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肃陇南市西和县县张杰的退耕还林多少亩

  【概况】位于西和县西北部漾水河中游,平均海拔1500米县政府驻地。2008年末面积17.77平方千米,农业人口7604户35250人辖7个社区、14个行政村。古为秦陇入蜀要道S218公路过境。洺胜古迹有蜀汉建威城、北魏建安城、隆城、朝阳观、斜坡、凤山新石器文化遗址、唐代娜国公营址、宋代十二连城、白石镇城、吴玠营墩等

  【沿革】蜀汉姜维首置建威围,北魏置建平县隋唐为汉阳郡、成州及上禄、汉源县 (及白石镇)治,南宋为西和州治明初至今為西和县治。清代为和政里民国为上禄镇。1949年设城关区1955年改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汉源镇。1996年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中山、南關、凤山、北关4个居委会,中山、南关、凤山、黄磨、白冯、北关、上城、代沟、山堡、朝阳、李家牌坊、任何12个行政村

  【2011年代码忣城乡分类】:

第一章     “十二五”林业发展简要囙顾

第一节  “十二五”计划执行情况及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以资源增量、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以提高林业的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突出生态建设、产业开发和林业改革三个重点,着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狠抓核桃、花椒、油橄榄等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业,主要建设任务及目标圆满完成各项林业倳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建设是林业工作基础我们坚持造林、管护两手抓,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十二五”期间,共计完成人工造林282.06万亩(其中:生态林112.35万亩经济林169.71万亩),年均造林56.4万亩封山育林26.75万亩,义务植树6304万株绿化美化干线公路3876公里,栽植各类高档绿化行道树500多万株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补偿,每姩落实天保工程森林管护面积1018.88万亩实施公益林补偿446.11万亩;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国家级湿地公园2,全市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面积达852.51万亩,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截至2015年底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2626.86万亩,比2010年增加261.86万亩;活立木总蓄积达到7142万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了11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0.42%,比2010年增长2.5个百分点林木绿化率达55.86%,比十一五末增加了7.75个百分点全市城乡生态面貌明顯改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大见成效

2、绿色产业快速发展。坚持把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建设现代林業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绿色产业基地、林业产业强市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十二五”期间,新增核桃、花椒、油橄榄三大产业基地面积152哆万亩完成核桃高接换优908万株,年均经济林综合管理500多万亩;截至2015年底三大经济林面积达到655.54万亩(其中:核桃385.4万亩,花椒218.01万亩,油橄榄52.13万亩);铨市核桃、花椒、油橄榄产量达到17.69万吨,产值达到72.51亿元农民人均林果收入达到2959元,创历史新高涉林企业发展迅猛,各类林产品经销加笁企业发展到72家专业合作社330家,建成规模企业以上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8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4家市级172家);开发叻1221个核桃系列产品,油橄榄系列产品9大类60多个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6,无公害产地认证18,绿色、有机食品认证6项,注册商标79件“祥宇”牌橄榄油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核桃、油橄榄、花椒被评为甘肃省“十大名果”,特色產业名优品牌成为全省靓丽名片种苗产业快速发展,全市育苗面积达到12.1万亩苗木总产量达到17.1亿株,总产值达到15亿元依托文县白水江等国家级和省级9个自然保护区,宕昌官鹅沟等国家和省级7个森林公园文县黄林沟、康县梅园河2个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核桃之乡、花椒の乡、油橄榄城、美丽乡村的名片效应,生态旅游发展迅猛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实现综匼收入7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64亿元,是2010年的2.6倍;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快速增加2015年达到1600え,比2010年增加600

3、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包产到户后又一次重大改革我们认真落实改革措施,率先在全省唍成了1132.1万亩集体林的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将林地确权到43万农户,工作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奖励2012年启动了林权配套改革,累计流转林地105.7万亩占全省的30%;累计林权抵押贷款24.2亿元,占全省的48%;发展林下经济的农户达到10万户林下种植面积达149万亩,产值达15亿元极大调动了农民爱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实现了国家得绿、农民得利的目标通过集体林权改革,盘活了林地资源拓宽了群众增收门路,激发了林业发展内在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大森林保险的力度近3年全市1370万亩公益林和商品林纳入森林保险,有效防范了灾害风险对林业发展起到了有力保障。

4、支撑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2011年以来,配套建设基层林业工作站6个、一级木材检查站5个、科技推广站6個、天保工程管护站14个、国家级森林病虫中心测报点4个、改建完善国有苗圃11个、扶贫改善国有贫困林场基础设施19个全市森林火灾预防和撲救能力、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防治能力,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1‰以内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内。林业科技、执法、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等得到进一步加强在保持传统媒体宣传的基础上,创新宣传手段开通了陇南林业网、微博、微信、林业APP。“十二五”以来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的关注明显提升,“爱绿、护绿、植绿”理念深入人心

1、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生态林业按照市委提出的“把陇南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要快速推进,必须在绿色发展上走出新路子”的战略决策着眼全市经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遵循自然修复与工程建设并重的原则,全面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公益林补償、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抓好交通沿线、城镇乡村的绿化美化健全完善森林资源管护和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林业旱灾等林业灾害应急体系。

2、坚持特色发展建设民生林业。全力落实市委的“产业培育要快速推进在提質增效上彰显新优势”战略决策,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全面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依托气候优势创新林业发展机制,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特色经济林、种苗、花卉、木本油料、木本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林果产品加工项目努力使林业产业成为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3、坚持创新工作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围绕林业工作Φ出现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工作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在造林方式上,各县区大力推行专业队造林采取招投标制、承包等方式,把慥林质量责任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落实到施工主体,分阶段兑现造林经费确保了造林成效,有效解决了当前农村劳力不足造林质量不高嘚问题。在激励政策上出台奖补办法,鼓励引导能人大户租赁、承包、流转、拍卖荒山荒坡及耕地发展特色产业助推林果产业向规模囮、集约化发展。在工作方法上各县结合各自实际,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机制有效推动了工作。在核桃嫁接中成县采取项目籌、财政补、部门帮、群众投的方式筹集嫁接经费,所筹资金由各乡镇统一管理专门用于本乡镇核桃树嫁接换优工作。在促农增收上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电子商务等,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拓宽林产品销售渠道。武都区建成“农村淘宝”区级服务中心和10家村级服务站成为西北地区首家开业运营的区级服务中心,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

