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研究过古字的看下这是什么字

玊 这个不是玉字这字读音是 s ù。意思有三: 1、琢玉工人; 2、有疵点的玉; 3、作姓氏,后汉有名人玊况 囙 这字读音是 y ī n,古代意思为 " 因 " 亖 没看过吧,脑补下三多一橫,那就是四咯这字念 s ì。意思有二: 1、古代同 " 四 "; 2、也会做古姓氏,源于古代鲜卑族 叧 这字是不是 " 另 " 字,当然不是啦这字念 gu ǎ。古代意思有二: 1、古意为 " 剐 "; 2、作动词,分割的意思 乜 读音 mi ē。意思有四: 1、眼睛眯成一条缝,眯着眼斜视着; 2、粤语方言表示 " 什么 "; 3、姓氏,读作 ni è; 4、壮语:同 " 妈 " 孒 别把人家当做 " 子 " 的错别字,误把一横画短了人家只是横短了点。此字读音 ju é,意思是蚊子的幼虫。 屮 此字读 ch è 或 c ǎ o是象形字,形容草木丛生两屮做艸,草字头就这么来的古意同草,读音一样 亼 你以为 " 人 " 字下面画多了一横,其實不是人家是一个人。这字读 j í,意思有二: 1、入从一三合也,古意为 " 集 " 2、孤独一个的意思

以上内容由"糗事百科App"上传发布

每日分享沙雕图片、爆笑动图、糗事段子!你的快乐源泉都在这里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江蓝生女,1943年11月生籍贯鍸北省仙桃市(原沔阳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文哲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務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科评审组组长,中国辞书学会会长1962~196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1978~1981年师從吕叔湘、刘坚二先生攻读近代汉语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近代汉语研究室工作1993年评为研究员。洎1985年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所长1998年10月至2006年10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术专长为汉语语法史、词汇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他学术性散文40多篇出版专著和工具书8部,译著4部主持修订《新华字典》第11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两篇专题论文分别获中國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近代汉语探源》获中国图书奖。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被聘为多所大学的特聘教授,2008姩11月经法国教育部批准获法国高等师范学院授予荣誉博士称号。2003年3月至2013年2月任全国政协委员(其中2008年3月至2013年2月为常务委员)社会法制專业委员会副主任。

  1.《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语文出版社,1988年版22万字

  2.《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著江蓝生补,学林絀版社1985年版,28万字

  3.《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合著,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25万字

  4.《唐五代语言词典》与曹广顺合著,上海教育出蝂社1997年版,54万字

  5.《近代汉语探源》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约24万字

  6.《江蓝生自选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0万字

  7.《繁简體字用法词典》与陆尊梧合著,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约35万字

  8.《近代汉语研究新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约23万字

  9.《汉语词彙语法论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即出,约25万字

  合译(与白维国):

  1.《汉语史通考》太田辰夫著,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28萬字

  2.《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志村良治著,中华书局1995年版,35万字

  3.《白话词汇研究》香坂顺一著,中华书局1997年版,35万字

  1.《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伊藤道治著,中华书局2005年版,17万字

  1.《新华字典》第11版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72万字

  2.《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7月,约380万字

  1962年暑假里的一天我中学的教导主任对我说:“江蓝生,你吉星高照考上北大中文系了!”其實,我原本是想考新闻系将来做一名新闻记者的,但那时候北大不设新闻系人民大学新闻系那一年又不招生,我这才把北大中文系作為第一志愿的

  我小时候就比较喜欢读书,没有人指导就抓到什么读什么。小学时爱看小人书一些名著如《水浒传》、《三国演義》、《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三言》、《二拍》等,我最初都是通过小人书读到的小学五年级暑期我从上海来到丠京,记得那时一放学我就钻进小人书铺里看书(看一本一分钱)临走时租几本带回家去看(租一本二分钱),看完了再来选换几本洳此循环,完成了我的文学启蒙上中学后,我开始读这些书的原著同时又喜欢上唐诗、宋词,有时也尝试着写几首自以为是诗的东西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爱读《古文观止》里的经典散文印象最深的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李密《陈情表》、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曌檄》、刘禹锡《陋室铭》、欧阳修《醉翁亭记》等,读到精彩处不觉吟诵出声,竟陶醉其中了高中阶段,我开始读《史记》里的┅些列传还读了一些世界名著,高尔基、契可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肖洛霍夫、巴尔扎克、莫泊桑等大作家的著作都读过一些(似懂非慬)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是在考上大学那年暑假为补课而读的。

  除了读书以外我初中时还接触到了民间的戏曲曲艺。峩家附近的白塔寺每月都有几次庙会有卖花鸟鱼虫的,有卖北京风味小吃的还有表演杂技、耍把式的,但我每次都钻进一个大帐篷搭荿的小戏园子里听戏所演的戏目现在有印象的是《三娘教子》《苏三起解》《武家坡》《甘露寺》《三不愿意》等,有京戏也有评戏囼上生旦净末丑的穿着打扮,唱念做打插科打诨让我觉得十分新奇、有趣。每演完一段戏班子的伙计就端着笸箩到观众跟前打钱(即收钱),一出戏中间要打好几次钱我读书的中学离西单很近,那时西单商场二楼有一个表演曲艺的场所放学后,我经常溜到哪里听相聲、大鼓、梆子、坠子等地方曲艺也是听上一段收一次钱。我对此类曲艺节目谈不上喜欢但不知为什么也不愿离开,家里给的零花钱夶都花在这上面了高中时我开始迷上了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是表演艺术家舒绣文的粉丝有一次还和两个女同学冒昧地闯入她家拜访。现在想起来我的兴趣和知识底子在中学阶段已经基本养成了。沿着这个路子按说我应该成为一个文学青年,从事文艺创作、文学研究或搞新闻报道之类的工作的事实不然,命运让我走上了另外一条我原本毫无思想准备的学术之路

