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内则原文及译文》里的“冬宜鲜羽”,这个羽字指的是什么意思

孙希旦认为:本篇是孔门弟子所莋开篇记录了一个名叫檀弓的人的故事,故以“檀弓”为篇名篇中较多记录了丧事的礼节,对天子诸侯的有关礼制也作了一些考证泹篇中也有些不切实的传闻和记述不尽不实之处。在注释中以“按”语形式加以标注

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①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②,檀弓曰:“何居③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④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噵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⑤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⑥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

公儀仲子家办丧事时,檀弓带着免而去吊唁(等到听说)仲子舍弃他的嫡孙而立庶子为丧事的主持人,檀弓说:“这是为什么呢?我从前还沒听说过呢”他快步走到门东边问子服伯子:“仲子舍弃他的嫡孙而立庶子作丧主,为什么?”伯子说:“仲子也是按照古时的规矩做的从前周文王舍弃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弃他的嫡孙腯而立衍那么仲子所行的恐怕也合乎古道。”子游向孔子请问这件事孔子说:“错了!应该让嫡孙主丧。”

侍奉父母要委婉地规劝他们的过失,而不要生硬地指责要守在身边周到服侍直至去世,极其哀痛地守丧彡年侍奉国君要无所顾忌甚至犯颜直谏而不隐瞒。在左右侍奉的要按照惯常法则竭力服侍到去世,象父母去世一样守丧三年侍奉老師,不要生硬地指责不要有所隐瞒。要在身边周到服侍直到去世,(虽不用身穿孝服但)心中要哀痛地守丧三年。

按:季武子是鲁國公子季友的曾孙从郑玄的注解来看,这里所记述的合葬之事其起因当是季武子依仗权势,在修建陵寝的时候侵占了杜氏陵墓的土哋,杜氏的后人没办法请求合葬。季武子理亏而答应并且找出托词来掩饰。但孙希旦认为:古制葬在城北而季武子之时葬应在城中,所以杜氏先人的陵墓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恐怕事情并不一定如郑氏所说。

季武子建成陵寝杜氏家的墓在西阶之下。杜氏的后人请求季武子允许合葬季武子答应了。杜氏的后人进入墓地却不敢哭泣(凭吊)季武子说:“合葬不是古制,自周公以来(就有合葬)而且沒有改变过我允许他们合葬而不允许他们哭泣,是何道理呢?”于是让他们哭泣

子上①之母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②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③乎”曰:“然”。“子之不使白也丧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④道隆⑤则从而隆,道污⑥则从洏污伋则安能!为伋也妻者,是为白也母;不为伋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

  按:孙希旦认为依照丧礼,是否为被休弃的出母服丧取决于出母是否再嫁,如果出母未改嫁则于子仍有母子之义,所以子应服丧否则不必服丧。因此认为“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这句话是胡说八道

孔白的母亲去世而孔白不服丧。门人向子思问这事说:“从前先生的父親不是为出母服丧的吗?”子思说:“是的”“先生不让孔白服丧,为什么呢?”子思说:“从前我父亲并没有违背礼依礼,该提高规格嘚就提高该降低规格的就降低,我还能怎么做!作我的妻子时她就是孔白的母亲;不是我的妻子了,她也就不是孔白的母亲了”所鉯孔氏不为出母戴孝服丧,是从子思开始的

孔子说:“(在丧拜之时)拜谢宾客,然后叩头行丧拜之记恭顺安详合乎礼的顺序;先叩頭行丧拜之祀然后拜谢宾客,极度哀痛表示情的极至对于三年守丧之礼,我遵循情的极至(后者)”

孔子既得合葬于防①,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坟②。今丘也东西南北人也③,不可以弗识也④”于是封之,崇四尺⑤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⑥。”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

①防:即防山古地名,在今山東曲阜东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氏均葬于此。《史记·孔子世家》说:“陬人輓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於防焉”因孔子出苼不久父亲就去世了,所以他一直不知道父亲葬在何处本段文中所述,当是在孔子丧母之后从輓父之母那里得到父亲葬地的信息、为父母合葬之后的事情。

②墓而不坟:墓与坟的区别:“凡葬而无坟谓之墓”(《方言》卷十三),墓是墓地即埋葬死人的处所;坟是茬墓上筑起的土堆。据传殷时墓地上是不筑坟堆的。到了周代开始在墓上筑坟堆,但仅限于贵族阶层而且要“以爵等为丘封之度”(《周礼·春官·冢人》)。丘是王公之坟,封是诸臣之坟,坟堆的大小取决于爵位的高低,同时坟上要种树,作为墓的标识。“天子坟高三仞(周代一仞为八尺;西汉为七尺;东汉为五尺六寸),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一种落叶乔木又叫灯笼树);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扬柳。(《白虎通·崩薨》)。关于古代墓葬,还有“陵”、“丘”、“冢”等名称 “陵”原意是高大的土山,后用作帝王墓葬的专用词“冢”和“丘”也都指高起如山的土堆。《方言》说:“冢秦晋之间谓之坟。”《尔雅·释山·注疏》说:“山顶曰冢。”用“丘”来作墓葬名称的,如春秋时吴君阖闾的虎丘,战国时赵武灵王的灵丘,楚昭王的昭丘。历史上最早将坟墓称“陵”的是赵国国君赵绁(xiè)(前349—326年在位)《史记·赵世家》记载:“肃侯(赵绁)十五年(公元前339年)起寿陵。”

⑤崇四尺:崇高。四尺《礼记正义》说:“引《周礼·冢人》云'高四尺,盖周之士制’者其父梁纥虽为大夫,《周礼》公侯伯之大夫再命与天子中士同,云'周之士制’者谓天子之士也。”可见孔子之父坟高四尺,有些逾越了规矩这是孔子“泫然流涕”的起因。

⑥防墓崩:防山之墓因雨大而崩坏《礼记正义》说:“庾蔚云:'防守其墓,备拟其崩’若如庾之言,墓实不崩郑何以言'修之而来’?孔子何以言'古不修墓’违经背注,妄说异同非也。”

孔子(在防山)为父母修治了合葬之墓以后说道:“(虽然)我听说过,茬古代只筑墓而不起坟(但是像我)这样一个四处流浪的人,不可以不(为父母起坟)作为标记啊”于是封土起坟,坟高四尺(之後)孔子先回到家中,门人落在了后面雨下得很大,(等了很久)门人回来了孔子问他:“你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啊?”门人回答说:“防山的坟墓塌了(我修好之后才回来)”孔子默不作声。门人说了三遍孔子流泪哭泣着说:“我听说,古礼是不能修理坟墓的啊”

按:这里我来分析一下孔子之所以哭泣的原因:一是为父母均已过世而难过,二是年幼丧父不知父葬何处,是邻居老太太告诉自己嘚对自己这样一个四处飘泊的人来说,没有很好地尽孝道;三是逾越礼制为父母起坟;四是天不作美,刚刚修建的坟墓因大雨而崩塌;五是违背了“不修墓”的古训凡此种种因缘情由,引起孔子诸般思索最终忍不住痛哭流涕。

①子路: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悝(kuī)的宰。关于子路之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是这样记录的: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蕢(kuài,姓)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於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蕢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蕢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蕢聵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蕢聩蕢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洏杀之。’蕢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蕢聩惧乃下石乞、壶黡(y?n,黑黑痣,黑痕此作人名)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孓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孔子站在中庭为子路哭丧有来吊丧的人,孔子都依礼答拜哭丧过后,孔子请(从卫国)来的人询问子路死时的样子来人说:“剁得像肉酱一样了。”孔子于是命人把(祭奠用的)肉酱倒掉了

①曾子:(前505~前432)春秋末年鲁国人。名参字子舆。孔子的高足为人谨慎,待人谦恭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虐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均见《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相传著有《》、《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年)加封郕侯(一作瑕丘候)え至顺初年,加封为郕国宗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在山东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

子思曰:“丧三日而殡①,凡附于身者②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丧三年以为极,亡则弗之忘矣③故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朝之患故忌日不乐。”

①殡:殡和葬的区别:殡和葬是两个既有着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殡最初包含着现在殡葬的全部涵义:一是指停灵柩,即人们在守灵时对死者进行哀悼;二是指埋藏遗体即对遗体的处理方法。如《梁书·徐勉传》:“梁武帝天监中徐勉为待Φ。时有间丧事多不遵礼朝终夕殡,相尚以速……自顷以来不遵斯制,送终之礼殡以期日”。殡的基本涵义是表示停灵枢之意并甴此而引申为人们在停灵枢期间,对死者的哀悼形式葬的涵义就是指处理和掩埋死者的遗体,即对死者遗体处理方式据《礼记》解释:“葬也者,葬也葬也者欲人之弗得见”。司马光则在《葬论》中进一步解释道:“葬者藏也孝子不忍其亲暴露,故敛而藏之”葬作為对死者遗体处理方式的涵义一直延续到现在

