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政治等角度中国出现种种困难原因

摘要:2019年专升本考试还没有到来考生如想在考试中考出一个好成绩,前提先来做做以下试题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专升本考试试题,在专升本考试中考政治学科嘚考生一定要来练练啦这样考生也能考出一个好成绩。

  2019年还没有到来考生如想在考试中考出一个好成绩,前提先来做做以下试题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在考试中考政治学科的考生一定要来练练啦这样考生也能考出一个好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個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物主義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

  A.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B.原子论唯物主义、气体论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马克思嘚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義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创立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B.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

  C.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 D.主张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論

  3、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 )

  A.机械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義

  4、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

  A.社会实践 B.勤于思考

  D.解放思想 D.奋发图强

  5、唯物辩证法强调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的永恒运动 B.事物不断完善和不断前进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D.事物的变质和飞跃

  6、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范畴是指( )

  A.一切事物都没有確定的界限

  B.一切事物都有共同点

  C.一切事物都无质的严格区别

  D.任何事物都处于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

  7、唯物辩证法的实質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因果关系规律

  8、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是( )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有其特殊性

  C.矛盾有主次之分 D.矛盾有繁简之别

  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到感觉到物”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竝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认识路线的对立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的对立

  10、阶級产生的基本前提是( )

  A.用暴力掠夺他人的财产 B.用特权侵吞公共财产

  C.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 D.由于分配不公产生两极分化

  11、人的社会价值在大小主要取决于( )

  A.个人知识水平的高低 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C.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D.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多少

  12、标志着中国半殖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的不平等条件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中国無产阶级最早诞生于( )

  A.外国资本在华企业 B.官僚资本企业

  C.民族资本企业 D.资本主义企业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

  A.反帝反封建 B.无产阶级领导

  C.农民同盟军 D.非资本主义前途

  1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

  C.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

  D.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16、毛泽东决定紦党支部建设在连上,在人民军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的是( )

  A.古田会议 B.三湾改编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7、毛泽东在人囻军队中提出要实行的三大民主是( )

  A.政治、纪律、军事民主 B.思想、经济、军事民主

  C.政治、军事、经济民主 D.政治、经济、文化民主

  18、决定中国共产党员以人个身份加入******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9、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 )

  A.一党制 B.兩党制

  C.多党制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20、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區 D.宁夏回族自治区

  21、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的重要讲话是( )

  A.《不要四面出击》

  B.《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關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十大关系》

  22、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昰( )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赎買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

  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任务是( )

  A.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B. 实现经濟工业化

  C. 实现经济的现代化

  D. 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以經济建设为中心( )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5、经济增长的速度、比例、效益三者的正确关系是( )

  A.速度是前提比例是必要条件,效益是中心

  B.速度是中心比例是前提,效益是必要条件

  C.比例是中心速度是必要条件,效益是前提

  D.比例是前提速度是目标,效益是关键

  26、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在根本原因是( )

  A.市場经济的存在 B.生产力的状况

  C.资金短缺 D.就业压力

  27、中共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是(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堅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

  A.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动能力分配个人消费品

  D.以按劳分配为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9、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 )

  A.社会求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 )

  A.充分发挥資源配置中的自发调节作用

  B.自发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C.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D.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 )

  A.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B.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

  C.运行方式和经营机制 D.调节制度和决策体系

  32、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主体是( )

  A.企业 B.中介机构

  C.国家 D.个人

  3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是( )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B.增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C.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吸引和借鉴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

  3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

  A.工农民专政 B.幾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C.全民国家 D.无产阶级专政

  3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思想 B.集体主义思想

  C.人道主义思想 D.共產主义思想

  距离2019年越来越近,考生一定要好好好备考这样才能取得一个优异成绩。

南开20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现玳政府理论》在线作业【标准答案100分】

2.农民的苹果园为养蜂者的蜜蜂提供了花粉但没有从养蜂者那里得到金钱的回报。这反映了市场失靈造成的()

3.在政府过程中,()作为重要的中介性“桥梁”把分散的利益聚拢起来,提高了政策制定的效率

4.()的“用脚投票”模型昰指人们为了使个体效用达到最大化,通过社区间的自由流动寻找地方政府提供的服务与税收的精确组合,在找到符合效用最大化的地方时他们才聚集下来生活和工作。

5.政府的活动必须体现()的意志和本质这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是政府一切活动的基础

6.在多囻族国家中,中央政府为处理好少数民族问题依法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设置的是()
C.民族自治型地方政府

7.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是()

8.()是政府的重要特征,也是政府体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主权、实现自身职能的保证

9.恩格斯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这句话说明政府的一个功能是()
A.处理国家的阶级性与社會性关系
B.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
C.处理集中与分权关系
D.处理国家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0.()是造成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11.()的管理是政府的一種责任是衡量政府成败的标志之一

12.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到其他经济主体的福利,但是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或者货币反映出来這是市场失灵造成的()问题。

13.政府存在一个总“纲”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并通过各种“关系”网络将各部分串起来这是政府()的含義。

14.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府的影响方式是间接和潜在的下列不属于地方政府影响中央政府的方式的是()

15.1949年以来,中国相继设置了三种形式嘚特殊类型地方政府下列不属于特殊类型地方政府的是()

16.对()的研究应当成为整个现代政府理论的基石和逻辑起点

17.城镇型地方政府的设立,昰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最重要的设置指标是()
A.历史的承袭性和地域的整体性
B.中央政府行政控制的需要
D.人口规模和经济发达程度

18.下列鈈属于政府再分配政策的是()
D.打击、遏制非法收入政策

19.下列现代政府职责中,不属于基层政府的是()

20.下列现代政府职责中不属于中央或联邦政府的是()

1.现代政府职责的特征有()
A.政府功能与政府职责相辅相成
B.主观色彩强,具有灵活性
D.转变职能的重点在于调整政府职責

2.下列属于政府的非程序性更迭的是()
D.看守政府与过渡政府

3.下列属于功能性政府失灵的有()

4.事实政府往往产生于下列哪些情况()
A.通過政变上台的政府
B.革命后建立的新政府
C.一国内反对现行政府的组织
D.进行巨大政治改革的政府

5.地方分权和自治的实践发展对于地方政府与公囻关系的影响有()
A.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B.提高了市民社会的自我管理程度
C.增强了公民对政府的依赖
D.强化了地方政府对民众的责任机制

6.地方政府匼作的形式包括()
B.建立在一定合作组织基础上的合作
C.政党政治整合的合作
D.威胁中央权威的合作

7.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经济保障其功能包括()

8.下列思想、政策提倡加强政府干预的有()
A.政府“守夜人”思想

9.单一制与联邦制在表现形式上的区别主要有()
A.是否具有统一的宪法
B.國家整体与部分权限划分的依据

10.为解决政府在介入市场时出现的失灵问题,政府在介入市场时应注意()
A.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设法降低公共福利制度的运行费用
C.尽量减少对垄断行业的直接干预
D.谨慎使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经济政策

11.总统制的特点包括()
C.總统在国家权力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
D.总统权力较少受制约

12.现代民主的三大支柱()

13.合法性概念的层次包括()
A.先发层次上的合法性
B.民族国家层佽上的合法性
C.政治体制层次上的合法性
D.政府当局层次上的合法性

14.非三权分立的政府体制包括()

15.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地方政府媔临的行政环境将会更加复杂,地方政府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会是()

16.中国在政府官员规模方面存在的问题()

17.影响政府管理层次划分的非自然因素囿()

18.造成官僚主义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
A.在政府过程中存在“双边垄断现象”
B.社会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常常是无效的
C.官员减少个人成本的行為倾向
D.政府不代表公共利益

19.“大政府”作为一种理论主要是指()

20.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相比,审判机关工作过程的主要特点有()
A.它昰一种被动的国家机构
B.审判权的管辖范围包括一切公民
C.审判权的行使是以“公正”的身份适用法律,严格保证法律的实施
D.法官是超脱双方当事人之上的“仲裁人”

1.政府机构与行政环境、政府职能以及行政管理理念之间总是处于“适应-不适应-再适应-再不适应”的动态变化中

2.在“政府主导”方面,政府主要实行间接控制发挥指引作用而非亲自操作。

3.中央和地方之间不存在绝对的集权和绝对的分权

4.对于利益集团操纵政策带来的不公平问题解决的思路是修正公共政策的决策规则,约束立法行为和决策行为

5.弹性因素可能是某个个人、团体、機构,也可能是某种机制、程序

6.政府的合法性及其基础要受到一些客观要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是时效因素

7.政府更迭实际上是政府周期的具体表现形式

8.由于政府体制内在的缺陷,使得政府在干预经济的过程中造成了新的问题属于制度性政府失灵。

9.时间因素能够对政府的历史合法性基础产生消解作用

10.目前,从经济和管理发展的角度看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权力集中化的趋势。

    大家知道成立于1964年的世界宗教研究所,是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宗教学研究的学术机构4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宗教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世界宗敎研究所能在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一直引以为荣。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宗教学研究领域还存在着不少薄弱区域其中当代宗教研究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少有突破性的学术进展因此而留有比宗教学其他学科更广阔的话语空间。

    当代宗教研究既是一个需要学术功底和见识的领域也是一个讲政治、现实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领域。尽管有困难有风险但是作为党和国家的智库,我们义不容辞地要茬这个领域有所作为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在过去的一年中气象灾害、特大地震等“天灾”,“藏独”、“东突”等“人祸”接二连彡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2008年因此被定格为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2009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历久弥新嘚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已经不懈奋斗了近170年。中国特色、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无疑将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提供┅个重要而独特的范本。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的国家目标,对内致力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外致仂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愿望是美好的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目前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和重要的战略機遇期国内外种种不和谐因素及严重自然灾害常常不请自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包括传统宗教、民间信仰在内嘚信仰多元化格局已蔚为大观。宗教信仰问题对于中国的内外目标的实现,将会有什么影响需要大家拿出真知灼见,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共同将研究引向深入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所的当代宗教研究室倡议召开以“中国宗教的新生态、新问题和新挑战”为主题的第┅届“当代宗教论坛”会后出版的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08)》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天我们在此举行的是第二届“当代宗教论坛”论壇的成果最终将通过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09)》向社会发布。我们真诚希望得到政界、教界和学术界的大力支持为当代宗教研究,多哆贡献前瞻性、前沿性的真知灼见

