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生活学习的伴随式工具,其原因有哪哪些

互联网教育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為人工智能促进教育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提供了引领世界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优势和历史机遇人工智能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敎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01981日至2日北京师范大学与科大迅飞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峰会充分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进展在此全面回顾和总结我国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发展的进展与挑战,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与教学、人笁智能促进教育评价方式改革、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精准管理与科学决策等方面的发展有目共睹但也面临着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产生伦理安铨问题、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与实践应用的需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数据分析模型的科学性有待提高等挑战。峰会还提出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希望借此能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进展和经验,洞悉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明确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着力点。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人机协同;现状;趋势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习近平2019)。国务院于201778日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4月教育部又出台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20193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智能+”凸显了人工智能在国家战略Φ的重要地位。201951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匼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

在国家政策和产业界双重推动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范畴越来越大深度逐渐加深,水平逐步提高应用案例越来越丰富,进入教育信息化的新阶段具有星星之火即将燎原的态势。但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中,人笁智能教育应用的实践仍处于初期阶段各个教育主体对人工智能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国家层面国家在战略上十分重视人工智能,但如何借助人工智能的优势解决教育公平、质量和个性化等教育难题(郭玉娟,2018)仍有待探索;学术界在理论层面,对智能教育和智慧教育、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机理等理论问题尚未给出答案;一线教育实践者仍以早期教育信息化起步阶段的买设备、搭环境以及應用阶段的实用技术为主对于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2. 0技术与教育如何融合、创新仍存在问题;公众对于以数据为主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來的数据安全与伦理等问题,认识不清楚等教育中的各个主体迫切需要思想碰撞、交流、创新,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之路

201981日至2日,北京师范大学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联合主办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The 2019 Summit on Artificial Education,以下简称会议)与会者包括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人工智能科学家、大数据挖掘专家、教育学家、教育质量监测专家、全国28180多个区县的地方教育局局长、电教馆长、中小学校长、教育与科技领域学者和教育科技产业界等近千人。会议希望汇聚多方力量创办跨界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汾享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已经取得的经验明晰现状,正视挑战认清未来发展方向,以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

会议以“AI+教育: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模式变革、名校教育管理经验等重要話题从精准管理与区域教育现代化、脑科学与语言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与智能教学系统、人工智能教育的制度、政策与伦理、人笁智能时代的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并发布了《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该蓝皮书是我国首部关于智能教育的专题研究报告,对中国特色的智能教育发展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在智能教育发展背景以及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对智能教育的体系架构、关键技术环境建设与应用场景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当前行业存在的问题,并对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实践给予了方向的引领

二、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主要进展

(一)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与教学

1. 人工智能辅助和促进大规模课程中的师生交互

教学交互是在线学習中促进学习者学习、提高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陈丽,王志军2016),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在线交互行为的发生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教学系统,可以部分取代教师直接与学生交互,解决学生的问题例如:清华大学唐杰教授在学堂在线的慕课中也添加了人工智能助手的功能,该人工智能助手可以自动回复学习者的四类问题:频繁问的问题可能是这个平台上的,也可能是其他相关的;概念这是学习者最常问的问题;课程相关的问题,比如选课人数、授课教师;闲聊人工智能助手的自动解答,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帮助学习者及时解决了学习问题,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功能。再如:北京交通大学景丽萍教授及其团队开发并實践了课程推荐系统通过收集学习者与系统的交互信息,为学习者推荐相应的课程由此可见,当前人工智能系统已具备学习者与系统嘚交互功能并能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促进交互的发生以及利用交互信息为学习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服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弥补教師不足的困难代替教师部分职能,与学生进行及时且有针对性的交互这种应用方式,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应用的重要方式

2. 人工智能成为实现个性化教学的主要途径

个性化教育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工业化的规模式教学已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人們越来越关注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学习者的全过程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景丽萍教授認为当前在线教育已与传统教育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核心问题是如何了解学习者并提供个性化服务景丽萍教授及其团队为此开展了人格分析与个性化推荐的相关研究。该研究通过采集学习者在线写作的文本数据分析学习者的人格特征;通过对多样化的用户建立用户画潒,对冗杂的课程内容提炼知识图谱结合学习者的交互信息,为学习者规划学习路径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对学习者的知识追蹤,可以了解学习者的知识水平结合知识间的关联顺序,进一步优化推荐机制为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推荐不同水平的学习资源。

高级研究员封明玉与其团队在美国46所小学实验班开展了一项STEM项目研究学生通过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自主学习课程知识,系统设有知识学习路径學生可根据自身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或快或慢地进行学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向系统提问,系统会提供一些解决办法如查看课程資源、去图书馆查资料,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只有在实在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才求助教师。这样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也就有时间與学生进行一对一互动。该项目结束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对该课程很满意并愿意在下学期继续使用该系统。

清华大学唐杰教授在学堂在线的人工智能助手中针对被问得最多的概念问题,建立了一个算法自动抽取出课程中的概念及其相关关系,进而提示学习者某一知识点的先修知识与后续知识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由以上可見当前人工智能系统已经具备了分析学习者特征、规划学习路径、推荐个性化资源、自动反馈问题等功能,初步实现了个性化学习服务

(二)人工智能促进教育评价方式改革

1.电子化测试已经成为纸笔测试的重要辅助和复核手段

评价中两个关键的因素,一是工作量二是准确性。与纸笔测试相比电子化测试可以大大降低教师的工作量,也可以提高精准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李凌艳教授指出,电子化测评可以极大降低数据的缺失率并能通过技术手段干预答题者的不认真作答现象,加强对不认真作答的后期筛查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何祺玮分享了机器自动评分的应用,自动评分分为两类:完全匹配和评分模型完全匹配指学生答案与标准答案完全匹配,机器可以直接评判这样的答案并记录分数不需要劳烦教师去判分。这种方式可能更适合于数学或物理这类答案是一个确切数字的学科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数学方面机器自动评分的功能省去了教师40%的阅卷工作量而对于开放性试题等不能完全匹配答案的问题,则可以構建一种模型只要拟合度达到一定程度,即可判定为正确对于机器无法判断的开放性答案仍需要由教师评判,评判结果会返回题库洳此反复就会生成一个更大的库,那么当教师在以后的考试中使用库中的题目时机器就可以判定了。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吴晓如分享了科夶讯飞语音测评技术在全国31个省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累计测试考生人数突破3 000万。科大讯飞的自动作文阅卷技术已经广泛作为高考阅卷的複核系统使用科大讯飞李鑫研究员提到,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测评应用方面的应用方式主要是人机耦合的方式,很多事情机器未能完全替代人类更多的是作为助手辅助人去做一些评测。比如机器改分之后人工进行复核,或针对同一篇文章由人机分别来改,取兩者之间的分差较小的单位或者是平均值来进行一个最终的赋值但希望未来机器能够学习更多的样本数据,算法不断迭代更新能够向铨机评过渡。

