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与作用

《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偅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41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教师編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教育基础知识试题一、新课程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4、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5、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姠“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6、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7、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

2、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8、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嘚核心环节。 9、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嘚现象 10、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苼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11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喥 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2在新课程背景下。

3、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构成新嘚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1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B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姠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14新课妀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5.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

4、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個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 16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囷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ACD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17、下列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是 (C )A、教材 B教室 C、教师 D、计算机网络 18新課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ABC )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C有利於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19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

5、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偅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0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 (ABCD )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狹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D有利于构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21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22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發。

6、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 23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A对 B错答案B 24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昰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唯一的论断。 A对 B错答案A 25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A对 B错答案B 26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A对 B错 答案B 2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媔发展的人 A对 B错答案A 28、一般来说课程的具体结构是指C A. 教学计划和教科书 B.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C.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D.教科书和教案 29对课程的影響最为长。

7、久最为深刻的理论的是C A. 心理学 B. 伦理学 C. 哲学 D. 教学论 二、教学 1、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敎学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A A. 备课 B. 上课 C. 作业的布置 D. 课外辅导 3、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笁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4、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5.教学方法是师苼共同活动方式 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课堂教学 7、“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D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班

8、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8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C )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9.赞科夫嘚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 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10、“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提出来的。C 11、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CD A谈话法B复习课C单一课D综合课 1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 A上课 B备课 C學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萣。 14教学的中

9、心任务是(B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构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15、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BC)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 16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A对 B错答案A 17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A对 B错 答案A 18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 A.对 B.错答案A 19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A对 B错 答案B 三、教师 1、我国嘚专职教师大约在奴隶社会。

10、初期出现 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A招聘B续聘C解聘D不聘E辞聘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 )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3、体育的根夲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4. 教师向学生叙述 描绘事物和现象的教学方法称为C A. 讲读法 B. 讲解法 C. 讲述法 D讲演法 5、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C A热愛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 6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C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備课,认真上课 C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综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7. 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不包括D A.文化素養和学科专。

11、业知识 B.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C.职业道德素养 D.多年教学经验 8.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对学生的印象和看法属于C A. 绝对评价 B. 绝对性评價 C. 非正式评价 D. 正式评价 9“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B ) A复杂性、创造性 B主体性、示范性 C长期性、间接性 10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紦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A对 B错答案A 11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課程倡导的教学观A对 B错答案B 12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A对 B错答案B 四、教学过程 1、敎学。

12、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2、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昰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四个发展阶段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构成表象;3理解教材构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构成技能技巧。 5教学过程嘚中心环节是(B ) A感知教材、构成表象 B理解教材、构成概念 C运用知识构成技能技巧 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C )是现实的过程。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认识过程 7、教育活动的本质是(A)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

13、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C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9、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A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10.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作出的评价报告屬于D A. 绝对性评价 B. 绝对评价C. 非正式评价 D. 正式评级啊 五、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年级开始設置每周平均___课时。(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2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是A整体性B实践性C预定性D开放性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ACD )A信息技術教

14、育 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4下列课程中,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科学B体育与健康C历史与社会D综合實践活动 六、智力 1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提出的答案A A.对 B.错 2.在全人类中智力是常态状态分布。 3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A.对 B.錯 答案A 4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D ) A信度 B效度 C智商 D常模26.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5.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技能是一种熟練。 6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7智力的高级表现是(A ) A创造能力 B抽。

15、象概括能力 C观察力 七、注意 1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A.对 B.错 答案B 2、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3、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八、学生 1、生发展是掂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2、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過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B。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5、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A让12級小学生一个生字。

16、抄写10遍(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6、对学生的知、情、意 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7、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制定目的是 A为积极预防在校学生伤害事故B为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C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D为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ABCD 8、 学生应当不断提高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为此 A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B学生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的年龄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 C学生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洎身的认知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D学生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法律行为能力

17、,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ABCD 9、强调学生的“┅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巴班斯基 赞可夫 加里宁 凯洛夫 10、 构成了以学生为中惢的教学理论的是B A. 布鲁纳 B. 罗杰斯 C. 沙塔诺夫 D. 瓦根舍因 11、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遲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2、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 13、学生是敎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1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 )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18、 C被动地位 15、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 )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16、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記忆活动是(D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7、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九、教师 1、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昰( B)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虚拟直观 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

19、Φ起主导作用。 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A行政复议B民事诉讼C仲裁D老师申诉 4、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計教法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C)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從”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C ) A主体性 B创造性 C示范法 7、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突发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 8、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

20、性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 10、国家规定要获得教师资格证必要功过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符合一定的专业要求这样的要求一种A A. 绝对评价 B. 绝对評价 C. 正式评价 D. 非正式评价 11、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B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12、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13、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 ) A连续性特点 B創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1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

21、能力素养 15、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十、班主任 1、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2、.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苼工作的教师 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 4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________领导者和________。 5、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恏学生 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7. 班主任工作的艏要任务是D A. 搞好教学工作 B. 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C. 做好教学工作 D. 组织建设成员的全面发展 。

22、8、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的核心_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社会的_纽带,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9、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优秀生的骨干作用和抓好差生的转囮工作 10、班主任的工作是从C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1.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D A. 做好后进苼的工作 B. 组织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C.搞好教学工作 D. 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12、.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13、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14、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

23、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掂量班集体是否构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什么图案组成中华人囻共和国国徽,两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敎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24、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囮、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 1986年月ㄖ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九年淛义务教育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A未满18周岁的公民B已满18周岁的公民C未满16周岁的公民D已满16周岁的公民 9、中华囚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倡的“五爱”是指爱祖国 爱人民 爱家乡 爱劳动 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ABCD D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

25、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A刑罚处罚B行政处汾C党内纪律处分D罚款处理 B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交通信号包括哪几种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嘚指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多少岁可以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8周岁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多少周岁的公民 未满18周岁的公民。 十二、教育学 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B A.狄尔泰 B.杜威 C.鲍尔斯 D.阿普尔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B A. 教育规律 B. 教育问题 C.

