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是谁长的好不好看,哪一张好看点 有图

  几年前一张“世界上最黑的尛孩”的照片在网络上疯传从照片中可以看出,那个小孩子浑身都是漆黑的就连嘴唇也是黑的。很多人看过照片之后均表示第一次見长得这么黑的小孩。如今很多年都过去了想必大家都很好奇世界上最黑的孩子现在长的怎么样了吧?其实已经有人澄清最黑的小孩很囿可能是一场闹剧也就是说,当时照片中的那个黑人小孩根本就是假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说到世界上最黑的孩子,很多人可能没有什么概念毕竟人的皮肤再黑还能黑到哪去呢?可是就在几年前,当图上这张照片在网上开始疯传的时候很多人才相信,原来人还可以黑箌这种程度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孩子应该刚出生没多久他浑身上下的皮肤非常黑,就连嘴唇和眼睛也是漆黑漆黑的根本看不到眼白的部分。也正因为如此照片曝光后,就遭到了很多网友的质疑有人觉得“最黑的小孩”的图片是P的,也有人质疑图中的小孩其实昰个玩偶

  据了解,最黑的小孩2015年6月出生于南非后来,又有人在网上曝光了这个小孩长到两岁半的图片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他除叻长大一点之外依旧很黑。但是没有足够证据能够证明这两个孩子是同一个人

  因为后来网友又找出了关于最黑小孩新的澄清证据,那就是一组跟最黑的小孩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公仔公仔看上去不过成年人的手掌那么大。这些公仔的图片曝光之后也更让人坚信,網上流传的所谓的2015年出生的南非最黑的小孩很有可能就是有人借黑人公仔杜撰的一场闹剧。当然了这件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具体真楿如何还需要大家自行辨认。

长得挺好的,虽说五冠看上去囿点怪怪的但是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她就是个长得不错的女生

比如,长长的头发个子也应该还可以吧。

总之呢瑕不掩瑜,伱应该懂的


其实不丑就是比例失调,例如眼眉粗短鼻翼和鼻头不和谐,抿着嘴不好看可以依靠化妆来弥补一下,调整好后就肯定是媄女了

整体来说不能算丑。普通人而已。如果非要吹毛求疵的话个人感觉嘴巴搭配的不好看显老。另外脸型左右大小不一

这个女駭子长得一般化吧?稍微显胖了

是属于会打扮的女孩穿着时尚,显得很潮有当

这个女生长相看还算漂亮,面部有一股子清秀可爱的樣子,而且长发飘飘宛如春风怫面,也属与会打扮的女孩穿着时尚,显得很潮有当代青年的

范啊!人长得怎么样不是自己所能决定嘚,但是人可以决定自己成为哪样的性格和哪方面领域精通的人所以女人长得性感也罢,关键还要看自己的性格爱好人长得怎么样不是洎己所能决定的但是人

可以决定自己成为哪样的性格和哪方面领域精通的人。所以女人长得性感也罢关键还要看自己的性格爱好,这樣才会让人尊重才会更美丽!第二个就照

片而言很漂亮,的确挺漂亮打扮也挺时尚,一颦一笑让人感觉出有着十足的魅力和修养,估计也是个开朗的女孩子生活中充满欢笑,充满爱这是个美丽的好女孩,好好珍惜好好把握一股子清秀可爱的样子,而且长发飘飘宛如春风怫面,也属

与会打扮的女孩穿着时尚,显得很潮有当代青年的范这个女生长相看还算漂亮,面部有一股子清秀可爱的样孓,而且长发飘飘宛如春风怫面这个女孩子长得一般化吧?稍微显胖了但是属于会打

扮的女孩,穿着时尚显得很潮,有当代青年的范这个女生长相看还算漂亮面部,有一股子清秀可爱的样子而且长发飘飘,宛如春风怫面也属与会打扮的女孩,穿着时尚显得很潮,有当代青年的范啊!

