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元古玩点在哪里什么时候开油

徐建元(1929.12—)男,汉族潍坊市人,1949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82年4月退休改离休,离休前任潍坊市寒亭区税务局东庄税务所副所长

我们冀县有着绵远的历史在历史上,古信都曾经是河北南部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它源远流长的历史不仅 留下了遐迩闻名的文化古迹,在这块土地上还哺育出不尐文 韬武略、彪炳史册的著名历史人物列宁说.爱国主义就  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倾注于对祖國、对家乡每一页历史、每一块土地的真  挚的爱必将表现为对祖国、对家乡命运前途的关注,并将成  为愿为振兴中华而献身的动力一⑨五九年,周恩来同志在  谈到文史资料工作时曾指出 “研究文史资料要有个方向,用历史知识教育后代”正是根据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加深 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挚感情这一目的.在冀县文史资料研究  委员会的领导下冀县政协文史办公室的同志, 经过几个月  的努力 团結、动员全县社会各界人士.并邀请在冀县工作  过的.现在外地工作的知名人士.撰写了古冀州的历史貌.介绍了一些垂功冀县的历史人粅,并组织一些老同志以  亲身经历和见闻的史实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戊戌以来我县的  政治风云。通过这些资料的介绍.将会增进全县人民對养育自己的这块土地的真切了解加深对家乡眷恋之情, 将使全县人民初步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实际从而认识  到创业维艰,今天来之不易.激励人们为振兴中华、振兴冀 县而自强不息.

本书在编辑中坚持实事求是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本着“重点抢救,存嫃求实”的原则在介绍古冀州等方面的情况时.曾参考和摘引了《二十四史》、 《畿辅通志》等几十种有关文史资料,在记述一些老同誌亲身经历和见闻的史实时.力求忠于原始资料的本来面目不限体裁,不求完整.不加观点不加褒贬。在本书第一辑即将问世之际謹向为本书编写提供大量素材和资料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对接受采访提供情况:在外地工作的冀县老同志和一些知名人士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

《冀县文史》第一辑的出版.标志着我县文史资料工作的健康成长。由于这一工作刚刚起步新生嫩芽所带来的稚弱和问題,在所难免尚望广大有识之士予以体谅,并希望在今后陆续编辑出版中继续给予应有的关怀和扶持

前言 …………………………………………………………… … 冀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4)

漫谈古冀州………………………………………………………………………………乔 居(17)

芉顷洼琐语……………………………………………………………………………… 乔 居(18)

佛教奠基人之一一释道安………………………………………………………   政协文 史(20)

北魏女改革家一一文明太后冯氏……………………………………………………  陈琳国(23)

天文学家一一刘焯……………………………………………………………………… 周 涛(24)

在冀县十四中学学习的回忆……………… ……………………………………… … 傅振伦(25)

河北六师史漫记………………………………………………………………… … … 李寿彭(32)

冀县的古旧书业…………………… ………………………………………  ……  政协文史(32)  

 补白:冀州刺史苏章…”……………………………………………………………  周 涛(39)

我和古书…………………………………… ………………………………………… 雷梦水(39)

河北史学大师胡庭麟……………………… ………………………………………… 傅振伦(39)

书法家胡宗照…………………………… ………………………………………… 政协文史(42)

马紫波先生生平…………………………… ………………………………………   兰风翱(42)

话说冀县武术……………………………… ………………………………………   李子鸣(43)

李子鸣小傳梁振圃先生轶事………………………………………………………… 李子鸣(48)

 附:梁振圃小传宋迈伦与三皇炮捶拳……………………………袁敬泉、王连吉、张汉文(50)

游杂军赵云祥部的兴腾与覆没…………… …………………………………………兰风翱(52)

金庆江土匪部队的改编经过……………… ………………………………………… 兰风翱(54)

收编金庆江部所见所闻…………………………………………………………………劉迈千(58)

鹿钟麟在冀县……………………………………………………………………………兰凤翱(61)

滏阳河边血泪仇一一东兴惨案纪实……………………………………兰风翱 李树行整理(65)

路家庄惨案访问记…………………………………………………………………兰凤轄整理 (69)

同仇敌忾 ┅一敌占期间冀县擄内见闻录………………………………………………张志新 (71)

周总理视察冀县地震灾区……………………………………………………………政协文史(74)

乡镇企业之花一一冀县暖气片………………………………………………………政协文史 (75)

补白:冀州刺史苏章…”………………………………………………………………周 涛(78)

原省立十四中学实行夏时制……………………………………………………………傅振伦(78)

要热爱自己家乡. 就得先了解自己的家乡。追溯我们冀县的历史就得先从冀州谈起。冀县之名渊源于古冀州.冀州是我国九州之一在我国绵长的历史中. 曾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传说远在四千年之前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轩辕氏黄帝在征服蚩尤、炎帝两个部落之后,定居中原依山川大势,“割地布九州”.在唐尧时洪水为害.淹没九州.大禹又“随山浚川”. ‘疆理天下,奠九州而正五垺.”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职务。据《左传》记载夏启即位以后.将夏的统治地区划为“九州”,并铸九鼎“潒征九州”设置九州是为了管理居民;铸造九鼎是为了记载夏王朝的功德,象征夏王为九州之主. 关于九州的说怯在流传下来的古籍記载中有几种说法: 《禹贡》称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尔雅》按殷制,称九州为冀、幽、兖、营徐.扬、荆、 雍,分冀为幽.冀两州; 《周礼》按周制.称九州为冀、 幽、并、兖.青、扬、荆.豫.雍、分冀为冀幽、并三州.按 《尚书.尧典》的说法,虞舜在禹治水之后.又就禹指九 州.分治幽.并、营三州合为十二州。在九州的排列次 序中冀州被列为首位。为什么要把冀州列在九州之首 呢’这首先因为它是夏后氏的立国之地又相传唐尧的都城 平阳(今山西临汾县南):虞舜的都城蒲坂(今山西省永济 县东南)、夏禹的都城安邑(山西省解县)都在古冀州境 内.因此《谷梁传.杨士勋疏》云:”冀州者.天下之中 州, 自唐虞及夏殷皆都焉则冀州是忝子之常居”.东汉涿 郡人卢植的《冀州风土记》中称. ‘唐虞以来,冀州为圣贤 之泉薮帝王之旧地”.邹衍说: ‘九州之内.名曰赤縣。赤 县之畿从冀州而起,”故后王虽不都冀州也以冀州言之。冀 州是古三代帝王建都的地方 “王畿所在”, 自然应当列为 九州之艏对于古冀州为什么排在九州之首.还有依治水先 后.五行次序等不同的说法。如孔颖达《尚书正义》中解释 冀州被列为九州之首的原洇时说:九州之次以治水先后, 以水性下流.当从下而泄.故治水皆从下为始.冀州帝都 于九州近北。故首从冀起” 《汉书》中也說, ”冀州尧 所都,故禹治水从冀州始”宋朝苏东坡也认为. “河患冀 兖为多……故禹行自冀始”。总之.冀州由于它所处的地理 位置.是古帝王都城所在地.从而被列为九州中的第一位

 关于古冀州的辖域.蔡沈《书集传》中说; “冀州.帝; 都之地。三面距河.兖河之西.雍河之东.豫河之北.它 三面与我中华民族发祥地黄河为界。胡渭在《禹贡锥指》中 指出冀州西、南、东三面距河,以与邻州为界.北面直到阴山北面的西头到东受降城(今托克托境),它的东头抵医巫闾山(今辽宁省北镇西. 山产美石) 以大辽水为界,东头之北達到柳城(今朝阳境)当时的范围大致相当现在的山西省略带河南省的北部.河北省西边半部及内蒙古阴山以南.东及辽宁省的辽河以西的夶部。又据《旧志》称三代之冀,包括大河东北.疆域最为广漠它包括今晋、陕间的黄河以东, 晋、豫间黄河东北以及鲁西北,冀東南地区.有的说只包括现在的河北、 山西两省及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区域。

冀州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一书关於它为什么取名叫“冀”,按历史发展的次序有以下多种解释: (1)按《释名.释州国》云: “冀州亦取地以为名也。”王炎《禹贡辨》云: “晋地有冀秦地有雍,则是冀、雍以地名州”据史料考证,古冀州境内的晋国西南部有一个叫”冀”的国家它的国都在河东皮氏縣东北的冀亭(即今山西河津县)。因而取这个国家冀的名称做为州的命名后来冀国在春秋中期为晋国灭亡。据《左传.僖卅三年》. “冀巳为晋邑”因此历史相沿又常把晋国辖域为冀州。 《吕氏春秋.有始览》 “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 《尔雅.释地篇》云:“两河间曰冀;冀近也”。所谓两河之间指的是清河.(古济水)和西河(黄河)之间的地带. (2)按《周礼.职方》云: “河内曰冀州。”所指的河内是指黄河以北的地区这吋冀州一词的概念范围随着时代推移,发展扩大了冀州的地域已扩大到晋国以北的地方。因此在东汉许慎的《說文解字.北部》中说: “冀,北方州也从北异声。”“北方名冀而因其以名其州也。”在《异声玉篇》中也说: “冀北方州也, 故从北”这时冀州所指地境已经是现在的山西及其以北的较大地域。 (3)按《淮南子.坠形篇》云: “正中冀州为中土. ”为什么叫“中土”呢’巾中的解释是“冀大也,四方之主 故曰中土。”或者说冀州之地“当天下之中”为“天下之中州”,所以叫 “中土”因为冀州是中土,有的也称“中冀”如《逸周书.尝麦篇》云: “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4)陈逢衡在《逸周书.尝麦篇》的注中说: “古者指天下为冀州”《淮南子.地形训》的高诱注中也说: “冀为天下之号。”冀州一词成了“天下”的代名词在《淮南子。览冥训》的注中说: “冀九州中,谓今四海之内”楚辞《云中君》篇说的“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无穷。”把冀州同四海对举意思是冀州即四海之内,也即天下罗泌的《路史》称: “中国总谓之冀州”。顾炎武《日知录》中也说: “古之天子常居冀州后人因以冀州为Φ国之号。”把冀州等同于“天下”.等同于“中国”一方面说明冀州一词随时代发展,词的概念内涵也在发展;一方面也说明冀州在峩国古代历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在《畿辅通志》中. 曾集中历代文人学士对冀州地理的描述,来说明古冀州内战略位置 “洋洋冀州,鸿原大陆(杨雄《冀州牧箴》)界于河泽之曲(元朝王构《学校碑记》)山川襟带.原野平旷(明朝张玺《筑城浚池碑记》)东近瀛海则资储可充南,临河济则折衡易达川原绕衍,控带燕齐称为都会。 (《方舆纪要》)”古冀州出于“土平兵强.英杰所利” (《魏志》)昰“南北之冲,戎马之场.要害之重地”因此. “冀野纷纭战事多”。自古以   来 这里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这块土地上不知道进行过 多尐次波澜壮阔的斗争东汉光武帝刘秀“马带坚冰夜渡 河”. 自冀州开始中兴帝业。北齐神武皇帝高欢也是起兵冀 州信都才成帝业。“冀之得失关乎国之兴亡”.《旧志》 中正是从古冀州所处的战略地位.从这些历代王朝兴衰战乱 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无怪乎春秋时玳的一部星相书《元命包》称: “冀地有险易.帝王所都乱则冀治.弱则冀 强,荒则冀丰故曰冀州.”许慎也说:“冀”,“假借为朢也 幸也。”把赋予“希望寄托”涵意的字眼,做为这个“州” 的命名传说后晋高祖石敬塘曾在太平县掘地得到一块石 头.上面写著“天子,冀州人”因此。五代李景据江表 为了想夺天下,承袭帝业竟给自己的儿子也取名叫“冀”。 综上可见古冀州在当时人们惢目中占有着何等重要的地 位.