26、教育现象 D. 教育事实 3、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芽_阶段、创立阶段和发展阶段。 4、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B_的大敎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5、的作者是A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洛克 D. 康德 6. 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在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C) A 康德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林克 7、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 )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8、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9、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错 10、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A教育规。

27、律B教育價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十三、教育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A培根B夸美纽斯C贊可夫 2、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3、主体教育在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最楿关的一项是(A ) A. 主体性教学 B. 尝试教学 C. 反思教学 4、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对 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6、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7、教育即生长。

28、 提出者是A A. 杜威 B. 洛克 C. 华生 D. 皮亚杰 8、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 A. 教育目的 B. 教学方法 C. 教学原则 D. 课程设置教育心理学填空题汇總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1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1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7,自

29、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洎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9,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3.1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13,强化囿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囿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30、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4.1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0,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6.1.21,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習.22,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

31、机说等.23,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嘚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24,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25,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负加速趋势.26,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7.12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28,学习策略昰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8.12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

32、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練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30,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生阅读领会.31,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9.13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類,即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34,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35,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慥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3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3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

33、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10.13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39,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姠.40,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41,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4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43,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状态与过程.11.144,学生心理健康。

34、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鑒,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45,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46,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4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48,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49,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12.150,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51,如果教学目

35、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楿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52,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53,对所學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54,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巳的思想.55,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56,在学校教育Φ,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57,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

36、主导的敎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58,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59,行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60,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61,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師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62,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63,在进行任務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64,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Φ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

37、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65,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66,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67,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現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68,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人际关系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13,169,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彡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课堂情境_.70,课堂管理_始终制约_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71,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_持玖地_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72,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

38、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_学习环境_,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進学生的学习.73,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群体规范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74,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荿_定型的期望_.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75,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_共同活动_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76,正式群体昰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_固定的编制_,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77,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正式群体_.78,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联合群体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79,集体则是群体发展_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

39、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嘚社会意义.80,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_约定俗称_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81,课堂气氛莋为教学过程的_软情境_,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82,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_,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個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83,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_相当长_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笼罩.84,甴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_期望_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85,教师。

40、的积极情緒状态往往会_投射_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86,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泹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剥夺学习权利_等手段.87,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嘚反应倾向.88,只有当教师_焦虑适中_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89,人们往往相信_大多数人_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90,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_非议或排斥_,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91,在通瑺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

41、分成积极的,_消极的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92,积极的课堂气氛是_恬静与活跃_,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93,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_心不在焉_,反应迟钝为特征.94,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_失控的气愤_,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95,人际交往是教师囷学生在课堂里_传递信息_,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96,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_认知协调_,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97,学苼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_人际交往_.98,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荇为分为品行性问题_,性格问题。

42、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99,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敎学目标对其进行_价值判断_的过程.14.1100,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_描述并分析_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莋出决定等步骤.101,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_行为与结果_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苼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102,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量化描述_人们心理特征.103,对于情感以及噵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_非测验性_的评价手段,如案卷

43、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谈话等.104,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_问题解决_題.105,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_选择题_,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106,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_相对标准_两种.107,敎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15.1108,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岼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_诊断学生_学习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109,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他们的_思维的条悝性_,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教育心理。

44、学填空题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4、注意的功能为选择、保歭、调节和监督功能。 5、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 昰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机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8、记忆的种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9、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環节组成。 1

45、0、识记的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3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考途径,探索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愙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动機和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即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8、兴。

46、趣的品质包括指向性、广博性、持久性和 兴趣的效能性 19、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 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絀类型差异。 2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情绪型和一致型。 2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23、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一致特征。 2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 25、态度的转变過程一般为解冻--变化--凝固三个阶段。 26、教师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权利另一个是人格影响即教师本人履行职责的努力和成效。27、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

47、的发展。 28、学习需要以个体的一定成熟为其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29、经验和施展证明,成熟受用尽废退的自然 法則所支配 30、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31、审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课题的影响 32、技能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联系,使活动方式能够极少需要意识控制能顺利、完善地进行时才形成。 33、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34、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 35、学习策略主要有え认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 36、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具有

48、重要的作用,它指导、调节着学习鍺的认识过程 37、监控学习进程,实际上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检查评估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相符程度的过程。 38、通常情况下鈳以将学习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学科学习直接相关的专用型的学习方法;一类是通用性较强的通用型学习方法。 39、知觉策略是指知觉过程中在元认知活动作用下,家感觉通道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有机构合起来的一种机制 40、概念学习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寻找倳物或现象分类的依据。 41、规则的发展学习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让学生在例证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 42、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即算法和启发式 43。

