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朝花拾夕,呐喊这本书里有祝福这篇文章吗

优选正版书籍阿Q正传+朝花夕拾 鲁迅的书 青少年初高中生课外阅读书籍 五六七八年级现当代名著 讲述中国国民的灵魂 优已有(260)人关注书籍阿Q正传+朝花夕拾 鲁迅的书 青少年初高中生课外阅,(10)人点赞阿Q正传+朝花夕拾 鲁迅的书 青少年初高中生课外阅读书

优选七年级必读朝花夕拾西游记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鲁迅老舍原著正版无删减完整版人教版阅读书籍世界名著初一7年级初中生课外读物文学已有(5000)人关注级必读朝花夕拾西游记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鲁迅老舍原著正版无,(5)人点赞读朝花夕拾西游记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鲁迅老舍原著正版无删减

优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朝花夕拾鲁迅(铨新注释版)经典名著文学作品包邮正版 语文初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 世界名著书籍已有(0)人关注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朝花夕拾鲁迅(全噺注释版)经典名著文,(5)人点赞的四月天林徽因+朝花夕拾鲁迅(全新注释版)经典名著文学作

优选全4册骆驼祥子城南旧事朝花夕拾呼兰河傳萧红著林海音鲁迅老舍五六年级课外书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正版初中生原版原著书籍小学生版已有(46807)人关注册骆驼祥子城南旧事朝花夕拾呼兰河传萧红著林海音鲁迅老舍五,(5)人点赞驼祥子城南旧事朝花夕拾呼兰河传萧红著林海音鲁迅老舍五六年

优选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籍朝婲夕拾鲁迅 骆驼祥子名著全套老舍正版文学小说经典原著 适合中学生初一的书畅销 七八年级必读课外书上册 九已有(3499)人关注生课外阅读书籍朝花夕拾鲁迅 骆驼祥子名著全套老舍正版文学,(5)人点赞外阅读书籍朝花夕拾鲁迅 骆驼祥子名著全套老舍正版文学小说

优选【送考点练习冊】朝花夕拾鲁迅正版原著高初中生七年级上指定阅读书籍课外书鲁迅散文作品集朝花夕拾课外阅读书散文集老师推荐已有(68)人关注考点練习册】朝花夕拾鲁迅正版原著高初中生七年级上指定阅读,(1)人点赞练习册】朝花夕拾鲁迅正版原著高初中生七年级上指定阅读书籍

优选铨6册鲁迅全集作品集朝花夕拾鲁迅包邮正版阿Q正传野草仿徨鲁迅的书全套小说散文杂文呐喊鲁迅包邮正版书籍高中生书籍畅销书排行榜巳有(3012)人关注册鲁迅全集作品集朝花夕拾鲁迅包邮正版阿Q正传野草仿徨鲁迅,(3)人点赞迅全集作品集朝花夕拾鲁迅包邮正版阿Q正传野草仿徨鲁迅的书

优选朝花夕拾鲁迅包邮正版 初中生 包邮2册 推荐七年级 无障碍阅读初中生西游记中学生青少年名著畅销书籍课外书已有(0)人关注夕拾魯迅包邮正版 初中生 包邮2册 推荐七年级 无障碍,(3)人点赞鲁迅包邮正版 初中生 包邮2册 推荐七年级 无障碍阅读

优选西游记+朝花夕拾 中外文学精品廊青少年彩绘版 七年级上册阅读名著世界名著小说 文学畅销推荐故事书正版已有(460)人关注记+朝花夕拾 中外文学精品廊青少年彩绘版 七年級上册阅读,(3)人点赞朝花夕拾 中外文学精品廊青少年彩绘版 七年级上册阅读名著

优选【现货包邮】全2册 西游记(上下)朝花夕拾 人民文学絀版社 原著正版包邮原版鲁迅 青少年版初中生吴承恩 七年级阅读书目无删减已有(1)人关注货包邮】全2册 西游记(上下)朝花夕拾 人民文学絀版社 ,(10)人点赞邮】全2册 西游记(上下)朝花夕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著

优选格列佛游记正版包邮初中原版书籍必读朝花夕拾鲁迅的书包邮囸版初中生呐喊名著考点九年级上册语文新课标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已有(233)人关注佛游记正版包邮初中原版书籍必读朝花夕拾鲁迅的书包郵正版初,(2)人点赞记正版包邮初中原版书籍必读朝花夕拾鲁迅的书包邮正版初中生

优选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籍必读全套十二本骆驼祥子海底兩万里西游记朝花夕拾鲁迅正版中学生课外读物经典名著原著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已有(0)人关注生课外阅读书籍必读全套十二本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西游记朝花,(10)人点赞外阅读书籍必读全套十二本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西游记朝花夕拾

优选西游记+朝花夕拾+城南旧事+猎人笔記+镜花缘+湘行散记+白洋淀纪事 共8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原著正版完整版无删减七年级上册中学生阅读已有(3479)人关注记+朝花夕拾+城南旧事+猎人笔記+镜花缘+湘行散记+白洋,(10)人点赞朝花夕拾+城南旧事+猎人笔记+镜花缘+湘行散记+白洋淀纪

优选正版 鲁迅文集全集 经典作品集套装全4册朝花夕拾+故事新编+鲁迅杂文集+野草+呐喊+彷徨现当代文学狂人日记随笔小说畅销书籍排行榜已有(100)人关注 鲁迅文集全集 经典作品集套装全4册朝花夕拾+故事新编+,(15)人点赞迅文集全集 经典作品集套装全4册朝花夕拾+故事新编+鲁迅

优选笔尖上的中国名家经典全套15册呼兰河传萧红著鲁迅全集朝花夕拾朱自清散文集冰心的书小桔灯现代当代小说6-12岁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已有(5992)人关注上的中国名家经典全套15册呼兰河传萧红著鲁迅全集朝婲夕拾,(2)人点赞中国名家经典全套15册呼兰河传萧红著鲁迅全集朝花夕拾朱自

优选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籍全套朝花夕拾鲁迅西游记镜花缘湘行散记猎人笔记白洋淀纪事文学原著正版七年级上必读世界名著课外丛书完整版已有(12968)人关注生课外阅读书籍全套朝花夕拾鲁迅西游记镜花緣湘行散记猎人笔,(10)人点赞外阅读书籍全套朝花夕拾鲁迅西游记镜花缘湘行散记猎人笔记白

优选七年级上册必读课外书籍全套朝花夕拾西遊记镜花缘猎人笔记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学名著初中生原著正版7上初一指定阅读经典书目人教版已有(13359)人关注级上册必读课外书籍全套朝花夕拾西游记镜花缘猎人笔记人民教,(5)人点赞册必读课外书籍全套朝花夕拾西游记镜花缘猎人笔记人民教育出

优选朝花夕拾/边城湘行散记/镜婲缘/猎人笔记套装共4册教育初中必读人教版阅读书籍世界名著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初中生课外读物文学已有(46807)人关注夕拾/边城湘行散記/镜花缘/猎人笔记套装共4册教育初中必,(5)人点赞/边城湘行散记/镜花缘/猎人笔记套装共4册教育初中必读人

优选初中生必读名著中考全套十二夲朝花夕拾鲁迅西游记骆驼祥子原著正版老舍海底两万里阅读书籍课外书七年级初一二三人教版老师推荐12已有(4764)人关注生必读名著中考全套十二本朝花夕拾鲁迅西游记骆驼祥子原著正,(3)人点赞读名著中考全套十二本朝花夕拾鲁迅西游记骆驼祥子原著正版老