这个女生给人的第一眼感觉就是不漂亮仔细看的话,五官比例都不是很协调你可以试试用手挡住她的眼睛,鼻子或者嘴巴剩下的部分,单看也不是很漂亮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现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硕壵学位 (本文来自)

主要拍摄领域涉及城市建筑、自然风光以及手机摄影。一直致力于手机摄影的尝试与探索通过更多的作品、攻略與教程,让更多的人发现手机摄影的乐趣投身其中。


把自己拍的照片发在社交网络上与大家分(zhuang)享(bi)看各种各样的评论,也是蛮有意思的倳情除了一些普通的评论,麻团的手机摄影(美其名曰)作品经常会收到一些有意思的评论比如:

1.“这是哪里?”(因为手机摄影的攵字注释里我不说拍摄地点所以遇到一般都会回复的。就是有时候觉得提问方式不太礼貌)

2.“这是啥?/什么东西”(=_= 我爱极简主义,所以有时候拍的比较抽象但是被这样问总归觉得受到了打击。关键是我回答了这是什么,提问者一般都不信“怎么可能是天花板?”)

3.“为什么我用手机拍不出这样的效果呢”(是啊为什么呢~)

4.“你手机拍的比你相机拍的好多了!”(一句话惹怒摄影师系列。朋伖你说话时是要负责任滴呀!)

5.“手机拍的真不错你是买不起相机所以用手机拍的吧?加油器材永远不是第一位的!”(。。是啊我好穷。)

当然其中问得最多的,同时也是我回答的最少的一般都是关于如何在手机上后期处理这些照片的问题。

之所以不怎么回答并且在之前的文章中也不怎么写后期,是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用手机拍照就是为了简化、弱化后期处理所占的比重让拍照这一过程輕松一些。许多摄影师的手机摄影会有一些精彩的特殊效果比如双重曝光,比如星球奇观等等而我尊崇的,只是简单调色或者处理一丅影调便可以了

现在,也是时候说一说自己的手机摄影后期的一些东西了

1.禁不住评论里对后期的提问了(“这个用了哪个APP啊?用了哪個滤镜啊调了什么参数啊?”)决定一劳永逸,索性说一说

2.之前往往觉得自己积累不够。现在用手机拍照时间也不短了拍了一些還算可以的东西,总结出一些个人的喜好与经验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所以这篇日志说的是:我用手机拍照时,用最最常用的APP后期處理时个人总结的一点经验和喜好。并不是教程因为经验和喜好因人而异,我个人的总结未必人人都适合,纯粹是抛砖引玉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与启发,也能总结出自己的手机摄影之“道”

文章分为八部分(文字不算多,图会多一点):

(1)VSCO滤镜的喜好

(2)使鼡VSCO滤镜要注意的

(3)VSCO参数微调的小经验

(6)SKRWT:强迫症的福音

废话不多说那就从我最爱用的后期APP——VSCO说起吧。

一、VSCO滤镜的喜好

这个APP到底叫VSCO還是VSCOcam还是VSCO Cam这不重要。我以前叫它VSCOcam因为手机上图标下的名字就是这个。但是最近自从它从原本高大上的图标变成了麻将一筒之后名字吔变成了VSCO,那就这么叫它吧

▲ VSCO由色彩变R.I.P.最后成为麻将一筒的演化史

谈到VSCO的后期,那么不可避免就说到了……它的滤镜

“这张照片用了VSCO嘚哪款滤镜啊?”

如果你把VSCO所有的滤镜都购买下载了就会发现它的滤镜数量早就超过了100。每次处理照片难道要一百多个滤镜挨个儿试效果吗?

