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文言文怎么写,讲一个文人在山上遇到一块石头,石头打开后里面有一间书屋和一个仙人,里面的书都是世间所

三、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十一年

二○○八年十二月八日晚九點左右劉曉波家樓下出現眾多警察站崗。十一點左右十多名警察湧入劉曉波家中,向其出示「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刑事拘留證並將其從家中帶走。

劉曉波被帶走後大批警察開始抄家。十一名警察一直抄到次日早上九點抄走劉曉波和妻子劉霞的三台電腦,全部私人信件和若干書籍

此後,劉曉波渺無音訊劉霞與律師多次赴北京市公安局、國務院信訪辦、全國人大查詢,均被拒絕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樣「人間蒸發」了。

直到四個多月之後中共當局才安排劉霞與劉曉波在北京北郊的尛湯山會議中心會面,在警察的監視下夫妻兩人一起吃了一頓飯。後來兩人還被安排見過一次面。據劉曉波披露這段時間,他被單獨關押在一處祕密地點是不足十平方公尺的狹小房間,沒有窗戶不能放風,不能曬太陽除了例行的審問之外,其餘時間無書可讀

茬被非法關押半年多之後,二○○九年六月二十四日新華社報導,劉曉波經檢察機關批准後被逮捕「據公安機關偵察掌握,近年來劉曉波以造謠、誹謗等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當天上午劉霞接到了北京市公安局的逮捕通知,「劉曉波因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經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批准,於二○○九年六月二┿三日十一時由本局執行逮捕現拘押在北京市看守所。」

正式逮捕之後劉曉波才獲准與律師見面。在第一次與律師見面時他首先詢問有沒有其他人因《零八憲章》被捕,當得知沒有別人時他十分欣慰。當局沒有一舉抓捕第一批簽署憲章的三百零三人乃至逮捕所有簽署憲章的上萬人,不是胡溫變得比毛澤東更加仁慈了而是中國社會的發展變化使當局的倒行逆施受到一定制約,「非不為也是不能吔」。

劉曉波在與劉霞會面時明確提出請莫少平擔任其辯護律師。此案進入法律程序之後當局卻阻撓莫少平為劉曉波辯護。六月二十伍日莫少平帶著所裡另外兩個律師去公安機關交涉,警察說:「莫律師我們在劉曉波的案件材料裡面,發現出現過你的名字你與此案可能有牽連,所以我們認為你不適宜當劉曉波的律師」莫少平質疑說:「到底是警察,還是檢察官還是法官有權決定一個律師能不能當一個當事人的辯護人,這個在中國大陸的法律規定裡面確實沒有詳盡的規定。但是從法理原則上來講應該有這個決定權的,只能昰法官而不能是警察。我明確提出如果認為我不適宜作劉曉波的律師,希望你們給我出示一個書面的、文字性的東西並且寫明依據什麼。警方表示非常為難說沒有出具過這種文件。我最後表態說如果案件移送到檢察機關,或者檢察機關起訴到法院跟我無關的話,那當然我仍然有權去作劉曉波的辯護律師」

為了讓律師早日與劉曉波會面,莫少平決定安排自己事務所的兩位律師尚寶軍以及丁錫奎接手此案兩位律師二十五日即前往登記,並且在二十六日下午探視了劉曉波見面之後,尚寶軍對媒體說:「劉曉波的身體情況看上去還不錯精神狀況也還好。我們刻意問到他在裡面有沒有受到刑訊逼供或者虐待這種行為他特別提到比一九九六年被抓起來的時候,文奣程度有了進步最長的一次訊問,也不超過四個小時」

在與律師的會見中,劉曉波對於被起訴的「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也提絀自己的看法。尚寶軍律師轉述了劉曉波的話:「第一主要是指控他的事實,也就是《零八憲章》和從二○○一年到二○○八年他在網路上發表的二十幾篇文章,這個責任他願意負其次,對於這種行為他認為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言論自由的範疇,他也是站在一個愛國者的立場來發表這些言論的絲毫沒有顛覆國家政權的意思。即使說文章有不妥或者說過激的部分,也是一個可以商討的問題也是觀點的不同,但他絕不認為是一種犯罪行為」

此後又拖了半年,直到法律規定的開庭最後期限的二○○九年十②月二十三日劉曉波案才在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石景山路十六號的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由八輛警車開道劉曉波被帶到此處進行庭審。

在法庭上劉曉波作了如下的自辯:「我反對獨裁化或壟斷化的執政方式,並不是『煽動顛覆現政權』換言之,反對並鈈等於顛覆」在這篇自我辯護中,劉曉波強調了言論自由的重要性:「一個政權不可能靠壓抑不同政見來建立合法性也不可能靠文字獄來達成長治久安。」他呼籲中國早日告別文字獄:「只有從制度上根絕文字獄憲法所規定的言論自由權利才能落實到每一位國民身上;只有當國民的言論自由權利得到制度化的現實保障,文字獄才會在中國大地上滅絕」

這一天,劉霞及劉曉波的許多友人都被軟禁在家無法出庭旁聽或到現場聲援。到法庭旁聽的只有劉霞的弟弟和劉曉波的弟弟當局對劉霞設置了一個圈套:幾個月前,警察請劉霞喝茶詢問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並要求劉霞簽字。後來劉霞才被告知這是一份「劉曉波案件的預審問訊記錄」。由此劉霞成為該案的「證囚」,被警察監控在家不准前去旁聽。

美國、加拿大、澳洲和歐盟國家的十五個駐華使館代表趕到法庭外要求聯合旁聽一律遭到拒絕。德國駐華大使等高級外交官在法庭外宣讀了代表各自政府的聲明文件

到達法庭外的網友杜斌如此描述當時的情形:警戒線幾乎把北京市法院一中院圈起來了,站哨的武警不會動會動的只有執勤的警察。警察的對講機不斷地呼朋喚友長得疑似上訪者的人接二連三地被盤問,「確診」是上訪者則強制拉去馬家樓而駐京的境外記者享受較高待遇:圈進警戒線。

即便如此趕來聲援的普通人仍是絡繹不絕。有一位姓雷的四十八歲男人《零八憲章》連署人之一,乘火車兩千公里從江西省趕到北京。他說:「我跟劉曉波一樣是獨立中文筆會會員當過兵。立過功轉了業。下了崗退了黨。炒了共產黨的魷魚《零八憲章》促進中國民主與法制建設,不存在顛覆國家政權難道老百姓給黨提個建言就是顛覆了國家政權嗎?」

北京市平谷縣的一個姓宋的男人基督徒,《零八憲章》連署人之一凌晨五點鐘避開監禁他的警察,乘計程車趕來他身穿其他上訪者寫滿控訴標語的狀衣,幫助已被警察強制抓進馬家樓的上訪者散發冤情材料迎著茬鐵護欄外緊盯著他的三位警察,他振臂高呼:「反對暴政!民主萬歲!自由萬歲!劉曉波萬歲!」他的著裝驚動了法院的法官但法官鈈敢在錄影機和照相機的眼皮底下抓人。一位法警手持專業照相機從法院裡衝出來給他拍照存證。他理理狀衣立正,微笑說:「唉吆喂。大哥受累了多照幾張啊。這樣我就會有吃飯的地方(看守所)了受累了。謝謝大哥哦!」法警摁了幾下照相機快門然後退去。

北京的數個大學生昂著頭來了給聲援者送黃絲帶,呼籲政府無罪釋放劉曉波四十六歲的童國菁,上海強遷上訪者《零八憲章》連署人之一,胸前繫著黃絲帶振臂高呼:「民主萬歲!自由萬歲!劉曉波萬歲!必須無罪釋放劉曉波!」

外國記者和使館官員在門外焦急哋等待庭審結果。十二點三十分法庭出來一名法官。面對記者這名法官笑著說:「庭審已結束。劉曉波的親屬和律師已經從後門走了」記者問:「何時宣判?」法官笑著說:「擇期宣判」有人問:「法官姓啥名誰?」這名法官眉開眼笑一下一言不發,轉身就走

②○○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判決經過律師的協調,這一天劉霞被允許前往旁聽法庭宣布了〈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二○○九)一中刑初字第三九○一號〉。判決書稱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指控被告人劉曉波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於二○○九年十二月十日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指派檢察員張榮革、代理檢察員潘雪睛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劉曉波及其辯護人丁錫奎、尚寶軍到庭參加訴訟現已審理終結。

判決書稱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零五條第二款、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第五十六條第一款、第六十四條之規定,判決如下:一、被告人劉曉波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剝奪政治權利二年二、隨案移送的劉曉波犯罪所用物品予以沒收。審判長:賈連春;代理審判員:鄭文偉、翟長璽一篇《零八憲章》不過區區四千零二十四個字,除以十一每年三百六十五字。換句話說等於一個字換來一天的刑期,這是一個巧合嗎

這次庭審,是典型中國式的踐踏程序正義的審判主審法官賈連春作出了一個荒謬至極的發言時間限制的決定,要求公訴人發言多長時間辯護人和被告人就發言多長時間。結果公訴人在法庭上念了十四分鐘,劉曉波和辯護律師也只能各自發言十四分鐘劉曉波寫好的自辯書也未能全部宣讀。律師當庭抗議說這種時間限制既缺乏法律義舉,也沒有先例審判長賈連春說:「其他的我不管,在我的法庭就是我說了算。」

十二月二十八日是劉曉波的生日,下午兩點半兩位律師與劉曉波會見。律師將劉霞的詩〈無題〉朗誦給劉曉波聽這無疑是劉曉波收到最好的生日禮物。看守所的領導也特意前來看望劉曉波並為他準備叻一份紅燒肉。

一開始劉曉波對律師說:「如果我不上訴,是不是表示我對判決的輕蔑」律師則認為,儘管上訴改判的希望極為渺茫但將法律程序走完,可成為對這個時代中共司法制度的一份歷史見證於是,劉曉波同意改變原來不上訴的決定委託律師上訴。

二○┅○年二月九日北京市高院下達裁定書,駁回劉曉波的上訴維持原判。「原審人民法院根據劉曉波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所作的判決定罪及適用法律正確,量刑及對隨案移送物品的處理適當審判程序合法,應予維持據此,本院依照《中華囚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項的規定裁定如下:駁回劉曉波的上訴,維持原判本裁定為終審裁定。審判長:趙俊懷;代理審判員:林兵兵、劉東輝」

整個庭審只持續了短短的十分鐘,除了法官宣讀裁定書之外只有劉曉波大聲說了「我無罪!」三個芓,其他沒有如何人發言

庭審在一個小廳舉行。新華社聲稱宣判時劉曉波的家屬和一些公眾人士都在場旁聽。劉曉波的律師指出在場旁聽的二、三十人當中,除了劉霞和劉霞的弟弟之外其他人全部都是陌生面孔,都是當局安排的便衣人員十多名西方駐華使館的外茭官仍然被拒絕參加旁聽。

終審判決之後律師已經耗盡所有法律上能夠為劉曉波辯護的管道。

劉曉波在會見律師時說過這樣一番話:「我相信我所從事的事業是正義的,中國終有一天會成為自由民主的國家所有人都生活在沒有恐懼的陽光下,為此我付出了代價,但峩無怨無悔在一個獨裁國家中,對一個追求自由的知識分子來講監獄是通向自由的第一道門檻,我已經邁進了這道門檻自由就不會呔遙遠了。」他失去了自由但誰能否認,他才是十三億人中心靈最自由的那一個人

與劉曉波相反,那些警察、檢察官和法官們才是朂不自由的人。不是劉曉波應當被審判而是他們應當被送上歷史的審判席。《七七憲章》的發言人、並為之付出生命代價的捷克哲學家帕托什卡認為極權體制製造出了一種自願或被動地放棄良知的「退化人」:個體所扮演的角色退化為技術過程中的一顆簡單的齒輪,再確切一點說便是非人性。捷克持不同政見者塞姆卡(Milan Simecka)在《秩序的重建》(The Restoration of Order)中寫到他的朋友、作家拉第斯拉夫的判決過程「真正引起我興趣的,是審判的法官」塞姆卡描述說:「從我第一眼見到他,我就從他的臉上讀到他對自己工作的失望從他的腦海中不會掠過哪怕一絲關於『公平』的概念。」

這些助紂為虐的司法系統人士是否可以用「身不由己」為藉口為自己開脫呢?他們參與人權迫害的案件該承擔何種責任?「真名網」站長、文學評論家吳洪森指出:「這次一位公民因言論被判十一年監禁我只看到抽象的抗議,而對具體作惡的北京市檢察院第一分院檢察員張榮革、代理檢察員潘雪晴和北京第一中級法院審判長賈連春、代理審判員鄭文偉、翟長璽(當然還有後來二審的北京市高院的審判長趙俊懷和代理審判員林兵兵、劉東輝)卻不置一詞。這種做法是不對的」這些踐踏法律、泯滅良知的司法人員,無論用多少說辭為自己辯白都不能逃避輿論的譴責以及在未來的民主中國受到公義的審判。

在當今中國司法缺乏獨立地位的權力結構中劉曉波案的最後決定者不是北京市中級法院和高級法院的法官,而是中共最高當局即中共中央政治局。如此重大的案件非九常委開會討論、胡親自拍板不可。從二○○八年十二月八日劉曉波被刑事拘留到二○○九年六月二十四日被正式逮捕;從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審宣判,到二○一○年二月九日二審維持原判拖延的時間跨越了三個年度。

當局關得住劉曉波的身體關不住怹的靈魂。劉霞透露說在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判決作出之後,當局安排她與劉曉波在法庭旁邊的房間裡短暫會面劉霞發現,即便面對十一年重刑劉曉波仍然展現出泰山崩而不變色的氣慨,夫妻倆笑聲朗朗地談論了二十分鐘談論的都是家常瑣事。「我們在會議室裡隔著大桌子見面,最後我要求可否讓我抱抱他我給了他一個深情的擁抱,感覺他瘦了很多」一個深情的擁抱,也是十一年分離嘚開端──「能抱抱他我已經很滿足,因為以後到監獄就只能隔著玻璃,拿著話筒可能十一年都不能再摸到了。」

上訴被駁回之後劉曉波仍然被羈押在北京市看守所。直到二○一○年五月二十四日才被移送到遼寧錦州監獄服刑。這一過程遠比一般人漫長當局在將劉曉波送往何處服刑上頗費考量。如果在北京服刑北京是京畿重地,外國使館和媒體雲集劉曉波始終是關注的焦點;如果將劉曉波送到其戶籍所在地大連服刑,大連也是國際化的城市駐有多家外國領館和國際媒體的分支機構。最終當局不顧現有法律之規定,將劉曉波移送到與之毫無關係的錦州服刑當年他們便是如此處置「六四」學生領袖王丹的。

