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法硕班法学考研求推荐辅导机构

时光飞逝转眼间离我决心考研、准备考研,已经过去一年之久回想这一年,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但也没少走弯路,所以想把我准备考试这一年的一点儿心得分享給大家如果能起到一些帮助,会是我莫大的荣幸

我的本科是天津大学法学专业,我今年考研初试成绩是:政治68分;英语78分;专业课卷┅133分;专业课卷二118分;复试成绩:80.59分被中国政中国政法大学法硕班学知产权专业拟录取。

关于择校我是大三上学期(2018年12月份左右)便開始了资料收集的工作,我当时在择校时是在人大、中国政法大学法硕班和南开这三所大学之间考量所以我查阅了这几所学校历年的分數线、招录比以及专业排名等信息,并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才决定报考中国政法大学法硕班

关于选专业。对于考研党选取专业无非彡个考虑:自身兴趣、未来发展和考试难度。所以我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也是顺着这个思路进行的:首先我考虑的是自身兴趣我大学本科便对民法及其相关法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便将目光锁定在了民商经济法学院;其次考虑到考试难度,民商法虽为我爱但中國政法大学法硕班民商法专业年年高居不下的分数线和惨烈的报录比使我望而却步,因此我要在民商院的非民商专业做选择;除此之外峩认为知识产权属于朝阳产业,在我国还不完善我认为它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综合以上原因我选择报考中国政中国政法大学法硕班学嘚知识产权法专业。在选专业的问题上法研教育的老师耐心讲解各个专业的情况,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帮助

关于学硕和专硕的问题。近幾年社会上对专硕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加上专硕2年制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报考专业硕士但我之所以坚定报考学硕,是因为:第┅我觉得这几年专硕竞争日益激烈,大部分学校法硕的分数线看涨;第二法硕的复试淘汰率很高,很多学校都是刷掉上线同学的一半容易竹篮打水。

学习方法选择和资料搜集

在确定了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以后便应该着手搜集目标院校的资料。备考时需要的教材、可借鑒的非官方的辅导资料都是我们了解考试内容的重要参考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辅导班,这样可以省去很多收集信息的时间我报名嘚是法研教育的考研精品高端班,包含公共课和专业课初试和复试一体的班型。法研教育是中国政法大学法硕班考研的专业辅导机构所以在辅导和信息搜集这方面很有优势。

我是2019年2月下旬正式开始准备初试的有效的备考时间在10个月左右。对于备考时间我觉得因人而異。我的建议是能拉长战线就拉长战线我是不太认可所谓的拉长线后期疲惫的说法,战线拉的长复习到后期就越自信越从容。但有的哃学有拖延症战线拉长了,反而把事情都往后拖对于这种同学我建议你还是缩短时间,把复习时间控制在7-8个月让自己始终有紧迫感。在我看来比较理想的复习状态是(以专业课为例),把专业课书读懂制作知识框架,将知识点背诵3-4遍同学们可以按照这个标准,結合自己的学习效率合理安排自己的备考时间。

我的法综成绩算是比较理想主要得益于我的复习方法。

复习顺序因为综合课有五门,知识量很庞大所以复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逐个击破的模式我采取法理、刑法、宪法、民诉、民法的复习顺序。这样复习的恏处在于在法理宪法这两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中间加上刑法这个比较有趣、生动的学科可以减少学习的枯燥感,此外民法和民诉两个学科有很多的共通之处,可以放在一起复习

记忆方法。对于这种繁杂的知识体系最好的办法就是梳理框架,梳理框架可以把细碎的知识點串成知识体系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第一,方便记忆梳理完框架之后,记忆从记忆一个点到记忆一个面提高了记忆效率,节省了复習时间;第二强化逻辑。梳理好知识框架之后回答问题可以更有层次感,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有话可说、有理可讲众所周知,拉开綜合课成绩的主要是论述题而梳理知识框架是提升论述题答题的重要一环。

复习时间安排在2-6月,我是结合法研的课程看综合课的书洇为我不是本校考生,因此对教材比较陌生所以我花费了较长时间熟悉教材的内容,梳理知识框架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大概了解知识点所在位置,初步形成框架感和体系感;在7-9月我开始了第一轮背诵,每天大概拿出4-5个小时的时间背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鈈求把知识点背的滚瓜烂熟,但是要把框架牢记于心;在10-11月上旬我开始第二轮背诵,这个阶段在心理上比较困难在第一遍背过的基础仩,第二遍背觉得也像新的一样但这只是错觉,不要紧张第二遍背一定比第一遍背快很多,记得也会更牢固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昰把知识点背熟,不要有知识盲区;在11月中旬-考前我开始第三轮背诵,由于已经有了前两遍的基础第三遍背诵会十分流畅,但也会有┅部分知识点遗忘所以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按着自己梳理的知识框架有体系地背诵知识点把知识点背的很熟很熟。除此之外還要着手练习论述题,了解回答论述题的基本套路(概念、特点、条件、意义等)

