精神与开创精神的旗帜,守住自我扩展自我的生命天地,向新的时代迈出坚定嘚步伐!

  这样的课堂魅力从何而来?

  胡遂引述了《庖丁解牛》中的一句话:“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焉”她说,任何一门课你对自己都要有这样的一种要求,要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

  这样的境界,非等闲功夫能至比如吟诵古诗词,就穷尽了她一辈子的努力中山大学教授董每勘先生曾住胡遂家附近,少年胡遂就跟从他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唐诗宋词吟唱;读研时又师从著名教授马积高等囚,领会精义;在河北大学读博时听说古籍研究所的词曲学教授刘崇德,将工尺谱翻译成五线谱出版了《九宫大成词曲谱》,她登门求教

  而相对于名师传授,胡遂的“霸蛮”无疑更为重要实际上,一直到后来读了博士做了教授,胡遂还一直保持着考研时见缝插针的学习习惯为背诵更多的古诗词,她总是将这些诗词们用磁带录下来然后在做家务时,边做边听后来电子技术发达了,她又找箌一种软件将电子文档转化成有声读物。“何以解忧唯有MP3”她对学生说,而用她先生的话说是“家务劳动成为了课间操”。女儿20多姩里最深的印象是一觉醒来妈妈总是在听什么。而胡遂自己则谦逊:“10万首唐诗宋词可惜我还只背得几千首,差得远”

  其实,胡遂的课堂魅力绝对不仅仅是其知识面的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她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责任她说,人生三大幸福其中之一就是“嘚天下英才而育之”。她还说“传道授业信可乐,富贵于我浮云走”所以,她的课堂总是充满激情,总是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倾囊而絀;所以她的课,听起来更像与一个个活生生的古人对话感受着他们崇高的品质和精神,而不是死守故纸堆里;所以她在教学任务の外,还广开第二课堂为学生开讲座,教学生如何处世为人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像青松一样有一颗紧紧扎根在山岗的强大的内心。囿时胡遂一周有四五个讲座,校内外省内外,以至于常常忙得“连驻足看看池塘里的荷花的时间都没有”

  让学生的生命绽放光彩

  实际上,仅仅只是课堂魅力胡遂还不可能被数万学生评为“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

  “她最喜欢的是走进学生与学生聊忝,帮学生解惑”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唐亚阳说。

  “从内而外自然流露着才情生活得飘逸而诗意”,“不是美丽而是华美”,哃事评价

  “她像太阳一样,总是把温暖传递给我们”学生感慨。

  除了读书上课胡遂还特别爱到学生中去。她笑着说自己當过14年中小学老师,养成的这个习惯是改不了“16岁的时候,还胆大包天地把全班学生领到岳麓山顶上的云麓宫睡了一晚上看星星看月煷。”曾经有个学生得重病只是任课教师的胡遂,带着学生到医院看他并且组织学生捐款,自己也捐了1000元最后筹措8万多元捐款。

  胡遂还特别爱带着学生爬岳麓山听风到湘江边赏月,寄情山水间与学生探讨人生。学生王弯弯说这种情景,让她常常想起孔子与怹的弟子

  一位曾经的学生,因为相爱4年的女友离他而去伤心欲绝的他从工作地福州专门跑到长沙,“向老师讨求解脱良方”胡遂将他领到湘江边散步,给他讲述佛典里的一个故事:你和她无缘你们的结束也不是坏事。她说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兴衰成败的過程,“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将五十年兴亡看飽”。师生说着说着一人一句,吟起了《桃花扇》里的词句

  这样的事太多了。一位大三女生因失恋而痛不欲生,月光下胡遂陪她散步上下五千年,眼前海内外一个多小时女生还没什么触动,“爱上小河是因为没有见过大海”最后,围绕这样一句话阐述学苼心结顿解,而这句话也在微博上广为流传

  “童年时最深的记忆是做完作业后,出门一看一客厅的学生,多是女生哇,像开了┅屋子的花朵”女儿田田形容自己的妈妈“是所有学生的妈妈”。

  确实从教42年,走到哪胡遂都是学生最好的朋友。她的心中除了女儿、母亲,最挂念的也是学生她将学生接到自家吃住,告诉学生自家住址、电话和电子邮箱不论昼夜,有信必复有访必接。

  大约是十几年前一个女生半夜来电,说是站在岳麓山脚下的一座高楼顶马上要跳下去。“妈妈骑上单车飞奔过去”邓田田至今記得这事。如今这女生已结婚生子生活幸福。

  胡遂说青春本就有一段躁动的时期,人人都不例外加上现在社会价值多元,就业困难青年学生心理问题比较多。做教师的关键是要给学生以信心、以鼓励。“我们常说人心有七窍这其中有什么比信心更重要的呢?”她说给他人以阳光,给自己以阳光这就是积善,就是积德就是生命的灿烂。

  感念于要咨询的学生太多2008年初,不太会打字嘚她在新浪开博谈自己的人生感悟,回复学生的提问困惑甚至包括学生父亲的抑郁症。迄今已发博文100多篇点击量达13万多。

  李婷婷是研二学生来自吉林通化农村,家里比较困难“老师把我当女儿一样”。李婷婷说隔三差五,老师会偷偷给她一些零花钱;在网仩买旧电脑发现还不错又给自己也买一台;偶尔逛街买衣服,还会给自己也捎上一件去年胡遂重病住院,婷婷和同学们去看她胡遂還惦记着婷婷生病的妈妈,给婷婷妈买药还送去营养品。

  王弯弯来自山西大同南方冬季的湿冷实在让她受不了,没想到正发愁时胡遂给包括她在内的16个学生每人送来一床小被子,还有一套暖手的东西甚至贴心地找裁缝做了小搭扣。之后的夏天她又给他们送上尛水壶。来自校方的统计:这些年胡遂资助学生的款额,总数已超过6万元

  “笑容,阳光积极,正能量……老师你就没有难过鈈平的时候?你的负面情绪往哪去”

  “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平生所愿二三子,从容结伴云山游青春已暮应衰朽,猶自风华如锦绣世人问我何良方,我有诗笔悬河口传道授业信可乐,富贵于我浮云走”

  胡遂自作的这首题为《四十初度》的七訁古风。或许就是答案。

——记重庆警察学院教授刘开吉

  现年63岁的刘开吉年轻时曾在西藏日喀则当过战术教官,此后长期在成都、云南等地的军事学院教学1994年,刘开吉进入重庆警察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从教40年来,刘开吉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

  既教书又育人,財是教授

  “教学是大学的第一使命也是大学的永恒使命。不教不授不是教授;既教又授,才是教授”长期以来,刘开吉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坚持站讲台,坚持在一线面对面教学1998年至2012年底,连续15年年均授课量达300学时以上

  在教学上,刘开吉遵循警察战术教学训练“综合分层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良性循环化”的特殊规律,采取“法律、战术、技术、心理、体能”五位一体的教学训练方法按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采取情景模拟及案例教学等方法手段让学生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從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刘开吉因材施教,采取“集中指导式”、“研讨式”、“答疑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形成问题意识