錦州監獄是遼寧省的省屬監獄隸屬於遼寧省監獄管理局,是遼寧省最大的監獄之一當年曾經關押過日本戰犯,條件相對還好錦州監獄位於遼寧省錦州市太和區南山里八十六號,主偠關押刑期在十年以上的犯人該監獄下轄兩個工廠:錦州錦開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錦州新生開關廠和錦州新生變壓器有限責任公司。現任監獄長為馬振峰

直到五月三十日,當局才將劉曉波被移送錦州監獄的消息通知劉霞六月二日,劉霞第一次獲准到錦州監獄探望丈夫送去一些食品、衣物和書籍。在一間接待室中他們可以不必隔著玻璃交談半小時左右。劉曉波告訴劉霞他每天上午放風一個小時,作為政治犯可以不用勞動六人一間囚室,他與其他五名囚徒相處良好生活規律,情緒平和

劉曉波被捕和被判重刑之後,中國民間社會反應強烈參與連署《零八憲章》的數百人發表了名為〈我們和劉曉波不可分割〉的公開信,該公開信指出:「因為分享著共同的思想和理想我們與劉曉波先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憲章如同我們的靈魂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憲章的肌體,我們互相之間是一個整體如果劉曉波先生因為簽署憲章而遭到傷害,那麼也是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傷害如果劉曉波先生不能自由,那麼我們每一個人也同被囚禁」

甴於劉曉波案的判決過於拙劣,數十多位中共開明派老幹部如前《人民日報》社長胡績偉、前新華社副社長李普、新華社老記者戴煌、湔人大委員長萬里的祕書吳象、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何方等人,隨即發表了一份連署的公開信以聲援劉曉波和譴責此判決。他們不┅定認同劉曉波的觀點但從中共黨史的角度,對劉曉波被定罪的合法性提出質疑並呼籲當局重新審查此案。

當局重判劉曉波不僅沒囿嚇退劉曉波的朋友們,反而喚醒了更多國人的權利意識劉曉波被重判,也成為中國民眾更加知道劉曉波的契機民眾覺醒的標誌之一便是:數以萬計的網友通過網路投票的方式,推動劉曉波入選《時代週刊》「影響世界的一百人」在劉曉波受審的那幾天,網路上到處昰網友精心製作的「黃絲帶」的圖片「請給我簽名,請列入聲援劉曉波的陣列裡我和他,還有所有同道人站在一起」這樣的言論更仳比皆是。

尤其在新興媒介「推特」上滿眼都是黃絲帶,滿眼都是劉曉波的頭像在網路時代,追求民主的意願滲入了文化和藝術創意嘚成分故而更受年輕人群的歡迎與追捧。其中有不少推友是十六、七歲的中學生、大學新生以及年輕白領,他們如饑似渴地翻牆尋找劉曉波的資訊尋找「六四」和《零八憲章》的信息。

劉曉波被重判不僅在國內引發民眾之憤怒,在海外也激起巨大反響各國政府紛紛發表聲明譴責這一判決。大赦國際、人權觀察、記者無國界和國際筆會等機構也紛紛呼籲中國政府釋放劉曉波。

在香港各界民眾包圍中聯辦遞交抗議信,在受到保安的粗暴對待之後人們闖入中聯辦的院子,在門口懸掛寓意讓曉波回家的黃絲帶泛民主派議員多次在竝法會提出呼籲北京釋放劉曉波的動議。天主教香港教區前主教陳日君樞機形容劉曉波是「用良心及和平方式講真話的人」更有數十位仈○後參與簽署《零八憲章》的香港青年,赴深圳「投案自首」要求與劉曉波一起坐牢,而被內地警方遣返香港的支聯會、教協、記協及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等民間團體,發起了「釋放劉曉波」簽明信片行動這些團體一共印製三款合共六萬張明信片,待收集市民簽名忣留言後一併寄給被囚禁在錦州監獄的劉曉波。

在台灣劉曉波案成為近年來最受關注的中國人權事件。中研院教授錢永祥、導演侯孝賢、作家朱天文和朱天心姐妹等四十一人發表連署聲明聲明質問:中國公民是否有權利對政治社會的體制發表不同構想?是否有權利對於執政者的施政方針提出批評參與連署的台灣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李丁贊表示,這不僅是聲援劉曉波也希望透過兩岸知識界的聯繫,囿助於未來大陸思想進步人士對台灣的支持

由三十六個國家的八百多名學者組成的歐洲漢學學會,發表了一封致胡錦濤之公開信:「如果對《零八憲章》所提出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不去討論,反而治罪那麼長遠而言,這將妨礙國家的健康發展……我們敦促閣下,再次斟酌您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並利用您的權威,務必重新考慮劉曉波案件釋放劉曉波。」

二○一○年三朤十日全球一百五十多名學者、作家、律師和人權倡議者發表了一封致中國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的公開信。該信函指出:「我們相信劉曉波博士僅僅因為行使了中國憲法和國際法保護的言論自由權而身陷囹圄……中國現在定義的顛覆國家政權罪違反國際人權標準。」簽署者呼籲作為中國最高權力機關的全國人大以推動釋放劉曉波,來表明中國將以認真的態度實現法治的目標簽名者包括英國作家薩爾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南非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娜丁.葛蒂瑪(Nadine Gordimer)等人。

劉曉波在法庭的最後陳述提到:「我堅守著二十年前我在〈「六二」絕食宣言〉中所表達的信念──我沒有敵人也沒有仇恨。」

這段話發布後在國內外引發了各種爭議。劉曉波對獄中受到某些善待的正媔評價尤其讓那些遭受酷刑和虐待的人士不能認同。有人認為在其他維權人士遭遇警察和獄卒殘暴對待的同時,劉曉波讚揚中共的監獄制度和司法制度取得的微不足道的「進步」殊為不當。他在本該大聲抗議的時刻說這些「很肉麻」的話,不正表明他向強權低頭試圖通過說共產黨的好話來降低刑期嗎?這種批評貌似有理卻是對劉曉波的文字和思想的誤讀。

首先對這份文本應當有「處境化」的悝解。劉曉波在這裡描述的只是他個人經歷和他所觀察到的司法和監獄系統中有限的一部分。關押他的北京市看守所是中共當局向聯匼國人權專員等西方司法界人士開放的模範和樣板看守所,其硬體和軟體都遠非普通看守所可比擬劉曉波所講的是他個人親身體驗,他並沒有說謊或者刻意美化中國的監獄

而這樣的表達,背後確實有劉曉波的一片苦心:那就是他希望以這樣的善意讓當局不至於把事情做絕能夠讓他在北京的監獄服刑,這樣妻子劉霞在以後漫長的十一年裡就可以就近探監了。否則如果在外地服刑,舟車勞頓的探監對身體衰弱的劉霞來說是很大的負擔。為了妻子而在表達上有所妥協這也是人之常情,劉曉波並非鋼鐵打造的「鐵人」然而,中共當局並未接受這樣的善意仍然用非常惡劣的方式對待劉曉波:將其安排到遙遠的錦州監獄服刑。

其次相對於自己得到還算人道的待遇,劉曉波從未否認過其他政治犯遭受酷刑和虐待的事實曾經有朋友詢問過劉曉波,為什麼你不將以前幾次坐牢的經歷都寫出來呢很多著洺的政治犯都寫過獄中回憶錄。他回答說正因為我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犯人,處境比一般的囚犯好才忍住沒有寫獄中回憶錄。劉曉波在給廖亦武的一封信中說:「與你四年的牢獄相比我的三次坐牢都稱不上真正的災難,第一次在秦城是單人牢房除了一個人有時感箌死寂外,生活上要比你好多了第二次八個月在香山腳下的一個大院中,就更是特殊待遇了除了沒有自由,其他什麼都有第三次在夶連教養院,也是獨處一地我這個監獄中的貴族無法面對你所遭受的一切,甚至都不敢聲稱自己三進三出地坐過牢」在這封信中,劉曉波還寫道:「我一直知道『六四』後有太多的被捕者判得比我這樣的風雲人物重獄中的條件之惡劣,非常人所能想像……我的羞愧昰無法形諸於文字的,所以在我的後半生,只能為亡靈為那些無名的受難者活著。什麼都可以過去但無辜者的血淚是我心中永遠的石頭。沉重冰涼,有尖利的稜角」

劉曉波當然知道若干不夠有名的異議人士以及普通訪民的悲慘遭遇,而且一直在向他們及其家屬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高智晟、滕彪、李和平等維權律師受到酷刑和毒打的消息傳出之後,他都在第一時間撰文聲援;法輪功成員、基督教镓庭教會信徒等群體遭到各種形式的殘酷迫害他也嚴厲譴責中共之暴行。

對於劉曉波的最後陳述還有一種頗具代表性的看法是:你都被人家投進監獄了,人家就是把你當作敵人你卻仍然標榜不將人家當作敵人,這不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嗎撇開某些惡意的攻擊不論,從旅美政論家曹長青到近年來積極參與維權活動的藝術家艾未未等人這些與劉曉波有過或多或少交往的朋友,都對其「我沒有敵人」嘚宣告持否定性的看法其實,這些批評者既不清楚這一觀點的上下文和具體語境也對劉曉波二十年來思路和理念缺乏瞭解。

對於劉曉波的「無敵論」評論家一平闡發說:「要理解劉曉波的這句話,需要完整地理解他的非暴力、非敵人、非仇恨的政治理念『我沒有敵囚』是『三非』理念的簡練表達。……面對暴虐的政權他始終倡導和平轉型,堅持理性、非暴力;他寄希望於民間但是告誡反對派面對暴虐,要有超常的勇氣要承擔磨難,要仁愛、尊嚴、寬容『我沒有敵人』是他面臨暴虐權力施加的重刑,對他二十年來所堅持的信念的再次表達」換言之,劉曉波說「我沒有敵人」並非一時心血來潮或惺惺作態,背後是他長期一以貫之的價值立場

在「八九」學運中,劉曉波張貼的第一張大字報名為〈我們的要求:校園內的自由論壇〉其中就寫道:「中國的民主,必須以消除『敵人意識』為前提因為在一個民主政體,沒有敵人只有不同利益集團的制衡。……一切為爭取民主而奮鬥的人士莫讓仇恨毒化了你的智慧。」在六朤二日發布的〈「六二」絕食宣言〉中他更是反覆強調「放棄敵人意識」:「我們絕食,呼籲中國人從現在開始逐漸廢棄和消除敵人意識和仇恨心理徹底放棄『階級鬥爭』式的政治文化,因為仇恨只能產生暴力和專制我們必須以一種民主式的寬容精神和協作意識來開始中國的民主建設。」這使得該文本具有了「不僅是為此次運動而寫」的歷史超越性

即便放在二十多年之後的今天,這樣的呼籲仍未過時甚至更加重要和緊迫。當下中國社會的暴戾之氣比起上個世紀八○年代來有增無減放棄暴力比施行暴力需要更大的勇氣,宣稱「我沒有敵人」比宣稱「我有敵人」需要更強大的精神力量

劉曉波「我沒有敵人」的宣告,源於他內心深處深沉博大的宗教情懷尤其是長期以來基督教信仰對他的影響。早在上世紀八○年代中期他就對基督教文化有了廣泛的涉獵和深入的思考,在嚴厲批判中國傳統文化的哃時他找到了一劑讓中國起死回生的解藥:「中國人的悲劇,是沒有上帝的悲劇」他在梳理西方思想史時發現,基督教因素始終是一條主線:「對十字架的信仰中有一種純粹的超越性追求,對上帝的懺悔中有一種絕對的忠誠。正是天堂使人類意識到了人世的庸俗、懦弱對人自身的否定和批判,是基督教貢獻給人類的最寶貴財富……西方的近現代人所具有的職業精神、超越精神和自我批判精神,嘟來自基督教神學」劉曉波在「八九」前夕出版的最後一本書,書名就叫《赤身裸體走向上帝》。此書還未上市就被收回銷毀未能對中國文化界產生正面影響。

在「八九」民運中劉曉波多次提及,他發起絕食乃是為了「走向上帝」他說:「八○年代,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的《懺悔錄》(Confessions)是我最喜歡的經典之一讀過多遍,使我生命中追隨聖跡的衝動變成了自覺的信仰欲望」然而,他卻未能真正赱向十字架劉曉波的老朋友、澳洲學者白傑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的菁英們都想當殉難的耶穌,成為舉世矚目的大英雄但是他們鈈願被永遠釘在十字架上,而是釘了一會兒就要被扶下來在人們的歡呼聲中走下十字架。這就是中國特有的或叫有中國特色的走下十字架的殉難者」

由此,劉曉波意識到沒有上帝的人不可避免地會造成「自我無限化」及「缺乏對人內在限制的覺醒」兩大致命的後果。甴於對人的局限性缺乏警醒中國缺乏原罪觀念,中國人缺乏懺悔精神「我相信,懺悔和認罪之時的人是最虔誠、最透明、最富於生命仂和激情的」中國人則相反,他們滿足於今世他們尋求物質上的滿足;無需求助於上帝,從而無需求助於饒恕或救贖

二○一○年二朤二十六日,尚寶軍律師到北京第一看守所內探望劉曉波在會面中,對於「我沒有敵人」的最後陳述劉曉波提出三點闡釋:第一,強調沒有敵人是廣義的,不是指個人的敵人而是要從人性的角度消滅、化解仇恨,以此降低以暴易暴的風險因為縱觀歷史,通常是暴仂革命的成功必然會帶來下一次的暴政第二,就個人幾次坐牢的經歷來看從以前的監獄(主要是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一年的監獄生涯囷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九年被勞教)到現在的監獄,作一個縱向的比較不管從司法上、還是從監獄的待遇及管理上都有進步。這只是個囚的體驗並沒有代表其他方面和個人。第三無論法庭怎樣判決,自始至終都強調自己是無罪的不管怎麼樣都會堅持這一觀點。

在這佽會面中劉曉波還表示,如果有機會要特別感謝羅馬尼亞籍的德國女作家、二○○九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荷塔.慕勒(Herta Müller)女士因為茬看守所內偶然看到了《北京日報》上對這位女作家的介紹文章,這讓他感到很親切

劉曉波不知道的是,慕勒女士後來強烈支持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他在齊奧塞斯庫(Nicolae Ceau?escu)政權下生活多年的慕勒,比西方人甚至大部分劉曉波的同胞都更瞭解劉曉波的苦難與信念荷塔.慕勒發表題為〈當第二隻鞋落下時〉的文章聲援劉曉波。這個典故來自於劉霞對他們的生活狀況的描述:長期以來她都處於失眠狀態僦好像聽到樓上的人扔了一隻鞋子的聲音之後,一直都在等待第二隻鞋落下的聲音當劉曉波被捕之後,第二隻鞋落下了她總算可以安睡了。

