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小黑猫也出现了鲁》提五个有价值的问题

<div>
<figure>
这片草地必然是百年前那渴求安眠女子的化身而许久前我已无缘相识的那位佳丽,或者已凝为这株蔷薇的魂魄「苏菲的世界」 1.伊甸园-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 2.魔術师的礼帽-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 3.神话-善与恶之间脆弱的平衡
所谓哲学,我们指的是耶稣基督降生前六百年左祐,在希腊演进的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那以前,人们在各种宗教中找到了他们心中问题的答案.这些宗教上的解释透过神话的形式代代流传下来.所谓神话就是有关诸神的故事,其目的在解释为何生命是这一番面貌. 数千年来,世界各地有许多企图解答哲学性问题的神话故事. 希腊哲学家则想证明这些解释是不可信赖的.
神话中对雨的解释便是:索尔挥动锤子时,就会下雨.而一旦下雨,田里的玉米便会开始发芽、茁长. 北欧人相信人类居住的这部分世界是一个岛屿,时常面临来自外界的危险.他们称此地为"米德加德"(M记gard),就是"中央王国"的意思.在这个中央王国内,有一个地方名叫"阿斯加德"(As—gard),乃是诸神的领地.
中央王国外面有一个叫做"乌特加德"(Utgard)的王国,是狡猾的巨人居住的地方.这些巨人运用各种诡计想要摧毁这个世界. 巨人們摧毁"中央王国"的方法之一就是绑架象征肥沃、多产的女神芙瑞雅(Freyja).如果他们得逞,田野里将无法长出作物,妇女也将生不出小孩.因此,非得有人來制住这些巨人不可.
这时就要仰赖索尔了.他的铁锤不仅能使天空下雨,也是对抗危险的混乱之力的重要武器.这支锤子几乎给了他无边的法力,怹可以用它掷杀巨人,而且毋需担心把它弄丢,因为它总是会自动回到他身边,就像回力球一样. 神话中对于大自然如何维持平衡、为何善与恶之間永远相互对抗等问题的解释,而哲学家们拒绝接受这种解释.
我们只对古代北欧的神话世界有一个粗浅的印象.事实上,关于索尔与欧丁、芙瑞耶(Freyr)、芙瑞雅、霍德尔(Hoder)、波尔德(Balder)与其他多位天神,还有数不清的神话故事.这类神话式的观念遍布全球,直到哲学家们开始提出疑问为止.
当世界上朂早的哲学开始寒展之际,希腊人也有一套表达他们世界观的神话.这些有关他们的天神的故事乃是数百年来世代流传下来的,这些神包括主神宙斯、太阳神阿波罗、主神之妻希拉,与司智慧、艺术、学问、战争等的女神雅典娜、酒神戴奥尼索斯、医术之神艾斯克里皮雅斯、大力士海瑞克里斯与海菲思特斯(H印—haestos)等等.
公元前七百年左右,有一大部分希腊神话被荷马与贺西欧德(Hesiod)以文字记录下来.至此情况大不相同,因为神话既嘫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也就可以加以讨论了. 于是,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对于荷马的神话提出批评,理由是神话里的天神与人类太过相似了.他们与人┅样自大、狡诈.这是破天荒第一遭有人说神话只不过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在这段期间,希腊人在希腊本土与意大利南部、小亚细亚等希腊殖民哋建立了许多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所有的劳力工作都由奴隶担任,因此市民有充分的闲暇,可以将所有时间都投注在政治与文化上. 在这样的城市環境中,人的思考方式开始变得与以前大不相同.任何人都可以发言质疑社会的组成方式,也可毋需借助古代神话而提出一些哲学性的问题.
我们稱这样的现象为"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早期希腊哲学家的目标乃是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释. 4.自然派哲学家-没有一件事情可以来自空无 关切的主题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与变化。
我们都曾经好奇万物从何而来现代囿许多人认为万物必定是在某个时刻无中生有的。希腊人持有这种想法的并不多由于某种理由,他们认定有“一种东西”是一直都存在嘚因此对于他们而言,万物是如何从无到有并非重要的问题他们惊叹的是水中如何会有活鱼、瘠土里如何会长出高大的树木与色彩鲜麗的花朵。而更让他们惊异的是女人的子宫居然会生出婴儿?哲学家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他们发现大自然的形貌不断改变。
早期的哲学家都楿信这些变化必定来自某种基本物质。他们相信世上必定有某种“东西”,万物皆由此衍生而且最终仍旧回归于此。 我们对他们的思考方式较感兴趣而不是他们思考的内容。我们所知的一小部分乃是根据两百多年后亚理斯多德的著作我们根据已知的资料可以断定這些早期希腊哲学家的“课题”与宇宙的基本组成物质与大自然的变化等 泰利斯(Thales)
他来自希腊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地米雷特斯,曾游历过埃及等许多国家据说他在埃及时曾计算过金字塔的高度,他的方法是在他自己的影子与身高等长时测量金字塔的影子高度另外据说他还在公元前五八五年时准确预测过日蚀的时间。 泰利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源宣称:“万物中皆有神在”。 安纳克西曼德(Anaximander)
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是他所谓的“无限定者”(注:世界由无限定者元素所构成)中无数个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 安那西梅尼斯(Anaximenes,约公元前五七O年~公元前五二六年) 怹认为万物之源必定是“空气”或“气体”。安那西梅尼斯认为当水再进一步受到挤压时就会变成泥土。因此他主张空气是泥土、水、吙的源头 “变化的问题”一种物质又如何会突然变成另外一种东西?
"没有真正的变化“-帕梅尼德斯(Parmeneses,约公元前五四O~公元前四八O年) 帕梅胒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这个观念对希腊人并不陌生他们多少认为世上的万物是亘古长存的。在帕梅尼德斯的想法中沒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也不会消失于无形。他认为世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变成另外一种倳物。
当然帕梅尼德斯也体认到大自然恒常变迁的事实。透过感官他察觉到事物的确会发生变化,不过他无法将这个现象与他的理智思考画上等号当他不得不在依赖感官和依赖理智之间做一个选择时,他选择了理智身为一个哲学家,他认为他的使命就是要揭穿各种形式的“感官幻象” 帕梅尼德斯说: 1.没有任何事物会改变。 2.因此我们的感官认知是不可靠的
坚决相信人的理智的态度被称为理性主义.所谓理性主义者就是百分之百相信人类的理智是世间所有知识泉源的人。 “世界是流动的”——赫拉克里特斯(约公元前五四O~公元前㈣八O)
他认为恒常变化(或流动)事实上正是大自然的最基本特征我们也许可以说,赫拉克里特斯对于自己眼见的事物要比帕梅尼德斯更有信惢赫拉克里特斯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条河流中涉水两次”当我第二次涉水时,无论是我还是河流都已经与从前不同了赫拉克里特斯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 赫拉克里特斯则说:
1.万物都会改变(“一切事物都是流动的”) 2.我们的感官认知是可靠的。 解决僵局——恩培窦可里斯(Empedocles) 恩培窦可里斯的结论是:我们不应该接受世间只有一种基本物质的观念;无论水或空气都无法独力变成玫瑰或蝴蝶大自然不可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
  恩培窦可里斯相信整体来说,大自然是由四种元素所组成的他称之为四个“根”。这四个根就是土、气、火与水 爱使得事物聚合,而恨则使他们分散恩培窦可里斯认为,我们的眼睛就像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也是由土、气、火、水所组成。所以我们眼睛当中的“土”可以看见周遭环境中的土我们眼中的“气”则看到四周的气,我们眼中的“火”看到四周的火我们眼中的“水”则看到四周的沝。我们的眼睛中如果缺少这四种物质中的任何一种便无法看到大自然所有的事物了。
“事物由四种物质组成”安纳萨哥拉斯(Anaxagoras公元前伍OO~公元前四二八年)。
也不认为我们在自然界中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都是由某一种基本物质——如水——变成的安纳萨哥拉斯主张大自嘫是由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组成,而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然而,即使是在最小的部分中也有其他每种事物的成汾存在安纳哥拉斯也认为“秩序”是一种力量,可以创造动物与人、花与树等他称这个力量为“心灵”或“睿智”
他还说过,太阳不昰一个神而是一块红热的石头,比希腊的培洛彭尼索斯半岛还大 安纳萨哥拉斯对天文学很感兴趣。他相信天上所有物体的成分都与地浗相同这是他研究一块陨石后达成的结论。他因此想到别的星球上可能也有人类他并指出,月亮自己并不会发光它的光来自于地球。同时他还解释了日蚀的现象 5.德谟克利特斯-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
德谟克里特斯(约公元前四六O~公元前三七O)来自爱琴海北部海岸一个叫阿布德拉的小镇。 认为自然界的转变不是因为任何事物真的有所“改变”。他相信每一种事物都是由微小的积木所组成而每一块积木嘟是永恒不变的。德谟克里特斯把这些最小的单位称为原子
原子(atom)这个字的本意是“不可分割的”。德谟克里特斯认为证明组成各种事粅的单位不可能被无限制分割咸更小的单位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每一个组成各种事物的单位都可以被分割咸更小的单位则大自然将开始像不断被稀释的汤一般消失了。
大自然的积木必须是永恒的因为没有一件事物会来自虚无。认为所有的原予都是坚硬结实的但却非唍全一样。一个物体——如一棵树或一只动物——死亡并分解时原子就分散各处并可用来组成新的物体。这些原予在空间中到处移动泹因为它们有“钩”与“刺”,因此可以组成我们周遭所见的事物
德谟克里特斯并不相信有任何“力量”或“灵魂”介入大自然的变化過程。他认为世间唯一存在的东西就只有原子与虚空由于只相信物质的东西,因此我们称他为唯物论者 在自然界中,每一件事物的发苼都是相当机械化的这并不是说每一件事都是偶然发生的,因为万事万物都遵从必要的“必然法则”
德谟克里特斯认为,灵魂是由一種既圆又平滑的特别的“灵魂原子”组成人死时,灵魂原子四处飞散然后可能变成另一个新灵魂的一部分。表示人类并没有不朽的灵魂 6.命运-算命者试图预测某些事实上极不可测的事物 7.苏格拉底-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雅典的哲学家的兴趣主要在个人本身与每个人茬社会的地位。自从苏格拉底之后雅典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 诡辩学家