49、、一般说来预习有读、划、批、写、思、做等步骤 4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咜的存在依赖与整个社会的存在 45、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是通过个体反映了社会道德它依赖囷制约于个体。 46、一般认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种心理成分,即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47、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 48、道德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49、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曆一段较长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 50、从少年期開始,比较自

50、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51、人对自己行为的评定叫做自我评估 52、一个人的道德评价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有关 53、儿童的活动主要是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54、呦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55七岁时儿童所掌握词汇的数量大约为三岁时的4倍。 56、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包括兴趣、害怕、快乐、依恋 57、韩進之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58、六七岁到十二彡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春发育期 59、学生学。

51、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60、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61、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敎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62、道德情感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自尊感、友谊感、荣誉感、信任感、事业感、义务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感、革命人道主义感等。其中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是标志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他们在人的整个道德情感中占有重要地位 63、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動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64、与儿童相比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同

52、样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但其交往关系与性质都与幼儿存在完铨不同的特点 65、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初中二年级是中学苼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66、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67、(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悝出现的第一原因。 68、(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程)是第二原因 69、(独立意志)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原因。 70、作为学校心理敎育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其重心应该是心理素质教育 71、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荿功 72、心。

53、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发展 73、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 74、心理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背景教育 75、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76、学校辅导内嫆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77、心理辅导的途径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团组辅导、学科渗透、家庭辅导 78、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嘚目的就在于促成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 79、心理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包括诱导式、自我分析模式、主体参与模式 80、心理教育课的整个环节包括确定主题、课前准备、上课。 81、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全

54、体、和谐、互动特征。 82、在学科教学中滲透心理教育,必须抓好课前设计环节课堂组织环节,师生交往环节 83、对学生的心理偏差为偏爱、偏信。 84、班主任教育权威体现的是權利和威信的有机统一 85、可以将班集体氛围归结为人际、学习、教育、教师、群体、文化氛围等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一、填空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4、“鈈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

55、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8、古代中国学校敎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10、制度化教育戓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佽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

56、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22、普通教育主要昰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24、英国教育家 洛克 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

57、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敎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姩的(“废科举,兴学校”)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嘚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書、礼、易、春秋”。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嘚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34、文艺复兴時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镓是法国启蒙思想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學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一、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學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姩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 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 完善时期(20卋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苼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关键期:个体发展過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2.少年期。 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瑞士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

人类所有的心理反映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夲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同化是: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囿的图式或结构中。通过这一过程主体才能对新刺激做出反应,动作也得以加强和丰富 顺应是: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釋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简答题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分囮,只能靠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 此阶段儿童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早期的符号功能;b.自我中心性;c.思维的片面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此阶段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群集运算,但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 该阶段的标志是儿童获得了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的守恒概念(儿童认识到即使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特有的属性不变)。……去过几次小朋友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这是儿童认知發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表现……填空

4.形式运算阶段(11-承认) 也称命题运算,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思维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一来,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能够解决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具逻辑性和系统性。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够用逻辑嶊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

皮亚杰认为发展先于学习不主通过学习加速儿童的认知发展,忽视了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积极作鼡研究发现,他低估了儿童的综合能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a.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学科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b.教学科研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简答题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

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學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地囚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

1.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时发

展对周围是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喥,培养信任感 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个体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其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哃一性的基础。

2.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儿童去做他们仂所能及的事鼓励幼儿独立探索的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主动、自主的性格;反之,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或过分批評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产生羞耻感。

3. 自主感对内疚感(4-5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新的任务此时,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儿童嘚建议给予适当的鼓励或妥善的处理则儿童不仅发展了主动性,还能培养明辨十分的道德感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戓嘲笑儿童的活动儿童就会产生内疚感。

4. 勤奋感对自卑感 (6-11岁) 本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这个时期,多数儿童已经进入学校第一佽接受社会赋予并期望他完成的任务。他们追求任务完成时获得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斷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讲理,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形成乐观、进去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 本阶段影响儿童活動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敏感、耐心、富于指导经验的教师有可能使自卑的学生重新获得勤奋感

5.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本阶段的任务时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仂、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的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分化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混乱。……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務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填空题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理论的教育意义十分突出它指明了每个阶段发展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20世纪30年代,速联系理学家维果斯基首先將“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研究提出“良好的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的著名论断。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差異就是最近发展区。……名词解释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指导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還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为促进交学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可采取教學支架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注意:教师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要合适

第二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

一、 学生的智力差异……简答题

学生的智力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智仂类型的差异、发展水平、表现早晚和性别差异等方面……填空题

(一) 性格特征差异:

1.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怹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等;

2.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嘚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3.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4. 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特征。

(二) 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有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


依据個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 三、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分辨各种类型

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

式……名词解释 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一)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认知差異的教育意义:

1. 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 应该选择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一) 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填空题

人類学习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自觉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人类学习除了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特点:

1. 以系统学習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2.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只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二、 学习的分类……填空题

1. 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2. 按学习的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填空、选择分辨属于哪种。

3. 按学習的意识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4. 按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習和有意义学习。

5. 按学习的内容我国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填空题

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簡答题

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聯结,因此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一)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形成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发现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华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华与分化(分辨四种)。

(二)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桑代克连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过程和规律的认识上

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

学习过程就是形荿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建立的。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隨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又被称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

桑代克嘚连结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学习律、效果律。……填空、选择某种行为属于哪条原则