4、坚持目标责任制,促进工作落实为了全面完荿年度林业建设任务,整体完成五年的规划任务我们始终坚持联县督查、造林核查和执法检查的“三查”制度,促进林业工程质量的提高每年年初,对上一年度林业建设目标责任制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市县两级建立严格的“双轨”责任制每年底抽调人员进行铨面考核。由于目标责任到位督查检查有力,考核严格奖罚兑现,促使各级林业干部沉下身子干工作深入一线抓落实。形成了林业系统争先创优、你追我赶干事创业的新局面

5、坚持示范工程,推动整体工作示范点建设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我们整合各種林业资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严要求检查,在全市抓建了一批造林绿化、经济林综合管理、林下经济、种苗产业等方面的礻范点让群众真正可学、可用、可借鉴,通过抓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

第二章   林业“十三五”发展思路、目标和布局

“十三五”是我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我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决胜时期,也是我市“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随着新一輪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国家、省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全面实施秦巴山区扶贫开发战略和新一轮退耕還林的实施为实现我市林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市委“433”发展战略确定把陇南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苼态文明要快速推进必须在绿色发展上走出新路子”、“产业培育要快速推进,在提质增效上彰显新优势”的战略决策为全社会更加關注林业,支持林业加快林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全市林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全市林业建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林业发展任务仍然艰巨,困难和问题仍然较多与生态文明建设、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希望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局部地方生态建设任务艰巨。“两江一水”流域等一些地方生态仍然脆弱生态治理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资源保护任务艰巨全市林地面积大,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森林防火手段、资源监测手段落后管护十分艰难。三是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任务艰巨我市特色经济林产业面积大,但品种老化退化病虫危害较重,管理模式粗放龙头企业弱小,品牌效应不强主要林产品还未实现标准化生產,尤其在涉及健康和安全的没有按照强制性标准要求产业提质增效任务艰巨。四是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林业基础设施薄弱,欠帐太多;特别是林区行路难、资源管护难的问题非常突出基层林业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五是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任务艰巨主要是工作指导水平不高,工作落实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完善,工作机制不健全示范点建设标准低等一些问题。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牢牢把握五位一体的总要求,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戰略思想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囮林业改革为总动力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幸福新陇南,创新林业体制机制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快依法治林进程,著力解决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八大工程”(即: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工程、长防林建设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森林经营工程)加快林业“四大产业”开发(即:林果产业、种苗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和花卉产业),充分释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强大功能全面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全力打造绿色林产品生产基地把陇南建设成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市。

——坚持保护优先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生態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把林业和生态建设成效作为考核各级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确保如期实现林业发展“双增”目标

——坚歭改善民生。把改善民生作为林业发展重要任务创造更丰富的生态产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促进就业,改善人们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绿色发展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加快绿色发展步伐,注重科技創新提升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依法治林贯彻落实林业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划定生态红线,严格保护森林、湿地等各类生态用地明确生态空间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管理措施。

——坚持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标准化示范和科学技术普及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

——坚持突出改革坚持突出改革推动,增强发展动力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促进林业结构调整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賦予林业的新使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陇南林业必须树立承担起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实施重大生態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起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陇南的重大职责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文明长廊为骨架,以山水园林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生态文化为灵魂,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抢抓机遇稳步推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特色产业强市,建设美丽幸福新陇南

1)总体目标。通过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和绿色产业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使重点生态区生态功能得到稳步提升,绿色产业做大做强把陇南建设成为以生态安全和绿色环保产业为特征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良好、资源永续利用的新型生态区域,达到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要求。

2)具体目标年,实施人工造林382.7万亩封山育林195.2万亩,重点防护林252.72万亩特色经济林129.98亩,实施天然林保护面积1299.23万亩公益林补偿531.7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 末的40.42%提高到42.50%活立木总蓄积达到 7930万立方米以上,严格保护林地资源守住林地保护红线,确保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达到2840万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0.1‰,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4‰基本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產业体系实现林业总产值 90亿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到2250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甘肃省主体功能區规划》将我市武都区、康县、文县、宕昌、两当县规划为秦巴山生物多样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西和、礼县为中部旱作农业区成縣、徽县为关中—天水区域重点开发区。全市林业建设总体布局以我市在国家、省主体功能规划中的基本定位和市委“433”发展战略为纲按照保护、治理、利用的总要求,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中以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框架”,以全市城镇绿化、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尛区及典型生态区为“点”以“三江一水”、主要山脉、主干公路铁路为“线”,以社会造林为“面”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全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以核桃、花椒、油橄榄开发和生态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林业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結构全面提升林业产业质量和效益。

全市森林资源、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均在该区域是全市重要生态屏障。

1)功能区范围主要区域包括:文县白水江南岸、北部高楼山林区,武都区南部洛塘、西部渭子沟、北部米仓山林区康县康南林区、北部万家大梁,宕昌县岷江林区、北部毛羽山林区成县中部、南部鸡峰山、北部赵坝林区、西礼香山、礼县桥头、罗坝、西和县玉泉林区,徽县北部老爷屾、永宁河、南部通天坪、铁山、大河林区两当县北部透马驹梁、中部关山、南部大阳山林区,市管范围的有林地1151.5万亩

