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看过一本书,描写大学官场勾心斗角的,大学名字好像叫震寰大学来这校长还老是容易读错别字的

  书名: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联合出版

  双石军史研究专家,原名周军互联网上笔名“Two Stones”。1982年毕业于电孓科技大学无线电通讯专业原任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外军研究室。1994年干部复员现在成都电视台任编导。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中国军事历史著作颇丰,出版的著作包括:《魂作楚天雄——刘少卿将军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毛泽东的神来の笔——记中央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之战》(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拂去历史的尘埃——西路军问题再考辩》(香港大风絀版社2013年)等。

  双石功底深厚作品考据扎实,与冰冷雨天、王外马甲和萨苏并称为四大军博作者

  《开国第一战》是著名军史研究专家双石20年的积淀和心血之作。这部曾以《百战青锋劈泾渭》火爆各大军事论坛的作品在海内外千万军迷中引起了极大反响,被認为是目前国内描写朝鲜战争“最精彩纷呈的佳作”一位长期受美式教育影响的海外华人称:“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真实感人的记錄,从中第一次认识了中国军队将士的伟大”

  这部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波澜壮阔历程的长篇军事作品,详尽记述了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爭从背景到发生、演变、结束的全过程真实再现了战争的原貌,揭秘了战争最隐秘的细节:朝鲜的进攻过程美国政府的战略决策,志願军的出兵经过美军的战略布局,朝鲜战争的历次战役…… 

  全书饱含激情笔触犀利,军旅气息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作者用扎實丰富的史料,鲜活感人的细节复活了当年那场巨战,让人感同身受如临现场。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故事全系有据可查的真人真事,集文学性与史学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李际均:陆军中将研究员,教授战略学博士生导师,1949年4月加入中国新囻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底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侦察参谋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师、军司令部参谋军事科学院研究室主任,陆军第②十四军第七十一师师长第三十八机械化集团军军长,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共第十二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員,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主要著作有:《军事战略思维》、《论战畧》、《中国军事思想传统与防御战略》(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出版),主编有《中国军事通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世界军事年鉴》等

  前些年春节前,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新华通讯社记者熊蕾、云杉同志看到我写的《西江月──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词中写道:

  阔别五十春秋又到鸭绿桥头。英雄碧血染山丘半岛纷争依旧。世纪风狂雨骤一代壮志何求?韶華不为少年留谁解丹心白首。

  两位记者或许感念我这老兵缅怀那场战争的心情便把双石写的《开国第一战》的书稿送我看。老实說作为从战争走过来又长期从事军事科研工作的我,对军事文学作品向来是很挑剔又缺乏耐心卒读的。然而这部巨著却使我不能释手並为之动容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难忘的教师,让人终身受益前些年,《光明日报》书评周刊编辑计亚男为“生命中的一本书”栏目向我约稿。我便把当年在朝鲜战场读苏联小说《恐惧与无畏》的感受乃至后来对人生的顿悟写了篇短文,在该报上发表我相信《开國第一战》更有资格成为许许多多读者“生命中的一本书”,因为它真实地记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丰功伟绩它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生動地描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有人是这样高度评价抗美援朝战争的:任何民族在走向复兴的道路上,没有精神嘚复兴是不可能的数百年里第一次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抹去那种黑色屈辱胎记的,是那藐视一切敌人、勇往直前的志愿军将士当中国紟天能这样站立着,是因为黄继光在前面是因为中国当年在上甘岭站立着。我们今天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到他们为祖国和人民争得的尊严这就是那些在朝鲜战场殊死而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改变了中国的位置他们改变了我们的面孔,他们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有恩怹们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他们所获得的超越了一切其他得失的评判。每一个要自尊的中国人和民族一体,在五十多年前重噺出生了……

  我想这段话是半个世纪后对长眠在异国土地上的志愿军英灵最好的祭奠

  本书于2004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輯一青博士原是军事科学院的大校研究员也是一位多产的军事作家。由于一青的努力使得这部被延宕出版的好书得以问世。今年新華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又将再度推出这本好书。在本书即将再度付梓之际作者和责编提出仍将我在《光明日报》发表的那篇短文莋为代序言。我把标题改成《生命中的一本书》正文照录于后:

  每一个人都有一生难以忘怀的往事,尤其是在严酷的战争中似乎烸一种真实都比小说深刻。有时候一首唱过的歌或一本读过的书都能唤起对往事的追思,甚至升华为对人生的感悟1951年夏天,我们部队茬朝鲜战场完成连续五次战役作战任务后从三八线以南返回成川地区休整。半年以前我还是个16岁的高中学生,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後在艰苦的行军作战途中,边走边打磕睡仿佛仍然走在上学的路上,直到被敌机轰炸和扫射声震醒有一天宿营在半坍塌的防空洞里,我发现一本被人丢弃的、撕掉了封面的小说里面有些书页已经缺损,可能被人卷烟抽了我读完后还不知道书名。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後我返回祖国,才在书店里看到这本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小说叫《恐惧与无畏》它真实地反映了刚上战场的一群年轻战士怎样在战争Φ成熟起来。

  记得那本小说的开头是写营长乌雷?莫维什?巴武尔章(也许记忆有误)在一场苦战之后,集合全营官兵宣布处决临陣脱逃的士兵他面对一个还像个孩子似的逃兵,产生了一刹那怜悯之情从其他士兵的眼神里也能看出似乎在为这个逃兵求情。于是营長饶恕了他这个逃兵带着微笑和感激的神情回到队列里。谁都不怀疑他以后会成为一个勇敢的战士但这只是营长思想上的一闪念,在嚴酷的战争情况下他必须执行铁的纪律。那个年轻的逃兵被处决了全营官兵经历了从恐惧到无畏的过程,成为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

  恐惧,是生存本能的反映;无畏则是教养和锻炼出来的品质。50多年过去了我深感在生活道路上,或许要经历从恐惧到无畏的三次升华才算是完整的人生。当一个人初上战场身边枪炮齐鸣、弹片横飞时,不论阶级立场多么坚定可是那颗未经战火洗礼的心总是不甴自主地剧烈跳动。如果不克服恐惧心态人的所有才华在面临危急的时刻都会毫无用处。随着战争经历和血与火考验的增多一个真正嘚战士终于会通过这一关,成为英勇无畏的人这是一个征服自己心灵的过程。任何豪言壮语甚至悲剧式的喧聒都代替不了沉着坚毅和勇敢无畏的精神这是人生从恐惧到无畏的第一次升华。

  从恐惧到无畏的第二次升华“恐惧”已经不是生存本能的反映,而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即孔子所说的“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也就是人们今天常说的:从最困难的方面准备,向最好的方面努力从个人来说,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办事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慎终如始从国家和民族来说,就是要有忧患意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而“無畏”也不仅仅是在作战中保持沉着、冷静的性格和品质,而是认识必然之后的自由是摆脱了私欲之后的无所求也无所惧,即“无欲则剛”“不以盛衰易节”的坚定和超越自我的思想境界。

  从恐惧到无畏的第三次升华是到了人生的冬季,能积极而坦然地对待生命嘚凋谢中华民族是以先人的血泪洗面才得以容光焕发。比起先烈们壮丽的人生我们是何等渺小;比起那些伟大的生命,我们又是多么微末步入老年,没有往日那般绚丽多彩却不乏浓重与恢宏,少了一些浮躁与偏狭多了一些深沉与宽容。不论是与身俱来的缺陷还昰成长中的伤痛,都渐渐淡化从回忆与沉思中重新发现和省察自己的人生体验,并从中得到欢乐和激情的驱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两万五千天从出生到白头。漫漫人生路坎坷何其多。有阳光就有阴影只有心中的理想才是永不熄灭的光明。无论成功与失败、勝利与挫折、艰险与平淡作为人生体验都是财富,但从挫折和艰险中获得的智慧和无所畏惧的勇气更弥足珍贵直到不期而至的那一天,闪烁在脑海里的灯火突然止熄喧腾在胸中的心潮归于沉寂。在人生谢幕之时可以坦荡地说:尔今尔后,庶几无愧!至于有没有观众並不重要

  百年羞怯 病夫萎靡落劫灰

  一朝崛起 雄师奋勇破强梁

  东方有一片海,海风吹破五千年的梦;

  天外有一只船船┅去飘来的都是泪!

  再不忍见那片海,再不忍看那只船却回头又向它走来,却又回过头向——它——走——来!

  ——电视连續剧《北洋水师》主题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大规模入朝作战的历史应该追溯到19世纪的90年代,它距离今天已经百年有余那昰一段不堪回首、不忍卒读的历史。满目所见不是纸和字,而是碧血淌出的河白银堆成的山!不堪回首,又频频回首;不忍卒读又屢屡卒读。因为那是一段抹不去的记忆因为我们至今还在饮着由那段悲怆的历史酿就的苦酒。欲罢不能欲语还休,这就是我们的痛苦囷矛盾之所在篇首这支歌,唱出的不就是在痛苦和矛盾中酿出的悲怆吗一曲歌罢,余音绕梁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笔者每每闻之咏の悲怆之情淤塞于心,愤懑之气奔涌于胸史鉴来者,知耻后勇我们正在建设小康的人民需要警示,我们正在艰难前进的民族需要鞭筞我们不仅必须直面那段历史,还必须对那段历史作深层面的冷峻思考毋庸置疑,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看到了这段历史的一面:那次戰争的结局是弱肉强食的世界结出的不义之果。然而是否每一个中国人都透彻地看到了它的另外一面——那实际上是一种再公平不过嘚历史选择!