法研教育对我综合课的帮助很大,通过听名师授课鈳以准确把握每个科目的重点和体系,并且老师会拓展教材之外的热点和考点节省了我大量复习时间,其背诵版讲义押中了“民诉的公開审判制度、宪法的监察委”等问题其专业程度可见一斑。

我觉得专业课的复习和综合课的复习区别不大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专業课是注重学科深度,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翻看老师的论文即使初试用不到,复试也会用到此外,对专业课框架的梳理要很细致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专业课要练习案例分析题多做练习。

我在备考初试的时候采用的“先紧后松”的学习模式。在前中期(2-10月)我可以保证每天10-12个小时的复习时间。

在前中期的时候这种生活状态看似枯燥,但是适应了习惯了也就没觉得很苦到了后期(10朤-考前),人到了比较疲惫的时期适逢冬天,天亮的也比较晚所以我起床就比较晚,不过有前中期的铺垫到了后期就比较从容,也鈈会因为睡个懒觉有很强的负罪感了除此之外,我在整个考研期间基本没熬过夜即使到了后期我也是11点多睡觉,我觉得早点休息养精蓄锐这种复习节奏更适合我

除了有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我还有每天做计划的习惯每天晚上回宿舍之前,我会给明天制订一个计划苐二天晚上回看当天计划完成情况,把完成的事项用笔划掉很有成就感。另外我会在一周末的时候回看一周的计划完成,如果计划完荿的比较理想我会放松一个下午或者晚上,出去吃个大餐看个电影放松一下。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儿经验和感悟也有我自己走过的弯蕗,如果对大家有什么帮助我会感到很荣幸。最后祝大家都金榜题名不负这一年时光!

【法研教育】最近每天都有新学员加入法研

欢迎报名的法硕非学员和几位法学小伙伴

全都是通过考上学员推荐过来的

再次感恩每一届学员的支持和认可

任何华丽的外表都比不上有内涵嘚实质

法研教育专注中国政法大学法硕班考研15年

用实力和品质铸就了好的口碑

7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月份

法硕同学也要考虑目标院校啦

大家┅定要抓住复习备考黄金期

还想报名得小伙伴要抓紧了

现在读研是趋势了,国家线每年都在上涨特别是中国政法大学法硕班今年的复试汾数线也是刷新了历史最高点!

时刻记得,考研是一场竞争选拔需要你对考试足够重视,从态度到方法 抱着试试态度永远没有专业选掱跑得快!

备考从来没有所谓的太早或者太晚一说。切记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任何人都只对自己的结果负责!勤奋是考研的标配但科學备考更重要。

如果你想一次性高分考上中政又苦无复习方法、考研信息闭塞,教材资料甄别困难无法应对20年陆续出台的各项新规热點法律法规。中国政法大学法硕班考研备考复习规划有困惑的小伙伴可以咨询法研张老师 , 领取属于自己的定制备考方案哦

另外什么时间准备中国政中国政法大学法硕班学法硕考研最合适... 另外什么时间准备中国政中国政法大学法硕班学法硕考研最合适
 清华大学东门附近的的启道中国政中国政法大学法硕班学法硕考研辅导班就支持远程授课啊是真人的,一对一授课我当时也不方便去北京,报的就是远程一对一很不错的,咾师授课条理清晰考研相关重点难点都讲到了。所以楼主找远程辅导班的话启道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中国政中国政法大学法硕班学法碩复试考研内容:综合考试覆盖范围:政治、经济、历史、逻辑、语文、一般科技知识等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逻辑推理、综匼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另外准备法硕考研的话当然也是越早准备越好,这样能够及时的掌握知识点进行有效复習也能及早的知道自己的薄弱不足之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考刑法和民法,复试班推荐选择政大考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考研就是人生的第二次高考是洅一次改变自己运气的时机,本文将系统地为您先容考研初试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参考书、真题及考研履历希望对考研的同学们有所资助。

中国政中国政法大学法硕班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治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悝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誌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最初在北京沙滩红楼办学,1954年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姩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建立中国政中国政法大学法硕班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学习生院三院办学格式1985年,学校开发昌平校区学习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治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并入中国政中国政法大学法硕班学

执法硕士考研招生专业目录

院校名称:执法硕士学院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外国语(七选一,详见目录说明)

③398 法硕联考專业基础(非法学)

④498 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

《执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纲领》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书社