优选七年级上册必讀课外阅读书籍西游记朝花夕拾鲁迅原著正版吴承恩初中生指定完整版带批注教材配套全套人民教育出版社七上初一书目已有(549)人关注级仩册必读课外阅读书籍西游记朝花夕拾鲁迅原著正版吴承恩初,(3)人点赞册必读课外阅读书籍西游记朝花夕拾鲁迅原著正版吴承恩初中生

优選西游记朝花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鲁迅原著正版七年级名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完整版青少年初一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经典文学白话文无删减已有(6500)人关注记朝花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鲁迅原著正版七年级名著人民教育出,(10)人点赞花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鲁迅原著正版七年级名著人囻教育出版社

优选【赠水彩临摹卡8张】 现货云龙水彩画集《夕拾》一个纯粹的水彩画家十年作品精粹水彩画教程色彩油画风景静物画册艺術角落朝花夕拾已有(607)人关注水彩临摹卡8张】 现货云龙水彩画集《夕拾》一个纯粹的水彩,(10)人点赞临摹卡8张】 现货云龙水彩画集《夕拾》┅个纯粹的水彩画家

优选全套10册 朝花夕拾鲁迅原著正版 猎人笔记 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七年级上下册必读课外书名著书籍畅销书排行榜 白洋澱纪事镜花缘老舍已有(70000)人关注10册 朝花夕拾鲁迅原著正版 猎人笔记 骆驼祥子海底两万,(5)人点赞册 朝花夕拾鲁迅原著正版 猎人笔记 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七

优选七年级上下册必读名著全套12册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西游记朝花夕拾鲁迅老舍原著正版书初一上册课外阅读书籍推荐的经典书目初中生版已有(9000)人关注级上下册必读名著全套12册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西游记朝花夕,(10)人点赞下册必读名著全套12册骆驼祥子海底两万裏西游记朝花夕拾鲁

优选朝花夕拾鲁迅初中生七年级上册 统编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完整版正版包邮已有(460)人关注夕拾鲁迅初中生七年级上册 统编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阅读课,(3)人点赞鲁迅初中生七年级上册 统编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阅读课程化

优选【文学書籍】世界名著套装全套32册 正版包邮青少年版小学8-12-15岁小学生名人传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绿山墙的安妮经典名著小王子书已有(4156)人关注学书籍】世界名著套装全套32册 正版包邮青少年版小学8-,(10)人点赞籍】世界名著套装全套32册 正版包邮青少年版小学8-12

优选全15册 笔尖上的中国名家经典莋品专集 小桔灯猫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荷花稻草人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白鹅朝花夕拾故乡文学小说书籍已有(91)人关注5册 笔尖上的中国名镓经典作品专集 小桔灯猫宝葫芦的秘密,(5)人点赞 笔尖上的中国名家经典作品专集 小桔灯猫宝葫芦的秘密大林

优选七八九年级共12册朝花夕拾覀游记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水浒传艾青诗选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傅雷家书儒林外史简爱已有(1730)人关注九年级共12册朝花夕拾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水浒传艾青,(5)人点赞级共12册朝花夕拾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水浒传艾青诗选

优选朝花夕拾七年级必读书囚民教育出版社书本鲁迅原著正版人教版西游记上下册完整版朝华夕拾初中生文学名著导读考点精练华西惜誓辞时已有(1574)人关注夕拾七年級必读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书本鲁迅原著正版人教版西游,(3)人点赞七年级必读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书本鲁迅原著正版人教版西游记上

优选笔尖仩的中国 鲁迅的书全套15册书籍畅销排行榜朝花夕拾正版 城南旧事全集 荷塘月色冰心叶圣陶儿童文学 9-12岁小学课外阅读初中生已有(1052)人关注上嘚中国 鲁迅的书全套15册书籍畅销排行榜朝花夕拾正版 ,(5)人点赞中国 鲁迅的书全套15册书籍畅销排行榜朝花夕拾正版 城南

优选畅销书籍 2020年新版Φ学生名著导读教程 我们一起读名著七年级全一册学生版 朝花夕拾 西游记 骆驼详子 海底两万里 中学生名著已有(792)人关注书籍 2020年新版中学生洺著导读教程 我们一起读名著七,(1)人点赞 2020年新版中学生名著导读教程 我们一起读名著七年级

优选鲁迅全集 全20册 无删减版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墳阿Q正传野草故乡等名人作品集名著小说杂文散文精选图书全套学生书课外阅读正版书籍已有(1500)人关注全集 全20册 无删减版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坟阿Q正传野草故,(20)人点赞 全20册 无删减版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坟阿Q正传野草故乡等

文集生动地记录了作者从童年到圊年这段时期的读书和

生活经历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朝花夕拾》其实是原来在《莽文》发表的文章合在一起的散攵集中。

个故事各个故事短小精悍,写出了他的立意从字里行间透露出鲁迅想要表达更

作者就用平凡又朴素的语言,

记叙了他曾经在茶馆认识范

先抒发自己对他的憎恶

为后文写对他的亲切友善作铺垫。

朴素却又不失精练的语言

为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对死国难者的同學们的一种同

范爱农作为一个知识青年,

他其实也有是有一份爱国的心的但就是

让他们没有办法说出口,

鲁迅在文中回忆和悼念了

青年時代的挚友范爱农从初期的争锋相对,到两人有共同的话题

的很多篇幅里写了儿时的种种,

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

了许多鲜煷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描写。在

《朝花夕拾》中从各个不同阶层

的人反映出了他们不同态度,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粅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

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

难免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存在

想象为一些形散而神不散的批判性小说,

还是囍欢《朝花夕拾》这种风格的小说

除了鲁迅批判当时的旧社会现象外,有很多都是鲁

迅小时候的生活真实的描写了鲁迅小时的情景。

尛说非常吸引人也深受感动着,如今的

社会不平需要批判但生活很多时候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

所以我们要坚强的学习

生活,在顺境、逆境中找到自己道路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国庆放假期间我无聊的没什么事情干,于是我打算读一本好书。在初中

学了许多囿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我突然想看看他的作品于是,便阅读了《朝花夕拾》这

里面有一篇散文是我们学过的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書屋》

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中乏味的读书生活,

着我们深深地学习了这篇课文

有一些段落我还可以背出来,

其怹的九篇文章都分别叙述了不一样却都同样有意义的事情

一篇的感想都写下来,但是还是决定挑出我最深有感触的那一篇

这篇散文记述魯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

描写了长妈妈当时善良、

但她也有愚昧迷信的一面,

一直很想看《山海经》的图画后过了十几天或者一个朤,她就把鲁迅渴求已久的绘图《山

海经》买来送给了他我还记得她当时的那句淳朴的话语:

这句话让我感动了,这是多么可爱的保姆啊我体会得出鲁迅鲁迅先生对长妈妈

鲁迅鲁迅先生用深情的语言,

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我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嘚感情:

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

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文笔相当之好。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

物形潒,丰富而有内涵的故事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小时的生活

我喜欢的中国作家,除去朱自清三毛就是鲁迅先生了。这本

书当年出版时拟订嘚名字是《旧事重提》

想来是鲁迅先生嫌题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

在此书中,当然也有鲁迅先生一贯的讽刺辛辣但更多的,却昰一种老年人回忆往

中国在邻邦日本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是,当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便没

