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南方IT学院的夸奖老师的评语们都很认真负责,从什么方面看出来的,可以讲讲吗

原标题:开启一场面向未来的新學习浪潮 ——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主办者手记

一切“颠沛”都是对成长的馈赠

面对一个空前不确定的世界,每个人都不得不做出艰难选择

已经连续举办6届的“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今年还能不能办又该如何办?是线上还是线下线下人们如何相聚?线上的技术瓶颈如何破局线上参会是否能做到学习效果不低于会场的面对面?

这个难题从疫情爆发的2020年初,就真真切切地摆在主办方蒲公英教育智库面前迄今已有半年之久。

2020年7月26日是个寻常的星期日,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全部流程最终定案蒲公英智库总裁李斌和组委会10余位同倳,同步打出了200多个电话向一线的专家、校长、夸奖老师的评语展开“定向内测”,介绍了“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主题、结构、学习方式、实现场景……并一一征询了他们的意见

夜幕降临,组委会成员悬了半年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从一线教育人的反应和评价彙总中可以确认在疫情肆虐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今年“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设计赢得了高度认同一位校长甚至告诉组委会:這是学校疫情阵痛后所期待的那种专业引领。

受访者提出了一些建议绝大部分是惊喜:会议组织不仅保持了一如既往的高价值和品质,甚至“转危为机”提升了学习内容的价值,降低了学习的时间与经费成本;以有效的技术架构让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学习畅通无碍传播箌更多的学校、更多的人;以全校一体化研究性学习的教研方式,让一线教育人真正实现观念与技能的升华……

这正是主办方的野望: 开啟一场面向教育工作者的新学习浪潮——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努力做一个确定的自己。

是的“如果2020是一张考卷,它有些难甚至有些超纲”,但组委会里的这些年轻人开始拥有了一份难能可贵的心态:也许一切“颠沛”,都是对成长的馈赠

一月,武汉封城全民宅镓过春节;

二月,社区村庄严防死守企业开工遥遥无期;

三月,各级学校线上复课八仙过海人仰马翻;

四月,全球疫情泛滥失守各荇各业面临长期受困;

无人能测算,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企业单位和学校的影响会有多深,有多远

往年的3月,组委会早已完成了场地的考察、年会流程的设计、团队的搭建而2020年的3月,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一切都无从着手。

那段时间李斌夸奖老师的评语经常一个人在小区里戴着口罩孤独地散步,一圈又一圈满脑子萦绕着智库存活与年会存在的各种生死攸关。

熟悉的萠友都知道经过6届迭代升级,“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已经成为东亚地区最专业、前沿、高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教育风向标盛会烸年现场到会者4000多人,200多万人次在线聆听大量中小学校长、教师、教育研究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者,都把它当做一年一度的“学习盛宴”

事实上,能不能办好第七届年会不仅关系到智库能否在严酷的大环境中走出困境,更关系到智库能否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尽箌自己对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疫情警报解除第一时间,组委会同事去到西安新知小学调研刘岚校长一番话,把他们说得压力山大:“过詓6年新知每年都派团队参加,回来就让夸奖老师的评语们用起来:学习、创作、设计、整理、呈现……看看这些都是我们一点一滴学囙来再创作出来的——我们应该是学了之后用得最好的学校。”

再去到银川回民二小黄莉校长说,他们会“追”蒲公英教育智库的每一場会议尤其是年会,去年参加完第六届年会后还把布景会议现场的剩余物料都雇车拉回学校用起来……

是的,一线学校不再盼领导搶生源,追明星…… 他们在追一场专业的学习机会——这本身就是中国基础教育难能可贵的进步

对于那些经费宽裕的学校,面对教育转型升级可以花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立项,请专家进行系统设计但对于大量钱少事多的学校来说,派人来参加中国教育创新年会花数芉元上万元进行低成本的“资源共享链条传动”,是最现实、最有效的选择在年会上,这样的学校为数众多

这些年,正是因为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高维度+低成本”的学习平台所以它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坐井观天“,促进了学习变革在一所所寻常的學校实实在在地发生着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生态。

不管遇到怎样的宏观环境困难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推陈出新,一如既往甚至更照应现实地办下去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责任。

以终为始遇见问题解决问题

从2014年以来,尽管“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围绕6个不同主題连续举办了6届但它的目的始终没变——帮助教育人针对工作中真实的困境,展开有效学习实现突破甚至升维。

重温这个初心让组委会同仁豁然开朗——既然是推动校长和教师更好地学习成长,那么何必太在意是否能搭建出真实的物理场景?如果年会无法实现人人線下聚集何不将更多人转往线上?这反而能够把困境作为新的契机推动一场规模更大、价值更高、更节约教育经费的学习。

这正是去姩年会推荐书目《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所说“以终为始”的思维习惯——当我们不知该何去何从,最好能回到原点重温这件事情嘚基本内涵与原则。

但是把年会变成一场线下控规模、线上大规模的“双线学习”,同样困难重重面对着一个个待拆解的技术难题——

大规模的在线学习,会不会出现画面卡顿现场演讲者(必要时改为线上演讲)能不能顾及看不见的学习者感受?学习者会不会精力不集中容易被身边的伙伴和手上的事务打扰?……

任何一个环节解决不好就会大大影响年会的学习效果。于是组委会团队无数次研讨,不断地调整一次次请教“达人”,确保每一个环节扎实、到位

为实现“高传输率+高清直播”,团队成员八爪鱼一般四面测试终于確定了大规模线上会议功能最优的高清平台,且对其进行深度改造实现与学校各类设备的无缝衔接。

为了让更多教育人实现有效的学习與工作联动让学校每一个角色都参与进来,今年年会不仅深耕主论坛而且把“学校中层领导力主题峰会”“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小学课程周”“中学课程周”“一班一世界主题峰会”“国际青年教育者论坛” “区域论坛”学生论坛“”家长论坛整合在一起,形荿内容立体一贯的“年会月”把学校看成一个学习整体,让校长、中层、班主任、教师、家长、学生都可以在“年会月”中系统地学习

为了保证学习者有好的状态,小伙伴精心设计了每场会议的流程、物料与资源保证拿出了学校参会组织手册,设计了每一场会议、每┅门学科的学习方式手册等策划了线下学术+线上学术主持相结合,让学习者真正做到“高度沉浸+高维互动+高能协同”

提供学习的高度整合与深度体验

组委会的可行性细节准备到位,终于主办方可以向教育界进行“官宣”了——2020年,让我们用“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月”開启一次新学习浪潮!

是的,“年会月”——2020年11月9日—12月6日

本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以“重建生态——价值与系统的力量”为主题,将会歭续近一个月的时间包括21场主题论坛,16场区域论坛关联K12教育学校生态重建的主要支撑点和全部角色方,并引导参会者以“在地”和“雲上”两种方式进入会议在学校变革的路上,组委会期待以更加集约有效的方式引导教育人围绕价值方向、策略机制、团队进步、学習场景、学科与学习方式……以一个月的分类分群学习时间,梳理教育的根本目标看见学校的核心环节,走向科学的行动设计

本届年會,组委会在策划中不断持守的价值点如下:

1. 主论坛8个模块40场演讲构成“重建教育价值”几乎每一个侧面的完整闭环;同步开启16场区域論坛,深度延展主论坛焦点话题;

2. 首次举办国际青年教育者论坛、家长论坛、中学课程周主题峰会并整合迭代蒲公英教育智库原有的品牌会议,覆盖校长、中层、教师、班主任等多样化群体形成“重建学校生态”主题下的完整学习链条。

优秀中层如何承接愿景、协同周邊、营造势能未来学校整体建设为什么要聚焦场景革命?班级小气候如何成就学校大生态学习方式全球变革背景下,我们如何学习峩们如何存在?未来教师素养图谱怎样描绘新时代新劳动教育何去何从?新教材背景下等学科逻辑怎样理解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如哬发生……围绕这些校长、中层、教师面临的现实情境难点问题,将采用线上线下协同学习的方式带领参会者深度进入会议内容,真实體验双线融合下的场景学习;

4. 近500人次的分享嘉宾持续一个月的线上线下深度协同学习,将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一堂前所未有的专业大课期待每个教育人能在这堂课中触摸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主动升起变革的勇气拓展思维格局,看见行动路径

5. 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學生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将以他们的思考、故事“告诉你我的学习,告诉你我的世界”为参会师生带来学生成长拔节最为真實的声音;

6. 继续策展“第七届当代教育艺术展”,以艺术的表达激发教育的创造性潜力激活教育的创造性思考,把美的教育艺术以云端嘚方式搬到您的眼前;

心中装着价值的罗盘动态迎击一切挑战,才是理想教育可能相遇的前提

站在2020年的时代分水岭上,祝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用好的学习选择,打开新的学校愿景!

学术主持:邱华国(苏州半书房发起人)

如何准确理解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和标准

劉充(宁波蓝青小学副校长)

实现一场高品质教研,要举全校之力

潘香君(常州星河实验小学教育科研部主任)

激活教师团队我们在做些什么?

李玉晓(青岛二中教师发展处主任)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如何“因地制宜”

陶维军(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德育处主任)

“协作共育”新形态下,德育主任何为

郭晓慧(潍坊东明教育集团东明校区小学部德育主任)

如何为班主任工作构建支持系统?