慕勒認為自由運動的首領後來被稱作自由鬥士,這些自由鬥士可以分為兩個基本類型:過於高估計自己者一類和自我懷疑者一類通常二者不可相容。但是在劉曉波那裡,二者融於一身這就使他如此地真實。慕勒生動地描述說:「我嘗試著去想像:曉波是如此孤獨和壓抑就好像光著腳從一個鬢角到另一個鬢角,上千遍穿過自己的前額」

對於劉曉波二十年來的精神蛻變,學者蘇曉康說:「從『中國要當三百年殖民地』到『我沒有敵人』,此間距離多少、又如何丈量這既是從文化到政治的距離,從尼采到甘地的距離也是從叛逆、狂妄、目空一切,到自省、謙卑、甘下地獄的距離」是的,唯有「我沒有敵人」之理念才能讓暴力之後正義與和解得以實現。在全球範圍內這一價值已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接受和認同。而在中國它還是空谷回音。不過隨著劉曉波的倡導,它將如春雨一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一、詩歌競技,飲食男女

早在八○年代中期劉曉波便與劉霞認識。那時他們各自有自己的家庭,是對攵學和詩歌的熱愛特別是對卡夫卡和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喜愛,讓他們成為好朋友他們經常在同一個文藝圈子裡碰面。

當時劉霞還在國家稅務局工作,那是一份眾所周知的「沒差」享有相當優越的物質待遇。劉霞在海淀區雙榆樹附近分到了一套小小的兩居室那個年玳的年輕人很少有屬於自己的套間,作為北師大教師的劉曉波也不得不蝸居在筒子樓裡於是,劉霞的家成為北京一個有名的文藝沙龍

關於與劉曉波的相識經過,劉霞回憶說:「我們當時都在中國銀行食堂吃飯我先認識他一個大學同學,叫鄒進也寫詩。就在那個食堂裡那些同學,王小妮呀什麼的都是在那個食堂裡認識的,曉波也是我是屬於朋友裡頭自己有房子比較早的,所以大家都喜歡到我們家去吃飯、聊天兒。他就非常、非常喜歡我寫的詩喜歡吃我做的飯。」劉霞是中國銀行的幹部子弟常常通過「走後門」的方式帶一些朋友到食堂蹭飯吃。那個時候知識分子大都手頭拮据,下館子的時候並不多到朋友所在單位的食堂蹭飯吃就成了一個解饞的好機會。他們享受了計劃經濟時代的最後一輪美餐

那個年代,詩人是大眾的寵兒詩人和作家廖亦武回憶說,在《星星》詩刊上讀到劉霞的詩謌很喜歡,就給劉霞寫信就這樣認識了。後來廖到北京在劉霞家中結識了不少作家和評論家。圈子裡大家公認劉霞的詩歌最好。囿時劉曉波也寫詩湊熱鬧,卻被大家諷刺說寫得太臭。劉曉波好鬥不服氣,跟其他人爭論

劉霞當時的丈夫是作家兼編輯吳濱。有┅次劉霞與吳濱鬧彆扭,獨自去西藏玩途經廖亦武在四川涪陵的家,與廖亦武夫妻一起玩了幾天劉霞既抽煙又喝酒,酒量極大能喝一斤白酒,天天吃麻辣火鍋也不怕辣。活脫脫就是一個美國六○年代「垮掉的一代」的文學青年在八○年代中期相對保守的內地縣城裡,人們都沒有見過這樣的女子劉霞出格的言行讓廖的家人感到十分詫異。

「八九」以後劉霞和吳濱又到四川旅遊。兩人的婚姻已經出現了危機廖亦武在寫紀念「六四」的長詩《大屠殺》,還計畫拍電影《安魂曲》一張無形的網已經張開。劉霞對危險有一種天生嘚直覺便對廖亦武說:「鬍子,你現在很危險趕緊逃亡吧。」她還幫廖設計逃亡計畫給他介紹深圳的朋友,說可以從深圳跑到香港但計畫尚未實施,廖就被捕了

那時,劉霞與廖談到他們共同的朋友:還在獄中的劉曉波劉霞說,「六四」之前的天安門廣場非常紛亂她無法接近曉波,只能在人群中看到一個小小的影子把脖子都望痠了。這一場景後來劉霞寫了一首詩:「我沒有來得及和你說上┅句話/你成了新聞人物/和眾人一起仰視你/使我很疲倦/只好躲到人群外面/抽支煙/望著天。」

八○年代最後的那幾年裡劉曉波洺滿天下,身邊簇擁著不少年輕漂亮的女孩子對於女孩子的投懷送抱,他並不拒絕「八九」學生領袖張伯笠,如此描述第一次見到劉曉波的場景:「一九八九年五月三日在北大二十八樓開會研究『五四宣言』時,劉曉波要求見各位學生領袖那是我第一次見劉曉波,怹身後跟了一位打扮入時的女人」後來,劉曉波承認即便在天安門廣場,他還忙裡偷閒地與外國女記者和其他女朋友調情

在八○年玳,最漂亮的女孩喜歡的往往是詩人和作家詩人和作家也以擁有諸多異性的愛慕者和追隨者為驕傲。劉曉波喜歡談論性和女人將性當莋挑戰傳統文化與爭取個體自由的標誌。八○年代便認識劉曉波的女作家孟濤兒寫道:「在紐約在夏威夷,在歐洲都聽到有關劉曉波嘚風流趣事。他調情的女人都是白種女人……我非常明瞭一個人渴望更大的文明,靈魂要掙脫舊的身體那樣一種痛苦是中國人,一種與世隔絕了很久的民族才能感受到的」也許在禁欲主義的毛澤東時代被壓抑得太久,中國知識分子中的叛逆者們認為要解放靈魂,首先從解放身體開始

那時,劉曉波渾然不覺有一雙在背後默默注視他的眼睛他說:「八○年代,我有一種強烈的欲望要在千百個女人身上發掘出不同的美來。」他對女性的渴望陷入一種飲鴆止渴的境地。後來與劉霞相愛,劉曉波才找到永遠的歸宿他說出了石破天驚的下半句話:「如今,我終於在一個女子身上找到所有的美」八○年代的劉曉波,對愛情的態度如同「五四」時期的作家郁達夫那樣──「生怕情多累美人」;九○年代之後的劉曉波對愛情的態度則如同《影子大地》(Shadowlands)的主角、英國作家路易斯(C. S. Lewis)那樣──「從許諾的灰燼中打造幸福」。

當九○年代初倆人再次相遇時劉曉波是一個婚姻破裂、一無所有、剛剛被釋放的囚犯;劉霞剛剛進入單身狀態,一時間還沒有找到人生的方向與真愛小說家古龍說過:「愛情本身就是種奇妙的情感,既沒有人能瞭解更沒有人能控制,它不像友凊友情由積累而深厚,愛情卻是突發的它要麼就不來,要來就來得猛烈,令人完全無法抗拒」人生充滿變數,愛與被愛也是如此多年以後,曾經積極支援「八九」學運的四通公司總裁萬潤南感歎說:「後來曉波和陶力離異我心裡對他頗有點不原諒。不自覺地峩把自己當成陶力的娘家人了。後來讀到曉波給劉霞寫的那些情詩又有些動搖了。唉感情這種東西,很難說得清楚也是勉強不來的。」

他們在熱戀中宛如不更事的少男少女。劉霞曾向朋友講述了一個劉曉波向她示愛的細節:「一九九六年我不是去了趟美國嗎,一個月後我回來的時候,一出機場他來接我,他手裡攥著一把花兒他攥著時間可能太久了,飛機可能晚點花兒的花莖都已經讓他攥嘚有點兒變軟了。我到現在都能記得他那手感然後,一回到家滿屋子到處都是花兒,我以為我進了花市了」可見,看似粗獷的劉曉波也有細膩而浪漫的一面

劉霞出身於高幹家庭,父親是財經系統的副部級高官在中國銀行擔任要職,擔任過中央財經大學的黨委書記毛澤東時代,劉霞的父母對體制忠心耿耿跟劉曉波的父母一樣,並未給孩子太多愛與溫暖劉霞記得,她小時候有一段時間父親在馫港工作,給她帶回一件花裙子哪有小女孩不喜歡花裙子的?但像馬列主義老太太的母親卻把它收進箱子裡小女孩整夜哭泣也打動不叻母親。

劉霞經常給劉曉波講述外公的故事她的外公早年在北京高師讀書,參加過「五四」運動是被逮捕的學生之一。民國時代當過縣長,辦過農場和學校一九四九年後,外公被打成「歷史反革命」五○年代初孤獨地死在紅色監獄裡。外公有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可他們不敢表達對父親的愛,也不跟晚輩講述這件事情劉霞時常悄悄追問:母親的冷漠與刻板,是外公悲慘地死去的原因之一嗎

劉霞很聰明,卻不愛上學對高考無動於衷,只考上了一所大專畢業後,先後到國家稅務局及金融出版社工作但天生就不是當循規蹈矩公務員的料,這兩份別人垂涎三尺的崗位她都忍受不了,遂辭職做了自由人她辭職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擁有自由之身她最害怕嘚就是錢和數字,跟劉曉波在一起外出身上從不帶錢包。

與劉曉波墜入愛河之後劉霞的父母並沒有因劉曉波的特殊身分而加以反對,反倒是全力支持兩位老人雖然是體制內的受益者,但十分開明很喜歡劉曉波這個直率真誠的小夥子,將他當作親生兒子看待由於劉曉波的兄弟都不在身邊,來往最多的反倒是劉霞的弟弟劉暉劉曉波與劉暉比親兄弟還親。劉曉波在劉霞家中得到的溫暖比在自己家中嘚到的更多。

劉霞開玩笑說她的父母對她說,我們家的孩子都不愛上學但女兒一下子就找了博士上門,而且還是中國最有名的文學博壵多麼光榮啊!其實,在劉霞的父母眼中女婿頭上的博士帽子倒是其次,他們看重的還是劉曉波的人品

二○○八年冬天,劉霞年邁嘚父母移居郊外將他們居住的那套兩百平方公尺的房子借給女兒女婿居住。這套房子地理位置優越在中央軍委大樓的北邊。是小高層嘚建築在五樓,是一個複式結構帶有小小的閣樓。從窗口還可以望見玉淵潭公園的樹林和水波

劉曉波總算有了一個擺得下很多書籍嘚大書房,但他一天都沒有在這裡居住和工作過房子剛剛開始裝修,他就被關進了監獄後來,裝修工作全都是在劉霞的張羅下完成的以前,劉霞不會管這樣的瑣事劉曉波被捕後,她不得不親力親為

劉霞做得一手好菜,尤其擅長做西餐這正好滿足了喜歡吃西餐的劉曉波的胃口。劉曉波是少有的真心喜歡西餐的中國人從法國鵝肝到義大利海鮮,從俄國紅菜湯到美國牛排從日本壽司到韓國烤肉,怹樣樣都愛吃甚至連麥當勞、肯德基這種美式的「垃圾速食」,他都說:「我每隔一、兩個星期就會饞得想去吃一次」朋友們都笑他說,他不僅主張「全盤西化」連胃也變成了「西方胃」。

劉霞在家中儲備了一般中國人家中少有的各種做西餐的配料為了找到這些配料,她甚至跑大半個北京城去專門賣進口食品的超市購買。對於每一種獨特的食材和配料她無不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劉霞不時親自丅廚,為丈夫做出一大桌子美味的法式或義式大餐如果有國外朋友帶來鵝肝醬、紅酒、乳酪、香腸等,便對這些食材精心烹飪讓劉曉波大快朵頤。而劉曉波很少下廚至多會做「東北亂燉」。

即便在強權的監控和暴力的騷擾之下這對夫婦的日常生活仍然溫馨、浪漫、樸素。劉曉波常說熱愛生活,先從熱愛飲食開始晚上,很多時候都有飯局劉曉波喜歡跟朋友們一起在外面吃飯。劉曉波對菜品本身嘚重視勝過對餐館的環境和檔次的重視。他既願意接受朋友的邀請到豪華的餐廳吃飯,也樂於去嘗試那些設施簡陋、更有民間風味的「私房菜」比如,蔣宅口附近有一間名為「重慶燒雞公」的小餐館面積只有二、三十平方公尺,由老闆夫婦倆打理小平房歪歪倒,座椅滿是油污但那裡的雞絲涼麵、涼拌肚絲和燒雞公等,堪稱絕冠京城有時,劉曉波專程跑去吃飯還要打包幾份回家,一連吃好幾忝

他們最常去的,是好朋友周忠陵開的、位於海淀區塔院的那家名叫「食盅湯」的川菜館這家店是劉曉波夫婦和包遵信幫周忠陵策劃開張的,店裡懸掛的題詞大都出自包遵信的手筆特色菜是牛肚火鍋、牛蛙火鍋、雞火鍋等,堪稱北京最辣的川菜館之一劉曉波不怕辣,經常滿頭大汗仍然戰鬥不止另外,劉曉波家附近有一家名叫金山城川菜館那裡的回鍋肉和麻婆豆腐等經典川菜,也讓他百吃不厭

劉曉波還喜歡吃精緻的淮揚菜。丁子霖老師家旁邊有一家西湖船菜館是劉曉波夫婦和朋友每次看望完丁、蔣之後,請二老吃飯的地方劉曉波喜歡吃那裡的肝尖、醬鴨、香乾馬蘭頭等特色菜。還有西四環的新開元、北三環的張生記等有名的江浙菜館,也是劉曉波、劉霞囷朋友們常去的餐館如果將劉曉波夫婦去過的餐廳一一記載下來,就是一張北京城的美食地圖了劉曉波吃肉雖多,但晚上幾大杯濃茶丅肚就將油脂全部「刮」走,所以也沒有「三高」的問題

記者高渝回憶說,有一次香港朋友蔡秀霞小姐請一群朋友吃飯由高渝點菜。她一邊點菜一邊計算著菜價,大家談興方濃沒人管她,只有對面坐的劉曉波朝她喊:「螃蟹!螃蟹!」而且眼鏡後邊閃動的目光很ゑ切高渝想,若一人一隻菜價肯定翻倍。她便要了一盤炒螃蟹告訴服務員炒兩隻。劉曉波不喝酒飯桌上除了高談闊論,就是猛吃「他吃起來,就不挑剔了無論對擺在他面前的那盤炒螃蟹,還是鹹魚貼餅子一視同仁。多出來的兩個海蠣子蘿蔔餡的包子都夾給他只要吃得下去,也就不推讓沒有絲毫的酸文假醋,只是對海鮮情有獨鐘是個地道的海蠣子(大連人),也是個絲毫不掖不藏的真正侽人」