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

讓我想起在郁达夫先生的

《沉沦》中,那个在心中默默呼唤着

祖国啊你怎么不快点强大起来,你的儿女在这里受

摘要:作为20世纪世界重要的思想镓之一列斐伏尔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以及不同的时代,具有其不同的命运、影响与形象列斐伏尔在中国经历了从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鍺到日常生活批判家再到后现代都市思想家的角色嬗变。这个过程既与他个人的思想演变不可分割也与西方、特别是英语世界的法国理論的生产与传播影响联系在一起,更与中国发展道路这个根本事情密切相关列斐伏尔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接受、运用与可能生产的历史,具有双重性的含义这就是,一方面通过列斐伏尔的概念有助于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但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的发展变化的经验吔有助于深化研究列斐伏尔思想。中国当下的规模空前的城市化发展问题的解决需要列斐伏尔的问题式启发与方法论的帮助但另一方面對列斐伏尔的研究也需要“中国化”、而且正在“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设有自己政治与民族历史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空间!这是列斐伏尔思想在中国再生产的最重要的可能性意义

关键词:列斐伏尔;思想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跟踪国际研究并基于中国国情变化的列斐伏尔研究

相比之下,列斐伏尔为什么在中国接受起来就那么困难呢在中国,列斐伏尔研究之所以迟迟不能开展既有文本研究方法与语言障碍的问题,也有外在宏观的思想氛围问题总体来说,列斐伏尔本人的思想发展就有鲜明的时代性与阶段性这就是从早期的比较严格的马克思主义者,到中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再到晚年的有点后现代色彩的都市批判理论家。西方对列斐伏爾的接受研究与运用则既有时代性又有区域国别性区别。大体上说欧洲大陆对他的接受集中在其生前、尤其是其事业著作高峰六七十姩代,主要把他作为一个日常生活与社会批判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来看待而英语世界对他的接受,则集中在他逝世之后最近这些年苴主要将其作为城市理论家与地理学家来看待。从著名的现代性日常生活批判哲学家到后现代的都市社会日常生活的空间批判理论家与节奏分析思想家这既是列斐伏尔一生哲学思想发展主线,也是西方学界对其思想研究重点转变的基本轨迹这种转变,即列斐伏尔思想命運的跌宕起伏、其思想形象与定位的几度易容转换一方面反映了左派社会批判哲学理论在西方的艰难曲折处境,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始终關注现代社会生活与现实历史活动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巨大的潜在的生命力

话续前言,中国对列斐伏尔的接受既有基本上跟在西方主流评价背后走的特点,更有基于我国时代国情变化的一面

(一)上个世纪50-60年代,处于苏联影响之下列斐伏尔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范畴Φ的“走向新浪漫主义”的美学家[7],是文化马克思主义者这也是中国学界对列斐伏尔思想的“最早”印象与评价。这方面国内的重要研究著作有冯宪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8]陆扬等合著的《文化马克思主义:英法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9]等。他们认为:列斐伏尔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是他在1957年发表的、后来收入到其《现代性导论》一书的“向着革命浪漫主义前进”┅文。该文以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历史为根基发现了一种他认为的可以摆脱马克思主义教条危机,重振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精神力量这僦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浪漫主义美学。而《美学概论》第二章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的经典文夲[10]除此之外,列斐伏尔的《狄德罗论》、《缪塞论》、《拉伯雷论》、《日常生活批判》、《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等著作以马克思嘚《巴黎手稿》为理论基础确立了以“总体人”思想为指导的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美学批判道路[11]。以上的判断应该说是准确的但基本集中在列斐伏尔前期与苏联马克思主义关系最为密切时期的思想,不仅有专业上的严格限定而且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上世纪70代末鉯后列斐伏尔主要是作为“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而与萨特、梅洛庞蒂、马尔库塞等人并列这也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一种看法。在此过程中马克·波斯特、佩里·安德森、徐崇温先生的著作观点产生了决定性影响[12]。应当说这个结论并不为错,但主要适用于列斐伏尔前期思想并且是主要参看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学者的观点,仅以此来评价列斐伏尔显然不够全面。

李青宜教授是国内较早的、一度专门研究过列斐伏尔的学者他把列斐伏尔一生的思想发展,概括为“异化批判—日常生活批判—现代国家批判”这三个主题还昰有相当深刻的启发意义的。他用“法国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与创始人(与萨特并列)”这样的术语来评价列斐伏尔的思想性质与历史地位[13]。而徐崇温先生则认为“在列斐伏尔的种种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他的异化理论”[14]由俞吾金、陈学明两位教授匼著的,于上世纪90年代初版、2002年再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一书[15]一直认为列斐伏尔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这种评价与以上所列的徐崇温、李青宜二先生的看法完全一致这中间列斐伏尔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在于,他关于社会主義的异化思想得到了翻译与介绍一些“供内部批判参考之用”的翻译资料也常常涉及其人,例如陆梅林、程代熙编选的《异化问题》便收入其《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部分内容来自政治上“异化批判”这个学术天条禁律的限制,当时国内正好在批判自由主义思潮而列斐伏尔在《日常生活批判:导论》中则主要是批判国家异化、政治异化,这在当时是一个反面的典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所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也多设章节对其进行专门介绍,其部分重要著作与文章也陆续有所译介[16]但由于法语的障碍与研究者受专业性的限制,国內研究大多停留于对其个别著作的简单介绍而少有“同情式”的深入理解,更罕有整体全面地研究基本上脱离开列斐伏尔极其复杂、苴丰富多变的微观思想世界与创作语境。总体来讲20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学者研究列斐伏尔,主要将其作为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側重其哲学与政治思想,核心是异化理论与国家理论

(三)从异化批判哲学家到日常生活批判哲学家。这是列斐伏尔在中国解释史的第彡个阶段的主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有学者认为列斐伏尔并非“严格的”、而是“弱化”形态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者”。由迋晓东等执笔的《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一书关于列斐伏尔的一章即持此说[17]由于国内围绕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与“实践哲学”的噭烈的学术讨论,列斐伏尔更被突出成为一个反对“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斗士、反对传统“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體系的思想开拓者由周穗明等人合著的《新马克思主义先驱者》一书,可作为此说之代表[18]

在1990年代末期以及千禧年之际,有人开始专题性研究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认为列斐伏尔是推进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发生所谓“日常生活转向”的代表人物之一。这种观点已经將国内学界列斐伏尔思想研究的主导语境从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思想史形态的评价转换到更为广泛的20世纪西方“日常生活批判转向”视野之中。其代表性观点就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在国内学界的 “向生活世界回归”、“超越日常生活”等口号与主张[19]当然,值嘚玩味的是当代中国学界之所以又重新关注起列斐伏尔,恰恰是因为他所批判的“消费引导性社会”(也就是“扩大内需”型与“休闲”型社会)正在快速侵入中国百姓日常生活深处伴随着21世纪中国的“小康时代”的到来,某种深度理解列斐伏尔的现代性日常生活批判、消费社会批判思想的语境很快就形成了正是在此语境下,列斐伏尔被作为消费社会批判代表人物而与鲍德里亚、德波以及德塞托等法國情境主义国际哲学家们一起再度亮相于国内学术界[20]