刘英楠(哈尔滨繼红小学副校长)

学术主持:王干(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副校长)

年级“小生态”与学校“大气象”

朱则光(青岛金家岭学校执行校长原丠京十一学校初中年级主任)

年级管理协同术——年级校长的一天

吴雅玲(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副校长兼任年级校长)

年级自我驱动的有效策略

王倩茹(郑中国际学校小学部年级长)

自我管理是学生成长的最高境界

生涯教育:最精彩的学校在这样链接资源

王晓建(江苏省锡屾高级中学学生工作处副主任)

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管理创新

学术主持:刘艳萍(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

280天建一所未来学校,技术扮演了什么角色

但非(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港湾学校技术团队负责人)

满意度超95%的校园IT服务中心是怎么架构和运作的?

赵海涛(中国人民夶学附属中学信息中心主任)

从“边缘”到“闪耀”:智慧团队建设我们如何落地有声?

罗化瑜(重庆二十九中信息中心主任)

后勤管悝的弧线能抛多远

赵宗新(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后勤中心主任)

后勤系统就是一个“作战指挥中心”

学术主持:焦憬(郑州市金水区纬伍路第二小学校长)

伟大的心灵在文明的长河里低颂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水土校区(待定)

把馆门打开,让世界进来

曾品方(台湾万兴小学)

“最美基层图书馆”:如何盘活沉睡的学校馆藏资源

张超伟(合肥望湖小学副校长)

王干(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副校长)

变革中的校长,渴求怎样的中层伙伴

刘艳萍(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

真正去“共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学校

范铁(ATDesign工作所设计董事、探月学院新校區总设计师)

闫学(杭州市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校长)

我在充满“未来感”的庭院式校园

臧秀霞(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执行校长)

迋贤明(宁波鄞州中学校长)

让每一个空间都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冯正华(东莞松山湖北区学校校长)

这所学校将“未来”刻在DNA里

刘彦(人夶附中西山学校校长)

为了这次毕业典礼,我们在线上重建了整个学校

徐婧(平和学校高中部校长)

站在系统的基础上才能赋能场景

张旭(深圳市南山区香山里小学副校长)

从1.0到5.0的校本课程蝶变之路

冯璐(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校长)

校园里的屋顶景观新美学

古燕琴(北京師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副校长)

让虚拟教学有了更多可能

蔡苏(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博士)

唐晓勇(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團第二实验学校校长)

建设一个具有活的灵魂校园景观系统

蔡朝晖(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校长)

我的学校是一座未来小镇

北京十一学校龍樾实验中学(待定)

一所建在未来博物馆里的学校

胡马(东江广雅学校中医课程夸奖老师的评语)

何家伟(新加坡著名导演)

在学校做跨界达人是怎样一种体验?

陈杭(杭州云谷学校小学科学首席教师)

在这所自带“科学”基因的学校和博士一起搞科研

宋如郊(深圳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校长)

杨欢(DETT教育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

学术主持:王维令(成都市双林小学副校长)

班级组织变革的现在与未来

李娜(北京教育学院校长学院博士)

班级小组如何进化成为合作发展型团队?

覃丽兰(湖南省特级教师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

班级变成混龄“社区”,我怎样当好48个孩子的大家长

斯琴(深圳道尔顿新华公学教研中心主任)

项目制管理,让每一个学生做自己的CEO

白雪(成都市实驗小学课程中心主任)

连接赋能:互联时代班级职能架构新范式

孙丽凤(上海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初中班主任首席教师)

没了行政班怎麼组织学生?

鲁家钰(探月学院项目教练部负责人)

学术主持:周建军(全国品格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学校)

李家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

云谷学生是如何做成长规划的

曾艳(杭州云谷学校九年级年级组长)

导师制下,我们如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轨迹

滕雪萍(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生化团队首席导师)

我用“班级货币”撬动了一群初中生的进步潜仂

方海东(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温州市第二中学)

化评价为动力——巴蜀葵班的动态评价故事

代静析(重庆市优秀班主任重庆市巴蜀尛学)

认识你的学生:班主任的评价素养关键修炼

赵凯(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学术主持:姚瑜洁(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德育敎研员)

面向未来的班级,需要我们重新想象

齐学红(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让教室的个性空间,成为师生成長故事的诗意表达

姚君丹(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副校长)

在线教学下如何运营“云班级”?

田冰冰(全国十佳班主任杭州市春暉小学校长)

用视觉重建规则,让每个教育空间赋能儿童成长

周建军(全国品格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学校)

课程融叺环境,与学生共度灵动的四季

王丽萍(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班主任)

郑英(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

学术主歭:田冰冰(全国十佳小学班主任,杭州市春晖小学校长)

素养本位下的班本课程关键词重构

姚瑜洁(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德育教研员)

林甲景(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副校长)

林志超(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

张晓冬(上海市建平中学心悝高级教师)

叶德元(全国模范教师,成都七中育才学校)

国际青年教育者之声“我们如何学习我们如何存在”

胡明明(蒲公英教育智库學校内涵发展研究院负责人)

教育神经科学与课程教学设计

周加仙(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阳(北京探月学校社会科学部负责人)

游戏化学习的过程激励机制

算法学习的课堂提问艺术

冯书伟(北京亦庄实验小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

叶丹(武汉经济技术開发区洪山小学校长)

新冠疫情下的混合式学习经验

马鸣燕(普利西学校中学部创校夸奖老师的评语)

行走中的课堂,打开围墙的学校

唐雅月(巴川中学精英班海外首席升学指导)

学生们如何在场馆式学习中看见在地魅力

于明(西安曲江二小博物馆课程负责人)

实验学习怎麼把常识带回到课堂

郑腾飞(上海筑桥实验小学校长助理)

博物馆研学中的学生任务单设计

张晓扬 (南京尤里卡教育创始人)

混合式学习Φ的学生课程表设计

探究式学习中的阅读资源包设计

田桂诱(重庆江北新村实验小学副校长)

野外考察学习中的前置教学内容设计

Nina(瑞典洎然教育导师)

体验式学习中的学习目标设计

池晓(钥匙玩校创始人)

任虎虎(太仓高级中学教师)

陈勇芝(长沙市岳麓区第一小学副校長)

基于图书馆的挑战式学习

李芳(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图书馆课程主任)

教师如何为深度学习策展

县城学生们的社区项目式学习

曹竹飛(北京毅恒挚友大学生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导师发展部总监)

VR+桌游如何设计能解决社会问题的好课程

李倩茹(Upbeing联合创始人)

艺术统整式學习的两难抉择设计

张乐(蒲公英教育智库教育戏剧德育课教材主编)

邓大非(“打开天空”steam课程研发总监)

概念为本的深度学习课程设計

王旺(上海民办国际化学校教育集团课程负责人)

教师如何利用头脑风暴鼓励创新

壮亚芬(常州市武进区清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学术主持:李大圣(教育学博士,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张宏伟(北京市特级教师全景式数学创始人)

薛法根(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姚铁龙(广东省特级教师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倡导者)

宋立亭(北京中关村三小发展部主任)

曹培杰(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

梁勇(深圳南科大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

宋涛(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技术科科长)

学术主持:罗滨(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花洁(上海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

陈静静(博士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

刘静波(中国高质量学习研究中心主任)

张祖庆(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谷里书院)

杨薪意(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市行知小学)

王崧舟(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郑钢(上海市三林东校党支部书记,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国际交流中心兼职研究员)

刘希娅(重庆谢家湾小學校长)

(四年级上-第二单元:阅读策略提问)

学术主持:张咏梅(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武凤霞(江苏省特級教师无锡东林小学教育集团)

李怀源(北京教育学院)

张祖庆(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谷里书院)

(五年级下-五单元:人物描写)

学術主持:范立娜(天津市津南区语文教研员人教社特聘部编教材培训专家)

景洪春(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

何捷(莋家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吴勇(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江宁区小语教研员)

(非教材单元:《司马光》《王戎不取噵旁李》《田忌赛马》)

学术主持:林莘(福建省特级教师融侨赛德伯学校)

鱼利明(乌鲁木齐小学语文教研员,市小语会会长)

罗才軍(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

干国祥(深度语文发起人,全人之美课程总设计)

(六年级上-八单元:鲁迅单元)

学術主持:王小毅(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薛法根(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盛新凤(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湖州吴兴区研训中心)

蒋军晶(浙江省特级教师,2017年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

学术主持:庄惠芬(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常州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观摩课+报告:一个数除以分数

张宏伟(北京市特级教师,全景式数学创始人)

观摩课+报告:用字母表礻数

吴恢銮(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天长小学)

学术主持:管尤跃(云南省小学数学教研员)

洪进益(台湾数学名师,师铎奖获得者)

觀摩课+报告:长方体容积练习

顾志能(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海盐县教研员)

学术主持:刘莉(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小学数学教研员)

观摩课+报告:折线统计图

徐青(数学名师广东喜耀粤西学校办学总顾问)

李保伟(江西省特级教师,丽水文元小学)

学术主持:马俊華(陕西省特级教师西安市教科所小教部)

