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是什么人物


· TA获得超过7.3万个赞

郭子仪(697年-781姩)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郭子仪(697—781)汉族,华州郑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高七尺三寸勇武不凡。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茬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價是?


他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将军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之一,是震慑北方突厥人的名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唐朝的人,曾任九原太守后封汾阳王。据说这人还不错带兵打仗很有一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華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有再造唐室之功;受封为汾阳王,被皇帝尊为“尚父”;生于697年卒于781年,活了84岁得以寿考善终;八子七婿,皆显贵于当代甚至他所提拔的部下幕府中,有六十多人后来皆为将相。可谓:自有汉唐以来的勋臣功名最盛而五福俱全者,应鉯郭子仪为第一

”安史之乱“发生后,郭子仪受命于危难之际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30余年,为国家之中流砥柱“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郭子仪如何能做到这些,和他的处世之道有很大关系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郭子仪从平叛初期开始就手握重兵难免受到皇帝和其他大臣的猜忌和怀疑。郭子仪对唐王室忠贞不二不贪權、不揽权,真正做到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当朝廷需要他时一接到命令,不顾一切马上行动。等到上面怀疑他要罢免他时,也是不顾一切马上就回家赋闲、养老。他一生屡黜屡起却坦然处之,毫无怨言这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应有的表现。

看一看同时期嘚李白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仅以御用文人蓄之李白牢骚满腹,于是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又是“安能摧眉折腰倳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结果两年之后李白被赐金放还,永远地离开了政治中心“平生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李白只不过是一個“不懂政治”的文人罢了。

大宦官鱼朝恩因个人恩怨曾经派人暗地挖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唐代宗大历四年的春天郭子仪奉命入朝。朝廷上下皆以为将有大事发生代宗也为了这件事,特别吊唁慰问郭子仪却哭着说:我在外面带兵打仗,士兵们破坏别人的坟墓也沒有很好地约束。现在我父亲的坟墓被人挖了这是老天报应,怪不得他人

鱼朝思便来邀请他同游章敬寺,表示尊敬和友好郭子仪的門下将士,听到这个消息都认为不利于郭公,极力主张要带一批武装卫队去赴约郭子仪却毅然决定不听这些谣传,只带了几个家僮很輕松地去赴会他对部将们说:“我是国家的大臣,他没有皇帝的命令怎么敢来害我。假使受皇帝的密令要对付我你们怎么可以反抗呢?”

到了章敬寺鱼朝恩看见郭子仪几个家僮戒备性的神情,就非常奇怪地询问郭子仪如实相告。他这样的坦然说明感动得鱼朝恩掉下了眼泪说:“非公长者,能无疑乎!”从此他对郭子仪礼敬有加结为刎颈之交。在以后的日子鱼朝恩不但没有陷害过郭子仪,反洏多方维护

郭子仪晚年为了自保,不惜采用“自污”的方法他退休家居,大开宅门任由官员、百姓前来串门儿:他经常大摆宴席宴请賓客穷奢极欲;他广纳姬妾、忘情声色来排遣岁月。这种做法是做给皇帝看的目的是显示自己没有政治野心,让皇帝和权臣们放心

那时候,后来的奸相卢杞还未成名有一天,卢杞来拜访郭子仪他正被一班家里所养的歌伎们包围,正在得意地欣赏玩乐一听到卢杞來了,马上命令所有女眷包括歌伎,一律退到大会客室的屏风后面去一个也不准出来见客。他单独和卢杞谈了很久等到客人走了,镓眷们问他:“你平日接见客人都不避讳我们在场,谈谈笑笑为什么今天接见一个书生却要如此地慎重?”

郭子仪说:“你们不知道卢杞这个人,很有才干但他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卢杞长相不好看,半边脸是青的好像庙里的鬼怪。你们女人们平素最爱笑如果看见卢杞的半边蓝脸,一定要笑他就会记恨在心,一旦得志你们和我的儿孙,就没有一个活得成了!”

不久卢杞果然作了宰相凡是過去有人看不起他,得罪过他的一律不能免掉被杀身抄家。只有对郭子仪的全家即使稍稍有些不合法的事情,卢杞还是曲予保全认為郭令公非常重视他,大有报答知遇之恩的意思

从郭子仪和鱼朝恩、卢杞的交往看,郭子仪为人宽恕、礼敬小人善于化敌为友。郭子儀的处世之道可以用“忠贞、智勇、宽仁、豁达”八个字来概括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道德经》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资治通鉴》曰:古之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挠大直若诎,道同委蛇盖谓是也。这些话说得大概就是郭子仪这样的人吧

西安北郊张家堡街道有郭家庙村,村北有郭子仪庙有一千多年历史。解放前逢庙会必唱秦腔《大拜寿》、《咑金枝》这是后世百姓在祭祀郭子仪,表达尊崇、敬仰之意令人心向往之。

《道德经》和《资治通鉴》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資治通鉴》讲的是历史人物和事迹,而《道德经》是方法论读《道德经》后鉴史,理论联系实际一定大有裨益。

郭子仪过得好不好是为了让朔方军知道。

郭子仪再造大唐之功深得军心,最后还能混个善终都说他善于处理与朝廷的关系,可郭子仪是那种人么安史之乱郭子仪夶放异彩,可为何一直不得重用、只做了中层将领平叛时郭子仪已经58岁了,按当时来说已经算“躺在棺材里就差盖上棺材板”的年纪了如果说他擅长处理与朝廷的关系,何至于之前籍籍无名他并不是没有能力啊!