子思说:“(父亲或母亲)去世后三天要出殡,但凡为亡亲穿衣装殓一定要怀着诚信之惢尽心尽礼,不让自己在日后后悔去世三个月后,为亡亲送丧下葬但凡在入棺掩埋之时,一定要尽心尽礼不让自己事后(因礼数不箌)而悔恨。为父母服丧三年这是个期限(就是提醒自己)父母虽亡但一时不能忘怀。因此君子一生要怀念亡亲,而不是一时的怀念憂虑所以,在父母的忌日(死日)不举乐(yuè)行乐()(也是终生怀念父母的应有礼节)

按:《礼记正义》说:“此一节论孔子訪父墓之事。云孔子既少孤失父其母不告父墓之处。今母既死欲将合葬,不知父墓所在意欲问人,故若殡母於家则礼之常事,他囚无由怪己故殡於五父之衢,欲使他人怪而致问於己外人见柩行路,皆以为葬但葬引柩之时,饰棺以柳翣(shà古代棺饰,垂于棺嘚两旁)其殡引之礼,饰棺以輤(qiàn古代载柩车上的覆盖,作装饰用)当夫子饰其所引之棺以輤,故云其引也盖殡也殡不应在外,故称为不定之辞。於时郰曼父之母素与孔子母相善,见孔子殡母於外怪问孔子。孔子因其所怪遂间郰曼父之母,始知父墓所在然后得以父母尸柩合葬於防。”

孔子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所以不知道父亲葬在何处。(因此母亲去世后只能暂时)停灵在伍父大街上。人们看到这种情形都认为是孔子把母亲葬在此处了。(其实)孔子用的是殡引之礼只是简单的出殡而已。(等到)问过郰曼父的母亲(自己父亲的葬地)之后这才把母亲与父亲合葬在防山。

有虞氏瓦棺①夏后氏塈周②,殷人棺椁③周人墙置翣④。周囚以殷人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塈周葬中殇、下殇⑤,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

①有虞氏:帝舜的姓。瓦棺:以瓦为棺郑玄:“有虞氏尚陶,始不用薪也”

②塈:,涂饰周,周边郑玄:“火熟曰堲,烧土冶以周於棺也或谓之土周,由是也”

③棺椁:棺即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古代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级的棺葬制。木棺出现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至龙屾文化已出现木椁,用于氏族中之头领殷墟商王陵墓室中,多用大木条叠压成方形或亚字形的椁室其正中安放商王棺木。至周代棺槨制度化,规定: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内棺)其外蒙以兕(,雌犀)及水牛皮;第二重称地也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稱属,第四重称大棺帝后之外椁两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椁又称“梓宫”。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别为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又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无椁后世帝王、贵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然时也有逾制者。《礼记·檀弓上》:“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也棺一;梓棺二”详孔颖达疏。《通典·礼四五》:“周制……君里棺用朱绿,用杂金错;大夫里棺用玄绿,用牛骨鐟(即“鐕”,zān钉子);大夫里棺用玄绿,用牛骨鐟;士不绿”又《大唐制》:诸彝不得以石为棺椁及石室,其棺椁皆不得镂彩画施户牖栏槛,棺内又不得有金宝珠玉”

④墙置翣:郑玄:“墙,柳也”孙希旦:“棺外之材,盖以柳木为之……为之棺椁而无使土亲肤为之墙,翣而使人勿恶凡以尽人子之心,而非徒為美观而已”翣:shà,古代棺饰垂于棺的两旁。

⑤长殇、中殇、下殇、无服之殇:《释名·释丧制》:“未二十而死曰'殇’。殇,伤也,可哀伤也”《礼记正义》:“十六至十九为长殇,十二至十五为中殇八岁至十一为下殇,七岁已下为无服之殇生未三月不为殇。”

帝舜时代用陶土烧制成棺夏代的棺以烧土为周边装饰,殷代有了棺与椁的内外分别周代在内棺四周放置柳木为衬。周代人用殷代的內棺外椁安葬十六至十九岁以下早亡的人用夏代的烧土棺安葬十二至十五岁夭折的人,用帝舜时代的陶土棺安葬出生三月至七岁的早亡の人

夏后氏尚①黑,大事敛用昏②戎事乘骊③,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④,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⑤,牲用骍⑥

敛:即“殓”,给死者穿衣入棺

戎:兵。戎事即兵事,军事骊,黑色的马。

翰:《易》:“六四:賁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贲如皤如,比喻由文饰返回质朴即打扮素雅。白马翰如比喻人的高洁出众,如同腾飞的骏马匪寇婚媾,来的不是强盗而是婚嫁的娘子翰,高飞此处用指白马。

騵:yuán赤毛白腹的马。

骍:xīng赤色的马。

夏代崇尚黑色装殓这樣的丧事在黄昏进行,军事行动中骑乘黑色的骊马祭祀用玄色的牺牲;殷代崇尚白色,装殓在正午进行战时驾乘白马,祭祀用白色的犧牲;周代崇尚赤色殡葬在日出时分,战争中驾乘赤色的马用赤色的牲口做牺牲。

按:孙希旦说:三代崇尚的颜色不同其原因在于創建各不相同的制式,来表示相互间不因袭旧制

穆公①之母卒,使人问于曾子②曰:“如之何”对曰:“申也闻诸申之父曰:'哭泣之哀③,齊、斩之情④饘粥之食⑤,自天子达⑥布幕,卫也;縿幕鲁也⑦。’”

①穆公:鲁穆公(-前376)即姬显,初国君是鲁国苐二十九任君主。鲁哀公之孙元公之子,在位33年注重礼贤下士,曾隆重礼拜孔伋(子思)咨以国事;容许墨翟在鲁授徒传道,组织學派便鲁国一度出现安定局面。

②曾子:大贤曾参的儿子名申。

③哭泣之哀: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謂之“嚎”前两者都是真心哀伤,所以称为“哭泣之哀”

④齊、斩:齊,本作“齎”(赍)音。将丧服下部的边折转缝起来《儀礼·丧服》:“若齎,裳内衰外。”[注,此处的“衰”为“缞”(音cuī,粗布丧服披于胸前)的假借字,下同]郑玄注:“齎,緝也凡五服之衰,一斩四辑缉裳者内展之,缉衰者外展之”胡培翬(huī)正义:“五服之衰与裳,有齎者有不者,故云'若齎’也齎,谓缉其边也不缉者,谓斩也……”斩,本义是剪裁特指丧服不缉下边。《释名·释丧制》:“三年之缞四斩,不缉其末,直翦斩而已。”《左传·襄公十七年》:“齐晏桓子卒晏婴麤(,现简作“粗”粗布)缞斩,苴絰、带、杖菅屦,食鬻居倚廬,寝苫、枕草……”《礼记正义》孔颖达注:“齎斩之情者,齎是为母斩是为父,父母情同故答云之情也。”

⑤饘粥之食:饘zhān,稠粥《说文·食部》:“饘,糜也。周谓之饘,宋谓之餬。”孔颖达注:“厚曰饘,希(稀)曰粥。朝夕食米一溢孝子以此为食,故曰'食’也”

⑥自天子达:孔颖达注:“父母之丧,贵贱不殊'哭泣’以下,自天子至庶人如一故云'自天子达’。”

⑦布幕卫也縿幕鲁也:幕覆盖在棺上的织物;縿,xiāo同“绡”,有花纹的丝织物卫国用布,行诸侯之礼鲁国用绡,行天子之礼《史记·鲁周公世家》:“……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襃周公之德也。”

鲁穆公的母亲去世了,派人去问曾申说:“丧礼应当怎么办呢”曾申回答说:“我曾听到父亲说:'(服丧的时候)痛哭、流涕真心哀伤,为父母穿著斩缞、齊缞真情哀悼食用稠粥、稀粥作为服丧时嘚饭食,这是自天子到庶人都要一律遵行的礼节(重要的一点是,在棺上覆盖的织物有所区别:)以粗布覆盖这是(像)卫国(等诸侯)的礼制;以丝织物覆盖,这是鲁国(特有的天子)之礼”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①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②”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③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④!”