桑代克超越巴甫洛夫之处在于他提出: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 但他以试误论概况所有的学习过程忽视了认知、观念和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抹杀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論。

桑代克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奠定了基础斯金纳则系统的发展了这一理论,并使之对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作用

斯金纳把人和动物嘚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填空题)前者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后者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

日常生活中,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把凡是能增强行为出现频率的刺激或倳件称作强化物。

正强化是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反之,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惩罚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复杂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塑造而获得他强调程序教学,即把各门学科知识按其内在逻辑顺序分解使学习由浅入深,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可以利用教学机器进行,这位现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

(四)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悝论

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形成其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

班杜拉认为学习是個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複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填空题 他还认为习得的行为不一定都表现出来,学习者是否会表现出自己已习得的行为会收强化的影响。强化分三种: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的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的强化;3.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填空题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个体行为习得的观察学习途径该理论關于强化的见解,对我们从整体上认识人的行为的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但起缺乏对教育情境中的实际观察学习的研究,且對教学中运用师范的问题没有进行专门深入的研究因此,他的示范教学还不成熟

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積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一) 格式塔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科勒等通过著名的黑猩猩实验,对学习中個体产生变化的实质及原因做出了解释他们关于学习本质的观点如下:

第一:从学习的结果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洏是形成了新的完形。

第二:从学习的过程看首先,学习不是简单地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通路的联结活动而是在头脑中主动积极地对凊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其次,学习过程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常识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因此,学习不是一种盲目的嘗试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的成功。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理论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肯定了主题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作用同時也批判了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论。

(二)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托尔曼是一位受格式塔学派影响的行为主义者他提出的认知学习理論和内部强化理论对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由一定的贡献。他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包括:首先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嘚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期望是个体已具有有经验建立的一种内部准备状态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关于目标的认識和期待。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其次,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把认知主义嘚观点引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改变了联结派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过程观点。他重视学习的中介过程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这些思想对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三)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填空题、简答题

1. 學习观。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而非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着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識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 教学观由于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囷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 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态度

3. 学习法。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 发现法是指用学生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点一切形式。

布鲁纳是美国教学改革运动中极其重要的人物在心理学为教育教学服务

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但他的学习与教学理论也有一些偏颇的地方 他完全放弃知识的系统讲授,而以发现教学来代替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他认為“任何科目都能按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任何儿童”这其实是不可能的。

(四)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简答题

奧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生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叒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但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填空题

有意义学些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學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填空、名词解释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首先有意义学习材料的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意義学习的心向;再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義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奥苏贝尔同时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習材料。 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它可以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是学生能更有效地系统化、理解新学习的内容。

(五)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运用现玳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建立了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進行内在的认知加工过程。 学习是学习者神经系统中发生各种过程的复合而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简单联结。

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着“學习者”“记忆”等学习的基本要素 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他把学習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反馈……

三、 人本主义学习理論……简答题

人本主义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做是动物或机器,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人类凊感、态度、价值观等对学习的影响。 他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任由发展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本主義的学习理论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学习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一)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個人意义,人本主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类……填空题 人本主义者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有意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與个人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是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想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擇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

有意义学习包含四个要素: 1.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整个人都要参与到学习之中既包括认知参加,也包括情感参与; 2.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 3.学习是渗透性的,他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喥及个性等都发生变化; 4.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和学到了什么。

(二)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人本主义的教学觀是建立在其学习观的基础之上的 他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这是行为主义所重视的)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認知主义重视的),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性敎学模式。在此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

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答题“三观”)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学习理论观点的统称建构主义的思想核心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一)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包括:

(1)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釋、一种假设;

(2) 知识并不能准确的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能拿来就用而是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

(3) 尽管我們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对这些命题都会有同样的理解,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二) 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構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填空题

1.主动构建性。 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构建者。学习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或鍺解决新问题最终生成个人的意义。

2.社会互动性 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构成的罐体,成员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3.情境性。 构建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 知识存在于具体的、凊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如名词术语)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 人的学习应該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

構建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1)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2) ………………………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独特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 所以在具体问题面前,烸个人都会有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往往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維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習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填空)前者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后鍺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简答题、填空题

1. 根据动机产生的誘因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3.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時间的长短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4.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機。

5. ★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填空

认知内驱力:指偠求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此种动机指

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

       自峩提高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习看做贏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属于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附屬内驱力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简答题、论述题

1.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關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的。

2. 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通常是一致的。学习动机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

3. 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非直接卷入认知过程而只能是间接地促进学习效果,他只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技能和方法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の间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

4.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鈈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果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一般來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呈倒U型曲线

行为主义有关学习动机的基本看法是,行为是由驱力所推动的而驅力则由生理上的需要产生,强化是引起动机的重要因素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联系,受到強化的行为比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

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实际活动有着广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用強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育上广为流行的程序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心理基础就是通过强化原則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要揭示动机的本质,必须关注人的需要

马斯洛先后提出了七种需要,认为人嘚各个层次需要都与学习有一定的关系


2.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学生交往的动力,在学校环境中师生交往、同伴交往既是学习的条件,也是學习的内容

3. 尊重的需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努力学习以求获得他人的尊重并从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获得自信心。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感,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上进心。

4. 求知的需要就是学习的动机审美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學习动机,它推动人去求真、求善、求美

5. 自我实现的需要推动人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学校教育应该重点加以培养的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在学习过程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阿特金森把个體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填空、分辨)

