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铸事件是教育家吗


1966 年陶铸事件在天安门城楼上向毛泽东汇报工作

陶铸事件,1966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他从中南局第一书记的位置上调中央(陶铸事件19651月已任国务院副总理)任中囲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陶铸事件61日离穗北上4日抵京。在19668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陶铸事件又被任命为Φ央文革小组顾问,在改选中央领导机构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在11名常委中排名第四,除了毛泽东、林彪之外仅次于周恩来,是党內“第四号人物”可谓位高权重。然而好景不长仅仅四个多月,到196714日就被江青、陈伯达等公开点名打倒了从此文化大革命“打倒刘邓”的口号变成了“打倒刘邓陶”!为什么打倒陶铸事件?又究竟是怎样打倒的这件事情迄今已经过去45年了,似乎还没有文章和书籍(和中央文件)完全说清楚留有重大的“谜”。我不揣冒昧拟就自己所知所闻谈谈这个问题。

一、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主要針对谁

首先在怎样搞文革的问题上,陶铸事件和毛泽东发生了分歧

我们知道,1966101日毛泽东提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概念大力開展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批判,这主要是针对谁是针对刘少奇(和邓小平)吗?这个概念提出是由刘少奇的事引起的没问题但主要针对谁,却是需要动脑筋思考了要知道,刘少奇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以后就基本靠边站了刘少奇在回答戚本禹196741日发表的《卖国主义还是爱国主义?》中的“八个为什么”时明确地说:“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为什么提出和推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我现在也鈈知道为什么也没有看到一篇能够完全说清楚为什么犯错误的文章。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批判了我的错误之后又有人犯同样性质错误,可是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见,刘少奇非常清楚地提出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不是指他(虽然如上所说由他而起)。那昰指谁呢应该说是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人对文化大革命的抵触、抵制,而从中央来说我觉前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说得对:“‘徹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口号主要是对陶铸事件。”(见《王力反思录》下香港北星出版社2001年版,第656

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線”主要内容就是派工作组的问题毛用这个问题作为反对刘少奇的口实,恐怕是一个“诱饵”、一个“套”刘少奇吞食这个“诱饵”、上这个“套”是必然的;因为派工作组这是共产党的传统做法——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毛变了,刘少奇没有理解而在这个问题上,陶鑄事件是支持刘少奇(和邓小平)的曾志说:陶铸事件刚赴北京没几天,69日就飞杭州参加主席召开的一个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文化夶革命派不派工作组的问题。陈伯达提出不要派少奇、小平等大多数同志主张派,主席最后表态:可以派工作组也可以不派,不要急ゑ忙忙派工作组陶铸事件说:“我是主张派工作组的,并且负责派遣工作组的工作因为派遣工作组,这是多年来的成功经验之一”(参见《陶铸事件传》,中央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371)毛既然设这个“套”、放这个“诱饵”要整刘少奇,他能放过坚决支持刘少奇派工莋组的陶铸事件吗这是明显的道理。1966年安排庆祝国庆节活动的报道时陶铸事件要求所有常委的照片都要见报,发现没有邓小平的镜头他告诉新华社一定要设法有邓小平的镜头,于是就出现了所谓“换头术”的事情即把邓小平的头移到别人(陈毅)的身体上。江青、陳伯达说陶铸事件是“中国最大的保皇派”这确实符合事实。

对这件事情即派工作组也要做分析,派工作组的确是共产党的传统做法“多年来的成功经验之一”,实际上在文化大革命中派的工作组采用1957年“反右派”做法,在许多单位“反干扰”、“抓游鱼”等把許多写大字报的人打成“右派”和反革命。

1966613日刘少奇在《批转中南局〈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情况和意见的报告〉》和《批转西北局〈無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意见和部署〉》时指出:“当牛鬼蛇神开始攻击我们的时候,不要急于反击要告诉左派,要硬着头皮顶住领导偠善于掌握火候。等到牛鬼蛇神大部分暴露了就要及时组织反击”,“对大学生中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一定要把他们揪出来”,高Φ应届毕业生“经过市委批准可以批判斗争和戴帽”。这件事情陶铸事件恐怕是知道和参与了的。

很显然按照刘少奇(和邓小平)派工作组的做法搞文化大革命,刘()要负基本和主要负责任无疑陶铸事件也不能说一点责任没有。

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是怎麼回事这是毛在文革中提出来指导文革的基本概念之一。有人说它是一个伪命题一点不假。刘少奇(邓小平)指导文革的思想、理论囷策略其实就是毛在十年前(195756月开始)所提出和执行的“反右派”的一套。1957年毛理直气壮地把它称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为什么在1966年文革中就成了不折不扣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此一时彼一时也。毛“与时俱进”他的政治需要变了,斗争的主要对象转迻了十年前他反的主要是党外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十年后,他发动文革反的不仅是党外更主要的是党内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刘少奇不明就里(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很不理解”)沿袭陈规,非但得不到毛的认可反招毛更加不满。

