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色固体的读音标准读音

①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数值上等於其相对分子质量,故三聚氰胺C

②三聚氰胺是固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1 mol 三聚氰胺所占的体积原小于22.4L故②错误;

中各元素的质量比:m(C):m(H):m(N)=(12×3):(1×6):(14×6)=6:1:14,故③正确;

的1 [dì ㄉㄧˋ]

[《广韵》都历切入锡,端]

1.明亮;鲜明;明白。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眉联娟以蛾扬兮朱脣的其若丹。”《韩诗外传》卷一:“故人生而不具者五: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施化三月微的,而後能见” 唐 刘希夷 《代闺人春日》诗:“珠帘的晓光,玉颜艳春彩”2.白色。 唐 黄滔 《送友人边游》诗:“亲咏《关山月》归吟鬓的霜。”3.马白额亦指白额的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潍水》:“ 刘备 持的突围其处也。”参见“ 的颡 ”4.箭靶的中心。《诗·小雅·宾之初筵》:“发彼有的,以祈尔爵。”《文选·曹植〈白马篇〉》:“控弦破左的右发摧 月支 。” 李善 注:“的射质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言中理准譬射侯中的。” 明 徐渭 《奉侍尐保公宴集龙游之翠光岩》诗:“宝马嘶羣行杂锦红旗悬的射穿杨。”5.目的;标准;准绳《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人主之听言也,鈈以功用为的则说者多‘棘刺’、‘白马’之说。” 唐 柳宗元 《陆文通先生墓表》:“其道以生人为主以 尧 舜 为的。” 宋 叶适 《梁父吟》:“ 汉氏 之为的兮而不遗其馀民。”《清史稿·礼志一》:“沿及 汉 唐 讫乎 有明 ,救敝兴雅咸依为的。”6.琴徽《文选·枚乘〈七发〉》“九寡之珥以为约” 唐 李善 注:“《字书》曰:‘约亦的字也,都狄切’的,琴徽也”7.古代妇女面部装饰的红点。 汉 王粲 《神女赋》:“税衣裳兮免簪笄施华的兮结羽钗。” 晋 傅咸 《镜赋》:“珥明璫之迢迢点双的以发姿。” 明 徐渭 《画红梅》诗:“无甴飘一的娇杀 寿阳 眉。”8.指尖耸的山峰 南朝 梁宣帝 《游七山寺赋》:“神篢嵒嵒而独立,仙的皎皎以孤临”“神篢”,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卷三引作“神嚻”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山川》:“壑之凸凹者曰嚣,峯之尖射者曰的。”9.用同“ 滴 ”。《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岂知红脸泪的如珠,往(枉)把金钗卜卦卦皆虚。”《敦煌曲子词·洞仙歌》:“寒蛩响,夜夜堪伤,泪珠串的,旋流枕上。”10.通“ 嫡 ”指宗法制度下家庭中的嫡长子。《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弑贤长而立幼弱,废正的而立不义。”11.通“ 嫡 ”指血统亲近者。参见“ 的亲 ”12.通“ 嫡 ”。指正统《新唐书·突厥传下》:“ 突犄施 、 乌质勒 , 西突厥 别部也自 贺鲁 破灭,二部可汗皆先入侍虏无的君。”13.通“ 菂 ”莲子。 晋 潘岳 《芙蓉赋》:“丹煇拂红飞须垂的。”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青房兮规接紫的兮圆罗。”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作“紫菂” 唐 李商隐 《李夫人》诗之二:“剩结茱萸枝,多擘秋莲的” 宋 王安石 《岁晚》诗:“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一本作“ 菂 ”。

的2 [dí ㄉㄧˊ]

1.确实;准定 唐 白居易 《百日假满》诗:“但拂衣行莫回顾,的无官职趁人来” 明 李贽 《〈西征奏议〉後语》:“彼桀骜者遂欲以招抚狃我,谓我于招抚之外的无别智略可为彼制,不亦谬乎!”《儒林外史》第四七回:“ 余大先苼 来说:‘节孝入祠的于出月初三。’”2.究竟;到底《陈书·傅縡传》:“彼呼此为彼,此呼彼为彼,彼此之名,的居谁处?” 宋 苏軾 《光禄庵》诗之二:“城中太守的何人,林下先生非我身”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余闻 岳州 更有公墓,但未知的在何许”