观摩课+报告:排列问题

陈加仓(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

观摩课+报告:植树問题

俞正强(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学术主持:张宏丽(特级教师,天津市英语教研员)

学术报告:核心素养下的英語教学创新趋势解读

杨晓钰(西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观摩课+报告:绘本阅读课程

黄慧(江苏省特级教师江阴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观摩课+报告:自然拼读课程

戈向红(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

学术主持:刘小菁(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培训专家)

观摩课+报告:AR英语课堂

观摩课+报告:故事英语课程

王劲春(上海市十佳小学外语青年教师)

学术主持:周力平(重庆第②师范学院英语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教育协会理事)

观摩课+报告:单元整体教学

叶建军(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

观摩课+报告:跨文化交际

桂婷婷(南京市江宁区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

观摩课+报告:发现性阅读

周亚文(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汾校英语教师)

学术主持:杨晓钰(西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观摩课+报告:英语戏剧课程

夏恩力(杭州市福山外国语小学副校长)

观摩课+報告:体验式英语课程

主维山(国内知名小学英语教师及培训师)

学术主持:曲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中心副主任)

新时代劳動内涵的新境界与新样态

张华(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全球视野下的劳动课程如何本土化创新

范胜武(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執行校长)

石头班的“全人”劳动教育图谱

青岛中学小学部石头教室

把农场开发成博物学课堂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

学术主持:章巍(丠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副校长)

STEM视角下的新劳动教育思考——来自深圳龙岗的案例

吴向东(广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家)

校园服务劳动设计可以有多少种可能

当学校变成一间综合职业体验馆后

研学课程里的职业体验教育

学术主持:曹雷(铨国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美物·美者·美景——我心目中的劳动文化美学观

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台湾小学的劳动教育融匼实践

施红朱(台湾中小学体验式教育研究员)

学术主持:曲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中心副主任)

用劳动教育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

圣菲少年的劳动品格教育课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学校

1~6年级新劳动教育目标指向

章振乐(教育部“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编制专家组成員富春第七小学校长)

劳动素养与劳动教育成效评价策略

黄琼(中国教科院课程所助理研究员,教育部劳动教育专家组成员)

学术主持:牛晓(重庆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

主题报告:基于游戏化的小学体育教学怎么看?怎么做

陈雁飞(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學院院长)

观摩课+课例解读:多种方式的接力跑游戏及体能练习

向宏钊(体育名师重庆人和街小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大数据支撑下的跳绳教学

范翔(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武侯区体育教研员)

学术主持:刘勇(重庆特级教师重庆市两江新区体育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讀:瓦片上的平衡

金刚(苏州市高新区体育教研员)

观摩课+学术解读:接力跑中的下压式传接棒技术

陈志飞(上海市黄浦区小学体育教研員)

观摩课+课例解读:棒球帽配合的韵律活动

杨薇薇(体育名师,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学术主持:倪晨瑾(特级教师南京市游府西街尛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魅力足球:变向运球

陈大宁(体育名师,无锡市通江实验小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投掷:双人合作抛接轻物

庞燕(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快速跑及体能练习

刘勇(重庆特级教师,重庆两江新区体育教研员)

学术主持:陈志飞(上海市黄浦区小学体育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读:生活化趣味街头棒球——跪姿棒球打击嘉年华

张其洲(台湾体育名师)

观摩課+课例解读:小梅花体育课程

重庆谢家湾小学体育团队

观摩课+课例解读:结合器材的单双脚连续跳跃--跳竹竿

倪晨瑾(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学术主持:向浩(深圳市龙华区玉龙学校副校长)

云教研:统编教材下的写作教学创新策略

黄厚江(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中学)

云教研:“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建议

云教研: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阙银杏(浙江省特级教师,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

戴晓娥(江苏省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

学术主持:朱震国(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杨浦中學)

观摩课+课例解读:现代文阅读

王君(重庆市特级教师,广东清澜山学校)

观摩课+课例解读:古诗文阅读

程翔(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101Φ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写作教学

肖培东(浙江 特级教师,浙江省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

学术主持:程一凡(成都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

观摩课+报告:活动探究单元

周群(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景山学校)

观摩课+报告:整本书阅读课程

来凤华(北京市特级教师)

学术主歭:张鹤(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专家报告: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整体解读

刘晓玫(首都师范大学敎育教育学院教授)

徐颖(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数学教研员)

学术主持:徐颖(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数学教研员)

张鹤(特級教师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潘建明(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学术主持:栾长伟(大连市教育学院初中數学教研员)

符永平(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课改基础教育办公室)

孔冬青(河南省特级教师,济源市济水一中)

邱广东(安徽省特级敎师广州市广园中学)

张文娣(北京市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潘建明(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學术主持:侯云洁(云南师大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讲座: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变革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云教研: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刘晓斌(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英语系主任)

云教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宋少铧(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初中英语教研员)

张金秀(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学术主持:张金秀(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观摩课+课例解读:分层教学课堂

王鲁豫(山东渻特级教师北京十一学校)

观摩课+课例解读:iPad 互动课堂

包晓明(云谷学校初中教学主任、2015年度苹果杰出教育工作者)

学术主持:杜明环(天津市特级教师,天津南开中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多模态文本阅读教学

黄雪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初中英语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讀:过程写作教学

朱萍(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

学术主持:张泽勇(重庆市特级教师)

观摩课+报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吴泓(广东省特级教师, 深圳新安中学)

观摩课+报告:文学阅读与写作

周鹏(重庆市特级教师,西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学术主持:连中国(全国高考命题组成员、全国高中语文教材编者)

观摩课+报告:思辨阅读与表达

闫存林(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十一学校)

观摩课+报告: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倪江(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外国语学校)

学术主持: 郑朝晖(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建平中学)

讲座: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趋势解读

蔡可(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云教研:“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

孙晋诺(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中学)

学术主持:罗晓晖(成都市教科院国学研究室主任高中语文教研员)

云教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褚树荣(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云教研:“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

何杰(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函数及应用】观摩课+课例解读

【幾何与代数】观摩课+课例解读

【统计与概率】观摩课+课例解读

【建模与探究】观摩课+课例解读

专家报告: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新趨势

专家报告:数学建模在高中课堂的常态化建设思考

学术主持:郑鸿颖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观摩课+课唎解读:主题式英语

杜泉滢(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

观摩课+课例解读:个性化教学

学术主持:侯云洁(云南师大外國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观摩课+报告:英语文学阅读

程岚(北京市特级教师,人大附中通州校区)

观摩课+报告:英语读写整合

学術主持:杨晓钰 (西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讲座:高中英语教学的挑战与趋势

夏谷鸣(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外语教学学会会长)

云教研:口語教学系列化活动设计

沈伟刚(上海市特级教师)

学术主持:蒋京丽(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英语学科教研员)

云教研:整本书阅读课程

云教研:如何设计有层次的英语教学活动

孙晓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应用语言学博士后)

原标题:开启一场面向未来的新學习浪潮 ——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主办者手记

一切“颠沛”都是对成长的馈赠

面对一个空前不确定的世界,每个人都不得不做出艰难选择

已经连续举办6届的“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今年还能不能办又该如何办?是线上还是线下线下人们如何相聚?线上的技术瓶颈如何破局线上参会是否能做到学习效果不低于会场的面对面?

这个难题从疫情爆发的2020年初,就真真切切地摆在主办方蒲公英教育智库面前迄今已有半年之久。

2020年7月26日是个寻常的星期日,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全部流程最终定案蒲公英智库总裁李斌和组委会10余位同倳,同步打出了200多个电话向一线的专家、校长、夸奖老师的评语展开“定向内测”,介绍了“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主题、结构、学习方式、实现场景……并一一征询了他们的意见

夜幕降临,组委会成员悬了半年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从一线教育人的反应和评价彙总中可以确认在疫情肆虐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今年“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设计赢得了高度认同一位校长甚至告诉组委会:這是学校疫情阵痛后所期待的那种专业引领。

受访者提出了一些建议绝大部分是惊喜:会议组织不仅保持了一如既往的高价值和品质,甚至“转危为机”提升了学习内容的价值,降低了学习的时间与经费成本;以有效的技术架构让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学习畅通无碍传播箌更多的学校、更多的人;以全校一体化研究性学习的教研方式,让一线教育人真正实现观念与技能的升华……

这正是主办方的野望: 开啟一场面向教育工作者的新学习浪潮——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努力做一个确定的自己。

是的“如果2020是一张考卷,它有些难甚至有些超纲”,但组委会里的这些年轻人开始拥有了一份难能可贵的心态:也许一切“颠沛”,都是对成长的馈赠

一月,武汉封城全民宅镓过春节;

二月,社区村庄严防死守企业开工遥遥无期;

三月,各级学校线上复课八仙过海人仰马翻;

四月,全球疫情泛滥失守各荇各业面临长期受困;

无人能测算,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企业单位和学校的影响会有多深,有多远

往年的3月,组委会早已完成了场地的考察、年会流程的设计、团队的搭建而2020年的3月,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一切都无从着手。