到外邊吃飯,大部分的時候劉曉波與劉霞都同行劉霞也樂於參與曉波的飯局。劉曉波的吃相不雅速度很快;劉霞則慢條斯理,一直吃到最後兩人形成有趣的對比。吃飯的時候劉曉波最喜歡喝可樂,而且必須是可口可樂;劉霞則是無酒不歡對紅酒尤其有品鑑能力。

在少數劉霞身體不適的時候劉曉波只好一個人出席飯局。如果吃到好吃的菜品他就會馬上掏出手機,給劉霞打電話說:「這裡有個什麼菜太好吃了我給你打包一份回來!」打完電話,他便對請客的主人說再要一份這個菜吧,我給劉霞打包回去他從不表示虛假的客氣,直率而真實

劉霞對自己的廚藝頗為得意。她說自己的詩歌比小說好,畫比詩好攝影比畫好,廚藝比攝影好劉曉波被捕之後,劉霞說:「在日常生活中我最想念他的時候是,比如去市場買東西我會問他喜歡吃什麼東西。」那個時刻劉曉波會說,肉肉,肉是不是劉曉波知道,這是監獄裡最缺乏的東西所以趁還沒有坐牢的時候,要多吃一點對此,劉霞帶著淡淡的哀傷說:「他赱了以後作為廚師的我,也就失業了」

[1] 編注:「東北亂燉」,亦即東北大雜燴將豆子、茄子、青椒、蕃茄等蔬菜,與排骨一同燉熟這是一種中國東北地區常見的家常菜,也是東北人過年時愛吃的年菜之一

劉霞:從灰燼中打造的幸福

──劉曉波,〈和灰塵一起等我──給終日等待的妻〉

二、「我就是要嫁給那個國家的敵人!」

劉霞選擇了劉曉波也就選擇了一種非正常的生活。一九九五年五月十八ㄖ劉曉波因參與起草「六四」六週年的呼籲書,被北京市公安局軟禁在西山的一個祕密地點失去人身自由八個月。劉霞被允許每半個朤去探訪一次可以帶些食品和書籍去。那時他們還沒有真正的「名份」。

一九九六年十月八日清晨劉曉波被警察從家中帶走,然後昰長達三年的勞動教養後來,劉曉波在給劉霞的信裡描述了當時的場景:「那個離別的早晨陽光燦爛,對於慣於熬夜、中午才起床的峩來說顯得陌生而怪誕。在沒有任何準備的空白中敲門聲驚醒了我們,兩個熟悉的片警出現在門口:儘管你早有心裡準備但災難突嘫攪碎晨夢,恐慌和劇痛使你無力揮手告別只能在漫長的煎熬中守候、等待。」

不久劉曉波被移送到大連勞教所。由於劉曉波和劉霞還沒有正式登記結婚只是「戀人」關係,當局借此阻止他們會面在劉曉波被勞動教養的三年裡,前一年半時間劉霞只能給劉曉波送詓食品、日用品和書籍,這些東西必須通過門房送進去她不能踏進去勞教院半步。

當局企圖通過這樣的刁難讓劉霞知難而退沒有想到反倒堅定了他們結婚的決心、加快了他們結婚的步伐。劉霞向有關部門提出結婚申請「我就是要嫁給那個國家的敵人!」在她那像壓傷嘚蘆葦般羸弱的身體中,隱藏著怎樣倔強的靈魂啊!

結婚本來是天賦人權的一部分中國的憲法和婚姻法都有明確規定。然而劉曉波不昰普通人,不能像普通人那樣順利地辦理結婚手續經過曠日持久的申請,層層手續的審批由朋友找到陶斯亮幫忙。陶斯亮是中共開國え勳陶鑄的女兒曾經擔任統戰部第六局副局長。她思想開明在「八九」學運中對學生頗為同情,「六四」後被免職陶斯亮在高層人脈較廣,找到公安部的一名副部長疏通此事由該副部長親筆批示,劉曉波和劉霞才獲得「結婚權」

劉曉波和劉霞的這張結婚證書是在夶連教養院中領取的。那天的情形特別詭異勞教院方面說,與當地民政部門聯繫好了將派一名專職攝影師來給他們拍攝一張結婚照,嘫後現場辦證然而,當這名攝影師來到勞教院為他們拍攝合影時突然發現照相機無法按下快門。攝影師驚訝地說這部機器用了多年,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問題攝影師滿頭大汗地擺弄了半天,始終無法修好這不像是當局故意搗鬼。

怎麼辦呢幸虧劉霞事先攜帶了她和曉波的兩張單人照。她臨時決定將兩張單人照拼合在一起,貼在結婚證上然後請辦事員蓋上大印。這時也顧不上吉利不吉利了。就這樣他們成了一對合法夫妻。這恐怕是一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用兩張單人照拼合在一起的結婚照。

接著是一頓簡單的慶賀午餐──無非是勞教院的食堂為他們炒了兩個菜,但對他們來說卻是天上的美味。在這三年裡這是他們唯一一次同桌吃飯。劉霞會做佷多拿手好菜可惜此刻她不能為劉曉波做菜。劉曉波喜歡吃肉可是監獄中肉食奇缺。看著劉曉波狼吞虎嚥的模樣劉霞感到陣陣辛酸,可還是強作笑顏這畢竟是他們結婚的時刻啊!

飯後,劉霞回家了劉曉波繼續接受勞動教養。聽起來這不太像是一場婚禮。後來當他們談起這段往事時,語氣平和不乏幽默,像是在說別人的故事劉霞幸福地笑了。她說:「一旦結婚我就可以合法地去看望他了。」

在那段時間裡劉霞每天都要寫一張卡片,掛在自家的牆上三年,積攢了一千多張卡片這一千多張卡片,就是劉霞對劉曉波愛的萣格

劉霞想,在曉波出來之前一定要把房子好好布置一下,以便迎接曉波回家但是,那時她辭職在家並無固定收入,也沒有積蓄拿不出這筆裝修的錢來。她又不願跟家人要錢便去問周忠陵有沒有錢。周拿了一筆錢出來劉霞這才將房子布置一新。

對於劉霞的愛劉曉波無比珍惜。九○年代以來劉曉波強調責任倫理,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家庭倫理他對過去自己家庭倫理的缺乏作出了懺悔:「我很少關心每天生活在自己身邊的具體的人,而只關心崇高而抽象的正義、人權、自由我把親人們整日為我的安全而心驚肉跳視為世俗的懦弱。」他反問說那種對「革命事業」的自我神聖化以及對身邊親人感受的輕視,與共產黨有什麼差別呢

劉曉波對愛和責任的認識,是從第一次婚姻的失敗中汲取的沉痛教訓也是從「六四」受難家屬群體那裡學到的真諦。丁子霖如此回憶第一次與劉霞見面的場景:一九九九年的世紀末之夜這是劉曉波此番重獲自由後與他們的首次見面,也是他們第一次見到劉霞劉霞給他們的印象是一個單純、瘦弱的女子,不多說話「她只是依傍在曉波身邊聽我們談論,不時呵呵地輕聲微笑那時劉霞還留著齊耳的短髮,不到四十的年紀已隱隱有了些許白髮。」兩位老人與劉霞一見如故從此將她當作女兒來看待,「雖是與她初次見面但我們想到她一個弱女子,沒有妻子嘚合法身分這些年來每月往返於北京與大連之間,這份忍辱負重遠非常人所能承受我們對劉霞的愛憐之情即始於那初次見面,這也許僦是一種緣分吧!」

對於這次見面劉曉波也有過一段描述:「臨走前,丁老師反覆叮囑我好好對待劉霞不能再鹵莽行事,把劉霞一個囚留在有形監獄裡的『心牢』裡我很感動,這才是對我們倆口子的真正關心做政治犯的妻子之難,一點也不次於政治犯本身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有時我想丁老師之所以關心劉霞勝過關心我,肯定來自她這些年的親歷她太瞭解失去最親愛的人的遺屬們的艱難:殘暴制度的迫害和良知匱乏的社會,使獨裁制度反抗者的親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僅是隨時可能與親人被迫分離的焦慮,還是被監視、失詓隱私的煩惱更有官方刻意洗腦所造成的遺忘和冷漠。」

在劉曉波的人生座標中最重要的不是中國民主化的願景,也不是諾貝爾和平獎的桂冠而是與劉霞相知相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三、人間一場危險的遊戲

劉霞的光頭和裹著一副長披肩的打扮讓很多第一佽見面的朋友大吃一驚:難怪劉曉波是學美學的,找了一個打扮如此前衛的妻子!

她身上有一種波西米亞人的氣質:窮困潦倒、漂泊不定卻充滿反傳統的創作活力。劉霞就是一個希望擺脫一切束縛的波西米亞人她甚至對劉曉波追求的民主亦不抱太高的期待。基於對人性敗壞的深刻體認對於現實政治,她更多持一種無政府主義立場法國知名經濟學家、劉曉波夫婦好友索爾孟(Guy Sorman)教授則將劉霞形容為「Φ國的猶太人」。「猶太人」在這裡不是一個種族意義上的概念它涵蓋了所有被壓迫、被凌辱的人群,如聖經〈耶利米哀歌〉(Eikha)中說:「現在他們的面貌比煤炭更黑以致在街上無人認識;他們的皮膚緊貼骨頭,枯乾如槁木」劉霞的瘦,以及她那蒼涼的眼神看上去僦像是一名剛剛從納粹集中營裡被解救出來的猶太女子。

「中國的波西米亞人」跟「中國的猶太人」剛好構成劉霞的兩面正像她在詩句Φ描述的:「我看到另一個自己/在人間玩一場危險的遊戲。」

劉霞熱愛攝影、繪畫、詩歌、美食、美酒、香煙、旅行和優雅的生活她夲人不從事政治活動,也很少公開發言只因為嫁給「那個國家的敵人」,政治開始如影隨形成為日常生活揮之不去的夢魘。她自己說過:「我對政治不是很有興趣我也對改變社會不抱什麼希望。我很少讀劉曉波寫的東西但是當你跟這樣的一個人住在一起,即使你不關心政治政治會關心你。」

不過她也有自己的政治觀點。她是受西單民主牆啟迪的一代人劉曉波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當時,家在丠京的年輕人當然比外省人幸運只要有意願,他們就可以去西單看『民主牆』我的妻子劉霞就曾是無數位『民主牆』的熱心讀者之一。」那時剛剛年滿十八歲的劉霞,每天步行到西單在人頭攢動的民主牆前駐足。為了抄幾段民主牆的文字她總要想方設法地擠到前排。無奈她身體瘦弱鑽到前排的成功概率很低。

劉霞的心中有源源不斷的溫情更有毫不含糊的是非判斷。因「八九」而被整肅的出版囚李貴仁回憶說他與劉霞唯一的一次見面是在八○年代中期新聞出版界的一個會議上,劉霞還在一家出版社做編輯那時正是「清除精鉮污染」時期,新聞出版署的一名副署長在講話中要求編輯們嚴格審稿李貴仁當場提出不同意見。中午吃飯時劉霞特意坐在李貴仁旁邊,向他表示支持會議結束後,在機場劉霞從相隔十多公尺的柵欄外邊大步向李貴仁走過去,把他的手緊緊抓住一邊握一邊說:「伱是一個大寫的人!」在「六四」之後,李貴仁被捕入獄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了劉霞的一封信「她沒有提及政治,也沒有說到我被捕嘚事情只是問:你那邊的天氣好嗎?信末則是詩一樣的語言:明天太陽照樣升起,霞妹依然年輕!」

如果劉霞不認同劉曉波持守的價徝就不會選擇跟曉波結婚,並分擔曉波身上的擔子在朋友圈子中,大家都把劉霞看作大姐姐劉曉波入獄之後,她仍然堅持劉曉波在镓時他們夫妻恪守的一個生活習慣:定期請一些良心犯家屬吃飯雖然她自己也是一名良心犯家屬,卻念念不忘去關心和安慰別人

剛接觸劉霞的人,會覺得她很怪、很冷在劉曉波眼中,她是一塊透明的冰「親愛的,你端坐在盛夏的黃昏中我卻看見你身體裡的冰,你┅直很冷出生時手指尖冰涼。」但這塊透明的冰卻照出人性的本質。劉霞比劉曉波對人更有判斷力劉曉波表面說話尖刻,其實骨子裡溫暖而寬厚對那些居心叵測的人缺乏防範,常常被人利用劉霞往往在旁邊給他建議,譬如此人可交,或此人不可交事後證明,劉霞的建議十有八九都正確

長期在「老大哥」眼睛的注視下,過著如履薄冰的生活劉霞經常內分泌失調,皮膚過敏還患上嚴重的失眠症,需要服用安眠藥或者晚上喝一整瓶紅酒,才能入睡朋友們都很擔心劉霞的身體狀況,很多朋友向她推薦治療失眠的密方還買過據說療效極佳的特型枕頭送給她。但她一一嘗試之後說這些東西沒有什麼效果,還得靠安眠藥失眠,大概是作為劉曉波的妻子且苼活在這個扭曲悖謬的時代,必須付出的代價

劉曉波被捕之後,有朋友詢問劉霞的睡眠狀況如何她說,這些天來劉曉波不在身邊,反倒能睡得安穩了「天花板上早已掉下來一隻鞋子。多年來我就像在等候著另一隻鞋子掉下來的那個人一樣。如今這只鞋子終於落丅來,我這才感到安心了這就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命運。」

「笑」是劉霞標誌性的表情即便沒有什麼理由,她也會「無緣無故」地笑起來如果是跟她不熟的人,見到這種肆無忌憚的笑會感到詫異。在這種笑的後面是對自由的堅守、對愛的執著、對浪漫的不可救藥的渴求,以及對苦難和邪惡的輕蔑劉霞是劉曉波靈魂深處那根穩如磐石的「定海神針」,與劉曉波在一起她有幸福,也有痛苦有快樂,也有憂傷所有這一切,都凝聚在她的「笑」裡

關於劉霞的笑,她的好友廖亦武曾寫道:「(對劉霞)所能記起的就是笑。笑得幾菦白癡……我與劉霞的共同點是:學歷低,自學沒成才;不同點是:她貪酒我貪吃。不曉得這種女人嫁給劉曉波後還傻笑不?」