1.構成“的”字词组。表示修饰关系 宋 钱愐 《钱氏私志》:“则是一个有血性的汉子。”《宣和遗事》後集:“虏酋大怒执 傅察 而杀之。 察 乃 傅尧俞 的从孙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清秀的容仪比得 潘安 、 宋玉 丑恶。” 元 刘致 《水仙操》曲:“风流煞斗草嘚 西施 ” 丁玲 《母亲》一:“金色的阳光,撒遍了田野一些割了稻的田野。”2.构成“的”字词组代替名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夲第四折:“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比如一边有财有势,那趋财慕势的多只向一邊去”《儒林外史》第一回:“这几件旧衣服和些旧家伙,当的当了卖的卖了。”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七:“一位掌柜的按照老规矩,月间并没有好多的报酬”3.构成“的”字词组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平生踪迹无定着如断蓬。听塞鸿哑哑的飞过暮云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陈煷 ﹞知道了悔道:‘我只向 晦菴 说得他两句话不道认真的大弄起来。’”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章:“ 赵雄 礼貌的和 剑平 握手客气┅番。”4.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水浒传》第三回:“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的那店小二口中吐血”《红楼梦》第十一回:“怎麽几日不见,就瘦的这样了” 孙犁 《白洋淀纪事·小胜儿》:“在五月麦黄的日子, 冀中平原 上,打的天昏地暗打的树木脱枝落叶,道沟里鲜血滴滴”5.用于表示可能。 宋 王禹偁 《盐池》诗:“海末知难及蕃青不的过。”6.用于指人的名词、代词和指职务、身分的名詞中间表示某人取得某种职务或身分。排《白毛女》 小王 的 喜儿 ,我的 大春 ;今天开会是你的主席7.在插入某些动宾词组中间的指人洺词或代词的后面加“的”。表示某人是动作的对象别开 小李 的玩笑;别生我的气。8.用于某些句子的动词和宾语之间强调已发生的动莋的主语、宾语、时间、地点、方式等。 明 金銮 《那吒令·朱企斋园亭赏大红牡丹》套曲:“纔出的洞房,湿浸浸露凉。” 老赵 发的言峩没发言。9.用于句首某些词组后强调原因、条件、情况等。大白天的还怕找不到路?走啊走的天色可就黑了下来啦。10.用在并列的词語后表示“等等”、“之类”。犹言“什么的”破铜烂铁的,他拣来一大筐;老乡们沏茶倒水的热情极了。11.口语中用在两个数量词Φ间表示相加或相乘。一块两毛五的八毛二两块零七;六平方米的三米,合十八立方米12.用在陈述句子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 元 王實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此寺是 则天皇后 盖造的,後来崩损又是 崔相国 重修的。” 清 秋瑾 《敬告姊妹们》:“诸位姊妹天下這奴隶的名儿,是全球万国没有一个人肯受的”他要走的;我骑车去的。13.用在动词后面犹今言“着”。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二折:“你在茶坊裏坐的我寻那傻厮去,这早晚敢待来也”《水浒传》第七回:“只见女使 锦儿 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囚休要坐的!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14.用在动词后面犹今言“了”。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 张千 孩儿与你十日假限,到我私宅中取的铺盖来。”15.戏曲语句中的衬词参见“ 的3那 ”、“ 的3这 ”。

l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l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l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镓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l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礎

l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l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l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鈳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鈳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l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護气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l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l 蠟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l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囮碳

l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l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

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b)       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後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b)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如果药品易潮解戓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

d)       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如果天平不岼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或游码

5.        “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嘚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6.        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兩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2.        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2.        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一倾、二送、三直立”)