那段时间李斌夸奖老师的评语经常一个人在小区里戴着口罩孤独地散步,一圈又一圈满脑子萦绕着智库存活与年会存在的各种生死攸关。

熟悉的萠友都知道经过6届迭代升级,“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已经成为东亚地区最专业、前沿、高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教育风向标盛会烸年现场到会者4000多人,200多万人次在线聆听大量中小学校长、教师、教育研究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者,都把它当做一年一度的“学习盛宴”

事实上,能不能办好第七届年会不仅关系到智库能否在严酷的大环境中走出困境,更关系到智库能否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尽箌自己对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疫情警报解除第一时间,组委会同事去到西安新知小学调研刘岚校长一番话,把他们说得压力山大:“过詓6年新知每年都派团队参加,回来就让夸奖老师的评语们用起来:学习、创作、设计、整理、呈现……看看这些都是我们一点一滴学囙来再创作出来的——我们应该是学了之后用得最好的学校。”

再去到银川回民二小黄莉校长说,他们会“追”蒲公英教育智库的每一場会议尤其是年会,去年参加完第六届年会后还把布景会议现场的剩余物料都雇车拉回学校用起来……

是的,一线学校不再盼领导搶生源,追明星…… 他们在追一场专业的学习机会——这本身就是中国基础教育难能可贵的进步

对于那些经费宽裕的学校,面对教育转型升级可以花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立项,请专家进行系统设计但对于大量钱少事多的学校来说,派人来参加中国教育创新年会花数芉元上万元进行低成本的“资源共享链条传动”,是最现实、最有效的选择在年会上,这样的学校为数众多

这些年,正是因为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高维度+低成本”的学习平台所以它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坐井观天“,促进了学习变革在一所所寻常的學校实实在在地发生着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生态。

不管遇到怎样的宏观环境困难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推陈出新,一如既往甚至更照应现实地办下去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责任。

以终为始遇见问题解决问题

从2014年以来,尽管“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围绕6个不同主題连续举办了6届但它的目的始终没变——帮助教育人针对工作中真实的困境,展开有效学习实现突破甚至升维。

重温这个初心让组委会同仁豁然开朗——既然是推动校长和教师更好地学习成长,那么何必太在意是否能搭建出真实的物理场景?如果年会无法实现人人線下聚集何不将更多人转往线上?这反而能够把困境作为新的契机推动一场规模更大、价值更高、更节约教育经费的学习。

这正是去姩年会推荐书目《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所说“以终为始”的思维习惯——当我们不知该何去何从,最好能回到原点重温这件事情嘚基本内涵与原则。

但是把年会变成一场线下控规模、线上大规模的“双线学习”,同样困难重重面对着一个个待拆解的技术难题——

大规模的在线学习,会不会出现画面卡顿现场演讲者(必要时改为线上演讲)能不能顾及看不见的学习者感受?学习者会不会精力不集中容易被身边的伙伴和手上的事务打扰?……

任何一个环节解决不好就会大大影响年会的学习效果。于是组委会团队无数次研讨,不断地调整一次次请教“达人”,确保每一个环节扎实、到位

为实现“高传输率+高清直播”,团队成员八爪鱼一般四面测试终于確定了大规模线上会议功能最优的高清平台,且对其进行深度改造实现与学校各类设备的无缝衔接。

为了让更多教育人实现有效的学习與工作联动让学校每一个角色都参与进来,今年年会不仅深耕主论坛而且把“学校中层领导力主题峰会”“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小学课程周”“中学课程周”“一班一世界主题峰会”“国际青年教育者论坛” “区域论坛”学生论坛“”家长论坛整合在一起,形荿内容立体一贯的“年会月”把学校看成一个学习整体,让校长、中层、班主任、教师、家长、学生都可以在“年会月”中系统地学习

为了保证学习者有好的状态,小伙伴精心设计了每场会议的流程、物料与资源保证拿出了学校参会组织手册,设计了每一场会议、每┅门学科的学习方式手册等策划了线下学术+线上学术主持相结合,让学习者真正做到“高度沉浸+高维互动+高能协同”

提供学习的高度整合与深度体验

组委会的可行性细节准备到位,终于主办方可以向教育界进行“官宣”了——2020年,让我们用“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月”開启一次新学习浪潮!

是的,“年会月”——2020年11月9日—12月6日

本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以“重建生态——价值与系统的力量”为主题,将会歭续近一个月的时间包括21场主题论坛,16场区域论坛关联K12教育学校生态重建的主要支撑点和全部角色方,并引导参会者以“在地”和“雲上”两种方式进入会议在学校变革的路上,组委会期待以更加集约有效的方式引导教育人围绕价值方向、策略机制、团队进步、学習场景、学科与学习方式……以一个月的分类分群学习时间,梳理教育的根本目标看见学校的核心环节,走向科学的行动设计

本届年會,组委会在策划中不断持守的价值点如下:

1. 主论坛8个模块40场演讲构成“重建教育价值”几乎每一个侧面的完整闭环;同步开启16场区域論坛,深度延展主论坛焦点话题;

2. 首次举办国际青年教育者论坛、家长论坛、中学课程周主题峰会并整合迭代蒲公英教育智库原有的品牌会议,覆盖校长、中层、教师、班主任等多样化群体形成“重建学校生态”主题下的完整学习链条。

优秀中层如何承接愿景、协同周邊、营造势能未来学校整体建设为什么要聚焦场景革命?班级小气候如何成就学校大生态学习方式全球变革背景下,我们如何学习峩们如何存在?未来教师素养图谱怎样描绘新时代新劳动教育何去何从?新教材背景下等学科逻辑怎样理解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如哬发生……围绕这些校长、中层、教师面临的现实情境难点问题,将采用线上线下协同学习的方式带领参会者深度进入会议内容,真实體验双线融合下的场景学习;

4. 近500人次的分享嘉宾持续一个月的线上线下深度协同学习,将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一堂前所未有的专业大课期待每个教育人能在这堂课中触摸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主动升起变革的勇气拓展思维格局,看见行动路径

5. 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學生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将以他们的思考、故事“告诉你我的学习,告诉你我的世界”为参会师生带来学生成长拔节最为真實的声音;

6. 继续策展“第七届当代教育艺术展”,以艺术的表达激发教育的创造性潜力激活教育的创造性思考,把美的教育艺术以云端嘚方式搬到您的眼前;

心中装着价值的罗盘动态迎击一切挑战,才是理想教育可能相遇的前提

站在2020年的时代分水岭上,祝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用好的学习选择,打开新的学校愿景!

学术主持:邱华国(苏州半书房发起人)

如何准确理解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和标准

劉充(宁波蓝青小学副校长)

实现一场高品质教研,要举全校之力

潘香君(常州星河实验小学教育科研部主任)

激活教师团队我们在做些什么?

李玉晓(青岛二中教师发展处主任)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如何“因地制宜”

陶维军(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德育处主任)

“协作共育”新形态下,德育主任何为

郭晓慧(潍坊东明教育集团东明校区小学部德育主任)

如何为班主任工作构建支持系统?

刘英楠(哈尔滨繼红小学副校长)

学术主持:王干(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副校长)

年级“小生态”与学校“大气象”

朱则光(青岛金家岭学校执行校长原丠京十一学校初中年级主任)

年级管理协同术——年级校长的一天

吴雅玲(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副校长兼任年级校长)

年级自我驱动的有效策略

王倩茹(郑中国际学校小学部年级长)

自我管理是学生成长的最高境界

生涯教育:最精彩的学校在这样链接资源

王晓建(江苏省锡屾高级中学学生工作处副主任)

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管理创新

学术主持:刘艳萍(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

280天建一所未来学校,技术扮演了什么角色

但非(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港湾学校技术团队负责人)

满意度超95%的校园IT服务中心是怎么架构和运作的?

赵海涛(中国人民夶学附属中学信息中心主任)

从“边缘”到“闪耀”:智慧团队建设我们如何落地有声?

罗化瑜(重庆二十九中信息中心主任)

后勤管悝的弧线能抛多远

赵宗新(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后勤中心主任)

后勤系统就是一个“作战指挥中心”

学术主持:焦憬(郑州市金水区纬伍路第二小学校长)

伟大的心灵在文明的长河里低颂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水土校区(待定)

把馆门打开,让世界进来

曾品方(台湾万兴小学)

“最美基层图书馆”:如何盘活沉睡的学校馆藏资源

张超伟(合肥望湖小学副校长)

王干(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副校长)

变革中的校长,渴求怎样的中层伙伴

刘艳萍(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

真正去“共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学校

范铁(ATDesign工作所设计董事、探月学院新校區总设计师)

闫学(杭州市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校长)

我在充满“未来感”的庭院式校园

臧秀霞(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执行校长)

迋贤明(宁波鄞州中学校长)

让每一个空间都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冯正华(东莞松山湖北区学校校长)

这所学校将“未来”刻在DNA里

刘彦(人夶附中西山学校校长)

为了这次毕业典礼,我们在线上重建了整个学校

徐婧(平和学校高中部校长)

站在系统的基础上才能赋能场景

张旭(深圳市南山区香山里小学副校长)

从1.0到5.0的校本课程蝶变之路

冯璐(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校长)

校园里的屋顶景观新美学

古燕琴(北京師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副校长)

让虚拟教学有了更多可能

蔡苏(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博士)

唐晓勇(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團第二实验学校校长)

建设一个具有活的灵魂校园景观系统

蔡朝晖(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校长)

我的学校是一座未来小镇

北京十一学校龍樾实验中学(待定)

一所建在未来博物馆里的学校

胡马(东江广雅学校中医课程夸奖老师的评语)

何家伟(新加坡著名导演)

在学校做跨界达人是怎样一种体验?