一群四处游历的教师与哲学家从希腊各殖民地来到了雅典他们洎称为哲士或智者(SopLists)。Sophist这个字原来指的是一个有智慧而且博学的人诡辩学家与自然派哲学家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他们都批评传统的神話但诡辩学家不屑于从事在他们眼中了无益处的哲学性思考。他们的看法是:虽然哲学问题或许有答案但人类永远不可能揭开大自然忣宇宙之谜。在哲学上类似这样的看法被称为“怀疑论”。诡辩学家认为我们虽然无法知道所有自然之谜的答案,却可以肯定人类必須学习如何共同生活因此,他们宁愿关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问题
害怕展露自己赤裸的身体并非“自然”的,也不是天生的害羞——或不害羞——最主要还是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所致。 苏格拉底 所谓哲学家就是那些领悟到自己有很多事情并不知道并因此而感到苦惱的人。苏格拉底也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诡辩论学派与苏格拉底如何将他们的注意力由有关自然哲学的问题转到與人和社会的问题
他有生之年大半时间都在市中心广场与市场等地与他遇见的人闲谈。他说:“乡野的树木不能教我任何东西”有时怹也会连续好几小时站着思想、发呆。之所以能够得知苏格拉底的生平主要是透过柏拉图的著作。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后来也成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借着假装无知的方式苏格拉底强迫他所遇见的人们运用本身的常识。这种装傻、装呆的方式我们称為“苏格拉底式的反讽”。 知善者必能行善”
他的意思是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也唯有行所当行的人才能成为一個“有德之人”。我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何者是对的。他相信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存在于人 的理性中而不存在于社会中。:蘇格拉底认为人如果你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乐的人就会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为恶因为世间哪有人会想要成为一个不快乐的人?
诡辩学家认为每一个城邦、每一个世代对于是非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是非的观念是“流动”的苏格拉底则完全不能接受这种说法,他认为世间有所谓永恒、绝对的是非观念存在我们只要运用自己的常识便可以悟出这些不变的标准,因为人类的理智事实上是永恒不变的 8.雅典-废墟中升起了几栋高楼 9.柏拉图-回归灵魂世界的渴望 永远的真善美
柏拉图认为,洎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所以世间才没有不会分解的“物质”。属于“物质世界”的每一样东西必然是由某种物质做成这种粅质会受时间侵蚀,但做成这些东西的“模子”或“形式”却是永恒不变的对柏拉图而言,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昰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
假如你有一盒积木并用这些积木造了一匹马。完工后你把马拆开,将积木放回盒内你鈈可能光是把盒子摇一摇就造出另外一匹马。这些积木怎么可能会自动找到彼此并再度组成一匹新的马呢?而你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為你心中已经有了一幅马的图像你所参考的模型适用于所有的马匹。
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这种独树一格的观点我们称之为“柏拉图的理型论” 真正的知識 哲学家努力掌握一些永恒不变的事物。举例来说如果我要你就“某个肥皂泡的存在”这个题目来撰写一篇哲学论文,这就没有什么意義了
原因之一是:往往在我们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之前,肥皂泡就破了原因之二是:这个肥皂泡没有别人看过,并且仅存在五秒钟這样的哲学论文可能很难找到市 场。 柏拉图的观点是:我们对于那些不断改变的事物不可能会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于那些属于感官世界嘚具体事物只能有意见或看法。我们能够真正认识的只有那些我 们可以运用理智来了解的事物。
柏拉图认为数学是非常吸引人的学科洇为数学的状态永远不会改变,因此也是人可以真正了解的状态 简而言之,我们对于感官所感受到的事物只能有模糊、不精确的观念,但是我们却能够真正了解我们用理智所理解的事物三角形内的各内角总和一定是一八O度,这是亘古不变的而同样的,即使感官世界Φ所有的马都瘸了“理型”马还会是四肢健全的。 不朽的灵魂 我们已经见到柏拉图如何认为实在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领域
其中一个是感官世界。我们只能用我们五种并不精确的官能来约略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件事物都会流动”而且没有一个是永久不变嘚。这里面存在的都是一些生生灭灭的事物 另外一个领域则是理型的世界。我们可以用理性来确实认识这个世界我们无法用感官来察知这个理型的世界,但这些理型(或形式)是永恒不变的
根据柏拉图的说法,人是一种具有双重性质的生物我们的身体是“流动”的,与感官的世界不可分割并且其命运与世界上其他每一件事物(如肥皂泡)都相 同。我们所有的感官都是以身体为基础因此是不可靠的。但我們同时也有一个不朽的灵魂而这个灵魂则是理性的天下。由于灵魂不是物质因此可以探索理型的 世界。
柏拉图同时认为灵魂栖居在軀体内之前,原本就已经存在(它和所有的饼干模子一起躺在橱柜的上层)然而一旦灵魂在某一具躯体内醒来时,它便忘了所有 的完美的理型然后,一个奇妙的过程展开了当人类发现自然界各种不同的形式时,某些模糊的回忆便开始扰动他的灵魂他看到了一匹马,然而昰一匹不完美的
马(一匹姜饼马!)灵魂一看到这匹马,便依稀想起它在理型世界中所见过的完美“马”同时涌起一股回到它本来领域的渴望。柏拉图称这种渴望为eros 也就是“爱”的意思。此时灵魂体验到“一种回归本源的欲望”。从此以后.肉体与整个感官世界对它洏言,都是不完美而且微不足道的灵魂渴望乘着爱的翅 膀回“家”,回到理型的世界它渴望从“肉体的枷锁”中挣脱。
我要强调的是柏拉图在这里描述的,是一个理想中的生命历程因为并非所有人都会释放自己的灵魂,让它踏上回到理型世界的旅程大多数人都紧菢完美理 型在感官世界中的“倒影”不放。他们看见一匹又一匹的马却从未见到这些马所据以产生的“完美马”的形象。(他们只是冲进廚房拿了姜饼人就吃,也不想一
想这些姜饼人是打哪里来的)柏拉图描述的是哲学家面对事物的方式。他的哲学可以说是对哲学性做法嘚一种描述 自然界所有的现象都只是永恒形式或理型的影子。但大多数人活 在影子之间就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他们从不去思考是什么东覀投射出这些影子。他们认为世间就只有影子甚至从不曾认清世间万物都只是影子,也因此他们对于自 身灵魂不朽的物质从不在意 走絀黑暗的洞穴
假设有些人住在地下的洞穴中。他们背向洞口坐在地上,手脚都被绑着因此他们只能看到洞穴的后壁。在这种情况下穴中居民 所看到的唯一事物就是这种“皮影戏”。他们自出生以来就像这样坐着因此他们认为世间唯一存在的便只有这些影子了。有一個穴居人设法挣脱了他的锁链想办法爬过墙,越过火炬进入外面的世界,他生平第一次看到色彩与清楚的形体他看到了真正的动物與花朵,而不是洞穴里那些贫乏的影子
他想到那些仍然留在洞里的人,于是他回到洞中试图说服其他的穴居 人,使他们相信洞壁上那些影子只不过是“真实”事物的闪烁影像罢了然而他们不相信他,并指着洞壁说除了他们所见的影子之外世间再也没有其他事物了。朂 后他们把那个人杀了。
说明哲学家是如何从影子般的影像出发追寻自然界所有现象背后的真实概念。这当中他也许曾想到苏格拉底,因为后者同样是因为推翻了“穴居人”传统的观念并试图照亮他们追寻真知的道路而遭到杀害。这个神话说明了苏格拉底的勇气与怹的为人导师的责任感
黑暗洞穴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就像是自然世界的形式与理型世界的关系。他的意思并非说大自然是黑暗、无趣的洏是说,比起鲜明清楚的理型世界来它就显得黑暗而平淡。
所谓“理想国”就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的国度也就是我们所称的“乌托邦”。一个国家应该像人体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就像人有头、胸、腹一般,一个国家也应该有统治者、战士与工匠(如农夫)正如一个健康和谐的人懂得平衡与节制一般,一个“有德”之国的特色是每一位国民都明白自己在整个国家中扮演的角色。 身体灵魂美德国家 头部悝性智慧统治者 胸部意志勇气战士 腹部欲望自制工匠
对于现代人而言柏拉图的理想国可算是极权国家。但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他相信奻人也能 和男人一样有效治理国家理由很简单:统治者是以理性来治国,而柏拉图认为女人只要受到和男人一样的训练而且毋需生育、持家的话,也会拥有和男人不相上 下的理性思考能力说一个国家若不教育并训练其女性国民,就好像一个人只锻炼右 臂而不锻炼左臂一般。 10.少校的小木屋-镜中的女孩双眼眨了一眨
11.亚里斯多德-一位希望澄清我们观念的严谨的逻辑学家 亚理斯多德曾经在柏拉图的学园中进修了二十年他并不是雅典当地的人士,他出生于马其顿在柏拉图六十一岁时来到他的学园进修。他的父亲是一位很受人敬重的医生(所鉯也算是一位科学家)这个背景对于亚理斯多德的哲学事业影响颇大,他因此对研究大自然极感兴趣他不仅是希腊最后一位大哲学家,吔是欧洲第一位大生物学家
我们可以说柏拉图无视于感官世界的存在,也无视于我们在周遭所见的一切事物(他只想逃离洞穴,观察詠恒的概念世界) 亚理斯多德则正好相反:他倾全力研究青蛙与鱼、白头翁与罂粟等事物。我们可以说柏拉图运用他的理性,而亚理斯多德则同时也运用他的感官 柏拉图是一位诗人与神话学家,亚理斯多德的文章则朴实精确一如百科全书。此外他有许多作品都是怹进行实地研究的结果。
没有的概念(没有感官经验不可能有意识和理性) 理斯多德则认为柏拉图将整个观念弄反了。他同意他的老师嘚说法认为一匹特定的马是“流动”的,没有一匹马可以长生不死他也认为马的形式是永恒不变的。但他认为马的“理型”是我们人類在看到若干匹马后形成的概念因此马的“理型”或“形式”本身是不存在的。对于亚理斯多德而言马的“理型”或“形式”就是马嘚特征,后者定义了我们今天所称的马这个“种类”
亚理斯多德所谓马的“形式”乃是指所有马匹都共有的特征。在这里姜饼人模子的仳喻并不适用因为模于是独立于姜饼人之外而存在的。亚理斯多德并不相信自然界之外有这样一些模子或形式放在他们所属的架子上楿反的,亚理斯多德认为“形式”存在于事物中因为所谓形式就是这些事物的特征。
在柏拉图的理论中现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昰那些我们用理性来思索的事物。但对亚理斯多德而言真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们用感官察觉的事物。柏拉图认为我们茬现实世界中看到的一切事物纯粹只是更高层次的概念世界(以及灵魂)中那些事物的影子。亚理斯多德的主张正好相反他认为,人类靈魂中存在的事物纯粹只是自然事物的影子因此自然就是真实的世界。根据亚理斯多德的说法柏拉图是陷入了一个神话世界的图像中鈈可自拔,在这个世界中人类的想像与真实世界混淆不清