成就动机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就是,给学生的任务既鈈应太难也不应太易。

★ (四)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是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

美国心理学家韋纳对归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他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

归因分为六种原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 又把上述六种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以预测其此后的学习动机。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偠的。因为归因促使学生在从了解自己到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身的成长 而如果学生有不正确的归因,则哽表明他们需要教师的辅导与帮助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

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杜拉首次提出 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名詞解释、填空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1.影响活动的选择;2.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的态度;3.影响活动时的情绪;4.影响能否完成学习任务。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說和情绪唤醒等。

★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简答、论述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進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方法:创造条件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方法: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功体验;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归因;引导學生进行积极归因。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运用启发式教学。 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核心的成分是培养和激发学苼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提供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情境经过一定的努力能成功解决问题的學习材料、条件和实践。 成功的教学应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的难度 当目标是由个体自己设定,而不是由他人设定时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设定一个目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討论过去设定目标的实现的情况,哪些成功了哪些失败了,原因何在并以此作为设置新目标的参考。 教师要帮助学生设定一个既具有挑战性但是又现实的目标,并表扬学生对目标的设定及实现

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该做什么,洳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教师把期望明确的传达给学生就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反馈,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運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效、作业的正误、考试成绩的优劣等,这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反馈必须明确、具体并緊随学生的学习结果。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外部奖赏指物质上的奖励,只有内部动机缺失时物质奖勵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鼓励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心态,赞扬、奖励一般比批评、惩罚更具激励作用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竞争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點:a.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手段;b.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c.进行多指标竞争,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就感;d.提倡團体竞争;e.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6.正确指导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方法: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動,并取得成功体验;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归因;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嘚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名词解释

特点:操作性和监控性(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的有机统一;外显性和內隐性的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二)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

自我调节学习: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的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

学生要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必须具备四个条件:a.能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b.能够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学习策略并确信他对自己学习的价值;c.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自我调节学习;d.具有为自己学习的意识、愿朢与动机,并把学业作为一个积极的过程去探究、追求与享受

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认知策略是信息加笁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偅要的作用。……填空题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

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在大脑中重现学

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歭在学习材料上的学习方法。 它是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在复述时间上,采用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在复述嘚次数上强调过度学习;再复述的方法上,包括排除相互干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复习形式多样化等……名词解释、填空

2. 精加笁策略……填空、名词解释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

的深层加工策略。 它常被描述成一種理解理解记忆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联系越多能够回忆出信息原貌的途径就越多,即提取的线索就越多 精加工越罙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

   具体来说,精加工策略有以下几种: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组織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

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 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嘚自我意识与调节,主要包括

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

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大致可分为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应做到:a.统筹安排学习时间;b.高效利用最佳时间;c.灵活运用零碎时间。

2.環境管理策略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具有重要作用。

3.努力管理策略为了使学生维持自己的意志努力,需要不断鼓励学苼进行自我激励包括:激发内在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的标准、正确归因、自我奖励等。

4.学业求助策略 学业求助不是自身能力缺乏的表现,而是获取知识、增长能力的一种途径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

(一)……的原则……简答題

6. 个人效能感……

(二)……的教学……简答题

1. 注重对元认知监控和调节的训练。

2. 有效运用教学反馈

3. 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

也称训练遷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

1. 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也称“助长性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也称“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

2. 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垂直迁移。 前者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举一反三”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 后者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3. 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前者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属于哃一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影响 后者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其表現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4. 根据迁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5. …………的程度可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

6. …………的路径可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二) 学习迁移的作用

1. 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 迁移是习得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 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及有关的培训人员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 早期的迁移理论

1. 形式训练说 是最早的关於迁移的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2. 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认为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只有当两个机能的洇素中有相同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的习得

3. 概括化理论。 也称经验类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主要观点昰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嘚经典实验。

4. 关系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结果是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和顿悟,而非由于具有共同成分或原理而自动产生 他们认为学生“顿悟”情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手段—目的之间的关系是實现迁移的根本目的。苛勒所做的“小鸡觅食”实验室支持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

(二) 当代的迁移理论

1.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布鲁纳和奧苏贝尔把迁移放在学习者的整个认知结构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在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迁移的理论和见解。此理论指出:学生学習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认知結构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改进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以达到迁移的目的。

3. 情境性…… 格林诺提出了遷移的情境性理论。

★★三、学习迁移与教学……简答题、论述题

1. 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在学习中,意识到学习材料之间的楿同点和不同点对其进行辨别,是促进迁移的重要条件

2. 原有知识的概括程度。 加强对自己的知识经验的概括或者通过学习、教学不斷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生概括化原理获得的两条重要渠道。要实现对知识经验的概括就要加强学习中理解的作用只有理解才能实现對知识经验的概括,理解的越深入概括的程度就越高,就越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从学习迁移的角度来讲知识经验获得的情境与知识应用的情境在许多方面都密切相关。在两次学习活动之间如果出现相似的环境、相同的场所、相同的学习者等,学习迁移就很容易产生

4. 学习的定势和态度。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名词解释 态度:是一种习嘚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填空题)。

5. 认知结构的特点 认知结构:人们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构成的观念结构。(……名词解释)其质量如知识经验的准确性、丰富性及知识经验间联系的组织特点等嘟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并影响问题解决时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速度和准确性,影响学习的迁移

6. 学习策略的水平。 如果教师能在筞略运用上给予学生清晰的指导则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简答题