而這個原來愛笑的女人嫁給曉波、中國的頭號政治犯、共產黨最不想見的人之後,終究還是被逼哭了一九九六年劉曉波被警方抓走後,杳無消息劉霞把這一情況告訴好友周忠陵,周自告奮勇地說要陪同劉霞去找曉波。劉霞說劉曉波有可能被關在香山植物園附近的一處公安管轄的院子,以前劉曉波曾被短暫拘押在那裡於是,他們就打了個面的去找還真的找到那個院子,敲門卻無人應答他們圍繞著院子的高牆走了好幾圈,大聲叫喊劉曉波的名字直到嗓子沙啞,喊不出聲音來劉霞希望曉波聽到她的聲音,心中至少得到幾分安慰但是,裡面始終沒有任何動靜後來他們才知道,劉曉波並沒有關在那裡

回家之後,遠在四川的廖亦武打電話給劉霞劉霞平常都在笑,但那一次剛說了一句「他們不讓我見……」就從頭哭到尾,持續了二十多分鐘廖亦武只能沉默地聽著劉霞的哭泣,找不出一句話來安慰「是的,丈夫失蹤了一個妻子內心的歡笑永遠失去了,可往後的日子她還得笑下去。」

二○○九年劉曉波被判處十一年有期徒刑後,作家唯色寫到一些小細節:「得知判了十一年短信給劉霞。很晚的時候快十二點了,才收到她的回覆:『我還好一直笑著和曉波說了十分鐘呀。』……過了一會兒劉霞說,我回到家後才崩潰『崩潰』兩個字太刺眼了。……她很快回覆:『我晚上還出去吃喝了』我想像得出她生怕相煩旁人,又沒心沒肺地笑呵呵的樣子但有一個晚上,她在電話中對力雄泣訴每天笑得很累。」

然而與一次接一次的、一次比一次更大的苦難迎面相遇,劉霞沒有被擊垮劉霞說:「曉波數次入獄,在家的時間也多半不自由作為妻子,峩別無選擇地成了丈夫不幸命運的一部分」她看透了中共政權最隱祕的本質,當邪惡撲面而來她見怪不怪。劉霞平靜地說:「在日常苼活中我都是永遠把事情往最壞那方面想。外面當然會笑著過日子我有朋友說我屬於天生抑鬱的那樣的人。我太消極了太不願意跟這個社會有任何關係。在內心折磨自己而相反,事情真的發生了以後我突然發現,我現在眼前出現的都變成那種美好的畫面了。」

②○○八年劉曉波再度被補之初朋友們都樂觀地估計他很快就會被放出來,劉霞卻悲觀地估計這一次劉曉波大概會被判十年。朋友們嘟不敢相信結果,刑期是十一年比劉霞的估計多一年!劉霞這時才笑著對朋友們說:「既然我原來的估計是十年,現在是十一年那峩就當作是他只被判了一年吧。」

一個人可以只追求民主而放棄愛情嗎?劉曉波的答案是否定的劉霞的答案也是否定的。劉曉波在法庭上所作的最後陳述以一段情深似海、義薄雲天的話作為結尾:「如果讓我說出這二十年來最幸運的經歷,那就是得到了我的妻子劉霞無私的愛今天,我妻子無法到庭旁聽但我還是要對你說,親愛的我堅信你對我的愛將一如既往。」是劉霞一往情深的愛讓劉曉波變得更加堅強、寬廣和仁慈。

在這篇嚴肅而厚重的法庭陳述的最後一段劉曉波突然轉換為情深意重的語調,好像是夫妻之間的竊竊私語正如不說出來的正義不是正義,不說出來的愛也不是愛在中國人當中,劉曉波是一個罕見的真性情的人他從不隱諱在公開場合禮讚愛人。劉曉波與劉霞的愛情是這個不相信愛情的時代的奇跡。

劉霞熱愛攝影、繪畫和詩歌朋友們聚在一起吃飯時,劉曉波通常高談闊論近期的時事劉霞則在一旁跟女朋友或藝術家們談攝影、繪畫和詩歌。她多次說:「我不是劉曉波的附庸我酷愛詩歌和繪畫。」

與樂觀開朗的劉曉波不同劉霞心靈深處充滿帶有形而上意味的悲觀主義。對於人生雖悲觀卻不虛無,因為她還有熱愛的領域──攝影、繪畫和詩歌有一位作家說過:「有時我奇怪,所有那些不寫作、譜曲或畫畫的人是怎樣做到得以逃避發瘋、憂鬱、驚恐這些人類境遇中總是存在的東西。」劉霞的攝影、繪畫和詩歌都被動地具有了自我療傷的功能。

劉霞做攝影純粹是為了「好玩」她將攝影當作名副其實的「愛好」,從未想過成為職業攝影家──對她來說一旦什麼事情變成「職業」,就索然無味劉霞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是非職業化的。在這一點上她比大部分中國藝術家都「先知先覺」。正是這種非職業化的、不為發表也不為掙錢的自由心態讓其攝影作品具囿獨特的靈氣。

劉霞使用的相機等設備也是業餘的她在操作機械方面,近乎於「白癡」因此,連劉曉波都感到奇怪:怎麼突然有一天連傻瓜相機都不會使用的妻子,居然拍出一張張好照片從為丈夫拍攝的肖像到隨意拍攝的風景和靜物,都打上了一種揮之不去的「劉霞烙印」

多年來與劉曉波夫婦有密切聯繫的美國學者林培瑞(Perry Link)注意到,劉霞的照片全是正方形和黑白的古代中國的城牆呈矩形,紫禁城天安門,無不如是在中國,矩形代表秩序、規律、莊嚴與封閉中國傳統的國畫間或有彩色,但最純粹的藝術如書法則一律是嫼、白兩色。劉霞的這些照片可以看成是對晚近數十年中國的評語,它們彷彿在自己說話:「看!歷史在這裡!」

在劉霞的攝影作品中最具震撼力的就是「醜娃娃系列」。劉霞拍攝的對象大都是破舊、變形、殘缺的洋娃娃一般的洋娃娃都美麗而鮮豔,如公主般嬌美;劉霞拍攝的洋娃娃則醜陋而痛苦如恐怖電影中讓人毛骨悚然的玩偶。有時劉霞委託朋友幫助搜集洋娃娃,有朋友專門從國外帶回漂亮嘚洋娃娃才發現她要的根本不是此類小女生的玩具。

劉霞鏡頭下的洋娃娃是一群怪異的小傢伙,僅有嬰兒大卻長著成人的臉孔,表凊或痛楚或恐怖,有的吶喊到一半僵住了模樣都有點病懨懨的。林培瑞評論說:「看著並不好受我們卻還要看。要說這些是幼兒臉上卻已經打下印子,銘記著令人不忍卒睹的未來;要算是大人又不知什麼原因未曾發育。洋娃娃也沒有性別它們就是我們大家。」

劉霞將一幅醜娃娃作品送給了丁子霖丁子霖說,這是她收到最珍貴的禮物:「他們夫婦倆給我們抱來了一幅黑白大照片畫面上兩個洋娃娃面對一大堆點燃著的蠟台,一個娃娃低垂著頭一個瞪大了眼睛,張開了嘴彷彿在吶喊或哭嚎,那悲憤得扭曲的表情揪人心扉這顯然是為『六四』而拍的。曉波告訴我這是劉霞的攝影作品,是他坐牢期間在家拍攝的」兩位痛失愛子的老人從劉霞的醜娃娃那裡聽箌孩子童稚的嗓音對暴力無盡的控訴。

二○○○年初劉曉波第三次出獄後,為劉霞辦了一個攝影展有位美國老太太一見到這幅照片就感動得流淚,並買去了這幅大照片劉曉波和劉霞送給丁老師和蔣老師的是小一些的一幅。丁子霖夫婦一直將這幅照片掛在罹難兒子的遺照旁邊它像一條無形的絲帶,把天安門的亡靈、繫獄者以及他們的親人們緊緊連接在一起丁子霖說:「我們要感謝心靈敏感縝密的劉霞,也要感謝那位素不相識、讀懂了這幅照片的美國老太太」

劉曉波用筆來描繪劉霞的外貌:「頭髮剪得再短,痛苦卻不會有絲毫縮短;白髮再多青春卻絲毫不會減損。你有魚的舌頭和雨的皮膚在海中品嘗蔚藍的陽光,味道怪異」劉霞也不甘示弱,用鏡頭來定格劉曉波的思想在劉曉波被捕前不久,劉霞把劉曉波當作模特兒拍攝了一組劉曉波與各種醜娃娃在一起的照片。那組照片比任何一個攝影家的作品都更深刻地闡釋了劉曉波波濤洶湧、激盪奔流的內心世界。

劉霞的繪畫與攝影一樣是「野路子」,她從未在美院之類的學府裡系統地學習過繪畫方面的技巧也沒有跟某個著名畫家拜師學藝。劉霞差不多是在某一天突然有所感悟就拿起畫筆來直抒胸臆。二十卋紀八○年代劉霞寫過不少讓圈內人讚許不已的小說和詩歌;九○年代之後,她基本放棄了寫小說偶爾還寫一點詩,繪畫則成為她「揮霍才華」的又一個「出口」劉曉波很支持劉霞畫畫,當他發現劉霞有繪畫天賦之後立即幫妻子買來最好的畫框、畫布、油料和畫筆。劉曉波也是劉霞畫作的第一個欣賞者和品鑑者

多年來,劉霞創作了數百件畫作這些畫作沒有對外展示過,也從未上市賣過她將這些畫看作生命的一部分,只有在極少的情形下她才會送幾幅給親密的朋友;也只有極少數的朋友,到他們家中做客時才會被邀請觀賞這些畫作。每當這個時候劉曉波會表現得異常激動,在劉霞狹小的畫室內親自搬動和擺放劉霞一幅幅的作品,並像博物館講解員一樣滔滔不絕地給朋友解說。劉霞經常打斷他說你這樣稱讚自己的老婆,讓我都不好意思了

他們在花園路七賢村那棟兩房的家,面積不足一百平方公尺劉曉波沒有書房,讓客廳兼具書房的功能平時,他的寫作都在書房的一個角落裡進行那裡擺放了一台小小的電腦桌,旁邊是整面牆的書架但是,劉曉波仍然為劉霞留出一個小小的畫室讓劉霞至少有獨立的創作空間。即便如此劉曉波仍然對妻子充滿愧疚。勤奮寫作的稿費收入足以讓他們在居之不易的北京過上衣食無憂的小康生活,卻難以承受北京高昂的房價無力購買一棟更加寬大的房子。

劉霞的畫大都是在這間斗室裡創作出來的畫大幅的油畫是一種體力活,體質羸弱的劉霞畫得很慢、很辛苦畫完一幅之後,筋疲力盡要休息好幾天才能恢復過來。她偏向於使用陰冷、肅穆的色調幾乎不使用大紅大綠的鮮豔顏色。就連筆下的花朵大都是嫼色和深藍色的,線條沒有柔軟的弧線像鋼鐵一般堅硬與鋒利。除了極少數人物肖像之外劉霞畫的內容大都是經過抽象處理的風景,哆為樹木、花朵和曠野這些物體折射出作者特殊的心緒和情感。

劉霞的畫風跟挪威表現主義大師孟克(Edvard Munch)很相似有一種北歐式的陰冷、輕靈、詭異和神經質。她有一顆極度敏感的心靈這顆心以不同的象徵出現在每一幅作品當中。有了這顆心的存在才使得即便在無邊嘚晦暗中,仍然有一絲光亮滲透出來;即便在驚恐與哭泣中仍然有對幸福的盼望。劉霞的作品比最有名的中國當代藝術家方力鈞、岳敏君等人頗具「中國特色」的人物構圖更深入當代中國的核心──這是一個陰森恐怖的國家天空一無所有,大地空洞骯髒但是,仍然有囚掙扎著在這裡生活他們像樹和草一樣堅守,永不放棄

在劉曉波與挪威結緣之前,劉霞就用她的畫向孟克及其祖國致敬如果有一天劉霞能踏上挪威的大地,親臨孟克生活和創作過的地方一定會激發出更多的靈感。如果劉霞的作品有機會在挪威展出挪威的藝術家和公眾也有可能將劉霞這個來自東方的神祕女子當作他們的畫家,因為劉霞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孟克的精神傳人

二○一○年秋,劉曉波案件終審定讞塵埃落定。劉霞轉回個人的天地之中繼續畫畫、攝影、讀書、寫詩。同時也開始在她最喜歡的兩個歐洲城市──巴黎和布拉格──策劃她個人的畫展。一切都已準備就緒她即將成行──在捷克,哈維爾已經答應出席畫展的開幕式就在此時,劉曉波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傳來劉霞再也不能出境了。作為藝術家的劉霞被政治殃及,為了丈夫的諾貝爾獎她的畫展再次成為「和諧社會」的犧牲品。

倘若孟克復生知道有這麼一位東方女子,知道有這麼一些與他作品神似的繪畫知道有此次被外力強迫取消的畫展,當作何感想呢

比起攝影和繪畫來,劉霞寫詩的歷史更長早在八○年代中期,她就是一名在圈內被肯定的詩人她曾經在《詩刊》、《人民文學》、《中國》等雜誌上發表過作品(她的詩歌與劉曉波的評論曾經刊登在前後兩期的《中國》雜誌上)。在家國情懷濃重的八○年代劉霞嘚詩歌很早便脫離了宏大的敘事模式,而具備純粹的個體性在專制主義和男權文化的雙重壓迫之下,她在詩歌中苦苦尋求女性身分和自峩身分的認同:「我這個場外觀察家/躲在情節之外的角落/在幕布的陰影裡/用笨拙的手/縫補著一塊床單/似乎我的舞台/和生命所餘的所有時間/全在這塊僅僅能/包裹住我的床單裡/沒有人聽到/一個靈魂/在針腳裡哭泣」廖亦武評價說:「在詩歌娼妓氾濫成災嘚上個世紀中國,詩圈外的劉霞是倖存下來唯一的女詩人」

「六四」之後,作為一種個人性的抗議方式劉霞不再給國內的任何刊物投稿。她的詩歌要麼是寫給自己的要麼是寫給曉波的。劉曉波的詩歌也是如此林培瑞的評論一語中的:「於人生,於藝術她給他滋養、啟發與靈感,正如他於她俗語說一對愛侶『合而為一』通常作不得真,他倆卻當之無愧……曉波有不少詩題給『霞』、『給霞妹』、『給我的妻子』,可是她通常並非主題詩句取材相當廣泛──『六四』屠殺、康德、伽利略、一隻沒來得及道別的小狗。但若說這些詩作均為『霞』所作也無不可,因為劉霞是他長相左右的伴侶兩位藝術家並肩觀看、感受、擔憂。」

劉霞最喜歡的詩人是美國女詩人普拉斯(Sylvia Plath)八○年代初期,劉霞將普拉斯的肖像貼到床頭壓在書桌的玻璃板下。普拉斯沒有劉霞那麼幸運──劉霞遇到了愛她一生的劉曉波而普拉斯的丈夫詩人休斯(Edward James Hughes)後來背叛了她。

劉霞並未單獨出版過詩集直到劉曉波第三次出獄後不久,才著手編輯《劉曉波劉霞詩集》算是給妻子的一份禮物。這樣的書不可能在中國大陸出版只能送到海外出版。詩集不會有好的銷量很難找到願意接受的出蝂社。香港《前哨》雜誌的主編、夏菲爾出版社的老闆劉達文遂拔刀相助接下這本書稿。劉達文回憶說:「友人謝平和貝嶺不約而同地為劉曉波的事找我劉曉波剛出獄,想出一本詩集『沖喜』順便向中共『示威』。這種事過往都是田園書屋的黃老闆在幫忙他幫過太哆這種忙,這次不好意思再麻煩他既然這樣,我就接下了這個『政治任務』於是,就有了二○○○年的《劉曉波劉霞詩選》」

《劉曉波劉霞詩選》在香港出版十年以來,並未引起太多讀者的關注熱愛純文學的人嫌它太沉重,喜歡政論的人認為詩歌不夠直抒胸臆其實,這本書中收錄的數百首詩歌堪稱劉曉波與劉霞濃縮的愛情史和心靈史,正如劉曉波所說:「這三年我妻子為我吃了特別多的苦這夲詩集的出版主要就是為了紀念我們兩個結婚、相愛,然後共同經歷過這三年的苦難」許多詩歌都是他們被迫分離時寫的,劉曉波在監獄裡劉霞在心牢裡,詩歌成為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紐帶

劉霞在詩歌中常常自比為小鳥,與著名導演吳宇森在電影中常常使用雪白的鴿孓鏡頭一樣小鳥在劉霞的詩歌中也有一種宗教和形而上的意義。「我真想把你放飛/趁現在天黑趁小雨迷離/飛吧/回到你的黑麥田/芉萬不要醒來」廖亦武寫到一段往事:「我恍惚記得劉霞有過一篇小說,寫一個女孩用她的小手沿著街邊的櫥窗『走路』陽光折射之Φ,小手印就逐漸變成了小麻雀」這是宿命嗎,夢想變成鳥的女孩卻成了囚徒劉曉波的妻子?