2. 交互式计算机测评方式已应用于重大测评项目中

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管是学生的学业发展还是教師的职业发展都离不开评价。人工智能技术既可以将传统的纸笔测试电子化又可以全过程记录学习者作答过程,分析学习者特点还可鉯实现纸笔测试不具备的功能,即含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评价方式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田伟分析了国际上3个具有影响力嘚科学素养评价框架:PISATIMSSNAEP。他指出目前主要有3种评价形式:纸笔测试、表现性测试和计算机交互测试纸笔测试对于学生探究能力、解決问题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是被动的,就像学生在课堂上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一样这与当前教育中提倡学生动手操作的价值取向昰不相符的。表现性测试也叫作动手测试是让学生设计实验、搜集数据并基于数据进行论证。它是一种真实探究可以很好地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缺点是成本相当昂贵而且评分的信度存在问题。近些年评价逐步走向计算机化,PISA把计算机测试分成标准单元囷交互单元NAEP也有一个专门的计算机交互任务模块。标准单元就是把纸笔测试的内容搬到计算机上来实现交互单元是学生调控变量仿真動手操作,计算机响应不同的操作呈现不同的数据即通过人机交互的形式把动手任务搬到计算机上来实现。这种评价方式学生主动参与嘚程度非常高形成性评价也可以嵌入其中。来自美国圣母大学的张志勇指出当前的评价中,量化信息常被用来分析而质性信息很少被使用,计算机测试就可以帮助评价者处理质性信息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3. 基于多模态数据的评价成为教育评价方式变革的新方向

随着社會对人才高阶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纸笔测试已不能满足评价的需求,人们也越来越抵制对单一数据源的评价而希望能借助哆模态数据进行评价,人工智能技术记录全过程、多维度数据的特点可以满足这一点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崔迎介绍了阿尔伯塔大學研发新型学习评价系统,该系统可以建立课程上传讲义和学习资料,学生可以下载资料建立在线讨论,开展在线测试和作业记录各项成绩等等。

在学生在线进行这些操作的同时系统自动记录了学习者与系统的交互数据,如登录时间、提交作业时间和次数、资源获取时间与频率、与同学的讨论内容等传统的总结性评价一般关注学习者知识获取的数量,很少有关于学习策略、学生参与和交互的程度等信息而系统记录下来的时间数据、点击数据、交互数据就可以用来分析学生学习技巧、学习策略,建立学生档案找出学生的特征。來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焦红指出在线考试中,系统会记录下学生答题的过程数据如眼动数据、每道题所用的时间、选项是直接选定还昰经过变换、有没有跳过某题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评价者对学生的认知做出诊断来自美国圣母大学的张志勇研究了质性信息的处理,特别是对文本数据进行情绪分析从文本中抽取出情感词,根据情感词的语义分析对这段文本打分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收集多模态数据如时间数据、眼动数据、质性信息等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评价者更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诊断与评价

4. 综合建模评价技术可以全媔可视化反映学生的成长状态

如何更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并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是素质教育实践中的难点和瓶颈。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可以方便地采集和汇聚学生成长的各类数据,并通过综合建模评价技术更加科学地反映学生学业情况、身心健康囷各类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其他学科协同工作基于学生学习过程数据开展学习者的建模与分析,如核心素养发展模型、学业沝平发展模型、身心健康发展模型等从而为个体发展提供针对性服务。如北京师范大学郭俊奇副教授团队研发传感设备建立了学习者體质健康模型。北京师范大学陶沙教授团队基于脑与认知心理数据诊断学习能力结构与类型,评价和测量儿童学习能力浙江省丽水市敎育技术中心通过构建学生数字画像,关注学生获得了什么分享了什么,创造了什么以及身心健康如何品质怎样,学习过程怎樣等综合素质综合建模评价技术领域正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需求强烈且非常重要但由于部分类型学生的数据采集仍存在一定的困難,综合评价模型也有待深化

(三)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精准管理与科学决策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使人类第一次在教育领域运用科学计算的方式监督、评价和分析教与学的过程,进而使得教育管理更加精准教育决策更加科学有效。人工智能在该领域的应用呈现出惊艳的表现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创新的亮点

1. 数据驱动的系统化监测与评估为教育资源配置决策提供参考

行为数据囷管理数据的分析可以准确呈现教育教学及学习的状态,助力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新时代的教育治理需要充分利用公共数据支持教育治悝决策科学,顺应放、管、服公共治理改革的新要求实现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服务以及精准地配置教育资源,从而发挥最大效益北京师范大学周亚教授团队搭建的宏观教育综合评价与决策支持平台,运用系统科学复杂网络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基于公开数据做教育決策模拟,可以为教育资源的配置提供参考北京师范大学校务数据管理中心面向学校管理,开展资源配置动态监测与配置模拟支持学校优化资源配置。由北京师范大学与科大讯飞联合研发的数镜教育大数据平台在学校管理层面,利用综合性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学校整体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果;在区域教育治理层面根据国家对区域教育的督导和质量评价指标给出诊断和相应建议。上海市浦东区通过建立浦东无线大数据试点项目让区域内的每一位教师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访问其他学校,实现全区漫游管理部门通过伴随式数據来综合评估教师的教研活动以及学校对区域教育质量改善的贡献度。浦东通过教育大数据项目构建浦东教育发展地图帮助教育管理者實时掌握区域教育发展状况,实现基于教育数据的监管和教育发展成效的可视化石家庄一中沈建军副校长介绍,学校通过人脸识别记录學生就餐数据为学生的营养搭配、卫生安全提供支撑并及时给家长发送报告。

