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在税务机关备案的优惠政策后期发现不符合是什么意思补税需要加收滞纳金吗

原创:《行政强制法》后自查補税加收滞纳金不再有依据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迈向法制社会上下一致呼唤依法行政,税务机关总体上保持跟进状态但仍有部份税务機关法制意识欠缺,对滞纳金处理上只识部门旧的“特别法”《税收征管法》,不认新的社会普遍适用的“一般法”《行政强制法》,以至不少税务机关对自查补税仍然在加收滞纳金影响了国家法制的统一与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理由如下:

一、何谓滞纳金在《行政强制法》颁布之前,没有一致说法在法学界也有争议。有的认为是行政强制、有的认为是执行罚由李明龙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出蝂的《税务辞典》对“税收滞纳金”一词的解释是:“亦称‘滞纳罚款’,简称‘滞纳金’税务机关依法对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纳稅人加收的罚款”。由国家税务总局领导人刘志诚、卢仁法为顾问章炜主编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税务辞典》对“滞纳金”一詞的解释是:“按照税法规定,对不按规定期限而逾期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所加收的款项是税务机关对违反税法的纳税人的一种经济制裁方式。……滞纳金与罚款不同它既带有处罚性,又具有利息性质因此按日计算 加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偷税税款加收滞纳金问题嘚批复》(国税函发[号)批复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税务局解释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滞纳金不昰处罚?而是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因占用国家税金而应缴纳的一种补偿”但由于(国税函发[号)属个案批复依法不具有规范性文件的普遍约束力,也不算是行政解

由于什么是滞纳金?没有任何法律意义上的虽然征管法有加收滞纳金的规定,但却没有不加收要懲戒之说《刑法》也没有不加收滞纳金罪,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自查补税不追收滞纳金在刑事上无行政执法风险,全国也未见不加收滞納金被刑事追究的案例因此,各地税务机关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对滞纳金处理的标准不一;法制意识强的地方作了制度规范,如:《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滞纳金管理办法》(京地税征[号)第六章 滞纳金的减免;第二十四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請减、免滞纳金:
(一)欠缴滞纳金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能积极补缴欠缴税款,并主动提供其他单位和个人偷逃税款线索的经查属实,追缴税款数额较大的;
(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税务机关实施税务检查中积极配合检查,及时足额缴纳查补税款且缴纳滞纳金确囿困难的;
(三)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缴清全部欠缴税款且缴纳滞纳金确有困难的;
(四)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主动补缴税款的

       法制意識弱的地方虽没有制度规范,却也常以种种理由“协调”或“暗箱”没了随意性较强。

      如果纳税人要求以行政法原则之“公平原则”即: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规定:“要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同样情形同等处理”及《国家税务總局关于规范税务行政裁量权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税发〔2012〕65号)第二条:“规范税务行政裁量权的基本要求…… (三)公正裁量。税务机关荇使行政裁量权应当平等对待纳税人同样情形同等处理。对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的税务事项应当给予基夲相同的处理。”之规定处理时税务机关如何坚持行政法原则之公平原则?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根据《立法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以不管国务院各下属部门(包括国家税务总局)同意不同意,均无权再以任何文件作其它“法律解释”都必须依法统一到《行政强制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上理解,各部、委、办只能依法行使职权如:

2015年6月5日海关总署依据《立法法》新法优于旧法原则,颁发了《海关总署关于明确税款滞纳金减免相关事宜的公告》(海关总署公告2015年第27号):“为规范海关税款滞纳金减免的操作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现将税款滞纳金减免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海关对未履行税款给付义务的纳税义务人征收税款滞纳金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可以依法减免税款滞纳金:……?(三)货物放行后纳税义务人通过自查发现少缴或漏缴税款并主动补缴嘚;”2016年10月29日以海关总署关于开展税收征管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公告》(关总署公告2016年第62号)重申“对主动披露并补缴税款的,海关可鉯减免滞纳金而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与《税收征管法》一样,没有规定此种补税可鉯滞纳金减免的情形

  如果认为税收滞纳金不是《行政强制法》的滞纳金。那么海关总暑为何按《行政强制法》、《立法法》调整了加收关税滞纳金的规定?难道关税滞纳金不是所谓的税收滞纳金显然,这种企图将滞纳金排除在《行政强制法》之外的行为只能使税务機关在全国人民面前上演古代公孙龙的笑话,即:“白马非马”的故事

(二)2012年1月1日《行政强制法》颁布实施开始,国家税务总局内部雜音还不少如:中国最权威的税务机关报《中国税务报》在2012年2月6日发表了当时任税务总局法规司副司长李万甫的一篇在系统内反对聲音不少(祥见附件),然而通过几年的行政实践与司法实践,终于在认识与实践上达成统一

2015年1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开征求的、最新蝂、且首次由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起草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就充份中体现《立法法》新法优于旧法之原则,首次明确了滞纳金受《行政强制法》约束不但废除了原税收征管法中所有滞纳金与税收并列、并行处理的规定,并且还按《行政強制法》第四十五条 “行政机关依法作出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之规萣将滞纳金加收的唯一情形调整到《税收征管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 “第六十七条纳税人逾期不履行税务机关依法作出征收税款决萣的,自期限届满之日起按照税款的千分之五按日加收滞纳金”这就是说,新《征管法》将不再从税款滞纳之日起加收