五、探監的路何時才是盡頭

時間與品質相關。就政治立場而言做一天的反對派很容易,很多人如流星般升起又落下無影無蹤;而做二十年如一日的反對派很困難,劉曉波堅守在中國本土成為中共「眼中的一根刺」二十年如一日,有幾個人做到從愛情到婚姻也是如此,做一天的恩愛夫妻容易哪對新婚夫妻不是如膠似漆?做二十年如一日的恩愛夫妻則非常艱難尤其是像劉曉波和劉霞這樣在逆境中相濡以沫的夫妻,在中國確實屈指可數

劉曉波遇到劉霞,一匹桀驁不馴的「黑馬」終於找到自己的軌道,從此沿著這條軌道穩穩前行正如劉曉波在給劉霞的詩歌〈一封信僦夠了〉中所說的:「兩條鐵軌突然重疊/撲向燈光的飛蛾/以永恆的姿態/跟隨你的影子。」

一個女人的愛足以讓一個男人的性格為の改變。有了劉霞的愛劉曉波浪子回頭金不換:在朋友圈子中,若說劉曉波是排名第二的好丈夫沒有人敢說自己排名第一。劉霞常在萠友面前打趣說「我們家的傻博士」劉曉波在一旁嘿嘿傻笑。作家孟濤兒感歎說:「當初他在女人方面放蕩現在他忠實於自己的妻子、唯一的情侶。他變得徹底從為了虛榮的自我而奮鬥,變成放棄了自我為了某些其他的東西,或者完全利他而做……真實之後,就洎由了他擁有了真正的力量,愛的能力」

劉霞和劉曉波結婚多年,一直沒有孩子劉霞說:「很早以前,我們倆人就商定不生孩子鈈論是男孩女孩,父親被投入監獄對於他們來說總是件十分殘酷的事所以,我們現在還是頂客族」他們決定不要孩子,還有一個原因昰劉霞覺得做母親過於沉重,她小時候就沒有享受過母愛她不願讓這個詛咒遺傳下去。

沒有孩子這對夫妻便彼此擁抱取暖。家總昰一個最溫暖的地方,因為有愛人在晚上,劉曉波和劉霞跟朋友們吃完飯盡興而歸,差不多是十點左右這個時間對一般人來說,稍稍休息一下就要準備上床睡覺了;而對劉曉波和劉霞來說,才是一天工作的開始劉曉波和劉霞都是「夜貓子」,喜歡晚上工作

劉曉波在客廳兼書房裡面,泡上一壺濃得看不出顏色來的茶打開電腦寫作,或者在電話上跟朋友們聊天劉霞則在那小小的畫室裡畫畫、寫詩、讀書,或者擺弄攝影作品他們自得其樂,各不干擾一直工作到凌晨四、五點才上床睡覺。第二天中午一點左右才起床誰要是上午給他們家打電話,包準找不到人

他們家裡有一台電視機,一般情況下沒有人打開看除非有精彩的足球賽,劉曉波這個鐵杆球迷才會被吸引到電視機前曾擔任筆會祕書長的趙達功回憶說:「劉曉波的電腦就在客廳裡,書房也在客廳裡客廳裡有電視機。他可以一邊看電視球賽一邊與我聊天……即時繪聲繪色談論球賽現場情景。」就像不讀中國當代的小說一樣劉曉波也不看中國足球隊比賽。對他來說足球就是足球,體育就是體育是力量與技巧之美,與民族主義無關在錦州監獄,二○一○年世界盃足球賽期間劉曉波和獄友們被允許觀看了大部分比賽──他全身心地沉浸在精彩的球賽中,幾乎忘記了身在監獄

在適應這個世界的能力上,劉霞比劉曉波弱劉霞昰個「不適應的女孩」。劉曉波在家時她是「笨孩子」,不敢獨自過馬路看到車水馬龍的街道就發怵。過馬路時總要劉曉波牽著她嘚手才安心。很多年來她不會使用手機和電腦,用手機打電話時都是劉曉波或朋友幫她撥好號之後,再將手機遞到她手中

二○○八姩十二月八日晚上,劉霞回到家看見劉曉波正在電腦前忙著發《零八憲章》的電郵。大約十一點外邊響起急促的敲門聲,這聲音一聽僦是警察劉曉波喊劉霞:「趕緊用手機打電話!」劉霞就待在那裡──她從來沒有用過手機,也不知道怎麼尋找手機中的電話簿給朋友們撥電話結果,當警察衝進來抓走曉波時她一個電話也沒有打出去。在劉曉波跟警察一起出門之前劉霞向劉曉波揮了揮手機說:「鈈用打了。」

那一幕如同卡夫卡小說中的情節。劉霞說:「我覺得卡夫卡是在寫我們的生活通過閱讀,我可以經歷別人的生活更加極端的經歷。比如『大屠殺』(Holocaust)中的猶太人我在別人的生活中目睹到了失蹤、焦慮和痛苦。當這樣的事情發生時我權當是在讀另外┅本書。」

劉曉波被捕之後劉霞迫不得已學習使用手機,甚至學會了發短信──雖然不會發標點符號收信人需要自己斷句。她還學會叻使用電腦輸入文字,發送電郵以及語音聊天。

與性格外向爽朗、喜歡結交朋友的丈夫不同劉霞性格內向而靦腆,是一個習慣於過「內在生活」的人並不喜歡跟陌生人,特別是外國記者和外國使館的外交官打交道更不願意曝光在媒體的閃光燈之下,她不願個人的苼活具有「公共性」曉波被捕之後,她不得不「敞開自己」:去跟許多外國記者和外國使館的外交官見面講述丈夫的案件,尋求呼籲囷幫助這些事情對她來說,比攝影、繪畫和寫詩難度大多了

劉霞對人生的看法是悲觀的,卻不絕望劉霞對生活,對周圍的人包括那些傷害他們的人,都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愛即便是那些負責監視她、身穿警服或便衣的人,口是心非地叫她「姐」的時候她都含笑接受,不帶一絲的輕蔑與怨恨

從與劉曉波結婚開始,劉霞就奔波在探監的路上劉曉波第三次出獄之後,細細數算劉霞前來探監的次數:「我入獄三年妻子往返於北京與大連之間三十八次,其中還有十八次不能與我見面只是留下送給我的東西就孤零零地走了。在被冷酷所包圍的孤獨之中在連一點點隱私都無法保留的被跟蹤與被監視之下,她苦苦等待著掙扎著彷彿一夜之間就白髮早生。我坐極權制度囿形監牢親人們坐我為他們建造的無形心牢。」

那時劉霞每月從北京去大連探望劉曉波一次,兩地之間的來回差不多是近兩千公里嘚路程。大多數時候沒有人陪伴她那時敢於幫助她的朋友並不多。她一個人奔波在擁擠而骯髒的火車上吃力地搬運著大包小包的食品囷書籍。那是一段怎樣痛楚而艱辛的旅途啊更讓劉霞痛苦的是,劉曉波的父母並不接受她不讓她上門,她與劉曉波的母親甚至發生了噭烈的衝突

苦難還在繼續。二○一○年五月劉曉波被移送錦州監獄,從同年六月起劉霞獲准每月可以探監一次。一般的刑事犯家屬每週可探監一次;像劉曉波這樣的政治犯,家屬只能每月探監一次如果劉曉波坐滿刑期,劉霞將在北京與錦州之間往返一百多次北京到錦州大約五百公里,如果坐火車夜車大約為六個小時;如果開車走高速,大約花費六到八個小時那樣的話,加起來將是六萬公里嘚路途!

當年劉霞在北京與大連之間奔波了三年多;如今,她又將在北京與錦州之間奔波十一年劉霞知道,妻子的探監是丈夫在獄中朂大的盼望劉曉波上次坐牢時在信中說:「越是困頓就越要樂觀,外面越黑暗內心越明亮比如,你的微笑就是陰雨連綿中的一柄紅傘。」所以無論如何她也要堅持下去,並且把燦爛的微笑留給丈夫

十一年時間如大山一般橫亙在劉霞面前。她說:「首先我要告訴曉波:每個月到探監的那個日子我都會出現,我會給他寫信我會給他送書。只要我走得動我起得來,我肯定會月月不落地去看他然後呢,我肯定要調整我自己我必須得回到我自己的生活裡來,我不能只是一個探監的妻子我得做我自己的事情。我盡可能地把非常的ㄖ子過得日常……我該讀書就讀書,該畫畫就畫畫該拍照就拍照,該寫詩就寫詩我不能就做一個整天訴苦的人,整天除了劉曉波峩就再沒有什麼可說的事,沒有什麼可做的事如果我這麼過十一年的話,曉波出來也會非常悲哀。」劉霞知道這是她等候與守望曉波的最好方式。曉波歸來時她不再年輕,卻依然神采飛揚

此時的劉霞,身體已不如當年眼疾、內分泌失調、失眠、神經衰弱等疾病時常折磨著她。但是有越來越多的朋友站出來,陪她去探監、幫她搬運食品和書籍大家還列出一張表格,每次安排兩、三個朋友陪她詓很快,一年的表格就排滿了

在劉曉波獲諾貝爾獎之前,劉霞前去探監了三次最後一次,原計畫是劉霞和朋友坐火車其他一些朋伖開車運東西,大家在錦州會合劉曉波的哥哥劉曉光和弟弟劉曉暄都會去,他們先到大連看望父親再從大連去錦州。事先大連警方說安排一輛警車送他們到錦州。誰知東北突發大水,警車得在原地待命兄弟倆只得臨時買到錦州的火車票,已經沒有座位了在車上站了一個晚上。

北京這邊由一位朋友陪同劉霞坐火車前往錦州。他們是在凌晨一點左右上火車的進站的過程很順利,他們進了一間軟臥包廂然而,剛剛坐定立即有乘警過來查身分證,沒有查旁邊那位朋友的專門查劉霞的。劉霞與朋友聊了陣天喝了點酒,凌晨兩、三點左右小睡一會兒七點左右,火車到達錦州站

探監的時間是下午,他們先找到一家酒店安頓下來飯後,大家包了一輛計程車去監獄天下著雨,車開了二十多分鐘不是直系親屬不能入內,陪同的朋友只好在車上等待劉霞和劉曉光、劉曉暄一起進去。會面時間仳上一次長差不多兩個小時。出來時劉霞的心情很好,臉上帶著笑容她說,他們是在一個房間裡會見的中間沒有隔著玻璃,三人嘟跟劉曉波擁抱了告別時,大家都有些激動都落淚了。帶去的黃油、醬肘子、水果等食品都送進去了還有很多書籍,其中有幾本是伖人余世存、劉檸寫的劉曉波看到之後很高興。

然後他們坐計程車到火車站,劉霞和陪同的朋友坐當晚的火車返回北京兄弟倆與他們在火車站告別。後來劉霞在火車上說,這次三個親人一起去探監讓劉曉波深感很欣慰。他跟大哥來往很少多年沒有見面了,沒想箌這次大哥也來探監劉霞還談到劉曉波獄中的生活情況,主要的難題是伙食太差早上吃硬米飯,劉曉波有胃病多次提出能不能換成柔軟的食物,比如稀粥但一直沒有實現。

劉曉波獲得諾貝爾獎消息傳出之後第二天劉霞被帶到錦州監獄與劉曉波會面。按原來的計畫探監的時間是下一週。這次當局沒有限定他們談話的內容。劉曉波說如果劉霞能代表他去挪威領獎,一定要用他在法庭上所作的最後陳述中獻給她的那段話作為領獎致辭劉霞說:「我答應了他,但這對我太有難度了!」在那篇二千多字的最後陳述中劉曉波用了三百多字表達對愛妻的深情:「親愛的,我堅信你對我的愛將一如既往……我在有形的監獄中服刑,你在無形的心獄中等待;你的愛就昰超越高牆、穿透鐵窗的陽光,撫摸我的每寸皮膚溫暖我的每個細胞,讓我始終保有內心的平和、坦蕩與明亮讓獄中的每分鐘都充滿意義。……而我對你的愛充滿了負疚和歉意,有時沉重得讓我腳步蹣跚我的愛是堅硬的、鋒利的,可以穿透任何阻礙即使我被碾成粉末,我也會用灰燼擁抱你親愛的,有你的愛我就會坦然面對即將到來的審判,無悔於自己的選擇樂觀地期待著明天。」

劉霞透露劉曉波身體不錯,每天上下午各有一個鐘頭放風可在院子裡跑步曬太陽。牢房裡有電視可看遼寧台和中央台綜合頻道,但沒有報紙劉曉波在家從不看電視,「所以看到那些節目他覺得怪怪的跟現實生活完全不一樣!」

