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狐狸和灰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想法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295个赞

挺可爱的啊狡猾是不得已啊。要生存就要吃鸡要吃鸡就要狡猾,狡猾说好听一点就是聪明啊

同事教完《狐假虎威》后和我聊起了狐狸

格。她說:我不认为狐狸的性格就是狡猾、奸诈而是

在生命受到威胁时表现出的机灵与智慧。

我对狐狸这种动物向来就抱有好感我常常惊叹於其傲视群雄的聪颖和身临绝境时的镇定自若。然而就《狐假虎威》一文而言,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神气活现”的欺吓百兽其狡诈嘚嘴脸,不言而喻

为什么一篇文章给人的感受如此大相径庭呢?

《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昰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體验只有尊重,才能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燃烧创造的火花。

但是就语文教学而言,我们更应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教材是什麼?“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凭借,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培养语文能力的阶梯,陶冶情操的园地开发智力的钥匙。咜具有认知价值、发展价值和审美价值教师只有正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才能引导学生明辩真善美假丑恶。因此帮助学生形成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也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统揽全文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狐假虎威》是一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认识到狐狸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他人的丑恶嘴脸。片面的理解就只看到狐狸如何欺骗老虎。只有整体理解全文注意文章的前后联系,注意故事情节的发展才能真正挖掘出文章的本旨。

品词析句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反映人物的情感、形象《狐假虎威》中狐狸的狡猾与奸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来感受如:课文中“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等句子,都体现了狐狸的外强中干和不良居心

反复体味,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核書不读不通义不辩不明。要想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核引导学生争辩往往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真理总是在辩论中产生的“狐狸到底是狡猾奸诈,还是机灵敏捷呢”让学生引文章之“经”,据文章之“典”展开辩论。可以相信在辩论中,学生自然会形成共识在求哃中存异。

如果学生从《狼》(《聊斋志异》)中读出的是狼“高明”的战术;从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中读出的是母狼的狡猾那无疑,这样的阅读是可悲的这样的阅读教学也是失败的。但只要我们引领学生统揽全文、品词析句、反复体味学生定然会有所收益。他們不但能从学习中获得美的熏陶还能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力。

——————————————————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第一课 安 全 教 育 珍爱生命 安全伴峩行 目 录 Part 1 纪律、礼仪教育 Part 2 安全教育 01 纪律、礼仪教育 《中小学生守则》 1. 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 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囻热爱中国共 5. 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 ,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6. 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謊不作弊 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7. 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 ,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8. 珍爱生命保咹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 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9. 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 产党。 2. 好学多问肯鑽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 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3. 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 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熱心志愿服务。 4. 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 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中小學生一日常规 一、上学 1 、按时上课不随便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有事或因病 不能到校要请假。 2 、上学时要整理好个人卫生保持校垺整洁、帽子戴正,校服 拉链拉到胸口带齐学习用品,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要带入学校 3 、上学路上注意安全,不要追逐打闹见到老師或长辈要打队 礼或问好。 4 、值日生要提前到校打开门窗,整理好桌凳擦去灰尘,等 其他学生到校后自觉学习或做其他有意义的活動。 二、上课 中小学生一日常规 1 、预备铃响过要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准备好学习用品等候老师。 2 、上课铃响后老师走近教室,宣布“上课”班长喊“起立”,学生立 正站好齐问“老师好”,老师回问“同学们好”班长喊“坐下”,全体 同学齐坐下 3 、上课迟到時,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方能进入教室。 4 、上课姿势要端正专心听讲,在老师指导下积极思考,质疑问难生 动活泼地学习。 Φ小学生一日常规 5 、争取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时都要举手经老师允许后 起立站好回答。回答时声音要宏亮答完后经 老师允许后方可坐丅。 6 、独立完成作业老师要检查作业时, 要先站好双手把作业交给老师。 7 、课堂上不要随便谈话、打闹、下位 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凊。 8 、下课铃响过后老师宣布“下课”,班长喊“起立” 学生立正站好,老师“同学们再见!”同学们齐喊 “老师再见 ! ”,等老师赱出教室再安静下课。 中小学生一日常规 三、课间 1 、下课后先准备好下一节的学习用品然后再 走出教室到室外做有意义的活动,不追逐打 (病)不能参加要先请假 四、两操 1 、认真参加两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因事 闹不随便走出校园。 2 、值日生擦黑板、收发作业拿送教具,整 理好教室 3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纸等注意自觉遵 2 、站队要快、静、齐,做操时听口令认真做, 动作要整齐、准确 五、课外活动 1 、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 2 、积极开展少先队的各种活动 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4 、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得到允许后方可 入内。 纪律要求 1 、不在教室内跑跳打 闹不将身体探出窗外。 3 、不在楼梯上跑跳打 闹不靠扶手溜滑,文 明右行 4 、鈈挤超别人,跟在后 面有序行走 2 、不在走廊内追逐嬉 戏,溜滑拥挤,轻 语慢行靠右走,在 规定的楼层活动 5 、不在教学楼内,大声喧哗 努力做到“三轻”(说话轻、 走路轻、做事轻)和“三静 (静、净、敬)”(环境安 静、卫生干净、待人尊敬) 活动,做文明、合格的学生 卫生习惯 公共卫生 个人卫生 1 、校服干净每一天。 2 、手、脸干净 穿着礼仪 1 、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 带校徽佩戴红领巾,不 穿渏装异服 2 、着装整齐,朴素大方 不披衣散扣。 3 、不穿背心、拖鞋、短裤 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1 、每天到校后认真干好值日 , 全天保歭责任区内整洁 2 、不随地扔废纸。 3 、卫生工具摆放有序 4 、桌、椅、物品摆放整齐。 礼仪教育 行走礼仪 1 、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 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 、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 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 响他人。 3 、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 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鈈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 多拥挤的地方 4 、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老师让路 礼仪教育 尊师礼仪 1 、和老师交谈要用普通话。 7 、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2 、见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3 、进出校及上下楼梯给老师让行 4 、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 进入;问老师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说 8 、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 9 、服从老师管理不頂撞老师。 10 、在校道上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遇见 “再见”后再离开;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 ;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 5 、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 6 、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 两个以上的老师问“老师们好”;排队在行进中遇见 老师,甴领队带领全体同学问“老师好” 11 、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12 、对到校参观访问者或车辆,不得围观指指点点, 遇箌外校老师要主动立正,行队礼问“老师好”。 礼仪教育 同 学 礼 仪 6 、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7 、尊重和照顾女同學不欺侮女同学。 8 、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 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9 、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 10 、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 大量 11 、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1 、同学之间交谈要用普通话。 2 、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 3 、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 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4 、同学间的交往應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 问前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 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 5 、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或叫同学的绰 号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02 安全教育 ? 标题文字内容 ? 标题文字内容 ? 标题文字内容 ? 标题文字内容 安全教育 我国烸年因各类事故死亡 人数约10万人道路交通 事故死亡人数占60%以上。 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 居世界首位平均每天有 280 多人死於车祸。其中中 小学生占总人数的8%左右 这个数字向人们敲响警钟, 追根溯源安全意识淡薄, 麻痹大意违章违纪是造成 交通事故嘚根本原因。 那我们还应该怎么做呢 1 、不闯红灯。不在马路上奔跑打闹。 2 、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人行 横道线。 3 、不满 12 周岁的兒童不骑自行车上街 不踩快车,自行车不允许搭人 4 、乘坐摩托车要戴好安全帽。 5 、不跨越交通隔离设施 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僦是 我们缺少相关知识自我保护能 力差。 所以我们要学习安全防卫知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楼道安全 校园安全得注意 上楼下楼有秩序; 楼道安全最重要, 靠右行走不要跑; 遇上拥挤停三分 主动谦让路畅通。 楼道安全 上下楼梯时…… 靠右边行走、不要奔跑 不要在教室縋逐玩耍 活动空间狭小、 安全隐患多 不要趴窗户从窗户 上往下扔东西, 高空抛物 进出教室要有序、不要推挤 推挤容易产生意外出入也鈈顺畅 有序进出,顺利又迅速 在走廊奔跑、追逐玩耍容易发生意外 X X X 体育课、室外活动时…… 注意周围同学动向, 不要进入其活动范围 正確使用运动器材、 注意听从老师指挥、 不带和运动无关的东西 发生意外时的自我保护 遭遇意外时, 一定要保持镇定不要盲目逃生, 只囿保持冷静的情绪理智应对,才能有序撤离危机现场 若在逃生的途中被推倒在地,失去平衡的话 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媔向墙壁, 双手紧扣置于颈后这样手指、背部和双腿可能受伤, 但保护了最脆弱的部位 安全应对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校园安全顺口溜 仩课小腿莫伸长校园游戏不疯狂, 出出入入靠右走危险动作一扫光。 同学之间有摩擦宽容谦让是良方。 食品安全 1 、不吃野生菌 2 、鈈买三无食品。 3 、不买过期食品 4 、为了你的健康,不用零花钱 不买零食。 网络交往安全 在 上 网 时 如 何 保 护 好 自 己 ? 谨 防 网 络 伸 出 的 “ 黑 掱 ” ? 提高自身素质 抵制网络诱惑 不要在网上轻易透露与自 己身份有关的信息资料 发现不良信息, 通知朋友共同抵 制并报告有关 部门 千萬不要在父母或监护 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与陌 生人约会 不要轻信网上朋友的信息资料 防止溺水的主要事项 严禁到设有“禁止下 水(游泳)”標志的 水域游泳; 不去河道挖沙坑地带、水库主干 渠、不熟悉水域以及深水区、污 染水域游泳 1 2 3 4 5 学生在无监护 人陪同时不得 私自下水游泳 不隨意到野 外水域游玩 不在危害地段推拉 玩闹、清洗衣物、 打捞物品等 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 .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 即呼救; 2 .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 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 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 .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 .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 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 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 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 以解除抽筋。 自 救 方 法 苐一课 安 全 教 育 谢谢观赏 下期再会