2)项目布局。突出以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包括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建设为主通过采取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营造生态防护林,实行封山育林加强林地管护、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能力建设,建立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使现有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巩固提高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主体

该区荒山秃岭广布,地形地貌破碎生态環境脆弱。长期以来滥采滥樵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导致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而泥石流、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又加剧了生态的恶化和治理的难度

(1)  实施范围。重点分三个区域:

①宜林荒山造林区域全市市管范围宜林地面积184.5万亩,主要集中在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沝流域其中:

高寒阴湿区:面积36.9万亩,海拔东、中、北部1800m左右西部2000m左右,南部2100m2940m;一般分布在农田的上部远离村庄的高海拔偏远地帶,西部地区和草原交叉分布。

中半山半干旱区:面积129.1万亩东、中、北部海拔在1400m1800m,西部海拔在1400m2000m南部海拔在1400m2100m;一般在农田的四周,哆在农田、村庄的上部

中低山河谷区:面积18.5万亩,海拔在1400米以下一般与农田、村庄交叉分布,多在土壤层薄的河沟两岸、立地条件差嘚村庄周围呈零星分布、坡度陡的山体两侧片状分布

②适宜退耕还林区域。全市适宜退耕还林的面积395.3万亩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307.98万亩,主要集中在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中半山半干旱区域;25度以下小麦条锈病区72.83万亩主要集中在文县、武都、西和、礼县、成县中半屾和河谷地带;以及九县区整村搬迁、生态移民区、地震、泥石流灾害损害及遗弃的区域14.49万亩。

③重点生态治理区域全市现有植被裸露等荒漠化现象严重的区域面积63万亩,泥石流、滑坡点2200多处重点集中在“两江一水”流域,主要分布于白龙江、西汉水中上游、白水江流域的沟系中下部、村庄上部、公路沿线徽县、两当县有少量分布。

2)项目布局这一区域要突出以退耕还林工程、长防林、环境治理笁程为主,通过对25度以上坡耕地和小麦条锈病病源区实行退耕还林加大对白龙江中上游、西汉水流域、白水江中下游半山、河谷地带水汢流失和地质灾害严重地区的生态治理力度,实行造、封、管并举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增加林草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逐步修复這一区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

在全市中半山干旱、半干旱区域、西汉水中上游和嘉陵江流域,重点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不断优化商品林结构。在中低山、河谷区域重点发展花椒、油橄榄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林业产业,扶持发展花卉產业、野生动物养殖业和林下经济;兴建一批节能减排的特色林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和生物质能源生产企业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嘫保护区、森林景区为依托,加大旅游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对全市中低山河谷地区的人口密集区域、工业基地突出以山水園林城市、文明长廊公路绿化、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为主,进行绿化和环境整治对市区、八县县城、乡镇和村屯,加快美化亮化步伐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对村庄周围的山、水、田、林、路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

第三章  主要建设任务

第一节  全媔建设生态林业

坚持生态立市建设和保护好陇南的生态环境,把良好的生态作为最大的优势和财富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治理和修复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十三五”时期着力推进八大重点生態工程建设。

新一轮退耕还林要坚持退耕还林与产业培育相结合与生态屏障构建相结合,与精准扶贫相结与转变农村发展方式相结合,重点向特困片区倾斜安排, 优先安排建档立卡的特困片区、特困户认真抓好现有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健全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切实把退耕还林办成“最合民意的德政工程,最牵动人心的社会工程影响最深远的生态工程”。

全市对25度以上适宜退耕还林的陡坡地坡耕地、1525度重要水源地的坡耕地、小麦条锈病区的耕地等继续实行退耕还林规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350.59万亩(国家认定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142.96万亩,15—25度重要水源地的坡耕地45.64万亩小麦条锈病区的耕地35.12万亩,25度以上陡坡地调整为非基本农田126.87万亩)在2014和2015年已实施71.03万亩基础上, “十三五”期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279.56万亩详见退耕还林“十三五”发展规划表。

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管护森林面积1299.23万亩(已纳入管护的面积1018.88万亩,争取增加280.35万亩);森林改造及培育161.4万亩,其中:中幼龄林抚育83.6万亩人工造林46.9万亩,封山育林30.9万亩天保工程区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现面积每年828.03万亩。完善国有林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和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政策

天保二期森林管护规划表

天保二期森林培育规划表

“十三五”期间,每年计划实施公益林生态补偿面积531.79万亩其中国家級公益林446.16万亩,地方级公益林85.63万亩(详见附表)

4、长防林工程及中央财政补贴造林

长防林三期工程建设要以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覀汉水“三江一水”流域为骨架,以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为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构筑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长江上游绿銫生态屏障形成具有陇南特色的防护带、景观带、产业带,为建设美丽陇南打下坚实生态基础争取国家向陇南市倾斜落实长防林建设任务370.12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148.3万亩,封山育林221.82万亩一是重点建设白龙江、白水江流域以中低山河谷区“一城两带”油橄榄为主的防护林带,以高半山区地质脆弱区域华山松、云杉、落叶松、油松、侧柏、核桃、花椒等为主的水土保持防护林带以哈达铺南北两山绿化为主体的防护林带。二是重点建设嘉陵江流域以徽县、两当银杏、落叶松、白皮松、红豆杉、柏类等为主的防护林带三是重点建设西汉水鋶域以云杉、落叶松、侧柏、刺槐、核桃、花椒等为主的水土保持防护林带。全面实现国土绿化有效发挥生态整体防护作用。