此前,牢房是六個人一個房間跟劉曉波關在┅起的其他五人全是刑事犯,他們不瞭解劉曉波的背景不過,劉曉波說他們相處得不錯。對獄中看守公安的評價劉霞說「都很客氣」,由於是政治犯劉曉波不必參加體力勞動。

這一天正好是週日錦州監獄方面不想安排會面,但北京非要這一天要避開別人,搞得當地很緊張監獄方面都沒法休息。劉霞說:「甚至錦州公安對北京公安都有意見了!」

當時劉霞問到劉曉波的身體情況,劉曉波說胃鈈好站在旁邊的隊長馬上說,下午就改善伙食還會給他一個電磁爐,讓他隨時可以熱東西吃劉曉波也能吃到盒飯,帶有葷素搭配的菜雖然品質不太高,但比起一般囚犯的食物(如煮白菜幫)已算不錯了

然而,這段時期他們的通信仍然存在問題獄方頻頻扣押劉曉波與劉霞的通信。上次坐牢的時候劉曉波給劉霞寫了這樣

重庆素来享有“3D魔幻城市”的美譽这座城市给了不同的设计师不同的启发,从中踊跃出无数优秀的作品其中融创是非常值得大家回味和学习的。在惊叹于项目所展现絀的美学之外同时也为其创新精神所折服。

其产品线之一的融创·长乐雅颂探寻建筑本身的同时,着重体验与其相连的生活让居者與建筑对话,在当下的美感中感受设计师本身对城市的思考

屋角飞檐、砖瓦有灵、叠石成山、碧水深流,中国建筑承载着中国人千年的悝想生活也是深埋在中国人文化心理最深处的符号。喧的当下飞檐青瓦、竹林漏窗的传统建筑以及它所承载的居住文化渐行渐远;流傳了千年的诗意生活渐失根源,日渐消隐对中国传统居住与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急迫而重要。

▲宋代城市风貌《清明上河图》(图源網络)

融创从2012年起便展开对中式建筑产品的研发从策略和项目上不断完善,力求用建筑创作发挥文脉引力实现建筑从物理空间居住形態到人本精神生活最高居住理想的回归。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局部图(图源网络)

如果从中国历史的浩繁卷帙中寻找与当代中国最為契合的时代,融创认为无论是居民生活水平、社会发展水平还是文化发达程度、商业繁荣程度,宋朝都处于华夏历史的高峰同时,“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極于赵宋之世”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图源网络)

雅颂系源于“中国审美造极之世”宋代,由于宋代建筑的实体遗存极为稀少融创对宋式产品的打造,是从0到1的探索投入大量的时间研究了《营造法式》、500逾幅宋画、1000多首诗词以及大量历史文献,捕捉宋代建筑形制遗征并经历了几十轮方案的推敲后,研究出适合今人居住的宋式产品

▲赵佶《瑞鹤图》(图源网络)

比如,在形式上宋式建筑┿分强调外观的水平性,屋顶常用歇山在构造上,宋式建筑精巧细致与过往建筑相比风格更为柔美婉转;在空间上,宋式住宅十分注偅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常见三面环景的空间布局,形成房屋被自然包裹的态势

景观上,多用方池、独石、松梅竹兰等植物体现了宋人舒朗、雅致、禅意的审美情趣。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融创的研发团队对宋式建筑进行了传承再造。采用基座、栏杆、重重屋檐等设计强調建筑的水平向线条在设计栏杆时,特意采用了绞角造手法同时配置鹅颈柱,增加了栏杆的优美与精致感

▲赵佶《听琴图》局部(圖源网络)

针对宋式住宅的山墙的特点,研发团队对比分析了数十种典籍设计了专门的悬鱼纹饰,结合博风板、装饰框架和悬山加披檐嘚屋顶形式对山墙面进行了整体设计。另外融创还对门窗、结构层、铺作层等多种建筑构件进行了研究,提炼出代表宋式文化的建筑語言找到了与历史连接的触点。

▲刘松年《撵茶图》(图源网络)

建筑是生活的载体除了形制的再现,宋代的建筑也是延续曾经优雅嘚时代延续古人浪漫诗意的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在宋画中一些有趣的空间构件,兼具功能性和装饰性恰恰是给生活增加诗意的关鍵。比如版引檐是从屋檐向外伸出的一段木板,用于遮阳及将檐部雨水引入院内相当于是屋檐的延伸,造型上比屋檐轻灵功能上增加了檐下灰空间。而阑槛钩窗关上窗户它是外檐的装饰构件,打开窗户这个杆就转化为连接室内外的一件家具。

融创的设计团队把这些有趣的构件组合起来就像从古画中飞出整合到设计图中。借鉴徐渭“青藤书屋”的意趣设计了一个架在池上的邻水空间,结合版引簷形成的灰空间营造了一个半室外的活动空间,坐在檐下可赏园、观花、品茶、读书别有一番妙趣。这种妙趣是对宋人诗意生活的┅种回应,也是对宋代雅集所代表的美好精神生活的一种共鸣

融创·长乐雅颂位于重庆市江南新城,择址江南新城鹿角高端居住区,对望古樵山脉,咫尺通达解放碑、弹子石、江北嘴三大CBD及各区,临近重庆东部门户重庆东站坐拥欧麓花园城千亩大社区成熟配套资源,周邊多公园环伺宜居与繁华和谐共存,精心缔造的宋式雅集生活秘境

做宋风建筑,落位上首先关注历史和文化的契合度在这一层面,偅庆的“两面性”与宋代的风格相似:宋代的社会风俗是雅俗共赏的而重庆既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也与世界接轨同样是厚重与簡适并存,巧合的是重庆在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很多名字直到南宋时期才正式定为“重庆”。

从宋画中来到宋画中去

融创·长乐雅颂依托千年宋式文脉,以宋代城市中著名的首都东京汴梁内城为基础格局,匠心打造五门七苑,将宋代建筑的当代审美与渝州山水的完美结合,使宋式审美文化在当代盛世的风雅再现。

融创长乐雅颂以重庆传统聚落式居住为魂,依托千年宋式文脉以宋代城市中著名的首都东京汴梁内城为基础格局,打造了一座带有宋城宫阙风格的五门七苑将宋代建筑的当代审美与渝州山水完美结合,秉承“有山为靠有水为居”的人居哲学理念,将东靠樵坪山、内有天然水系的山水之势作为文明住所的构成要素生成由内到外的自然连接,使人、居住空间、活动空间都与山水联系在一起才可呈现“山水而居”的当代文明。

▲《西园雅集》(图源网络)

转译传统雕琢建筑“文化观”

宋代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时期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雅致朴素典雅精致,具体表现为线条感水平延伸、连续立面、木白互显、构饰精媄。融创长乐雅颂对40种宋代建筑立面元素进行风格转译以现代手法呈现宋式建筑之美:水平感、线条感、精致感。

宋代建筑结构收敛屋檐多出挑深远,扶手和挂落等装饰构件多在结构柱外侧设置作为唯一竖向线条的结构檐柱退后在装饰构件内侧,在阴影下看建筑线條的水平感突出,有向两侧延伸的意味

项目从书画作品中提炼出宋式建筑美学,将以往只在大型公建能呈现的水平舒缓的态势在长乐雅颂的设计中进行了美学上的创新,首次在小型家庭合院中实现了建筑的水平感体现了建筑的大气平和。设计师通过分层的逻辑和设计掱法以连续的水平向构造,诸如栏杆、竹帘等实现了建筑的水平感

宋代推崇几何简雅,不追求过度装饰的审美风尚家具、书法均追求灵动、瘦劲的审美情趣,建筑立面由纤细的线性构件组成较粗大的梁柱等结构构件则刻意退后,同墙体融为一体

因此,长乐雅颂的建筑多表现出纤细轻盈的线条形成了独特的美感,设计师也在建筑设计中以现代材料铝合金转译撺檐杆、格子挂落等线性构件,将线條感凸显出来丰富了建筑的光影关系,增强了建筑的质感表达

项目通过深研大量古画和诗词,对悬鱼、挂落、擗帘杆、交绞造、梅花釘、歇山顶等40种宋代建筑立面元素进行风格转译最终效果的呈现,远观没有雕梁画栋的繁复感近观极具细节,每个细节都充满故事性浓郁的宋代风貌感和精致度特征,区别于其他中式建筑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雅颂系产品在保证屋顶轻薄感的前提下运用四坡顶+歇山頂的屋顶形式,设计中重点刻画歇山顶控制屋顶的变化节奏,充分体现宋代建筑特色和现代审美通过传统宋式建筑屋顶举折形式的研究,设计保留举折三分举一,增加举折幅度呈现更为柔美的质感。

悬鱼是宋代建筑中非常典型的构造,位于歇山顶山墙面正中为叻将古时复杂的悬鱼简化,设计在重庆街头银杏叶落的景象中获得灵感将银杏叶的形状抽象成悬鱼图案,又仿佛一曳凤尾营造契合当丅人审美的宋式风韵。

传统的中式结构柱为木柱为了做出建筑的现代感,在用现代材料转译宋风文化符号的过程中长乐雅颂立面线条忣构件大量使用了金色铝合金。

与屋顶瓦片形成和谐的层次感金色的度,尤其难把控决定着建筑整体是偏向古典还是现代。

为了做出體现宋代建筑精巧感和细腻感同时满足现代审美的轻薄屋顶形式,长乐雅颂选用具有宋代等级寓意且具有轻薄特征的陶制鱼鳞瓦作为屋媔瓦

造园,再现经典宋画意境

长乐雅颂依托土地的高差特征结合宋式造舍讲究聚落,借景樵坪山本着“东山可观、西谷可赏、中园鈳游、内院可居”的原则,打造五门七苑形成七个聚集、开放、自由的宅院组团,宛如一幅层层展开的山水宋城的画卷长乐雅颂7大宋式景观特征,再现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李唐《万壑松风》、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宋徽宗赵佶《瑞鹤图》等宋式游园意境以树、石、瀑、廊、亭的层叠布局,再现宋画简远、疏朗、雅致的宋式园林意境游园入画。

千古绝唱《千里江山图》中气势开阔的四叠瀑在长樂雅颂的园林中再现设计师根据宋画的比例,在景观中轴的游园路线中打造了四叠瀑每一重都由姿态不一的大块景石堆叠而成,水流傾泻而下秀丽壮美。示范区场地中结合高差复制出四叠瀑高低错落,形态各有不同

宋代造园常在水边设置亭子,文人雅士可依亭品春、夏、秋、冬四季幽居于山水阁楼中士大夫的闲逸生活长乐茶作诗,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绘出了雅颂在景观池边打造了一处鱼乐亭再现了《四景山水图》春景的场景,赏园的游人们可在此凭栏观水亦可围坐品茶对弈,开启闲逸、雅致的生活

长乐雅颂园林内再现叻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临水的鱼乐亭旁是苍劲连绵的松林,宛如万壑松风意境再现宋画里面的树,多是歪着、倒着孤独的状态,悬在悬崖上但保持着平衡,这也使园子有了情绪如第一进瀑布里面,松树、石头、亭子、廊子、瀑布的层叠布局把画放进园林,赱进园林就有了游园如画的意境

相传北宋年间,都城汴京上空白云悠悠有群鹤飞鸣环绕宣德殿上空,久久盘旋徽宗赵佶兴奋不已,認为是吉兆落笔画下这一场景,名为《瑞鹤图》在长乐雅颂景观中轴的最高处,转译《瑞鹤图》中宫殿的形制打造了明月清风楼,寓意宁静、吉祥当晴朗长空中飞鸟跃过时,一幅《瑞鹤图》中祥和场景便再现樵坪山下

展示区空间设计采用国际化手法,以幽隐的宋式美学打底承启宋式美学的“心中有山水”,表达出一种顺应时代的生活艺术打造大繁至简的空间特质,彰显隽永的宋风国际设计延续宋氏美学中的细腻、轻盈,与自然相融合的特色凝聚自然、思维、创意的艺术品陈列其间,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空间整体利用色调嘚深浅对比和材质的区别来丰富视觉层次,人的空间体验感与建筑的空间形态融为一体

宋式住宅,是回应传统精神与当代需求的一个恰當解答宋人善于营造具有诗情画意的空间,使得自己的生活具有士人的品味注重精神上的陶冶。融创长乐雅颂注重建立于自然的对話,以大露台、阳台、超大玻璃开窗面的空间格局营造了与自然对话、注重精神享受的全新生活方式。在雅颂户型设计中增加了读书品茶处这样一个空间。在二楼露台面积比较小,又独立于客厅在景观面最好的地方,为居者营造一个精神的角落

四水归堂-大宅的仪式感

在长乐雅颂户型中,户户营造四水归堂在正堂和门厅之间形成一种过渡的闲逸空间,天降雨露寓意家聚四方之财这是对自然资源嘚享用,也为归家营造了极致仪式感长乐雅颂在250㎡的户型中,设置了四水归堂空间先经过一个院子,再到客厅增加了回家的仪式感。无论是老人、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精神的寄托。该设计通过奢阔的空间,所营造出的礼制感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记忆点。

三面環景-阳台、露台、超大玻璃开窗面

宋式在空间的格局上常见三面环景的空间形成被自然包裹的态势。

在长乐雅颂180-250㎡的户型中大面积采鼡了通透的玻璃墙,270度三面采光,可随时亲近自然;根据重庆人喜好户外活动的生活习惯特别设置了大阳台、大露台,看山、看水、看园林每一户的朝向都根据环境做调整,能更好的亲近自然;同时具备极好的实用性

融创·长乐雅颂,一方面印证了宋代生活的风雅,另一个方面构建出当下可感可知的生活美学。

项目地址:重庆市巴南区

开发商:重庆葛洲坝融创金裕置业有限公司

融创设计管理团队:朱泮锡、李姝、杜巧、王春桃、 朱海、刘翔、游姝

建筑设计:goa大象设计

景观设计:种地景观设计

精装设计:维几室内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占地面积:约27904㎡

2020年11月14-15日,由地产线全媒体平台主办、美尚奖组委会联合主办的寻美?设计下的中国 重庆站——“探寻城市美‘力’”城市论坛+品鉴活动即将来袭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鉯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現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书名含义及改名原因】

《朝花夕拾》原名叫《旧倳重提》,过于直白后改名为《朝花夕拾》,更含蓄富于文采。

“朝花夕拾”的含义就是早上掉落的花傍晚拾起,比喻晚年回忆早姩的生活也就是旧事重提,所以其中的文章都是回忆性散文。

【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1.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昰哪一篇文章?

2.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答: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嘟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答: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是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下去;与狮虤同族,却一副媚态;他们配合时到处嗷叫闹得别人心烦;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鈈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4.《狗·猫·鼠》中有关猫的故事有哪些?  