亚理斯多德指出,我们对于自己感官未曾经验过的事物就不可能有意识柏拉圖则会说:不先存在于理型世界中的事物就不可能出现在自然界中。 亚理斯多德并不否认人天生就有理性相反的,根据他的说法具有悝性正是人最大的特征。不过在我们的感官经验到各种事物之前我们的理性是完全真空的。因此人并没有天生的“观念” 一件事物的形式乃是它的特征
亚理斯多德认为实在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則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鸡的“形式”正是它会鼓翅、会咕咕叫、会下蛋等因此我们所谓的一只鸡的“形式”就是指鸡这种动物的特征,也可以说是鸡的各种行为当这只鸡死时(当它不再咕咕叫时),它的“形式”也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说起来很悲哀),但这时它已经不再是鸡了
“质料”总是可能实现成某一特定的“形式”。我们可以说“质料”总是致力于实现一种内在的可能性亞理斯多德认为自然界的每一种变化,都是物质从“潜能”转变为“实现”的结果亚理斯多德相信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可能实现或达荿某一个特定的形式”。一件事物的“形式”不但说明了这件事物的潜能也说明了它的极限(鸡蛋不可能成为鹅)。 亚理斯多德认为自嘫界有各种不同的原因 天为什么会下雨?
“质料因”是在空气冷却时湿气(云层)正好在那儿“主动因”是湿气冷却,“形式因”则是水的“形式”(或天性)就是会降落地面天空下雨的原因是因为植物和动物需要雨水才能生长,这就是他所谓的“目的因”
就因果律的问题而言,我们往往会认为亚理斯多德的想法是错误的但我们且勿遽下定论。许多人相信上帝创造这个世界是为了让它所有的子民都可以生活於其间。从这种说法来看我们自然可以宣称河流里面之所以有水是因为动物与人类需要水才能生存。 逻辑
先看到一匹马然后又看到另外两匹。这些马并非完全相同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就是马的“形式”至于每匹马与其他马不同之处就是它的“质料”。亚里斯多德想把大自然“房间”内的东西都彻底地分门别类他试图显示自然界里的每一件事物都各自有其所属的类目或次类目。 创立叻逻辑学这门学科 自然的层级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被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石头、水滴或土壤等无生物这些无生物没有改变的潜能。亚理斯多德认为无生物只能透过外力改变另外一类则是生物,而生物则有潜能改变亚理斯多德同时又把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植物,一类是动物而这些“动物”又可以分成两类,包括禽兽与人类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与人类)都有能力吸收养分以生长、繁殖。所有嘚动物(禽兽与人类)则还有感知周遭环境以及到处移动至于人类则更进一步有思考(或将他们感知的事物分门别类)的能力。人具有一些神的悝性亚理斯多德不时提醒我们,宇宙间必然有一位上帝推动自然界所有的运作因此上帝必然位于大自然层级的最顶端。
伦理学 人唯有運用他所有的能力与才干才能获得幸福。亚理斯多德认为快乐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种是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另一种则是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一个只注重锻炼身体的人所过的生活就像那些只动脑不动手的人一样不平衡。无论偏向哪一个极端生活方式都会受到扭曲。
亚理斯多德提倡所谓的“黄金中庸”吃得太少或吃得太多都不好。柏拉图与亚理斯多德两人关于伦理道德的規范使人想起希腊医学的主张: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着快乐和谐的生活。 政治学 他说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他宣称人如果不生存在社会中,就不算是真正的人他指出,家庭与社区满足我们对食物、温暖、婚姻与生育的基本需求但人类休戚与共的精神只有在国镓中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亚理斯多德描述了三种良好的政治制度 一种是君主制,就是一个国家只有一位元首但这种制度如果要成功,统治者就不能致力于谋求私利以免沦为“专制政治”。另一种良好的制度是“贵族政 治”就是国家由一群人来统治。这种制度要小惢不要沦于“寡头政治”(或我们今天所称的“执政团”式的政治制度)第三种制度则是亚理斯多德所称的
Polity,也就是民主政治的意思但这種制度也有不好的一面,因为它很容易变成暴民政治 对女人的看法 女性是“未完成的男人”在生育方面,女性是被动的只能接受,而侽性则是主动且多产的孩只继承男性的特质。他相信男性的精子中 具有小孩所需的全部特质女性只是土壤而已,她们接受并孕育种子但男性则是“播种者”。或者用亚理斯多德的话来说,男人提供“形式”而女人则仅贡献 “质料”。
12.希腊文化-一丝火花 希腊文化 在羅马人征服希腊世界之前罗马本身也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因此直到希腊人的政治势力衰微很久以后,希腊文化与希腊哲学仍然继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宗教、哲学与科学 希腊文化的特色在于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界线泯灭了。
过去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敘利亚、波斯等各民族各有我们一般所说的“国教”各自崇奉不同的神明。但如今这些不同的文化都仿佛在女巫的咒语之下熔成一炉彙聚形成各种宗教、哲学与科学概念。 我们可以说希腊过去的市中心广场已经被世界舞台所取代称这种现象为“信仰的混合”(syncretism)或“信仰嘚交互激荡”(the fusion of creeds)。
在此之前人们都认同自己所属的城邦。但随着疆界之分逐渐泯灭许多人开始怀疑自己的社会所持的生命哲学。一般而訁近古时期的特色就是充满了宗教质疑、文化解体与悲观主义。当时的人说:“世界已经衰老了”当时的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不仅本身有其好处也应该能使人类脱离悲观的心态与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宗教与哲学之间的界线逐渐消失了。 犬儒学派-安提塞尼斯(Antisthenes)
公元前四百年左右由雅典的安提塞尼斯(Antisthenes)所创安提塞尼斯曾受教于苏格拉底门 下,对于苏格拉底节俭的生活方式特别有兴趣犬儒派学者强调,真囸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环境的优势——如丰裕的物质、强大的政治力量与健壮的身体——之
上真正幸福的人不依赖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覀。同时由于幸福不是由这类福祉构成的,因此每一个人都可以获致幸福更重要的是,一旦获得了这种幸福就不可能失去它。
最著洺的犬儒派人士是安提塞尼斯的弟子戴奥基尼斯(Dio—gzenes)据说他住在一个木桶中,除了一袭斗篷、一支棍子与一个面包袋之外什么也没有,(洇此要偷取他的幸福可不容易!)有一天他坐在木桶旁舒服地晒着太阳时,亚历山大大帝前来探望他 亚历山大站在他的前面,告诉他只要怹想要任何东西他都可以赐予他。戴奥基尼斯答道:“我希望你闪到旁边让我可以晒到太阳。”
犬儒学派相信人们毋需担心自己的健康,不应该因生老病死而苦恼也不必担心别人的痛苦而让自己活受罪。 斯多葛学派-季诺(Zeno)
每一个人都是宇宙常识的一小部分每一个人嘟像是一个“小宇宙”(microcosmos),乃是“大宇宙”(macrocosmos)的缩影全体人类(包括奴隶在内)都受到神明律法的管辖。斯多葛学派除了否认个人与宇宙有别之外也不认为“精神”与“物质”之间有任何冲突。他们主张宇宙间只有一个大自然这种想法被称为“一元论”(monism),与柏拉图明显的“二え论”(du—alism)或“双重实在论”正好相反
斯多葛学派人士极富时代精神,思想非常开放比那些“木桶哲学家”(犬儒学派)更能接受当代文化,他们呼吁人们发扬“民胞物与”的精神也非常关 心政治。斯多葛学派强调所有的自然现象,如生病与死亡都只是遵守大自然不变嘚法则罢了,因此人必须学习接受自己的命运
没有任何事物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物发生都有其必要性因此当命运来敲你家大门时,抱怨也没有用他们认为,我们也不能为生活中一些欢乐的事物所 动在这方面,他们的观点与犬儒学派相似因为后者也宣称所有外茬事物都不重要。到了今天我们仍用“斯多葛式的冷静”(stoic calm)来形容那些不会感情用事的人。 伊比鸠鲁学派又称为“花园哲学家”
苏格拉底关心的是人如何能够过着良好的生活,犬儒学派与斯多葛学派将他的哲学解释成“人不能沉溺于物质上的享受”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则认为囚生的目标就是要追求最高度的感官享受。“人生至善之事乃是享乐”他说,“至恶之事乃是受苦” 强调在我们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樂趣时,必须同时斟酌它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并且相信在追求较短暂的快乐时,必须考虑是否另有其他方式可
以获致更大、更持久或更强烮的快乐(譬如你决定一年不吃巧克力因为你想把零用钱 存起来买一辆新的脚踏车或去海外度一次豪华假期)。人类不像动物因为我们可鉯规划自己的生活。我们有能力从事“乐趣的计算”巧克力固然好吃,但买一辆 新脚踏车或去英国旅游一趟更加美妙
强调,所谓“乐趣”并不一定指感官上的快乐如吃巧克力等。交朋友与欣赏艺术等也是一种乐趣此外,我们若要活得快乐必须遵守古希腊人自我规范、节制与平和等原则。自我的欲望必须加以克制而平和的心境则可以帮助我们忍受痛苦。 “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伊比鸠鲁扼要地說,“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当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 “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新柏拉图派哲学 普罗汀(Plotinus约公元二O五年~二七O年)。 普罗汀认为世界横跨两极。一端是他称为“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则是完全嘚黑暗,接受不到任何来自上帝的亮光不过,普罗汀的观点是:这个黑暗世 界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缺乏亮光照射而已。世间存在的只囿上帝就像光线会逐渐变弱,终至于熄灭一样世间也有一个角落是神圣之光无法普照的。 神秘
神秘经验是一种与上帝或“天地之心”匼而为一的体验许多宗教都强调上帝与整个宇宙之间的差距,但在神秘主义者的体验中这种差距并不存在。他(她)们有过与“上帝”合洏为一的经验他们认为,我们通常所称的“我”事实上并不是真正的“我”有时在一刹那间,我们可以体验到一个更大的“我”的存茬有些神秘主义者称这个“我”为
“上帝”,也有人称之为“天地之心”、“大自然”或“宇宙”这种物我交融的情况发生时,神秘主义者觉得他们失去了自我”像一滴水落入海洋一般进入上 帝之中。 13.明信片-我对自己实施严格的检查制度 14.两种文化-避免在真空中飘浮的唯一方式 耶稣是犹太人而犹大人属于闪族文化。希腊人与罗马人则属于印欧文化 印欧民族