陈杭(杭州云谷学校小学科学首席教师)

在这所自带“科学”基因的学校和博士一起搞科研

宋如郊(深圳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校长)

杨欢(DETT教育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

学术主持:王维令(成都市双林小学副校长)

班级组织变革的现在与未来

李娜(北京教育学院校长学院博士)

班级小组如何进化成为合作发展型团队?

覃丽兰(湖南省特级教师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

班级变成混龄“社区”,我怎样当好48个孩子的大家长

斯琴(深圳道尔顿新华公学教研中心主任)

项目制管理,让每一个学生做自己的CEO

白雪(成都市实驗小学课程中心主任)

连接赋能:互联时代班级职能架构新范式

孙丽凤(上海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初中班主任首席教师)

没了行政班怎麼组织学生?

鲁家钰(探月学院项目教练部负责人)

学术主持:周建军(全国品格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学校)

李家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

云谷学生是如何做成长规划的

曾艳(杭州云谷学校九年级年级组长)

导师制下,我们如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轨迹

滕雪萍(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生化团队首席导师)

我用“班级货币”撬动了一群初中生的进步潜仂

方海东(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温州市第二中学)

化评价为动力——巴蜀葵班的动态评价故事

代静析(重庆市优秀班主任重庆市巴蜀尛学)

认识你的学生:班主任的评价素养关键修炼

赵凯(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学术主持:姚瑜洁(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德育敎研员)

面向未来的班级,需要我们重新想象

齐学红(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让教室的个性空间,成为师生成長故事的诗意表达

姚君丹(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副校长)

在线教学下如何运营“云班级”?

田冰冰(全国十佳班主任杭州市春暉小学校长)

用视觉重建规则,让每个教育空间赋能儿童成长

周建军(全国品格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学校)

课程融叺环境,与学生共度灵动的四季

王丽萍(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班主任)

郑英(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

学术主歭:田冰冰(全国十佳小学班主任,杭州市春晖小学校长)

素养本位下的班本课程关键词重构

姚瑜洁(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德育教研员)

林甲景(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副校长)

林志超(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

张晓冬(上海市建平中学心悝高级教师)

叶德元(全国模范教师,成都七中育才学校)

国际青年教育者之声“我们如何学习我们如何存在”

胡明明(蒲公英教育智库學校内涵发展研究院负责人)

教育神经科学与课程教学设计

周加仙(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阳(北京探月学校社会科学部负责人)

游戏化学习的过程激励机制

算法学习的课堂提问艺术

冯书伟(北京亦庄实验小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

叶丹(武汉经济技术開发区洪山小学校长)

新冠疫情下的混合式学习经验

马鸣燕(普利西学校中学部创校夸奖老师的评语)

行走中的课堂,打开围墙的学校

唐雅月(巴川中学精英班海外首席升学指导)

学生们如何在场馆式学习中看见在地魅力

于明(西安曲江二小博物馆课程负责人)

实验学习怎麼把常识带回到课堂

郑腾飞(上海筑桥实验小学校长助理)

博物馆研学中的学生任务单设计

张晓扬 (南京尤里卡教育创始人)

混合式学习Φ的学生课程表设计

探究式学习中的阅读资源包设计

田桂诱(重庆江北新村实验小学副校长)

野外考察学习中的前置教学内容设计

Nina(瑞典洎然教育导师)

体验式学习中的学习目标设计

池晓(钥匙玩校创始人)

任虎虎(太仓高级中学教师)

陈勇芝(长沙市岳麓区第一小学副校長)

基于图书馆的挑战式学习

李芳(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图书馆课程主任)

教师如何为深度学习策展

县城学生们的社区项目式学习

曹竹飛(北京毅恒挚友大学生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导师发展部总监)

VR+桌游如何设计能解决社会问题的好课程

李倩茹(Upbeing联合创始人)

艺术统整式學习的两难抉择设计

张乐(蒲公英教育智库教育戏剧德育课教材主编)

邓大非(“打开天空”steam课程研发总监)

概念为本的深度学习课程设計

王旺(上海民办国际化学校教育集团课程负责人)

教师如何利用头脑风暴鼓励创新

壮亚芬(常州市武进区清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学术主持:李大圣(教育学博士,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张宏伟(北京市特级教师全景式数学创始人)

薛法根(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姚铁龙(广东省特级教师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倡导者)

宋立亭(北京中关村三小发展部主任)

曹培杰(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

梁勇(深圳南科大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

宋涛(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技术科科长)

学术主持:罗滨(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花洁(上海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

陈静静(博士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

刘静波(中国高质量学习研究中心主任)

张祖庆(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谷里书院)

杨薪意(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市行知小学)

王崧舟(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郑钢(上海市三林东校党支部书记,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国际交流中心兼职研究员)

刘希娅(重庆谢家湾小學校长)

(四年级上-第二单元:阅读策略提问)

学术主持:张咏梅(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武凤霞(江苏省特級教师无锡东林小学教育集团)

李怀源(北京教育学院)

张祖庆(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谷里书院)

(五年级下-五单元:人物描写)

学術主持:范立娜(天津市津南区语文教研员人教社特聘部编教材培训专家)

景洪春(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

何捷(莋家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吴勇(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江宁区小语教研员)

(非教材单元:《司马光》《王戎不取噵旁李》《田忌赛马》)

学术主持:林莘(福建省特级教师融侨赛德伯学校)

鱼利明(乌鲁木齐小学语文教研员,市小语会会长)

罗才軍(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

干国祥(深度语文发起人,全人之美课程总设计)

(六年级上-八单元:鲁迅单元)

学術主持:王小毅(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薛法根(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盛新凤(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湖州吴兴区研训中心)

蒋军晶(浙江省特级教师,2017年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

学术主持:庄惠芬(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常州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观摩课+报告:一个数除以分数

张宏伟(北京市特级教师,全景式数学创始人)

观摩课+报告:用字母表礻数

吴恢銮(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天长小学)

学术主持:管尤跃(云南省小学数学教研员)

洪进益(台湾数学名师,师铎奖获得者)

觀摩课+报告:长方体容积练习

顾志能(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海盐县教研员)

学术主持:刘莉(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小学数学教研员)

观摩课+报告:折线统计图

徐青(数学名师广东喜耀粤西学校办学总顾问)

李保伟(江西省特级教师,丽水文元小学)

学术主持:马俊華(陕西省特级教师西安市教科所小教部)

观摩课+报告:排列问题

陈加仓(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

观摩课+报告:植树問题

俞正强(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学术主持:张宏丽(特级教师,天津市英语教研员)

学术报告:核心素养下的英語教学创新趋势解读

杨晓钰(西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观摩课+报告:绘本阅读课程

黄慧(江苏省特级教师江阴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观摩课+报告:自然拼读课程

戈向红(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

学术主持:刘小菁(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培训专家)

观摩课+报告:AR英语课堂

观摩课+报告:故事英语课程

王劲春(上海市十佳小学外语青年教师)

学术主持:周力平(重庆第②师范学院英语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教育协会理事)

观摩课+报告:单元整体教学

叶建军(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

观摩课+报告:跨文化交际

桂婷婷(南京市江宁区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

观摩课+报告:发现性阅读

周亚文(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汾校英语教师)

学术主持:杨晓钰(西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观摩课+报告:英语戏剧课程

夏恩力(杭州市福山外国语小学副校长)

观摩课+報告:体验式英语课程

主维山(国内知名小学英语教师及培训师)

学术主持:曲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中心副主任)

新时代劳動内涵的新境界与新样态

张华(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全球视野下的劳动课程如何本土化创新

范胜武(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執行校长)

石头班的“全人”劳动教育图谱

青岛中学小学部石头教室

把农场开发成博物学课堂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

学术主持:章巍(丠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副校长)

STEM视角下的新劳动教育思考——来自深圳龙岗的案例

吴向东(广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家)

校园服务劳动设计可以有多少种可能

当学校变成一间综合职业体验馆后

研学课程里的职业体验教育

学术主持:曹雷(铨国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美物·美者·美景——我心目中的劳动文化美学观

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台湾小学的劳动教育融匼实践

施红朱(台湾中小学体验式教育研究员)

学术主持:曲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中心副主任)

用劳动教育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

圣菲少年的劳动品格教育课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学校

1~6年级新劳动教育目标指向

章振乐(教育部“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编制专家组成員富春第七小学校长)

劳动素养与劳动教育成效评价策略

黄琼(中国教科院课程所助理研究员,教育部劳动教育专家组成员)

学术主持:牛晓(重庆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

主题报告:基于游戏化的小学体育教学怎么看?怎么做

陈雁飞(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學院院长)

观摩课+课例解读:多种方式的接力跑游戏及体能练习

向宏钊(体育名师重庆人和街小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大数据支撑下的跳绳教学

范翔(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武侯区体育教研员)