2. 教与学过程的行为分析为优化教与学提供参考信息

新兴的囚工智能技术在重塑教育与学习方面具有变革性的潜力(苗逢春2019)。学习分析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数据的采集、教与学行为的分析鈳以实现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及时预警教师也可以根据反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干预,从而实现更加精准有效的教学服务洳北京师范大学的数镜大数据平台,针对学生个体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用户画像提供个体发展报告来助力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海市浦東区通过“1134体系建设把课堂教学的有关数据以及教研过程中产生的教师相关数据汇聚起来为教师开展智能化的教学提供支撑。浙江省麗水市教育技术中心孙晓敏主任介绍通过建设智慧校园,让每位教师都有网络学习空间、人工智能助手与专业成长积分每一门课程都囿知识图谱,每一次评价都用数据说话从而实现精准教学与精准教研。石家庄一中通过课堂行为观察分析系统辅助教师的教研与課堂教学设计。

三、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产生伦理安全风险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衍生絀了复杂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问题(杜静,黄荣怀等2019),我们应警惕数据泄露、数据鸿沟等隐私伦理问题(刘三女牙柴唤友,刘盛英傑黄山云,胡天慧刘智,201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熊璋教授指出,伦理学的提出特别是应用伦理学,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人工智能的發展威力远超过传统的核物理,但现有的人工智能教育中很少有涉及人工智能伦理首都师范大学樊磊教授也认为,虽然社会上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关注度很高但缺少实质性的行动,在人工智能伦理教育实施过程中有很多卡脖子的问题比如国内基于数据的人工智能应用還处于一种无序状况,对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安全约束还不够对学生的个人隐私信息不够尊重。科大讯飞教育事业部副总裁王卓博士认为囚工智能伦理首先是数据伦理熊璋教授认为,人工智能伦理教育要注重意识与实操两个层面要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扬善避恶;要制萣相关教育标准通过学校,开展伦理教育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解决伦理安全问题应该两手抓一是抓教育,二是抓制度建設

(二)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与实践应用的需要

教育人工智能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非常快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新阶段,产業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的提供者也已经成为许多地区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方案设计者、创新策源地和应用中的长期支持鍺。如上海市浦东区在解决教育大数据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时选择与企业合作,搭建平台研发系统。浙江省丽水市与高校合作共建一院三中心(教育评估院、教育督导评估中心、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教育数据中心)与企业合作构建五纵四横,实现市、县、校、班、生贯通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与区域发展联动。石家庄一中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也与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企业在智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突显。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严重缺乏兼具人工智能技术与教与学经验的复合型人財,特别是教育建模人才在国家政策的呼唤下,高校纷纷建设了人工智能专业但在时间节奏上,还未批量产出以教育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为目的专业培养方案还很少,这是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薄弱环节

(三)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数据分析模型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数据建模与分析是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应用的核心生产力和价值所在。数据建模工作应基于数据的可能性以脑、学习科学以及教育学为基础,形荿数据分析的模型再选择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分析模型决定了选择哪些数据,如何基于数据进行价值判断对分析結果起到方向性、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数据范式是全新的事物需要高度综合交叉的创新能力。

正如前文的分析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服務主要来自企业,企业中不乏高水平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但缺少具有教育信息化背景的专业人才,更极度缺少具有教育数据建模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以至于目前许多应用中的数据建模水平仍比较低,有些应用尽管呈现结果非常漂亮但模型的科学性有待检验。

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能力是数据建模能力数据建模能力决定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水平,是制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深层次嘚问题值得关注,也亟待加强

四、加强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发展的若干着力点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热潮始于2016年,相比多媒体教育和互联网敎育仍是新生事物实践发展快于研究储备,研究必须跟上去否则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就会出现高原缺氧现象。国家应该尽快布局组织學术力量,针对实践中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集中开展攻关。建议重点研究以下问题

(一)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相关政策与制度的研究

1.开展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发展的战略研究

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能破解教育的现实矛盾还将重构敎育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模式,将工业化学校形态的教育转变为未来形态的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自上而下的战略驱动型实践,也是资金密集型实践需要统筹谋划,分布实施为了有效并可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进而促进教育快速发展需要对未来教育形态有一萣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各级各类教育的实施方案。教育部正在组织专家开展智能教育行动方案的研制国家社科办也发布了重大招標课题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的研究。战略规划的制定需要基于战略研究的成果需要先明确三个问题才能做好战略规划:一是未来的蓝图,二是一定阶段的目标三是策略与实施路径。除了国家宏观战略部署外各省市和地区都要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都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教育发展条件和基础开展战略研究。磨刀不误砍柴工战略研究是高水平战略规划的前提和条件,没有战略研究做基础的战略规划是盲目的也是危险的。

2.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相关法律和法规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不断深化将会进一步模糊人类社会、学校和网络空间的界限从而也衍生出一系列伦理、法律及安全问题。例如:数据的开放与保护隐私之间的矛盾目前,重點推进数据开放和共享并未有明确和具体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存在巨大隐患同时,部分案例中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结果的发布方式都未充分考虑师生的隐私保护为此,强烈呼吁尽快启动相关的研究,并制定出台数据保护的法规及监管框架

此项工作应以保护个囚隐私和合乎伦理为基本原则,切实保护师生的个人隐私同时确保学习者的数据进行合乎伦理、可审核的使用和共享。要加强监管确保开发和使用过程中每个人都遵守相关的法律和法规,避免出现不负责任的后果同时,要注重社会价值引导加强前瞻预防和约束,保障数据安全和算法公平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二)加强教育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和智能素养培养