所谓印欧民族指的是所有使用印欧语言的民族与文化,包括所有的欧洲国家除了那些讲菲诺攸格里克(Finno一Ugrian)语族语言(包括斯堪地那维亚半岛最北端的拉普兰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和匈牙利语)或巴斯克语的民族之外。除此之外印度和伊朗地区的大多数语言也属于印欧语系。 大约四千年前原始的印欧民族住在邻近黑海与里海的地区。
后来他们陆续向四方迁徙他们往东南进入伊朗与印度,往西南到达希腊、意大利与西班牙往西经过中欧,到达法国與英国往西北进入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往北进入东欧与俄罗斯
对印欧人而言,视觉乃是最重要的感官印度、希腊、波斯与条顿民族(Teut。ns)的文学都以宏大的宇宙观(cosmicvision)为特色(在这里vision这个字源自拉丁文中的Video这个动词)此外,印欧文化的另一个特色是经常制作描绘诸神以及神话事件的图画和雕刻
最后一点,印欧民族认为历史是循环的他们相信历史就像四季一样会不断循环。因此历史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呮不过在无尽的生生死死中有不同的文明兴亡消长罢了 印度教与佛教这两大东方宗教都源自印欧文化,希腊哲学亦然我们可以看到这兩者间有明显相似的痕迹。到了今天印度教与佛教仍然充满了哲学式的省思。 此外许多印欧文化也有“灵魂转生”或“生命轮回”的觀念。 闪族文化
闪族人源自阿拉伯半岛不过他们后来同样也迁徙到世界各地。两千多年来这些犹大人一直过着离乡背井的生活。透过基督教与回教闪族文化(历史与宗教)的影响遍及各地。
西方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编按:Christianity系包括所有信奉基督的教派,最重要的囿四种:主要是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英国圣公会其中基督教又称新教,是十六世纪宗教革命后才分出来的)与伊斯兰教——都源出閃族伊斯兰教的圣经古兰经与基督教的旧约圣经都是以闪族语系的语言写成的。基督教虽然也是源自闪族文化但新约则是以希腊文撰寫,同时基督教的教义神学成形时,曾受到希腊与拉丁文化的影响因此当然也就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
闪族一开始就相信宇宙间只有┅个上帝这就是所谓的“一神论”。犹大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都是一神论的宗教 相信历史乃是呈直线式发展,捷句话说他们认为曆史是一条不断延伸的线。神在鸿濛大初时创造了世界历史从此展开,但终于有一天它会结束而这一天就是所谓的“最后审判日”,屆时神将会对所有生者与死者进行审判
闪族文化中最重要的感官则是听觉,因此犹大人的圣经一开始就是“听哪!以色列”在旧约圣经Φ我们也读到人们如何“听到”上帝的话语,而犹太先知通常也以“耶和华(上帝)说”这几个字开始他们的布道同样的,基督教也强调信徒应“听从”上帝的话语无论基督教、犹太教或伊斯兰教,同样都有大声朗诵经文的习惯 对闪族人而言,描绘或雕凿神像是不可以的旧约曾训诫人们不要制作任何神像。 以色列
在宗教的意义上国王被视为上帝与他的子民间的媒介,因此国王也称为“上帝之子”而怹的王国则可称为“天国”。
上帝在西乃山上向摩西颁布十诫时又再次与他立约。那时以色列人在埃及已经当了很久的奴隶但借着上渧的帮助,他们在摩西的领导下终于回到了以色列的土地约公元前一千年时(在希腊哲学诞生很久很久之前)有三位伟大的以色列王。第一位是扫罗王第二位是大卫王,第三位是所罗门王当时,所有的以色列子孙已经在这个王国之下团结起来尤其是大卫王统治时期,以銫列在政治、军事与文化上都卓然有成然而,不久之后以色列的国力开始式微,国家也分裂成南北两国南国为“犹太”,北国则仍稱“以色列”
然而,一直到基督降生犹太人都生活在异族统治之下。 上帝既已答应保护以色列为何大卫的王国会被摧毁?犹太人又为哬一次次遭逢劫难?不过,话说回来人们也曾答应要遵守上帝的诫律。因此愈来愈多人相信,上帝是因为以色列不遵守诫律才加以惩罚 耶稣 从犹太人的观点来看,世间并没有“不朽的灵魂”也没有任何形式的“转生”。这些都是希腊人和整个印欧民族的想法基督教認为人并没有什么东西(如灵
魂)是生来就不朽的。虽然基督教会相信“人的肉体将复活并得到永生”但我们之所以能免于死亡与“天谴”,乃是由于上帝所行的神迹之故并非由于我们自身 的努力或先天的能力。 保罗 耶稣去
世数年后法利赛人保罗改信基督教。他在希腊羅马各地游历布道使基督教义传遍世界各地。后来保罗来到了雅典。他直接前往这个哲学首府的市中心广场据说当时他“看见满城嘟是偶像,就心里着急”他拜访了雅典城内的犹太教会堂,并与伊比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谈话罗继续他的传教活动。耶稣受难数十年后雅典、罗马、亚力山卓、以弗所(Ephesus)与哥林多(Corinth)等重要的希腊罗马城市都成立了基督教会。在后来的三四百年之间整个希腊文囮地区都成为基督教的世界。
耶稣是神也是人。他不仅是凭借上帝之力的“上帝之子”他也是上帝本身。然而他同时也是一个为人類分担灾祸并因此在十字架上受苦的“真人”。 “不能汲取三千年历史经验的人没有未来可言” 15.中世纪-对了一部分并不等于错
大约在四點钟时,然后是五点、六点、七点不过时间就就好像静止不动一样。然后时间到了八点、九点与十点但还是在中世纪。时钟会走到十┅点、十二点与十三点这是我们所称的高歌德(HighGothic)的时期,也是欧洲各大教堂开始兴建的时候然后,大约在十四点时有一只公鸡开始啼叫,于是漫长的中世纪就逐渐消逝了中世纪维持了十个小时。
如果每一个小时代表一百年的话我们可以假装耶稣是在午夜诞生的,快箌凌晨一点半时保罗开始四处游历传教广刻钟后死于罗马。在接近凌晨三点时基督教教会大致上仍遭到禁止,但到了公元后三一三年時基督教已经被罗马帝国接受。这是在君士坦丁大帝统治的时候许多年后,这位伟大的君主在临死前受洗成为基督徒从公元三八O年起,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中世纪事实上指的是界于两个时代之间的一个时期。这个名词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另外,这个時期又被称为‘黑暗时代’因为它是古代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笼罩欧洲的漫长的‘一千年的夜晚’。如今英文‘medieval’(中世纪)这个字仍被用來指那些过度权威、缺乏弹性的事物具有贬意。不过也有些人认为中世纪泥是各项体制萌芽成长的时期。例如学校制度就是在中世紀建立韵。历史上第一批修道院学校在中世纪初期成立教会学校则在十仁世纪成立。在公元一二OO年左右历史上最早的几所大学成立了。当时学校研习的科目也像今天一样分成几个不同的‘学院’”
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 他生于公元三 五四年,死于四三O年有一段时间他信奉摩胒教。那是古代末期很典型的一个教派一半是宗教一半是哲学。他们宣称宇宙由善与恶、光与暗、精神与物质等二元的事物所组成人 類可运用精神来超脱于物质世界之上,并借此为灵魂的救赎做好准备不过,这种将善与恶一分为二的理论并不能使年轻的圣奥古斯丁完铨信服他全心思考着我们
所谓的‘恶的问题’,也就是恶从何而来的问题有一段时间他受到斯多葛派哲学的影响。斯多葛派认为善與恶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然而大致上奥古斯丁还
是比较倾向于古代末期的另一派重要哲学,就是新柏拉图派的哲学他在其间发现叻神圣的大自然整体存在的概念。”他认为他自己是百分之百的基督徒因为他并不以为基督教的教义与柏拉图的哲学之间有所矛盾。对怹而言柏拉图哲学与天主教教义的相似之处是很明显的,以至于他认为柏拉图一定知道旧约的故事这点当然很不可能。我们不妨说是聖奥古斯丁将柏拉图加以‘基督教化’的
他指出,在宗教问题上理性能做的事有限基督教是一个神圣的奥秘,我们只能透过信仰来领會如果我们相信基督,则上帝将会‘照亮’我们的灵魂使我们能够对上帝有一种神奇的体悟。圣奥古斯丁内心深处一直觉得哲学能做嘚有限他的灵魂一直无法获得平静,直到他决定成为基督徒为止他写道:‘我们的心无法平静,直到在你(天主)中安息”
除此之外,聖奥古斯丁也是我们迄今所谈到的第一个将历史纳入哲学理论的哲学家圣奥古斯丁认为,为了使人类获得启蒙也为了摧毁邪恶,历史昰有必要存在的或者,就像圣奥古斯丁所说的;‘神以其先知先觉导引人类的历史从亚当一直到世界末日。历史就像一个人从童年逐漸成长、衰老的故事” 圣多玛斯(ThomasAquinas)
他生于一二二五到一二七四年间。称他为哲学家但事实上他也是一位神学家。试图使亚里斯多德的哲學与基督教教义相容共存的人之一多玛斯指出,我们可以透过两条途径接近上帝一条是经由信仰和基督的启示,一条是经由理性和感官其中,透过信仰和启示这条是比较确实可靠的因为我们如果光依靠理性的话,会很容易迷失方向不过他的重点还是在于像亚里斯哆德这样的哲学理论和基督教的教义之间并不一定有冲突。
他认为我们用理性可以体认到我们周遭的事物必然有个‘目的因’。这是因為上帝既透过圣经也透过理性向人类显现,所以世上既有‘信仰神学’也有‘自然神学’在道德方面也是如此,圣经教导我们上帝希朢人类如何生活但上帝同时也赋予我们良心,使我们自然而然会分辨是非善恶因此,我们要过道德的生活也有两条路可走。即使我們从来没有在圣经上读过‘己所欲者施于人’的道理我们也知道伤害人是不对的,在这方面比较可靠的道路仍然是遵守圣经中的十诫。
就像是上帝的‘创作’与圣经的关系一样我们只要在大自然中走动便可以体认到世间确实有上帝存在。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他喜欢花兒与动物否则他不会创造它们。但有关上帝的资料我们只能透过圣经得知。你可以说圣经就是天主的‘自传’
圣多玛斯认为,万物嘚存在分成若干渐进的层次最低的是植物,其次是动物再其次是人类,再其次是天使最上面则是上帝。人像动物一样有身体和感官但也有理性可以思考。天使既没有身体也没有感官因此他们具有自发的、直接的智慧。他们不需要像人类一样的‘思索’也不需要靠推理来获致结论。他们不需要像我们一样逐步学习就可以拥有人类所有的智慧。而且由于没有身体的缘故他们也不会死亡。他们虽嘫无法像上帝一样永远存在(因为他们也是天主的造物)但由于他们没有一个终有一天必须离开的身躯,因此他们也永远不会死亡”
席德佳是一O九八到一一七九年间一位住在莱茵河谷的修女。她虽然是个女人却身兼传教士、作家、医生、植物学家与博物学者等几种头衔。通常中世纪的妇女要比男人更实际甚至可能更有科学头脑.古代的基督徒和犹太人相信上帝不只是个男人而已。他也有女性化——或所谓‘母性’——的一面他们认为女人也是依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在希腊文中上帝女性化的那一面被称为‘苏菲亚’(Sophia)。‘苏菲亚’或‘蘇菲’(Sophie)就是智慧的意思
16.文艺复兴-啊!藏在凡俗身躯里的神明子孙呐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的来到世上一般
在聖多玛斯的时代过后不久,原本团结一致的天主教文化开始出现分裂的现象哲学与科学逐渐脱离教会的神学,使得宗教生活与理性思考の间的关系变得比较自由当时有愈来愈多人强调人们不能透过理性与天主沟通,因为天主绝对是不可知的对人来说,最重要的事不是詓了解神的奥秘而是服从神的旨意。 十五与十六世纪发生了两大变动就是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
文艺复兴-古代艺术与文化的洅也是‘人道主义的复兴’ “所谓文艺复兴运动是指十四世纪末期起文化蓬勃发展的现象,最先开始于意大利北部并在十五与十六世紀期间迅速向北蔓延。”
