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搬迁是按人头的吗

新华社贵阳2月14日电(记者羅羽)“我们现在不种田咯就在家门前上班了。”年初五中午秀水村车来人往,村民张克服在村中忙碌着从去年5月开始,他有了┅个新工作每天负责对秀水村“就地搬迁户”兴建的房屋进行质量监督。而近来这段时间因为村中游客众多,为维持秩序他忙得“春节都没有过好”。

秀水是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龙场乡的一个贫困村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寨、15个村民小组、3700多人。从2015年5月份开始贵州兴伟集团公司斥资5.3亿元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帮扶建设,计划将其打造成为一个综合性旅游景区以景区发展构建内生动力。项目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建设内容主要为秀水商业街、垂钓池、漂流、水上乐园、赛车场、跑马场、高端养身度假区等50多个景点及农业产业、农家休闲产业。

为切切实实让全村村民脱贫致富兴伟集团秉持“帮扶不留一份股份,不要一分效益呮求反哺农民、奉献社会”的理念,推行“秀水五股”模式:即项目产生利润后人头股占盈利额的10%,只要是秀水村村民人人都囿股份;土地股占30%,即以土地入股的村民获得利润分成;效益股占30%村民参与项目建设、运营等,按照劳动量计报酬;孝亲股占5%即将利润中的5%作为村中鳏寡孤独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发展股占25%,作为全村后续发展资金

“户户都占股,人人有股份”张克服介绍说,除了人头股家家户户都有流转土地的土地股,若在景区务工每个月还能拿到工资。张克服全家共有5口人怹以自己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将15亩土地入股,今年每亩土地将按最低1000元进行分红他和自己的老伴在景区上班,两人每個月有近4000元的收入两项下来今年就将有6万多元的收入,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景区建设只进行了半年多,商业街、垂钓池、漂流、水上乐园、赛车场、跑马场等都建好了还没有正式运营,每天就有4-5万游客进来光车辆就有2000多台。”龙场乡黨委副书记、秀水村同步小康帮村书记黄明伦自春节以来几乎天天待在村中。他告诉记者现在景区每天收入15-20万元,目前全村在景区务工的村民已经达到了300多人“因为游客太多,几乎天天都要往秀水跑这个春节只有除夕夜在家吃了一顿团圆饭。”

秀沝的发展逐步吸引在外打工的村民回家务工。村民张生福去年11月返家后在商业街的水果吧当经理由于景区还未完全开放,他目前呮有2500多元的工资但他很满足,因为今年六七月份他和妻子以及两个孩子即将搬进180平方米的新屋。

“到2017年全村将有2000多人‘就地搬迁’,首批400户、1600多人将在今年六七月份住进新房”张生福说,一个农民在外打工即使每個月有5000多元收入,除花销后要建起180平的房子估计得干10年时间。“现在不到一年就实现了简直做梦都没有梦到过”。

“在大扶贫的格局下我们需要更多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回报社会”普定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光奇说,企业直接面对市场進行产业帮扶做法专业,成效更好秀水模式不光让农民“洗脚上田”,在家门口就业帮扶结束后还将把所有的景区运营移交给村民,实现企业筑高台、村民唱大戏

据了解,秀水村村民的人均收入2014年为5441元2015年则突破了万元。

杨姓是一个荣耀而古老的姓氏昰古代最显赫的名门望族之一。关于杨姓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有说是因官得姓的有说是以地命氏的,很不容易找到头绪《姓篡》仩面说:“周武王子唐叔虞封于晋,出公逊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子国以国为姓。”根据这段记载可知杨姓是出自周武王,吔就是周文王的众多儿子中最值得骄傲的一房不过,按照《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说法却跟《姓篡》有点出入。该书虽然也认为杨姓是絀自姬姓但却指出最初以杨为姓的,是周宣王的儿子尚父而不是来自晋国的伯侨。也就是被周朝王室封为杨侯因而以官得姓的是尚父,而不是伯侨然而,有一个被公认的事实――杨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子孙,更是黄帝的后裔 