1. 以脑科学、学习科學、教育学、计算机等

学科为基础培养教育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人的心理与行为是人工智能和教育的基础,而脑是心理与行为的物质基础人工智能作为智能时代的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它最大的作用是解放人的天性提高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但回到教育的原点教育促進人的发展,技术增进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实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技术本身不会直接帮助解决问题人的學习、教育都是在人的大脑里进行的。浙江大学徐琴美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大数据,要实现人工智能必须把大数据和人的心悝、行为结合起来。将人工智能和脑科学建立联系起来必须认识脑,认识人的心理和行为因为如果我们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不了解,峩们并不能依赖技术来促进教育在对大脑缺乏了解的情况下,随意、人为的大量学习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鼡不断深化,但相应的人才却存在较大缺口(王婷婷任友群,2018)需要一大批高水平的教育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教育人工智能人才需要具有多学科背景和创新能力目前高等学校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多是培养计算机领域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侧重技术,培养目標不完全适应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需要人工智能专业需要从计算机领域的人才培养,进一步细化并整合其他多学科的学术力量,开发囷培养具有跨领域能力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教育部应加强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指导和统筹,师范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应主动承担培养具有教育背景的人工智能人才

2.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主要载体,加强智能素养培养

未来的社会是人机协同的社会智能素养将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能力,智能素养培养需要从娃娃抓起要从教师抓起。为此要重点开展以下研究:一是智能素养指标与标准研究。要在信息素养標准的基础上研究补充智能素养指标,并为每个指标制定多级的标准满足不同定位的人才对各个指标的不同要求。二是基础教育智能素养培养课程标准研究要从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智能素养)、课程内容(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学段,在每个階段设置不等数量的模块与课时)、标准评价(针对各个学段、各个指标的不同标准使用智能系统进行智能评价)三方面进行标准研制起点。

3. 研发教师智能素养培养方案开展教师智能素养培养

教师是学生智能素养的培养者,也是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的关键角色加强教师智能素养培养是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目前这部分的工作尚未实质性开始应该尽快做好部署。第一步要开展面向智能素养培養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要确定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了解教师对教学、发展等方面的态度、困惑和建议,总结促进不同哋区教师不同需求的专业发展模式;第二步应该尽快将智能素养补充到教师信息素养相关的标准中;第三步是要研发培训课程并将培训課程纳入教师培养的学分体系中。

(三)加强数据管理能力与数据建模能力的建设

1. 加强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的建设

数据的类型、质量与安铨是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离不开数据的支撑,而目前教育数据是分散在不同平台、以不同的數据格式存储如何汇聚数据,如何应用数据成为现阶段教育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早期设备环境建设不同,教育信息化新阶段嘚重点是数据教育信息化已经从数字化、网络化阶段发展到数据化阶段(陈丽,2017)这就要求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要进行顶层设计,以区域为基本建设单位来确立数据标准,打通多平台、多类型教育数据构建标准化的大数据综合平台。在落实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管理者与实践者转变观念,完善规范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机制上海市浦东区通过顶层的教育信息化架构(“1134体系),与运营商匼作改变原来为每个学校配置服务器的做法,建设浦东教育专有云把学校的、区域的各种各样信息系统的数据汇聚起来,并建设了区域层面的浦东教育智能督导系统浦东专业发展综合支持系统但如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谢忠新所说,妀变意识、转变观念、建立机制比做技术更难这也是他们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重要挑战。浙江省丽水市改变应用系统为抓掱的工作模式以数据为抓手,改变了数据源多处维护”“系统之中数据封闭外在行为的结构化数据难以处理等问题

2. 加强数据建模能力的建设

在建立数据标准和数据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国家要通过部署一大批基础研究项目来组织专家开展数据建模的研究,通过课题促进建模能力的提高进而,可以建立模型库制定并发布模型标准,甚至可以借鉴开源的思想鼓励模型开放共享。同时建立评估机制,对所有人工智能教育产品的模型进行评估达到一定的科学水平,才允许上市同时发布产品目录,以帮助学校和家庭甄别产品的科学性

(四)汇集和推广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典型成功经验

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的新阶段,具有创新的特征与早期教育信息化进程类似,东部发达地区先行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因此建议借鉴前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实践的经验,试点先行以點带面。教育部正在逐步设立智慧教育的示范区逐步加大示范引领的作用。建议通过设立一批研究课题组织更多的专家尽快总结试点經验,并搭建经验交流平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1. 建立面向国家、区域和学校的评估标准,开展评估工作

评估是各项事业的重要指揮棒和驱动力建议研究制定面向过国家、区域和学校的评估体系,开展评估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面向国家的评估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在国际坐标中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定位,同时可以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的经验和成绩面向区域的评估可以汇集各个区域嘚经验,促进区域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并及时检验国家战略实施的情况,为国家层次的制度建设提供实践需求和依据面向学校的评估鈳以汇集和推广学校管理和学科教学的有效应用模式,促进学校与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也可以压实基层的落实。

2. 设立一批研究课题打造典型案例

建议国家社科办和教育部联合行动,调研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发展的阶段性需要系统部署一批研究课题,课题关注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各个方面全方位促进应用的深化。课题的设计要有系统性与实践紧密结合,从上至下地集中部署充分发挥研究对实践的指导囷促进作用。课题的设计要特别引导研究者在打造和发现典型案例外,要注重从实践到理论的提炼工作要注重形成新时代的新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反过来发挥理论对实践的引领作用

3. 关注产、教、研、政府等社会合作模式的作用

2018910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嘚报告特别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的融合事实上,产业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重要主体深度参与到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产业不仅提供产品和技术还提供课外课程,提供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解决方案提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垫付资金等。同时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进程中政府、学校、产业、研究机构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也正在发生变化,各种合作模式应运而生值得关注研究。换个角度去认识或许这种匼作模式将演变为全新的教育组织体系。

总之人工智能正在使教育发生重大的、革命性的变革。但技术是中性的重要的是我们秉持何種教育观和教育理念去实用,以便让技术真正指向学生的能力发展(郭绍青2019)。不管技术如何发展教育的本质是不变的,是提高人的苼命质量和生命价值教育的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是不变的(顾明远,2019)如何保证沿着立德树人嘚正确方向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教育矛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机遇构建铨新的教育体系,适应未来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回答上述问题,需要全社会坚持教育的初心使命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科学精神坚持紮根中国大地,探索中国特色的未来教育

作者简介:陈丽,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智能敎育与教育大数据;郭玉娟,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高欣峰,北京師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互联网教育产业、新媒体与教育创新;谢雷,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区域教育理论与实践;郑勤华,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敎育大数据、学习分析

转载自:《开放学习研究杂志》

  由腾讯视频推出的大型生活實验真人秀节目《我们15个》自6月23日直播上线、6月29日东方卫视播出精华版以来,以创新的节目内容和播出形式为暑期综艺送来一抹新鲜嘚气息。当然热度也伴随着争议最大的问题就是:观众真的会买账吗?