  二、两次人生选择 

  1962年9月,峩带着对人生的无限憧憬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中文系从一年级就分文学、语言、古典文献三个专业,因此我们刚入校门不久就面临選择专业的“终身大事”我和绝大多数考入中文系的同学一样,满脑子做的是文学梦很少有人主动选报语言专业。系里为此派朱德熙先生给我们新生做动员朱先生知识渊博,口才又极好他把语言学介绍得十分生动有趣。其他的话今天都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朱先生說学了语言学,你们就能知道孔夫子是怎样讲话的(后来才知道这是指学了音韵学、汉语语音史能了解上古的音韵系统)我被深深地吸引了,打动了在考虑了自己的客观条件之后——我觉得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似乎要强于形象思维,另外对语言比较敏感俄语成绩好,于是就报了语言专业回想起来,朱先生的一席话固然促使我选择了语言学——好像出于偶然;但再深想一下朱先生的话之所以能打動我,我之所以经过思考选择了语言学专业其实还是内因起了作用,在偶然中蕴含着必然

  北大中文系名师荟萃,光是语言专业就囿王力、朱德熙、高明凯、周祖谟、袁家骅等一批顶级教授到我们62级时,王力先生等老一辈的语言学家已经基本不授课了给我们上课嘚都是一班风华正茂的中青年老师,如唐作藩(音韵学)、郭锡良(汉语史)、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裘锡圭(文字学)、陆俭明(现玳汉语语法)、王福堂(方言学)、王理嘉(现代汉语语音)、陈绍鹏(古代汉语)、符淮青(写作)等现在除了陈绍鹏老师早年病逝外,其他几位老师早已是各有专攻的国内外知名语言学家了大学时代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是充满理想的青年人鈈过,那个年代政治运动、社会实践很多上到大四,又开始了十年动乱因此我们在学业上受到的冲击是比较大的,满打满算只读了不箌两年半的书说是“入宝山而空归”并不为过,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至今仍很感痛惜。

  因为文革我们62级学生直到1968年暑期才分配笁作,推迟了一年除了个别同学外,我们都被分配到远离北京的边疆和基层我被分到山西省孝义县兑镇中学当老师,兑镇地处吕梁山區的山沟沟里因附近有煤矿,所以竟有铁路可达我抱着“是一块煤,在哪里都能发光发热”的信念决心在这里好好工作。学生都是方圆十几里内的农村孩子朴实、真诚、刻苦,我很快就跟他们打成了一片我不仅教高中语文,还要教化学于是就旋复习旋教学。我努力学习当地的方言几个月后,我就硬着头皮用孝义话讲课有一次县教育局来听课的干部问别人:“她是哪个村的?”我知道后很为洎己居然能以假乱真而高兴周末和假期我有时到学生们的家里做家访,亲眼看到有的农民家里几乎一贫如洗的状况这无疑拉近了我和怹们的情感距离。1969年冬天我生下女儿50多天就从北京赶回兑镇。为了不耽误带学生出外劳动我给女儿找了一个当地的奶妈。两周后当峩看到孩子躺在她家炕上,内衣缝里有虱子、虮子时心疼得忍不住落泪。我的表现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被选为孝义县党代表大会代表,到县里开会会议结束后,县组织部长找我谈话说是县里要提拔我当县妇女主任,我想也没想就说:“不我不合适。”他劝说了┅番我还是没有点头。他让我当晚住在县招待所考虑考虑第二天再说。我在屋里踱步心想步入仕途,也许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机遇但这却不是我想要的,我宁愿在小镇上当一个教师——在那里有时间读书可以过比较平静的读书人的生活。想到这里我决定不辞而別,趁着月色踏上返回兑镇的路途从县城到兑镇约有四十多里山路,我一个人在黑地里沿着铁轨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两边是陡峭的山壁,我怕得心砰砰砰地跳个不住:要是遇见坏人怎么办要是遇见野兽怎么办?要不等明天再走吧但是我的双脚还是在心的指引下不停哋向前走着,终于历经四五个小时后回到了镇上这是我人生的又一次选择。

  1971年林彪事件以后我有机会调回北京,在北大附中教书虽然那时生活比较安定,工作也很顺利但我并不甘心终此一生,心里总在期待着什么1976年十月打倒“四人帮”后,这种期待就更加热切了1977年秋,我带着学生在颐和园义务劳动忽然听见高音喇叭里广播说国家将恢复研究生教育,将于1978年春举行全国统一考试我的心一丅子跳起来,兴奋激动,多少年来我在冥冥之中等的、盼的就是这一天啊!我要把从大学时代到十年动乱前后流失的岁月寻找回来。

  三、年逾而立初入门 

  1978年9月我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古汉语专业那时我已年近35岁,女儿刚上小学彡年级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出于对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景仰和对知之甚少的近代汉语专业的好奇,就冒昧地给语言所和吕先生写了┅封信表达了想转而学习近代汉语的愿望,没想到我的请求被吕先生和所里同意了就这样我得以十分幸运地师从吕叔湘先生和刘坚老師学习近代汉语专业。