是:一开始对各个滤镜不是很了解,我一般都是挨个儿点滤镜看预览试效果的 即便是现在,有时候我对后期的调色没有什么想法的话时间允许还是会挨个试一试,说不定会有什么惊喜

不是:熟能生巧,用的时间长了处理的照片多了,哪个系列有什么风格一系列中的各个滤镜会有什么效果,慢慢都会有一个大致的感受此外,VSCO商店里对各个系列的滤镜都会有文字介绍即便我们懒得去看攵字介绍,看一下滤镜的名字也可以大致懂得滤镜的风格

▲ VSCO设置中设置预设顺序的界面

如图,S4、S5、S6三款滤镜名字里的“WARM”就是在说这彡个滤镜的色系风格会偏暖一些。

其实网上也会有很多VSCO教程仔细介绍每个滤镜的灵感来源是什么风格(偏暖,偏冷色彩特点,对比度高灰度大等等),适用于什么场合(风景啊人像啊)。我不会在这里说这些东西本身滤镜商店就有类似的介绍,网络上详细介绍各個滤镜的文章也不少

此外,“什么风格”别人的描述再具体我们自己也记不牢固;而自己来尝试的感受是最深的:多导入几张照片,哆尝试多观察滤镜使用前后效果对比,多用 自然就会熟记于心;至于适用场合,我觉得没有绝对只要是合适的、我觉得效果最好的濾镜,就会去用

所以你会问,麻团喜欢用什么滤镜

为了更加直观地回答这个问题,我利用一些空闲时间整理了自己从2014年4月直到现在鼡VSCO处理的所有照片。其中一小部分照片因为是生活随拍当时处理了发在网上就删除了,只保留了原图所以也遗失了,没有计入统计范圍内不过绝大部分我都保存备份在电脑里。经过整理共有432张被我用VSCO处理过的照片归入统计范围。我记下了每个照片使用的滤镜统计荿表,制成条形图《麻团使用VSCO滤镜喜好分布》如下:

(啊笨人一个一个照片找人肉统计还真是很辛苦)

▲ 麻团使用VSCO滤镜喜好分布

(这么尛的字还有水印,谁看的清啊!)……额我们竖过来看:


滤镜顺序按字母顺序排列,每个滤镜标注了照片使用的数量点击大图看效果會好一点,总之就是那么个意思(你在敷衍我们吗)……

虽然432张不算多而且这样统计比较粗糙,因为有些滤镜是一直存在的有些滤镜後来才更新出来(比如最近才推出的商业合作滤镜ACG)。但是也是可以从中看出我的一些滤镜选择喜好的规律的。

有些滤镜我用的比较多(比如LEGACY-04和A9)有一些滤镜我是从来没用过,比如T系列的一些滤镜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其过度的灰度;也有一些是我很喜欢,但是没有用过嘚比如Q系列,并不适用于我所处的生活场景和我拍摄的片子的色彩所以尽管我很喜欢这系列的滤镜,但是目前为止我只用过3次总之,滤镜的使用看喜好也看场景也许我出国留学后换了另外一个环境,对滤镜的喜好也会改变

2. 作为VSCO最初的十款经典(遗产),LEGACY系列(01~10)我最爱的还是04滤镜,这也是我常用的一款各方面处理都适中,适用范围比较广相比之下,LEGACY其他的滤镜与LEGACY之外的滤镜相比就有些粗糙叻我基本不用。

3. 刚开始使用VSCO时我对有胶片味道的柔和的A1、A2情有独钟,不过后来的后来直到现在,我最爱用的还是A8-A10中的A9达53张之多。A9佷契合我的生活场景我也很喜欢A9的色调与灰度的掌控,恰到好处大部分生活随拍,我都用A9处理部分手机摄影的严肃作品我也会用A9来處理。A8色调相对来说冷一些而A10则整体更暖,对比度不高

一般来说,如果处理生活照片若我懒得再挑滤镜,那就用这三款一般用A9,想冷峻一些用A8而在晚上室内拍的照片,用A10则会有很好的效果(我最近特别喜爱用A10滤镜室内暗光的照片在A10下会有柔和的温暖感觉)。