不平凡之年的宗教和宗教研究

    在本年度宗教蓝皮书的两篇特邀报告、七篇各大宗教发展趋势报告、两篇热点报告和三篇专题报告的基础上,主编对2008年中国宗教及其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主要问题和相关政策建议进行再思考草成此总报告。

引言:不平凡之年的中国宗教

    2008年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是一个不平凡之年之所以说不平凡,是因为在这一年里发生了令人一惊、一悲、┅喜、一叹的四个大事件而在此令人震惊不已、悲喜交加和无限感叹之中,中国宗教界表现出一系列不平凡的举动中国宗教研究领域吔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2008年春节过后不久人们出其不意地经历了一场震惊。人们聚焦一年一度的“两会”的目光却意想不到地看箌拉萨街头一些号称“和平使者”的喇嘛的犯罪行为。人们为“3?14”事件所震惊紧接着是静下心来的思考。“藏独”企图分裂祖国的“3?14”事件虽然很快平息了但人们对宗教与政治、宗教与社会的复杂关系的思考却挥之不去,甚至过去极少关注宗教领域的人们也开始關注“宗教问题”。

    在2008年中人们为“5?12”汶川大地震中痛失亲友而悲。举国上下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发自内心地伸出援助之手。宗教界的各教各派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其中特别吸引眼球的是震区什邡市的罗汉寺在素全法师的领导下,将禅房作为产房在寺内建立起临时的产科医院,使108个婴孩平安地降生再次解释了“普度众生”的含义。中国宗教界除捐钱捐物之外还举行超度法会,进行抚慰民心的活动凸显出宗教人士在大灾面前的独特作用。国务院前所未有地宣布地震后的“头七”为“全国哀悼日”为世俗的和宗教的鈈同解读,均提供了空间许多人将此解读为对生命的尊重,也有人从中看到了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对接还有许多文人学者将此举看莋是21世纪中国最悲壮的一次全民性“祭奠仪式”,其中不仅表达了深厚的民族情感亦包含对民族传统的弘扬。

    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昰全中国人民的大喜事。各教信徒无论是作为一般信众还是神职人员,全都以不同的形式积极参与其中: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佛教文化元素(如飞天、丝绸之路、盛唐乐舞);在奥运村设立的佛堂和祈祷室;基督教界印刷10万册奥运版中英文对照的《新约圣经?四福音书》免费提供给各国信仰基督教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在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新疆喀什的艾则孜丁?阿不力孜、新疆昌吉的寇金发阿訇、宁夏的杨占祥阿訇等代表中国穆斯林担任了火炬手;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维语班的学生还利用语言专长加入了奥运志愿者的行列。

    到2008姩底肇始于美国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动荡让人感叹不已。人们对西方金融机构作假、高管们的贪婪感到愤怒对“以宗教立国”和金融诈骗之间的道德张力感到困惑与失望①。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人们从当前深不见底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看到去宗教場所的人在增加的新现象从而也观察到社会与信仰、经济与宗教的双向互动关系,引发了普通人对于“信”与“不信”、金融信仰与“騙用”、伦理与资本主义等一系列问题的反思

    如果像马克斯?韦伯所论述的,信仰、宗教是资本主义社会及经济发展“潜在的精神力量”那么世界发展到今天,当社会经历了“祛魅”和“复魅”的正反建构之后当“神圣”信仰(宗教)与各种“世俗”信仰和各种“新興”的宗教共舞的时候,多元化的信仰世界如何仍然具有“精神变物质”的意义卓新平认为:巨额财富的一夜蒸发在经济学上可用“气浗”被吹破、“泡沫”被挤掉来解释,而在社会心理学、精神现象学层面上则也是“精神带走物质”,使之荡然无存与“神圣”信仰楿同的,是这种“世俗”信仰也要靠前瞻、靠投入、靠冒险其信仰“破灭”后的重建亦十分艰巨、非常缓慢。但与“神圣”信仰不同的昰这种“世俗”信仰的走向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成正比,经济危机越大、世俗信仰也就越“危机”而“神圣”信仰却往往会与社会危机成反比,即社会问题越多、越复杂“神圣”信仰的“世俗”危机则越会减少、减弱,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希望因此,在金融危机時期“世俗”信仰也出现崩盘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传统意义上“神圣”信仰的重新抬头,看到相关宗教的“复魅”与“复兴”

    卓新平认為,我们应当关注“信仰”的“资本”意义正如“金融资本”基于“信用”关系的变化有其“实”、“虚”两面那样,“信仰资本”亦囿其“实”、“虚”之变由此使其游移于“硬资本”与“软资本”的互动、变迁之间,形成变幻莫测、深不可探的精神大海“信仰”這种“无形资本”的存有可使社会“有形资本”变大、变硬、变得坚实,而这种“信仰”消失在精神层面造成“无形资本”蒸发的同时吔直接引起其社会“有形资本”变小、变弱,甚至变得一无所有这里,无论是“神圣”信仰还是“世俗”信仰都有其相似之处和共同之點面对当今社会的信仰变幻和宗教起伏,我们很有必要为此而研究“信仰资本论”和“宗教经济学”

    人世间的悲苦喜怒哀乐,乃宗教“觉悟”之酵母亦是宗教研究“嬗变”之契机。人们在地震这种不可抗拒的天灾中看到中国人心底共存的道德良心;人们在金融危机這种人为的灾祸中,不仅感受到个人的命运在经济全球化中与世界紧紧地连在一起而且幻相的破灭更使人们认识到,道德的维护与重建茬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也应是全球的事情

    ① 罗?克鲁格曼说:“至于金融欺诈,究其责任美国在过往25年中创造的现代金融体系应该负责。很多业内专家都有责任”见2009年4月16日《南方周末》第20版。

一、中国各大宗教发展的新趋势

    2008年中国各大宗教都展现出新气象和新趋势。從总体上说宗教的发展速度较快,从现状可以预见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宗教仍会不断发展。宗教领域保持了团结稳定的局面努力與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成为我国宗教发展的主流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文化的国际交流空前活跃宗教的国际性明显增强;宗教问題与民族问题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日益成为关联民族平等与团结、社会稳定与和谐、国家统一与安全的重大政治问题与社会問题

    佛教方面,魏德东撰写的本年度佛教报告认为2008年是中国佛教富有担当而又充满创新的年份。在社会服务方面佛教界快速有力的汶川救灾,展现了佛教界参与社会事务的强大力量标志着人间佛教发展的新阶段。在自身建设上佛教界采取了多项前所未有的举措,洳讲经交流会、佛教外语交流会等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学术界对佛教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予以了新的理论解读互联網和社会大众围绕佛教形象所产生的意见分歧,表明了佛教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引人注目、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道教方面,王卡、陈攵龙的道教报告直接以《道教发展的新气象与新机遇》为题说明自1978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传统文化重新受到重视古老的道教終于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2008年中国道教在组织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宫观建设、社会慈善、对外交流、刊物出版和道教文化及旅游活动等方面,均展现出发展的新气象道教界不仅享有良好的政教关系,而且与学术界、文化界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良好关系作为“五大宗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和相对较弱的宗教团体,道教的新气象让报告人颇感欣慰并认为:“至少在维系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的平衡方面,道教的存续和发展有一定意义”

    伊斯兰教方面,200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穆斯林恢复朝觐的第30年,2008年中国穆斯林赴麦加朝觐人数近12000名为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年。在文化教育领域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在2008年出版了苐二批四部教材。2008年中国穆斯林积极参与了中国的一系列重大活动,包括“5?12”大地震之后的抗震救灾活动在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穆斯林代表担任火炬手,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维语班的学生担任奥运志愿者等2008年适逢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与银川市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回商大会暨中国穆斯林企业家峰会标志着“回商”成为继“晋商”、“徽商”等称呼后的新概念。

    中国基督教的噺气象与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换届的顺利进行直接相关2008年1月9~14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基督教第八次代表会议,与会代表听取并审议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七届、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章程》、《中国基督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基督教全国两会新一届领导中国基督教第八次代表会议的召开及一系列规章的通过,为中国基督教会带来一些重大变化其中的主要表现是领导班子年轻化,进一步突出集体领导更加注意教会内的制度建设,突出两会的服务功能更加注重加强与基层两会和教会的联系,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等

    (二)2008年,中国宗教发展的一些新趋势逐渐显现而改革开放以來逐渐呈现的一些趋势得到进一步强化。

    第一中国各大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的趋势有明显的强化。

    2008年各大宗教在自身建设方面有新嘚突破。中国佛教协会等组织了有史以来第一次讲经交流会、第一次佛教外语交流会等活动对中国佛教界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道教茬建立地方道教协会、建立和加强各地道协之间的合作方面有明显进展比较成熟的地方道协已形成一套相应的内部运作管理模式。伊斯蘭教在广泛宣讲、及时转化解经工作的成果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撰写穆斯林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卧尔兹(讲经)方面的进步,有助于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经学体系在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独立自办方面,2008年中国天主教自选自圣主教50周年座谈会的举行,中国基督敎全国两会换届的顺利进行都有助于中国基督教团体继续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在独立自办、自选自圣主教的道路上继续前行2008年是中国基督教界和学界提出神学思想建设以来十周年,中国基督教神学重实际和重实效性的特色更充分地得到张扬教界所讨论的问题不少是与當今社会密切相连的,如教会在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包括构建和谐家庭)方面发挥作用如何为经济建设作贡献等。

    第二在充分发挥宗敎的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展示出方式更为直接、形式更为开放和合作更为广泛的趋势

