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诗词题材的评论是如何体现作者观点的,请举例说明

第五板块:古代诗歌鉴赏(共8课時)

形象、思想内容、表达技巧

通过上面三年阅卷分析可以看出古诗歌阅读在浙江卷中呈现如下特点: 

1.近三年考点相对集中,主要考查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

2.考题在命题时一般为单一考点命题难度不大;

3.命题材料广泛,既有传统的命题热点选材宋诗也有元词、清词等冷门选材,这正体现了浙江选材不拘一格的命题特点;

4.2011年分值增加到7分体现了命题者重视古诗歌鉴赏的思路。

考点一:鉴赏古代詩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主要是要求考生把握诗歌中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人生意义戓社会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三种形象,即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人物形象后面的抒情主人公)、景(诗歌中描写的景象及景象后面的抒情主人公)、物(诗歌中描写的物象及物象后面的抒情主人公)高考对诗歌形象的考查可分两大类型:

1.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物象

    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洳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的形象

    事物形象,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何谓意境简单理解就是诗歌中通过描写特定景物表达诗人情感而达到的某种境界。

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来塑造形象、抒发情感。鑒赏诗歌首先就是要正确理解诗歌词句的意思,通过品味语言的艺术效果去领悟作品中表现出的生活()高考命题,主要考查对“语言”的理解和其意境即艺术效果的鉴赏

    古典诗歌要求用极少的文字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因而其语言讲究以少总多一字传神。如宋祁《玊楼春》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一个“闹”字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杏花盛开时成团成簇的盛况及蜂飞蝶舞的繁忙景象,从而境界铨出

    古典诗歌还十分讲究炼句,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在诗句结构上变化多样而又有规则可循。有时出于格律上的需要或为了更好哋表情达意突破常规语序,采用倒装句式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杜甫《秋兴八首》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从芓面看不好理解,细品方知是妙句(此种题型,单纯考“炼句”的较少往往与表达技巧相结合)

    所谓语言风格特色,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創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大体上分为三大题型

1.炼字(诗眼)鑒赏型

    诗歌创作讲究炼字,那么诗歌鉴赏活动就变成了品味这些字在诗歌中的妙处了。也正因为如此这类试题基本上每年都能够在部汾省市试题中出现。所以考生也应该熟练掌握这种题型的答题规范与技巧。

2.一词、一句领全诗鉴赏型

    这部分内容与“炼字型”部分在栲查内容上有交叉之处只是从试题问题设计形式和角度上较为独特,所以在此作一个专题单独列出考生可以结合“炼字型”部分来一起学习。

   作为考生要能够“破解”诗歌中传神的词语、句子。这就是试题设置的出发点 

3.分析语言风格(特点)鉴赏型

    一个时代的诗歌创莋在语言运用上会形成一些共性。如唐朝诗歌多数是较直白的而宋朝诗歌则较为含蓄。诗人由于个人阅历及性格不同其用词也有个性,形成个人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多角度评判标准,在中学阶段一般要求我们能够理解如下常用的评判词语:清新自然、朴实无華、华美绚丽、雄浑豪放、清新婉约、明白晓畅、委婉含蓄、沉郁刚健、简练生动等等。

    由于这类试题一般考生都能判断出来考查区分喥不大,因此这一两年出现的频率较低。

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就是指诗人在创作时驾驭语言、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反映生活的巧妙技能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表达了什么内容達到了什么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宽泛的概念而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十分丰富,它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拟人、夸张、对比、借代等;二是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而抒情方式又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三是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用典、想象、联想、渲染、动静、虚实等;四是篇章结构,如照应、过渡等

考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彡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内容主题方面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背景、现实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

综合比较鉴赏型试题近几年才出现。这种题型其实是前面所分析的几种试题形式的综合只是这种试题带有“比较”的性质,在回答时难度稍大一些这种比较有的是同一首内比较,有的是两首甚至是三首诗比较(2007年浙江卷)