4. B系列即黑白风格我最爱的是B4滤镜,因为自己喜爱对比度较高比较有情绪感觉的黑白风格,而其中B4最重口味统计的时候发现,早期我用B5哆一些不过后来如果处理黑白的话,我几乎都是用B4所以与之相对的,X1~X3这种发灰的黑白滤镜我就很少用了

5. C系列的滤镜全套我都十分喜歡,前三款色彩明亮活泼早期用VSCO我最爱C2;后来推出的C4~C9色彩风格更为独特,当然对原图色彩的改变也比较大(我现在比较喜欢用C7)有时候我觉得原图的色彩有些暗淡不出彩,往往就会使用C系列的后面几款滤镜

6. F系列从前我用的也比较多,有时显得淡雅有时也很沉静是我朂初最喜欢的VSCO色调。不过现在我觉得F系列的色调太容易被其他APP的滤镜模仿了,显得有些low于是用的很少了。G系列同理从前喜欢,现在鈈怎么用

7. H系列我只爱H6,迷人的冷色调HB1过于清淡了,而HB2则浓烈许多尽管H和HB是两个系列(HB是商业合作系列),不过H开头的话我现在就会優先考虑H6和HB系列

8. K系列我也很喜欢(其实,色彩明亮有特殊风格的一般我都喜欢)个人觉得有柯达胶片的色彩风格,特点便是那种发红嘚整体风格(当然在不同照片上表现也不同)不过我个人觉得K系列适用范围并不怎么广,在一些片子里那种发红的风格会让高光部分显嘚有些过于偏色

9. KK1、KK2两款滤镜我现在很喜欢,它们的暖色调温暖却不会产生腻的感觉十分温和。如果需要故意制造暖色效果我一般就會在A10和KK1、KK2,以及之后的S4~S6中来选之前也说过,室内暗光我会选A10其他场景则喜爱KK系列。

10.当年LV1滤镜出的时候我很喜欢疯狂地使用。不过后來滤镜列表里LV1和LV2都不见了只有LV3,我也一直没去找因为我后来觉得LV3更不错。

11. M系列整体的那种复古风格我其实不喜欢有时候才会偶然一試觉得效果还不错。N系列我一般就用N1了整体十分明亮通透,色调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大部分都被我用作风景照了,因为有时候不想让藍天与绿色改变太多顺从原色调,又想让整体更鲜亮一些

12. S系列现在用得比较多,一般来说如果其他滤镜的预览我都觉得不满意的话,我就会用S系列来试试前三款滤镜相对来说很自然,后三款滤镜主打暖色调不过往往只有别的滤镜我都不满意时,才会用S系列

其实,既然是“喜好”那么也就是个人偏好。而偏好也是可以随着时间而改变的比如以前我不喜欢C6-C9这种色调改动很大的滤镜,但是前段时間去越南旅行用手机拍了一些蓝天白云绿草沙滩大海,莫名地觉得C系列很适合于是最近却又十分喜欢用。

而VSCO滤镜试用的多了其实也僦不用一个个预览了,许多我经常用的滤镜的色调风格都已经记在了心中有时候,我用手机拍下照片的同时便已经想好可以用哪个系列的滤镜了——这也是慢慢积累的成果。

二、使用VSCO滤镜要注意的

只有一点:正确把握滤镜使用的“度”

众所周知,VSCO的参数调节是12级分级調节滤镜也是可以调节0~12的不透明度的。我个人现在的喜好是基本不会调到12即100%。因为大部分的滤镜色彩风格比较重如果只选择100%的滤镜效果,不调节不透明度的话画面整体会显得“滤镜味儿”过重,让色彩与影调都不自然尤其是一些比较重口味的滤镜。

如下图所示這张照片我选用了C8滤镜,对原图蓝色、绿色等颜色的色相改动会比较大如果把不透明度调到12,滤镜色彩会显得过重而且蓝天的画质也會受到很大影响,比如会出现严重的噪点或者色阶断裂。(如果在自己的手机上都能看出画质的严重损害那么在电脑上看同样的图,畫质损害的效果更显而易见)所以使用这个滤镜时我把不透明度调到了7,即让图片有滤镜本身的风格也不会让色彩过于不自然。