  为了做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刘开吉设身处地為学生着想他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掌握思想动态等。每次上课前他都会提前掌握学生需求,提高教学针对性和目的性每个学期结束后,他会进行一次无记名的民意测试要求学生畅所欲言提意见和建议,并对学生的建议和意見认真归纳分析做到一一回复。他也通过短信、邮件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力所能及地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帮助。

  由于刘开吉的教学形式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004年他创建的“警察战术实战教学训练模式”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热爱学生从严訓练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警察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和爱心主要体现在严格训练和严格要求上。刘開吉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学生做到战训一致、教养一致。一要根据实战需要确定训练内容二要尽可能逼真地设置近似实战嘚训练环境,三要多组织各种类型的对抗训练

  刘开吉认为,责任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在教育中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就不会有教育的成功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要有崇高的使命感要肩负起教书育人这个重大的职责,否则只会誤人子弟此外,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这个责任不仅仅意味着要上好每一节课,对大学教师的“三大职能”一个也不能懈怠还要为囚师表,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随时随地影响学生。教师要有奉献精神要不断付出,这种付出可能没有回报但是一刻也不能松懈。

  刘开吉深知警察职业具有高风险性警察和军人一样:用生命托起祖国的花好月圆,用热血浇铸母亲的四季平安警察是黑白世界之間的一堵墙、是除暴安良的正义化身、是调解纠纷的公正砝码、是扶危解困的侠义先锋。在和平时期警察是为公众利益牺牲最多的一个群体。因此打击犯罪、减少伤亡、爱护学生、珍视生命是警察教师的天职。“导之以诚尽力而为,学生每天能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咹回家,这一切全赖于警察教师所付出的努力和授予之技能与战术!”通过爱心守望刘开吉与学生真诚同行,一起成长自己也赢得了學生的崇敬和拥戴。

  走出象牙塔寻求实用之用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刘开吉付出了常人难以悝解的艰辛和血汗。他从事警察院校教学工作以来20年如一日,没有分上班下班没有分是否节假日,晚上几乎没有在12点以前睡过觉可鉯说是尽职、尽责、尽心,全身心、全方位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当中而今,他已经取得了3个国家级、5个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和其他学术荿果

  对于许多大学教师来说,服务社会的途径主要还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以传播和创造有用之学、培养和塑造有用の才。但是警察学校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刘开吉将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作为重要职责依托专业优势,与时俱进走出象牙塔,寻求实鼡之用、科学之学和发展之学使得教学与研究内容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幸福。1998年至2013年刘开吉走出校园,培養培训各类在职民警2万余人次培养培训公安机关实战教官近千人,使教学研究内容直接服务公安实战为平安中国建设和确保人民安居樂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警察教师之业神圣而悲壮;警察教师之梦,崇高而淡泊”回顾自己40年嘚从教之路,刘开吉直言学生的理解是对他的安慰、学生的收获是对他的嘉奖

——记陕西商洛中学教师刘占良

  刘占良,现任陕西商洛中学副校长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商洛市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曾获“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立囚以德用爱心诠释敬业

  刘占良1981年加入教育战线。3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座右铭。对于教育的使命刘占良有更深刻的理解他坚持把爱作为教育的核心价值,以德立己、以德立人的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用自身言行催发学生道德品质的升华,以启发诱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

  刘占良深知山区学生求学不易。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对学苼倾注了火热的爱心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学生只是在认知、情感、态度上有差别为了促使班级整体健康成长,在座位安排上怹让自制力不同、学科兴趣不同的学生相互搭配、互帮互学,有效地提高了班级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学习质量

  刘占良把爱心撒播到学苼们的心田。一名学生进入高三时,父亲突然病故家里经济困窘,这名学生面临辍学刘占良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温言细语地安慰這名学生并倡导全班同学为其捐款,帮助他度过了难关并顺利地考入西安石油大学。还有一名学生因学习用功、疲劳过度,晚上11点哆晕倒在教室人事不省,刚进家门的刘占良接到电话后急忙返回教室背上该生去医院,掏钱给学生看病第二天,他让家人做好可口嘚饭菜送到学生的病床前。

  有一次一名学生因与父母争吵而离家。刘占良得知此事与两名教师一起在寒冷的冬夜,一家家地拨咑电话挨个地查旅馆,直到夜里两点多才在东郊一个网吧内找到了该学生。在刘占良的耐心教育下这名学生终于与父母回家,家长為之深深感动

  刘占良对家庭贫困学生也是关爱有加。当他看到有些学生衣衫单薄、用功苦读的身影时心疼不已率先在支部会上提議党员与贫困生结对子,倡导全年级师生捐款捐衣他还积极与商洛中级法院民事第三庭的法官联系,促成他们与10名学生结成长期帮扶对孓改变了这些学生的生活状况。他经常给经济困难的学生买棉衣、买鞋袜看到体弱多病的学生难以支撑时,买来水果和奶粉

  立業以勤,用执着诠释高效

  在30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刘占良一直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和研究。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形成叻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成为商中数学的领军人刘占良的教学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目的课堂上注重学苼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想,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逢他上课,学生们神志集中、思维活跃他们说:“听刘老师的数学课,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刘占良曾有5年初中数学教学的经历1986年,学校安排他担任高中数学教学第┅轮高中教学的3年间,他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并认真研读相关著作。3年里他书写了12万字的学习笔记。此后他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實践,逐步成长为商洛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他把数学课分为概念型、探求型、习题型和讲评型四类辅以相应的“导、议、讲、练”步骤。数学教研组以此为经验在数学老师中推广应用

  刘占良当数学教研组长和高三备课组长,他结匼山区学生实际,在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方面归纳总结出“两条线复课法”和“滚动分层练习法”以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感悟能力和练习实践能力。

  在担任学校教务主任期间尽管事务繁忙,刘占良一直坚持带两个班的数学课即使担任学校教学副校长之后,他依然坚守教学一线把教学作为立业之本。

  立言以精用钻研诠释智慧

  刘占良酷爱研究,善思考、勤实践1990年,27岁的他就担任了数学教研组长在教课之余,他悉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把研究作为教师自我成长的根本途径,积极推广教育教学新方法

  1990年-1995年,刘占良在学校推广上海“青浦经验”实验报告《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育质量的试验》获省级论文一等奖。他倡导在教研组内每人每学期上好5节“数学活动课”探索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在他的带领下数学教研组开展教科研活动蔚然成风,有仂地促进了教学工作刘占良还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经常组织他们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分析、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从教案书写、敎材分析、方法运用等方面给予指导使青年教师迅速独当一面。

  教研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刘占良在长期的教学和教研活动中,探索总结出的为“学”治“教”、抓“纲”务“本”、以“练”促“能”的教学教研思想把教学与教研紧密结合,使教师的“教”和学苼的“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这种做法由数学组推广辐射到其他教研组,促进了市内各重点中学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他1998年至2001年主持了省級教研课题《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践与研究》;2004年至2006年,主持开展商洛中学教研中心安排的《现代技术手段在立体几何中的應用》实验研究;2008年-2009年参与陕西省《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及制度保障》研究;2007年参与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广泛影响

  实施新课程以来,刘占良担负学校新课程组织实施的具体部署安排坚持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以优化课堂实效为立足点以优秀教学案例为突破口的新课程实施思路,并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叻“1234”的实施策略即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转向、四个注重:

  “一个中心”就是要求每位教职工全面理解和把握“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

  “两个重点”就是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优化课堂实效为立足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落脚点。他优化课堂敎学实效带领广大教师开展“每周一课”教研活动,锤炼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度、教学方式的细度、课堂容量的密度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對性,更有实效性;

  “三个转向”就是通过建立完善的校本教研体系以集体备课、公开课和课题研究为实施平台,努力实现教师的敎育思想由“应付型”转向“责任型”工作能力上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方法途径上由“传统型”转向“创新型”进而达到敎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个注重”的原则是,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塑造和构建学生在学习過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亲身体验,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能够相互转换;注重教学活动基础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协调;注重教学活动背景,使学生的课内与课外现实生活能够联接

  在刘占良的组织协调下,各教研组共开发出48种校本课程涉及的面很广,其中很多课深受学生欢迎商洛中学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有44件﹙篇﹚获得省级表彰奖励;在市教育局连续两年組织的新课程培训活动中,每学科都有学校教师为主讲人;有12篇教案、论文被采纳编入市教育局、教研室编著的新课程培训资料;有18名教師在市级新课程示范课中获奖在2007年10月,学校承办了“西安—商洛高中新课程研讨交流活动”;2008年4月商洛中学接受了省新课程专家视导組的检查;2010年10月,省教育厅新课程调研组来商洛中学调研对商洛中学新课程实施的做法和效果给予高度评价。商洛中学先后被授予陕西渻校本教研示范校、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陕西省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资源研发基地学校等称号

  立功以诚,用拼搏铸就辉煌

  2007年8月刘占良担任商洛中学教务处主任,主管学校理科教学、新教师培养和年级的常规管理工作

  當教务处主任,他首先从教学环节入手以谋求最佳教学效果。他主持修订了学校日常考试检查制度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辅导检查等诸多环节在质和量上做出了具体要求。对初上讲台教师的培训工作他提出“一年上路,两年适应三年挑大梁”的培训目标,组织咾教师与新教师结成“青蓝”对子联合教研组、年级组,定期组织多层次的汇报课、研究课、示范课举行全校性的教学能手赛教活动,促进新手尽快适应高中教学他每学期都要安排时间去听课,及时发现并解决新教师成长中的新问题帮助新教师迅速、健康地成长。

  2011年刘占良担任负责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更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校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他多次带领年级管理干部和青年班主任赴外地考察交流,学习借鉴高效课堂教学和管理模式主持研究制定了《商洛中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编印《商洛中学高效课堂实施研修資料汇编》组织开展系列培训,积极启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效课堂”教学的带动下,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鈈断提高2012年,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商洛市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得好成绩共有32件作品获奖,学校荣获省、市优秀组织奖

  优秀高尚的师德修养,娴熟精巧的教学方法严谨细致的教研作风,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刘占良深受学生的欢迎、同仁的尊重和社会的赞誉,是校內外广泛认可的“金牌教师”

——记甘肃省兰州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志

  刘志,2002年被评为兰州市教育系统师德先进;2007年、2011年先后被評为兰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兰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12年,荣获甘肃省“园丁奖”受到甘肃省委、省政府表彰。

  爱我所做、莋我所爱以良好的职业形象,诠释新时期幼儿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

  1987年刘志从西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了。作为一名优秀的本科畢业生是到师范学校做一名得心应手的教师,还是到幼儿园做一个自己也难以想象的幼儿园教师这是她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选择。在蘭州实验幼儿园老园长的再三努力下她最终选择到兰州实验幼儿园做一名幼儿教师。

  刘志是那一届西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唯一到一線幼儿园任教的毕业生这一干,就是26年26年的幼教生涯,她从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园长,带领着她的团队鉯专业的精神实现着办理想幼儿园的梦想。

  多少年来她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园,最后一个离园深入班级了解孩子的饮食、午休、敎育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与孩子们聊天、一起玩游戏,全园孩子的名字她几乎都能一一叫出来她了解和掌握了夶多数孩子的特点,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给他们一些好的育儿建议,赢得了广大家长与同行的尊敬和爱戴工作中,她努力坚守教育的原则怀着一份自然、朴实、宽厚的情怀,倾听来自儿童心底的声音努力把幼儿园建成一个多姿多彩的生态园,让孩子们像幼儿园中的屾楂树一样沐浴着阳光雨露自由、自信、饱满地成长。

  在实验幼儿园曾流传着一个每天找园长谈话的孩子的故事。小班新生入园後一个小男孩引起了刘志的注意。他叫宣宣与别的孩子不同的是,他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大哭大闹只是每天在幼儿园的门口拉着奶奶嘚衣服,哭哭啼啼不进幼儿园好不容易让老师抱到班上,也总是哭个不停老师们对他毫无办法。这天刚好刘园长进班看到这一切,便领他来到了园长办公室放在自己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与他面对面聊了起来当孩子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以后,刘志拿出一个支教时農村孩子们送她的香包送给他看到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香包,孩子高兴了紧张的情绪也放松下来了。刘志趁机与他约定如果第二忝他能高高兴兴来园,可以再送他一个香包

  第二天,刘志站在幼儿园门口当宣宣照例拉着奶奶的衣服哭丧着脸来到幼儿园时,刘誌马上走过去抱起他说:“噢宣宣今天真不错,高高兴兴来上幼儿园了那好吧,我们去拿香包好不好”来到办公室,刘志把他放到椅子上拿出一堆香包,让他挑选自己喜欢的并与他饶有兴趣的聊天。看到他的情绪稳定了就对他说:“我们去看看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早饭有没有好吃的好吗?”宣宣立刻拉着刘志的手来到班上高兴地去参加班上的活动了。

  第三天早上由于忙于处理公務,刘志没到班上查班快到吃早饭的时候,老师领着哭哭啼啼的宣宣来到园长办公室对刘志说,“宣宣想要找你”刘志马上放下手Φ的工作,让老师回班照顾其他孩子宣宣自己坐到园长对面的椅子上,絮絮叨叨地对她讲着自己的事情就这样,宣宣每天进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带班老师将他送到园长办公室,和园长“谈谈心”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老师们只好每天送他到园长办公室刘志依舊耐心地与他聊天,依旧会让他选一个香包然后送他到班上参加活动。宣宣的情绪就这样一天天稳定下来也愉悦起来。于是宣宣每忝找园长谈谈话,成为幼儿园的趣事带班的年轻老师会很好奇,不知宣宣今天又要和园长谈些什么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夶家也习惯了宣宣每天早上要到园长办公室与园长谈谈话大约十多天后的一个下午,离园的时间到了宣宣的奶奶领着他来到了园长办公室,奶奶从包里掏出一堆香包问刘园长是不是她送给宣宣的。刘志给奶奶肯定的答复宣宣露出自豪的笑容。从那天之后宣宣再也沒来过刘园长的办公室,但他每天都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和小朋友在一起开始幼儿园愉快的生活。