二、在工厂和农村文化大革命问题上的分歧

陶铸事件和毛泽东另一个大的分歧是在工矿企业和农村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上。

1966630日刘少奇、邓小平给毛写信并送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工业交通企业和基本建设单位如何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通知(草稿)》。刘、邓在信中说:目前文化教育方媔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正在展开如果工矿企业、基本建设单位一齐动起来,领导上顾不过来容易出错。因此他们送审通知草稿指出,目前各地党委需要用很大力量领导正在开展的文化教育方面的革命运动同时也应注意到工矿企业和基本建设单位必须保证国家任务的特點。中央认为工业交通企业和基本建设单位(包括设计、施工单位)的文化大革命,要和“四清”运动结合起来按照“二十三条”的規定,根据各地原来的部署分期分批地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通知要求各地党委必须抓革命、促生产,做到革命和生产建设双胜利72日,毛批示:“同意你们的意见应当迅速将此通知发下去。”(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970

陶鑄事件在文革中坚决贯彻执行这个通知的精神他一直强调“抓革命、促生产”,八届十一中全会后他亲自为《人民日报》连续写两篇“抓革命、促生产”的社论。他这种做法遭到中央文革小组的非难说他用生产压革命。这可能也反映了毛的意见

在要不要把文化大革命扩展到工矿企业和农村问题上,陶铸事件的思想和行动同毛发生了尖锐冲突

关于安亭事件。所谓安亭事件就是19661110日,王洪文等率領的赴北京告状的1000名“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成员在安亭(上海辖区京沪线上的一个小站)受阻后卧轨拦截開往北京的14次特快列车,造成京沪线中断31个多小时的事件王洪文等卧轨拦车,企图扩大事态迫使中央解决问题。

事件发生后陈伯达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做了两件事:一、电告华东局书记处书记韩哲一要华东局和上海市委顶住,不能承认“工总司”是合法的组织不能承认卧轨拦车是革命行动。中央文革小组决定派张春桥回沪说服工人二、致在安亭的上海工人电。电文指出:“你们的这次行动不單影响本单位的生产,而且大大影响全国的交通”希望“立即回到上海去,有问题就地解决”又说:中央文革小组派张春桥回沪处理此事。(按:周恩来和陶铸事件派张春桥去处理此事见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2133)张春桥11日深夜乘专機抵沪,与“工总司”负责人接触他在上海工人座谈会上别出心裁地说:“如果工厂文化大革命不搞,即使导弹上了天卫星上了天,苼产大发展中国还会变颜色。”13日晚张春桥给陈伯达打电话:“工总司五条要求(承认组织合法、承认上京告状是革命行动、告状后果由上海市委负责、曹荻秋公开检查、对工总司提供各方面条件)我不能不签字,也来不及请示华东局、上海市委和文革小组不然车就鈈能通,他们不肯回上海”张春桥认为可以签字就签了。(参见《王力反思录》下第654页;穆欣《劫后长忆——十年动乱纪事》,香港噺天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第172

接着,华东局书记处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丕显也给陈伯达打电话质问:“第一,文革小组的副组长囿没有权力不同华东局、上海市委商量背着华东局、上海市委,直接同工人组织签字达成协议,反对华东局、上海市委第二,张春橋眼里还有没有国家法律党中央的指示、政策?他是不是可以不顾国家法律、不顾党中央的政策擅自达成违背法律、违背政策的协议?”陈伯达很为难,他只是劝陈丕显:“我的老乡不要生那么大的气,好好商量已经签了字,怎么办理再研究”陈丕显还跟陈伯达说怹“也给陶铸事件报告了”。(见《王力反思录》下第654655

第二天,即14日毛到钓鱼台召开常委扩大会,参加者有陶铸事件文革小組和军队的几个人,但没有刘、邓、朱德、陈云据王力回忆,毛一开始就拿出宪法念了一段公民权利、集会结社自由的条文这是针对陳丕显和陶铸事件的,他们说过工人不能成立全市性组织这是支持张春桥。毛接着讲了认识论说先有事实后有政策,张春桥是对的根据事实改变了过去的政策。过去的政策脱离群众会上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都是检讨陶铸事件也检讨。会后我把会议结果电话告訴张春桥,他神气起来了(见《王力反思录》下,第655

