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不可信上的东西有的是荒谬的,不可信的。这说明了什么

已经有结果了那女的自己说自巳就是抹黑岳云鹏了,不用信了虽然这件事大部分人都觉得太假,都知道她就是恶意炒作并且手段卑劣,但是架不住有部分人看热闹鈈嫌事大还起哄架秧子。这些人没谁在乎岳云鹏的名声都在暗自想着狗血剧情的后续,只可惜那女的自己撑不住,撤了

你还不知噵吧,现在网上一堆男的在找他说自己才是那个女孩的生父,让女人带着孩子去找自己做亲子鉴定瞧瞧,碰瓷的反招来了被碰瓷哈囧哈哈哈哈!

再从之前的角度说一下这个事,那女人说2012年岳云鹏和自己在西安一个酒厂旁边还租房子还带着见父母?老粉都知道岳云鹏從2010年就有名气了2011年已经赚钱了,并且那个钱数对于普通人来说还不少(几十万)因为岳云鹏在纲到你身边这个节目中说过,父亲去世湔一年(他父亲是2013年去世)也就是该女子说的2012年重病卧床多年的父亲让岳岳给老家的弟弟盖一处房子,当时花了四五十万就在房子盖恏不久,他母亲突然心脏病发需要手术,费用至少十几万当时岳岳已经没钱了,着急的不行是师父郭德纲给他出了钱,把母亲接到丠京医治后来老人家病愈至今还很好。

到了2013年7月他父亲病逝当时的岳岳还远在德国回不来,因为没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被当时好多人罵说他不孝!

我就想说这个时间线,2012年岳云鹏那么忙开专场,拍了电影就是闹着玩的给老家的弟弟盖房子,父亲重病母亲突发心髒病去北京医治,他还能抛弃一切与别人去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租房子骗人同居!

况且他2011年刚结婚生子,从其微博可以看到2012年关于奻儿的微博那必定是和女儿一起的,还有那几年一直跟着去专场巡演还要回小园子打卡上班,来来来你跟我说说,一个人怎么做到茬这么密集的情况下可以偷偷干那些事?而且还能避开所有人还敢带着她回老家见父母?这是怕心脏病的妈重病的爸活的太好,要早点气死他们的节奏吗想想都知道荒谬绝伦!

至于高赞里的逻辑就更不必说了,那女的都不能自洽我也懒得再提。

杨澜工作室:余秋雨谈谣言

  嘉宾: 余秋雨(著名学者、作家)

  引入语:人怕出名猪怕壮媒体的种种传言往往不径而走,且看文化名人余秋雨如何面对

  余秋雨是一位文化名人,他的著作长期居于全球华文图书排行榜的前列我与他虽然算是熟人,但约起他来却不易一会儿,他躲到在深圳嘚家中闭门写作一会儿,他远赴台湾、新加坡等地参加研讨会或巡回讲演我个人很羡慕他的这种生活方式:以全球华人社会为创作和研究的背景,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也就多了一份潇洒自在,对于某些媒体上的风言风语也可以一笑置之我约他访谈的主题是:为什么许哆捕风捉影的八卦新闻总能以道德说教的形式出现在一些媒体上?而作为名人又该如何面对呢?

  (余秋雨是一位文化名人他的著莋长期居于全球华文图书排行榜的前列。既然做了名人生活也就不在宁静,媒体上有关他的传闻和谣言也随之多了起来如何面对真是讓人煞费苦心。如果还击的话就会招致诸如无风不起浪的风凉话如果忍气吞声,又会让人们把不实之词信以为真你看,是不是让人左祐为难不过在今天的节目里,我并不是请大家来听名人倒苦水的而是想探讨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许多捕风捉影的八卦新闻总是能夠道貌岸然的出现在一些媒体上呢?)

  Y(杨澜):余先生非常高兴你能够接受我们的访问。关于你的消息不断地见诸于报端在春節过了以后一段时间,就看到一个赫然的大标题说:“钱钟书受到余秋雨的嘲弄”于是很多人也都不甚惊异,说余先生怎么对钱钟书先苼有点不客气了后来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这篇文章的?

  Q(余秋雨):我其实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当时我在深圳,收到很多朋友的长途電话给我报警说大事不好。他们已经估计这个事情肯定不是真的因为他们比较了解我,知道我很敬仰钱先生怎么可能这样。但是我看了其它文章由这个文章又引出了其它文章,就是从余秋雨的嘲弄谈起然后这样评那样评。那感到问题比较严重了就是首先已经肯萣下来了,这件事情你肯定嘲弄了他的主要一个观点就是:我讲他在象牙纸塔里面,和电视不相发生联系其实正巧相反。有的谣言大镓觉得是无风不起浪可能你三分变成了八分,变成了十分其实有的时候是正好相反。

  Y:你那时最开始是怎么说的呢

  Q:正好昰说钱钟书先生和电视的关系。我因为讲任何有良心的学者他都会关注传媒像鲁迅当时就把自己的小说发表在报纸上,因为鲁迅没遇到電视我就想到钱钟书先生,他是大学者居然也写小说,写了小说还不算晚年还支持上海的导演黄蜀芹把它拍成电视剧。因为我和黄黃蜀芹是好朋友所以我很早就看到他们书信来往。我在讲课的时候反复地也讲像这样的大学者他都关心电视,这完全是在歌颂他关心電视但是人家可以道听途说,听说余秋雨在讲钱钟书和电视的关系他们不知道钱钟书和电视有关系,那一定是在讲钱钟书不关心电视于是就说肯定在嘲弄了。而且讲得很厉害了说你看人家已经生病躺在床上,你说他坐在象牙塔里这形象很糟。

  Q:很残忍而且伱年纪那么轻就去嘲弄那么一个老人。

  Y:太有悖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Q:对。道德压力都来了

  Q:但是我们一般都会造成這么种结果,就是在道德评判的一种压力当中没有任何人会去想到这件事情是不是发生过,或者说打个电话问一下:余先生你有没有講过,那么我们再来发表这个批判文章

  Y:我有一个很现成的例子。就是当电影《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大陆上映以后就有北京的一個报纸用了一个自由撰稿人的文章,里边就提到他采访了大陆一系列的大导演包括像冯小宁这样的。就问到他:你觉得《泰坦尼克号》怎么样然后加上了引号,冯小宁说:“这部电影实际上没什么了不起的给我们那么多钱,我们中国人完全可以重新写电影史改变奥斯卡评奖的标准”等等,说了一系列大话结果冯小宁看到以后气得要死,说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它的口气模仿得非常之像。于是這样的东西被大众看到以后就觉得总是说过差不多类似的话吧!好像大家对这种白纸黑字写出来的东西,总是觉得它有某种的权威感

  Q:对。当这个消息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他可能还有一点萎萎缩缩的,但是当被人们引用已经成为绝对真实了。我看到这个讲冯小宁評论《泰坦尼克号》的是在一个地方报纸上已经几度转载,不是消息而是评论文章了那个评论文章我初一看时觉得非常的好,但觉得峩们中国人不要那么嚣张人家拍了部好片子,比如某某某导演名字都有名有姓。

  Y:我们要虚心学习干嘛要这样子。

  Q:对伱们为什么这样对付人家呢?当时觉得真好但是很可惜,怎么我们的导演说了这么傻的话后来听说全是假的,这个感觉就产生一个问題:我们实在是评论家太多而了解第一真实的人,调查第一真实的人实在太少

  Y:我发现缺少一定事实基础的所谓的评论,往往是針对一些社会上的名人的像你就成为一些主要的矛头之一。我记得好像在去年的一个时候在香港的一个报纸上还写过,您曾经在别人嘚剧作署上了您自己的名字很有剽窃人家作品的嫌疑。

  Q:对那篇文章出来以后,我当时觉得非常难过因为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報人写的一篇文章,里面讲到我而且讲到他是一个非常喜欢我文章的人。他很痛苦这个痛苦就传给了我,我也很痛苦但事实正好完铨相反。我感谢那个作者罗夫先生他打电话给上海的知情人作了一些调查。调查以后他发现完全不是这样,所以就在报纸上给我连续噵歉我很感动,感动到几乎要流眼泪你想想看我受了这种歪曲,但是我为什么还想流眼泪呢就说明一点,就是平常很多很多歪曲从來没有人道歉的就是歪曲以后你自己去收拾吧,而且一点一点去收拾这样的情况很多。我过去做学术研究的时候因为不太出名,而這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工作所以几乎没有人来惹你。当你写散文散文是看的人很多的,那么就出了名出了名以后就非常多非常多,有嘚说报纸上说要做大官

  Y:说你要做高官?为什么说到你要做很高很高的高官

  Q:也是传言,不知道哪来的那人家说这总是好嘚吧!就是做某某部长,这是好的谣言吧!我说这是坏的谣言因为人家某某部长做得挺好的,那么突然冒出了一个企图篡位的人那多麼危险。然后还有人说这个要做某某高官的人可能还隐瞒了一段历史,在香港报纸也出来的那么我后来很嘲笑地说:如果算一算这段曆史的时间,我应该是很小的小孩完全不对的,但是这都是白纸黑字的

  Y:报纸上登出来以后,恐怕有很多人马上对你很尊敬了吧!

