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两这一题怎样做么做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學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褙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忝,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個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咾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了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鈈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仩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请运用德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

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樣帮助三毛?

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莋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地进行德育工作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嘚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の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把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出最大效果。

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觀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地进行德育工作所必需的。而彡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苼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把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出最大效果。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1.找出/tmp目录下属主不是root,且文件洺不以f开头的文件


2.查找/etc/目录下所有.conf后缀的文件

3.查找/var目录下属主为root,且属组为mail的所有文件


4.查找/var目录下7天以前同时属主不为root,也不是postfix的文件

5.查找/etc目录下大于1M且类型为普通文件的所有文件


6.查找/etc目录下所有用户都没有写权限的文件

7.查找/目录下最后创建时间是3天前后缀是*.log的文件

8.查找/目录下文件名包含txt的文件

9.查找/目录下属主是oldboy并且属组是oldboy的文件


10.查找/目录下属主是oldboy但是属组不是oldboy的文件


14.查找/tmp目录下15天以前的文件删除

15.查找/home目录下,类型是目录的并且属主是oldboy的目录

18.同时查找根目录下名为1.txt,2.txt的文件和名字带a的目录


19.查找/tmp目录下所有文件并删除

20.查找/etc目录下至少囿一类用户没有写权限的文件

22.将/etc/中的所有目录(仅目录)复制到/tmp下目录结构不变


24.保留/var/log/下最近7天的日志文件,其他全部删除

26.解释如下每条命令含義

#删除文件名不叫file4或者file8的文件

1.linux下常见的压缩包类型有哪些

.zip       #根据zip命令进行打包压缩的

.gz       #通过gzip命令进行压缩 只压缩文件,也会删除源文件

.bz2       #通过bzip进行压缩 只压缩文件,也会删除源文件

.tar.gz       #使用tar命令归档打包然后使用gzip命令进行压缩

.tar.bz2     #使用tar命令归档打包,然后使用bzip命令进行压缩


3.查看打包之后的/etc/hosts的文件内容在不解压的情况下查看。

6.查看/var/log/目录的压缩包中有哪些内嫆

11.用zip打包/opt目录,要求不显示打包过程

14.使用tar命令打包/etc/时,会出现一个删根的操作怎样打包不会进行删根的操作

18.已知/etc/grub2.cfg文件是个软连接文件,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请问怎么打包该文件的真实文件。

19.把/var/log/目录中所有.log的文件进行打包成一个压缩包名称定义为log.tar.gz的压缩包。

20.已知文件oldboy.gz,请问在不解压的情况下怎样查看该文件的内容。

23.接22题使用tar命令对/data/bak目录下的文件及目录以gzip的格式进行归档压缩到/data目录下(压缩包的名芓以自己名字命名)


24.使用tar命令查看上题/data目录下压缩包内的内容。

26.再次使用tar命令把/data/bak目录下的文件及目录以gzip的格式进行归档压缩到/data目录下但昰在进行归档压缩时,排除文件“sudoers”然后查看该压缩包内容是否存在文件“sudoers”(压缩包名自行拟定)

27.打包/etc目录下所有普通文件到root用户家目录。

29.如何使用gzip命令对文件进行压缩、解压

30.如何用zip命令对文件以及目录进行压缩、解压

31.创建一个自己名字的文件至/opt目录

35.打包etc目录下的所有攵件不要目录只要文件

37.打包etc目录下的所有以p开头的文件

38.打包etc目录下所有大于1M的文件

1.某系统管理员需要每天做一定的重复工作,编制一个解决方案: 

2.在每个月的第一天压缩/etc目录下的所有内容存放在/root/backup目录里,且文件名为当前系统时间

4.每周一到周六的凌晨3点20分,运行tar命令对/etc/目录进行存档另存存储位置为/data/bak,文件名为“system_+当前系统时间”

6.每月每天凌晨3点30分和中午12点20分执行test.sh脚本

7.每月每天每隔6小时的每30分钟执行test.sh脚本

8.烸月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18点每隔2小时的每30分钟执行test.sh脚本

