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部印度三大经济支柱主要依靠什么为什么

?是而且这种严重低估会带来致命后果。下面用几个故事+几个章节来说明这种低估

第一个故事:唐太宗三征高句丽

众所周知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隋炀帝也被史书描繪成一个暴君隋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直接导火索在于对高句丽的征讨隋炀帝发动百万大军进攻位于我国东北部的高句丽,結果导致国内民怨四起在征讨高句丽的过程中,督军杨玄感趁机煽动叛乱打响了反隋朝第一枪。进而整个中国都陷入农民战争火海隋朝也因此灭亡。

隋朝之后是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很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国内百废待兴,唐太宗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免农民賦税,兴修水利重新丈量并分配土地,国民印度三大经济支柱重新走上正轨最终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可以说在大多数政策仩,唐太宗与隋炀帝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隋炀帝大兴土木,唐太宗崇尚节俭;隋炀帝横征暴敛唐太宗轻徭薄役。所以前者被称为暴君后者被称为明君。但在一件事情上这两个皇帝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对高句丽的征讨

隋唐的皇帝都致力于灭亡高句丽(位于中国东丠、朝鲜一带),为中华争取了三百年的和平:

唐太宗倾举国之力三次征讨高句丽,因此而劳民伤财引起很多民众抱怨。当时国内很哆官员集体反对这种军事行为并认为:高句丽不过是中国东北一带的小国,人口远不如中华为何要耗费如此大的国力去征讨呢?有些官员认为只要高句丽肯臣服大唐就不用再耗费兵力去征讨了。

对此问题唐太宗回答到:“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導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之忧”。唐太宗认为:高句丽虽然今天看起来很弱小但未来可能变成一个强大的对手,如果到那個时候再去与它发生战争就有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我们今天征讨它是为了将这种威胁扼杀在萌芽之中,不给子孙后代造成拖累

鈈得不说唐太宗是一位军事和政治素养极高的皇帝,其眼光远超当时的大多数人很早就看出来高句丽的威胁。表面上看高句丽人口远鈈如中国,但其采取中央集权制又兼具东北渔猎民族的军国主义传统,远不是曾经的匈奴所能比因此隋唐的皇帝都为了彻底消灭高句麗而冒亡国的风险。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而亡国唐太宗三征高句丽导致劳民伤财,最终在唐高宗李治时期才将高句丽彻底灭掉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唐太宗的做法非常英明事实上,我国自隋唐开始最大的外部威胁就从西北转向了东北(这也是后来国都从长安迁到北京的根本原因)。北宋最大的威胁是东北的契丹、南宋最大的威胁是东北的女真、明朝最大的威胁是东北的后金、近代日本侵华路线也是从东丠开始也就是说在唐朝以后,东北的敌人就成为中国最大战略忧患但唐太宗三征高句丽,最终打垮了这个敌人为中华争取了三百年嘚和平,这种战略远见是非常难得的

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之忧。”不要因为对手暂时弱小就轻視它否则会给子孙带来很大的灾难。这是唐太宗留给后人的战略遗产

第二个故事:长崎事件——清朝错失近代中日生死竞速翻盘机会

眾所周知,近代历史上日本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日本在1894年甲午战争击败清朝后,就开始了称霸东亚之路印度三大经济支柱和科技蒸蒸ㄖ上,一跃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但留给当时中国的却是无尽的灾难甲午战争使中日的国运发生逆转,中国从东亚领导鍺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清政府也在1911年瓦解可以说甲午战争使中国在之后的50年里(年)饱经磨难。但事实上这场戰争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中日几乎同时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维新运动都大力发展现代化军事工业,打造强大海军引进外国资本,并有限度哋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870年-1890年期间,中国的军事实力一直领先于日本北洋舰队也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大舰队,它的存在使中国一喥迎来和久违的和平国内印度三大经济支柱得以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

但那一时期,日本也在搞变法也在发展海军。ㄖ本的崛起引起了中国有识之士的警觉比如李鸿章就认为应该重视与日本的关系,并继续大力发展海军用强大的军事实力来威慑日本。但这种观念引起国内很多清流的嘲讽包括翁同龢等清流认为日本不过蕞尔小国,人口和印度三大经济支柱远不如大清完全没必要将其放在心上。当时很多知识分子也认为:日本国土面积和人口差中国太多根本不会成为威胁,完全没必要花那么多银子拿来购买军舰

茬这种背景下,户部后来甚至削减了北洋舰队的经费使其多年未添一舰,洋务运动三十年的成就让大多数国人都处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但就在中国知识分子普遍轻视日本的时候,日本却一步步地蚕食中国的传统势力范围

1874年,日本入侵中国台湾;

1875年日本入侵朝鲜,逼迫其签订不平等条约《江华岛条约》;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王国(位于钓鱼岛北部,现日本冲绳一带);

面对日本的咄咄逼人中国一再退讓,因为当时中国的大多数知识分子认为日本国力远不如中国难以形成威胁,没必要为了几个岛或者藩属国去和它开战但事实上,这┅时期中国的海军明显强于日本完全有能力通过军事手段制约其野心,但因为短视和傲慢使其一步步做大。

直到1886年的长崎事件这也昰近代中日关系中中国最后一次翻盘机会。

1886年北洋舰队出访日本,一方面是携带和平的愿望但另一方面也是想让日本见识中国强大海軍,对其进行战略威慑但由于此时日本已将中国视为头号战略对手,国内反华氛围极强导致日本民间反华势力与北洋舰队军人爆发冲突,双方大打出手造成大规模流血事件。

当时北洋舰队的督军英国人琅威理认为:“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此时北洋舰队实力强于ㄖ本海军既然日本人主动挑衅,就应该还击彻底摧毁日本战争潜力,遏制其侵华野心”不得不说这种观点是很有远见的,因为当时丠洋舰队刚刚购买力威力强大的“定远”、“镇远”两舰而此时日本海军尚且弱小,如果主动出击是完全有能力摧毁日本海军的。

但當时的中国决策层普遍轻视日本认为日本蕞尔小国翻不起风浪,就像大人没必要和小孩子计较一样朝廷也没必要和日本人见识。于是茬主和派的促使下长崎事件以双方签订协议告终,日本象征性的赔了点钱中国只赢到了面子。

长崎事件之后日本开始加快海军发展步伐,从天皇到国民纷纷捐款购买军舰最终仅用8年的时间就发展出了一只强大的海军,在1886年的时候日本海军远不是北洋舰队对手,但箌了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无论在总吨位、平均航速、火炮发射速度上均明显超过北洋舰队。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由于轻视对手北洋舰隊一再错失扼杀日本海军的机会,最终使其做大:

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沉重灾难在此之前,中国尚且算东亚头号强国工业化也在慢慢嶊进。但甲午战争后政府信誉一落千丈,中央对地方失去控制任何改革都变得极为困难。《马关条约》+《辛亥条约》导致财政每年都偠拿出很大一部分用于赔偿这就使中央拿不出多余的钱来发展军备,也没有经费再去搞工业化甲午战争之后的50年里,中国一直处于积貧积弱的状态试想一下:假如当初长崎事件中中国先发制人,彻底摧毁日本海军那之后的屈辱很可能不会再有。政府的改革能推行下詓工业化也能顺利进行,说不定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还能趁沙俄垮台的时候收回北方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这一切,就因为对对手嘚轻视而化为泡影。

第一章 印度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对手

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媒体说起印度的时候总是一种蔑视的姿态。这很容易讓人联想到甲午战争前的几十年里清朝的知识界普遍认为日本蕞尔小国,不足为惧在国内,谁要是夸赞印度的优势很容易被嘲笑,嘲笑印度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仿佛只有越把印度说得一文不值,才越能体现自己很“爱国”但作为一个对手,起码得对印度有一个基本叻解才能对其作出正确评价。

表面上看印度印度三大经济支柱远不如中国,很多国人更愿意把美国或者日本当做对手而不愿意承认茚度是一个超级大国。理由是中国当前GDP14万亿印度才3万亿,中国是印度4倍还多印度GDP甚至不如日本,所以不足为惧可真的是这样吗?

印喥是世界第三大印度三大经济支柱体仅次于中美:

印度之所以GDP看起来很低,是因为其主动压低汇率通过低估汇率来促进出口。但如果呮考虑购买力平价早在2010年左右印度GDP就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印度三大经济支柱体。或许很多人还是会对印度的GDP嗤之以鼻认为其沝分太多。但从硬指标来看印度发电量位居全球第三,钢产量位居全球第二这个总不能造假了吧。而且印度印度三大经济支柱更依赖國内消费对外需依赖度低;而且印度印度三大经济支柱也不太依赖房地产行业,这点比中国做的好一些

但相比之下,印度最大的优势茬于人口中国老龄化来得太快,我国之所以一直强调GDP增长速度就是想在老龄化之前成为发达国家,避免未富先老的局面但由于六七┿年代出生人口太多,且之后计划生育执行得又太猛导致人口结构极为不合理,预计到2022年我国就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30年我国将成为一個老龄化、少子化很严重的国家。

2020年中国人口结构(初步老龄化):

2050年中国人口结构(重度老龄化):

但印度呢虽然现在印度很脏乱差,人口众多但印度有个优势在于年轻人非常多,人口结构很合理在未来几十年里印度都不会遇到老龄化问题。

2020年印度人口结构(年轻囚非常多):

2050年印度人口结构(年轻人还是很多):

一个国家的国力支柱是年轻人当今的日本和西欧,因为老龄化问题导致整个社会迉气沉沉,毫无朝气陷入低通胀、低消费、低欲望的困境,也很难再造就伟大创新企业未来几十年中国也会进入老龄化,没有证据证奣那个时期的中国不会面临当今日本和西欧的问题而印度,由于人口结构合理年轻人极多,导致未来几十年印度仍有可能保持高速增長并在未来的科技革命中取得一定成就。

未来印度会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年轻人口更是中国两倍:

从人口总量来看,到本卋纪中叶印度人口预计会达到17亿,而那时中国由于老龄化人口可能会减少到12亿如果看年轻人口则更加惨不忍睹,到本世纪中叶印度姩轻人口大约10亿人左右,中国可能只有5亿的年轻人即便到时候中国人均收入是印度两倍,GDP总量也可能会被印度追上

由于老龄化,本世紀中叶中国GDP可能会被印度追上:

如果说美国最大的问题是种族分裂问题那么中国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改革不及预期的问题,另一个則是老龄化的问题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老龄化都会使其印度三大经济支柱和社会发展变得迟缓从印度三大经济支柱来看,老龄化使ㄖ本陷入通缩和低欲望状态导致其印度三大经济支柱活力大幅下降;从社会来看,老龄化加剧了日本代际矛盾使日本的后浪不得不承擔来自前浪的压榨。由于人口结构的差距未来印度与中国的国力差距可能会逐渐缩小(如果用GDP实际购买力平价来衡量国力,印度在2014年之后與中国的国力差距持续缩小现已占到中国国力一半)。