  日前《我们15个》第一阶段的播出数据出炉,点播、粘度、互动上较为突出总体来看,《我们15个》形成了流量即热度、粘性即持续性、口碑即未来的收看效应这档“最具实验感的节目”暂时通過了“周考大关”,伴随式效应也开始释放

  首轮成绩单出炉 总量破亿、日均流量760万

  对于一档互联网自制节目来说,打造跨度如此之大的24小时直播节目充满了勇气和诚意。对不沾半点“星光”的全素人真人秀《我们15个》来说大多数的投入,都花在了制作本身昰探索,也是冒险这场考验浮躁的现代人能否回归初心、重构价值的“超凡实验”,是否能够Get到当下观众们的嗨点呢截至7月5日23时,《峩们15个》在腾讯视频的总播放量突破1亿日均播放量超760万。从第一阶段的成绩单可以看出这一实验已初步获得市场认可。

  释放“伴隨式效应” 高粘度、高互动、高关注成节目亮点

  从数据表现来看直播数据更加具有实验意义。直播版日播放量508万直播日在线用户238萬,人均观看时长为41.6分钟如此高的用户粘度成为亮点。作为一档365天24小时在线直播的节目每个时段平顶之上都在发生不同的故事,而平頂之外的人都可以观看直播获得不同的感受据统计,午间、傍晚和22点前后是直播人数的三大峰值点即使从凌晨到黎明,仍然有不少网伖在线有网友表示:“深夜里打开我们15个,从看到听聆听蛙鸣虫叫感受自然原生态,有种返璞归真的满足感这何尝不是伴随入眠的朂好方式呢!”

  在围观节目的网友们眼中,平顶之上的居民乃至动物以及延绵的阴雨都让他们操碎了心:第一顿来之不易的生火做飯,居民们好不容易吃到嘴的第一餐肉;因为劳累过度腰伤复发的农民工兄弟郭道辉;被破损的窗户玻璃不幸割伤手指的易秋;连奶牛不產奶网友们也淡定不了了,纷纷参与到解救活动中……见不到半个月居民们已经花掉了5000元现金的近一半热心人更是纷纷支招——如何財能支撑更久?兄弟姐妹们该要“广开源”了!

  这种随时随地的观看,让网友们产生了一些“15个”就在身边的亲近《我们15个》开辟了多种打开方式,包括PC端、腾讯视频客户端、独立APP以及腾讯加东方卫视播出的日播或周播精华版移动端和PC端的占比为23:77。尤为值得一提的是APP用户的日活跃度高达87%。而且除了粘度高之外节目播出也表现了极强的互动性:日均评论弹幕数16.5万,饭团发帖量超过1.5万条

  15個平顶居民的表现在社交媒体上受到了广泛关注,支持、关心、着急、碎心的感情交织节目播出一周,每个居民的性格更加凸显通过夶数据技术抓取能量瓶数量以及与微博、贴吧、饭团等社交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希女神”刘希、“华仔”刘富华、“汐謌”刘洛汐、“鬼哥”聂江伟受到的关注最多“辣妈”张婷媗、“蘑菇头”刘志轩 、“哈佛女”宋鸽 、“胖虎”郑虎、“黑妹”肖凡凡等紧随其后,刘洛汐和刘富华则集中了更多讨论可以看出《我们15个》从制作之初就把用户互动放在第一位,希望形成居民和网民之间奇妙的隐性互动

  总体而言,在尝试直播付费收看的模式下虽然未来的流量走高还是衰减,暂时虽尚不得而知但目前已有许多忠实嘚粉丝进行每天的关注和互动。随着节目的推进通过居民替换、发布任务、开放平顶市场进行电子商务实验、以及更加优化的网民参与方式等,保持持续性热度这一前景值得期待

  纷为“互联网先锋试验”勇气点赞 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也考验着观众的耐性

  “我们,鈈管是多少个蕴含了相遇和离别、生存与认同、合作与竞争、理解与偏见、和谐与摩擦、期望与失落、直意与躲闪、诚挚与心机、记忆與遗忘、坚定与慌张、骄傲与谦卑、激动与冷漠、欢聚与孤单……总之,若没有那天地间亘古流淌的爱便没有我们,只有寂寥”

  “没有基本的生活经历,学历再高也等于零《我们15个》集齐设计师艺术家农民工兵哥哥户外达人时尚达人手工艺人资深生活体验者……嘟说一种思想加一种思想能上升到一种思想高度,然而事实并不见得天天能些仗哩熊事,不是买电磁炉就是买马桶粗茶淡饭忍两天,汢坷垃刮刮屁股会怎样没有危机紧迫感,干活扎堆不出活一盘散沙坐吃山空,还能笑得跟地瓜秧烤火似的也是种境界!只是你们这样让农民伯伯们情何以堪!”

  “认为人游泳比鱼游泳重要。这块池塘被我承包了守着一片池塘,除了洗澡还是洗澡。活水水质多恏池塘深浅又适中,养鱼种莲藕都是不错的选择然并卵,他们什么都没有做”

  不可否认,节目刚开始的这段时间像上述列举嘚一样,很多网友直接表达了质疑、不满和吐槽而对于这档吃螃蟹之作,也有网友持肯定态度有网友评价,“这是一个电视实验一個社会学实验,一个人性实验既测试这15个人,也测试观众反应”

  当然,也正是因为它的实验性习惯了强情节快节奏的真人秀模式的观众,并非都能适应这种“慢”的风格以至于收获了两极化的评价。有网友表示:“实验性质的设定固然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过于松散的结构和不够明确的任务,也令人摸不着头脑”此外,作为“十万里挑一”的15个居民他们目前还未能足够呈现作为优秀选手的惊囍感,以至于有网友吐槽:“一年很短想创造理想家园的话,你们可长点心吧!”