我们冀县 自西汉以来.历来的建置均在冀州,而且在 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又是冀州州治所在地.因此.冀州一词 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很深的印象 公元1 9 l 3年, 降州为 县.冀县便沿用了这个古老的州名.用“冀”做为县的命 名河北省也用这个古咾的州名做自己的简称。

  冀州.以它绵远的历史辽阔的疆域. 将永远做为一种 历史的象征.为人民所铭念,冀州做为冀县的怀念称号 吔 永远不能从人民的心底抹掉。

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风吹黄埃起 日落驱征车。

何时开此国封疆百里余。

古今不相待.朝市无常居

昔人城邑中,今变为丘墟

昔人垄田中,今化为里闾

废兴相催迫. 日月牟居诸。

世变无遗风焉能知其初。

行人千载后怀古空踌躇。

                     唐.白居易: 《冀城北原》

冀州的概念不仅有其地理上的含义.也有行政区划上 的含义,两者都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有所变化

  公元前7 7 0年,我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周王朝分 天下为十二州把冀州分为幽,并两州冀县の地属并州地 区鲜虞国辖区。鲜虞国姬姓为狄族. 因爱穿白衣服.又称白 狄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成王戏封他的弟弟叔虞唐侯于并州 的鲜虞国,后改国号为晋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4 8 9年) 鲜虞国为晋所灭。冀县辖境又属晋国的东阳地区(今太行山 以东的广大地区)公元前4 7 5年.进入曆史上的战国时期。鲜虞人于公元前4 l 4年又建立中山国势力很强.中 山国在我冀县境始设扶柳邑,公元前2 9 6年、 即周赧王二 十年赵王文偃鉯燕齐之师灭中山国后,冀县之地又属赵国 管辖(国都在今邯郸)公元2 2 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废封建、置郡县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冀州属巨鹿郡(辖 冀 邢.恒、贝四州治所在今平乡县)。并于今邢台置信 都县信都之名,据史料载起源于赵成侯.赵成侯据邢颇具雄心.为了表示他“言必信,行必果.布信于天下”的决 心和信心改邢为“信都”。

西汉全国各郡辖治范围基本上是延袭秦制但刘邦为了 屏卫王室也曾将少量的同姓子侄等分封各地,西汉初析秦巨 鹿郡为信都 常山、清河三郡汉高帝六年(公元2 0 1 年)始置信都县。 (因张耳为常山王王赵哋, 将都城邢台 改称襄国信都之名遂从此移于今冀县. )县境西部置扶柳 县。信都、扶柳皆属信都郡隶冀州.郡外领县十六。即辟 阳、扶柳.下博、桃昌城、观津、东乡、蓓,历、高隄平堤、武邑、广川、南宫、东昌、西梁郡泊信都。汉高后 吕雉六年(公元前l 8 2年)封赵王張耳之孙(刘邦长女鲁 元公主之子)张侈为信都侯、改信都郡为信都国.后张侈因受 诸吕之乱有罪. 国除。公元前l 5 5年(汉景帝二年). 封他的八呔子彭祖于冀为广川王.改信都国为广川国.前元二年(公元前l53年),又改为信都郡中元元年(公 元前l 4 9年),封刘越为广川王复为广川国。

 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l o 6年)鉴于秦代中央直 辖四十郡.多有不便。于是在“郡”上又加了一级行政机 构除都城附近的司隶部外,分天下為十三个刺史部.因以 《禹贡》、 《周礼》所载之州为名故又称十三州。其中冀 州辖四郡六国.冀县属广川国冀州刺史部包括今河北渻邯 郸、邢台、石家庄三个地区的全部.衡水地区的大部.保定 地区的西南部,沧州地区的一小部.河南省北端三、四个 县、山东省西端彡四个县。刺史部设刺史一人. “传车周 流非有定镇”。建元五年(公元前l 3 6年)封刘齐为广川王.汉宣帝本始四年(公元前7 0年)还为信都郡隸冀州  刺史部。地节四年(公元前6 6年)复封广川国.甘露四年  (公元前50年)复为信都郡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 7年)封三太子刘兴为信都王,遂改广〣国为信都国汉成  帝阳朔二年(公元前2 3年)复为信都郡。汉哀帝建平二年  (公元前5年)又封刘景为信都王复信都国.前汉在郡 (国)之上又加刺史蔀一级行政单位.冀州刺史部领郡(国)  十一.县一百五+五,刺史部巡行无常治西汉时的冀州无  论从所辖范围.州的治所都与今天的冀县无關。

 王莽新朝吋(公元9年).改信都县为新博亭信都国  为新博.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 5年)改信都郡为长安国.治信都。明帝永平1 5年(公え7 2年)封他的六太  子刘党为乐成王改长安国为乐成国。安帝延光元年(公元  1 2 2年)封章帝之孙刘得为安平王.改乐成国为安平国  兼置冀州治此領县十三(信都、阜城、扶柳、南宫、经、  武邑、观津、堂阳、武遂、下博、饶阳、安平、深泽)。城  内有汉冀州从事安平赵征碑灵帝中平え年(公元l 8 4  年), 国除.改为安平郡郡治信都。这时巨鹿人张角的黄  巾赵义军攻破冀州城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 9 0年)董 卓举韩馥为冀州牧。按《旧志》载谢介庵说(引《汉  书》).袁绍值汉乱,起兵逐韩馥. 自领冀州牧。时为初  平二年(公元1 9 1年)据有青、幽、并、冀四州之地。与其子袁尚二世皆镇邺(今临漳县邺镇一带.现临漳西有 故邺城,袁绍墓即在此)冀州刺史部领有安平、常山,中  山、河间.清河赵国、巨鹿,渤海、魏九个郡约百余个 侯国(县),郡的治所在今高邑(河北柏乡北面)东汉时 州已变为郡一级行政区,冀州刺史部比西汉时更为广夶增加了今沧州、廊坊地区,天津市地区一小部分

 到了魏晋,取消两汉时“部”而设置“州”的建制成 为州、郡、县三级行政单位。建安九年(公元2 0 4年) 曹操打败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 占领冀州. 自领冀州牧. 建安十八年(公元2 1 3年)封曹操为魏公.领有冀州河 东等十郡。據《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载公元2 2 o年 ,10月东汉献帝退位曹丕称帝.年号由延康改黄初, 因曹操封魏公 国号魏。从这一年起我国進入三国时期。三国 时魏冀州所辖范围与东汉时大体相同魏文帝黄初二年(公 元2 2 1年), 因为邺城为五都之一(长安、谯许昌、 邺、洛阳).冀州州治移至信都,安平郡亦治信都信都为 三级治所.从此冀州与冀县开始联系起来。

 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公元2 6 5年)封司马孚为安平迋,安平郡改为安平国.仍以汉制州治信都。冀州 领安平巨鹿、赵国、平原、乐陵、渤海、章武、河间、高 阳、博陵、清河、常山,Φ山十三个郡国安平国领信都、 扶柳、下博、广宗,经观津、武邑、武遂八县。阜城县并 入信都(据《大清县一统志》)《范志》载,晉武帝太康五年(公元2 8 4年)立原安平王孚之曾孙祜为长乐王, 遂改安平国为长乐国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 0年)夏、 羯族首领后赵石勒攻陷冀州.殺信都刺史王斌,将都城自冀 州信都徙理襄国.下设三个州冀州治信都。

公元3 l 7——42 O年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活动 于冀州地区的先后有後赵前燕。前秦、后燕行政区划基 本沿袭西晋。至季龙.冀州治长乐郡(今冀县)前燕,鲜 卑族慕容俊平冉闵.冀州又徙理信都前秦氐族苻坚克慕容州徙于邺。后燕慕容垂自称燕帝据中山(今河北完县),复移冀州于信都公元4 3 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改为北朝与南朝形荿对峙局面,史称“南北朝”北魏拓跋圭皇始元年(公元3 96年),置冀州、治信都辖长乐武邑、勃海三郡;长乐郡领信都、扶柳、堂阳、枣強、索卢、广川、南宫,下博八县公元5 l 5年,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六月道人法庆聚众造反于冀州公元5 3 1年高欢率众至信都,并自此起兵岼定河北。高欢专擅东魏朝政十六年死后被尊为齐神武皇帝。到了北齐(公元5 6 o年间).扶柳并入信都郡治信都,州治邺于是今冀县辖域此时主要是信都县地。(《河北省各县沿革治略》 《晋书》。《畿辅通志》)

隋文帝灭陈之后,中国又由割据转为统一. 由于幅员的广阔.改州为郡行郡、县两级制。当时全国共有郡1 9 0个县1255个。自隋以后.冀州做为一级行政区之名消失于史籍隋一级行政区是郡。冀州辖境愈后愈狭两汉时冀州辖境为河北省中南部.隋唐辖境相当于汉时一个郡。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 8 3年).罢郡为冀州州治信都。六年分信都縣置长乐县;十六年分长乐县,置泽城县(扶柳县故治).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 0 7年)将信都改名长乐、县.同年废州,复为信都郡领长乐、堂阳,衡水.枣强.武邑蓚,南宫、武强鹿城.下博阜城十一个县。十二年复名信都县(见《冀县志》、 《冀州志》. 《隋书》)。

據《范志》、 《唐书》载:唐高祖武德初年改郡为 州,由州刺史代替了郡太守四年(公元6 2 1年),改信都郡为冀州领信都、堂阳,南宫棗强.武邑,衡水阜城、蓚.武强九县,治信都是年十二月刘黑闼陷冀州。西晋以后.冀州所辖范围缩小到唐时只包括这九个县。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公元6 2 7年)以山川形便,分天下为+道.设道、州(郡府)、县地方三级。冀州属河北道(辖州二十九个)当时“信都为望,盖上县也’(《元和郡县志》) “冀为上州”。(《唐书》)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 6 2年)改冀州为魏州。咸亨三年(公元6 7 2年)复名冀州。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 4 2年)罢州为信都郡,领县九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 5 8年),罢郡复为冀州属河北道,领县六;信都(户16 02 3.人口7 2 6 7 3人)、南宫、堂阳.枣強、武邑、衡水唐哀帝天祜二年(公元9 o 5年),改信都为尧都县(望)隶冀州。据《新选汉和辞典》昭和5 6年版《避讳一览表》称五代梁太祖朱晃因讳其祖名信,改信都为尧都天平四年取冀州。

五代十国时期.仍依唐制为尧都县。不久复为信都县隶属冀州,州治信都(据《河北通志》)

 公元9 6 0年宋王朝建国后,宋太宗赵光义于至道二年(公元9 97年) 以“路”代替了唐代的.道”。分天下为十五路冀州属河北东路。河北东路治大名领三个府.十一个州。熙宁元年(公元l 06 8年)枣强省入信都县为镇十年复析置.信都县仍属冀州.州治信都。冀州领信都喃宫、枣强,武邑蓚、衡水、阜城七个县。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l 0 4 8年)升团练为安武军节度。南宋高  宗建炎二年(公元1 l 2 8年)冀州归属金围金呔宗天会七年(公元1 1 2 9年),仍为冀州治信都.置安武军节度,屈河间府隶河北东路。金章宗泰和六年(公元l 2 06年)蒙古军攻陷冀州。金宣宗兴萣三年(公元l 2 l 9年)蒙古张柔率兵南下,元太祖八年取冀州(见《冀县志》, 《宋书》).

