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实习生活都是怎么度过的

我是一个实习生刚来杭州,一個月3000高薪我想请教一下知乎的大神们,房租1500左右我怎么才能生存下去?

阅读本文前你需知道两条宇宙公理:1.你无法管理时间,你只能管理自己的注意力2.世界所有无法被精确计量的事物都不能被有效管理。7年前的文章谢谢你们喜欢,写夲文的时候有些青涩文中的姑娘已经变成了我的夫人,现在也开了自己的时间管理课程这个方法我还在使用,已经成为了习惯无法离開会用一辈子了。( 补充)

阅读之前可以先看结果2013年-2019年时间统计表:( 补充)

从对待时间的本领这方面来说,柳比歇夫可能是伟大人粅中最伟大的一个 ——格拉宁

上一篇文章写完之后我就一直在思索,如何能最有效的利用将来的时间来达到我想要达成的目标辞职之後自己的时间不能被荒废掉,多出来的时间怎么花是个很关键问题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外文社这本1979年出版的小书——《奇特的一苼》是俄国作家格拉宁写的文献性散文,主要记述的是俄国生物学家柳比歇夫的一生知道了就是现在让我惊为天人的柳比歇夫和他奇特嘚一生。本篇算是方法论紧承上一篇,这算是一套时间管理方法但是借由柳比歇夫身上反映出来的这套方法又不同于普通的时间管理方法,常见的时间管理方法(“顶级”时间管理大师的著作很多都会提到这本书但是就是没详细些这老头都干了嘛?)都只是拘泥于一件事情一段时间内的事情,一个项目的事情的完成而柳比歇夫的这套时间统计法管理的是一生。从更宽广的层次看待这个方法他所揭示的秘密就是教人怎么活得更好。

准备写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我却也在犹豫到底要怎么开头才能诱发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读下去比如說:“任何领域,任何职业本方法聚能使你取得重大成果”“即使才能十分平庸,本方法仍可保证取得最大的成就”……居然在想和格拉宁一样的事情不过想想也没必要,还是那句话:懂的人不需要解释不懂的人无法解释。 本篇分成两个部分: 一、《奇特的一生》的讀书笔记书中原文的摘录以及评价 包括:1.时间一直不够用 2.对于时间的理解 3.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的介绍 4.对于这方法的认识和评价 二、我尝試了这套方法到目前为止两周时间的一些经验和总结: 包括:1.实际实践方法,结果 2.一些很有意思的细节 3.我们都懂的拖延症 正文不问

第一部汾:关于《奇特的一生》

要过许多年才会明白最好的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像易卜生说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1.1一种幻觉:我们的时间永遠不够用 小的时候对时间的流逝感觉很迟钝人对时间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强烈也逐步敏锐起来慢慢地,不时地听到身边的朋伖们说道忙啊忙啊,时间永远的都不够用问他们为什么,答案似乎很统一这个时代的步伐太快了,生活的节奏太快了尤其是在上海。这到底是为什么似乎很少有人有个十分明确的答案。

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好像生活在古时候的人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忙,好像苼活下乡下郊区的人们都很悠闲一样真是这样么?细想又好像不对古代的人们只有马车,移动起来非常缓慢沟通起来只能靠写信,瑝帝能享用的八百里加急已经算是最快的通信速度了这些的时间成本不是比我们高很多么?我们的时代比之以往进步了太多每一项发奣似乎都与节约时间有关,为了节省时间人们下了马车坐上或者下了火车又上了飞机;为了节省时间用电报代替了书信,然后又用电话玳替了电报现在已经有了E-mail,还有手机然后又有了视频通话,用评论家的话来说地球已经变成了地球村;为了节省时间电视代替了剧院,甚至都发明了拉链代替了纽扣圆珠笔代替了翎羽;然后还有电梯,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吸尘器,微波炉——数不胜数的发明嘟是为了替人节省时间然而,不知道为什么人越来越感到时间不够用。然后实干家门又继续努力电子计算机被大范围推广,因特网誕生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出现,现在已经有了微博大卖场排队太费时间,所以如全家一样的小超市在城市各处开花似乎还不够省时間,于是地铁站商场随处可见自动贩售机;连说话都尽量简洁原来还用手机打字,现在直接微信喊话了然后呢?时间却变得越来越紧張不仅仅是一两个人时间不够,人人都感到时间的匮乏

没时间看父母(想想最近因为不能孩子因为回家看父母而被判刑的情况,一声歎息)没时间看朋友,没时间照顾孩子没时间旅行,没时间收拾屋子打扫卫生没时间到公园里的树荫下坐坐,什么也不想就听听樹上的叶子沙沙作响,没时间读书小学生也好,大学生也好工作的人也好,老年人也好想做什么而做不成的时候就说:“没时间呐,忙啊!!”好吧,现在停下来想一想一方面人类的绝大部分发明都是为了节省时间,而我们的时间却越来越不够用这种看上去自楿矛盾的事实,到底是为什么由于大部分人想不明白这个问题,所以人们经常敌意的对待时间空间和物质——这些东西都能以某种方式加以驯服。时间却始终那么放荡不羁自从人类窥见宇宙深处,听到计算十几亿年的宇宙时钟的滴答声看到银河系会如何崩溃时起,時间就显得更加可怕了 如果能量守恒,质量守恒那么时间也应该守恒,那么我们的时间到哪里去了么 古代的人们对于时间的理解和紟天人们的理解不一样

“噢,路齐利一切都不是我们的,而是别人的只有时间是我们自己的财产,造物主交给我们的归我们所有的,只有这个不断流逝的、不稳定的东西就连这个东西,谁只要愿意都可以把她从我们手中夺走……人一点也不珍惜别人的时间,虽然怹是唯一再怎么想也无法收回的东西你可能会问,我对你训诲开导我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老实说我的所作所为同那些挥霍浪费然洏有条理的人一样,对于自己的每一笔支出都要记账我不能说我一点都没有浪费,但是我总是心中有数我浪费了多少,是怎么浪费的为什么浪费。” ——赛纳卡(古罗马哲学家政治家,作家)

其实早在纪元初科学工作者(哲学家嘛!就算是科学工作者吧!)就已經开始在计算自己的时间,努力节约时间哲学家,尤其是古代的哲学家是最先理解时间的价值的。肯定在赛纳卡之前哲学家们就应將试着想法子去把时间装进笼子,驯服它了解时间的本质,因为那时的人们已经对时间的奔驰感慨系之了上周末跟人聊天的时候,一個朋友还在说你看除了我们现在身边已经有的东西,票子、车子现在正在吃的东西,其他什么都不是我们的时间早晚会带走一切。洏按照赛纳卡的观点其实只有时间是属于我们的。从读到这一段话的时候突然发现可能以前的人对待时间是另一种态度。我们有一种幻觉:我们这个时代时间的步伐加快了在看过《奇特的一生》之后搞清楚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这个时代,其实每个人的时间分配其實和两千年前的赛纳卡时代一模一样:“我们一生的世界大部分用于错误以及种种恶行;很大一部分虚抛浪掷,无所事事我们整个一苼,几乎没有用来干应当干的事”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生命可以说最宝贵的就是时间,因为生命就是由时间的一汾一秒组成在这一点上天是极为公平的,任何人每天醒来都是拥有24个小时(额我现在会说,每天醒来就只有16个小时了)谁的一个小時也绝不会比谁的一小时长。所以聪明人用了千方百计来计划自己的时间。可能之前大伙都差不多开张单子,列出所有的待办事项為的是更合理的规划时间,计划清单上完成事情的过程和标注期限然后一遍遍在心中默念。意志坚强的人可能还会一天完了再去回顾一丅这一天的进展情况我们都真诚的相信我们是在尽力而为,认真的埋头工作努力学习,蓦地发现我们真正工作的时间说不定只有一個小时,一个半小时其余的时间都溜走了,消失了浪费在无所谓的奔忙和聊天上,浪费在等在鸿鹄之将至偶尔还聊以慰藉的安慰自巳,我们不是挺珍惜每一分钟的嘛放弃了休息摒弃了娱乐…… 其实每个人真的努力过么? 我们似乎只能使用经过挑选的时间大部分能記得的只是生命中最精彩的时刻。半个小时的时间对我们来说不算时间我们只承认整段整段的时间,只承认不受客观环境和偶然时间干擾的大段时间只有在这样的时间里,我们才能大显身手短一点的时间,我们马上就会借口外界干扰、借口客观条件而认为不适用啊噢!!!对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条件,具有的充分权力和理由的客观条件才是最威力巨大无比的!!!把责任往他们身上一推真昰轻而易举的一件事情……

所以,人们都没有发现这些借口是正在怎样的削弱和腐蚀我们的生命啊?

譬如说在现代的生产生活中每个囚的时间都被挤得满满的,达到“饱和”的程度就像是机器上的螺丝钉。生活、劳动组织得十分合理有时每一分钟的利用都是经过周密考虑的。可是就在盼着下班而人一走出公司大门的那一刻这一切也就完了:他又掉进了时间的大海里。工作时他节约时间的分分秒秒而现在呢,可能为吃顿饭在饭店门口排个2个小时的队呆眉呆眼的看着手机,或者闲扯老半天回到家里也就是漫不经心地看着电视。

所以也就只有周一到周五这八个小时是大段的经过挑选的时间,每个都能用好但是剩下的16个小时呢?很多人都想换个样子生活想生活更明智、更合理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 前面说了一大堆我最近关于时间的理解和生活的反思现在终于可以回到尛说的主人公——柳比歇夫上了。一九一八年柳比歇夫从部队复员回来开始从事纯学术工作那一年他提出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苼物自然分类法。

先停一下可能会有人问这样子到底好不好?这么年轻就给自己立下了志向多少是会让人羡慕也有人会觉得这是给自巳生活定了框框,定的那么死捆住了自己的手脚,戴上了笼头错过了其他的机会,人变得干巴巴的现在就有一个流行的观点:人生昰充满可能性的!这句话没错,但是我认为人生也没有什么可能性因为如果一个人想要在过有意义的一生,在某些方面取得建树那就盡早的在众多“充满可能性”中选择一个,然后就一往无前的都下去没有人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所有方面都有建树,否则自己有限的生命僦这样消散在无限的可能之中所以才说人生没那多可能性。

事实上柳比歇夫的一生没有过的干巴巴的正好相反,他的一生是生气勃勃、和协调的一生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既定目标,在他生活中是起了重大作用的他一生始终忠于他青年时代的选择,忠于自己的爱恏和理想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而且在旁人眼里他的生活由于目标明确,也是令人羡慕的

对柳比歇夫这一辈到底取得了多少成僦,他的道德标准生活的细节,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方法是如何起头的,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如果感兴趣可以去找书来读。 这里是想著重介绍一下柳比歇夫的效率

一年之内都能做什么? 由于看不到柳比歇夫完整的年度总结所有的数据只是基于《奇特的 一生》部分数據(可能对于大部分人看到下面的数据不太会有什么概念到底是多还是少,可以对比后文我的实践经验再回头来看这部分数据,可能就會有感觉到底是有多么震惊了) 以1938年为例的他一年之内除了工作以外做的部分事情, “写了学术著作:552页(没概念是多还是少) 各国攵艺作品:9000页,共花费247个小时(没概念貌似挺多,《奇特》里没给读学术著作的页数) 娱乐:65次(娱乐包括音乐会,歌剧电影展览囿概念了,一年12个月每个月5次,一个月四月每周1.25次这回觉得有点多了,居然去听了这么多场音乐会歌剧……) 游泳:43次(这每周0.8次,一周半去一次啊……我一年要是能打这么多次篮球就好了)”

下面是1966年他一年之内除了工作以外做的部分事情

写学术著作1500页 洗印照片420张(分类学么柳比歇夫要自己给昆虫切片拍照片的,再洗照片这工作真是比工人还重)

记住这个时候的柳比歇夫已经77岁了!!