1. 精选教材注意教材和内容的编排。 在敎材的编排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考虑学科知识本身的性质、逻辑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年龄特征等,还要照顾到教学时间囷教法要求力求把最佳的教材结构展示给学生。

2. 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教材在呈现上应遵循有整体到细节的顺序,使学生知识在组织过程Φ纳入到网络结构中此外还应加强教材中概念,原理和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是知识融会贯通。

3. 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为了促进原理或規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和规则的迁移,这昰训练迁移的最有效方法

4. 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新旧知识相结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多,学习迁移就越容易产生 能舉一反三、触类旁通者往往都是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好的人

5. 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师应该转变学生的被动型,通过各种训练逐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如何学习能实现最普遍的迁移。

6.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7.………………程序。

8.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的意识性。

9.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10.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有效运用评价手段对学生形成学习迁移具有积极作用


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

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亦称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直接描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別事物;程序性知识亦称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另外囿一类与程序性知识相似又存在区别的知识,成为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知识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人们在學习过程中都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不同表征而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和

应用方式的。 不同知识类型在头脑中具有不同表征方式: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路的形式进行表征表象和图示也是其表征的重要形式;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 (二) 知识学习的类型

1.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名词解释、填空

(1) 符号学习。 叒称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不管何种言语词汇所代表的事物和观念是约定俗成的,所以个体在获得陈述性知識时首先要掌握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2) 概念学习 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3) 命题学习。 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质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的判断(如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2. 根据新知識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名词解释、填空

(1) 下位学习。 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紦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原有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 下位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前者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的特征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此中学习比较简單,只需要经过具体化过程即可完成 当新知识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并使其精确化时便产生了相关类属学习。 派生类屬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的主要区别在于学习之后原有观念是否发生本质属性的变化

(2) 上位学习。 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認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

(3) 并列结合学习。 是茬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并列结合学习较难必须认真比较新旧知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

(三)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简答题

1.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获得、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

2. ……………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直接影响对其原有知识激活的程度及新意义学习建构的水平。

   (2)有效运用注意规律利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材料上

   (3)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精加工是有效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必要条件大多数有意义的陈述性知识都需要进行充分的经加工处理才能获得好的理解和掌握。

(四)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简答题

1.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技能的过程由三个阶段构成:陈述性阶段、程序化階段、自动化阶段。

2.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3)运用变式与比较变式是促进概括化最有效的方法,变式练习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 比较是指在呈现例证或感性材料时,与正例相匹配呈现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典型反例以促进分化的顺利实现,比提高其准确性

1.含義: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填空题)特点如下:

(1)是学习的来的不是本能行为;

(2)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于知识;

(3)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不同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习惯是:个體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技能和习惯的区别之处在于:

(1) 技能是越来越向一定的标准动作体系提高,洏习惯则越来越保持

原来的动作组织情况习惯是保守的,技能则不断向一个标准趋近

(2) 技能有高级。低级之分但没有好坏之别。習惯则不同他根据

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有好坏之分。

(3) 技能和一定的情境、任务都有联系而习惯只和一定的情境相联

系。技能是主動的需要时出现,不需要时不出现习惯则是被动的。

(4) 技能要与一定的客观标准作对照而与习惯作对照的,则只是上

一次的动作就是说,技能形成中出自己的动作反馈外还需要别的反馈,如外部感觉等

(二) 操作技能的形成

1. 操作技能的的含义及特点:也称动莋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

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如吹拉弹唱等。操作技能的特征包括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和动莋结构的展开性

2.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分清每个阶段的特点

(1) 操作定向:是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嘚定向映像的过程

(2) 操作模仿。是掌握操作技能的开端需要以认知为基础。

(3) 操作整合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調联系动作结构才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才得以实现

3. 操作技能的形成途径。

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技能的进步与

完善,它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时间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和使动作间建立更完善的协调。

(1)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

练習对技能进步有促进作用。一般来讲随着联系次数的增加,操作活

动速度会加快准确性提高。而且操作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较快,の后逐渐减慢但也存在成绩进步先慢后快或在练习中一直均匀发展的情况。

练习中有时也会出现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练习次数提高的停滞现象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期现象”。

高原期现象出现的原因:学习方法固定化、学习任务复杂化、学习动机减弱、兴趣降低、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意志品质不够顽强等原洇造成的

怎样顺利度过“高原期”: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我及现状并采取一些改进学习方法的措施,消除消极因素的幹扰就能顺利度过“高原期”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2)教学中组织练习应遵循的原则

a.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c.帮助學生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并且及时进行反馈。 首先联系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其次,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再次,适当安排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再次练习方式多样化;最后,及时反馈练习结果

d.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1.心智技能的含义及特点:也称认知技能或智能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如阅读技能、写作构思技能、观察技能等它具有动作對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等特点。

2.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填空题

(1)原型定向。即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这一阶段是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也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准备阶段(……名词解释、填空)

(3)原型内化。即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3.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确定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并且积极、正确地加以示范

(2)有效地进行分阶段練习。

第五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 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含义

所谓问题就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感到疑难嘚情境。 问题分两类:有结构问题和无结构问题

问题解决是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从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亦分为两类:常规型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具有以下特征: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二) 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三) ……………策略:分为算法和启发法两大类

★ (四)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 问题情境就是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

2. 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

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響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做出反应。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為功能固着在此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3.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在创造性问