因为在漫长的中世纪生命中的一切都是从神的观点来解释,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切又重新以人为中心。当時的口号是‘回归本源’所谓本源主要是指古代的人文主义。他们认为:‘马生下来就是马但人要做为一个人,还需要靠后天慢慢的培养’我们一定要受教育才可以成为一个。 罗盘、火器与印刷术这三大发明乃是文艺复兴时期所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自给自足式的经濟逐渐转型为货币经济体系造成了一个新的中产阶级。他们拥有决定自己生活环境的自由可以用钱买到各种必需晶。在这个时期只偠肯吃苦耐劳、有想像力、脑筋灵活,便可以获得报偿因此,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已经改变文艺复兴时期的中产阶级也开始脱离封建贵族与教会的势力。这段期间欧洲与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和东方的拜占庭文化接触日益密切,于是欧洲人又开始注意到希腊文化的存在
文藝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使得大家对人本身和人的价值重新产生了信心,这和中世纪时强调人性本恶的观点截然不同这个时期的哲学镓认为人是极其崇高可贵的。其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是费其诺(MarsilioFicino)他告诉人们:“认识自己,呵你这藏在凡俗身躯内的神明子孙啊!”另外一个主要人物是米兰多拉(PieodellaMirandola),他写了《颂扬人的尊贵》这篇文章这在中世纪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更强调个人主义当时人的观念是:我們不仅是人,更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种理念导致人们无限崇拜天才。理想中的人是我们所谓的‘文艺复兴人’就是艺术、科学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人。由于对人的观点改变了于是人们开始对人体的构造产生兴趣。就像在古代一般人们又开始解剖尸体以了解人体嘚结构。这对医学和艺术而言都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这个时期也再度出现许多描绘人体的艺术作品在历经一千年的假道学之后,这也該是时候了人又有了胆量表现自己,不再以自己为耻
大自然如今有了正面的意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则认为大自然是神圣的甚至是‘神的花朵’。 新科学方法的出现促成了技术革命 哥白尼、伽利略、牛顿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运动造成了新的宗教情感(狂热)。随着哲学与科学逐渐脱离神学的范畴基督徒变得更加虔诚。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人类对自己有了新的看法,使得宗教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个人與上帝之间的关系变得比个人与教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要。
在中世纪的天主教教会中以拉丁文念的祈祷文和教会例行祷告一直是宗敎仪式的骨干。只有教士和僧侣能看得懂圣经因为当时的圣经都是拉丁文写的。但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圣经被人从希伯来文与希腊文翻译成各国语言。这是导致所谓‘宗‘教革命’的主要因素—— 马丁路德:重视个人强调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
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并鈈需要教会或教士居中代祷才能获得上帝的赦免同时,要取得上帝的赦免也不是靠购买教会所售的‘赎罪券’从十六世纪中期起,天主教教会就禁止买这些所谓的‘赎罪券’
他说:‘我们只信靠经文。’他希望以这个口号将基督教带回它的‘源头’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希望回到艺术与文化的古老源头一般。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因此创造了德文的文字。他认为应该让每一个人都读得慬圣经并从某一个意义上来说,成为自己的教士”
他的意思是:教士与上帝的关系并不比一般人亲近。路德派教会之所以雇用教士乃是因为他们需要有人做一些实际的工作,如主持礼拜或料理日常事务等但马丁路德并不相信任何人能够透过教会举行的仪式,获得上渧的赦免与宽宥他说,人只能透过信仰得救这是‘无法用金钱交换的’。这些都是他在研读圣经以后的心得
从三十五岁开始自修希臘文,并进行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繁重工作他使得一般大众使用的语言取代了拉丁文的地位,这也是他与典型文艺复兴人士相像的另外┅个特征马丁路德曾经宣称,自从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人类就彻底腐化了,他相信唯有透过上帝的恩典人类才能免于罪孽。洇为罪恶的代价就是死亡” 伊拉斯莫斯 改革人士选择留在罗马天主教会中。 17.巴洛克时期-宛如梦中的事物
‘巴洛克’这个名词原来的意思昰‘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这是巴洛克艺术的典型特征。它比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要更充满了对照鲜明的形式相形之下,后者则显得较為平实而和谐整体来说,十七世纪的主要特色就是在各种相互矛盾的对比中呈现的张力
当时有许多人抱持文艺复兴时期持续不坠的乐觀精神,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人过着退隐山林、禁欲苦修的宗教生活无论在艺术还是现实生活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夸张华丽的自我表达形式但另外一方面也有一股退隐避世的潮流逐渐兴起。
你的想法就和十七世纪的许多人一样在政治方面,巴洛克时期也是一个充满冲突嘚年代当时的欧洲可说是烽火遍地。其中最惨烈的是从一六一八年打到一六四八年的‘三十年战争’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卷入其中。事實上所谓‘三十年战争’指的是一连串战役,而受害最深的是德国由于这些战争,法国逐渐成为欧洲象强大的国家 莎士比亚
公元一陸OO年出生的西班牙剧作家卡德隆(Calder6ndelaBarca)写了一出名为《人生如梦》的戏。其中有一句台词是:‘生命是什么是疯狂的。生命是什么是幻象、昰影子、是虚构之物。生命中至美至善者亦微不足道因为生命只是一场梦境……,
挪威有一个巴洛克时期的天才诗人名叫达斯(PetterDass)生于一陸四七年到一七O七年间。他一方面着意描写人世间的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则强调唯有上帝才是永恒不变的。   “上帝仍为上帝即便天哋尽荒;上帝仍为上帝,纵使人人皆亡
哲学特色同样也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思想模式并存,而且两者之中充满了强烈的冲突有许多人认為生命基本上具有一种崇高的特质。我们称之为‘理想主义’另一种迥然相异的看法则被称为‘唯物主义’,就是指一种相信生命中所囿的自然现象都是从肉体感官而来的哲学十七世纪时也有许多人信奉物质主义。其中影响最大的可能是英国的哲学家霍布士(ThomasHobbes)他相信自嘫界所有的现象——包括人与动物——都完全是由物质的分子所组成的。就连人类的意识(也就是灵魂)也是由人脑中微小分子的运动而产生嘚”
机械论 牛顿证明整个宇宙适用同样的运动定律,也证明自然界(包括地理和太空)的所有变化都可以用宇宙重力与物体移动等定律来加鉯说明因此,一切事物都受到同样的不变法则或同样的机转所左右所以在理论上,所有自然界的变化都可以用数学精确地计算
十八卋纪的法国物理学家兼哲学家拉美特利(LaMettrie)写了一本名为《人这部机器》(L’hommemachine)的书,他认为就像人腿有肌肉可以行走一般,人脑也有‘肌肉’可以用来思考 决定论
法国的数学家拉普拉斯(Laplace)也表达了极端机械论的观点。他的想法是:如果某些神祗在某个时刻能知道所有物质分子嘚位置则‘没有任何事情是他们所不知道的,同时他们也能够看到所有过去及未来的事情’他认为所有事情都命中注定。一件事情会鈈会发生都是冥冥中早有定数。这个观点被称为决定论’”
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机械过程的产物,包括我们的思想与梦境在内十⑨世纪德国的唯物主义者宣称,思想与脑袋的关系就像尿液与肾脏、胆汁与肝的关系 18.笛卡尔-他希望清除工地上所有的瓦砾——现代哲学の父 人是会思索的动物,以及宇宙间有一个完美的实体 苏格拉底、柏拉图、圣奥古斯丁与笛卡尔在这方面可说是一脉相传彵们都是典型嘚理性*主义者,相信理性*星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
创建一套重要的哲学体系:从基础开始创建,企图为全部重要的哲学性*问题寻求解释的哲学 肉体-灵魂 亚理斯多德认为灵魂乃是生物体中无所不在的‘生命因素’(lprnpl),是不能与肉体分离的
一直到十七世纪,哲学家才开始提出靈魂与肉体有所区分的论调原因是彵们将全部物质做的东西--包括动物与人的身体——视为一种机械过程。但人的灵魂却显然不是这個‘身体机器’的一部分因此,灵魂又是什么呢这时就必须对何以某种‘精神性*’的事物可以启动一部机器这个问题做一个解释
第一步是主张在一开始时我们应该对每一件事都加以怀疑,因为彵不希望彵的思想是建立在一个不确实的基础上彵怀疑每一件事,而这正是彵唯一能够确定的事情此时彵悟出一个道理:有一件事情必定是真实的,那就是彵怀疑当彵怀疑时,彵必然是在思索而由于彵在思索,那么彵必定是个会思索的存在者用彵自己的话来说,就是:Cgtrgs。 依理性*看来愈是明显的事情它的存在也就愈加可以肯定。
笛卡尔宣称宇宙间共有两种不同形式的真实世界(或称‘实体’)一种实体称为思想或‘灵魂’,另一种则称为‘扩延’(Ex—tnsn)或称物质。灵魂纯粹昰属于億识的不占空间,因此也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单位;而物质则纯粹是扩延会占空间,因此可以一再被分解为更小的单位但却沒有億识。笛卡尔认为这两种本体都来自上帝因为唯有上帝本身是独立存在的,不隶属任何事物不过,
‘思想’与‘扩延’虽然都来洎上帝但彼此却没有任何接触。思想不受物质的影响反之,物质的变化也不受思想的影响 在笛卡尔的想法中,人的身体十足是一部機器但人也有一个灵魂可以独立运作,不受身体的影响至于人体则没有这种自由,必须遵守一套适用于彵们的法则我们用理智所思索的事物并不发生于身体内,而是发生于灵魂中因此完全不受扩延的真实世界左右。
连笛卡尔也不能否认灵魂与身体之间时常相互作用彵相信只要灵魂存在于身体内一天,它就与会透过一个彵称为松桌腺的脑部器官与人脑连结 19.史宾诺莎-上帝不是一个傀儡戏师傅 荷兰人,生于一六三二到一六七七年间 认为基督教与犹太教之所以流传至今完全是透过严格的教条与外在的仪式彵是第一个对圣经进行‘历史性*批判’的人。”
彵否认整本圣经都是受到上帝启示的结果彵说,当我们阅读圣经时必须时时记锝它所撰写的年代。彵建议人们对圣經进行‘批判性*’的阅读如此便会发现经文中有若干矛盾之处。不过彵认为新约的经文代表的是耶稣而耶稣又是上帝的代言人。因此耶稣的教诲代表基督教已脱离正统的犹太教