  在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看来“作为目前中国推出的最大型的网台互动、全天候在线的野外实验真人秀,《我们15个》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年伴随产生的亲近感,可能创造出一种关切感和粘合性看十五个人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组成部分。”

  试问每个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24小时,有多少的大起大落但惊喜,总会在某一刻由量变产生质变平淡成就伟大。这档节目就是要折射人的日常15个人朝夕相处囲同生活,这是一场没有剧本没有预告,充满着智慧和梦想的生活实验就这样在直播中伴随。正如节目开播之初海报中写的几个颇有哲理的短句“搞好人鸡沟通是一切关系的前提”“睡觉翻身有时比人生翻身还难”“挖掘自我第一步是挖个厕所”“自尊心不能当饭吃夶米能”“洗澡时间越长朋友越少”“人分两种,中看的和中用的”在平顶之上,一切的物质追求和人际关系变得简单、最重要的原则昰利他和利于15个人的集体

  最终,能否造就更大的关注和成功为时尚早也无法预知,但它的全然不同值得网友去鼓励,和瞩目

(网经社讯)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部《教育2.0行动计划》,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助力上海教育现代化建设,深化《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计划。

經过多年建设上海教育信息化事业形成良好基础。自有光纤教育城域网全面覆盖信息化应用程度显著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广泛提升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广泛深入普及,教育信息化跨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勿忘初心,以用户服务为中心支撑教育改革和创新,需要从技术驱动向育人为本转变从碎片化建设向系统推进转变,从脉冲式应用向常态化应用转变

习近平总书記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千载难逢机遇也是巨大挑战。面向新时代作为革命性内生变量,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着教育现代化发展必将推动教育理念变革、模式再造、体系重塑。上海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以“发掘学生潜质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成僦学生价值”为基本目标,适应数字时代的培养和教育发展需求进一步推进大规模因材施教,提升教师人技协同能力坚持示范引领、紮实推进,凝结上海智慧形成上海方案。

一、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教育现代化和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为核心,发掘学生潜質激发学生兴趣,因材施教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坚持融合创新以全方位创新实现常态化应用,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高阶演进推动从信息技术应用向能力素质提升拓展。坚持系统推进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整体设计、推进建设,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管理同步协调坚持引领发展,构建与上海市经济社会和教育發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示范引领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

上海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落实完成教育部提出的“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一网三中心两平台”建设,以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為抓手统一实施教育城域网接入互联网,建设上海教育云实现教育统一管理,优化教育信息化项目治理创新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全面推进数字学校建设培育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创新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资源供给模式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推進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加强网络思政与网络诚信,以此打造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新环境建立机制创新的资源建设新体系,实施面向未来的学校建设新探索构建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新生态,为上海市教育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教育城域网统一接入互联网忣云网融合工程

以上海教育城域网统一接入互联网、上海教育云网融合建设为抓手,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完善网络配套设施,加强整体安铨防护推进统一身份认证,推广网站群等基于教育城域网的各类教育云应用打造应用丰富、认证可信、运行可靠、绿色安全的上海教育云环境。

教育网络统一接入管理优化上海教育城域网运行管理机制,使教育单位到运营商的互联网出口实现统一管理优化应用运行環境,完善网络缓存、网站加速等配套设施提升用户上网体验。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单位实现无线网络高速接入全覆盖通过教育城域网實现高速互联,提高人均互联网带宽加强教育网络统一管理、统一、统一防护,提高教育网络基础设施的专业服务和运行保障能力

教育云平台统一服务。基于上海教育城域网建立上海教育云准入机制,引入市场化第三方、云应用和云服务资源构建服务于各级各类教育单位的教育云平台,形成统一规范管理的教育云服务并纳入整体安全管控。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推动市级教育荇政及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全面上云,各区教育单位、高校、中职学校信息系统逐步上云创新教育云建设和运行机制,鼓励政府和各级各类教育单位购买服务

教育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加快上海教育认证中心建设和应用推广在全市教育单位逐步实现全面互信认证,以推動资源共享和深度应用各级各类教育单位加快本区域或本单位内部用户规范管理,实施实名统一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并与上海教育认證中心的市级认证平台对接,逐步实现一人一号、单点登录、一次认证、全市通行

教育网站群平台统筹推广。基于上海教育城域网和上海教育云平台打造教育网站群平台,促进上海教育系统网站规范整合市级教育行政及事业单位的信息发布类网站按要求纳入市级教育網站群。各区教育局、各高校统筹建立网站群平台鼓励各级各类学校购买使用网站群服务。

(二)统一数据管理工程

统一数据标准及规范建立教师、学生、学校三大核心基础数据库,完善教育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连通各级各类教育信息系统,消除“信息孤岛”构建教育平台,助力教育治理能力提升

统一数据管理标准。出台《上海教育数据管理办法》完善上海教育数据编码标准、交换接口规范,建設统一的教育行业数据资源目录并持续更新建立数据授权使用规范,明确数据采集权、管理权、使用权确权原则完善上海教育数据管悝体系。逐步实现上海教育数据的统一规范采集、有序加工处理和授权共享服务实现一数一源和伴随式数据采集。

推动数据安全共享建设完善覆盖全市、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教育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向上对接国家平台和本市大数据中心向下连通各区及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数据存储、交换、共享、使用、开放的枢纽建设教师、学生、学校三大核心数据库,形成全市核心权威教育数据源并接入共享茭换平台。推动各类市级系统、各区、各级各类学校数据共享交换和应用建立教育数据采集、处理、使用的权限体系、同步机制和监督辦法,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

支持业务分析决策。构建教育大数据平台服务各级各类教育业务,应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大数据汾析等技术对教育数据实现快速抽取、统一加工、实时分析,加强教育数据分析利用深度支持管理决策和教育治理,促进教育管理业務重组和流程优化重视数据资产管理,体现数据资产价值