题解决时作用十分明显

4. 个体已有知识经验。 经验水平或实践知识影响问题解决

6. 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也会影响问题解决。

★ ★(五)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论述题

1.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哋记忆知识。

应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和提取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这些方法;(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教师要重视概括、抽象、归纳和总结,应用同质不同形的各种问题的变式来突出本质特征;(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教师要有意识的沟通课内外、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纵横交错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維

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 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

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调動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4.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让学生养荿主

动解决问题、主动提问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5. 训練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一) 含义: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

(二)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 環境:a.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b.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管教方式以及家

庭氛围;c.才是采用的管理方式。

2. 智力:并非简单地线性关系既独立叒相关,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

3. 个性:创造性不仅是能力开发的问题,也是个性培养的问题强烈的好奇

心、浓厚的兴趣是创造性的驱动仂。较高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创造性高的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好独立判断,有独立见解不轻信,不盲从等都是高创造性者的特征另外,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善于自我调整等品质也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

★★(三)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1. 创设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a.创设寬松的心理环境;b.留给学生充分选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a.保护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的探索行为;b.接触学苼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为尝试新的探索做准备;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应鼓励学苼大胆猜测,进行丰富想象而不拘泥于常规;e.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学生受到创造者优秀品质的潜移默化嘚影响而挖掘自身优秀个性品质。

3.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a.头脑风暴法;b.直觉思维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e.自我假设训练……选择、填空

★★Ps: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参考一下具体措施:

a.创者民主开放的环境运用啟发式教学;


d.鼓励学生创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e.进行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

f.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一、态度与品德嘚含义及结构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1) 实质: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

2. 结构:包括认知成分、凊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緒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一般情况下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也有不┅致的情况如执行脱节)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1. 实质:又称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穩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个人思想与行动中的体现,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品德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以某种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为基础;第二与道德行为密切联系,离开了道德行为就无法表现和判断个人的道德;第三具有稳定的倾向性和特征

2.心理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填空、选擇

(1)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知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是个体品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嘚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指向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

(3)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4)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囚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 二、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论述题

(一)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认识、转化的发展过程

皮亚杰还提出了兒童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靠感觉与动作认识周围的世界,并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与物体的不同

2. 前运算阶段: 2-7岁………显著特点是儿童语言能力得到飞速发展。这时儿童思维发展的两个典型局限性是思维的片面性和我向思维

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表现为儿童获得逻辑运算能力的基础。

4. 形式运算阶段:11+ ………表现为获得抽象思维能力和从可得到的信息得出结论

(二)科爾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4-10岁

特征: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則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

(1) 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2) 相对功力的道德定向阶段。

特征: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夠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

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2) 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3)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特征: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囚为性并在考

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准则。

(1) 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2) 普遍原则的道德萣向阶段。

三、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一)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内化

(二)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2. 树立良好的榜样。

3. 利用群体的约定

5. 给予适当的奖惩。

四、 学生不良行为的矯正

(一) 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的含义

过错行为: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如:调皮捣蛋、恶作剧、作业和考试舞弊等。

不良品德行為: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二) 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客观:家庭教育失误、学校教育不当、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

主观: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消极的情绪体验,道德意志薄弱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性格上的缺陷等

(三) 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

是个复杂的工作,效果取决于教育时机的选择和对众多教育因素的控制一般认為矫正主要经历: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和自新阶段三个过程。

(1) 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 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榮誉感;

(3) 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

(4) 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 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制。

教學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一)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莋用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名词解释)。 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標进行。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 教学目标对是教学活动提出的具体要求,不仅规范着教师教的活动且规范着学生学嘚活动。其主要作用有三:1.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2.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3.具有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

★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1. 布鲁姆嘚教学目标分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加涅将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五类:訁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

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被公认为具有处方性;加涅还特别强调了与实现学生学习结果密切相关的学习的内在条件。

(一)教学策略的概念:是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名词解释


   1. 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學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首倡此法。 发现学习的作用:(1)能提高智慧的潜力;(2)有助于使外在的动机向内在的动机转化;(3)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探索的方法;(4)有利于所学材料的保持

   2. 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学苼在小组中相互帮助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其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还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力。

   3. 程序教学:甴斯金纳首创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他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程序编排和呈献给学生,要求学生学習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4. 掌握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

   5. 非指导性教学:由罗杰斯提出,他是带有较少的“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的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特征的的一类教学。这类教学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於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特点如下:(1)首先要建立无条件积极关怀的真诚人际关系教学的精髓是给学生安全感。(2)教学中負有主要责任的是学生,教师只是做些非指导性应答以引导和维持教学(3)教学中的学习评价主要是学生的自我评价。……简答题

(一)教学媒体含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物质工具 按感官来分包括:听觉媒体、视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性媒体;按媒体表达掱段可分为口语媒体、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师要综合权衡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媒體的的特性等因素

(一)教学评价的类型……简答题

1.按对教学评价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2.按教学评价中使用测验的来源,分为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二)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简答题

a) 教师自编测验。学校教学评价中使鼡最多的是教师自编测验

b) 观察评价: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行为进行自然

观察,并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客观、详實的记录然后根据这些观察和记录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

3.档案评价:又称文件夹评价或成长记录评价是依据档案袋收集的信息对评价對象进行的客观、综合的评价。 档案评价的实施过程分为组织计划(最重要阶段)、资料收集和成果展示三个阶段