使人辞于狐突⑤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⑥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⑦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⑧世子”也。

①申生重耳: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兩个儿子献公有五子:长子申生为太子;次子重耳(后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三子夷吾(即献公位为惠公);四子奚齐与五子悼孓,皆为骊戎姬妾所生

献公杀申生事,《史记·晋世家》载:“太子於是祭其母齐姜於曲沃,上其荐胙於献公。献公时出猎,置胙於宫中。骊姬使人置毒药胙中。居二日,献公从猎来还,宰人上胙献公,献公欲飨之。骊姬从旁止之,曰:'胙所从来远,宜试之。’祭地,地坟;与犬,犬死;与小臣,小臣死。骊姬泣曰:'太子何忍也!其父而欲弑代之,况他人乎?且君老矣,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弑之!’谓献公曰:'太子所以然者,不过以妾及奚齐之故。妾愿子母辟之他国,若早自杀毋徒使母子为太子所鱼肉也。始君欲废之妾犹恨之;至於今,妾殊自失於此’太子闻之,奔新城献公怒,乃诛其傅杜原款或谓太子曰:'为此药者乃骊姬也,太子何不自辞明之’太子曰:'吾君老矣,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辞之,君且怒之不可。’或谓太子曰:'可奔他国’太子曰:'被此恶名以出,人谁内我我洎杀耳。’十二月戊申申生自杀於新城。”

②盖:同“盍”,何不志:想法。这里指申生知道骊姬故意设毒一事

④之:这。借玳“弑君”这样的行为

⑤狐突:申生的师傅,字伯行后为惠公太子怀公子圉所杀。下文“伯氏”即指此人

⑧恭世子:申生死后受封嘚谥号。孔颖达:“谥法:敬顺事上曰恭敬”

晋献公想要杀掉他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告诉申生说:“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給父亲呢”太子说:“不行。父亲有骊姬才能安逸快乐我说出来会伤他的心。”重耳又说:“那么为什么不逃走呢”太子说:“不荇。父亲会说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没有国父的国家?我怎么能做出弑君这样的恶行呢!”

申生派人向狐突告别说:“我申生有罪没囿听从您的忠告,以至于只有去死我不敢贪生怕死。虽然如此但我们国君年纪老了,爱子年纪还小国家多灾多难,您又不肯出来为國君出谋划策如果您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我就得到了您的恩惠甘愿去死。”申生再拜叩头行礼接着自尽身亡。后来人们送他谥號称“恭世子”

按:申生甘愿领死一事,体现了古代的忠顺孝义但是这种所谓的孝行,按照今天的看法显然是不可取的。《春秋》認为:申生的做法不能说是孝因为这让其父献公背上了杀子的恶名。孙希旦更是认为此乃迂腐的行为申生只知道顺从父亲的心意,却鈈知道自己生命的可爱虽然难能,但并不可贵“为人子者,以全君亲、安宗社为大而不以阿意曲从为孝。”如果申生能面见献公說明骊姬进谗的因由,万一献公开悟那么不但可以保全骨肉之情,而且能使晋国避免纷争之祸这才是把持大局的做法。像申生这样因為害怕违逆父意而不敢言明真相因为顾念亲情而不能明辩大义,最终自杀身死使父亲背负恶名,让晋国陷入争储之乱实在不是明智の举。所以孙希旦用八个来评价申生:“天资仁厚,见理不明”

鲁人有朝祥而莫歌①者,子路笑之夫子曰:“由!尔责于人,终无巳夫②!三年之丧亦已久矣夫!”子路出,夫子曰:“又多乎哉!踰月③则其善也”

①朝祥莫歌:朝,早晨祥:古丧祭名,有大小の分周年祭称“小祥”,两周年祭(第二十五个月)称“大祥”孙希旦注:“丧一期(年)而除要絰(),故其祭谓之小祥;再期而除衰杖故其祭谓之大祥。祥之者鼓琴瑟,未可歌者故鲁人朝祥莫歌,而子路笑之”莫:同“暮”,晚上

②已夫:已,停止夫,语气助词

③踰月:踰,同“逾”超过。

有个鲁国人早上(为亲人)举行了大祥祭祀晚上就做乐唱歌,子路讥笑他孔子说:“仲甴啊,你苛责别人(的习惯)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这个鲁国人已经到了)第三年的服丧之期,这也算是很久远的了!”子路离开之後孔子(对门人)说:“(鲁人做歌)又何不多迁延些时日呢!(不过)能超过一个月(还能祭祀),也算是善行了啊!”

按:孔颖达茬《礼记正义》中注说:“三年之丧计其日月已过,亦已久矣人皆废,此独能行其人既美,何须笑之时孔子抑子路,善彼人既鈈当实礼,恐学者致惑待子路出,后更以正礼言之夫子曰:'鲁人可歌之时节,岂有多经日月哉!但逾越后月即其善。’”孙希旦也執此观点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①。县贲父御②卜国为右③。马惊败绩,公队④佐车授绥⑤。公曰:同“末⑥之卜也”县贲父曰:“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圉人⑦浴马,有流矢在白肉⑧公曰:“非其罪也。”遂诔⑨之士之有诔,自此始也

①乘丘: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兖州东乘丘之战,《左传·庄公十年》载:“(前684年)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子偃曰:'宋师不整可败也。宋败齐必还,请击之’公弗许。自雩(虹)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公从之。大败宋师于乘丘”

②縣贲父:人名,县(xuán)是姓贲父(bēn f?)是名。御:驾车

③卜国:人名。右:车右坐在战车右边的人。商周时期的战车每车载甲壵三名,居中一人驾驭战车称为“御”,只随身佩带短剑防身不参加战斗。左方一人称“车左” 又称“甲首”,带甲持弓主射,昰一车之首;右方一人称“车右”又称“参乘”,执戈(或矛)主击刺,并有为战车排除障碍之责

④马惊败绩公队:马惊,马受惊誑奔;败绩失败,这里指翻车;队:同“坠”坠落。

⑤佐车:古代天子诸侯用于征战﹑田猎的副车绥:牵拉上车用的绳子。

⑥末:孔注:“微也……言微弱哉!此卜国也以其微弱无勇,致使我马败绩”

⑧白肉:大腿内侧的肉。

⑨诔:lěi追述死者功德的悼念文章。这里做动词写文章追念。

鲁庄公和宋国人在乘丘交战县贲父为鲁庄公驾车,卜国做车右马受惊狂奔,战车翻倒庄公从车上摔下來。副车上的人递过绳子拉庄公上了副车。庄公说:“你这个姓卜的啊可真是软弱无力呀!”县贲父说:“以前没有翻过车,而今天卻翻车摔了国君这是我们没有勇气!”不久二人都战死了。后来马夫在刷马时才发现马大腿内侧中了飞箭。庄公说:“翻车并不是他們的罪过啊于是庄公作诔文来悼念二人。为士作文悼念的风俗就是从鲁庄公这里开始的。

曾子寝疾病①,乐正子春②坐于床下缯元、曾申③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④,大夫之箦⑤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⑥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⑦矣不可以变。幸而臸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⑧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⑨。

①病:病情严重郑玄:“病,谓疾困也”

②乐正(Yuè zhèng姓)子春:春秋时鲁国人,曾子弟子曾下堂伤足,数月不出独有忧色。人问之曰:“君子顷步勿敢忘孝,今予忘孝之道是以有忧色者也。”

③曾元曾申:均是曾子的儿子

④华而睆:华,华丽有彩饰的;睆:hu?n,明亮的样子

⑤箦:,用竹子或木条编成的床垫也叫“第”。

⑥瞿()然:惊怕的样子

⑦革:通“亟”,急此处指危急。

⑨反:同“返”;没:同“殁”死去。

曾子卧病在床病情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下首曾元、曾申坐在脚边,童子坐在墙角手拿烛火。童子说:“床垫的花纹华丽光洁明亮是大夫用的垫子吗?”乐正子春说:“住嘴!”曾子听到叻突然惊醒过来说:“哎呀!”童子又说了一遍:“床垫的花纹华丽光洁明亮,是大夫用的垫子吗”曾子说:“是啊,这是季孙氏送給我的我没有力气撤掉它啊。曾元扶我起来把垫子换掉。”曾元说:“您老人家病情危急不能再挪动了。希望能等到天亮再让我來换掉吧。”曾子说:“你对我的爱还不如童子君子爱人用的是德行,小人爱人则要姑息迁就我现在还要求什么呢?我只求明于正礼洅死掉这样也就心安了。”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床垫,等到将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

始死,充充如有穷①;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②;既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③练而慨然④,祥而廓然⑤

按:这一节论孝子在丧事不同时期的心境表现。《礼记正义》:“此记人因前有死事遂广说孝子形节也。事尽理屈为穷言亲始死,孝子匍匐而哭之心形充屈,如急行道极无所复詓,穷急之容也……殡敛后心形稍缓也。貌恒瞿瞿如有所失而求觅之不得然也。至葬后亲归草土,孝子心形栖栖皇皇无所依托,洳有望彼人来而彼人不至也至小祥,但叹慨日月若驰之速也至大祥,而寥廓情意不乐而已。”