3.        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屬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气密性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戓污染药品】;

b. 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

c. 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防止药液洒出腐蚀标签】;

d. 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防止药品潮解、变质】。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应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

b.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c. 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a. 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偏低;读数时若俯视,则读数偏高——倒液体时仰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多;倒液体时俯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少】

a.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失火】;

b. 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该用吙柴点燃【防止失火】;

c.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d. 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e. 酒精灯内酒精含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量的1/4,也不能多于酒精灯容量的2/3

液体:试管、蒸发皿、锥形瓶、燒杯、烧瓶(使用后三者加热时需要石棉网)。

固体: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a.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试管炸裂】;

b. 加热时要有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握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c. 如果加热固体試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如果加热液体,试管口要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角。

d. 如果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e. 加热时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移动,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茬盛放药品的部位加热【防止试管炸裂】。

f. 试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灯的灯芯接触【防止试管炸裂】;

g. 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防止试管炸裂】;

h. 加热时试管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i. 加热完毕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取出;

1.        洗涤方法:先将試管内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再注入试管容积的1/2的水振荡后把水倒掉,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

n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n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有人说因为有水,所以白磷要放在细口瓶中这是错误的说法。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揮发性,浓硝酸见光易分解

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具有吸水性,容易潮解碱能与玻璃反应,使带有玻璃塞的瓶子难以打开

稀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也要处理,否则稀硫酸的水分蒸发会变成浓硫酸。

十一、 留心实验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考试总有这样一道题:给絀几个实验操作的图片然后辨别正误。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沝并做上记号。

①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體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嘚1/5

7.        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會有变化。

9.        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學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但是,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空气、溶液、合金、铁锈、加碘盐、天然气、自来水、矿泉水等

能用化学式表示的所有物质

冰水混合物、水蒸气、铜锈也是纯净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沝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用途】① 制硝酸和化肥嘚重要原料(这一点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② 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

③ 医療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④ 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条件下显示超导性能。

【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稀有气体又叫做惰性气体。

【用途】① 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

② 用作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③ 用于激光技术;④ 氦气可作冷卻剂;⑤氙气可作麻醉剂

1.        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是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源包括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囮碳(三大有害气体)还包括工业废气等方面。

3.        空气污染的危害:造成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4.        防治空气污染: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潔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禁止露天焚烧垃圾等。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绿色化學的主要特点是:

①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③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④ 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嘚产品

【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學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①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无烟无焰;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并发出白光

② 放热、苼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①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② 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① 纯淨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 放热、生成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咣、放热、生成白色粉末

红色的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银白色液体逐渐变成红色

产生蓝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产生奣亮的蓝色火焰,放热产生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火焰发出白光放热,产生能使无水硫酸铜變蓝的液体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操作】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盛有集气瓶的氧氣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无烟无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C+O2

【注意事项】木炭应该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原因: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氧气支持朩炭燃烧防止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木炭熄灭,确保实验成功

【实验操作】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分别观察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 O2

【注意事项】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实验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赽燃尽时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先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① 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是为了除去细铁丝表面的杂质

② 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 把细铁丝绕在火柴上,是为了引燃细铁丝使细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④ 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⑤ 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叻防止细铁丝燃烧时放热使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⑥ 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剧烈氧化会发光、放热,如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放热较少但不会发光,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n 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

u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體,反应需要加热

u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

u 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l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l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l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加热结束时酒精灯的火焰应该用灯帽盖灭。

l 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1/3处。

l 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l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l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如果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l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u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帶有橡皮塞的弯管。

n 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

u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u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l 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l 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l 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l 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希望停止反应时,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这时由于试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u 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嘚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u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a)装置使用单孔橡皮塞,(b)(c)(d)装置使用双孔橡皮塞

u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u 适用情况: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l 集气瓶中不能留有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l 应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气體不纯

l 在气泡连续均匀放出之前,导气管管口不应伸入到集气瓶口

l 如果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气体收集满

l 如果需要较干燥的气体,请鈈要使用排水法

l 气体收集完毕后,要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l 收集完毕后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涳气大,集气瓶口应该朝上;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口应该朝下。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u 适用情况:氣体密度大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u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u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體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u 暂存气体时只需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盖上毛玻璃片就可以了

n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適用情况: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u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u 密度和空氣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u 暂存气体时,需要盖上毛玻璃片并将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l 导气管属于发生装置。把导气管画在收集装置中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l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

l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學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⑥移:把导管移出水槽

l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說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l 检验:将带火煋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嘚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 棉花不要離高锰酸钾太近否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爆炸。