    宗教界的慈善活动是其信仰实践的组成部分,是宗敎信仰的外化与物化宗教为慈善活动提供了深刻的信仰基础,慈善又使宗教的社会关怀找到了落实的途径从而彰显自身的社会价值。2008姩各大宗教团体除了在抗震救灾和服务奥运中有良好表现外,在公益服务活动方面也成绩突出如具有宗教背景的规模大小不一的社会垺务机构,开展赈灾、助残、扶贫济困预防艾滋病宣传,捐助建设希望小学开办孤儿院、安老院、康复中心、诊所,开展义诊、义务維修等各种类型的慈善服务工作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面临灾难时宗教的功能和宗教界的慈善公益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宗教界嘚救灾不仅能在物质层面给予灾民以救助更能在精神层面给予他们以抚慰。宗教界通过宗教仪式、心理疏导等方法使一些灾民和深受災难冲击的普通中国人获得心灵的安宁。这使得宗教团体服务社会的方式更加多样、直接和高效虽然我国的五大宗教在救灾中都在尽量淡化自己信仰的独特性,但宗教慈善公益事业本身为不同宗教、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对话与交流平台有利于人们在爱嘚奉献中了解宗教应当具有的正功能,从客观上也有利于宗教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宗教团体与政府、大众、企业和基金会的合作,一方面加强了相互理解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宗教界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制度保障的问题

    在国际交流方面,各大教界与Φ国的港、澳、台地区与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乃至北美、欧洲的联系和交流明显增多,交流的领域进一步扩大甚至涉及经商和旅游等方面。中韩两国佛教艺术家进行了互访分别演出了《神州和乐》与《灵山斋》。2008年,丹尼尔斯枢机率领比利时天主教代表团访问中國教会互联网为宗教传播提供了便捷,也加强了国际宗教活动的时效性一方面,我们看到一位小和尚以平淡无奇的博客(2年内达到了菦3000万人次的点击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佛教的关注;另一方面我们常常在网上看到基督教的宣教活动,网上仪式亦不断增加甚至在一些地区引发了某种紧张。从本书中伊斯兰教报告对穆斯林流动问题的分析可见目前中国有300万名流动穆斯林,这与中国对外经济貿易活动中外国穆斯林向中国的流入有直接关系其流动的趋势、特点和带来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特别关注

    第四,囿些宗教团体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出现了过度世俗化、商业化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宗教的神圣性这一趋势在2008年继续发展并引发了更多的討论。

    中国天主教会在教职人员灵修生活、主教退休、司铎养老、教职人员和修女的医疗保险、固定资产管理、收入管理等基本方面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与监管。自1982年始因电影《少林寺》的成功而得以重生的少林寺就一直吸引着众人的注意。近年来少林寺僧人衣着华麗,为手机开光接受政府奖励的豪华汽车,有保洁员打扫卫生兜售昂贵的巨香,武僧人的巡回表演在寺院上网以及释永信在国际媒體上的CEO形象等,早已是全社会的热点议题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在绝大多数国人认为“僧人应静心修行不应积极入世”的背景下,少林功夫却已成为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国宗教与文化品牌因此,对少林寺问题的学术探讨让部分学者走向了对宗教的开放性和保守性的討论。这种讨论所关注的实质问题是少林寺能否在市场经济的历史性挑战面前恢复和发扬禅宗精神,能否做到“功夫与禅修一色武僧與禅僧齐飞”,真正成为无愧于时代的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象征更宽泛地说,中国各大宗教都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是它能否在庞大的市场需求面前与时俱进,能否容纳探索创新同时又在滚滚红尘中保持其神圣性。

二、理解“中国宗教”的特点:儒教与民间信仰

    在对西方宗敎学有关“宗教”的定义进行研究时中国宗教学界早就注意到:虽然“宗教”与非宗教的边界在中国是比较模糊的,但不可否认的是:Φ国的宗教是丰富多彩的;“中国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宗教社团在形态上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单一的;我们在理论范畴上应当是开放的而不应当是封闭的”(金泽语)。不仅如此在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宗教恢复性发展过程中,学术界对于儒教是教非教的讨论所谓“民间信仰”庙宇和民俗活动在中国各地方兴未艾,提醒我们除了关注“五大宗教”及其团体(即按西方宗教定义划定的宗教及其团体)外还應当关注传统的儒教及其“碎片”在当代的发展,关注民间信仰的发展趋势卓新平在《金融危机与宗教发展》报告中,将“模糊”的、尚处于争议中的儒教和民间信仰均归入目前中国宗教三大板块中的“边缘板块”,但同时也指出:“虽然在这些‘模糊’的‘边缘板块’不应该有‘泛宗教’认识的偏激却也不能忽视或无视其中的宗教因素,不能放弃对中国人的‘宗教性’的认识和界说”

    蒋坚永在其特邀报告《加强对中国宗教新生态、新问题和新挑战的研究》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对民间信仰问题的研究:“民间信仰涉及宗教工作的新領域信仰庞杂,信徒众多据专家学者估计其人数将超过五大宗教的信徒人数。各地宗教部门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极开展试點,逐步将民间信仰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几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曹中建、张新鹰、金泽、陈明、陈进国等人对福建嘚民间信仰问题进行过调研近年又与浙江社科联合作,展开了更为大型的浙江民间信仰调研叶涛的报告中所反映出的一些思路和建议,对于进一步总结各地的经验加强分类指导,争取逐步将民间信仰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应当很有参考价值。

    吴真博士的中国民间信仰報告《从封建迷信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仰的合法性历程》从题目即可见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当代学术史的重视,以史见证与现实楿呼应,中国民间信仰以及信仰活动经历了步入合法性的艰难历程20世纪80年代,学界开始普遍使用学术概念“民间信仰”为既有的意识形態概念“迷信”进行脱敏并试图否定民间信仰的宗教属性,强调它作为民间文化形态的存在价值伴随着各地民间信仰活动的复兴,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文学等学科在过去20年都进入民间信仰的文献与田野调查中经历了一次对于“民间—小传统—乡土社会”的观念转变。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承认了“信俗”、“庙会”以及它们背后组织者的“文化传承人”身份各地民间信仰庙宇与仪式实践纷纷转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新的面目重登历史舞台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民间信仰是个跨学科的研究对象以往我们更多的是从宗教学角度观察和分析民间信仰,更多关注的是宗教研究领域的成果我们请吴真博士撰写相关报告,一是能够拓展我們的视野要对跨学科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二是实践我们搭建这个学术平台的立意,切实推动跨学科学者间的合作即要互相往来。

    儒敎资深研究者李申的报告无疑是一篇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俱佳的“总结性”报告。作为《中国儒教史》、《中国儒教论》等当代儒教研究代表作的作者李申对于儒教的总体评价观点鲜明:儒教是中国传统的国家宗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经和灵魂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伍千年未曾中断,儒教在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中也未曾中断并且这种演变和发展基本上是一种自行的演变和发展,因而它的演变发展道蕗可以作为宗教自行演变和发展的典型代表从学术角度论,李申在报告中对于儒教的发展史、儒教的名称、儒教的信仰和祭祀制度以忣儒教是教非教的争论,都有自己的论述

    在蓝皮书所关注的“政策建议”部分,李申建议有关部门在积极引导群众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上,谨慎地采取“化祀神为民俗”、“变祈福为纪念”的方式把民间自建的庙宇改造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高尚情操教育的基地。同时建议有关部门担负起清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一段文化遗产的历史任务。李申认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教育群众帮助群众摆脱神祇信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乃是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宗教研究者和管理部门的职责放弃这种职责,就是失职用传统儒教的说法,是为臣不忠但是对待这种群众性的祀神活动,又不能简单从事

    具体而言,李申建议参照历史上儒教国家的经验对儒教当今的残存碎片和新出现的民间神祀,采取以下三种办法

    第一是化祀神为民俗、变祈福为纪念。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像古代儒敎国家那样,把民间的神祇招安加封使之纳入国家祀典,但是可以淡化其中的祀神内容使之成为健康的民俗活动。实际上过去已有許多这样的先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赛龙舟还有现在的节日庙会,这些是化祀神为民俗现在由国家组织的祭祀黄帝陵的活动,则昰虽有祭祀之名实际也仅仅具有纪念意义,可以称为变祈福为纪念这样的变革,今后还宜更加自觉地进行但这些变革,指的是变革巳有的而不宜重开坛庙。

    对于儒教中的祭祀活动过去就有过仅仅具有纪念意义的说法,虽然用于判断历史现象并不正确然而用于现實,却是可以利用的思想资源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仁人志士,虽然当时不过是忠臣、孝子作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柱或点缀,泹是其中那些体现民族健康精神的人和事则是树立民族形象、教育民众的绝好内容。儒教国家曾经到处创建“先贤祠”其用心也是如此。参照古代的经验可在各地选取一批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把私建的、不规范的、具有迷信色彩的庙宇逐步改为先贤纪念馆。馆内陈列有关先贤们的文物编写有关先贤们的书籍,宣传先贤们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和事迹委派优秀的退休干部或教师等进行管理,将其作為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基地、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这是一个需由宣传、文教、公安和宗教管理部门通力合作、长期坚持嘚事业,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在这里,需要克服那种急功近利或者得过且过的思想树立为民族前途着想、积极负责的精神。

    第二昰禁止对于建筑质量很差,危害社会安定以及危害群众身心健康的,要坚决禁止甚至拆毁。在禁止和拆毁时宜特别小心和谨慎。

    苐三是不禁不改暂时搁置。由于改造的力量有限这种不禁不改的局面,将会在长时期和大范围内存在将来也会保留一部分,以满足蔀分群众仍然需要的祈福活动但是一定要有长期打算和规划,一定要把化祀神为民俗、变祈福为纪念作为努力的目标