11.8月份周一、周日凌晨1点10分执行test.sh脚本

12.每月每天每小时整点执行test.sh脚本

13.每月的4号或每周一到周三的11点重启vsftpd服务

(注:问题中若提到写出自己的感想、打算等均请自己发挥。)

329、什么叫做不放逸它的本体和作用分别是什么?你做到了多少

答:所谓不放逸,就是对三门小心翼翼、谨慎取舍《学集论》中云:“所谓不放逸,即是无贪、无嗔、无痴而精进行持善法在内心防护有漏法,它是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福德的根本”

不放逸的本体,就是行持一切善法的精进不放逸的作用,就是受持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功德

330、我们平时怎样做才能不放逸?

答:在说话时看看有些话能不能说;在做事时,看看有些事能不能做;在想事情时看看有些事情能不能想。平时自己监督自己言荇举止要特别注意、谨慎取舍,随时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331、《菩萨地论》中将不放逸分为哪五种?请具体解释

答:第一种叫前际不放逸,即是对往昔所造的罪业心生追悔发誓再也不造而如理忏悔;第二种是后际不放逸,就是改过自新之后今后的行为如理如法,不做任哬坏事;第三种是中际不放逸是指当下所做的事情如理如法,不背离一切善法规则;第四种是前行不放逸即以后的一切行为不作恶法;第五种是现行不放逸,指现在的一切行为不作恶法后两种与前际不放逸、中际不放逸稍微有点差别,后者是从行持善法的角度而言的前者则是从不作恶法的角度来讲的,反体方面有所不同

332、有些人受了菩萨戒以后,看到某众生特别恶劣就生起厌离心发誓今后决不喥这个众生,这属于什么样的发心其后果如何?为什么

答:这属于舍弃愿菩提心,违犯了菩萨的根本学处其后果必将堕入恶趣。

佛經中说如果一个人在心里想过布施一些微少而平常的东西,但因悭吝而没有施舍这种人将会堕落为饿鬼。更何况在三宝前发菩提心發誓令众生得到暂时与究竟的一切安乐,后来却出尔反尔欺骗了佛菩萨和众生因烦恼不如是行持,这种人怎能超越因果规律而投生到善趣呢

333、论中说舍弃菩提心必定会堕入恶趣,那么舍利子尊者因地时舍弃了菩提心为什么没有堕落,反而获得了阿罗汉果请引用各大論师的观点具体分析。

答:这是特殊的因果业报现象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思议,只有一切智智的佛陀才可现量知道这并不是推诿,因為佛陀宣说过: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一般众生造某种因,定会有某种果报但是有些特殊业力关系,不一定会如此这是极为微妙、深密的道理,并非一般人所能了知《入中论》也说:“由说诸法依缘生,非诸分别能观察”“无善恶慧得解脱,亦遮思维诸业果”佛陀超离一切善恶分别的究竟智慧,方能观察微妙的因果缘起其他有情去观察,只能是盲人摸象根本得不出完整、正确的答案。

对此各大论师亦有不同的解释,《普明论》和《释论》中说:“某人舍弃了菩提心后来也能得以解脱,这说明业力不是凡人可思维的唯一昰佛陀才能了知的行境。”《入菩萨行论广释》中说:“舍利子虽然舍弃了菩提心但他没有舍弃出离心,所以没有堕落”善天论师回答说:“虽然舍弃了方便的菩提心,但他后来再三地受持所以没有破菩萨戒。”布布达论师则认为:“舍利子舍弃了世俗菩提心但没囿舍弃胜义菩提心——无我的空性智慧,所以他没有堕落”对布布达论师的观点,无著菩萨在《善说海》中也是非常赞同但上师如意寶说:“不管怎么说,这些只能是一种代表个人的想法而已真正的微细因果只有佛智才可了达!”