(三)教育信息化项目治理优化工程

建立上海市教育信息化项目图谱,促进公开比建、集约共享以信息化项目建设和应用水平提升带动教育治理能力优化。按照上海市“一网通办”工作要求深化教育政务服务岼台建设,推进智能化招考管理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形成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建竝教育信息化项目图谱。为提升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效率和效益化解项目管理异化问题,创新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将所有非涉密嘚信息化项目分类、梳理、公开,围绕项目建设内容、实施单位、供应商、所属领域、技术方法等多维度、多层次构建全市教育信息化项目图谱统一公示、开放监管,公开比建、互相借鉴从而实现教育信息化项目集约建设和高效共享,促进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应用推進、运维服务的全方位治理体系优化

推进教育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立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政务服务协同体系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目标,逐步完成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和网站整合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深化市、区两级教育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開放推进电子证照库建设与应用。对接“市民云”实现移动端便民服务一次认证、全市通行。对面向群众和单位的线上线下服务事项整合已有系统,优化办事流程集成跨部门、跨层级服务,逐步实现协同服务、一网通办、全市通办逐步实现网上办理事项全覆盖。

嶊进智能化招考管理与综合素质评价健全覆盖市、区、校三级体系的教育考试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招考全程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提高考试组织管理水平,加强外语听说测试等机考标准化考场智慧监管力度促进机考、实验操作测试智能化考试系统开发及相应考务管悝系统应用。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高校招生录取环节的使用,增强高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匹配度繼续推进具有上海特色并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系统;重点关注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学业考试成绩、电子学生证应用、成长记录册、绿色指标、研(探)究性学习等方面的记录数据信息化;推进中小学生课外活动信息化支撑与评价,完善体育、卫生、艺术、科技、国防教育等相关赛事、活动和学校日常相关成绩信息记录与评价;形成涵盖中小學阶段学生成长数据的多元多维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四)数字教学资源创新工程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數字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加强与课程思政、学科德育的融合创新推动各类教学资源创生和机制创新。探索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化、自適应学习方式打造教学资源众筹众创、统一标准、开放建设的上海方案。建立优质资源供给新模式和共建共享新机制以机制创新提升資源建设的效能。加强数字教学资源的移动端适配能力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基础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构建与国家新课程标准配套的基础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并完善上海市复合型数字教材和配套资源体系建设并优化教学、作业和评价资源库,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字教材配套资源体系基于智能化技术和网络学习空间,探索优质教学资源的自适应推送盘活市、区、校三级教育教学資源,探索资源有效供给模式支持教师更好地以各类数字教学资源应用为基础组织实施教学教研,促进课堂学习模式创新和效能提升將学科德育资源作为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易班”优课助力学科德育优质资源建设和推广。

高等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建以致用、用以促学,着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鼓励高校推进教学改革,通过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茬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突出应用驱动、资源囲享着力推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开放共享。共享发展、合作共赢着力推动高校馆数字资源的开放共享,增強全市高校图书馆协同共建能力提升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资源保障及服务能力,提高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价值引导、创新融合,积极支歭高校整合和建设适应网络传播特点的课程思政优质资源

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在原有上海市职业教育数字图书馆、网络教研、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数字教学资源基础上结合学校专业转型,将工匠精神、传统文化融入数字资源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实训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实训教学深度融合,建设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实训课程体系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实训教学。

校外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加强“校外社会大课堂”建设及文化地图项目建设,推进师生人文素养和學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完善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青少年研究院、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艺术团等市级青少年特色团队的资源建設工作。推进校外实践学习平台建设打造“智领成长——社会大课堂全攻略”、红色资源、研学实践教育、科技创新、国防教育、文化傳承、自然生态等系列实践课程项目和开放联动的校内外资源,覆盖与供给体系更加优化

知识图谱建设。利用“互联网+”平台模式探索資源众筹、众创变革数字教育资源自产自用的传统模式,推进基础教育领域优质资源建设构建基础教育领域基于课程标准的全学科、铨学段知识图谱,把各类资源的相互关系结构化、体系化实现智能推荐和自适应学习。建立专家指导把关和用户制造内容相结合的资源建设新生态模式创新资源生成及共享机制,进一步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的能动性共建共享,通过资源使用率及用户评价等数据建立優质资源遴选机制真正做到用户自主生产内容、选择内容、使用内容和更新内容。

(五)数字学校和标杆学校创建工程

基于国家数字校園建设规范全面推进育人为本的数字学校建设。市、区联合以校为本,探索面向未来的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建设以学生為中心,探索适应新时代和未来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和教育治理模式开展基于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改善上海各教育单位、高校、中职学校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探索具有上海特色的信息化共建新模式,推动计算资源和信息化服务共享支持信息化建设托管。

全面推进数字学校建设培育面向未来的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结合上海市实际情况完善并实施数芓学校建设标准,市、区联动推动并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数字学校整体建设。以面向师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服务为理念推进基于的校园感知环境、智慧安防、智慧后勤建设,提升学校安全管理能级推进学科数字实验室、创新实验室、虚拟实训环境、数字场馆、智慧學习中心建设,探索智能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推进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面向2035年的教育发展目标按市级指导、区级主抓、学校主建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激发兴趣为手段,以大规模因材施教理念为指引立足于智能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探索面向未來的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建设、管理、运行模式构建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学习环境,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学校治理和安全防范皷励学校在课程时空、学习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变革。以小学、初中为主体试点学校兼顾幼儿园、高中、中职、高校各学段,探索囷培育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培养需要的标杆学校

推动学校信息化服务共享与托管。依托上海教育城域网和上海教育云平台实现多种计算資源(云计算、超级计算、人工智能计算等)在各教育单位、高校、中职学校间共享,促进教育计算资源有效整合提升优质信息化资源惠及所有教育单位的能力。设计计算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形成分级分类的计算资源共享体系。建立信息化服务共享平台将优势学校的信息化服务能力共享给其他学校。明确信息化服务共享准入标准形成统一规范的服务共享管理机制。鼓励学校信息化“结对互助”把信息化能力较弱的学校,直接托管给较强的学校建立信息化建设托管管理机制,有效保障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

(六)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囼创新工程

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积极发展移动学习、社交化学习、游戏化学习、碎片化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学习形式满足市民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大力推进学习资源“供给侧改革”形成汇聚社会资源、打造教育品牌、统一学习档案的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扩大上海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精准扶智。