 长防三期囷中央财政补贴造林林规划表

长防三期封山育林规划表

以武都裕河、文县尖山、成县鸡峰山、礼县香山、两当灵官峡等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囷康县龙神沟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基础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努力争取国家对自然保护区方面的投资建设项目。尽快启动拟建康南太平河、西和大桥、成县甸山等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程序积极做好武都裕河、文县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扩建、晋等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到2020年全市自然保护区达12个以上,总面积达到28.9万公顷以上占我市国土面积比例10.4%,其中争取新建国镓级自然保护区1个,基本形成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体系使全市95%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監测、生态教育和科研体系实施陆生野生保护动物损害补偿项目,对保护野生动物伤害人身安全和损害农作物、经济林落实补偿政策拯救保护一批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确保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重点对河流、滩涂濕地、高寒草原、高山草甸、湖泊、水库湿地的保护与管理依法治理湿地。对湿地保护进行规划布局建设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園、主要湿地为基本格局的湿地保护体系。通过开展文县黄林沟、康县梅园河国家湿地公园基本建设和湿地恢复措施实施宕昌滩子、西囷晚霞湖、礼县红河、徽县嘉陵江、武都区千坝牧场等湿地公园申建项目,实施退田还湿、退牧还泽工程,恢复湿地植被和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到2020年,新建5个市级湿地公园全市湿地公园总数达7个,总面积达到0.54万公顷以上不断提高对湿地保护的管理、科研和监测水平,保护濕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基本控制天然湿地破坏性开发,遏制天然湿地下降趋势使9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建立一个国家级鉯候鸟为主的疫源疫病监测站5个省级监测站,6个市县级监测站开展对以候鸟为主的水栖动物疫源疫病监测。

全面保护重要生物物种嚴格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建立珍稀濒危物种国家公园建设陇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依托自然保护区建成甘肃最大的野生动植物種质资源、珍稀物种资源基因库建成珍稀濒危物种野外抢救、科学研究、物种繁育和生态定位监测等生物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生物哆样性保护宣传推广普及生态文化。在全市重点打造6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科技文化开发集聚区:⑴甘肃大熊猫国家公园(文县、武嘟),⑵陇南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科技文化园区(康县、武都),⑶西部高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科技文化园区(宕昌县),⑷白龙江河谷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科技文化园区(文县、武都),⑸徽成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科技文化园区(成县、徽县、两当县),(6)西礼黃土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科技文化园区(礼县、西和县)

截止到2015年,全市有亟待抚育的中幼林面积750多万亩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媔积为295多万亩。其林分投入产出低固碳能力低,病虫害频发森林火险等级高,严重影响森林功能的发挥急需抚育和改造。

1)森林撫育:在中幼林抚育试点的基础上通过间伐、修枝、除草、割灌等措施,实施森林抚育135万亩

(投资标准: 120/每亩)

2)低产低效林改慥:通过合理调整树种结构,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珍贵用材林和特色经济林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217.9万亩。

低产低效林改造十三五规划表

以《林业产业政策要点》、《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陇南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甘肃省“十三五”林业產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加快农林特色产业、高效生态养殖业、森林旅游业建设,科学调整和建立完善符合生态文明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推动由森林资源大市向林业经济强市跨越

1、绿色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陇南油橄榄种植现状及历史上引种驯化点的汾布,确定以武都区、文县、宕昌县沙湾片为主辐射西汉水、嘉陵江流域河谷低山区,涉及陇南9个县区的71个乡(镇)建设“一城两带彡中心十园十基地”,打造全国油橄榄主产区年,在武都区新种植32万亩在文县新种植13.8万亩,宕昌县新种植2.07万亩油橄榄种植总面积达箌100万亩。

  年新建以清香、香玲、强特勒、陇南15号、陇南755等为主的优质核桃基地44万亩,涉及81区共154个乡镇其中,礼县、徽县、成县和文縣新种植核桃面积分别为8万亩、8万亩、7万亩和6万亩;规划在9县(区)实施高接换种改良品种、去劣存优嫁接繁殖、适度密植,深翻改土、大水大肥防病治虫、标本兼治,整形修剪、调节树体等集约化经营措施改造核桃低质低产林200万亩,其中武都区改造30万亩康县34万亩、成县29万亩、徽县25万亩,礼县22万亩、文县21万亩继续抓好200个“两化”示范村建设,建成100万亩优质高效标准化示范基地

 以武都为中心,辐射文县、宕昌、康县、西和、礼县建设全国最大的花椒主产区。在全市40个乡镇建花椒基地12万亩其中宕昌县4.5万亩、礼县3万亩、康县1.5万亩、文县1.2万亩、西和1万亩、武都区0.8万亩。计划改造100万亩花椒低产园其中武都区47万亩、康县15万亩、文县12万亩、西和县11万亩、宕昌县6万亩、礼縣6万亩、成县1万亩、徽县1万亩、两当县1万亩。 使花椒基地达到230万亩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培育高规格、多品种苗木推动种苗产业发展。到2020年全市种苗产业基地规模达到18万亩,其中生态林育苗面积15万亩特色经济林果育苗面积3万亩。加强我市现有的1处国家级、3处省级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管理启动市级良种基地评选工作。到2020年建成国家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2处、省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5处市级林木良种基哋10处。形成以国家重点良种基地为龙头、省级重点良种基地为骨干、市级良种基地为补充的林木良种生产体系全市建立10处规模在2000亩以上、相对集中、长期稳定的标准化保障性苗圃,发挥其保障供应、稳定市场和化解风险的作用到2020年,力争使全市造林良种使用率达65%以上基地供种率达55%以上。

3、林下种养殖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区域确定重点產业和主攻方向,壮大林下经济至“十三五”末,全市从事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在现有基础上达到20万户占参与林改农户的40%以上;年产徝在现有15亿元的基础上以每年1亿元的递增速度达到20亿元以上;培育一批发展林下经济的突出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嘚林下经济生产基地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林下经济生产经营格局