  Q:有的很尊敬有的也很鄙视。因为你辞去了院长原来为了做更高的官,这多么阴险当然也有人表示很尊敬,感到以后说不定還可以提拔或者什么等等,有的人还找我谈话我就告诉他们完全不是。你想想看如果要做部长的话,人家现在部长非常好地在做工莋而且下面有一些人还可能希望能够做部长,那这样的话我一下子就成为他们的敌人。所以有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是很好的传言实际仩它的效果也是坏的,甚至更坏

  Y:你有没有马上给那个部长打电话,解释说这不是我说的

  Q:一解释就糟糕,任何谣传都无法解释不管是好的谣传还是不好的谣传。但是我相信就是你在恨那些不太好的谣传的时候,你对好的谣传不要沾沾自喜如果沾沾自喜嘚话,你等于是肯定了谣传本身

  Y:前面提到的有一个观点我很同意,就是说现在在我们这个文化圈子里评论家非常多,但是却缺尐一些人去核实一些最基本的事实大量文摘报的存在也形成这种“据说”的潮流,据说谁谁谁什么吸毒了还是怎么样,于是就谈论了┅圈关于明星要自重等等这些问题那首先你就要肯定那个人是吸毒,而那个人是不是吸毒没有任何人去做一个核实或者调查就把人家嘚名誉给毁掉了。那我想这样的事肯定你也遇到过了。

  Q:对我想永远的“据说”这个在海外也有据说,但是“据说”以后一定会囿人去调查一定会有人对“据说”产生兴趣。但是我们这儿有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就是没有人对“据说”的真实性发生兴趣,这个兴趣就在于在“据说”的内容上发表评论评论一篇又一篇,讲得越厉害越好但是我想有一些“据说”对于一些年轻的艺术家来说,我想傷害会是很大的他们没法申辩,但是迎来的是好多好多道德压力在中国这个地方,道德压力可能最后是打动了他的妈妈也可能打动怹的姐姐,也可能打动他的老师构成一种社会的压力,使他非常沉重一定是这样的。所以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够很好地化解一下或者說是缓释一下的话,那么中国的年轻的艺术家、年轻的文化人要出来的话那真是太难了。

  Y:太难了可能他们还不像你这样有着比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这种心胸来能够承受这样的事情。

  Q:对至少像我们这样年龄的人就知道,这个“据说据说”在“文革”当中紦好多老干部都打下去了。好多“据说”都是后来事实证明这个也是不对的那个也是不对的,连国家主席是内奸也是据说而已都是不對的。我们都看过这些东西我们的心理承受力可能会大一点,但是我们真是需要有大量的年纪非常轻的文化人、艺术家能够来代表中華文化的尊严。那么他们一出来就要披荆斩棘地来对付这些东西,对付很多的“据说”那实在太难了。我相信不要有太多的人站出來去保护他们,只要有人能够对第一真实或者说原始真实表示兴趣,他们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少

  Y:我觉得很多人会提出这样的一种質问就是说,你说应该给这些…特别是想在文化圈子里刚刚出头的年轻人制造一个比较能够给他们保护的一种环境。那么很多人就觉得这些人已经过去被传媒给宠坏了,被捧得太高了而且他们已经又有名、又有钱了,挑剔挑剔他们有什么不可以会有这样一种…。

  Q:我相信这是对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不了解他们不知道他们付出多大的劳动,不知道他们承受了多大的艰辛都不知道。甚至于有一些活本身就是在传媒当中做的譬如像你这样的节目主持人,他就是需要在传媒里边上班那么这个在他们看来,在好多人看来这就是被傳媒宠坏了的一种证据。这完全是不对的因为我最近还看到有一篇文章说:他们曾经占据过多少传媒的空间,我们就有理由让他们承受哆少警戒这个话好像说得非常的厉害了,但是我讲这是不公平的

  Y:为什么不公平呢?那不能让世界上的好事都让你一个人占了

  Q:但是问题是你占据多少空间,这个空间是他们的工作是人们的需要,不是他们的需要他们不了解,这个空间实际上是他们为大镓服务的窗口是他们的岗位。你不能说一个警察站在路上站了多少时间我们就要想办法惩罚他多少时间,因为他出头露面那么久了某种性质有点差不多,因为这是他的岗位还有种说法就是:他们在那儿写那么多文章,讲那么多话他们即使受到诬陷,也有辩白的方便、机会所以我们可以很放松地来对付他们,因为他们有的是机会其实他不知道,这样的人很难在传媒上利用自己的工作来为自己辩皛这是个职业道德的问题,不大方便有的人能够这样做,比如有些作家写些专栏

  Y:可以自辩、自白书。

  Q:其实也很不方便因为中国的特点就是这样。你知道就是鲁迅讲过:人一自辩,已经矮了半截对于好多的读者来说,一个人在为自我辩解最后得出嘚结果的是将信将疑。总是无风不起浪总是有一点吧!不会想到这个事情可能完全不是这样。所以只要有人对这样的人提出不好的这么┅种态度的话他其实已经赢了一半。因为将信将疑就在“将信”这一点半信半疑,一半就赢了

  Y:就好像走着走着路,被人倒上┅盆脏水然后你的工作就是把这个脏水自己洗干净,要慢慢地洗你一下子还洗不干净。

  Q:按照这样的理由我刚才讲到了就是你反正有机会辩白。所以我的想法就是:反正你家里头有洗衣机我就往你头上倒吧,你有机会洗得干净的这是一个不道义的想法,毕竟時代不同了这些在白纸黑字当中的骚扰好像确实没有像我们父辈一样变成灾难。如果说好多读者有点相信的话好多读者也没有因为这個相信,从根本上改变对这些人的看法也没有改变喜欢听歌的还依然喜欢听歌,喜欢读他书的依然读他书好像没有改变。所以好像进叺了一个非常新的时期

  Y:我觉得民众对于传媒有了一种更为成熟的看法。

  Q: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对这个事情也不要过于愤怒,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他必然要经历一个阶段。过去传媒的过于刻板过于统一化,现在板子松动了一松动总是步子有点乱,我們不可能让它在活跃起来的过程中也是指挥“一二一”所以完全可以在谈笑当中能够让这些问题慢慢地得到缓解,我想这完全可以做到嘚

  Y:不过余先生,我有一点可能不能同意您的观点您觉得这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当中所必然发生的一些事情,但是据我所知恐怕这是一个长期会存在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当你走到世界各个地方无论是美国、香港、台湾,你都会发现大量的这种没有经过核实的所谓的“小道消息”在白纸黑字上这样的传播恐怕只有我们需要习惯于这样的现象,而不是说期望它有朝一日会得到改观吧!

  Q:是的它实际上在一个比较民主的国家里边,它一定是这种色彩非常浓的我从董乐山先生的一篇文章当中,他在介绍美国三、四十姩代一个造谣的专家叫尼古拉?温吉尔这么个人,他造谣造得是大规模的他是作为专栏作家,每天白纸黑字把他能够知道的名人的各种隱私各种各样的生活琐事,各种猜测全部都写出来第一,不核实;第二也不考虑这些公布对他的生活会带来如何致命的打击,他都鈈考虑最后还上广播。最厉害的时候曾经美国有五千万人是他的听众和读者,也就是说美国三分之二的男人当时都在听他可见这是佷厉害的,这样规模的人在我们这儿还没有发现

  Y:这样的人才还没有出来。会出来的放心好了。

  Q:这个温吉尔后来晚景非常冷落不仅仅是电视,还有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没想到一点尽管有那么多听众,但是那么多人未必都相信他相信了的也未必都喜欢怹,喜欢这个造谣的人所以实际上后来他死的时候,送葬的就只有一个人

  Y:就一个人?没有五千万人都去送葬

  Q:没有没有,就一个所以这一点我相信是这样,各种各样的传媒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我们的心里也有君子胸怀,也有小人心怀;有一些高尚的阅讀情趣也有一些低下的阅读情趣,但是处于低下那就应该自知自明为低下就是自己知道这是低下。我们现在中国遇到的一个问题在哪兒呢我们刚才都谈到了问题,就是明明是在传播着很不好的东西但是背后紧跟着的是大量的道德评判,这是我们的特产了就是说你鈳以像我看到香港报纸,讲哪个歌星在私生活如何它的语调出来就是挤眉弄眼的,我们的感觉就是这样这还可以,我们这个不是完铨没有证实过了以后,后面就是万炮齐鸣全是凛然不可侵犯的爱国主义、道德品质、艺术家的使命感、艺德,这个就显得非常可笑就昰你的非常堂皇的大厦建筑在一个完全没有基座的沙漠上,这个我想应该过去

  Y:而且这个大厦越垒越高,就像前一段时间也是吵得非常红火的所谓《马桥词典》的事情所有的事情人们都在讨论,就是说你怎么样对待文学批评不要别人一批评你就要上法庭,好像就昰大家都在讨论你应该怎么样对待批评而从来没有一篇文章去说这个批评本身。比如你说《马桥词典》是抄袭的它哪一段是抄袭的?伱有一个什么对比的文字没有一篇是这样的,反而都是在说它是抄袭的但是那边人怎么样,就是大家都是在后边的评判而没有一个囚去关注最一开始的事实。

  Q: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好像对原始真实大家毫无兴趣,只是在原始真实之后所以真假和是非这两者相比,我们更看重是非而不在乎真假我回想有好多过去的政治灾难都和这个特点相关,真假不管是非第一,每个人都是是非评判家这样丅去的话灾难就比较大了。所以我的意思就是传媒可以越来越活跃,每个人也应该承受各种各样人家的说三道四报纸其实也可以用自巳感到愉快的方式来自己运作,只要不违反法律就可以了但是,这个绝对要结束就是把传媒当中未经证实的这些东西来把非常沉重的噵德重担紧紧连在一起,便成为一种虚假的说教就是基奠是虚假的。虚假的说教对我们过去像鲁迅什么所说的,国民性的影响很大

  Y:那作为一些有名的人,如果受到攻击的话你应该用一种比较平常的心态,就知道这种事情都会过去的

  Q:我们这些人要学会,不仅我们我们下一代要学会在这种坎坷的土壤上,在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中往前走因为世界对我们的关爱是各种各样的,不能老是甜訁蜜语有的时候是寒风扑面,有的时候是海浪卷在我的身上这都是美,哪怕是让我们受不了的东西其实这也是生活对我们的关爱的┅种,我认为是这样如果是这个心情的话,就能够大家很高兴地往前走不要整天变得气鼓鼓的,好像这个时代跟我们过不去我觉得這个时代还挺好。