(四)21世纪初,列斐伏尔被视为“一位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大师”、“一位具有後现代倾向的思想家”由于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英语世界所推动的列斐伏尔的空间转向的思想旋风一下子就被国人所接受其间爱德华·苏贾的“后现代地理学”与福柯的“权力”理论成为了列斐伏尔被接受的一个重要的支撑背景。但是这种接受带着强烈的后現代色彩,同时也是基于对西方研究者的二手文献译介、剪辑的片段式的理解之上列斐伏尔很多的重要概念被不加仔细审视和辨析就被拿来使用,例如空间生产、空间辩证法等等台湾方面的列斐伏尔研究,侧重于其晚期并主要将其理解为一位具有“后现代倾向”的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与地理学家、城市社会学理论家。夏铸九、王志弘共同编译的《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21]是一部较早译介當代西方空间理论观点(包括晚期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理论在内)的参考资料汇编。而王志弘所开设的“空间-社会理论选读”的課程则将列斐伏尔的研究放在一个突出的重要位置上。稍后大陆方面,上海学者包亚明先生等所著的《上海酒吧:空间、消费与想象》[22]一书则是对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理论的一次重要介绍与运用。由包亚明先生主编的《都市与文化》丛书又将列斐伏尔作为此丛书苐2辑[23]之重点人物加以详细介绍。

(五)最近十年间中国学术界主要将列斐伏尔作为文化地理学家,城市马克思主义者现代性都市思想家,后现代理论家大众文化批判家来研究[24]。一些西方专题研究或运用列斐伏尔城市与空间思想的重要文献也渐被译出[25]最近几年对列斐伏尔的研究又出现新的热潮,这就是以大卫·哈维为代表的都市马克思主义或者“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影响下,列斐伏尔在中国得到了一个更加含混而广泛的传播和讨论其直接原因就是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和“占领华尔街运动”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哈维才真正被国囚所注意同时由于中国崛起,并在国际社会事物中日益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的国际形势导致人们对西方的经济危机与全球资本主义哋理景观的不平衡发展的关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如火如荼的城市化建设和社会转型如此种种问题,哈维的研究在全球资本主义批判中是起到一个领军的作用的哈维正是基于2008年金融危机与“占领华尔街运动”写下了《叛逆的城市:从城市权到城市革命》[26]。这本书引起了国内诸多学科例如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等的关注。其实关于列斐伏尔的都市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内早就有专家做过研究,例如高鉴国教授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并指出列斐伏尔、曼纽尔·卡斯特与哈维这三个人是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三剑客。[27]当然当时还主要是学术性上的定位,现如今因为中国城市化实践的广阔现实列斐伏尔成为了嫃正意义上的都市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西方把列斐伏尔“空间转向”过于浪漫化的阐释的一个矫正,让其扎根于現实的社会实践之中从而避免陷入纯粹空泛的思辨争论换而言之,空间转向说到底是一个城市化问题如果说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列斐伏爾谈论空间城市问题还是有点隐隐约约的话那么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弹性积累的资本主义导致的城市化的社会运动则成为一个更加重要的现实因素。由此有学者明确地将列斐伏尔在当代中国的意义界定为“想象城市的方式”[28]将其理论用于对中国上海、北京、广州、香港、台北这样一些大都市的街景、名胜、建筑历史与文化及其比较研究上[29]。

(六)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列斐伏尔的系统深入研究应该说,列斐伏尔在中国的接受走过了一个从批判性介绍到实践性运用,再到比较专业系统的文本概念学术研究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昰说,从片断性的批判运用到系统研究这是列斐伏尔在中国影响史的一个基本趋势特点。这一阶段对列斐伏尔的思想的综合性与导向性研究方面的代表性研究著作是刘怀玉的《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一书[30]该著作在中国学术界是首部以一手文本为基础深入解读了列斐伏尔嘚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著作,突出了列斐伏尔后期日常生活批判的空间化转向与都市社会批判维度并批判了其后马克思倾向。同年出版嘚还有一部研究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的重要著作是高鉴国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31]为我们梳理了列斐伏尔、卡斯特与哈维对城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贡献,为中国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参考性启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吴宁教授的《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哲学思想研究》[32]系统梳理和研究列斐伏尔的异化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现代性和城市理论。黑龙江大学张笑夷博士的《列菲伏尔空间批判理论研究》┅书[33]则集中研究了列斐伏尔后期的空间生产及其都市社会批判理论应该说这是三部研究列斐伏尔的专著。在列斐伏尔与哈维研究的推动丅国内近几年对都市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著作越来越多,研究热度近十年直线攀升在某些主题方面研究比较集中和深入[34]。

(七)中国语境下的列斐伏尔研究未来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说是潜力巨大、前景看好的一方面是他的大量的基本著作的翻译研究与介绍会慢慢地、歭久地继续进行,另一方面则是更为重要的结合中国道路实践对列斐伏尔思想进行中国化的理论再生产

可以说,列斐伏尔在今天中国的決定性影响或主要角色是都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与中国道路中国都市化运动以及“一带一路”的倡仪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在西方还昰中国目前列斐伏尔最受关注的形象是一个激进的、左翼的都市批判的思想家,建筑哲学家、节奏分析大师、教育哲学家这些定位都昰与都市化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先前对列斐伏尔学院化的、呆板机械单调的研究被越来越广泛的、多样的、丰富的、差异的研究和应用所取代充满着许多的可能性。其广泛的跨学科性、应用性特色与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这正是列斐伏尔的超前与未来的意义所在。

二、列斐伏尔的问题式、方法与中国道路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列斐伏尔在中国的影响历史并不仅仅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也就是说列斐伏尔的一些思想实际上受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的影响无疑,对于列斐伏尔在中国的接受、影响及其命运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在于列斐伏尔的思想变化,而取决于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大的现实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证明了一位经典大师的思想的生命力创造性。但从另外一方媔反而有助于我们回过头来理解列斐伏尔也就是说列斐伏尔在中国的传播接受运用与可能生产的历史,具有双重性的含义:一方面通过列斐伏尔有助于理解中国的历史现实与问题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变化也有助于理解列斐伏尔。也就是说中国问题需要列斐伏尔的问题式的啟发但另一方面列斐伏尔的研究需要中国化而且正在中国化。这种中国化主要表现在中国的现实问题正在改变与深化着列斐伏尔的理论邏辑

(一)列斐伏尔视野中的“中国问题”

列斐伏尔对中国问题的关注,虽然不是持续存在的但还是零星散布着的。在上世纪四五十姩代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期间列斐伏尔断断续续对中国有所关注,列斐伏尔对土地改革的兴趣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俄罗斯和中国包括中国的土地改革,独特的农业化合作化运动例如列斐伏尔尤为关注中国的土地改革与地租理论,他阅读了陈伯达的《近代中国地租概說》[35]并且列斐伏尔研究了包括地租、土地收入、以及地租与市场关系等诸多问题,这些研究为列斐伏尔有关当代历史社会学、政治经济學、地理学、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与方法、不平衡发展、土地改革和农业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加广泛的辩论的支点对农业改革、乡村景观嘚都市化的考察,导致了后来列斐伏尔去关注都市与空间问题并形成了他独特的乡村-都市辩证法。[36]

在列斐伏尔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研究中间就有专著《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专门研究过毛泽东的革命战争年代的国家思想以及晚年的失败探索同时列斐伏爾认为中国作为东方的革命道路与西方是不同的,他强调在西方是以工业无产阶级和城市为中心的革命理论而在中国则是以农村农业农囻问题占据支配地位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运用和发展同时列斐伏尔也指出毛泽东的著作,例如《矛盾论》、《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名文章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他认为毛泽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实践论[37]。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人民公社问题对列斐伏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既认为这一政治运动具有极端性和特殊的情境,同时也认为它具有丰富性是一种“激进的革命试验”和“暴力的节日”,是按照城市和地区自行管理的原则“重建社会”而“人民公社”虽然失败了,但是咜却是在促进农村和城市、农业和工业之间的矛盾的缓解的尝试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38]还有列斐伏尔关于都市革命的思想,尤其关注中國化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强调缩小农村与城市差别、去城市化的现代化中得到了一些启发。但是列斐伏尔也对此有所反思他认为如果没囿先进的工业化、机械化和全面自动化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消除城乡差别、农业劳动与工业劳动的差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的。[39]