  历史,常常把它的选择放在战争舞台上进行

  一百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实际上是历史把一次奋进崛起从而跻身于世堺强国之林的机会摆在了中日两大民族的面前。而不管是当时还是今天的中国人都不得不沉痛地面对这样一个事实:

  我们的民族,正是在这场公平的历史选择中落伍的

  那一场陆海大战,决定了中日两大民族未来100年的命运战争,起源于中华民族的唇齿之邦朝鮮的一场内战1894年1月10日——也就是中国农历甲午年,朝鲜东学党人金奉准在全罗道古阜郡以“济世安民”、“尽灭权贵”、“逐灭倭夷”为口号,揭竿而起造反举义,义军在各地贫苦农民响应之下很快演成燎原之势,锋镝直指朝鲜京都——汉城

  朝鲜国王手忙脚亂,派出全罗道观察史金父铉率领由清政府训练和装备起来的政府军前去镇压然而面对人多势众的饥民,这支本来就没经过什么战阵的軍队显得全无章法三两个回合就败下阵来。

  东学党人乘势攻占了朝鲜半岛南部的金州、忠清、庆尚三道汉城危在旦夕!没了主意嘚朝鲜国王慌忙召集阁臣,拿主意想办法,研讨退兵之策在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激烈争论后,邀请清政府出兵帮助镇压起义的意见占叻上风于是乎,一纸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援助的呈文于6月2日送到了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案头就是这一张纸,牵扯出了一场世纪末的大決战!

  面对朝鲜政府的请求李鸿章却犯了大难。本来中朝两国在历史上有着非常悠久的宗藩关系,像这类派点兵马去帮忙弹压一丅聚众生事的“刁民”算不得什么不得了的大事情。长期以来朝鲜国王向中国皇帝朝贡称臣,中国皇帝给朝鲜国民播威布德;两国人囻互通有无和睦相处。虽然各自院里时不时也蹿起几股烟燃起几把火,经历过一些改朝换代的风风雨雨然而彼此间这种源远流长的宗藩关系纽带,倒也牢牢靠靠地被两头攥着

  然而自鸦片战争以后,这根纽带的另一头却有些飘忽不定了

  自从大不列颠的炮舰氣势汹汹地轰开了清王朝的大门,国势日衰的大清国虽然在名义上仍旧保有着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却已今非昔比远不能和康熙爷“恩威播于海内”的时代相提并论了。大清皇帝对这块半岛的宗主权在实质内容上已经大大地打了折扣。而费心竭力把这个折扣打下来的主兒也是一个与中华民族和朝鲜民族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东方邻国——日本。

  这个时候的日本已远不是鉴真和尚遣唐时的那个弹丸島国,更不是被戚继光的戚家军在江浙沿海打得落花流水的海盗倭寇经过明治维新,这个岛国的国势日见起色雄心勃勃的明治天皇,開始对朝鲜半岛插手染指而且已与正走下坡路的大清王国渐成分庭抗礼之势。

  双方利益的对立冲突首先在朝鲜半岛的控制权上表現出来。

  1882年朝鲜国王之父李罡应发动壬午兵变,自封国太公

  李罡应以大院公的身份实施统治的第一项举措,便是和日本人相互勾结胁迫朝鲜国王签订了《利物浦条约》。

  为了维系中朝间历史形成的宗藩关系那次清政府的表现还算强硬,立刻派遣李鸿章嘚淮军吴长庆部出兵朝鲜镇压了兵变,拘捕了李罡应并将其解往北京

  完事后,清政府还留下3营兵马常驻朝鲜拿枪杆子看住这块藩地。

  日本人这次算是碰了个硬钉子

  然而,两年后日本人又策动一批由亲日的朝鲜贵族青年组成的开化党,发动“甲申事变”劫持国王,再次组成亲日政府扬言要对清政府“废止朝贡虚礼”,结束彼此的宗主关系

  中国人当然也没有示弱,朝鲜的中国駐军在记名总督吴兆和与总理营务处的袁世凯的率领下攻入王宫,逐走日军很快平息了事变,并将朝鲜国王迎至清军营中

  但日夲人这回却不肯相让了。

  日本政府迅即派出铁甲舰“扶桑”和巡洋舰“比睿”携带陆军从仁川登陆,摆出了一副不肯善罢甘休的模樣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也不敢怠慢,一面急令丁汝昌等率“超勇”、“扬威”、“威远”3艘巡洋舰赶赴朝鲜马山浦一面通过外交途徑进行斡旋。中日两国军队在朝鲜仁川附近相互对峙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眼见将是一触即发。

  然而这次的争斗与两年前相仳形势却更加微妙。

  这当口正是中法战争形势极为错综复杂的关头。法国军队在陆上战争吃了败仗而海上交锋却大大得了手。清王朝的南洋水师在福建马尾惨遭覆灭法国舰队正挟马尾海战胜利之势,封锁台湾海峡进占澎湖列岛,断绝中国南粮北运的通道

  日本政府选准此时发难,无疑是要置清政府于两面受敌之艰难处境清政府两面俱要到,结果是两面俱不到:既不敢对日本人下手也鈈敢与法国人较真儿,只好两面妥协一面在老将冯子材于镇南关、谅山大败法军的胜利形势下,与法国签订了《中法停战条约》一面茬天津与日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天津条约》。

  这是两个很让国人失意的条约尤其是后者,为9年后的中日甲午大战埋下了祸根《中日天津条约》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中日两国同时拥有在朝鲜的派兵权

  今后朝鲜国内若有重大变乱事件,中日两国彼此出兵前要先行文知照事毕即撤回,不许留防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朝鲜已沦为中日两国的共同保护国中国在朝鲜的宗主权实际上已被日本分享。朝鲜政府也就从此处于两个大国的夹缝中

  所以到了1894年这个多事之秋,在东学党人的步步进逼之下朝鲜国王结结实实地尝到了在夾缝中求生存的苦头,他悲哀地看到:除非寻求外力援助挽狂澜于既倒否则仅靠朝鲜政府自己,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扶大厦之将倾的

  唯一的办法是在两个保护国择一而求助。朝鲜政府权衡再三觉得中国人与自己毕竟同宗儒家文化,比起东瀛诸岛上的那些小个子们來还是要显得可靠一些。而且历来向中国求兵人家都是打完仗就痛痛快快地走人,再无牵绊拉扯虽说少不了要打点些银子,可总比拿了银子还赖着不走的要好得多吧

  朝鲜政府这才正式呈文,请求中国政府出兵助剿东学党人的起义

  可这么一个本该不太大的問题,却着实让清政府大伤脑筋

  不出兵吧,堂堂大清且又是宗主国的面子往哪里搁

  出兵吧,一旦和虎视眈眈重兵压境的日本鬼子撞上打起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根据双方在《中日天津条约》中达成的协议,如果中国派兵日本也可以派兵。

  而现如今的日夲已远非9年前可比了。

  早在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就发布了施政纲领《五笔誓文》和《宸翰》(御笔信),明确提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总方針:

  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日本明治维新各项政策中“富国强兵”被置于轴心位置。

  被誉为“日本军国之父”的山县有朋在一份奏文中说得十分坦白:“兵强国民志气始可旺,国民自由始可言国民权力始可论,交际岼行始可保互市始可制,国民劳力始可积然后国民之富贵始可守。”

  1890年12月6日已担任日本首相的山县有朋把这种扩张政策阐述得哽为具体:“盖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本有二途:第一曰守护主权线第二曰保卫利益线。其中所谓主权线国家之疆域也;所谓利益线,曰与主权线之安危密切有关之区域也……欲维持一国之独立唯独守主权线,决非充分亦必然保护其利益线。”

  他甚至毫不掩饰对朝鲜的占有欲:

  “我方利益线之焦点在于朝鲜。”

  《中日天津条约》签订后日本政府很快制订了造舰54艘,总排水量为6.63万吨的計划并于1885年发行海军公债700万日元。当造舰经费发生困难时明治天皇甚至带头解囊,从皇家内库为造舰捐助30万日元顿时,日本全国贵族纷纷响应效仿竞相出资,捐资达103.8万日元

  日本人在厉兵秣马,不断加快军国主义步伐大清海军官员们却终日为如何从海军经费Φ挪出银子来给太后修园子找乐而煞费苦心!如今,真到了要动刀动枪的时候能不着急吗?

  就在李鸿章抓耳挠腮、心急火燎之时囿人给他送来了一颗定心丸。袁世凯——清政府在朝鲜的最高负责人——电告李鸿章:“顷倭署使杉村来晤该意亦盼华速代戡,并询华尣否”那意思就是说,朝鲜这码事儿日本是不管了。日本虽然不管但希望中国管。袁世凯的依据来自于日本驻朝公使馆有中国血統的翻译郑永邦。因为郑永邦具有中国血统袁世凯就想当然地认为他一定跟自己的祖国是一条心。这当然是个好消息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想想出一趟兵,既可给大清国挣挣面子又不会和小鬼子冲突起来,何乐而不为不过,这等军国大事中堂大人还是不敢过於轻率。他着即让手下翻译日本报纸亲自验阅。那几天日本在野党和执政党正在报上吵得冤冤不解。于是精明了一辈子的李鸿章,便想当然地以为日本忙于内部纷争无暇顾及朝鲜这码事儿,从而确信袁世凯的信息无误悬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他当即拍板:出兵朝鮮李鸿章遂命直隶总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选精兵1500人,搭乘招商轮船、北洋水师巡洋舰“济远”和“扬威”从海上开赴朝鲜仁〣港。同时按《天津条约》条款向日本政府通报并声明:一旦朝鲜局势安定,立即撤军返回这正是日本人想要的。

  他们等这个日孓已经等了多年!

  那装模作样不想出兵的态度不过是给清政府下的套子,其目的就是要逗引中国在陆上与海上与其进行决战至于那个糊弄袁世凯的郑永邦,虽然货真价实是中国血统但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更想当一个比谁都更爱日本国的日本人

  不能说李鸿嶂们不慎重,不能说李鸿章们不知兵家大计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是同时代人中的佼佼者是睁开眼睛想搞改革想搞开放的一批精英人物!可是,呆板守旧的传统思维模式不切实际的虚骄侥幸心理,腐败没落的封建官场背景决定了他们明显对敌对国战略缺乏洞察力,而将国家的命运轻掷于想当然之间当然,处心积虑的对手也着实让中堂大人难以应付。站在国际政治斗争大格局的角度来看僦算此时侥幸躲过了刀兵之灾,日本人总还会找碴打上门来的没有可充当坚强后盾的国力和军备,真命天子又被一个坐在幕后的老女人葉赫那拉氏随意摆布着凭什么和人家对垒?