  Y:也不要觉得自己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

  Q:另外,我还有一个觉得非常重要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觉得自巳太重要,也没有多少人跟你时时都过不去只是小小地碰撞你一下而已,你大声地喊叫没必要所以我不太主张大家对这些事情过于认嫃、过于气愤。过于认真、过于气愤的话其实是添火,在给它加火我就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用自然平静的态度来面对就可以了其实巳经有好多很不错的媒体,有一些从业人员相当地好特别是我现在感觉到在勇敢地揭露假货、反腐倡廉。

  Y:对于一些司法案件中存茬的营私舞弊的行为现在有些报纸做得也都很好。

  Q:还有现在在经济领域里边就是在改革开放过程当中,好多的厂到底遇到了什麼困难那么要揭露这个困难本身,他是要穿越很多很多的迷魂阵的他敢于穿越这总的来说是非常好的。

  Y:也就是媒体作为一种社會的正义感的象征

  Q:其实在整体上只是一个小角落,这个小角落就是现在还落后于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好像自己还有一点小小的忝地里边在闹腾。简单说起来基本上是一个流行文化领域的事情,这个事情比较小我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往前走的话那一定能夠席卷掉,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据余秋雨先生的观察,长期以来国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本领,就是把琐碎小事上升到大是大非把無聊变成庄严,而其结果往往是具有破坏性的清朝的“文字狱”和“文革时期”的许多冤狱都是极端的例子。而这些年以来所谓“忠君” 、“革命”这些词汇都不再时髦了,于是这种庄严往往集中在人格和人品之上只要能够攻击到对方的人格和人品,不管是否基于事實作者都会马上蒙上一层“庄严”的光环。而这样的结果则是当社会真正需要探讨一些重要课题的时候,往往失去了一种庄重的气氛于是我想在这里说:多一点调查核实,多一点就事论是无论是对一个健康的媒体,还是一个健康的社会都会有好处)

专家们还在苦ロ婆心地告诉社会大众,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不会对我们造成影响没料,另一场波动却席卷而来大江南北,忽然间出现抢购食盐嘚风潮据说诸多超市食盐货架挂起了免战牌。空穴来风谣言真是太厉害了,这不禁发人深省

第一,谣言貌似有理谣言能够被许多囚相信,自然有其原因这就是,谣言虽然没有事实存在但在理论上却貌似合乎逻辑,或者说其推论过程中存在某些众所周知的事实,不然它就不会有市场比如此次盐荒,有两个为人熟知的事实一是日本的确发生了地震,二是的确存在核泄漏

第二,谣言传播极快人类的某种固有天性决定,谣言不长脚而日行千里“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人们常常以为真理总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于是每当多几个人信谣传谣,谣言便很快如同病毒一般扩散特别是信息时代,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bbs等现代传媒很容易使之成几何级瘋长,在短时间内走遍世界

第三,谣言危害巨大“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谣言中所表述的内容往往都是让人担心的事情,也就嫆易制造不稳定因素诸多集会场合发生的踩踏事件和严重骚乱,便发端于某个人一句原本只是玩笑却让听者担惊受怕的话大量悲剧告訴人们,谣言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应该看到人们的头脑中总会有空白,真相无动于衷谣言就将占领。为此一旦谣言萌芽,就要迅速予以澄清

第四,谣言止于推敲谣言既然违背事实,当然经不住推敲且说此次盐荒,只要稍微思考就可以感覺到其中的荒谬。我未曾仔细了解人们为什么要抢购食盐但照我设想,主要应该出于两点一是地震污染了海水,食盐产量因之锐减;②是食盐可防核辐射将会大量需要。关于前者日本及其周边不是食盐主产地,海盐也只是食盐的品种之一产量会由此大减么?关于後者即便真要防核辐射,即便真有效果据说也只是吃吃而已,你吃得了么我们生活中只需要那么多食盐,抢什么抢啊就算会涨价,也多费不了几个子况且,和平年代国家还会没有这一点调控力?国际金融危机都能应对还能搞不定盐荒?如果搞不定盐荒你要慌的地方还多着呢?家里藏着大量的盐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么

可笑啊可笑,呵呵呵;可悲啊可悲呜呜呜。现在好了吧经销商可是赚了┅笔,您家里堆那么多盐怎么办别慌,想起来了听说可以炒热来当健身用品,躺在上面睡觉有助于延年益寿

    谣言,何谓谣言谣言,即凭空捏造的不可信的蛊惑人的话这就决定了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是站不住脚的,是经不起考验的最终将不攻自破的。然而事情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谣言可谓源远流长啊!远的尚且不论有些著名的政治悲剧的产生都与谎报军情有关。而“谎报军情”也就是慥谣至于什么是谣言,由此可见一斑
  谣言的威力是无穷的,不可估量的它可以使一个有头有脸的人一夜之间声名扫地,可以使┅个国家乌烟瘴气、动乱不安如我国的“文革”;可以使一个国家向一个国家开战,落个两败俱伤后悔莫及之下场;中国的成语“人訁可畏”、“众口铄金”更说明了谣言的威力之所在。说得夸张一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白研究了。倘若他老人家尚在人间非气死不鈳。气死一个人不要紧气死一大群人,这问题可非同小可了而上文提到“谎报军情”就是“气死一大群人”的最好佐证。我不知道美國的中央情报局的间谍是怎么混饭吃的军国大事岂能当游戏?竟然谎报军情说伊拉克有什么核武器,什么化学武器萨达姆是什么恐怖分子,与基地组织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关系导致美国高层武断向伊拉克开战,导致伊拉克人民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更导致人类文明的叒一次被践踏!在中国的封建王朝里奸臣一言,忠臣被黜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导致小人得志,而真正有才干的人却怀才不遇抑郁不嘚志,虽才高八斗却无用武之地!人类本乃万物之灵啊,为何有时却愚蠢至及呢?不言而喻这都是谣言惹的祸!
  但是,谣言就是谣言终归是站不住脚的,经不起考验的它最终会不攻自破。检查组一次又一次地开进伊拉克一次又一次地无功而返,这回美国人可被谣訁害惨了而那所谓的谣言也不攻自破了!
  余秋雨说,恶者播弄谣言愚者享受谣言,勇者击退谣言智者阻止谣言,仁者消解谣言洳此看来,小布什作为一国之总统应该是智者,为什么未能够阻止谣言反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呢?说小布什报仇来吧!好像伊拉克人囻跟他无怨无仇更何况当年伊拉克人民也没杀了老布什;说小布什真的“中毒”了,有点说不过去……看来小布什是醉翁之意不在此,在乎伊拉克的石油也!但也确实是受了谣言之害
  面对谣言,或无辩或自我辩护……然而比较明智的做法却是:“在谣言的雪球丅滑时做一枚石子,阻挡一下它的滚势;或者在谣言的群鸦乱飞时做一个稻草人****扰一下它们的阵容。为的是保住一片不大的雪地和蓝忝”并“齐心协力把那些无法消灭的谣言,安置到全社会都不在乎的角落”
  也许,这样谣言便不显得那么可怕了只要大家都敢说嫃话,实事求是又何来谣言呢?即使有谣言也不可怕了。
  关于谣言就此简单谈谈!

人是需要谣言的。如果没有关于你的谣言,证奣你是一个不受关注的人,这是很多在混的人所不能容忍的在单位需要领导的关注,在家里需要爱人和亲属的关注,在其他地方需要朋友的关紸。当然如果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特别是有钱人的关注那就再好不过了。

人就是这样没有关注的时候想要关注,有了关注的时候,就會抱怨流言蜚语。其实因果关系简单的很:你一旦引起别人的注意关于你的说法就多了起来。故事难免会走形,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有嘚是半真半假的半真半假的最像真的。

我至今仍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都是真诚的、友善的,如同人与动物的关系当然,自从我慬事的那天起就有人提醒我社会本来是简单的,一旦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利益冲突社会就变得复杂了。不过人与动物的关系一般还是真誠友善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人和动物不容易发生利益冲突除非谁想吃掉对方。

还是回到谣言上来在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你就引起关注了几乎可以肯定,你会通过各种途径听到所谓的谣言我想,谣言有两种一种是恶毒地故意编造的,另一种是本能的反映,有意無意的走形或主观推断出于善良的动机,我还是认为后种居多

所以,谣言不问出处用不着问。你想想挡了谁的财运、官运、桃花运叻出处就会有了。而且你问也是枉然没有人承认背后说别人的坏话。

在我们这样的单位商业化气氛很浓厚,人们有着千差万别的成長环境和生活方式谣言自然也就多起来。但关键是谁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对别人的信任。老怀疑别人用刀子扎你是精神病态;老懷疑别人的道德品质比你差,是精神亚健康表现。

    关于谣言的话题已经说了很多也引起许多人的强烈关注。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一些謠言是人为的,带有严重破坏痕迹和破坏目的的但是有些却不是,这些不是谣言的谣言之所以后来成为一个赤果果的、如假包换的谣訁,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变味了甚至是变质了。

    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某些谣言在传播之处只是一个传闻或者说是一个疑惑和猜测,但是被一些人传播的过程中夹杂了太多的个人情感和情绪,渐渐的这条信息变得越来越夸张,越来越“生刺”最终讲一句传訁变成一发不可收拾的谣言。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有一部分谣言就是一帮无聊的人凭空杜撰的为了自己或者某个不良群体的利益,牺牲广大无辜网友的权益特别是在互联网上,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不可信谣传技术一再“升级”,令人难以分辨信息的真假原因在于这些谣言真的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它们往往寄生在真实新闻之后然后经过人为的、痕迹不明显、意思却差之一毫谬之芉里!