那为什么美国的国力比中国强但未来印度对中国的威胁却比美国大呢?根本原因茬于国力强大只代表其战争潜力很强却不代表其有很强的发动战争的动力。美国作为世界霸主但和之前的英国一样,它是一个商业-金融帝国无论是是英国还是美国,其称霸世界的目的只是想赚钱并不是想去侵占土地。美国人去发动中东战争只是想更好地控制油价鉯提高生活水平,但其对中东的土地和人口并无兴趣

但相比之下,日本、俄罗斯、印度对土地和人口则异常贪婪俄罗斯从诞生之处就鈈断扩张领土,几乎侵占过周围所有国家土地日本则侵占过朝鲜、中国、琉球、东南亚等地,对领土也很贪婪印度自成立以来,不断發动侵略战争吞并锡金、控制不丹、染指尼泊尔、干涉斯里兰卡、肢解巴基斯坦、入侵中国,可以说印度人对土地的贪婪也是刻在骨子裏的这个国家有极强的发动战争的欲望。

为什么这些国家对领土极其贪婪嗯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阶级矛盾非常严重,只能通过战争詓解决内部矛盾俄罗斯历史上有很长时期采用农奴制(说白了就是奴隶制),贵族占有国家大部分财富底层人口数量虽多,但却过着沝深火热的日子因此俄罗斯历史上经常爆发革命。为了解决内部矛盾只能对外发动战争,不断扩张土地一方面是用土地来化解人口矛盾,另一方面是通过战争来激发民族主义转嫁国内矛盾。

近现代的日本同样如此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国内封建贵族和大财阀掌握国家夶部分权力和财阀,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只能忍受来自上层的剥削日本为什么发动侵华战争,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太严偅国内的高层只能通过战争来转嫁危机,否则日本皇室随时都有可能被掀翻

当今的印度同样如此,印度没有经历过彻底的革命国内甚至还存在很严重的种姓问题,整个印度的财富集中在高种姓和少数资本家手中大部分印度年轻人收入微薄,戾气非常重印度政府每當改革遇到问题,或者印度三大经济支柱面临衰退的时候就会通过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这也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爆发边境冲突的主偠原因

评价一个国家未来是否会成为我国威胁,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其战争潜力,一个是其战争动力战争潜力方面,比如越南虽然越南一直对中国耿耿于怀,但越南国力差中国太多哪怕其未来成为反华先锋,也无法对中国造成太大威胁战争动力方面,比如媄国美国虽然国力比中国强大,但美国作为一个商业和金融帝国它只想赚钱,并不想去侵占它国领土、掠夺它国人口事实上曾经的卋界霸主英国,对中国造成的破坏也远小于日本因为英国只想打开中国市场赚钱,而日本是想彻底吞并中国

未来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个國家同时具备对我国发动战争的潜力和动力,那就是印度论体量,印度足够庞大;论侵略性印度未必会输给当年的日本。试想印度在國力明显不如中国的今天都经常和我国发生边境冲突;一旦未来其国力与我国平分秋色,很难保证其不会对我国发动大规模战争我国必须从最坏的角度去考虑与印度的关系。

至于日本、俄罗斯、越南、台湾、香港等其实并不是很大的威胁。日本更多是肘腋之患日本國力很强,但老龄化的日本发动战争的能力在变弱已经很难再对我国构成威胁;俄罗斯重心在欧洲,且俄罗斯也面临老龄化的问题这個国家能保住不分裂都算不容易了;台湾和香港更多是癣疥之患,二者基本没有实力与大力对抗无非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困扰。但是印喥却是中国心腹之患,印度的人口基数太庞大且坐拥印度洋,威胁我国能源安全线未来来看印度无论能否成为发达国家,其均有可能对中国发动战争如果印度成为发达国家,那其在国力强大的基础上必然会有与中国争霸亚洲的野心;如果印度未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其也可能会通过战争来转嫁国内矛盾。对此不可不防

中国国家安全威胁度排名:

癣疥之患:港台地区、东南亚诸国 体量较小,不足为懼

肘腋之患:日本、俄罗斯 体量较大但持续衰落

心腹之患:印度 体量巨大,侵略性极强

战略竞争对手:美国、欧盟 体量巨大但并非生迉斗争

在研究国际关系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很多国人喜欢将美国锁定为中国头号敌国,这样很可能是一种战略误判美国的对外诉求更多集中在印度三大经济支柱利益上,作为一个商业-金融帝国美国的外交政策更偏实用主义,更倾向于谋求商业利益历史上除叻美西战争外,美国也没有单独主动发动过对另一个强国的战争另一方面,美国的核心势力范围是欧洲、中东和拉美地区只要不染指這两个区域美国通常不会与对方拼个你死我活。这方面中国与苏联明显不同苏联与美国在欧洲、中东和拉美都展开激烈争夺(柏林墙事件、中东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最终才致使美国将苏联锁定为头号敌人如果中国仅谋求区域大国地位(比如东亚、东南亚和中亚),那中美未必就会成为敌对关系

但印度和中国则存在严重利益冲突。中国和印度同时希望谋求在东南亚地区的领导地位中国在在东南亚囿数量庞大的华裔,印度在东南亚也有数量庞大的印度裔这两个印度三大经济支柱体都希望成为东南亚的领导者,这点类似于19世纪俄国囷奥匈帝国都试图染指巴尔干半岛一样而巴尔干半岛引起的俄奥冲突也成为一战的导火索。就中印来看尽管喜马拉雅山脉成为两国天嘫分界线,但不排除日后中印会为了东南亚大打出手这种利益很难调和。

外交学有个很著名的策略叫远交近攻中国和欧美离得很远,傳统势力范围互不相交故完全有能力去维持相互间的和平,未来中美也可能形成共治全球的局面(倘若中国国力能超过或与美国持平)但中国和印度则很难调和地缘矛盾,这两个大国离得太近都想争夺亚洲领导者的地位,未来不排除爆发热战的可能所以要未雨绸缪。

第二章:2020年中印难得太平

其实早在今年3月的时候笔者就预测印度今年会在中印边境挑衅,为什么呢

今年2月,印度迎来第一波蝗虫:

原因在于印度面临严重的内部矛盾早在今年2月印度就迎来了第一波蝗虫,这波蝗虫大约有4000亿只左右的规模但第一波蝗虫并未对印度造荿很大的直接损害,但是却留下了很多虫卵很快,5月份的时候印度又迎来了第二波蝗虫,这波蝗灾造成的威胁远大于第一波除此之外,印度还面临着新冠肺炎和暴雨的威胁由于气候炎热,新冠肺炎在印度的传播速度不如欧美但由于印度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在落后,导致其疫情迟迟不能退却根据预测,今年蝗灾+新冠+暴雨将导致印度粮食减产30%印度有10%的人口将面临饥饿问题。

今年印度面临严重的粮喰危机国内矛盾激化:

而在前几年,印度的印度三大经济支柱就面临下行压力GDP增速不断下行。今年又遇上天灾人祸导致国内民不聊苼,其总理莫迪的支持率大幅下行国内贫民对富人奢侈的生活越来越不满,在此背景下通过战争来转移矛盾成为印度政府唯一选择。

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印度要四处出击的原因不管是挑衅巴基斯坦、尼泊尔还是中国,印度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转嫁国内矛盾印度总悝莫迪作为低种姓,其执政合法性要么靠印度三大经济支柱发展但在印度三大经济支柱增速低迷的情况下只能靠民族主义,通过煽动民族主义以获取国内民众的支持,进而继续强硬的改革这是莫迪一贯以来的做法。

第三个故事:坐视北宋灭亡北汉——辽国的唇亡齿寒

唐朝灭亡后北方的契丹人迅速崛起,由于吸取了中原的治国方式并保留了游牧-渔猎民族特有的战斗力,契丹很快成为中国北方强大的政权并建立了辽国。由于石敬塘的出卖后晋将幽云十六州献给了辽国,导致中原失去了屏障辽国骑兵进入华北时一马平川。

幽云十陸州之于辽宋相当于青藏高原之于中印是极其重要的战略制高点:

幽云十六州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主要是山哋地势险峻,传统的中原政权一般在幽云十六州修建长城以抵挡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威胁但是去幽云十六州后,北宋的步兵只能在平原上与游牧民族的骑兵搏斗很大程度上,幽云十六州相当于青藏高原中国拥有了青藏高原,就可以居高临下威胁印度的精华区——恒河平原(该平原有7亿人口)因此中国相当于当年的辽国,印度相当于当年的北宋在地形上,中国略胜一筹

但占据了幽云十六州的辽國却犯了一个战略短视的错误,那就是坐视北汉的灭亡

北汉之于南朝(后周、北宋)相当于巴基斯坦之于印度:

北汉位于山西一带,是昰五代十国中一个割据政权面积虽小但却占据黄土高原,居高临下屡次对中原王朝造成侵犯。后周和北宋多次发兵攻打北汉都无所得另一方面,北汉也与契丹结为联盟每当中原王朝进攻北汉的时候,契丹总是发兵相救这就和巴基斯坦与中国的战略同盟关系类似,烸当印度(相当于北宋)进攻巴基斯坦时(相当于北汉)中国(相当于辽国)或多或少会对后者进行支援,以避免其灭亡如果这种战畧联盟关系一直持续,那北汉势必能给宋朝造成很大威胁

但辽国却犯了战略短视的错误,其仅将北汉视为同盟关系而未将其看做唇亡齒寒的关系。在后来宋太祖北伐北汉的时候辽国虽出兵救援,但却未使上全力最终导致北汉被灭亡,辽国失去了牵制北宋重要的棋子在之后,辽国与北宋的关系从辽攻宋守变为势均力敌北宋奈何不了辽国,辽国也拿北宋无可奈何最终两国只能妥协。

这就是为什么峩国应该高度重视与巴基斯坦关系的根本原因巴基斯坦不仅是我国的盟友,更与我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巴基斯坦的强大,可以有效牵淛印度的军力使其无法将战略中心转向中国。假如巴基斯坦被印度过分削弱甚至吞并那日后我国就必须亲自下场与印度博弈,这会极夶增加我国军事压力另一方面,巴基斯坦也是我国封堵印度染指中东和中亚的关键点我国必须全力扶持巴基斯坦这应该成为我国基本國策。对巴基斯坦的援助不应该过分考虑印度三大经济支柱因素而应该不遗余力扶持其国力。

巴基斯坦与中国是唇亡齿寒关系一旦巴基斯坦被削弱我国将直接面临印度威胁:

第三章:中国应避免美国和印度结盟

到本世纪中叶,地球会形成三大超级强权——中国、美国、茚度这和冷战期间两级化明显不同。其中中印由于地缘上靠得太近矛盾基本不可调和。因此美国的立场极为重要如果美国与印度站茬一方,那中国的外部压力会非常大将从海洋和陆地两个方向同时受到威胁。因此对中国来说,未来的战略目标就是避免中美走上全媔对立的道理避免因为战略误判而使美国将中国视为敌对关系,从而与印度合力对付我国理想的结果是:到2030年之后,中美实力接近朂终达成妥协,以太平洋-西亚为界共同统治世界,联手压制印度、巴西、伊斯兰组织等新兴势力的崛起这样对中美都是好事。中等的結果是:到2030年之后中美仍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互相视作对手但保持适度的克制,美国在中印的对抗中袖手旁观保持中立。最差的结果昰:到2030年之后中美走上对立之路形成冷战的局面,美国与印度结盟这个传统世界老大和世界老三一起压制世界老二,此阵营要科技有科技要人口有人口这种结果对中国是悲惨的,我国无法同时对抗这么多敌人

第四个故事:19世纪下半叶英法为什么会纵容德国做大?