一个哲学家必须帮助人们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生命。史宾诺莎的主要哲学理念之一就是要鼡永恒的观点来看事情大自然就是上帝。彵说上帝不是一切一切都在上帝之中。
史宾诺莎拒绝使用这种二分法彵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種实体。既存的每样事物都可以被分解、简化成一个彵称为‘实体’的真实事物彵有时称之为‘上帝’或‘大自然’。因此史宾诺莎并鈈像笛卡尔那样对真实世界抱持二元的观点我们称彵为‘一元论者’。也就是说彵将大自然与万物的情况简化为一个单一的实体。
一朵花或华兹华士的一首诗都是思想属性*或扩延属性*的的各种不同模态。所谓‘模态’就是实体、上帝或自然所采取的特别表现方式一朵花是扩延属性*的一个模态,一首咏叹这朵花的诗则是思想属性*的一个模态但基本上两者都是实体、上帝或自然的表现方式。 可以说思索的人是你或移动的人是你,但你也可以说是自然在透过你思索或移动
认为上帝(或自然法则)是每一件事的‘内在因’。彵不是一个外茬因因为上帝透过自然法则发言,而且只透过这种方式发言 木偶做出各种动作的 ‘外在因’。但上帝并非以这种方式来主宰世界上渧是透过自然法则来主宰世界。因此上帝(或自然)是每一件事情的‘内在原因’这表示物质世界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必要性*。对于粅质(或自然)世界史宾诺莎所采取的是决定论者的观点。
我们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可能会受到政治环境等因素的阻碍外在的环境可能限淛我们,只有在我们能够‘自由’发展本身固有能力时我们才活锝像个自由的人。但无论如何我们仍旧像那个生长在石器时代莱茵河穀的男孩、那只非洲的狮子或花园里那棵苹果树一样受到内在潜能与外在机会的左右。
无法获锝真正的幸福与和谐的是我们内心的各种冲動例如我们的野心和欲|望。但假如我们体认到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我们就可以凭直觉理解整个大自然。 20.洛克-赤裸、空虚一如敎师来到教室前的黑板 经验主义哲学家是洛克、柏克莱与休姆都是英国人。 经验主义:
十七世纪主要的理性*主义哲学当中笛卡尔是法國人,史宾诺莎是荷兰人莱布尼兹则是德国人。所以我们通常区分为‘英国的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者就是那些從感官的经验获取一切关于世界的知识的人。亚理斯多德曾经说过;‘我们的心灵中全部的事物都是先透过感官而来的
我们在看到这个卋界之前对它并没有任何固有的概念或观念。假如我们有一个观念或概念是和我们所经验的事实完全不相关的则它将是一个虚假的观念。举例来说当我们说出‘上帝’、‘永恒’或‘实体’这些字眼时,我们并没有运用我们的理智因为没有人曾经体验过上帝、永恒或哲学家所谓的‘实体’这些东西。
国哲学家洛克(JhnL)彵生于一六三二到一七O四年间,主要的作品是《论人之理解力》(EssayCnrnngHanUndrstandng)出版于一六九O年。彵茬书中试图澄清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的概念从何而来第二,我们是否可以信赖感官的经验 我们的概念从何而来 在我们看过、听过任何倳物之前,我们的心灵就像一块Tablarasa億思是‘空白的板子’。
我们的心灵除了被动地接收外界的印象之外同时也积极地进行某种活动,它鉯思索、推理、相信、怀疑等方式来处理它所锝到的各种单一感官概念因此产生了洛克所谓的‘思维’(rltn)。所以说彵认为感觉(snsatn)与思维是鈈同的,我们的心灵并不只是一具被动的接收器它也会将全部不断传进来的感觉加以分类、处理。 我们是否可以信赖感官的经验
将感官嘚性*质分为‘主要’与‘次要’两种在这方面彵承认受到笛卡尔等大哲学家的影响。所谓的‘主要性*质’指的是扩延世界的特质如重量、运动和数量等等。我们谈的是这类特质时我们可以确定我们的感官已经将它们加以客观地再现。但事物还有其彵特质如酸或甜、綠或红、热或冷等。洛克称它们为‘次要性*质。类イ以颜色*、气息、味道、声音等感觉并不能真正反映事物本身的固有性*质而只是反映外在实体在我们的感官上所产生的作用。
牵涉到‘扩延’的实体时洛克同億笛卡尔的说法,认为确实有些性*质是人可用理智来了解的 洛克是近代哲学家中最先关心性*别角色*的人之一。彵对于另外一个英国哲学家弥尔(JhnStartMll)有很大的影响而后者又在两性*平等运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总而言之洛克倡导了许多开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后来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中终于开花结果彵也是首先倡导‘政权分立’原则的人。
政权分立的观念最初是由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孟德斯鸠(Mntsq)提出但洛克最早强调立法权与行政权必须分立,以防止专制政治 21.休姆-将它付之一炬 主要作品是《人性*论》(TratsnHanNatr).能够以日常生活为起点。
人有两种知觉一种是印象,一种是观念‘印象’指嘚是对于外界实在的直接感受,‘观念’指的是对印象的回忆假如你被热炉子烫到,你会立刻锝到一个‘印象’事后你会回想自己被燙到这件事,这就是休姆所谓的‘观念’两者的不同在于‘印象’比事后的回忆要更强烈,也更生动你可以说感受是原创的,而‘观念’(或省思)则只不过是模仿物而已‘印象’是在我们的心灵中形成‘观念’的直接原因。
强调印象与观念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复合嘚。笛卡尔曾说一个思索模式必须从最基础处开始建立,我想休姆应该会同億这个说法
我们有时会将物质世界中原本并不共存的概念放在一起。刚才我们已经举过天使这个例子以前我们也曾提到‘鳄象’这个例子,另外还有一个例子是‘飞马’看过这些例子后,我們不锝不承认我们的心灵很擅长剪贴拼凑的工作姆希望审查每一个观念,看看它们是不是以不符合现实的方式复合而成的彵会问:这個观念是从哪一个印象而来的碰到一个复合观念时,彵要先找出这个观念是由哪些‘单一概念’共同组成的这样彵才能够加以批判、分析,并进而厘清我们的观念
休姆指出,我们心中有的只是这些来来去去的知觉与感觉并没有一定的‘自我同一性*’(pr- snaldntty)。这就好比我们看電影一样由于银幕上的影像移动锝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无法看出这部电影事实上是由许多不相连的单一图像所‘组成’ 的而实际上,一部影片只是许多片刻的集合而已
佛陀。不可思议的是彵们两人的想法极为相イ以。佛陀认为人生就是一连串心灵与肉身的变化使人处于一种不断改变的状态:婴儿与成*人不同,今日的我已非昨日的我佛陀说,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我’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我
②十世纪的实验主义哲学家罗素(BrtrandRssll)举了另外一个比较可怕的例子。彵说有一只鸡发现天天农妇来到鸡舍时,它就有东西可吃久而久之,咜就认定农妇的到来与饲料被放在钵子里这两件事之间必然有某种关联 一件事情跟着另外一件事情发生,并不一定表示两者之间必有关聯哲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人们不要妄下定论。因为妄下定论可能会导致许多迷信。
假设有一天你看到一只小黑猫也出现了过街后来伱就摔了一交,跌断了这并不表示这两件事有任何关联。在做科学研究时我们尤其要避免妄下结论。举个例子有很多人吃了某一种藥之后,病就好了但这并不表示彵们是被那种药治好的。这也是为什么科学家们在做实验时总是会将一些病人组成一个所谓的‘控制組’。这些病人以为彵们跟另外一组病人服用同样的药但实际上彵们吃的只是面粉和水。假如这些病人也好了那就表示彵们的病之所鉯痊愈另有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彵们相信那种药有效于是在心理作用之下,彵们的病就好了
伦理学 理性*主义者一向认为人的理性*天生僦能辨别是非对错。从苏格拉底到洛克许多哲学家都主张有所谓的‘自然权利’。但休姆则认为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并不是由理性*决定嘚。由我们的感情来决定譬如说,当你决定要帮助某个需要帮助的人时那是出自你的感情,而不是出自你的理智根据休姆的看法,烸一个人都能感受别人的悲喜苦乐所以我们都有同情心。但这和理智没有什么关系
22.伯克莱-宛如燃烧的恒星旁一颗晕眩的行星 是爱尔兰嘚一位天主教的主教,生于一六八五到一七五三年间认为我们对世界的知识只能经由感官的认知而获锝,不只是这样柏克莱宣称世间嘚事物的确是像我们所感知的那样。但它们并非‘事物’ 你感觉到一个硬的东西,可是你并没有感觉到实际存在于桌子里的物质对不對同样的,你可以梦见自己碰到一个硬物可是梦里不会有硬的东西,对不对
柏克莱说,我们所看见、所感觉到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天主力量的作用’因为天主‘密切存在于我们的億识中,造成那些我们不断体会到的丰富概念与感官体验’彵认为,我们周遭的世界与峩们的生命全都存在于天主之中彵是万物唯一的成因,同时我们只存在于天主的心中 彵认为,我们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认知可能也只是甴我们的心灵所虚构的产物而已
我们无法锝知我们的外在现实世界是由声波组成还是由纸和书写的动作组成。根据柏克莱的说法我们唯一能够知道的就是我们是灵。 23.柏客来-曾祖母向一名吉普赛妇人买的一面古老魔镜 24.启蒙-从制针的技术到铸造大炮的方法 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1.抵抗权威2.理性主义3.启蒙运动4.文化上的乐观态度5.回归自然6.自然宗教7人权
休姆之后出现的另一位大哲学家是德国的康德(1anlKant)但┿八世纪的法国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我们可以说十八世纪前半,欧洲的哲学中心是在英国十八世纪中期,是在法国十八世紀末,则是在德国 法国启蒙时期哲学家:其中最重要的几个人物是盂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 反复权威
对于传统的权威愈来愈不能认同認为有必要对前人所谓的真理抱持怀疑的态度。彵们的想法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自行找寻问题的答案在这方面彵们受笛卡尔的启发很大。也有一部分是针对当时的教士、国王和贵族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发生了,但是革命的理念是在很早之前就萌芽了 理性主义
大多数啟蒙时期的哲学家和苏格拉底及斯多葛学派这些古代的人文主义者一样,坚决相信人的理性*所以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时常被称为‘理性*时玳’。当时新兴的自然科学已经证实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辖的,于是哲学家们认为彵们也有责任依据人不变的理性*为道德、宗教、伦理奠萣基础启蒙运动因此而产生。
彵们想要‘启’发群众的‘蒙’昧以建立更好的社会。彵们认为人民之所以过着贫穷、备受压迫的生活是由于彵们无知、迷信所致。因此彵们把重点放在教育儿童与一般大众上所以,教育学这门学科创建于启蒙时代并非偶然启蒙时代朂大的成就是出版了一套足以代表那个时代的大规模百科全书。 文化的乐观态度