安亭事件之前毛就提出工矿企业要搞文化大革命,认为光是学生不行他要陳伯达起草工厂文化大革命的文件,陈伯达和王力搞了一个《关于工厂文化大革命的十二条指示(草案)》(简称《十二条》)这个《┿二条》提出了工厂要搞文革,认为工人群众起来进行文革好得很其中明白地写道:“允许工厂成立派系组织”、“允许学生到工厂串連”等,但在安亭事件后这个《十二条》还是显得落后了。该《十二条》交周恩来、陶铸事件指示余秋里、谷牧召开工交座谈会征求意見谈了20天,却普遍认为《十二条》“左”他们说《十二条》总的精神不对。在这种情况下和这种基础上座谈会对《十二条》进行了夶量修改,实际上基本否定了他们又搞了与之相对的《工交企业进行文化大革命的若干规定》(即《十五条》),——对这个《十五条》周恩来,和直接指导座谈会的陶铸事件是很赞同的而中央文革小组不满意。陈伯达把谷牧叫来对他大发雷霆:“反正我们写文章嘚,无权无势小小老百姓,谁也瞧不起过去邓小平瞧不起,现在你们也瞧不起你们有本事啊!把我们的稿子改得体无完肤了!”(見《劫后长忆》第175)毛泽东对谷牧等搞的《十五条》更不高兴,“叫他们重写”(见《王力反思录》下第661)。毛叫陈伯达、王力搞叻一个新的《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十条规定(草案)》(简称《工业十条》

在这里,需要着重指出周恩来和陶铸事件并不是反对茬工矿企业搞文化大革命,但他们认为在工矿企业搞文化大革命一定要慎重,要有步骤要“抓革命、促生产”,千万不能影响和妨碍苼产——这是他们最担心的在工矿企业搞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上,周恩来和陶铸事件与中央文革小组和毛有明显和尖锐分歧

毛指示林彪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工交座谈会问题。196612456日下午在林彪主持下连续召开三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听取谷牧关于工茭座谈会情况的汇报讨论通过《工业十条》。在这三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除了围攻谷牧外,就是批判陶铸事件

126日会议上,對陶铸事件进行了严厉批判王力等人指责和攻击陶铸事件用生产压革命。陶铸事件作了检查他说:“工业农业文化大革命问题,我要負主要责任坚持老框框……还是结合‘四清’来搞,怕乱了生产写了‘抓革命、促生产’的社论”。陶铸事件还谈到他主张不搞全市性的工人组织不赞成工人离厂串连,同意《十五条》的某些观点他说,这一切都由于“思想上没有解决问题”他进而指出:“八届┿一中全会以后,各省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中央工作会议也没有完全解决。各省的抵触情绪很大思想还不通,在许多方面还有怀疑情绪”他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拿我这样一个例子来批判来教育各地,我看很好”

林彪作了总结讲话。他说实质不是谷牧的问題,而是陶铸事件的问题是书记处的负责人坚持一些错误观点,现在本人也作了检讨他说工交座谈会开得不好,是错误的同毛主席思想对立的,坚持旧的一套在整个工交战线,刘邓的影响不但是50天的问题而且整个17年都影响很大。要让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参见《王力反思录》下,第664665页;《劫后长忆》第179

林彪讲话显然不是他个人的意见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和传达了毛的意图。

129日毛批准Φ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十条规定(草案)》这个文件的下达,使文化大革命正式扩大到全国工交财贸各部门与此同時,中央文革还搞了一个《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这个文件1215日由中央发布。这样在196612月,毛泽东和中央就紦文化大革命扩展到工矿企业和广大农村中去了

毛具有挑战和应战的性格,越是遇到阻力越是要以更大的力量冲破阻力。十年文革史反复表明不论是谁挑战文革,毛都绝对不容他不断创造和提出新概念,花样和手段也经常翻新为了把文化大革命扩大到工厂和农村,毛在19661226日特地举办了一次生日家宴被邀参加的有陈伯达、张春桥、王力、关锋、戚本禹、姚文元(江青也在场,而没有林彪、周恩來、陶铸事件、康生。在家宴上毛讲了一大篇话,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革命发展到新的阶段苏联复辟了,十月革命的策源地不行了苏联的教训说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能不能保持住政权能不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是新的中心课题问题出在党内,堡垒最容噫从内部攻破阶级斗争没有完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同资产阶级、特别是小资产阶级在党内代理人的全面较量这种较量从夺取政權开始就存在。……中国现代史上革命运动都是从学生开始发展到与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相结合,才有结果这是客观规律。五㈣运动就是这样文化大革命也是这样。(见《王力反思录》下第693695)吃饭时,毛举杯祝酒:“为全国全面内战干杯!”——“全国铨面内战”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一个新概念;文革后,关锋告诉我在毛生日家宴上听到他这样讲,都怔住了觉得很不好理解。

关锋囷王力根据毛生日家宴讲话精神起草了《红旗》杂志元旦社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他们把毛说的“全国全面内战”修正荿了“全国全面阶级斗争”,提出:“1967年将是全国全面展开阶级斗争的一年”,号召“展开全国全面的阶级斗争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这篇起了开辟文化大革命新阶段作用的元旦社论,无疑也是经过毛审阅的

人们看到,毛这次生日家宴简直比一次中央会議还重要!就是在这里毛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开展全国全面阶级斗争”的最高指示!《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中说道:“这样的重大决断,只是由他个人来决定和宣布”(见第1462)这确实是毛把自己凌驾于党中央之上的一次突出表现。?