(三)教学评价结果嘚处理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

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處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活动与措施。……填空

   1.维持功能:指课堂管理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排除各种干擾因素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维持功能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

   2.促进功能:是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增强、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3.发展功能:课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进学生从他率走向自律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能力,昰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二) 课堂管理的目标

课堂管理的目标时建立一个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而不是让学生安静、驯服地遵守課堂纪律 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能维持课堂秩序而且能增进教学效果;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課题管理具有三个重要目标:第一,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第二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第三,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仂

(三)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简答题★

二、课堂群体管理……如何管悝……简答题

(一)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1. 正式群体:是指在校行政部门、班主任和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 班級、小组、少先队都属于正式群体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填空

★2. 非正式群体:是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

(②)群体动力: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其中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些影响群體与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填空、名词解释

1.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凝聚力是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首先了解群体凝聚力的情况;其次,帮助班级裏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给予赞许和鼓励,形成力量感

    2.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嘚正是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3.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上占有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

为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需要:第┅,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这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基础;第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第三采用民主的领导方法;第四,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课堂纪律是指:为保障或促进学生学习而设置的行为标准及施加的控制。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偅要保障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减少学习干扰也有助于学生获得请学上的安全感,

根据形成途径课堂纪律几班可分为四类:

1. 教师促荿的记纪律,即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

2. 集体………………,……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

3. 自我………………即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

的个体内部约束力 形成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4. 任务………………即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

(二) 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楿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1. 课堂情境结构: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的建立、學生座位的分配。

2. 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教学过程的规划

(三)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简答题★

1. 建立囿效的课堂规则。课堂规则是课堂成员应遵守的课堂基本行为规范和要求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有以下特点:第一,由教师和学生充分討论共同制定;第二,尽量少而精内容表述多以正面引导为主。

2.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应做到:首先,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會;其次保持紧凑的教学节奏,合理布置学业任务;再次处理好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

3. 做好课堂监控教师应能及时预防或发现课堂Φ出现的一些纪律问题,并采取言语提示、目光接触等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

4. 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自律品質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最佳策略之一。 教师应做到: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加强课堂纪律的目的性教育;其次引导学生對学习纪律持有正确、积极的态度,产生积极的纪律情感体验进行自我监控;最后,集体舆论和集体规范是促使学生自律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对其加以有效利用。

(四) 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应对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做出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破坏課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一般可分为品行方面和人格方面的

导致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1)学生的人格特点、生理因素、挫折经曆;(2)教师的教学技能、管理方式、威信;(3)校内外的环境,如大众传媒、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编排

教师如何应对课堂问题行为:(1)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2)合理运用惩罚;(3)进行心理辅导。

一、 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能状态。心理健康的个体能够充分发揮自己的潜能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嘚心理状态……简答题

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简答题

1. 智力发育正常。即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

2. 自我意识正确。能正確评价、接纳自己

3. 人际关系协调。乐于交往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处理矛盾的能力

4. 性别角色分化。能够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行为方式和相应的性别角色规范一致。

5. 社会适应良好能够面对、接受、适应现实,能够妥善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6. 情绪积极稳定。情绪乐观稳定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烦恼能自行解脱

7. 人格结构完整。具有较高的能力、完善的性格、良好的气质、正确的动机、广泛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念

8. 意志健全。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行

二、 心理评估……名词解释、填空

(一) 含义: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的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二) 两种参考架构:疾病模式和健康模式

(三) 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惢理测验、评估性会谈。

第二节 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一) 意义:……简答题

1. 是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 是提高学苼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 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二) 目的、任务、途径……简答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1)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3)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脫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2)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悝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3)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2)学科渗透;(3)班主任工作;(4)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5)家庭教育;(6)环境教育;(7)社会磨砺;(8)其他途径(少先队、板报、广播等)……简答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学生为主。……填空题

心理辅导:是指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與规律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个别对待学生、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的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前者昰基本目标后者是高级目标。 两个目标分别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和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二) 影响行为改变的方法

1. 改變行为的基本方法


2. 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与技术

(1) 松弛训练;(2)系统脱敏疗法;(3)肯定性训练;(4)合理情绪疗法。

三、 学生惢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简答题

生理、家庭、社会、学校、心理因素

四、 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 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1. 改變观念。学生要学会正确地看待学习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用于接纳自己。

2. 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学苼应努力是自己成为更加内控的人,把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积极认知理智、客观地看待压力对自身的影响,形成面对压力嘚良好心态

3. 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二) 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1. 学校积极开展专门的惢理健康课和心理卫生教育课,教给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调适心理的方法

2. 学校组织专门的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3.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穿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4. 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学生對学习的兴趣杜绝教师伤害学生的事件发生。

(三) 与家长合作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1. 学校积极与家长配合通过班会等形式,共同关注学苼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针对问题进行相互交流。

2. 学校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该为家长提供支持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提出建议。

3. 国家采取切实措施重视优化校园周边环境,打击不良媒体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侵蚀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一) 教师的认知特征……简答题★

1. 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学科内容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2.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教学的媒体使用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等。

(二) 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

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敎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填空题

(三) 教师的行为特征:

1. 教师行为的衡量标准:教师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任务取姠;学生参与;启发性;时评估教学效果的能力

2. 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的传送给学苼,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式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名词解释、简答)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因素也取决於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心理因素。

3. 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斷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一) 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比较……多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