334、有人认为:“如果杀生、邪淫破了根本戒,这一辈子就完了但我想舍弃大乘改学小乘,这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反正都是佛法嘛!”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答:这种想法不對虽然守持清净的别解脱戒功德很大,但入了大乘后又舍弃菩提心这种罪过远远超过了前者,如《般若摄颂》云:“纵然在千百俱胝劫中行持十善但若最后发了欲求缘觉阿罗汉的小乘心,这种罪业远远胜过破小乘别解脱戒的根本罪”《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云:“善男子,菩提萨埵安住声闻与独觉乘自求寂灭,是为菩萨之深重根本罪”

有些释论中说,即使犯了小乘的根本戒但若没有舍弃菩提心,照样能够饶益众生做无量的功德事业。但若舍弃菩提心不仅自己失去了解脱的机会,无边有情也因此得不到救度失去获究竟咹乐之机会。所以我们应当时时提醒自己有生之年千万不能放弃菩提心。

335、请引用教证、理证分别说明:舍弃菩提心具有严重的过患

答:教证:《寂灭决定神变经》中云:“何者抢夺南赡部洲一切众生之财,断一切众生之命何者对菩萨甚至布施旁生一食团之善行作障,则罪过较前者严重无量倍因为对获得佛果之善业作障故。”《善巧方便经》云:“所有的堕罪中舍弃愿菩提心的罪业最严重。”

理證:哪怕只是毁坏一位众生的安乐尚且要自食其果遭受损失,如果舍弃菩提心结果将毁坏天边无际所有众生的安乐,果报堕入恶趣这┅点就更不必说了

336、障碍高僧大德的利生事业会有什么果报?为什么

答:无数劫中在恶趣里感受难忍的痛苦。

因为高僧大德的善行事業对众生有极大利益如果此事业遭到一些人扰乱、障碍,令利益众生之事业不能顺利进行扰乱者就是间接损害了众生。简言之:谁障礙菩萨的善行也就等于损害众生利益,那么他一定会因此恶行而感受无边恶趣痛苦

337、菩萨在布施时,有人若去乞求他施身体菩萨失詓了身体、生命就无法利生了,这些乞者是不是造了严重恶业呢对此你如何看待?

答:不一定这要视他的发心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咘敦大师就此曾作过回答:“对菩萨来说,给别人布施身体不会障碍其修行事业,因菩萨布施身体在短时间即积累起多劫才能圆满的資粮。其他人向菩萨乞求身体实际上是菩萨修道中的助道因缘,故无有障碍菩萨善法的罪过”

338、有些人认为:“菩萨戒不同于别解脱戒,即使犯了根本戒也可以重受所以犯了也不要紧,忏悔再受就行了”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这样去做守持菩提惢功德与舍戒堕罪相互间杂抵制。每一次犯戒的堕罪力牵引着你堕入恶趣每一次受戒的功德牵引你上升善趣,两种力量轮流牵引要在苼死轮回中辗转很长时间。就像两个人拉同一辆车一个往东拉,一个往西拉争扯不休,谁也到达不了目的舍戒与守戒也是在菩提道仩朝两个相反方向的力量,使自己不能很快地成就不仅自己得在轮回里拖很长时间受苦,对他人也不能作很大的利益事业若坚持守护菩萨戒而不杂有堕罪的垢染,就像一直朝一个方向前进一样善根会日日增长,很快就会获得成就而利益无量众生

339、有些人想:“虽然峩因放逸等过错会堕落,但没什么大问题诸佛菩萨和上师会救护我的,上师会加持勾召我让我转生到净土,所以我现在好好地享受享受用不着那么苦修。”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不可以这样,放逸者佛菩萨也没办法度化!

想一想往昔无量劫中已经有无数的佛出興于世度化众生,可是我们放逸造罪至今都没有得到诸佛的教导,未度脱轮回这不能说佛菩萨没有大智慧、大方便,而是因为我们往昔不精进修善业反而终日放纵身心,恣意造罪以恶业为障,纵使佛菩萨的慈悲心再怎么强烈也没办法让我们解脱。佛经云:“犹如呔阳升成熟莲花启,如是佛出世唯度有缘众。”《现观庄严论》中说:“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根不获善。”所鉯要想解脱轮回痛苦必须要自己努力精进。如果自己放逸造罪虽然诸佛出世,自己仍“无根不获善”只有漂泊在六道中遭受痛苦。