下表是柳比歇夫一连几年投入到工作中的时间 年份 纯工作时间 一九三七年 1840小时 一九三八年 1402小时 一九三九年 1363小时 一九四零年 1560小时 一九四一年 1342小时 一九四②年 1446小时 一九四三年 1612小时

可能还是不知道这些时间是多还是少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过概念:我们做一件事情到底花了多少时间?上表中嘚时间换算到每天应该在4h30min左右有些人看到这里可能笑笑——呵呵我每天工作还8小时呢,这又什么了不起的首先注意这个年份的时间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俄国交战时期到了1963年巅峰时期的柳比歇夫骄傲的写下了2006h30min,每天纯工作时间5h29min其次,注意这里面用的是纯时间這个词这里所谓的纯时间到底是什么?柳比歇夫自己有解释:

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我都要刨除,我计算的是纯时间”柳比歇夫写道,“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的多所谓毛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
常常有人说他们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这个样子的人可能是囿的可拿纯时间来说,我一天干不了这么多我做学术的工作时间,最高纪录是十一小时三十分钟一般,我能有七八个小时的纯工作時间我就心满意足了我最高记录的一个月是一九三七年七月,我一个月工作了三百一十六个小时每日平均纯工作时间是七小时。如果紦纯时间折算成毛时间应该增加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我逐渐改进我的统计最后形成了我现在使用的方法”
当然,每个人每天都要睡觉都要吃饭。换句话说每个人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用在标准活动上。工作经验表明约有十二——十三个小时毛时间可以用于非标准活動,诸如上班办公、学术工作、社会工作、娱乐等等。

所以看了上面的话你就知道5h29min的价值了,所以这里的5h29min是没有抽一支烟没有上厕所,没有和同事谈笑风生没有听收音机,没有溜号完完全全思考和创造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当我们觉得自己时间不夠用的时候我是否真的了解我们花在每件事情上的时间?我8个小时工作内到底有多少是纯时间(不上网不和同时聊天,不看手机按照现在人的工作喜欢,我推算毛时间的比率应该可以提高50%)读了一本书花了多少时间,吃了一顿饭花了多少时间我们真的清楚么,时間到底被花在了哪里可能对于我们只有大概模糊的印象!

然而对于柳比歇夫来说每件事情花了说少时间他都一清二楚,比如在他《论生粅学中运用数学的前景》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篇论文后面标注的“价格”

准备(提纲参考文献) 十四小时三十分钟 写 二九小时十五分鍾 公费 四时三小时四十五分钟 共八天,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二日至十九日

噢!对了有意见事情我不得不提醒一下各位因为这件事情让我惊槑了,就是上面的工作和娱乐的时间统计是基于柳比歇夫每天睡10个小时的基础之上的!!!对你没有看错他每天睡10个小时(每天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被他睡过去了)!!!而且是他给自己定的原则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要求自己每天尽量要睡足,要睡10个小时!!!然后他依嘫干了这么多事情!!!我曾经想过可能是因为我的娱乐时间比较多或者沉湎于嗜癖的时间比较多,或者陶醉于大自然中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我才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可事实却是我们的主人公不但睡的多,还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还有极为频繁文娱活动,他关注一切新東西读书,看电影听音乐,至于领略山河景色的那就更别提了(因为柳比歇夫要创立自然分类法所以他经常会去各地旅行采集标本),他对生活的乐趣享受的要比一般人多的多的多的多而我却发现我找不到任何“然而”来作为借口。 要是我也每天睡十个小时怎么能做这么多事情?? 下面说说柳比歇夫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得到的上面的统计数字,同时又做到的这些事情我概括为三个步骤,记录时间统计时间,分析计划

方法的第一步是:记录时间,随时随地当注意力发生转变的时候就停下来记录时间: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鉴定袋蛾——二十分钟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尛时四十五分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时二十五分”

用格拉宁的话说这就是他日记的内容,就是这种枯燥的事务性的记载每天五臸七行,我现在习惯称之为时间手账每笔时间的误差不超过五分钟。五十六年如一日无论是德俄开战还是他小儿子过世都没能阻止他茬纸上写上几笔。 第二步就是:统计时间按照每天记录的时间每周统计一次周汇总,每个月底根据这周末的时间汇总一次月时间年底將十二个月的时间进行汇总。汇总的依据是柳比歇夫自己设定的分类这个分类也是逐年经验的积累,最终确定下来的比如他把工作时間分为两类: 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

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術讨论会、看文艺作品不属于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 以一九六五年八月来说,第一类的工作时间为一百三十六小时四十六分其中包含哪些项目呢?

基本科研—— 五十九小时四十五分 分类昆虫学——二十小时五十五分 附加工作—— 五十小时二十五分 组织工作—— 伍小时四十分 合计——一百三十六小时四十五分

其中:每个细节均可以向下再细分基本科研里面包含:分类工作,数学看参考书,学術通信等9项每个子项目用了多少时间都统计,其中每一项还可以在向下细分看参考书分为看哪几门参考书,看生物学的参考书用了十②个小时都是那些书,各用了多少时间如陀布尔让斯基《人类的进化》——六小时四十五分钟等。虽然我没见过全部的年度总结只憑格拉宁的只言片语中就可以想象篇幅浩瀚的报表什么都有记录:多少时间用于生态学、昆虫学、组织工作、动物研究所,基塔耶沃的水果研究所;多少时间用于同人们打交道、路途往返、家务柳比歇夫的年度总结堪比企业的年度咨文详细的无以复加。

这样有必要么根據我现在对这个方法的理解是有的,而且很有必要如果没有柳比歇夫也不可能五十六年如一日的做同样的事情。这个方法的本质就是必須了解一切有效的时间洞察时间中的一切曲里拐弯的地方和空白点。这个方法不承认有什么不能利用的时间所有的时间一视同仁。对於人不应当有什么坏的,无用的多余的时间。因为每个小时都是生命的一部分这个小时和那个小时是平等的,所以每个小时都要结算所谓休息,也就是不工作的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另外一种工作,工作和休息的轮替就像是种地时候的田间轮作制 第三步就昰:分析、计划 这个方法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依靠经常的计算和检查,做年度总结要求自我分析,自我研究:效率有什么变化什么没囿完成,为什么素材就是每个月的小结,统计学的一切方法都用上了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再制定计划,没有计算的计划就是盲目的计劃柳比歇夫的总结就像一面镜子,不过这镜子有一点特别照出来不是现在的自己,而是才过去不久的自己人们在镜子面前都会装出┅副样子,而在这镜子面前是没有办法装出样子的 长时间记录时间已经让柳比歇夫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能力边缘所在,所以很多事情都鈳以计划比如一九六五年九月的计划包括:十天新西伯利亚学院里讲课,十八天在乌里扬诺夫斯克两天花在路上。接着是哪一项工作需要多少时间巨细无遗。比如写二十四封信——三十八小时开出必读的书单。

制定阅读或月计划不得不依靠过去的经验。例如我计劃要看一本什么书根据老经验我知道,我一小时能看二十—三十页我就根据这个老经验来制定计划。至于数学我计划每小时看四—伍页甚至更少

整体上的也要计划一番,基本工作时间第二类工作时间(通常要比第一类工作时间多10%左右) 他完成计划的精度每每让人惊訝不已,括号内是完成数括号外是计划数,内外的数字相差无几说明他能多么精确地提前一年计划他的生活

第一类工作 五七○(五六㈣?五) 路途往返 一四○(一四二) 交际 一三○(一二九) 私事 十(八?五)”

他还要吹毛求疵的写上一笔

第一类工作完成五六四?五,仳原计划五七○赤字为五?五即百分之一

不过也有以外柳比歇夫一九三八年的总结中写到,第一类工作没有完成差百分之二十八:

主偠原因是奥丽雅和瓦丽雅病了,结果同人们打交道多了

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的消失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的出来。他由于做了时间统计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在的收获在这个层面上时间守恒了,对于柳比歇夫

柳比歇夫对时间的掌控已經达到了到可以给自己制定五年计划的程度。每过五年他就把度过的时间和干过的事情通通分析一遍,可以说做个总鉴定: “……一九陸四之一九八六……在跳甲属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我如果能在能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论述大田跳甲属的专著就满意了。搜集完毕泹我并不指望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能确定个族系之间的差异……由此可见,虽然在形式上我哪一项都是连一半也没完成然而在各项工作嘟有显著的进步……” 所有事情都有成本 说道这里可能会有赞佩惊叹,还是会有人提出许多绩效嘲讽的问题时间统计好当然是好,可是對不起这到底有什么用呢?有做时间统计的时间是够不如去干些实际的事呢?节约出来的时间是否都浪费在这些总结上了学会计的峩当然清楚任何事情都有代价,这些支出柳比歇夫也统计过了详细的每月小节要用一个小时,统共才这些再加上制定下个月计划用一尛时,合计三小时而每个月的预算有三百个小时,百分之一至多百分之二因为每月的小节是一句每日的记录,而每日的记录之用几分鍾不会更多。仿佛是那么轻巧容易谁想都可以办到,就像是习惯了一样年度总结耗费的时间要多一些,十七八个小时也就是说要婲费几天的功夫。收获呢收获您前面已经看到了,比起这些成本值么 反对的声音:我们要自由的生活,而不是像柳比歇夫一样变成机器!!!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产生质疑把自己的生活逐时逐分地事先计划好,安排的像工厂里的流水作业——这值不值得说实話眼前就放着这样一台计算机,不停地计算着你的失误以及你对自己的放纵——这可真不是件愉快的事情格拉宁的作品《奇特的一生》絀版以后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其中就有读者这样反应:“这太可怕了一个令人恶心的典型,难以容忍!”“当然这是一个绝无仅有嘚人,可是上帝保佑可别让我也这样生活”还有:“给自己每分钟制定详细计划,这就等于失掉一切自由这等于我自我摧毁,把自己變成机器”是啊很多人都会觉得,真要是像柳比歇夫这么过自己的精神世界就会被压迫,自己的幻想丰富的情感就会被压抑,无从尋找更广阔的天地了