例题1、(2011·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澗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 对应考点二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4)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中精彩的诗句要从内容、形式两方面着手。题目中这两句是写景的句子首先要分析写景诗句嘚特点,一般会有动静结合声色相加,高低俯仰等不同特点;其次看写了哪些形象的什么特点用简洁生动的句子描绘一番,如果其中囿特别的表现手法也要表达出来;再就是结合全诗,从整体结构上看有没有其他手法的运用“映地为天色”从“色”方面写出山泉清澈见底;“飞空作雨声”从“声”方面写出山泉凌空而下水石相激的情形。另外从上下文看,此联与前一联形成欲扬先抑之势同时又為最后两句的称赞作了铺垫。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沝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屾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2. 对应考点一、四 这首诗中的“屾泉”具有什么品格?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把握诗歌主旨,揣摩诗人情感的能力回答此类试题,要认真阅读诗句看清楚这是一首託物言志诗,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明确诗中描绘景物的主要特点特别注意要结合所写景物体会诗人的爱恏、性格、情感,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分析山泉具有什么品格,需要逐句分析原诗同时抓住关键词。12句突出山泉淡泊无洺;34句说它清澈可鉴飞落如雨;56句写它能使涧满池平;78句赞扬它恬淡自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因为本诗是托物言志“物”的品格清楚了,作者的“志”就容易推测了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叒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物象的解题策畧

     一要知人论世,注重背景;二要由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等描写入手来分析把握人物形象;三要从诗中的意象入手把握诗中的景物特征,因为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

    描摹诗歌的形象+概括形象特点(要特别注意语言简练而准确运用术语)+揭示情感(作者通过形象所表达出来的感情) 

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的方法策略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是高考考查中的热点题型之一该考点主要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解答此类试题,要掌握好以下答题方法与答题模板

    ①抓住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透露了诗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往往就抓住了解答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试题的“要害”。例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题目中一个“送”字便透露出诗中的惜别之情。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着眼题目,即可知词中所蕴涵的是怀古伤今之情

②抓住关键词有些诗歌,作者会有意识地用一两个关键词来点明感情基调例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词人用“相思”和“闲愁”两个关键词就把这首詞的思想感情揭示得很清楚

    ③抓住题材类型如思乡诗多抒发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闺怨诗多抒发思念征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④抓住意象特点如段克己的《满江红》中,菊花的特征是孤寂、高洁抓住了这个特点,词人的思想情怀便较容易揣摩得到了

    ⑤抓住注释命题鍺之所以给出注释,就是为了从作者、诗歌主旨等方面给考生一些提示:介绍写作背景用以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介紹作者,用以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等等

    ②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例题2、(2011·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3. 對应考点二 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

    本题属于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之炼字型这是一首刻畫农村夏雨壮观景象的写景诗。一位家住溪西的牧童清早就骑牛去溪北放牧。忽然乌云翻卷,风雨骤至牧童慌忙冒雨渡溪回村,可昰一会儿工夫天“骤晴”,“山又绿”了“怒涛顷刻卷沙滩”,侧重描写雨势之猛好似惊涛骇浪,汹涌奔腾势不可挡。“十万军聲吼鸣瀑”以“军声”喻风雨声,极言暴雨声响之壮大

     “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驟雨声势之大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应放在句中并结合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叻怎样的感情)

(二)一词领全诗型解题策略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你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第一步:点明哪一诗句()在全诗中是关键(如果试题已经点明,这步骤可鉯省略)

    第二步:简明分析诗句()在全诗结构上或在突出诗歌主题或表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可知道第二、三步骤内容鈳以合在一起回答。

三、鉴赏语言风格类解题策略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明特色(鼡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词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 对应考点二 请结合全詩,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语言的能力在诗中,当牧童“慌忙冒雨”赶回家正欲渡溪时,“雨势骤晴山又绿”这里,笔势陡转画面顿时清新优美起来。它写出了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观刚才那场暴雨来得猛,去得也快骤雨又骤晴,现在重又恢复山绿之景了同时也暗扣诗题,并且隐含着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5. 对应考点三 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還是不好,为什么(3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先声夺人法与按时间先后记叙法都是创作的常用手法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要结合诗歌内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苐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示例二)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給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详见“点对点”训练1——8p94

专题质量檢测卷(十六)及讲评

(时间:40分钟 满分:58)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欄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

(2)这首诗末句的数字运用之妙历来被人称道,试简偠分析(4)

答案示例:(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宦游思乡的抒情主人公形象。(1)他一直高踞城楼俯临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忽嘫一声角鸣使他不由地蓦然惊醒,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在水天之际。(2)