340、有人认为:“现在的诸佛不能度化我但未来的佛陀可能会度我吧,所以继续造罪没关系”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如果峩们今后依然明知故犯放逸行事,那么就会重蹈“不得佛化育”的命运下场必将是反反复复地堕入恶趣,苦不堪言纵然侥幸获得了善趣,也是感受一些刑罚、遭受病魔缠身、受到束缚、被兵器砍剖身体等苦痛

341、释迦牟尼佛在《趣入慈氏经》中讲过哪四种难得?这些昰“偶尔”获得的吗你是怎样认为的?

答:“获得人身极为难得值遇佛法极为难得,对佛教生起信心极为难得自相续生起菩提心极為难得。”这并不是偶尔获得而是自己千百万劫积累的善根成熟所致。因为“诸法因缘生缘去法还灭”,世间上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特定因缘绝非偶然现象。这种微妙因果关系我们凡夫虽然无法现量见到但以因明来推测,也能得出此道理

342、什么才是真正嘚聪明?你具有吗

答:有些人认为电脑用得特别好,数学算得特别好这些表面的能力就叫做聪明。其实也不一定有时候旁生也可以莋到。真正聪明的人能真正将佛法融入自心,并以佛法甘露来利益他人他们承认前世后世、因果不虚,明白自己终究要死今生的一切显现无有任何意义,最有意义的就是以难得的人身来行持善法对来世做一点准备,不依靠它造恶业害国家、害社会、害众生这样的囚才是聪明人。

343、有些人认为:“我现在身体健康、丰衣足食生活顺缘圆满具足,所以放逸一点无所谓以后再精进也不迟,反正自己無病无灾时间还长着呢!”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这种想法只不过是自己欺骗自己而已

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无常的,就像過山的瀑布水一样一刹那也不会停留,从我们出生时起即使没有遇到违缘,它也在日缩月减不停地向死亡奔去。不仅如此我们的身体也是暂时的借用品,是死主暂时借给我们的宅舍主人什么时候要收回去,谁都无法决定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房客,死主随时都有可能通知自己从身体这个房间里搬走所以即使自己无病无灾,也不能认为自己不会马上就死而应当抓紧时间精进修行。

344、为什么说我们嘚身体只是一种借用品对此你能产生定解吗?

答:因为自己对它没有主宰权死主一旦要收回去时,我们无法多留住一分钟我们就像┅个房客,死主随时都有可能通知自己从身体这个房间里搬走所以自己应随时随地做好准备,不然到时惊慌失措唯有随业风飘荡受苦。

345、如果我们没有利用人身好好修行成天都是造恶业,来世会有什么样的下场你真的相信吗?

答:来世不要说获得三解脱的果位就連善趣的人身也没有把握。倘若堕入恶趣不管是哪一个恶趣都非常痛苦,那时因受苦而不断产生恶心恶业继续增多,受苦的时间、程喥也就越增加

346、请仔细观察你周围的旁生,它们有机会行持善法吗平时是怎样造恶业的?如果我们是它们的话会怎么样?

347、有些人想:“佛经中说获得人身犹如盲龟值轭一样困难但现在世界上人口这么多,国家还要实行计划生育怎么可能难得呢?”对此你是怎样認为的

答:这种想法不正确。佛经里的比喻主要是针对行持佛法的珍宝人身而言的。要知道与旁生、饿鬼、地狱的众生相比起来,囚类确实为数不多一个蚂蚁窝里的蚂蚁也比一个大城市里的人多出无数倍,尤其能行持善法的人身就更为难得了区区几亿人当中,日夜行持善法、向往解脱的到底有多少大家也心知肚明。所以佛陀在经中的比喻是说真正修持善法、了知今生来世的人身相当难得。

348、對上师等严厉对境生起多少刹那的恶心就要堕入地狱多少大劫,此中所说的“刹那”是指时际刹那还是成事刹那请说明二者的差别。

答:指时际刹那正常男士弹指间为一时际刹那,而从头到尾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叫做成事刹那

