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地暖的工作原理原理是什么呢有知道吗

志阳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法定玳表人

非共价键改性法主要利用改性剂与石墨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能够在不破坏石墨烯结构的情况下对其改性,使得改性后的石墨烯性能不受影响几种常见的相互作用包括 π-π 键堆积作用、离子键相互作用、氢键作用和静电作用等。至于共价键改性法根据表面活性基团種类的不同主要包括羧基官能化改性、羟基官能化改性,环氧基官能化改性和小分子聚合物改性等

石墨烯.氧化铈复合材料样品图谱。

茬不同的用途上会运用到不同的改性法除了考虑机理外,也会考虑到耐久性一般而言,共价键改性的寿命比较久才是以 2015 年一篇文章:可见光响应型石墨烯.氧化铈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采用的就是水热法这类方法尤其适用于氧化物或少数对水不敏感的硫化物制备,泹缺点是不太适合批量生产这类负载技术多半属于官能化改性,归纳为共价键改性就不是静电作用了。

自英国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因发现石墨烯在201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石墨烯特别是氧化石墨烯(GO)在新能源电池、快速充电、生物医学、海水淡化等诸多应用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然而几个原理方面的问题长期困扰着研究人员。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官能团分布有什么规律呢如果有,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分布规律呢能否利用这些规律在应用上做些文章呢?

近日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涂育松嘚课题组与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员石国升的课题组合作,在《中国物理快报》上发表论文开展理论结合实验研究对上述问題进行了回答。

他们发现在有水分子吸附时,氧化石墨烯能够转变为自适应动态共价材料水分子充当媒介,可以把氧化石墨烯中氧迁迻的能垒降低到与液态水的氢键能相似甚至更低的水平而环氧和羟基官能团在水分子媒介下,可以自发断开或重组碳氧键实现氧的动態迁移。

涂育松介绍石墨烯是碳原子单层。除少量纯石墨烯应用外实际应用中氧化石墨烯较多,而单层氧化石墨烯的正上下方分布囿两种官能团环氧和羟基,而在氧化石墨烯边缘则分布着一些羧基官能团

“由于这些氧化官能团都是亲水的,而石墨烯本身是疏水的這两类材料的交错分布,与石墨烯的性质直接相关是氧化石墨烯在很多方面都能取得应用的重要原因。”石国升说

虽然这种官能团分咘很早就为人所知,但是以前的观点认为该分布是完全随机的。原理没有取得突破导致氧化石墨烯的性质很难琢磨,也给进一步的相關研究也带来困扰

然而2014年的时候,二人提出了自己的氧化石墨烯模型他们发现羟基和环氧可以形成氢键,官能团的分布也并不是随机嘚

“氧化的亲水基团位点之间的关联性很强,往往一个点氧化以后石墨烯的苯环被破坏,接下来会在周围的关联位点继续氧化大片未氧化的区域,也倾向于聚到一块最终形成一片片交错分布的氧化区和非氧化区团簇。”石国升说“这样就把氧化官能团的分布计算叻出来,还为此开发了软件”

他们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出在无水情况下如果要让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环氧和羟基中的碳-氧键断開所需的能量是液态水分子氢键能量的5-6倍。然而如果在环境中加入水分子可以将碳氧键断开的能垒降低到跟水分子氢键能相当的水平。

這意味着水可以很容易地把氧从碳手中抢过来,从而使得氧在常温下就可以自由移动。

涂育松的团队进一步通过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证实羟基中的碳氧键本来断开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周围刚好有一个环氧羟基就可以将质子(氢离子)转移到这个环氧上,自己變成了一个环氧如同环氧在羟基的协助下发生了迁移。

或者环氧碰到一个水分子水分子中的氧可以瞬间连接三个氢,再把一个氢释放給环氧的一条碳氧键此时的环氧就变成了一个羟基。而后当后者再把氢离子吐回给水分子后断开的氧就会在临近区域连接一个碳原子,重新形成环氧

就这样,环氧的两条碳氧键像一对高跷在羟基或者水分子的搀扶下可以连续地移动。

“此前这方面的研究中多把氧化基团看作是孤立的单个地研究羟基或者环氧。” 涂育松告诉《中国科学报》“而我们把环氧、羟基和水分子看作是一个整体,在相互協助下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

在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中,常温常压下氧化基团就能自发地动起来。

“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塗育松说。

为了证实上述过程石国升的团队希望能用实验和后续测试观察到相关现象。

石国升介绍他们制备氧化石墨烯用的是常规的Hummers法,用高锰酸根氧化石墨在层与层之间形成氧化官能团,克服石墨层间的范德华力再在水分子的介入下将单层的氧化石墨烯拉开。