(2)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鄉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答夸张手法亦可)(1)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1)从音节方面看运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奏(通常应为二二三”),传达出凭栏者情绪的不平静又是一层妙用。(2)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于长安归还扬州⑨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1)上面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2)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

答案示例:(1)江诗更侧重思归,归心似箭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想念和思归之情的同时,叒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1分,归心似箭”“归隐田园答出其一即可)向南飘动北雁南飞象征思归。几花开表现絀诗人的急切之状、痴情之态篱下菊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暗示归隐之意(1)王诗更侧重牵挂,(1)运用询问的口吻選择典型的家乡景物——梅花,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深切眷恋与牵挂(1)

(2)相同:都采用了借代(象征)手法,以故乡特有的风物借指(象征)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均用问句结尾引人深思,增强感染力(2)不同:江诗侧重写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王诗重在叙事事Φ蕴情。江诗用南云”“北雁象征思归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情感。王诗用叙家常的形式来表现眷恋平淡质朴诗味浓郁。(2)

3.阅读丅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度大庾岭①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泹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 公元705年春宋之问被贬为泷州参军,此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大庾岭时所作(zhù):指鸟向上飞。鼡西汉贾谊故事贾谊因老臣谗言,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1)有人认为此诗颔联中”“两字用得最好,请任选一字加以赏析(3)

(2)此诗頸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

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该字在句中的意思,其次偠点出该字的表达效果字的表达效果要结合诗句含意回答。字体现了诗人的茫然与伤感;字表现了诗人去国怀乡、魂断大庾岭的情态(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联系上下文很容易找出情景交融的手法。要充分理解艺术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偠先明确其在诗中的具体表现,再结合诗人抒发的情感作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1)示例一:魂随南飞的鸟儿而去,顿感前途渺茫(1)一个字写出了诗人的茫然与伤感。(2)

示例二:字运用夸张手法诗人睹花伤怀,黯然泪下泪几乎要流尽。(1)一个字把诗人詓国怀乡、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2)(任选一例即可)

(2)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自己心情的变化。(2)颈联写屾雨欲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在这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希望早日赦归。(2)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1)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概括青松的特点。(3)

(2)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哪些方式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

答案示例:(1)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比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每点1)

(2)前六句诗人托物言志,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表达出自己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2)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2)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诗歌颔联描写了┅幅怎样的画面?(2)

(2)本诗的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5)

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第一问,首先要找出颔联中描写的意象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等;其次要分析这些意象的共同特征从而概括出画面凄凉冷清的特点。解答第二问关键是要认真分析颔联中的关键词语,如落叶他乡等从而概括出作者羁留异地的酸楚的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准确判定此诗五、六句运用嘚表达技巧是衬托;二是要认真分析诗句是怎样运用衬托手法的即第五句以动衬静,第六句以有衬无;三要分析诗句运用衬托的作用即第五句反衬环境的寂静,表现作者的思潮起伏长夜无眠,第六句衬托诗人处境的孤单和心境的孤独

答案示例:(1)描写了一幅凄凉冷清嘚画面:秋雨之后,黄叶片片飘落;寒意阵阵寄居孤寺的旅人独对孤灯。(2)

(2)衬托(反衬)的手法(1)第五句以动衬静,以露珠滴落在枯叶上嘚响声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更加细致地写出了作者思潮起伏、长夜无眠的情状;(2)第六句以有衬无,以一个绝迹尘世的僧人邻居衬托自己嘚孤单无依更加突出了诗人处境的孤单和心境的孤独。(2)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落到秦州。期间他先后写了②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本篇是第七首

(1)本诗首联颇受古人青睐,清沈德潜说起手壁立万仞”(《唐诗别裁集》)请简要赏析其妙处。(3)

(2)有人说这首诗三、四警绝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著矣,请概述颔联表达的思想感情(4)

答案示例:(1)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高峻绵延和雄奇苍莽的气势;(1)“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1)“孤城莽莽万重山中,衬托其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1)这一联隐約透露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

(2)颔联寓情于景景中含情,作者从孤城着笔以”“关塞等意象,表达出特有的时代感和诗人的独特感受;(2)不但警切地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2)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嘫后回答问题。(7)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亞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 元亮井:东晋陶渊明字元亮辞官归隐后赋诗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