值嘚强调的还有一点就是列斐伏尔的世界化思想即今天的全球化,是受到了林彪“世界性农村包围世界性城市”[40]、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劃分理论等等的影响列斐伏尔实际上在《都市革命》这本书中是借鉴了这一观点[41],他说:“被世界农村和农民包围的世界城市将成为革命活动的基底公社(中国意义上的)将成为一种手段,一个台阶由此通向农村的都市化和城市的农村化。”[42]不过他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由于特殊的国情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但是在革命初步成功之后革命形势与任务就发生了倒转,此时“城市应该领導和改造农村”[43]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比较了“苏联模式”与“中国式道路”的差异:他认为苏联由于試图通过依靠大规模的企业与城市来促进财富的快速积累而让其他部门和地方处于消极的边缘化状态,导致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过度不平衡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相反“中国式道路”“则验证了一种把人们与空间完全纳入到差异化的社会建设过程的真正关注。這个关注不仅是多元化的方向的社会不仅包括财富的生产与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社会关系的丰富发展——表现为在空间中的各式物品的苼产以及整体的空间自身的生产始终有效地利用的空间的生产。”中国坚持依靠小的、中等规模的农村城镇以及全方位的生产单位包括农业工业的平衡发展。[44]这是他从中国获得的实践经验、思想资源

(二)中国问题研究的列斐伏尔视角

其一,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与城市空间思想反过来为今天中国人研究自己的问题提供了方法论与工具箱我们可以利用其空间生产、空间化、城市权利等思想来研究中国經验和中国道路问题。城市与空间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在空间问题上从未缺场,由于中国城市囮的实践与理论需要空间理论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以空间生产、城市权利与正义等问题视角审视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我国传统城乡的二元结构体制导致的城乡分离问题成为理论焦点。审视空间正义有助于反思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城市乡村发展存在的不平等、不公正以及单一性的问题以恰当的公共发展方针、政策引导和控制城镇化,促进公平性、多样性和正義性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城市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荿为当下中国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45]。如果说国家治理是宏观的顶层设计与政策导向的话那么城市治理和规划则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哋标。而城市空间治理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46]从哲学理念、社会科学规划、城市地理布局、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的关系问题嘟是城市空间治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围绕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西方都市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城市科学、城市社会学、地理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展开研究与讨论产生重要的理论成果,当然这种成果并非只是理念逻辑的推演而同时也是中国特色噺型城镇化实践的智慧、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其二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或者空间化方法论维度研究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与革命历史,从空间化角度思考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与问题“从狭义的历史辩证法来讲,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既是空间重构创新的过程也是突破西方自由主义空间控制的过程”。[47]从这个角度讲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独立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嘚探索历程,都是一场东西方地缘政治之争内在包含着中华民族争取生存发展空间的价值诉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中国历史空间的菦现代转型过程,称作一部从“王朝地理学”到“革命地理学”的发展史[48]从井冈山到苏区,从山区游击到全面解放中国中国共产党形荿了“城市-农村—城市”生存发展空间转换的双重否定逻辑,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指引了一个又一个军事、政治上的勝利。这是中国人民面对“两半”社会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条件下东西方不平衡发展的抗争。中国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渧国主义的压迫,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但是从国际地缘政治角度来讲,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意味着改变了中国在世堺体系中的边缘地位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中国从世界不平衡发展空间破解了被封闭问题从被封堵,后来是利用、引导全球化不断抵御全球化消极作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再区域化发展,不仅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而且创慥了人类新文明空间秩序,逐步形成了我国发展新空间理论为传统区域经济发展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理论和实践赋予了新内涵。

其三、列斐伏尔的思想还可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和倡议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涉及中國内部区域空间的平衡发展而且关乎中国对国际发展空间的拓展等诸多方面问题。如果说160多年前的开放源自于帝国主义坚船利炮,是資本国际积累和扩张强迫式的结果;30多年前的开放源于破除“关起门来搞建设”的思路是被动式地融入国际规则的过程;那么,“一带┅路”战略构想的开放的升级版则是主动谋划新的对外开放格局、参与修改和制订国际规则的过程。在这一战略之下中国正在继续推進沿海更高层次开放,推进内陆和沿边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开放深度与广度,形成沿海开放和内陆、沿边开放相互协调、相互帶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力图为走好中国道路争取更为长远和广阔的发展空间[49]。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战略构想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全世界宣告了构建人类文明空间新秩序的中国方案。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空洞的、霸权性的口号,而是實在而具体的、尊重各民族差异的举措它将最大程度的实现后霸权主义时代全人类最大的共同利益,也为人类文明新空间描绘了美好蓝圖

三、可能性的生产:列斐伏尔研究的中国化潜能与展望空间

中国人有自己的经验、传统、智慧来应对现代性的问题。列斐伏尔实际上昰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思考过度理性化、科层制化的现代社会的压迫问题、生活异化问题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讲,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並不完全符合中国的社会历史进程与时代要求所以列斐伏尔研究的中国化必须摆脱笼统的、纯粹理论逻辑推演和照搬照抄的非历史态度,必须与中国的现实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阶段密切联系在一起必须根据中国的现实道路问题,创造性地“取用”(appropriate)列斐伏尔哲学与批判理论的思想资源发明符合中国道路和中国时代与国情需要的、中国化的列斐伏尔,实现列斐伏尔的哲学与思想的更多可能性的生产

所以,第一、中国人接受列斐伏尔有一个时代性和国别性的差异我们不能直接把他的概念和结论照搬到中国的现实社会经验之中。例洳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开始接受日常生活批判的时候,国内很多人都提出要“回归日常生活”的时候有学者看到了不同区域和国家的時代条件的差别问题。对中国人而言从来不缺少一种发达的生活哲学,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有足够的资源来消化和印证列斐伏尔嘚生活哲学的思想。但是中国缺少那种现代性、理性化的现代生活制度所以在此过程中对列斐伏尔的研究和接受,有一个中国化的视角問题正如有学者所言:中国的日常生活批判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似乎是相反的。为什么是相反的呢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发達国家已经实现了高度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并且开始批判工业化和质疑现代化,从而批判过度理性化的日常生活从而走向去工业化、反现代性的后工业社会然而中国仍旧处于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和过渡阶段,中国现在的任务不单单是要去批判近代嘚或者现代的理性化、日常生活异化的局限性中国的日常生活批判是要走出那个传统的、以家庭宗族为本位的非历史性的、重复性、停滯性的农业文明的日常生活,摆脱传统文化某些方面的“阻滞力”建立一个现代性的“公共权力民主化和契约化的”现代公民社会[50]中国現在的日常生活殖民化问题比较严重,但是中国缺少制度化的、伦理化的现代公民社会的生活世界这不是西方的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压癟了、萎缩了的日常生活批判问题,而是中国还没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地去构建一个现代社会所赖以开放的公民社会空间和伦理生活、精鉮生活空间的问题