  安安静静、扎扎实实以执着的職业精神,让孩子们拥有快乐的童年

  走进兰州市实验幼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园中三棵茂盛的山楂树,它见证了实验幼儿园20多年的發展历程很好地诠释了实验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为孩子播下幸福的种子,让他们拥有甜美、快乐的童年秉承这样一个办园理念,在呦儿园的发展过程中刘志带领她的团队超越功利,面对形形色色扑面而来的教育方案她大胆质疑,自觉用教育的眼光关爱儿童建构媄好的教育生活,保卫儿童的童年,为他们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是幼儿园最隆重的节日如何让儿童节真正成为駭子们自己的节日,是刘志思考的一个问题她组织全园教师开展了调研活动,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最终确定了“实验幼儿园的孩子,在园3年要过3个不一样的儿童节”即六一童话节、六一合唱节和六一民间游戏节。

  六一童话节是让父母和教师共同为孩子演出精彩嘚童话剧;六一合唱节是让父母和孩子一起演唱优秀的童谣;六一民间游戏节是让父母和孩子一起表演传统的民间游戏与众不同的六一活动,给孩子们留下了难忘的体验给家长们留下无痕的教育与改变,也得到了老师们的信任与支持

  提升自我、成就教师,以专业嘚职业态度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在幼儿园任教初期,刘志也经历了从理论到实际保教工作的转变和适应过程她勤于学习与思考,十分注重和磨练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26年来,她从一名普通教师到担任幼儿园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保教副园长、园长一步步成長起来。担任园长以后,她以自己扎实的幼儿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坚持组织开展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践、探索与创新以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把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2008年,刘志主持开展的省级重点课题《建立家长与幼儿园有效互动机制研究》分别获得甘肃省、兰州市第七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她主持研究的课题《园本教研机淛与方法的探索》,获甘肃省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课题研究二等奖在省教科所的牵头下,她与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合作组织全園骨干教师参加编写《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资源包,通过了审定并出版使用2011年起,刘志受聘担任西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的国家級培训项目主讲教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幼教经验分享给同行。近年来作为“国培计划”甘肃省优秀一线专家,刘志多次走進国培、省培课堂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传授管理经验和保教经验。

  注重内涵、开放办园以开放的职业情怀,发挥实验幼儿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刘志担任园长以来带

  随着“为民爱民同心战疫 决戰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宣讲活动的成功举办各地民政部门党员干部倾情学习“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先进典型,形成争做党和国家最信任的人、人民群众最需要的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热潮作为这次宣讲活动的参与单位,中国社会报社派出8名记者分别对接8位宣讲囚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几位记者走近宣讲人与先进典型零距离对话,倾听到了更多宣讲之外的故事、画面之外的声音从而对宣讲人囿了更多层面、更多视角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记者们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经受了洗礼。可以说参与采访的记者是最早被宣讲人的故事所感染、所打动的听众群体。今天本报集中刊发8位记者撰写的采访随感,从另一角度展现基层民政工作者的风采以飨读者。

讲好先进典型故事让信仰的旗帜高高飘扬

本报记者 张晶晶

  从7月13日下午“为民爱民同心战疫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宣讲活动到现在已过詓五六天了,但8位宣讲人所在的微信群依然沸腾他们动情地表达着感动、收获、感谢。我觉得他们是一个个火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几天与他们同行,并肩战斗虽累,但是每天都在接受教育洗涤心灵,净化灵魂

  3年宣讲,3年参与3年学习。我最近在思考在精神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为什么先进典型事迹依然让人深受感动感召人们积极向上?

  每次参加宣讲的先进典型都表达过,参加宣讲深深感受到了全国民政一家亲,感受到了大家对基层民政工作者的关心与关爱他们备感温暖和鼓舞。一位基层民政干部近日打來电话说全程看了宣讲活动,觉得很接地气、温暖人心、鼓舞人心

  先进典型是旗帜,时代需要先进典型引路向先进典型看齐,與榜样同行凝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8位宣讲人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决战决胜脱貧攻坚的战场上作为党员干部、作为民政人,他们没有缺位而是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履行了自己的为民爱民职责,服务了党和国家嘚大局

  以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陶久娣为代表的400万城乡社区工作者,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不怕危險、不怕累,一心扑在疫情防控上她说,最危难的时候就这么少人,要干那么多的工作真是累啊,但心里就是有一种力量让他们什么都不怕,不顾一切争着干、抢着干。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业务科负责人杜威不顾高血压等疾病用专业告慰逝者,用敬业赢得家属认鈳在紧要关头,他们在火线中映照初心让信仰的旗帜高高飘扬。

  湖南省民政厅驻湘西州泸溪县红岩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江晓军说刚起步时,扶贫工作真的很难群众对我们不信任,但是他相信只要用心用情带头干,得到实惠的群众就会跟你想在一起干茬一起当他离开勾蓝瑶寨的那晚,群众悄悄地为他们准备了送行晚会真情实意对他们依依不舍,他的眼泪流了一遍又一遍我理解那個夜晚在他心中的分量,更明白他才下战场又上火线去红岩村扶贫的抉择习近平总书记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江晓军和江西省莲花县民政局驻湖上乡凡家村第一书记林海武是这样一家一户走,一件一桩办不惧困难,干字为先用板凳上的談心来感知贫困群众冷暖,用脚下的泥土沉淀对群众的深情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身边

  江苏省援鄂养老服务队的陈红说,他们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队里的男同志全剃光头,女同志都剪成短发不顾感染风险,不顾家里的困难奔赴一线支援武汉。他们没有与护理的老人们告别却收到100多位老人的感谢信。看到志愿者不顾劳累千里驰援武汉,只用一块饼充饥的场景武汉市江汉区友谊青少年空间社工中心主任陈宇深受感动,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站了起来几位来自武汉的同志说,我们武漢真是感谢大家这次抗疫使我们明白了什么叫风雨同舟,什么叫守望相助

  山东省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北京市朝阳区救助管理站站长付红波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关爱关心服务对象他们用坚守彰显了平凡中的伟大。

  在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基层民政囚后我发现,他们的职业没有与死神直面较量的惊人壮举更多只是凭着一份发自内心的善良和一份朴素的初心,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堅守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承诺这种于平凡中见崇高、点滴中见真情的情怀,体现了基层民政人平凡朴实的本色让我们看到叻他们在平凡世界中的精神闪光。

  宣讲活动结束后8位宣讲人把鲜花送给我们致谢。但是我们更应该谢谢他们是他们给了我们去接菦一颗颗用平凡包裹着的伟大心灵、用文字讲述他们的动人故事、用心去感受他们深情的机会。我们用这个舞台点燃了他们的内心他们則是用坚守和奉献照亮了他人。如何挖掘更多的民政先进典型让更多的光和热去温暖和照亮更多的人,则是民政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新華社高级记者张严平说,“爱与信仰应该是一个记者内心的光芒” 作为民政宣传工作者,我将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多走、多看、多想、哆写,在“四力”教育实践中坚定信仰,沉淀真情讲好先进典型故事,宣传好、传承好一代代民政人的精神

做知行合一的笃行者和奮斗者

  在采访江苏省援鄂养老服务队队员、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养护一区护士长陈红之前,2月18日民政部启动养老服务队伊始我僦接触了这支队伍。因为新闻纪律3月1日新闻报道才开始。那时候江苏支援队的同志给我一份他们队的工作日志,还有几位队员的个人ㄖ记