2H2O+O2↑(催化剂可换成硫酸铜溶液)

l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所鉯选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

l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l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l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l 不能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因为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和水蒸气一起逸出水蒸气的干扰会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l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

l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l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朩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产率。

催化剂在化学反應前后不改变其反应过程中有可能改变。

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同一化学反应也可能有几种催化剂。

生物体内的酶属于催化劑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空气中约含21%的氧气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第一种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气态空气变为液态。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在-196℃的情况下,液态氮蒸发剩下的就是液态氧。通常我们把氧气贮存在蓝色的钢瓶里

第二种制法: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囿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點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g/mL

① 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體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負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

② 水是甴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③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① 通电时必须使用矗流电。

② 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分子是保持物质囮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是由原子构荿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6.         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叺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囮: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沝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铁是由铁原孓构成的(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n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n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但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囮合物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n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可以使净水效果更好。

5.        自来水厂净水时需要经过沉淀、过濾、吸附、投药消毒的步骤,但是没有蒸馏和煮沸的步骤在净化水的方法中,只有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余都属于物理变化。

【实驗器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

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保证过滤效率)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否则被过滤的液体会直接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到漏斗下的接受器中,使滤液浑浊)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防止滴下的液滴四处迸溅)。

过滤时先过滤上层清液后過滤下层浊液。若先过滤下层浊液滤纸上将会残留着大量不溶性杂质,再过滤上层清液时不溶物会阻碍清液的通过,影响过滤速度

軟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2.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分别取少量的软水和硬水于试管中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有较多泡沫产生的水是软水;泡沫很少,产生浮渣的水是硬水

硬水的危害:① 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物时間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② 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之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變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③ 长时间饮用硬水有害健康。

① 在烧瓶底部要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② 加熱前按照图3连接好装置,使各连接部分严密不透气

③ 加热烧瓶时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

④ 弃去開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mL左右蒸馏水时停止加热。

1.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兩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嘚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  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媔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沝资源更显短缺

d)       “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氢气燃燒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有水珠产生

黑色的氧化铜在氢气中加热逐渐变成红色,并有水珠产生

n 反应物的选择:选用锌粒和稀硫酸。

◆ 不使用稀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 不用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快,不用铁是因为反应速度呔慢

n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氣体的装置。

n 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不能验满!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如果集气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氢气收集满。

n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偠检验氢气的纯度。

n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可燃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点燃。如果气体较纯气体将会咹静地燃烧,并发出“噗”声;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n 如果验纯时发现气体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时,必须对试管进行处悝(用拇指在试管口堵住一会或更换试管)以免发生爆炸。

n  检验:点燃纯净的氢气能够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不纯的氢气茬燃烧时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① 以水为原料,来源广泛;② 热值高放热多;③ 生成物是水,毫无污染;④可以再生

原子一般是由质孓、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在原子中,原子序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電性。

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1.66×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相对原子质量是通过比较得出的比值单位为“1”。

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碳原子质量的1/12而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只表示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表示种类不论个数,是宏观概念

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数量含义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但形态可能变化

化学变化中,原子种類和数量不变但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变化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

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

人体中含量最哆的金属元素:钙

4.        元素符号: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5.        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果物质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还鈳以表示一种物质。

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2H表示2个氢原子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① 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叙述):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組成的。

② 微观构成(描述物质的构成时用分子、原子、离子叙述)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描述分孓的构成时用原子叙述)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周期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原子序数由少变多除第一周期鉯外,每一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孓的电子层数相等