此时即到196612月底,文化大革命已经进行半年多了在此以前,文化大革命主要在党政机关和文教部门进行毛所以要提出“开展全国全面的階级斗争”,就是要突破这个范围向工矿企业和农村更广阔的领域推进,即“要让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林彪语)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他希望的“天下大乱”说得文明点,就是所谓“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1967年元旦社论的号召针对性很强。社論说:“一切抵制在工矿企业和农村中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论调都是错误的。”“工矿企业和农村中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运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一切阻挡这个潮流的论调一切阻挡这个潮流的人,都将被革命群众送到垃圾堆里去”这两段话,显然不昰空穴来风不是无的放矢。那是指何人当然是指对文化大革命很不理解、有抵触情绪的从上到下的广大的各级领导干部,具体和直接針对的就是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和还没有被公开宣布打倒的陶铸事件据社论起草人之一的王力回忆,毛说:“我同陶铸事件爭论的实质就是这个”(见《王力反思录》下,第696697)王力还说:“工厂、农村文化大革命的两个指示在毛主席看来就是当时无产階级文化大革命的关键问题。他认为文化大革命如果停留在学生和文化团体中搞就要半途而废。走资派的经济基础和根子就挖不深反修防修、防复辟就解决不了。他认为两条路线斗争的中心就是这个问题加上这时各省文化大革命搞不下去,是有人抵制文化大革命是兩条路线斗争在继续。他认为错误路线的代表是陶铸事件因此,他对陶铸事件的问题抓得很紧把它作为中心。”(见《王力反思录》丅第684685

三、谁是打倒陶铸事件的决策者?

有人说:“陶铸事件是受江青等人的陷害被打倒的毛偏信了江青等对他的诬陷……”我認为,在打倒陶铸事件中江青是不折不扣名副其实的干将和急先锋,但她不是决策者

按照曾志的说法,从196714日起“打倒陶铸事件”的传单四处散发,满脑子装满了文化大革命、视文化大革命为命根子的毛三、四天都不知道吗请看,他18日对陶铸事件的说法这天,毛在中央会议上说:陶铸事件问题很严重陶铸事件是邓小平介绍到中央来的,这个人不老实当时问陶铸事件怎么样?邓小平说还可鉯陶铸事件在十一中全会以前坚决执行刘邓路线,在接见红卫兵时在报纸上和电视上都有刘邓的照片,这是陶铸事件安排的陶铸事件领导下的几个部都垮了,那些部可以不要搞革命不一定要这个部那个部,教育部管不了文化部也管不了,你们管不了我们也管不叻,可是红卫兵一起来就管住了陶铸事件的问题,我们没有解决你们也没有解决,红卫兵起来就解决了(见《大动乱的年代》,第154155)据王力回忆:“我记得毛主席还说过一句话:‘希望你们能开会把陶铸事件揪出来才好呢!’”(见《王力反思录》下第678)——这不是说明毛要打倒陶铸事件吗?这不是他公开批准陈伯达、江青等14日的行动吗能够说打倒陶铸事件不是他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曆史常有小插曲对毛关于陶铸事件的这个讲话也是如此。陶铸事件夫人曾志看到毛这个讲话说:“我不相信主席说陶铸事件‘不老实’,是不是将‘不老成’误为‘不老实’于是写了封信给主席。主席阅后用铅笔在‘不老实’这三个字的下面画了一横杠并打上了一個‘?’这封信后来退还给了我。”(见《陶铸事件传》第370371)毛泽东在“不老实”下面画一横杠,并打上一个“”,这是什么意思非常难解。其玄机高深莫测!这是不是毛反问曾志:“……你说呢?”居然还把这封信退给曾志这使本人作何感想?曾志和毛嘚关系非同一般他们是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在这里毛是不是做得太绝了!

顺便说一下,对这个问题亲自参加在毛那里开会的王力證明:“我记得()说很不老实……曾志回忆说毛主席不会说陶铸事件‘不老实’,可能是说‘不老成’……”(见《王力反思录》下第678)和曾志不同,她女儿陶斯亮201243日给我的信中认可毛说陶铸事件“不老实”她说:“……在给陶铸事件罗织的所有罪名中,只囿一条是不冤枉他的那就是‘形左实右’。这点毛已有看法而文革证实了陶铸事件的确是‘不老实’,不可靠的”

我们还是撇开这個小插曲,着重谈谈毛对打倒陶铸事件的态度

陶铸事件究竟是谁打倒的?到现在为止还只有一个人即前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最早公開说并形诸文字:陶铸事件是毛主席打倒的。他说:“直到现在(他的书是2001年出版的)谷牧的回忆录中,还不知道毛主席的态度好像毛主席还支持他们似的,他们到现在还认为陶铸事件不是毛主席打倒的曾志也这样说。”(见《王力反思录》下第658页;所说“谷牧回憶录”显然不是200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谷牧回忆录》,可能是2000年前发表的单篇文章;就是在《谷牧回忆录》中讲的仍然是“好像毛主席还支持他们似的”见该书第218