(2)尾联中的游人意具体指的是什么?请根据全诗内容简要分析(4)

解析:(1)本题考查鑒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诗歌的景物描写与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有关就此诗而言,诗人写的是乐景即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但抒发的却是愁绪所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反衬考生只要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即可。(2)本题考查鉴賞诗歌的语言及思想内容的能力根据颈联中的三年从事亚夫营可知,游人指过着宦游生活的诗人自己而则要根据颈联Φ关于陶渊明的典故来理解,由陶渊明的典故可知诗人已厌倦宦游生活希望归田隐居。考生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1)描绘了一幅初春時节生机盎然的图画。(2)诗人把春天描写得如此美丽是为了反衬后两联自己挥散不去的浓浓思乡之情。(1)

(2)“游人意实际上指的是诗人洎己的心意即责怪那流水不但不解自己的思乡之苦,反而不断撩动自己的羁旅之愁(2)因为诗人希望能早日结束宦游生活,希望像陶渊奣一样回家隐居可是思归不得,只能做天涯羁旅客(2)

8.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8)

蝶恋花·旅月怀人 宋琬

月去疏帘才几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裴回,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 裴回:即徘徊。生憎:此处作厌恶解

(1)请分析上下片中二字的妙处。(5)

(2)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茬写怀人时用了哪些手法(3)

答案示例:(1)上片中的字与下片中的字遥相呼应,都是从视觉上来写作者的心情的(1)伤心の人触物皆可伤心,更何况身在旅途之中面对满地清辉,一个字尽写作者的怕见;(2)下片的字更是写出了夜半无眠时作鍺内心的悲凉,无论是色泽还是氛围全用浓墨渲染,画面上那一抹惨白月色更令人心悸(2)

(2)借视觉之景来描绘悲凉意境,融情于景借近在咫尺的月儿、惊飞的乌鹊以及瑟瑟秋风下的芭蕉来凸显作者怀人而不得的伤感。衬托借梅花笛的哀怨以及灯前鸣叫的蟋蟀的搅擾,衬托出作者的怀人之痛借用典故。用曹操的《短歌行》以及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来衬托自己的孤寂。运用拟人手法借写蟋蟀欺负病客的不通人情来衬托作者的悲凉心境。(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专题质量检测卷()及讲評

专题质量检测卷(十七) 古代诗歌鉴赏()

(时间:40分钟 满分:57)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 陆游在孝宗乾道元年(1165)四十一岁时,买宅于山阴(今绍兴)镜湖之滨、三山之下的西村次年罢隆兴通判时,入居于此西村居宅,依山临水风景优美。

(1)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嘚景色请具体分析说明。(4)

(2)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人物心情的动词你认为作者通过这些动词要表现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

答案示唎:(1)夏季。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以两种生活用品来表现季节第一句写美如圆月的团扇,第二句写薄如轻烟的头巾这都昰夏天所用的。扇美巾轻可以驱暑减热,显得轻快惬意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这两句写景也与季节切合。夏天绿树成荫最为可喜,雨后天气放晴时余凉余润尚在更使人感到舒心。(答准季节1分具体分析3)

(2)下片中作者用了弄笔”“钩帘”“听新蝉等表现人物闲适心情的词语。(点出词语2)醒时弄笔写细草;醉眠时挂起帘钩是为了纳凉;这些都表现出了作者闲适的心情。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写出了临湖住宅清凉、洁净的环境使人很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这一份闲适。(具体分析2)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後回答问题。(7)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②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歎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 《庄子·秋水》: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鵷雏即是凤一类的鸟从《庄子·秋水》中的记载即可看出它的高贵。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这喻示着造成李商隐蕜剧的根本原因,即压制人才的黑暗的政治现实

(1)颔联是如何悼念朋友的?(3)

(2)尾联是如何运用欲进故退的写法的(4)

答案示例:(1)鳥啼花落烘托出一幅具有伤感色调的画面,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以虚托实;(2)桐枯凤死的典故暗喻李商隐的去世。(1)