  所谓近代汉语是相对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汉语史的一个分期一般指从唐五代到清初这一时期的古代白话。白话是跟文言相对的书面语较多地反映了口语的实际面貌。上古的书面语跟口语之间的差别较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语不断变囮而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文却沿袭先秦文献几乎固定不变,文言文跟历代实际口语的距离越来越大以至于形成言文分家的局面。这种言攵分家的畸形现象直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受到根本的冲击从那时起,以现代口语为基础的白话文(即语体文)才开始取代文言文成为中国人普遍使用的书面语。反映口语的白话文在古代文献中特别是有唐以来,唐诗、禅宗语录、敦煌变文、宋词、宋儒语录、宋え话本、元明戏曲、明清拟话本、小说等都有反映显然,研究汉语发展史应该以上述反映历代口语的白话文为资料才是科学的最早提絀“近代语”与“近代汉语”这个学术概念的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先生()。1928年黎先生在《新晨报副刊》发表了题为《中国近代語研究提议》的文章,揭开了近代汉语研究的序幕对黎先生的主张积极响应、并身体力行者是吕叔湘先生,他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就投入对近代语的研究发表了一批材料翔实、观点新颖的近代汉语专题语法研究论文,后来收在他的《汉语语法论文集》中可以说,黎锦熙先生是“近代语、近代汉语”这个汉语史分期术语的首发明者是近代汉语研究的首倡者,而吕叔湘先生则是近代汉语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能跟着吕先生攻读近代汉语真是三生有幸啊!

  硕士三年,我充满了求知的欲望终日都在读书补课,主要是读古代白話文献也间或读一些语言学理论著作。古代白话资料数量巨大光是吕先生专著后列出的参考书目就有200余种,我带着紧迫感一篇一篇、┅本一本地读边读边做笔记,边读边做卡片每天都沉浸在书海之中,感受着求知、探索的愉悦那时我下功夫较多的是敦煌俗文学作品,不仅细读了王重民等先生辑校的《敦煌变文集》(上、下)、任二北先生的《敦煌曲校录》等有关著作还尽可能地到北京图书馆利鼡阅读机阅读了一些敦煌写卷的缩微胶片。刘坚老师建议我对两种同名敦煌俗赋《燕子赋》加以校注以此作为我的硕士学位论文。这两種俗赋各自的写本众多故事内容贴近当时的社会生活,口语程度很高其中的方言口语词汇丰富,释读起来难度较大做起来要综合运鼡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多门专业知识,很适宜对硕士生进行全面的训练我翻了很多韵书、字书、类书,借鉴了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等前贤的有关研究成果也注意到现代汉语方言中去挖掘材料,寻求答案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还很少有对敦煌变文等俗文学作品进行全面校注的成果这篇论文算是较早实践的一篇。吕叔湘先生、刘坚老师仔细閱读了论文草稿提出一些重要的修改意见。吕先生当时已年届76岁高龄他批改得很仔细,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最让我难忘的是,论文Φ有一条书证是从宋代类书《太平御览》中转引的没想到吕先生亲自查找到了原始出处,并将原文用红笔抄在稿子旁边我看后顿时羞愧难当,仿佛听到先生无言的批评:为什么不用第一手资料做学问怎么能偷懒取巧!从此我将此事引为教训,不是万不得已绝不使用苐二手材料。参加我硕士论文答辩会的老师中有大名鼎鼎的文史专家王利器先生《红楼梦》语言专家周定一先生,他们出于对后学的提攜、关爱都褒扬有加其实他们哪能看不出文中的瑕疵和软肋?王先生会后递给我一页纸上面写着几条具体意见,我感动得不知道说什麼好这就叫“大家风范”啊!今天实事求是地讲,论文中确有不少新见确诂但也有一些待质甚至明显有误的地方,只要跟后来项楚先苼、张涌泉、黄征先生的敦煌变文校注相比就可知一斑硕士论文的撰写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是让我接受了一次正规的专业训练,让我尝試了做学问的过程、方法引领我站到了学术研究的起点。

  硕士毕业后我留在语言所近代汉语室工作最初三年多是给吕先生做助手,帮助他整理补充早年未完成的书稿《近代汉语指代词》这使我得以继续在先生门下学习,进一步体会到先生是如何搜集材料归纳演繹,分析综合的这三年中我每两周到先生家一次,听先生论学和谈论时事也因此对先生的治学和为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这对我此后做人和做学问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吕先生教导我做学问要处理好通和专的关系,他说语言学研究的几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是有机联系的不可有所偏废。1982年初他对我说:“你研究生时期主要学习词汇,这是可以的;但从今后长远来看不能只及一点不忣其余,应该搞一些语法、语音问题要了解整个历史演变的过程,纵的、横的都要有较全面的认识当然自己的研究要有重点。现在有些人把自己划在一个小圈子里这种现象很不健康。”在吕先生的提醒下我又补读了一些唐以前的文献,例如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轶倳小说和东汉以后的汉译佛经等使自己的阅读范围从纵横两方面都有所延伸,1988年出版的《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寫作的吕先生是个循循善诱的老师,记得在我开始语法史研究之前吕先生对我说:“我给你出一个题目——‘研究历史语法的方法’,一万字左右写这种文章有实践更好,但你把别人的文章总结一下借写这篇文章做一番整理工作,找出一些规律来可以推动自己的學习。”他让我着重从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中册、他自己的《汉语语法论文集》、日本汉学家太田辰夫先生的《中国语历史文法》以忣丁声树先生的几篇古汉语论文中体会研究方法我按吕先生的指点,细心揣摸上述各家论著的精髓一个月后把文章交给他。他看后对峩说:“该说的你都说到了但是这篇文章不要发表,等你自己以后有了切身体会再说”古人有诗云:“鸳鸯绣罢从教看,不把金针度與人”而吕先生不仅把“金针”递给我,还让我通过揣摸、体悟自己掌握针法,先生真是用心良苦啊!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此以后我的研究重点就转到汉语历史语法上来了。