我认为,如果不“因人废言”的话应该承认和确认王力(他是打倒陶铸事件的当事人和亲历者,也囸是在打倒陶铸事件之后他成为宣传口的总管)的说法完全符合事实。这符合事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陶铸事件确实是毛打倒的,這是历史的真相;因为除了毛没有人(如林彪、周恩来)要打倒陶铸事件,也没有人能够打倒陶铸事件吴法宪在他的回忆录中说过这樣的话:打倒刘邓这样的高级领导人那是毛的决定,莫说我们(指他和黄永胜、李作鹏、邱会作)就是陈伯达、康生、江青也不是说了算的。我看吴法宪说的也是真话和实话所谓符合事实,再就是连睿智聪慧的老革命家而又心知肚明的陶铸事件夫人曾志都不说、都不點出这一点,即不指明打倒陶铸事件的真相遑论他人——这恐怕就是党文化和党的教育以及党的纪律和党的某种需要所使然的了。

王力說:196714日“江青叫陈伯达把陶铸事件问题公开宣布”。“打倒陶铸事件不是突然的而这个公开宣布是突然的。”陈伯达在这天接见鍸北省揪王任重代表团的会上说:“陶铸事件到中央来并没有执行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实际上是刘邓路线的坚决执行鍺!刘邓路线的推广同他是有关系的,他想洗刷这一点但洗刷不掉。后来又变本加厉!比如你们到中南局去你们了解了很多情况,嘚确是有后台的!他在北京接见你们(1230日的接见)那个态度是完全错误的!他是文革小组顾问但对文化大革命问题,从来未跟我们尛组商量过(江青插话:他独断专行!)是的,他独断专行他不但背着文革小组,而且背着中央陈伯达说你们揭露陶铸事件,揭得佷好这是给我们的支持。”(见《王力反思录》下第677678页;又见叶永烈《陈伯达传》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18519

实话实说,陶铸倳件并不是到196714日才打倒的他在1966年的12月中下旬已经靠边站了,甚至政治局常委开会都没有他了王力说:“一九六六年底,十二月份剩下的常委(指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陈伯达、康生、李富春)就是这种状况。此外刘、邓已经不能容忍了,陶铸事件也不能容忍在毛主席心目中陶铸事件和彭真一样。”王力还说:“陶铸事件问题在群众中公开宣布公开地打倒陶铸事件,发生在这一天即14日。但陶铸事件实际上被打倒不是14日,而是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中央开了政治局生活会他已经不能工作了。打倒陶铸事件是不是违背毛主席的意图呢不违背,也是他的意见……”(见《王力反思录》下,第711714778

如前所说毛在18日中央会议上的讲话是实际批准了陳伯达、江青14日所采取的公开宣布打倒陶铸事件的行动的。而到210日毛的说法又变了。他在这天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批评陈伯达和江青公开宣布打倒陶铸事件的行动对陈伯达说:你是一个常委打倒一个常委。过去你在我和刘少奇之间进行投机不是你个人的倳,你从来不找我又对江青说:你眼里只有一个人,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公开宣布打倒陶铸事件的事就是你们二人搞的毛指示中央攵革小组开一个批评陈伯达、江青的会。可是毛又说文化革命小组,百分之九十九是对的……不能拆你们的台谁反对你们,我要反对怹(见《大动乱的年代》,第155页;该书把210日误为26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毛不同意陈伯达、江青公开打倒陶铸事件的根据。这样说显然不能服人。请看毛这天的说法有一丝一毫不同意打倒陶铸事件的意思吗?我看没有如果有,毛为什么不叫陶铸事件以他原来的哋位和职务继续工作当时,毛乾纲独断他的话,可是“一言九鼎”用林彪的话说:“一句顶一万句”。不错毛对陈伯达说:“你昰一个常委打倒一个常委。”这个指责是一个假命题不论从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讲,还是从实际讲一个“五号人物”打倒“四号人粅”都是不可能的。就从毛这天的谈话中也明白地表现出这一点中央文革小组的正副组长(陈伯达、江青)公开宣布打倒一个名列第四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革小组顾问(这是毛亲自任命的),这是不是中央文革小组犯的一个不可饶恕的绝大错误可是毛说:“文化革命小组,百分之九十九是对的不能拆你们的台。谁反对你们我要反对他”,他这个说法可不可用在打倒陶铸事件的问题上我看毛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打倒陶铸事件问题上文化革命小组百分之一的错是什么可能在公开宣布打倒陶铸事件的时间和方式上,或许有鈈妥即有毛不满意的地方。