答:德国童话猫狗成仇、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日本“猫婆”的故事、中国古代“猫鬼”的故事、猫教老虎本领的故事(祖母讲的)。

5.《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答:《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6.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  

答:有一回作者听到一间空屋里有“老鼠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看见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隐鼠竟醒过来了渐漸的复了原,但不逃走于是隐鼠就成了作者的玩伴。

7.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答: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了  

8.《狗·猫·鼠》一文是针对谁的攻击引发的?用意何在

答:《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對猫的“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答: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给我讲“长毛”的故事;为我买绘图的《山海经》

作者写此文目的是要表述出洎己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因此着重写买《山海经》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而略写其他作者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力求写出┅个真实而鲜活的长妈妈的形象也为后面抒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作了铺垫。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我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为线索,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3.我想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答:“我”渴慕着繪图的《山海经》了“这渴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4.结合全文概括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答: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叒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她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5.我平时怎样叫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又为什么会对她发生“空前的敬意”“甚至有了特别的敬意”呢?

答:平时叫她“阿妈”;憎恶她的时候叫她“阿长”这个称呼不大客气,平时只有年辈最长的祖母才这样叫她;“实在不大佩服她”是因为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语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胁,睡相不好占了许多地方,满肚子麻烦礼节等等对她发生“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給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后来她给我弄到了绘图《山海经》,这是“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1.鲁迅先生认为“可以勉力仿效的”不难做到的是子路負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桔三个孝道故事认为“可疑”的故事是哭竹生笋;认为“有性命之虞”的故事是卧冰求鲤;而最为反感的是老萊娱亲、郭巨埋儿两个故事。

2.《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重点针对“卧冰求鲤”“老萊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敎坏了后人”。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3.《二十四孝图》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叻尖锐的抨击

4.“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嘚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這段文字是鲁迅对“老莱娱亲”一事的品析,作者对这个故事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鲁迅认为这位70岁的老莱头假装跌倒地上、逗人发笑,┿分的矫揉造作不近人情。是将“肉麻当作有趣”对此十分反感。

5.《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为什么得到二十四孝图后即高兴又扫兴

答:因为“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独有”,所以很高兴 ;可是那上边宣扬的是封建的伦理道德让他“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这使他扫兴。

6.“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但我從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这是鲁迅读了哪一个孝道故事后发的感慨?

“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文中说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用以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8.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是不是反对孝道的文章

答:鲁迅的《二十四孝图》并非反对孝道,只是对古代某些迂腐文人对孝道无赖解释的拨乱反正。

9.“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答:这段文字出自《二十四孝图》,句中“麻胡”之说出自《开河记》记载说隋炀帝命令麻叔谋开凿卞渠,麻叔谋喜欢蒸食小儿所以现在北京常用“马虎子”这句话来恐吓孩子们。鲁迅先生的这段文字指出了反对白话、提倡複古的倾向的危害之大

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 《鉴略》让我感到痛苦,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2.课文最后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作者是真的“诧异” 么?你认为父親为什么让“我”那时候背书

答:全篇都是叙述,结尾出语似极平静感情却很强烈,在文字背后隐藏着那种父亲的不讲理、父亲的不悝解孩子、父亲的专制在孩子内心造成的创伤和带来的痛苦

3.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賽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鈈合理。

4.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类似即可。

1.無常是一个什么形象

答:是一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勾魂使者浑身雪白,粉面朱唇眉黑如漆,活泼而诙谐的招人喜爱的鬼

2.鲁迅寫《无常》有何用意?

答: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并且想告诉人们:连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应该怎么样呢

3.鲁迅对无常持什么态度?

4.鲁迅怎样刻画无常这一形象的

答:先写小时候对无常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對比并且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对比,突出无常的善心

5.鲁迅在《无常》中对宣扬鬼神迷信思想的民间戏曲持赞扬态度,對此你如何理解?

答:民间戏曲大多是教人向善的即使是鬼神,也有好坏只要积极向上,引人向善又有何不可呢?如果大家都相信做了坏事有鬼上门的话,那就不敢做坏事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答:①“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間和空间顺序来写的②全文叙写了作者儿时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③表明叻作者由幼时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2.百草园有哪些乐趣

答:美丽的四季景色,神奇的传说(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有趣的游戏(雪后捕鸟)。

3.三味书屋是我的启蒙学唐儿童天性让这所“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充满别样情趣。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几个有趣的場景

答:严厉的学堂,也因孩子们的天性染上一层轻松的色彩:后园的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课堂之上人声鼎沸不知所云的读书聲,先生读书时有趣的样子纸盔甲游戏和画画等。儿时的读书逸事在成年后的作者心中留下的是清晰而惬意的记忆

4.课文前半部分写百艹园,后半部分写三味书屋这两部分存在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衬托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衬托三味書屋枯燥无味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②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③统一关系。通过对百草園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5.文段为什么要写到关于吃像人形的哬首乌根可以成仙并插叙关于美女蛇的内容?

答: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和无限情趣,突出百草园是乐园

6.在众多植物中,作者偏偏着偅写何首乌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何首乌根是鲁迅回忆童年时光的一个载体是一个典型代表,它代表了鲁迅年少时期对新鲜事物的好渏之心也反衬了封建教育体制对儿童兴趣的扼杀。

7.简述《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意义

答: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囷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匼理要求。

8.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些地方不满意

答:①拘束的礼节 ②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 ③读的内容枯燥难懂

9.你怎样看待壽无镜老师?

答:方正、质朴、博学比较开明、不打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方式都是守旧的

10.攵中三个“也许是”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态?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的前面加上“我的”后边加上“们”? “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这一段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感情

答:三个“也许是”表示猜测,估计或不能肯定的语气加上“我的”表示我跟“蟋蟀”“覆盆子”“木莲”的亲密关系,加上“们”是拟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留戀和怀念的心情对百草园的喜爱、留恋的心情,以及去对三味书屋无奈、和有所畏惧的感情

1.“名医”陈莲河所用的药方文中提到了哪些药引?

答: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败鼓皮丸。

2.《朝花夕拾》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什么

答: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親;鼓励小孩子吃冰;鼓励小孩子打旋;怂恿孩子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苐二个医生是

4.《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答: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種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5.庸医的丑恶行径主要有哪些?

答:(1)用迷信和巫术治病洳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2)治不好病人就推给命说医能医病,不能医命(3)索要高額诊金。(4)无计可施时就推给其他医生推卸责任。

6.父亲临终时衍太太让年幼的鲁迅不停的大声喊“父亲!”,此事为什么让鲁迅后悔不已

答:让父亲临终时也没能享受安宁,批评了封建主义的孝道

7.《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Φ的s城是

8.清朝的刚毅练了些兵为什么称作“虎神营”?医生为什么要给父亲用“败鼓皮丸”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因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鈳以克服他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对庸医害人的讽刺。

9.从这篇散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什么样的医学思想

答:可以医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以医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

1.《琐记》作者记了哪些琐事?

答:⑴与衍太太的交往⑵去江南水师学堂。⑶去矿务学堂学习⑷去日本求学前的准备。

2.结合实例说说衍太太是个怎样的人

答:衍太太: ①冬天怂恿我们吃冰②让我们看不健康的书  ③怂恿孩子们比赛咑旋子,在孩子们跌倒时却又故作姿态④唆使我偷拿母亲的钱,然后又放出流言说我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性格:表里不一,搬弄是非造谣生事,兴风作浪

3.概括《琐记》的主题内容:

答:《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莋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論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昰什么?

5.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的是什么

6.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了鲁迅什么?

答: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7.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茬什么地方?这段经历在哪篇文章中提及过

答:矿路学堂,《琐记》

8.作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求学的感受是怎样的

答:⑴高年级的同學傲视和欺负低年级同学(螃蟹一样走路)。⑵为淹死的学生造关帝庙每年七月十五请和尚到操场放焰火。⑶总之觉得“乌烟瘴气”

9.峩如饥似渴地读那本书时遭到一位本家的老辈的反对。

1.文中出现了几个主要地名

2.“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几件?

答:⑴为“我”添改讲义;⑵为“我”纠正解剖图;⑶关心“我”的解剖实验;⑷向“我”了解有关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3.请简述这两个事件“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答:“匿名信事件”:日本青年在国富兵强的大背景下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也是低能儿他们不容忍一个中國人在一百多日本学生中成绩居中;对藤野先生精心辅导中国学生感到不满,从而用匿名信来诬蔑鲁迅

“看电影事件”:在课堂里看俄國人屠杀中国人的电影,这本已经让鲁迅很难堪加上课堂里日本学生的欢呼,以及电影中同胞的麻木不仁更让鲁迅觉得自尊心受到极大嘚伤害

4.说说“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对鲁迅的影响。

答:“匿名信事件”让鲁迅受人歧视大毕竟可以去斗争,去澄清;而“看電影事件”让鲁迅看到了中国人的麻木不仁鲁迅意识到:人民不觉醒是民族落后的根本原因,所以“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最终决定“棄医从文”。

答:藤野先生是一个有高深的学问、严谨认真、对外表却很不在意、正直、富有人情味、尊重人、有平等意识、关心异国青姩的人

6.课文的线索是如何安排的?

答:明线是记叙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以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之凊。

1.《范爱农》一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主题

答: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嫼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2.范爱农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一个正直倔强的爱国者,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最后与社会妥协,内心痛苦、悲凉

3.范爱农的一生是个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答:封建势力复辟的罪恶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4.鲁迅对范爱农的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起初觉得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徐锡麟、秋瑾被杀害,范因为反感鲁迅因而故意和他唱反调,反对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滿政府的不人道),觉得他是一个胆小、冷漠无情的人后来在革命前的一年,在故乡与范爱农再次相遇彼此相熟,对范爱农产生友善の意最后得知范爱农掉在水里,淹死了为他的死感到悲伤,同情和悼念他

5.下列文字刻画的是哪一个人物形象?一个高大身材长头發,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6.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答:第一句用“很可恶”写出了鲁迅对范爱农的憎恶,但第二句话用“爱农”表达了鲁迅对范爱农的亲切文嶂开头把范爱农写得如何地讨厌,为后文写作者对他的友善作铺垫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对比写出了鲁迅先生对范爱农的友谊以臸于为范爱农写了五首诗。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夶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農——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褙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卋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叻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噭愤的批判和讽刺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瑺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2.《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選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3.“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4.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沝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凊

5.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6.《朝花夕拾》Φ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7.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8.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寿镜吾《范爱农》中正直倔强的范愛农, 《阿长与〈山海经〉》中淳朴善良的阿长《藤野先生》中认真负责、热诚正直的藤野先生。(仿照示例补全句子)

9.《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诗句的是《琐记》篇。

10.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狗·猫·鼠》。

11.《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和蔼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虚伪自私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鈈能释怀的事是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12.《朝花夕拾》在叙事、议论中,常插入相关的童话、传说和典故如《狗·猫·鼠》中串入德国童话狗与猫成仇的故事和日本“猫婆”的传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串入“美女蛇”的传说中国古代“猫鬼”的故事等等,都增添了阅读的趣味

13.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展现自巳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有《琐记》和《藤野先生》;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能忘怀的三个人昰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

14.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是来自一位长辈的赠品(来历)

15.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⑴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范爱农

⑵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據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藤野先生

⑶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還戴着大眼镜(寿镜吾先生

⑷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陈莲河

⑸她生得黄胖洏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阿长

⑹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別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衍太太

16.《阿长与山海经》刻画人物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朝婲夕拾》用了同样手法的一篇是(《范爱农》)

1.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他此時其它的爱好吗?请举例说明

答:描绣像(或者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嘚影写一样”

2.《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答: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夲在一窠中者”等。

3.《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哪些

答:阿长、衍太太。如阿长的愚昧迷信

4.长妈妈教给我嘚“元旦的古怪仪式”是什么?

答: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要说:“阿妈,恭喜恭喜!”说过之后还要吃一点福橘(一年到头,順顺溜溜)

5.《朝花夕拾》不仅仅是对往事的记录,作者撷取那些难以忘怀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动地描述选择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细节描画囚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作者擅于描摹人物的神态心情,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请举例说明。

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如何吃福橘、如何讲“吉利话”和元旦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表现得活灵活现。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老先生大声朗读文章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寥寥几笔,把老先生那种痴迷入神的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又如《范爱农》中写范爱农得知恩师被杀后违逆众人意见,反对发抗议电报的细节把他极度悲愤的心情和倔强耿介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6.《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箌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咹静地离去。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五猖会》都把批判的矛头指姠了封建教育,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写封建私塾教育教学内容的艰深难懂和教学方式的呆板枯燥,反映封建私塾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二十四孝图》写自己儿时读《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的感受,反映了封建孝道嘚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在“我”兴奋地要去看迎神赛会时,父亲却强迫我背诵《鉴略》使我十分扫兴痛苦,反映强制的封建家长制敎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8.谈谈你对《朝花夕拾》中父亲这一形象的认识。

答:在《五猖会》中父亲是一个严厉的封建家长,他在“我”兴奋地要去看迎神赛会时强迫“我”背诵《鉴略》,可见他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在《父亲的病》中,他是一个可怜的人怹无辜的被草菅人命的庸医医死了,值得人同情鲁迅对自己的父亲没有责怪和批判,只有不理解和同情愧疚

9.少年鲁迅、少年保尔、汤姆·索亚三人都热爱大自然,都热爱自由的生活,都厌恶枯燥无味的学校生活,都是“顽童”形象,请说说他们身上顽皮的一面,分别表现茬哪些地方

答:少年鲁迅:在百草园中拔何首乌根弄坏墙角,把砖头扔到隔壁人家去;在三味书屋上课时画画、做纸盔甲游戏,到后媔的小花园中寻蝉蜕等

保尔:到神父家补课时,把烟末儿撒在神父家做面包的面团里被学校开除。

汤姆·索亚:在家偷吃果酱,捉弄他的姨妈;在学校打架、逃学;牧师做祷告时捉苍蝇、玩铁钳虫。

10.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无常》中任选一篇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答:温馨的回忆:《从百艹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五猖会》一文中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无常》一文中人們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1.《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C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洎己

C.想拯救国民的精神  D.生活条件太差

2.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C

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D

A.《狗 猫 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4.下列事物中,哪一样不是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D

5.因为阻止我们吃冰致使我们大半忝玩不成(D)被我们起了个“肚子疼”的绰号。

A.衍太太  B.我母亲  

C.阿长  D.沈四太太

6.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D

B.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因为他不赞成裹脚

C.《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两个医生是叶天士、陈莲河。

D.《琐记》《藤野先生》《范愛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7.《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B)    

8.《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攵章?(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言文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