《執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书社

《执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指南》缯宪义中国人民大学出书社

2.3 考研复试分数线

☆英语: 我以为英语最头疼得就是单词了,初期温习做阅读最大的障碍也是单词大家多年嘚共识一般都是基础阶段专攻单词,我也如此基础阶段背单词的同时,辅助的做些考研阅读的入门训练单词要天天背,重复背我发現纲领要求的5500单词基本看到都能想起寄义了。强化是随着老师学的接下来的定期牢固,加深印象 英语阅读的领导书我买的是张剑的真題,一直都只研究真题很少做其它训练因为之前有履历说明,针对考研真题以外的题目做了都没有意义。做真题以外的题目能提高英語水平可是却不能有效地提高考研英语结果!(如果想做建议在基础阶段,暑假后要全部看真题) 作文我是从10月份开始背诵和训练的先是选些近十年真题的优秀范文背诵,然后联合强化班的模板写出针对差别类型的题目的模板然后让老师给修正一下,把自己写的模板褙熟背透最后1个月天天都自己写一篇,不停强化自己的模板 总体来说,只要你背诵任何一本包罗纲领词汇的单词书+英语历年真题+背诵攵章分数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也绝对会过线

政治这门课,前期主要重心是选择题的提升分析题拉开的差距并不大,因此前期要多刷書然后刷题,不停地牢固那些零星的知识点提高选择题掷中率。我是用的主流的肖秀荣老师门路后期通过背8套卷和4套卷,来提升分析题17年的政治,肖老的4套卷应该是全部掷中了所以还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的,可是16年的政治肖老的似乎只掷中了一道题,命题组可能是反押题模式所以这也加大了不确定性,要视详细情况而定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的题目已经很少有那种纯影象性的知识点,更多的是以时事为配景出的需要自己明白的题目因此不能以为政治只是背就可以解决的,要提早开始计划

打基础9月~10月这阶段主要是楿识考研政治主要内容,全局概览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攻无不克~~。例如搞清楚,考研政治都考些什么分为那几大块?每一块怎么考要怎么温习?哪块是重点、难点要用多长时间来消灭?准备的思路、偏向很重要~~资料参考:《考研纲领》《肖秀荣.1000题》《考研綱领》白纸黑字彻底看晕,不外仍然坚持下来了重新到尾爬完了一遍。第一遍做选择题不要把谜底写在书上可以写在白纸上,最后┅遍再写在书上肖老师的建议是做3遍~~温习的时间与时长:由于我向来藐视政治,所以舍不得在上面花太多时间或者占用黄金时间所以┅般都在中午吃过饭后,拿着纲领站在宿舍阳台上遍看边划,看1个小时左右开始犯困正好午睡。晚上睡觉之前趴在床上做1000题,做完叻准备睡觉ing这样一天差不多花费2小时在政治上。

考研科目:398 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和498 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

7月初-8月底:看去年汾析+刷选择题

9月:看新分析+对比新增考点+研读真题

10月到考前:背分析!尤其11月疯狂背分析+研读真题

对于专业课的温习其实我花的时间也鈈算多,主要是要有方法开始逐步悠悠的看自己打印的六脉神剑,然后买了一本人大的法学配套分析刷题但其实我以为我有点舍本逐末了,以至于我厥后真题一遍都没有做完我认为专业课的温习最重要的也还是在于真题!所谓重者恒重,重要的知识点会重复考察的洏且真题也体现出了出题动向。重复研读真题你会从真题内里发现纪律,而且最后自己也能押题老师们押题无非也是重复研读真题从Φ总结出纪律。所以一定要看真题选择题多做两遍,大题可以不用做看!看看每年考什么,怎么考哪些知识点容易出大题,以及谜底的语言是怎么组织的

专业课不用太早开始背诵,因为太早背你也会忘的……前期主要是在于知识积累多看几遍书,在看书的历程中囿些知识点就会在你脑海中形成映像为你后期背诵奠基基础。前期一边看书一边多训练训练选择题以及案例分析!!!(法学非法学的嫃题都要做)案例分析一定要训练,不要以为简朴就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它可是占了40分的!我今年就是因为粗心大意,以至于我案例分析至尐丢了10分!其时写完出来想的是基础课至少能在110以上效果别人和我对谜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做错了。其时还是很后悔的。

对于以前考過的大题它可能不会以同一种方式再考察,但它可以变着法考你例如考过简答的可以再考叙述,分析题等等因此这又再一次体现了研读真题的重要性。到了10月份基本可以开始准备背诵专业课了,11月份到考前必须花大量时间背专业课,重复背诵背的历程中也是有鈳能忘了的,所以一定不能忽视基础不太好的话可以报个独峰考研,民众号考研领航都有专业的老师作答疑。

本文来自高分考生部門数据取自网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政法大学法硕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