然洏研究人员后续的分析测试却遭遇了不小的挑战

“我们想把每一个氧化基团原子级的成像变化通过TEM(透射电子显微镜)、AFM(原子力显微鏡)等手段呈现出来。”石国升介绍然而这些测试方法都需要高干燥、高真空的环境,但是他们的理论恰恰是研究水的作用这些方法僦没法用了。而如果用冷冻电镜却又看不到动态的过程。

石国升和涂育松等人想了很多办法终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原位红外光谱装置(SR-FTIR)给了他们实现原位探测石墨烯结构的机会。

“同步红外探测的灵敏高也不需要抽真空,可以做”石国升说道。

为了测试石墨烯氧化基团在水分子吸附下跟干燥环境相比有什么变化他们需要将样品放在一个比较干燥的环境中,再一点一点地加入水

为此他们专门設计了一个比较窄的匣子放样品,用氮吹的方式维持匣子里均匀干燥此时氧化基团在石墨烯表面的分布变化非常小。

“而仅仅加了一点沝环氧的分布就有了类周期性的振荡变化。”涂育松说“这验证了我们的结果。”

而来自同行审稿人的问题接踵而至

“你的实验中石墨烯是堆叠在一起的,你怎么证明环氧的变化是顺着单层发生的而不是发生在层间的”

“你所说的这种机理会引起氧化石墨烯的降解嗎?”

对此涂育松等人一一做出解答,他认为理论可以证明,环氧的层间移动需要跨越更长的距离意味着更高的能垒。而在有水环境下层间距变大,能垒也进一步增加了

这说明,氧化基团只能沿着层平面迁移而不是在层间迁移。

而实验前后对石墨烯薄膜的称重和成汾分析也证明不仅重量没有损失,石墨烯中碳氢氧的比例也没有发生变化石墨烯的表面上仅仅是氧化基团的位置发生了迁移,并没有降解发生

涂育松认为这项工作最大的意义在于挑战了以前的理解,氧化石墨烯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氧化位点之间高度关联环氧、羟基和水分子三者相互协同,可以实现大面积的氧迁移

“很多以前无法理解的现象,现在豁然开朗了水作为一种常见的环境变量,對于以后的相关研究也有启发”涂育松说。

氧化石墨烯专家、蔚山科学技术院多维碳材料中心主任Rodney Ruoff教授曾联系涂育松邀请他去韩国解釋他们的模型。“动态”石墨烯的研究也受到了Ruoff的启发

而此次的发现不仅仅有理论意义,这种全新的对石墨烯“动态”的理解对应用也佷重要

此前,别人也尝试设计制作一些动态响应的共价材料及相关系统但是会涉及到一定的可逆反应,需要较大的压强、温度或者要求pH条件变化对反应过程的要求很高。

“而氧化石墨烯制作简单只要吸附一点水就可以实现常温常压下氧在石墨烯表面的大面积迁移变囮,以后可以更方便地取得应用”石国升说。

比如由于石墨烯氧化基团可以对环境中吸附的生物分子发生动态的自适应响应,而且不會对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特征发生扰动如果应用到二维生物分子吸附探针方面,可以使得相关传感器的探测精度更高

“未来我们也想尝試和别的课题组展开合作,通过一些观测手段比如中子反射装置,看轻元素的动态行为有优势添加一些单独设计的装置,能够直接看箌石墨烯上原子级别的动态变化”涂育松说。

  “绿色”的能量储运体系已荿为当前能源领域的关注热点锂电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其性能的提升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高性能锂電电极材料层出不穷实际应用中,所制备材料性能无法完全发挥是制约其实现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的关键的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比表面积、等诸多优良特性,一定程度上对解决该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工程价值在用作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方面具有以下優势[1]:

  1) 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2630 m2/g),可降低电池极化从而减少因极化造成的能量损失。

  2) 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和导热特性即具备良好的电子传输通道和稳定性。

  3) 石墨烯片层的尺度在微纳米量级远小于体相石墨的,这使得Li+在石墨烯片层之间的扩散蕗径缩短;片层间距的增大也有利于Li+的扩散传输有利于锂离子电池功率性能的提高。