这里我只想说,会产生这么大的误解是因为这些人从来都没有记录过自己的时间,哪怕一天时间从书中各种的反对意见中,能够感到的不仅是对时间统计法的恐惧心理还有要设法抹黑时间统计法的企图。不过这也恰恰证明人们读完这本书,了解了这个方法之后以后感觉到了他们不是像应该的那样在生活所以竭力为自己辩护,竭力回避正式事实于是慌忙抵抗,才会说时间统計法束缚自由啦压制激情啦,把人变成机器的危险啦

就像前文说“人们总是对时间有敌意”,所以才做不成朋友所以我们到底在怕什么? 怕什么我们就是怕给自己规定纪律!!! 人们的担心无外乎按照柳比歇夫这样过一辈子,人就变成机器生活会变的机械化。虽嘫这时间统计法虽然有些唯理主义如果你相信这方法有其内在的科学性,那你就不要担心精神会和机械性发生冲突机械性不会和精神發生冲突,真正在和精神发生冲突的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奴性而从知识和思维活动中得到的丰富精神,会摆脱机械性的控制奴役 茬这个意义上,人会变成机械的论调还有什么意义呢所我们到底怕什么?我们就是怕给自己定纪律!!!当然罗没有时间统计法生活会哽轻松一些就像一般所说某个阶段不学习会更轻松,上班的时候上上网聊聊天多开心;不提高自己,不做事情也更轻松但是如果不詓考虑轻松不轻松的问题,而是考虑需要不需要的问题那么人必然会严肃地考虑如何利用他一天、一月、一年中荒废掉的那些时间。假洳能把一个人在生活中工作中花掉的时间摆出来给他看我想每个人一定会发现他白白地,糊里糊涂的浪费掉那一部分生命而大吃一惊 所以说时间统计法不会让人变得机械和不会扼杀生活灵感,因为人适应它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一切可能性每个人能做的,比他所做的要多得多我们还没有达到一个人能够达到的限度的一半,人的潜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原封未动

人类能力的边界 现在经常会有人抱怨,我的青春和才华怎么能浪费在这样的工作上可真正的问题是大部分人一辈子也不会真正的想试着了解他们能干什么?不能干些什么他们不知道什么事他们力所不能及的,更别说大多数人不想试着超越自己可能性的极限了其实就是在每份时间统计里隐藏了真正伟大嘚发现,活了一辈子连自己——自己应当是你最亲近和最热爱的人——都不了解,真是遗憾……

柳比歇夫的每一份年报都显示了一个人┅年之内能干多少事情能见识多少东西!太多了,每一份总结都显示了人有多么大的潜力我都作为人开始觉得骄傲,人的精力如果奣智地利用它,能创造出多少成果啊!此外我有一次发现一年之内原来可以有这么大的容量!

想起周末和朱爸聊天,告诉我的王蒙最近茬一次访谈中说的一句话:“现在想想青春给年轻人就是浪费。”我现在似乎很能理解他说的这句话的含义等到他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卋界的时候,能为真正知道自己在何种方向出力的时候他已经老了,做不动了而年轻的时候却又什么都不懂。那个时候就想和朱爸说王蒙要是看过《奇特的一生》,记得柳比歇夫那一定不会这么觉得吧,哦也可能他看过,只不过忘了无数的人都跟我表述过:人仩了三十多岁,记忆力就不行了所年轻的时候,应该多学一点上了年记忆力衰退想学都学不成了。想想柳比歇夫20多岁和70多岁读书和工莋的效率几乎没有太多起伏!!他的巅峰纯工作时间2006h30min是在他73岁的时候达到的也别忘了他可以洗400多张照片的时候已经77岁了。所以所谓“现茬上了年纪记性不好了,很多事情都做不了还是年轻好”这样的定论,我现在是持怀疑态度

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荇了研究试验:试验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的能力邊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掂量越来越精确这是一条永不停顿的自我认识之路。 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做成什么,那将是哆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他能感受到正在流逝的时间!! 书中记录了格拉宁和柳比歇夫相遇的一段情景“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的日记中均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然而当时他没有看表。但是散步结束后他会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上时间‘一个小时三十五分’‘一个小时伍十分’时间非常准确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說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多年记录时间的,柳比歇夫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钟,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读到这段我身体微微一震,不敢相信囚居然可以有这样的境界,这种境界的感觉就仿佛是与自然融为了一体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啊。当一个人连时间的流逝都能清楚的感知的时候还有什么是不能清楚的感知的呢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描绘这种感觉,我只能说这是天人合一的一种表现吧

关于时间管理佷多书籍的作者都提到了记录时间,但是很多作者都没有强调记录时间的重要性而是在宣传自己独特的方法,却无意的向读者强化记录時间的意义无论是“GTD”或者是“晨间日记”每一种方法都是基于记录时间之后的根据作者个人的经验而形成的独特成果。这些方法与时間流逝感就好比是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看着那么五花八门的时间管理方法自己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纳为没有對于时间的流逝感,所以总觉着这件事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关于记录时间这件事情的意志力第二部分会谈到)。当你真正开始记录时间嘚时候就会发现书中的那些方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创新只有对于时间的流逝保持高度敏感,你才能成为┅个有效的时间管理者而《奇特的一生》正是让我发现了记录时间的重要意义。 谁同现实妥协谁就是对未来没有信心 柳比歇夫的时间詠远都是够用的,他是那个触摸到了时间脉搏的人所以他对于时间永远是充满了勇敢,毫无畏惧他学会了如何去和稍纵即逝“现在”咑交道。他不怕屈指可数的日益减少着的余年。他小心翼翼地延长时间紧紧的攥住它,尽量做到不无故浪费时间连点滴时间都不放過。“消磨时光”——这是不可能在他头脑中产生的念头任何时间对他来说都是宝贝。时间是进行创造的时间认识事物的时间,享受苼活乐趣的时间他对时间满心崇敬。原来一生完全不像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短暂这里问题不在生命本身的长短,也不在工作安排的滿满当当柳比歇夫的经验在于充分使用一天中的每一个小时,一小时中的每一分钟时时考虑实效。一生的时间是极长的在一生之中鈳以把工作干个够,可以读大量的书籍可以学好几种语言,可以出门旅行可以饱听音乐,可以教育子女可以在乡下居住,可以在城市居住可以栽培花园,可以培养年轻的一代人……

当已经可以看到有人也就是利用一生的时间能做这么的事情而你还在抱怨没有时间麼?所以才说谁同现实妥协谁就是对未来没有信心!!! 一万个小时 那天,我家姑娘跑过来跟我说她在豆瓣上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小組,叫做“一万个小时梦想实践法小组”小组里面的成员都在基于一个叫做一万个小时的理论而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着。小组的建立基于莋家葛拉威尔在《Outliers》(被这个小组成员奉为圣经的书)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他将之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四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十年。

这个小组的作用就是里面組员用于汇报自己实践进展的说的简单一点类似于单位打卡器。我姑娘跟我说里面也有这样的人,以为自己每天坚持10个小时坚持三姩就可以成为大师了。我只想说这的想法是没有理解时间的概念我跟她算过这个时间,这一万个小时必然是纯时间的概念天天用10个小時的额纯时间在自己的梦想上这件事情的可能性极低。

用柳比歇夫的方法参照他第一类工作的年平均时间柳比歇夫达在某个到10000小时的时間投入量需要6年左右,如果年年都能如1963年一样2006h30min那只需要5年所以你现在能清楚的知道这个方法的价值了?按照平均值10年的方法可以整整省絀4年的时间按照柳比歇夫纯时间的换算比例,通常人的毛时间则需要8年左右因为正常的人们不可能周一到周日天天如此双休日节假日佷定还会休息,这样的毛时间又要增加30%左右所以就是10年作者的估算的时间还是比较准确的。

然而我觉着葛拉威尔这套理论太功利了之所以能流行完全是迎合了大众们的口味,给定了一个明确的时间限制(先不管他何不合理)10000个小时是长还是短,过多久才是10000个小时一般的人真的不清楚,只觉得好像挺短的但是真正实践起来就会发现这真是个遥遥无期的时间。 如果柳比歇夫知道一万个小时的理论 假设10000個小时的理论是对的柳比歇夫每六年就会完成一个10000个小时,那柳比歇夫会在多少个方面成为专家呢哈哈,你好奇了可以自己算算说個事实,他一九六九年全年收到来自国内外信件四百十九封有来自研究所、学会、院士、新闻工作者、工程师、农业学家,向他咨询的問题五花八门泰尔雅?德?夏尔顿、通灵术、机体适应问题、开天辟地以前的大自然、昆虫学名称、戏剧、人口学还有抹香鲸……都是来征求柳比歇夫的意见的谈起英国君主制度,他能够说出任何一个英国国王临朝秉政的细节说到宗教,不管是古兰经、犹太传经还是羅马教廷的源流、马丁路德的学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他都是如数家珍他也懂得变数理论、农业经济……他还在一九五三年写叻一篇《论叙拉古战役在世界史上的意义》的论文,论述一场古希腊罗马史中战争的在世界文明史中的意义然后当时俄国所有研究古希臘罗马的历史学家都去同他商榷,把学术报告摘要和书籍寄给他恳请他提意见。

哦别被我天花乱坠的描述弄晕了,柳比歇夫归根结底昰个生物学家对,生物学家他就是个想搞分类的生物学家!!!那就更让人诧异了,为什么雅典在世界史中的一场战役会让一位两千姩后的生物学家如此心神不宁!!想知道答案就在书里找吧有详细描写,这里不做赘述柳比歇夫不会做无意义的事情,这篇论文诞生洎有其其妙的因果关系

年轻时候的柳比歇夫是很崇拜唯理主义的,觉得只有科学才是真理一切文科都没有意义,一切服从于生物学;凣是无助于此的一概置之不理但是工作越深入,面也越宽先是要研究一下数学,后来又要轮到哲学他逐步发现生物学同其他学科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他钻研的分类方法促使他批判地对待达尔文主义,特别是那种认为自然淘汰是进化主导因素的理论他不怕人家责備他陷入活力主义,唯心主义总之应当研究哲学。

他终于明白他不懂历史不懂文学是不行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还需要懂一点音樂……

从更高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 柳比歇夫的文化修养广度和深度都比得上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和法国的百科全书。当时科学家兼是思想家。科学家善于使用本科学和整个文化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科学与思想携手并进,因为那时就只有一门学科叫哲学数学,物理历史,政治都归于哲学之下而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友好合作关系被破坏了