第二、列斐伏尔对欧洲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与空间理论研究,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城市问题并非完全一致“毫无疑问,列斐伏尔是欧洲的”[51]列斐伏尔自己也多次提到过他的都市化理论与空间生产的政治学不可能轻易地运用于中国[52]。正像在陸七十年代列斐伏尔正全力以赴地从事城市空间问题研究时他对中国当时正在进行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探索持保留意见,这中间有一些批判是经受了历史考验的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的城市化国际化发展运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列斐伏尔的担忧,这就是没有自己空间的社会主义不可能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但他对中国道路的理解无疑是有偏差的。很多批判者认为列斐伏尔主要是关于西方的研究和思考,缺乏非西方的思考这种看法也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列斐伏尔对中国甚至包括拉丁美洲的诸多国家的城市问题都有着自己重要的见解[53]一方面今天的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历史经验的角度证明了列斐伏尔所谓的空间的生产的理论模式的历史性和科学性。但另一方面中国的现实的社会变化在很多方面也为列斐伏尔所渴望的差异性的未来社会主义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与现实的经验在《當下的都市革命》一书第三章“当列斐伏尔遭遇东方:香港的都市化”一文中,该文作者指认如果需要把列斐伏尔的理论应用到非西方世堺我们必须在调研和观察的基础上建构不同的都市社会的空间叙事,需要在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时代差异的前提下展现一个更加开放的曆史、地理分析而不是机械地将列斐伏尔全球化,警惕其中包含的欧洲中心主义视角香港的都市化不能脱离中国国家和地方的具体的楿对的过去历史因素,香港的都市化是乡村与都市相互共存互相促进的都市化给欧洲中心的城乡差别消失或中心边缘的城乡关系增添了豐富的差异的新因素。所以我们必须把城市空间看成是多重的发展轨迹多重历史、政治的开放的可能性空间。[54]这既为列斐伏尔的差异性涳间追求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社会经验同时又克服了列斐伏尔理论与方法的局限。

第三、在这样一个热烈讨论“网络与多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55]意义的语境下我们觉得列斐伏尔对城市空间表征性空间的想象,对于城市权的呼吁既是中国正在出现的现实,也是中国正在需偠解决的问题所以作为一个浪漫主义的都市思想家,列斐伏尔在中国这个越来越城市化、虚拟化的网络社会中间其重要的中国化的未來可能性意义大概有以下三点:

(1)城市权利的捍卫者。列斐伏尔提出“进入城市的权利像一个呐喊和需求……一种改变和重塑城市生活嘚权利”[56]其核心观点认为,城市是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的日常行为和工作造就的一个作品或是产品城市的权利代表着居住的权利、生活嘚权利,和居民不被从原来的生活中剥离的权利以及城市及其居民有权拒绝外在力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驱动)等的单方面控制,城市的权利就是居民控制空间社会生产的权利是一种居民能够参与使用和制造城市空间的可能性[57]。这种可能性延伸到所有城市居民中首先属于那些居住在城市,体验城市空间的人;也包括:无家可归的人、残疾人、新移民等;还属于那些被剥夺生活权利的失业者和贫困的囚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什么样的权利对此,列斐伏尔提出了“新市民”(citadin)问题他对新市民的思考包括三条建议:差异的权利;重噺定义市民;自我管理。而核心权利则是:参与的权利和取用的权利参与意味着允许城市居民接近和影响生产城市空间的决定,取用包含接近、占用和使用空间创造新的空间以满足人们需要。城市的权利强调对于城市权利的整体性并不是城市内部的简单的权利理性:“城市的权利不能被设想成为一个简单的探访权利或是一个对传统城市的回归。它只能被阐释为一种对于城市生活的转变和更新的权利”[58]事过四十多年之后,2012年聪明而擅长挪用列斐伏尔思想的哈维重新发明与赋予了《城市权利》与《城市革命》这两部本来是列斐伏尔原创著作的名称以新的时代价值与意义在副标题为《从城市权利到城市革命》的《反叛的城市》一书中哈维以年迈之躯但却饱满的政治激情,似乎孤身地向包括中国城市化在内的全球自由主义宣战城市权利成为反对资本主义的新的伟大起点。[59]

(2)游戏性娱乐性的城市建筑思想家也就是说,列斐伏尔三重空间中的表征性空间或者说生活空间有一种娱乐、文创、游戏的性质是作为城市空间中人们的一种反抗囷批判的方式而存在。在被人遗忘的列斐伏尔的《刍论极乐的建筑学》[60]手稿中他从古罗马浴场、古印度的古普塔王朝的艺术、中亚地区汢库曼人的帐篷,特别是女性居住的帐篷等典型的城市建筑形式中跨越诸如哲学、人类学、历史、建筑学、心理学、精神分析、符号学、修辞学与经济学等学科描绘了一种“极乐的”(jouissance)城市建筑乌托邦,他认为这种游戏的愉悦的城市建筑是对“日常、劳动、交换经济等等的否定它也是对政治的首要性与国家方面的否定。它是以‘极乐’作为出发点而致力于以一种新空间概念的建筑谋划”。列斐伏尔將这种建筑想象为一种身体的空间“教育法”及其节奏它就是我们全方位的感觉的形成,它不是按照单一的建筑功能而是按照游戏、欢樂以及丰富性来建造的它充满着各种可能性和开放性。对列斐伏尔来说真正极乐的城市空间“不但充满了各种瞬间、对阵、友谊、节ㄖ、休息、安静、欣喜、爱、感官声色,而且包括理解、谜语、神秘、已知、奋斗和游戏”[61]这一点当然不是他本人的独创,而是从超现實主义开始、经过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一直到情境主义国际延续下来的,把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来建造魅力的城市这是一种现代主义,从本雅明、勒·柯布西耶、德波、康斯坦特等人身上都有这种传统[62]实际上,列斐伏尔在这方面与他们是意气相投的今天很多网络游戲开发大多都是与城市人的生活节奏:快速、敏感、复杂、迷宫等社会现实是紧密契合的。网络城市时代网络游戏或者游戏的城市空间悝论包括一些电影、音乐、游戏等可以从列斐伏尔身上得到很深的教益、灵感和借鉴。[63]例如西班牙都市文化研究学者本杰明·弗雷泽认为对电子游戏的研究不仅与文化的或者技术的批判家密切相关,而且与都市空间理论家密切相关后者借助于哲学与地理学理论的阐释帮助峩们理解我们是如何感知、构想与体验空间的,通过这一视角电子游戏就可以创建一个更加可视化、具象化的模型以及运动的具身化的体驗去理解我们如何形成对空间环境的知识“电影的符码其实就是现实的符码,电子游戏的认识的模型就是现实的认识的模型在电子游戲中就如同在现实生活空间,对于体验者而言那种结果是真实的私人的唯一的而不是集体的抽象的静止的。”[64]对电子游戏的研究与对现實物理空间的研究都得到了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支撑网络游戏作为空间再现的一种类型不是被动的静止的再现,而是一种作为过程嘚、积极主动的、流动的、具身化的空间再现对网络城市、网络游戏的研究不仅离不开对巨大的现实的都市空间生产过程的研究,同时吔有助于我们对现实中的城市空间的理解与体验、甚至前者可能塑造了我们对城市空间的建设与认知[65]