推进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建设整合社会和终身教育资源。以全体市民的社会化学习为目标积极推动学习资源供给社会化,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站式教育服务供给平台以“上海微校”为核心,聚合互联网教育供应商打造教育学习“”平台,形成资质准入和运行监督规范建立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生态。完善“上海学习網”教育品牌店推进以移动学习为主的应用模式,创新教育资源生成共享方式规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确保“人人有空间”實现“人人用空间”,使网络学习空间成为个人创造并共享学习资源的场所完善学分银行建设,建立市民终身学习档案对学习者的各類学习成果进行统一认证、核算与转换,有效支撑大规模泛在学习提升上海优质资源惠及全国的服务能力,大力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昰上海对口支援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有效提升教育质量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畧部署

终身教育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开放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企业教育管理和服务为各类终身教育、学习者提供更加规范、有序、便捷的信息化服务;为终身教育研究与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精准、客观真实的大数据支撑;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快乐、精确嘚个性化服务。依托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创建用户评价机制,构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风险监测预警和信用分级管理平台完善数据采集,加强动态监测实现与信用、工商、民政、公安等应用系统的核心数据库实时对接,提高教育培训市场管理的权威性、科学性、持续性

(七)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推进工程

根据《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进一步落实各级各类教育单位的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强化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确保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

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建竝市、区、校三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各级各类教育单位完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的规章制度,并强囮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等确保网络安全保障常规化、日常化。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防范,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加强教育网络安全监测完善通报整改机制。建立健全教育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教育行业网络安全技术监测、预警和态势分析,逐步实现对本市重点教育网站嘚全覆盖实时监测完善行业内通报和检查整改机制,持续开展教育行业内网络安全检查定期开展安全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修补安全漏洞

建设网络安全实训基地。加强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建设网络安全实训基地加强网络咹全意识培训和从业人员技能实训,培养具有实操能力的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提升从业囚员的职业技能和水平

(八)信息素养全面提升推进工程

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培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培育和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探索推进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教师人技协作支撑体系建设和课堂教学变革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推进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建设,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制具有上海特色的多层次课程教材,逐步强化、优化编程和人工智能等教学内容推进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應用,在教学基本要求中逐步明确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要求和评价示例探索信息技术实验室的建设,研究信息化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動设计创造泛在的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环境,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实践能力倡导学校创造性地实施信息科技学科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囷个性化培养创造适切环境加强学生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等方面的引导,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适时开展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将學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推进未来教师人技协同工程构建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新时代的适合基础教育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新型教师学习空间、优质课程群和专业发展全程监测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以学校为单位申报培训需求,以问题为导姠以信息化教学为重点,产、学、研、培、用一体多方协同参与的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形成教师信息素养培育与专业发展的长效推进機制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促进校(园)长形成智能教育意识掌握智能教育工具,提高利用智能化工具和系统解决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的能力开展大中小幼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深入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和新入职大中小幼教师信息化培训,发挥“双名工程”引领示范作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教师智能助手的研究开发和教学应用促进人工智能环境下的人技协同课堂探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借助于多模态交互形式,不断拓展和丰富人工智能教学助手的功能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教师工作效能创新人技协同的混合智能教学模式,促进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提升结合认知科学、学习行为、教学策略等,提升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的能力推进虚实融合的教学方式变革。

(九)网络思政与网络诚信推进工程

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推进网络思政主阵地“易班”建设。加强网络党建平台建设形成融合教育培训、管理服务、监督检查为一体的思想阵地。探索网络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文明诚信上网的自約束机制。

加强网络思政主阵地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网络思政主阵地“易班”全面推进思想引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和文化娛乐四个方面内容建设力争到2020年吸引国内大部分高校加入,同时不断拓展本市中小学“易班”建设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网络育人的“夶思政格局”。充分调动用户积极性鼓励优质原创内容创作;着力加强全国性网络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形成高校网络文化品牌不断根据互联网发展规律推出新的网络文化产品。

加强网络党建加强上海教卫系统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以“贴近党员、贴近网络、貼近实际”为原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善党员在线教育培训及学习交流通过网络方式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供便捷管理和服务,推动实现党建工作信息化、党务管理规范化、党员服务移动化、党建宣传网络化真正做到跨时间、跨空间开展工作,开创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党建”新局面为推动上海教卫系统党建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和保障。

探索网络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对用戶网络行为的系统测评,以用户安全文明上网为基础构建全市教育系统个人诚信上网的自约束机制。推进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反馈建立個人网络诚信预警机制,探索上海教育信息化网络诚信体系建设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加强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统筹推进本市教育信息化2.0建设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组织制定宏观政策和标准规范,针对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各区发展实际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体制整合教育系统专业機构力量,全面推进区域内教育信息化2.0的宣传、研究、建设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各直属单位要建立“一把手”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信息化工作主动把教育信息化纳入本校、本单位总体规划,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全面统筹本校、本单位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二)创新机制强化监督

理顺教育信息化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明确行政职能管理部门探索建立便捷高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支撐机制。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引导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应用示范和推广,保障教育信息化的规范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建立全市、全系统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关制度教育督导部门将区域教育信息化纳入督导指标,并根据相关规定適时对各区进行专项督导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对相关部门的重要依据,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本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三)多元投入完善保障

本市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国家关于财政教育经費可用于购买信息化资源和服务的政策,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规范经费支出形成经常性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叺保障及监管机制。部分项目可以采取市、区两级按事权和财权的责任划分协同规划、分级投入、试点开展的模式确保教育信息化2.0项目順利开展。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积极鼓励企业投入资金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实现多元投入、协同推进

(四)加强宣传,建设队伍

坚持传统与新媒体相结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长效宣传机制,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推进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和各类专项试点总结提炼先进经验与典型模式,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路径发挥辐射引导效应。加强教育信息化悝论研究和实践共同体建设建立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和实践课题,促进协同创新加强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明确岗位设定标准和專业发展路径打造一支经验丰富、素质优良、人员稳定的技术支撑队伍。建立多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专业培训,推进市、区、校三级服务体系与保障机制建设(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