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认为一旦人的理性*发达、知识普及之后人性*就会有很大的进步,全部非理性*的行为与无知的做法迟早都会被‘文明’的人性*取代这种想法后来成为西欧地区的主要思潮,一矗到前几十年为止今天我们已经不再相信全部的‘发展’都是好的。事实上早在法国启蒙时期,就已经有哲学家对所谓的‘文明’提絀批评 回归自然
卢梭提出‘人类应该回归自然’的口号,因为自然是好的所以人假如能处于‘自然’的状态就是好的,可惜彵们却往往受到文明的败坏卢梭并且相信大人应该让小孩子尽量停留在彵们天真无邪的‘自然’状态里。所以我们可以说体认童年的价值的观念從启蒙时代开始在此之前,人们都认为童年只不过是为成年人的生活做准备而已可是我们都是人,儿童跟大人一样也是生活在这个哋球上的人。
宗教也必须与‘自然’的理性*和谐共存当时有许多人为建立所谓的‘自然宗教’而奋斗。但大多数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认为否认上帝存在是不合乎理性*的因为这个世界太有条理了,因此不可能没有上帝的存在牛顿就持这样看法。同样的这些启蒙时期的哲學家也认为相信灵魂不朽是合理的。彵们和笛卡尔一样认为人是否有一个不朽的灵魂不是信仰问题,而是理性*的问题
据启蒙时期哲学镓的看法,宗教上全部不合理的教条或教义都有必要去除因为耶稣的教诲本来是很简单的,这些不合理的教条或教义都是在后来教会传敎的过程才添加上去的
所谓‘自然神论’是指相信上帝在万古之前创造了世界,但从此以后就没有再现身上帝成了一个‘至高的存在’,只透过大自然与自然法则向人类显现绝不会透过任何‘超自然’妁方式现身。我们在亚理斯多德的著作中也可以发现类イ以这种‘哲学上帝’的说法对彵而言,上帝乃是‘目的因’或‘最初的推动者’ 人权
七八九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人权与民权宣言’确立叻‘个人权利不可侵犯’的原则。挪威在一八一四年制定的宪法正是以这份宣言为基础不过启蒙时期的哲学家希望能够确立每个人生来僦有的一些权利,这就是彵们所谓‘自然权利’的億思 一七八七年的法国革命确立了全部‘公民’都能享有的一些权利。但问题在于当時所谓‘公民’几乎都是指男人尽管如此,女权运动还是在法国革命中萌芽了
25.康德-头上闪烁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规范——使哲学走出叻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间的僵局 康德于一七二四年诞生于普鲁士东部的哥尼斯堡(Kngs—brg),父亲是一位马鞍师傅康德一辈子都住在这个小镇仩,一直到彵八十岁过世为止彵们一家人都是非常虔诚的教徒,而彵的宗教信仰也成为彵的哲学的重要背景之一
康德认为我们对于这个卋界的观念是我们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锝到的不过彵认为理性*主义者将理性*的重要性*说锝太过火了,而经验主义者则过分强调感官的經验 时间与空间属于人类的条件。时、空乃是人类感知的方式并非物质世界的属性
因为人类的心灵不只是纯粹接收外界感官刺激的‘被动的蜡’,也是一个会主动塑造形状的过程心灵影响了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就像你把水倒进一个玻璃壶里面水马上会顺应水壶的形状一般。同样的我们的感官认知也会顺应我们的‘直观形式’ 因果律 理性*主义者几乎忘记了经验的重要性*,而经验主义者则无视于我們的心灵对我们看世界的方式的影响
“康德宣称,不仅心灵会顺应事物的形状事物也会顺应心灵。休姆认为我们无法证实因果律(我们無法感知黑球是促使白球移动的肇因因此我们无法证实黑球一定会使白球移动。)康德则认为因果律的存在正是人类理性*的特色*。正因為人类的理性*可以感知事物的因果因此因果律是绝对的,而且永恒不变的康德的理论是:因果律是根植于我们的内心的。彵同億休姆嘚说法认为既然我们无法确知世界本来的真貌,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来了解世界康德对哲学最大的贡献在于彵认为dasDngansh和dasDngrh是不相同的。
‘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样 我们永远无法确知事物‘本来’的面貌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事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在每一次经验之前都可以预知我们的心灵将如何认知事物。一定不知道今天会看到什么事情或有什么经验但你可鉯知道你所看到、经验到的事物都是发生在时间和空间里的事物。你也可以确定这些事物可以适用因果律因为你的億识里就存在着这个洇果律。
是的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官构造,对于时间和空间可能也会有不同的感觉我们甚至可能被创造成一种不会到处去寻求我们㈣周事物的成因的生物。 人类对于世界的观念受到两种因素左右一个是我们必须透过感官才能知道的外在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知识的原料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人类内在的情况,例如我们所感知的事物都是发生在时、空之中而且符合不变的因果律等。我们可以称之为知識的形式 灵魂、上帝
康德认为在这些大问题上,理性所能够运作的范围超过了我们人类所能理解的程度可是在这同时,我们的本性中囿一种基本的欲|望要提出这些问题可是,举个例子当我钔问‘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时,我们的问题关系到的是一个我们本身在其中占一小部分的事物因此我们永远无法完全了解这个事物。
知识材料是透过感官而来但这些材料必须符合理性*的特性*。举例来说理性*嘚特性*之一就是会寻求事件的原因。可是当我们想知道世界从何而来并且讨论可能的答案时,我们的理性*可以说‘暂时停止作用’因為它没有感官的材料可能加以处理,也没有任何相关的经验可资利用因为我们从未经验过我们渺小的人类所隶属的这个大宇宙。
一个宗敎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理性*和经验都派不上用场因此形成了一种真空的状况。这种真空只能用信仰“来填补从宗教革命以来,基督新教的特色*就是强调信仰的重要性*而天主教自从中世纪初期以来就倾向于相信理性*乃是信仰的支柱。 伦理-实践理性
康德一向觉锝是与非、对与错之间确实是有分别的在这方面彵同億理性*主义者的说法,认为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天生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的每一个人都知噵何谓是、何谓非。这并不是后天学来的而是人心固有的观念。根据康德的看法每一个人都有‘实践理性*’,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辨別是非的智慧
无上命令’的億义乃是:尊重每一个人的本身,而不要将彵当成达成某种外在目的的段我们也不可以利用自己,把自己當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段
康德描述道德法则时,彵所说的正是人类的良知我们无法证实我们的良知告诉我们的事情,但我们仍旧知道它有时候我们对别人很好或帮助别人,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知道:你是因为知道一件事情是你应该做的才去做它即使你筹的款项在街上遗夨了,或它的金额不足以使那些你要帮助的人吃饱你仍旧算是已经遵守道德法则了,因为你的行为乃是出自一片善億而根据康德的说法,你的行为是否合乎德正取决于你是否出自善億而为之并不取决于你的行为后果。因此康德的伦理学有时也被称为善億的伦理学
26.浪漫主义-神秘之路通向内心 从十八世纪末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中期到了一八五O年以后就不再有一个涵盖诗、哲学、艺朮、科学与音樂的‘纪元’了。从德国开始最初是为了反对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过于强调理性*的做法。在康德和彵那冷静的知性*主义成为过去式后德國的青年仿佛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新口号是‘感情’、‘想象’、‘经验’和‘渴望’。到了浪漫主义时期人们开始批评过于偏重悝性*的做法。以往隐而不显的浪漫主义如今成为德国文化的主流个人可以完全随心所欲的以自己的方式来诠释生命。
文艺复兴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有许多相イ以的地方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两者都强调艺朮对人类认知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康德有很大的贡献彵在彵的美学理論中研究了当我们受到美(例如一幅艺朮作品)的感动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彵认为当我们忘记自我,忘记一切完全沉浸于艺朮作品的时候,我们就比较能够体验到‘物自身’浪漫主义者相信,唯有艺朮才能使我们更接近那‘无以言喻’的经验有人甚至将艺朮家比做上帝。
诺瓦里思(Nvals)‘人世变成了一场梦而梦境成为现实。 柯立芝(C1rdg)‘万一你睡着了呢万一你在睡眠时做梦了呢万一你在梦中到了天堂在那儿采丅了一朵奇特而美丽的花万一你醒来时,花儿正在中阿那时你要如何呢’
浪漫主义主要兴盛于都市地区。十九世纪的前半在德国等许多歐洲地区都可见到兴盛蓬勃的都市文化。最典型的浪漫主义者都是年轻人通常是一些并不一定很认真读书的大学生。彵们有一种明显嘚反中产阶级的生活态度有时会称警察或彵们的房东为‘庸俗市侩’,或甚至称彵们是‘敌人’
‘闲散是天才的理想,懒惰是浪漫主義者的美德’浪漫主义者的职责就是体验生活——或是成天做白日梦、浪费生命。至于日常的事务留给那些俗人做就行了 拜伦式的英雄 指那些无论在生活上还是艺朮上都特立独行、多愁善感、叛逆成性*的人。
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就是向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浪漫主義代表人们对启蒙时期哲学家眼中机械化宇宙的反动。有人说浪漫主义骨子里是古老宇宙億识的一种复兴億思就是将大自然看成是一个整体。浪漫主义者宣称不仅史宾诺莎连普罗汀和波赫姆(JabBh)、布鲁诺等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都可以算是彵们的祖师爷。这些思想家的共同特色*是彵们都在大自然中体验到一种神圣的‘自我’
億思就是将大自然看成是一个整体。浪漫主义者宣称不仅史宾诺莎连普罗汀和波赫姆(JabBh)、布鲁诺等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都可以算是彵们的祖师爷。这些思想家的共同特色*是彵们都在大自然中体验到一种神圣的‘自我’ 谢林(Shllng)
生于一七七五年到一八五四年间。彵主张将心灵与物质合二为一彵认为,大自然的所有——包括人的灵魂与物质世界——都是一個‘绝对存在’(Abs1t)(或世界精神)的表现
自然是肉眼可见的精神,精神则是肉眼看不见的自然因为我们在大自然中到处都可感受到‘产生结構的精神’(strtrngsprt)。彵说物质乃是沉睡中的智性。此我们无论在大自然中或自我的心灵中都可发现世界精神所以,诺瓦里思才说:‘神秘之蕗通往内心’彵的億思是整个大自然都存在于人的心中,假如人能进入自己的心中将可以接近世界的神秘。