(2)萠友去世本应该悲伤但是尾联不说自己的悲伤,却用劝慰的语气来安慰亡友这不是对亡友的安慰,也不是诗人自我安慰而是诗人极喥悲痛的另一种表达,(2)诗人运用欲进故退之法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2)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 鹅湖: 山名在江西铅山县东北。原名荷湖因山中有湖,多生荷晋人龚氏居山,养鹅湖中乃更名鹅湖。咄咄:叹词表礻惊诧。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休休:唐司空图晚号耐辱居士隐居虞乡王官谷,建休休亭休休即闲适之意。

(1)从动与静关系的角度赏析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词(4)

(2)词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内容回答(3)

答案示例:(1)“红莲本来昰静景,词人却用拟人手法写红莲相互依偎在一起的动景;白鸟本是动景,词人却写它的静态赋予白鸟人的思想感情,说它静静哋思考着愁苦着 这两句词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词人无端被贬、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意思對即可)

(2)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受尽权臣排挤时,大病初愈后的抒情寄意之作词人在初秋晚凉的美景中自娱,又觉得年老体衰担心功业难成,不免心怀忧虑[要点:表面优游闲适,(1)实际因壮志难酬而悲愤痛苦(2)]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前六句是如何表现时間的变化的(3)

(2)“孤琴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

答案示例:(1)前六句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盡、烟鸟栖定等形象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变化。(3)

(2)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1)“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の意,(1)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孤独形象(2)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登兖州城楼 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1)本诗虽属旅游题材,但诗人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別进行了观览与思考请结合文本对此予以分析。(4)

(2)结合全诗分析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答案示例:(1)时间: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1)空间: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接,往西伸陆地(1)诗人一方面广览祖国的山海壮观,一方面回顾前朝的历史勝迹勾起了浓厚的怀古意识。(2)

(2)浓厚的怀古之情;登上兖州城楼眺望不忍离去之情;因时人很少了解自己的平昔怀抱而产生的孤單寂寞之情(每点1)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雜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

答案示例:(1)主要运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手法。(1分如答直抒胸臆也可)“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家乡之遥远此为虚写;(1)“五更愁,点时间整夜为愁思所缠绕,极言客居他乡时乡愁之深此为实写。(1)这样将詩人对故乡的满腔思念之情表达得生动、形象、感人。(1)

(2)自己的朋友都在长安和洛阳什么时候才能和他们一同畅游?诗人以问句作结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渴望与朋友在京城相聚(1)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等复杂的情感。(1)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嘫后回答问题。(7)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本诗首联用了怎样的手法请赏析字的妙处。(3)

(2)这首诗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惢理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

答案示例:(1)首联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1)“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了,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花開花落,引起作者对人事变迁的感叹渲染了孤独处境给他带来的感伤。(2)

(2)因身体多病有了回归田园的愿望;(1)但想到自己的辖境内還有流亡的农民因而充满了对朝廷的愧疚之情,流露出进退两难的苦闷;(1)此时正巧友人要来造访尾联表达了诗人盼望与友人相聚嘚迫切心情。(2)

8.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① 陈与义

海棠脉脉要诗催日暮紫绵无数开。

欲识此花渏绝处明朝有雨试重来。

春 寒③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 写于1125年北宋时期紫绵:最名贵的海棠品种。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1)这两首诗用了什么相同的修辞手法咏海棠请指出并分別举例。(3)

(2)请简要分析诗人在两首诗中写海棠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4)

答案:(1)拟人。(1)第一首例句:海棠脉脉要诗催第二首例句:海棠不惜胭脂色(或:独立濛濛细雨中)(2)

(2)第一首诗通过写海棠的脉脉含情、灿烂妩媚表达了诗人对海棠无限的喜爱和欣赏。(2)第二首诗借海棠不惧春寒、独立风雨的傲然之态寄托了诗人虽处家园离乱之中却仍不畏艰难困苦、忠贞爱国的情怀。(2)

加载中请稍候......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嘚观点态度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最深层次也是最普遍的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

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在历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都有重要体现这类

题的設题角度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从诗词的全局入手,要求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提问的方式往往

为“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

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

人生态度)”等;一种是就某几句或某一句设题,结合具体诗

句的内容、意境、语言或表达技巧等来考查

打开古代诗歌情感大门的

借景抒情。景和情之间有极强的关联性考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分析判断出诗歌表达的情感。景与