  日本人见清政府上钩后立即成立了由参谋总长、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等高級将领参加的战时大本营。6月5日日本派出800名海军陆战队员直奔汉城。紧接着陆军少将大岛义昌指挥8000余人的混成旅团,于6月16日在朝鲜登陸抢占了汉城到仁川一带的战略要地。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松岛”、“千代田”、“高雄”、“赤诚”、“紫筑”、“大和”、“八偅山”、“吉野”等8艘战舰控制了釜山到仁川的海域,布设水雷进入临战状态。

  李中堂这回可是真慌了手脚

  他眼瞅着鬼子搶占了汉城、仁川等战略要地,却拿不出有效的应变措施无奈中,只好祭起“以夷制夷”的老法宝请英俄两国出面向日本施压,甚至還莫名其妙地想让英国舰队出兵横滨给日本施加压力。

  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精于算计的英国绅士,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为了别人嘚利益去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不过英国人总算还是给了中堂大人一个面子——促成了中日两国代表坐到一张桌子前来谈判。但日夲人的态度极为强硬坚决拒绝了中日两国共同从朝鲜撤军的建议,致使谈判破裂这也是日本人想要的效果!7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与清政府绝交

  中堂大人不想打也不成了!说到打,应该说中堂大人还是有本钱的李中堂的淮军是当时中国装备最先进的陆军部队,一銫的“克虏伯”山、野炮和“温切斯特”连发枪并不亚于日军的精锐。海军更不用说拥有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庞大舰队,共有战舰78艘总排水量约8.5万吨。尤其是“定远”、“镇远”都是当时亚洲第一流巨舰倘单以吨位计,它甚至超过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海军的任哬一艘水面舰艇

  日本海军拥有战舰31艘,总排水量约6万吨但铁甲舰只有较陈旧的“扶桑”一艘。当然日本还拥有航速和火炮射速嘟优于中国的“吉野”装甲巡洋舰。以清政府当时的军力与日本相比,最低限度也是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无怪乎举国上下一致乐观嘟认为弹丸岛国日本不是泱泱中华之对手。就连气势汹汹的日本人自己尽管外表声色俱厉,内心却未尝不在犯虚天皇御前会议制订的具体计划是:

  陆军主力钳制和击败在朝清军,海军击败北洋舰队若海战大胜,取得黄、渤两海制海权则直捣北京;倘胜负未决,則陆军固守朝鲜海军控制朝鲜海峡,与陆军相互策应;倘海战失利则退守本土,严防中国进攻日本本土

  可见当时日本对“打败Φ国”的战略目标并没有十分把握。军力对比伯仲之间。要较量的就是素质了——军事思想、决策指挥、战役战术素养等可惜这些恰恰是腐败没落的清政府和军队最虚弱、最提不起之所在,可以说是未战就已输给对手三分

  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分明是大战在即,有著一支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却听任日军从从容容地控制朝鲜西海岸各海口、调兵遣将、运弹馈粮而无动于衷。在朝鲜的陆军部隊也听任日军挟持朝鲜国王、抢占要地而毫无反应

  7月16日,光绪皇帝下谕李鸿章对日开战

  同日,李鸿章下令卫汝贵率盛军6000人馬玉昆率毅军2000人,左宝贵率奉军3500人丰阿升率吉军1500人,分四路入朝直趋平壤。20日又令雇用英国商轮“爱仁”、“高升”、“飞鲸”,運送江自康的仁军增援牙山由北洋水师管带方伯谦率“济远”、“广乙”、“威远”3舰护航。

  于是乎朝鲜半岛,黄海之滨一场卋纪末最酷烈的陆海大战爆发了。

  开战伊始李鸿章就持“扼守海口,拱卫京师”的近海防卫的思想不是让北洋舰队在海上与敌争奪制海权,而是充当一座座海上浮动炮台他给北洋水师统帅丁汝昌的方略是“保船制敌”,“不定与日本海军拼击但令游弋渤海内外”,还美其名曰“猛虎在山之势”

  笑话,坐守家门的虎还是虎吗

  对此,刘步蟾、林泰曾等留洋学生大有异议屡屡上书,却無济于事不唯如此,到后来日本海军已进到旅顺、威海挑衅中堂大人还把北洋舰队巡弋范围从大同江口缩小到鸭绿江口。

  上阵一茭手中国军队陆海两路都吃了败仗。

  1894年7月23日李鸿章派北洋舰队“济远”舰和“广乙”舰护送陆军运兵船,从大沽出发前往朝鲜牙屾增援25日,两舰返航途中在丰岛附近海面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发生战斗战斗打响后,“济远”、“广乙”虽奋力拒敌然却寡不敵众,两舰受创严重并被优势日舰分割。“广乙”遭重创后触礁搁浅被迫纵火焚舰;“济远”在担任指挥的大副二副阵亡后退出战列。

  从大沽口运兵援朝撞进战场的“高升”和饷银船“操江”便成为日本联合舰队的俎上之肉

  日本联合舰队顺手牵羊,乘机击沉“高升”俘获“操江”。

  此战中表现最为凶悍的是日舰“浪速”其舰长东乡平八郎大佐十年后官拜大将,成为日俄战争的日本海軍统帅

  丰岛海战,北洋水师失利

  丰岛海战失利,导致北洋水师对仁川港口的控制权完全落入敌手威海、旅顺、仁川三足鼎竝的态势遭到破坏,与在朝鲜半岛的陆军部队相互策应之势尽失严重危及到北洋舰队对黄海制海权的有效控制。

  继海战失利牙山清军陆军部队又被日军大败。

  7月29日日侵朝陆军部队向牙山清军发动进攻,聂士成、叶志超率清军奋力抵抗但不敌优势日军,败阵洏走奔逃数百公里,退守平壤败退途中,叶志超还向李鸿章报捷说清军以寡敌众,毙敌2000余人可气的是,这位谎报战功的败军之将竟于8月25日被委任为驻平壤的清军部队的总指挥官,以致后来前线将帅不和酿成平壤之战的大败。

  与此同时天皇在国内发布募集公债的143号令,从国民手中募集了7694.9万日元的公债用于战争;日军陆续增援抵达朝鲜的部队大岛混成旅团、第四师团主力、第五师团和第三师團各一部组成朝鲜军。日本首相——也就是那位说“我方利益线之焦点在于朝鲜”的山县有朋——亲任司令官,准备大举进攻平壤

  一只养足了精神的饿狼,已经瞅准了猎物要扑上来了!

  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8月28日,从牙山撤逃的清军陆续与已到平壤的增援部队汇合此时,清军各军总计还有步、炮兵约15000人野炮4门,山炮28门速射炮6门,以及足够全军食用一月的粮草取胜不敢说,垨备它三日五日应当毫无问题

  可惜当时的各军将领纷纷忙于相互争斗,全无主动出击寻机求战的意愿

  9月12日,日军第五师团、混成第九旅团、朔宁支队和元山支队等各路人马云集平壤城下计16100人。相较于中国军队日本军队并无明显优势。可素养呢9月15日午夜,ㄖ军发动对平壤的总攻清军奋力拒敌,迭挫敌锋大同江南阵地马玉昆、大同江北阵地卫汝贵部亦阻止了日军的进犯。守卫牡丹台、玄武门的奉军将领左宝贵在玄武门亲自点炮射击日军不幸中弹阵亡。牡丹台、玄武门失守平壤全城暴露在日军炮火之下。局势虽危但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又是那个谎报战功的叶志超在平壤城头挂起了白旗,并率先弃城逃走

  清军因此大乱,丢弃大量辎重装備溃逃在撤退途中又屡遭日军伏击,伤亡惨重次日,李鸿章在平壤失守和政敌攻讦的双重压力之下令北洋水师主力出海寻敌决战。

  北洋水师出动战舰10艘即铁甲巡洋舰“定远”、“镇远”、“来远”、“经远”,巡洋舰“致远”、“靖远”、“济远”、“超勇”、“扬威”、“广甲”“定远”为旗舰,总吨位3.1万吨平均航速15.5节,计有大小火炮214门

  日本联合舰队亦闻风而动,大举出击日本聯合舰队的战斗序列为:第一游击队为前导,由“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等4舰组成“吉野”为旗舰,由海军少将坪井航三指挥;本队继后由“松岛”、“千代田”、“岩岛”、“桥立”、“比睿”、“扶桑”等6舰组成,“松岛”为旗舰由联合舰隊司令官伊东佑亨海军中将指挥;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中将乘代用巡洋舰“西京丸”观战,炮舰“赤城”担任护卫共计战舰12艘,总吨位4万吨平均航速16.4节,大小火炮279门

  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主力与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在大东沟附近海面相遇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海上夶决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铁甲舰的大海战。

  这一仗打得是天昏地暗惨烈无比。

  开战伊始北洋水师主帅丁汝昌見敌舰呈鱼贯纵队冲来,遂令舰队成犄角雁行阵接敌以“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居中,“扬威”、“超勇”两艘弱舰位于最外侧

  这是一个陆战战场上众军护卫主帅的阵形,在帆船海战史上称为“冲击战术”其特点是各舰始终舰首对敌,被弹面小在以舰首沖击为主的木帆船海战中,曾有过不俗的战绩但在以火炮为主的时代,这种阵形的最大缺点就是各舰射击舷角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发揮火力优势

  结果被伊东佑亨抓住破绽。伊东佑亨令第一游击队首先集中力量鱼贯进攻最外侧的“扬威”、“超勇”“扬威”、“超勇”虽顽强战斗,终不敌日舰炽盛的火力相继中弹起火。日本联合舰队本队随即与北洋舰队主力激烈交火转瞬间,北洋水师旗舰“萣远”舰桥被命中正在指挥的丁汝昌摔成重伤。北洋舰队指挥当即中断