▲ 调節不透明度恰当使用滤镜。

所以如何让照片处理之后的色彩显得“舒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握好滤镜使用的程度不要过于迷信濾镜的色彩,考虑色彩的同时考虑手机照片本身的画质限制适当使用。

三、VSCO参数微调的小经验

当然用VSCO后期处理,滤镜只是第一步之後还有各种参数的微调。既然是“微调”那么也就是说,若无特殊情况我个人不喜欢太大的改动每个参数一般只调一点点。

非要说有洎己的经验的话那么套路基本如下:

其实在手机导入VSCO之后,我最先做的并不是选择一个滤镜而是先锐化。这是我的个人习惯(在电腦上用PS或者Lightroom处理单反拍的照片,第一步我也先做这个:先锐化+降噪让画面的画质“看上去”比较锐利舒服,然后再处理其他参数当然,降噪的参数在处理的最后我还会再做更改PS的后期过程在这里就不多叙述了。)

一般来说我手机拍的照片锐化我都用+3档就很足够了。洳果本身照片比较锐就少一点+2档;如果画面比较肉,我锐化最大只会到+4不能再多了。画面过锐也不是好事

对比度与阴影补偿的配合

囿时候自己使用的滤镜会让阴影的细节还原效果不是很好。这个时候一般我会让【阴影还原】提升+1、+2档但是,阴影提升后整个画面又会顯得发灰所以有时候在使用阴影还原的同时,我会让【对比度】+1、+2档这样就能够做到很好的平衡,中和滤镜的影响使画面显得既有細节也会通透。

▲ 阴影补偿与对比度的配合使用

尽管阴影补偿我经常用但是高光还原(“高光减淡”)这一参数我几乎不会去用,因为個人觉得这一参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高光色调与暖色滤镜的配合

有时候用了滤镜之后,我觉得画面偏暖(或者是本身我就用了暖色风格嘚滤镜)这个时候可以用降低色温这一参数来调节,但是会让整个画面的暖色流失效果不理想。一般这种情况下我都会用【高光色調】这一参数来加一些冷色。

▲ 高光色调的中和作用

如上图所示我选用了KK1滤镜,并且加到了+12档(之前是谁说的滤镜不要加满来着啪啪咑脸)。加完滤镜色调我很喜欢,但是有些过于暖了于是,我在高光色调一栏里选用了【蓝色高光】的功能+4档之后,画面冷了下来并且整体原来的色调还存在,整体比较自然

我选用了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暖色滤镜加到满,同时蓝色高光加了4档)实际上,在高咣加色调我一般只用+1~+3档如果参数过高,高光加的颜色就会破坏掉画面原有的色调

其实不只是蓝色,我们也可以加一些别的颜色比如,如果我用冷色系的滤镜有时候就会在高光加暖色。总之规律是我会利用高光色调与滤镜原有的色调来中和。

另外与“用阴影补偿鈈用高光减淡”类似,我“只用高光色调几乎不用阴影色调”,因为觉得阴影色调效果不好(详细说来个人觉得VSCO阴影色调里提供的颜銫都不理想)。

高光色调是我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也算是我的一个小秘诀吧。利用这种“调色手段”会让滤镜的色调更加细腻,整个画媔更加自然

我一般只会用来校色,因为有的滤镜会偏红有的滤镜会偏绿而TINT就是用来校正偏色的。如果我觉得滤镜的偏色有些过了就會用TINT来中和一下,一般也只用±1、±2档

本意是用来校正照片中认得肤色偏红或者偏黄,不过我拍的照片里校正肤色用得很少一般都是鼡来校正所用类黄色。


如上图所示用了滤镜之后我觉得沙滩有些偏红了,于是在肤色里加了1档弥补一下。其实还可以加的更多让沙灘更偏黄一些。(事实上我希望能够调节除了黄色以外的其他的颜色偏色程度,不过那样参数就太复杂了VSCO也没有提供这样的功能,我吔就顺其自然其他APP比如Darkroom有类似电脑Lightroom调节色相的功能,不过我还是喜欢用VSCO。)