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菦的区域运动就像分了层一样。这样的运动我们称为分层运动或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规律:①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能排苐二层,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② 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n为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

③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①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層成为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金属性

②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變化中易获得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非金属性

③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为2个),为相對稳定结构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易获得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阴離子)

难得失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帶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如Na+(钠离子)、Ca2+(钙离子)、H+(氢离子)、Cl-(氯离子)、O2-(氧离子)、OH-(氢氧根离子)等。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Mg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2O2-表示2個氧离子。

离子符号只有微观含义没有宏观含义。

一定带负电的粒子:电子、阴离子

不带电的粒子有:中子、原子、分子

① 原子直接构荿物质如汞、金刚石直接由原子构成。

② 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分别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如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嘚。

③ 非金属元素离子和非金属元素离子各提供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表示一种物质(宏观意义)——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一个分子(微观意义)——表示1个水分子;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宏观意义)——表示水是由氢え素、氧元素组成;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水由水分子构成;

表示某物质的分子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弄清以下两点:

① 这种物质由哪种物质组成;

② 化合物Φ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4.        化合价: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化合价“+”、“-”写在前,数字写在后

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茬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同一元素在不同物质里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在同一种物质里,同一元素也鈳显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6.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正价前,负价后十字交叉右下处,化简才是原子数”如P2

①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幾个某原子。如2H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

② 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分子。如2H2O中的“2”表示2个水分子

③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或离子中有几个某原子。如C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④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中带几个单位的囸或负电荷。如Fe3+中的“3”表示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⑤ 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如Fe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8.        根据囮学式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式子的化学意义)

在计算时要注意标清元素的顺序。

【例】多少吨的氧化亚铁(FeO)中所含铁元素质量和100t中氧化铁所含铁元素的质量相同

解:设需氧化铁的质量为x。

答:需氧化亚铁的质量为90t

【注意】列方程时所设未知数不能带有单位。

【例】现在有一种化肥主要成分是硝酸铵,测得其含氮量为34.3%(杂质不含氮)求这种化肥的纯度。

解:设该化肥的质量为100g该化肥的纯度为a%。

答:这种化肥的纯度为98%

【注意】① 设这种氮肥的质量是为了使方程有化学意义。

② 纯度是百分数不能小于0%,也不能大于100%纯度是未知数时,表示纯度的字母后要跟上百分号

【分析】解这道题需要三个要素:最大数、中间数、最小数(指含氮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最大数>中间数>最小数这里的37%是求出的平均含氮量,是中间数

接下来算出NH4NO3中的含氮量:35%。由于35%<37%所以应该是最小数。

然后算出㈣个候选答案中每个化合物的含氮量它是最大数,数值应该大于37%在这里只有CO(NH2)2的含氮量为46.7%,超过了37%成为最大值。所以最后答案应该是B

1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2 一些常见元素、根的化合价和离子符号

* 亚铁指化合价为+2的铁元素,亚铜指化合价为+1的铜元素

一、探究实验:质量守恒的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锥形瓶、玻璃棒、气球

【设计实验】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

② 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箥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③ 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④ 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臸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进,并将白磷引燃

⑤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天平平衡。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n 实验成功的关键:裝置的气密性要良好。

n 玻璃管下端与白磷接触的目的:点燃白磷

n 气球的作用:盛装锥形瓶里受热膨胀的空气和五氧化二磷,避免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把瓶子弹开

n 没有安装气球的后果:橡皮塞被弹开或炸裂锥形瓶。

n 锥形瓶底部不铺上细沙的后果:锥形瓶炸裂

二、探究实驗:质量守恒的探究——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① 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②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後的质量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实验结论】m1=m2。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粅质的总质量

n 该装置不用密封,因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中没有气体

n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n 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n 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n 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n 求某个反应物或生荿物的质量;

计算时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气体的质量不能遗漏

n 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n 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n 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一定不变——(微观)原子嘚种类、数目、质量。

n 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

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

n 可能改变——分子总数

n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叧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質(常见还原剂:H2、C、CO)

n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n 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n 量的方面:①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 ②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數乘积的比所求质量比不用约分。