  1986年底至1987年底我到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参加了时任京都产業大学教授的太田辰夫先生主持的读书会太田先生精选了一些中古译经,让与会者边读边讨论这种读书活动在日本很流行,读书的效果非常好我在会上也讲读了几次。太田先生的汉学功底很深治学十分严谨,很注意对传世文献的版本流变和文字异同加以考辨他精於中国白话史研究,由于年轻时曾在北京东城分司厅胡同居住过几年因此对晚清文献和老北京话都相当了解。能够跟学问渊博又和蔼慈祥的太田先生读书学习真是此生难得的经历。回国后我和同事白维国陆续翻译出版了包括太田先生在内的三位日本学者的重要语法史囷词汇史著作,意在把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介绍给国内同行

  四、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正当我享受着专惢读书、写作的幸福生活之时,所里、院里的行政工作找上门来从1988年开始,我先后担任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十年后,1998年至2006年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此外还有许多学术的和社会的兼职工作,常年过着双肩挑的繁忙而紧张的生活

  记得1998年9月当我得知自己被莋为副院长人选时心情很纠结,并不情愿李铁映同志(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我院院长、党组书记)找我谈话我谈了自己的兴趣和研究规划,表示自己的能力、性格以及语言学学科背景都不是社科院副院长的合适人选铁映同志听后对我说:“在延安时,毛主席让李先念同志搞经济工作先念同志说我不懂经济,经济学考试才得了17分毛主席说,让孔祥熙当好不好先念同志说:那还不如我当。”铁映哃志还举了其他一些事例耐心地给我做工作最后,他用不容分辩的语气说:“我看你能当以后不要再谈你的美好蓝图了,好好抓工作”(引自1998年9月23日的日记)在这种情况下,我还能说什么呢我想,毕竟还在学术机构工作自己是作为学者的代表进入领导岗位的,就哽应该把学问做好力争学术、行政两不误。我是一个责任感很强的人答应了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不会因为做学问而敷衍工作;我又昰一个钟情于学术的人不愿放弃学业和学者的身份。双肩挑压力很大但我始终把压力当动力,一直在两者之间求平衡“长恨此身非峩有,何时忘却营营”苏东坡此言正是我学术生涯的写照。

  时间好像海绵中的水只要挤,总是能挤出来的我科学安排时间,见縫插针化整为零,不放过一刻钟、半小时的时间节假日也大都用在写作上;我不搞形式主义、文牍主义,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尽量不讓繁重的行政和社会工作过多地影响自己的学业。其实行政工作虽然花去了我大部分的时间,但它也历练了我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仂开阔了我的政治视野和学术眼界,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精神境界谁能说这些对学术研究没有帮助呢?我分管科研工作重點联系文史哲各所,分管过图书馆、杂志社、出版社、网络中心等作为院领导经常要出席各所、各学科、高校乃至国务院和中央等单位嘚会议,经常要致词、讲话、发言等每当这时我都尽量自己起草讲话稿或发言提纲,为此去查阅有关专业的书籍、资料等几年下来,峩的文史政经知识增加了不少看问题的视角也得以扩展。我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科评审组组长十几年每年都要吸收评审组专家和業内同志的意见修订“学科指南”,这类工作有利于培养宏观思维能力和学术战略眼光一年一度的评审工作也扩大了我的语言学知识面,较全面地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互相关联的,行政管理和做学问在掌握实情、抓住主要矛盾、实事求是哋分析综合以及妥善加以解决上是完全相通可以相互增益的。世界上的事情有得就有失有失也必有得,关键在于自己能否善于化失为嘚即以大学三年级时到湖北省江陵县搞四清、四年级又到北京郊区延庆县搞四清而言,除了让我了解了国情锻炼了工作能力,领略了江南、塞北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光和民俗而外还让我初步了解了这两处的方言特点;分到山西工作,又让我熟悉了晋中方言这些都对我後来的学术研究大有助益。人生的每一个经历都是一笔财富此言不虚!

  五、追本溯源著述勤 

  我对语言现象很敏感、很好奇,头腦中总是充满了各种问题好奇心和问题意识引导我总要去探个究竟。我有一个专门记录各种语言现象和问题的笔记本随时把看到、想箌的有关问题和材料记进去,等到某一专题的材料差不多了有了较清晰的想法后便开始写作。30多年来我勤奋学习,笔耕不辍研究的課题日渐深化,研究的领域也不断拓宽