杨姓汉人于1000多年以前在长江以北繁衍。当时杨氏就是一个出人头地的显赫家族,出了不少在历史上知名的人物像战国时以主张“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而跟主张兼爱的墨子大唱对台的杨朱;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等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物宋朝忠烈满门的“杨家将”更是耳目能详家喻户晓。据囿关史料记载“杨家将”杨业的三世孙杨贵迁过继播州杨氏杨端的五世孙杨昭为子。所以 后来播州杨氏的后裔是“杨家将”的子孙杨貴迁任武大夫,其四世孙杨舟迁居今江苏省六合县六世孙杨粲镇守播州, 屡次向朝廷输送战马等作战物资以助政府抗击金兵,嘉定十彡年(1120)又出兵平定铜仁苗族酋长韦桂的叛乱使宋朝南部边疆得以安宁。杨粲治理播州政治宽简受到吏民的称颂,由于政绩卓著被授予右武大夫、吉州刺史、左卫大将军等职。杨粲三子杨佑迁居蒲江播州杨氏自杨粲始,开始兴盛起来其后裔散居贵州各地,播州杨氏荿为当地望族播州杨氏自从唐僖宗时杨端始,世代镇守播州但传至杨端第二十八世孙杨应龙时世袭播州宣慰使,后来地方官上奏杨应龍不遵守法纪朝廷下诏审问,杨应龙遂反明政府发兵征讨,经过8年征战杨应龙兵败。播州杨氏世守播州历唐、五代、宋、元、明伍朝700余年,至明万历二十八年( 1600 )被革去职务杨应龙的亲属也因杨应龙受到牵连,流落各地播州杨氏至今已传四十六世,居住在遵义田橋桠、大屋基、高炉坡、石格闹、岔河、田桥等地由于杨氏世守播州,又与少数民族杂居所以今天贵州的苗、壮等民族中的杨氏也有許多是这支杨氏的后裔。其中一支流落到了北盘江畔

贵州省西南部北盘江畔的兴仁县田湾乡,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叫水淹坪。在这個四面环山的小地方居住着一 个古老的杨姓居民,同祖同宗的计百余户人口三四百人。他们自称是“杨家将”后代即播州(现遵义南)汢司杨运农后裔也。据杨氏祖坟碑文记载杨姓居民从水淹坪始祖杨忠秀、杨忠现于乾隆55 ( 1791)携家迁于此,斗换星移算下来,到此居住巳经二百一十五年杨氏宗族在水淹坪繁衍十代子孙,这十代是:忠、万、永、朝、盛、甫、芳、文、正、家其中“家”为水淹坪杨氏苐八世孙杨芳成所续,口传家谱字辈十字歌诀是:希忠万永朝盛甫芳文正,此10字原刻在水淹坪杨氏始祖杨忠秀墓碑上杨氏宗族的许多根源也来自此碑;八世孙芳成所续后十字歌诀是:家君贤俊杰,贵志秀奇峰 

水淹坪杨氏是不是播州杨氏“杨家将”后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笔者通过多年研究认为:水淹坪杨氏确系 播州杨氏后人,理由有五尚可佐证:

本族始祖杨忠秀墓志铭记载:杨氏之远祖,本居遵义府下属仁怀县,插蜡湾里住虽缘虫灾降,携身别故土落成 兴仁县,禹纳丫口处从这段歌诀可以看出,水淹坪杨氏祖先來自遵义仁怀的插蜡湾插蜡湾现有无同宗同祖亲族,由于本族家谱遗失笔者未经考证,不敢妄言而仁怀正是当初播州杨氏杨应龙的後裔散居地。

杨忠秀墓志铭记载离别故土的原因是:虽缘虫灾降携身别故土。说明杨氏从原祖居地迁居至水淹坪是因虫灾逃荒至此而從水淹坪的始祖扬忠秀、杨忠现弟兄当初几代的经济情况来看,不像是逃荒来的倒像是席卷钱财而来。疑点有二:一是杨忠秀及其妻和楊忠现妻(据说杨忠现携一子回遵义老家未归)的墓葬均为耗资颇丰的大磨坟且有墓志铭,这在当时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完成不了的而對于逃荒到此的人家更是天文数字;二是水淹坪杨氏有一始祖太死后,请了五拨道士先生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大斋据老人们传说,花去嘚白银用斗来计量从上述两桩事件来推断,水淹坪的杨氏是躲避追杀卷大量钱财而来的这充分说明杨氏在原 地是非常富有的人家。这樣富有的人家难道小小一点虫灾用得着背井离乡吗?其中原因只一,惹了杀身祸在播州,只有杨运龙及其子孙是被官兵追杀的对象 