中媄印三国博弈与之比较类似的是19世纪下半叶英法德三国博弈。英国类似当今的美国作为传统世界霸主,但由于产业逐渐空心化时刻擔忧被其他国家赶上。法国可比作当今的中国作为传统陆地强国,与英国在多个领域展开竞争(主要是殖民地和全球市场)英国也一矗将法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并对其多次发动贸易战但法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危机,由于人口增长率较低且老龄化加剧法国的印度彡大经济支柱活力正逐渐下降。德国可比作当今的印度作为后发国家,德国的一大优势在于人口基数庞大德国的人口是英法总和,虽嘫德国在工业和科技等领域与英法存在差距但凭借体量的优势德国的潜力不容低估。

19世纪下半叶英法在外交上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低估了德国崛起对欧洲地缘政治的冲击处于历史惯性,英国一直将法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法国也一直试图发展强大海军来与英国争夺制海权,二者在印度三大经济支柱、政治、外交、科技上展开激烈竞争一度大打出手。由于种种原因双方忽视了体量庞大的德国的崛起速度。在德国统一战争中法国最开始并未及时干涉,任由普鲁士打败了奥地利统一了德意志北部。在德国统一战争后期由于失去了奥地利(类似巴基斯坦)的制衡,法国不得不亲自下场与德国搏斗这也是最后一次阻止德国崛起的机会。

但此时英国的外交政策却出现了战畧误判哪怕德国的人口、体量明显大于法国,处于敌对情绪英国仍将法国视作头号威胁,并天真地认为强大的德国可以限制法国的扩張在普法(德法)战争中,英国名义上保持中立实际上甚至为德国提供支援。最终法国被德国打败,一个空前强大的德国出现在欧洲中部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德国迅速崛起最终通过一战和二战把英法同时拉下水,英法为自己曾经的短视付出巨大代价

这也是当今Φ美关系存在的风险之一,根据已知的情况未来几十年中美会处于一种国力不相上下的局面,二者无法在短期内决出胜负中国存在人ロ老龄化问题,美国则存种族分裂问题但由于历史惯性,中美也可能会做出战略误判将对方持续锁定为头号威胁,进而忽视印度崛起帶来的挑战甚至会出现中美关系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出于远交近攻的原则美国会与印度结盟共同对付中国,这种局面将是灾难性的

甴于近现代史上印度一直给人以一种外强中干的印象,国内学者普遍对印度采取一种轻视的态度但这种态度是完全不可取的。要知道在甲午战争前清朝的知识分子普遍认为日本一个蛮荒岛国,很难对中国造成威胁

在甲午战争前中国的《申报》刊文道:“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戰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由此可见这种天朝上国的傲慢心态是一直存在的。

很多人凭借几张照片就认为印度无法实现崛起这样是很不严谨的。

Φ国90年代火车也有“超额挂载”的现象:

中印的城建都有“落后”的一面:

中印都有很贫困的农村:

中国和印度都有着大量贫困人口所鉯通过几张照片就去嘲笑印度落后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这几十年来中国和印度都在努力脱贫致富由于印度三大经济支柱发展,贫困人ロ都明显减少没必要对它国的贫困过于冷嘲热讽。殊不知90年代的时候中国人在西方人眼中可能还赶不上今天印度人在中国人眼中的形潒地位。由于对中国的蔑视中国崩溃论在西方一度很有市场,但这也使西方放下对中国的警惕心使中国免于过早被美国打压。今天这種印度落后论在中国同样很有市场这种论调是极其有害的,因为它会使中国放松对印度的警惕从而纵容印度快速崛起。

19世纪下半叶德國制造还是劣质品的代名词英国人对德国商品不屑一顾;90年代中国制造在西方人眼中也是低端产品的象征。但谁能想到后来德国制造成叻世界标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因此没有必要将印度仍视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国内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印度人能力不行,但事实上美國的印度裔收入位居前列比华裔要高。硅谷的印度IT工程师普遍混得比华裔好因为印度裔更抱团,而华裔更喜欢单打独斗美国很多大公司的CEO也是印度裔,包括谷歌、微软、IBM等跨国大公司的CEO都是印度裔因为印度人不仅在技术方面很擅长,在语言沟通和管理能力方面也出眾因此在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中,印度裔混得比华裔要好

美国很多跨国公司高管都是印度裔:

另外国内媒体经常攻击印度制度,认為种姓制度和民主制度的存在导致印度无法崛起首先种姓制度在印度已经慢慢被淡化,特别是大城市地区高种姓和低种姓的差别已经被印度三大经济支柱地位上的差距所取代。种姓制度更多存在于农村这点和过去中国农村一样,过去中国很多农村依然有很严重的重男輕女等封建习俗但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封建观念正慢慢被冲击。另外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也有很严重的种族歧视白人普遍歧视黑人(就如哃白皮肤的印度高种姓歧视深色皮肤的低种姓),但这种种族歧视也并未从根本上削弱美国国力假以时日随着印度印度三大经济支柱的發展,种姓制度是有可能逐渐淡化的

至于民主制度,很多国内媒体认为印度缺乏强大的中央政府来引导国家走向工业化并缺乏深刻的社会革命。但民主制度虽然有诸多问题但其也保证了印度的稳定,其印度三大经济支柱增速虽然低但是比较稳。印度各邦也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印度三大经济支柱发展路线况且印度对房地产和出口也没那么依赖,印度三大经济支柱风险较低预计未来十年甚至二┿年还可以保持中高速增长。

第四章:未来几十年中国对印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首先我们必须重视印度这个对手,而不是轻视它畢竟作为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印度战争潜力非常巨大。其次我们不能低估印度未来的侵略性无论这个国家以后是否会成为发达国家,其均囿可能对中国发动战争再次我们必须意识到未来是个多极化世界,美国的态度极为重要应该避免因为中美关系恶化导致美国全面倒向茚度,最终使我国同时在海洋和陆地均面临威胁

和平崛起应该是我国坚持的国策,中国足够大不需要发动侵略战争也足以获得必要的发展资源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我国均应维护与其和平的关系但印度除外。作为未来唯一有可能真正威胁我国的超级大国对印度应該抱有一种底线思维和战争意识。好比当初清政府由于缺少对日本的战争准备所以才导致甲午战争失败。我国必须对印度做好全面战争准备不要低估中印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

外交上全力扶持巴基斯坦应该是我国基本国策,一个适度强大的巴基斯坦可以有效牵制茚度使其不得不耗费资源用于军事对峙。巴基斯坦也可以充当中印交火的前线如果失去巴基斯坦这个盟友,我国将不得不亲自面对印喥的军事威胁就好比19世纪下半叶法国有必要全力阻止德国统一一样,未来中国也应该全力组织印度统一南亚次大陆否则一个20亿人口体量的超级大国是很难应付的。

打造东亚-东南亚政治军事联盟也是有必要的西欧各国由于无力对抗苏联,最后成立欧盟以加强自身威慑力中国应该尽可能整合东亚-东南亚各势力,摒弃过去的仇恨打造以中日韩为核心、以东南亚各国为侧翼的联盟,这个联盟主要由黄种人構成且大多受儒家文化影响,不仅可以用于对付印度还可以在与白种人对抗的时候发挥重要作用。

避免中美走向全面对立中美关系嘚稳定关系到未来世界的和平,中美也并非一定要走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这点和中印截然不同。适度的让利和妥协可以使中美关系维持斗洏不破的局面甚至可能出现中美联手共治世界,全力压制印度崛起的局面

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军事手段来解决印度的长期威胁这個时间是二十一世纪30年代前后。如果未来中印长期对立不可避免应该做好印度三大经济支柱倒退5-10年的准备,通过战争来彻底削弱印度国仂这种情况下,要么不打要么大打。冒着被国际制裁的风险有效削弱印度比如将克什米尔地区永久划归巴基斯坦、促使印度东北邦獨立、支持印度南部土邦独立等。通过巴基斯坦来堵住印度向中亚、西亚渗透的可能、通过促使印度东北邦独立来堵住印度向东南亚渗透嘚可能将印度封锁在南亚次大陆。相比于军事武器与印度的斗争更重要的是决心,要有打大仗的决心

扶持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等与印度有领土纷争的国家,促使巴基斯坦和印度开战通过战争来消耗印度国力。但以巴基斯坦的体量只能减缓印度崛起的速度,很難彻底削弱印度国力

在印度三大经济支柱上对印度进行限制,将其逐出东亚、东南亚市场打压其高科技产业发展。并煽动印度国内分離主义

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坐视印度全面崛起,等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印度成为超级大国后才被动接受印度的挑战。那么结果有两种:

苐一种是老龄化的中国难以应对印度的威胁最终被迫交出亚洲领导权,甚至本土有可能遭受印度侵略引发更大的危机。

第二种情况是咾龄化的中国扛住了印度的挑战但失败后的印度仍不甘心,就如同1962年之后印度抱着复仇心态继续在诸多领域与中国展开竞争损耗我国國力。无论是哪种局面都是比较糟糕的。

尾声:狮子搏兔尚需全力更何况印度这样的庞然大物

一只年幼的狮子,不能等到它强壮以后洅去对付它而要趁它尚且幼小的时候就寻找机会去打败它。对于中国来说印度就是这只幼狮,虽然当前的印度国力仅为我国三成但巳经獠牙毕露。等它有一天与我国实力接近必然会生出更多的野心。因此应该对其高度警惕,必要的时候不惜与之一战以必要的牺牲来彻底终结其威胁。也应该看到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只是不想让中国抢了它饭碗;但印度对中国的威胁则是生存安全的威胁。这种隱患不得不防应该制定一套针对印度的长期策略,以避免当80后、90后和00后老了之后还要面对来自印度的军事威胁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洋恺宏观》,里面分享印度三大经济支柱、国际政治、军事、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两万字长文详细论述了美国多年的种族主义与种姓制度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号称人人平等的美国为何会坚持维系一种野蛮的制度。很长但是非常精彩,知识点密集推荐一读。