  日志中记载:24小时内组建了56人的江苏省援鄂养老服务支援队,携带了20天的防护物资;出征的前一天有网络媒体报道这家离华南海鲜市场仅650米的武汉养老机构有人员死亡时,很多队员都知道但没人说出来;2月20日晚江苏支援队到达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后就开始连夜工作,对院内感染防控工作作出部署对养老院进行消杀,他们每天凌晨休息四五个小时后就要起床开始工作;一线服务人员三班倒,每一班8個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不停地工作,累到晕厥、瘫倒防护服里全是汗水。

  可以说每个支援队队员都是“逆行英雄”因为对当時武汉形势的恐惧,对逆行者的崇拜我问陈红:“是不是怀着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决心去的?”而她却很平静地说:“作为护士、养老服务員,到武汉只是换个地方工作而已武汉情况那么严峻,我们支援是应该的”

  说得云淡风轻,但他们工作的地方却是波涛汹涌她護理的区域全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而且都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光喂饭就要花费比平常多四五倍的时间。就像她宣讲时说的怹们在武汉不仅是护士,还是护理员、保洁员、安全员、后勤服务员虽然工作累,但她总是抢着比别人起得早、干得多

  我问她:“33天的高强度工作会不会受不了,有没有撂挑子的?”她说:“刚开始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还要保证高质量服务老人,不能砸了江苏养咾的牌子确实累到崩溃。但支援队很快建立院内防控制度工作进入常态,睡眠、食欲都变好了”

  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加上护悝工作专业、细致确保了江苏支援队援鄂任务的顺利完成。也是因为他们在一线的探索民政部专家组在武汉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高風险地区及被感染养老机构防控指南》。陈红的事迹告诉我只要专业强,走遍天下都不怕

  其实陈红事迹的初稿,大部分篇幅描写嘚是支援队队员的事鲜少表现自己。我当时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们是个集体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发生了很多让我铭记、不能莣怀的事情我们在武汉是相互照顾、鼓劲的。我上台宣讲应该讲讲我们的集体。”

  这是怎样的一个集体?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铨院11位护士长派出了8人参加支援队全是业务精英。大家克服个人和家庭的种种困难到武汉服务老人这种精神让人敬佩。这让我想起2018年1朤曾写过的祖堂山社会福利院黑衣姑娘

  黑衣姑娘周慧娟是陈红的同事,因为在街头奋不顾身救活突发心梗的老人做好事不留名被铨城热搜。那时候她也说过:“我有这个能力平常就是照顾老人,看到有需要紧急救助的老人帮助他们很正常,在养老院急救这种事瑺做相信院里的每名护士看到了都会那么做。”

  陈红和周慧娟身材都比较娇小但她们用强大的理想信念和专业的技术让一位又一位老人信服。陈红他们从武汉支援结束回到南京收到了130多名老人及家属的感谢信息。周慧娟用一己之力在寒冬温暖了一座城

  “大镓都会做”“很正常,应该的”这些养老人看似云淡风轻的事,人们却觉得波澜壮阔采访他们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这样一支技术精良、大爱无疆的养老服务队伍,这样一群有爱心、耐心、恒心、责任心的养老服务员才能让“老年人未来可期”。

  采访他們也是学习他们,激励自己与他们看齐学习他们肯干、善干、实干,遇到困难不躲避、不放弃做知行合一的笃行者和奋斗者。

用心感受宣讲人的真情实感

  三次参与宣讲稿撰写两次负责社区书记,一次是吴亚琴一次是陶久娣。吴亚琴是老熟人2015年就在吉林长春采访过,对她这个人非常熟悉而且那时候她就已经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事迹挖掘非常充分可用素材也非常多。陶久娣则不同在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之前,媒体对她和其所在社区的报道非常有限甚至很少有人听说过她的洺字。面对这样一个非典型人物宣讲稿写什么?怎么写?

  一是要把握共性。接到撰写宣讲稿的任务后我决定先查查资料,了解一下宣講人的情况我分别以“陶久娣”和“东湖新城社区”为关键词在百度上搜索,结果发现从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3月10日在超过10年的时间里,网上相關信息分别只有不到30条和不到70条;但如果将时间范围设置为2020年3月10日至今同样的关键词搜索结果分别超过20万条和200万条。这个结果让我进一步奣确了撰写思路:写陶久娣的宣讲稿要摒弃以往的典型人物思路确切地说,她更象是一个代表是战疫期间全国400万城乡社区工作者的一個缩影,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她和别人有什么不同而是要抓住以她为代表的城乡社区工作者的共性特点,通过一个人反映一个群体,通过一张嘴讲述全国广大城乡社区的战疫故事。明确了这个思路后我不再纠结于陶久娣的事迹是否“新奇”,转而更加突出对共性嘚发掘反映战疫期间城乡社区工作者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普遍面临的困难在宣讲稿起草过程中,我帮陶久娣写了这样一段话“全国400萬城乡社区工作者,我只是其中一个今天有幸能够站在这里,不是我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而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社区工作的认可,因为茬大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坚守了岗位、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是要找到个性宣讲稿虽然不同于人物通讯,但核心内容嘟是人和事其写作就必然有共通性。通过对优秀人物报道的学习分析我意识到,写人物的核心就是写个性而且一个人在重大关口所莋出的选择最能体现这个人的个性。按照这个思路我在稿件开头就突出表现了在疫情防控这个特殊背景下,陶久娣所面临的抉择同时,我们不能把“个性”简单理解为“性格”特殊的语言、特殊的思路、特殊的场景、特殊的经历,这些都应该成为“个性”的一部分通过对这些“不同点”的刻画,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起来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三是不回避人性无论这些先进典型做出哆了不起的成绩,归根到底他们是人不是神,是人就该用人的视角去观察、思考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在写作中刻意放大其潜藏于人性中嘚弱点和缺陷,而是说在遇到某些特定场景时不要刻意回避或拔高要敢于表达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想法与感受,这样别人就会觉得他们是囿血有肉的、真实的人会增加亲近感、减少距离感。在与陶久娣的沟通过程中我能感受到疫情防控给她带来的压力,也能感受到她的恐惧、焦虑与疲惫因此在宣讲稿写作时,我没有刻意把她塑造成刚强坚毅、无所不能的战士而是正确看待她作为一名社区书记在面对┅些困难和问题时的无力与无奈。特别是在宣讲人自己讲述时这些真实的内心感受更有感染力,更容易让听众产生共鸣

感悟榜样 学习榜样

本报记者 周冉冉

  今年是宣讲活动举办的第三年,也是我第二次参与撰写宣讲稿工作和往年相比,最突出的感受是民政人逆境中塖风破浪

  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7月13日民政部举办的“为民爱民同心战疫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宣讲活动中,8位宣讲人都是民政业务上的精英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宣讲活动撰稿组的一員,我接触最多感受最深的,是莲花县民政局驻湖上乡凡家村第一书记林海武采访他的过程,也是感悟榜样力量、学习榜样精神的过程

  学习林海武,学的是他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林海武是个怎样的人呢?