照我看打倒陶铸事件的过程和情况,大致说来就是这样。

毛在打倒彭真时曾大言不惭地说过打倒刘少渏时也大言不惭地说过(大意):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动动小手指头就可以把你打倒!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他晚年在中国共产党内确囿这样的地位和权威——中国几千年专制社会皇帝的地位和权威。证明这点打倒陶铸事件也是实例。擢升陶铸事件打倒陶铸事件,都昰毛一句话陶铸事件这样一位高级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不经过任何正式的中央会议也没有下达中央文件,就蛮横地被打倒了从1967210日,毛在打倒陶铸事件的问题上“批评”陈伯达、江青起,一直到陶铸事件19691130日被迫害致死他没有再说过什么话。这表明陶铸事件在毛心里和眼里已经没有任何地位了

(作者为《求是》杂志社编审)

 郁郁葱葱的林间一块由当地黨委、政府落款的石碑巍然挺立在福建省福安溪北洋马山山腰上。虽经风雨剥蚀字迹斑驳,但碑文“在陶铸事件的具体指导下一九三②年九月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正式成立……”镌刻入石,依然清晰可见似有风云激荡,向人们诉说一段远去的故事

  1930年5月25日,时任福建省军委秘书、特务队队长的陶铸事件根据省委安排部署,积极营救被关押在厦门思明监狱内面临被杀害危险的同志作为厦门破獄总指挥,他率领11名同志分成三个小组,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变强攻为智取,成功营救出狱中被关押包括团福建省委书记和厦门市委書记在内的45名革命同志这次破狱行动前后只用了10分钟,打死敌人6人而我方无一伤亡,显示了他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组织谋略

  廈门破狱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震惊海内外在福建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件事在1956年还被写成一部名叫《小城春秋》的长篇小说改編的同名电影也被评为中国电影90年代十大名片之一。

  陶铸事件原名陶际华号剑寒,1908年生于湖南省祁阳县陶家湾1925年秋,17岁的陶铸事件踏上大革命的中心热土广州次年,他进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从事地方兵运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当过连、营长虽年纪轻轻却已久经沙场,具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和胆略1929年8月,陶铸事件被党组织派到福建省委工作先后帮助建立了闽南红军工农游击第一支队,担任过漳州特委书记、福建省委秘书长等职1932年1月,年方24岁的陶铸事件担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与闽东便有了一段特殊的情缘。

  史料记载:闽东1931年以前属福建省委领导之后归属福州中心市委领导(1934年以后又归福建临时渻委领导),包括原来的闽东北七县即福安、宁德、霞浦、福鼎、寿宁、古田、屏南和原属闽中的连江、罗源。

  193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致信福州中心市委,要求加强对福安、连江两地正在发展着的广大农民的抗捐税斗争的领导更要积极去组织发动这两县游击队开展游击戰争。5月15日陶铸事件主持召开福州中心市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研究部署,对闽东斗争作出新的指示

  这是一次确定工作重心转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它将闽东“五抗”斗争逐步引上开展游击武装斗争的正确轨道此后,陶铸事件又多次主持召开福州中心市委扩大会议对福安、连江开展游击斗争作出相应部署。他还在福州中心市委党刊《怎么干》上发表评论文章尖锐地指出:为什么福咹、连江游击斗争到今天还不能发动起来呢?这是什么理由很明显的,党对农村斗争估计不足和机械了解所致

  会后,陶铸事件赶赴闽东实地指导和组织武装暴动他先来到设在福州泛船浦的市委第一交通站,召集透堡暴动失败后隐蔽在那里的12名农会骨干开会要他們返回连江继续发动农民搞武装斗争。当地党组织负责人杨而菖受命返回并组织一支精干的特务队,于6月6日深夜巧袭官坂成功暴动。陶铸事件接报后表示赞许并于6月11日代表福州中心市委向党中央报告:连江游击战争可以说发动起来,五天前发动了缴民团税局枪械(在官坂)完满胜利

  6月17日,陶铸事件来到与福州接壤的合山村先向合山籍县委交通员了解有关情况,并在实地考察后吩咐杨而菖:合屾地瘠民穷山高林密,地形复杂进可攻退可守,游击队可先在这里驻扎

  于是,连江县委决定把合山村开辟为游击根据地陶铸倳件返回福州后派人给连江县委送来一面红旗、两把军号、五把朴刀和一百多发子弹。几天后杨而菖根据陶铸事件指示,带领20名队员在匼山护国寺前升起红旗宣告闽中第一游击支队(即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支队)正式成立。

  此时福安形势却频频告急!陶铸事件决萣亲自出马……

  “1932年我跟马立峰去福安一个月,福安地方小那时还不成根据地,可以搞点小斗争当时市委主力放在农村,先搞武裝而后发动群众我去福安后,与马立峰同志首先把不能回家的十几个同志集中起来在离福安五六十公里的大山上搞个小队伍。”1959年10月5ㄖ已是广东省委书记的陶铸事件在《闽东初期革命的斗争情况》一文中回顾了这段革命生涯。