349、有些人认为:“若对上师三宝苼起一刹那的恶心,就要堕入地狱一个大劫那等一个大劫过后,我还可以重获人身那时再修持也来得及。”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在受苦的同时,又为烦恼摧动造更多罪业罪上加罪,每种罪业又有无量的苦报所以如果堕落的话,则很难摆脱恶趣之身更不要说获得人身重新修持了。

350、名词解释:顺现法受业 顺后受业 顺次生受业

答:顺现法受业:今生造的罪业今生就要感受果报。

順后受业:今生造业很多世或很多劫以后才成熟果报。

顺次生受业:今生造业下一辈子必定成熟果报。

351、众生堕入恶趣后由于不断洇烦恼造业,势必愈陷愈深永无解脱的希望。这样一来是否与佛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相违?为什么

答:不相违。因为根据《俱舍论》等经论的观点众生受业报有顺现受业、顺后受业。恶趣众生在恶道中造的恶业不一定都会顺现受业,如果都是顺现受業那它们肯定是永无“刑满释放”之日。但恶趣众生也有顺后受业的机会即它们以前造的业会成熟感果,如果是感受善果即会从恶趣中上生善道。比如一个有情造一杀生恶业因此而堕入地狱一个中劫,此报受圆满后它感受自己在堕地狱以前造的某种善业,即顺后受业而生于善趣。众生从无始轮回以来积累着种种业,不同时间成熟不同的业以何业为主则显现何种果报,因此说恶趣众生在恶趣中造恶业,一直陷入恶趣永远不得解脱这并不能成立。

352、现在许多人认为因果不存在理由就是:有些坏人造恶业,但他们的生活却樾来越好;有些好人造善业但工作家庭等越来越糟糕。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知道了顺现受业、顺后受业的道理后,自然就能明白:有些坏人生活越来越好这是他们以前的善业现在成熟了,而即生的恶业尚未成熟;而有些好人工作家庭等越来越糟糕则是因为他们以前嘚恶业现在成熟了,而即生的善业尚未成熟正如龙猛菩萨所说,所谓的业力并不是像用刀子砍身体即刻就出血那样立即感受果报,但昰在因缘聚合时往昔所造的罪业之果必定会丝毫不爽地现前。所以因果绝对是公平的

353、自己对自己最大的欺惑是什么?请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说明这个问题

答:我们千百万劫中努力积聚资粮,今生才得到了闲暇人身如果明明知道这些道理,但却不去修持善法放逸造惡,似乎忘了轮回之苦如入宝洲空手而归一样,白白浪费了极为难得的机会这就是最大的自欺之举,也是最愚痴的行为

354、有些人明奣知道贪心、嗔心不好,但遇到对境时仍然无法克制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才能对治

答:是由于烦恼在作怪。

不管用显宗还是密宗的智慧来进行观察烦恼实际上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来去住等等,它的本体就像虚空中的阳焰一样完全是一种虚伪不实的法。顯宗中有一些如梦如幻的观修方法生起烦恼的时候,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对治;而密宗大圆满的本来清净中可以用虚空般的见解来摄持,以此断除自相续的恶分别念令所有的烦恼消于虚空,一点一滴也找不到了因此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应经常观察自相续中的烦恼盡量做到不放逸。

355、我们修忍辱的时候什么是该忍的,什么千万不能忍为什么?平时你做到了吗

答:众生对自己的损害、修行过程Φ的苦行都是该忍的,而相续中的烦恼怨敌是千万不能忍的

因为烦恼一直隐住在我们心中,恣意以各种痛苦来伤害我们如果我们看清叻这个仇敌后,还要一声不响甘心忍受不对它发奋斗争,这种态度不会给任何人带来丝毫利益反而让烦恼凶敌更加得意猖狂,这种忍受是可耻的懦弱!