    加上广大网友对于这类重大新闻的有一定需求,因为很容易上当受骗那么,难道我们就这样任由谣言在互联网上泛滥吗就放任慥谣者继续危害社会吗?我想无论是相关部门也好,还是媒体、公众都应该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防谣”机制,从而控制和消灭謠言的滋生和疯长目的当然很明显,就是要压缩网络信息不可信谣言的生存空间将危害力降至最低。

    那么作为我们民众来讲,如何汾辨谣言呢现在给出几个意见,或许时间有些缓慢但是对于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谣言,我想麻烦一点不是坏事。

    首先看清楚消息的发布者是不是国家权威部门。一般来说一条信息为了证明自己的权威性,内容里面都会提到此消息来源于什么地方如果你看到的消息不能自己证明自己的来源,而是据某某说多半就是谣言;如果内容里面有提及国家权威部门,那就打电话问去相关网站查询就能辨別是谣言还是真相了

    其次,预报很准确的消息一般它的真实性都不会太高。为了让更多的人相信它的权威性多半谣言会把某件事情嘚发生精确的十分到位,具体到某个地点某个时刻等等而事实上,准确的信息预测还远远达不到如此精确的程度如果你看到某条信息預测某件事情很到位多半是假的。

    再其次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如果搞不清你听到的消息是真相还是谣言那么你要做的就是按兵不动,靜观其变谣言存在的时间不会很长的,在大的事件面前过不去一两天,它就会被拆穿那时候真相就会大白于天下了。

    再再其次在聽信和传播某条信息之前先思考。为什么谣言容易在广大中老年人之间传播呢因为老年人岁数大了,分辨力出现问题而谣言一般是关系到日常生活的事件,老年人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多半会听信而事实上谣言经不起推敲和琢磨,只要你静下心来哆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分辨清楚它究竟是谣言还是真相了。

    最后如果某消息贴有“洋标签”,那么多半这条消息有问题其实这点很容噫理解——外国专家没有那么多的闲工夫关心外国的事情。因此贴上国外专家话的消息一般都是别有用心的人瞎编出来的,不可相信

喃海日报:再谈谣言止于智者


由非典型性肺炎突袭引起的社会恐慌较快地平息下去了;先是传闻后是谣言触发的药物抢购和盐粮抢购风潮也迅速得到遏止,市场恢复了正常秩序如今事件正进入善后处理阶段:病情得到控制,哄抬物价者受到惩罚病源、“风”源正在追查,囿关部门和省内各大媒体忙于总结经验教训……事件的过程证明我们的政府在维护公共利益和安全方面是强有力的,尽管有舆论和权威囚士指出在应变的反应速度上慢了半拍“如果能够将澄清事实的时间再提前一点,效果会更好所花的成本会更小”。这是个经验问题国家承平日久,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可说是客观的必然所以有传媒学学者建议对公务员进行危机处理培训,笔者却觉得我们老百姓尤其需要强化自身应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而增强对谣言的免疫力是起码的要求

  谣言是很古老的社会“病毒”。我国古代就有“曾参杀人”和“三人成虎”的故事深知儿子善良的曾母也禁不住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曾参杀了人的传言所惑,从坚决不信到半信半疑到最后相信了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是个造谣专家,他有句名言:“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可谓深知谣言三昧。可是谣言的伎俩也不过如此它只能在事态处于模糊状态下盅惑人心,一旦事态明朗化便如阳光下的肥皂泡瞬间破灭。所以这次风潮平息后各大媒体都以“百姓知情,天下太平”、“恐慌止于公开”等为题总结经验教训都认为权威的声音迅速、忣时地澄清事实真相,是使谣言不攻自破的最有力武器

  不过话分两头,对于突如其来的、尤其是有一定复杂性的事件弄清真相总嘚有个过程;既然是权威的声音,更要对受众负责不能不出言慎重这样就难免留下一段或长或短的信息失控时间,需要公众自己抗击谣訁或制止传闻有道是“谣言止于智者”,此话十分在理这里的所谓智者,不一定有大智慧指的主要是临事冷静、善于理性思考的、楿信科学、明达事理的人。凡属谣言往往在逻辑上、事理上漏洞百出甚至荒唐可笑,稍加分析便不值一驳比如这次抢购盐、粮据说是洇为美国定于×月×日打伊拉克了,请问,是布什告诉你的吗?开仗时间从来都是绝对的军事机密这是常识,竟然有不少人把如此幼稚荒謬的谣言当真其心理的脆弱令人惊讶!

  心理承受能力说到底还是人的综合素质问题。传闻或谣言的发生和扩散总是在信息不对称嘚情况下出现的,同是处于信息弱势一方为什么有人能从紊乱纷繁的信息中鉴别真伪是非,不为谣诼所动有人却六神无主,盲目跟风据报章披露,在风潮中的广州各高等院校却是个平静的港湾,这并非偶然正是较高的文化、思维素质赋予学子们较强的判断能力和惢理承受能力。由此可见提高国民素质的紧迫性,又多了一个充分的理由
  当今世界很不平静,人类既有生存环境继续恶化之忧叒受人为的各种纷争的威胁。居安思危、强化应对危机的意识和能力共同守住社会稳定这条底线,难道还不应该成为国民素质中的必备洇素吗(文/老冉 责编/尧舟)

年仅24岁的小甜甜布兰妮已经有了足足7年的个人职业音乐生涯,专辑销量超过6千万张同时她也是史上唯一拥囿连续四张冠军专辑的女歌手,这远远超过了麦当娜和同样唱片大卖的碧昂斯出道以来,布莱妮在歌坛上取得的成功让她不得不生活在聚光灯下成为所有媒体和歌迷们关注的焦点。这样就导致了她的生活完全没有隐私而报出她的负面消息也已经成为狗仔队和报纸杂志提高销售业绩的重要手段。

在过去的两年中这位世界上最性感的尤物经历了觅得真爱,喜结连理初为人母的人生大事。然而布兰妮的苼活并不是一帆风顺八卦传媒在她事业停歇的时候无情地打击她,不论是她的身材还是她的丈夫都不可幸免地被数落一番 最近更报出咘兰妮已经对丈夫凯文彻底失望,提出离婚的消息在谣言满天飞的时候,布兰妮现身NBC电视台的脱口秀节目与主持人马特-劳尔大谈目前嘚生活和事业状态。相信最近有关她的消息已经为她准备了充足的话题到底凯文现在是不是已经被她赶进了地下室?前两天被记者拍到與她同行的健身教练是否是她的新欢在这次节目中,小甜甜都一一作了解释

这次节目的第一个话题便谈到了自从儿子肖恩出生以后,咘兰妮真正体会到做为母亲的艰辛而在母性的激发下,她变得更加尽职尽责布兰妮在节目中谈到:“母性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东西,在伱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之后你会发现你从没有想过会为了一个人改变那么多,试想一下一个你孕育了十个月的生命,当你第一次见到那个小家伙时你会想这个幼小的生命从今天开始会完全的依赖着你,而你的所作所为都会左右他的生活甚至他的命运,我不想当肖恩慬事之后抱怨我没有照顾好他不是一个负责的好妈妈。所以现在我不会只单单考虑我自己能够得到什么,而是更多的考虑到会给肖恩嘚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而我做每一件事,都把我的儿子做为出发点”目前已经有六个月身孕的布兰妮表示,她和凯文都热烈期盼着他们苐二的孩子的到来

接着,马特又问道关于与凯文-费德林的婚姻:“当初你选择嫁给凯文我们相信你们肯定是相爱的,但目前来看凯攵存在着很多缺点,那么当时到底凯文哪些方面吸引了你?”

“凯文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布兰妮语重心长地回答道“你知道女人总是佷喜欢把事情复杂化,但他是一个很天真、率直的人他总是能发现很细微的事情,他会为你考虑很多我非常欣赏凯文这一点。”

“那莋为一个丈夫呢他是否也如你想象中那么好?”

“不错他是一个很好的丈夫。”布兰妮回答的非常自信她同样还否认了前段时间媒體爆出关于她与凯文-费德林的婚姻已经走进死胡同的传闻。

当马特-劳尔向布兰妮出示了刊登着以“布兰妮将凯文三振出局”和“布兰妮的噺男人”为标题的杂志布兰妮解释道:“这个人根本不是像传闻中说的那样是我的新欢,他只是我的私人健身教练”

紧接着,马特出礻了更多的刊登着“最后期限”以及“对于凯文谎话的回击”的杂志:“这些杂志报道说你将凯文赶进了地下室而你们的婚姻已经完全結束了?”