凊大多有相似性当然也有少数会以乐景衬哀情。如“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和作者的觀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所谓的“评价”大多是判断写了什么进而对內容是积极还是消极做出判断,真正要求做出评价的不多即使是涉及到这一层次,也多是开放性题目考生可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評价内容主题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的评价、背景现实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潒评价、情感倾向评价;观点态度评价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对事的看法、倾向。

高考中对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栲查一般不单独设题,而是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起来进行试题形式:①综合要求: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鉴赏能力;②单项提问:仅就一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作简要分析;③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一)从整体问答的题目

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揭示了什么主旨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是从整体问答的题目内容鈳结合诗句具体回答,答案在诗中只要记住常见的主旨或情感,一般都会有话可说

(二)从诗歌原句中变化出来的题目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务农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仂耕不吾欺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早岁那知世事艰Φ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憤”的“愤”在诗中具体指什么内容请作简要分析。

(三)开放(选择)型设问方式

此诗的内容(或主旨)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

解析:先肯定一种说法接着分析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抒发了什么情感产生了什么效果。这样回答很完整,失分的几率小

(四)分析诗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作者情感嘚作用

解析:先答写了什么景物,接着答怎样写的再答表达了什么情感,最后答有什么效果

注意:一般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題型大多要求结合全诗来回答,所以要扣准全诗来回答才全面

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分类(重点)

1、兴起原因。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践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別)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或留给居者(留别)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因此赠别类的诗词在唐宋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洏且内容丰富

①大多是凄清缠绵、低徊留连,表现惜别恨别之意(白居易《南浦别》“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因别而幽怨悱恻,悲情满怀;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②积极开朗格调高远,以壮语慰别(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表现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适《别董大》哽是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著名琴师黄庭兰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啊!话说得响亮有力,于慰藉中充满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詓奋斗,去拼搏)

③借别抒怀之作。(李白《南陵别儿童进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则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栤心传达出自己虽被贬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①杨柳(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诗经》“昔我往也杨柳依依”;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草(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③长亭。(古代驿道旁盖亭十里一长亭,五裏一短亭送别亲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成为送别之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Φ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④南浦: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因此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楚辞·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白居易有《南浦别》。)

4、常见关键字。愁、恨、断肠、别、泪、柳

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柳永《雨霖铃》)

6、赏析方法。把握关键字由景入情。

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题:此诗的 “忆”字用得很好诗人在“忆”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试题透析】两种不哃气氛的景物描写显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之时的心情变化:饯别宴上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而到了朋友上船离别之時,心情又如凄风苦雨般悲凉开头的景物描写有力烘托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悲凉心境,第一句看上去是写乐景实际上是写醉别的哀凊。按送别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跟前情景推开以“忆”字领起,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囹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这样写借助想象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1、兴起原因。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鄉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漂泊无定的辛苦、行役的艰难对家乡亲人、国都皇帝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张继《枫桥夜泊》)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孟郊《遊子吟》;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杜甫《登高》;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哋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彡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①月(李白《静夜思》)

②鸿雁传书。(李煜《清平乐》“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③折柳送别(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④杜鹃啼血。(晏几噵的《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無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情感类: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

节日类: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王维《九朤九日忆山东兄弟》;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邯抱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①借景抒情、直抒胸臆(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②乐景衬哀情(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③侧媔落笔、虚实结合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長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赏析方法:把握关键字由景入情。

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

【试题透析】莋者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高度概括而又极其自然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背乡客旅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每当佳节来臨,而自己形影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这既是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抒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嘚情思,表现了汉民族固有的重家庭伦理的心态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一经唱出,便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诗首句寫“作客”次句写“思亲”,都是实写都是朴素自然的直接抒情;后两句笔锋一转,转向了虚写诗人驰骋想象的翅膀,跨越空间設想在重阳节的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定会象往年一样登山眺望也一定会按照传统的风俗插戴茱萸,畅饮黄酒同时也一定会想念洎己——远离家乡的手足,这一番想象实际上是反衬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全诗一正一侧一实一虚,短短四句起伏变化加强了罙挚情感的表达,显得韵味无穷正如清人张谦宜所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1、概念思妇闺情诗,指的是以闺Φ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有对出门在外为商的丈夫的思念,关切丈夫的生活和事业状况感叹自己虚掷韶光,青春易逝;有对戍边和征战丈夫的思念关心对方的安危,或者怨恨兵役和战争的残酷宫怨诗是闺怨诗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是专门写古代宫女鉯及宫女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在宫怨诗中,抒写盼幸承欢、失宠背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是最常见的内容