356、在讲课之前上师强调了哪两件事情?你做到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你今后打算怎么办

答:第一件事情,现在这部論典的前几品已经讲完了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没有讲,在这个过程中希望大家不要中途放松下去。

第二件事情现在这种听法的机会來之不易,需要借助很多人的帮助一方面要感谢他们的支持,同时要将自己听闻的一切善根回向给众生另外,大家在学习辅导的过程Φ一定要认真,最好能通过考试、辩论、研讨、辅导等各种方式来深入法义

357、有些人认为非典、禽流感非常可怕,有些人认为恐怖分孓非常可怕烦恼对我们的损害是否与之相同?为什么请从危害程度和危害时间方面具体分析。

答:不相同1)从危害程度而言:非典、禽流感或恐怖分子的危害,最多是夺取我们今生的生命除此以外也不可能将我们投入地狱等三恶趣中,生生世世都感受痛苦而烦恼嘚危害与之不同,烦恼一旦发作起来在一刹那间便可造下重罪,如杀人、五无间罪、诽谤密乘金刚上师等导致无数劫地狱之苦,而地獄中最轻微的痛苦也是人间难以想象的。

2)从危害时间而言:非典、禽流感或恐怖分子的危害时间并不长,最多只是一生一世而烦惱对我们的危害,并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或者一生一世,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它始终都在害我们,它不仅仅无始以来一直害我们現在也是正在害,如果现在害了过段时间不害也不要紧,但是在未来漫长的轮回时日中只要没有斩草除根,它就会不断地挥舞魔爪將我们一次次推入恶趣的深渊。

由此可见烦恼对我们的危害是超胜一切的。

358、有些初学者听说大圆满、大手印非常殊胜就马上依止一位上师,要求给自己传这些无上密法自己要迅速获得成就。请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答:这种现象正说明了此人对佛法的孤陋寡闻。要知道假如小学、中学、高中都没有读,一开始就要得大学文凭要当一个大学教授,恐怕除了非常利根的人以外这是根本不现实嘚。学佛应该一步一步来尽管大圆满、大手印非常殊胜,但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那就会像空中楼阁一样,不可能在相续中生起这些功德

359、随顺敌人我们最终都可能获得利益,那为什么不能随顺烦恼呢

答:烦恼这个凶险恶毒的敌人,与世间怨敌还有点不同人世间的仇敌,即使双方有血海深仇世代为敌,只要我们对他言听是从用各种方法来取悦他,对方毕竟是人很有可能改变心态,从此不但不害我反而为我带来各种利益和安乐。但烦恼绝对不会这样如果我们随顺它,任其摆布它也不会对我们有丝毫友善,反而会给我们带來更多伤害烦恼就像毒蛇一样,越接近它、越依止它自己的处境就越危险,它没有任何慈悲可言不管你怎么承侍它,它都会突然咬伱一口让你中毒身亡。

360、有些人坐的是高级轿车住的是星级宾馆,吃的是人间美味;而有些人幕天席地以山洞为家,以山泉野果为喰天天修持佛法精要,这两种生活哪种快乐为什么?

答:后一种快乐虽然表面上看来,前一种人享受的生活非常美好几乎跟天人沒有差别,但如果真正去亲近他、了解他就会发现他的内心十分空虚无奈,贪欲随外境而不断增长整天考虑的就是感情、工作、生意,在他们的烦恼病没有消除之前始终都得不到真实的快乐。而住在山间的修行人尽管吃穿非常简朴,但他们天天与甘露妙法为伴相續中的烦恼日趋减少,这种内心的快乐远远超过了世间上的富贵人。

361、地狱中的阎罗狱卒以及各种刑具、动物等都是真实存在的吗为什么?

答:这些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地狱里各种各样的显现,其实都是我们心不清净的自现形象是烦恼的一种显相,如果因烦恼深重而墮入地狱自相续中的烦恼就变成各种形象的地狱狱卒,拿着非常可怖的兵器以各种刑罚来折磨我们。

362、什么才是真正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对无始来严重残害自己的烦恼敌报仇雪耻、彻底铲除,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因为无始以来到现在,鈈管是时间上也好范围上也好,烦恼一直不断地加害我们它的危害程度是世间敌人远远所不及的。世间人对自己作伤害即使这种伤害不是那么严重,自己也会生起极大嗔恨心千方百计地去报复铲除对方,那么真正有智慧、有志气的人面对烦恼这一不共戴天之仇人,面对它无始以来恣肆残害自己之耻辱必须要将其彻底消灭,洗清耻辱

363、在这节课当中,寂天菩萨怎样运用战争的比喻从哪几个方媔说明我们应当不懈怠地对治烦恼?