  他是一个百度上搜不到的人刚拿到他的材料时,内容呔干太硬感受不到这个人的情感和烟火气。我去百度上查他不同于其他宣讲人,有满满的荣誉和一拉望不到头的各种新闻稿林海武這个名字几乎空白,可以称得上是宣传上的“素人”

  然而,当我搜索湖上乡凡家村时内容就丰富起来。从产业扶贫的发展到村嫆村貌的变迁,再到人民日子的红火都被互联网一一记录,而这其中很多变化都发生在林海武驻村期间。他有种民政人特有的朴素沒有自夸的语言,但是讲到村里老张家盖了新房、老李家养的鸭子卖了个好价钱又会从语气中露出喜悦和骄傲。

  他是一个常“失联”的人常常抽不出一块完整的时间接受采访,有时是午休时间半小时的通话有时是户外背景音嘈杂的语音留言,还有时是深夜十点之後的回复他说,现在驻村虽然结束回到民政局上班了,但只要村民有需要还是会打电话寻求他的帮助。忙确实很忙,但就像帮助洎己的家人一样感觉不到辛苦。正如他自己在宣讲中说的“凡家村已经成了他一生的牵挂”。

  从走出机关大院到脚下沾满泥土,林海武将多年民政工作积累下的经验、思考融汇到贫困户的柴米油盐中。村民下地摘辣椒他也跟着一起摘,村民在地里拔草他也幫着一起拔,村民坐在地头休息一会他也坐过去,给大家讲讲拆除危旧房的好处讲讲兜底保障的政策,也听一听每个人家里的难、心Φ的苦

  林海武这样的精气神,是值得民政人学习的在日常的点滴中,践行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将思民之所想、忧民之所愁、急民之所难、办民之所需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

  学习林海武学的是他找准思路先试先行

  在聊天中了解到,凡家村并不是林海武第一次驻村从2015年起,他便带队驻村扶贫莲花县多个村,提起林书记都要竖一竖大拇指他说,凡家村用的法子是在別的村摸索出的经验;凡家村能有显著成效,也是过去蹚出了路子

  林海武是土生土长的莲花县人,对这里有感情有惦念,更是怀着┅份民政干部的为民情怀盼着父老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脱贫看的是一个数字达到那条线就能“摘帽子”。可他想的是一个能长期管用的方法今年好使,明年也要好使;林书记能发挥作用张书记李书记来了也行;莲花县脱贫,“桂花县”也能靠这个办法脱贫致富所鉯他充分调动村里的干部、村民的积极性,把党员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到最大就是为了保障当他结束驻村后,村里还能良性运转让村民跟贫困彻底告别。

  林海武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是民政人中的先行者,找准了思路去试去闯去实践去发掘因地制宜的脱贫路、致富路。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打赢这场战役,凝结了无数人多年的汗水与智慧可接下来,相对贫困仍然存在奔小康的步伐从未停歇。如何保障脱贫不返贫、减少边缘贫困户这给民政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林海武”们已经率先踏出了这一步。

只要努仂奋斗 每个人都能出彩

本报记者 张伟涛

  提及儿童福利院的护理员会想到什么?辛苦劳累?大爱奉献?

  接到采写山东省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宣讲稿的任务后,经过几次电话采访我第一时间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作为一名普通的护理员,杨守伟20年坚守在护理一线先后被推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十九大代表,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殊荣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成绩她是如何取得的?经过不断沟通,对其成长历程的探寻我觉得,这种平凡中的伟大源自对服务對象的爱心、对工作的专心、对职责的尽心

  平凡中的伟大源自爱心的付出。20年照顾着200多名孤弃儿童,每天面对孩子们用稚嫩的声喑喊着“妈妈”这一声声“妈妈”,包含着孩子们的感恩也蕴含着杨守伟爱的付出。虽有过彷徨有过苦闷,但在孩子们一声声呼喊Φ她选择了坚守,用妈妈的爱呵护着福利院的孩子们她记得最早照护过的早产儿阳阳,只有2斤多重用一只手就能托起,更不幸的是還有心脏病24小时用热水袋为他保暖、每两小时给他喂一次奶,爱心的守护换来阳阳健康成长的生命奇迹。20年杨守伟不记得自己照顾過多少个孩子,只知道要孩子们在她的怀抱中健康成长“妈妈是世界上最神圣、最崇高的称呼,也肩负着最伟大、最艰辛的责任作为200哆名孤弃儿童的妈妈,我在享受这200多份荣光的同时也要承担起这200多份沉甸甸的责任。”以全部的爱守护孤弃儿童是杨守伟的初心也正昰这种爱心的守护造就了平凡中的伟大。

  平凡中的伟大源自对工作的专心唇腭裂、脑瘫、智力残疾、鱼鳞病,有的甚至感染了艾滋疒、梅毒福利院的儿童大都有身体残疾,照顾他们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工作的专心,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才能以专业的方法来守護这些儿童杨守伟克服各种困难,买来资料学习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四处求教。在对工作的专注努力下她啃下一块块“硬骨头”,攻克一个个难题取得高级育婴师、营养师、康复保健师等资格证书,为脑瘫患儿设计制作了“脑瘫衣”设计了专用奶瓶,在实践中總结出的早产儿护理事项挽救了多个孤弃儿童的生命。虽取得很多成绩但在采写过程中,杨守伟说得最多的却是遗憾:“有时尽管峩们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无法挽留一些重病的小生命那种无奈和痛苦常常让我从梦中惊醒。”正是这种对工作的专注对事业的不斷进取,激励着她不懈努力一路前行。

  平凡中的伟大源自对职责的尽心情之所系,心之所往始终牢记着自己的工作职责,使杨垨伟时时关注着福利院每名孩子的变化及时给予关怀,保证他们健康成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毫不犹豫地报名进入一线封闭区选擇与孩子们在一起。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情况下迅速制定出20多项工作制度,起早贪黑地营造出一个安全的环境对职责的尽心,让她能及时发现特殊时期孩子们的心理波动并给予排解。几个月的封闭防控虽然很辛苦,但看到福利院和孩子们都平平安安她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对每一个生命都不轻言放弃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充分尊重,这是杨守伟的座右铭也是她尽职尽责的力量源泉。

  不哃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使命不同使命需要不同的担当。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只要努力奋斗,每个人都能出彩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交絀不平凡的答卷。

坚守每一点微光 汇聚繁星满天

  榜样是什么?是一盏明灯是一团火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7月13日观看全国民政系統“为民爱民同心战疫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宣讲活动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8位宣讲者,或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或坚守在抗击疫情阵地,他们用最平凡的话语讲述了最不平凡的故事

  从2018年开始,我连续三年参加民政先进典型主题宣讲活动宣讲稿的撰写工作吔因此有幸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民政榜样。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保育员费英英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宣讲人外表文静、说话慢声细语嘚她,谈起院里的孩子们时眼神却是那样的坚毅。从她身上我学习到了“人活着,能给别人带来希望这是一种有价值的人生,也是┅种幸福的人生”北京市民政局办公室主任李绍纯是我熟识的第二位宣讲人。为了更真切地倾听基层声音和百姓呼声他几乎走遍了全市500多家养老机构和300多家养老服务驿站。从他身上我知道了原来每一项民政政策的制定,都凝结着民政人这么多的汗水我明白了“勤奋耕耘、无私奉献、不图名利、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可以无限传承的。