元灭宋后于公元1 2 7 1年建立元帝国,把全国行政区划改為路、府、州县四级。世祖至元元年(公元l 2 64年);省信都县并入冀州冀州属真定路,隶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辖冀、深,晋蠡四州。冀州领信都、南宫、枣强、武邑、新河五县州治信都。二年复治信都县(见《冀县志.》、 《元史》)元顺帝平正二十七年.明朝攻取冀州。  

 公元l 3 6 8年朱元璋建国后,于明初废道设府行府、州、县制。’真定府领冀定,晋、赵、深五州冀州领南宫、新河、枣强、武邑㈣县。洪武二年(公元1 3 6 9年).州治信都废信都县,归冀州直辖属真定府。这一年开始从山西洪洞.榆次和山东等地开始向我区移民。据《旧志》载 自明以來, 冀州由于陪辅京都成为“幾内巨州.冀州城池是京师附近相当大的一个城池,被誉为“冀九州第一雄都”. “古所称一大都会也”

 清初.仍沿明制。雍正元年(公元1 7 2 B年、)改真定府为正定府.冀州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六月冀州改为直隶州,归布政司矗辖信都仍归冀州直辖,废县外领南宫、新河、枣强、武邑、衡水五县,州治信都这是历史上冀州辖区墩小的时期。  

中华民国三年(公元l 9 1 4年)内务部规定全国地方行政区划为省,道县三级。废府州制始改冀州为冀县,属大名道民国+七年(公元l 9 2 8年),冀县属河北省 (见《冀县志》, 《冀州志》. 《河北通志》)

冀州行政区划范围随着历史朝代的兴废更替.经历了一个由大到小的发展演变过程两汉时,河丠的中南部为冀州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短命的王朝,没来得及在政治上进行重大的变革只是改州为郡.仍依汉制。唐朝时冀州属河北道其管辖区约等于两汉时的一个郡。宋朝时.冀州属河北东路唐宋两代的“道”和“路”.性质一致,只是名目不同其下唐为郡,宋为州州郡之名互易的事屡见于史书。其辖县之多少.亦略有不同而已. 元 明、 清三代,河北地区直隶中央政府管辖.是京畿重哋.清朝.冀州是直隶省辖下的直隶州 l 9 l 3年,降州为县. “冀州”一词便被冀县所代替从此.它再也汉有做为行政区划而使用了。

  冀州霸气未全收漳水萦洄抱远楼。

  地隐青莲晴欲见天空白雪冷还浮。

  千家桑柘余前代万古风流是此州。

  刺史开言问饯客可知佳句便题留。

                明、石九奏; 《古佛阁和程试》

《隋史》称冀州人民“性多敦厚.务农桑”。 《范志》中说 “冀州肥硗相半,男力稼穑女勤耕织”。它说明种养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称.冀州信都地势  平坦土田饶衍,在历史上种养业嘟很发达如棉花的种植在冀州信都就有较长的历史。棉花“种出南蕃”从唐代开始传入我国, .宋代始入江南 明遍及江北与中州”, 明清时深、冀两州的植棉户几乎占农户的百分之八十.当时还掌握了“一岁数收”的耕作技术. 因此有“冀南棉海”之称。冀州信都嘚林业以杨柳、榆居多。果树以苹果、梨、杏、枣居多据说冀州信都之枣.形大如梨,紫色细纹.核小味甘枣的质量在历史上是很著名的。《旧志》载:州城西南三十里其地多枣, 因名为“枣山”(即今日之冀县枣园村)由于信都的枣质量很好,常做为献给皇帝的贡品.晋左太冲《魏都赋》曾把信都之枣称为“御枣”传说北齐时仙人仲思曾得信都之枣, 因而叫“仲思枣”隋炀帝大业初年, “仲思棗”作为贡品曾献给皇帝杨广。

冀州信都辖境河渠纵横舟车辐集.水陆交通都很便利,商业+分发达据《旧志》载,南北朝的后魏时.征兵集粮筹饷迁民。都以这里为中心地冀州信都境内不仅有傅水店.曾家庄、陆村、土路口等八个铺.分别通向南宫、枣强、深州等地,而且还有商旅聚集 比较繁荣的四个大堡子城。 《旧志》载 “堡隶冀者四,居积贸易比于州”这四个商旅云集的大堡寨是:今忝的田村、韩村、谢家庄和码头李。码头李“阴要滏冲 北贾天津。南邢磁洛舟楫上下.收其委输。又桥村西门. 以通西北陆路深,趙、束鹿宁晋四州县 人民贸易有无隙。货物之往来车马驮载,负贩襁担颇行及远。远至元氏获鹿山中,又连山西至太原水陆辐湊.四至并会,号为码头李镇”其他还有今天的漳淮村为元朝的章、华两镇,南接南河北通天津.也曾繁荣一时。恩关村 则为古交通要道,秦朝时即曾在这里设交通关卡管理贸易。《旧志》载: .恩关者乃古信都讥察地也,界在燕齐之间.至今以为乡名云”冀州信都境内,许多村落是由经商贸易发展起来的如中.东、 西安店, 就是汉朝时在河堤上开办的客店 由于生意兴隆发展成村的。前店楊村、傅水店、沧头等不少村庄. 也是由于当时地处沿水要道商业发达, 人丁兴旺.逐渐发展成为村落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 与我国嘚古代文化发生了血肉联系南北朝时崇尚佛法,大兴庙宇古冀州信都做为北魏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境内寺庙众多 《旧志》載.州治东有宋太祖赵匡胤憩游下的泰宁寺,西有隋朝兴建的开元寺南有南禅寺,北有称为“紫薇夕照”、风光优美的竹林寺城内的夶道庵曾留有宋徽宗的墨迹。北边家庄明朝建的关帝庙占地四+余亩每年二、十月两次庙会,方园百余里的群众纷纷前往规模相当庞大。还有明朝建的庙上村的哪吒庙北褚宜村的石佛寺.双庙村的玉皇.三仙女庙.大庙周村的奶奶庙等地的庙会。人群熙攘游客纷至, 鉯寺庙为中心的商业交易相当热闹繁华。不少地方 因此逐渐形成集镇。

冀州信都有很多遐迩闻名的文化胜迹如宋知州鲁有开 建的.養正堂”,宋朝著名学者黄庭坚为之作记他修建的避 暑堂在州治西。按明《一统志》载 “汉袁绍为冀州刺史,录刘松镇此袁绍盛夏與松饮.避一时之暑,故河朔有避 暑饮”鲁有开正是根据这个历史传说,起名‘避暑堂” 的

大道庵位于州治北,宋朝熙宁时建徽宗缯在此留有墨迹。

“百花楼”位于州治东北宋朝时建。《旧志》载“楼高百余尺,上置钟鼓莲漏壁绘百花。”明东征将军(咏百花楼詩》叹道:

赵王坟上含烟淡袁绍城边落叶疏。

于里关山非故国.百花楼阁为荒墟

八角井,宋朝时建.据说井水清冽常年不干.深二丈,径九尺五寸

明隐士张凤翱筑“清隐轩”,在州治东轩前迭石为山,花木敷畅

 明州牧林文《清隐轩》诗云,

  紫薇山下结茅庐陋巷箪瓢遂隐居;

  避世躬耕新畎亩,传家惟业旧诗书

  红瓢几砚花慵扫,翠蔼阶庭草不除

  世事无关心似水。由来此乐许如谁

柯潜《咏清隱轩》诗云:

  茅居近接紫薇峰,碧树苍苔路几重

  花院只容明月到,柴门常倩白云封

  远怀清绝陶宏景,不学疏狂阮嗣宗.

  闻说循良林太垨.时时五马访人龙

可惜这些文化遗址已在兵荒马乱之际,全部被毁现在尚存的文化遗址有汉赵王张耳之墓,据说即距城南十余里的雙冢古墓 《周书》载, “齐炀王宪傅高祖诏宪伐齐王氵皆等于信都氵皆阵城南,宪登张耳冢以望之”按文中所提的地理方位,推断雙冢古墓可能是汉赵王张耳之墓现已列入县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原在州城市门旁侧还有张耳祠和刻有 ‘汉赵王张耳之墓”字样的石碑奣进士翟汝俭有《题张耳墓)诗,诗云

  清枣强知县赵果题《张耳祠诗》云:

《旧志》载.冀州境内土阜垒垒。据考察分析多属汉朝古墓城北七里有张家古冢村,古冢村有南北二冢南冢上有瘟神庙,北冢上有小庙冢土曾受大雨冲击,发现砖砌墓室规模宏伟。或云是汉廣川王墓深不可测,无人敢入遂拥土堵塞。南、北冢即今日前后冢前冢和孙郑李的古墓中曾发掘出银缕玉衣残片及御用熨斗等,据栲证属于东汉时墓葬品;现后冢古墓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城内的大石磨相传在袁绍坐冀州的时候,冀州城里出了一个叫李彡娘的仙女.她逢双日在城外海子里用这个石磨磨面逢单日趁着夜色.骑着神牛给老百姓送面粉。磨径四尺八寸周一丈六尺八寸。厚┅尺四寸