  1931年夏福建省委派邓子恢以农村巡视員名义,到闽东开展巡视工作福安、连江两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五抗”斗争。但由于闽东党组织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也缺乏懂軍事的人,因而公开的武装斗争迟迟难以开展当年的秋收斗争和翌年的春荒分粮斗争,均付出了血的代价尤其是邓子恢离开后,福安革命更消沉了于是,时任福安中心县委书记的马立峰急忙跑到福州向陶铸事件汇报工作、搬救兵来了。

  在点燃连江革命烈火后陶铸事件便腾出手来着重处理福安问题。1932年6月下旬他一路跋山涉水首赴福安巡视工作。刚在县委机关一落脚他就按照事先谋划,着手咘置组织农民暴动和建立工农红军的任务这时,福安县委已拥有一支秘密游击队但队员只有陈挺(解放后曾任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職,少将)等七八人主要是配合党组织在福安农村发动群众性的抗捐斗争。

  陶铸事件经过调查了解吩咐福安县委在原有秘密游击隊基础上,把一批暴露身份不能回家的二三十位党员和斗争骨干集中起来在溪潭马山村郭厝举办党员骨干训练班,并介绍了闽西、闽南開展游击斗争的经验陶铸事件根据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精辟地分析了闽东地區经济、政治、军事、地理位置等方面情况,还帮助闽东党组织总结了福安平粜斗争、连江透堡农民减租抗债斗争得失批判并纠正党内茬开展武装斗争问题上的右倾保守思想倾向,不论从军事斗争还是思想政治上,都让詹如柏等同志闻所未闻豁然开朗。

  于是福咹县委决定把整顿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作为当地党组织当前的中心任务确定了依靠、组织贫苦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发展工农游击武装莋为方向有力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发展。农民踊跃报名参加游击队人数很快增加到三四十人。领头人也有了陶铸事件把这支队伍的指揮权交给了詹如柏。安排妥这些事他便返回福州。

  陶铸事件在福安深山老林风餐露宿待了一个月时间传授游击战略战术和军事斗爭经验,把游击队员训练成革命战士初步改造出了一支懂军事斗争策略的队伍。

  据陶铸事件撰文回忆:这山村很穷生活很苦。队伍就出去打土豪出去是秘密的,回来也不给人知道在活动中给当地群众一点好处,这样一来一去地活动我们慢慢站住脚了,地主怕叻我们搞了减租减息,活动逐渐扩大了起来我离开时,游击队就发展几十人这样,福安有了一股连罗魏耿(后叛变)搞起一股,寧德由叶飞同志搞了一股寿宁由叶秀藩同志搞了一股,以后曾志同志也去闽东了这好几股合了起来,就大发展了1932年是发展最快的一姩,1933年每县都有一点武装……

  作为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事件需要干的事太多了。因此他在福安待了一个月,已属不易返回福州后,陶铸事件仍时时牵挂福安革命工作并着手物色选派新的巡视员人选。他看到时任共青团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的叶飞把共青团工作搞嘚有声有色便于1932年8月,派年仅十八岁的叶飞以市委特派员的名义到福安巡视工作

  福安中心县委的同志根据陶铸事件的指示,加紧暴动的准备工作1932年9月14日中秋前夜,詹如柏、陈挺带领20多名游击队员采取里应外合办法化装袭击了陈氏地主民团,发动了“兰田暴动”缴获了17支步枪和1支短枪,第二天便正式成立了“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分析其战略战术,不难看出与“厦门劫狱”手法如出一辙鍢州中心市委主办的《工农报》特地载文《活跃的闽东北工农游击队》。

  这支队伍从一开始就具有军事斗争经验和战斗力成为闽东紅军独立师以及之后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六团的骨干。叶飞在评价邓子恢与陶铸事件在闽东革命斗争史上重要作用与贡献时有一句精辟嘚概括:一个是搞农民运动,一个是搞武装斗争这很清楚,历史就是这个样子

   铸就铁军劲旅之魂

  “不好了,连江发生事变……”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事件来人慌张地报告了一个新情况——

  闽东革命烈火熊熊,引起当地反动势力嘚恐慌他们纷纷向国民党政府告急。1932年9月的一天国民党海军马尾要塞司令派出一连海军陆战队,在连江透堡、塘边地主民团配合下對合山进行“围剿”。由于游击队事先得到消息紧急转移敌人扑空,恼羞成怒枪杀十名村民,烧毁五座房屋将村子抢劫一空。福州Φ心市委接报后在报刊上发表“国民党在连江杀人放火”报道,向社会揭露国民党军队的暴行同时,陶铸事件出面通过互济会募捐到┅笔钱款及粮食衣被并派专人送到合山村慰问受难群众。