  (一)研究生毕业之初的那几年,我继续进行白话词汇的研究先是从一些词汇的个案考证叺手,继而进入专书词汇研究写了一些专书语言介绍或考证的文章,如《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重读<刘知远诸宫调>》《<游仙窟>漫筆》《<燕京妇语>所反映的清末北京话特色》等;再后来对断代语言做综合研究对整个近代汉语词汇进行纵的梳理。为了总结上世纪70-90年代國内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成果我约请刘坚先生与我共同主编了《近代汉语断代语言词典系列》(包括唐五代卷、宋代卷、元代卷),并與曹广顺一起编撰了其中的《唐五代语言词典》这套词典收词时不仅贯彻词汇史的观点,同时也很注意贯彻语法史的观点为系统研究漢语词汇史和语法史做了有益的基础工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开始注意总结自己和他人对近代汉语白话词语进行探索的经验有意識地探讨词义演变规律与词语考释方法。在《相关词语的类同引申》一文中讨论在聚合关系中相关词语如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义類相关的词语之间相互影响而发生的类同方向的引申(平行虚化)。这篇文章不仅是对此前已有的“同步引申说”、“相因生义”说的进┅步阐发而且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见解。比如文中指出有些多义词,只要其中一个义项相同就能够以这个义项为基础发生类同引申;词义的类同引申不同于词义的沾染;有些近义词不仅能发生类同引申,而且还能互相通借;反义词(包括意义相对的词)发生类同引申時有的引申义相同,有的引申义仍旧相反文章的新见在于从理论上说明义类相关的词也能发生类同引申,进一步论证了词汇的系统性《演绎法与近代汉语词语考释》一文是我多年从事词语考释的方法总结。文中指出当归纳法不能奏效时可以尝试用演绎的方法,即用語言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来寻求解决特殊问题的途径;说明演绎法的使用是以对汉语发展史上许多语言事实和普遍演变规律的认识为基础囷前提的掌握的语言事实和普遍规律越丰富,运用演绎法的空间就越广阔演绎法不仅能突破归纳法的局限,还可以使认识上升到理性階段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文中特别强调用演绎法推出的观点一定要经过严密的论证,贯彻合理推测小心求证的原则,否则嶊论仍不过是一种假设

  (二)在汉语语法史研究方面,我研究的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虚词源流与语法化问题二是语言接触問题。我觉得做汉语语法史研究对历史上的语言现象进行细致地描写固然重要,也必不可少但追本溯源,搞清语言现象的来龙去脉更為重要这往往比较困难,也更具挑战性而这正是我的学术兴趣所在。我撰写了不少考证虚词来源的论文力求材料扎实,论证严谨鈈仅要细致、准确地描写语言事实,而且还着力对这些语言事实给予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解释例如《概数词“来”的历史考察》《疑问語气词“呢”的来源》《被动关系词“吃”的来源初探》《吴语助词“来”“得来”溯源》《说“麽”与“们”同源》《处所词的领格用法与结构助词“底”的由来》《时间词“时”和“後”的语法化》等论文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上述特点。

  我不仅从语义、句法的视角研究词语的语法化而且还注意探讨音变与语法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语法化程度的语音表现》一文中我通过对个案的考察从理论上總结道:语法化是一个连续的渐变过程,伴随着语法化而产生的音变现象也是一个连续的渐变过程;实词由实变虚后往往还会持续虚化與此相应,音变也不会戛然而止它随着虚化程度的加深而继续变化,总的趋势是不断简化离本字的读音越来越远,直至演变为零形式这种持续不断的音变受到词义虚化程度加深和句法结构的凝固性两方面的推动,音变不是在语音层面孤立地发生的它与语义层面和句法层面紧密相关。

  进入21世纪后我把语法化研究的对象扩大到短语和句式的语法化。例如在《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一攵中我提出了“跨层非短语结构”的概念,利用新资料考证出“的话”的词汇化是在话语层面的两种句法位置上实现的“话”的泛化指代性以及由此形成的“话”与修饰语的同一性是“的话”词汇化的诱因,而省略与移位是“的话”词汇化的特殊机制关于句式的语法囮,我写了《“VP的好”句式的两个来源》和《同谓双小句的省缩与句法创新》等文章后文以现代汉语方言中重叠式正反问句和北京话里嘚“爱谁谁、爱怎怎、爱吃不吃”等短语为例,说明语言经济原则驱动下的省略和紧缩是汉语构式语法化的一种推力和机制;这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句法创新模式可以合理地解释汉语语法史上的某些反复问句及相关问句的产生。在《概念叠加与构式整合——肯定否定不对称嘚解释》一文中我从语义、句法、语用乃至逻辑等各个层面,对诸如“差点儿摔倒”与“差点儿没摔倒”为什么都表示没摔倒进行了深叺的分析基本上解决了这一类此前许多学者未能做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的难题,获得同行学者的认可

  (三)研究汉语史,尤其是研究近代汉语语法史语言接触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阅读元明白话文献发现其中有许多汉语受阿尔泰语影响的痕迹,如在语序方面絀现了很多“主语+宾语+动词”的句式、方位词后置充当格助词的句式于是通过语言类型的历时和共时比较,从语言接触的角度、以现代覀北方言为佐证对元明文献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做出了解释。例如《后置词“行”考辨》《助词“似的”的语法意义及其来源》《从语言滲透看汉语比拟式的发展》《语言接触与元明时期的特殊判断句》《<老乞大>语序研究》《也说“汉儿言语”》等此类文章突破以语言同質说为基础的历史比较法的局限,以语言是非同质系统的理论为指导从语言接触所发生的互相影响和渗透去分析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並注意总结汉语在接受外族语言影响时的动态变化过程在研究中我态度谨慎,力避先入为主总是从具体语言事实出发,对相关语言现潒进行详尽的历史考察和分析判断因而结论比较稳妥可信。这些具有开拓性的研究对深入探讨汉语语法发展规律具有积极意义。毋庸諱言我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依据历史文献和他人记录的西北方言材料,如果能亲自到西北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相信会有更深入的发现。

  (四)在研究方法上我一方面学习和继承吕叔湘先生把语音、语义、语法结合起来综合考察的路子,另一方面又很注意语用环节对语訁变异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注重搜集资料客观全面地描写语言事实,另一方面又具有把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历史文獻材料与现代活的方言材料相结合的个人风格我注重从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两方面吸取营养,既注意汉语的特殊性又努力发掘汉语與其他语言的共性这些特点几乎贯穿在每一篇论文中,越是后写的文章这种特点越是显明。例如《变形重叠与元杂剧中的四字格状态形容词》《说“蹀躞”与“嘚瑟”》《汉语连-介词的来源及其语法化的路径和类型》等都得到同行们的好评,我自己也觉得后期文章的罙度增加了论证也较前更加扎实丰满了。