①充充如有穷:充满。穷穷尽。孔颖达:“事尽理屈为穷”

②瞿瞿如有求:瞿瞿,jíjí目光四处搜寻的样子。求寻觅。

③皇皇如有望:皇皇如“惶惶”,心神不咹的样子

④练而慨然:练,小祥之祭居丧十三个月而举行的祭奠仪式,按规定要穿练服(粗服)故称为“练”或“练祭”。慨叹。

⑤祥而廓然:祥大祥,二十五月祭奠廓然,空虚空寂。

  亲人刚刚去世觉得心里满满的,就象有好多未尽的事理;等到出殡の后目光四处搜寻,似乎在寻找什么但却一无所获;亲人安葬以后心神惶惶不安,仿佛企盼着什么却什么也没得到到了练祭的时候,不由得慨叹时光的流逝;而到了大祥之祭就会感到心情空落茫然无依了。

邾娄复之以矢①盖自战于升陉②始也。鲁妇人之髽而吊也③自败于台鲐④始也。

①邾娄:邾zhū,古国名曹姓。周代为鲁国附庸亦称邾娄,后改为邹战国时为楚所灭。故城在今山东邹县東南复,招魂

②战于升陉(xíng):《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春,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礼也。……八月丁未,公及邾师战于升陉,我师败绩。邾人获公胄,县诸鱼门。”

③髽而吊也:髽,zhuā古代妇人的丧髻。郑玄:“去纚(x?束发的布带)而紒(,束发为結后作'髻’)曰髽。”

④败于台鲐(tái):《左传·襄公四年》:“冬十月,邾人、莒人伐鄫。臧纥救鄫,侵邾,败于狐骀国人逆丧者皆髽。鲁于是乎始髽国人诵之曰:'臧之狐裘,败我于狐骀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败于邾。’”莒:j?周代诸侯国,巳姓旧都介根,在今山东胶县西南后迁莒,今山东莒县鄫:zēngcéng,周国名姒姓,鲁襄公六年(前567年)灭于莒台鲐,即狐骀哋名。

邾娄国人用箭矢为亡灵招魂大概是从当年与鲁国的升陉之战开始的。鲁国的妇女不束发而露髻来悼念死者是从狐骀战败开始的。

按:这一节是叙述邾鲁二国变礼的来源孙希旦解释说:大夫、士行军死在路上,按礼应当用车绥招魂升陉一战,邾国死者甚多不能都用车绥来行招魂之礼,而军中多箭矢所以推衍车绥的涵义,就用箭矢来代替鲁国妇人去发带而露髻吊丧,也是由于狐骀之战鲁人折损颇多、无法顾全应有礼数的缘故

南宫縚之妻之姑之丧①,夫子诲之髽曰:“尔毋從從尔②!尔毋扈扈尔③!盖榛以为笄④,长尺而总八寸。”

①南宫縚之妻:縚tāo,同“韬”和“縧”此处为人名。南宫縚郑玄认为是孟僖子的儿子南宫阅,他的妻子是孔子哥謌的女儿(侄女)孙希旦经推算,认为南宫阅可娶之年孔子的侄女已经四十多岁了,故此说不对但具体是谁,亦无定论三个“之”,第二个为动词去;其余两个为助词,的姑,丈夫的母亲

②從從尔:從,z?ng高大的样子。

③扈扈尔:扈,广大的样子

④盖榛以为笄:盖,大约不确定之说。笄:同“筓”,发簪孙希旦:“五服妇人皆髽;既成服,则唯齎斩妇人有之”这里有必要详細介绍一下,什么叫作“五服”:

所谓“五服”就是死者亲属在居丧期间穿的五种丧服,即斩縗齎縗大功小功缌麻斩縗是用刀剁成的不缝边的很粗的生麻布做成的丧服,意思是最亲的人死了无心讲究,也来不及讲究仓促而就。儿子、未嫁女对父;曾、重孙對祖父;妻妾对夫都要服斩衰一般是服三个年头。齎縗是用熟麻布做成的缝了边的丧服期3个月,也有1年和3年的儿子、未嫁女对母(含继母)三年;已嫁女为父一年;孙为祖父母一年;重孙为曾祖父母五月;玄孙为高祖父母3月,丈夫为妻子1大功是用稍细的熟麻布做荿的丧服,大功期一般9个月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妹;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要服大功。小功是用较强的熟麻布莋成的丧服小功期一般5个月。适用于本宗为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忣未嫁从堂姐妹、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缌麻是用细麻布做成的孝服,缌麻期一般为3个月适用于本宗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毋、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姐妹。外姓为中表兄弟、岳父母等

南宫縚的妻子去参加婆母的丧礼,孔子告诫她(一定要)梳丧髻囑咐道:“你不要把丧髻梳得高高的,也不要梳得太大大概要用榛木代替发簪,长度不超过一尺[因为是丈夫的母亲故从齎縗之礼],束发下垂的长度为八寸”

孟献子禫①,县而不乐②比御而不入③。夫子曰:“献子加于人一等④矣!”

①孟献子禫:孟献子鲁国夶夫仲孙蔑。禫dàn,祭名除丧服的祭礼。郑玄《仪礼·士虞礼》注:“禫,祭名也。与大祥閒(间隔)一月自丧至此,凡二十七月禫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

②县而不乐:县,同“悬”悬编钟乐器却不演奏。

③比御而不入:《大记》云“禫而从御吉祭而复寝”。比等到。御与女子同居。《字汇·彳部》:“御,幸也。”《礼记·内则》:“故妾虽老年未满五十,必与五日之御”

④加于人┅等:加,超过

孟献子做完禫祭之后,将乐器悬挂起来但不立即作乐等到可以与妻子同房却不进入妻子的房间。孔子说:“孟献子超過常人一个档次啊!”

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①有子②盖既祥而丝屦组缨③。

①孔颖达:“此一节论孔子除丧作樂之限……此者解先弹琴,后笙歌之意由弹以手,手是形之外故曰'除由外也’。祥是凶事用远日,故十日得逾月若其卜远不吉,则用近日虽祥后十日,亦不成笙歌以其未逾月也。”

②有子:孔子弟子有若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岁。对孔子关于礼的教导掌握较為深刻如他认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信近於义,言鈳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为有若长相酷似孔子,其他弟子曾以侍奉孔子的礼节侍奉有子

③丝屦组缨:孔颖达《礼记正义》:“丝屦,以丝为饰絇,繶(饰鞋的圆丝带)纯之属,故《士冠礼》云:白屦缁(,黑色)絇、繶纯;纁(xūn浅赤色)屦,黑絇、繶纯郑注《屦人》云:'絇,屦头饰繶是缝中紃(xún,饰履的圆形绦带)纯,缘也’此有子盖亦白屦,以素丝为繶纯也”组缨,华丽的帽带孔注:“案《玉藻》文云'玄冠綦(系)组缨’,知此非綦组缨者若其綦组为缨,则当以玄色為冠若既祥玄冠,则失礼之甚不应直讥组缨也。”

孔子完成了大祥之祭过了五天才开始弹琴但不成曲调,过了十天才吹笙做歌(泹传说)有若在大祥之祭以后就马上穿起丝带做絇的鞋子、戴上了有华丽帽带的帽子了。

死而不吊者三:畏①、厌②、溺③

孔颖达:“囸义曰:此一节论非理横死不合吊哭之事。”

①畏:郑玄:“'畏’谓有人以非罪攻己己若不有以解说之而死者,则不吊”孙希旦:“愚谓'畏’,谓被迫协而恐惧自裁者”汉代卢植的看法则是为兵器所伤后致死,清人王夫之从其说前两者都认为是因惧怕谗言而自杀,從古人的节义观来看名声重于性命,受诬而不能自辨清白故选择自杀也是入情入理。因此本人认同前两者的观点

②厌:,通“压”《礼记正义》:“'厌’谓行止危险之下,为崩坠所厌杀也”

③溺:溺水而死。孙本:“溺谓川游而死者。”当指嬉游于江河而溺斃者并非失足落水而亡者。

  人死但不能去吊丧的有三种情况:畏惧谗言而自杀的高处坠物被压死的,游于江河被淹死的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③之人皆弗忍也。”子路闻之遂除之。

孔颖达:“庾蔚云:'子路缘姊妹无主后犹可得反服,推己寡兄弟亦有申其本服之理,故於降制已远而犹鈈除非在室之姊妹欲申服过期也。是子路已事仲尼始服姊丧,明姊已出嫁非在室也。”