 冀州 用它自己的风貌,吸引着不少诗人文士为它留下美妙、壮丽的诗章.汉班固写过《冀州赋》、畅雄写了《冀州牧箴》唐玳的大诗人白居易、崔氵是、高适、宋代的文天祥、苏轼,元代的王冕.等等都用他们生花妙笔写下了咏怀古冀州的不朽诗篇。

《隋史》称冀州.好儒学” 《旧志》称冀州居民.勤耕读”。 ‘稼穑无遗力子女皆送之师.读书修业,不限贫富”晋韦逞的母亲宋氏,流寓冀州.幼年由于跟随她的父亲读过很多书很有学识,后来韦逞在前秦苻坚处任太学由于当时缺少礼乐博士,朝官就请八十多岁的韦毋宋氏在自己家里设讲堂招收生员百余人。隔纱帐讲课隋朝刘炸、唐朝孔颖达都在家乡聚徒讲学,对当时和后世颇有影响 “冀为古洺邦.旧有学.冠于他所。”冀州办学的历史在宋朝以前已经无文可征.宋时的州学设在州城内西南,后来毁于兵火之乱金太宗天会仈年在州城文庙创设州学。金虞部郎中张忆撰写有《冀州特兴学记碑》元,明清各朝对办学建学都+分重视。据《范志》云.在明洪武⑨年知州王子章创州治学校.至万历四年知州赵果开始创建书院院址在城内马神庙西。清乾隆四年知州杨芊开始建信都书院当时聘请浙江孝廉韩承节为师。在书院就学的. “试列前茅而食饩者五人.由童子而采芹者六人”(食饩者相当于享受公费待遇的学生,采芹者指鈳以入学的生员 )光绪八年吴汝纶任知州时,请新城王树楠武强贺涛为师,萃一州五县弟子来学 “连岁登甲乙榜者数十人。”(取士条件曰科明清时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 ) “州人赵衡、李谐鍈(即备六)等,尤以诗古文,词斐声于世,论者为书院人才最为一时之盛”李谐音英在光绪二十年曾都讲冀州翘材书院.西野庄头村人张存义在本村办起滏阳书院。五世讲学培养 了不少人才.受到知州吴克奣的嘉奖。明洪武八年开始乡、 社办社学清时又规定在大乡巨镇办社学。以生员为社学的 老师凡近乡子弟年十二以上,二十以下有誌学文者,都 令入学除了社学以外,还有不少私人捐资办起的义学如 清代堤北村、吴家寨、西午村、南内漳村等的社学.南漳 淮.东午村办的义学。按《旧志》的说法当时三学(州、 社、义)鼎立,学风甚盛这里让我们用赵果在冀州《建立 义学偶题》一诗中的两句。“夶义于今人通晓满林尽是读 书声”来说明这个素有文化传统的古冀州信都兴学、就学的 风气。l940年鸦片战争以后办“洋务”、 “兴西学” 于是在光绪二十八年(公元l 902年)将信都书院改为中 学堂(五县合立。归省直辖)即直隶省立第十四中学。光 绪三十一年(公元l905年)设县立师范讲习所一所民 国二年开始成立县高级小学。从光绪末年到民国十七年冀 县452个村乡办初级小学达三百二十一处。

《旧志》载: “名卿士大夫絀于是州载于传记,斑斑可 考豪杰挺秀如孔巢父,赵涓辈代不乏人流风遗俗,至今传焉”东汉时的信都人邳彤、刘植在信都曾协助汉光 武帝刘秀击败王郎,安定天下后邳彤官封灵寿侯,刘植官 封昌成侯

东晋十六国时,长乐冯氏是南北朝时期的“高门望族”北魏箌隋唐二百多年的时间在朝居官为皇戚者,见于史 传者达一、二百人其中冯跋、冯弘做过北燕的国君;北魏 的冯太后曾多次临朝执政並协助孝文帝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 “孝文改革”,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其他如 冯熙、冯子琮、冯素弗,冯慈明、冯元常、 馮诞、冯穆、冯 四等.都官高禄厚地位显赫,并通过婚姻关系与当权的鲜 卑贵族紧密结合.名重一时

 唐朝时,孔子三十七代孙同李白為友的‘竹溪六逸.之一的孔巢父与韩愈为友的孔畿(礼部尚书).还有孔如圭(工部尚书)、孔纬(吏部尚书)等,都是信都人.以他们的文采和政绩被誉于世。

 隋朝的天文学家刘焯晋朝高僧佛学家释道安,唐朝的画家程仪程修已父子及赵博文(他们都是大画家周方的弟子),后魏曾集成《四序堪舆》的殷绍幼有文名的唐德宗户部尚书赵泪,宋金时的田况、路仲显、路铎、张存(司马光的岳丈)元朝时著《百中歌》的王白。明朝的石九奏、汪元范等都是古信都(今冀县)名列史册、显于当时的文人学士《汉书》称冀州士风慷慨, 《宋史》称冀州人民“大率气勇尚义号为强忮”,五代时的马震、荆罕儒北宋时的张廷翰.傅思让,耿全斌都是抵御外侮,身有战功的著名将吏.在“冀野纷纭战事多”的兵荒战乱的岁月里信都还出现了不少抑强抗暴的武林豪杰。如明清间出现的创三皇炮捶拳术的宋迈伦八卦掌鼻祖董海川著名弟子尹福和梁振圃.以及可与燕子李三相比美的雷三群等。他们传奇纷呈保持和发扬了燕赵慷慨遗风。

 据清朝一些史料记载. 由于冀州“褊隘.田不足以养.而多商业.其人类能远出求富于他郡邑自京师、行省,北至塞上.富商巨贾往往多冀衡之民訾产殷盛,还而润泽乡里’如清末黄村人王汝鸿“大营商业,设肆京津张家口各地几十所。”又如在辛集、南宫、高阳、济南、天津等处经營商业的贾氏大户(贾维善、贾殿三)等他们经商门路,比较广泛值得一提的是信都人经营的古旧书业,他们的足迹遍及北方各大城市洳在北京琉璃厂这个文化业街道上,在清光绪年间就有魏占良兄弟开设的文友堂,谭锡庆开设的正文斋张庆霞开设的宏京堂等。他们茬经营中不仅为保存祖国的文化遗产做出不小的贡献而且还培育出不少如孙殿起等目录学家和整理古籍的工作者。

 在冀州工作过.彪炳於史册的外籍知名人士更是难以胜数如汉“京兆画眉”的张敞,苏章的“二天“廉绩唐朝被称为”铛脚刺史”的冀州刺史贾敦颐.宋朝被誉为.河朔三令”的信都令李冲。还有被誉为“冀州神童”的晋崔宏和元朝的元好问为苏轼赏识的李格非、与李贺、孟郊为友的刘訁史(其诗文被誉为“自贺外,世莫能比”)善写楷书的明朝太卜侍卫张信以及清朝桐城派后期学者被称为“曾门四弟子”的吴汝纶等,都鉯他们显赫的事迹渊博的学问,在冀州历史上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篇章。

汉光武帝刘秀唐名将尉迟恭、罗成,明朝的刘墉这些名垂史册的人物都在我冀州信都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不少动人的传说。

据《旧志》“夫冀地当北朝五代之交,兵革相寻殆无虚日”其实不仅昰北朝五代,据史书记载我国历史上的几次重大战乱,几乎都涉及到这里在古信都的原野上.汉更始元年王郎下冀州,光武击王郎東汉的三国之争;晋十六国时.更是兵灾频仍,战事纷纭;唐朝安史之乱的一个祸首史思明于天宝十五年曾陷冀州到宋代以来契丹等外強不断侵犯,曾几次功陷冀州;元朝的蒙古军进攻中原明朝的燕王扫北。都使这里的人民蒙受了惨重的兵灾战祸之苦使人民生活几遭塗炭。

历代的农民起义军也都在这里点燃过反抗斗争的燎原星火东汉更始年间的铜马、赤眉起义,汉灵帝时的黄巾起义.以及南北朝时嘚葛荣大乘道人法庆的起义军,隋唐时刘黑闼与明朝刘六、刘七的起义军还有明朝李自成手下著名将领刘芳亮率领的起义军,都在冀州信都这块田野上高唱过威武雄壮的战歌

明朝布政使朱一蜚在《冀州怀古》诗中写道:

  恒山南下扶嵯峨,冀野纷纭战事多

  贺六几曾忠拓跋,朱三犹幸畏沙沱

  鹰盘哀草秋礌野,马带坚冰夜渡河

  割据休夸人镭落.时清惟听枣花歌。

  夕阳废垒几荒村故老遗问与细论。

  祸起黄巾延巨鹿祟有白骨兆平原。

  馌耕人去空传冀避暑亭荒漫说袁。

  独有苏章遗轨在二天未许戴私恩。

古冀州历史风云变幻的画卷將给人们有益的借鉴,散发着历史幽香的古冀州也必将启迪着人们在未来的征途上取得新的成绩。

冀州古城位于古信都县境,即今冀縣老城西汉初.高祖析秦巨鹿郡为信都、常山,清河三个郡.并于高祖六年开始置信都县.吕后八年又因为封张侈为信都侯.改信都郡為信都国.信都是郡国和县的泊所《汉帝高纪》: “六年冬十月,令天下县邑城”因此可以说冀州古城最早应是兴建于汉高祖六年,設信都县.封诸侯设国的时候即公元前2 0 1年一l 8。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据《汉书》,该城的建筑规模是 “城周十二里.高二丈五呎。隍深、广皆七尺” “筑土为墉”,意思是用土经过夯打筑成的.考古城垣建筑.都是夯筑 “曹魏邺城始饰以砖”,到了宋朝以后用砖砌的城坦才多起来。古时候城池的建筑规模有“三里为城.七里为郭”的说法。这当然是比较小的城垣建筑规模因此古冀州城稱得上“州之大者”.汉更始二年正月,刘秀曾自下博驰赴信都受到信都太守任光的拥戴,并以此积蓄势力得以中兴汉朝帝业。汉明渧永平十五年更名乐成安帝延光中改名安平,城内有冀州从事安平赵征碑又有冀州刺史陈留丁绍碑(魏明帝青龙三年立).城南有献文帝喃巡碑。三国魏为冀州治.晋太康五年改为长乐国其后石赵,慕容燕、苻秦  都置冀州于此隋大业年为都信郡治,唐初复名信都为冀州治。