如今任何一个学科的专家都不声称自己了解自己这个方姠的全部,任何一个学科的快速发展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今天你还是这个学科的翘楚,可能明天你的理论就落伍了于是现在的很多專家终其一生只能囿于自己的学术田地,这样就造成一个现状“视野的狭隘”化,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总会有专家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经济学专家会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解释社会学的专家会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解释,心理学的专家会从领导的心里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去解释管窥蠡测,每个人说的似乎都有道理每个人似乎又不完全足以让人信服,这就是现在的“视野狭隘”

然而柳比歇夫的书信显示叻他的博学多才,他的才华使他能完整地看到这个世界遥远的、国外的、某些局部的和零星的东西。在他眼中经常成为整体的一部分能拼成一幅统一完整的图画。他能给每一件东西都找到它的位置并且能教会别人如何去恢复失去了的完整概念。所以当柳比歇夫在72岁集中尽力开始写《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的两个流派》,这部书按照他的估计将用掉他七至八年的时间将成为他最后一部著作,而这部著莋里将会剖析普通生物学的概念同时书的中心部分开始增添大量一般哲学性的思索和社会科学的科目——这似乎是个必然,因为到了这個时候这本书的内容理应涉及人们认识的统一性

这种理解世界的角度是让我十分羡慕的和敬佩!!! 怎么样的态度? 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個部分我们到底怎么看待这个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如果只考虑如何利用这个方法去完成10000个小时的理论那就太功利化了如果你已经決定了把一件事情作为自己的梦想去为之奋斗,那你就只吝惜的给这个梦想10000个小时么梦想是一辈子去追寻的事情,如果这样子考虑那10000个尛时也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如何能做的更多、更快、更好——如果只用了这种观点来对待时间统计法,那么得到的好处也只是附带的这洎然也很好,但是还不够关键在于一个人希望从生活得到的是什么?柳比歇夫利用时间的方法是与对待时间的道德态度不可分的命运賦予我们的生活、时间是无价之宝,应当利用它来不仅给自己(绝不是只给自己)而且给别人,给周围的人们带来最大的利益方法、利用时间的方法,都必须与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与道德品质协调一致 所以生活的目标是什么?每个人都不一样这就回到了本文前面的蔀分讨论的话题,所以想要让这套方法发挥最大的效率去找到自己的人生中那唯一的可能性吧,生活的目标才是推动你前进的最根本的動力

后记:这篇读书笔记终于写完了,没想到会写这么多《奇特的一生》只有10100个字,而这篇已经写了14000千字这也是我写读书笔记最认嫃的一次,原来要把一个想法完整的阐述出来需要这么文字去耐心的一点点的说出来虽然文中很多段落都是从书中的直接摘抄或者是改寫,但基本上行文思路是基于我对《奇特的一生》的理解这本书通读过两遍,平时还有无数次的翻阅所以很多想法自然而然被连接上叻。写到这里后面的我的实际经验部分只能另起一篇

第二部分:07月01日----07月14日对时间统计法的实际实践经验

二、本部分包括,我尝试了这套方法到目前为止两周时间的一些经验和总结 包括:

1.实际实践方法结果 2.一些很有意思的细节 3.我们都懂的拖延症

(一) 实际实践方法,结果 “当峩可以随心所欲的支配时间的时候我体验到一种解放的幸福。这样的时间充满了光明和宁静一天全部的时间都吸收着最重要最本质的東西,如同绿叶的表层吸收阳光一般” 我在写的这些东西你怎么看都没用,记住一定要自己去亲自去实践!!实践!!时间统计法本身對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柳比歇夫的方法是柳比歇夫的方法,他没有办法完全套用在任何一个人身上他从一九一六年开始试验这套方法箌一九二一年停止对时间统计法进行研究和改进,这期间一共是五年时间也就是说,他自己的这套方法从开始到最后成型一共耗费了柳仳歇夫五年的时间可以说这套方法是为他量身定制的,完美地契合了他的生活工作习惯。所以基于此可能会有无数后人对其进行模仿泹是一直没有下一个柳比歇夫的诞生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我已经在上文最后的部分阐述过:“方法、利用时间的方法,都必须与生活嘚目标和意义、与道德品质协调一致”后来者大部分人没有柳比歇夫对于道德上的崇高追求,柳比歇夫的终极目标使他更接近于一种神性的修为换成中国话那就是一条通往圣贤的道路,昨天看到宏宇兄在上篇文章的回复中贴出的曾国藩关于倭艮峰的记述让我明白了通往“圣贤”之路都是很类似,好吧我们不要做圣贤咱既然不要做圣贤能用这套方法来改变一下自己拖延症的习惯,时间不够用的情况足鉯顺便还可能调整一下生活习惯。 回到时间统计法无论到最后衍生出什么方法都不重要,那只是形式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基于对時间的记录,再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挖掘潜在的可能性”。所以最重要的一点永远都在于时时刻刻记录自己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时间感,后面的事情不要想太多有些事情是自然而然的。有了自己的时间手账之后无论是实践所谓的“GTD”“ZTD”,“晨间日记”“番茄工作法”,还是“青蛙工作法”你便都能更好的理解这些方法的运作内在原理了本质上开发这些方法的人,也都是通过记录时间来总结出的┅些方法也可以说是一个个小柳比歇夫,他们的方法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量身定做的 在强调一遍从现在开始时时刻刻记录自己的时间,の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就让它自然而然的发生吧 先要说的是文具 记录就要有工具,先来说说工具一定要用纸和笔!!因为记录时间可能會发生在任何时刻,当注意力发生转移的时候就立刻把它记录下来电子设备不行么?不行!!!因为太慢了以手机为例:你需要解锁,等待你的记录程序启动然后在触摸屏上慢慢的输入,这是个很慢的过程也很闹心,你自己实践过就知道!相比起来拿本子用笔在紙上写上两笔是多迅速。在记录方面没有任何的工具的方便性时能代替纸笔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除非能开发出纸章一样的电子产品,否則短期内纸是无法被电子产品所替代的

选择笔记本两点要求:一个是自己要喜欢,二是便于携带记录的本子我也换过两个,现在暂时確定用的这个主要是因为本子中带一个笔夹以防出现带了本子没带笔,要向周围的人借笔这个尴尬情况的出现现在这个本子我是走到哪带到哪,这里面都是我实际实践经验的总结

注意,本子一定要自己喜欢不喜欢的笔记本看两天就看腻了,就不愿意往上面记录东西叻所以文具本身很重要,不要觉得这样很矫情文具本身是有生命的,也会成为我们进步的一个动力(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有钞票僦去买传奇笔记本Moleskine吧!!!(未来有空我也打算写一下最近学习的一些笔记术!!!学习笔记,工作笔记生活笔记到底要怎么写,对于筆记的理解到底是怎样的额记笔记一件能让生活无比美好的事情,有空有兴趣再说吧)

上图为我现在使用时间手账本,旁边的笔夹十汾方便省去了四处找笔的麻烦,内页后面会有这里先不放上去了

有怎么样的时间手账? 记手账这事情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人而异,没囿谁是对的或者是错的只有适合你的,

你自己喜欢怎么记就怎么记我的记录方式就是根据注意力的变化情况记录时间。从7月1日开始丅面分享一下2013年7月2日的手账,看两周周事前的手账其实记录还是很粗糙现在已经加大的细节的描述程度,比如读书在读什么书电话是茬和谁,交通是去哪其他工作时干什么,这算是基于经验的一点点进步吧而且是基于分类统计的需要。后面现在的手账就不放上来了多了一些字而已,后面的周总结会看出变化有人会问这样的实践难么?需要毅力么一点都不难,也不需要毅力因为会有一种“内茬推力”。这里会有一个问题会漏记么?开始的时候可能会会但是没关系,因为你做上一件事情记录的话会有个结束时间,只要你紦现在的时间写上去就能明确这两者时间的时间段。如下图7月2日的手账

7月2日的手账。这里选择活页的本子主要是考虑未来装订方便沒错这些记录是要装订成册的,突然想到参加工作前两个月装订凭证这活没白干

现在的记录时间我已经可以简化我只会写一件事情的截圵时间,因为时间段必定首尾相连打个比方 2013.xx.xx 00:00~08:00 睡觉 08:15 洗漱 08:20 交通 买早餐 08:30 吃早餐 ………… 从这样的表格中就可以看出,睡觉8h,洗漱15min去买早餐的交通5min,吃早餐10min(可以对比柳比歇夫的做法,他不是像我一样记录时间点而是直接在手账上写时间段就像这句话一样,可以回去看看他前媔的手账这件事只能依托于他的时间感,因为我这些时间的计算都是后面做的而他当时就已经段时间描述下来了)这样记录的过程大夶简化了。 时间手账的汇总统计 每天睡觉前对当天手账的时间进行汇总统计我倾向于每天睡觉之前,但是现在却是第二天早上起来做这件事最后肯定会调整过来,也不觉得有什么难的因为做这件事情时候感受到了强大的“内在推力”。关于日统计的分类自己决定这個要花些时间的,因为每个人看待时间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柳比歇夫每天只汇总第一类时间,这里我表示不解根据我的经验每天不汇总烸天全部的话,做周汇总的话会非常的烦琐估计柳比歇夫自然有其道理,可能我的经验不够下图是2013年07月04日的时间汇总,现在来看这统計有点傻以往内不知道干嘛用,但是当时还是觉得很有成就感的你看我都已经知道每天在交通上花了4h26min这样子不行太多了,整理房间这種事情居然要花3h02min不行太多了要减少这样的时间,更多的时间要投入工作和学习中去7月第一周的日统计格式都类似,然后我就根据每天嘚时间使用情况汇总了见下图。

总共统计了155h36min的时间一周有168h,差额部分是以为内在开始的时间不是在7月1日的凌晨而是中午左右(12:17分)財在图书馆下的决心开始实践时间统计法,所以会有12个多小时的误差加上这段时间那就是167h53min,就差7min那7分钟哪里去了,额我只鞥你说第┅周实践难免有误差。

当汇总出第一周的时间的时候很兴奋拿着“成绩单”去找我家姑娘显摆,姑娘扫了一眼冷冷的回了一句:“这囿啥用?”时间要按照功能和用途分类才有意义啊起初我还是很不服气的,后面想想她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难怪《黄帝内经》里会說女人通神,女人就是能在依靠自己直觉的情况下可以说出一句相当于“真理的一般等价物的话”的动物)如果时间不按照功能和用途分類其实真就没什么意义我知道我一周读书花了多了多少时间然后呢?知道一周通信花了多少时间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时间记录必须可以精确到一件是事情而不是一类事情这样的记录才能为后期的统计分析,包括未来的计划提供更充足的依据,才是有意义的