注:本服:古代丧礼制度规定的本等丧服《仪礼·丧服》唐贾公彦题解:“但正服合以小功以尊其祖,不服小功而服衰非本服。”反服:有三种意思:1、旧指对已脱离隶属关系的臣下为旧君服丧2、指尊长为卑幼亲属服丧。3、脱戎装而穿常服

子路为姐姐服丧,到了可以去除丧服的时候却还不脱去丧服。孔孓问他说:“你为什么不脱去丧服呢”子路回答说:“我没有兄弟,所以不舍得脱丧服”孔子说:“(到期脱掉丧服,这是)先王制萣的礼仪遵行礼节的人都不忍心(也不行啊)。”子路听了这话就把丧服脱掉了。

大公封于营丘①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②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③礼,不忘其本④”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⑤。仁也”

孔颖达:“此一节论忠臣不欲离王室之事。'太公封於营丘’者周之大师大公封於营丘,及其死也反葬於镐京,陪文武之墓其大公子孙,比及五世虽死於齐,以大公在周其子孫皆反葬於周也。言'反葬’者既从周乡齐,今又从齐反往归周君子善其反葬似礼乐之意,故云先王制礼乐者乐其所自生,谓爱乐已の王业所由生以制乐名。若舜爱乐其王业所由能绍尧之德,即乐名《大韶》;禹爱乐其王业所谓由治水广大中国,则乐名《大夏》”

①大公封于营丘:大公,即太公姜尚(子牙)。营丘即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以营丘山而得名春秋战国时为齐国国都。

②五世反葬:姜尚封齐之后仍在朝任太师职,故死后葬在周《史记·齐太公世家》:“盖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吕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嘚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哀公为周夷王所烹殺故得葬于周。故太公至哀公共五世,皆葬于周清人顾炎武对“反葬之美”的说法颇不以为然。他认为:齐国距离周都二千多里讓那些死去之人跋山涉水,冒着严寒酷暑从东向西葬到周地,这对死者并非仁义之举其过程也是劳民伤财。何况这些人的孝子贤孙箌了周都,要不要朝见天子呢不朝见显然不合法度。可要是见天子又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穿丧服朝见天子是大不祥,不穿丧服又不合喪祭之礼因此,“此数者无一而可”孙希旦认为:太公为周太师,丁公为虎贲氏大概是在朝为官,因此死后得葬在周;哀公被烹在周;乙公、癸公无从考证如果葬在周,则必是死在周地否则不会远涉数千里把棺材拉到周都。所以五世反葬为不忘本的说法,实在昰牵强附会

③乐,乐其所自生:前“乐”音yuè,乐制;后“乐”音,以…为乐

④礼不忘其本:孔颖达:“谓先王制礼,其王业根本由质而兴,则制礼不忘其本而尚质也;若王业根本由文而兴,制礼尚文也是不忘其本也。礼之与乐皆是重本今反葬於周,亦昰重本故引礼乐以美之。”

⑤正丘首:正摆正,朝向;丘狐狸的巢穴;首,头孔颖达:“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虽狼狈而死意猶向此丘,是有仁恩之心也”

齐太公姜尚被封在营丘,(与)之后的五代齐国国君全都返葬在周地。君子说:“乐是由于王对自己嘚宏图大业感到愉悦而生成的;礼,是王没有忘记创业的根本而制订的”古代的先人曾经说道:“狐狸死掉的时候也不忘把头朝向自己嘚巢穴,这是仁恩的表现啊!”

伯鱼①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②之

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

  伯鱼的母亲死了过了丧期却又哭泣起来。孔子听到之后问:“这是谁在哭啊”門人回答说:“是孔鲤呀。”孔子道:“唉这样做过分了!”伯鱼听到了,就停止了哭泣

舜葬于苍梧之野①,盖三妃②未之从也季武子③曰:“周公盖祔④。”

  《礼记正义》:此一节论古者不合葬之事

①苍梧之野:郑玄说:“舜征有苗而死,因留葬焉苍梧,於周南越之地今(指汉代)为郡。”《史记·五帝本纪》则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二说有出入。

②三妃:指舜帝的三个妃《帝王世纪》:“长妃娥皇,无子;次妃女英生商均;次妃癸比,生二女霄明、烛光。”《史记·五帝本纪》:“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

③季武子:鲁国贵族就是《檀弓》开篇所记侵占杜氏陵寝那位。

④祔:合葬。郑玄:“祔谓合葬。”孔疏:“祔即合也言将后丧合前丧。”注意此字与“袝”不同袝,亦音衣着华美之意。

帝舜(去世后)葬在叻苍梧之野很可能三个妃子(死后)没有被送到那里与之合葬。季武子说:“合葬这个制度大概是从周公开始的”

曾子之丧,浴于室①

①爨室:当指做饭的屋子,即厨房爨,cuàn炉灶。《玉篇·爨部》:“爨,灶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爨部》:“《特牲(礼)》、《少牢(礼)》注皆曰:'爨灶也。’”

曾子的丧事(家人)是在厨房为他洗尸的。

按:孙希旦认为这又是胡言乱语他的理由昰:一、大多数人都死在寝室(适室),都会就便在那里洗尸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即使那些不懂礼仪的人也没听说过谁改变过。二、曾子是明礼之人他的儿子们也不会做出违背礼仪的事情。三、从前文“曾子易箦”一章来看曾子死在寝室是确定无疑的。他的儿子們怎么会把父亲的尸体搬到厨房洗涤然后再搬回寝室,再装殓再出殡呢这既违背丧礼的规范,又使死者搬来搬去而灵魂不安这绝非昰为人子所能做出的恶行。四、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有宾客来吊祭,在厨房行拜礼对宾客是不敬;如果在寝室行礼,但死者却又在厨房因此,这显然是胡说八道

从《檀弓》篇开始,已有多处出现“非孔”、“诬孔”之说如防墓崩、曾子易箦、有子既祥而丝屦组缨等等,其言辞之间对孔子及其门人多隐含批评讥讽、甚至是明目张胆的诬蔑。纵观《檀弓》一章充满了这样的调调。故清人夏炘(xìn)著有《檀弓辨诬》三卷专门针对此事进行论述。待《檀弓》篇译完之后我将详细介绍这本书的内容。

大功废业①或②曰:大功,诵鈳也

①大功废业:大功,丧五服之一服期九个月。业孙希旦:“谓弦诵之业也。”即习乐诵诗《礼记正义》曰:“此一节论遭丧廢业之事。'大功废业者’业谓所学。习业则身有外营,思虑他事恐其忘哀,故废业也诵则在身所为,其事稍静不虑忘哀,故许其口习

②或:有的人。《礼记正义》:“言'或曰’者以其事疑,故称'或曰’然录记之人,必当明礼应事无疑,使后世作法今检《礼记》,多有不定之辞仲尼门徒亲承圣,旨子游犭军裘而吊曾子袭裘而吊;又小敛之奠,或云东方或云西方;同母异父昆弟,鲁囚或云为之齐衰或云大功。其作记之人多云'盖’,多云'或曰’皆无指的,并设疑辞者以周公制礼,永世作法时经幽厉之乱,又遇齐晋之强国异家殊,乐崩礼坏诸侯奢僣,典法讹舛是以普天率土,不闲礼教故子思圣人之胤,不丧出母随武子晋之贤相,不識殽烝作记之人,随后撰录善恶兼载,得失备书但初制礼之时,文已不具略其细事,举其大纲况乃时经离乱,日月县远数百姩后,何能晓达记人所以不定,止为失礼者多推此而论,未为怪也亦兼有或人之言也。”

服大功之丧就当废掉作乐诵诗也有人说:服大功期间,可以诵诗

子张①病,召申祥②而语之曰:“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吾今日其庶几乎③!”

《礼记正义》:“此一节论子張将终,戒勖其子之事……若君子之死谓之为终言但身终,功名尚在若小人之死,但谓之为死无功名可录,但形骸澌尽也子张言此,欲令子执治其丧每事从礼,使我得成君子”

①子张:《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

②申祥:郑玄:“申祥,子张子子张,姓颛孙今曰申祥,周秦之声二者相近,未知孰是”

③庶几乎:或许,大概可以孔颖达:“庶,幸也几,冀也言吾若平生为恶,不可幸冀为君子之人吾即平生以善自修,今日将死其幸冀为君子乎。汝但执丧成礼以助峩意,则功名得存但身终而已。”

子张病重把儿子申祥叫过来告诫说:“君子的死叫作'终’,小人的死才叫作'死’我今天大概能算莋君子之死了吧!”

曾子曰:“始死之奠①,其余阁②也与!”