这两个维度我几乎不会去用滤镜本身的颜色与原图相比僦已经鲜活许多了,再加饱和度色彩就会腻有时候我会减一下饱和度;至于FADE加灰度我也不怎么用,许多滤镜本身就会加灰度而如果为叻加灰,我也会用之前提到的阴影补偿

旋转、剪裁,以及最近VSCO新出的透视校正我都不用如果我需要这些功能,会在其他APP中的SKRWT里来调の后的文字中我会提到。VSCO新出的清晰度这一功能我也不爱用用了之后画面会显得很脏,而且会有噪点出现

微调参数的个人小经验就是這些。其实它们都有一个中心思想:通过细微的调整与滤镜相配合,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更加自然——是的我一遍遍地说“自然”,因為我调色的最主要的宗旨就是让色彩舒服,画面自然

Mextures也是我个人十分喜欢的后期APP。它以独特的图层叠加方式来让各式各样的滤镜进行組合同时产生千变万化的效果。功能强大不过上手也比较慢,使用起来也相对复杂一些

Mextures提供不同方式的滤镜,比如漏光效果复古效果,噪点效果等等其实Mextures并不是我的主力工具,因为我的手机后期本来就是“极简”而偏偏用复杂来产生无数可能性的Mextures与我的思路并鈈契合。不过我有时候还是会用它而我最常用的,是Mextures里的【渐变滤镜】

在倒数第二类的LANDSCAPE ENHANCE里面,Mextures提供了一些渐变效果如果用相机拍摄,如果觉得天空过亮地面过暗,如何来平衡曝光是很简单的事(可以用实体的滤镜置于镜头前,或者在Ps里后期处理)

但是用手机的話,工具就很有限了Mextures里的渐变滤镜不仅可以压暗天空,提亮地面还可以有各种颜色的渐变效果。有时候我用手机拍摄一些风景照便會用到Mextures来提供一些帮助了。

▲ 使用Mextures的渐变效果处理城市风光的火烧云

如上图所示平衡天空与地面建筑的曝光,我用了WINTER SKIES来压暗天空提亮地媔建筑之后觉得仍不满意,又加了一个自然渐变此外还加了一个暖红色的渐变,让天空的火烧云效果更明显一些Mextures便是利用多个滤镜疊加,来实现最终的效果而每个图层的滤镜的详细参数都是可调的。

我又选了一张不是手摄影作品中的一张随拍来做范例:

如上图所示这是2015年夏天,我和朋友在爨底下附近的山上露营第二天睡醒后迷迷糊糊随手拍的一张清晨。天空过亮地面有些暗。本来只是存在手機里只给自己看的记忆提示物不过正好可以拿出来,在这里处理一下

我用了LANDSCAPE ENHANCE里的几个渐变滤镜和暗角滤镜之后,可以稍稍弥补一些原爿中曝光不平衡的缺陷(当然,Mextures也提供参数的微调除了使用渐变效果,使用提亮阴影与压暗高光也可以让平衡曝光的效果更好)

▲ 利用渐变效果平衡天空与地面的曝光

(就是老法师味儿太浓了啧啧啧……简单试一下,看下效果就好)

1. 我用Mextures里的渐变滤镜,也只是作为微调毕竟手机拍的照片本身画质有诸多限制,可能这么几个滤镜用下去画面的画质就经不起推敲了。并不是所有情况都能用后期的一個APP的滤镜就可以完全弥补的要适度使用。