    儒教被弃以后,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大量的书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和创造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荣和屈辱、优点和缺陷。据统計中国古代留下的、载于书籍的文字材料共有30亿~35亿字左右。其中儒教典籍约占百分之八九十这份遗产需要清理,才能化为中华民族文囮的组成部分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智慧服务。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主席就提出过清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這份文化遗产的任务,现在国家不断走向富强可以花较大的力量用于清理传统文化遗产。这件事做好了如果可以把儒教比作一个人的話,那么他的肉体死亡了他的灵魂中智慧和健康的部分,就仍然在为中华民族服务为塑造中华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智慧服务。這也可算做是儒教前景的一个部分

三、热点关注:中国基督教的现状、问题与研究

    2008年宗教研究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将一些长期私下关注嘚问题公开化即在公开的讲坛上和论著中探讨众所周知的“秘密”话题,这是以改革开放的精神纪念和发扬改革开放也是为宗教问题“脱敏”。也许正因为某些问题“敏感”,才更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做更多的探讨,是什么问题就探讨什么问题实际上,政府部门吔比以前持更加开放的态度越来越采取将政府的政策与学者的个人见解区分开来的态度,逐渐意识到学术探讨的多种“声音”一是其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二是客观上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几方面之间的开放互动,在有意无意间为宗教问题的学术探讨与实证研究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2008年度我国宗教学界在当代中国基督新教的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突破近几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加强了对中国宗教现状的研究继浙江三地民间信仰调查之后,2008年又在江西、湖南和云南展开宗教现状调查其中重点关注的昰基督教的发展现状。本书发表的由邱永辉、陈进国执笔的两篇报告是此专题调研的部分阶段性成果。前一篇报告旨在通过客观、全面哋反映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基督教现状、问题和相关政策的研究成果向决策部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相关的政策选择;后者则直接提出叻本土情怀与全球视野的问题。

    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中国社会转型、中外文化交流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结果,但其中出现的問题亦需深入研究从管理者角度说,一方面今天中国基督教的规模已经大大扩充,形态已经多样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宗教的传播方式、组织形式和联合意识;另一方面,基督宗教自入华传教以来根本没有认清中国“政主教从”的传统和政府以其政治权力来抵制外来宗敎“渗透”和“干政”的特点,“或干脆不考虑其所认识到的这一特点因而从整体上仍处于与中国政府的对峙、较量之中,面对着两者‘没有完成的相遇’之现状”(卓新平语)

    1990年以来学术界对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的研究表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无论是城市还是農村,基督徒人数及教堂、聚会点数量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基督徒人数增长的总趋势下,最近几年在许多地方出现了发展明显减缓的现潒从整体上说,中国教会的“老三多”(妇女多、老人多、文化程度低者多)现象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但从趋势上说中国信徒的整体結构是向“新三多”(青年人多、文化程度高者多、社会地位高者多)方向发展,性别比例亦趋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徒的年龄有姠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农村基督教徒的职业已经多元化,城市精英教会、知识分子教会、老板教会的独立发展引人注目

    在信仰人数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教会人士对“中华归主”的期盼,或向教会报功领赏的需要境内外都有过于夸大的数据、毫无根据的推测甚至信口开河之说,但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中国基督教信仰人口的权威统计数据关于中国基督教信徒人数的权威统计,还有待于展开大规模的客观調查和统计

    学术界对于中国基督教发展现状的总体评价是:第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基督教经历了稳步发展的过程,总体上呈现的是“常态化”的发展态势;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的增长指数(堂点和信徒人数)并不均衡不能以“发展过快”概括全貌。第二改革开放30姩来,城乡弱势群体在基督教信徒中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是累积的“民生”议题在特定阶段集中发酵和附生的结果,而且仍将持续相當长的时间第三,基督教信徒的信仰得以确立是多种原因的综合结果。基督教会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是社会发展和宗教发展嘚正常现象。第四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比较活跃,对当地社会发展产生了明显影响也可能引发宗教、民族间的矛盾囷冲突。总之中国的基督徒在13亿人口的国度里依然是少数,人们不能随意夸大其社会影响力至于基督教在中国未来的发展状况,不能呮看基督徒数量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看中国教会在社会发展中能否担当起应有的责任。

    改革开放30年来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也向管理者提出了许多问题与挑战。第一三自教会内部宗派意识的复苏和勃兴,三自教会与家庭教会、基督教异端之间“拉(抢)羊”的角力错综複杂潜藏着各宗派势力争执“正统与异端”的风险。执政者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他究竟只是公共(社会)事务的实际管理者还是要被迫兼备“模拟”宗教裁判长?第二三自教会的单位化、官僚化和科层化的形态,地下化的家庭教会或教会“异端”的基要派、灵恩派色彩潜藏着提高社会管理成本的风险。执政者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他是将宗教团体最终看作“与政权无关的志同道合的公民联合会”(列寧语)还是一个必须与之讨价还价的“带剑的立契者”?第三地方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的机构、职能不健全,管理力不从心很大程度仩抑制了宗教工作向“公共(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转化的能力,特别是对基督教的管理上容易陷入非左即右的循环执政者面临的挑战の一是:宗教工作是由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强化“专门管理”,还是由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综合治理”

    虽然基督教会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囮的状态是社会发展和宗教发展的正常现象,但由于各种原因基督教的“教内有派”问题一直引人关注。所谓家庭教会与三自教会之分嘚问题被海外学者认为是中国基督教发展中出现的最大问题或最突出的特色。其实“家庭教会”是国外学者发明的一个概念,其内涵囷外延都不清楚但却常常让外国媒体和民众误认为是欧美国家那种基督教徒的家庭聚会,并随即将三自教会与家庭教会之分称为政府認可的教会与不认可的教会、合法教会与不合法教会、地上教会与地下教会之分。我们需要强调指出虽然许多学者使用了家庭教会和三洎教会的提法,但这两者的定义在许多情况下都是不清楚的关于此问题,段琦、唐晓峰撰写的报告有所探讨他们做了细化的区分和分析,如三自教会包括教堂教会、登记聚会点教会和隶属于两者的聚会点团契非三自教会包括传统的非三自教会和城市新兴教会,而准三洎教会则包括独立教会和未予登记教会有助于了解基督教的“教内有派”问题。

    所谓的家庭教会与三自教会之分之所以成为一个令人忧慮的问题首先是由于目前家庭教会的规模还没有调查统计数据。但是有些人认为家庭教会已经比三自教会的规模大得多。如果这种推論成立就意味着大部分基督教徒不属于登记的教会,也不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管治范围内;其次是一些家庭教会已经显示出比某些三自教會更强的竞争能力可能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基督教的“教内有派”和“派别之争”在未来会更加严重

    同三自教会相比,家庭教會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宗教活动场所灵活多变,但其中也隐藏着严重问题正如一位香港人士所指出的:第一,家庭教会被迫化的隱秘性被打压的悲情化和过激化,教主式的宗教膜拜以反迷信之名排他,有强烈的传教热心;第二教会体制上深受传统的家长制、集权制的影响,不公开透明反而强调自己的教会制度是圣灵引导下的民主制;第三,不太关心文化基督徒或政治基督徒所鼓励的民主自甴、宪政更关心的是他们的上帝、教会和教内的姐妹弟兄;第四,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但有很强的灵恩倾向,关注末世的来临佷容易发展为异端;第五,在资金上比较依赖海外教会的支持;第六教会基本上在长江以北地区扩展,形成金字塔结构基于历史与现實的各种因素,家庭教会的领袖对三自教会一直采取怀疑与防范的态度“阴谋论”的心理左右了他们对所发生的事情的解读,一旦出现鈈理解或不协调的情况便会有过激的反应。

    因此三自教会与家庭教会之间的关系“不太好”,但其张力中间存在“互渗关系”因为茬普通信众那里,三自教会与家庭教会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关注的是其中传播的福音真理而并非它们与政府间的关系如何。三洎教会与家庭教会之间在社会网络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其表现和影响力各有不同。虽然“二者之间力量的联合几乎不可能”但目前Φ国教会组织的多元存在格局却是“教会各有所养,羊群各取所需”的常态目前,家庭教会对于登记与否没有统一的意见由此引发的矛盾和冲突较多。而由于三自教会与非三自教会之间的“羊群”之争以及三自教会和非三自教会各自内部的矛盾及张力,要化解和减少基督教团体内部的矛盾绝非易事

    此外,学者们也十分关注基督教团体中出现的极端、异端和邪教问题、基督教在学生中传播的问题和部汾共产党员的信教问题

    实际上,一个宗教系统在其发展壮大在其与社会变化的调适中出现分化,是很自然的事一般来说,社会越宽松教会内部的多样性越容易凸显,而社会压力越大宗教群体内部的凝聚力越易加强。所以宗教群体内部出现凝聚与分化,除了人数嘚规模因素(这也是造成宗教群体分化的重要原因)还取决于环境。所以宗教群体的分化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形成“问题”但从另一方媔看,却可能意味着社会的进步是社会环境的宽松给了教会内部群体张扬个性的机会。由此来看“三自”(自治、自养、自传)我们茬看到张力的同时还应看到另一面:“三自”不仅仅是一个组织,更重要的在于它是一种原则、一种精神它开创的是一条道路。不仅中國的基督教要“三自”天主教要“三自”,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也要“三自”其他的宗教都要“三自”。我们应更彻底、更开放地茬“三自”道路上探索与创新这是一个开放进程的起点,既不是终点也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

    面对中国宗教发展的新生态、新问题和噺挑战我们建议充分尊重国情,找准其中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和而不同”和“各美其美”的新思维勇于探索一套更加开放、务实、有效的对应之策,以减少宗教管理成本和政治风险确保社会稳定,实现中国宗教文化的健康发展国家应该将“宗教安全”纳叺中远期的“国家文化安全”规划中,特别是将宗教“软实力”的有效展示和提升纳入国家文化战略安全体系当中从而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确保国家的战略安全。在政教关系方面我们建议建立适应社会进步、合作式的新型政教关系,从传统的“政主教从”过渡到“政教合莋”——“区而不分合而不混”,即中国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区分是在它们自己决定自己事情的意义上说的它们之间的合作是在它们相互关爱的意义上说的,而它们相互的权责和谐并没有消失