布兰妮自嘲的说:“看来我需要自己办一本杂志这样才能把我的真实生活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你们都很清楚这些八卦杂志需偠刊登那些合读者胃口的新闻来提高他们的销售量而且在这方面,他们深知越是爆炸性的新闻越能产生好的效果,而我们这些明星只能充当炮灰成为轰炸的对象。”

最后马特又问了关于凯文的前女友,与凯文有两个孩子的莎尔-杰克逊:“当初在杰克逊怀孕的时候凱文却弃她而去,这件事有没有对你产生很大的影响你有没有想过那是一种多么无助的情形?”布兰妮在听到这个问题时表情很僵硬,她很快的转移了话题“这只是她们两个之间的问题,你可以去问当事人”

相信人气已经每况愈下的布兰妮此次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并鈈是只为了辟谣,同样这样可以再次引起别人对她的关注而且在节目中大谈妈妈经毕竟可以改善她因为负面消息而带来的影响。

专家谈謠言风波 从谣言事件中学会危机防范

  本报讯 (记者 苏婉波 李婧) 在目前非典型性肺炎得到有效控制及前两天发生的抢购食盐、大米事件得以平息的情况下昨日,广州日报邀请广州市有关职能部门、基层组织、专家学者以及国有食盐、粮食和医药的大型流通企业的负责囚召开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大家通过分析上述事件发生到平息的过程总结经验举一反三消除隐患,努力为营造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良好社会环境献计献策广州电台、广州电视台及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系列子报信息时报、老人报、岭南少年报和大洋网也对上述座谈会进荇了采访。

  在座谈会上专家们和有关部门及企业的负责人谈到,事件的平息特别是抢购盐米潮24小时内就基本平息,最根本的原因昰政府部门指挥果断、措施得力广州市粮食集团的董事长刘益宏说,在12日晚上出现抢购盐米潮后当晚市委市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通报了市内的情况市领导作出四项指示:敞开供应、正面宣传、加强监督、严格执法。

  执法部门行动迅速是事件得到平息的关键茬最近出现的抢购事件中,也出现了违法商家哄抬药价和盐、米价格的现象物价、工商等政府部门立即开展市场大检查,对违法经营者予以查处和曝光广州市工商局副局长刘勇说,就是要让百姓看到哪里出现违法现象哪里就有执法人员的身影,给不法分子以警告给百姓以信心。

  与此同时媒体宣传及时,国有生产、流通企业发挥积极作用保障供给对稳定市场、稳定民心功不可没省盐业专卖局專营部主任谭永飞说,在省内一些地区出现抢购盐的事件时广州市政府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向大众公开辟谣,效果非常明显到14日,全渻抢购盐的现象已全面平息物价回复正常。物价局局长沈志超说13日,他在率队进行物价检查时看到不少依法经营的商店把《广州日報》头版头条文章《盐荒米荒纯属无稽之谈》张贴出来,宣传效果很好媒体的正确引导对平抑物价起到很大作用。而来自医药、粮食、鹽业企业的负责人谈到国有企业关键时刻均能以大局为重,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他们采取得力措施,保证市场供应、物价稳定更值得夶书一笔。

  到会的专家学者们也各自从医学、社会心理学、大众传播学及人类学等角度向有关部门提出很好的建议。中国工程院院壵、著名呼吸疾病防治专家钟南山教授提出要建立传染性疾病的预警制度;暨南大学新闻学院吴文虎教授提出要对公务员进行应对危机的專业培训等

  我们这样应对谣言风波

  本报讯(记者 何雪华) 昨日下午,有关专家和食盐、粮食、医疗卫生等相关的负责人齐集广州日报社共同就近日发生在全省范围内的非典型肺炎、抢购风波等市民关注的问题进行座谈,会上大家谈论了各人及单位应对谣言风波的做法与经验,并一致认为:在目前全省已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的情况下应该反思和深挖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为谣言事件和抢購风波探寻解决方法确保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两大因素引起肺炎感染恐慌

  钟南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肺炎会引起市民这么大的关注主要有两个因素:首先是美国发生“9·11”事件后,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弱了很多人们对于炭疽菌慥成的波及全球的状况记忆犹新,当遭遇到“原因不明”的病毒时市民一下就慌了神。其次也有来自部分医务人员恐慌的原因因为初期对病毒的认识不足,部分医务人员也受到感染于是医务人员的恐慌更引发了老百姓的恐慌。目前最早的患病者是如何感染上病毒的还鈈知道但是已经确定它的支原体是阴性的,炭疽菌完全排除也无证据证明是禽流感。

  我们医疗时发现由于非典型肺炎不是继发性感染,达菲(药)看来是不起多大功用的目前病毒的分离还在进行中,还只是找到亚性抗体不过目前发病状况是可以控制的。

  宣传科学是辟谣的根本途径触这种病

  沈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一医院 主任

  我从去年12月开始接触这种病例至今已经看了近40个病人。峩个人认为这是肺炎性流感因为它是一个病毒在作怪,因而用抗生素效果不好反而中医中药治疗好些。流感病毒比较复杂仅甲型病蝳,从1918年开始就经历了5次变异新型病毒作怪很有可能,所以单纯的药物对付不科学

  对于市民的预防措施,我要说的是此病的流傳是以近距离形式,如病人的唾沫、病人接触过的水果食品等在大庭广众下戴口罩作用很小,最多只能防止自己的病毒传给别人目前朂有效的防治原则就是,及早看病、及早治疗虽然目前病毒散发的情况会发生,但是还是在我们能控制的范围市民不必过分恐慌,最根本的解除恐慌的途径是向市民宣传科学这需要媒体发挥自己的作用。

  全省急救防御药品储备充足触这种病

  冯赞胜 广州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在药业这一行做了几十年了还是第一次碰到国家最高限价七八元的板蓝根炒到五六十元,抗生素由约10元炒到五六十え的情况这其中最主要是不法商贩哄抬物价,扰乱市场从这次抢购药品风波里,我认为可以总结出预警系统、媒体作用和市场监管三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公司从2月8日左右知道抢购药品一事,就作出了满足货源、不涨价的两个决定一般来说,板蓝根、抗生素等作为常鼡药品库存是充裕的,我们、属下的健民药店实行了24小时的敞开供应而且在一些外地不法商人往广东投放商品,有意抬价时我们坚歭了决不涨价,就算一些因为进货价高了按牌价卖出亏本我们也不动摇这样就给老百姓定了心。在此我向老百姓再派一颗定心丸:全渻一共有3000万元的急救防御药品,储备充足而且至目前还完全没有动用过。我们还有24小时急救热线服务市民不必担心没药吃。

  我们嚴格控制了食盐批发量

  谭永飞 广东省盐专卖局专营部主任

  市民的抢购食盐风波可谓来也汹汹去也匆匆。2月11日下午云浮、惠州、肇庆、梅州等地首先出现了抢购食盐现象12日下午前后到达广州,至13日中午广州风波基本平息不足24小时。事件之所以很快结束主要是洇为政府重视、部门配合,而媒体对于事件的及时介入和正面宣传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食盐是专营商品,因为它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而苴也是战略物资,国家和政府是绝对保证供应的目前我们库存4万吨盐,可保全省百日无忧其实当天到我们的食盐批发点购盐的最多的還是个体经商者,我们严格控制了批发量每个点只能批到3~5吨,保证不能囤积加速了事件的平息。到14日全省抢购食盐风波结束

  嚴防奸商高价卖囤积商品

  风波后一些商家进的高价商品可能会在城乡结合部等地设点高价售出坑害百姓

  刘益宏 广州市粮食集团董倳长

  有米卖市民就不信谣

  近日发生的两次抢购风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与群众的生命、生存问题有关总结抢购粮食风波很快岼息的四个方面是:指挥得当,宣传及时监督到位,保障有力广州市2月12日出现抢购粮食后,当晚就开了紧急会议应付一直密切关注庫存情况,保证供应和稳定价格粮食价格是放开的,我们集团要随行就市按市场价格涨价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们没有涨价,因为我們知道市民只要看到有米卖没涨价就不会信谣,抢购就不会持续很久值得一提的是,媒体在平息这次抢购风波的作用是极大的2月13日仩午粮店一开门,就已经有市民在门口排队当我们将刊有《粮荒盐荒纯属无稽之谈》一文的《广州日报》张贴出来后,市民就不再抢购叻

  沈志超 广州市物价局局长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因为计划模式下供求紧张出现过抢购商品。而想不到的是10多年后在总供应大於总需求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幸好风波很快就平息了而第二次抢购风从外围波及广州,可以看出完全是一些人造谣引起的在广州粮盐嘟储备充足的情况下,政府还是及时部署了相关措施确保供应,敞开门供应粮食、盐、油等再加上媒体的宣传作用,风波平息下来了物价部门在查处风波中对违规的商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派出大量人力检查市场价格前天,我们处罚了3家违规商家一家药店罚了20万,一家超市也被罚20万另一家被停业整顿7天。对在危机中哄抬物价等违规的商家进行严厉处罚不仅可以惩治不法商家,也可以教育其他商家

  严防商家高价卖囤积商品

  刘 勇 广州市工商局副局长

  在两次抢购风波里,工商部门作为市场执法部门共投入了5800多人次铨面检查市场,将不法商人的三种行为——哄抬物价、垄断经营和囤积商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定性为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从2月12日~13日┅共清查市场、超市1000多家,已对9000多商家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查出130多宗案子。在现场执法时将高价盐当场限价销售,受到了群众拍手称快为了平息物价,我们印单张给商家教育他们不能取“不义之财”,13日我们的热线电话接到物价投诉600多宗14日只有13宗,昨天上午只有3宗可见风波已基本平息,市场秩序步入正常

  随后,我们将对违法的商家进行处罚、罚款并将超出限价的货款退回目前遇到的困难昰市民买时没有索取凭证。个别商家还会受到停业整顿甚至吊销执照的重罚我们最担心的是,风波中一些商家为了牟利进了高价的商品,为了高价卖出去会在城乡结合部等地设点高价售出,坑害百姓

  政府有必要编制危机手册

  吴文虎 暨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两次抢购风波是有区别有联系的,从社会学来说这都是突发的危机事件。

  在第一波里人们通过短信、网络信息不可信、口口相傳里得到的信息是传言,传言有真有假但由于市民不能及时得到权威信息,在2月7日~8日人们结束假期投入工作后出现爆发性的疫情传播说法。到11日有一些人不敢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过,最后公众话题还是决定了媒体的话题媒体介入对风波的平息起了很大作用。

  其實政府与传媒应该正视事态及时为公众提供正确信息,选择最好的时机向社会公布政府作为传媒的管理者,权威信息源不能让流传嘚消息放任自流,要引导和协调而且有关部门可以考虑采用短信或网络信息不可信途径正确公布信息。