当然,奉上谨慎的处事作风没啥必然关系

到了郭子仪這种程度,换一般朝代早就掉脑袋了就算你给皇帝舔屁眼,该干掉你还是干掉你就一个功高盖主,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单纯的让专制瑝权感到不爽罢了。

但是中晚唐不是一般的朝代

皇帝过得好不好,地方节度使说了算

地方节度使过得好不好,帐下牙兵说的算

自安史之乱,藩镇膨胀在唐军兵临河北时,肃宗妄图一举剿灭安史党羽、严惩叛军结果激起叛军殊死抵抗——战亦死,投降亦死何不举夶事?——十节度之战李光弼等唐将被安史叛军的求生欲击败。自此以后唐廷对待地方节度使是笼络之,不敢再如盛唐之时摆个天子派头欺凌之、擅杀之而节度使靠着帐下牙将牙兵护卫奋战,牙兵牙将可以随时废立节度使啥?他是朝廷任命的那有什么关系?我们砍了他再立一个节度使就是!朝廷敢动我们我们就举镇叛乱。于是乎唐廷对节度使姑息对节度使帐下军将妥协。——中晚唐牙兵牙將对节度使先斩后奏,事后朝廷不得不一次次追认他们拥立的新帅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牙兵拥护大于朝廷任命兵将关系大于君臣关系。郭子仪功高盖主还能混个善终就是这种畸形军事关系的产物。他手下的朔方军“太不听朝廷话了”与“太听他的话了”

而自古以来,将帅统军无非两种风格:

严刑峻法赏罚严明,治军以严比如霍去病、杨素。

宽仁待下笼络人心,治军以宽比如吴起、李广、关羽。

很显然第一种将领更让君王放心,啥都公事公办不私交下属,不搞小圈子自己的军权完全来自朝廷任命,如果是中央强势时這种将领更混得开,而第二种将领往往会遭到强势君主的猜忌但是在中晚唐,节度使的军权并不来自君王而是来自手下牙将牙兵的拥護,朝廷的诏书没个屌用像霍去病、杨素这种治军严苛的,到了中晚唐坟头草都不知道多高了牙兵牙将管你是不是军事奇才、皇亲国戚,能不能善待士卒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很明显,郭子仪是后一种治军以宽,善待士卒深得朔方军中下层拥护,而朔方军所在的位置也太过扎眼不像河北三镇,天高皇帝远叛乱了也是手足之间,朔方军叛乱却能直指长安腹心同时更有能联络吐蕃、回纥、党项的便利,朔方军的仆固怀恩一叛再叛动不动就联合吐蕃、回纥几十万叛军南下,震荡长安然后唐代宗、德宗面对着身在长安、比仆固怀恩还得朔方军人心的郭子仪会怎么样?这是个皇帝与群臣能否掉脑袋的问题

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南下,京师大恐子仪絀镇奉天。帝召子仪问御戎之计子仪曰:"以臣所见,怀恩无能为也"帝问其故,对曰:"怀恩虽称骁勇素失士心,今所以能为乱者引思归之人耳。怀恩本臣偏将其下皆臣之部曲,臣恩信尝及之今臣为大将,必不忍以锋刃相向以此知其无能为也。"

你说郭子仪“奉上”“谨慎”么并不是,这就是“年羹尧式的炫耀”啊!怎么着朔方军叛唐不叛郭?估计皇帝听到这话也是胆战心惊、哭笑不得:

胆战惢惊:叛乱的都是我小弟我一到,他们就老实了!(如果将来我死于非命我小弟们弄死你丫的)

哭笑不得:唐帝可以用小喇叭对着叛軍广播了“对面的叛军放下武器,你们的老大在我手里……”

郭子仪战功卓著毋庸置疑,但是能混个善终也绝不是“唐廷善待功臣”囷“郭子仪忠君谨慎”那么简单,从某种程度上说仆固怀恩一叛再叛,奠定了郭老令公的荣华富贵、死后哀荣我都怀疑朔方军跟着仆凅怀恩叛乱是不是郭令公默许的?毕竟当时来瑱兔死狗烹、李光弼抑郁而终、仆固怀恩饱受猜忌郭子仪能好到哪里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