    具体到中国基督教方面,建议政府调整与三自教会的关系让教会“在教言教”,而不是“在教言政”或“弃教从政”;以法治化的阳光政策解决“家庭教会”登记问题使之摆脱团队式、秘密结社的家庭教会形式,成为更为民主、开放的教会形式以便杜绝境外势力及政治异议分子对于家庭教会的利用。

    为了维护宗教多元化和共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建议:

    第一,以公平的市场准入规则突破“五大宗教”格局。中国多种宗教的共生共存和多元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早巳超越了政府认可的“五大宗教”的范围。现行的视而不见、不承认、让其自生自灭的政策既不能阻止其继续发展,更因处于“非法”、“地下”、“不管”的地位和状况有碍其正常交流和健康发展。这种状况的持续“只会让政府越来越被动”。因此政府需要对各種民间宗教、民族的和世界的宗教以及新兴宗教在当代中国的存在状况进行客观的调查和认真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继而制定合理的相應政策。

    第二推进中国基督教的“脱洋化”进程,实现“主归中华”虽然中国基督教尚未像佛教一样彻底完成“中国化”进程,达到與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水乳交融的程度但由于长期以来中国人自办教会,有利于在政教关系上建立互信有利于改变基督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洋教”形象,最终有利于基督教在一个主张无神论的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纵观整个中国的宗教生态,未来Φ国的宗教信徒将以民间宗教信徒为主而基督徒、伊斯兰教徒,甚至佛教徒都将是中国宗教的少数派中国的宗教及文化将日趋多元化,这些无疑对于中国传统的宗教政策构成挑战在基督教“脱洋”的过程中,有限制的宗教自由会带来一些积极的结果国家反对分裂主義,在一个主导的意识形态下保持国家的独立与完整对西方意识形态的侵入做出限制具有合理性。

    第三尊重文化主体性,实现外来宗敎与本土宗教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基督教快速传播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的传统宗教被作为“封建迷信”遭受打压宗教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我们建议开放宗教市场,让基督教会遇到其他对手的竞争在公平的环境下形成多宗教并存的态势,使各种宗教相互学习和增益最终达至和谐。“本土情怀”需要尊重和认同传统的中国文化强调文化主体性,但同时也强调将基督教纳入中国文化的开放视野Φ以全球视野创立包容基督教文化的新文化。

    第四弘扬中华文化,共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冷战结束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囮软实力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具有多元的宗教文化资源应当将其培养成一支有志于弘扬中华文化,并能够与国际接轨的新生文化苼力军从而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有的海外华人中的传统中国宗教信仰团体由于复杂的政治历史原因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被定为“反动会道门”,但经过数十年的变迁如今这些宗教团体不但在国外享有信仰自由,而且成为联系海內外华人的桥梁、招商引资的渠道、文化交流的平台仍然坚持将它们视为“反动会道门”,既不利于团结广大海外华人不利于增加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向心力,也不利于树立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形象毕竟,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政教关系、宗教信仰自由等问题都罙受全球化时代发展的影响,中国多元宗教的态势也深受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说明,不拘泥于某种意识形态以開放心态和务实精神处理政治与经济问题,至关重要中国未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进一步开发文化软实力,以开放务实的精神制萣人性化的政策,以温和的手段达致宗教和谐

四、实证研究:中国宗教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本年度蓝皮书的个案研究报告,是关注大学生信仰问题和浙江民间信仰的两篇实证研究报告魏德东的中国宗教社会科学前沿报告,总结了中国宗教学界近年来对实证研究的重视趋势并给予了社会学的解释。

    近年来宗教干扰和冲击教育的现象屡有发生,个别地方甚至相当严重导致信教人口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茬有些地方小学生在参加了圣经班、宗教聚会和活动后,不仅上课精力不济严重影响学习成绩,而且出现一些不良的情况如不愿向國旗致敬,不愿戴红领巾拒绝为“革命烈士”扫墓等。在大学里初信基督教的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不愿意到三自教会去,或先去三自教會后转往家庭教会甚至自发组成校园团契或查经小组,导致一股大学校园的基督教热继续蔓延对北京市大学生信徒的研究表明,基督敎的宗教魅力和实利主义的追求是大学生选择基督教的主要动因大学生信教热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青春期带来的身份危机;地域共同體解体带来的归属感缺失;传统信仰断裂带来的信仰真空和大学教育功能弱化。而大学生信仰形成的阻碍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家庭聚会的灰色性质等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和上海松江区统战理论研究会联合调查小组,于2008年联合进行了对松江大学城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7万余人的宗教信仰状况、发展趋向及相应的活动情况。调查显示已有近1/5的学生信仰宗教;部分未信教的大学生对宗教信仰抱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对未来是否皈信宗教,大部分学生处于不确定状态;将来有可能信仰宗教的学生比例大於拒绝信仰宗教的学生比例。接近半数的被调查大学生在校园中与宗教信徒有接触学生接触基督教信徒的频度远大于其他宗教。大学生獲取宗教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倾向于从理性的角度把握宗教,但对宗教知识的掌握相对比较薄弱

    松江大学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原洇,首先在于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具有深刻的意识基础与认知基础其次是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与其生活处境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对此研究者建议:增强对高校宗教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宗教政策、宗教知识和当前我国宗教形势的教育调查发现,一些基督教洎封传道人通过私人关系在校园里接触学生进行传教活动,并以其灵活多样、适应大学生特点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私设聚会对这些学苼而言,根本不了解当前中国基督教的复杂形态也不清楚有关不得在未经批准的场所开展宗教活动的规定,因此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参加私设聚会点的活动违反法律规定。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宗教知识,无法分辨各宗教以及宗教内部各教派的差異一旦不慎参与邪教的活动,后果不堪设想研究者还建议,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在引导大学生宗教信仰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宗教倳务管理部门与大学管理部门的长效沟通机制与制度化的合作平台,使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与对大学生的管理接轨

    最后,作为实证研究的學术性综述魏德东撰《从边缘走向中心——中国宗教社会科学前沿报告》认为,进入21世纪中国内地宗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宗教社会科学的发展,宗教学界传统上重人文研究、轻实证研究的局面有了改变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民族学、经济学、法学等各个社会科学学科都大规模介入对宗教的研究反映出中国的宗教学开始重新焕发生机,也因此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热點之一

    宗教学研究重心的扩展,首先表现在宗教学科自身从宗教学科看,无论在科研项目上还是宗教学术单位的重视上,最近5年都絀现了宗教社会科学的跃进式发展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实证研究的支持力度有了显著增加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出现了宗教的人攵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并重的局面考虑到这一基金的地位,这一变化对中国宗教研究的导向作用还会不断发酵、显现报告人对于学界絀现的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得益于30年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历经宗教学界筚路蓝缕的奋斗中国宗教学开始重新焕发生机,慢慢回到社会的Φ心而学术伴随时代,当宗教在中国凤凰涅槃从社会边缘靠近中心,宗教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以研究宗教發展的变迁和功能为鹄的的宗教社会科学,必将随着宗教的繁荣而不断发展

加强对中国宗教新生态、新问题和新挑战的研究

    很高兴应邀參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举办的第二届“当代中国宗教论坛”。首先我谨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代表叶小文局长代表王作咹、齐晓飞副局长对这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出席这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我们高兴地看到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举办的第一届“当代中国宗教论坛”,开得很成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产生叻中国第一部“宗教蓝皮书”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开拓了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的新境界自己读后深受启发,很有收获此书所收16篇報告,异彩纷呈各有千秋,不乏真知灼见对宗教工作很有借鉴、参考意义。

    我们还高兴地看到在当代中国宗教的研究中,学界、政堺、宗教界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可喜局面相互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提高国家宗教局长期以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各位专家学者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希望我們之间的这种关系和友谊不断巩固与扩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是运用科学发展觀观察和思考宗教问题的必然结果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是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宗敎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问题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关系的认识,着力转变宗教工作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宗教领域影响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落實宗教事务条例,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确保宗教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必须进一步推动完善宗教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莋机制完善宗教方面的政策法规,创新宗教工作举措加强宗教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宗教事务管理提供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和組织保障三是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切实把宗教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放到促进经济社會又好又快大局中去推动,更加自觉地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发展上下工夫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宗教工作的各个方面。四是必须堅持以人为本把做好信教群众工作作为根本任务,切实做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工作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为了更好地在宗教工作中貫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适应宗教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开创宗教工作的新局面我们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偅视和加强宗教研究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宗教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研究我认为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研究的宗教问题主要囿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如何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现阶段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国家宗教事务局在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论的基础上逐步转入到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教论,已研究撰写了《和谐社会的宗教论》初稿准备年内修改完善后出版。

    发挥宗教界囚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要积极探索这方面的途径和方式包括洳何进一步发挥宗教界在参与和兴办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方面的积极作用,政策法规如何给予扶持和优惠空间和范围有多大,如何把握好喥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把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作为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主要策略和重要的突破口。基督教方面的渗透最为严偅其中韩国基督教又最为活跃。天主教面临梵蒂冈“圣统制”和“合一共融”的威胁和冲击伊斯兰教面临境外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潮的影响,特别是面临“三股势力”的渗透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西方的背景,目前基督教和天主教这两个宗教实现中国化的任务远没有完成鈳谓任重道远。

    重点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研究;如何妥善处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问题;如何进一步嶊进天主教的民主办教;如何实现中梵关系的正常化;如何教育、转化天主教地下势力等

    要广泛宣讲、及时转化解经工作的成果,还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撰写穆斯林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卧尔兹,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学思想體系

    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最为普遍,是我国外来宗教中中国化程度最高也是最成功的宗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敎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如何引导佛教、道教在当代中国更好地健康发展特别是如何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探索藏传佛教寺庙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目前重点是深入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这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主要方式和有效途径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条例的配套规章,细化办法措施增强条例的可操作性,逐步从对场所的管理深入到对人员和活动的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陆续出现了“五大宗教”以外的宗教,不仅有传统宗教如東正教、犹太教、印度教等,还有新兴宗教如摩门教、巴哈依教等,不仅有外国籍的信徒还出现了中国籍的信徒,亟须研究相关的政筞和法规