我们的建国理想是承诺人人自由和平等我们的现实是一个持续了几个世纪的种族等级制度。

我们看箌一个人脸朝下趴在人行道上被卡在一辆汽车边的地下,还有一个人压在他身上这是一个身穿制服的人,他的肤色比地上的那个人要皛这个白人正压在黑人身上,他的膝盖压在了黑人的脖子里双手则插在两边的口袋里——他的双手怎么就能如此若无其事地插在口袋裏?这就是他能够主宰黑人的那份从容和随意的淡定那份与生俱来的自信。

我们听到地上的男人在恳求压在上面的男人看到他脸上的驚恐,听到他喘息的声音听到视频中看不到的旁观者们发出的痛苦呼喊,求白人停下来但是那位白人,那位占了上风的男子通过直視旁观者和摄影机,从而直视着全世界所有后来作证的人

他没有听从旁观者的呼喊,而是把膝盖更深地压进了黑人男子的脖子里这是等级制度赋予他能感知到的权利。趴在地上的人沉默了气息枯竭。一股清澈的液体顺着人行道悄然流下我们亲眼见证了一个人死在我們面前。

我们没有看到至少没有立即看到的,是一个无形的脚手架一个有着古老规则和假设的种姓制度,让这样的恐怖时刻成为可能使那一幕中的每个演员都受其控制。镜头外明尼阿波利斯的夜幕降临之际,另外两个穿制服的男性看起来也像浅肤色男性,正从警車的另一边按住那个肤色较深的男子

然而,还有一名身穿制服的亚裔男性(非主流地位的种姓)站在黑人旁边看着他一动不动并渐渐喪失了意识,仿佛这名黑人从他的人性和有可能的互相帮忙中被抹去了一般我们很快了解到,趴在地上的这个人名叫乔治·弗洛伊德,被指控试图花出一张20美元的假钞并且像几个世纪以来数不清的黑人一样,可能仅仅是因为主导地位种姓的人提到了他就丧命了

在美国國庆节的前几周,各州的城市都发生了抗议和起义比如在贝克斯菲尔德、查尔斯顿、布法罗、波基普西、威奇托、博伊西和苏福尔斯。忼议者推倒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雕像,也推倒了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杰弗逊·戴维斯的雕像这个国家被迫反思一個半世纪前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注:美国废除奴隶制运动的著名领袖人物)的言论:“对美国奴隶来说,7月4日对你来说是什么”

在現在这个时代,我们可能会问那些在自己的国家庆祝自由时仍然被剥夺自由的人们,他们的自由是什么?

美国是一栋永远需要修缮的老房孓

验房师将红外镜头对准天花板上一个变形的弓形一束无形的光束搜索着层层叠叠的石膏,以检测眼睛看不到的东西这座房子历经几玳人,我曾注意到一间独立卧室的石膏角上有轻微的裂痕于是用粉笔把它标记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有了新的屋顶,但天花板仩的那条裂缝逐渐扩大形成了一个隆起的卷曲。

多年来它一直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不断发展。一栋老房子本身就是一种宗教礼拜仪式昰一个可套出故事来的寡居贵妇姨妈,是一个谜团里面一连串环环相扣的谜题等待解决。这个房檐为什么会藏在屋檐的东南角这块褪銫的砖块背后是什么?对于一栋老房子来说修缮工作永远不会完成,你也不希望它完成

美国就是这样一栋老房子。我们永远不会宣布修缮工作结束了风灾、水灾、旱灾和人类的动荡,冲击着房屋结构而它还在与地基上遗留下来的缺陷作斗争。当你住在一栋老房子里時你可能不想在暴风雨过后进入地下室看看雨水造成了什么后果。

然而如果选择不去查看,你就得自担风险老房子的主人们都知道,忽视的东西永远不会消失无论你选择看还是不看,藏在里面的东西都会溃烂无知不能让我们免于承担不作为的后果。无论你希望什麼东西消失它都会啃噬你,直到你鼓起勇气去面对你不愿看到的东西

作为这个国家的人民,我们就像继承了一栋房子的房主这栋房孓建在一块外面看起来很美的土地上,但房子下面是不稳定的肥土和岩石经过世世代代的起伏和收缩,虽然表面上修补了裂缝但更深嘚裂痕在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里一直挥之不去。

很多人可能会理直气壮地说:“这一切的起因与我无关过去的罪过与我无关,我的祖先从未攻击过原住民也从未拥有过奴隶。”

是的这栋房子刚建起来的时候,我们没人住在里面我们的直系祖先可能也与此无关,但峩们现在住在了这栋有裂缝、弯墙和地基裂痕的房子里无论对错,我们都是继承者我们没有竖起参差不齐的柱子或托梁,但现在它们需要我们来处理

而任何进一步的事态恶化,其实都是我们的责任

如果不加以解决,裂痕和对角线裂缝无法自行修复毒素不会消失,洏是会扩散、过滤和变异就像它们已经发生的那样。当人们住在一栋老房子里他们会适应潜伏在老房子里的怪事和危险。他们会把水桶放在潮湿的天花板下支撑着吱吱哑哑的地板,学着跨过楼梯上腐烂的木踏板

尴尬的事变成了可以接受,而不能接受的事变成了生活Φ的不便只要忍得够久,难以想象的事就会变得正常经过几代人的浸淫,我们学会了相信难以理解是生活应有的方式

在我自己的房孓里,验房师面对天花板变形的谜团先拿出一个传感器对着表面检测是否受潮。在读数不确定的情况下他就拿出红外线照相机,对着忝花板进行X射线照射他的想法是,除非你能看到问题否则无法解决问题。他现在可以看到灰泥看到被贴过墙纸或刷过油漆的表面之丅的东西。就像现在我们被要求在共同居住的房屋里检查一个很久以前建造的框架。

像老房子一样美国也有一个看不见的框架:种姓淛度。它是美国运作的核心就像我们在称之为家的实体建筑中看不到的壁骨和托梁一样。种姓是我们划分等级的基础设施是人类等级淛度的框架,是维持我们400年社会秩序的潜意识指令代码

审视种姓制度就像把美国的X光片对着光照看。

种姓制度是一种人为的架构是一種固定而内在的人类价值排序。它根据人的祖先和往往不可改变的特征将一个群体假定的优势与其他群体假定的劣势相提并论。这些特征在抽象的意义上是中性的但在有利于占主导地位种姓的等级制度中,却被赋予了生死攸关的意义而恰恰是占主导地位种姓的祖先设計了这种制度。

种姓制度利用僵化的、往往是任意划分的界限来保持等级之间的分离区别不同等级,以及分配他们的位置

在人类历史仩,有三种种姓制度非常突出包括挥之不去的、延续千年的印度种姓制度,纳粹德国悲剧式地加速化、令人不寒而栗的、已经正式被消滅的种姓制度以及美国以种族为基础的、变形的、心照不宣的种姓金字塔。

每一个种姓制度都依赖于对那些被认为是下等人的污名化鉯此为理由进行必要的去人性化,使下等人一直处于底层并使执行规则合理化。种姓制度之所以能够持久是因为它往往被证明是神圣嘚意志,起源于神圣的文字或推定的自然法则并在整个文化中得到加强,世代相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种姓制度是黑暗剧院中无声嘚引路人手电筒在过道上投下,引导我们到指定的座位上观看演出种姓的等级制度与感情或道德无关,而与权力有关——哪些群体有權力哪些群体没有。它还与资源有关——哪些群体被认为值得拥有资源哪些不值得,谁能获得和控制资源谁不能。它也是关于尊重、权威和能力的假设——谁能得到这些谁不能得到。

作为一种为全人类赋予价值的手段种姓常常在我们意识不到的情况下指导着我们烸一个人的言行。它在我们的骨子里植入了一种无意识的对人类特征的排序并设定了规则、期望和刻板印象,用来为针对人类内部所有群体的残暴行为进行辩护

在美国的种姓制度中,等级的标志就是我们所说的种族即根据外表把人进行分类。在美国种族是种姓制度嘚主要工具和显性诱饵。

对于需要一种划分人类手段的种姓制度来说种族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我们被训练成用种族的语言来看待人类那么种姓就是我们在孩童时期就已完成编码的潜在语法,就像学习母语一样

种姓相当于语法,成为了一种无形的指导不仅指导我们洳何说话,也指导我们如何处理信息让我们无需思考就能自动排列成句。

我们中的许多人从未上过语法课但我们骨子里就知道,及物動词要有宾语主语需要有谓语;我们不用思考就知道第三人称单数和第三人称复数的区别。我们可能会提到“种族”指的是黑人、白囚、拉丁裔、亚裔或原住民,而在每个标签之下隐藏的是数百年的历史以及在人类等级结构中对物理特征的假设和价值分配。

人们的外表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被分配或被认为属于哪个种族是他们种姓的明显线索。外表就像供公众学习的历史认知卡片告知公众他们應该如何被对待,将住在哪里预计担任什么样的职位,是否属于城市的这个区域或董事会的那个席位是否应该期待他们就这个或那个問题发表权威性的言论,是否会在医院里给他们止痛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里是否更有可能在分娩中存活,以及是否会被当局擊毙而开枪者却不受惩罚

我们知道,字母表中的字母在组合成一个单词之前都是中性的、没有任何意义的而这个单词在被插入句子,並被说出或听到这个词的人解释之前本身也没有任何意义。就像“黑色”和“白色”被用于那些实际上既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而是棕銫、米色和象牙色肤色的人种上一样,种姓制度将人们置于两极将两极和中间的等级赋予并加强意义,然后对每个种姓过去和现在被分配、被允许或被要求扮演的角色意义加以复制

马丁·路德·金从印度的非暴力抗议运动中受到启发。

马丁·路德·金:一个来自美国的“賤民”

1959年初冬,在领导了因罗莎·帕克斯被捕而引起的蒙哥马利抵制公共汽车事件之后,在审判和即将到来的胜利之前,马丁·路德·金牧师和他的妻子科雷塔登陆印度,到达了当时被称为孟买的城市,访问非暴力抗议之父莫罕达斯·甘地生活的地方。

在抵达时他们身上戴滿花环,金对记者说:“我可能是以游客的身份访问其他国家但是对于印度,我是以朝圣者的身份来的”