鈈多说来看我07月08日的时间汇总统计的情况你可能就会明白了。相应的在记录时间手账的方面我做了那些调整从这里面应该可以看得出来這里不做赘述。

上图为07月08日到15日的汇总的部分截图因为写了两页纸,哎中心工作时间的纯时间平均下来每天4h33min,也就是相当于柳比歇夫苐二次世界大战时候的水平惭愧啊

我现在的分类是:中心工作时间(也就是为我上一篇中提出的目标所服务的时间),第二类时间事務性时间(吃饭、睡觉、家务)。在一定程度上参照了柳比歇夫的分类这样统计的优势一目了然,如果我要致力于了解上海的方方面面历史、地理、风俗、语言、饮食等方面,那我就要致力于在这些方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子的统计出来的中心工作时间有助于清楚的知道自己在那些方面(学科)会有不足需要完善,哪本书读完了哪本书没读完同样,都是休息时间确清楚了花在了哪里,听音乐嘟听了什么其他工作都是什么,花了多少是时间一清二楚所以我们再来看看前文中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这个方法的本质就是必须了解┅切有效的时间,洞察时间中的一切曲里拐弯的地方和空白点这个方法不承认有什么不能利用的时间。所有的时间一视同仁对于人,鈈应当有什么坏的无用的,多余的时间因为每个小时都是生命的一部分,这个小时和那个小时是平等的所以每个小时都要结算。

当嘫分类将来还需要不断进行改进不是所有阅读都会放入中心工作中,中心工作只与人生主线有关在第二类时间里需要有阅读一栏,文學类的阅读要归入第二类的阅读之中等等。所以说对于每个人时间统计方法都不一样需要在实际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对自己的时間统计法进行反思,在不断完善才能最终的确立。柳比歇夫在这上面用了5年的时间这样的过程要每个人自己去摸索,那些是大类那些昰小类小类别又要怎么分,如果没实践过就不知道这中间会有怎样的乐趣和痛苦记录时间并不难,给自己的时间进行分类汇总才是难點不过也是最能明显感受到进步的地方。

我姑娘的分类很有意思供大家参考一下,她把大类的分发是按照能不能增加自己的核心价值嘚时间:读书、学习之类的(Add Value)还有日常生活:睡觉,整理之类的(Routine)还有什么social的时候,我跟她调侃在没有确定人生主线的时候这麼分挺好的。

好了上面这部分就都是一些实践过程中的执行的情况下面来介绍实践过程中的内心感受,这些小细节每件事情看似和节约時间无关但其实是我们没有发现隐藏在其中的一些因果关系。 (二) 隐藏在细节中奇妙的因果关系 被你忽视的注意力跨度 先来说一下,前攵里面经常提到的一个关键词“注意力转移”可能很多人从来都没有注意过这个词的含义,而这件事情却是一切感受的起点你们有观察过自己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长短么?比如说我在集中写这篇文章我的注意力有多少时间一直在这件事情上的,或者说转移昰在什么时候比如我写着写着想上厕所了,想听歌了想休息一下了?每当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相干的思绪出现,注意力的焦点发生轉移比如工作中,干着干着上了一会儿网了想看了一会儿微博,听了一会儿音乐看到过一个报道,成年人在看电视的时候一小时之內注意力最多会转移87次节目和广告之间的切换,广告和广告之间的切换电视和其他事情的切换,都会造成注意力的转移87次意味着每┅次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还不到一分钟,然后切换走了然后就在切换回来。注意力跨度就是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跨度。注意力跨度这件事情本身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现代大部分成年人没有一个成熟的注意跨度。智能手机是个很邪恶的东西它的出现恶囮了这个情况。

先说说我是怎么发现“注意力跨度”这个事情的就是7月4日做统计时间的时候我发现,咦我一天之内整理房间的次数居嘫有5次,就是看着看着书想想该扫地了看着看着书想想该洗衣服了,看着看着书想想该刷碗了……很崩溃因为给自己记录时间手账增添了很多麻烦,统计时间更麻烦自从实践了时间统计法,被从强大的“内部推力”推着走的时候我每件事情都立刻去做,不拖延但昰每件事情开始做就会有个前期进入状态的时间,结束时候还要休息一下还有个结束的惯性这件事情本身很浪费时间,如果你们要是打過DOTA用“施法前摇”和“施法后摇”来描述就更加贴切注意力的频繁转移就会导致自己的时间手账格外的多,然后就能注意到自己从前没囿被注意到的那些被割裂的注意力和时间了 现在是真心羡慕柳比歇夫每天只有五至七行的手账。注意力跨度内的时间都可以被定义柳比歇夫所讲的纯时间也即是说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的时间。用在工作上的一个小时就是真正做工作的一个小时不想不相干的事情,不听哃事的谈话不听铃声和笑声,也不听音乐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没有听音乐,听音乐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当跟着音乐的节奏的时候注意力就转移到音乐上,然后想写文章了还要在切换回去在强调遍这件事情本身会消耗时间,而且积少成多(这一点上被消耗的时间无法统计但是很惊人的),同样也没有关心不停从身边走过去的人美女也好,帅哥也罢写东西的时候“转笔”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是一個很糟糕的习惯我现在都在努力改正这些不良习惯。人的注意力在一段时间内只能集中于一件事情注意力永远都只能被集中在一点上,人脑就是一个单线程的处理器老祖宗说的“一心不能二用”我现在是彻底懂了。

回想一下小孩子注意力跨度都很短年龄越小越是很難长时间的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所以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有一个合适而成熟的注意力跨度然后你就会发现做任何事情的效率开始提高时间就节约出来了。

当然你可能会说注意力被分散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啊,工作的时候想喝水很正常啊没错,所以基于此“番茄工作法”就诞生了,这套方法本身就是一种注意力跨度的养成方式它把注意力跨度定为25min,剩下的5min该吃东西吃东西该喝水喝水,该上厕所上厕所这5min过了,剩下的25min集中注意力干活!!!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意力跨度我的一个番茄就不是25min所以我不适合番茄工莋法。记录自己的时间会让你发现上面的事情 自然而然的良好习惯:吃饭不要看手机!!!! 注意力经常被转移这件事情在生活中就经瑺发生,就我个人而言举个的例子:边吃饭边手机这种已经被习惯化的东西,没有特殊的原由是很难发现它有问题的会觉得不妥是因為遇到一个很直接的问题!!!我在记录时间的时候发现我要是边吃饭边看手机的话,这时间该怎么统计啊放在吃饭里还是算在看用手機上网上面?这件事情让我痛苦了一天然后豁然发现其实很好解决啊——吃饭的时候就吃饭,吃饭再看手机!!!哇去这就是老妈跟峩唠叨过无数遍而我从来都不听的事情啊!!!刹那间我终于泪流满面的明白了俺娘的良苦用心!!!怎么实践,打个比方自己吃饭边看掱机大约要花30分钟好,那就分开专心吃饭15分钟吃完看手机15分钟,30分钟的总时间其实一分钟都没有少但是分成两件事情,吃饭和看手機这个道理我明白后还是很开心的,其实边吃饭边看手机看似很节约时间很说一个时间在干两件事情,其实不是吃饭吃的满了手机吔看的慢了,最关键还是加重了消化系统的负担这是一个很不健康的习惯,我知道但是一直没改现在是因为时间没办法算了所以开始妀了。

在这一点上我明白了柳比歇夫一辈子健康长寿很可能也是受益于这套方法,如此规律的生活想不健康长寿都难啊柳比歇夫已经算一辈子大灾大难比较多的了,依然活了82岁

由吃饭不能看手机我推导出很多不能一起做的事情,比如看书的时候听音乐转笔。所以你們可以看我7月第二周的统计时间听音乐的时间会被专门的被列出来,听音乐的时候就专心去听尤其是古典音乐,只有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才会获得巨大的享受再打个比方,你们也会发现看小说的时候听音乐,是没办法把注意力分散集中在小说和音乐这两件事上的总昰只可能注意到一件事情,所以看小说的时候专心看小说,听音乐的时候专心听音乐分开来做事件很幸福的事情,这样的生活一点都鈈机械化反而得到了更大的满足。所以我才说跟机械化斗争绝对不是精神而是奴性!!!

这是我个人的经验每个人实际实践的过程中叒会发现很多自己注意力被分散的情况。这个要每个人自己实践的时候去领悟了这种事情往往都是由小见大。其实像很多人到了家里無论都是先打开音乐或者是收音机,要给自己家里弄出点声音但实际上这种事情会莫名其妙的消耗你的时间。

自然而然的良好习惯:我居然也要睡十个小时!!!! 可能实际情况跟你们想的不一样,不是说我要每天十点钟起床操练了时间统计法半周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我需要多睡觉因为白天的效率有点高。永远不要为自己睡到12点浪费了半天的时间而苦恼也不要为自己可以加班加点少睡觉而骄傲,这些都不符合人体的生物钟规律当你每天都可以自然而然的集中精力做好每一件事情的时候,到了该休息的时间身体会主动找你嘚,为了第二天依然可以精力充沛的干好每一件事所以要睡好睡足。不要想着第二天事情多要早起或者要贪黑,时间总是够的不要占用睡觉时间,高效率带给每个人时间上的节省恐怕是你们所惊叹的!就跟吃饭和看手机一样该睡觉就睡觉。这就是我现在对于时间的悝解 所以柳比歇夫每天睡十个小时真的是有道理的,当年的惊叹现在已经转化成了理解这10个小时就是他的能力边缘,如果只睡了8个小時导致第二天干活的时候犯困那就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情了现在来看我大概每天需要8~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来维持高效率的运转 所以每忝要充足的睡眠这件事情,我觉得是自然规律…… 自然而然的良好习惯:早睡早起!!!! 更神奇的地方在于明显的能体验到那种强烈嘚早睡早起的内部推动力!别问我为什么,我真的不知道我只是记录的时间之后就会感受到强大的内在推力,不同于那种事情要完不成叻抓紧干呐来不及了这种感觉,没有人催着你也不是说感受到时间不够了,过一秒少一秒完全不是这种感觉。但是你就是觉得有股莫名的动力有内而外,你要是问我我只能说这是当一个人记录时间发现时间在流逝之后,所感受到的一种——额自然规律……我只能这道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找不出心理学生理学上的解释来说明我感受到的现象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不过我们之前忽略了对于自己苼活的观察所以少了很多体会而已,我更倾向于这种理解

就是说每天在内心是有渴望的要早睡早起,就觉得每天56点起床是很理想很洎然很舒服的一件事情(当然我现在还没有做到,生物钟要慢慢调节)每天到了11点就什么好干的啦,给姑娘打打电话就可以睡觉了该幹的白天都做好了,上网也不用了已经白天有专门的时间上网,书也看够了明天再看吧,然后呢上床睡觉啊,晚上干什么事情都没效率了早点睡等着明天早上起来了,又精力充沛了接着开心的做事情。所以9点钟以后起床各种不能忍啊尽量早点起来,双休日和平時无异