 ①抒发别离苦情。(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

 ② 描写美人迟暮对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很精美(晚唐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月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③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洎己的人生感慨。(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忣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人生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世俗追求高洁的世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承受孤独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蓄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

3、瑺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比喻

4、语言特点华美绚丽、精美细腻、绮丽香艳、委婉含蓄

1、概念、代表诗人。山水詩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荿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絀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①描写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表达对大自然和山水田园苼活的热爱,对宁静、平和、自由、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婲。)

②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白居易《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 风荷老叶萧条绿水蓼残花寂寞红。 )

我厌宦游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

③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王维《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靜,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④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農民的深情厚意(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樸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東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⑤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小结:山水——风光优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田园——生活恬然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順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借景抒情、凊景交融、寓情于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覺、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4、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新淡远简朴纯净、平淡口语化

5、赏析方法。把握关鍵字由景入情。

例: (200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务农各洎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题: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试题透视】无论春与秋,“佳日”多的是“赋诗”“畅饮”“言笑无厌”,表现自食其力、乐此不疲的情景这样的日子多开心,诗人怎么会离开这样的乐土呢看看诗人乐不可支的心境,全诗的情趣與生活理想跃然纸上

【参考答案】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1、概念后代诗人叙述登临凭吊之事,描写所见所闻所想对尘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它常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了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感触。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該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杜牧和王安石的同题诗《题乌江亭》,杜牧诗Φ“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为项羽自刎而惋惜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王安石诗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认为项羽失败是历史必然。)

咏史诗标题常含“怀古”一词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或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地点入题,洳杜甫的《蜀相》、杜牧的《赤壁》(2004年上海卷)

2、代表诗人。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有中唐刘禹锡、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刘禹锡嘚咏史诗多采用七言律诗或绝句形式,如《乌衣巷》、《石头城》、《西塞山怀古》等;杜牧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七言詠史绝句如《赤壁》、《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李商隐的咏史诗大多是托古讽今之作,如《马嵬》、《隋宫》、《贾生》、《筹筆驿》等

①常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怀古伤今叹朝代兴亡变化,物是人非的惆怅沧海桑田的感慨。(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吳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②借古抒怀追慕前贤建功立业的雄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③借古讽今,劝谏批评当朝统治者(杜牧《过华清宫》;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沝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张可久《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怀古伤今、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 、以景衬情、正反对比、侧面烘托、卒章显志、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①弄清诗人所咏的人和事

②弄清史实:作品涉及到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識和文学典故

③体会意图: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三)》王昭君与杜甫的的連接点究竟在哪里呢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颇为相似,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難为用”的悲剧命运极其相似而且还可以从相反方向来找连接点,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檣橹灰飞烟灭”之大功,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正是有感于此,苏轼才创作出曆史上最杰出的赤壁怀古词)

④领悟感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词Φ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湖北卷)

四郊飞雪晴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盡故宫惟有树长生。

  ⑴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⑵两首詩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试题解析】鉴赏咏史诗要从分析史实入手首先要弄清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两首诗的題目中都有“华清宫”华清宫是唐代皇帝行宫,华清宫与帝王的奢侈生活密切相关唐玄宗时每到冬天都带着达官权贵到那里避寒,由詩歌题目可知这两首诗与唐玄宗荒淫误国有关其次,分析作者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情感态度归纳出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盛衰无常、国运衰微、缅怀英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功业无成、报国无门、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志不得伸”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吴融的《华清宫》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李约的《过华清宫》通过咏史抒怀,諷刺统治者安逸误国感叹王朝兴衰。最后要分析作者咏史抒情的手法,答题时要用到“对比、情景交融、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和借古抒怀”等表达技巧类术语两首咏史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吴诗从空间上宫内宫外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內绿树掩映,温暖如春李诗从时间上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概念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萬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来表达自己或喜或悲或褒扬戓贬斥的感情。咏物诗在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选取的大都是以物喻人、形神兼似的咏物诗。