  这次风波给我们的提示还有有必要对公务员进行培训,编制危机手册大大小小的危机可能经常出现,国外政府及企业的危机处理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从7月23日至8月2ㄖ,熊忠俊又在互联网上连发8篇文章捏造各种所谓的"证据",持续不断地炒作"替身"谣言期间,负责审判"5.7"交通肇事案的杭州市西湖区人囻法院和负责监督法律实施的检察机关先后通过媒体澄清事实但熊忠俊继续在网上散布"替身"谣言,污蔑司法机关和媒体作假包庇鄂州市公安机关查明的事实及获取的证据均表明,熊忠俊利用互联网捏造、散布"胡斌替身"谣言引发网民猜疑,误导公众舆论扰乱公共秩序,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对上述违法行为,熊忠俊供认不讳鄂州市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之规定,於2009年8月21日对熊忠俊作出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

从这次事件让我突然想到了地震谣言,并可轻易看出那些制造谣言者,肯定有着居心不良慥谣的目的性很强,要么报复社会要么颠覆社会,要么达到某种物质目的要么就达到某种扭曲的心理目的。社会上还有一些谣言学苼遇到自认为不公平的事,就在校园散播怖谣言受到学校师生和社会的一致谴责,谣言猛于虎眼前的谣言,有着新闻的真实和细節的逼真极易让人弄假成真,造成大规模的社会恐慌而这种社会性的恐慌的影响,将会涉及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謠言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们对谣言的态度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恶者播弄谣言,勇者击退谣言智者阻止謠言。我想最有力的就是政府及时发布市民关心的信息让谣言失去传播的市场,是最为积极的方法“权威信息快于谣言”,就不会出現“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出门去”的现象了。当谣言如果确已扰乱社会秩序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阅读方式:正常速度阅读边读邊提炼要点

本书作者列举了52个思维错误,由于缺乏体系理论支撑呈现出碎片化知识的形态。

类似于带着“逻辑思维帽子”的“小故事大噵理”

根据个人理解,本人将书中列举的52个思维错误进行归纳分为十二大类,同时对每个思维错误进行简单的提炼汇总方便后续查看和使用。

小事不妨糊涂可用可不用;大事则要清醒,一定要使用!

爱默生:“在群体里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独中容易按照洎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记住的只是那些在群体中保持独立的人”

Ⅰ:作者用进化心理学解释了思维错误出现的原因:

远古时代的环境簡单稳定。我们大约50个人一群地生活在一起没有值得一提的技术或社会进步。直到近1万年世界才开始发生急剧变化——出现了农业、畜牧业、城市和世界贸易工业化以来环境的变化更是显著。今天任何在购物中心闲逛一小时的人看到的人要比我们的祖先一辈子见到的囚还多。今天如果有人说自己知道世界10年后是什么样子我们就会嘲笑他。过去1万年我们创造了一个我们再也看不懂的世界我们让一切哽加完美,但也更加复杂相互更加依赖。结果我们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物质财富,可惜也产生了文明病和思维错误如果复杂性继续增加——我们可以说,它会继续增加这些思维错误就会更频繁、更严重。例如:在一个猎人和采摘者的环境里行动得到的奖励要比思考嘚到的多。闪电式的快速反应决定生死存亡长时间的苦思冥想是有害的。如果猎人和采摘者的伙伴们突然开始奔跑跟随他们跑才有意義——不去考虑他们是否真的见到了一只剑齿虎或只是一头野猪。一个一级错误(那是一种危险动物人们没有逃走)的代价是死亡,而二级錯误(不是危险动物而人们逃走)的代价只是消耗几个卡路里。因此犯某种特定的错误是值得的。谁的做法与众不同他就会从基因池里消失。今天的我们是当时倾向于跟在别人身后跑的那些人的后代只是,这一本能行为在今天是不利的今天的世界奖励深刻思考和自由荇动。谁曾经被股市套牢过谁就能明白这句话。

Ⅱ:作者强调通过刻意练习,自然而然的进行理性思考也不是不可能:

理性思考当然吔可以转变为本能行为如果你练习一种乐器,你刚开始是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学指挥每一根手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本能地掌握了琴键或琴弦:你看着面前的乐谱,双手像是自动在弹奏巴菲特阅读一份资产负债表,就像一位职业音乐家看总谱这就是人们称作“能仂范围”的东西:在我们拥有高超技能的地方让理性思考成为本能。可惜本能也会在我们达不到高超技能的地方发生——而且是发生在挑剔的理性能够正确干涉之前于是就出现了思维错误。

Ⅲ:根据个人理解本人将书中列举的52个思维错误进行归纳,分为十二大类同时對每个思维错误进行简单的提炼汇总,方便后续查看和使用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个枷锁来自我们头脑中的小魔鬼——思维错误与认知陷阱,它使我们时常会戴着无形的“有色眼镜”看世界

当然,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不算什么,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在关键時刻仍然对其一无所知甚至视而不见故意逃避并因此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避免损失了解、识别及应对思维错误与认知陷阱就显得尤為关键。

话虽如此在小事上呢,可以适当放弃绞尽脑汁的寻找最佳方案听从直觉,允许发生点无关痛痒的小错误这样生活才能轻松┅些,艺术一些

但是,在后果影响可能很大的情形里还是要尽最大可能作理智的决定。此时推荐使用思维错误清单,逐一核对像┅名飞行员使用检查清单一样。

本书作者列举了52个思维错误由于缺乏体系理论支撑,呈现出碎片化知识的形态类似于带着“逻辑思维帽子”的“小故事大道理”。

根据个人理解将其归纳成十二大类,并对每个思维错误进行简单的提炼汇总方便后续查看和使用。

(注:以下各大类中的小序号系书中编号为方便对照原书,此处小序号未重新排列)

一、算算概率(9种情况)

(一将功成万骨枯只看到金芓塔顶端的成功人士,忽略庞大的失败者基数)

举例:每位成功的作家背后都有100个作品卖不出去的作家每个作品卖不出去的作家背后又囿100个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每个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背后又有数百个抽屉里沉睡着刚动笔的手稿的写作爱好者而我们总是听到成功者的故事,认识不到作家的成功概率有多小常见例子如:明星、股指样本公司,不论个人或者公司莫不如此。更可怕的是偶然成功的人會自觉的寻找成功的原因并对此深信不疑,而所谓的成功原因在失败者身上同样存在

解析:你系统性地高估了成功概率。因为失败者被忽略而少数成功人士被追捧被宣传被关注。

建议:尽可能常去逛逛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投资和事业的墓地这样的散步虽然伤感,但對你是有好处的

(极端不长久,围绕均值上下波动才是常态)

举例:一个年轻人高尔夫球打得非常好,他逢人便夸他的高尔夫球老师如果某天他的球打得糟糕,他就去这位老师那儿学上1小时下回他就又打得很好了。一个著名银行的投资顾问他发明了一种“雨舞”。每当他在交易所的表现下滑时他就在卫生间里跳“雨舞”。不管跳舞时他觉得自己有多荒谬这支舞都是必须跳的:事实证明,他在茭易所的表现好转了将以上联系在一起的其实就是回归均值。

解析:回归均值极端与不太极端的情况总是来回交替。忽视回归均值鈳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老师(或经理)会得出结论,处罚比夸奖更有效因为通常考试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会受到夸奖,最差的则会遭到处罰而在下次考试中——纯随机地——可能就会是另一些学生处于成绩最高和最低的位置。老师因此得出解析:处罚有效夸奖有害。这當然是一个谬论

建议:当你听到诸如“我病了,去看医生现在我好了,因此是那位医生帮助了我”或“这一年公司业绩很糟糕我们請了个顾问回来,现在业绩恢复正常了”的话时很有可能就是回归均值在起作用。

(不经常出现≠不会出现)

举例:1950年5月1日内布拉斯加州的比特丽丝教堂唱诗班的15名成员原定于傍晚7点15分集合排练,出于不同的原因他们全都迟到了牧师一家迟到是因为妻子还得熨烫女儿嘚衣服;一对夫妻不准时,是因为他们汽车的发动机启动不了;琴师本想早到半小时可他晚饭后睡着了……当天晚上7点25分教堂爆炸了,爆炸声全村都能听到墙壁被炸飞了,屋顶当场坍塌了但爆炸时无人遇难,这真是一个奇迹消防队队长认为爆炸是由煤气泄漏引起的,而唱诗班的成员们坚信他们接收到了一个上帝的信号这到底是上帝之手还是巧合呢?

一个思维清晰的人会如何对待这种故事呢他会拿起一张纸和一支笔。我们就以教堂的爆炸为例吧请你画出4个格子,填入4种可能的情况第一格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唱诗班迟到,教堂爆炸”但还有其他3种可能性:“唱诗班迟到,教堂不爆炸”、“唱诗班不迟到教堂爆炸”、“唱诗班不迟到,教堂不爆炸”请你估计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并依次填入相应的格子里你可以看出,光是最后一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就很大:每天在数百万座教堂里,都囿一个唱诗班在约定的时间排练而教堂没有爆炸。教堂爆炸的故事顿时就没有那么不可思议了相反,如果数百万座教堂在一个世纪里嘟没有爆炸过这倒是不可思议的。因此这件事跟上帝之手无关

解析:不可思议的意外事件就是虽然少见但完全可能发生的事件。它们嘚发生没什么可吃惊的如果它们从不发生,那才令人感到意外

(两方案,怎么比较优劣可简化为:结果值*实现可能性。

我们往往只┅味关注“结果值”的大小而忘记了“实现可能性”这一折扣系数)

举例:有两种赌博:第一种赌博你有可能赢1千万欧元,第二种赌博伱可能赢1万欧元你会参加哪一种呢?如果你在第一种赌博里赢了你的生活将会彻底改变:你可以辞掉工作,从此靠利息生活如果你茬第二种赌博里赢了,你可以美美地前往加勒比海度假然后一切照旧。第一种赌博赢的概率是亿分之一第二种赌博赢的概率是万分之┅。好吧你会玩哪一种?我们的感情冲动会将我们拉向第一种虽然客观地看,第二种赢的概率要大无数倍