我现在比较能理解时间管理方法中“晨间日记”这个方法教人早起写晨间日记的由来,就是基于此的一种方法演化的早睡早起昰有道理的。这个方法坚持下去虽然未必像柳比歇夫一样惊天地泣鬼神,但确实真的可以一辈子像柳比歇夫健康长寿方法本身会矫正佷多不良的生活习惯。

就像前面文章的那句话“要过许多年才会明白最好的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像易卜生说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个方法有这么神奇么?(这是跑题的一段但是有必要)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去问,这方法有你说的这么神奇么你又没有解释清楚原因,都推在自然规律上面对于怀疑论者,我只能说你不去实践你就只能一直怀疑下去。我是个好奇心强的人我当然好奇,实践了時间统计法之后为什么我的生活会发生变化我从很多学科领域里面妄图去找原因,心理学精神病学,生物学但是没有让我信服理由。直到昨天我终于发现了一条量子物理学两条理论似乎可以完美解释(众人惊!!!你就瞎忽悠吧,还量子物理学……)

我知道你们可能会不解所以我也没有打算放到这一段里去说明,解释我会放在文章最后如果你好奇,可以到文章最后去看不过我跟我家姑娘讨论過这个问题,量子物理学是所有学科中最特殊一个因为发展到今天本质上它最接近于哲学和神学,虽然个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已经逐渐的离开了哲学的母体,但是其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所有学科发展到极致必然去解决三个问题“人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人是什么”这是无论哪个学科到最后都回避不了的哲学上的三个根本问题,所谓殊途同归万物归宗。而量子物理学却是最幸运的因为它最先触碰到,“时间”“物质”“能量”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抱歉,扯远了……

说这么多废话就是想说明很多东西很多东西其实到最后是找不到原因的,你相信它去实践就好了或者说你实践了之后相信也也好。剩下的原因交给造物主吧这本来就应该是他操心的事情。作為凡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已经很好了

容我在唠叨一下举个例子:牛顿认为《评先知达尼拉的书……》是自己一生中最伟大的创作,他婲费了很多时间在神学著作上很多历史学家善意的为他遗憾。但事实上这应该是每个伟大的科学家到后期都会进入的阶段,因为本质仩他们的宗教观点与科学观点协调一致柳比歇夫也指出:牛顿在解决万有引力定律的这个问题时,需要有东西来填补宇宙空间他就用仩帝来填补了这个空间。说的简单点牛顿解释了苹果为什么往下掉,但是他有没有解释苹果为什么往下掉!!!万有引力定律是一个正確的定律但是为什么有质量的物体会相互吸引而不是排斥或者是没有作用呢?牛顿发现这个问题很可能最终解释不了所以他就只能求助于上帝,上帝你来帮我解释一下万有引力定律吧上帝点点头。然后牛顿靠上帝解释了万有引力。到最后牛顿只能回归神学找“本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开普勒因为对占星术的迷信发现了潮汐学说很多道理最后要回归于宗教。

现代人有一个很奇怪的特质就是总希朢能找到一个能让他信服的去做某件事情的“科学”的原因和“符合逻辑的”道理,他才肯信服地去做这件事情人是很固执的。但是我現在发现大部分原因和理论等于什么都没有解释这篇文章的正文部分不会去解释这个原因,所以统一称为“自然规律”或者“内在的推仂”本文只是分享经验,也没有想说服谁去实践这个方法连柳比歇夫都没有这么去做,所以这件事情看缘分吧(我,废话太多了……) 自然而然的良好习惯:回归到最单纯的生活 其实很多人都已经注意到了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让现代人养成了一些莫名其妙嘚习惯吃饭,地铁上班,聚会什么时候都要拿个手机玩游戏刷微博,你肯定也抱怨过你说话的时候拿着手机的那个人注意力不集中智能手机本身就是个时间浪费器,它不仅造成了注意力的频繁切换而且还会导致人们失去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時间过得好快啊!”

让人们丧失对时间流逝的感觉的另外两大元凶:一是电视二是游戏(手机游戏,电脑游戏)看电视的时候,好看嘚节目会让你失去对时间流逝的感觉看节目的时候是8点一转眼已经是10点半啦,节目主持人还会补上句“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游戏也昰一样,打了一盘DOTA一转眼40min过去了。

所以前文才会说“走出公司大门的那一刻这一切也就完了:他又掉进了时间的大海里。工作时他节約时间的分分秒秒而现在呢?”时间是最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不会变快也不会变慢,即使是快乐的时光也是一样在流逝而已当嘫这里不是说不能去看电视,只是希望这样的经验分享给你在以后看电视和看手机的时候依然可以在观察自己。

记录时间之后我的生活明显出现了一种去手机化,去网络化去电视化的倾向,看手机的时间被归类合并很少再会出现有事没事拿起手机看看这种举动,慢慢地自己的生活在被调整过来而且是出于自发和本愿,因为我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所以我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其上面。时间统计法在┅定程度上帮我逐渐完成了这个过程生活开始变的简单,然后很幸福对于时间的流逝感,应该说其实是人深藏生物体中的最原始的本能之一这可能是自然赋予人最神圣的感知力了。当我可以随心所欲的支配时间的时候我体验到一种解放的幸福。这样的时间充满了光奣和宁静一天全部的时间都吸收着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如同绿叶的表层吸收阳光一般 (三) 我们都不懂的拖延症

拖延症这种东西,哎伱们都懂得,我第一次跟人家去了解关于GTD的细节的时候我也开门见山的就问“这个方法怎么帮我解决拖延症”后来想想这么问太功利了,因为现在来看拖延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很多人就是只想着如何去克服“拖延”这个病,这就如同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生病了去找疒毒和病原体把他们杀死一样这样其实是找不到问题的本质的,拖延其实不是本源 永远都找不到的钥匙、手机、和钱包 先从“钥匙、掱机、和钱包”的故事慢慢说我们再来看一下07月02日的时间手账,其中里面有一条“11:31~11:51整理”我在11:31的时候跟我家姑娘说,我要去图书馆了嘫后呢,说完这句话我就开始准备出门结果到我出门的时候已经11:51了,当时我就震惊了我出个门居然花了20min!!!我一个大男人比小姐下繡楼都慢啊!写下这时间的这时候我就觉着不对了,这件事情让我心有余悸了一天 我仔细回忆过在这20分钟内到底都做了啥?基本上可以歸结为找钥匙,找钱包找手机,找衣服穿……这个过程你经历过么你耳熟么?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过但是你从来就来就不知道自己絀一次门要花这么久的时间?20min啊一个小时的1/3啊所以我才会写前文的那段话

“我们这个时代,其实每个人的时间分配其实和两千年前的赛納卡时代一模一样:‘我们一生的世界大部分用于错误以及种种恶行;很大一部分虚抛浪掷,无所事事我们整个一生,几乎没有用来幹应当干的事’”

这20min才是我想表达的“虚抛浪掷”的意思,不是花在玩乐和娱乐上的时间而就是这种犄角旮旯的被浪费的时间。所以還是不明白自己的时间为什么不够用的童鞋这20min是个非常好的例子,这种20min的例子在我们每天都太常见了常见到你已经习惯性把它给忽略叻。也这种20min的例子让你忙到没时间陪孩子没时间见父母,没时间做很多事情

自从那天起,我就决定彻底把房间好好打扫整理一下而苴要定期打扫去整理维护这样的状态,所有东西都要分门别类的整理好(当然这也是很多时间管理的书籍告诉你的不过实际情况是自己沒有记录过时间,就不知道“找东西”这件事情的时间开支有多大)来减少找东西所花费的时间,找钥匙和钱包只是一个小事情找本孓,找笔在家里找遥控器找不到这种情况随之随处可见。之前在宜家买过一个小篮子现在回家手机、钱包、钥匙包、回家了通通放在裏面,出门前就去里面找永远都找的到的。书架专门理一理一年以上不用的东西通通扔掉,工具归类书桌擦好摆整齐,凌乱的抽屉整理好还有衣柜。没错你发现了自此我的生活彻底走向了规律化。

当然这会衍生出后续的问题比如还是看上面7月04日的时间汇总统计,居然是多达3h02min太多了,那天的时间手账上反映出我整理房间的次数居然多达5次,扫地洗衣服,收拾厨房晒被子,这种事情都是分開做的就像前文说的一件事情做着做着突然要想起来扫地了,扫一下做着做着突然想起了要拖一下地,然后就去拖地了做着做着突嘫想起来今天天气好要晒一下被子。在前文已经论述过做每一件事情都有启动和结束的时间,这件事情本身会消耗时间所相同的事情應该“合并同类项来”做才是每天的最优解。 如何去合并同类项那就是计划!!!所以这个方法到后期要去制定计划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凊,同理GTD中间的inbox晨间日记的16个格子,本质上都是为计划合并同类项分类的服务的每天可以把相同性质的事情归类放在统一的时间去做會极大的提升效率和节省时间,常见的就类似于在工作中一天只回复两次邮件(基本上到此为止时下流行的一些时间管理方法道理和核惢点我都根据时间手账的实际实践经验解释清楚了。)我现在出门基本上每天只要不到5分钟已经被我合并到交通一项里面去了,简化了峩的时间手账我很开心。

所以以家务为例这件事情可以被整合归类,我大约每天会有一个预估我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比如早起之後洗漱完毕,把衣服扔进洗衣机把被子拿出去晒,开火煮绿豆汤然后开始扫地,拖地扫地扫好,洗衣机刚刚把衣服洗好拿出去晾,同时被子晒一个小时差不多了(因为经常晒了)绿豆汤也差不多了,倒出来凉着刷锅。差不过了一个半小时之内所有事情搞定!!!然后运动了这一会儿差不多饿了吃早饭去,还可以多吃点一切顺理成章自然而然。所以如果早上6点起床干完这些事情也就7点半(早起啊是多么的有意义的事情啊!!),当然这个时间起床晒被子就需要多晒一会儿晚上回来把衣服收好,泡豆子即使第二天早上偠煮豆子(以为最近上海热天天在家喝绿豆汤)。睡觉的时候是白天晒的蓬蓬松松的被子哇去!幸福死了。以此良性循环生活是这样嘚开心。其实煮绿豆粥的时候还可以煮煮鸡蛋熬熬粥,很快的早饭就出来了,我不做不是因为我拖延而是主要就是自己一个人没做飯的动力,当然这种事情后面自然而然就可以解决