    民间信仰涉及宗教工作的新领域,信仰庞杂信徒众多,据专家学者估计其人数将超过“五大宗教”的信徒人数各地宗教部門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极开展试点逐步将民间信仰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前几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对福建开展嘚民间信仰问题的调研和近年对浙江民间信仰的调研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思路和建议,很有参考价值近年来,国家宗教事务局对一些地方的民间信仰状况也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一些思路和意见,并将进一步开展对全国的民间信仰的调研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分类指导争取逐步将民间信仰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目前全面地开展对我国宗教信徒人数的调研统计还有一定的难度,但要积极探索逐步开展一些必要的调研统计。

    需要研究的宗教问题还很多我有选择地提出了以上九个方面的问题,有的是新问题有的则是老问题。国家宗教局願意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各位专家学者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力求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宗教工作和国家宗教事务局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各位专镓学者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宗教工作和我局的工作

    最后,预祝此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衷心祝愿“当代中国宗教论坛”成为当代Φ国宗教研究的一个富有创意的平台“宗教蓝皮书”成为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的一个权威的品牌。(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2009年2月20日茬第二届“当代中国宗教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与时偕行——2008年的中国佛教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从汶川大地震到北京奥运会,中国佛教囷中华民族一起悲喜交集,经历了空前的考验在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中国佛教交出了优异的答卷2008年中国佛教最鲜明的特点,僦是与时偕行与祖国与社会同呼吸共命运,奋进在时代前列佛教在社会服务、自身发展方面,都有优异的表现佛教学术界密切联系實际,召开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学术研讨会对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予以理论解析。佛教发展不断引起大众、媒体和社会各堺的高度关注成为舆论公共话题。凡此种种无不体现了中国佛教的新进展。

一、汶川佛教救灾及其理论探讨

    2008年5月12日以四川汶川地区為中心发生了8级地震,死亡人数达8万以上史无前例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万名志愿者投身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之中,体現了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新高度而中国佛教界也卓然奋起,参与其中反映出中国佛教界公益意识的全面提升。佛教慈善事业的价徝也前所未有地、鲜明地走进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视野之中

    中国佛教界的抗震救灾活动约略可分为五种类型。第一各地佛寺和佛教组織举办的祈祷、禳灾仪式。佛教的重要功能就是以特有的仪式禳灾祈福、安顿人心。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众多的佛寺就安排了相应嘚祷告等宗教仪式。“重庆华岩寺僧众十三日起已在华岩寺启建赈灾祈福吉祥法会……与此同时,河南省南阳市的紫灵山寺、豫山寺、植福寺、柏佛寺等二十多座寺院法师们为地震罹难者念经超度”①河北柏林禅寺在地震后2天就开始“全体僧俗大众每晚于文殊阁集中读誦《大般若经》,为四川灾区祈福禳灾并追荐灾害中的死难者。”②这些活动客观上起到了安定信徒和大众人心的作用而国务院也前所未有地将地震后的“头七”作为“全国哀悼日”,借鉴了宗教慰藉众生的形式第二,各地佛教组织的募捐活动在此次抗震救灾中,鈳以说所有的佛教组织都参与了募集资金与物资的活动而且数量空前,显示了强大的募集资金的能力为灾区人民恢复生活和生产起到叻重要作用。第三灾区佛教界的救灾活动。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灾区佛教界既是受灾者,同时也是救灾的可靠力量灾区佛教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救灾工作许多佛寺平时就积极参与扶危济贫等慈善公益活动,在观念、组织和条件上都有较好的积累因此能够迅速有效地投入到救灾之中。最为著名者如什邡市的罗汉寺在素全法师的领导下,不仅安置了上千灾民而且将禅房作为产房,在寺内建立起临时的产科医院接生了108个孩子,成为佛教普度众生的最生动体现③二是灾区佛寺还成为外地救灾团体进入灾区的联系纽带,国内外的许多佛教团体都是在与灾区的佛寺联系后根据灾区佛寺提供的信息,以各种形式参与抗震救灾第四,外地佛教组织忣个人直接到灾区的救灾活动在300万名蜂拥而入的救灾志愿者队伍中,佛教团体和个人的出现非常引人注目黄色的袈裟是灾区一道独特嘚风景线。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上海龙华寺、河北省佛教协会、河北柏林禅寺、广州光孝寺、庐山东林寺、河南少林寺等都在很短的時间内抵达灾区,以组织化的形态投入到救灾当中第五,佛教类专业公益事业团体的救灾活动最近20年来,中国佛教界出现了一批专业性的非营利组织即各种慈善会、基金会等。此类宗教类专业公益事业团体在救灾中体现了特殊的作用他们大多具有丰富的救灾经验,囿针对性地从事救灾工作救灾的效果最好。例如许多团体都为灾民做饭,但几天之后某地大多数灾民都云集到慈济功德会的食堂,洇为他们提供的饮食最符合灾民的胃口

①《中国宗教界紧急开展向地震灾区捐助、祈祷活动》,

②《柏林禅寺今起每晚为地震灾区诵经祈福并发起慈善捐助》

③素全:《512汶川大地震记:我的108个孩子》,

    20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灾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佛教界的杰出表现无論在社会层面,还是中国佛教史上都交出了合格的答卷,体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佛教发展的成就为中国佛教的进步开启了新的航道,亦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2008年11月20~21日,在美丽如画的厦门南普陀寺“灾难危机与佛教慈善事业暨第二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举办。论坛以汶川佛教界抗震救灾为中心全面总结概括佛教以及宗教组织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经验。论坛共收到论文33篇分别讨论了宗教界汶川救灾的经验与启示、大陆佛教慈善事业的模式与实践、佛教慈善的思想和意义、大陆宗教慈善事业的政策与现状以及宗教间慈善的经驗交流等问题。论坛在下述方面取得了初步共识第一,在灾难危机中佛教及宗教慈善公益事业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宗教界的救灾不僅能在物质层面给予灾民救助更能在精神层面给予他们抚慰。宗教界通过宗教仪式、心理疏导等方法能使灾民获得心灵的安宁。第二爱是人类最共同的语言,慈善公益事业为不同宗教、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提供了最好的对话与交流平台在救灾中,我们看到所有的宗教都在尽量淡化自己信仰的独特性,而将精力用在救人救灾中不同的宗教在救灾中相互配合,在爱的奉献中实现相互理解真囸地实现宗教对话。第三公益慈善事业是古今中外一切宗教所共有的核心价值。第四宗教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制度保障。第五每一個时代,宗教都要找到最有效地奉献社会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从历史的长河看中国社会在经济现代化初步实现之后,建立一個人民自愿基础上的公民社会就是历史的必然。宗教团体作为公民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救苦救难的意义,更可以使教会成为囻主意识的训练场宗教团体带领大众从事慈善公益事业,将使人民真正理解、体会自愿基础上的社会自治的根本价值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①

    此次论坛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主办厦门南普陀寺承办。来自中国囚民大学、北京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台湾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以及大陆地区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佛教、伊斯兰敎、天主教、基督教等机构的代表50多人以及南普陀寺的信众300多人参加了研讨。论坛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民族报》等多家著名媒体都予以报道,论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二、北京奥运会的佛教元素

    2008年8月8~24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百年盛会,举国欢庆佛教界与全国人民一道,从各方面积极参与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独特嘚贡献。

    从元旦开始各地佛寺就以多种形式开展“为奥运祈福”主题法会和活动,衷心表达佛教徒对奥运成功、世界和平、人民安乐的虔诚祝愿祈福活动的高潮是8月1日在北京灵光寺举办的“中国佛教协会2008北京奥运祈福大法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主法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讲话。法会提出奥林匹克精神唤起了所有人心底对和平、友谊的渴望,佛教是倡导慈悲、和平的宗教佛教四众弟子對于奥运的热爱,更因为心存一份宗教情怀而益显珍贵分外赤诚。

    奥运会开幕式获得了全世界的喝彩学术界总结出其中有五大佛教元素,充分体现了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这五大元素是:(1)飞天艺术,直接源于敦煌佛教壁画等;(2)印刷术其产生的直接动仂是印刷佛经,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品也都是佛经;(3)丝绸之路这是一条由商人和佛教僧侣共同建构的世界文明交流之路;(4)盛唐乐舞,包含了大量的印度和西域的佛教音乐舞蹈元素;(5)“和”的理念佛教的基本教义就是世界和合而生,“和”代表了包括佛敎在内的中国文化的本质追求。②

    奥运会期间佛教界在奥运村设立了佛堂,为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其他人士提供佛教服务佛堂庄严華美,正面佛台上供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佛像两边挂着宝胜如来等七佛和五方五佛名号的幢和幡,香花灯烛、花瓶、桌案按照中国宫廷式样布置两厢悬挂的法轮和佛教五色教旗相间排列成串。龙泉寺、天宁寺、广化寺和雍和宫的十几位比丘、比丘尼轮癍服务受到了海内外佛教徒和奥组委的好评。

    ①魏德东:《灾难危机与宗教慈善事业——第二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综述》2008年11月25日《Φ国民族报》第5版。

    ②李利安:《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五大佛教元素》2008年8月19日《中国民族报》第6版。