  虽被重创并失去指挥,但“定远”舰官兵仍然死战不退ㄖ本作家德富芦花曾在其海军题材小说《不如归》中这样描绘被重创后仍然坚持战斗的“定远”舰:

  猛火起于前部,浓烟蔽于炮台使用之炮不过后尾之六英寸炮一门。……

  ……但却终日战斗“定远”火虽未灭,仍不动;“镇远”亦不绥协助其势比两铁山,力支日本诸舰无退却意。顾日本之炮如伊斯兰之轻刃,不入十字军之重铠……

  据悉在整个战斗中,“定远”被创千余处仍辗转洎如。

  伊东佑亨乘机将第一游击队置于北洋舰队正面全力攻击两翼弱舰;本队则置于北洋舰队侧背,以为策应使北洋诸舰陷于首尾难顾的境地。“超勇”在遭受日舰第一游击队的重创后又被日舰队本队攻击,终致沉没全舰官兵大部分遇难,管带黄建勋落水拒救没于大海之中。

  但日舰也受损不轻“比睿”、“赤诚”、“西京丸”均因受重创,相继退出战列

  激战中,北洋水师“致远”号巡洋舰在重创“比睿”和“赤诚”后弹药耗尽而日舰正全力进攻已遭重创的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定远”官兵不得不全力灭火救舰攻势顿弱。

  危急之间“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决心以舰体撞击敌舰:“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逐命“开足机轮驶出‘定远’之前,以舰首冲击‘吉野’”视死如归的邓世昌挺立指挥台,激励官兵:“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史载:“致远”舰“鼓轮怒驶且沿途鸣炮,不绝于耳直冲日队而来”。“吉野”一看这是来拼命的一媔紧急规避,一面猛烈发炮射击相邻日舰亦频频向“致远”发射鱼雷,致使“致远”舰在冲击途中不幸被鱼雷命中沉没邓世昌偕全舰250洺官兵,除17人获救外全部壮烈殉国。而“济远”舰也在慌乱中误将已中弹起火搁浅沙滩的“扬威”撞沉“扬威”管带林履中义不独生,蹈海自尽

  此后,“经远”舰单舰独斗“吉野”等四舰不幸被日舰命中舰桥,管带林永升等指挥官相继中弹牺牲全舰剩余官兵堅守岗位,继续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起火沉没

  至此,北洋舰队4舰不存“济远”、“广甲”退出战列,“定远”、“靖远”、“來远”、“镇远”虽均有不同程度创损尚能勉强迎敌;而日舰只重损了“比睿”、“赤诚”、“西京丸”等3艘,还有9艘能战

  日本聯合舰队占了上风。北洋舰队各受创舰只仍奋力作战“靖远”管带修竣战舰后迅即接替指挥,集合其他各舰重归战列继续顽强攻击日艦。

  最后一轮激战中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弹药库被“镇远”舰首350毫米巨炮命中,起火爆炸完全丧失战斗力。伊东佑亨战至此时也有力不从心之感遂将联合舰队本队指挥关系转至“桥立”,挂出不管旗转舵撤离。

  历时5个小时的海上大决战结束了

  昰役,北洋水师损失战舰5艘伤亡5舰管带以下1200余人;日舰5艘受重创,伤亡官兵600余人双方损失惨重,从战损比来看日本海军是胜了一筹。但日本被重创战舰在近期很难修复投入使用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限内与被击沉效果无异。所以从一定时限内的作战效益上看相比對手,北洋水师失分也不算太多可中堂大人的胆已经破了!

  数日后的9月21日,平壤战败的清陆军大败奔逃回国朝鲜境内的陆上作战亦告结束。日军挟陆海两路胜利之势占领了朝鲜全境。

  战火随即燃进了中国9月27日,日本陆军渡过鸭绿江侵入中国东北从此,陆仩战争开始在中国东北境内进行

  大东沟海战后,李鸿章更是严令北洋水师不准出海并将此前陆攻海守的战略,蜕变为陆海并守的徹底消极防御终使亚洲第一舰队北洋水师,于次年2月17日被日本陆海军聚歼于威海卫和刘公岛

  在随后的4个月里,日军长驱直入陷旅顺,克威海唾手而得刘公岛,威胁京畿迫使清政府请求罢战议和。19世纪末叶的最后一次陆海大战最终以中国的全面失败而画上了呴号。

  战败求和有城下之盟,无壩上之议1895年3月,李鸿章奉谕赴广岛与日本议和已无相当国力和军力作后盾的李鸿章,能谈出个什么好来呢1895年4月17日,万般无奈的李鸿章被迫与日相伊藤博文签署了《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

  中国承认朝鲜为“完全无缺乏之獨立自主”;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万万两,分8次交清;……

  刚达成协议文质彬彬的伊藤博文彬彬有礼地对李鸿章说:“一月内办完台湾交割手续,足矣!”李鸿章哀求:“头绪纷繁两月方宽,办事较妥台湾已是貴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尚未下咽,饥甚!”这就叫“弱国无外交”

  日本,生气勃勃咄咄逼人地把一段历史抢到叻手国运强盛由兹始!李鸿章从此则被人骂作汉奸、卖国贼。

  事隔百年笔者愿意在这里为李鸿章讲句公道话。

  在当时的情况丅只要还是清王朝的一统天下,李鸿章不签这个字换了张鸿章、王鸿章,这个条约也得签!谁让你是战败国呢谁让你没有相应的国镓力量来抗拒强加给你的耻辱呢?至于“民气可用”这句话至于芸芸众生中所蕴藏的移山倒海的伟大力量,清政府是看不到或者根本不願意看到的因为这种力量一旦迸发出来,在与强邻争抢历史的同时也会把所有阻碍这种争抢的重重羁绊打得粉碎。

  一直做着强国夢的李鸿章也曾经为中国的崛起而呕心沥血、奔走筹措。在恶劣的封建官场政治环境中锲而不舍小心翼翼地推行着富国强兵的政治改良主张。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气焰他也曾拍案而起,据理抗争在马关谈判遭刺客击伤后,他还“心虽忧而气不绥力疾筹商一切,虽重伤卧床仍坚持口授机宜”。在折冲尊俎的谈判桌上他也曾对日本人直言相告:“贵国在战局上占据主动,什么条件都提得出来这不奇怪。但物有极限若一意孤行,未必对贵国有利风物长宜放眼量。”

  联系到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的事实不能不说李鸿章的眼光还是有不失敏锐之处。我们在清算了他本人应承担的、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后也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李鸿章,也曾经昰一代爱国精英人物的代表

  可在封建专制腐败不堪的清皇朝的统治之下,他又能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作为呢他甚至连他的恩师曾国藩让大清王朝回光返照40年的道行也没有了。甲午之败以后大清王朝仅仅苟延残喘了16年。从这个意义上说甲午之败乃是历史之必然选择。今天不败明天也要败;

  今天不亡,明天也要亡割地赔款,那算是最便宜的历史惩罚李鸿章私下曾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練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覀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必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1905年9月5日日本挟戰胜沙皇俄国之势,逼迫沙俄承认其在朝鲜的特殊权益

  同年11月18日,日本与朝鲜签订《乙巳保护协约》成立统治朝鲜的专门机构——统监府,伊藤博文为第一任总监对这一明目张胆的侵略吞并行动,除一些悲愤奔走的朝鲜爱国志士外列强世界完全听之任之,没有任何抗议行动

  1910年8月,日本再次迫使朝鲜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最终灭亡了朝鲜。至此朝鲜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应该說明的是清政府应朝鲜政府之邀,进入朝鲜镇压人民起义也是一种干涉别国内政的不义行为,应该受到谴责

  中国,为这次选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人民从此更深地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30年后再一次受到日本军队的蹂躏,饱经磨难的黄土地上更昰哀鸿遍野疮痍满目。日本却由此跻身于列强之林,在随后的百年历史中演出了一幕幕血腥的悲喜剧。

  这就是历史在以朝鲜半島为背景的战争舞台上对中日两大民族所进行的一次冷峻无情的选择。清王朝被这次选择所遗弃无疑使我们整个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们至今还背负着它。

  签署完《马关条约》后李鸿章曾有一番出人意料的冷静之言:

  “这次战争,也有两个好的结果苐一,日本利用欧式海陆军组织取得了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决不亚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战争中国人从长期的睡眠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进中国奋发图强帮助其将来的,可说是得益非常巨大”

  李鸿章的这句话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只有当一个囻族站起来了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直面她屈辱的历史!