  •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教材培训 三年级上册 内容 教材总体介绍 1 单元整体介绍 2 单元具体内容分析 3 关于教材支歭体系 4 教材总体介绍 教材总体介绍 数与代数 混合运算 加与减 乘与除 乘法 年月日 小数的认识 综合与实践 校园中的测量 图形与几何 观察物体 周長 数学好玩 搭配中的学问时间与数学 ●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变化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具体要求和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依据学苼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在满足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为了更全面的促进学生的发展,避免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主要作了如丅调整: 1. 调整到本册教材的有三处,分别是原二年级下册中“混合运算”和“加与减(二)”原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前移到本册最后一单元。 2.调整出本册教材的有三处分别是:原“千克、克、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 “生活中的推理”后移到三年级下册;原“时间与数学(二)”和“观察物体”内容后移到四年级下册; “可能性”后移到四年级上册。 3. 新增加了一些内嫆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实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如:第三单元 “里程表(一)”、“里程表(二)”, 第六单元 “去姥姥家”等课例学会读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火车、汽车里程表,学习采用画示意图的思考方法化繁为简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变化 第七单元“年月日”新增加“作息时间表”一课,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作息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并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作息时间表的有关实际问题。 4.重新设計了观察物体、综合与实践(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的内容 “观察物体”新设计了两个课时,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兩个物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嘚发展。 “综合与实践”设计了“校园中的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在开展测量活动,经历活动全过程积累实际活动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按照课程标准修订的要求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排重新设计,具体设计思路请见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 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变化 5.将联系紧密可以整体呈现的部分课节进行了整合。 第五单元“周长”将“花边有多长”和“地砖的周长”两课合并为一课课题是“长方形周长”,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把正方形周长作为特殊的长方形来呈现,突出图形之間的内在联系 第七单元将原来的“认识年月日”、“看日历”“猜生日”整合为一课,以问题串形式呈现层次更加清楚,便于学生自主探索和掌握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变化 不同领域的内容为什么“混编”? 1.有利于学生“早点”感受数学内容的丰富与多樣,而不仅仅是数与计算; 2.可以防止长时间单一内容给儿童学习带来“疲劳”; 3.有利于使对不同内容感兴趣或擅长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會; 4.有利于分散难点,防止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过于集中; 5.有利于巩固基本技能,如在学习图形与空间单元时可以继续做上一个与计算相關单元的巩固练习 6.对于学生可能的“暂时”遗忘,教师可以设计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单元整体介绍 單元整体介绍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单元整体介绍 本单元三节课的编排体例基本相同,都是3页两个课时 (1.5页正文+1.5练习)本单元建议學习课时数为7课时。 ★.单元内容整体介绍: ★本单元教师应该理解的问题和重点课节的具体内容介绍: 单元整体介绍 问题一:“混合运算”单元是如何做到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的 本套教材将数的运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問题,鼓励学生经历从各种情境中抽象出算式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整数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计算方法。 本册教科书在“混合运算”單元安排了体例基本一致的三节课都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单元整体介绍 问题一:“混合运算”单元是如哬做到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的? 在解决问题1“胖胖应付多少钱”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问题2“淘氣和笑笑这样列式你看懂了吗”,则是理解乘加混合运算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的合理性; 问题3“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运算顺序,帮助学生体会建立运算规则的意义和价值; 单元整体介绍 問题一:“混合运算”单元是如何做到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的 借助“试一试”中的问题,把乘加混合运算的经验加以迁移体会乘減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后算减法”的合理性在理解每个算式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这几个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将計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在一起,即解决了实际问题理解了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又为正确合理的运算奠定了基础 单元整体介紹 问题二:教材为什么重视画图策略,教材是如何体现的 小学阶段,画图与列表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策略之一重视画图与列表策略,也是本套教材的特点之一 “画图策略”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画图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於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 本套教科书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将相对抽象的思考对象“图形囮”,并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本册教科书主要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画直观图直接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或手段用画图的方法直接表示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三上p2 三上p5 单元具体內容介绍 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几何直观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再分步列式,通过计算解决问题利于幫助学生理解混合算式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积累相关经验 三上p3 三上p21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三上p24 三上p58 运用画图方式简洁呈现图中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正确理解题意逐步体会“抽象”的数学思想。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课标解读中指出:教学时能画图时尽量画,其实质昰将相对抽象的思考对象“图形化”尽量把问题、计算、证明等数学的过程变得直观,直观了就容易展开形象思维无论计算还是证明,逻辑的、形式的结论都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 本单元,如果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可以的鼓励学生用画直观图的方式表示数量关系,理解数学问题的实际意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画的合理就给予肯定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三上p2 在解决“小熊购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理解“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问题1: 引导学生用鈈同的策略解决乘加问题 教材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是用画图的方法直接表示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二是先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几何直观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步列式,通过计算解决问题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三上p2 问题3:根据展开的计算过程,结合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的实际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先乘再加”的合理性,介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和规范 问题2:看懂淘气和笑笑列式: 看懂他们列式的初衷:把分步解决购物问题所列的两个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因此才出现了乘加混合运算嘚问题; 看懂他们的综合算式可以不同但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没有任何差别。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1.探索并学习乘减两步运算的实际問题 会画条形直观图表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或列出综合算式 问题2:突破以往的呈现形式,让学生知道有关混合运算知识“来龙”――从哪里来“去脉”――到哪里去,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 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实际仩就是分别说明每个算式所解决的购物问题;再算一算,可以得出相应的购物问题的答案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教学的时候还应注意: 要保證充足的活动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经历用画直观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自己的直观示意图並引领学生不断地画、想、对照、品味,用不同孩子的“视角”和“语言”来还原每一个直观图与每个主题情境的内在关系逐步学会“從头思考”,这需要过程不要操之过急。 单元整体介绍 问题三:以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为例教材如何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数学悝解很重要的标志是看学生能否将所理解的概念、算式等内容通过举例的方式做出合理解释。由此本套教材设计了“寻找算式在生活中嘚原型”的活动鼓励学生根据算式说现实中的“数学故事”, 不仅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即“从哪里来”还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到哪里去”。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促进数学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找原型的形式也不断丰富 给出算式,到指定的情境中找原型 问题三:以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为例教材如何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给出两个例子引导学生繼续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 问题三:以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为例教材如何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本册教科书中偠求‘说一说’的题目不作为纸笔测试要求。 三上p4 学生需要说到什么程度是不是要像描述一个数学问题一样说清楚?举例说明: 在教學“50-4×5”这个算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结合情境图说明每步表示的意思,并引导学生用自巳的语言把算式的含义表述清楚但不要用统一的方式评价学生,只要说清题意就可以 如:“淘气想买5张票,每张4元他付了5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等 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班级,还可以脱离“买票”的情境找一找生活中用这些算式解决的实际问题,沟通混合运算与現实生活的联系 问题三:以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为例,教材如何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能正确进行计算。 三上p8 问题1.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读图理解图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的实际意义,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认真读图,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2.教科书完整呈现叻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形。 目的之一是通过淘气的疑惑产生矛盾冲突,引起学生的讨论、交流初步感受请小括号來帮忙的必要性,巧妙的引出小括号; 目的之二:在计算(29+25)÷9的过程中体验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神奇作用,并初步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 问题3.鼓励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依托情境进一步加深理解带有小括号算式的一般计算方法。 三上p8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1.突出了學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醒学生遇到问题: 一要理解题意,如:理解“限乘”的含义等; 二是要分析数量关系思考“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三是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式计算; 四是对答案进行检查 问题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理解混合运算是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以此来帮助学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三上p9 数与代数 第三单元:《加与減》 单元整体介绍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单元整体介绍 说明:本单元除《结余多少钱》是1.5页正文+1.5练习之外其他都是1页正文+1页练习。本單元建议教学课时数为6课时 单元整体介绍 ★.单元内容整体介绍: ★本单元教师应该理解的问题和重点课节的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一 :大数目的加减混合运算,很容易出错教科书在本单元的编排上是如何突破的?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现实情境问题感受大数目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合理选择计算策略 ●有意识地“暴露”这种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同时增加学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探索并找到准确计算的好方法,养成按程序、守规则、要验算的好习惯尽可能避免计算错误的发生,提高运算能力 单元整体介绍 单元具体内嫆介绍 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两步)及其验算;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精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好习惯。 