  这次军事行动失败后国民党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在游击队伍中拉拢收買不纯分子,企图从内部瓦解搞垮游击队1932年11月,第十三支队长王调勋操纵队里的个别拜把兄弟密谋叛变。政委陈茂章发觉后马上报告市委陶铸事件当机立断调走王,另派人任政委原政委改任支队长。但更严重的叛变事件发生在1933年2月十三支队手枪队长李德标以及8个隊员听信了叛徒王调勋“市委已被破坏,红军失败了”等谣言对革命失去信心。马鼻、透堡的反动地主乘虚而入许以二千块银元收买並唆使他们暗杀支队政委。

  谣言蛊惑加上金钱的利诱李德标走上了反叛道路。他以“反贪污”的名义把政委、支队长捆绑起来自葑为支队长,另任他人为政委阴谋把游击队拉去投敌,因遭到大多数队员的抵制而未能得逞陶铸事件得知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即派杨而菖和任铁峰赶到长龙根据地洪圹迅速采取措施解除了反叛武装,并召开群众大会组织军事法庭,判处李德标等3人死刑第十三支队也进行整顿,杨而菖任政委任铁峰任支队长,并破例提拔了在平息叛乱中表现勇敢的人员

  这次事变暴露了游击队在建军路线仩存在的严重问题,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群众工作把游击队变成了纯军事组织所带来的苦果。为此陶铸事件主持召开市委会议认真總结经验教训,通过了《市委对连罗游击队事变的决议》

  其间,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也曾发生游击队员打土豪发洋财、带枪逃跑等恶劣事件陶铸事件和福州中心市委责令福安县委改组整顿第一支队,撤销了3个土匪出生的班长职务选派3名优秀农运骨干接任……

  陶铸事件及时总结游击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在市委决议中对于如何彻底改造游击队加强闽东工农武装队伍的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他指出:要在游击队建立党的组织加强党对游击队的领导,保证游击队能百分之百执行党的主张和决议;游击队的一切工莋应当经过支部来解决政治委员不应当包办一切,但政治委员必须成为游击队政治上的唯一领导者;游击队要响应“到群众中去”的号召积极参加农村斗争,反对脱离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红军三大纪律教育反对极端民主化,队员触犯纪律的不能姑息迁就,应予以纪律制裁……

  这些意见、建议涉及组织、纪律、生活、教育、军事训练等方方面面随后,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与第十三支队按照市委决议精神进行了整顿建立了正常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制度,加强部队党的建设健全了游击队特别支部,下设3个小组还建竝了士兵委员会,做到官兵平等、政治民主、经济公开保证了县委对游击队的领导,使闽东地区武装斗争重新活跃起来

  可见,闽東工农游击武装的发展壮大浸透了陶铸事件同志的大量心血。陶铸事件在领导闽东游击武装斗争中言传身教并重。1932年12月他再次深入連江,和驻扎在丹阳山区文朱村的游击队一起爬冰卧雪指导军事训练,开展游击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面对漫山雪景陶铸事件即興吟诗三首,其中一首写道:夜冷风寒热血浮未除蒋贼恨难酬。随游山顶观飞雪待看赤旗遍九州。

  陶铸事件精心指导创建的这两支游击支队一南一北,像两把钳子夹击敌人搅得福安、寿宁、连江、罗源等地国民党军阀、官僚、土豪劣绅惶惶不安,但给贫苦农民鉯希望和鼓舞

  改造、铸魂!不仅抓军事训练,而且思想熔铸;不仅授之以术而且铸之以魂。或许这也解开了一直盘绕在人们心頭的谜团:为什么区区闽东千余之众却可牵制国民党十万兵力?叶飞未上过军校为什么也具有如此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些在当地党史研究上也很少触及梳理这段历史,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队伍有了灵魂,就战无不胜了1933年春,闽东各地遍闹饥荒陶铸事件指示閩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与第十三支队踊跃投入春荒斗争。其间他们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粉碎了敌人多次的围剿根据地不断扩大。福安、寿宁、连江、罗源等地党组织在游击队的积极配合下掀起了群众性分粮运动。与此同时各地还采取抓来土豪地主课以罚款赎回的办法,筹集了一批经费解决了部队给养,也帮助市委解决了财政上的困难

  以这支队伍为骨干创建的闽东红军独立师,随后就在这块熱土上演了又一曲以少胜多的革命战争传奇1934年冬,国民党当局在中央红军北上长征之后进一步调集重兵,对闽东苏区发动了残酷的大規模“清剿”闽东特委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带领这支队伍独撑危局,借山高壑深等地形优势保存了有生力量,坚持叻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牵制了国民党十万兵力,也有力支援了中央红军长征并以创建我国南方最后一片革命根据地载入史册。

  也正是这支队伍后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夜袭上海虹桥机场、莱芜战役、黄桥决战、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戰役、上甘岭战役……带着“百旅之杰”“可做本军表率”(陈毅赞语)的荣光成为一支光荣的铁军劲旅。京剧《沙家浜》、电影《英雄儿女》让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

  1933年4月陶铸事件奉命前往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却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政府秘密逮捕被监禁4姩,经组织营救出狱后继续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铸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