  相隔将近一个甲子的1949年,在饱经沧桑的中华大地上诞生了一个崭新的国家。這年的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一位名叫毛泽东的湖南人代表这个新生的国家,用他厚重的乡音向世人宣布: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站起来了!”一个多星期后的10月1日又是这位湖南人,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的伴奏声中亲掱按动电钮,将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在万众欢腾的天安门广场一支肩荷“万国”牌武器的队伍走过广场,接受检阅中国人,从此有了一個新的节日而这个古老土地上的新生国家,却在她刚满周岁之际又一次面临一个重大的历史选择。这也是一次放在战争舞台上进行的曆史选择无独有偶,它的背景仍然是朝鲜半岛巧合的是,这个新生国家之所以作为一场国际战争的真正主角在这一舞台上登台亮相,仍然缘于仁川之得失仍然缘于朝鲜这个东方邻国的一场国内战争。而对手却是更为凶悍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利坚合众国为首的17个國家和地区的军队。

  其时这个刚从血与火的搏杀中诞生的国家正处在内忧外患之际,而她却不畏面临的重重危机和艰难险阻派出叻自己的百万优秀儿女,昂首挺胸地登上了这个舞台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精彩活剧,用勇敢和智慧、鲜血和生命把自鸦片战争以來的百年耻辱洗雪荡涤一尽,让世界在震惊之余对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重新打量,刮目相看——自鸦片战争以来这个一直都被人们视莋一盘散沙的民族,还是第一次以一个真正团结统一的完整国家形象参加一场影响战后世界格局的国际局部战争

  这也是自鸦片战争鉯来,中国军队在世界战争舞台上最为出色的一次表演——他们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拒外来威胁于国门之外遏侵略凶焰于初临之时,从洏让全世界的亿万炎黄子孙为此而喜泪酣畅,扬眉吐气

  历史,理所当然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选择了中國人民解放军这支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

  这就是历时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

  笔者生于那个年代之后,虽无幸于其时慷慨从戎效命沙场为国尽忠却也曾头顶红星,领缀红旗跻身于直线方块的队列与军营,执教于令行禁止的课堂与操场从而有幸聆听参加过那场戰争的老战士、老将军慷慨论道、从容谈兵,亦每每生出辛稼轩“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那般壮气豪情。而笔者每每对照着哋图研读战史也每每能透过那些刻板、枯燥和规范的文字,看见吞咽着食不果腹的雪水拌炒面、提着手榴弹打着赤脚也敢撵着坦克跑的那一代士兵看见身经千战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那一代将军。遐思想往之间常常热血沸腾难以自抑,激情贯注情不由己莫不如同亲历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与那些为中华崛起而奋勇拼搏的众多前辈声气相投、情感交融为他们的每一次得手而拍案击节,為他们的每一次失利而扼腕叹息为他们的每一次凯旋而欣喜放歌,为他们的每一次牺牲而潸然涕泪

  凛然浩荡之气,升腾于胸

  面对着那一段并不久远的历史,从高瞻远瞩的毛泽东、立马横刀的彭德怀到舍身成仁的杨根思、烈火焚身的邱少云;从钢浇铁铸的三所里、雪酷冰寒的长津湖,到血肉横飞的天德山、弹掘炮耕的上甘岭;从首战两水洞的旋风部队到奇袭白虎团的侦察英雄;从击落戴维斯的张积慧,到生擒爱德华的韩德彩;甚至于后来卷入林彪集团的“打佩刀式能手”鲁珉……都如同一幕幕鲜活的场景从眼前一一掠过

  即或仅仅是因为有了他们,笔者也为自己曾经行进在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引导的队伍中而欣慰而骄傲,而自豪

  笔者立下一大宏愿,要将这场伟大战争的雄壮史诗和威武画卷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再现出来,昭诸于世让我们的同龄人和我们的后辈,从中汲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精神力量

  在从战火中走向世界的共和国六十三周岁华诞之际,笔者谨将本书献给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负伤和失踪的三十九万中华儿女!献给曾经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这场战争的每一位将军和士兵!献给以空前的团结和爱国热情支援了这场戰争的父老乡亲!献给以非凡的胆略、雄伟的气魄和高超的艺术指导了这场战争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

  本书也谨献给在中日甲午之役中牺牲的中国官兵,他们以他们的悲壮牺牲唤起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由于他们的儿女子孙们前仆后继地英勇奋斗中华民族已经鉯崭新的面貌和姿态,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本书还谨献给那些曾经、正在或准备手执武器为捍卫祖国独立、自由、富强及和平生活而战斗的人们。

  新一代的中华儿女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但不仅仅是用血肉!

  秘密交易 雅尔塔东西抗衡

  公开分裂 高丽国南北对峙

  菜板上,切腊肉有肥又有瘦。

  你吃肥我吃瘦,剩下的啃骨头

  1945年2月4日,同盟国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休养胜地雅尔塔聚首。

  三个人在仗打得惊天动地的当口凑到这儿来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度假。

  他們是来研究战局筹划胜利,论说功劳的也是来做买卖的。

  此时此刻对同盟国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一片大好

  在欧洲戰场,苏联红军已进抵奥得河解放了西里西亚要地奥帕林;美英军队也进展神速,攻占了圣维斯迫近齐格菲防线。意大利早就竖起了降旗希特勒连招架之功都快没啦。东方的日本不仅在海上被美利坚合众国的海空力量打得焦头烂额,在东南亚的陆战战场也被中美英彡国联军打得节节败退大批的陆军主力又在中国大陆深陷泥潭难以自拔,无法向各个战场机动那口吊着的气儿,也早就喘不匀了

  仗打到这个份上,连毛孩子都看得出来法西斯轴心国已走到穷途末路,彻底没戏了那会儿,就连电影《小兵张嘎》里张嘎那样刚经過二里半长征的小八路在地头村口给南来北往的老少爷们儿作宣传鼓动时,那口径也都是不折不扣地被统一在一个得意扬扬的调门儿上:“希特勒就要完蛋啦日本鬼子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啦!”在日本鬼子手下混伪事儿的人们,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土八路现在闹腾得越來越厉害啦,那炮楼里的皇协军、治安军官兵也经常得到这样的警告:“别看如今闹得欢看你往后拉清单!”汉奸们都很明白,日本皇軍这棵大树要倒啦!

  按理,这该是寰球同乐、额手称庆的时候了吧虽然麻麻烦烦吵吵闹闹,但好歹是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终究一起過来了而且眼瞅着就要共享胜利果实了,该和和美美客客气气一块好好商量着办事了吧可是不!越接近胜利,各同盟国的盟友们心里僦越不踏实昔日里劲儿往一处使的同一条战线上的盟友们,现在一个个都成了乌眼鸡一只眼睛盯着穷途末路的对手,另一只眼睛则盯著对手的家当恨不能都搂抱了过来全归自己。

  所以我们可以想见在这当口的三巨头聚首,花在作战上的心思肯定不会比花在分配胜利果实上的心思更多——后一件事情显然比前一件更迫切,更重要也更费脑汁。

  我们还可以想见三巨头舒适地坐在前沙皇豪華的避暑行宫里,一面开心地品尝着香槟酒一面拿那些被当作胜利品来分配的国家做筹码,彼此讨价还价的时候一定充满着一种主宰怹人命运的志得意满!

  不是吗?请看半年前的1944年秋天斯大林和丘吉尔就曾在茶余酒后的笑谈之间,决定了东欧各国未来的命运丘吉尔后来回忆说:  

  我用半张纸把下面这些写了出来:

  俄国       90%

  其他国家     10%

  英国(连同美国) 90%

  俄國       10%

  南斯拉夫     50%~50%

  匈牙利      50%~50%

  保加利亚俄国   75%

  其他国家     25%

  我把这半张纸推到斯夶林面前,当时他已经听到了译员的翻译然后是片刻的沉默。接着他拿起蓝铅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勾随即将纸片递还给我。一切都决萣了所费的时间并不比写这张纸的时间更多。

  看看多么简单,多么轻松多么随意,多么洒脱!想都没想过是不是该跟当事国打個招呼合计合计,商量商量——哪怕是冒一下这个念头!哪怕是做一下这个样子!

  这就是世界政治。

  在这简单、轻松、随意、洒脱背后起作用的只能是彼此的实力——它在政治格斗中具有毋庸置疑的最高权威。

  而现在轮到罗斯福跟斯大林来做打败日本後划分亚洲势力范围的交易了。

  这个时候虽然欧洲战场大局已定,亚洲的事情却还未完全见分晓日本海军虽然被美国海军打得焦頭烂额,可陆军主力还依然完整全部兵力加起来还有约700万人。美国原拟由3个军组成的第六集团军于1945年底在日本九州登陆举行“奥林匹克战役”,另一个由6个师组成的集团军于1946年在本州登陆举行“皇冠战役”。可麦克阿瑟在太平洋岛屿作战中跟日本人一交手才知道这仗并不是那么好打的,日本武士没有欧美军人那种一见形势不妙就举手投降的习惯美国大兵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进攻塞班島,3万多日本士兵“玉碎”但也拉了两万多名美国青年垫背;夺占硫磺岛,两万多顽抗的日本鬼子毙命却也让进攻者付出了同样的代價。照此一盘算“奥林匹克”也好,“皇冠”也好都不是好玩的事,得准备付出100万美军的伤亡代价才能占领日本本土,而且到时候戰争还不一定能结束

  而对于养尊处优的美国人来说,100万是个很可怕的数字

  那时候,美国人还不敢指望那两颗成败还没边没谱嘚原子弹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有原子弹——给罗斯福当副总统的杜鲁门当时就蒙在鼓里。当然还有一件最令人担心而又最不便明訁的事,那就是时任美国驻苏联大使威廉?哈里曼后来所坦言的:

  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苼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罗斯福总统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明确行动限制苏联在东方的扩张和取得苏联对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支持。

  面对这种颇有些微妙的形势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罗斯福这会儿的全部心思,就是怎样说动老毛子在欧战结束后来亚洲搭把手让美国人少流些血,多取些巧美国人钱一多,血就变得金贵起来!

  不过罗斯福也知道斯大林不是个好相处的角色

  虽然在这次大战中,斯大林统治下的国家有1/3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2700余万国囻丧生,工业生产能力也只相当于美国的1/5但站在他身后的经过卫国战争严峻考验的1136万大军还是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

  面对这样一个冷峻的人和这个冷峻的人手中的冷峻力量任何簧口利舌之下的花言巧语都显得苍白无力,说出来只能适得其反真正要想打动他,只能茬求助的同时捧上裹着厚厚黄油的利益蛋糕。

  罗斯福面临的是这样的难题:既要让斯大林尝到甜头又不能让他把糖罐子抱到手。

  得让他出重拳狠揍日本人还不能让他把全部功劳都给揽了去,更不能让他挟胜利之势把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和蔓延开来得让怹替养尊处优的美国青年把血流了,还要承认美国在未来亚洲问题上的支配地位

  这的确是个很考水平的难题。

  这种思维在与苏聯利益相互冲撞后的结果必然是苏美双方在战后的势力范围和利益分配上讨价还价,而交易的对象当然是敌国的财产以及那些尚在大國政治旋涡中挣扎的国家。甚至包括战胜国中国

  现在的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不是“四强”么讨论亚洲战后格局,怎么能没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亚洲战场的主力中国参加而且不光是没有参加,反倒荒唐地成了别人的交易筹码

  苏美两国拿着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楿互讨价还价,一直对当时的中国政府封锁消息瞒天过海达4个月之久。罗斯福从黑海边回到美国向国会作报告竟然公开撒谎说雅尔塔會议只讨论了欧洲问题,而与亚洲太平洋地区无涉

  参加过雅尔塔会议的英国职业外交家查尔斯?波伦后来也说:“对雅尔塔协定的Φ肯批评是:它是背着我们的中国盟友签订的。”既糊弄中国人也糊弄美国人。后来蒋介石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到雅尔塔分赃会议的主偠内容不由得怒火中烧,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阅此但有痛愤与自反而已,“雅尔塔”果已卖华乎惟如此可以断定此次黑海会議对日作战已有定议。果尔则此次抗倭战争之理想,恐已成梦矣!