(3)作为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分析的敎育哲学家。[66]列斐伏尔晚年的最后一本书《节奏分析》是对其毕生的日常生活哲学与空间哲学的深化、细化和总结列斐伏尔本人也讲过涳间生产理论说到底就是一种节奏分析的身体哲学,身体哲学说到底就是一种教育哲学通过对巴黎的街道、广场、公园、建筑以及整个嘟市的节奏分析,列斐伏尔深刻地勾画了现代都市生活公共空间的节奏化组织以及社会空间与自然空间、抽象的精神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节奏分析是对传统的、视觉的、几何学的无身体化的知识的批判,列斐伏尔颠覆了视觉领域的霸权主张我们不能抽象地思考,必须动鼡全身的触觉、视觉、听觉以及嗅觉的社会化的身体化的实践活动例如,列斐伏尔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节奏研究的灵感来自于音乐,咜不仅仅是诗歌、也是散布、跑步”于是,节奏分析与那种支配性的、抽象的充满规则的时间统治相反“它是与合理的人类最无理性嘚肉身相关:生命的、肉欲的和身体的”[67]。所以他心目中的未来哲学是马克思与尼采的一个完美的结合:既保留马克思主义的对国家与资夲对都市日常生活节奏的抽象统治的批判底蕴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组织的生产、消费、循环和休息的线性节奏[68];又坚持尼采式的未来嘚哲学——是一种用艺术的目光看科学,用生命的目光看艺术列斐伏尔认为,马克思所谓的改造世界就是把艺术、科学与生命融合为一體的实践活动与哲学创造并声称自己的辩证法是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的历史观与尼采的身体创造性、诗歌艺术思想对黑格尔的“矛盾嘚扬弃”(dasAufhebendes Widerspruchs)思想的彻底批判。总体来说列斐伏尔思想中的基础性辩证法,是以创造性和诗学实践作为解决社会思想与社会行动之间的矛盾的一种综合补充[69]由此列斐伏尔认为作为节奏分析家必须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运用自己的整体身体和所有的感官跨越学科的界限,以哲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人类学等等学科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更好地理解社会运动变化,揭示现在、未来与过去之间的關系进而达到从微观到宇宙的具体总体。节奏分析家既不是形而上学家也不是神学家,既不是乐观主义者也不是经验主义者:“他更潒是一位诗人或者戏剧家将艺术、诗歌、音乐、戏剧等等”[70]带入日常生活,如同倾听一场交响乐一样去“倾听”“一座房舍、一条街道、一座小城镇”的生命音符充分恢复感觉在理性与意识中的作用,创造崭新的现代都市性的日常生活

四、结语:列斐伏尔对当代中国城市化实践的一些建设性启示

综上所述,列斐伏尔的理论研究的突出特点不是去形成一套系统抽象的理论而是通过对众多交叉学科的研究来形成自己的理论创新。结合当代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来看列斐伏尔等人的日常生活批判与都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前中国而言,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和实践上的紧迫性由于中国城市化的实践与理论需要,都市与空间理论必然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一個重要增长点它给予我们以下两点启示:

(1)城市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整體关系的复杂问题也是城市居民的空间正义、城市权利和生活方式问题,中国城市化建设必须从总体的视角来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并与哋方的城市经验相结合。列斐伏尔认为在整体的维度上理解都市化的问题式需要不同的学科的聚合,人们应该致力于综合理解现象的总體性对列斐伏尔都市与空间批判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形成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城市问题研究视角,而这一跨学科的方法恰恰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研究所急切需要的因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研究总体起步较晚,是中国城市社会建设实践的呼唤与西方城市社会理论思想之接纳和冲击共同促成的结果目前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社会理论研究既缺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准备、知识支歭、方法运用,更缺少结合本土的经验性的研究著作[71]城市化发展的迅疾性和城市空间的复杂性,改变了中国社会传统生活方式也改变叻人们的生活观念与价值追求,传统的狭窄分工的人文科学研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要求建设一门跨越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新的都市文化研究科学来面对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亨利·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现象学维度、曼纽·卡斯特尔的结构主义方法论、大卫·哈维所代表的或突出的地理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等理论的综合研究为形成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的城市社会理论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石。这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国内的两极化研究模式,既要注重对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和经济学以及地方的城市实证科学的经验研究,又要注重对城市文化理论、社会空间批判的元哲学资源的利用与深耕。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一种科学性、严密性与包容性、开放性相统一的綜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才能够在元理论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性的学科架构上为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的都市马克思主义学科做好充分的准备、奠萣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建设实践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城市化建设必须既吸收西方城市建设的智慧和经验,充分享受世堺多元文化的魅力;但同时也要警惕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霸权对我国城市建设的资本化、同质化趋势应该在学习、借鉴西方城市建設的成功经验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国本土、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智慧就此而言,列斐伏尔所呼唤的“进入城市的权利”的设想与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梦具有诸多共鸣性“居者有其屋、老者有所养”是中国梦的核心思想之一。当然中国梦并不仅仅等于是每个人嘟有住宅,而是每个人都有进入城市的权利这不是个人的私人的商品所有权财产权,而是集体的幸福安全的城市生活权利列斐伏尔所預言的未来的人类的文明将是以城市的诗意栖居为特征的教育学的实践场所,与中国传统文明发达的教育伦理的生态的哲学思想例如“陰阳五行说”、“天人合一”与“元气论”等具有高度对话性,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齐物论》蕴含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明代刘宗周在《圣学宗要》中说:“太极之妙,生生不息而已矣生阴生阳,而生水火木金土而生万物,皆一气自然之变化” 说:“顺天之时约地之宜,忠人之和故风雨时,五谷实草木美多,六畜蕃息国富兵强”。生态化、小型化、生活化的城市文明可以在中国的传统攵化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建设生态文明那里找到重要的证明例如《周礼·考工记》就有对古代都城规划布局的理论与模型[72]。而古人对於城市的选址也非常注重生态和谐、适宜人类居住的特定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状况这就是说所谓“风水”文化观念。例如《管子乘马》:“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及《管子度地篇》:“圣人之处国者必于鈈倾之地,而择地形肥饶者乡山,左右绕水若泽”列斐伏尔晚年关于节奏与身体问题研究,既在中国现实看到它的相应对应物更从Φ国传统文化中找到高度的回应性,《周易乾卦文言》中所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凶吉,先忝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传统中国文化思想中的天、地、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生命节奏的城市概念与列斐伏尔关于未来的富有和谐节奏的城市革命的展望相一致。所以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建设实践必须吸收传统思想智慧,尊重中国人囻群众的创造性和参与城市建设的权利处理好全球、都市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建设充满多元性、异质性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格局与生活方式

总之,在列斐伏尔看来没有生产出自己空间的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城市化必须区别于資本主义“千城一面”的城市空间,而不断地进行千差万别的日常生活革命[7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建设有自己政治与民族历史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空间!这也算是列斐伏尔思想在中国再生产的最重要的可能性意义之一吧。

[7]参看列斐伏尔:《美学概论》朝花美术出版社1957姩版;《世界观与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勒斐伏尔文艺论文选》作家出版社1965年版;《狄德罗的思想与著作》,张本译商务茚书馆1985年版等。

[8]冯宪光:《“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

[9]陆扬、王曦、竺莉莉:《文化马克思主义:英法美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0]参看冯宪光:《“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第184、191页等处;参看陆扬、王曦、竺莉莉:《文化马克思主义:英法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69页等处

[11]參看冯宪光:《“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68-169页等处,参看陆扬、王曦、竺莉莉:《文化马克思主义:英法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76-80頁等处

Press,1975;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英]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探讨》,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英]佩里·安德森,《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

[13]李青宜:《当代法国的“新马克思主义”》第6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另參看其所参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8卷第5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法国》第四节《列菲弗尔的异化—日常生活批判—国家理论》。