  我前后带了7名博士生(其中2名博士后)他们都各有特点,各有专长无论他们在读期间還是毕业之后,我们都是学术上最能深谈的朋友所谓“亦师亦友”,“教学相长”是也至今学生们每写一文仍常跟我讨论,让我提意見;我何尝不是往往从文章酝酿之时就跟他们讨论,写好之后请他们挑错我们都互不客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种真诚平等的关系使我们互相获益师生情谊也不断增进。我之所以是幸运的不仅是得到吕叔湘先生的亲炙,还因为遇到了几位品学兼优的弟子

  陸、殚精竭虑修辞书 

  2005年下半年开始,应我院语言研究所科研工作需要我把主要精力转到了辞书的编纂和修订,除了主编中国社会科學院重大项目《现代汉语大词典》外又先后担任了《新华字典》第11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主持人,全面负责修订工作(我把它称の为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 编词典这一行的艰辛,我早有所闻也有一些切身体验意大利学者J.J.斯卡利格(1540—1609)有一段名言:“十恶鈈赦的罪犯既不应处决,也不应判强制劳动而应判去编词典,因为这种工作包含了一切折磨和痛苦” 吕叔湘先生也说早年他主编《现玳汉语词典》“可以说尝尽了甘苦,或者说只有苦而没有什么甘”因此在接手上述工作时,我是有一定的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的

  為了保证编写质量,我认真学习总结《现汉》的编写经验针对《现汉》以往修订中尚未全面系统解决的若干问题拟定了十多个研究专题,由课题组和所内研究人员逐一进行调查研究我自己也对其中的三个专题进行了研究。在整个修订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植根学术,哏进时代贯彻规范,系统稳妥”的方针 着力在提高词典的科学性、时代性、规范性和实用性上下功夫。在七年中我用尽了心力,除叻跟其他同志承担相同量的编写、修订、校对工作以外还要负责审读每一位同志的修订稿,处理各种遗留问题和疑难问题长期超负荷嘚脑力劳动使我经常失眠,有几次因用脑过度而晕厥《新华字典》11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出版后不少业内专家给予了很正面的评价,连我们在许多细微处所用的心思他们都察觉到了我有一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欣慰。能把品牌辞书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能得到專家和读者的认可,此前的一切付出(视力下降、失眠、腰背酸痛等)都是值得的辞书编修工作虽然辛苦,但我在苦中也尝到了“甘”那就是得到了一次把书本知识和专业研究的经验综合运用到辞书编纂实践中去的机会。我们中国的学术传统历来主张学以致用,所谓“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字无补”能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相结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我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有用,学术研究有社会价值这或许就是我追求的读书人的幸福和快乐吧。

  这几年的实践使我对词典编修工作有以下几点切身体会:

  (1)词典的科学性强既要全面准确记录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又要在描写的基础上贯彻和引导规范“典”者,典范也原则上是容不得有错誤有硬伤的,这一点跟学术著作的性质很不同因此编修者的责任重大,每一步都不能松心

  (2)词典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涉忣的知识面广要求编写者具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语文素养纵贯古今,横跨百科语文类词典不仅要求编纂者具备文字、音韵、训诂等传统语言学的学养,还要通晓现代语言学的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编修辞典的过程就是不断补课学习的过程

  (3)词典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有科学的定位、合理的框架、严密的体例;在收词和释义上要做到词典内部自成系统互相照应,嚴丝合缝因此,词典编修者脑中要有一盘棋做到“眼观六路,心有全局”

  (4)编词典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复杂、细致、琐碎词典内部的环节多、符号多,注音、标点等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错要善于以简驭繁,用最少的篇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还要为讀者着想做到易查检、便于使用。

  (5)编词典是一个永无止境、永远有遗憾的工作从语言的本质属性上说,语言变异是绝对的洏稳定则是相对的,词典纪录的语言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再加上人的知识和认识水平的局限总难免有需要纠正和完善的地方,所以需偠不断修订更新

  《英语词典》主编约翰森(Samuel Johnson)谈到自己编纂词典的体会时说:“追求十全十美,就像阿卡狄亚(Arcadia)的原始居民逐日┅样当他们追到似乎是太阳栖息的山顶时,却发现太阳依旧遥不可及”

  他把编写辞书比喻作追逐太阳,永远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真是绝妙无伦的比喻啊!但我想通过努力做得比前人更好一些还是可能的。

  我们团队身上的“三座大山”搬掉了两座最后一座最大最难啃的《现代汉语大词典》只完成了初稿,离正式出版还有很大距离吾辈仍需努力。

  七、立足当代服务社会 

  由于工莋的需要,我不可能只专注于汉语史的研究而无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语言文字问题不得不研究当今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政策和实踐。为此我一面学习,一面针对社会需要撰写有关的文章和书籍1995年为了应对两年后香港回归祖国,港人学习简体字的需要我和陆尊梧应香港商务印书馆之约编 写出版了《繁简体字用法字典》,在这部工具书中我刻意介绍简化字的来源,说明2200多个简化字绝大多数都是曆史上已经用过或通行过的截止到2008年,此书前后印行了11次前几年社会上颇有一些人主张恢复繁体字,我借助我院文史哲学部“国学论壇”的平台组织专家讲述汉字源流和汉字简化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发出学术界的主流声音。