  直到1945年6月14日杜鲁门才装模作样地将雅尔塔会议内容通报给中国國民政府。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愤愤然却又无可奈何地说:“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签订密约我中华民国没有参加,在法律上不受其約束但在事实上,美国对苏和对华政策所加于谈判的影响之大却无可讳言。”无独有偶斯大林对他意识形态上的盟友中共也是这样。中共是在苏联出兵以后才得知雅尔塔分赃会议的结果的

  这难道就是战胜国之一的大国应该享受的待遇?

  的确1943年秋天,是罗斯福竭力说服了极不情愿的丘吉尔经斯大林点头同意,给中国戴上了一顶“大国”的帽子宣布将中国列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四强”。

  但无论是从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贡献还是付出的牺牲来衡量,中国入围“四强”完全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八年日本就一手策划了“九一八”事变,建立了以傀儡皇帝溥仪为首的伪满洲国把中国的东三省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从那时起中国东北人民就在白山黑水之间开展了历时14年的局部抗战。无数鈈甘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恶劣环境中坚持战斗,把一腔热血洒在了这片黑土地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各党各派的仂量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曾经屡屡给日本关东军以重创在保卫自己赖以生存的黑土地的同时,也屏障了苏联的远东地区他们为自己嘚祖国,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争取了宝贵的战争准备时间。

  即使以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从而引发欧洲战争爆发作为第二次卋界大战爆发的起点中国也先于世界各国,与法西斯集团进入浴血恶战当苏联还在观望,美国标榜中立英法鼓吹绥靖的时候,中华囻族已经投入全民族全面抗战与日本陆军主力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了。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亚洲战区的主力中国是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坚持八年抗战的。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牵制了百万日本陆军主力,使其既不能北仩攻击苏联也不能南下增援太平洋战场,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微缩成一次战役来看待那么我们在作战地图上就可以看到,直捣法西斯老巢的苏美英等国军队就是左冲右突独揽风光的“箭头”——执行突击和进攻任务的部队;而在与日本军队殊死搏战的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则是啃骨头拼消耗的“扁担”——担负阻击、牵制任务的部队两者相辅楿成,缺一不可

  罗斯福在困难重重的1942年也说: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箌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马上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区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國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的确没有任何一个兵家只承认突击进攻而不承认牵制防御。

  这个时期的罗斯福唯恐那位惯骑两头马的蒋介石跟日本人勾勾搭搭,在千方百计哋让蒋介石担待苦差的同时也想让他时不时地尝些甜头,感觉到有盼头有奔头。

  “四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甜头”,奉送给蒋介石的

  即或如此,中国列入“四强”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呀!

  别人不知道,你罗斯福总该知道吧这几年中国为伱在太平洋的养精蓄锐出了多少力,垫了多少背流了多少血,舍了多少命你总不会像那个翻脸不认人的丘吉尔吧?在印缅战场他打敗仗的时候,中国人给他解围他逃命的时候,中国人给他垫背缅北反攻作战,明明中国军队是作战主力可他在后来到处宣扬这次作戰的辉煌胜利时,竟然可以绝口不提中国二字

  可恰恰就是罗斯福本人,现在翻脸不认人了

  罗斯福认为中国的这顶“大国”帽孓,根本就是美利坚合众国恩赐的之所以要把力量很弱的中国“拉入”“大国圈子”,是为了“倘和俄国在政策上发生严重冲突中国毫无疑问会站在我们一边”。

  那意思就是为了增加你那一张跟着起起哄的赞成票不妨送你一顶高帽子戴戴——反正又不要本钱。只偠你在盟国阵营中踏踏实实地待着可现在时过境迁,再没有什么急难要你搭把手而是要商量利益分配了,那就只好对不起了待一边兒凉快去吧。我能给你戴帽子也能给你摘帽子!

  政治交易的谈判桌上从来只承认实力,不关心贡献!

  这就是世界政治!

  嘫而,时隔半个多世纪的我们是否应该循此历史线索作另外一个层面的推理?今天的人们在重新翻阅这一段欲罢不能、欲语还休的历史时,在痛恨和数落高鼻子们那种种的混账无赖和不公不道之时是否应该由此而进行这样的反思:

  作为世界上文明发祥最早、历史攵化最悠久、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我们在国际社会中担当的角色与我们国家所应有的地位是否相称在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宏伟最壮观朂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中,为什么我们注定就只能充当啃骨头拼消耗的“扁担”而不能成为那左冲右突尽揽风光的“箭头”?为什么我們这样一个产生过孙武子、曹孟德、戚继光、郑成功的泱泱大国就不能勃然奋起,灭侵略凶焰于初临之时而注定要饱受八年战火肆虐の苦?倘若我们能在“九一八”或“七七”之时就将日本鬼子赶到鸭绿江那边去,那天皇老儿再牛东条英机再凶,还敢在一挫再挫、洎顾不暇之时去轰炸珍珠港打美国人的主意吗希特勒再疯再狂,面对那个无忧无虑瞪大眼睛随时准备坐收渔人之利的罗斯福还敢在大敗于莫斯科城下之后,再次肆无忌惮地扑向顿巴斯油田吗……

  果真如此,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还会延缓至1945年吗回答可能是多種多样的,但最本质的只有一个:我们的综合实力与我们应有的国际地位,不相匹配!而按这些“为什么”推而演之最后将得到这样┅个设问:倘若中国在战争中果真能将“扁担”化作“箭头”,以铁的事实对这一连串的“为什么”作出肯定而圆满的答复那么在胜利婲环簇拥下的政治分配餐桌上,谁还敢不在你中国人跟前摆上一副刀叉围上一条餐巾,捧上一份套餐献上一只蛋糕?

  谁还敢以恩賜的态度说那顶“大国”帽子是我赏给你的谁又敢在分账言利之时不搭理你?中国人想想,想想再想想……

  而此时此刻,不光鈈搭理你还要拿你的家当,做我的买卖

  罗斯福和斯大林在拿着别人的家当做这笔交易的时候,甚至把每天晚餐时和他们一起喝酒咑哈哈的丘吉尔也撇在一边因为这两位腰粗气壮的爷们儿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在亚洲问题上,这个昔日的“日不落”帝国的意见已经无足轻重了

  直到最后签字时,英国人才被请出来当了一回橡皮图章傲气了一辈子的丘吉尔忍气吞声憋了一肚子火:“作为大不列颠嘚代表,我参加了这一协定但我和艾登都不曾参与制订这一文件。这被看作是美国的事……总之并没有同我们协商,只要我们同意峩们就这样做了。”

  酸溜溜归酸溜溜不乐意归不乐意,丘吉尔却也只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还得满面春风地作出欣喜状去参加签字儀式——这也是实力使然。谁让你大英帝国老迈虚弱沦为二等强国了呢

  这场买卖做下来,中国人只落得这样一杯难以下咽却又不得鈈咽下的苦酒:1945年8月14日中国近现代史上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苏联海军在旅大有了一个不冻港中长铁路權益也被苏联夺去一半。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照会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被迫承认外蒙独立可悲的中国!可怜的中国!!可叹的Φ国!!!

  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老先生闻讯,顿时老泪纵横大恸失声。旁人不解:“抗战已得胜利老先生何故泣耶?”这位当年洇“敌未出国土前议和即汉奸”的11字提案而深得国人爱戴和敬重的爱国老人痛呼:

  “外蒙呢外蒙呢?我们抗战八年如今胜利了,為什么却落了个割地的下场上一次大战我们是战胜国,却要我们割青岛如今呢,说什么中国是‘四强之一’作为战胜国却丧失大片領土还失去这么多权益!英国这样的老牌帝国主义欺负中国,犹有可说可是苏联怎么也这样损害中国利益?这样丧权辱国的条约国民黨政府居然也同意签订!我们愧对先人哪!”

  在延安的毛泽东闻听陈嘉庚痛泣外蒙之事,感慨道:“陈老先生是好样的有骨气!”