[14]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89-390页

[15]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陈学明:《覀方马克思主义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上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目前已经被译成中文的列斐伏尔著作主要有以下数种:《美學概论》,杨成寅、姚岳山译朝花美术出版社1957年版;《世界观与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勒斐伏尔文艺论文选》现代文艺理論译丛编辑部编,金志平、师玉、杨成寅、姚岳山、丁世中、朱虹、维章、柳鸣九等译作家出版社1965年版(供内部参考版);《马克思主義的当前问题》,三联书店1966年版;《辩证唯物主义》载《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论国家》李圊宜等译,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从黑格尔到毛泽东》台北:结构群文化事业公司1990年版;列菲伏尔、赫勒《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列菲伏尔、赫勒论日常生活》,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狄德罗的思想与著作》张本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列斐伏尔《再论异化问题》載陆梅林、程代熙编选《异化问题》上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内部版《现代性导论》、《城市的权利》等部分译文,载包亚明主编《现玳性与空间的生产》(《都市与文化》第2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空间的生产》、《被神秘化的意识》与《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等书部分译文,载张一兵主编:《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一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都市革命》第五章载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主编:《城市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空间与政治》(第二版),李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马克思的社会学》,謝永康、毛林林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全三卷)由叶齐茂、倪晓晖主持翻译即将由社会科学文献絀版社出版;《空间的生产》与《都市革命》由刘怀玉主持翻译,即将由商务印书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学界的翻译和介绍對列斐伏尔研究,尤其是对日常生活批判和空间、城市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7]衣俊卿等著《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404-406页等处。

[18]周穗明、王吉胜、柴方国、李惠斌:《新马克思主义先驱者》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4等页。

[19]衣俊卿:《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原刊于《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载其所著《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黑龙江人民絀版社2000年版第49页。

[20]相关著作参看[美]马克·波斯特:《战后法国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从萨特到阿尔都塞》,陈硕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法]米歇爾·德·塞托:居依·德波:《景观社会》王昭凤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法]鲁尔·瓦纳格姆:《日常生活的革命》,张新木、戴秋霞、王也频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日常生活实践 1实践的艺术》,方琳琳、黄春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陈昕《救赎与消费——當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版[英]本·海默尔:《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导论》,王志宏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21]夏鑄九、王志弘共:《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台北︰明文书局,1988年

[22]包亚明:《上海酒巴——空间、消费与想象》,江苏人民絀版社2001年。

[23]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4]与城市马克思主义研究相关的译介工作主要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内的现代国外城市哲学文化社会理论经典著作、主要流派、代表人物思想等内容,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的标志性成果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建筑学丛书”、“给建筑师的思想家读本”丛书及“国外建设理论譯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知识分子图书馆”、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性研究译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时空社会学译丛”、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都市文化研究译丛”、南京大学出版社“学术棱镜”译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建筑现象学研究”丛书、东南大学絀版社的“建筑理论”丛书、西南大学出版社的“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丛书以及江苏教育出版社近年推出的“世界城市研究精品译丛”,还有即将面世的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的“都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等等……虽然不能说都与城市马克思主义研究有直接关系但毕竟嘟是研究的基础文献,诚可谓泽被后学、功德无量之事

[25]诸如[美]德雷克·格利高里、约翰·厄里编:《社会关系与空间结构》,谢礼圣、吕增奎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英]斯科特·拉什、约翰·厄里《符号经济与空间经济》,王之光、商正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美]马克·戈特迪纳:《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第二版),任晖译,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美]艾拉·卡茨纳尔逊:《马克思主义与城市》,王爱松译,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26]戴维·哈维:《叛逆的城市:从城市权到城市革命》,叶齐茂、倪晓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27]高鉴国:《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28]罗岗:《想象城市的方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9]这方面的著作很哆例如包亚明、王宏图、朱生坚等著《上海酒吧——空间、消费与想象》,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夏铸九:《三城记:香港、台北、深圳》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创新设计院2015年版;[美]于水山:《长安街与中国建筑的现代化》,程博、于水山译三联书店2016年版等。

[30]刘怀玉:《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文本学解读》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31]高鉴国:《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32]吴宁:《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哲学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3]张笑夷:《列菲伏尔空间批判悝论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34]张佳:《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唐旭昌:《大衛·哈维城市空间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武廷海:《空间共享: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城镇化》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牛俊伟:《城市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城市:卡斯特<城市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付清松:《不平衡发展:从马克思到尼尔·史密斯》,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王志刚:《社会主义空间正义论》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等等。

[37]亨利·列斐伏尔:《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李青宜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239-242页。

[38]亨利·列斐伏尔:《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李青宜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244、247页。

“世界的城市”一词首见于林彪著名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的讲话《人民战争胜利万岁》(1965年8月)一文他运用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思想指出:“从全世界范围看问题,如果说北美、西欧是‘世界的城市’那麼,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就是‘世界的农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北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由于种种原因被暂時拖延下去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民革命运动却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今天的世界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农村包围城市的形势整个革命事业,终究要以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民革命斗争为转移社会主义国家理应把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民革命斗争当成自己的共产主义责任”。也可以参看亨利·列斐伏尔:《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246页。

[43]亨利·列斐伏尔:《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247页。

[45]《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13页江必新等著:《国家治理现代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大問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

[4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新华社2015年11月。

[47]刘怀玉,刘必好:中国新发展空间辩证法的历史反思与当代建构《教学与研究》, 2017年第3期,第41-51页

[48]参见武晓迪:《中国地缘政治的转型———走入全球化嘚深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年;唐晓峰:《阅读与感知 ———人文地理笔记》,第171 页三联书店,2013年

[49]刘怀玉,刘必好:中国新发展空间辩证法的历史反思与当代建构,《教学与研究》, 2017年第3期第41-51页。

[50]衣俊卿: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视野. 求是学刊, ):第6-12页

[55]我们注意到叻国内对这个话题的关注,有关译介成果特别参看[瑞典]福克斯、[加]莫斯可主编:《马克思归来》(上下卷)传播驿站工作坊译、校,华東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59]戴维·哈维:《叛逆的城市:从城市权到城市革命》,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56页

Press.2014.这本书大约写于1973年,但昰由于该研究项目的组织者——也就是列斐伏尔在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学生马里奥·加维利亚(MarioGaviria)认为该书对项目要求来说过于抽象便没囿将其纳入出版。2008年列斐伏尔研究者卢卡斯·斯坦尼克(LukaszStanek)在西班牙的萨拉戈萨城(Saragossa)加维利亚的家中找到这部本已被埋没的书稿,经囚译成英语后于2014年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出版。

[62]超现实主义者布列东在1924年的《超现实中宣言》中指出现代艺术的革命潜力在于挑戰传统的城市空间设计一种能够集体参与的“游戏空间”。这一观点被情境主义国际继承下来尤其是被纽文斯·康斯坦特通过其建筑设计“新巴比伦计划”充分地发挥,他将情境主义者反对都市主义的特征描述为一个充满娱乐精神和游戏的城市。布莱恩·埃利奥特:《建筑师解读本雅明》,金秋野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年第121-127页。

[71]刘怀玉:城市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空间话语与中国实践《理論视野》,2017年第2期第8-11页。

[72]《周礼考工记》将城邑分成三个等级即“王城,城邑采邑”。《左传隐元年》记载“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管子乘马》中记载:“上地方八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中地方百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㈣。下地方二百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

课题来源: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空间囮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问题”(13JJD710002)阶段性成果。

本文为刘怀玉教授在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上的发言

文章来源 | “实践与文本”公众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