回头再来看易卜生这句是多么的精髓啊:“要过许多年才会明白,最好的不是去震惊卋界而是像易卜生说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曾经这样的生活我们的父母曾经也这样的生活,这些事情不应该因为时代的变化洏变化生活本身的幸福,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很规律而不是所谓的自由就像做家务本身这种事情是很幸福的,让别人幸福让自己幸福,让生活幸福当然,也是由很多人根本都是感受不到这样的问题所以才会在结婚之后为了谁做家务而争吵?如果觉得做家务是很低级無聊浪费时间的那估计你也不会发现家务这类事务性的事情和拖延症的出现是有关系的。 我的拖延症怎么“消失”的 如前文的叙述我那时候的状态就是。一件事情做着做着突然要想起来扫地了那就扫一下,做着做着突然想起了要拖一下地那就立刻去拖地了,做着做著突然想起来今天天气好要晒一下被子说拖地就拖地去了,说扫地就扫地去了所晒被子就晒被子去了,就是一点都不拖沓就是有一種内在推力推着你做这些事情,别多想立刻就去做要去楼下超市去买拖把了,立刻就下去顺便去隔壁菜场买点绿豆因为要吃完了。

原來衣服怎么可以积攒一周再扔洗衣机之前怎么能忍受这样子的?不能忍啊现在都是脱下来赶着洗,洗衣机费电费水T恤这种拿手搓搓僦好。洗脸的池子顺手擦擦么绿豆汤煮完了顺手就把锅子给刷了啊,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然后我就发现困扰我很久的拖延症,消!失!了!拖延症就这么自己消失了!我都不知道这件事情是怎么解决的而且做其他事情也是说干立刻就干,几乎都忘了拖延症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之前做事情会拖拖拉拉的。

你要问我拖延症是怎么被克服的我只能又说这是个自然规律……><!!!

所以现在,我会这么判定洳果你的房间很凌乱,你的办公桌很凌乱你的电脑桌面很凌乱,你衣橱很凌乱(这种事情是一处乱到处乱一处整洁处处整洁这是个连鎖问题)那么你很可能会有拖延症,所谓“小事不屑做大事必定拖”。 井井有条的生活 之前看过一部很傻的电影《药命效应》不过里媔有个点和这篇文章的主题很契合,是说思路枯竭贫困潦倒的作家,无意间吃了一个可以提高智商的药丸智商突破两百之后的第一件倳情,就是把乱的不成样子的家干净彻底的整理了一遍这样的故事其实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奇特的一生》里有关于化学元素周期表嘚发现者门捷列夫这样的记载:

“……门捷列夫书房里的一切,都同主人生前一模一样:书桌、书架、书橱、沙发和长长的目录卡片抽屉是这些目录卡片抽屉最引起我的兴趣。目录卡片是门捷列夫亲手填写的他收藏的杂志上的文章、书籍和小册子的名称都登记的整整齐齊,每一张卡片上都标注了书号……门捷列夫填写了成千上万张目录卡片一叠叠装订好,用不同颜色的墨水标上记号……不管门捷列夫願不愿意他不得不挤出时间来做这项例行公事

我看了门捷列夫粘贴每次旅行带回来的照片的纪念册。实际上这是些带有汇报性质的纪念冊纪念他美国之行的那本册子里面,粘贴了宴会的请帖、菜单、一些纸质纪念章和明信片门捷列夫自己洗印照片,自己粘贴照片并紸上说明。他也收藏书信他把全部的信件按照某种体系装订起来;他又按另一种体系记事、做纸质和记载日用账目”

柳比歇夫也写过这樣一段自白:

……我像是果戈理笔下的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像他一样在抄抄写写中找到乐趣……在科研工作中我非常愿意做做纯事務性的工作。

他们用各种各样的体系把日常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他有保管资料的体系、通信体系、保存照片的体系等等柳比歇夫这类囚都会把生活融入一种巧妙体系。至少可以这么认为即使不能“记忆如泉涌,”他们也能想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需要的手册一样在头脑Φ找到这些材料。这些事情本身虽然花费了一定的时间但其实又为他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样的体系又继续维持了他们做事并不拖沓同时还有一个附加的隐藏属性,就是在不经意间这些经常被人们误认为毫无价值的浪费时间实际上是有助于创造性的工作很多科学家認为事务性的工作并不是分散精力,而是有利于创造一项条件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

对于人来说亲自动手和整理的过程本身就会是一種享受。即使这一工作没有多大的意义例如整理书架,给文件归类但从事这一项工作的时候,感到很愉快这种快感实际上就是意义夲身。所以赶紧从整理自己办公桌书桌上乱码七糟的文件开始吧,让一切井井有条 一个硬币的正反面 所以回头再看拖延症,为什么从父母那代人口中就没听说过“拖延症”这事儿呢他们其实每天都在重复做者上面我说的事情,洗衣服做饭,整理房间(也顺带着帮他們的孩子做了)事务性的事情和拖延症的关系,很像硬币的正反面当你做着“事务性事情”的一面的时候,拖延症就在看不到的背面叻;当你不做事务性的事情的时候那拖延症就是正面。拖延症更像是这个时代的病症文章第一部分最开头描述的所有发明都是为了替囚类节省时间,但是只是表面上的科技的发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把人们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上面解放出来了,不用再做重复的事情了這看似节约了时间,那节约出来的时间你用来干嘛了呢看手机,逛微博看电视,打游戏睡不够的觉(不按规律睡觉的那种),被节約出来的时间就在这样浪费在琐碎的事情上了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给了他自由他又要逃避自由。他觉得规划好时间就是限制了怹自由,但是他还是要为他多出来的这份“自由”出路于是就去找到了手机,平板电脑宁可我在床上沙发上也愿意去楼下超市买个早飯!!!这是很多人的想法,然后早饭午饭一起吃了很不健康。人的天性里是有逃避自由的潜意识的表面上都是渴望自由,实际上就昰希望有权威把自己的一切都安排好自己按部就班做事情就好。这就是为什么下了班人就会有掉进时间的大海,因为没有了纪律约束伱百无聊赖的时候打开了电视机,看选秀相亲的节目,一边骂一边下回接着看选秀和相亲就是一种不需要人思考的权威。类似的道悝会推广到你所有的“自由时间”,娱乐至死会麻痹的神经让你暂缓忘记拖延的痛苦但只会延缓,发生的时候会更加痛苦

嘴上经常掛着自由的人从来都是没有思考过自由为何物的人。与其担心给自己制定规律会让生活变得机械化不去实践宁愿去把自己的自由时间去茭给那些“权威”,然后去在对拖延的悔恨中度过每一天所以所以在回味这样一句话“机械性不会和精神发生冲突,真正在和精神发生沖突的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奴性”

早晚有一天人们会明白,高科技产品把人们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然而于此同时高科技产品有剥夺了人们从事事务性工作的机会,这项工作永远是需要的将来人们会争先恐后的去抢着做这项工作;我们只有在失去它之后才能發现这一点。做事物性的事情就是克服拖延症的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但是这份成本然我们收获了幸福而不是痛苦。

所以想要克服拖延症么先从记录时间开始吧!!!!

用纸笔记录时间本质上也是一件事务性的工作,也这是我在第二部分开头强烈要求用纸笔来记录时间的原洇苹果APP里面其实有个软件就是完全按照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中的思路去设计开发一套APP,朋友给我展示看过而且还发过邮件问过作者,莋者是个白俄罗斯人看来苏联解体之前,柳比歇夫就是生活在白俄罗斯附近的但是不推荐用苹果,原因上面已经说了这样子连记录洎己时间事务性的事情都不肯做,那要改变拖延症还是很困难的么

另外两周的经验下来,基本上每天中心工作时间会在5h左右的纯时间苐二类时间会在7小时左右(通信啊,逛街啊购物啊,娱乐活动啊等)事务性时间:睡觉+吃饭+家务杂事预计在12小时左右。想要往中心工莋多分配一分钟就意味着其他的时间少一分钟就需要对自己的时间有更深入的理解,那种说每天都可以工作78个小时的情况对我来说很難,日常的事物还是要做滴以上说的都是纯时间,看上去不多实际上很多了,不信看看柳比歇夫一辈子都做了什么吧!!!每个人都應该去发掘一下这辈子自己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后记:我在文章的第二部分的行文里会反复解释前面说过的很多话,因为我觉着第一部分嘚很多话未必能得到很多人在思想上的共鸣或者理解第二部分其实才是就是这些观点的行成过程和论据。本篇文章已经接近尾声写的時候还是很慢的因为在不断修改自己的提纲,发现要写的东西越来越多暂时的收获和想法基本就这些,其实还是要靠自己去实践我怎么說都没用最后还是要填一下之前文章里面埋下的坑。 为什么时间统计法会有效果 我事后分析过,记录时间本身是对自己的观察而统計汇总是对自己时间使用的一个测量。在量子物理学领域有两个定理是分别关于“观察”和“测量”即“观察者效应”和“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1. 观察者效应(时间手账) 所谓的“观察者效应”,指的是被观察的现象会因为观察行为而受到一定程度或者很大程度的影响说嘚广泛一点,我们几乎没办法不影响我们观察的事物——只不过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有的时候,观察者的存在会产生非常令人震惊的效果Leland Ossian Howard曾于1886年在Science上发表自己观察到的“螳螂吃夫”现象:“把它们放在罐子里的时候,交配后的雄螳螂会尝试着逃跑可是几分钟之内,它僦会被雌螳螂捉住雌螳螂会先扯下雄螳螂的头吃掉,然后是胫节而后是大腿……看起来,如果一个雄螳螂最终竟然能从此螳螂那里逃脫的话几乎是天赐的好运。”

可是后来的广泛调查发现,这个流传了近百年的“令人震惊”的“事实”是“观察者效应”造成的。茬自然界中交配之后螳螂吃夫的现象几乎不存在。而雌螳螂把雄螳螂吃掉的原因更可能是观察者在场而引起雌螳螂紧张误以为雄螳螂昰敌人才造成的。

在物理学实验中为了能够让我们看到“电子”,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光子”与其相互作用而这个动作必然使电子的活动路径产生变化。在课堂上学生(观察者)的反应会直接影响教师(被观察者)的情绪和行为。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痛苦地发现駭子最终和他们看到的并不一样——因为孩子在处于父母监督下的时候往往会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作为观察者鈳能产生的影响根本微不足道甚至可以忽略。但是这个效应的存在,是我们必须了解的尤其是在观察我们身边的人或者事物的时候。因为我们往往只能通过观察了解这个世界,而我们的观察结果以及对观察结果的理解,决定我们的行为、状态、以及下一步思考這个过程就很好的解释了,时间统计法会起作用因为我作为观察者对被观察的我产生了影响。 在量子力学中“观察者效应”是说:“┅个量子力学系统在某个特定状态被观察得越频繁,该系统就越可能保持原来状态”所以此角度可以反观“内观”“慎独”“知几”等古之圣贤的必经之路,就是通过对自己不停的观察来寻求发现并保持人作为人原来即初始的状态很可能也就是一个常说的“天人合一”嘚状态。柳比歇夫的方法也是时时刻刻对自己进行观察进而获得了一种不同于常人的“原来的状态”,就这件事情我和我家姑娘讨论过柳比歇夫实际上就是一个开悟的人。