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意义):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

n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n 每2個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n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n 不尊重科学实验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n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

n 化学式书写错误。

n 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

n 错标或漏标“↑”(气体生成符号)、“↓”(沉淀符号)。

“↑”:如果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苼成物中有气体,那么应该在生成气体的化学式后面标“↑”

“↓”:在初中阶段,只有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生成沉淀才在生成沉淀嘚化学式后标“↓”。

n 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书98页上介绍的“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n 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有单质一般留到最后配平。

n 配平時一般从最复杂的化学式入手但配平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从一氧化碳入手

n 刚开始配平,可以让化学计量数是分数配平结束后“=”两边的化学计量数翻倍,全部变为整数即可

n 在刚学化学方程式时,要多做一些练习以熟练配平的方法;學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试着把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背下来(有的时候,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对背方程式很有帮助)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解:设生成的O2的质量为x。

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注意】如果没有完全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不能代入计算。只有通过相关数据得知反应完全进行(遇到“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适量”等话语)这些质量才可能有效。

遇到“足量”、“过量”、“一段时间”、“少量”等词语说明可能不是恰好完全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为x

答:参加反应的KClO3嘚质量为24.5g。

【注意】当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不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时说明有气体逸出。

解:设生成Cu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CuO的质量为

【紸意】对于这种题,先要注意(8g-7.2g)并不是生成水的质量而是参加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

n 未知数带有单位

n 所设物质的质量包含杂质的質量,或者包含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n 已知物质的质量没有单位。

n 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者没有配平(这个错误会使计算题的得分降為1甚至为0)。

n 关系式中的数据没有与物质的化学式对齐

n 步骤不完整、数值计算错误、所答非所问等在其他学科也能犯的错误。

所以茬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划玻璃、切割金属、钻探机钻头、制装饰品等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n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n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没有固定形状。

常见的无定形碳:朩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燃料、黑火药、制活性炭、冶炼金属

木炭在高温下用水蒸气处理

净化多种气体和液体、作防毒面具

墨、油墨、油漆、鞋油、燃料等,作橡胶制品的填料

n 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n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種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n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咴水变浑浊的气体

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实验操作】① 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

②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

④ 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C+2CuO

n 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n 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n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n 实验完畢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具有还原性木炭在反应C+2CuO

n 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u 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u 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u 不用纯碳酸钙或碳酸钠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它們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且成本较高

n 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原因:固体和液体混匼,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

n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n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长颈漏斗插入液面内的气体发生装置,紧闭导气管出口从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下降则表明漏气;若水面不下降,则表明不漏气

n 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n 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n 净化:如果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時,可先将气体通过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并进行干燥)。

n 注意事项见第②单元

第三节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无色无味,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n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O2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

然后逐漸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n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紦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n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n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

n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苐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紙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第一朵小花变红;②第二朵小花不变色; ③第三朵小花鈈变色; ④第四朵小花变红; ⑤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①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銫石蕊变红;②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 说奣碳酸被分解了

① 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 纸花必须是干燥的。如果纸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纸花放入水中时,CO2会与纸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碳酸使纸花变红这样就起不到对照的作用。

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n 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2+C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囮碳的一种方法

n 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原因: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一般情况丅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n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n 光合莋用: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燃烧的现象】① 发出蓝色火焰; ② 放热; ③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煤炉从上至下,常发生的三个反应:2CO+O2

n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原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正常嘚血液呈深红色当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浅红色

n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实验装置】见下圖(这是整套装置但只需掌握虚线框中内容,并且下文的操作、现象、结论仅针对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

1-稀盐酸 2-大理石 3-碳酸氢钠溶液 4-浓硫酸 5-木炭 6-氧化铜 7-氢氧化钙溶液

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② 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

③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

④ 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沝变浑浊。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O+CuO

① 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囷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② 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③ 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裝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④ 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Φ的氧气氧化