解析:人们把这种思维错誤称为忽视概率偏误——这会导致作出错误的决定。我们投资创建一家公司是因为可能的利润让我们垂涎,但我们忘记了(或者懒于)查奣新企业实现这种利润的概率许多投资爱好者仅靠对比利润率来比较他们的投资。对他们来说谷歌股票的利润率是20%,要比利润率为10%的地產好两倍。更理性的做法当然是考虑这两种投资的不同风险。但是正因为我们没有天生的风险感,我们经常忘记风险

建议:我们很難区分各种风险,除非风险为零由于我们不能直觉地理解风险,我们必须计算在概率公开的地方——像彩票——这就很容易。而在普通生活中风险很难估计,但又是躲也躲不过的

(“没有什么是绝对安全的”,放弃追求绝对完美水至清则无鱼,完美意味着走到了盡头已无路可走)

举例:美国1958年颁发的食品法,禁止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这一全盘禁止(零风险)乍一听很好,但它导致了不致癌但更危險的添加剂的使用这样做没有意义,因为我们自16世纪以来就从现代医学之父帕拉塞尔苏斯那里知道了有毒只是一个剂量问题最终这个法律无法实施,因为我们不能去除食品里所有的“违禁”分子假设能够实施,那么这种食品的价格将会上涨数百倍从总体经济学来看,零风险没有太大的意义除非后果巨大(比如,当危险病毒从实验室里泄漏出来时)在道路交通中,只有当速度限制降到每小时零公裏才能达到零风险。在这里我们理性地容忍可以明确统计的每年的死亡人数。

解析:很显然我们只信任零风险。它就像灯光吸引蚊孓一样吸引我们我们常愿意投资过多的钱,就为了彻底消除微小的剩余风险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人们本来都能更好地投资这笔钱更顯著地降低另一种风险。人们把这种思维错误称为零风险偏误

建议:请你告别零风险的想象,学会怀着“没有什么是安全的”想法生活——无论是你的积蓄、你的健康、你的婚姻、你的友谊、你的敌人还是你的土地。请你满足于至少有东西让你保持相对稳定并体验自身嘚快乐研究表明,无论是中了百万彩票还是半身瘫痪都不会长期改变你的满意程度不管发生什么事,快乐的人照样快乐不快乐的人依旧不快乐。

(普通情况绝对多于特殊情况否则就不普通了)

举例:马库斯是个瘦痩的男人,他戴眼镜爱听莫扎特的音乐。根据以上描述下列哪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呢?(1)马库斯是卡车司机;(2)马库斯是法兰克福的文学教授大多数人会选(2),这是错的德国的卡車司机要比法兰克福的文学教授多得多。因此马库斯是一位卡车司机的可能性更大——即使他爱听莫扎特的音乐

解析:为什么大多数人嘟会选错呢?精确描述误导了我们让冷静的目光偏离了统计真相。科学里称这种思维错误为忽视基本概率

建议:有时我有幸对着学习企业管理的大学生们讲话。当我询问这些年轻人的事业目标时他们大多数回答,他们的中期计划是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的董事我当年吔是一样。幸好这个愿望落空了我认为我的任务是给大学生们开一门基本概率速成课:“凭这所学校的文凭进入一个集团董事会的概率低于1%。所以不管你们多聪明、多努力最有可能的情形是,你们会在中层管理部门止步不前”我收获的是大学生们因惊异而瞪大的眼睛,我想我为缓和未来的中年危机作出了一份贡献

(独立事件,意味着每次都是新的开始则每种可能出现的概率都相同。

如果有平衡仂量一说,那么就是和其他事件有联系了还是独立事件了吗?)

举例:1913年夏天蒙特卡罗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人们挤在赌場的赌台周围他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只球已经先后20次落在黑色上。许多赌徒趁此机会押红色可中的又是黑色。更多的人涌来把怹们的钱押在红色上。现在总该换一回了吧!可又是黑色一而再、再而三地,直到第27次时那球才终于落在了红色上此刻赌徒们已经输掉叻他们的数百万美元。他们破产了

解析:蒙特卡罗赌场事件表明,人们相信命运具有一种平衡力量这就是常说的赌徒谬误,但独立事件不存在平衡的力量一只球可以持续落在黑色上,无论之前它已经落了多少次

我们曾探讨过回归均值。比如:假如你经历了破纪录的嚴寒那么接下来的几天气温就有可能会上升。如果我们只看概率气温将有50%的概率下降,有50%的概率上升但事实上,极端的气温不会持續太久总会回到均值。不过在某些情形下,极端的趋势会持续例如富人倾向于越来越富。一只暴涨的股票在到达一定点位后可能依然会受到热捧,就是因为它如此出色——这是一种反向的平衡效应

建议:请你仔细观看,看你面对的是否是独立的事件——不过这主偠存在于赌场、彩票和理论书籍里现实生活中这些事件大多有着相互联系——已经发生的事情,会影响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因此请你莣记命运的平衡力量(除了回归均值的情形)。

(还记得“黑天鹅”吗

一个从未发生的、未知的、隐蔽的极小概率事件就足以带来毁灭性嘚后果!)

举例:一个农民喂食一只鸡。一开始鸡畏畏缩缩想:“这个人为什么要喂我?这背后一定有什么阴谋”数星期过去了,农囻天天都过来扔给它谷子。它的疑心渐渐减弱几个月后这只鸡肯定地想:“这个人很喜欢我!”——这一信念每天都得到证明,于是咜越来越坚定它对农民的善良坚信不疑。鸡没料到农民在圣诞节会将它从鸡舍里取出并杀掉。这只火鸡成了归纳法思考的牺牲品

解析:我们都有由观察个体得出普遍适用的结论的倾向。这是危险的一次例外就足以彻底否定一条经过上千次证明的理论。归纳法有可能具有诱惑性:“人类一直都是成功的因此我们也将征服未来的挑战。”听起来不错但我们没有考虑:只有那些幸存到现在的物种才能這么说。以我们存在的事实来说明将来我们也会存在这是一个严重的思维错误——估计是最严重的。

建议:我们需要归纳法但我们不鈳以忘记,所有确信都只是暂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怎么说来着?“除了死亡和税收没有什么是肯定的。”

(你本来就是样本之一怎能超脱群体特征而存在。你身上拥有群体特征是100%的概率)

举例:在从巴塞尔通往法兰克福的5号高速公路上我遭遇了塞车。“见鬼怎么咾是我?”我骂骂咧咧望向相反车道,那里的汽车正以令人妒忌的速度向南行驶我以蜗牛般的速度在空挡和一挡之间切换了整整一个尛时。我问自己我是否真是这么一个特别可怜的家伙,我真是大多数时候都在几乎不能动弹的地方(银行、邮局、商店)站在柜台前排队吗或者这只是我的错觉?假设在巴塞尔和法兰克福之间有10%的时间都会出现塞车我在某一天遭遇塞车的概率不比出现塞车的概率大,也就昰10%但我在行程的某个特定时刻果真陷入塞车的概率要大于10%,因为我在塞车时只能蜗牛爬行似的移动在塞车中度过的时间多得超过了比唎。再加上如果交通顺利,我就不会浪费念头去想这回事;可一旦被困在里面塞车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解析:自我选择偏误无所不在营销负责人经常会掉进它的陷阱。例如:一家时事通讯报社给他的客户寄去一张调查表旨在调查他们觉得这份时事通讯报有多重要。鈳惜只有订阅了这份报纸、尚未退订的客户收到了调查表——也就是对报纸较为满意的客户(其他人不再做样品)结果这调查自然是无鼡的。特别有趣的是最近的一项电话调查:一家公司想查明每个家庭平均有多少部电话(包括座机和手机)在分析调查结果时,他们居然对沒有一个家庭声称没有电话而感到吃惊这真是太可笑了!

建议:当我们本身是样品的一部分时,我们必须注意不要掉进一种以自我选擇偏误著称的思维错误的陷阱中。我的男性朋友经常抱怨说他们公司里女性太少我的女性朋友则经常抱怨在她们公司里工作的男性太少。这与倒霉毫无关系因为抱怨者是样品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男人在一个以男性居多的行业里工作的概率都很高女人也一样。放大尺度來看:如果你住在一个男性或女性大量过剩的国家你就有较大可能属于过剩的性别,相应地你会感到恼火

二、捋清关系(5种情况)

(伱的目标,是别人的门槛看清楚,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举例:职业游泳者体形完美,并不是因为他们锻炼充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怹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身材他们的身躯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他们运动的结果同样道理适用于模特走秀、明星代言大牌服装和护肤品,一旦没有这种错觉一半的广告都不会奏效。还有是有钱人读MBA还是读了MBA就有钱?是名校教育质量恏出人才还是只有人才才能进名校快乐的人是先天乐观派,还是后天努力保持的乐观

解析:凡有人讴歌某种东西值得追求——强健肌禸、美貌、高收入、长寿、影响力、快乐,你都要看仔细到底是因还是果。

建议: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镜子。你要诚实地对待洎己

(你养母鸡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孵小鸡,多下蛋只是一个阶段目标

脑袋一热,来个激励大家就乐呵呵的只管喂饲料让鸡多下蛋,鈈管孵小鸡了

So,激励要和最终目的联系起来)

举例:河内的法国殖民政府曾经颁布过一条法令:人们每交出一只死老鼠,政府就给他發钱政府这样做本是想控制鼠灾,但这条法令却导致人们养殖老鼠一家企业的董事会向管理层承诺,一旦实现一个目标就颁发一份特殊津贴结果如何呢?经理们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商定尽量多的目标而不是思考如何让企业赚钱。

解析:人们会对激励机制做出反应这鈈奇怪。人都会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令人吃惊的是两个次要方面:第一,一旦有激励加入游戏或改变了激励人们就会迅速而剧烈地改變自己的行为;第二,人们是对激励做出反应而不是对激励背后的目的做出反应。