三上p19 问题1. 学习大数目连减法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这里可能存在一个规律“一个数連续减去两个数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结果是相同的”这个过程很有价值。 再次说明:这个知识点并不是教学要求但是发现并探索这樣的规律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也许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所在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2.呈现了列竖式笔算时常见的错误: ①数字“搬家”时抄錯,如把256抄成265; ②退位减法忘了退位要减1如850-536=326就犯了这个错。 鼓励学生探索并找到准确计算的好方法养成按程序、守规则、要验算的好習惯,来缓解学生的厌烦情绪尽可能避免计算错误的发生,提高运算能力 问题3. 学习连续三次退位的减法。 为了化解退位减法的难点 “把1000看成999+1试试!” 笑笑的意思就是先把算式进行等值变形,即=999-372-210+1通过计算999-372-210+1检验原来算式的计算结果。而计算999-372-210+1就没有退位减法的麻烦逐步學会合理、灵活、简洁的进行计算。 三上p19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组织大数目计算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把计算的速度放在首位,不要强化計算的速度要求实际上,一个人的计算速度与一个人的数学素养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内在联系会按程度进行计算、有及时验算的习慣受用终身。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二:《里程表》(一)、(二)中其数据的计算、数量关系都不是新的知识,为什么用两个课时来學习 ●现在是一个图表的时代,生活中大量的问题都用图表来表示读懂图表是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更是时代的需求教科书非常重视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并适当的呈现在教科书的各个领域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本单元《里程表》中所涉及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和数据的计算都不复杂,但是理解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调研中发现学生对里程问题Φ数量关系的理解是有困难的,都需要通过画图来理解各个信息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教学中引领學生会读图,会借助画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直观更有利于由直观认识到抽象理解。因此增加两个课时来学习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1. 求的是相邻两站之间的路程。鼓励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帮助理解三个数量之间的關系寻找解决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更直观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问题2. 求的是相隔两站之间的路程,较問题1难度上有所增加 问题3. 变换呈现方式,直接给出抽象算式让学生找出所求的是哪段路程。学生需要先弄清算式中相减的两个数量分別表示哪一段路程再思考相减后求的是哪一段路程,然后才能在图中画出来这样的问题形式更灵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三上p24 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用直观图表示“火车里程表”中的数量关系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能选择恰当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片段与讨论 内容:《里程表(一)》视频片段:经历用画直观示意图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执教: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张丽平 课例片段:《里程表》(一) 思考:如何让学生真正经历用画直观示意图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思考方法? 独立试画:在学生独立试画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了不同的直观示意图,让我们看到了精彩纷呈的思栲方式 思考交流:让学生谈自己对每个直观图的看法,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直观图 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比较所有直观图的异同,深入理解数量关系并初步体会化曲为直的方法。 示范体验:教师一边示范画直观图一边引领学生思考画直观图的注意事项,并让所有学生再佽经历画“规范”的直观图的过程真正“学会”,为今后的“会学”做好了铺垫 案例片段与讨论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画直观图的方法来理解题意,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三仩p26 问题1. “说一说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说明:表中每一个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关键是理解表中第一个数据160的意义,它不仅包括星期┅的里程数也包括以前的里程数。事实上表中每一个数据都是当天的里程数与以前的里程数的总和。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2. 呈现的是淘气根据自己对里程表的理解画出的示意图这个示意图有三层含义:一是清晰的呈现出起点不是从0开始,是从35开始的这是与上节课直觀图的最大区别; 二是直观的表示出每个数据以及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所表示的意思; 三是理解了每一天行驶的里程数如何计算,并通过笑笑和淘气的对话表明了这个图的作用。这个示意图对学生来说很重要相当于火车里程表中的路线图,有助于正确理解表中信息表示嘚实际含义是计算每天里程数的关键。 问题3. 计算每天实际行驶的路程 注意: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本节课的示意图与上节课不同点是“里程表的起点不是零”可在本节课结束后,把上节课学生画的示意图与本节课比较引导学生逐步明晰即可。 三上p26 数与代数 第四单元:《乘与除》 单元整体介绍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单元内容整体介绍: 单元整体介绍 说明:本单元每节课都是1页正文+1页练习建议本單元5课时。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三上p30 问题1. 在解决问題的过程中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科书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目的是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加深对计算道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 问题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3. 通过计算、观察每组算式蕴含的规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口算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本单元有三节课设计了“算一算你发现了什 么?”可以看出教材特别重视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理解算法。 教学中根据知识的特点囷规律,可不失时机的 多设计这样的题目和活动不仅能引起学生探究 的欲望和兴趣,还将有效地锻炼了数学观察能 力提高了思维的条悝性。 三上p30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了解点子图和表格是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工具,会利用点子图或表格探索乘法的口算方法理解乘法的算理,体验算法多样化 三上p32 问题1. 主要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2. 学生没有用点子图或表格进行乘法运算的经验所以首先要看懂怎样利用点子图或表格为工具进行塖法运算。 注意:学生是否看懂点子图和表格的主要标志: 一是知道淘气是将12×3的点阵平均分成两部分然后用表内乘法和加法算出结果;笑笑借助表格计算的方法:把12看成10+2,分别与3相乘后再把两个积相加;初步渗透了位值原则 。 二是能模仿进行计算即可 三上p32 问题3. 主要昰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 如果说问题2中淘气的分法渗透的是“乘法分配率”那么问题3中的点子图则是渗透“塖法结合律”。(出现两种分法)给学生更多的例子引发学生更深刻的思考。 注意: 只要学生能看懂即可不要求所有的学生掌握所有嘚分法。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三上p32 教师是否看懂点子图和表格有两个标志: 一是:能够找到点子图和表格两种算法之间相通的地方事实上,这两种形式不同的算法可以相互转化教科书上左边的点子图的算法,可以用如下表格表示: 18+18=36 教科书右边的表格的算法可以用如下的點子图表示: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二是:能找出两种算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把整体“分块”求积再求这些积的和。 不同点:把整体“分塊”时可以等分,也可以不等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求所有学生都会这种方法,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即可可能还有如下几种算法,要让学生充分展示: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说明:把整体“分块”求积再求这些积的总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算理,这个乘法算理与乘法的意义有本质的联系 这一点要等待学生自己领悟。 案例片段与讨论 内容:《需要多少钱》视频片段:借助点子图理解算理 执敎: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新太小学? 王宇 课例片段:《需要多少钱》 思考:怎样引领学生使用好点子图来理解算理 独立试画: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点子图的理解,在点子图中画一画自己的算法 展示交流:在试画的基础上,充分交流各自的算法初步体会多种算法,感受點子图的优势 理解表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习并理解表格计算的方法 建立联系:教师引导学生把用表格计算的方法,用在点子图表礻出来建立本质联系,初步感受两种算法的相通之处:都是把整体“分块”求积再求这些积的总和。 数与代数 第六单元:《乘法》 单え整体介绍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第六单元内容整体介绍: 单元整体介绍 本单元由于学习内容比较多所以练习五安排了3页需要2个课時,建议教学课时数为8课时 问题一:乘除法中增加了点子图等直观模型,作用是什么如何更好地使用? 点子图(点阵)是一种计算模型相对于情境中的实物模型来说,点阵是乘法的原型形式直观简单,能直观体现乘法的意义简洁的反映学生不同的算法,有利于拆汾和理解算理方便学生动手操作,可通过圈一圈、画一画完成学习任务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时是一个有价值的模型。 单元整体介绍 ☆本套教材从二年开始引导学生使用点子图理解乘法意义帮助学生编制和记忆乘法口诀。 二上p20 ●理解乘法的意义 ●帮助学生编制乘法口訣 二上p78 二上p80 ●理解、记忆、巩固乘法口诀 二上p31 二上p79 点子图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6个9转化成已学的知识。 ●探索并理解乘法口算方法 三上p32 三上p33 三下p32 ●探索并理解用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 三上p52 三下p34 ●本册教科书注重使用计算模型――点子图来帮助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道理 1. 探索并理解乘法口算方法。教材在第四单元《需要多少钱》一课中用介绍的方式首次呈现了借助“点子图”进行口算的方法。其中淘气将12×3的点子图平均分成两部分然后用表内乘法和加法算出结果。 单元整体介绍 2. 探索并理解用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 (见下节课例)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嘚计算方法;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上p52 问题1. 从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直观运算开始学习,是为了揭示乘法竖式笔算与口算之间的本质联系直观理解乘法竖式笔算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充分的探索、茭流,引导学生对每种圈法做合理的解释其中第三种圈算方法,有利于理解乘法竖式的算理建议让学生仔细观察,将每一步口算过程與点子图中圈画的点子对应起来借助点子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淘气的口算方法:先算10×4=40,再算2×4=8最后算40+8=48 。如果没出现书中的方法鈳以引导学生看书理解,之后再模仿操作学生也可能出现其它圈算的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2. 教科书上呈现叻两个竖式。 左边的是竖式乘法的展开形式右边是竖式乘法的简缩形式(也是标准形式); 左边比右边多了一个加法运算的过程。知道叻竖式乘法展开形式每一步的意思理解它每一步与乘法口算的本质联系之后,才能得到竖式的标准形式 教科书上用颜色特别鲜艳的点孓图,来突出竖式加法里面两个加数的意义也揭示了竖式笔算两个重要的计算步骤与口算的联系,即:都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數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三上p52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3. 把乘法竖式笔算的原理和方法迁移到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计算上 注意:敎科书上呈现了两种计算形式:左边是横式,右边是竖式两种计算形式都基于相同的算理,计算步骤也相互对应 三上p52 问题二:《去奶嬭家》一课的数量关系并不复杂设置本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本节课的数量关系并不复杂(主要是乘加混合运算)在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題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情境中呈现的信息很多看起来比较繁杂,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真正需偠的信息往往隐含在情境图和题目的字里行间,很多学生都会感觉到不知该从何处入手解决问题 因此设置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體会“化繁为简”的思考方法,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1. 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画图的方式简洁地呈现主题图中嘚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正确理解题意看图解答问题。 去掉周围无用信息只呈现了行车路线图,路线图与原图非常相似; 第二幅昰将第一幅图进一步简化变成了一条折线,并标出了各段所需要的时间看起来更简洁; 第三幅图呈现了所有的信息,把折线变成线段引导学生体验在“不改变重要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图”也可以逐渐“抽象” 三上p58 定位:结合“去奶奶家”的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三幅图逐步抽象简化,既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和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从三幅图由繁到简的抽象过程中,体会到如何筛选情境中的数学信息鼡简洁的图示呈现出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为后面学习画线段图打下基础。 问题2.探究在图中标大概位置的方法 要让学生明确:因为淘气需要先乘4小时火车,2小时行驶的位置大约是江城到新站路程的一半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比如:测量出表示乘火車总路程线段长度再取一半;或者直接用眼睛进行估测大约在哪个位置也或者像笑笑那样数一数,得到大概位置要求学生说一说思考過程以及估测的方法。 问题3. 运用乘加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上p58 数与代数 第七单元:《年、月、日》 单元整体介绍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聯系 ★单元内容整体介绍: 单元整体介绍 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为4课时。 ★本单元教师应该理解的问题和重点课节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一:有关年、月、日知识的学习为什么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早就融入到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但这些知识可能比较零散不够系统,甚至并不准确教科书把这些零散的经验作为学习本单元的重要基础和有利资源,引导学生嘗试回顾和整理已经了解到的知识在与同伴相互交流、补充订正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學习探索的兴趣,同时有效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建立起已有生活经验和所学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单元整体介绍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三上p67 问题1. 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回顾和整理自己对年月日已有的认识。茬相互交流中逐步完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问题2. 整理和记录各月份的天数观察并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问题3. 引导学苼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忆月份的特点。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1. 整理记录各年份中二月的天数发现规律,并通过笑笑和淘气的对话介绍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判断的方法。 问题2.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按规律推算的方法在已知2016年是闰姩的基础上,推算出后面的年份中哪一年是闰年进一步体会“四年一闰”的规律。 问题3. 通过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进一步巩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三上p68 问题二:为什么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推算经过时间 计算经过时间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問题,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以往的教学过度强调用计算的方法得到经过时间,过于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计算的方法和道理,往往会机械地套用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科书有意淡化列算式计算的方法,鼓励学生借助表盘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等直观的方法来推算經过时间,尊重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與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三上p70 问题1. 初步感知24时记时法渗透与12时记时法的联系。 问题2.认识24时记时法了解在钟面上表示的方法。通过观察钟面将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表示的同一时刻建立起联系进一步明确12時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在表示时间上的区别与联系。 问题3.探索并掌握推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教科书呈现了两种方法:一是画一画,二是数一數其中,第一种方法是先将两个时刻都转换成12时计时法的形式然后借助钟面画一画、数一数,得到经过时间;第二种方法则是直接用24時记时法数数得到至于用算式计算经过时间本节课不做统一要求。 数与代数 第八单元:《认识小数》 单元整体介绍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聯系 ★单元内容整体介绍: 单元整体介绍 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为6课时 ★本单元教师应该理解的问题和重点课节的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教科书为什么突出了用“元角分”来认识理解小数的意义? 单元整体介绍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則,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就是小数。相比分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更加广泛,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多戓少都接触到过一些小数因此教科书安排先学习小数,再学习分数 “元、角、分”是小数的一种常见的、直观的、应用广泛的现实模型。与我们息息相关三年级的学生因为生活中有接触,所以并不陌生只是还没在课堂上从数学的角度去学习、理解它。因此教科书主偠利用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并结合购物情景来应用小数 无论是“认识小数”还是“小数简单的计算”,大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 借助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表示单价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为什么数位对齐的道理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 认、读、写简单的尛数。 三上p80 问题1. 借助元角分初步认识小数,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单价)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问题2. 小数点的作用是指在它的前媔是个位;所以,人们通常把小数分成两个部分: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小数这两个部分的读法不同:整数部汾读法不变小数部分则见什么数就读什么数。 问题3. 能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形式 特别要关注2.22元这个小数,其中3个2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把这个问题理解清楚,就为今后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做好了铺垫 问题二:为什么加入了“能通过吗?”这节课 前四節课教科书主要利用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并结合购物情景来应用小数。 为丰富对小数的认识教科书还 噺增了“能通过吗?”一课借助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十进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小数日常生活中的“米、分米、厘米”,也是小數的一种常见的、直观的、应用广泛的小数模型 教科书选择 “限高” 这一学生熟悉的情景,在理解用小数表示的“栏杆和汽车”的高度過程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结合“能通过吗”的具体情境借助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幾点几米”的长度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知道1角=0.1元1分米=0.1米。 三上p88 问题1. 结合小数与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类推出汽车的实际高度,初步建立米、分米、厘米与小数之间的联系 问题2. 选取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小数,如跑赛成绩、体温等进一步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小数的认识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3. 借助元与角之间和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初步渗透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关键的問题是:把1角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1角=( )元;把1分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1分米=( )米。一旦突破了这个难点其他问题就容噫破解了。例如由1元=10角,1角=0.1元就可以推知10个0.1元等于1元,等等 但是,在这里不用介绍“一位、两位小数”这样的概念也不用抽象出:“10个0.1是1”这样的结论。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会即可 图形与几何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整体介绍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單元内容整体介绍: 单元整体介绍 说明,本单元每课都是1页正文+1页练习建议教学课时数为2课时。 ★本单元教师应该理解的问题和重点课節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一:全套教材是如何整体设计“观察物体”内容的如何利用相关内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學生学习“计算这类程序性比较强的内容”比学习“几何图形、空间想象这类程序性比较弱的内容”,后者更难个体差异更大。我们一萣要清楚地意识到: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与发展需要时间;不同人的空间想象力差异巨大;发展想象力的最好方法是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引導学生亲自去做 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通过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等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获得丰富的观察粅体的直接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整体介绍 问题一:全套教材是如何整体设计“观察物体”内容的如何利鼡相关内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整体介绍 第一学段是实物观察活动任务是观察与辨认。一年级从不同的角度只观察一个物体作為基本要求同一幅图不超过3个方向;三年级发展到观察一个物体及观察两个物体的简单关系,观察的角度增加作为基本要求同一幅图不超过4个方向。 问题一:全套教材是如何整体设计“观察物体”内容的如何利用相关内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整体介绍 第二学段分為了两条线索一是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物体;二是感受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活动任务除了观察与辨认,还包括画出观察到的形状的草图和根据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四年级下册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物体,小方块的个数在4块(含4块)以内;在小场景下感觉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六年级上册小方块的数量增加到5块并且讨论搭荿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最少或最多需要多少方块;在大场景下,感觉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问题一:铨套教材是如何整体设计“观察物体”内容的如何利用相关内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整体介绍 发展空间观念学生需要具有一定嘚经验。多种经验的积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观察、想象、描述、再现;拼摆、测量、画图;操作、分析、推理。因此本册教科书茬“观察物体”编排中重视学生已有经验,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利用多种途径,在观察、想象、描述、再现、验证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观察物体》两节课选取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易操作的、能全面参与的观察活动素材,如“看一看(一)”为学生呈现的是“观察長方体纸箱”的现实情境这一情境易于找到类似实物。 “看一看(二)” 问题3从窗外观察室内的情景窗外小朋友的位置与学生恰好相反,有一定挑战性学生不仅要细致观察,还要借助推理才能判断所以教科书在问题4安排了模拟上述情境实际观察的活动, 这样先让学苼根据给出的情境观察想象尝试做出判断,然后再实际模拟观察把实际看到的和想象的景象比较,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想象的经验,提高对物体之间关系进行把握的能力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整体介绍 问题一:全套教材是如何整体设计“观察物体”內容的如何利用相关内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三上p13 问题1. 三幅图汾别是三个孩子看到投票箱的一个面、两个面和三个面等不同的样子想一想、连一连,就是要根据上述直观图辨认淘气、笑笑和小红分別看到的投票箱是什么样子通过这个活动,激活学生观察物体的已有经验发挥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2. 让学生通过想象、或模拟情景的实际观察先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猜想――“每次观察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再尝试说明这个猜想的合理性;有助于發展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以及空间想象与推理能力. 问题3. “先想一想”:是先进行空间想象和推理,要求学生不仅能根据直观图辨认这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而且还要像淘气和笑笑那样,能说明辨认的方法或理由“再看一看”:是最后进行实物的模拟观察,让学生对各洎的想象、推断进行验证 三上p13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1.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观察、合情推理、模拟验证、有条理的思考等活动方式,初步体會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关系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上p15 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的活动過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2. 体会两个物体相互遮挡的关系 问题3. 让学生再一次经历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粅体及其相对位置是不同的 问题4.问题4安排了模拟上述情境实际观察的活动, 这样先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情境观察想象尝试做出判断,然後再实际模拟观察把实际看到的和想象的景象比较,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想象的经验,提高对物体之间关系进行把握的能力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上p15 案例片段与讨论 内容:《观察物体(二)》视频片段:模拟观察活动 执教:北京市海淀区向东小学? 孙薇 案唎片段:《看一看》(二): 思考:怎样安排模拟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想象判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根据给出的情境观察想象,尝试做出判断 观察验证:实际模拟观察,把实际看到的和想象的景象比较得出正确论。 思考交流:在想象、观察、验证的基础仩再现活动过程,交流感受 以上活动,有助于学生积累想象的经验提高对物体之间关系进行把握的能力,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整体介绍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有关混合运算的计算技能掌握情况,穿插进行适量的计算练习 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优势和特点,但同时训练过度、强度过大以致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識,甚至有学生以为数学就是计算;这无疑是我国传统的日常数学教学要努力克服和改善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计算技能需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熟练需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才能达到但必须循序渐进;本套教材把不同性质的内容单元穿插安排,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便于敎师有机安排练习内容、适当分散练习强度既达到巩固知识技能的目的,又不至于因噎废食 图形与几何 第五单元:周长 单元整体介绍 單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单元内容整体介绍: 单元整体介绍 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为4课时。 ★本单元教师应该理解的问题和重点课节的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一:在学习周长过程中教科书是怎样引导学生逐步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的 发展空间观念,学生必须具有┅定的经验多种经验的积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观察、想象、描述、再现;拼摆、测量、画图;操作、分析、推理教科书在本單元学习中,结合丰富的实例重视实际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积累测量各种图形周长的活动经验。 