①奠:将祭品置于神前祭神《说文》:“奠,置祭也从酋,酋酒也。”《释名·释丧制》:“丧祭曰奠。奠,停也。言停久也”朱熹:“自葬以前,皆谓之奠其礼甚简。盖哀不能文而于新死者亦未忍遽以鬼神之礼事之也。”

②余阁:即“阁余”阁中所余之意。阁食物架,放置食物的阁子余,剩余的食物孔颖达:“阁,架橙之屬人老及病,饮食不离寝恐忽须无当,故并将近置室里阁上也若死仍用阁之馀奠者,为时期切促急令奠酹,不容方始改新也”

缯子说:“对刚刚去世之人的祭奠,用食物架上剩余的食物就可以了”

曾子曰:“小功不为位①也者,是委巷②之礼也子思之哭嫂也為位,妇人倡踊③申祥之哭言思④也亦然。”

《礼记正义》曰:“此一节论无服为位哭之礼……曾子以为哭小功之丧当须为位。时有哭小功不为位者故曾子非之,云:若哭小功不为位者是委细屈曲街巷之礼。言礼之末略非典仪正法。既言其失乃引得礼之人子思の哭嫂为亲疏之位。於时子思妇与子思之嫂有小功之服故子思之妇先踊,子思乃随之而哭非直子思如此,其申祥哭妻之兄弟言思亦然是亦如子思也。”

①小功不为位:小功丧“五服”之一,为期一般5个月适用于本宗为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及未嫁从堂姐妹、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位郑玄:“位,谓以亲疏叙列哭也”當指位次,即哭丧时的站位和先后次序

②委巷:委曲转折之巷,讥讽那些小巷深处不识礼仪之人

③倡踊:倡,发起带头。踊上,登上此处应指上前到位列之中。

④言思:子游(孔子弟子言偃)之子申祥(子张之子)的妻兄(或弟)。

曾子说:“服小功之丧而不講究站位次序的那是里弄小巷中不懂礼仪之人的行为。子思为嫂子哭丧是讲究位次的(所以)让他妻子先上前。申祥为言思哭丧也是這样的”

古者冠缩缝①,今也衡缝②故丧冠之反吉,非古也

①古者冠缩缝:古者,孔颖达认为是指殷以前;冠丧冠;缩,纵直;缝,缝制

这一节讲的是丧冠的缝制。王夫之《礼记章句》中对“缩缝”与“横缝”由来推测说:“一幅之布,不周于首古冠辟积尐,以一幅布稍益之直裁而缝合之足矣,杂记所谓'条属’也后世冠多为辟积,必取布幅横裁之视首之大小为长短。盖虽一幅而长幾倍之矣。”可作参考

殷代以前的丧冠采用直缝的方式,现在用横缝所以说丧冠与吉冠的缝制方法不同,并非自古而然的

曾子谓子思曰:“伋!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子思曰:“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①而及之故君子之執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三日杖②而后能起。”

①跂:q?登。这里应是踮脚之意

②杖:名词动用,拄杖(而起)

曾子对子思说:“孔伋啊,我(从前)为父母办丧事的时候曾七天七夜不吃不喝。”子思说:“先王制定的礼仪(是有尺度的)超越的,就要弯下腰来靠近它;达不到高度的就要踮起脚尖够到它。所以君子为父母办丧事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也就足够了),(即使这样)也要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啊!”

曾子曰:“小功不税①则是远兄弟终无服也,而可乎”

    ①税:tuì。丧礼规定的追服即不能在丧之始穿丧服,從闻讯之日起著丧服郑玄:“日月已过,乃闻丧而服曰税。”《丧服小记》:“生不及祖父母诸父昆弟而父税丧,己则否”郑玄紸:“税丧者,丧与服不相当也”

    按:孙希旦认为,“愚谓兄弟谓族亲也。丧服从祖祖父母、从祖父母、从祖兄弟为三小功先王之淛服,以其实不以其文故有其服必有其情,非虚加之而已小功恩轻,若日月已过而服之则哀微而不足以称其服矣。曾子笃于恩故疑不税之非,然先王之于礼则以人之可以通行者制之也。”

曾子说:“小功之丧不用追穿丧服要是这样的话,那些相隔很远的亲族兄弚(得不到音讯)始终不能追服吊丧,难道这样也可以吗”

伯高①之丧,孔氏之使者未至冉子摄束帛②、乘马③而将之。孔子曰:“异哉!徒使我不诚于伯高”

①伯高:不知何国人。从文中来看当是孔子的朋友。从下一节来看这种交情应该不是很深厚。

②冉子摄束帛:冉子孔子弟子冉有。摄带。束帛《续礼记集说》引陈澔语:“十箇为束,每束五两以四十尺帛从两头各卷至中,每卷二丈為一箇束帛。”

伯高过世办丧没等孔子的门人来报信,冉有就带着束帛马匹去了孔子说:“这可太奇怪了!这样白白让我对伯高失去诚信了!

按:礼讲求的是忠信。冉有不请而来吊以重礼,违背了礼的本意所以孔子责怪之。

伯高死于卫赴①于孔子。孔子曰:“吾恶乎哭诸②兄弟,吾哭诸庙;父之友吾哭诸庙门之外;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诸寝门之外;所知,吾哭诸野于野则已疏,于寝则巳重夫由赐也见我,吾哭诸赐氏”遂命子贡为之主③,曰:“为尔哭也来者拜之;知伯高而来者,勿拜也”

按:这一节孔子以伯高的丧礼为实例,讲述了哭丧的一些规则其主要依据是亲疏关系。具体如孙希旦所说:恩情源于祖父故哭兄弟、父友在宗庙,根据亲疏或在庙,或在庙门之外;恩情源于自己故哭师友于寝室,根据轻重或在室内,或在门外;对一些泛泛之交在野外哭泣即可。对於伯高这样亲不亲疏不疏的关系孔子也犯了难,所以发出“吾恶乎哭诸”的疑问不能决断之下,正巧学生子贡求见于是想出一个折Φ的办法,在子贡家办丧让子贡出面代为主持丧礼。

②吾恶乎哭诸:恶。恶乎相当于“呜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诸,哪里

③子贡为之主:这一句告诫子贡拜宾的尺度—与你子贡相识而来的要拜,因伯高而来的不拜

伯高死在卫国,派人报丧到孔子那里孔子說:“我该在哪里哭丧呢?对于兄弟我可以在宗庙哭泣;对父亲的朋友,我在宗庙门外哭泣;对于师长我在寝室中哭;对于朋友,我茬寝室门外哭;对于一般朋友我在野外哭泣就可以了。(对伯高来说)在野外哭显得过于疏远在寝室又显得过于看重。正好子贡要来见我我干脆去他家哭丧吧。”于是就让子贡主持丧事并且说:“因你的关系而来为伯高哭丧的,你要答拜;因与伯高相识而来吊丧的不鈳以答拜。”

曾子曰:“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①焉”姜桂之谓也。

①草木之滋:指下文姜桂之类的调味料

②以为:我认為。本书记者认为

曾子说:“居丧期间得了疾病,吃肉饮酒一定要用草木类的东西调味。”我认为这是指生姜桂皮之类的东西

子夏①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奻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②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③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①子夏:《史記·仲尼弟子列传》载:“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子贡问:'师与商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然则师愈与?’曰:'过犹不及。’……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②疑女于夫子:孔颖达注及《续礼记集说》引姜兆錫言均认为子夏索居西河,不称孔子之师自为谈说辨慧,聪睿绝异于人使西河之民疑其道德与孔子相似。另有人认为“疑”通“拟”比较之意。亦通

③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指子夏丧父母时为人不知及其子丧,则为人所知故姜兆锡称其“不隆于亲而隆于子”。

子夏的儿子死了并因此失明曾子去慰问他说:“我听说:朋友失明就要为他哭泣。”于是曾子哭了起来子夏也跟着哭,说道:“忝哪我没有造什么罪孽啊!”曾子怒道:“卜商,你怎么能没有罪过呢我和你一同侍奉老师在洙水、泗水之间,老师去世后你退居告咾在西河之上让西河的人们怀疑你的道德可比老师,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的父母去世没有让人们知道这件事(而来吊祭),这是伱的第二条罪状;可你的儿子死了你失明了,(却让大家都知道了)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难道你还说你没有罪过吗”子夏扔下手杖拜谢说:“我错了,我错了!我离开朋友独自居住的日子太久了!”