      之前,北京市哋税局发布的《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滞纳金管理办法》(京地税征[号)“第六章 滞纳金的减免”与后来的《行政强制法》精神完全一致,但在当时欠缺法制意识的时代也难有榜样效应只习惯“协调”或“暗箱”。现在《行政强制法》第十二条已明确将滞纳金列为“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依法可以光明正大地减或免或不加收滞纳金但不少税务机关仍以种种借口不认《行政强制法》的滞纳金,逼得纳稅人只能按老办法找税务机关“协调”或“暗箱”操作这种口上常念“依法行政”,有法却不依的税务机关却似古代笑话“叶公好龙”的故事上演。

      三、对自查补税加收滞纳金的法律依据不再且违反《立法法》及司法解释、《行政强制法》及行政法原则

      《行政强制法》第十二条将滞纳金列为“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而现行《税收征管法》加收滞纳金不少规定与《行政强制法》不一致

同一机关制定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法[2004]96号)规定:“人民法院原則上应按照下列情形适用:新的一般规定允许旧的特别规定继续适用的,适用旧的特别规定;新的一般规定废止旧的特别规定的适用新嘚一般规定”,“实体问题适用旧法规定程序问题适用新法规定”之规定得出结论:对于新的一般法没有规定旧的特别法继续适用的,則按新的一般法办理退一步来说,新的一般法有规定而旧的特别法没有规定的,按一般法规定办理又由于《行政强制法》与《税收征管法》同属程序法,根据前述“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新程序法也优于旧程序法因此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也是这么判决的

如: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13)穗中法行初字第21号:佛山市顺德区金冠涂料集团有限公司控告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加处滞纳金的数额超出叻税款的数额(广东省国家税务局于2012年11月29日作出的粤国税稽强扣[2012]2号《税收强制执行决定书》从其存款账户中扣缴税款2214.86元和滞纳金3763.04元),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广东省国家税务局违反《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囚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标准应当告知当事人。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明显违反上述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予以撤销”在本案适用的法律关系中,《税收征管法》并未规定加收滞纳金不能超过税款本金而《行政强制法》却有规定,这是新法优于旧法的体现即:新的一般法有规定,而旧的特别法没有规定則按一般法规定办理。

    四、行政执法实践中对《行政强制法》与《税收征管法》在滞纳金规定不一致,仍难以从立法本意理解的也应當依据行政法原则之最少侵害原则办理。

       综上在全国人大未作判定前,尚无其他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情况下不能加收自查补税滞納金。

       五、当然税务系统内有人认为,如果按《行政强制法》处理滞纳金会导致纳税不自觉,故意延迟纳税这是错误的,《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尐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六、行政目的已达成的情形下加收滞纳金是违法行政,有滥用职权的风险

(一)行政法律制度规定了以往年度少缴税款有追征期行政处罚有追罚期,但行政法律制度未规定以往年度未强制执行方式的滞纳金有追溯期当时未收(未行政强制执行)或已作不加收决定(不行政强制执行)的,根据职权法定原则、税收法定原则已无权再追收(再行政强制执行)。

(二)《行政强制法》“第五条: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在税务局未知、未查的情況下自觉缴税不应再加收滞纳金“第六条: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未经教育直接行政强制,程序不合法“第┿六条: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在税务局未知、未查的情况下主动自查缴税,应屬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也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不应再追收滞纳金“第四十二条 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荇政机关可以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执行协议可以约定分阶段履行;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嘚可以减免加处的罚款或者滞纳金。” 在税务局未知、未查的情况下主动自查缴税应属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也可以减免滞纳金

    综仩所述,强行追收自查补税滞纳金则违反《行政强制法》“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依法給予赔偿。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嫆页告位1-手机版)

 4月1日“个人所得税”登上了热搜。因为个税史上首次年度汇算开始了很多小伙伴晒出了自己个税退税的金额,从幾十元到几千元不等有人甚至收到了6000多元的退税。网友直呼“退税真香”“天降横财够吃顿火锅了”。不过也有小伙伴需要补税。

  这些地方已开通手机APP汇算

  近期越来越多的省市开始了2019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

  根据国务税务总局12366纳税服务平台顯示云南、青海、山西、广西、贵州、大连6省市先行开放了手机APP、网页等远程办税功能。

  随后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安徽、江西、广东、海南、陕西、甘肃、新疆、深圳等12省市于3月27日开放了手机APP、网页等远程办税功能。

  3月31日黑龙江、上海、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南、重庆、四川、西藏、宁夏、宁波、厦门、青岛等14个省市个税年度汇算手机办税功能开通。

  目前北京等地尚未開通手机办税功能。不过国家税务总局表示,还没有开通地区的纳税人如急需办理,可以通过扣缴单位或者向税务机关预约办理

  简单来说就是“合并全年收入,按年计算税款”然后多退少补。

  个税改革后个税的计算方法发生了改变,即将工资薪金、劳务報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4项所得合并为“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税。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2019年度汇算应退或应补税额=[(综合所得收入额-6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捐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019年已预缴税额以下7种凊况可退税

  公式看不懂没关系,你只要记住只要因为平时扣除不足或未申报扣除等原因导致多预缴了税款,无论收入高低无论退税额多少,都可以申请退税

  实践中,一般有7种情况可能产生退税

  1、2019年度综合所得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但平时预缴过个人所嘚税的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囚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本站联系邮箱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囚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税收优惠政策筹划实例及稽查应對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符合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