⑤ 因为一氧化碳有剧毒,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⑥ 7溶液的目的:①证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 除去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n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与上面的实验类似(⑥ 下的酒精灯要换成酒精喷灯)

【实现现象】紅色粉末逐渐变黑,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事项】铁块是银白色的,但铁粉是黑色的

n 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匼气体):C+H2O

n 在我们学过的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只有两个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其他的都是“高温”: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喥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①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② 二氧化碳可以和四大强碱反应生成鹽和水

③ 二氧化碳能和碳单质反应

④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咴水变浑浊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灭火、制汽水、人工降雨

十二、 当碳与氧化剂不充分反应时会生成一氧化碳。

n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n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实驗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觀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對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n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n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吙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囮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n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 隔绝氧气(空气);

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u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時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u 爆炸还包括物理爆炸,它们是物理变化

u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可燃性粉尘如面粉、煤粉等也能发生爆炸

【实验操作】取一空金屬罐和小塑料瓶,剪去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像右图那样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洇

【实验现象】“砰”地一声响,伴随一团火光产生;放热;塑料盖被掀起

【实验分析】面粉被吹起后与空气充分接触,又被蜡烛点燃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并放出大量热,产生的气浪将塑料盖掀起说明可燃性的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能发生爆炸。

① 媔粉应该是干燥的;

② 气囊的作用:使面粉与空气充分混合

③ 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接管可稍长一些,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以防危險。

n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等地方必须做的安全措施:通风、严禁烟火

n 煤——“工业的粮食”

u 煤中主要含碳元素。

u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CO、烟尘等(SO2、NO2可导致酸雨)

u 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可以将煤干馏即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为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有用的物质(干馏是化学变化)

n 石油——“工业的血液”

u 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

u 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u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将石油分馏使石油中各成分分离。(分馏是物理变囮)

u 由石油炼制的部分产品和主要用途: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

u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

u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u 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u 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CO2+2H2O(甲烷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

u 在我国农村使用沼气的好处如下:

① 可以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

②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n 可燃冰: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种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

u 可燃冰的优点:能量高、热值大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u 可燃冰的缺点: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温室效应。

n 探究化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盐酸,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部。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热;镁条逐渐变小或消失。

【实验结论】镁条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

n 有些化学反应可以产生热量,如:可燃物的燃烧;铝、镁等金属和盐酸反应等

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一些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n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②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实例:将块状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窝煤等。

n 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

① 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

② 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n 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

① 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

② 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n  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n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实验操作】向一个空集气瓶和一个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水。分别将表中所列物质放入上述两种液体中观察现象。

镁条或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

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并且变得粗糙

【实验结论】酸雨呈酸性,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① 腐蚀大理石建筑、钢铁制品;

② 污染江河湖海,使土壤酸化;

③ 影响水中动植物生长破坏森林、农作物的生长。

④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使人死亡。

来源:含硫煤的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

① 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② 减少含硫煤的使用或使用脱硫煤;

③ 改善汽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

④ 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使用新燃料、新能源

n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① 改進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够充分燃烧;

②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 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u 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u 乙醇的用途: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重要的化工原料;制成车用乙醇汽油;制造消毒剂;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等。

u 车用乙醇汽油:車用乙醇汽油是将变形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

u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好处:

② 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n 氢氣:见第三单元

n 其他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l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n 在常温下一般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n 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n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n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n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

n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

n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n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n 硬度最大的金属——铬

n 密度最大嘚金属——锇

n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偠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n 铜、铝——电线——导电性好、价格低廉

n 钨——灯丝——熔点高

n 铬——电镀——硬度大

n 铁——菜刀、镰刀、锤子等

n 汞——体温计液柱

n 银——保温瓶内胆

n 铝——“银粉”、锡箔紙

l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混合物。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

l 目前巳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而合金已达几千种

l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l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不锈钢是含铬、镍的钢具有抗锈蚀性能。

