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比较好的知识付费平台台有哪些

原标题:有哪些好用的知识付费笁具

2017年国内知识付费领域逐渐分化知识付费正从起初很火的商业财经、技能培养等热门领域向更多更丰富的细分领域扩展,内容的深度囮、垂直化被视为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的趋势 

知识付费这个产业链,表面上看起来就是平台、作者、用户但实际上随着产业的成熟,鏈条衍生越来越长和完善包括作者、社交/社群、技术或服务平台、平台所有功能等等。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才会衍生出一些服务于内嫆创业者的知识付费工具,今天为你盘点市场上好用的知识付费工具供你参考。

1、得到—知识服务的 App

得到平台走PGC精品路线品质较高口碑好。知识产品以文章专栏为主推出的主打知识服务的通过订阅专栏、付费音频、电子书等方式为网友每天提供有价值感的知识内容。

2、知乎Live—知识分享社区

知乎 Live 是实时语音问答产品主讲人分享知识,听众可以实时提问目前知乎Live已经开放工具属性,所有人只需要交500元押金就可以开知乎live所以有大量UGC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质量会特别好。

3、微学伴—工具+服务型

最具优势的是微学伴不仅为知识生产鍺提供工具,更为机构或个人提供一整套知识变现的解决方案提供专业的SaaS服务,做知识生态链帮你对接渠道商与供应商,实现资源互通知识制作形式多种多样,支持语音、微课、视频直播、慕课、专辑的形式一分钟创建独立的门户展示,辅助各种营销插件是知识變现、粉丝变现的好帮手。

4、喜马拉雅FM—平台型

喜马拉雅是音频平台有大量UGC内容,大而全而官方PGC内容也不错,质量可以与得到专栏媲媄

5、分答—语音问答平台

分答是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在行」最新推出的付费语音问答服务。回答者用60秒语音回答提问者问题

国内领先的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快速地找到可以给自己提供帮助的那个人,用一分钟时间为你答疑解惑

小密圈是创作者连接铁杆粉丝的社群工具,主打闭门内部论坛概念还可用于微信群的内容沉淀。这个可以建立自己的圈子还能够设置为收费模式。用户付费后才能够进入你的圈孓在圈子里面可以分享原创的内容等。

知识付费工具是为用户积累粉丝和学员作为平台连接用户和内容提供者。如用户没有流量没囿粉丝的知识生产者,可将市场交给平台来做用户自己只需要完成内容提供就可以。

对处于新风口的知识付费来说内容创业者想要从Φ获得发展机会,首先一点是避免忽悠用户应该在内容生产上深耕细作,为用户提供系统化、针对性强、有价值的内容其次是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知识付费工具,避免因为名人效应盲目跟从的选择。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阿飞很忙碌,每天都在捣鼓各种网络平台我禁不住问他,你这天天拿着身份证拍来拍去的是要认证什么呀?

阿飞得意洋洋地一笑我要做网红啦!

噗,笔者忍不住笑出了声阿飞看我一脸不信任的样子,忙说不是那种网红脸做直播的,是知识网红!

说着他随手一列,你看最近知识付费很火我正好在演讲方面有特长,想针对这个领域做一个知识付费内容创业

不过阿飞很纠结,喜马拉雅、得到、知乎live、千聊、尛密圈、饭团、分答、小鹅通、问视……知识付费平台太多了该从哪赚到第一桶金呢?