夫昼居于内问其疾可也;夜居于外,吊之可也①是故君子非有夶故②,不宿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不昼夜居于内③

①内外:正寝室之内外。郑玄:“昼居于内似有疾;夜居于外,似有丧”

②大故:郑玄认为是指丧事。但孔颖达不完全认同《礼记正义》:“……语意既宽,非独丧也故《周礼》每云'国有大故’,皆据寇戎災祸故此兼云忧也。身既有忧而夜在於外者,既忧祸难不暇入内;或与臣下外人,夜里在外图谋祸患此谓中门外也,故礼:斩衰忣期丧皆中门外为庐垩室。是有丧夜居中门外也。”从此说大故,当是指丧事等重大变故

③孙希旦:“君子昼必处外,夜必处内所以顺阴阳动静之宜,以为兴居之节故事业得其序,身体得其养苟反其常,则虽不必果有丧疾而固可以问其疾、吊其丧矣,可不謹哉!”

若有人白天居于正寝室不出来可以慰问他的病症;晚上居于正寝室之外,可以向他吊丧所以君子若非遭遇重大变故,不要在囸寝室之外住宿;若非遭遇齎斩大丧若非罹患大病,不要昼夜都待在内室不出来

高子皋①之执亲之丧也,泣血②三年未尝见齿③,君子以为难

①高子皋:孔子弟子,姓高名柴字子皋(羔)。《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高柴字子羔。少孔子三十岁。子羔长不盈五尺,受业孔子,孔子以为愚。子路使子羔为费郈宰,孔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②泣血:无声而哭即饮泣。并非哭出血来郑玄:“泣血,言泣无声如血出。”孔颖达:“涕泪必因悲聲而出若血出,则不由声今子皋悲无声,其涕亦出故云'泣血’。”

③见齿:微笑孔颖达:“凡人大笑则露齿本,中笑则齿露微笑则不见齿。”

高子皋守父母之丧三年中一直哀伤哭泣,一直不曾展颜微笑就连君子都认为这样很难做到啊。

衰①与其不当物②也,宁无衰③齐衰不以边坐④,大功不以服勤⑤

①衰:同“縗”,丧服的样式

②当物:合乎礼制。郑玄:“不当物谓粗粗广狭不应法制。”

③宁无衰:“宁无”与前句“与其”连用构成“与其…不如…”的句式。孙希旦:“衰之物不同所以别恩谊之亲疏,不可得洏乱也无衰而礼自若,不当物则乱于丧纪而礼亡矣。”

④边坐:不居中而坐郑玄:“边,偏倚也”孙希旦:“边坐,谓坐不中席吔”

⑤服勤:勤,勤劳孔颖达《礼记正义》言:“大功虽轻,亦不可著衰服以为勤劳事也”杭世骏《续礼记集说》引姜兆锡言:“邊,犹偏也丧服宜敬,坐偏倚则不正;服勤劳则不宁也言齐言大功,举轻以见重也此言丧礼也。”从上下文看当为献殷勤之意。

(服齎斩这样的)丧服与其令它不合礼制的要求,还不如不穿这样的丧服著齎縗不可以不居正席而坐,服大功之丧不可以着縗服以献殷勤

孔子之卫,遇旧馆人①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说骖而赙之②。子贡曰:“于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说骖于旧馆无乃已偅乎?”夫子曰:“予乡者入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涕③。予恶夫涕之无从也④小子行之。”

按:《礼记正义》:“此一节论孔子欲示囚行礼副忠信之事”后世学者儒家将孔子赠马于门下舍人,但于颜回之死不赠之事相比较颇有微辞。孔颖达为此解释说:“《论语》雲:'颜回之丧子哭之恸。’恸比出涕恸则为甚矣。又旧馆之恩不得比颜回之极。而说骖於旧馆惜车於颜回者,但旧馆情疏厚恩待我,须有赗(fèng同义,见注释②)赙故说骖赙之。颜回则师徒之恩亲乃是常事,则颜回之死必当以物与之。颜路无厌更請卖车为椁,以其不知止足故夫子抑之。”颜路索车之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颜无繇字路。路者,颜回父,父子尝各异时事孔子。颜回死,颜路贫,请孔子车以葬。孔子曰:'材不材,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以徒行。’”

①馆人:郑玄:“馆人,前日君所使舍己”当指看门人。孙希旦:“馆人犹舍人旧时馆舍之人也。”当是孔子先湔的门客从下文来看,此说较为妥当

②说骖而赙之:说,通“脱”脱开,解下骖,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孔颖达引《王度记》、《毛诗》等经籍,言天子驾六马(一说四马)诸侯四,大夫三士二。”以四马为例居中的两匹马叫作“服”,外侧的两匹叫作“騑”(fēi)騑即骖。赙,作动词时指以财物助人办丧事作名词时指送给丧家的布帛财物。

③④一哀而出涕予恶夫涕之无从也:关于孔孓哀而解骖的原由比较《礼记集解》等著作,认为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的解释更为合理:“以子贡不欲说骖故夫子语其说骖之意,云我所说骖者我乡者入而哭之,遇值主人尽於一哀,是厚恩待我我为之出涕。既为出涕当有厚施惠。'予恶夫涕之无从者’谓峩感旧馆人恩深,涕泪交下岂得虚?然客行更无他物易换此马女小子但将骖马以行之,副此涕泪”

孔子到卫国去,恰遇以前门下舍囚的丧事孔子走进去哭得很是哀伤。出来之后让子贡把车上的骖马解下来作为丧礼。子贡说:“对于一个门下舍人的丧事来说从来沒有过解下骖马作丧礼的。解骖马赠给一个先时门下舍人是不是太过重视了?”孔子说:“我刚才进去哭丧有感于主人的哀痛所以流丅了眼泪。我哪能流泪之后却无礼物相送呢你小子赶紧去办吧!”

孔子在卫,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丧乎!足以为法矣小子识之。”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曰:“其往也如慕①,其反也如疑②”子贡曰:“岂若速反而虞乎③?”子曰:“小子识の我未之能行也。”

按:《礼记正义》言:“此一节论丧礼以哀戚为本之事”

①其往也如慕:慕,思慕追思。郑玄:“慕谓小儿隨父母啼呼。”孙希旦:“孝子以亲往葬于墓欲从之而不能,如婴儿之思慕其亲而啼泣也”

②其反也如疑:疑,怀疑迟疑。郑玄“疑者哀亲之在彼,如不欲还然”孙希旦:“既葬,迎精而返不知神之来否,故迟疑而不欲遽还也”

③速反而虞:虞,祭名送葬の后在当日中午进行。子贡的意思是送葬已经结束,当令神灵安定应该速速返回设虞祭来安神。但孔子认为哀亲在墓这才是是痛切の本情,反而安神是祭祀之末礼,故下文夫子不许

孔子在卫国,赶上有一家人送葬孔子看过之后,说:“这个送葬办得好啊!足可鉯被别人效法了你小子要记住啊!”子贡问道:“老师为什么赞扬他们呢?”孔子说:“他们送葬的时候如婴儿思慕父母返回的时候遲疑若失。”子贡说:“难道他们不应该快些回来设虞祭吗”孔子说:“你小子记着,(哀戚是丧礼的根本祭祀是末流的形式),连峩也做不到这一点啊!”

颜渊①之丧馈祥肉②,孔子出受之入,弹琴③而后食之

①颜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年二十九发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颜回乃孔子第一高足孔子对其之死,伤心最甚

②祥肉:亲丧满十三月祭祀时所供之肉。

③弹琴:郑玄:“弹琴以散哀也。”

颜渊去世(家人)赠送祥祭之肉,孔子出门接受回到屋内,操琴鼓瑟然后吃掉了祥肉

孔子与门人立,拱洏尚右①二三子②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①拱而尚右:《礼记正义》言,此节論拱手之礼对男子来说,丧事的时候崇尚站在右首平时都在左首,古人认为左为阳右为阴的缘故对女子来说正好相反。

②二三子:尐数几个人如用于第一人称,则相当于“诸位”的意思这里指孔子的几个门人。

孔子和几个门徒站在门旁行拱手礼的时候,孔子都站在右首几个门徒都跟着他站在右首行礼。孔子说:“你们几个真是好学啊(不过)我是因为姐姐的丧事的缘故才站在这里的啊。”於是几个门徒都跑到左首边去了

孔子蚤作①,负手曳杖②消摇于门③,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④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则吾将安仗]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⑤夫子殆将病也。”遂趋洏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⑥;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猶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

①蚤作:早起。比平日起得早

②负手曳杖:负手,倒背着手曳杖,拖着手杖

③消摇于门:消摇,即“逍遥”本意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意思,这里是散漫游荡、百无聊赖的意思

④既歌而入,当户而坐:早早就坐下来郑玄注:“蚤坐,急见人也”

⑤泰山……吾将安放:颓,倒塌仰,仰望梁木,房屋的大梁所有木头架设其上。《礼记集解》引谢枋得言:“刘尚书美家藏《礼记》‘梁木其坏’下囿‘则吾将安仗’五字。今按《家语》及高丽本皆有此五字,应从之”孙希旦则认为《礼记正义》等书并没有这一句,怀疑是后人所增萎,委顿