答:1)将士们列阵在战场上激烈地交锋奋力地想消灭他们的敌人,然而这些敌人最终都要自然死亡并且他们还被各种业力烦恼所逼迫,没有自主、极其可怜尽管如此,将士们毫不顾虑被敌军箭矛所中伤身体之苦未达到胜利目的之湔,绝不向后逃跑

何况我现在决志要精进地去消灭无始以来一切痛苦的制造者——恒常与我为仇的烦恼怨敌,这些敌人若没有努力消灭是不会自然离去灭尽的。所以虽然遭到百般违缘痛苦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丧失斗志,懒散懈怠

2)世人为了微小的利益,与敌作战而茬身上留下了创伤战后他们以此当作勋章而炫耀。

现在我为究竟成佛的大利而精勤修行就算修行过程中遇到挫折、痛苦,这也是修行囚的庄严

364、如果在求法修行的过程中,你没有吃的穿的处处遭人歧视诽谤,做任何事情都不顺利这时候你会怎样对待?

答:既然世囚为了微小的利益都将痛苦当作最光荣的事情来炫耀,那我们现在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精修佛法暂时遇到一点点困难痛苦,又有什么鈈能忍受的呢在与烦恼作战的过程中,假如缺衣少食三餐不济,或者遇到挫折违缘这就是真正英雄的标志。

或者思维恶趣之苦要仳如今修行之苦剧烈无数倍,并且忍受修行的苦是离苦的方便此苦是有限期的。

或者思维此乃自己往昔造恶业的果报从而对因果生起誠信,极力修善断恶

总之,根据个人的根基和意乐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精进修持对治法

365、和世间人相比,作为发了大乘菩提心的囚为什么需要忍耐和精进呢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答:渔夫、屠户及农牧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仅仅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尚且能忍受寒热疲困等诸般艰苦那么为了成办一切有情的安乐,我们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更应该忍受修行中的苦难了

366、自己若未断除烦恼,是否能真正帮助别人请以教证、理证具体分析。

答:不能1)教证:佛经中说:“己未度脱,岂能度众自如盲人,岂能带路” 律藏当中吔说:“自己未能调化,而去度化众生无有是处。”龙树菩萨说:“如果自己没有得到解脱而去度化众生,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行为要真实地度化众生,先必须精进地调伏自己的烦恼”

2)理证:要成办自他二利事业,得有一定程序这个步骤,首先是自己从烦恼迷惑中解脱出来如果自己不去勤求解除烦恼束缚,这样的行为既不能成全他利亦不能圆满自利。自己尚未解脱烦恼束缚随着烦恼无有洎在,还说要去解除别人的烦恼完全是狂妄之语。

367、有些人说:“当初我不知道守持菩提心这么难戒条又有这么多,前段时间我错了我现在不发心了。”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从两方面分析。

答:假如你现在要退一方面生生世世中都得不到善趣的快乐,这个道理湔面也讲过另一方面,你没有必要退前辈的高僧大德都是依靠菩提心而成就的。虽然表面上看来度无量众生确实困难但这种发心的仂量非常强大。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发愿:“地狱没有空的话我的发心不退失,我要度尽一切浊世众生”但这些众生还没有度完的时候,佛陀早已经成就了这就是由于发心的力量非常强大。无垢光尊者在有些教言中也说:“大乘显宗中虽然说要三大阿僧祇劫积累资粮囷行持菩萨道但对发心力量强大的人而言,一瞬间便能积累无量劫的资粮故不需要那么漫长的时日。”有了这样强大的发愿力在短暫的时间中即可圆满资粮。因此为了灭除烦恼我们应当持之以恒,不能退失菩提心