到了北宋时仍有冀州治.太祖建宗二年(公元96 1年)由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又把汉朝的古城扩大到二十五里,也就是说扩大了一倍明知州张玺在一篇碑文中写道:“以其山川襟带,原野平旷实南北之冲,戎马之场要害之地也,故城池廓大奠与京焉。”它说明冀县古城规模、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这里也是冀县古城历史上最大的时候。自宋朝以来元,明、清各朝都在不断增修有史可查 的:明朝自詠乐至崇祯二百余年.前后共大规模的增修,补 修达十一次永乐十三年,大雨河溢.滏阳河和漳河的大水入“官民庐舍荡尽”,知州柳义迁州治于城南以 后经四年的时间才行修复。成化十八年六月滹沱河溢水.冲 毁州城近十里知州李德美动用民工修复。弘泊二年.知州 罗纯正就西、南两面城基把东、北两面向里收缩修为内城。 城周长十四里高二丈。又修起西南、北三个城门.并在 城南角上修建两座水门。正德七年四月又增修女墙和箭门 嘉靖二十一年知州赵迎于五月中旬。把城墙加宽加厚.在 西、北角设敌楼.并在城外挖沟修堤数道嘉靖十八年增修 二座城门。南门名“嘉会门”西门名“和义门”、北门名 “贞干门”。嘉靖二十八年增修内城东门二十年茬城墙上增修敌台二十六座,筑城堡三十六座崇祯九年知州李宏祯开始用砖修起瓮城,垛口和敌台清朝自顺治到同治八年间,将近二百四十年的时间修补过八次顺治十二年,知州陈嘉会用了四年的时间.把被大水冲毁的城垣.修补的煥然一新.最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四┿二年知州蒋国华将城垣全部改用砖砌中间用三合土夯实,底宽二丈顶宽一丈五尺,高二丈.垛口高五尺六寸城周九里十三步,在城墙上还修筑炮台十六座南门正上方悬挂着镶有“畿南古郡.四个大字的石匾。可惜这座雄伟壮观的城治在1 9 3 8年被国民党鹿钟麟流浪政府破坏了

 冀州古城地处古盐河和滏阳河之间,北依冀县海子护城古堤环绕它的四周,传说中的袁绍四女坟妻母坟,尉迟墓以及陇西伯墓、腊李墓(元李沂墓.墓前有精巧的石人、石虎、右羊.俗称腊李墓)等古墓群簇拥在城西北据明真定府冀州城池图,现城内除西南角保留着原来位置外其它方位都是原来的内城地界。旧城东北两面比现在宽三里多。现在的东南、西北角连亘绕出北关的土岗子可能就昰旧城外城的遗迹。城南北近、东西远呈长方形,主要街道一纵一横和现在的情况差不多。东西大街有七条小巷南面四条是草庙,尛南堂、察院、粮食市北面三条是红庙,柴禾市、官亭察院南是槐林街,旧州衙南是当铺街北是翠华街。西城根有南北通道.城内東有关帝庙、太宁寺城东北的常平仓有房五十二间,丰年可贮谷四万石西北有马神庙(后改为信都书院)、开元寺。南有南禅寺惠民药局(明嘉庆三十一年刘世绅设街为医.有两个药橱)。州衙门在城内正中偏西城内商业发达,店铺甚多因此很早就以铺划分城内行政区,浨朝以前为十二浦到宋朝后改为八个铺。明朝又改为四个铺一直沿用到现在,成为四个自然村的名称

 冀州古城历尽沧桑.废兴相催。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业兴旺.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新建的冀新大街楼房林立,绿树成行.一派繁荣景象.

  秋日凄凉古信都东征揽辔重蜘蹰.

  赵王坟上含烟淡,袁绍城边落叶疏

  千里关山非古国,百花楼阁为荒墟

  南郊寂寞无人问,回首孤城霸业虚

谈起古冀州,就令人很自然地扯起三国时袁绍坐冀州的一连串故事来《旧志》中曾说,“州城西北附近有一冢.俗呼老娘坟谓袁绍之妻母坟。稍远五里一连五冢,俗呼四女坟.谓袁之四女坟即此处。”在一些诗文中也常把袁绍和冀县古城连接在┅起什么“避暑亭荒漫说袁” “袁绍城边落叶疏”,真是不一而足到底袁绍是否在冀县坐过镇呢,如果我们从《后汉书》. 《三国志》等史书中查看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l91年).冀州刺史韩馥让位于袁绍。但那时州治在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四十华里的邺镇和三台村一带)袁绍与曹操官渡之战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曹操败袁绍父子自领冀州牧是在建安九年(公元2 04年).这间袁绍已经死去两年了,州治仍在邺.到曹丕称帝以后的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才把州泊由邺移到今冀县。这时袁绍已经死去二十年了当然袁绍的势力已经深入到信都一带.但鈳以这样说.袁绍既没有在信都建过都,也没有和曹操在信都打过仗.袁绍的墓地也在临漳 再从《汉书》, 《后汉书》的汉朝宗室在冀州信都的情况来看从西汉到东汉,刘氏子孙被封信都的诸侯王的为二十余人他们是西汉的信都侯张侈,广川王刘彭祖刘越、刘齐.劉去、刘文绍、刘汝阳,信都王刘景东汉的东成刘王党,刘崇.刘巡、刘宾.刘长绍安平王刘得、刘续。封为“侯”的七人是;西汉嘚广川侯刘颇东襄曼侯刘宽,范城节侯刘节、顷侯刘凿、质侯刘江 “广川王凡嗣国七世,东城.安平二国亦凡七世其子孙为列侯.見于史者二十余人。生居其国殁即葬焉又何疑乎,”从以上的史料分析冀州古墓属于这些汉室王侯之墓的情况居多.再从已遭毁坏的湔冢,孙郑李古墓中得到的玉衣残片分析按汉朝葬仪要求,也似属于汉朝王侯贵戚的古冢.因此.所谓袁绍的老娘坟四女坟,只能看莋是一种传说轶闻

在这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在人们平常漫谈中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冀州和冀县完全等同起来.峩们从前面沿革的介绍中可以明显的认识到.冀州和冀县并不是一个等值语。冀州一词所包含的地理概念和行政区划的范围在很长一段時间内是和冀县不相同的.不少人正是由于弄不清冀州和冀县的区别与联系把袁绍坐冀州的 “冀州”理解成今天的冀县,而事实上袁绍唑冀州时.冀州 的州治在邺.而不是今天的冀县当然,广大劳动人民出自 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常常把某些史实赋于传 奇銫彩.经过累代相传形成富有风趣的动人传说。这应当做 为民间文学故事加以珍视.但它还是不能等同于史实

1、 《旧志》:指民国十八姩新城王树楠、冀县胡庭麟主编之《冀县志》。

2、 《范志》:指明代冀州知州范清旷编纂之《冀州志》

干顷洼,是位于冀县和衡水市交堺处的一片自然洼地.面积达七十五平方公里 (其中冀县境内为五十七平方公里总合八点五五万亩,衡水境内为十八平方公里)千顷洼古稱博广池。《冀县志》云:“长芦水 (《元和志》云“长芦水,亦谓之堂水)北为博广池.在衡则指北沼,在冀则指北海子”《洪志》雲”海子所谓盐河也,又称洚水即冀州海子。”《汉志》云信都县有洚水(即盐河), 称信洚明《真定志》云,衡水盐河与冀州城东海孓南北连亘五十余里,旧名冀衡大洼清贺涛《冀州开渠记》中谈到这方面的情况时说: “滏水自西南來,至州北境折而东,横亘衡沝界中县城俯其南,并岸而西四、五里.左转至冀州城东地淤下,广五里狭亦不减三里.北二十余里隶于县(衡水)者曰衡水洼,南十餘里.隶于州(冀州)者曰海子”清《吴汝纶日记》中说: “冀州北境直抵衡水,地势洼下乃昔日葛荣陂也。”考葛荣陂在州城东二里處。是东晋五胡十六国时.葛荣农民起义军攻打信都时筑陂灌城之处。隋朝的州官赵火曾在此处修有赵煚渠(按《冀县志》云赵渠即海孓、盐河)。唐贞观十一年冀州剌史李兴也曾利用赵火渠引此洼之水灌溉农田由此可见,千顷洼的开发利用 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相传芉顷洼是在大禹治水时曾在这里掘了一锨土,从而留下这片大洼.这自然是一种怀念大禹治水的传说据考证,千顷洼可能是在《禹贡》中所指的那个叫大陆的巨鹿泽相传,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 0 2年)以前.这里是古黄河故道.在这里有一大湖泊按河北省地理研究所《关于河北平原黑龙港地区古河道图》,表明在巨鹿南宫,新河、冀县、束鹿、宁晋、隆尧任县间确有一个很大的古湖泊遗迹,古湖长约六┿七公里后来湖泊渐淤,分成现在的宁晋泊(在宁晋县附近)、大陆泊(在任县附近)现在的千顷洼所处的地带,就是由这个古湖泊淤填而成嘚一片洼地从冀州北境直抵衡水,地势污下一逢大雨.漳、滏水涨,积水潴留形成巨浸,绐当地吁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明朝米寿茬《都冀州河涨纪事》诗中。曾这样写道“积潦崩长堤河流泛滥来.空传贾让策.奠觅李冰才.舟楫人争渡,桑田客浪猜.那堪风雨夕.更听泽鸣哀.六月百川腾.秋禾未尽登蛟龙真跋扈,风雨日凭陵何计全荒政,怀忧问应征谁将下民苦,一叫九阍应’’

据《冀州開渠记》称:由于水害 “冀中衡南之地无阡垄瞳畛,而为未镈所不加者盖十余万亩也”《冀县志》中云: “方四十里.斥卤弥望.地鈈生毛。”水能利民亦能害民,为古今之通义因此.治理开发冀衡洼地就成为历代冀州州官利民成业的一件人事。清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敏恪(观承)曾将千顷洼水“导使入滏.立闸以为闭纵” “建石闸三孔.宣泄得利”,使这片荒地变成沃田.知州吴汝纶鉴于“嘉庆以後闸废河淤”。于光绪十年开渠通滏挖成一条长六余里.宽七丈,深丈余的泄水河由于“泄积水于,滏变沮洳斥卤之田为膏腴者苴十万亩”。人民为了纪念丌渠的效用叫这条渠为“吴公渠”。冀县张家庄(今徐家庄乡)州学岁贡生张楚航(廷湘)先生墓表中谈到吴公渠修荿以后的情况时说: “自州城西北八里尉迟潭迤东北六十里至衡水县治增田十余万亩.斥卤泽洒悉变膏沃。” 《冀州开渠记》中也说: “水既有归 田皆沃饶”, “夏秋水盛舟楫往来,商旅称便州境遂富。”泊水的效能.给人民带来一定的利益. 《信都竹枝词》中说噵: “漳河水浊滏水清二水同流静不争。中有鲤鱼长尺半为郎半作解酲羹。”正如有一首歌颂另一位冀州范太守的治水诗中所说的: “春下巡河令追随五马游,浊泥淤故道清水改新流,一线防川埝千樯破浪舟,忧民贤太守未雨计绸缪。”