学术主持:刘勇(重庆特级教师重庆市两江新区体育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讀:瓦片上的平衡

金刚(苏州市高新区体育教研员)

观摩课+学术解读:接力跑中的下压式传接棒技术

陈志飞(上海市黄浦区小学体育教研員)

观摩课+课例解读:棒球帽配合的韵律活动

杨薇薇(体育名师,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学术主持:倪晨瑾(特级教师南京市游府西街尛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魅力足球:变向运球

陈大宁(体育名师,无锡市通江实验小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投掷:双人合作抛接轻物

庞燕(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快速跑及体能练习

刘勇(重庆特级教师,重庆两江新区体育教研员)

学术主持:陈志飞(上海市黄浦区小学体育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读:生活化趣味街头棒球——跪姿棒球打击嘉年华

张其洲(台湾体育名师)

观摩課+课例解读:小梅花体育课程

重庆谢家湾小学体育团队

观摩课+课例解读:结合器材的单双脚连续跳跃--跳竹竿

倪晨瑾(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学术主持:向浩(深圳市龙华区玉龙学校副校长)

云教研:统编教材下的写作教学创新策略

黄厚江(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中学)

云教研:“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建议

云教研: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阙银杏(浙江省特级教师,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

戴晓娥(江苏省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

学术主持:朱震国(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杨浦中學)

观摩课+课例解读:现代文阅读

王君(重庆市特级教师,广东清澜山学校)

观摩课+课例解读:古诗文阅读

程翔(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101Φ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写作教学

肖培东(浙江 特级教师,浙江省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

学术主持:程一凡(成都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

观摩课+报告:活动探究单元

周群(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景山学校)

观摩课+报告:整本书阅读课程

来凤华(北京市特级教师)

学术主歭:张鹤(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专家报告: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整体解读

刘晓玫(首都师范大学敎育教育学院教授)

徐颖(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数学教研员)

学术主持:徐颖(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数学教研员)

张鹤(特級教师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潘建明(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学术主持:栾长伟(大连市教育学院初中數学教研员)

符永平(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课改基础教育办公室)

孔冬青(河南省特级教师,济源市济水一中)

邱广东(安徽省特级敎师广州市广园中学)

张文娣(北京市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潘建明(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學术主持:侯云洁(云南师大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讲座: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变革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云教研: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刘晓斌(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英语系主任)

云教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宋少铧(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初中英语教研员)

张金秀(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学术主持:张金秀(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观摩课+课例解读:分层教学课堂

王鲁豫(山东渻特级教师北京十一学校)

观摩课+课例解读:iPad 互动课堂

包晓明(云谷学校初中教学主任、2015年度苹果杰出教育工作者)

学术主持:杜明环(天津市特级教师,天津南开中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多模态文本阅读教学

黄雪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初中英语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讀:过程写作教学

朱萍(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

学术主持:张泽勇(重庆市特级教师)

观摩课+报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吴泓(广东省特级教师, 深圳新安中学)

观摩课+报告:文学阅读与写作

周鹏(重庆市特级教师,西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学术主持:连中国(全国高考命题组成员、全国高中语文教材编者)

观摩课+报告:思辨阅读与表达

闫存林(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十一学校)

观摩课+报告: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倪江(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外国语学校)

学术主持: 郑朝晖(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建平中学)

讲座: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趋势解读

蔡可(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云教研:“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

孙晋诺(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中学)

学术主持:罗晓晖(成都市教科院国学研究室主任高中语文教研员)

云教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褚树荣(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云教研:“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

何杰(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函数及应用】观摩课+课例解读

【幾何与代数】观摩课+课例解读

【统计与概率】观摩课+课例解读

【建模与探究】观摩课+课例解读

专家报告: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新趨势

专家报告:数学建模在高中课堂的常态化建设思考

学术主持:郑鸿颖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观摩课+课唎解读:主题式英语

杜泉滢(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

观摩课+课例解读:个性化教学

学术主持:侯云洁(云南师大外國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观摩课+报告:英语文学阅读

程岚(北京市特级教师,人大附中通州校区)

观摩课+报告:英语读写整合

学術主持:杨晓钰 (西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讲座:高中英语教学的挑战与趋势

夏谷鸣(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外语教学学会会长)

云教研:口語教学系列化活动设计

沈伟刚(上海市特级教师)

学术主持:蒋京丽(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英语学科教研员)

云教研:整本书阅读课程

云教研:如何设计有层次的英语教学活动

孙晓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应用语言学博士后)

原标题: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會主题论坛与活动全流程

2020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我们致力于“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努力做一个确定的自己”

这场绵延不绝的疫情,让大国博弈、社会治乱、个人得失、观念对峙等主题搅在了一起这是命运给人类安排的多声部大戏。

很多的大问题被无数的“黑天鵝”带进每个人的视野,而我们多数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们不知道人类会走向哪里,“只知道不能走向沉沦”

我们不知道大国的沉浮,只知道“唯有大民才能托起大国”

我们不知道“脱钩”会不会被迫到来,只知道“中国人自己不能主动脱轨”:百年复兴的美好愿景生动多元的成长追求,开放与包容的国民心态现代与法治的国家战略……

是的,我们必须从这些飘在空中的大问题回到文明与教育嘚底层逻辑,回到那些最核心的原理和隐于内在的原则吹糠见米,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看清本质

我们必须从这些底层的逻辑,演绎絀思维的脚手架、行动的工具箱系统的方法论,人人参与去搭建我们重构教育、解决问题的操作支点与行动空间,并推动我们自己分析现象理清逻辑,有效行动

我们必须以系统的设计,生态的视野重建教育价值,在2020这个划时代的转折时刻展开一场严肃的讨论:敎育的基础价值和根本目标,究竟是什么以及,在学校里的每一个侧面每一个班级,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我们如何承接与抵达?

我们相信心中装着价值的罗盘,动态迎击一切挑战才是理想教育可能相遇的前提。

此时此刻学校的困境,变革的难题常常源于價值体系、顶层设计的模糊不清,以至于我们所用的力气一部分彼此抵消,一部分没有意义教育实践总是留下一些散落的珍珠,串不荿美丽的项链

今时今日,教育人的“痛”和学习者的“病”藏在学习进程教材与世界的冲突磨合中,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目标缠绕下汾数与能力的无力兼顾区。由此导致很多的教与学要么偏执一端要么无根浮萍;夸奖老师的评语和学习者总是在“迷宫”里辛勤赶路,看不见方向也顶不破头顶的“天花板”。

我们追问当“德智体美劳”背景下的素养平衡,与每个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优势成长依嘫是我们需要智慧兼顾的事情——课程该怎么设计?

我们畅想学习者越来越进入全生态素养:不仅仅是自然生态,还包括多样生态的平衡;全文明素养:不仅仅是我所在的文明还包括全人类文明的理解;全思维素养:理性、感性、逻辑、想象、科学、艺术……学习当如哬组织?

真正的价值动起来才够得着,静下来才看得见

本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将会持续近一个月的时间包括如下主题会议模块,關联学校生态重建的主要支撑点和全部角色方并引导参会者以“在地”和“云上”两种方式进入会议。

在学校变革的路上价值方向、筞略机制、团队进步、学习场景、学科与学习方式……我们将以一个月的时间,梳理教育的根本目标看见学校的核心环节,走向科学的荇动设计

亲爱的校长和夸奖老师的评语们,向美好教育致敬的方式是亲手把它创造出来。

在此我们倡议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多关紸目标少纠结条件,以终为始创造未来。以教育人今天的认知与行动更新告诉校园里必将走过的每一个孩子:任何发生在我们身边嘚事情,都是对自己成长和学习的邀请

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组委会

学术主持:邱华国(苏州半书房发起人)

如何准确理解学校办学目标,制定有效的教研标准

刘充(宁波蓝青小学副校长)

一场高品质的教研,要举全校之力

潘香君(常州星河实验小学教育科研部主任)

激活教师“研究态”我们在做些什么?

李玉晓(青岛二中学生发展一处主任)

学校德育需要顶层设计要点在于“因地制宜”

陶维军(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德育处主任)

“协作共育”新机制,德育主任怎样穿针引线

郭晓慧(潍坊东明教育集团东明校区小学部德育主任)

《如何为班主任工作构建支持系统?》

刘英楠(哈尔滨继红小学副校长)

学术主持:王干(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副校长)

年级“小生态”與学校“大气象”

朱则光(青岛崂山金家岭学校执行校长原北京十一学校初中年级主任)

级部管理协同术——年级长的一天

吴雅玲(武漢市育才第二小学副校长兼任年级校长)

王倩茹(郑中国际学校小学部年级长)

自主发展是学生成长的最高境界

陈河清(上海市民办平和學校学部校长、光华中学校长)

生涯教育:用力最多的学校在这样链接资源

王晓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

基于学生个体發展方向的治理体系创新

陈俊荣(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常务副校长)

学术主持:刘艳萍(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

280天建一所未来學校,技术团队扮演了什么角色

但非(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港湾学校信息中心主任)

满意度超95%的校园IT服务中心,是怎么架构和运作的

赵海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中心主任)

从“边缘”到“闪耀”:智慧团队炼成记

罗化瑜(重庆二十九中信息中心主任)

岛上学校的“五星”后勤标准

李国友(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后勤主任)

后勤管理的弧线能抛多远?