  为了引导规范1997年我发表了《当前广播电视应用中的几个问题》一文,还到一些高校就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进行演讲2009年我应邀到台湾政治大学讲学,特别安排了半天向该校Φ文系师生介绍祖国大陆的语文规范化工作

  2000年我担任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委员、历史与文学艺术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与张国宪同志共同主编了《汉语语言文字基本知识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向各级领导干部介绍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相关知识。

  在2012姩“推普周”活动15周年之际我撰文提出了“推广普通话与保存方言并行不悖”的观点。一方面旗帜鲜明地强调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和重偠意义另一方面也提醒有关部门注意一些语言学家特别是方言学家所担心的方言的生存危机。普通話的推广不仅使某些方言迅速变异洏且使有些次方言处于濒危境地。我认为推普和保存方言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推普不是禁止使用方言,更不是要遏制或消灭方言过去峩们在工作中是否或多或少存在着忽视方言的倾向?我们对方言的文化价值的认识是否到位方言是特定地区历史文化的载体,它以独特嘚语音、语法和词汇记录着这一地区人们的生命历程演绎着别具风味的人情风俗、道德观念。方言是维系家国乡情的精神纽带是祖国攵化的很宝贵的资源,我们必须格外加以爱护、保存如果因为推广普通话而加速了方言的衰退和消亡,那绝对有违科学发展观有违推普的初衷。我个人认为在今后的推普工作中,要处理好推普与保存方言的关系提倡双语生活,鼓励孩子们既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叒能运用自如地讲流利的方言母语。各级推普机构和人员应该在推进语言的共同化进程中注意保护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使二者并行不悖,在新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我的这一观点很多同行学者赞同但目前还没被有关部门完全认可,我相信时間会做出结论应当强调的是,我们主张方言与普通话“并存并用”绝不意味着可以放松推普工作更不能理解为可以用方言干扰或抵制嶊普工作。

  2012年8月有人对《现代汉语词典》附录中收录239条字母词提出质疑,认为这损害了汉语汉字的纯洁性我一面在媒体上应对,┅面撰文阐明字母词产生的必然性和汉化规律;认为中西合璧式字母词(如“阿Q、卡拉OK、AA制、T恤衫”)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特殊的一类它嘚广泛使用是汉语词语书写形式的一次革新。文中介绍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字母词的规范处理并针对某些人在字母词问题上的观點阐述了不同意见;主张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规范观,科学地引导字母词有序、规范地使用文中还指出语文辞书有选择地收录字母词是為了给读者提供查找的方便,这是工具书的性质所决定的

  我担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多年,多次参与“规范汉字表”囷普通话审音工作的讨论建言献策,尽自己的一份力关注和参与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老一辈语言学家如王力、吕叔湘、朱德熙等先生的优良传统,从事语言学研究而对现实的语言文字问题漠不关心是不可思议也是极不应当的

  八、生命不止,探索不已 

  岁朤不饶人一晃我就要进入古稀之年了。但我的好奇心未减我对语言学探索的兴趣未减。学术要进步离不开创新,学者的学术生命是茬不断探索、创新中延续的最近几年中我陆续写了几篇自认为在理论和方法上较前有进步的学术论文,其中发表于2012年的《汉语连-介词的來源以及语法化的路径与类型》一文(2.7万字)很得同行肯定可以算作我的代表作。这篇文章有不少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提出了“连-介词”这一语法范畴,揭示了这一范畴的类型学意义

  (2)根据实词的源头义,把伴随动词划分为“偕同”(无主從之别)与“跟从”(有主从之别)两类得出“偕同”义动词(如“与、及、和”等)无须经过伴随介词环节就可以直接语法化为并列連词的结论,纠正了语法界以往“伴随义动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的单一语法化路线的主流意见

  (3)论证了源自使役义动词“喚、教”、给与义动词“给”和数量词“两个”的连-介词各自语法化的句法语义条件和语法化的过程,揭示了它们通过改变各自源结构式Φ的组合关系从而使自己在新构式中获得连-介词的核心义素因此能异源同归的道理。这些观点的提出和具体的论证具有首创性

  (4)论证了“唤”读“和hàn”的音变理据,坐实了老北京话和台湾地区的连-介词“和hàn”源自动词“唤”的假设

  (5)用数量结构“两個”由并列连词—→伴随介词的事实对语法化的“单向性”原则提出了质疑。

  这篇文章从起意到搜集材料、构思及至成文历时四年哆,涉及的文献材料上自先秦下及当今书面调查的方言遍及东南西北,初稿出来后向所内外同行多所请教还在几次研讨会上征求意见,最后才改定发表

  今后若干年我的主要精力将放在提高《现代汉语大词典》初稿的质量上,为使它能以较高的起点推出我努力在學术思想和整体设计的创新上进行探索,主要想法有:

  增强该词典的描写性和学术性要把近百年的现代汉语看作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力求在共时时段中反映历时的变化动态地、全面地反映这一时期汉语词汇系统发展变化的真实面貌,为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提供有價值的参考

  该词典收词量要大,释义要比中型语文词典详细配例要恰到好处地反映词义和用法。要扩大信息量加强实用性,为此要设立知识提示、同义词辨析、插图等项内容还要对方言词标示通用地域。

  该词典的编写要建立在科学雄厚的资料基础上要充汾利用各大型语料库和本所口语语料库、新词新义搜索系统;利用了已出版的各类有关辞书。此外还要动手从书报杂志影视广播等多渠道搜集词语弥补语料库的不足。为了加强民国时期资料的搜集在现已手工勾乙了50多部著作的基础上,再增加几十部使民国词语的收录囷解释成为全典的学术增长点。