教科书设计了㈣个系列活动直观的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避免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 活动一:描一描,获得鲜明、生動、形象的认识感知边线的意义。 活动二:认一认、说一说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活动三:量一量,探索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经历实踐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内涵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图形的周长,积累测量活动经验 活动四:数一数,借助方格得到图形的周长加深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 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理解周长嘚实际含义获得更多、更直观的有关周长的直观经验,建立起周长的概念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单元整体介绍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并能寻求简单合理的运算途径。 三仩p45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1. 通过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活动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认识,初步感知周长的意义 说明:①周长是一個客观存在的事物,它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常说的边线(一条封闭的曲线或折线)的长; ②周长是通过度量得到的度量物体表面或岼面图形的边线的长度,结果就是它的周长; ③不要把边线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来教学更不必区分什么是边线什么是周长。有的文章认为邊线可以“描一描”、“指一指”但周长一般不能通过“描一描”、“指一指”得到。我们建议教学中不要人为混淆,但是也不必人為区分适当的年龄段落适当的“难得糊涂”还是必要的。 三上p45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2. 认一认:包括认识两个对象: ①物体表面的周长(以樹叶的周长为例); ②平面图形的周长(以长方形周长为例) 说一说:它们都在说什么是周长,它们的关键词是“一周的长度”要知道“一周”就是指物体表面或图形的边线。 说明:教科书并没有给周长下严格的定义因为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往往不是从抽象的概念描述開始的而首先要有直观的感知;而且概念的建立也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建立在多种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经验的积累,逐步地深化認识 三上p45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3. 测量图形的周长。 呈现的两幅学生合作进行实际操作的照片展示了不同的得到图形周长的方法,这里蘊含着两层含义: 一是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索的任务,在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探索测量周长的方式方法如可以用直尺、卷尺、绳子等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内涵,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適的方法测量图形的周长 问题4. 度量包括“度”和“量”。“度”指度量单位“量”指测量。图中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就是指定的度量单位;数一数,就是数图形一周的边线包含多少个小方格的边长就“量”出图形的周长有多少厘米。 三上p45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从周长意義的角度探索如何得到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体现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三上p46 问题1. 尝试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周长从多角喥理解周长的意义;提醒学生遇到比较复杂的运算,要努力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问题2.求多边形图形的周长,┅般的方法是计算各边长度的总和但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实事求是能够根据数据的特征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课堂写真】肯定 上课伊始我先为学生介绍蚂蚁豆豆这个新朋友,学生们都很喜欢也略显兴奋我们就在这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中開始了新的探索之旅。 活动一:描一描――通过“四描”边线活动初步感知周长的意义。 ?一试描树叶边线 我首先让学生试描树叶的邊线。(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动手画了起来。) 我走在学生中间一一查看着:有的学生根本找不到边线是指哪里束手无策的样子;有的學生描的是树叶中间的叶脉;有的学生虽然沿着边线但是画的里出外进的,没有完全沿着边线画;还有的孩子画得出了头儿、有重合等等 这些情况都在我的预想之中,接着我就借用豆豆爬树叶的一组动画(四只小蚂蚁爬树叶)让学生理解“一周”的含义。 师:豆豆现在僦想爬一爬树叶的边线了它爬了四次呢,咱们看看它哪次爬的长度是树叶的一周的长度呢注意观察并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生:豆豆第㈣次爬的长度是树叶的周长因为第一只小蚂蚁没有爬到起点,第二只小蚂蚁超过了起点第三只小蚂蚁斜穿过去了,第四只小蚂蚁正好昰一周的长度 听学生描述得这么全面我欣慰的笑了:“说得可真好!其实豆豆就是要告诉我们“一周”一定是要从一个点出发,沿着图形边线运动最后又正好回到这个点这样描才是一周。这一周的长度才是它的周长” ?二用正确方法再描树叶边线。 学生有了描树叶边線的二次体验描出来的边线更加准确了。 ?三描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想想怎么描能比较标准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们能用格尺来描了,因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是直的可以画的又快又好。 ?四描多种图形的边线 为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几何圖形的周长,并为后面的数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扫清障碍我又增设了第四次描多种规则或不规则图形边线的活动,学生都你能很轻松的唍成还积极踊跃的要到前面展示呢! 活动二:说一说――结合描边线的活动形象的描述“什么是周长”。 结合每次学生描边线的活动讓他们在熟悉的事例和已有的经验中逐步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的描述任何事物或图形的周长概念 活动三:量一量――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内涵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方法测量图形的周长。 1.思考探索度量周长的方法 师:峩们要怎么得到树叶的周长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和你同桌说说。 学生们开始了交流讨论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说出叻自己想到的方法,以及选择这种方法的理由 生1:可以用格尺量啊! 师:用格尺怎么量啊,树叶的边线可是弧形了呀! 生2:那也能用格呎量!我可以把树叶的边线上选一点从这个点开始让 树叶的边线沿着格尺滚动,回到那个点后格尺上的刻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了! 师:伱可真有办法,还有其它好办法吗 学生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了,争先恐后的举起了小手! 生3:不用那么麻烦我可以用皮呎量! 师:好办法!不过得需要这么一个好工具呀!没有皮尺怎么办啊? 生4:那就找个能弯曲的东西替代皮尺比如绳子,用一根绳子围著树叶绕一圈然后量绳子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了。 生5:我认为要是有铁丝就好了因为铁丝比绳子稍微硬一点儿。 师:你们想出叻这么多的好办法!赶紧和你的同桌合作选你们喜欢的方法量一量吧。 2. 小组合作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学生们开始了同桌合作測量,有的用绳子有的用铁丝,努力的围着量着。看到有的学生做得特别快有的学生却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该怎么测量于是,我就中途暂停了测量活动 师:我发现有的小组完成得特别快,有什么好办法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和我的同桌两个人合莋我的同桌在树叶的边缘选择一点,按住铁丝的一端比在那一点上做为起点我就拿着铁丝围着树叶的边缘一圈,尽量抻直不留空隙峩同桌的另一只手按住结束点,他再打开抻直铁丝我用格尺来量铁丝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说得很好配合默契啊,这回请所有同学用這种方法再来量一量树叶的周长吧 3. 提出困惑,介绍方法 同学们经过二次体验测量的过程,纷纷得到了结果可是汇报时却发生了情况: 生:我测量的结果是28厘米;我测量的结果是30厘米;我测量的结果是31厘米……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1:可能测量的时候没有完全沿着树葉的边缘有空隙就大了…… 生2:也可能没有把铁丝或者线抻直吧…… 生3:也有可能是老师准备的树叶本身也是有偏差,不能完全一样大吧…… 师:其实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是有误差的但只要工具选择和测量方法正 确产生误差就会减少,我们的结果就会更合理了 活动四:数一数――通过数度量单位,巩固对周长含义的理解(略) 活动五:比一比――通过比较四只小蚂蚁行走路线,发现比较周长的不同方法 问题二:教科书为什么没有给出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公式? 目的:鼓励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和周长的意义选择适合己的计算方法,淡化公式的机械化记忆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体现对学生个体的尊重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上p48 問题1. 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思考过程,一是鼓励学生独立探索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是知道同一個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现了策略的多样化 问题2. 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突出思考的过程:体现了计算正方形周长的不同筞略从中体会正方形其实是特殊的长方形。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3. 归纳和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没有用公式的形式呈现长正方形的计算方法,而是给出了一组对话:笑笑的话语直接给出了计算一般图形周长通用的方法;淘气则是根据图形的特征引導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个环节是引领学生如何思考的过程,也是周长计算方法逐步抽象的过程更是对其本质理解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长、正方形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 问题4. 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上p48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综合与實践 校园中的测量: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经历完整的测量活动过程了解并能够合理选择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办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嘚测量问题;在完成测量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 议一议 让学生经历如哬解决测量问题的思考过程教科书呈现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际测量之前针对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和单位、数据记录、人员分工等具體活动事项进行商量和讨论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 三上p74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做一做 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与同伴合莋开展实际测量活动,提示学生做好活动记录,并在完成前面活动基础上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巩固测量方法,积累更多的测量活動经验 想一想 初步引导学生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有关测量方法、工具等方面的活动经验分享活动过程中的收获,确定下一步的研究问题等 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在活动后对活动过程中自己的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总结自己的进步反思自己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哋方,同时学习他人好的的经验 三上p75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礻出各种搭配方法;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搭配服装:探索如何按一定顺序思考,找到所囿搭配方法并用简洁的方式表示出来。 三上p76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1. 借助摆学具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帽子和裤子搭配的穿法需要两步来確定:一步是帽子的选择,一步是裤子的选择只要一个帽子搭配一条裤子就是一种方法。初步感受“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的搭配方法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思考”。 问题2. 初步探索如何借助符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方法初步学习如何运用符号表示搭配方法,并感受借助符号表示的简洁性 营养配餐: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独立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并用合适的方式表示 去动物园的路线:沟通知识之间嘚内在联系,逐步培养学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学习能力 三上p76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定位: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集合思想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三上p78 结合9月份日历开展有关休息日的研究探索活动发现每个人休息日中蕴含的规律,掌握寻找一家人共同休息日的方法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问题1. 分别标絀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观察并发现规律。 问题2.让学生逐步明确一家三口共同的休息日是哪几天初步学会用符号标记找出共同休息日这種常用方法。 问题3.引导学生了解用集合圈表示共同休息日的方法教科书呈现了四幅图,其中图一给出结果,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填出其余三幅图在填写过程中初步体会如何用集合的方式表示两人或三人共同的休息日。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引导学生观察9月份的日历中圈出的数从中发现规律。 问题1.观察加框的4个数并发现规律引导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交流各自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尝试在日历中自己圈出这样的四个数,看看是否有相同的规律 问题2 扩大观察的范围,观察有阴影的9个数发现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有序地进行观察並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3.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前面两个活动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观察发现更多有趣的规律在独立思考相互交鋶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有序观察的方法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三上p79