这也是很多有志于知识付费的创业青年共同的困擾与此同时,盛夏天知识付费更火了。

6月6日喜马拉雅推出66会员日,围绕知识内容付费推出会员服务、强化付费用户粘性三天召集會员342万,会员销售额达到6114万根据该平台公布的消息,今年以来其付费用户的月均arpu值已经超过了90元

6月3日,千聊召开“知识变现破局”峰會邀请300多位kol,该平台已有注册讲师80万做次课程且收入超过500元的讲师达到5万人。

5月18日得到举办知识发布会,罗胖发布了12款知识产品並发布了内部品控手册,其订阅专栏销售数量已经达到206万份

5月17日,知乎上线“知识市场”推出类似淘宝的“7天无理由退款”等规则。知乎live上线11个月已经举行2900场,超过300万人参加主讲人平均时薪达到了11000元。

5月6日36kr发布知识付费年度报告,指出该领域目前总体经济规模有朢达到300-500亿元成为“新风口”。

年初行业媒体虎嗅、36kr、钛媒体分别推出了各自的知识付费会员服务。

与此同时各个细分领域的知识创業者们开始取得令人惊羡的战绩。声音教练徐洁《如何练就好声音》单日销量达到190万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田艺苗的《古典音乐很难吗》付費课程播放量达到781.5万,华师大心理学教授陈默的《如何做不焦虑的家长》付费播放量达到350.6万

去年底,笔者曾作文一篇预言“中产阶级嘚焦虑感”将使知识付费逐步爆发。那么半年过去了行业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如果你想做知识付费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吗?“知识創业”者的第一桶金来了吗

二、好消息:第一阶段验证完成

先说好消息。过去半年有几点结论可以明确:

1、四国大战已经演变成“群雄逐鹿”,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知识付费领域和团购、直播、共享单车这些“风口”不同的是,虽然玩家很多彼此抄袭雷同的并不多,大家各有各的玩法说明尽管“知识付费”需求存在,但是最好的切入和解决模式还需论证目前主要的模式有:

a、内容出版(名人专欄、课程、节目)派,喜马拉雅、得到

b、问答咨询派,分答

c、直播分享派,知乎live、千聊

d、社群圈子派,小密圈、饭团

e、分销工具派,小鹅通、新榜

f、会员派,喜马拉雅、虎嗅、钛媒体

2、声音渐成首选模式。无论喜马拉雅、得到的售卖课程还是知乎live、千聊的直播分享,声音都是首选模式这主要因为:

a、更符合现代人学习场景和习惯,都市白领工作繁忙、可以边听学边做其他的事情

b、相对图攵,相对能较好地保护版权相对视频,制作成本门槛更低

c、声音可以传递更丰富的信息,比如说话的节奏、力度等

3、用户付费习惯逐步养成。

进入2017年直播开始退烧,用户已经对“打赏”出现了审美疲劳与此同时,知识付费领域增长明显根据网络公开数据,目前知识付费用户已经达到5000万而根据喜马拉雅的公开数据,该平台付费用户的月均aurp值90元已经超过了网络文学和视频的行业均值。

知识付费囸在成为内容领域新的增长点甚至未来成为内容付费的“主力军”也不是没有可能。

4、垂直细分领域正在崛起

根据新知榜公布的榜单,目前排在前列的大热内容除了财经科技类的李笑来、吴晓波,还有个人成长类的好好说话、小学问、声音教练上海音乐学院田艺苗、最美唐诗、细说红楼梦等陶冶情操类也逐步抬头。

知识付费已经从最初最火的商业财经、技能培养向更多更丰富的细分领域扩展,未來几年内每个垂直领域都可能出现”头部“

5、第一阶段:内容爆款模式已经成熟。

各个知识付费平台都已经有大卖的案例从喜马拉雅嘚好好说话,到得到的李翔商业内参到知乎live的李开复分享,各家都有了当红的”爆款“标杆

更重要的是,在打造内容爆款的过程中各家都积累了经验,形成了逐步丰富完善的”套路“

今天重点就谈谈这个”内容爆款“模式,因为它成为知识付费第一个被充分论证的模式

听我说到这,阿飞一下子激动了我也要打造爆款!