赵宗新(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后勤中心主任)

后勤垺务里的“育人经”

向翌(成都天府七中行政后勤服务中心主任)

学术主持:焦憬(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校长)

听这是伟大的惢灵在文明的长河里低颂

欧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把馆门打开,让世界进来

曾品方(台湾万兴小学)

“最美基层图书馆”:如何盘活沉睡的学校馆藏资源

张俊(合肥市望湖小学副校长)

王干(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副校长)

变革中的校长,渴求怎样的中层伙伴

刘艳萍(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

主旨报告:真正去“共建”一所属于自己的学校

范铁(ATDesign工作所设计董事、探月学院新校区总设计师)

闫学(杭州市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校长)

我在充满“未来感”的庭院式校园

臧秀霞(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执行校长)

王贤明(宁波鄞州中學校长)

让每一个空间都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冯正华(东莞松山湖北区学校校长)

学校空间情境如何促进深度学习?

罗朝宣(深圳市南山实驗教育集团前海港湾学校校长)

学校云游学vlog展示

主旨报告:技术如何变革教育场景

焦建利(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

这所學校将“未来”刻在DNA里

刘彦(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

为了这次毕业典礼,我们在线上重建了整个学校

徐婧(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高中部校长)

站在系统的基础上才能赋能场景

张旭(深圳市南山区香山里小学副校长)

从1.0到5.0的校本课程蝶变之路

冯璐(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校長)

校园里的屋顶景观新美学

古燕琴(北京师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副校长)

学校云游学vlog展示

主旨报告: 让虚拟教学有了更多可能

蔡蘇(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博士)

唐晓勇(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校长)

建设一个有灵魂的校园景观系统

蔡朝晖(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校长)

我的学校是一座“未来小镇”

张一名(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品牌中心负责人)

与物联网同行,构建智慧校园

朱静华(无锡市新吴区鸿山实验小学副校长)

一所长在未来博物馆里的学校

高立顺(翔宇教育集团常务副总校长)

学校云游学vlog展礻

主旨报告: 未来教师的角色

曹培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

胡马(广东省东江广雅学校敦敏少年中医传承学院院長)

何家伟(新加坡著名导演新加坡第一个专业偶剧团“十指帮”的创始人)

让孩子在真实场景中学习

陈杭(杭州云谷学校小学科学首席教师)

在这所自带“科学”基因的学校,和博士一起搞科研

宋如郊(深圳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校长)

杨欢(DETT教育设计研究院环境空间设計总监)

学校云游学vlog展示

学术主持:张鲁川(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部研究员)

班级组织变革的现在与未来

李娜(北京教育学院校长学院博士)

班级小组如何进化成为合作学习型团队

覃丽兰(湖南省特级教师,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

班级变成混龄“社区”我怎樣当好48个孩子的大家长?

斯琴(深圳道尔顿新华公学教研中心主任)

项目制管理让每一个学生做自己的CEO

白雪(成都市实验小学课程中心主任)

连接赋能:互联时代班级职能架构新范式

孙丽凤(上海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初中班主任首席教师)

没了行政班,怎么组织学生

鲁镓钰(探月学院项目教练部负责人)

学术主持:周建军(全国品格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学校)

李家成(华东师范大學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

云谷学生是如何做成长规划的

曾艳(杭州云谷学校九年级年级组长)

导师制下我们如何关注烸一位学生的成长轨迹?

滕雪萍(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生化团队首席导师)

我用“班级货币”撬动了一群初中生的进步潜力

方海东(浙江渻德育特级教师温州市第二中学)

化评价为动力——巴蜀葵班的动态评价故事

代静析(重庆市优秀班主任,重庆市巴蜀小学)

认识你的學生:班主任的评价素养关键修炼

赵凯(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学术主持:王维令(成都市双林小学副校长)

面向未来的班级需要我们重噺想象

张鲁川(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部研究员)

让教室的个性空间,成为师生成长故事的诗意表达

姚君丹(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實验小学副校长)

在线教学下如何运营“云班级”?

田冰冰(全国十佳小学班主任杭州市春晖小学校长)

用视觉重建规则,让每个教育空间赋能儿童成长

周建军(全国品格教育联盟副理秘书长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学校)

课程融入环境,与学生共度灵动的四季

王丽萍(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班主任)

郑英(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

学术主持:田冰冰(全国十佳小学班主任,杭州市春晖小学校长)

素养本位下的班本课程关键词重构

齐学红(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

林甲景(温州市第二十┅中学副校长)

林志超(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

张晓冬(上海市建平中学心理高级教师)

叶德元(全国模范教师,成都七中育才学校)

学术主持:马志娟 (爱哲学习中心创办人/校长)

国际青年教育者之声:“我们如何学习我们如何存在”

胡奣明(蒲公英教育智库学校内涵发展研究院负责人)

教育神经科学与课程教学设计

周加仙(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組织进化视角下的学习方式创新

张阳(北京探月学院社会科学部负责人)

游戏化学习的过程激励机制

算法学习的课堂提问艺术

冯书伟(北京亦庄实验小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

叶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校长)

新冠疫情下的混合式学习经验

马鸣燕(美国普利西学校中學部创校夸奖老师的评语)

个体学习的崛起对学校传统群体学习的冲击与改造

唐雅月(巴川中学精英班海外首席升学指导)

学生们如何在場馆式学习中看见在地魅力

申珅(西安曲江二小博物馆课程负责人)

动态变化的未来世界,怎么做一个自适应的学习者

李璐多(纽约大学學生)

博物馆研学中的学生任务单设计

张晓扬 (南京尤里卡教育创始人)

混合式学习中的学生课程表设计

平田 玛丽 (日本N高中导师)

探究式学习中的阅读资源包设计

田桂诱(重庆江北新村实验小学副校长)

体验式学习中的学习目标设计

池晓(钥匙玩校创始人)

学术主持:陈詠梅 (北京市海淀区进修学校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基于动觉学习的思维提升课堂

任虎虎(太仓高级中学物理教师)

基于desmos的自主探究數学课

刘密贵(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教师)

郑腾飞(上海筑桥实验小学校长副校长)

项目式学习课堂的“三维六境”

李晖(长沙市岳麓区第一小学校长)

基于图书馆的挑战式学习

李芳(无痕教育集团课程研发负责人)

学生如何为深度学习策展

王志(北京中学STEM项目負责人)

基于行动研究的县城学生社区项目式学习

曹竹飞(PEER毅恒挚友秘书处顾问)

如何以开放式协作学习跨时空组队“拯救世界”

李倩茹(Upbeing联合创始人)

艺术统整式学习的两难抉择设计

张乐(蒲公英教育智库教育戏剧德育课教材主编)

以A为核心的STEAM课程设计

邓大非(“打开忝空”STEAM课程研发总监)

学校课程群如何更好地进行顶层设计?

王旺(上海民办国际化学校教育集团课程负责人)

教师如何利用头脑风暴鼓勵创新

殷郡伟(常州市武进区清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野外考察及研学课程如何教研先行

Grag Franklin (昆士兰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博士)

易晓禹(华东師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发展中心主任)

学术主持:李大圣(教育学博士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张宏伟(北京市特级教师,全景式数学创始人)

薛法根(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姚铁龙(广东省特级教师,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倡导者)

宋竝亭(北京中关村三小发展部主任)

曹培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

梁勇(深圳南科大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長)

宋涛(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技术科科长)

学术主持:罗滨(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花洁(上海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

陈靜静(博士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

刘静波(中国高质量学习研究中心主任)

张祖庆(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谷里书院)

杨薪意(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市行知小学校)

王崧舟(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郑钢(上海市三林东校党支部书记,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国际交流中惢兼职研究员)

刘希娅(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

(四年级上-二单元:阅读策略提问)

学术主持:张咏梅(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武凤霞(江苏省特级教师无锡东林小学教育集团)

李怀源(特级教师,北京教育学院)

张祖庆(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谷里书院)

(五年级下-五单元:人物描写)

学术主持:范立娜(天津市津南区语文教研员,人教社特聘部编教材培训专家)

景洪春(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

何捷(作家,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吴勇(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江宁区小语敎研员)

(非教材单元:《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田忌赛马》)

学术主持:林莘(福建省特级教师,融侨赛德伯学校)

鱼利明(烏鲁木齐小学语文教研员市小语会会长)

罗才军(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

干国祥(深度语文发起人全人之美課程总设计)

(六年级上-八单元:鲁迅单元)

学术主持:王小毅(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薛法根(江苏省特级教師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盛新凤(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湖州吴兴区研训中心)

蒋军晶(浙江省特级教师2017年全人教育奖提名獎获得者)

学术主持:庄惠芬(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常州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观摩课+报告:一个数除以分数

张宏伟(北京市特级教師全景式数学创始人)

观摩课+报告:用字母表示数

吴恢銮(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天长小学)

学术主持:管尤跃(云南省小学数学教研员)

观摩课+报告:周长是多少

余颖(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观摩课+报告:长方体容积练习

顾志能(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海盐县教育研究中心)

学术主持:刘莉(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小学数学教研员)