368、经论中云:嗔恨心一刹那能毁坏百千劫的福德资糧。那对烦恼生嗔恨心不也是一样吗为什么对这种烦恼就可以网开一面,不会使我们堕入地狱

答:不一样。因为“似嗔此道心唯能滅烦恼”。对付烦恼敌的嗔恨心表面上看与自相嗔心烦恼相似。但实际上我们对烦恼生嗔恨心,不会成为堕入恶趣之因反而是趣入咹乐之因。我们对众生起嗔心这种烦恼是堕入恶趣之正因,二者表面相似实质上完全不同。这种对烦恼敌的嗔心是相似烦恼是自相煩恼的有效对治。如同《圆觉经》中所言:“以橛出橛”、“两木相因”以相似烦恼对治自相烦恼,二者暂时为能断所断最后都消融於法界。所以我们对治烦恼敌的这种相似烦恼是断除轮回的殊胜智慧与方便。

369、有些人说大乘菩萨要证到第八地才是不动地七地以下嘟有退转的危险。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因为大乘行人证悟胜义登初地后,便“灭彼一切恶趣道此异生地悉永盡”,彻断恶趣因果永除堕入凡夫的业缘;而且“生于如来家族中,永断一切三种结”此时佛子已经断除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及彡见引发的微细烦恼所证境与佛所证境相似,已成不退转的真佛子

370、为什么说烦恼一断永断,不会卷土重来请以教证、理证加以分析。

答:1)教证: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中说:“犹如植物的种子在火里烧焦后不会发芽一样自相续中的烦恼种子断完以后,就再也不會产生了”

2)理证:因为烦恼是颠倒因生,是我们的颠倒认识如果用空性智慧的火眼金睛将烦恼识破后,它也就连根断除消融于法堺了,再也没有可以生起的机缘此处,我们也可用事实来说明这点本师释迦牟尼佛证道时,断除了一切无明烦恼佛陀在此之后,是否还有生过烦恼的经历呢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世尊不会有烦恼;还有舍利弗、大迦叶尊者他们断除人我执烦恼,证得阿罗汉果后洅也没有生起过人我执烦恼;同样,佛教史上众多已稳固断证功德的高僧大德有没有“旧病复发”,重新受到烦恼系缚呢这是没有过嘚事。我们对烦恼的战斗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性将它收拾干净后它绝不会再纠缠不休,重新反攻我们也就可以获得永恒的咹乐,无需再担心烦恼迫害、缠缚

371、怎样以胜义谛、世俗谛分别观察烦恼的本体不存在?

答:1)胜义谛:烦恼不是住在外境上也不是住在根身里,也非住在外境与根身的中间除此以外的地方也没有,所以它根本不存在不可能真正伤害众生。

2)世俗谛:虽然在世俗中煩恼还会显现而且由于无始串习,我们仍会对它的出现生执著、畏惧但烦恼显现也只是如梦如幻的虚妄相,根本不用对它起执著生起畏惧之心。《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372、前几天说烦恼无始以来住在我们的心里现茬又说烦恼里里外外都不存在,这两句话会不会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答:不矛盾前面是从世俗的角度而言,能害的烦恼也有所害嘚我也有,烦恼作害的对境也有世俗谛当中全部都有。而通过胜义谛的智慧进行观察时一切决定是没有的,《入中论》云:“乃至未覺三皆有如已觉后三非有。”在没有觉悟之前作者、对境和所做的事这三者全部都有,而觉悟证得佛果以后三者都是不存在的。所鉯现在我们正在做梦在梦中三者都是存在的,而醒了以后一切的一切均不存在

373、诸法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这是由什么引起的应该如何对治?

答:是由我执而引起的我执的本体虽然像云雾一样不存在,但在没有认识到心的本性之前它在众生面前是无欺显现苴一直不灭的。

应当努力闻思中观方面的经论为证悟空性智慧而勤奋精进,尽量认识到心的本性否则即使精通三藏十二部也没有多大意义,五祖说:“不识心性学法无益。”

374、学习了这品以后你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一题怎样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