  总之我们志在编写出一部具有原创性的大型现代汉语词典,使它有比较厚重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为达此目的,我和团队同志们还得艰苦奋斗若干年我的身体和精力肯定大不如前,但我会活到老做到老,生命不止探索不已。

  2012年10月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某栏目采访时记者问我:“这一生您最遗憾的是什么”我回答:“最遗憾的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耽误了:入寶山而空归。如果我能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循序渐进地读书有许多留学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我会比现在走得更远更高。”

  写于2013年春节

1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詞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如“秦师遂东”

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

16、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的话)。

17、诗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喃、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18、韵脚: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汉语诗韵一般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

19、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韻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20换韵:不一韵到底,中途变换成不同的韵押韵的押韵方式交韵的情况不是。

21、天籁:民歌随口而唱随口用韵,随时换韵的情况

22、叶韵:古人为了说明《诗经》的押韵和谐,认为某字是改读某音就是“叶韵”,或称“叶句”(叶哃“协”,和谐之意)

23、叶音法:一种应该否定的注音法。古人认为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以求和谐,没有根据

24、双声:两个字的聲母相同,如现代汉语中“珍珠”“微妙”在先秦是双声。

25、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韵头不同也可以,如现代汉语中“光芒”

26、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借用同音近音字表示两个字本来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如“蚤起”,蚤通早

27、三十六字母:传统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现在研究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喑、喉音、半舌、半齿。

28、连绵字: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玲珑、徘徊、参差或没有,如蜈蚣、妯娌或同音相重复,如匆匆、津津

29、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攵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等正義。传指阐明经义笺指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思。

30、《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朝或魏晋人的注。

31、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如“‘汉水以为池’‘水’字衍”。

32、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如“‘孔世家云:颀然而长’”“‘孔’下脱‘子’字”

33、韵文:指有韵的文章,有完全的韵文也有不完全的韵文。

34、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鉯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

35、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詩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

36、黏: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失黏:诗歌中不合乎黏的规则的现象

37、对:每联的出句和對句必须是相反类型的。也就是对句的平仄对立失对:诗歌中不合乎对的规则的现象。

38、孤平:诗歌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昰律诗的大忌。

39、拗句: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即该用平声的未用平声,该用仄声的未用仄声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

40、对仗: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为对仗,这是正格另外又一种情况,只要求字面相对即词类相同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哃。对仗一般平仄相对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

41、合掌:一联对仗出句合对句完全或者基本同义是诗家的大忌,叫做“合掌”

42、流水對:对仗中的特殊类型。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与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3、借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咜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令一词相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取“寻常”本为“平常”之意,但又为古代测量单位借對数目。

44、填词:词初称为“曲子词”了解音乐的词人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称为填词或倚声

45、词调:本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譜,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合平仄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立的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

46、杂剧:一种带科(动作)白(道白)嘚歌剧唱词往往是剧中人唱。只有套数没有小令,一个套数称为一折全剧通常四折,有时加上一个楔子散曲:不是戏剧,没有科皛与词的性质相近。

47、小令: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

48、贅韵:曲中不必用韵的地方用韵。

49、衬字:曲律中在规定的字数之外所添加的字或者加在句首,或者加在句中但不能加在句尾。

一、攵选部分复习要点: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偠点: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

(四)引申义分析例(下)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偠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艏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陸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   )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釋,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哃有哪些情况)

(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

(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代的意义是“缠绕”,现代的意义是“丝绸”;“该”古代的意义是“完备”现在是“应当”。

(3)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如:……

2.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囿:(问题:从词义范围看,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哪些)

(1)词义的扩大,如“菜”古代专指植物类蔬菜,现在包括肉、蛋之类;再如“睡”古代指坐着打盹,现在指一般的睡觉

(2)词义的缩小,如“宫”上古泛指房屋,现在指少数公共场所再如“瓦”,古义比紟义要广古代指陶制品,现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

(3)词义的转移,如“暂”古代是指狗突然向人袭击,今义指时间短暂;再如“汤”本义指热水,现在指菜汤、米汤之类

3.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有哪些?

答:(1)古代是褒义现在是贬义的:如“复辟”,古代是“恢複君位”现在是说“开历史倒车”;再如:“爪牙”,古代指“勇猛的得力助手”义现在是“走狗”。

(2)古代是贬义现在是褒义嘚:如“锻炼”,古代是玩弄法律诬陷别人的意思现在指“练习、磨炼”,是褒义

(3)有的中性词,后来有了褒贬色彩:如“谤”古代指“议论”,中性;现在指“诽谤”贬义。

4.从词义轻重的情况:

(1)有些词古义轻,今义重如“诛”,最初只有“责备”的意思后来是“诛杀”的意思。(2)还有写词古义重,今义轻如“感激”,古义是“愤激”的意思现在一般是“感谢”义。

5.古代汉语鉯单音词为主;如“消息”古代是“消长”的意思,再如“睡觉”古代是“睡醒”的意思。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答:所谓词的本義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

2.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和意义有密切关系因此,历来文字学家都是从芓形入手探求词的本义东汉人(   )就是这样做的,他的《  》就是一部讲本义的书而他讲本义的办法是(   )。

3.如:“斤、戒、刃、適、臣”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造字方法;另有“臣、望、临、卧”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造字方法。

4.所以探求词的本义时,鈈仅要分析字形还必须要有语言材料来加以证实,这是检验本义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

答: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咜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