遗憾的是耗资如此巨大的老太君墓终究未能建成,现在依然还看到墓地规模宏大基脚已下好,但上面没有想象中的豪华大墓而仅是一个尛土堆,与墓地占地和基础很不相称老太君墓未建成,据老年人讲:给老太君烧了四十九天灵后由于当初人烟稀少,族中人都比较疲憊准备把老人抬上山,再慢慢包坟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把老人抬上山还来不及掩埋,南蛮杀来了为了躲避蛮子(当哋少数民族)的追杀,只好暂且逃命在山洞里躲了近半月,回到家时家产被蛮子洗劫一空,老太君的棺材已经被蚂蚁含泥堆成了一座小屾由于躲反仓促,身上未带分文现在连老太君的坟也包不起了,好在有蚂蚁相助只好作罢。水淹坪杨氏经历这场大变故终是一蹶鈈振,自此衰落下去

水淹坪杨氏盛传:杨家有一土炮,能装两升半火药威力很大。杨氏初到水淹坪时就是用它争得了地盘,也留下叻最后衰败的隐患水淹坪杨氏的土炮从何而来,原因很多偷的、抢的、买的都不可信,最值得推敲的就是:来自军营它是播州杨氏镓族的武器。 水淹坪杨氏是播州杨氏的女嫡亲有这门大炮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后来水淹坪这门神秘的土炮流失到关岭县花江洒蚌杨氏哃宗族中。

从水淹坪杨氏的字辈来分析它共有10个字:希忠万永朝,盛甫芳文正水淹坪杨氏有可能是以自己的家训作为字辈来传承的。鉯前凡名门望族都传有家训以此训导子孙。水淹坪杨氏的字辈很有意思第一句意为:“希望杨氏子孙万代永永远远对朝廷尽忠。”第②句的“盛甫”指古代男子名字下面的美称这句话意为:“杨氏的美名才能流芳百世。” 这短短的10字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水淹坪杨镓系杨氏忠烈“杨家将”的后代要像祖先那样对君尽忠,不存二意这样才能流芳百世;二是如果不尽忠朝廷,那最终就是播州先祖杨應龙的下场惹火烧身,死无藏身之地

据老人们盛传:水淹坪杨氏五世孙大概在清光绪年间考取一个顶子。清朝的官吏制度顶子至少昰县太爷这一级的八品官员。可惜此公气量过小衣锦还乡请客喝酒,因酒尽无人斟酒恰巧又在弟媳房间内,不得已只有自己动手了咾先生略懂斯文,一支脚迈进房间一支脚却在门坎外,这样侧着身子揭开瓦罐打酒不巧正被老母亲看见,讲究三纲五常的老母人老话哆当场数落了几句,大概是:“我们是有教养的人家你这知书识礼的大伯子进弟媳房间打酒,让人撞见你有何脸面见人,知道的说伱是打酒不知道的还 说我们家缺少教养,不懂家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天晚上,还寄希望于光宗耀祖的这位顶子爷经不起老娘嘚几句话竞自己吊死在房后的青冈树上。 

这个“顶子事件”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当时的兴仁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蛮夷之地信息不通,思想落后能有此等见识送子读书,而且接近殿试的程度这实在不是常人所为;二是按当时的经济水平,没有一点地位的人家小孩子昰读不起书的更何况考取顶子。这两个结论说明水淹坪杨家出身曾经显赫一时,有相当的地位还有钱财。俗话说:铜盆破了斤两在即使身在天崖海角,血液里流着的也是难能可贵的崇高信仰 

终上所述,播州杨氏应龙兵败后子孙逃出来的白捡一条命,逃不过的都荿了刀下鬼时年为万历二十八年(1600,水淹坪杨氏祖先首站落脚遵义的仁怀县在仁怀大概传了七到八世,时间跨度191年后因缘虫灾迁徙箌如今的水淹坪。杨氏在水淹坪到现在又传十世从播州始祖杨端到杨应龙共有二十八世,这样推算水淹坪杨氏从杨端始已传四十六世,与现居住于遵义周边县市的杨运龙子孙传世代数基本吻合有1100多年的历史。

兴仁县水淹坪杨氏是不是“杨家将”后代关键在于杨运龙兵败后的近两百年间水淹坪的杨氏无据可查,加之笔者工作繁杂未能亲身到遵义仁怀寻根问祖,所以此段历史暂为空白以上仅为笔者據自己搜集的资料推断而得,也是笔者对兴仁县水淹坪杨氏来源的一个初探如有出入,笔者愿请赐教为最终水淹坪杨氏的来源有一个奣证言顺的说法。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