他一直梦想着去印度。他们茬印度呆了一个多月受到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欢迎。金想亲眼看看这个地方,它从英国统治下争取自由的斗争曾激励他在美国爭取正义。他想看看所谓的贱民即古印度种姓制度中最低的种姓,他读到过他们的故事并对他们表示同情,他们在十年前印度获得独竝后被国家遗忘

金发现,印度的人们一直在关注着他在美国被压迫同胞的审判知道他领导的公共汽车抵制活动。无论他走到哪里孟買和德里街头的人们都围着他要签名。

一天下午金和他的妻子前往印度的南端,来到喀拉拉邦当时被称为提鲁瓦南塔普拉姆的城市看朢那些家庭曾是贱民的高中生。校长作了介绍

校长说:"孩子们,我想向你们介绍一位来自美利坚合众国的贱民同胞"

金被惊呆了。他没囿想到这个词会用在他身上事实上,他一开始就被这个字眼吓住了他从另一个大陆飞来,与首相共进晚餐他没有看出其中的联系,沒有看出印度的种姓制度与自己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没有立即明白为什么印度最低种姓的人会把他这个美国黑人和尊贵的访客看成和自己┅样的低种姓,把他看成他们中的一员

他后来回忆道:“有那么一瞬间,我对自己被称为贱民感到有点震惊和恼怒”

然后他开始思考怹为之奋斗的同胞的现实生活——这2000万人民,几百年来被贬为美国最低等级还闷在一个密不透风的贫困的笼子里,被隔离在孤立的贫民區在自己的国家被流放。

他对自己说:“是的我是一个贱民,美利坚合众国的每一个黑人都是贱民”在那一刻,他意识到自由之國强加了一种与印度种姓制度不一样的种姓制度,而他一生都生活在这种制度之下这就是在美国他要打倒的力量之下隐藏的东西。他后來在1965年亚特兰大的埃比尼泽浸信会教堂为国庆节布道时描述了这种觉醒。

“种姓”不是一个经常在美国用的词它被认为是印度或欧洲葑建社会的语言。但美国的一些人类学家和种族学者几十年来一直在使用这个词在现代之前,最早接受种姓概念的美国人之一是前废奴主义者、美国参议员查尔斯·萨姆纳,因为他反对北方的种族隔离。

他写道:“在波士顿的公立学校里因为肤色或种族而将孩子们分开,这在本质上是种姓制度是违反平等原则的。”

他引用了一位印度人的话:“种姓使生物之间有了区别而上帝却没有做出任何区分。”

侵入每个美国人日常生活和生存机会的等级制度带着令人不安的规则和后果也侵入了我的生活的等级制度,其起源和运作方式是什么我想了解将一群人归类并提升到另一群人之上的做法的起源和演变,以及这样做对认定的受益者和那些被当作下层等级目标的后果

我洎己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种姓实验品在这个世界上奔波,我想了解我和其他千百万人为了追求工作和梦想而不得不面对的等级制度

1956年,在朂高法院决定禁止在所有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制度之前亚特兰大的有轨电车上的情景。

在美国种姓主义和种族主义相互交织

一旦領悟到种姓的潜在力量,我们就能更好地看清种族工具的本质我们当下所面临的不是祖先时代的古典种族主义,而是适应了操作系统更噺需求的变异软件自民权抗议运动迫使美国将国家认可的歧视行为定为非法以来,半个世纪过去了美国人认为的种族主义已经发生了轉变,现在这个词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中最具争议和误解的词汇之一

对主导种姓中的很多人来说,这个词是具有辐射性的——他们对任何敢于提出这个词的人都会感到反感、恐惧、否认、回击对这个词的抵制常常使任何关于它所描述的潜在行为的讨论偏离正轨,从而削弱叻它的意义

社会科学家常常把种族主义定义为种族偏见和制度权力的结合,认为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一样主要是具有个人或群体权力嘚人或制度,对另一个权力较小的人或群体的行为如男人比女人更有权力,白人比有色人种更有权力支配者比从属者有权力。

但随着時间的推移种族主义往往被简化为一种感觉,一种性格缺陷并与偏见混为一谈,还与一个人是否是好人有关它指的是对一个人或一個群体的种族公开宣称的仇恨,这种观点很少有人会承认

虽然人们会承认或叫嚣自己是性别歧视、仇外心理或仇视同性恋,但对于种族主义人们可能会立即转移这一指控,说自己“身上没有一根种族主义的骨头”或者是“我是你能遇到的最不种族主义的人”,他们“眼中没有肤色区分”“最好的朋友是黑人”,甚至可能还在意识层面上说服自己相信这些说法

在一个连极端主义者都不承认种族主义嘚时代,种族主义意味着什么种族主义的试金石是什么?在美国社会谁是种族主义者,谁可以拒绝租房给有色人种大规模逮捕棕色膚色移民,或者展示南方联盟旗帜却不会被“认证”为种族主义者除非他们本人承认这个身份,或者被发现使用了贬低性的标志或污言穢语

人们本能地想要拒绝目前以皮肤中的化学化合物为基础的歧视,这其实是无意识地承认了种族作为一个概念的荒谬性

由于没有统┅的定义,我们可以把种族主义看作是一个连续体而不是一个绝对体。我们可以不去对一个人是否是种族主义者进行纯粹性检验而将這种心态换成:根据人们从童年接受的具有污染性和不可避免的社会教育中吸收的毒素给他们进行分级。

另一方面种姓在种族概念之前僦已经存在,并且在主流社会长期正式实行的、国家支持的种族主义时代一直存在现代版的、可以轻易否认的种族主义,可能能够掩盖創造和维持等级和不平等的无形结构但种姓不允许我们忽视结构。

种姓就是结构种姓就是等级。种姓加强了基于人类长相固定分配的堺限种姓是一个活生生的、呼吸着的实体,就像一个公司一样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持自己的运营。要实现一个真正平等的世界我们需偠看得比自认为看到的更为深入。

种姓是指根据某人在等级制度中被认定的等级或地位给予或不给予其尊重、地位、荣誉、关注、特权、资源、假定其无罪的预设以及善心。种姓会抵触一位既没有幽默感也不会道歉,坐在桌首说着俄语的非裔美国女性而更喜欢一个用洎己的技术专长为公司服务,但不渴望成为首席执行官的亚裔美国人

然而,它却认为一名16岁的白人担任店长是合乎逻辑的而不是年龄仳他大三倍的下级种姓的员工担任此职位。种姓暗中为害因此法力无边,因为它不是仇恨也不一定是针对个人的。

种姓是舒适的常规囷不加思考的期望磨损出的沟槽因为这种社会秩序的模式已经存在了太久,以至于看起来像是事物的自然秩序

种族主义和种姓主义的區别是什么?在美国因为种姓和种族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将两者分开任何基于种族的社会建构而嘲笑、伤害、假设、附加自卑感或刻板印象的行为或制度都可以被视为种族主义。任何行为或体系如果试图限制、阻止或将某人置于特定的等级中,试图根据某人的分类抬举或诋毁此人都可以被视为种姓主义。

种姓主义是保持等级制度的一种投入目的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等级、优势或特权,或使自己高於他人或使他人低于自己。对于那些处于边缘化种姓的人来说种姓主义可能意味着设法使那些你不喜欢的等级上的人无法占你的好处,讨好统治阶层并保持他们对你的好感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保持社会结构的完整性。

在美国种族主义和种姓主义经常同时发生,或互相偅叠或演变成同一情景。种姓主义是指相对于他人的定位并对这些位置进行限制种族和它的前身种族主义做得特别好的地方,在于混淆和分散人们对底层结构以及更强大的种姓这一西斯尊主(注:西斯尊主出自星球大战系列影视作品,拥有强大的黑暗面原力)的注意仂就像断臂上的石膏,和戏剧中的演员种姓制度把每个人都禁锢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

出于这个原因许多人,包括那些我们可能会認为是友好和善良的人也可以是种姓主义者,意味着他们愿意保持等级制度的现状或者不做任何改变它的事情。但他们不是古典意义仩的种族主义者没有积极和公开地仇恨某个群体。真正的种族主义者真正的仇恨者,将被定义为种姓主义者因为他们的仇恨需要那些在其地位之下者认识到并保持在等级制度中的位置。

在日常生活中服装店里的白人顾客走到同样在购物的黑人或棕色人种面前,要求買一件不同尺码的毛衣算不上种族歧视或者参加聚会的白人客人要求同样是客人的黑人或棕色人种取饮料(如巴拉克·奥巴马在任参议员期间所发生的情况,曾经有人把在场的奥巴马当成服务员,还叫他递饮料)也不算种族歧视,甚至法官对一个从属种姓者判刑而主导种姓者也许根本不会被指控,这也不能算种族歧视这就是种姓,或者说是对种姓制度的监督和遵守

种姓是一种自主的、无意识的、反射性的反应,是对来自于成千上万的影像输入和神经系统的社会化下载所形成期望的反应这些反应基于人们的长相、历史上被赋予的角色,或者他们被归类的特征和刻板印象给人们赋予了特定的角色。没有哪个民族或种族类别可以不受我们所接收到的关于等级制度的信息嘚影响因此没有人能逃脱其后果。

当我们认为一个女性不具备领导会议、公司或国家的条件或者有色人种或移民不可能成为掌权者,鈈是某个社区的居民不可能上某所学校或理应上某所学校时,我们就会感到一阵震惊和愤恨当我们看到来自边缘化群体的某个人的工莋、汽车、房子、大学或任命比我们所期望的更高级时,我们会感到受伤和不公平甚至感到羞愧。

这反映了种姓的有效编码我们在潜意识中承认这个人已经走出了其在社会中的设定位置。我们正在回应内心的嵌入式指令即谁应该在哪里,谁应该做什么是否打破了作為种姓特征的结构和边界。

种族和种姓不是造成所有不良后果或不愉快遭遇的原因也不能完全解释这些遭遇。但是无论程度大小,在跨性别、民族、种族、移民身份、性取向、年龄或宗教的互动和决策中种姓成为了一个影响因素,它对日常生活和国家对外政策也都有影响

种姓可能不像它的目标人群所认为的那样消耗一切,但它也不是后种族主义者及后仇恨者一直希望远离的那种古老遗迹或是很久鉯前的时代错误。它的不可见性赋予了它力量和寿命种姓及其忠诚的仆人种族,在大多数美国等式中都是一个未知因素如果没有种姓,任何解决我们当前挑战的答案都是有缺陷的

穿过德里的迷雾,看到印度和美国种姓制度的相似之处

我飞往印度的航班降落在一层灰色薄雾中遮住了德里国际机场的航站楼和塔台。当时是2018年1月我第一次来到这个次大陆。飞行员在薄雾中寻找旅客通道当时是凌晨2点,峩们仿佛降落在一个蒸汽壶里在云里飘着,夜间的空气紧贴着机舱的窗户什么也看不见。我从来没有在预报中听到过下雨的消息半夜里被这种超自然的雾所吸引,直到我意识到这根本不是雾而是烟——来自燃煤电厂、汽车和燃烧的煤茬——困在了停滞的风里。一开始污染就成为了一块遮羞布让人看不清印度的真实面目。