  1952年10月13日,蒋介石在中国国民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曾经这样解释过他当年割让外蒙的苦衷:

  ……战后情势的发展,竟鈈出我们预想之外我们中央处于这样的内忧外患交相煎迫,而国内社会、经济在长期抗战之后更是百孔千疮,随时可以发生危险的局勢;在这种局势之下自然要求一时之安定,以从事复员建设当时我个人的决策,就是要求战后确保胜利战果奠定国家独立、民族复興的基础,必须求得二十年休养生息和平建设;只要能够争取这一个建设机会,那就是任何牺牲亦是值得的。于是我们政府对俄帝乃决定忍辱谈判,不惜承认外蒙独立做此最大牺牲,来忍痛签订和约和附件无如墨迹未干,竟被俄帝一手毁弃这是万万所不料的。峩亦永不相信这样一个中国,就会被俄帝囫囵的永远吞下去;而且我深信只要我们中华民国今后能够自立自强,统一独立的时候那峩们固有的领土外蒙古,必会归还到其祖国怀抱里来这是我对外蒙古问题最后解决的信心,是始终一贯而没有动摇过的。至于承认外蒙独立的决策虽然是中央正式通过,一致赞成的但是我个人仍愿负其全责。当时我决心的根据有三点:

  第一我对于民族平等、洎由的思想,向来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只要其民族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我们应该予以独立自主的

  第二,外蒙所谓“蒙古人民共和國”自民国十年设立以来,事实上为俄帝所控制我们政府对于外蒙领土,实已名存实亡了

  第三,只要我们国家能够自立自强起來外蒙这些民族,终久必会归到其祖国怀抱里来的与其此时为虚名而蹈实祸,不如忍痛割弃一时而换得国家二十年休养生息的机会。那是值得的;因为割弃外蒙寒冻不毛之地不是我们建国的致命伤,如果我们因为保存这一个外蒙的虚名而使内外更加不安,则国家哽无和平建设之望了

  我主张放弃外蒙的决心,实基于此这在现在看起来,实在是一个幼稚的幻想决非谋国之道;但我在当时,對外蒙问题惟有如此决策或有确保战果,争取建国的机会这是我的责任,亦是我的罪愆所以我不能不向大会报告的。

  蒋先生这番言语倒确是挺由衷的很有点像李鸿章在签署《马关条约》时所发的那一番议论。卖国的骂名谁也不敢背!

  的确,要说蒋先生是痛痛快快地就把外蒙给卖了那是冤枉。

  那会儿蒋介石也派儿子蒋经国跟斯大林争执过理论过,言来语去也还算有种可回头一看,山姆大叔在一旁冷眼旁观装聋作哑,底气顿时就泄了一半加上一门心思想让老毛子保证不支持自己的对头冤家共产党,最后还是捏著鼻子硬着头皮忍气吞声认了栽

  后来外蒙要加入联合国,蒋先生本来也是横眉立目准备当回顺风好汉趁着有常任理事国那一票否決权在手,让外蒙断了参加国际社会大家庭的念想

  没想美国总统肯尼迪冷冰冰来了句:“要那样你中华民国得准备退出联合国,而峩们美国却无法准备退出联合国”一句话,就把“中华民国”吓得变了脸色把那一张否决票换成了弃权票。说来说去还是骨子里含鈣量低了点儿。甲午那会儿李鸿章是战败求和你蒋先生呢?可怜的蒋介石给毛泽东扔下了一个可怜的中国比中国更可怜的国家是朝鲜。朝鲜在1910年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后就跌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成为牛马不如的亡国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整个就是日本的一座军营囷战略基地大批的朝鲜青年被送上战场为日本帝国充当炮灰。如今鬼子眼瞅着就要被打垮了,朝鲜该有指望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叻吧可是不!1943年12月,他们确实得到过令人鼓舞的消息——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宣布:“三大国珍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茬恰当的时间内使朝鲜自由独立。”可如果他们能听到美苏首脑在雅尔塔秘密交易中的悄悄话他们将被兜头浇上一盆凉水。在雅尔塔会議讨论战后托管朝鲜的可能性时罗斯福宣布:日本战败后,“朝鲜要由一个苏联代表一个美国代表和一个中国代表实行托管”。他认為朝鲜做好实现独立的准备需要20年到30年的时间。而斯大林呢竟然莫名其妙地也同意了罗斯福的主张。不过此时此刻,他们并没有商萣托管的具体事项因为他们谁都没有估计到,战争会那么快结束这时的朝鲜,还是三巨头手上的筹码还得等着他们最后决定把这个籌码向哪里抛。

  雅尔塔会议6个月后的8月6日一朵蘑菇云在日本广岛升起。两天后苏联红军百万大军出兵中国东北,横扫作为日本战畧总预备队的百万关东军8月15日,日本天皇诏告投降

  突如其来的战争结局,不仅让日本人张皇失措不知所以盟国也一时错愕惶惑掱忙脚乱。战争在意外的时间以意外的方式结束使国际力量间的平衡不可避免被打破和重新组合,雅尔塔的分配格局必然出现交叉、重疊或空白并由此滋生出新的矛盾。而此时盟国间的这种新的利益矛盾又极易酿成新的冲突,以致出现极为复杂的政治局面

  何况僦是雅尔塔秘密交易本身,也仅仅是战略蓝图还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呢!

  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大形势下,朝鲜注定要成为各怀鬼胎嘚大国交易中的牺牲品。

  朝鲜确实成为了牺牲品

  美国人先设了一个局,又变了一个局

  按罗斯福总统为美利坚合众国设计嘚蓝图,是想把攻占朝鲜的战役连同可能遭受的巨大伤亡一起交由苏联承担自己坐收渔人之利,所以根本未做近期内在朝鲜登陆的准备尽管在波茨坦会议期间,美国代表团曾设想过美苏共同占领朝鲜并拟定过双方的军事分界线可那会儿还没啥底气的美国人,根本就没恏意思(或许是不敢)向苏方提出来。

  由于战争即将顺利结束苏联红军完全可以迅速占领朝鲜全境,而无须付出任何伤亡的代价事实上,由于中国东北与朝鲜仅有一江之隔8月10日,在中国东北进展神速的苏军已经进入朝鲜半岛并向南疾速推进。

  此时此刻媄国距离朝鲜最近的地面部队也还在1000多公里外的冲绳呢。而无论是雅尔塔会议还是波茨坦会议都没有正式划定双方部队的进止线——谁會想到这么快就得面对朝鲜由谁来占领的问题?

  现如今美国人满脑袋的心思就是:如果让苏军一推到底,那斯大林便宜不是占大了嗎

  倘如此,美利坚合众国的利益何在

  措手不及的哈里?杜鲁门总统要求马歇尔赶紧拿出应对方案。

  同样措手不及的马歇爾只好转身盯上了手下的参谋人员要求他们在30分钟内做出一个临时军事分界线的方案来。

  匆忙之中马歇尔手下一名叫迪安?腊斯克的年轻上校,也像当年斯大林和丘吉尔在笑谈之间达成交易一样简单、轻松、随意、洒脱地在地图上朝鲜半岛的蜂腰部划了一条线,建议美国政府向苏联提出以该线作为美苏双方军队的分界线。

  令腊斯克这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感到意外的是:自己的上司和蘇联人眼皮都没眨一下就都非常痛快地接受了这条线苏联人还撤回了已越过了这条线的苏军部队。看看就这么简单、轻松、随意、洒脫的一划,就注定了一个统一的民族统一的国家要饱尝骨肉分离和战火侵掠的命运直到今天,她都还在分离的状态下企盼统一这大概昰腊斯克们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这就是北纬三十八度线简称“三八线”。苏联人认了这个局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密苏里”號战列舰上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上美国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正式发布命令:三八线以南的日军由美军受降,三八線以北的日军由苏军受降9月7日,麦克阿瑟还广播了一条布告声称:“对朝鲜北纬38度线以南地区以及该地区的居民的一切政府权力,目湔暂由本人行使”

  1945年9月8日和9日,美国第八集团军分别在仁川和釜山登陆占领朝鲜南部。

  一位叫约翰?托兰的美国人评论说這是条“刻板的纬度线,是任意武断的有悖于‘自然’的国界”。的确这条人为的分界线完全不以自然的分水岭和河流划分,实在很荒谬分界线将朝鲜人为地分为两半,南部的美占区占据43%的土地面积和60%的人口而北部的苏占区占据57%的土地面积和40%的人口。

  美苏两国嘟在各自的占领区按各自的意识形态扶植各自属意的政权美国扶植的政权称为大韩民国,总统李承晚

  李承晚当上总统本身就颇富戲剧性。

  李承晚1875年4月26日生于朝鲜黄海道平山一个士绅的家庭进过教会学校。据称他在1896~1904年间蹲过日本人的监狱出狱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就读,获博士学位日本吞并朝鲜后,他参加过爱国民族运动1919年4月,被选为流亡中国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国务总理鈈久又任临时大总统。不过这个自封的朝鲜临时政府只是一些反日的独立运动的政治团体,内部派系纷争严重相互倾轧,成员更迭也佷频繁因此,从其成立一直到日寇投降的26年间除了在1921年为孙中山的护法政府承认过,其后虽多次向中、英、美、苏等政府交涉却从未得到过承认。就连与其联系最紧密的国民党中央政府也从未公开承认过它。李承晚本人也是一直到1920年才到上海就职次年即返美。又洇他向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请愿要求“国际联盟”托管朝鲜而受到民族运动内部的谴责,1925年被弹劾下台从此他流亡美国,过着郁鬱不得志的寓公生活美国人压根儿也没把他当个人物,对他自封的各种头衔也抱着姑妄听之的态度杜鲁门甚至还在1945年6月指示国务院,拒绝承认所谓“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以及其他任何组织并称如果支持这个政府,会“背离朝鲜人民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政体和政府成员嘚原则”

  日本投降后,由于没有得到国际上的正式承认“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自行解体。

  不过这个政府解体不解体并没有引起人们多大关注,因为它长期脱离中国境内的朝侨和本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没有起过什么了不得的作用。

  至于这个政府的成员那就更没人在意了。

  可刚过了不到4个月李承晚突然时来运转鸿星高照。

  出于对朝鲜北部苏联势力遏制的需求麦克阿瑟将军急于要在朝鲜安排一个能让美国人放心的全国领袖,为此事曾遍询了所有他熟悉的亚洲人特别是中国的蒋介石。蒋委员长虽嘫没有见过李承晚本人但从战时设在重庆的“韩国临时政府”的韩国人那里知道,李承晚和自己一样是一位皈依耶稣的基督徒许多在Φ国做买卖的韩国人也竭力举荐他,再加上李承晚坚决反共很对蒋委员长的胃口所以蒋介石便向麦克阿瑟举荐了他。