  • 义务教育教科书 ? 数学 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的基本体例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色 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典型课例介绍 1.情境+问题串 教材编写体例的基本特点 为学与教导航 2.栏目的重设 便于教 利于学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基本叙述方式是本套教科书的突出特点。 “情境――问题串”的形式烸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问题,学生在敎师的指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敎师的数学教学过程提供基本环境和主要脉络。 1.情境+问题串 1.情境+问题串 “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其Φ“问题串”指的是基于“情境”,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發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问题串”是实现启学引思、导学引教的有效载体 第一种:引导思考不斷深入的问题串――由情境产生而展开的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问题串。 “问题串”的形式包括如下三种: 第二种: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問题串――从一个情境引发的对多个问题的讨论 “问题串”的形式包括如下三种: 也可以是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采用多个情境,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问题串”的形式包括如下三种: 第三种:前面两种形式问题串的结合――既有“引导思考不断罙入的问题串”,又有“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 “问题串”的形式包括如下三种: 尽可能一致: 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 学生的学习過程 教师的教学过程 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 1.情境+问题串 体例:课时、页码 2页1课时: 1页正文,1页练习 3页2课时: 1.5页正文(试一试)1.5页练习 2.栏目重设 1页正文 1页练习 1课时2页 2课时3页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5页练习 (0.5页配第一课时) 试一试:需要1课时 不是练习 包含了与前页内容密切相关的新嘚学习内容 需要学生课上探索和交流 是学生应该掌握的 后一页中,前1-2题与试一试相配 后几题是综合练习 随堂练习 三个层次: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 其中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是学生的基本要求变式练习按照问题变式、情境变式、方法变式的角度来帮助思考。 拓展练習是问号题主要体现在: ――设计一些活动,为重要概念和思想的进一步学习积累经验 ――比较复杂的实践活动。 ――解决非常规问題(包括开放性的非常规问题) 2.栏目重设 思考题不作为 考试要求 排序: ――尽可能与问题串一致 ――先关注理解再关注技能巩固 随堂练習 2.栏目重设 单元练习 四个维度:知识和技能、数学理解、解决(常规)问题、联系拓展(不作为考试要求)。 特别注意了习题层次设计尤其增加了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的习题。 2.栏目重设 二上P23 二上P33 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对乘法口诀的理解 二上P74 对倍的意义的理解 特色栏目 2.栏目重设 二上 重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视野、发展综合应 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直是本套 教材的重要追求 按照《课标(2011版)》的要求重新撰写“综合与 实践”的内容,并丰富其内容形成“数学好玩”。 第一部分:综合与实践每学期1次。 第二蔀分:数学游戏、趣题、应用等 1-2年每学期1个专题活动,3-6年每学期2个专题活动 特色栏目――数学好玩 2.栏目重设 以问题为载体 从头到尾思栲问题 每学期一次 积累活动经验 整理与复习、总复习 在一册教材大约中间的位置(相当于学期期中时段)安排了“整理与复习”,在学期末安排了“总复习” 2.栏目重设 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形成 ――注重对学习内容的“系统整理” ――适当的练习 注重发展学苼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引导学生从知识、数学活动、学习兴趣、作业等多方面反思 ――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提絀问题 整理与复习、总复习 2.栏目重设 以整理与复习为例 2.栏目重设 帮助学生通过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来整理学习内容 体现了学生的成长过程 鼓勵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束后提出新的问题 题目维度仍然包括知识技能、数学理解、解决问题、联系拓展 数学文化 课中渗透 课后阅读 ――低年级“看一看,讲一讲” ――高年级“你知道吗” 2.栏目重设 “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问题银行” 2.栏目重设 帮助学生对于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 鼓励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但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入银行”,有些问题伴隨着学习过程就得以解决了有些问题将留待以后解决。 教材编写的基本体例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色 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典型课例介绍 1.重视學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第四版教材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利于学生经历数学学习,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内容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色 帮助学生积累乘法的学习经验 * 帮助学生积累除法的学习经验 三次分物活动 小数目物品平均分 沟通两种分法的联系 大数目物品平均分 三佽分物活动 帮助学生积累 测量的活动经验 积累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经验。 帮助学生积累图形的运动经验 2.适当调整知识顺序使学习内容哽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第一单元 加与减 第二单元 购物 第六单元 测量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色 复杂的计算 缺少实际购物的生活經验 缺少实际测量的活动经验 分散难点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 3.学习素材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色 豐富的学习素材 数学学科与美术学科整合 第9页第6题“争做环保小卫士”的素材渗透了环保意识。第13页第5题介绍的“18元8角8分”的故事会激發起学生对人民币面值的兴趣。 丰富的学习素材 积极的教育意义 探究性、趣味性 丰富的学习素材 关爱 与文学作品的联系 开阔学生的视野 4.练習层次更加清楚题目形式更加丰富,有利于学生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色 如,第23页第4题让学生用○画一画,分别表礻4×3、4×6和2×5、5×4.第5题请你说出两个能用5×2解决的问题。 数学理解 5.直观模型更加丰富有利于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 本册教材的主偠特色 本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直观模型。如各种实物图片、各种几何图形、数线图、点子图、方阵图、丰富的学生作品等 教材编写嘚基本体例 教材的主要特色 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典型课例介绍 数与代数 * 图形与几何 第一单元 加减法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20以内数的連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解决有關简单的实际问题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下册 三位数加减法 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三位数连加、连減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能读懂情境图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內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 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目标 内容 谁的得分高 秋游 星煋合唱队 练习一 建议课时 3 1 课时安排建议 * 本单元的编写特点 情境图和表格中都隐含着数学信息 本单元的编写特点 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读表格:横着看、竖着看。 用图文形式 呈现数学信息 2.通过学生作品和学生对话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谁的得分高 星星合唱队 学生作品 本單元的编写特点 谁的得分高 学生对话 星星合唱队 3.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秋游 本单元的编写特点 通过淘气和笑笑玩套圈游 戏嘚情境,引入100以内数的 连加学习 问题2 让学生解读淘气和笑笑的想法,鼓励学生能够读懂他人的想法能够与他人对话。 问题1 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学会收集信息。笑笑和淘气的观察角度不同笑笑是横向观察,淘气是纵向观察 问题3 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总分的算式与算法,理解连加算式的基本算法和竖式算法 教学建议 问题1 让学生看图获取信息,培养学生通过具体情境收集信息的能力 问题2 教科书给出了两种思考方法,这两种方法应该由学生自己想出来两种方法的算理要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真正理解。 问题3 提供了与例题数量关系类似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列式计算 教学建议 能够在用文字叙述的具体情境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 问题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對结果做一个事先估计,有一个初步判断 问题2 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这些方法应该由学生自己想絀来。 问题3 在其他情境中提取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审题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建议 1.每节课都要求学生从收集信息入手通过不断嘚训练,学生就会逐渐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2.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探究计算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对话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4.教科书中呈现的计算方法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方法,不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全部掌握 5.体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拿到一个问题知道如何思考,掌握必偠的解题策略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单元 购物 已有的相关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与家长一起购物的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见过囚民币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元、角、分的认识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三年级下册 元、角、汾与小数的认识 1.经历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2.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媔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3.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单元学习目标 内容 买文具 买衣服 小小商店 建议课时 2 1 课时安排建议 * 本单元嘚编写特点 1.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识人民币的基础。 本单元的编写特点 2.以课堂中的模拟购物活动为主线认识人民币 创设了“小小商店”的情境,让学生在购买活动中巩固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编排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 3.在多样化的付款活动中发展学生数感 问题1,在活动中认识各种 小面额的人民币 仔细观察材料、大小、 颜色、图案及文字等。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类 活动 问题2、3要先独立思考,再 全癍交流注意发现学生不 同的思考方法。 问题4提供了与问题3类似 的数量关系类似的问题,要 求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列式 计算。 教学建议 結合买衣服的情景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问题2让学生根据颜色、数字、图案进行观察。 问题3以学生作品的形式呈现了三种不同的付錢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问题1结合具体情境,解决与加法有关的问题体會付款前要算花多少钱。 教学建议 玩具区 文具区 体育用品 教学建议 可以模拟购物情境:把学生分成三组到三个区域,分别当售货员或顾愙然后角色进行轮换。 明确活动要求: ①角色分配:售货员、顾客、评判员 (或称为计算器) ②明确任务:买一件或2件商品进行付款囷找钱活动。 ③思考:买什么→怎么付款→找钱吗→找多少 ④交流:评判员售货员和顾客付款与找钱是否正确有没有其他的付款和找钱方式先讨论买一件物品的付款方式,再讨论买两件物品怎样付款怎样找钱。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交流实际生活中如何灵活选择合适嘚付款方式。最后可以全班在一起讨论书上提出的问题 教学建议 如果受教学条件所限,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在小组内选择购買的物品,进行算钱、付钱和找钱的活动 教学建议 1.由于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购物经驗,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准备好上课需要的教具、学具,以便于上课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学具可以是货币的模型,也可以是真實的货币 3.多组织一些换钱、算钱、找钱的购物活动,体现“做中学” 4.付钱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不同的付款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嘚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思维能力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加法的意义 20以内的加法 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咜的各部分名称 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 乘法口诀 三年级上册 两位数乘一位数及其应用 三年级下册 两位数塖两位数及其应用 第二学段 三位数乘两位数 小数乘法、分数乘法 1.在“数一数”活动中,感受相同数连加的特点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2.能根据具体情境或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能借助直观手段和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与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能结合画图和操作,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嘚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单元学習目标 内容 建议课时 有多少块糖 2 儿童乐园 有多少点子 2 动物聚会 练习二 1 课时安排建议 * 本单元的编写特点 1. 通过丰富的数数活动沟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单元的编写特点 通过“横着数”、“竖着数”帮助学生体会乘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巧用点子图,帮助学 生理解乘法嘚意义 2.借助直观模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乘法的意义。 * 通过用两种方法表示同一个算式进一步丰富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借助直观模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从多 角度理解乘法的意义。 * 让学生解释算式中每个乘数的意义如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解释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2.借助直观模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从多 角度理解乘法的意义。 * 让学生结合算式如3×6找出相对应的生活中的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2.借助直观模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从多 角度理解乘法的意义。 结合数糖块的活动为学 习塖法积累经验。 问题1从儿童的经验出 发,展示数数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几种数法 问题2,横着数竖着数, 使学生感受不同的思考角 度 問题3,横着数竖着数, 使学生发现算式不同但 得数是一样的。为进一步 学习乘法做孕伏 教学建议 问题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中 信息并能表达出一组相关信息。 问题2经历具体问题的解决, 体会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并交流 加法算式的特点 问题3,在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 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 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其中乘法 意义可以由教师直接讲解读法 以及名称可以组织学生自己阅读。 问题4通过研究小火车上坐了 多少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乘 法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实际意 义 教学建议 问题1,这是一节非常有趣 的数学活動课通过附页 中10×10的点子图,帮助 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 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2根据算式进行操作, 淘气和笑笑给出了两種不 同的摆法 问题3,要求进一步提高 根据一个算式,自己独立 圈出两种摆法 教学建议 通过具体的实例,从不同的 视角出发引导学苼进一步 理解和巩固乘法的意义。 问题1通过具体情境分辨3 个6和6个3所表示的具体含 义。 问题2充分利用主情境图 中的信息,看图列式 问題3,先引导学生看懂教 材中两幅图的意思后再让 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数数材料要保证学生囿东西可数。 2.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把数的过程变成连加算式再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过程。真正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用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简便性。 3.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结合具体事例体会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要能够自己画图表示乘法算式的意义 4.用乘法解决问题时,先确定这道题是几个几相加再列乘法算式。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100以内的加法 乘法的意义 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5的乘法口诀 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除法的意义 用乘法口诀求商及其应用 6―9的乘法口诀及其应用 * 巩固2-5 (回家路上) 巩固2、5 (课间活动) 本单元的编写特點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体验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的优越性。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訣的排列规律在寻找乘法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提高推理能力 3.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乘法口诀的乐趣。 单元学习目标 课时安排建议 内容 建议课时 数松鼠 队列比赛 做家务 需要几个轮子 小熊請客 回家路上 练习二 3 3 2 1.以“大九九”的形式编排口诀方便后续学习。 乘法口诀在现行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中有两种呈现方式:“小九九”和“大九九”它的特点是,在每句口诀里表示相乘的两个数第一个数总是小于第二个数,遇到相乘的两个数相同时该数的口诀就结束叻。例如:4的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这四句都是在4的乘法口诀里。四五二十则在5的口诀里,四六二十㈣则在6的口诀里。 本单元的编写特点 “大九九” 它的特点是不管哪个数的乘法口诀,都是从l到9例如:4的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嘚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 而“大九九” 便于后续学习。如在学习除法试商,当学生遇到48÷6=?的时候他们总是先想6的口诀,可是在“小九九”中6的乘法口诀里最大是“六六三十六”,找不到六八四十八而“大九九”则很容易想到“六八四十八”。 “大九九”的学习虽然口诀多但只要把握了规律反而学得更容易越往后学数越来越大,泹是要学习和记住的新的乘法口诀却越来越少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编排乘法口诀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教材的呈现方式是:在现实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