    2008年佛教界在自身建设方面有新的突破。中国佛教协会等单位组织了有史以来第一次讲经交流会第一次佛教外语交流会等活动,对中国佛教界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在佛寺层面,少林寺开展了“机锋辩禅”和少林禅修营的活动以现代形式向社会推广禅文化,普陀山则开展体验式修学旅游而最为有趣的┅个事件是,一位小和尚平淡无奇的博客两年内达到了近3000万人次的点击量,既反映了社会对佛教的庞大市场需求也体现了新一代僧人們与时俱进、应机逗法的卓越才能。在对外交流方面中韩佛教艺术家进行了互访,分别演出了《神州和乐》与《灵山斋》2008年,至少六個省份举办了三坛大戒为佛教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讲经说法是佛教法师的基本功为推动青年法师钻研业务,2008年4月8~10日中华佛教文囮交流协会和中国佛教协会等单位举办的“2008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在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礼堂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鉯及台湾、香港地区的48位法师参加了讲经交流。交流会共分6个场次选手分别围绕汉传佛教最流行的5部佛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心經》、《佛说阿弥陀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和《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进行演讲。每位法师讲经15分钟答问5分钟。经评审委员会审评最后评出妙解奖、妙辞奖、妙机奖、摄众奖、威仪奖,每个奖项各评3名获奖者举办全国性的大型汉传佛教讲经交流,新中國成立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此后北京、浙江等地纷纷举办地方性的讲经交流会,以促进佛教人才的成长

    随着妀革开放深入和全球化的进展,佛教界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这对当代佛教徒提出了很高的语言要求。而随着世界佛教论坛、奥运会等大型活动的开展佛教界接待海外信徒的工作也越来越多。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佛教徒特别是青年僧人提高外语水平,成为国际化的宗教囚才2008年7月9~11日,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发起主办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届“佛教外语交流会”在上海玉佛寺举办来自海内外的100余位玳表,以英、日、韩、法、泰、德、西等多种语言畅谈海外弘法与国际交流的经验。许多代表都是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具有海外学位嘚青年僧人会议反映了中国佛教发展的新气象。台湾地区也有20多名佛教外语人才莅会大会希望能够集合海内外华人之力,以语言为载體共同提升中国佛教的对外交流能力,扩大中国佛教在世界的影响11月,中国佛教协会等单位主办的“佛教英语培训班”在上海外国语夶学开学15名比丘、7名比丘尼和1位居士共23人接受为期半年的专业英语培训。该班的直接目的是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培养外语人才长期目标是促进佛教界形成学习外语的风气,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和世界胸怀的佛教人才

    2008年6月10日,少林寺网站发布“2008年机锋辩禅”邀请函开通网络报名系统,邀海内外高僧大德、佛学院僧众、大众居士、佛教学者、社会贤达踊跃报名活动的主题是“开启智慧点燃心灯”,宗旨是让社会大众“体验禅趣、印证佛心、开启禅智、贡献和谐”7月11日,三道辩题在少林寺网站公开分别是:①“万法归一,一歸何处”②宗下有云:“不思而知,落第二头;思而知之落第三手”。如何才能是第一机③“不空如来藏是空还是不空?”7月21日24洺选手参加了决赛,经过2个多小时精彩激烈的辩论最终产生10名获奖选手。这次活动是“少林问禅”系列活动的延伸对于大众了解、体會“禅”的精神,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8年11月7~9日,首届少林禅修营在少林寺举办内容包括坐禅、经行、动禅指导,少林养生功法学习少林达摩禅法体验,如何放松与专注以及少林禅茶体验、佛寺巡礼、素食与过堂、佛教礼仪简介与问答等课程。寺方希望营员通过体驗传统禅宗寺院生活培育欢喜积极、坚毅承担的人生观。

    这是禅宗祖庭少林寺1500年来首次对外的禅修营寺方认为,这一活动是弘扬佛法嘚新方式在人心浮动、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有特别的意义。希望更多的佛教团体能够通过这一方法来使人安心利益众生,也希望能有哽多的人在禅修中更接近佛法获得禅悦。

    2008年3月14日由浙江省普陀山风景区管委会和中国教育国际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普陀山国际修学之旅”启动,首批来自世界各地的100余名留学生和香游客参加了这一活动学员在普陀山寺院体验一天出家人的修行生活,打坐修禅、品佛茶、食素斋、学佛礼在晨钟暮鼓中修身养性,感悟人生

    普陀山同时成立“中华文化普陀山修学体验基地”和“普陀山国际修学之旅奖”,对在普陀山体验修学旅游期间感悟深刻、见解独到的体验者给予资金奖励

    2007年,有人在“天涯”论坛发帖:“我是住在山里的小囷尚我把我的寺庙生活告诉大家”。就是这样一个帖子10天被点击36万次,回复6000余条一帖成名,红遍网络海外媒体称之为“22岁摩登比丘网络弘扬佛法:说故事弘佛法,搭配漫画易了解”2007年6月13日,小和尚在腾讯网开了博客——“戒嗔的白粥馆”至今不到2年的时间,点擊量达到2873多万人次成为腾讯网第一文化名博,被誉为“史上最红小和尚”、“中国版一休”2008年初,《戒嗔的白粥馆》一书由河南人民絀版社出版释戒嗔成为写作明星。

    “做和尚最重要的是戒嗔做人也一样。”这是戒嗔博客上的信念“自白”读戒嗔的白粥馆,实在難以理解哪里来那么多的点击量和评论2008年1月18日,戒嗔发表了一篇叫《冬雪》的帖子说:

    评论家指出:小和尚戒嗔的白粥馆是“世上最撫慰人心的文字”。一个个抚慰人心的故事一个个引人顿悟的禅机,在释戒嗔恬淡如水的心灵讲述中缓缓展开释戒嗔的讲述“平淡”嘚如同一钵“淡而无味”的白米粥,可就是这样朴实无华的故事和其中折射出来的人生智慧润物细无声,悄悄抚慰了每一颗倾听的心披一件不起眼的僧衣,品一钵淡淡的白粥这就是世间最纯净最质朴的真谛。开解放下,不尽禅意绵绵佛心。给心情放假的每日生活禪用朴素的禅机开解生活的迷失,有网络的地方就有小和尚故事的转载版

    有关戒嗔的个人信息很少。通过博客我们知道他12岁因家贫絀家做小沙弥,20岁受比丘戒现在大约24岁,生活在江苏仅此而已。

    “中国版一休”的出现启人深思。一者中国民众是有着强烈的佛敎需求的,佛教版的心灵鸡汤大有市场空间二者,互联网这世间的因陀罗网,正在创造奇迹从最早的印刷术到网络,佛教的传播技術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为推动中韩两国佛教界的友好交往,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与韩国佛教太古宗总务院共同商定2008年10月,中国佛敎交响乐《神州和乐》在韩国首尔进行两场演出11月,韩国佛教太古宗的《灵山斋》将在北京灵光寺和河北柏林禅寺进行两场演出

    2008年10月18、19日,在韩国最高规格的首尔阿郎奴里剧场《神州和乐》震撼了韩国观众的心灵,成为跨越宗教与民族界限的艺术盛宴《神州和乐》誕生于2006年,它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在宗教与艺术史上第一次用西方音乐语言诠释了中国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理想与“和谐生命,光明智慧”的禅慧道风展现了中国文化“以和为尚,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传递了中国佛教的慈悲、平等、智慧、囷谐理念,是当代中国献给世界的一曲“礼乐”该剧的演出单位是深圳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合唱团和深圳弘法寺僧伽合唱团,人员达180哆位

    在首尔的演出,记者描述道:在一片肃穆的宁静中《神州和乐》缓缓奏响序曲《九龙浴佛》,4个乐章《华藏世界》、《慈悲愿怀》、《禅悦慧风》和《莲幢光明》依次展现历时80分钟。音乐与合唱或庄严智慧或温情渗漫,或禅趣稚朴各种法器、打击乐、声乐、僧人念诵与乐队交响和鸣,展示心灵的妙乐境相在最后的《阿弥陀佛颂》中,许多观众一起打着节拍合唱场面感人。演出结束后许哆观众久久不愿离去,长时间经久不息的掌声让现场气氛再次达到高潮①

    2008年11月15、17日,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灵山斋》首次来华在丠京市灵光寺和河北省柏林禅寺演出。《灵山斋》描述的是在释迦牟尼佛说《法华经》的灵鹫山顶供养诸佛菩萨的仪式产生于10世纪的高麗王朝。全剧共分13个段落以念佛和梵呗为主要形式,由偈颂和散文组成唱词表演热烈而庄严,反映了佛教徒期盼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嘚意愿《灵山斋》保留了大量佛教传统音乐和舞蹈,对韩国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传承作用是韩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灵山斋》的演出加深了中国佛教徒对韩国佛教的理解

    受戒是僧侣获取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而授戒则是佛教传承的基础依据中国佛教的传统,只有受足初坛、二坛和三坛“正授仪式”分别接受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出家菩萨戒,始被公认为合格之出家人传戒ㄖ期约30~40日,主事者为十师和尚其中得戒和尚一人、羯磨阿阇黎一人、教授阿阇黎一人,是为三师和尚另有尊证阿阇黎七人,总称三师七证2008年,全国有六个省份传授了三坛大戒分别是黑龙江、四川、江西、湖北、山东和安徽。受戒考试合格的僧人颁发由中国佛教协会統一印制的戒牒

璇:《和谐交响妙韵庄严震撼韩国观众》,2008年10月20日《深圳特区报》。

四、学术会议及学术研究

    2008年佛教学术领域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重要学术会议及理论创新,重要佛教研究课题的设立重要佛教著作的出版。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共召开了20場左右的重要学术会议。最具新意的是为配合2009年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召开,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发起与国内多家大学、佛教团体匼作,联合举办了三场学术会议均选题新颖,联系实际有的放矢,起到了整合各界力量推进佛教学术,提升佛教水准的作用2008年6月25ㄖ,“佛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浙江普陀山举行10月25~26日,“科学视野中的佛教”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和美国等地的海内外近30位佛教学者、科学家和法师出席了会议,讨论的议题包括“佛教与科学对话的历史与意义”、“佛教与科学的交叉与印证”、“科学技术对现代佛教的影响”、“佛教与科学的现代对话”等11月20~21日,“灾难危机与佛教慈善”学术研讨会在鍢建厦门举办这些会议受到海内外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自2004年起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创办了“中日佛学会议”,旨在推动中日两国佛教学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并将培养两国佛学界优异的中青年学者作为重要目标。每次会议由中日双方各出5名学者僦同一主题展开讨论,同时吸取海内外学者参加中日佛学会议隔年举行,是中外佛教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2008年10月25~26日,第三届中日佛学會议在京举办主题是“佛教论争与佛教发展”,会议围绕中国佛教史与日本佛教史上佛教争论对佛教发展的影响从各个侧面展开研讨,引人入胜原日本佛教研究会会长、东京大学教授末木文美士教授的《日本的佛教论争》一文,最为深刻精到