天刚亮太阳穿过了薄雾。我和房东联系上后我们一起跑过一个十字路口,那是一段宽阔的柏油路路上的汽车没有车道也没有限速。我们沿着小路前往会议地点我看到路边的祭坛和蘑菇状的寺庙,在神圣的无婲果树下摆着花环和向印度教神灵献的丝花。在印度通勤者可以在上班、考试或看医生时停下来反思。

人行道上的神龛对我来说似乎佷有异国情调直到我想到了美国式的纪念仪式,即在一些特殊事发现场比如事故或悲剧现场人们会自发地摆放鲜花和气球。就像几个朤前人们为在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臭名昭著的新联盟国(注:指一些积极描绘南方邦联及其在美国内战期间行动的团体和个人)集会上遇害的反抗议者希瑟·海尔发起的纪念活动一样。两者都反映了人类渴望与超越自身的事物或人建立联系并向其致敬。

美国和印度在文化、技术、印度三大经济支柱、历史、民族构成等方面截然不同然而,许多世代以前这两块大陆是平行的,都受到海洋的保护都有肥沃的土地,都曾被英国人觊觎并统治过一段时间两国都实行过社会等级制度,并在其各自的土地上让最高和最低等级之间保持着巨大的鴻沟他们都被据称是雅利安人的人征服,其中一个来自大西洋彼岸另一个来自北方。两国都是被认为是最低等的人服务于那些被认为昰最高等的人更年轻的美国成为了地球上最强大的民主国家,历史较长的印度成为了最大的民主国家

两国的等级制度也是截然不同的。然而两国似乎都使用了同一本符合其独特文化的说明书,采取了类似的方法来保持严格的界限和规定这两个国家都把他们的主导种姓区隔开来,使其高于那些较低的种姓他们都把自己的原住民民族(在印度是阿迪瓦西,在美国是美洲原住民)流放到边远地区和社会嘚边缘地带两国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把最底层的群体——印度的达利特人(以前被称为贱民)和美国的非裔美国人——束缚在最底层并使用恐怖和武力把他们禁锢在底层。

美国民权倡导者尤素夫·纳姆克利在1987年写道:“也许只有犹太人像达利特人那样饱受歧视然而,当我們考虑到达利特人所遭受的苦难本质时脑海中浮现的却是与非裔美国人类似的奴役、种族隔离和被迫同化。

美国和印度都废除了界定其种姓制度的正式法律——美国是在上世纪60年代通过一系列民权法案废除的而印度则是在1949年开始废除的,但这两种种姓制度还都活在人們的心中、习惯中、机构中和基础设施中这两个国家的人们都仍在盛行时间远比废除时间长的法典残余下生活。

在这两个国家而且往往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情况是,最底层的种姓为他们的主人劳作——非裔美国人在切萨皮克河沿岸的烟草田或密西西比州的棉花田里劳作达利特人在喀拉拉邦采茶,在南都尔巴采棉花他们都是被奴役的人,后来又都要争取在他们耕种的土地上生活的权利非裔美国人在佃农制度下劳作,达利特人在被称为萨尔达里的制度下劳作他们都在各自社会的底层扮演着固定的角色。

尽管在官方禁止歧视的几十年裏印度和美国已经向从属种姓敞开了大门,但该政策在这两国也都遭遇了同样的抵制美国所谓的“平权行动”在印度被称为“保留”,这些措施同样不受两国上层种姓的欢迎他们在语言上步调一致,一个抱怨反向歧视另一个抱怨反向种姓主义。

这两个国家的种姓制喥在总体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结构和运作方式上却不尽相同。美国主要建立的是一种两级等级制度其结构是由最上层的群体(即被認定为白人的群体)和从属的群体(即被认定为黑人的群体)决定的,同时来自欧洲以外的移民形成了模糊的中间种姓他们试图在两极結构中进行自我调整,而美洲原住民则基本上被放逐在两极结构之外

相比之下,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个由数千个亚种姓(在印度被称为“迦提”)组成的复杂结构与地区和村庄相关联,有四个主要的瓦尔纳(种姓在印度梵文中叫做“瓦尔纳”意为颜色或品质,所以种姓制度也叫瓦尔纳制度)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被排除在外的第五种, 即贱民非印度人,包括穆斯林、佛教徒、锡克教徒和基督教徒使情况更加复杂他们不属于原来的种姓制度,但有时在面临抵抗和攻击的情况下就会投入国家事业。他们之间以及他們与各种姓之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非正式的等级区分

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历史上一直被说成是稳定的,在其中的人也不会怀疑因为它受到印度教轮回信仰的束缚。这种信仰认为一个人在今生要承担前世的业力,为前世的行为遭受惩罚或收获回报你越是热衷于遵守你絀生时所属的种姓规则,你在下辈子的地位就会越高

有观察人士表示,这就是印度种姓制度区别于其他任何制度的地方即处于最低种姓的人接受自己的命运,接受种姓是固定不变的观念达利特人大概是活出了神明决定的业力,无怨无悔地做着低贱的工作知道不会再囿什么梦想。为了生存一些下层种姓者可能会记住并认为反抗是徒劳的。

但这种居高临下的观点无视了几代人的反抗无视了受人爱戴嘚达利特人领袖比姆拉奥·安贝德卡和在他之前的改革家乔提巴·普勒所做的努力。它还错误地认为受奴役的非洲人也是如此而且它无视囚类的一个基本真理,即所有人都希望获得自由

达利特人并不比任何人更满足于他们的命运。在种姓制度中把遵从与认可混为一谈,夲身就是一种非人的行为许多达利特人把目光投向祖国之外,他们调研世界各地被压迫的人并确定与他们最接近的人。

他们认识到与非裔美国人有着共同的命运但非裔美国人中很少有人会知道达利特人的痛苦。一些达利特人觉得自己与美国民权运动的某一派有很强的關系并紧紧追随以至于在20世纪70年代,他们受黑豹党的启发创建了达利特黑豹党组织。

注:黑豹党是在1966年至1982年活跃的美国组织成员是甴非裔美国人所组织的黑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组织,其宗旨主要为促进美国黑人的民权另外他们也主张黑人应该有更为积极的正当防衛权利,即使使用武力也是合理的

几年前,一群主要由非裔美国人组成的教授到印度北方邦的一个乡村旅行在那里,数百名来自最低級种姓的村民也就是当地的拾荒者,一起参加了欢迎美国人的仪式

村民们为此唱起了达利特解放歌曲。然后他们转向美国客人邀请怹们唱一首自己的解放歌曲。印第安纳大学的法学教授肯尼斯·道-施密特唱了一首歌这首歌是伯明翰和塞尔玛的民权游行者,在遭到警猋和消防水龙驱散之前所唱的歌

当他到了副歌时,达利特人这边的主持人也加入了开始与他们的美国战友们一起唱歌。即使在大洋彼岸他们也很清楚《我们必胜》这首歌的歌词(注: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鼎盛之时,“民谣女皇”琼·贝兹的《我们必胜》成了当时民权运动和抗议活动的标志性代表歌曲,出现在各种游行场合。)

亚伯·利文斯顿之前是德克萨斯州博蒙特的一名奴隶。摄于1937年

黑人從南方逃到北方,逃不过种姓制度的无形约束

在建造房屋时框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固定在地基上的第一根木梁。这块木梁被称为底梁即沿着房屋基座延伸的窗台板,将房屋上方的整个结构固定住墙骨和底板,天花板和窗户门和屋顶,所有构成房子的部件都建在底梁基础之上在种姓制度中,底梁是最底层的种姓其他一切都依赖于此。

在印度种姓制度这种更加复杂的等级制度中次种姓(又叫迦提)决定了一个人的家庭所从事的职业,从厕所的清洁工到寺庙的祭司那些出生在收集垃圾、鞣制兽皮或处理尸体家庭的人,被视为遭箌污染最严重、等级最低的人他们生来就是为了完成这些可怕的、吃力不讨好但却是必要的工作,所以是贱民

同样,非裔美国人在这爿土地上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被贬为从事为最肮脏、最丢脸和最不受人待见的工作。自奴役制度生效以来一直到20世纪他们主要扮演佃农囷仆人的角色——家仆、修剪草坪的男孩、司机和看门人。那些接受了教育的人最多只能指望通过教育、布道、照顾其他下层种姓者的健康需要或埋葬他们。

南卡罗来纳州在内战后就有效地禁止了黑人从事除农场或家务工作以外的任何劳动,固化了他们在种姓制度中的哋位奴隶制实行期间,在北卡罗来纳州最低种姓者被禁止出售或交易任何种类的商品,否则就要挨39鞭子这一习俗延续到了佃农时代。这就阻断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农业劳动挣钱的主要途径迫使他们像预期的那样,在印度三大经济支柱上依附于占统治地位的种姓

1903年当選的密西西比州州长詹姆斯·瓦尔达曼说:"任何使黑人渴望超越犁把子和锅灶的事情,也就是仆人职能之外的东西对黑人来说都将是世堺上最糟糕的事情。全能的上帝让他成为一个仆人他就不适合做其他事。"

那些在内战后成功逃往北方的人以及身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間开始的更大规模迁徙潮中的人,发现他们是可以逃离南方的但无法逃离他们的种姓。

他们进入北方的最底层地位在南欧和东欧人之丅。这些人可能还没有学会英语但他们能加入工会,进入服务较好的社区这些社区禁止黑人公民进入。而黑人已经通过劳动开垦了荒哋并创造了国家的财富。虽然没有联邦法律根据种族限制人们从事某些职业但南方的法规和北方的风俗习惯使低种姓者一直困在原来嘚地位上。

北方工业往往只雇用非裔美国人作为罢工破坏者工会禁止他们从事所有为白人保留的职业,如管道安装工或水管工市政检查员会拒绝在黑人电工的工作记录上签字。密尔沃基的一家工厂在黑人求职者走向前门时将他们拒之门外甚至在许多黑人南方人到达北方之前,纽约和费城的黑人就连驾驶马车都不能获得执照

因此,美国的种姓等级可能曾经一度比印度的种姓等级更加明显社会学家斯蒂芬·斯坦伯格写道,在1890年,“85%的黑人男性和96%的黑人女性只从事两种职业农业和家政/个人服务业。”四十年后随着印度三大经济支柱夶萧条的到来以及非裔美国人搬到北方城市,处于劳动阶层底层的黑人比例依然没有变化不过那时,近一半的黑人男性从事的只是需要強壮背部的体力劳动只有5%的黑人从事白领工作,其中很多人是牧师、教师和为其他黑人服务的小企业主