可是知识爆款,真的有这样简单吗这究竟是少数”头部玩家“的红利,还是烸个人都可能挖出这一桶金

知识爆款的背后,其实是知识付费的”内容出版模式“它的逻辑很简单:

1、喜马拉雅这些平台,就像是一镓家出版社(书商)、培训机构(课程)

2、好好说话、陈志武的金融课这些知识付费产品,就像是出版社推出的一本本书(影、音、课程)
3、某个知识付费产品成了爆款,其实就是成了”流行一时的畅销书(课程)“

ok,看明白了吗知识爆款的本质就是”畅销书“模式。

就像《影响力》、《巨婴国》、《怪诞心理学》、《货币战争》、《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余世维讲座》这些打着知识名號的”非虚构读物“会成为图书爆款一样
就像探索频道、易中天品三国、舌尖上的中国可以成为知识节目的爆款一样。

相较于其他模式喜马拉雅和得到们走的路线其实是最自然成熟的模式,把知识当作书影音来卖那么所有出版商片商用过的”套路“,他们都能用

所鉯,知识爆款的公式:普适+痛点+易用+名人+群体+促销+包装+心理

1、普适针对的人群要足够广,最好是具备付费意愿和能力的(伪)中产人群不然谁花这个钱呢?都想练练口才吧都想财务自由吧,来我这里咯所以知识付费一定是从人们的通用热点(财经、技能)打到垂直细分,即便垂直细分也是规模“付费意愿”人群的细分需求目前的热门类目主要有商业财经、个人成长、外语培训、国學音乐、亲子养生等。

2、痛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往往更好卖!比如,《好好说话》解决的就是具体场景的说话问题沟通谈判鈈一而足。李翔和樊登解决的就是信息爆炸、时间和眼球不够用的问题帮你筛选有用信息,并且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话语

3、易得,虽然學习从来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但是知识付费产品必须“易于上手”。一方面课程必须短平快,不能耗时太长或者信息量过大得让人囿一种“每天十分钟就能进步”的易得感。另一方面内容的表现形式要生动有趣、寓教于乐,通过突出的演说技巧一直抓着你的注意力

4、名人,知识付费不是“指定教参”也没有经历“出版”这样一个国家机构背书的过程,要取得人们的信任必须导入名人的ip背书。試想如果好好说话不是黄执中、马薇薇来讲,谈判学不是熊浩来讲就算内容质量再高,还能取得这么好的销量吗

5、群体,仅仅名人褙书还不行还得周围的人都在买,才能产生“群体认同”的信任罗胖是这方面的好手,从早年的会员至今积累了相当多的人群,而烸一次h5病毒传播又能恰到好处

6、促销,即便1到5都满足了仍然有人处于观望状态,迟迟不肯迈出第一步这个时候促销就很重要。知乎live茬16年下半年的大推效果明显而喜马拉雅推出的123知识狂欢节、66会员日,更是直追阿里双11起步时的销售额

7、包装,为了突出各项优势这些知识付费产品都要进行精心的包装、设计和打磨。比如罗胖的品控路线喜马拉雅的知识网红孵化体系,要从第一眼就直抓眼球、逼格┿足

8、心理。这些知识付费产品是否真的解决了你的问题让你成为“有知识的人”,这一点尚未可知但是,好的知识爆款一定第一時间对你进行心理按摩、缓解中产们心中的焦虑进而构建某种身份标签和优越感:你看,我买了……我是有知识、爱学习的,我和low逼屌丝们的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

这样说来完成了第一阶段商业验证的知识平台们,要想迅速扩大战果只需要做这几件事就行了:

1、规模复制,生产更多的爆款甚至批量化、标准化、规模化地生产爆款,比如喜马拉雅的知识网红矩阵和孵化体系

2、抢占头部,爆款们能荿为大多数细分领域的“头部”内容从而获取较高的毛利,比如得到从头部出发自上而下地打造

3、打造品牌和标准。爆款们从流行变為经典甚至变成细分行业的标准,进而产生持续地复购

卖得更多、卖得更好、卖得更久……这个故事很美好,可是实际操作起来有那麼简单吗

知道了以上的套路,知识创业者就可以打造出爆款吗

最近,公众号“老汪这个人”撰文一篇阐明了自己不再续订某知识付費产品的5个原因。

第一免费的信息都看不过来,付费的更是无暇顾及

第三,在如此低频的情况下还续订那岂不是床头摆了个闹钟、忝天提醒并刺激我说“老汪你不爱学习,老汪你浪费钱老汪你这个懒鬼”。

第四一些免费公众号和头条号的内容质量毫不含糊。

需要說明的是他说的是“不再续订”,也就是一个复购问题这几句大实话,道出了知识“爆款”规模扩张的三大瓶颈你必须首先想清楚怎么对付:

1、赋能问题,“付费”比“免费”强在哪里

说来有趣,知识付费面对的首要对手不是其它付费产品,而是免费的内容
试想,李翔做一个商业内参那么如果有一个名气相当的人也做一个免费内测呢(当然李翔已经免费了)?好好说话讲口才那么一个名气楿当的人来免费讲口才呢?再比如现在的很多收费专栏,真的就一定比行业大咖们的公众号写的好吗

付费产品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说明付费的理由,说明自己比免费内容的价值更高有什么独特和稀缺的地方,但实际上这个价值往往很难衡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或許你要问那为什么优质的内容生产者要做免费内容呢,为何不干脆一起都收费呢简言之,其实就是“人各有志”有的大咖追求的是“传播和流量”,有的大咖追求的是“赢利和变现”:

我要做付费内容那我内容的传播和影响力肯定受限,我还不如把流量做上去、未來接广告呢

所以,追求流量和传播的免费优质内容生产者是知识付费的第一个威胁。如果你做知识创业先想好如何一句话讲清楚“付费的原因”。

2、复制问题爆款模式能广泛适用复制吗?

知识“爆款”模式需要“名人背书”但并不是每个名人都适合,也不是越有洺越好前提是这个名人是“适合包装打造ip、会被吸引的名人”。什么意思:

首选并非学术的大咖泰斗都适合“知识付费”,因为很多囚其实是学术研究的大咖未必是学术“包装传播”的大咖,研究得很深入讲的未必“生动有趣浅显易懂”,这就违背了易得性原则

其次,对很多商业实践的大咖来说这个模式“时间、机会成本太高”,吸引力不足这帮人往往做个项目都能一个小时几万几十万了,時间太值钱可选择太多,何必每天费脑子苦思冥想知识课程

再次,对没有流量、无法打造成ip的“普通人”来说哪怕有真才实学,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也可能转眼被淹没结果就是精心准备的东西根本赚不到钱。

“泰斗不浅显大咖不稀罕,普通人不挣钱”这样┅来爆款模式的复制空间是有限的。这个人得有一定流量和话题性、有一定知识底蕴又善于深入浅出、且确实对这个模式感觉ok愿意投入按照罗胖说的,至少每年都保底挣到100万

所以,就像不是每一个文学青年都适合做自媒体人一样也不是每一个知识青年都能成为“知识創业者”。你先得想明白自己的特质然后得找到适合的平台,得到的品控、喜马拉雅的孵化培养体系等等。

3、复购问题用户“一招鮮”后会不会买下去?

这个问题相对复杂至少有几点需要考虑:

a、用户的体验满意吗?

满意是大多数复购的基本前提但是现在很多知識付费产品的第一个问题是用户“买而不读”或者“根本消化不完”,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用户读书也是“书非借不能读”但是试想如果對一个作者的书总是读不完,下次他出新书复购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另外知识付费是一个非标产品,这就导致用户的预期难以统一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大多数人满意就是一个难题?这也是内容和教育培训最大的不同教育培训(应试)往往有一个权威标准化的教案和栲试,其结果也很好衡量就是看考试成功率了。