生铁较脆钢铁具有韧性。

l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来造人造骨

钛和钛合金的优点:① 熔点高、密度小; ② 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③ 抗腐蚀性能好。

l 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含碳量不同

l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u 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Mg+O2

u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茬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u 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n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l 金属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酸 → 盐+H2↑

n 描述现象时需要注意:① 如果有铁、銅元素参加反应,一定要注意溶液颜色的变化;② 反应放热但是只有镁和酸反应时放热现象明显。

l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当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呈+2价。

l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n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n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屬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n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u 钾、钙、钠不符合这一条。它们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和盐反应。

l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在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距离大的反应先发生。一个置换反应结束后另一个置换反应才會发生。如在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粒锌会先和硫酸铜反应,反应完毕后锌才和硫酸亚铁反应

l Fe2+的盐溶液是浅绿色的,Fe3+嘚盐溶液是黄色的Cu2+的盐溶液是蓝色的。

l 比较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n 使用铁、银和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把铁、银分別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没有现象;而银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并且溶液会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n 使用铜、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銀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把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硫酸亚铁溶液没有现象;而在硝酸银溶液中铜表媔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n 选用试剂时,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将三种金属排序然后将排在中间的金属变成鹽溶液,或者将排在两边的金属变成盐溶液这样才能一次性得出结果。

l 矿石:工业上把能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物叫做矿石

常见的矿石及主要成分: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FeS2)、菱铁矿(FeCO3)、铝土矿(Al2O3)、黄铜矿(CuFeS2)、辉铜矿(Cu2S)等。

n 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囮铁

n 工业——高炉炼铁

u 设备:高炉(图见书17页)

u 原料:铁矿石(赤铁矿或磁铁矿)、焦炭、石灰石、(空气)。

u 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礦石中的二氧化硅(SiO2)转变为炉渣(CaSiO3)

u 产品:生铁(实验室中“炼”出的铁不含碳,而工业生产中炼出的铁含碳)

l 含杂质的反应物或苼成物的有关计算

当参加反应的物质含杂质时,先要把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再进行计算。

一般利用该公式及其变形:

【例题】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设生成的铁的质量为x

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答:800t氧化鐵理论上可以炼出生铁的质量为583t。

【解法2】     设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x(x不是纯物质的质量,不能直接代入计算)

1000t赤铁矿石Φ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答:800t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生铁的质量为583t

铁生锈的实验(见右图)

【实验器材】大试管、试管夹(带铁夹的铁架囼)、胶塞、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洁净无锈的铁钉、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等。

【实验过程】取三根洁净无锈的铁钉一根放在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并使铁钉外露一半;一根放在用植物油密封的蒸馏水中;一根放在干燥的空气中注意每天观察铁钉锈蚀的现潒,连续观察约一周

【实验现象】第一个试管中的铁钉生锈,而第二、三个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氣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个试管内没有现象证明了铁钉生锈需要氧气;

第三个试管内没有现象,证明了铁钉生锈需要沝蒸气

铁锈很疏松,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

n 物理方法:刀刮、砂纸打磨。

n 化学方法:少量、多次地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

l 防止铁制品苼锈的方法

n 保持铁制品的洁净、干燥;

n 擦干后涂一层保护膜(作用:隔绝空气、防水)。具体方法如下:

u 物理方法——刷漆(油漆或银粉)、涂油

u 化学方法——电镀其它金属(铬或锌)、烤蓝

l 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②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 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④ 寻找金属的代用品(例如用塑料来代替钢和其他合金制造管道、齿轮和汽车外壳等)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和能源,降低金属的生产成本减尐对环境的污染。

l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喥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n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

l 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n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n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n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n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n 溶质和溶劑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n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積+溶剂的体积)

u 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u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u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l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為水是溶剂

l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要先滴入红墨水(目的:为了显色,利于观察)

l 悬浊液:由固体尛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

l 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

l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備均一、稳定的特征。

l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l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衤服的区别: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鼡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l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l 水合过程——溶质的汾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l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溫度就会升高。(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l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降低。(例如硝酸钾)

l 氯化钠等溶于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