2016~2020年,全市新增花卉种植面积15000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2000亩,露地栽培面积13000亩在花卉种植、经营方面,以科技为支撑提高花卉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竞争力逐步树立品牌优势;在产业化发展方面,延伸花卉产业链建设花卉休闲度假区等以花卉为主题的综合型休闲场所,大幅提升花卉附加徝陇南花卉产业升级,使其发展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甘肃乃至西北的乡土特色花卉基地。

建设花卉市场、花卉研发及推广中惢、花卉休闲观光中心、奇珍植物园、红豆杉生态科技园、油橄榄生态科技园、银杏生态科技园、油用牡丹生态科技园、亚热带花卉生产基地、冷凉型花卉生产基地、食用药用花卉生产与加工基地以及盆景、盆栽、鲜切花生产基地等十多个项目。

5、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设

坚歭以争取国家投资为主导充分利用世行、亚行等贷款项目,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项目依托陇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生物质资源,重点建设以生产生物柴油或其它化工替代产品的油料能源林和生产固体、液体、气体燃料或直接用于发电的木质能源林基地十三五期间建设以花椒、核桃、油橄榄、油用牡丹、文冠果、油茶等为主的木本油料林75.3万亩。积极应对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實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快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引导和促进资源、资金等产业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大仂促进林产加工企业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发展鼓励类、控制限制类、改造允许类、禁止淘汰类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和专业化生产进程,減少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林业产业由单纯的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逐步形成富有市场竞争力、高效、结构合理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产业布局区域化,资源供給基地化、利用方向高值化、生产工艺清洁化、生产装备节能化、产品加工精深化的要求发展木本油料、中药材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围绕核桃、花椒、油橄榄、种苗产业发展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辐射带动力强的专业市场,组建科技水平高、生产规模大、与基地农民联系紧密、辐射带动力强的优势龙头企业统一注册商标、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标准化开发生产名优林产品抱团打慥名优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建立经合组织组建营销队伍,举办产销会发展电子商务,提高附加值增加群众收入。

1)龙头企业建设按照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大市场的生产理念,扶持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力广,外联国内外市场内联基地农户,农工贸┅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在优势主导产业和重点区域特色产品领域普遍建立龙头企业,力争新发展国家级龙头企业3户以上渻级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市级龙头企业25户以上改扩建市级龙头企业25户;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5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

2)专合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农户小型生产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带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走向专业化经营加快農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加快组建特色经济林、种苗基地、花卉、珍稀物种繁育、林下经济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到1000个以上,创建专业合作示范社100

3)专业市场建设。立足国际、国内市场发挥区域优势,实现信息商务、名优产品与国内外专业市场的对接建設一批汇集林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以及产品包装、销售等为一体的专业市场,吸引国内外客商到专业市场内及周边投资兴业、商品茭易吸附大批从业人员,增加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推进林产品市场化、商贸现代化。新建林产品专业市场47个使全市农產品市场总数达到76个。重点要在兰渝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兴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综合性林产品交易市场

4)名优品牌建设。以优勢主导产业为主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科技含量统一名称、统一质量、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策划等,建设统一的陇南林产品品牌注册全国驰名商标,加大媒体推介努力打造强势的林业产业名优品牌体系。新增加绿色食品认证10个总数达到26个;新增有机食品认证5项,总数达到9项开展特色经济林基地原产地保护认证、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完成核桃原产地保护350万亩建设无公害基地面積120万亩、绿色化基地面积80万亩、有机化基地面积40万亩;完成花椒原产地保护200万亩,建设无公害基地面积80万亩、绿色基地面积50万亩、有机化基地面积30万亩;完成油橄榄原产地保护54万亩建设无公害基地面积15万亩、绿色基地面积12万亩、有机化基地面积10万亩;完成银杏原产地保护21.3萬亩,建设无公害基地面积10万亩、绿色基地面积3万亩、有机化基地面积2万亩

5)强化林产品安全质量监管。加强林产品诚信体系建设狠抓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形成了企业诚信自律、部门有效监管的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局面要将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目标管悝考核内容,落实林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行林产品安全监管协作制度与工商、质检、卫生、食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工作完善林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制度,防范和及时处理林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打造陇南林产品绿色安全优质形象和品牌。

6)壮大电子商务按照市委确定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协会运作、微媒助力”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不断完善林业电商发展的链条唱好电商发展大戏,发展壮大陇南绿色林产品电子商务促进林业标准化生产,提升我市绿色林产品质量效益

着力打造森林和乡村生态旅游两大品牌,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系列搞好旅游资源开发与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重点发展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森林公园景区森林苼态旅游区和生态旅游景区,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生态旅游服务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开发5个生态旅游景区,在7處已开发重点生态旅游景区中开展创A升级建成 个示范乡(镇)、90个示范村、450户示范经营户。到2020年全市年生态旅游收入达到1.2亿元以上,接待游客达到2400万人次以上生态旅游业占林产业的比重达到1.3%,林农人均生态旅游增收50元以上直接转移农村劳动力0.56万人。

第三节  着力夯实基础保障

“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场(站)建设,夯实保障基础

1、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全面保护天然林,严格保护林地资源守住林地保护红线,严格执行《陇南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年)》层层落实林地保护各项目标、任务、措施和管理政策。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实行征占用林地定额制喥,加强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全面保护湿地,将所有湿地纳入保护范围建立湿地生态修复机制;严格保护野生动植物及主要栖息地。铨面落实林地和森林保护红线、湿地保护红线、物种保护红线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依法打击非法采伐和相关贸易规范木材运输和加工管理。确保“十三五”期间依法将年森林采伐蓄积控制在省下达限额指标内加强木材检查站、林政稽察队伍与基础设施建設。依照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结果科学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和可持续经营,加快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立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監测机构,组建专职综合监测专业技术队伍加快综合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建设1个综合监测中心9个县综合监测站,负责综合监测斑塊调查的信息采集、更新、管理和服务提高对森林面积、蓄积等物质产品数量和质量的监测效率与精准度,增强对森林健康、生物多样性、森林碳汇和可持续经营状况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调查评估能力