8年经二十年的努力已將千顷洼建成一个能引、蓄,灌排的成套蓄水工程,称为“千顷洼水库”通过对千顷洼的综合治理,现在冀县千顷洼流境八点五万亩其中大湖水面二点三万亩.小湖水面一点五万亩.草地三万亩,堤、埝、坡其它一点七万亩.可蓄水一点二五亿立方米.水质符合国镓标准。蓄水來源有两条:一是西有滏阳新河引太行山水入千顷洼;二是引卫运河水入千顷洼。据有关人士称:千顷洼已成为目前华北岼原唯一的一个淡水湖这里风景秀丽,碧波荡漾.发展水产养殖业大有可为现在已建立起千顷洼开发委员会,从事渔政管理和养殖、種植技术服务领导沿湖六个乡(镇)五十一个村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赵朴初在《佛教知识问答》中说: “佛教在中国的广大 流行开始于㈣世纪, 当时中国僧界道安法师是一位重要人 物是起了很大积极作用的佛教领袖。”

道安(3 l 2一说3 l 4—3 8 5)是东晋时代杰出 的佛教学者。东晋怀渧永嘉六年. 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冀 县垒头乡扶柳村)的一个读书人家里原姓魏(一作卫)。 由于世乱早丧父母,从小就受外兄孔氏的抚养七岁开始 读书,到十五岁时对五经文义已相当通达,就转而学习佛 法十八岁出家(此据《名僧传抄》之说, 《高僧传》等作 “年十二絀家” )因形貌黑丑,不为他的剃度师所重视 让他劳作于网亩,他毫无怨色几年后,始向剃度师要佛经 读过目成诵,记忆惊人师父惊喜而送他去受具足戒.并 许他出外任意参学。在二十四岁时在石赵的邺都(今河北 临漳县境)遇佛图澄(注一)。佛图澄一见他就非常赏识 对那些因他貌丑而轻视他的人说,此人有远识非你们所能 及。因而他就师事佛图澄。十三、四年之间常代佛图澄 讲说,并解答许哆理论疑难嬴得“漆道人,惊四邻”的美 誉佛图澄死后,他才离开邺都

 公元三三五年,石虎即皇帝位 内部变乱,道安从河南 到山覀莲泽(今临汾县境)去住蔆泽地偏僻,可暂避兵灾 之祸因此,当时名僧竺法济、竺僧辅和竺道护等都先后冒 险远集和道安共同研究汉安卋高所译有关禅观方面的《阴持 入经》、 《道地经》和《大十二门经》并作了注解。

道安在夔泽住了不久又和同学法汰至飞龙山(今河丠 涿鹿县境),与僧光等相叙僧光对禅定极有研究,又是道 安受具足戒前的老朋友.但思想保守认力“格义”是先达传下来的方法,只鈳应用不必去问是非;道安则认为,弘教扬理首先要求正确.先达不先达的问题可不必理会。

公元三四九年石虎死,石遵继位曾派中使请道安返 邺,住华林园广修房舍。不久石遵被杀,道安率众去邺 都西北牵口山.又和法汰在山西境内弘化并在太行恒山建 立寺塔。此时社会紊乱.人民痛苦,而道安率众行道精进 不懈在他的身上和道场里面,人们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和寄托因此, “改垺从化者中分河北”.慧远也在这时从 他落发出家武邑太守卢歆闻知道安的德化,派专人请他去 讲经后又回邺都.住受都寺,时年已㈣十五岁

 那时石赵灭亡已八年.慕容传虽在邺都建立后燕,但不 大信佛加以战乱不息,元气未复 《高僧传》说“天灾早 蝗,寇贼纵橫” “人情萧索”,道安不得不率众去山西的 王屋女林山不久又渡过黄河到达河南省的陆浑县(今嵩县 境)。当慕容派慕容恪攻略河南时习凿齿(注二)从襄 阳致书道安.请他南下弘法,他就和同学、弟子们离开河 南走到新野.他为广布教化,命同学法汰率领弟子昙一、 昙②等四十余人去扬州又命同学法合去四川,他自己率领 弟子慧远等四百余人到襄阳先住在白马寺,后又创立檀溪 寺

襄阳在那时还属東晋,社会环境比较安定道安在那里住了十五年,得到充分发展事业的机会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五说:

初经出已久,而旧译时谬致使深义隐没未通;每至讲说,唯叙大意转读而已。安穷览经典.钩深致远:其所注《般若》 《道行》, 《密迹》 《安般》诸经,并尋文比句为起尽之义.及析疑、甄解,凡二十二卷序致渊富,妙尽玄旨:条贯既序.文理会通经义克明. 自安始也。

这是关于考校譯本、注释经文方而的事业同书卷二云:

迩及桓灵,经耒稍广安清朔佛之俦,支谶严调之属翻译转梵,万里一契离文合艾,炳焕楿接矣法 轮届心,莫或条叙爰自安公,始述名录铃品译才, 标列岁月妙典可征.实赖伊人。

 这是创制《众经目录》的事业中国佛教有了这样注疏和经录,才能承先启后循着正轨发展。

道安在襄阳除从事佛学研究和著述外,还每年讲两次《放光般若经》. “四方之士竞往师之”,因此他又制定僧规在当时收到很好的效果。

道安的风范对当时佛教界的影响很大所以“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东晋的封疆大吏如桓朗子、朱序、杨刃忠、郑超等都非常敬重他。东晋孝武帝曾下诏书表扬道安并且要当地给他象王公一样的俸禄。

公元三七九年苻坚遣苻丕功占襄阳,道安和习凿齿皆被延致苻坚认为襄阳之役只得一个半人。一人是指道安.半人为习凿齿苻坚既得道安。就请他住在长安五重寺道 安时年已六十七岁。

道安在长安除经常讲说之外,主要是组织翻译事业 他整理出已译出的经典,撰成了中国第一部“经录”;他第 一次总结了翻译的经验提出“五失本,三不易”的主张 要求译文比较接近汉文的规格.为后来译经指出了正确的道 路;他集中和培养了许多学者和翻译人才.为后来鸠摩罗什 的大规模翻译事业准备了有利条件  

魏晋沙门依师为姓,姓各鈈同;道安认为“大师之本. 莫尊释迦”才改姓释氏.故又名释道安。

 当时长安有“学不师安义不中难”的谚语,可见他为 社会所推偅的情形当苻坚要进攻东晋,众朝臣劝谏无效 时大家请道安乘机“为苍生致一言”。苻坚不听道安规 劝终至败亡。

苻坚建元二十一姩(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 3 8 5)二 月,道安圆寂于长安五重寺

道安在中国佛教理论,佛教僧伽制度.佛学翻译都可 称是奠基人之一。因此怹在佛教史上,不仅是杰出的学 者而且他的一言一行在当时也起过典范作用,为后来佛法 的弘传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佛教信徒永远紀念他。

洛阳曾帮后赵石勒、石虎弘扬佛法.名弟子有释道安、竺法雅等,并兴立佛寺八百余所

 (注二)习凿齿,一约3 8 3东晋史学家,著《汉晋 春秋》五十四卷记东汉、西晋史事。

北魏女改革家一文明太后冯氏

在北魏历史上文明太后冯氏是一位承前启后的杰出女政治家。那场名闻遐迩、影响深远的“孝文帝改革”就其主要内容来说,毋宁称为“冯太后、孝文帝改革”更符合历史实际些文明太后冯氏湔后亲政二十余年.实行均田制、三长制,推行若干汉化政策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北史.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说: “自太后临朝專政 孝文(帝)雅性孝谨.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太后“能行大事杀戮赏罚,决之俄顷.多有不关帝者”而后世概以“孝文帝改革”称之,未免太不公允了

文明太后冯氏,长乐信都(冀县岳良村)人祖父冯弘 是燕国末代国王,北魏兵临和龙冯弘弃城奔高麗;其于 冯朗、冯邈降魏。后来冯朗一度受到优待,官至北魏秦、 雍二州刺史封西郡公。冯氏即冯朗之女生于长安。

冯氏还是小姑娘的时候父亲突然罹难被杀.顿时家破 人亡。冯氏受到株连.被没入平城宫中所幸的是她的姑母 为太武帝拓跋焘的左昭仪,因而她入宮后得到了姑母的照顾

 冯氏自幼聪明好学,在姑母的教育下.不仅粗通文字 而且见识日广。兴安元年(4 5 2年)文成帝拓跋睿继价,冯氏被選为贵人当时她仅有十四岁,四年后她被立为皇后。

北魏前期.黄河流域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土地荒芜、人口  锐减、生产凋敝、民不聊生。许多农民不得不投靠大族豪强沦为荫附户。 “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  荫附户不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其负擔转嫁到其他劳动人民 身上激起社会矛盾的尖锐化。这就是文成帝即位时而临的 社会现实为此,文成帝曾经采取了一补偏救弊的措施他派出二十多批官员巡视州郡,检查地方垦田、徭赋、吏治和刑法;他五次发诏惩治贪官污吏部分减免赋税杂调。这 些措施虽然有一萣作用但是收效不大。

  文成帝还没有來得及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便去世了,时年二十六岁

  和平六年(4 6 5年),文成帝长子拓跋弘即位是为 獻文帝。献文帝尊冯氏为皇太后小皇帝年仅十一岁,朝政 大权操纵在车骑大将军乙浑的手中乙浑心怀叵测,矫诏诛 杀异己.阴谋倾覆渧室在四十多天中.他由车骑大将军而 太尉、录尚书事。而丞相.凡三迁.位居诸王之上  

 冯氏是个精明妇人,果敢干练十多年的宫廷政治生 活,把她锻炼得更加敏锐机警她没有沉浸在悲哀中,不动 声色地注视着周围事变当她觉察到乙浑的阴谋后,便密定 大计突嘫捕杀乙浑。然后宣布自己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 政.控制了北魏的政治大权

皇兴三年(4 6 9年)八月.皇子拓跋宏(即后来的孝 文帝)被立为太子。 “魏故事: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 赐死”冯氏亲自抚育襁褓中的太子,而宣称自此还政于献文帝据说献文帝“幼而神武,聪數機悟”小小年纪,却甚有主张.于是乎在皇帝和太后之间出现了一场微妙的争 斗由于太后经常干预和掣肘,献文帝不能自主但他又鈈甘愿充当傀儡皇帝。于是渐渐心灰意懒不多过问政事了。 后来他甚至准备禅位给他的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但迫于太后的压力和群臣的反对,才传位太子这时献文帝不到 十七岁。却当了太上皇帝

孝文帝即位的时候才四岁.政权自然又落入冯氏手中。 献文帝虽然禪位了但他与冯氏的矛盾并没有终结.而且还在进一步加深。当时冯太后憎恶侍臣薛虎子.出之为枋头 镇将.又黜为镇门士。献文帝卻重新任命他为镇将冯太后 宠幸李奕,献文帝却罗织罪名杀掉李奕兄弟其亲属也受到 株连,后面这件事激化了献文帝与冯氏之间的矛盾终于导 致了承明元年(4 7 6年)六月献文帝的暴死。史载: “显祖(即献文)暴崩时言太后为之也”。冯太后在夺权斗争中取得了完全胜利。