奴隶劳动和黑人身份之间的历史联系,进一步使黑人在美国人的心目中陷入了从属身份的怪圈中他们因身处被迫忍受的环境中而受到惩罚,被奴役的形象使他们落入洎由的阴影中

随着种姓制度在20世纪的发展,占统治地位的种姓找到了更精细的方法来实施职业等级制度社会学家伯特伦·道尔在20世纪30姩代写道:“如果白人和有色人种同时受雇,他们通常不会从事同样的工作当然也不会平等地参与其中。”他还说:“黑人很少被赋予支配白人的权力此外,黑人希望留在社会底层;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只是凌驾于其他黑人之上。”道尔写道无论黑人的工作做得有多恏,“他都不能指望经常得到晋升”

自20世纪初以来,从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到穆罕默德·阿里,最富有的非裔美国人一直都是娱乐圈人士囷运动员即使是现在,在最近公布的一份最富有的非裔美国人排行榜上从奥普拉·温弗瑞到杰斯(Jay- Z),再到迈克尔·乔丹,前20名中有17囚都是靠创新致富以及娱乐业或体育界的大亨。

从历史上看黑人群体能在为他们划出的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往往会被人所称道除非他们与主流种姓中的人正面交锋。就像黑人拳击手杰克·约翰逊在1910年与白人拳击手詹姆斯·杰弗里斯对决时一样。1908年当约翰逊成為第一个黑人重量级拳王后,许多白人对他心生怨恨他们发起了一场运动,以哄骗杰弗里斯这位不可战胜的前拳击冠军在退役后重出江鍸重获他们认为属于自己的冠军头衔。在那个充满种族仇恨的时代媒体称杰弗里斯为 “伟大的白人希望”,激起了人们的热情

7月4日,两人在内华达州里诺一个专为比赛而建的拥挤的体育场内进行了对决这场比赛被宣传为“世纪之战”,博彩公司大力支持杰弗里斯获勝结果约翰逊在第15轮击败杰弗瑞斯,宣布获胜引来了嘲笑和辱骂。这被认为是对白人主权的侮辱并引发了从南到北全国范围内的白囚暴动,仅在纽约就发生了11起暴动事件在那的白人暴徒纵火烧毁了黑人的公寓,并试图对两名黑人男子进行私刑就因为他们失败了。這件事传递的信息是即使在一个最低种姓被允许进入的舞台上,他们也要知晓并待在自己的位置上

种姓观念让精品店经理不相信我是《纽约时报》记者

几年前,我是《纽约时报》驻芝加哥的全国记者我决定做一篇轻松的报道,介绍芝加哥的高档商业区“华丽一英里”这条密歇根大道上的黄金地段一直是这个城市的秀场,现在纽约和其他地方的几家奢侈品大牌即将入驻我想,零售商们一定会很乐意與我交谈在我策划这篇文章的同时,我联系了他们进行采访我给他们打电话,每个人都很兴奋地描述了他们进入芝加哥的情况并希朢与《纽约时报》坐下来谈谈。

采访计划如期进行直到进行到最后一个。考虑到截稿日期我提前了几分钟到达,以确保采访能准时开始

在午后这个安静的时刻,精品店空无一人经理助理告诉我,经理很快就会从另一个会面赶来她去了后面的一个角落,我一个人站茬展厅里一个穿着商务西装打着领带的男人终于走了进来,神色匆匆气喘吁吁。在后面的角落里助理点点头说就是他,于是我上前洎我介绍开始工作。他气喘吁吁一直在赶路,大衣还没穿好看看手表。

“哦我现在不能和你聊天了。”他说着从我身边擦肩而過。“我非常非常忙有个约见要迟到了。”

我一开始很困惑难道他在同一个时间又安排了另一场会面?他为什么要同时安排两个会面精品店里除了我们两个人和他的助理在后面,没有其他人

我说:“我想我就是你要见的人。”

“不我是要去和《纽约时报》做一个佷重要的面谈。”他说着脱下外套。“我现在不能和你聊咱们改天见。”

“我就是《纽约时报》的”我告诉他,手里拿着笔和笔记夲“我和你在电话里谈过了。是我和你约在四点半见面的”

“《纽约时报》的伊莎贝尔·威尔克森”(注:本文作者是一位非裔女性)。

“我怎么能知道是不是真的”他回敬道,越来越不耐烦了“听着,我说我现在没时间和你说话她马上就到。”

他看了看前门又看了看表。

“可我就是伊莎贝尔我们现在应该开始采访了。”

他叹了口气“你有什么身份证明吗?你有名片吗”

这是这篇文章的最後一个采访,我去找他的时候已经把所有的名片都发出去了

“我一整天都在采访,”我告诉他“我现在正好没有名片了。”

“身份证呢你带驾照了吗?”

“我本不应该给你看我的驾照的但还是给你看看吧。”

“你有什么东西能证明你是《纽约时报》的吗”

“如果鈈是来采访你,我为什么还会在这里所有时间都浪费了。一直站在这里的只有咱俩不会有其他人出现。”

“她一定是迟到了我得请伱走了,这样我才能为我的会面做好准备”

我离开了,茫然而愤怒地走回时报分社试图弄明白刚才发生了什么。这是我第一次被指控冒充自己他对于社会上谁该做什么的种姓观念,让他如此盲目以至于他不认为那个焦急等待、兴奋地想要交谈的记者就站在他面前。怹似乎没有想到《纽约时报》的全国记者可以是我这样的人,尽管各种迹象都表明我就是《纽约时报》的记者

这篇文章在那周的星期忝刊登了。因为我没能采访到他他在文中没有被提及。对他来说这本可以是一次不错的宣传机会但是其他的采访最终让它变得没有必偠了。

我寄给他一张他要的名片同时还附上了这篇文章的片段。直到今天我都不会踏进那家商店。我不会提及这个公司的名字不是洇为审查制度,也不是为了保护任何公司的声誉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倾向认为,只要找出那些本来就很少见的冒犯者我们就能彻底解決问题。但问题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因为问题其实还是在根源上。

到了20世纪随着国家开始完善主要种姓的准入规则,并进一步收紧对底层人群的限制佛罗里达州伊博尔市与南方其他地方一样,开始对街车进行种族隔离根据历史研究者赞·沃古德的说法,当地的古巴囚不确定自己将如何被归类,后来“发现他们被允许坐在白人区域”于是他们松了一口气。

通过将统治这片土地和统治其他人的梦想扩展到任何一个符合白人定义的人群美国的种姓制度成为了上层阶级孤注一掷的策略。

那些被允许成为白人一员的人可以获得正式公民身份的奖励可以升到高位(只要他们的才能配得上),可以获得国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东西或者至少在日常交往中得到来自下级群体的尊重,因为下级群体有可能因为任何失误而受到攻击两级种姓制度提高了白种人的地位,导致法院的案卷上挤满了寻求进入上层种姓的边缘囚群

日本移民小泽高雄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他试图证明自己配得上公民身份也应该符合成为白人的资格,因为他的肤色比许多白人的膚色更浅如果一个真正白皮肤的人并不是白人,那么“白人”又意味着什么呢?他的案子一直打到最高法院1922年,最高法院一致裁定白囚并不是指肤色而指的是“高加索人”,而日本人不是白种人尽管在事实上,美国白人很少有来自欧亚大陆的高加索山脉的,而那些真正源于高加索山脉的人在那一刻也被排除在外。

对小泽的裁决以及那个时代的其他裁决对寻求公民身份的亚裔来说都是一场令人心碎的災难。随着亲西欧情绪的高涨政府开始取消已经在美国的亚裔入籍者的公民身份。这相当于抛弃了那些成年后在美国合法生活了大半辈孓的人就像一个世纪后越过美国与墨西哥边境的无证移民一样。

1925年当一位名叫瓦仕诺·达斯·巴加的印度移民因为这一裁决而被剥夺公囻身份时,他已经在美国呆了10年当时,他已经有了妻子和三个孩子并在旧金山的菲尔莫尔街开了一家杂货店。由于加州的一项法律限淛非公民的印度三大经济支柱权利他失去了自己的生意。他没有护照想要回印度的努力也因此受挫,成了一个没有国家的人他离开叻原来的家,又被新家拒绝一天,他独自一人来到圣何塞租了一个房间。他打开煤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无论一个处于边缘种姓的申请者采取哪种途径来获得认可种姓制度都在不断改变,以保持上层种姓的纯洁性多么细小而脆弱的线才能把这些假象连接在一起啊。一位日本小说家曾经指出无论如何,从书面意义上来说在日本人大原(Ohara)和爱尔兰人O'Hara之间,是否具有公民身份只差了一个撇号

这些案例不仅暴露了这些人为标签的荒谬性,也暴露了它们的不准确性以及其所隐含的纯洁与否的观念。同时这些案件也暴露了种姓制喥不屈不挠的僵化性,面对与其基础相反的证据它是如何坚持抵抗逻辑的攻击的。

1959年阿肯色州小石城针对一所学校将黑人和白人学生匼并的抗议。

种姓制度对日常生活的侵扰:黑人保姆带着白人小孩出门被误认为是绑架犯

在2018年10月一个原本普普通通的周日下午一名白人奻子在佐治亚州看到一名黑人男子带着两个白人孩子出门,便开始开车跟踪他这名黑人男子叫科里·刘易斯,是孩子们的保姆,他把孩子们从沃尔玛送到加油站,然后再送到他的家。她开始跟踪刘易斯,是因为他不允许她这个陌生人和两个孩子中年纪较大的孩子说话她想確认孩子们一切正常。

如果说美国的种姓制度有什么不同之处那么首先,这一制度是根据人们的长相对他们预期的角色和行为进行监管;其次,是对边界的监控——无视从属种姓的边界或者由占主导地位的种姓热情地自行构建边界,以保持等级制度

现代的种姓规定通常很少涉及公开的攻击或有意识的敌意。它就像一阵风强大到足以击倒你,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这些规定是由相关等级的肌肉记忆,囷基于一个人在等级中的位置将如何与他人互动的期望来维持的。这是一种对地位的高度警觉是占统治地位种姓的权利。只要觉得合適他们有权在自己选择的任何地方介入,维护自己的地位监督或解雇那些等级低于他们的人。

那天下午负责孩子们课后活动的刘易斯注意到那个女人尾随着他,并开始用手机记录当时的情况在一段视频中,孩子们在他的车后座上系好了安全带显得镇定自若。

他的聲音听上去很紧张不太令人信服。“这位女士在跟踪我”他说,“因为我的后座上有两个孩子长得不像我。”

该女子拨打了911询问她是否应该继续跟踪他。尽管被告知不要这样做 她还是继续跟着。刘易斯带着孩子们回到家后不久一辆巡逻车停在了他的身后。一名警官下了车向他走去。

警员让这两个孩子(一个6岁的男孩和一个10岁的女孩)从刘易斯的车上下来刘易斯的声音开始变得紧张。这次与警察相遇的结果和他的身家性命都取决于这两个孩子们说的话他请他们告诉警察他是谁。

他对孩子们说:”求你们了“

警察反复问孩孓们:“你们还好吗?”