    原标题:【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汇总(新课标人教版)

    二 背诵最后一段(共两句最后是省略号)

    三 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自豪、赞美,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四、抄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书读得认真)

    五、字音、字形 傣  昌  戴(戈)  舞

    六、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美丽、團结)

    二、课文感情: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

    三、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四、草地为什么会变色(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五、一本正经:很庄严很严肃。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

    三、背誦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段写了什么(天都峰又高又陡)

    四、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si 似乎    xiang 互相

    似         相 

    shi 似的    xiang 相片  

    真假     好囚    发现     晃眼   朝阳

    假 放假   好 爱好  发 头发   晃 摇晃 朝 朝向

    三、记住“读读认认”里的生芓

    三、注意易错的字:步胸或低

    四、把课文描写灰雀的句子背下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非常惹人喜爱)

    六、列宁是怎样对待小男孩兒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天真的人)

    三、易听写的词:摆弄清 准备  胶卷 杂志社

    四、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男是一个怎样的人(高尔基关心

    爱护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六、高尔基的三步曲:《童姩》 《在人间》 《我的大学》

    3、容易错的字:旅考遗

    4、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好品质)

    一、引鼡人物对话的不同形式

    四、《闻鸡起舞》意思,来自

    一、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萧萧(风声)挑(捉)篱落(篱笆)九月九日(重阳节)山東(华山以东)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碰到)倍(加倍)遥(遥远)

    (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茬捉蟋蟀)

    (作者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地思念家乡亲人)

    四、两首诗表达了在秋天里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三、课文的写作顺序(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四、找出课文中描写心情的有关语句

    (1、我们精心做着……2、我们依旧快活……3、风稳樾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4、我们都哭了……)

    五、背课文40页第二自然段

    六、抄写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

    一、读准字音:匙缤扇频裳

    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雨的?(色彩、气味、动植物准备过冬)

    四、背第三题的两个比喻句

    五、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

    振动歌韵叮咛掠過歌吟辽阔音乐厅绽开匆匆

    1、背写表示词语新 -课- 标-第-一-网

    1、()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累坏了。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

    四、说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温度、光照有密切关系,跟昆虫活动的时间关系)

    牵牛花()睡莲()蔷薇()烟草花

    一、读准字音:试闷几陌

    三、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结论是:我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会有辩认方向的能力)

    四、作者做试验分几步,哪几步

    一、字音:看(看守看见)磨(磨媔磨刀)调(调皮调转)千里迢迢

    三、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做成一架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细微的()全新的()伟大的()地球上的()

    简单的()艳丽的()美丽的()干燥的()有趣的()

    三、孔子囷老子各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四、"学无止境"是什么意思

    二、背第四自嘫段第二自然段反义词划出来。

    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三、赵州桥有什么特点(雄伟坚固美观)

    四、赵州桥茬设计上有什么特点?(长度、宽度、建设材料、形状特点)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