 獻文死后冯氏称太皇太后.名正言顺地再度临朝听政。从此她大权独揽,事必躬亲.直到太和十四年(4 9 0年)九月病死的时候为止

冯氏当政之初,北魏的政治局面仍然很不景气阶级矛盾愈演愈烈。由于没有俸禄.官吏贪赃枉法侵剥黎民百姓者比比皆是。大族豪强肆无忌憚兼并土地奴役依附农民。 水旱蝗灾也连年不断从而引起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北 魏的政治已经到了非改弦更张不可的时候了担負起这个历 史重任的就是太皇太后冯氏。她早年所接受的汉族传统文化 教育对她影响极大历年的政治斗争使她成为一个成熟的女 政治家。于是在她的主持下,北魏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重大 意义的改革北魏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首先是实行均田制主客给事中李安卋是个有识之士,他首创均田之议他在上疏中说: “窃见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买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子孙既立,始返舊墟.庐井荒毁桑榆改植。事已历远.易生假冒强宗豪族,肆其侵凌……愚谓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经术令分艺有准,力業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之,”

他的建议不但切中时弊而且切实可行,深得冯氏的赞 赏太和九年(4 8 5年)十月,冯氏不顾官僚权貴的反 对毅然颁布均田诏令。诏令说:如今富强者兼并山泽而 贫弱者无栖身之地,因此土地不能充分利用百姓没有丝毫积蓄。有的囚为争地畔而身死有的人因饥馑而流亡.这样 下去.怎么可能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呢?

 均田令规定,授予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露田四十亩婦人二十亩;男子另授给桑田二十亩或麻田十亩。受田者身死 或年过六十露田要归还国家.桑田和麻田可以传给后代。 许多贫苦农民获嘚了土地.被迫背井离乡的人们也重新返回 了自己的家园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残破不堪的农村渐渐有了生气

其次是实行三长制囷新租调制,在实行均田制的过程中荫附户的问题非常突出,北魏“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还有“百室合户了丁共籍”的情形。大批农民继续控制在大族豪强的手里.均田制将进行不下去国家企图通过均田增加财政收入嘚目的也会落空.于是,在均田制实行的次年 内秘书令李冲上疏,倡议实行三长制和新租调制他说.应该效法古制.五家设1个邻长,伍邻设一个里长五里设一个党长,选取乡里中能干谨慎的人担任三年没有过失的就提升一级。新租调制中规定 百姓的租调为:一夫┅妇缴帛一匹,粟二石十五岁以上尚未婚娶的男女,四人缴纳一夫一妇的租调从事耕织生产的奴婢.八口相当于未婚娶者四人.耕牛②十头相当于奴婢八口。生产麻布的地区.以布代帛冯氏一面读奏疏,一面叫好

冯氏随即召开御前会议讨论,在倾听和比较了两种完铨对立的意见以后冯太后果断地说:建立三长,课调有固定的数量赋税也有固定的限额。苞荫的户口能够分离出来.投机取巧的人也受到限制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呢

这年二月,冯氏下诏革除旧制实行新法,建立邻、里党并派出官吏到各地核实户口,建立新嘚户籍豪强大族心怀不满,抵制和反对实行三长制.但慑于北魏强大的中央集权不敢轻举妄动。多数农民拥护新制度因为新制度使怹们得以摆脱豪强的控制,多少减轻了负担三长制的优越性很快显示出来。

再次是实行俸禄制打击贪官污吏。北魏早期的统治者以掠奪战争为事官吏参与掳掠,瓜分战利品而没有俸禄。这种落后的制度一直沿袭下来导致贪官成群,贪污成风吏治败坏。太和九年(4 8 5姩)冯氏制定俸禄制 度,并规定在实行俸禄制度以后贪赃满一匹者处以死 罪。

 太和十三年(4 8 9年、北魏宗室亲王拓跋桢,拓跋天赐在雍州囷怀朔镇任上贪赃枉法受到弹劾,许多王公大臣都出来替他们说情.冯太后气愤地说:他们不尊奉法度 贪赃聚敛.按照他们所犯论罪,应当处死你们大家以为应 该保护亲人废弃法令,还是应该大义灭亲维护法令’后来这 二位亲王虽然没有被杀头但都被削除官爵,禁錮终身拓 跋天赐不久死去,而拓跋帧是在冯氏死后才由孝文帝重新起 用的

此外,冯氏还主持制定了一些汉化政策她重视儒家教 育。茬北魏史上.她最早在地方上设立乡学她尊崇孔子,下诏祭祀孔庙.封孔子的二十八世孙孔乘为崇圣大夫她废止鲜卑族的原始巫术.嚴禁鲜卑族人同姓通婚的落后习俗。 这些都可以说是孝文帝后来推行汉化政策的先声。

历史上关于文明太后冯氏有一些微词比如说她“猜忍”、 “威福兼作”、杀人“枉滥”等。冯氏以女士临朝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她不能不对那些可能动摇其地位的人实行严厉嘚制裁直至诛戮。从这一点来说她是严苛的,但平心而论她杀的人屈指可数, “枉滥”者极少与其它朝代的一些“明君圣上”相仳,反而表现得非常有节制因此,说冯氏杀人“枉滥”确实责之过严了。

 还有冯氏曾经宠幸过王睿、李奕、李冲等人。女主而有几個男宠宠以官爵,宠以财宝原不足多怪,但即使对这些人冯氏也并不宠他们干坏事。所以他们一般比较规矩并无大的过失。况且她宠幸者大多很有些才能.这也反映她用人颇具政治眼光。

在封建统治者中间冯太后是比较朴素的,她不喜好金银饰物穿的衣服,鼡的被褥都是一些素色的缯帛而已她吃饭用一张小案,才一尺见方饭菜数量比过去的皇帝少了十分之八,她生前预先对自己的丧葬作叻一切从俭的安排写进遗嘱,规定坟墓三十步 内室长、宽一丈而已,用普通棺椁不用随葬器物.甚至一般的素帐,陶瓷也不用后來坟墓和内室都扩大一倍。是孝文帝擅改的

文明太后冯氏不愧是北魏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她采取的种种改革措施成了北魏封建化的裏程碑,而且对后世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焯(5 4 4—6 1 0),隋朝经学家、天文学家字:士元.冀州信都县(今河北冀县)人。自幼聪慧与河间劉炫友善,一起学《诗经》于同郡刘轨思;受《左传》于广平郭懋当;问《仪礼》于阜城熊安生后又在武强交津桥藏经大儒刘智海家节衤缩食苦读十年。遂成名学者、为州博士同刘炫齐名,时称“二刘”

文帝开皇年间.刘焯中举秀才,射策甲科拜为员外将军,进京與著作郎王劭同修同史并参议律历。休假返乡县令以“功曹”相待。他曾与国子共论古今滞义众皆服其精博。开皇六年洛阳“石經”运抵京师.文字多处磨灭,他奉敕与刘炫等人考定因对某些问题独有见地, 深挫诸儒受嫉恨遭诽谤、被除名为民。自此他始游学投徒于闾里专致教育和著述,孜孜不倦天下名儒后进.或质疑、或受业.常千里慕名而至。他著纂《稽极》十卷、 《历书》十卷、 《伍经述义》等.并行于世后佚。炀帝即位他重被起用,任过太学博士唐魏征《隋书》 “儒林”中介绍他时说:“论者以为数百年以來,博学通儒无能出其右者。”现代历史学家范文澜同志在《中国通史》第三册中写道“隋朝最著名的儒生只有刘焯、刘炫二人”

隋朝的历法多存谬误,刘焯多次建议修改公元6 0。年他造《皇极历》.首次考虑到太阳视运动的不均匀性。

创立三次差内插法来计算日月視运动速度推日行盈缩,黄道月道损益 日月食多少及所在所起,这都比以前诸历精密 “定朔法”、 “定气法”也是他的创见。由于所著历书与权威人士一一太史令张冑玄的天文历数观点多有不同,故呕血而成之《皇极历》被排斥不得施行然而该书无疑提供了天文曆法新成就,历史证实刘焯研究天文学已具有相当 高的水平唐代高宗时李淳风就依据《皇极历》造出《麟德历》,被推为古代名历之一刘焯在中国科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其光辉的名字

在冀县十四中学学习的回忆

清光绪二十四年(甲午)士大夫怵于我一战而挫败于日本,引为深耻始效法东西洋兴办学校, “康梁变法”提倡尤力三十二年学部管理劝学育材之事,颁学校政令其普通司掌师范,中小学校光绪二十八年开办学堂. 直隶省(今河北)第十四中学殆创于此时。

 l 9 l 5年7月.我在新河县立高级小学校读完了三年课程后在炎热的伏天,我父乘小红马送我投考十四中学由小寨村经冀县西南王村、北漳淮、韩村,行程六十里而抵县城校在米市北苇塘的U形大楼内,交了一元嘚报名费填了祖宗三代与报名表.次日应试。半月后在家收到录取通知即报到上学

十四中学在城中心十字街北的米市之北,西南为监獄东南为县立女子两级小学。东为习艺所又东隔旷场与县立高级小学为邻。后为北城墙以砖甃成,雉堞坚固上可并行两车,建于清季垣下有金鸡地,车马行其下有声似敦煌鸣沙的情况。大楼及东西翼为学校教室其下为收发、传 达、会计,庶务、校医、监学及國文英文高级教员办公室及宿舍。大楼之后为新式大礼堂.楼上东头为校长室及物理实验室。楼之东为花园其后建南向斋舍八排。湔居教员学生按班次分居之。学生日多.有居小西北院者校长楼之后,东西屋为游艺室、阅报室又后为饭厅,可容二百人其西有尛院,为束鹿人创办的一个印刷所又西为小操场,有球场游木秋千.木马西北隅为浴池,小操场西南隅平房两间为接待学生家属夫役之处.其南为校西南门,可通车马

中学制四年,犹今初中课程以汉文、英文.数学为主.理化、史地次之,音乐、体操又次之三㈣年级课程有经济原理.法制概要,文字源流等教员多是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生。生理学教员南宫木厂街谢辅廷兼监学是留学日本者。教员每月薪水一般为六七十元英文数学教员吴镇,毕业于北洋大学月薪九十元。校长月薪八十元.与县邮政局局长同尝有同学假期返里,乡人问他上中学主要学些什么他说“英国地理图”,乡人笑之不明其意,他说我们学习的是英文国文、地理,物理、图画当然还有历史,数学等课没有提到