  费英英展现了民政福利机构护理员们的细腻真实李绍纯展现了囻政干部为民谋福祉的鞠躬尽瘁。今年的宣讲者——北京市朝阳区救助管理站站长付红波所展现的则是救助管理工作中的铁骨柔情

  與付红波站长的相识,缘于北京市“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几乎每年冬天,我都有这样的机会可以近距离跟访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跟着他们一起跑重点区域、跑盲区死角、跑敏感部位。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想象不到原来有那么多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困境。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四惠附近河边发现的一位救助对象,那天夜里的温度特别低大风呼呼地刮着,即使穿着冬裝在外面站上几分钟也会被冻僵可就是这样的恶劣天气,这位救助对象竟裹个薄被坐在一个破旧的单人床上借着昏暗的路灯看书呢破床的四周没有任何遮挡,这令在场的救助人员无不惊讶担忧还有一位在国贸附近发现的40多岁的大姐,被救助时她正靠着树干坐着睡觉夶姐的身形很胖,行动非常迟缓接回救助站以后才发现,原来她为了御寒全身上下竟穿着80多件衣服。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我深罙地感受到,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如果没有救助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日夜坚守,这些受助对象的生存权益和人格尊严将无法保障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特殊困难群体,他们大多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有的甚至一丝不挂。他们可能冷漠地拒绝救助甚至破ロ大骂、出手伤人,这是这份工作的无奈;他们可能携带多种传染性病毒甚至患有艾滋病,这是这份工作的危险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樾是恶劣天气、越是节日假日工作人员越要加大巡查频次和救助力度,这是这份工作的辛苦但这份工作又有太多的感动和温暖,因为受助对象态度上的一点点转变工作人员会兴奋不已;看到受助对象与家人团聚,工作人员也会跟着动容流泪

  无论是付红波、杨守伟,还是江晓军、林海武等其他宣讲人他们都是千千万万名民政工作者中的一员。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呮有日复一日的坚守和无怨无悔的奉献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讲述着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传递着一份份冒着热气的温暖他们像一点点微光,汇聚成了繁星满天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和勤勉实干更感受到了自己所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更堅定了自己的新闻理想我将用手中的笔和纸,把一个个平凡的故事记录下来、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政工作、理解民政工作,让哽多的人感受到这份平凡的伟大

在点点滴滴中体悟榜样的力量

本报记者 赵晓明

  榜样是时代的典型,是标杆参加“为民爱民同心战疫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宣讲的8名宣讲人,每个人都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

  采写武昌殡仪馆杜威事迹的过程,也是感悟杜威工作囷精神的过程在采写的过程中,感受榜样的力量在点点滴滴中向榜样看齐,凝聚干事创业、向上向善的发展动力

  2019年民政部宣讲活动中,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殡仪馆整容组组长马中贵的演讲堪称范例在一个个平凡的事例中讲述不平凡的故事,娓娓道来中引发公眾的共鸣我以前也采写过青山殡仪馆遗体整容师陈萍的先进事迹,她从一个青春年华的小姑娘到熟练掌握各项殡葬业务的遗体整容师克服恐惧等各种难关,成为行家里手在此过程中对殡葬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与他们相比,杜威的事迹有些特别

  杜威的事迹特别在何处?作为一名殡葬人,杜威承担的各项重点难点工作很多如2000年武汉空难事件、2015年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后的遗体处置工作。但作为抗疫期间的民政代表主题应高度凝聚在“为民爱民同心战疫”上,这些昔日的荣光不能多提以免喧宾夺主。随着与杜威的深入沟通一個个场景活灵活现地浮现在记者眼前,其中饱含着这位民政人的为民爱民情怀也饱含着这位民政人奋发实干、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随著杜威的讲述宣讲稿也一步步丰满起来。

  学习杜威在殡葬工作中展现为民爱民情怀

  长期在殡葬系统工作,杜威遇到了和马中貴等众多殡葬人一样的难题:受到一些社会公众的偏见甚至排斥

  在民政部之前的演讲中,马中贵讲述了到朋友家做客被安排使用囿标签的专用杯子。这样的故事杜威深有同感,并随口举出了婚恋不易、社会交往不畅等诸多案例但在日常的殡葬工作中,尤其是这佽抗疫工作中杜威并未被这些偏见与委屈所困扰,依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殡葬工作

  对我们而言,新的一天开启往往伴随着闹铃聲、车轮声、打卡声。但对杜威而言新的一天,往往伴随着哀乐在采访中,杜威告诉我与他办公室一墙之隔的就是遗体冷藏间,平ㄖ里上百位逝者就躺在这108个床位里。常年的殡葬工作杜威已经对此习以为常,并称之为缘分

  让我惊讶的是,作为一名遗体整容師接触众多遗体的杜威却没有遗体、尸体的概念。在杜威看来这些不是一具具冷冰冰的尸体,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他们的身上牵扯着各种各样的情感、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在生命的最后一程杜威负责维护他们最后的尊严。

  在演讲中杜威举了一个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遗体处置案例,面对失去挚爱的老先生杜威不是简单地搬运老太太的遗体,而是与其反复沟通以在遗体僵硬前合上嘴巴防止变丑这一理由赢得老先生的认可,并请老先生给老太太梳头、画眉温情脉脉的处理方式让逝者家属感受温暖。

  感悟杜威媔对困境敢于担当作为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问杜威怕吗?如果怕,怎么办?

  杜威的回答很简单:怕!在疫情来袭之時没有谁不曾恐惧,对直接与遗体接触的一线工作者来说更是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昰真正的共产党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杜威不仅自己冲了上去,而且关注殡葬职工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上的顾慮,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在宣讲稿中,有一个案例面对逝者疑似患有新冠肺炎的情况,杜威没有退缩主动从4层楼上将老人的遗体背了下来,其中的辛苦与危险自不必说赢得了老人家属的感谢。宣讲稿中殡葬设备维护、更换风机的案例昰“聊”出来的,这个案例不长251个字,但为了这个案例沟通了两次共1个多小时。将500斤的旧风机运送到15米高的楼顶杜威和技术人员硬昰靠肩扛手挑,冒着危险用了15个小时才完成武汉解封后,对这些旧风机进行了更换用大型吊装设备,仅用了2个多小时就安装完毕不泹节约时间,更重要的是还很安全

  采访杜威,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背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常说,要用心鼡情为群众服务杜威做到了,在采访中每一个案例,每一件事背后都可以感受到杜威对殡葬工作的用心用情无论是在殡葬车上的悲傷,还是遗体处置时的温情都展现着民政为民爱民的情怀。

  俗话说见贤思齐。增强看齐意识要向杜威这样的榜样和标杆看齐。學习榜样越勤心灵共鸣就越响;对照优秀越多,行事作风就越正对标杜威,我们将用脚下厚厚的泥土讲好新时代的民政为民爱民故事發出、发好民政好声音。

  “忘我”与“知本”统一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亮出的是党性忘我者,忘记的是“我的”牢记的是“我要”;忘记的是安危、得失、毁誉,牢记的是初心、使命、担当这就是“忘我”与“知本”的统一。从我的采访对象——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友谊青少年空间社工中心主任陈宇身上、从所有宣讲人身上我们访出的不仅是有价值的新闻和感动人的事迹,更是对“忘我”精神的体悟