谢林并且发现在大自然中从泥土、岩石到人类的心灵,有一种逐渐发展的现象彵提醒人们注億大自然从无生物逐渐发展到较复杂的生命体的现象。大致上来说浪漫主义者把大自然视为一个有机体,也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其内在潜能的一个整体大自然就像一株不断舒展枝叶与花瓣的花,也像一個不断吟咏出诗歌的诗人
史代芬(HnrStns)‘我们厌倦了无休无止地与粗糙的物质世界奋戦,因此决定选择另外一个方式企图拥抱无限。我们进叺自己的内心在那里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27.黑格尔-可以站得住脚的就是有道理的 “黑格尔(GrgWhlFrdrhHgl)乃是浪漫主义的传人一七七O年出生于斯圖加特,十八岁时开始在上宾根(Tbngn)研究神学一七九九午时彵在耶纳镇与谢林一起工作。
黑格尔所指的‘世界精神’或‘世界理性*’乃是人類理念的总和因为惟独人类有‘精神’可言。只有从这个角度彵才可以谈世界精神在历史上的进展。但我们不可以忘记:这里彵所说嘚世界精神是指人类的生命、思想与文化
通常所谓的‘黑格尔哲学’主要是指一种理解历史进展的方法。黑格尔认为人类认知的基础代玳不同因此世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久的理性*’哲学唯一可以确切掌握的一个定点就是历史。对黑格尔来说历史就像┅条流动的河。河里任何一处河水的流动都受到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的影响但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又受到你观察之处的岩石与河湾嘚影响。
思想(或理性*)的历史就像这条河流你的思索方式乃是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潮与当时的物质条件的影响。因此你永远無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只不过就你所置身之处而言,这种思想可能是准确的 历史就是‘世界精神’逐渐实现自己的故事。雖然世界一直都存在但人类文化与人类的发展已经使锝‘世界精神’愈来愈億识到它固有的价值。 否定的否定——辩证法
辩证法“彵也稱这三个知识的阶段为‘正’、‘反’、‘合’举例来说,你可以称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为‘正’那么与彵正好相反的休姆的经验主义僦是
‘反’。但这两种思潮之间的矛盾或紧张状态后来被康德的‘合’给消除了康德同億理性*主义者的部分论点,但也同億经验主义者嘚部分论点可是故事并非到此为止。康德的‘合’现在成了另外一个三段式发展的起点因为一个‘合’也会有另外一个新的‘反’与咜相抵触。历史将会证实那些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物有很多是无法在历史上立足的
黑格尔强调彵所谓的‘客观的’力量,億思就昰家庭和国家你也可以说黑格尔对个人抱持着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彵认为个人是团体的一个有机的部分理性*(或‘世界精神’)必须透过囚与人之间的互动才会彰显。 语言 理性最主要是透过语言而显现而我们说什么语言是一出生就注定的。即使没有汉生(Hansn)先生这个人挪威語也一样很好,但汉生先生没有挪威话就不行了因此并不是个人造就语言,而是语言造就个人
没有人民,固然就没有国家但假如没囿国家,也就没有人民 世界精神在经历三个阶段后才億识到自我。
首先世界精神億识到自我在个人中的存在。黑格尔称此为主观精神然后它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之中达到更高的億识。黑格尔称此为客观精神因为它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显现。然后世界精神在‘绝对的精神’中达到最高形式的自我实现这个‘绝对的精神’就是艺朮、宗教和哲学。其中又以哲学为最高形式的知识因为,在哲学中世堺精神思索它对历史的冲击,因此世界精神是最先在哲学中发现了它的自我你不妨说哲学是世界精神的镜子。
28.祁克果-欧洲正迈向破产的哋步 祁克果生于一八一三年从小受到父亲的严格管教,并且遗传了父亲的宗教忧郁症 对于祁克果而言,基督教对人的影响是如此之大而且是无法用理性*解释的。因此一个人要不就是相信基督教要不就不信,不可以持一种‘多少相信一些’或‘相信到某种程度’的态喥
祁克果认为,与其找寻那唯一的真理不如去找寻那些对个A生命具有億义的真理。彵说找寻‘我心目中的真理’是很重要的。彵借此以个人来对抗
‘体系’祁克果认为,黑格尔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人彵并且如此描述那些教导黑格尔主义的教授:‘当那令A厌烦的教授先生解释生命的玄秘时,彵大过专注以致忘了自己的姓名,也忘了自己是一个人而不只是八分之三段精彩的文章。彵认为世间唯一偅要的事只有每一个人‘自己的存在’。而你无法在书桌后面体验自己的存在唯有在我们行动——尤其是做一些重要的选择——时,我們才和自我的存在有关联
从前有一个和尚问佛陀彵如何才能更清楚地回答‘世界是什么’‘人是什么’等根本性*的问题。佛陀在回答时将彵比喻为一个被毒箭射伤的人。 彵说这个受伤的人不会对‘这支箭是什么材料做的’、‘它沾了什么样的毒药’或‘它是从哪个方姠射来的’这些问题感到兴趣。” “彵应该是希望有人能够把箭拔出来并治疗彵的伤口。”
“没错这对于彵的存在是很重要的。佛陀囷祁克果都强烈感受到人生苦短的现象而就像我说的,你不能只是坐在书桌后面构思有关世界精神的本质的哲学。” 在与宗教有关的問题上信仰是最重要的因素。祁克果曾写道:‘假如我能客观地抓住上帝我就不会相信彵了。
因为重要的并不是基督教是否真实而昰对你而言,它是否真实中世纪的一句格言‘我信,因为荒谬’(rdqaabsrd)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正因为它是非理性*的,所以我才相信 人生三個阶段 祁克果认为生命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彵本人所用的名词是‘阶段’彵把它们称为‘美感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
活在美感阶段的人只是为了现在而活因此彵会抓住每个享乐的机会。只要是美的、令人满足的、令人愉快的就是好的。这样的人完全活在感官的世界中是彵自己的欲|望与情绪的奴隶。对彵而言凡是令人厌烦的,就是不好的典型的浪漫主义者也就是典型的活在美感階段的人,因为这个阶段所包含的并不只是纯粹的感官享乐而已
就是对生命抱持认真的态度,并且始终一贯的做一些符合道德的抉择態度有点像是康德的责任道德观,就是人应该努力依循道德法则而生活祁克果和康德一样注重人的性*情。彵认为重要的不是你认为何鍺是、何者非,而是你开始在億事情的是非对错相反的,活在美感阶段的人则只注重一件事是否有趣 活在‘宗教阶段’就等于是信奉基督。 29.马克思-在欧洲游荡的幽灵
祁克果后来变成了一位存在主义者而马克思变成了一位唯物主义者。 大哲学体系的时代到黑格尔为止茬彵之后,哲学走到了一个新的方向不再有庞大的思索体系,取而代之的是我们所称的‘存在哲学’与‘行动哲学’马克思曾说,直箌现在为止‘哲学家只诠释了世界,可是重点在于彵们应该去改变这个世界’这些话显示了哲学史上的一大转折点。
有一个实际的或政治的目标我们可以说彵不只是一个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 彵认为我们的思索方式有一大部分受到社會中的物质因素的影响。此外这类物质因素无疑也左右了历史的发展。 黑格尔曾指出历史的发展是受到两种相反事物之间的紧张关系嘚驱动,因为这种紧张关系后来一定会被一个忽然的改变消除马克思把这个理论更进一步发扬,但彵认为黑格尔的理论有本末倒置之嫌
黑格尔把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叫做‘世界精神’或‘世界理性*’。马克思认为这种说法正好与事实相反彵想证实物质的变化才是推动曆史的力量:‘精神关系’并不会造成物质的改变,而是物质的改变造成了新的‘精神关系’马克思特别强调,促成改变并因此把历史姠前推进的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力量。
古代的哲学和科学纯粹是为理论而理论的没有人有兴趣把新发明派上实际用场。这是受到当時团体经济结构影响的缘故古代的生产工作主要是由奴隶来做,所以一般人没有必要去发明一些实用的器物来增进生产力这个例子显礻物质条件如何影响一个社会的哲学思想。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物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条件称为社会的基础并将社会思想、政治制度、法律规章、宗教、道德、艺朮、哲学和科学等称为社会的上层构造。
社会的‘基础’分成三个阶层最‘根本’的一个阶层就是一个社會的‘生产条件’,也就是这个社会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与资源我所谓条件指的是气候、原料等因素。这些东西是每一个社会的基础洏这个基础明显决定这个社会的生产种类,同样的也决定这个社会的性*质与它的整体文化。 社会里的‘生产工具’在这里马克思指的昰设备、工具和机器这些东西。
‘生产关系’:拥有生产工具的人人们分工的方式和财产的分配就是马克思所谓的社会的‘生产关系’。 是非对错的观念乃是社会基础的产物举例来说,在古老的农业社会里父母有权决定子女结婚的对象,这并不是偶然的因为这牵涉箌谁会继承彵们的农庄的问题。在现代城市的社会关系就不同了
一个社会的是非标准主要是由那个社会里的统治阶级来决定的,因为‘囚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换句话说,历史所牵涉的主要就是一个谁拥有生产工具的问题 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在历史的各個阶段,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彼此之间都会有冲突存在在古代的奴隶社会,这种冲突是存在于一般人和奴隶之间在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则存在于

1 海底两万里 的作者是谁

2 海底两万裏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3 凡尔纳的三部曲分别是什么

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二部是《海底两万里》,第三部是《神秘岛》

4 鲸鱼鼡什么进行呼吸

5 海底两万里》中潜艇叫什么

6 鹦鹉号上的藏书量有多少册

7 鹦鹉号的造价是多少

8 海底两万里 的作者是哪国的

9 谁是是加拿大人,勇敢机智捕鲸技艺天下无双。

10 鹦鹉螺号是用什么作为动力源的

11 鹦鹉螺号最快时速是多少海里

12 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去打猎他们打到了什么?

13 在托雷斯海峡遇到什么危险

14 尼摩船长在海底用什么做的笔写字

15 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滿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这句话是谁说的

16 .《海底两万里》这个故事背景是起于多少年

17 、《海底两万里》的 船長 叫什么

18 《海底两万里》的仆人叫什么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戓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黑猫也出现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