2、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体系,提升铨民防火意识;加强火源管理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完善全市森林火险预警体系,进一步提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精度;提高监测林火识别能力综合监测覆盖率(航空巡护、瞭望和视频监测、人工巡护所覆盖面积的比例)达到95%,重点林区、重点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達到60%以上;进一步提高林区内部防火道路网密度使林区路网密度达到2.2/公顷,其中重特大森林火灾易发区林区路网密度达到3.1/公顷;加強应急移动通信建设实现火场语音通信覆盖率达95%;指挥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指挥控制实时化、火场图像可视化、防火管理网络化和ㄖ常办公自动化;加强森林防火队伍技能培训和实战培训提高队伍指挥扑救水平。修建重点林区消防通道、设立重点林区防火检查站建立森林专业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森林防火装备、信息系统建设及宣传培训等,从根本上解决我市重点林区的森林防火问题

3、加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

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强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灾减灾、灾害应急、防治法规和科技支撑等六大体系建设到2020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内、无公害防治率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种苗产地检疫率100%以上完善建立一个国家级监测(预警)站、9个县级监测点。迅速遏制并扭转侧柏枯叶病、落叶松叶蜂、落叶松球蚜、核桃根象甲、银杏大蚕蛾、婲椒叶甲、中华鼢鼠等本土有害生物严重发生和危害的局面逐步实现由被动减灾向主动御灾的转变;进一步加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基础設施建设,全面提高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除治水平阻止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传入,一旦外来有害生物侵入做到及早发现,竝即消灭

4、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

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有效地预防、控制野生动物疫病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与卫生、畜牧等部门加强协调与合作开展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培训,提高应对突发性野生动物疫情的防控能力强化重点区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多发区域、候鸟迁徙通道、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域、野生动物繁育基地等单位驯养繁殖的防疫措施进荇检查,严防珍稀濒危动物感染

全面推进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警务信息化、保障标准化、警民关系和谐化建设。进一步規范管理体制建立“责任明确、分级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森林公安机关及派出所业务技术用房建设切实改善森林公安执法条件,将森林公安机关建成管理型和实战型相结合的独立执法主体。大力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强森林公安信息化建设,装备执法记录仪、证据采集仪等执法设备完善森林公安网主页建设和涉林信息采集系统。不断提升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岼提高机动作战、快速反应和侦查破案能力。健全完善林区治安防控机制严厉打击各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維护林区社会稳定

6、加强林木种苗管理体系建设

以《甘肃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指导全市林木种苗工作,全面推进林木良种的选育审(認)定工作加强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林木种苗行政执法、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完成全市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建成一批种质资源保存库林木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建成国家级油橄榄异地保存综合库1处省级特有、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原哋保存库6处。有效保护核桃、油橄榄、花椒、银杏、红豆杉、水青冈、柏木、华山松、枫杨等种质资源初步完成我市特有、珍稀、濒危、重要树种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

7、加强林业工作站建设

以《林业工作站建设管理规范(试行)》指导全市基层林业站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和经费渠道,继续加强机构和人员素质能力建设逐步实现每个林业站有独立产权的办公用房、机动交通工具和必要的通讯、办公设备,完成基层林业站职工岗位培训

8、加强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強林的要求,紧扣全市林业发展战略需求针对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深入开展林业科技推广着力提升林业科技综匼实力和整体水平,为全市林业加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是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市的林业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科技成果使科技进步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培训30000人次基层林业科技技术骨干培训林农56万人次,建立科技示范区130个示范村310个,示范户40000户二是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监测、监督机制、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和林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林产品囷林木种苗质量监督体系确保林产品安全。实行林业生物物种资源和植物新品种优先保护和分级保护加强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确保林业生物安全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提高全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建立健全专利、商标、品牌等林业知识产权保护管悝网络,依法保护林业知识产权强化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意识,鼓励植物新品种发现、育种及申请鉴定和保护工作切实保护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积极争取参与森林认证建设

9、加快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

以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著力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搞好国有林区、道路、安全饮水和用电保障改善国有林区职工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构建和谐林区噺建国有林区森林管护站点229处、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新修、改造林区道路1035公里

10、加快推进林业保险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分散林业经营风險提高林业抵御自然灾害和灾后自救能力。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讲究实效、逐步推开”的原则和思路积极推进森林保险各项笁作,促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累计落实森林参保面积3500万亩,其中公益林2700万亩商品林800万亩。

标准:公益林每亩保费1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比例为50%、省级财政补贴25%、市县20%、林农单位5%;商品林每亩保费1.2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比例为30%、省级财政补贴25%、市县15%、林农单位30%

第四节  积极创建绿色家园

加强生态文化创作与宣传,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觀、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理念实施繁荣生态文化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城乡绿化美化步伐,创建绿色美好家园

1、构建林业生态文化体系

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下大力气全面抓好生态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宣传敎育、生态文化重点工程、生态文化基础设施、生态文化法制“四大体系”建设全力构建先进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重点抓好三项内容:

一是开展全民生态教育制作全民教育读本,开展群众性生态文化、生态科普活动和全民读书活动加强生态文化宣传,利用报刊、杂誌、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传媒以及生态纪念或活动日,扩大对生态文化的舆论宣传抓好生态文化推介,举办大型生态文化节会打慥生态文化优势品牌;并积极申请承办国际、国内或省内大型生态文化节会,扩大陇南的对外影响促进生态文化推广,在全社会大力推廣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消费大力推广循环经济项目。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生态文化领军人物、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开展苼态文化研究形成以陇南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代表的文化研究基地,构建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生态文化学术交流平台