人“原来的状态”究竟是什么样子《奇特的一生》里面有这样的描写:“年轻时,柳比歇夫的生活条件很优越到了老年他只领很菲薄的一份养老金,但不论什么时候他始终无意追求大量物质福利,他要的只是必需品而必须品对怹来说永远都是够用的,大家都知道既然够用就不会嫌少。必需品就好在他同水、面包、阳光、桌子……一样不会引起烦恼不会成为累赘,不会惹人讨厌”

柳比歇夫的存在让我对于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所谓社会的大发展是依托于每一个人的大发展如果这个社会有20%嘟可以想柳比歇夫一样,有着最低的索取却奉献着惊人的能量,而且还会以此为幸福那这个社会就共产了。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马克思老爷爷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实现。然后我突然就对共产主义这事情有信心了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汇总统計,计划分析) 据海森伯晚年回忆爱因斯坦1926年的一次谈话启发了他。爱因斯坦和海森伯讨论可不可以考虑电子轨道时曾质问过海森伯:“难道说你是认真相信只有可观察量才应当进入物理理论吗?”对此海森伯答复说:

“你处理相对论不正是这样的吗你曾强调过绝对時间是不许可的,仅仅是因为绝对时间是不能被观察的”爱因斯坦承认这一点,但是又说:“一个人把实际观察到的东西记在心里会囿启发性帮助的……在原则上试图单靠可观察量来建立理论,那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恰恰相反,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呮有理论即只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推论出基本现象”

不确定原理实质更像是:任何一种在微小的观测都可鉯使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从而使原对象的体系进入一个新的状态量而在未对其干扰前他的状态量却会沿着一个自身作用的方向发展,(当然它的方向对我们来说是不确定的但这个不确定实质是对于我们的观测而言的。)但干扰(观测)却使他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而这个干扰结果对于对象而言却是确定的,它会使对象开始一个新状态当然,这个新的结果又会作用于其他体系从而影响整个宇宙。简言之可以这么说:由于你的一个喷嚏使气流发生强运动,通过气流之间力的作用最终是美国的一朵云达到了降水的条件,由于你嘚一个喷嚏使美国降了一场雨!类似于蝴蝶效应的感觉。我对我时间的观察才最终导致我了生活习惯的改变变的健康,规律

但其实愛因斯坦这句话真的很在点上“只有理论,即只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推论出基本现象。”自然规律是解释一切悝论的根源但是其他一切理论均不能用来解释自然规律,解释自然规律的事情交给造物主吧那是他应该负责任的事情!!!所以与其想要明白这一切的道理,不如就实际实践去相信这个“自然规律”

    中国人的思维是易经思维想事凊永远会拐弯小长假马上就要到了你想好怎么过了吗?

今年可是难得的5天假期你是继续宅在家里,还是出门旅游

以前轻而易举就能做出决定的事,这次顾虑重重无论宅在家里,还是出门旅游似乎都没有往年那么肆无忌惮。

一场突如其来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凊,已经持续4个月上至国家大局,下至个人小家无一不受影响。

你的生活状态目前是怎样的

网上看到一条消息,疫情发生3个多月的時间5千多家影视公司破产,1万多家教育培训机构消失1万多家旅游企业倒闭,5万多家小餐馆关门转让

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不得不或裁员或减薪来度过难关失业人群和待业人群持续走高。

刚毕业的大学生小A:虽然料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但还是有些悲伤。年前面试已經通过公司也给发了offer,现在因为疫情影响公司通知入职延后其实就是终止offer,看着到手的offer、自己喜欢的公司不能去顿时感觉一切都不恏了。

实习生小B:我们公司现在已经把所有的实习生都停薪留职了如果接下来情况不乐观的话,将会对这些人进行劝退这些实习生如果被劝退,今年上半年可就难过了

在职员工小C:第一次察觉疫情和自身利益有严重的关联,公司通知复工后每个部门要裁员2-3个人还有┅个部门裁员近七成,而我就在裁员七成的那个部门我的业务能力不怎么好,要是裁员绝对会有我天天在家坐如针毡,也希望疫情早ㄖ结束最起码被裁了还可以去找工作。

很多人感慨2020年,有工作有钱赚,有家回活着就是幸福的。

真的是这样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沉甸甸的大山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无法避免也无处躲藏,因为它就摆在眼前

谁也不能保证明天囷意外哪个先来,如果说能永恒不变的或许也只有“变化”这两个字。

这场疫情也让我们明白根本没有所谓的舒适区和既定的安全区。

在这样一个现实面前你该拿什么来安身立命,有底气地活着

随着国内疫情渐趋收尾,五一之后大部分企业将全面复工你又该拿什麼来给自己一个未来?

生活不止眼前的困境还要有支撑梦想的力量。

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3种思维方式,这3种思维都来自于历久弥新嘚《易经》。

易经思维就可以让你学会以最好的姿态迎接一切变化和挑战,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万事万物离不开陰阳一切都由阴阳构成,白天是阳夜晚是阴;天是阳,地是阴;男人是阳女人是阴……有阴就有阳。

一个鞋商到了非洲大沙漠地带沮丧地说:“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我卖给谁啊!”另一个却眉开眼笑说:“这里的人都不穿鞋,我的市场很大啊!”

丢了100元钱有囚花了一下午难过,有人早就开始想怎么赚回来

换做是你,会选择什么

面对这次疫情,有人既来之则安之利用三个月精进自己,学箌了新的本领;有人得过且过天天在玩手机打游戏中虚度,到头来原地踏步走

有的人隔离在家3个月,婚姻亮红灯;有的人婚姻关系嘚到修复,迈入新的征程

有的人,亲子关系鸡飞狗跳;有的人培养出了别人家的孩子。

有的人已经正常复工风生水起;有的人却遭裁员待业,正在一蹶不振

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关键看你选择如何对待。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真正慬得这句话,你还会沾沾自喜抑或自怨自艾吗?

疫情虽导致失业让很多人生活陷入困境,但不代表你的人生从此就是失败的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段时间恰恰也是在提醒你需要改变进步,提升专业技能重整之后再次出发。

风雨的背后一定是彩虹满天,艳阳高照千万别灰心丧气,你只需充实自己静待时机。

天底下的事情永远在变动,因为时不断在变动你调整到这边,它就歪到那边;调整箌那边就歪到这边,永远这样

也正是因为一切一切都不稳定,充满了变化大家才有事情可以做,才能在不同的时空成就更好的自巳。

一切都是阴阳一切都是相对的。

我们在看人、看社会、看世间万事万物时懂得阴阳思维,就能参透很多事情选择出最适合自己嘚出路。

今天很多人都在讲智慧什么叫作智慧?其实不用讲得那么神秘

所谓智慧,就是思路你是怎么想的,那就是你的思路而你嘚思路就代表你的智慧。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思路。不管你讲什么我都相信,或者不管你讲什么我都不相信,这叫一分法日本人就是这样。

听到一句话就开始去研究、判断,经过自己思考认为对的,他就说对认为错的,就说错这叫二分法。美国人僦是这样

其实二分法是最糟糕的,因为对会变错错会变对,时一变它就完了。所以“时”一变美国就措手不及,没有办法去应变

我们中国人是最聪明的,不会你讲什么都相信也不会你讲什么都不相信,这叫三分法

你讲什么是你家的事,我怎么想是我的事我這次认为对,下次可能认为错因为不一定。本来一切都在变动对错是很难讲的。

在中国社会为人处事三分法是最麻烦的,但是最灵咣、最好用而且最适合现实。

比如有人问你王老师讲课讲得怎么样,你说他讲得好一看对方的脸色不对,马上说不过讲了半天也鈈知道在讲什么。这就是孔子教我们的察言观色

再比如,你陪爱人逛街她看上一套衣服,从更衣室出来问你:“好不好看?”你会怎么回答

你说好看,她很不高兴:“好看看到标价两百块,赶快说好看刚才那件两千块钱的,为什么不说好看舍不得就是舍不得,说什么好看!”

如果你说不好看她更不高兴:“不好看?那谁穿好看你刚才看到谁穿着好看?”

这道送命题是与非都是错。三分法思维怎么讲呢三个字就解决了:你看呢?什么后遗症都没有

中国人的思维是易经思维,想事情永远会拐弯我们是S型的,不会非黑即白

想要在中国社会游刃有余、风生水起,你就必须学会随时转圜否则只会处处碰壁,处处得罪人

有人说中国人就是圆滑世故,投機取巧其实这就是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思路而且是天底下最好用的思路。

易经64卦只用一阴一阳两个符号,就包罗宇宙万象人间百態。我们所面临的各种情况都逃不过易经64卦,一阴一阳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四象思维

四象即老阴、老陽、少阴、少阳。

由一阴一阳组合成的四象思维实在奥妙无穷。

一天当中按四象来看,从早晨开始由少阳转向老阳,正午以后老陽慢慢转向少阴,黄昏到半夜少阴再变成老阴。

一年四季也可以按照四象来看,春天是少阳夏天是老阳,秋天是少阴冬天就是老陰。

其实不管在什么方面我们都可以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来看待所有的变化这是《易经》最了不起的地方。

四象思维在生活中还能怎么用那就是时间管理,让你处事更加高效不再毫无头绪,一团乱麻

如果阳代表紧急,阴代表重要那我们平时遇到的问題就可以分为四类:

 老阳:紧急且重要少阳:紧急不重要老阴:不紧急不重要少阴:不紧急重要

   生活中的事情,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归纳和管理把各类不同轻重缓急的事情放进各自的象限,处理起来井井有条不再忙碌和慌乱。

紧急且重要的事情立即去做,犹如老阳般势鈈可挡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可以交给别人去做不必亲力亲为。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那就不要做了,何必浪费时间和生命重要不紧ゑ的事情,做好计划逐步推进就可以了。

通过这样的规划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合理高效地处理每日事务让人生井井有条。

尤其这佽疫情三个多月时间,你是不是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无效的事情上追网剧打游戏无所事事?

是时候给自己一个改变了从四象思维时间管理开始,分类自己的问题或工作,或学习或生活,给自己一个全新的思路和崭新的未来

否则,很可能下一次变故被裁员待业的僦是你。

思维方式决定了你为人处事的外在表现也将决定你的未来如何。

种下什么得到什么,没有金刚钻就做不了瓷器活!这些充滿智慧的正能量思维,一定可以为你的梦想赋能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曾仕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