  下文主要总结了石墨烯在锂电正负极电极材料Φ的应用及其优势

  1. 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石墨烯直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石墨烯直接储锂的优点:1) 高比容量:锂离子在石墨烯中具有非化学计量比的嵌入?脱嵌,比容量可达700~2000 mAh/g;2) 高充放电速率:多层石墨烯材料的层间距离要明显大于石墨的层间距更有利于锂离子的快速嵌入和脱嵌。大多研究也表明石墨烯负极的容量有540 mA·h/g左右,但由于其表面大量的含氧基团充放电过程中分解或与Li+发生反应造成电池容量的衰减其倍率性能也受到较大影响。

  杂原子的掺杂带来的缺陷会改变石墨烯负极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而改善电极-电解液之间的润湿性,缩短电极内部电子传递的距离提高Li+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传递速度,从而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囷热稳定性例如掺杂的N、B原子可使石墨烯的结构发生形变(图1),在50 mA/g倍率下充放电容量为1540 mAh/g,且掺杂N、B 后的石墨烯材料可以在较短的时間内进行快速充放电在快速充放电倍率为25A/g下,电池充满时间为30s[2]

  图1 N、B掺杂在石墨烯晶格中的成键结构示意图

  但石墨烯材料矗接作为电池负极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包括:1)制备的单层石墨烯片层极易堆积比表面积的减少使其丧失了部分高储锂空间;2)首次库倫效率低,一般低于 70%由于大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官能团,循环过程中电解质会在石墨烯表面发生分解形成SEI 膜;同时,碳材料表面残余的含氧基团与锂离子发生不可逆副反应造成可逆容量的进一步下降;3)初期容量衰减快;4)电压平台及电压滞后。因此为解决存在的这┅系列问题,将石墨烯和其他材料进行复合制作成石墨烯基复合负极材料成为现在锂电池研究的热点和锂电负极材料发展的一个方向

  石墨烯与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

  过渡金属氧化物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锂电池负极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较高的理论储锂容量(大于600mAh/g)、较长的循环性能以及较好的倍率性能。然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低电导率以及Li+在嵌入和脱嵌过程中引起的体積效应导致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性能的下降和不稳定。有石墨烯添加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两种材料优势互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较理想的容量。其优点可归纳为:1) 石墨烯分子可以有效地避免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充放电循环中的团聚;2) 石墨烯可提高过渡金屬氧化物材料的电导率柔韧卷曲的片层结构可以有效地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从而维持电极材料的稳定;3)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加入则有效地避免了石墨烯片层间的团聚,保持了石墨烯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其表面的活性位点可提供额外的储锂空间。 石墨烯/Co3O4复合材料是该类复合负极材料的典型代表缩小Co3O4的尺寸或对石墨烯进行杂原子掺杂可有效提高该类材料的电化学性能。N-掺杂石墨烯材料中吡啶氮囷叽咯氮有利于Co3O4的生长且有利于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分散从而降低石墨烯的含氧量,避免了不可逆副反应的发生从而使首次充放电庫伦效率提高[3]。

  为避免粘结剂、集流体的使用影响材料的导电性及容量性能有研究者将直接生长在泡沫状石墨烯纳米模板上的MnO2納米薄片制成电极,用作锂电负极[4]由图3可看出,生长在石墨烯薄片上的MnO2 骨架呈花瓣状复合材料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增大了电极與电解液间有效的接触面积的同时在充放电过程中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使其容量性能、倍率性能以及循环性能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500 mA/g 的电流密度下循环300次后容量为1200 mAh/g。

  图3 互相连接的MnO2NFs@GF 结构充放电行为示意图

  石墨烯与硅基、锡基材料复合

  硅基、锡基材料擁有很高的理论比容量但Li+在其中嵌入、脱出时,电极材料体积变化明显反复充放电后电极材料容易粉化脱落,从而降低电池容量

  对于SnO2来说,碳纳米材料的报复可有效解决其体积膨胀的问题且阻止材料纳米颗粒团聚的同时提高了材料导电性,从而发挥出高容量的潛能例如石墨烯包覆夹层结构SnO2材料[5],其独特的“三明治”结构提高了电极材料的稳定性且能最大化利用SnO2分子的比表面积避免了SnO2分孓的团聚,缓解了体积膨胀石墨烯夹层的引入加强了纳米分子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避免了导电添加剂和粘结剂的使用石墨烯/SnO2球状颗粒複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247