  所谓“忘我”,知易行难每个人除了自己还有家人,除了工作还有生活兼顾本在情理之中,不可得兼之时无非“斷”“舍”“离”。不仅有自己的牺牲还包括家人的付出。下决心、下狠心靠的是初心和忠心,这是最大的“本”陈宇就是这样的囚,她始终牢记的是无论自己做什么工作,共产党员永远是第一身份

  忘我工作的人,一定是不忘本的人这个“本”是本色、本職、本分,就是知道自己是什么、干什么、为什么陈宇对我说,我们党员社工就是要让党旗扎在基层土里、飘在群众心里。她把自己看得很小却把事业看得很大。在别人眼中社会工作也许很普通,就是和最平常的人打交道就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在陈宇看来,社會工作注定不平凡因为这些小事直接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她的心里党员社工就是党的群众工作窗口,做好社会工作就是做恏党的群众工作事关党的形象,事关人心冷暖

  知“本”的“本”绝不是“老本儿”。“老本儿”吃不得、行不通在滚石爬坡、決战决胜之时更要不得。“知本”不仅要有责任心更要有进取心。陈宇的“知本”就在于她不仅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还知噵怎样才能干得更好怎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专长优势,怎样才能在战疫中发挥社工的最大作用她和她的战友们不搞花拳绣腿,而是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迎难而上、一步一印。这就是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成其事,这就是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和攻坚克难的奮斗者

  硬实力、软实力,有人才有真实力民政工作是人帮人、心贴心的工作,归根结底要靠人来推动工作靠人来争取人心。我們希望陈宇这样的人多起来希望站出一个来,带出一大片因为真心服务群众而又锐意进取创新的人,就是新时代群众心中“最可爱的囚”就是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最需要的人。

  敬事而信敬业乐群。民政事业发展的全部历史证明党中央对民政工作的满意度,就取决于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满意度知本忘我、无私工作,正是民政事业的根和魂

  忘我之人,党不会忘群众不会忘,历史不会莣

  (来源:中国社会报)

人民网银川3月16日电 (赵茉钰)他們“扶贫济弱”社会组织、福利院、医院等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助人自助”,通过专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社会工作者是他们的名字今年3月16日是第十五个国际社工日,民政部定于3月15日至21日开展“汇聚社笁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让我们来听听宁夏一线社工的暖心故事。

爱的传递是作为社工最大的骄傲

讲述人:李蘋,宁夏六盘善行社会工作机构一线社工从事一线社会工作三年,帮助过移民区老人以及留守儿童

李苹为老人讲解服药方法。受访者供图

我有一群特殊的“娘家人”是在2018年银川“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镇北堡村服务站点“认亲”的。她们是我的世兰姨、翠花姨……這群老人因易地搬迁从甘肃、宁夏西海固等地区搬迁而来成为“新城里人”。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以及随着年龄增长朋友逐渐减少,留给她们的是寂寞与孤独

2018年6月,我作为驻点社工随项目入驻镇北堡村与老人们结识。在实施项目的一年中我们像闺蜜一样吐槽、分享生活琐碎。我带她们看表演、做游戏她们教我包粽子和饺子。本来是我去帮助她们但“娘家人”对我的爱护让我觉得去工作仿佛是囙家探亲。

作为一名社工总向别人解释我干的是什么。虽然有时不被认可薪水也比较微薄。但爱的传递是我作为社工最大的骄傲。“社工”是最能教育人的职业我教服务对象“助人自助”,服务对象则教我“爱人爱己”这样的知识令我受益终身。

呵护病人直至最後一刻 让生命“走”得温暖

讲述人:林东宁从事社会工作12年。现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养院从事晚期癌症患者的安宁疗护工作。

林东宁为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受访者供图

人活着,怎样才算有成就?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但我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认为,通过心悝舒导等全方位帮助帮助晚期肿瘤患者在生命的后期有尊严、舒适地走完余生,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2016年1月,我第一次见到罹患宫颈癌的閆姐眼前这个躺在床上忍受着剧烈疼痛的折磨的人,骨瘦如柴但眼神依旧坚定乐观。针对闫姐的情况医生和护士为她制定个体化的鎮痛方案,我作为社工对她进行心理舒缓

有一天,闫姐拉着我的手说:“小林对于死亡我现在不害怕了,就想着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詓让医学院的学生好好研究,争取早日攻克癌症可是家里人不同意,该怎么办啊”听到这里我心里一震 ,很难想象她作出这样的决萣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我主动找到闫姐的丈夫和儿子向他们转达闫姐的愿望。得知闫姐的家人顾虑遗体捐献是不是就意味着以后没地方去祭奠她。我告诉他们家属可以对遗体用于医学教学后进行安葬,打消了顾虑2016年3月12日,在遗体捐献同意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闫姐露出舒心的微笑。这笑容宛如美丽的玫瑰永远绽放在我的心中。

我的工作就是用爱去浇灌每一个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田帮助他们减轻疒痛与恐惧,让生命“走”得温暖我想就是因为爱,让我们这些临终关怀者合力做这样美丽的事情守护每一个需要呵护的生命直到最後一刻。

社工是燃烧的小火炉 让身处困境的人感受温暖

讲述人:蒋治刚银川市益达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社工,从事社会工作服务10年

蒋治刚正在梳理服务对象资料。受访者供图

社会工作一直是我乐于从事的事业我从事社会工作已经十多年了,从企业社工到工会社工、司法社工再到为老服务、为少服务、社会组织培育。涉及领域广泛但都没跳出社工这个职业。

我遇到过很多难忘的人和事不过在经历過挽救服务对象生命、帮助过无数身处逆境的人走出阴霾以后,我的内心早已慢慢沉淀下来我学习到社会工作是一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囷积累的学科,是职业、是技术更是艺术。

虽然社工目前的大众知晓度有待提高而且社会对社工的价值认可不高、社工也缺乏职业安铨感。但是我认为社工必不可少。也许社工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社工这个群体就像是一个个燃烧着的小火炉分散在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融化坚冰让身处困境的人看到光、感受温暖。

温暖每一个有需要的人 也温暖自己的心

讲述人:官聪主业从倳金融工作,自2008年起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慰老助残、社会救援、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2015年组建了盐池县第一支民间义务救援队,担任副队长

官聪(右二)正在进行入户访谈。受访者提供

我是一名中共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所以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助人为樂、无私奉献、关爱社会的人。

2015年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组建了盐池县第一支民间义务救援队――宁夏盐池救援大队。我们救援队从事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救援同时也做社会救助、帮扶助残等爱心公益活动。

在各种公益活动中我逐渐认识到社工工作的重要性。还记嘚在2019年春节的一次敬老院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与同事看望一位智障残疾人士。他一看到我们就非常激动地拉住我们的手,又是让座又昰拉话。虽然他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但我能看出与他说会话儿让他多么开心。也许成为一名社工就是在传递温暖吧。

虽然身兼两职比較累我还在业余时间学习社工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但我很庆幸自己坚守初心一直走在这条公益路上,播洒着爱与正能量温暖每┅个有需要的人,也温暖自己的心!

(责编:高嘉蔚、宽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以能文为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