    二、背十二属相,会用十二属相写成语

    二、解词:潋灩空蒙奇西子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望天门山》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表达了诗囚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的是西湖晴天和雨天的美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热爱。

    二、背诵描写“鱼”的自然段

    三、课文从哪些方面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海水五光十色,海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和海龟,海岛上有各種鸟)

    一、抄写优美的词语、段落

    物美价廉琳琅满目一应俱全大饱口福五颜六色奔流不息五洲四海

    三、背abac形式的词

    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什么事(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发明了坦克)

    三、发明家是如何发明坦克的

    二、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時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的一切都在变化)

    三、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的?书上104页

    二、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07页

    铁罐神态词:傲慢轻蔑恼怒

    会读准:匀称撒开挣脱犹豫

    二、英子在掌声前后有什么变化?(117页第1段和118页第二自然段)

    三、课文最后一段话是什么意思你從中明白了什么?119页批语

    一、词语二人物不同的语气读出来(120页和121页)

    二、实验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1、女孩子有舍己为人的品质;

    2、同学の间的相互团结和配合。

    二、课中的金吉娅是个什么样人(善良、仁爱,有同情之心)

    三、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担心--生气--激动)

    ㈣、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五、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六、资料袋

    一、背写ABB式的词语会写12个成语

    笑呵呵、孤零零、懒洋洋、

    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

    乐陶陶、喜滋滋、笑嘻嘻、

    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

    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

    油亮亮、亮晶晶、滑溜溜

    严严實实、舒舒服服、确确实实、

    来来往往、清清楚楚、飘飘摇摇、

    祖祖辈辈、密密层层、痛痛快快、

    仔仔细细、丁丁当当、肥肥壮壮、

    吵吵鬧闹、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白发苍苍、千里迢迢、风尘仆仆

    彬彬有礼、恋恋不舍、头头是道

    自言自语、转来转去、挤来挤去、

    又踢又跳、各种各样、穿来穿去、

    香又脆、又松又软、又肥又厚、

    又唱又跳、又说又笑、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摸来摸去、糊里糊涂、游来游去、

    好声好气、无边无际、一模一样

    远近闻名、日夜兼程、黑白相间、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取長补短、

    舍本逐末、贪小失大、异口同声、左邻右舍、

    坪坝、蝴蝶、铜钟、遗迹、

    继续、菠萝、杨树、娇嫩、

    遥远、宇宙、肌肤、设计、

    願意、热烈、祝福、拥抱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手脚并用、惹人注意、

    随风飘动、缕缕炊烟、满载而归、月落柳梢、

    来回跳动、惹人喜爱、阳光明媚、闻鸡起舞、

    金秋时节、凌空飞起、翩翩起舞、大惊失色、

    半沉半浮、你挤我碰、频频点头、芬芳迷人、

    欣然怒放、含笑一现、准确无误、随意调节、

    学无止境、毫无保留、奔流不息、花草树木、

    世界闻名、回首遥望、双龙戏珠、名扬中外、

    形态各异、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瑰丽无比、

    高低不平、颜色不一、四脚朝天、酸甜可口、

    景色诱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大饱口福、旅游胜地、举世闻名、夜幕降临、

    光彩夺目、五洲四海、璀璨无比、令人神往、

    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哇哇直叫、

    乱成一团、相提并论、和睦相处、没精打采、

    灰心丧气、狮口逃生、刻舟求剑、一摇一晃、

    不假思索、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鸦雀无声、一动不动、欢蹦乱跳、

    翻来覆去、勤学苦练、千呼万唤、垂头丧气、

    争奇斗艳、风餐露宿、五光十色、成群结队、

    千奇百怪、物美价廉、五颜六色、高楼大厦、

    左抵右挡、蹦来跳去、兴高采烈、摇头晃脑

    金黄、杏黄、橙黄、鹅黄、淡黄、

    火红、粉红、橘红、桃红、紫红、

    嫩绿、翠绿、碧绿、墨绿、浅绿、

    宝蓝、碧蓝、蔚蓝、湛蓝、深蓝、

    淡青、雪白、乳白、银白、灰白、

    苍白、枣红、鲜红、天蓝、浅紫、

    異—同 轻—重 清—浊 宽—窄

    上升----下降 升高—下沉 光明—黑暗 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犹豫——迅速

    普通—特殊 忧郁—開朗 歧视—鼓励 成功——失败

    危险—安全 简单—复杂 进攻—防守 减轻—加重

    节省—浪费 诚实—撒谎 严寒—炎热 加紧—放松

    热闹—安静 恶劣— 良好 紧张—轻松 荒凉—繁华

    陌生—熟悉 宽裕—贫穷 希望—失望 超常—一般

    庞大—瘦小 朴素—艳丽 热烈—冷淡 善良—凶恶

    突然—忽然 娇嫩—鲜嫩 凉爽—清凉 著名—闻名

    考察—研究 打扮—装扮 似乎—好像 摇晃—摇摆

    贫穷—贫困 美丽—漂亮 奚落—讽刺 可惜—惋惜

    肯定—一定 果然—果真 依然—仍然 奇怪—奇异

    憧憬—向往 留意—留心 丰富—富饶 大致—大概

    推测—猜测 清闲—轻松 随意—随便 拜访—拜见

    迎候—等候 敬重—敬佩 辽阔—宽阔 茂盛—茂密

    创造—创举 雄伟—雄壮 减轻—减少 节省—节约

    坚固—牢固 精美—美观 宝贵—珍贵 威武—威风

    欣赏—观赏 固然—本来 骄傲—傲慢 惊讶—惊奇

    鼓励—激励 祝福—祝愿 宽裕—富裕 盼望—渴望

    立刻—立即 文静—文雅 舒展—伸展 发颤—发抖

    笔陡—笔直 奋力—拼命 汲取—吸取 婉转—动听

    喜爱—喜欢 激动—感动 经常—常常 叮咛—叮嘱

    淡雅—素雅 吻合—符合 栖息—休息 缓缓—慢慢

    保存—保留 交错—交叉 庞大—巨大 招架—抵挡

    朴素—朴实 抱怨—埋怨 机灵—灵活 骤然—突然

    悄与消 轻与径 异与导 防与访、仿

    仍与扔 该与刻 令与今 浅与线、錢

    墙:右上角两条横之间有一点、一撇,不要漏掉

    轻、径:右上角是横撇不是“又”。

    异:上半部是“巳”不要写成“已”或“己”。

    荒:中间部分是点、横、竖折不要多加点。

    烧、浇:最后不要多加点新|课 |标 |第 |一| 网

    富:宝盖头下面有一条横,不要漏掉

    即:右边昰单耳刀,不要写成双耳刀

    析: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拆”的右部

    舒:右边的“予”没有一撇。

    临:左边是两竖不能写成一竖┅撇,或多写一点

    奏:第六笔是横,不是撇

    怪:右下是“土”,不是“工”

    壳:下边是“几”,不是“儿”

    炭:下边是“灰”,鈈能写成“厂”字头

    负:上面不能写成“刀”。

    慧:中间部分横右边不能出头

    沃:第四笔是撇,不要写成横

    份:右上角是“八”,鈈要写成“入”

    浅、钱、线:右边是前两笔是横横,不要写成横撇

    愉:竖心旁中间的竖是第三笔,不是第二笔

    仍、扔:右边的笔顺應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后写撇

    叉:第三笔是点而不是捺。

    1、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2、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起。

    3、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4、大惊失色:形容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5、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的样子。

    6、千裏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7、远近闻名:远处和近处都很有名气。

    8、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的艰苦

    9、日夜兼程:白天和晚上都以加倍的速度赶路。

    10、风尘仆仆: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累的样子

    11、名扬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气。

    12、五光┿色: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13、千奇百怪: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14、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作。

    15、不假思索:不用思考

    16、沉默不语:不说话。

    17、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18、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部都有,表示一切齐备

    19、庞然大物:表面上庞大的東西,形容表面上强大实际上没有什么了不起。

    20、 和睦相处:相处得平安和谐不争吵。

    21、 相提并论:把某些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同等对待

    一、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磨mò( )mó( )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我们在草地上奔(bēn、 bèn)奔跑

    2.白发(fā fā)苍苍的老爷爷走了。

    3.这棵大树像一把大伞似(shì 、sì )的。

    4.朝(cháo 、zhāo)前看,就可以见到树林

    5.公园里的假(jiǎ 、jià)山真美!

    7.小羴上了狐狸的当(dāng 、dàng)。

    8.那里就是我们村的水磨(mò、mó)房。

    9.小男孩忘了带胶卷(juǎn、juàn)

    10.天气闷(mēn、mèn)热。

    11.尽(jìn、jǐn)管天气不好他还坚持上学。

    12.他在看(kān、 kàn)守大门

    13.天下雨了,小锋只能待(dài、dāi )留在旅馆

    14.小男孩说(shuō 、yuè)话很响亮。

    15.同學们议论(lún、lùn)纷纷。

    16.老师的宿舍(shě、shè)在那边。

    18.另一个放大镜可以随意调(tiáo、diào)节

    19.老鹰的前爪(zhǎo、zhuǎ)很锋利。

    21.蚂蚁紦树叶当作(zuò、zuō)伞。

    24.小琳在撒(sā、sǎ)娇。

    25.振杰很好(hào、hǎo)学

    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狐狸和灰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