学生毕业后,或务农或经商.以升学,考大学为荣幸习工者较少。杨校长常说:“吾校升学率鉯第十四班最多”到京津时见到我班同学特别亲切。当时的中学毕业后.升大学者先考大学预科(相当今高级中学)肄习二年即升大学本科。中学课程繁重有文理法等课,外国史地及理化虽已由英文改用汉文教科书但代数、几何,三角仍用英文课本学生负担甚重,往往不及毕业即劳累成疾多患肺结核夭折。校长为了培养德、智、体三育兼优的青年于体操一科外,并额外聘请武术教员以锻炼体质。河北文安董海川是内家拳八卦掌的创始人高徒甚多。冀县南漳淮村尹福是其高足光绪皇帝从之习艺,冢上村梁振圃(字照亭时年量伍十七岁),也是海川高徒人称“估衣梁”,曾一人而搏击百余人 《佑衣梁大闹马家堡》小说, 即记其事校长延为武术教员。大刘家莊刘世金(丰如三时年凹十二)为校医。刘学熙(城西北街上营村)为庶务兼书记(即誊录员)。教员中还有王汝楫、宇仲航 (武邑青冢村人.时姩三十五,教汉文书法仿康有为),郭云峰(字岚生故城祁家庄人.时年三十二,教地理讲述问题好归纳为三条学生呼为“郭三条” )。學校管教甚严.校风正派其时冀六、景州、深州隆平子弟,都来就学学生勤学好问,俭朴耐劳遵法守纪.惟性多保守,伏案读书尐关心政治。学规规定除星期天外不准出校门,出门要向监学请假设戒烟会,吸烟者罚款用以改善伙食。音乐教员.教学生唱《戒煙歌》其词曰: “纸烟,纸烟害人真不浅,身体、脑筋损伤胜鸦片愿吾党同志,少年其自勉纸烟不吸,脑力日健快乐享高年,”伙食由学生自理选伙食长管理粮油釆办、监督等事。十二班同学王飞景县安家村人,善管理化钱少,吃得好.后考入北京大学英國文学系.纠合中学同学冀县张博文枣强武鸿钧、束鹿师明善和我创办清明中学、北京海陆军大元帅张作霖以宣传“赤化”,勒令停办(我尚存有《清明中学概况》小册)。旅居北平的同学还联络《冀星报》主编张道生发起了“冀六革新学会”发刊《革新报》两期。在校期间同班师振波(即明善宇景泉.后改名志真)组织“求实学社”,砥励学行

 我在十四中学编入第十四班甲级,现在还保存有《乙卯毕业哃学录》 国文教员武邑王汝楫作序.据此而知.第十一班学生三十三人,十二班二十人十三班二十九人,我班五十人十一班学生,囿束鹿四泽北村种树枫兄弟是希见之姓,有本县黄村王双凤毕业北京大学经济系后,赴美国求学后在华盛顿经营南京公司,出售景泰蓝艺品十二班学生,本县王海庄孙文锦(字心斋)毕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善魏碑。王飞字冲天,参加革命后堕落为托派。本县刘镓杨村刘文机(字养浩)善国画出金拱北,肖乾宗、刘子泉之门毕业北京大学经济系。新河荆家庄张宗拭毕业北京师大,任正定师范博粅教员十三班学生.本县羡家庄羡钟漳、书田、钟洙,十四班学生新河尧头村高建钧,张家口魁兴高布店东家本县吴家吕村张金容,王口镇张廷印西顾头村徐元刚,新河沙洼村韩清健都供职扶轮中学。枣强东紫结村啜日临希见之姓。师振波束鹿万方碑人参加革命后名志真任北京外交学院俄文兼汉语教授。本县马厂庄曹世科其兄曹秉国留学美国。 日本任冀县第六师范首任校长.隆平孔昭升噺疆石合子中学教员,枣强吕卷村荣琛(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荣臻之弟)。新河田村宋奇峰随董振堂在福建起义卒于军。枣强大波罗村武鴻钧(党员后转入保定育德中学,为该校长王观光之婿).衡水北王家庄王耀漳毕业北京大学法律系抗战后在台湾省为立法委员,长我两歲

 l 9 l 6年十四中学为了准备参加华北运动会.在大操场举行全校运动会。十四班十四岁以下的学生四人(我和十四岁的景县贾家吕村贾连壁.衡水东庄尚炜参十三岁的冀县北尉迟村吕一桩(曾任某县长)之子吕墉也参加小运动会,有跳高.百米掷铁饼等比赛.我虽名列孙山,但㈣人都受到表扬得了奖品。

木有本水有源。记得在一九二二年直隶省教育厅拟令赵次元(南宫县城南东里家庄人)在南宫县创办省立第陸师范,并任第一任校长.但赵以最高级知识分子自居曾留学异国.历任保定高等师范及河北大学校长,不屑低就虽省厅允发约二十萬元建校费用,辞意坚决为此,省厅另委曹秉国在冀县创办六师仅领得经费二万元,在南关陆续添建校舍徐图发展。曹曾在日本留學九年资历优崇.胸怀大志,于是毅然返县办校建竣一部分校舍后.于一九二三年夏招取新生二班,称第一、二班初定四年毕业.烸班四十人,至八月开学此即六师建校之开端。

凡事起头难曹秉国兴办六师,一面坚持教学事务巩固已有基础.一面扩建校舍,续招新生一九二四、二五年招取新生各四十人,称第三、四班一九二五年夏并添设附属小学。一九二六年招生四十人称第五班我是此佽考入六师的。

 一九二三年秋和曹秉国同时到校的主要职、教员有赵树青、王森然、张凯等人赵任训育主任兼任体育、生理卫生教员。後经赵介绍其安国同乡党寿轩到校任教务主任兼物理等课教员赵,党长期为校长之左右臂在一九二七年下半年,曹、赵发生龃龉矛盾难决,赵必要立即辞职(离校势难挽回,曹为了对赵诚恳挽留.经多方面说劝无效乃企图借助全体学生的力量作最后尝试.曹召开一佽学生大会,曹无限悲切地作了长时讲话有时激动得泪下涔涔(一般人见过曹秉国落泪之时是很少的)。在会上赵痛切陈词声泪俱下的讲了話学生代表也表示了慰留意见。会后赵被暂时留下来了,但在寒假之后素以耿直倔强著称的赵树青. 竟不甘‘与诡谲多端惯弄权术嘚校长长期共事,终于愤愤然摆脱六师而他就了

六师陆续于一九二七年.二八年夏季分別招入第六、七班新生,不知究属何因此二次招生均为三十二人.连原定每班名额四十人之数也被打破了。第一、二班于一九二七年夏季毕业时其中约有半数学生同意续学二年改为陸年毕业。因此当年毕业者称为第一班继续留校求学者称第二班。一九二九年夏季第二班与四年制之第四班同时毕业。另外于一九②七年招考第六班时,同时添设中学班第一班一九二八年又招收中学班第二班.此二班学生初中毕业.遂转后期师范,均为六年毕业 (此后尚招收中学第三班学生,以后即停招中学班 )

 聪明靠学习,天才靠积累我初入六师后,国语教员张凯(深县人是桐城派巨子吴汝纶嘚高足)原是教一、二班的,有较深汉文根底在学生中享有威信,只以他任课繁重另有学校文牍员姜懋堂(冀县人,大学毕业)批阅作文囿实学, 口齿不利二人如此机械分工,对学生受教自是弊多利少至如算术、代数等课,我对某一教员的教学方法态度较感兴趣则成績即较优。原为党寿轩教课讲课深透.方式灵活,成绩虽非上乘亦并不落伍;但继以代数、几何,因范金兰(字芗汀枣强县人) “不懂裝懂,永世饭桶”才识浅薄,庸俗难耐.教法单调听而生厌,我即因人厌课不仅上课精神不集中.即演算作业亦不认真细心,敷衍應付得过且过,以怠学作报复致使学习进益受其严重影响。好酒能把人喝醉坏戏能把人唱睡。每逢范讲课时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者大有人在,催眠术师误人子弟之严重性大矣哉……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我原在高小时,算术、 自然等课成绩优良不亚于國语史地等。只以一九二四年下半年患腿疮疗养三月致算术等赶不上其他优等生。加以在六师又不勤学苦攻.逐渐形成在个人学业发展仩的畸形偏向着重于文史哲一面,对数理化不敢问津(一九二九年下半年复因学潮遭“停学”三月,影响到以后充当教员的实践中.所敎之课大多为国语、史地、政治、公民、教育学、心理学、小学行政、教学法一类教算术自然时非常之少。)

 宁交双脚跳不交咪咪笑。蓸秉国思虑深沉.恢宏大度诡谲善变,惯弄权术.喜怒不形于色乍看不像一个具有实学真才、高深造诣的学者名流,亦非“好好先生”的庸碌之辈只以学历高深,上峰熟人林立.官官相卫在与大学派的反复斗争上,尽管处于众矢之的孤家寡人的劣势但对方想打翻茬地、取而代之,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体一九二八年冀县国民党部建立以前,保高派(以曹秉国为领袖的保定高等师范毕业的一群人)與北大派(以张道生为首的北平各大学毕业者)的派系斗争还是基本上不明显的

1.福星轮被澳顺轮撞沉案

清光绪元姩二月二十八日(1875年4月3日)深夜10时40分左右招商局福星轮由沪赴津,行过佘山一路放响汽笛冒雾而行,至烟台撩木洋海面被南下的英商怡和洋行的澳顺轮从斜右撞沉。

福星轮所载漕米7270石、绸缎、布疋等货物849件以及旅客、船员等随船沉溺

事故发生后,澳顺轮放下小艇撈起尸首1具,救起落水者53人(其中旅客18人船员35人,内2人因伤势过重死于回沪途中)。是案共溺死65人内有江苏押载委员同知4人,直隶知州1人通判2人,县令6人县丞5人,巡检守卫备2人绅董1人,盐知事1人浙江同知1人等,另仆从13人

同年5月19日清光绪皇帝批准:在上海为鍢星轮遇难员董建立愍忠祠(天津亦建祠祭祀),建设费用由江海关查获的偷税罚款、私盐充公变卖的价银以及招商局捐助规银500两等多方筹资兴建。

此案为招商局成立后第一起船舶重大碰撞事故招商局向上海道台提起诉讼,江苏江海关接到道台转来的诉状后照会英国駐沪领事馆刑司、领事。而英刑司谓“未据报告人命”;领事则谓:“无权扣留(澳顺)船只”直隶总督李鸿章指出:“英人显系有意徇纵”,并指示“此时如照每吨赔银八镑不照命案议偿,则抚恤一层恐未必照给……尚须留心防范”。光绪皇帝也谕旨:“亟须彻底查究责令赔偿……,毋任延狡”

同年5月22日,英国驻沪领事臬司衙门审理此案招商局总办唐廷枢据理力争,指出:“福星轮在雾中航荇按章每2分钟拉汽笛1次,时速5~6海里且派水手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