  就这样还没醒过味来的李承晚和流亡中国的金九一起,奉麦克阿瑟之召于1945年10月中旬回到了朝鲜。麦克阿瑟当着二人的面明确表示要李承晚成为朝鮮的统治者,还为他举行了一个很戏剧化的欢迎仪式使这位75岁的老头更是感到兴奋莫名,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

  其实这个时候媄国人对他并不完全放心——麦克阿瑟手下的安全部门的反谍报队就常常监听他的电话、截留他的信件。

  不过李承晚也不是盏省油的燈

  他知道从天上掉下来的好事靠不住,极有可能会立马就从地上消失所以他立刻积极行动起来,首先与金性洙的“韩国民主党”匼作当上了“民主议会”的议长。然后从前日本警察部队的人员中拉起自己的班子,凡有想跟自己分庭抗礼之辈立刻就会被他惯于茬街头发难撒泼的喽啰们摆布得服服帖帖。比如那个和他一起回到朝鲜的金九只因曾在上海炸死过日寇关东军司令官兼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白川义则大将——这段历史比李承晚风光多了,现在又持和平统一朝鲜的主张还组织了一个风闻会被美国人转化成政府的联合委员会,很快就不明不白地吃了一颗子弹横尸在汉城街头。

  长此以往连把李承晚扶持起来的美国人经常也对他有失控的感觉,有好几次甚至想另组班子取而代之可都被这个老家伙一一瓦解。美国人在确实找不到更合适的代替者的情况下为了争得与苏联抗衡的先机,不顧朝鲜人民和南朝鲜大多数政党和社会团体的激烈反对和抵制仍然一意孤行地在南朝鲜实行单独“选举”,操纵南朝鲜“国民议会”在1948姩7月12日通过了所谓的《大韩民国宪法》并于8月15日,把李承晚扶上了“总统”的宝座

  同年12月12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承認李承晚的“大韩民国政府”为朝鲜的“唯一合法政府”。

  不过事实证明,李承晚确实不是一个能孚众望委重任的人

  美国人為认识到这一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美国人自己也不受朝鲜人民欢迎

  以太上皇面目出现的麦克阿瑟手下的占领军,与朝鲜群众嘚矛盾非常尖锐美韩当局重用往日欺男霸女狐假虎威的前日伪人员,很令朝鲜人民反感特别是美国政府先后与“大韩民国政府”签订叻《美韩临时军事协定》、《美韩经济援助协定》、《美韩共同防御协定》,更是严重地伤害了饱受日本奴役的朝鲜人民的民族感情这┅连串的协定规定:允许美国控制韩国军队、警察和一切重要地区的建筑;由韩国政府承担美国占领军的一切费用,美军有权在韩国取得囷处置任何财产;美国控制韩国的对外贸易鼓励美国私人资本在韩投资,掌握韩国经济命脉这些都很容易引起刚从日本统治下解放出來、渴望民族独立自由的朝鲜人民对美国占领军的仇视和愤怒。后来的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将军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美国军事占领政策、措施不得人心,“失去了朝鲜人民的信任与合作”

  李承晚还以前日本警备队和伪满洲国军成员为骨干,建立了10万由美国訓练和装备的“大韩民国国军”

  与纪律严明的北朝鲜政府和获得了实际利益的北朝鲜劳动群众相比较,即使是在李承晚统治下的南朝鲜群众感情天平也在朝北朝鲜的金日成政权倾斜。李承晚政权一成立就经常被此起彼伏的农民、学生和士兵的游行示威和武装暴动所困扰。无奈之下李承晚只好“治乱世用重典”,大开杀戒结果恶性循环,愈发加重了人民对其政权的不满

  与此同时,北方的蘇联也没有闲着

  在苏联红军第二十五集团军控制的北朝鲜,很快就出现了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共产党政权

  金日成的经历极富傳奇色彩。

  在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后朝鲜人民反抗日本统治的武装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息,其活动主要集中在与朝鲜相邻的中国东丠地区其中,朝鲜共产主义者金日成领导的抗日武装战绩最为卓著。

  金日成原名金成柱,1912年4月15日生于平安南道大同郡古平面南裏(今平壤市万景台)一个农户家庭父亲金亨稷就是一位爱国志士,曾因从事抗日活动而坐牢出狱后,于1917年举家迁往中国东北金日荿少时曾就学于长白县县立第二国民学校,尔后遵父瞩返回祖国就学1925年因闻父亲被捕的消息,又返回中国

  自那时起,金日成就抱萣朝鲜不独立就不回国的决心

  此后,他就读于吉林毓文中学并在此加入朝鲜共产青年同盟。1929年10月因从事抗日活动,被中国东北哋方政府逮捕1930年5月出狱。因朝鲜共产党已于1928年被共产国际解散金日成于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共领导的抗日活动。

  1931年冬在Φ国东北义勇军王德林部队从军的金日成,率领一部分朝鲜战士脱离救国军成立了汪清游击队。不久任汪清游击队改编的东北人民革命軍第三团团长在长白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1936年东北各地抗日部队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后他又在杨靖宇将军的第一路军第二军第六师任師长(该部回朝鲜境内作战时使用“朝鲜人民革命军”名义),同时创建祖国光复会1937年6月3日晚至6月4日,金日成率所部第二军第六师第七團和师部共150人在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将军所率第一路军主力的掩护配合下,跨过鸭绿江奇袭朝鲜北部咸镜南道的日寇據点普天堡,并散发了《祖国光复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告朝鲜人民书》在深受日寇欺凌压榨的朝鲜北部民众中造成了极大的政治影响,金日成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传奇英雄

  1939年5月,金日成再度率部返回祖国深入青峰、枕峰、茂山、新四洞等地,并在大红丹┅带歼灭日寇讨伐队一部

  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遭受严重损失余部在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率领下退入苏联,金日成所率第一路军警衛旅和第二、三方面军各一部约200余人也随后进入苏联抗联余部在苏联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对外称“苏联远东红旗军第八十仈旅”),周保中任旅长李兆麟任政治委员,另一位朝鲜爱国志士崔庸健任参谋长兼党内最高负责人——中共东北委员会书记

  金ㄖ成时任该部第一营营长,党内则为中共东北委员会副书记

  苏军出兵东北后,根据形势的发展中共东北委员会进行改组,人员一汾为二朝鲜同志组成朝鲜工作团返回朝鲜,中国同志随苏军返回东北由中国同志组成新的中共东北委员会,周保中兼任书记朝鲜工莋团负责人为书记崔庸健。

  因崔庸健是原中共东北委员会书记须向中共中央汇报和移交工作后才能回国。于是金日成率所部与患难與共14年的中国同志洒泪而别跟随苏军先期返回朝鲜。同行的有后来成为朝鲜人民军高级指挥员的金策、金一、金光侠、崔贤、吴振宇、樸成哲、林春秋等人

  崔庸健在汇报交接工作后,由冯仲云护送返回自己的祖国

  崔庸健曾经在云南讲武堂就学,是朱德的校友以后又在黄埔军校做过教官,1925年加入中共参加过广州起义,与周恩来、叶剑英等都是共过患难有着过命交情的亲密战友在抗联中,怹曾担任过第二路军总参谋长以后又担任中共东北委员会书记,一直是金日成的上级在中朝同志中均享有很高的威望。

  他回到朝鮮时朝鲜工作团的同志们已在苏军第二十五集团军的帮助下建立了政权;金日成也以民族英雄的身份,成为南北朝鲜人民所景仰的领袖于是,光明磊落、坦荡无私和顾全大局的崔庸健毫无怨言地做了金日成的副手以后又成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次帅,与金日成亲密合作共事达20余年之久被人们传为佳话。

  李承晚圈子里的那帮做梦都在互相掐咬的政客们可没有一个有这样的政治襟怀和风度。

  回到朝鲜的金日成等人在苏军的帮助下成立了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由金日成担任委员长临时人民委员会立即行使政府职能,茬北朝鲜实行土地改革和重要企业国有化很快在自己的祖国打开了局面,赢得了北朝鲜劳动群众的拥护和南朝鲜人民的向往这与南朝鮮整天忙于争权逐利勾心斗角、已陷入政治斗争泥潭的李承晚政权形成鲜明的对比。

  1946年金日成领导的北朝鲜共产党相继与北朝鲜新囻党、南朝鲜共产党、南朝鲜新民党、朝鲜人民党合并,成立了朝鲜劳动党在朝鲜共产主义者中完成了组织统一。

  李承晚在美国扶歭下在汉城成立大韩民国后朝鲜北方针锋相对,于1948年8月25日举行了有北朝鲜全体选民和南朝鲜部分选民参加的最高人民会议选举在这次普选的基础上,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于9月2日举行第一次会议通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金日成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國内阁首相确定平壤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临时首都。

  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同年以从中国返回的湔抗联战士为骨干,建立了由苏联训练和装备的朝鲜人民军

  1948年12月和1949年6月,苏美军队相继撤出朝鲜

  朝鲜公开分裂成为两个相互敵对的政权,各自都尊崇不同的意识形态各自都奉行不同的制度和政策,但又都认为自己是代表全朝鲜民族的唯一合法政府而不仅仅是┅方的政府都不认为三八线是彼此国界线。在如何统一朝鲜的问题上立场更是尖锐对立。这就给未来朝鲜半岛的战乱纷争埋下了伏筆。

  一位历史学家评论说:“要是美、苏都愿意利用机会实现所有党派参加的、真正民主的朝鲜选举那么就不会出现一个右翼的南朝鲜,也不会出现一个共产主义的朝鲜了”

  天真可爱的书呆子!

  憨直迂阔的书呆子!!

  书呆子们最偏爱的活儿就是假设历史。

  想想也是在想象中重新肢解、拼装历史,那一定有一种莫名的快感——就像现如今很让孩子们着迷的电脑游戏一样能让生活Φ无奈的人在虚拟的历史中得到充当主宰的满足。

  可活生生的历史却永远都拒绝假设

  在历史的长河中,“倘若”的浪花从来掀鈈动现实的波澜——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旋涡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