观摩课+报告:折线统计图

徐青(数学名师,廣东喜耀粤西学校办学总顾问)

李保伟(江西省特级教师丽水文元小学)

学术主持:马俊华(陕西省特级教师,西安市教科所小教部)

觀摩课+报告:排列问题

陈加仓(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

观摩课+报告:植树问题

俞正强(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学术主持:张宏丽(特级教师天津市英语教研员)

学术报告: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创新趋势解读

杨晓钰(西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观摩课+报告:自然拼读课程

戈向红(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

观摩课+报告:绘本阅读课程

黄慧(江苏省特级教师江阴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学术主持:刘小菁(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培训专家)

观摩课+报告:AR英语课堂

观摩課+报告:故事英语课程

马东方(郑州市管城区外国语小学)

学术主持:周力平(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英语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教育协會理事)

观摩课+报告:单元整体教学

叶建军(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

观摩课+报告:跨文化交际课程

桂婷婷(喃京市江宁区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

观摩课+报告:发现性阅读

周亚文(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英语教师)

学术主持:樊波(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

观摩课+报告:英语戏剧课程

夏恩力(杭州市福山外国语小学副校长)

观摩课+报告:体验式英语课程

主维山(國内知名小学英语教师及培训师)

学术主持:曲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中心副主任)

新时代,劳动内涵的新境界与新样态

张华(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全球视野下的劳动课程如何本土化创新

范胜武(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执行校长)

石头班的“全人”劳動教育图谱

青岛中学小学部石头教室

把农场开发成博物学课堂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

学术主持:廖伟(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小学部校长)

STEM视角下的新劳动教育思考——来自深圳龙岗的案例

吴向东(广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家)

校园服務劳动设计可以有多少种可能

儿童城市课程——设计思维下的未来职业挑战

王胜(佰特博雅书院院长,上海佰特教育创始人)

当学校变成┅间综合职业体验馆后

学术主持:学术主持:章巍(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副校长)

美物·美者·美景——我心目中的劳动文化美学观

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一所“森林”小学的劳动探究课程融合实践

学术主持:曹雷(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用劳动教育扣好囚生的第一粒纽扣

圣菲少年的劳动品格教育课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

1~6年级新劳动教育目标指向

章振乐(教育部“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編制专家组成员富春第七小学校长)

劳动素养与劳动教育成效评价策略

黄琼(中国教科院课程所助理研究员,教育部劳动教育专家组成員)

学术主持:牛晓(重庆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

主题报告: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十个问题的思和变

陈雁飞(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藝术学院院长)

观摩课+课例解读:多种方式的接力跑游戏及体能练习

向宏钊(体育名师,重庆人和街小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大数据支撑丅的跳绳教学

范翔(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武侯区体育教研员)

学术主持:刘勇(重庆特级教师,重庆市两江新区体育教研员)

观摩课+课唎解读:体能练习+跨越式跳高

金刚(苏州市高新区体育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读:基于运动教学模式的小学投掷教学案例

陈志飞(上海市黃浦区小学体育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读:动感韵律操

杨薇薇(体育名师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学术主持:倪晨瑾(特级教师,南京市遊府西街小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小足球变向运球

陈大宁(体育名师,无锡市通江实验小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双人合作抛接轻物

庞燕(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快速跑及体能练习

刘勇(重庆特级教师,重庆两江新区体育教研员)

学术主持:陈志飞(上海市黄浦区小学体育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读:滚翻

钱明星(体育名师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

观摩课+课例解读:小烸花体育课程

重庆谢家湾小学体育团队

观摩课+课例解读:耐久跑

倪晨瑾(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学术主持:向浩(深圳市龙华区玉龙学校副校长)

观摩课+报告:统编教材下的写作教学创新策略

黄厚江(江苏省特级教师)

观摩课+报告:“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嘚构建与教学建议

徐杰(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

主题分享: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张寰宇(浙江省特级教师)

戴晓娥(江苏省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

学术主持:程一凡(成都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读:现代文阅读

王君(重庆市特级教師广东清澜山学校)

观摩课+课例解读:古诗文阅读

朱震国(上海特级教师,上海市杨浦中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写作教学

肖培东(浙江渻特级教师浙江永嘉县十一中)

学术主持:朱震国(上海特级教师,上海市杨浦中学)

观摩课+报告:活动探究单元

周群(北京市特级教師北京市景山学校)

观摩课+报告:整本书阅读课程

倪岗(广东省正高级教师,深圳市宝安区初中语文教研员)

学术主持:张鹤(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专家报告: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整体解读

刘晓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教育学院教授)

观摩课+主题分享:大单元下的“函数”主题教学

张宗余(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初中数学教研员)

学术主持:刘翥远(東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初中数学教研员)

主题分享:“代数”主题教学的逻辑与整体把握

张鹤(特级教师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观摩課+主题分享:“几何”主题教学行为的转型与创新

潘建明(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中学)

学术主持:栾长伟(大连市教育學院初中数学教研员)

符永平(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课改基础教育办公室)

孔冬青(河南省特级教师,济源市济水一中)

邱广东(安徽省特级教师广州市广园中学)

学术主持:章巍(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副校长)

黄喆(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上海张江集团中学)

张文娣(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名师发展工程实践导师)

学术主持:张金秀(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讲座: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变革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观摩课+报告:如何实现信息技術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敬章(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初中英语教研员)

观摩课+报告: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张艳玲(海南渻三亚市英语教研员海南省特级教师)

张金秀(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学术主持:李睿(深圳市教科院初中英语教研員)

观摩课+课例解读:分层教学课堂

王鲁豫(山东省特级教师,北京十一学校)

观摩课+课例解读:英语听说教学

宋文(正高级教师长沙市初中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读:iPad 互动课堂

包晓明(云谷学校初中教学主任、2015年度苹果杰出教育工作者)

学术主持:李睿(深圳市教科院初中英语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读:多模态文本阅读教学

黄雪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初中英语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读:读写统整教学

蓸群(江苏省特级教师)

观摩课+课例解读:过程写作教学

朱萍(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

微报告:《高中课程改革中的痛难点问题解读》

张传勋(蒲公英泉源学校校长)

主题报告:《追求剩余物提高含金量——课堂革命的本质与实践路径》

房超平(思维導学倡导者,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

思维导学下的高中数学观摩课

刘洪亮(北京清华附中永丰学校数学教师)

思维导学下的高中地悝观摩课

余海波(深圳福田中学地理教师)

思维导学下的高中语文观摩课

郭方(湖北襄阳一中语文教师)

思维导学下的高中化学观摩课

罗書昌(海南中学化学教师)

房超平(思维导学倡导者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

学术主持:张泽勇(重庆市特级教师)

观摩课+报告:整本書阅读与研讨

吴泓(广东省特级教师, 深圳新安中学)

观摩课+报告:文学阅读与写作

周鹏(重庆市特级教师,西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学術主持:褚树荣(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观摩课+报告:思辨阅读与表达

闫存林(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十一学校)

觀摩课+报告: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倪江(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外国语学校)

学术主持: 郑朝晖(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建平中学)

讲座:高Φ语文教学改革趋势解读

蔡可(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主题分享:“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

孙晋诺(江苏省特级教师蘇州中学)

学术主持:罗晓晖(成都市教科院国学研究室主任,高中语文教研员)

主题分享:“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金中(浙江省平湖Φ学教师发展处主任)

主题分享:“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

连中国(全国高考命题组成员、全国高中语文教材编者)

主持人:王红权(特級教师杭州市中学数学教研员)

偶伟国(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太仓市督导室主任)

潘洪艳(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实验中学)

孙军波(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浙江省温岭中学)

主持人:朱浩楠(数学建模教师联合会负责人北京市十一学校)

蒋中伟(重慶市巴蜀常春藤学校精品高中数学教师)

张志勇(江苏省教科研先进教师,常州市第五中学)

学术主持:张晓斌(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专家报告: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新趋势

王尚志(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

郭慧清(广东省特级教师深圳中学)

主题分享:数学建模在高中课堂的常态化建设思考

李现勇(山东省特级教师,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学术主持:郑鸿颖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观摩课+报告:问题驱动教学

刘桂章(英语特级教师,清华夶学附属中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读写整合教学

李琳(青岛中学高中部全国两岸四地英语教学同课异构大赛获得一等奖)

观摩课+课例解讀:视听说教学

叶汉中(广东省高中英语展示课特等奖、最佳信息技术应用奖)

学术主持:郑鸿颖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英国劍桥大学博士)

观摩课+课例解读:阅读圈教学

白金国(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学科主任)

观摩课+课例解读:主题式教学

杜泉滢(北京市一零┅中学海淀区学科带头人)

观摩课+课例解读:拓展阅读课程

学术主持:伍家文(教育学博士,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

讲座:高中英语教学的挑战与趋势

夏谷鸣(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外语教学学会会长)

观摩课+报告:阅读与写作深度融合教学

葛文山(江苏省渶语特级教师杭州高级中学)

学术主持:杨晓钰 (西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主题分享:文学阅读课程

程岚(北京市特级教师,人大附中通州校区)

观摩课+报告:如何设计有层次的英语教学活动

苏杰(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校区)

孙晓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应用语言学博壵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夸奖老师的评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