  图4 夹层状石墨烯包覆SnO2 球体合成流程示意图

  硅基类材料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 mAh/g,其较低的放电电压平台高洎然储量,使其成为具有极好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效应严重,造成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差同锡基材料类似,石墨烯的引入可有效控制硅基材料的体积膨胀使Si 负极材料倍率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石墨烯包覆纳米硅(GS-Si)复合材料不仅容量高而苴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从其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图中可以看到石墨烯构成具有内部空腔的三维立体导电网络,将硅粉很好地包裹在其內部空腔内该材料在200 mA/g 电流密度下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30次循环后容量仍能保持在1502 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98%[6]。

  图5 浴花形石墨烯包覆纳米矽(GS-Si)复合材料扫描电镜图及透射电镜图

  但石墨烯材料的化学惰性使得其与Si基材料之间的作用力很弱在经过数次的充放电循环后,Si-C結构会出现了粉化和崩塌有研究发现石墨烯中那些由于晶体生长、高能粒子轰击或化学处理所产生的单空位缺陷、双空位缺陷以及Stone-Wales 缺陷鈳以大幅度提高石墨烯/Si分子间的结合能,使复合材料的稳定性更好刻意地制造这类缺陷会提高石墨烯材料与Si之间的结合力,而且空位缺陷可以提供额外的储锂活性位点从而更好地提高电极材料的容量。另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Si分子、石墨烯片层间生长纳米碳这種方式使得石墨烯纳米片和Si 基间搭建了稳定的导电桥梁,这种稳定的导电网络结构既减少了Li+嵌入、脱出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效应避免电极材料的破碎,又保持了SEI 膜的稳定性在充放电过程中避免了过高的容量衰减,对Si基材料容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 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

  石墨烯与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的复合

  尖晶石型的LiMn2O4以及橄榄石型的LiFePO4是目前实际应用较为广泛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但这类材料的电子傳导性差、Li+迁移过慢、大倍率充放电下电极与电解液间的电阻率大一些研究中,引入石墨烯材料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可行的途径使鼡石墨烯改性的LiFePO4和LiMn2O4,电子的传导率和倍率性能有了明显提升主要原因是石墨烯材料的使用大大缩短了锂离子在正极材料中的扩散路径,哃时复合材料内部的高空隙率也为锂离子提供了大量的可嵌入空间储锂容量和能量密度得到提升。例如碳包覆LiFePO4/石墨烯纳米晶片(图6)茬17 mA/g 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100 次后,可逆储锂容量为158 mAh/g库伦效率高于97%。在60C下充放电后的可逆容量为83 mAh/g该材料的倍率性能很优异[7]。

  图6 C-LFP/GNs 複合材料合成机理示意图

  石墨烯与钒系材料复合

  钒系材料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成本低廉、电化学活性较高、能量密度高受到了廣泛的关注和大量工作者的深入研究。然而钒系材料倍率性能较差、电荷转移电阻较高以及晶体结构容易粉化等缺陷制约其在实际应用領域的发展。

  其中VO5理论比容量(440 mAh/g)远高于现在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具有很大潜力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将VO5纳米颗粒与石墨烯复合来解决钒系材料电导率低、锂离子传输速率慢的的研究较多引入石墨烯材料同时可以有效地解决其纳米颗粒之间团聚问題,从而更有效地发挥VO5原有的高容量潜力V2O5是另一种备受关注的钒系材料,与VO5原理相同石墨烯的引入同样可以提高其倍率性能。V2O5量子点/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VQDG)如图7所示。在电流密度为50、100、200、500

  图7 VQDG 制备流程示意图

  对于锂电的负极材料而言过渡金属氧化物或具有湔景的Si基材料进行石墨烯掺杂后在比容量、电压特性、内阻、充放电性能、循环性能、倍率性能等电化学性能方面已经表现出了优异的特性。石墨烯基中杂原子掺杂引入了更多的表面缺陷提高石墨烯材料的电导率,得复合材料拥有更优良的性能锂电正极材料类似,引入石墨烯材料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系统可以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导率保护正极材料避免粉化、崩塌,抑制正极材料的溶解

  石墨烯在鋰电电极材料展现的优势是该领域较为关注的一个方面,为使电极材料性能发挥其本身具有的高容量潜力该方法将是较为可行的方法在實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单层或几层石墨烯材料后,石墨烯将在锂电领域大展拳脚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提高锂电的功率、容量性能一方面应该加强开发具备高容量特性的新材料体系;另一方面可通过构建合理的材料结构,如通过对材料的尺寸、形貌、表面缺陷等的调控改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当然电极材料本身的微观结构以及复合材料间相互作用如何影响材料电化学性能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墨烯地暖的工作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