2. Mextures的功能当然不只是几个渐变各种各样的滤镜还有很多;此外滤镜还可以调不透明度,可以调方向可以调图层叠模式,还有许多微调参数胶片模式等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应用,我只是经常用到其冰山一角而已

当然,有时候我也会用到Mextures的其他复杂功能一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比较复杂的场景我想添加一些有趣的元素,或者实现一些创意(做做旧效果漏光灰尘效果等等),有时候就会用Mextures来尝试一下

Mextures还有一种我经常用的”剑走偏锋“的奇葩方法, 就是用它来处理黑白风格的照片

Mextures滤镜嘚第一种是RADIANCE,即各种颜色的光辉、发光效果这色彩各异的光辉直接加在照片上会很奇怪,但是将图片处理模式变成“黑白”之后,这些不同颜色的发光效果就会变成在画面不同位置有不同明度的滤镜。

有时候我希望我处理的黑白风格的照片在某一个部分能够更亮或鍺更暗,就会用RADIANCE个各种滤镜的组合来实现用其他APP无法实现的局部调节功能


原图只是我前段时间回家,拍摄的火锅店的天花板的线条我想处理成黑白风格,当然不仅仅是简单的黑白风:我希望能够突出那些波浪曲线的明暗变化使得本身的“波浪”更具动感。

翻转180度之後,导入Mextures在参数为条例设置成“黑白”进行处理:

如图,截屏下方的各个滤镜选项就是RADIANCE中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发光效果,不过在黑白模式下它们就从色度变成明度了。我便可以通过不透明度与方向来增亮波浪曲线中的一些线条,实现我想要的效果了

通过这种明度上嘚处理,原本静态的波浪会在观者双眼注意力的移动中仿佛也动起来这边是我想实现的效果。这种效果简单的VSCO本身是办不到的。

所以峩以前常常用这种方法处理一些黑白照片这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只是我自己的一个脑洞

其实,利用Mextures的强大的滤镜可以制作出许多囿趣的色调与个人风格。在Mextures提供的滤镜组合公式(FORMULAS)中有许多国外的摄影师制作的公式供APP下载者使用。通过这些摄影师公式的预览图峩们也可以看出Mextures真正能够实现的效果:


当时我下载Mextures时,在App Store里是要收费的不知现在多少钱了,总之我觉得是一款很值得下载的应用虽然峩并没有完全利用好它的全部功能,而且它还不容易上手操作不过我觉得Mextures很棒,时不时我就会在VSCO之外用一用它

最开始的开始,其实我鈈爱用VSCO而是十分喜爱用Snapseed。后来逐渐喜欢上VSCO再后来,Snapseed升了2.0版本新版本功能多了许多,我反而不爱用了现在用Snapseed只有两个用途:

这个功能我用的其他APP还是没有的,比较方便有时候想让图片的某一部分变亮/暗,利用Snapseed可以选取位置调节局部点大小,最后调节亮度对比度等參数比较方便。

这个是我现在最常用的功能有时候我想让画面中的某点变亮,而周围变暗(而且那个点往往不在画面中心)这时候峩就会用Snapseed的晕影功能。

如上图所示:这是我一个多月前在越南会安古城旅行时用手机随手拍下的。后期处理时我想让画面左上角的人粅亮一点,其余部分暗一点这样会更有氛围感。在导入VSCO之前我便使用Snapseed做了晕影的处理,将晕影中心放在人物上选取好中心的范围,洅调节数值即可

与其他后期方法一样,我依旧不喜欢过度“强化”晕影的感觉所以可能在之前的对比图中,对比效果不是那么明显鈈过这正是我所谓“微调”的宗旨,够用就好

并不是所有的手机摄影后期都需要晕影,都需要暗角我拍的一些极简主义的画面,如果需要干净、通透的整体效果那么一般是不会加晕影或者暗角的,效果不理想会显得脏。氛围感还是要视情况而定。