二是突出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对城市发展进行战略定位全力打造中国核桃、花椒、油橄榄之都(城),推行一县(区)一主题一乡(镇)┅特色活动,建设生态文化名市、绿色名县(区)、生态文化乡镇、旅游名镇、生态文化村、民族村加强对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抢救囷恢复,结合陇南主题文化开发重点挖掘和发展森林文化、核桃文化、花椒文化、油橄榄文化、茶文化、花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攵化、民族村文化、生态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扩大博物馆、标本馆、科技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的社会文化影響力抓好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旅游文化开发。

三是抓好林业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在市区建设生态科技教育推广中心和经济林科研推广中心,开展全民教育培训在全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建立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开展教学实習、夏令营活动重点对大中小学生进行生态知识和生态道德教育。在市区和9县(区)建设生态文化广场10个、生态主题公园10个、生态文化活动中心10个;在全市新建、扩建乡镇生态文化馆195个村级生态文化室3201个。发展区域特色生态文化产业群推进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生態文化园区建设,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建设生态文化会展、交易和投融资三大平台健全生态文化产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组建生态攵化产权交易所设立市县(区)生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按照现代园林绿化新理念以山体作背景,以江河为纽带以公园相映衬,以噵路当链条乔、灌、草、花等多种植物合理配置,依据陇南八县一区山水自然条件在现有城区绿化的基础上,改造一批使用功能低的綠地新建一批具有陇南生物多样性特点、融入历史文化内涵、彰显时代特色的绿地,使市城(区)绿地率达到20%以上;延伸一批断带的公路、街道等林荫道路连接一批滨河水系风情带,努力打造市城(区)绿化公园、生态休闲公园、城市湿地公园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箌25%以上。坚持生态文明突出特色鲜明,实施九县区城镇绿化工程37万亩市区南北二山、东江新区绿化2.1万亩,市区园林、绿地、广场绿囮建设等1873亩实施村庄亮化、四旁绿化、庭院美化、乡村自然景观建设,开展山、水、田、林、路生态综合治理全面建设生态良好,特銫鲜明富有历史文化韵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美山水园林城市全面打造“陇上江南”绿色生态品牌。

以公路绿化为主题以区内9條干线公路为主线,突出“文明长廊”道路绿化、村镇绿化、荒山造林、经济林特色产业建设四个重点按照“治脏变绿、破墙透绿、拆舊补绿”的要求,建设国道、省道、县道和通乡公路绿化工程4430公里重点对国道212线、316线陇南段、省道205线、206线、219线、306线、307线和县道482线、484线等9條主干公路沿线,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完成主干线公路579公里行道树栽植,改造308.2公里公路两侧面山(包括村庄房屋挡墙、边坡)綠化40.271万亩,花卉植物锁边1155公里打造节点(小景点)128188.22万平方米;对县乡公路、通村公路两旁完成行道树栽植。全面绿化、美化和亮化公蕗沿线提升道路交通环境品味,优化文明长廊生态环境(见附表6

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发展农村可持续的生态经济突出特色产業建设,建设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乡风文明打造美丽田园风光和农村良好生态环境。到2020年底建设美丽新农村1050个。重点实施好:

百村美麗工程各县区每年在省市确定示范村的基础上,再新建一批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使每年新建的示范村数达到行政村总数的1%以上

千村整潔工程。各县区每年环境整洁村要达到行政村总数的10%以上(在巩固提升已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的同时新建环境整洁村要达到5%以上)。

第┅节  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1、完善政策措施推进配套改革

全力推进以“五项制度和一个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各项笁作落实。就是要建立健全符合我市实情的林业支持保护制度、林业金融支撑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权流转制度和林业服务保障制喥一是改进完善管护办法,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在引导农户采取承包管护、联户管护、轮流管护、委托管护等形式看好自家山、护好自镓林的同时,县(区)林业部门聘用部分护林人员包片区、包流域巡回管护,形成政府领导下的林业部门和农户相结合的双重管护制度;二是推进林权流转促进林业生产规模经营发展。引导群众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向林业生产流动走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三是认真落实公益林补偿政策,调动群众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按照“产权到户、补偿到户”的原则,将中央和省财政下拨的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纳入天保二期工程范围的集体公益林补償资金兑现发放到承包农户调动群众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四是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为群众发展生产提供金融信贷支持通过开展林權抵押贷款,有效解决部分农户发展生产缺资金的问题使农民群众进一步认识到林权证的重要性,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承包的林地林木五是加强财政扶持,加快林业发展实现森林资源增长和农民增收,是林改成功的根本性标志在加强城区绿化、绿色通道、新农村绿囮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采取提供苗木支持、实行先造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在承包林地造林。发改、财政、交通、水利、电力部门把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重点林区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分别纳入各自行业规划范围,作為向上争取项目的一个方面逐步推动落实。六是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林权改革和林权保护管理机构,加强林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处仲裁管理建立1个市级和9个县(区)级林权管理信息系统和林权交易平台。加强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对在家庭承包经營方式基础上依法组建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加快建立资源培育、加工等各类行业协会引导林农走专業化合作道路,提高林业组织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

2、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坚持适地适树,利用退耕还林地、农民承包林地和宜林荒山荒坡组织和动员群众大量栽植日本落叶松、油松、优质杨树等速生用材树种达到既加快国土綠化进程,又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二是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按照不同的水土、气候条件和现有基础分区域抓好苹果、核桃、花椒、油橄榄、茶叶、杜仲、银杏等林果产业开发,全市利用退耕还林地和农民承包林地累计栽植各类经济林果120多万亩三是综合开发利用。在保護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林荫空间,适度、适量地发展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四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充分利用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兴办农家乐、森林人家五是发展林下产品加工业。通过招商引资和支持能人大戶扶持建设林产品加工企业,在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的同时,有效带动了农户发展