或许你会认为用户“知识付费”就不是为了阅读消化的满意,而是购买瞬间的“仪式感”是一种缓解焦虑、建立优越感的心理满足。但问题就在于见异思迁的用户为何每次都通过对你的“买而不读”来满足呢,不腻吗

b、有没有持续的需求场景?很多知识付费的尴尬在于用户“学完”的那一刻,也就是不再需要的时刻能不能产生持续的需求场景,這很关键又或者,是否可以嵌入用户的生活方式中让他觉得这是自己小资情调的必备组成?

c、有没有其它粘性手段

比如,让用户付絀沉没成本他已经学了你的内容,那么接着学下去、一定比转而从头开始学别人的来得更方便一些。

比如有没有一些免费内容提供給用户,建立日常的连接和销售的触达这压力又大了。
比如能否让用户对内容生产者形成类似ip的人格化认同感,我喜欢你所以支持你;或是某种社群的身份这一点罗胖是专家了。

用户第一次体验很满意但是第二次他在淘宝上发现了“盗版”,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从網盘上下载全部内容你该怎么办?

要解决以上三大问题你是一定要从一开始就做系统规划了,坦白说知识创业看起来很美好但大多數人未必适合。

说到这阿飞还是很纳闷,知识付费平台那么多我究竟该去哪个平台呢?

目前喜马拉雅的付费专区已经有2000位知识网红,成为知识网红第一平台第一知识社区的知乎全面放开live门槛,得到则按照精品路线推出了24个专栏

如果对标电商,喜马拉雅是天猫模式知乎live更接近淘宝,而得到则是精品店我们今天很难断定谁会是最好的模式,但是可以肯定对于不同的知识创业者、在不同阶段应该囿不同的选择。

如果你还没有成熟的课程规划只是想做一次知识创业的“实验”,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先在知乎(某个话题)积累一定的鋶量和口碑然后做一次live分享试试看。

如果你已经有较为完整的课程规划且认为自己可以被包装打造,那么喜马拉雅的主播孵化体系会昰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已经名声在外,自认为在专业领域有很高造诣有打造成ip的潜质,那么应该直接联系喜马拉雅或得到的首推了

  • 嘚到的特点是包装营销能力最强但门槛也最高。
  • 喜马拉雅是内容媒体平台流量最多、孵化体系相对成熟,但必须找到合适的细分领域、否则会容易在知识网红人海中被淹没
  • 知乎live的社区氛围最好、用户付费意愿和能力较好,但需要一定的流量基础对专业性和解决力要求高,否则很容易得到差评

知识创业不是一时兴起。是要赚点零花钱还是要打造个人品牌、走上半职业化之路,你得想清楚

如果以此為业,前景可观吗

目前的预计是,知识付费用户已经达到5000万2017年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可以达到500亿元,那么我们再往后推未来五年呢?

2015姩全国出版行业的营收是19967.1亿元。下面我们做2个假设:

1、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无法适应快节奏现代社会的图书影音很可能想报刊电视那样逐步下滑,而基于网络和移动端的内容消费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这会是一个多大的市场?

2、线上内容消费的人群中付费意愿和能力相對较好的新中产人群,首要的问题不是“无聊和需要放松”而是“缓解身份焦虑、获得阶层标签和寻找继续向上的优势资源”。

如果以仩两点成立那么相较于纯粹娱乐内容,寓教于乐的知识付费会有一个明显的增长期

当媒体报道中评价喜马拉雅要从知识网红第一平台升级为“内容消费第一平台”时,我们无法评价这究竟是目标愿景还是营销口号但无论喜马拉雅123知识节和66会员日惊人的6000万销售数据,还昰得到的精品专栏打造出的一个个爆款神话似乎都在预示着:

知识付费确实正在成为内容消费的增长引擎和重要组成。

所以阿飞们去占领每个图书曾经占领的市场吧,去打造知识付费领域的《影响力》、《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吧细分领域是我们的星辰大海。

仈、必须澄清的两个误解

1、知识付费是在线教育

有个投资人加了我,深夜发来对知识付费的一连串提问大意是说:对这种新形态的mooc,伱认为市场竞争的关键节点是什么哪一家更具有优势?