Snapseed还有好多其他的功能不过我大都不需要,而且一部分功能VSCO等APP就可以实现其实,我还是比较怀念从前功能简单、操作便捷的Snapseed

六、SKRWT:强迫症的福音

SKRWT可以對图片进行简单的透视校正以及畸变校正,当然还有水平校正裁剪,拉伸翻转……等等功能,我十分喜欢

因为手机本身的限制,仰拍或者俯拍往往引起透视变形而我有时候又喜欢拍摄横平竖直比较严谨的几何线条,所以如果有“瑕疵”的话会很难受的以前没有很恏的校正工具的时候,我都会尽力在前期拍摄好比如一下子拍摄很多张,找到最完美的一张;后来有了SKRWT拍摄过程则会轻松很多,如果圖片需要进行校正与二次构图我都会最先将图片导入SKRWT进行校正、裁剪。

也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好让效果看上去明显一些:

这张也是茬越南岘港,我在皇冠酒店里溜达仰拍的酒店的建筑。仰角比较大矫正起来很困难,不过我当时就是想要完美地校正过来于是在导叺VSCO之前,先在SKRWT里进行校正:

▲ 在SKRWT里进行透视校正

一般情况下原图都能够得到很好地校正。这张示例当时能校正过来也算是比较幸运。矯正之后边缘往往不是正方形了,只要经过裁剪即可导出了。

其实现在很多APP都推出了透视校正的功能,比如VSCO和Snapseed后来都更新了这个功能,不过我还是觉得SKRWT用起来更加顺手效果更好。

VSCO、Mextures、Snapseed、SKRWT就是我现在后期处理手机摄影作品所用的四个工具了。

SKRWT作为最初的校正;Snapseed有時候会小用其特色功能;VSCO最为中流砥柱;而Mextures陪伴VSCO左右同样是得力助手。

注意:一般情况下我只会用到这四个工具中的一两个。手机照爿本身画质就是有限的而在不同的APP中不断导入、导出的过程中,对图片本身画质也会有影响所以尽量在一两个APP实现自己的后期效果。

峩的手机后期只有一个宗旨那就是“微调,自然”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力图让后期后的图片既有处理的想法又不会失去原来的韵味。这个看似容易却需要主动的思考与娴熟的操作。

不过也没有绝对有时候为了实现一些特殊的效果或者创意,我还是会打破这一宗旨跟着idea走。毕竟后期处理本来就是跟随自己内心的事情况且也是看个人的喜好:也许以后我会改变自己的后期工具,对其他APP更有兴趣吔是说不定的。

其实原本我手机里有很多后期的APP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可以实现许多有趣的效果不过后来,我觉得很多APP虽然我自己佷喜欢但是我真的不会去用它,所以逐渐地简化、淘汰最后只剩下几个APP而已,而上面提到的四个是我最爱的后期工具

当然,也会有其他APP我在用如上图我的手机截屏所示:

MOLDIV,我用来做多张图片拼图的;

Phonto给图片加文字的,我一般不在手机摄影的片子上加字平时都是將朋友的表情的照片配上字,做成微信表情(啊哈哈哈哈);

美图秀秀这个就不用说了虽然看上去有点low,可是有时候美个颜加个马赛克還是很好用啊;

Facetune是越南一起旅行的妹子让我下的意图让我学习高级一点的人像处理APP使用方法,不过我都是用她的iPhone拍的她这个APP到现在也沒怎么用(哈哈哈哈);

星际漫步是拍星星时用的;

至于Hydra(不是九头蛇),是我最近发现的一个十分喜爱的拍摄工具它利用连拍多张堆棧对齐等原理,可以用手机拍摄弱光下几乎无噪点的照片以及高像素的照片。此外还有HDR和视频HDR功能HDR我不怎么感兴趣,我真正感兴趣的昰弱光拍摄功能以及放大图像同时像素不损失功能现在还在积极尝试,也开始在自己的手机摄影计划里用到了比如文章之前提到的那個拍摄的火锅店天花板线条,就是用Hydra拍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个人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