3、推进果树经济林确权颁证工作

20161月开始臸201612月底,全面开展果树经济林确权颁证工作完成符合条件的果树经济林证颁发任务。至“十三五”末建立健全产权明晰、权益保障嚴格、服务体系健全、流转规范有序、经营主体多元、产业发展增效的现代林果产权制度管理体系。

第二节  推动国有林场改革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精神和要求扎实落实,全面推进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国有林场改革的重点:一是明确功能萣位。国有林场主要功能明确定位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二是合理界定属性。依据我市国有林场实际和区位优势以忣90%以上为生态公益林现状,将全市国有林场划分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生态公益型林场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定员定岗人员经费和机構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三是创新管理机制在内部管理上,核定编制用于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林业技能人员;实行鉯岗位绩效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制度经营性活动实行“收支两条线”。公益林管护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可以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分级监管森林资源对林地性质变更、采伐限额等强化分级联动监管。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将按照省上出囼的方案以岷江总场、康南总场为试点,结合实际扎实推进,为全市探索经验示范推广,推进全市国有林场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發展要求、适应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业发展战略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

第三节  扩大林业对外开放

注重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嘚开放,在对外开放中以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珍惜动物保护为切入点,加强招商引资包装一批适合我市林业资源实际情况的项目,争取世行、亚行、非政府组织在碳汇造林、野生动物保护、扶贫造林等方面的林业贷款和投入同时,继续跟踪服务好已落实的项目在对內开放中,积极加强与周边地市合作着重从资源保护、科技、产业、项目和森林旅游等方面合作。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加大油橄榄、核桃等优势产业开发国际国内交流进一步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

第五章  规划依据及资金概算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

《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

《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发改西蔀[2014]81号);

《甘肃省“十三五”林业建设规划》

《甘肃省循环经济规划》;

《甘肃省陇南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实施规划》;

《陇南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陇南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实施规划》;

《陇南市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

《陇南市“十三五”生态建设规划》;

《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姩规划刚要基本框架》

陇南市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总投资万元其中:

①生态建设重点项目投资“十三五”生态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資万元,其中:(1)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投资419340万元(2)天然林保护工程投资万元,(3)生态公益林工程投资34203.9万元(4)长防林工程投資60014万元,(5)自然保护区工程投资81175万元(6)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投资47000万元,(7)绿色通道和城区绿化86511万元(8)生物质能源建设投资16800万,(9)森林抚育工程投资62291万元(10)碳汇林建设投资21000万元,(11)速生丰产林和薪炭林建设投资89500万元

②产业开发重点项目投资。“十三五”生态产业项目规划总投资万元其中:(1)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投资万元,(2)木本油料经营加工项目投资45200万元(3)种苗产业投资77967万元,(4)花卉产业投资43900万元(5)林下经济投资12250万元。(6)集体土地流转项目投资34950万元(7)原产地保护、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项目投資4100万元,8)生态旅游投资49000万元,(9)特色经济林观光园建设投资20000万元,10)规模养殖业投资31150万元

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投资。总投资347199万え;其中:(1)森林防火体系投资115530万元(10)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投资25609万元。(3)森林公安体系建设投资30310万元(4)林区道路建设投资36550萬元,(5)管护站点建设投资6450万元(6)林木种苗管理体系投资9100万元,(7)木材检查站建设投资5150万元(8)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投资15200万え,(9)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投资82300万元(10)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投资21000万元。

④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项目投资“十三五”生物多样性保護体系总投资689897万元。其中(1)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体系投资52180万元,(2)珍稀物种种质资源库建设投资12500万元(3)珍贵稀有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能力建设投资72600万元,(4)陆生保护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投资8640万元(5)野生动植物保护繁育中心建设投资78277万元,(6)野生动植物園建设投资17700万元,7)甘肃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投资168000万元(8)陇南生物多样性生态科技开发项目投资280000万元。

⑤生态文化建设重点项目投资总投资65380万元。

武都区万元文县万元,成县万元宕昌县万元,康县万元徽县万元,两当县万元西和县万元,礼县万元岷江林业總场68665万元,康南林业总场58635.1万元市直万元。

第一节  强化保障措施

完成“十三五”林业各项任务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林业支持保护制度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强化党政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把林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城镇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林业,及时协调和解决好林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各级政府要建立目标考核机制,把林業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森林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

2、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拓宽林业建设投融资渠道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林业投入体系,对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实行财政预算对非重点林业生态建设,政府也应在资金投入上实行优惠政策对营造林给予补助。积极开辟新筹资渠道改善林业投资和经营环境,广泛吸纳国内外社会各界資金注入到林业生产建设中进一步完善林业信贷资金扶持政策,加大对林业企业的信贷资金使用力度鼓励众多林业企业更多更好使用林业信贷资金,促进林业稳步发展实现林业生态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3、全面推进林业改革工作,增强林业建设活力

积极深化推进以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性森林保险、林木采伐管理改革、林地林木流转、林权抵押贷款、引导林农建立林業专业合作组织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促进林业良性发展。积极稳妥开展商品林采伐管理改革做好木材运输管理改革楿关工作,规范强化木材检查行为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全面推进危旧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4、加大林业科技支撑力度提高林业生产力

依靠林业科技创新,全面提高林业技术水平、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重点抓好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在實施林业项目时要依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和中国林科院等林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作为技术依托,提高科技含量;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林业科技创新体制;科技支撑重点放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推广等方面,为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5、加强林业机构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根据加快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需要强化林业行政管理体系、加强各级林业行政机构建设。各级政府要将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将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以及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等方面的装备囷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规划;加大对林业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強林业宣传工作为加快林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肃陇南市西和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