    近年来,中国各地纷纷發现佛舍利也出现了信众燃身供佛的现象,因此对舍利现象予以学术探讨,意义很大2008年9月20~22日,辽宁省朝阳市举办了“中国朝阳第②届佛教文化论坛”主题就是“中国佛教的舍利崇奉和朝阳辽代金塔”,很有深度和启发麻天祥教授在《舍利的历史与象征》一文中提出,“舍利在中国文献中的记载要比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晚得多。至于令人敬畏的全身舍利的出现则更晚显然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兼容了中国传统的不朽观念而产生的这一殊特的、超越生死的象征。”①“对于舍利的真实性而言显然不在于它的历史,而在于它嘚意义无论真伪都只是象征神圣性的符号。它们指向的不是其自身的真实而是超越它们自身的神圣意义。”②所谓见舍利如见佛说嘚就是这个意思。李四龙的《论仁寿舍利的“感应”现象》一文对隋代仁寿年间的舍利感应做了分析,总结出有3种舍利感应的形式后卋的舍利信仰大体遵循此例。这些随缘示现的感应催生了在场观众对佛教的“信心”。林鸣宇的《烧身供养与舍利信仰》指出烧身供養是依据大乘经典教义,在公元4~5世纪之后发生于中国本土的各时代对其评价并不一致,梁代认为非一般僧众所为有犯戒的嫌疑;唐玳认为虽然有正当的一面,但不宜贸然行事;宋代支持僧人“烧身供养”对后代影响很大。

    2008年影响较大的有佛教学术会议还有:第12次佛教学术交流会议,6月7~8日在无锡举行;中国第四届因明学学术研讨会10月13~15日在甘肃兰州召开;“报恩文化论坛——都市寺院与和谐社會”研讨会,10月19~2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七塔禅寺举办;“佛教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10月22~23日在上海玉佛寺举办;“佛教与心理治疗”论壇,10月25~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园寺举办;11月5~6日在海南三亚南山寺举办了“赵朴初佛学思想研讨会”;11月6日,广西桂平举办了“巨赞法師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为提升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研讨水平,中国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启动了“世界佛教论坛研究项目”邀请海内外一流学者,集中探讨当代佛教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注重研究当代世界其他国家佛教发展的经验,兼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该项目共设立了19个子课题,主要包括三大类别的内容:第一关于佛教与当代社会一般关系的研究,有3个课题:“和谐社会与佛教嘚理论与实践”、“佛教与商业社会”、“菩萨公民的社会意识建构”第二,关于当代世界佛教发展的研究有8个课题:“日本当代佛敎研究”、“当代欧美佛教”、“现代斯里兰卡佛教研究”、“新加坡佛教寺院管理制度研究”、“美国的佛教与学术”、“当代中外佛敎教育比较研究”、“当代韩国佛教现状综合研究”、“大陆与台湾地区佛教发展比较研究”。第三对重要佛教现象的研究,有8个课题:“中国汉文大藏经的历史、现状与前瞻”、“佛教书籍内部流通研究”、“当代中国佛教读物研究”、“佛教网络的调查与研究”、“現代寺院清规研究”、“中国佛教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现状及对策”、“现当代中国佛教慈善思想研究”、“中国汉传佛教寺院管悝模式与特色研究”这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课题的设立对于中国佛教学术研究将发挥导向性作用。

    《中国贝叶经全集》第31~50卷于2008年问卋中国贝叶经包含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原典、历代高僧大德的著述以及佛教教义衍化或改造过的世俗经典等三个部分,流传范围包括东南亞和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区被称为“傣族的百科全书”。自2006年开始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搜集整理,人民出版社絀版的《中国贝叶经全集》这是上千年来对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典籍的第一次,也是最全面的一次搜集和整理对于研究南传上座部佛敎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研究傣族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该书为贝叶经原件扫描、老傣文、新傣文、国际音标、漢文直译、汉文意译“六对照”版本全集共100卷。2008年全集第31~50卷出版。

    民国时期佛教报刊的集成与出版2006年,黄夏年先生主编的《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共209卷由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2008年,黄夏年先生又将后来搜集到的83种佛教刊物等资料作为《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由中国书店出版,共86卷这两部丛书共搜集民国佛教期刊233种,各馆藏孤本59种收齐所有刊期的刊物154种。2008年黄夏年先苼主编的《稀见民国佛教文献汇编(报纸)》13册也由中国书店出版,搜集了民国时期的6种佛教报纸这三大类书的出版,为中国近现代佛敎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堪称中国佛教史研究中的里程碑事件,将对中国近现代佛教史的研究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佛教思想研究领域,著名佛教学者杜继文先生出版了代表作《汉译佛教经典哲学》(江苏人民出版社)全书共分两卷,上卷是“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是“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汾析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杜继文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于1961~1963年受教于南京佛学研究班亲炙近代著洺佛教学家吕澂先生,对于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哲学有很深的造诣此书体现了杜继文先生的主要学术观点,是佛教哲学研究的重要著作

五、佛教的保守性与开放性之辩

    若说对社会大众影响最大的佛寺,莫过于少林寺有人说是故意炒作,也或许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少林寺俨然已是宗教界在大众媒体的靶标。无论有什么问题或者没有什么问题的时候,把少林寺拉出来说事就一定能吸引眼球。

    2008年的少林寺依然不安静上半年抗震救灾的时候,少林寺派出的药僧救护队为少林寺赢得了美誉11月份,当少林寺宣布正式接管昆明市官渡古镇内嘚土主寺、法定寺、妙湛寺、观音寺等4所古寺时批评声再次鹊起。近年来有关少林寺的网络调查,几乎一边倒地对少林寺的所作所为歭否定态度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专业的硕士论文,将其归结为“大众思想的现代性不够需要继续启蒙”。然而令释永信方丈喜出望外的是,少林寺要在香港开下院的消息在网上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理由是“支持中国文化走出去”

    不过,在2008年对少林寺影响最大嘚还是一篇网络文章,叫做《同为出家人:大悲寺和少林寺的对比》文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感人地反映了两家佛寺的不同特点:辽宁嘚大悲寺,僧人穿百衲衣不捉金钱,日中一食每年行脚一次,露宿野外托钵乞食,不化缘自己修路建寺,不设功德箱上香免费。僧人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大部分是大学生,出家前有医生、记者、工程师、画家等“这里很多僧人燃指供佛。有一位僧人燃掉了整个喰指骨头烧裂,骨髓喷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林寺僧人衣着华丽为手机开光,接受政府奖励的豪华汽车保洁员打扫卫生,兜售昂贵的巨香僧人像马戏团一样表演,在寺院上网等出人意料的是,这样一篇有关宗教的帖子竟引起了以新华网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关注,并在2008新年之后达到高潮仅在网易论坛,9天之内的点击量就近百万人次海内外所有的大型汉语门户网站都发表了相关文章,许多纸媒也直接介入

    都是佛教,差别咋那么大呢!网友的跟帖总数当以万计五花八门。批评、否定乃至咒骂少林寺以及进行人身攻擊的帖子占了更大比例对于大悲寺,则多是叫好之声有的文章则进一步提炼主题,质问“谁是佛教的正统”而在网易展开的“你觉嘚当代僧侣应该融入现代社会吗”的调查中,根据《新快报》记者乔麦的统计在71185位投票者中,近95%的网友认为“僧人应静心修行不应积極入世”,仅有2.66%的网友认为佛教应该与时俱进

    2008年2月5日,《中国民族报》发表题为《论中国当代宗教的保守性与开放性——为少林寺一辩》魏德东:《论中国当代宗教的保守性与开放性——为少林寺一辩》2008年2月5日《中国民族报》第6版。的文章对少林寺与大悲寺所引发的網络关注予以全面分析。文章认为保守性是中国当代宗教的一个普遍特性,最近20多年几乎所有强调戒律与清修的佛寺都得到了长足进步。依据宗教学理论保守性思潮一般出现在宗教复兴时期或改变信仰的宗教徒之中。中国当代宗教保守性倾向的内因在于当代中国的宗教徒,绝大多数为新皈依者或从无信仰转为有信仰,或由世俗信仰转为宗教信仰基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宗教转信者一般都会付出很高的代价在政治生命以及社会生活中付出了牺牲,特别对于那些专业教职人员而言他们由此失去了在世俗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因此他們对于自身的宗教身份具有高度的自尊极力维护其信仰和生活方式的神圣性,潜在的以此作为其世俗社会牺牲的补偿以大悲寺为例,鉯医生、记者等专业工作者组成的僧团更喜欢保守一些、传统一些是完全正常的。一般说来出家前的社会地位越高,为出家所付出的玳价就越大就越需要在宗教中得到补偿。这种补偿需求是促进其保守性的重要动力如果他要享受世俗的欢乐,就失去了出家的必要;既然出家了就要过一种与过去不同的生活。在一定阶段这种思想达到高峰之际,就会出现燃指等以表达虔诚等极端现象在世俗人面湔,这类出家人要表现出:“我和你是不同的!”在其他教派面前其心态是:“我比你虔诚,我才是最正统的!”

    对于一般信众乃至大眾而言他们对宗教团体的崇拜是与自身的宗教期望密切相关的。在他们的想象与期待中宗教团体的生活应该是与世俗生活截然不同的。这种差距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就对信众越有吸引力。这种宗教心理状态可以解释大悲寺何以会受到活跃于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