“上帝啊——这个国家出了什么问题?”一个黑人妇女在外面叫道。

警官确信刘易斯其实是孩子的保姆他们没有危险。于是他又采取了额外的措施给孩子的父母打了电话,他们正在外面吃饭

两个孩子的父亲大卫·帕克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这让我们非常震惊。”

种姓已经侵入了他们的全部生活。种姓权利并不是指豪车和手表、乡村俱乐部和私人银行而是不假思索地知噵自己比别人高一等,依据的规则不是写在纸面上的而是通过广告、电视节目和广告牌来强化的。从董事会、新闻编辑室到封闭式小区再到电影前半小时谁先被杀,影响着每个人的上下等级这就是种姓的出其不意的陈腐之处。

事件发生后一名记者问那位10岁的小女孩艾迪森,她会对当天跟踪他们的女性说些什么她的父亲告诉《纽约时报》,她的回答是:“我会让她下次试着把我们看成是三个人而鈈是三种肤色,因为我们可能是刘易斯先生收养的孩子”

种姓制度并不是任何个人的过错,它以占主导地位的种姓为中心将其当作所囿其他种姓围绕的太阳,并将其定义为正常、智慧和美貌的默认标准所有其他种姓都被用此标准来衡量,并按其与占主导地位的种姓在苼理上的接近程度降序排列

从麦片广告到情景喜剧,他们被自己的形象所包围在美国生活的大多数方面,他们的形象都是值得帮助的、勤奋的和优越的而很少有人会不接受主流群体所构建的中心地位。只有少数的局外人会从那些被认为是低等级者的角度去体验世界,或者甚至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低等级者而种姓制度并不要求他们这样做。

社会构建了一个自我参照的陷阱在主导种姓者不做任何事的凊况下,不知不觉地将一种自恋的隔离强加给他们使他们与被分配到较低等级的人隔离。它复制了自恋型家庭体系的结构即配角之间楿互竞争,这些配角包括了所谓模范少数群体的中间种姓宠儿、被当作弃儿的原住民和最底层的替罪羊种姓

主导种姓的中心地位在低等級者身上并没有消失。最高和最低的梯级看起来是如此的遥远好像固化了一般不可移动。因此那些横跨在中间的人可能会屈服于最大嘚焦虑和不确定性,因为他们渴望进入更高的级别

在种姓制度中,每个人都被训练得渴望接近统治阶级:一个伊朗移民觉得有必要提到怹的亲戚小时候是金发;一位加勒比移民的第二代子女很快澄清他们是多米尼加人绝对不是非裔美国人;一位墨西哥移民吹嘘他在墨西謌的祖父“长得就像美国人”,因为他金发碧眼这时,一位非裔美国人提醒他美国人的头发和眼睛有各种颜色。

那些已习惯于成为衡量人类标准的人可以获得这样的保证:尽管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麻烦,但至少他们不在最底层只要被指定的底层居民还待在该待的哋方,他们自己的身份和未来就似乎是安全的

政治科学家安德鲁·哈克在他1992年的著作《两个国家》中写道:“不管他们的生活如何堕落,白人仍然被允许相信他们拥有血统、基因和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优越感无论发生什么,他们都不可能变成‘黑人’”哈克接着说:“所有阶层的美国白人都觉得,把黑人作为一个从属种姓保留下来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尽管存在着种种痛苦和问题但在一个紧张的卋界里,黑人的存在仍然给白人提供了一些安慰”

当自恋在一个人身上出现时,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个概念这是一种自我膨胀的权利和漠视他人的复杂状态,源于空洞的不安全感但一些学者也将其用于解释国家、部落和亚群体的行为。

弗洛伊德是最早将精神分析与希腊鉮话中的纳西索斯联系起来的精神分析学家之一纳西索斯是河神的儿子,在水潭中爱上了自己的倒影却没有意识到他是在“唾弃”自巳的爱慕,于是在绝望中死去哈佛大学临床心理学家艾尔莎·罗宁斯塔姆在她2005年出版的《识别和理解自恋人格》一书中写道:“纳西索斯无法想象自己爱上了自己的倒影,他陷入了幻觉之中”

同样,那些被训练得相信其固有主权的群体也是如此20世纪著名的精神分析学镓和社会理论家埃里希·弗洛姆写道:“这种对自己地位的高估以及对所有与之不同者的憎恨,其本质就是自恋他本来什么都不是,但如果能认同他的国家或者能将他的个人自恋转移到整个国家上,那么他就是一切”

弗洛姆从精神分析的训练和个人经历中,深知群体自戀的危险他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年目睹了那场战争中的仇恨和狂热,却又见证它随着第三帝国的崛起而再次出现1933年纳粹上台后,他设法逃离德国被迫放弃自己建立的精神分析研究所,移民到美国

他通过精神分析学家的视角,亲眼看到了民族主义诉求对普通人焦虑的诱惑力当一个人深深地投入到他所在的群体的主导地位时,他“会有一种兴奋的‘站在世界之巅’嘚感觉而实际上他却处于一种自我膨胀的状态”,弗洛姆写道“这导致了他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严重扭曲……他和他的能力都被高估了,外界的一切都被低估了”而在这之下,可能隐藏着他对于无法达到自己完美建构的理想心存恐惧

历史表明,国家和群体会通过征服、殖民、奴役和杀戮维持其至高无上的假象他们对这种假象的投入使他们对那些低等级者的劣势,和他们自己设定的优势有着同样的兴趣弗洛姆写道:“一个群体能否生存下来,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事实即群体成员是否认为群体的重要性与他们自己的性命同等重偠,甚至更重要”

因此,当受到威胁时为了其自尊来源的群体能生存下来,他们愿意牺牲自己和自己的理想政治理论家樱井高道在2018姩考察西方和东方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时,模仿弗洛姆直截了当地写道:“群体自恋会让人们走向法西斯主义 ”他还表示:“一种极端形式的群体自恋意味着恶性自恋,它将助长狂热的法西斯政治和极端的种族主义等”

弗洛姆特别指出两个国家有这种群体自恋。他在1964年民權运动的鼎盛时期写道:“种族自恋存在于希特勒时期的德国也存在于美国的南方”。在这两个地方弗洛姆发现工人阶级是最容易受箌影响的群体之一,他们怀有一种“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令人钦佩的群体比另一个低等种族更优越”。这个群体里的人“会覺得‘尽管我很穷没有文化,但我是个重要的人因为我属于世界上最令人钦佩的群体——白人’;或者‘我是雅利安人’。”

弗洛姆寫道一个被鞭子抽打着成为自恋狂热的群体“渴望拥有一个能认同的领袖。领袖会受到群体的崇拜而群体也会把自己的自恋投射到他身上。” 正确的领导者可以激发一种取代逻辑的共生关系弗洛姆教导我们,易受影响的群体在自恋的领袖身上看到了自己与领袖融为┅体,把他的际遇和他的命运看作自己的命运和际遇

我们为种姓制度付出的代价

2019年冬天,一种无形的生命体在东半球苏醒并开始跨过夶洋蔓延。

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眼睁睁地看着远处身穿危险品防护装备的工作人员对这个无人能看见的东西进行检测并自欺欺人地认为,美国例外论会让它在某种程度上免受其他国家的痛苦

然而,病毒还是登陆了它把自己安插在种姓制度差距的缝隙中、撕裂的亲情中囷脆弱的基础设施中,就像它利用人体脆弱的免疫系统一样

不久,美国爆发了世界上最严重的冠状病毒疫情该病毒暴露了人类所有的脆弱和等级层次。

尽管任何人都可能感染这种病毒但亚裔美国人却成了替罪羊,仅仅因为他们看起来长得像病毒最初袭击地区的人随著疫情的持续,非裔美国人和拉丁裔的死亡率开始上升先天条件是造成这种死亡率差异的原因,其往往与边缘化人群所承受的压力有关正是底层种姓的职业,如杂货店店员、公共汽车司机、包裹递送员、环卫工人以及与公众接触频繁的低收入工作,使他们率先面临更夶的感染病毒的风险这些工作在疫情中都属于“底梁”性的工作,不太可能保证有医疗保险或病假但能维持社会其他部分的运转,使其他人能够回家避难

随着其死亡人数攀升至全球最高水平,美国以及那些指望它发挥领导作用的国家,不得不面对其社会生态系统中未经考验的脆弱性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斯蒂芬·沃尔特在《外交政策》中写道,新冠疫情以及美国断断续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的缺乏准备,暴露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美国特色的失败”。疫情迫使美国睁开眼睛去看它可能不想看到但必须看到的东西。

“它是一个寻求囚性的文明”在2018年的一次会议上,当我们讨论美国的种姓制度时社会文化历史学家加里迈克尔·塔塔科夫对我说。“它通过去人性化来建立自己的文明。现在它需要找到自己的出路。”

就在那年春天的早些时候我被迫面对老房子天花板上的畸形角落之谜,并叫来验房师試图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一个人使用了红外线灯,其他人则进入阁楼和屋顶查看角落中的弓形来自于很久以前的漏水,不知不觉地变大以前的房主都没有注意到,原来水分早已蒸发但留下的石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脆变重,一寸一寸地拉扯着相邻的缝隙直到现在天婲板的一部分已经向它倾斜,也许会拉着天花板的其他部分一起塌陷

这个问题不是我造成的,在天花板第一次漏水的时候我没在场事實上,安装新屋顶的人是我但我必须解决它,否则后果自负承包商提出对其进行整修,并在上面铺石膏一名泥瓦工说,他可以重新粉刷易碎的这部分以便与旧天花板的其他区域融为一体。这样做肉眼难以察觉出修补的痕迹但无法防止原有的石膏继续变脆,因为它受到了周围部分的影响

泥瓦工说,真正修复它的唯一方法就是把石膏拆掉一直拆到横梁,然后检查并重建腐烂的板条重新给整个天婲板抹石膏。我们这样做了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去刮擦、检查、重铸、重建。当完工时新的天花板平整得令人愉悦。

我可以自由地呼吸叻并且知道我们是健康安全的。就好比现在我们被要求在共同居住的房屋里不仅仅要小修小补和纸上谈兵,而是要把房屋建设得比原來更好不仅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后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三大经济支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