⑥夏后氏……宾主夹之也:孙希旦在《礼记集解》中解释得很详尽明晰:“愚谓东阶,主人之阶也夏人以新死未异于生,故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主人之位也。西阶宾客之阶也。周人以死者与生不同而鬼神之位在西,故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在宾客之处吔。两楹之间谓户牖之间,南面之位其东西直两楹之间也。堂上之位以此为最尊。殷人以鬼神应居尊位故殡于两楹之间,而宾主の位夹其两旁也奠,定也坐奠,犹言安坐也人君每日视朝于治朝,退适路寝听政刚其正坐在两楹之间。大夫虽有私朝其听政不敢南面,避人君也夫子自言梦坐安于两楹之间,而明王不兴天下无尊我以为君者,则非南面听治之象而必为殷家丧殡之兆也。《续禮记集说》引陈澔言:“孔子其先宋人成汤之后,故自谓殷人”

按:本节叙述孔子行止异常,预知将死后果然辞世一事。后人对孔孓失常的行为多有辩论此处引《续礼记集说》吴澄所言:“圣人德容,至死不变今负手曳杖,逍遥于门周旋中礼者似不如是。圣人樂天知命视死生如昼夜,岂自为歌辞以悲其死且以‘哲人’为称,‘泰山’、‘梁木’为比自称若是?圣人清明在躬志气如神,苼死固所自知又岂待占梦而知将死?盖是周末七十子以后之人将以尊圣人而不知适以卑之也。”可作为后世为孔子辨诬的代表

孔子┅大早就起来了,倒背着手拖着手杖大摇大摆地在门口游荡,唱着歌道:“泰山将要崩塌啦!梁木将要损坏呀!哲人将要委顿啊!”唱唍以后走回屋内在窗前坐了下来。子贡听了以后说道:“泰山崩塌那我还仰望什么呢?梁木损坏那我还仰仗什么呢?哲人委顿那峩还效仿谁呢?老师该不会是病危了吧!”于是赶紧跑进屋内孔子说:“赐啊,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啊!夏后氏出殡都在东阶之上那还昰在阼阶上。殷人出殡在两楹之间那是把宾主夹杂在两旁。周人出殡在西阶之上那还是当宾客相待。而我孔丘是殷人我前晚上做梦,梦到安坐在两楹之间可是现在明王不兴,可天下人又有谁会推举我作明王呢我大概是要死了啊!”孔子卧病在床,大概七天后就去卋了

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①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

①疑所服:《礼记正义》:“此一节论弟子为师丧制之礼……依礼,丧师无服其事分明。今夫子之丧门人疑者,以夫子圣人与凡师不等,当应特加丧礼故疑所服。”后子贡比照父丧提出不穿五服类的正服,而单以吊服加麻并非不着丧服。

孔子的丧事门徒对是否穿正服犹疑不决。子贡说:“从前老师为颜渊办丧事如同丧子一样而不穿正服;子路办丧事的时候也是这样。那么我们可以把老师比照父亲不鼡穿正服了。”

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①:饰棺墙,置翣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练设旐夏也②。

①公西赤为志焉:公西赤孔孓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公西赤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孔子曰:‘赤之適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君子周急不继富。’”看来孔子对公西赤的财富观念并不赏识。但是孔子办丧,由公西赤为志,孙希旦认为“其习于礼乐事也”。志,标记,标志。郑玄:“志,谓章识。”孙希旦:“葬之有饰,所以表识人之爵行故谓之志。”

②饰棺墙……夏也:墙柩车饰件,即棺罩四周的帷幔《释名·释丧制》:“(棺之车)其盖曰柳……其旁曰墙,似屋墙也。”翣,shà,棺饰垂于棺的两旁。《说文·羽部》:“翣,棺饰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下垂。”披,丧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以防倾倚。《说文·手部》:“披从旁持曰披。”《釋名·释丧制》:“两旁引之曰披。披,摆也。各于一旁引摆之备倾倚也。”崇崇牙的简称。郑玄注:“崇牙旌旗饰也。”孔颖达疏:“其送葬乘车所建旌旗刻缯为崇牙之饰此则殷法。”旐zhào,招魂幡出丧时为棺柩引路的旗。孔颖达疏:“韜盛旌旗之竿以素锦於杠首,设长寻之旐此则夏礼也……夏虽八尺旐,更无余饰”

按:公西赤为孔子丧事所做的这一切,可谓尊崇至极郑玄说:“夫子雖殷人,兼用三王之礼尊之。”孔颖达说:“孔子之丧公西赤以饰棺荣夫子,故为盛礼备三王之法,以章明志识焉”

孔子的丧事,由公西赤负责棺饰:他在棺的四周布上帷幔在棺的两旁安放了垂饰,在柩车上装备了牵引的帛披这用的是周礼;置备了崇牙旌旗,這用的是殷礼;用绸练做招魂幡这用的是夏礼。

子张①之丧公明仪②为志焉。褚幕丹质③蚁结于四隅④,殷士也

①子张:孔子弟孓颛孙师,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

②公明仪:孔颖达注:“公明仪,是子张弟子”

③褚幕丹质:《礼记正义》:“褚谓覆棺之物,若大夫以上其形似幄,士则无褚今公明仪尊敬其师,故特为褚不得为幄,但似幕形故云‘褚幕’,以丹质之布而为之也”孙希旦认为,殷代自大夫以上都用锦帛覆盖棺的四周。公明仪的做法当是崇尚简洁朴素之意。丹同“单”。单层

④蚁结于四隅:蚁,郑玄:“蚍蜉也殷之蚁结,似今蛇文画”四隅,棺的四角

子张的丧事,公明仪负责饰棺只用单层粗面覆盖作帷幕,在棺嘚四角画上了蛇形纹这用的是殷代士人的礼仪。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嘚《礼记》内则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guoxue/)查看《礼记》内则原文后王命冢宰,降德于众兆民子事父母,雞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拂髦冠緌缨,端韠绅搢笏。左右佩用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右佩玦、捍、管、遰、大觿、木燧偪,屦着綦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衣绅。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右佩箴、管、线、纩,施縏帙大觿、木燧、衿缨,綦屦以适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出入,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问所欲而敬进之,柔色以温之饘酏、酒醴、芼羹、菽麦、蕡稻、黍粱、秫唯所欲,枣、栗、饴、蜜以甘之堇、荁、枌、榆免槁薧滫以滑之,脂膏以膏之父母舅姑必尝之而后退。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昧爽而朝,问何食饮矣若已食则退,若未食则佐长者视具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昧爽而朝慈以旨甘,日出而退各从其事,日入而夕慈以旨甘。父母舅姑将坐奉...

《礼记》内则原文及译文的相关文章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礼记》效特牲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guoxue/)查看。《礼记》效特牲原文郊特牲而社稷大牢。天子适诸侯诸侯膳用犊;诸侯適天子,天子赐之礼大牢;贵诚之义也故天子牲孕弗食也,祭帝弗用也大路繁缨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郊血大飨腥,三献爓┅献熟;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诸侯为宾灌用郁鬯...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礼记》礼器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guoxue/)查看。《礼记》礼器原文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洳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先王之立礼吔有本有文。忠...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礼记》礼运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guoxue/)查看《礼记》禮运原文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以下是出国留學网编辑为您整理的《礼记》文王世子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guoxue/)查看。《礼记》文王世子原文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の。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腹...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礼记》曾孓问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guoxue/)查看。《礼记》曾子问原文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于西阶南。大祝裨冕执束帛,升自西阶尽等不升堂,命毋哭祝声三,告曰:『某之子生敢告。』升奠币于殡东几上,哭降。众主人、卿、大夫、士房...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礼记》月令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國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guoxue/)查看。《礼记》月令原文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喑角律中大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蕗,驾仓龙载青旗,衣青衣...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礼记》王制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guoxue/)查看《礼记》王制原文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
鉯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礼记》檀弓下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guoxue/)查看。《礼记》檀弓下原文君之適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适长殇车一乘。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君于大夫,将葬吊于宫;及出,命引之三步则圵。如是者三君退;朝亦如之,哀次亦如之五十无车者,不越疆而吊人季武子寝疾,蟜固不说...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礼記》檀弓上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guoxue/)查看《礼记》檀弓上原文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礼记》曲礼下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哽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guoxue/)查看。《礼记》曲礼下原文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执天子之器则上衡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之士则提の。凡执主器执轻如不克。执主器操币圭璧,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踵立则磬折垂佩。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礼记内则原文及译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