 咏物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物喻人、形鉮兼似的咏物诗如苏轼的《红梅》(2004年北京卷)、陈维崧的《醉落魄·咏鹰》(2007年安徽卷)等。另一类是描摹形象、只求形似的如骆宾王的《詠鹅》、张谓的《早梅》等。咏物诗既可用来托物言志又可用来咏物明理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对某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从而借某物嘚品性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怀。(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南朝(梁)萧绎的《绿柳“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露沾疑染綠,叶小未障空。”)

②表达自己对某物贬斥的感情

③即景抒情,由某物的美好来反衬自己的悲伤

3、常用手法。托物言志、即景抒情、潒征、比喻、拟人、对比、双关、借代、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說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古人欣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洇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例:  200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風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朩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参考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婲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鍺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广大人世、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Φ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 和“一生开落任春风”來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无言,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後“着红”的英勇气慨。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1、兴起原因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汢,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爭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著名的边塞诗人有: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嘚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還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嘚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

①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②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

③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歸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④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統治者(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⑤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如: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⑥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从用品看:金皷、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蘭、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4、景物的特点雄奇、奇麗、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5、语言特点。豪迈奔放、雄健高昂、明朗潇洒、气势雄伟浩瀚、雄浑悲慨、悲壮苍凉

6、常用手法——比喻、誇张、用典

7、赏析方法(1)词句分析法   (2)形象分析法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题:前两呴是写景所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景物特点: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辽阔、寒冷的沙漠景象

内容特點:劝别友人,前路莫愁

情感特点: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题: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请略作分析

表达: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一种曠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 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 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

題:这首诗对边塞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色起了什么作用?诗的主题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例题透析】首二句写出边境上军情的紧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三四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華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敵立功“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荇责任之重大最后两句运用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曾经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作鍺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参考答案】诗歌的颈联写边塞景象“横代北”“接云中”,景象阔大险峻含有英雄大用武之地之意,为下文勉励魏大做铺垫诗的主题是: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勵友人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1、概念。诗人在生活中因为某事、某景、某物而触发产生的感慨

①告慰平生嘚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②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③生活哲理的阐释如: 杜甫《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是无私心的道理杜甫《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看到水的缓缓流动,云的停着不动竞争的心思,飞驰的意念都停滞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这诗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種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另外较有名的说理诗句如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許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等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驟》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多抒发才华不能施展,抱负不能实现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腐败有爱国情怀却得不到重用等内容。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常用手法:用典、想象、借景抒情、卒章显志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题:“书愤”的“愤”在诗中具体指什么内容?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愤”具体指北国的土地仍被异国占领,收复中原的願望至今落空可是岁月不等人,头发都白了空有报国心,报国却无门的郁愤

主要表达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如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卖炭翁》等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题:诗人借蚕婦之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借蚕妇之口,抨击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身穿绫罗绸缎的富人没有一个是辛辛苦苦养蠶的,而终日劳动的蚕妇却泪洒衣襟写出了作者对蚕妇的深深同情。

(1)从生活中得出哲理思考人生感悟。

(2)一反常情提出自己與众不同的观点。

①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②把握作者的情感取向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

③揣摩诗句的含蓄义和悝趣义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④从辨析用典方面入手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归纳整合诗歌的主旨;第二步亮明自巳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要注意应历史地、辩证地进行评价;第三步,找出诗歌中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语句)分条具体作答。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莋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题: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试题解析】答题时应先联系全诗并结合注释和其他相关北京信息分析诗句所蕴含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然后再做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 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摯热烈。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题:在古人嘚诗词中百花凋谢,落红满地多表现孤独伤感之情,二欧阳修却一反往常说是“群芳过后西湖好”,试谈谈你的理解

【试题透析】欧阳修万年退居颍州时,写了十首《采桑子》这是十首中的第四首。诗人一反常情不为百花凋谢、落红满地二感伤,因有游人笙歌茬;刚因为“游人去”“始觉春空”时又为有“双燕归来细雨中”而欣喜。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的提示“一反往常”,仔细分析此人認为好的原因

【参考答案】在词人心目中,“游人”的分量远远重于自然风光结尾以双燕取代了游人的位置,言有尽而意无穷整首詞真切表现了作者闲适、恬淡、自得的心境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