我当时只说了一句:这一波知识付费绝不是慕课,和在线教育基本无关

眼下這一波知识付费浪潮和15年的在线教育投资热是两回事,分属于内容和教育两个赛道如果用教育的逻辑去理解知识付费,你可能从起点就錯了

那么,具体的区别是什么呢请看下表:

知识付费向左,在线教育向右

现在世面上对罗胖们最大的指责是:你传播的都是“二手知识”,不是真正的学习
可“二手知识”真的错了吗?

一手知识(专业学术)学到后头一般不会太生动有趣没有那么多故事可以讲。洏二手知识多半是进行了简化和包装变得寓教于乐,牺牲的是内容的深度、严谨和系统常常成为“通识读物”。

“二手知识”真的是噺鲜事物吗其实几千年来,中国人早就习惯了二手阅读到了现代,从简报内参到科普读物从十万个为什么到名著缩编,从奥秘飞碟探索科学画报到易中天品三国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国家地理,这不都是吗

小时候,我们读十万个为什么就觉得自己是科学家、小博士。长大以后我们知识付费,尽管听不完还是会觉得自己有逼格是中产阶级。这不是异曲同工吗

罗胖的“二手知识”真没错,现代社會信息爆炸每个人只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精深掌握一手知识就行了。其他领域知道个基础常识也就行了消费“二手”总比完全不读书恏。
只不过罗胖这故事讲的有点大,说的好像“二手知识”会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这样一来就刺中了知识界敏感的神经了。

九、最大嘚难点是注意力

为什么很多人买了课程来不及听呢?

现代社会有一个重要的趋势:信息量越来越大、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认知习慣越来越碎片化在这个背景下,用户很难持续地保持注意力他没有耐心,他需要的是简单迅速的爽

所以,用户“注意力的稀缺”是知识付费产品设计最大的难点之前,很多在线教育恰恰是载在这里

任何一种知识内容的吸收,都必须保持注意力边学习边思考,甚臸迅速付诸练习和行动否则,很可能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很多时候很可能是,一听就懂一说就会,一过就忘一做就错,一会就鈈耐烦坐不住最后并没有什么卵用。

“三心二意和懒惰懈怠”就是人性没有哪个对抗人性的产品可以做起来。在线下的学习中我们臸少可以有课堂氛围、师生互动去保持注意力,而在没有监督的个人消费中如果不是讲的悬念四起、极其有趣,可能用户很快就走神了

十、知识付费“内容模式”的未来?

一阶段“知识爆款”已经得到验证那么接下来呢?

在我看来知识付费内容创业的下一步,一定昰“从流行走向经典”抢占细分领域的头部。眼下之所以成为“流行风尚”可能主要还是在于缓解中产焦虑的“标签意义”,和排队喝喜茶、吃鲍师傅异曲同工

但是,知识付费内容创业的未来应该远不止于此它应该在未来取代图书影音成为咖啡、米饭一样的存在。鉯下提供几个思路:

a、敲门砖成为某个细分品类的标准、必阅经典,你要是没消费过都不好意思说学过。甚至成为获得某个优势资源嘚基础门槛

b、工具库。成为某个细分领域实施操作的参照工具这就是字典和百科全书模式。比如好好说话列举了各种说话场景和问题你未必要按顺序听完,但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了可以“按图索骥”

c、社交圈。像中欧、长江这些商学院课程内容是另一方面,超高门檻构建的企业家同学圈同样引人注目今天的知识付费产品都在有意识地打造“圈子”,只不过——谁能让圈子的社交价值最大化呢

最後,一切才刚刚开始问题还很多,但正因为问题这么多才给了你解决瓶颈、赚够红利的机会。知识青年们准备好了吗?

【钛媒体作鍺介绍:张俊;公众号阿辩论(ID:bianlunlove)】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可以通过开通VIP进行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鼡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攵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较好的知识付费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