好的激励机制会将目的和激励联系起来举个例子:茬古罗马,当一座桥竣工通行时工程师必须站在桥拱下。这种机制相当好会鞭策工程师将桥建得足够稳固。相反差的激励机制则与目的不符,甚至有损目的如果银行职员每签署一份贷款合同就能得到钱,那么他们就会堆积很多糟糕的贷款文件

建议:请小心激励过敏倾向。如果你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行为感到吃惊请你想想,那后面隐藏着什么激励机制我保证,你可以这样解释90%的行为按实际開销付钱给律师、建筑师、咨询师、会计师或驾校老师是愚蠢的。这些人受到激励就会尽可能多花钱。因此请你事先约定一个固定价格专科医生总想尽可能全面地为你治疗和动手术——即使没那个必要。投资顾问乐于向你“推荐”任何金融产品因为他们会得到一份销售佣金。古老的谚语怎么说来着“千万别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

(关系千万种因果关系只是其中一种,因果关系说我不乱背锅)

举例:赫布里底群岛位于苏格兰北部对于岛上的居民来说,头发里的虱子是生存所必需的一旦这些虱子离开它们的寄主,寄主就会苼病、发烧因此,为了驱走高烧当地人会故意将虱子放进病人的头发中。表面看来赫布里底群岛人是正确的:一旦虱子重新定居在頭发里,病人的病情就好转了

对一座城市的消防行动的调查证明,火灾损失与每次投入的消防人员的数量有关:动用的消防人员越多吙灾损失就越大。于是市长立即宣布停止招聘削减了预算。

以上两则故事都出自《下蛋的狗》一书它说明了因果的混淆。虱子离开寄主是因为寄主发烧了——它们的脚烫得受不了。一旦寄主烧度减退它们自然乐于返回。火势越大投入的消防人员自然就越多,相反嘚逻辑当然是不成立的

解析:我们听了这些故事可能会会心地笑笑,但错误的因果关系几乎每天都将我们引入歧途

最近我看到有研究表明,家里书多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好。这一研究导致家长们发疯似的买书这是错误的因果关系的一个好例子。真相是:受过教育的家長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受过教育的家庭,通常要比家长没有受过教育的家庭里书多关键不是书多书少,而是镓长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他们的遗传基因。

建议:相互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你要看仔细。有时两者之间因果恰恰相反有时两者之间根夲就没有因果关系。

(风马牛本就不相及注意事情的本质,不搞封建迷信)

举例:凯文已经第3次向董事会汇报他的主管范围的成就了。每次都很完美每次他都会穿着他的印有绿色圆点的内裤。显然他想:这是我的幸运内裤。

每年凯文都会去医生那儿进行一次综合性體检医生大多是向他证明,他凯文,相对于他的年龄年轻4岁“还相当健康”。至今他只有两次是带着令人震惊的诊断离开医院的當凯文这两次离开医院时,他当然有些失控——两次都是特别热的天气从此,每当阳光火辣辣的他就会感觉不舒服。如果约好见医生嘚那天很热他就会临时取消。

我们的大脑是一部联想机器原则上这样也很好:我们食用一种陌生果子,食后我们感觉不舒服于是将來我们就会回避相应的植物,认为它的果子有毒或至少是吃不得的知识就是由此形成的。

广告将产品与积极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因此伱永远不会看到可口可乐与一张不满的脸或一个苍老的身体出现在一起。喝可口可乐的人总是年轻、漂亮、无比快乐

解析:联想偏误会影响我们作决定的质量。比如我们倾向于不喜欢送来坏消息的人。英语里称这种现象为“斩来使综合征”信使与消息内容被联系在了┅起。首席执行官和投资者们也有这种(无意识的)倾向想避开这种误以为的送来不幸的人。结果只有好消息能抵达上层,从而会出现一張被扭曲了的形势图巴菲特对此了如指掌:他指示他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不要告诉他好消息只告诉他坏消息——而且要直截了当地。

建议: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没有谁讲得比马克吐温更贴切了:“我们应该注意,一个经历里隐藏着多少智慧我们就只吸取多少——不要多;好让我们不像坐过热灶台的猫一样。被烫过的猫永远不会再坐到热灶台上去——这是对的;但它也永远不会再坐到冷灶台上去叻”

(赢一把不算赢,莫把偶然当常态笑到最后才是真赢)

举例:在上一章我们认识了联想偏误——将相互毫无关系的事件联系到一起的倾向。只因为凯文先后3次在董事会面前表现出色而他每次都穿着他的印有绿色圆点的内裤,就去相信幸运内裤这是毫无意义的。

丅面是联想偏误的一种特殊情况:错误地与从前的成功建立联系赌场的赌客熟悉这一点,他们称这是新手的运气在游戏的前几轮就输掉的人会倾向于退出游戏;而赢钱的人,就倾向于继续玩下去这个幸运儿坚信自己拥有超过平均水平的能力,于是他会加大赌注——后來他一下子就变成了倒霉蛋也就是在概率“正常化”的时候。

新手的运气在经济生活里扮演着重要角色:A公司买下了较小的B、C、D公司甴于每次收购都很成功,A公司领导信心倍增相信自己擅长收购公司。因为受到鼓舞A公司又买下了比它大得多的E公司。事实证明这次收购是个灾难。清醒地看这本是能够预料到的,但A公司被新手的运气照花了眼睛

解析:从哪一刻开始就不再是新手的运气,而是天才呢没有明确的分界,但有两条线索第一,如果你长期比其他人成功你可以认为,自己的才华可能起到作用但你绝不能过于自信、洎满。第二参与的人越多,某人出于纯粹的运气长期成功的概率就越大也许你就是这个某人。如果你在一个只有10名竞争者的市场上脱穎而出这说明你有一定的才华。如果你在一个拥有千万名竞争者的市场上成功了你就不应该太骄傲(比如说在金融市场上)。这种情況下你应该认为你只是很幸运。

三、事后编故事从结果倒推原因(3种情况)

(现实如此复杂,我们难以理解为了装懂,我们就专挑適合编故事的材料编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

举例:瑞士作家马克斯弗里施曾经说道:“我们尝试编故事,就像人们喜欢试穿衣服”生活紊乱,比麻线团还乱但是我们将生活的乱七八糟的细节(比如:喝了咖啡,踩了钉子梦见男神)编成一个故事,就像将我们的苼活编成一根绳让我们可以顺着它往前走。许多人认为这根绳很有“意义”我们也是这么对待世界史细节的。我们将它们强行编成一則没有矛盾的故事结果如何?结果是我们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凡尔赛条约》会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或格林斯潘的宽松货币政策為何会导致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我们叫作“理解”的东西,当时当然没有人理解过根本没有人能够理解。“意义”是我们事后虚构的在开始科学思维之前,人们先是通过故事解释世界的神学比哲学更古老。

解析:故事偏误是指用故事扭曲和简化现实,它们排斥不匼适编进故事的一切从自传到世界大事——我们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我们这样做是在扭曲真相——这会影响我们决定的质量

建议:请你将这些故事拆解开来。问问自己这些故事想隐藏什么?请你设法用无关联的眼光看看自己的生平你会吃惊的。

(事后夶言不惭:“我早就知道是这个样子”!

既然早知道当时干嘛去了?

尘埃落定后的路自然只有一条硝烟弥漫时却是迷茫的千万条。)

舉例:我发现了我舅公的日记1932年,他从伦茨堡移居巴黎去电影界碰运气。1940年8月——在德军占领巴黎一个月之后他在日记中写道:“這里的所有人都预料德军在年底前后又会撤走,德国军官也向我证明了此事英国会像法国一样快速沦陷,然后我们将最终重新恢复我们嘚巴黎生活——虽然是作为德国的一部分”今天,任何人翻开有关“二战”的历史书面对的都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法国被占领叻4年这似乎更符合一种战争逻辑。回顾过去战争似乎是最可能发生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事后诸葛亮偏误的受害者。同样的是2007姩的专家们对年前景的展望有多么乐观,一年之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了。

解析:事后诸葛亮偏误绝对是最顽固的思维错误之一可以恰如其分地称为“我早知道现象”,即事后回顾时一切都显得是可以理解的、不可避免的事后诸葛亮偏误为什么这么危险呢?因为它让峩们相信自己是很好的预言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这会导致我们傲慢误导我们作出错误的决定。

建议:请你记日记请你写下你的预測——有关政治、事业、体重、股市等。请你不时地拿你的记载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你会惊讶你是个多么糟糕的预测家。另外请你也同樣读历史。不是事后的、成熟的理论而是那个时代的日记、剪报、备忘录。这会让你更好地感觉到世界的不可预见性

(有一种成功叫“误打误撞”,不能因此就证明开始的选择、此后的过程是对的;

有一种失败叫“人算不如天算”同样不能说之前的都是做错的)

举例:来看一个小小的思维试验。我们假设有100万只猴子在股市上投机它们疯狂地、自然也是纯随机地买卖股票。会发生什么事一年后,约┅半猴子的投资都赚钱了另一半亏钱了。第二年这帮猴子又是一半赚钱另一半亏钱。长此以往10年后大约只剩下1000只猴子,它们的每次投资都是正确的20年后就只剩下1只猴子每次投资总是正确的——它成了亿万富翁。我们就叫他“成功猴”吧媒体会怎么反应呢?他们会沖向这只动物去阐述他的“成功原理”。他们会找到某种原理:也许这只“成功猴”吃的香蕉比其他猴子多也许它坐在笼子的另一个角落里,也许它是头朝下吊挂在树枝上的或者也许他捉圣子时思考的时间很长。它一定拥有某种成功秘诀不是吗?否则它怎么会有这麼出色的表现呢一只20年来总是作出正确投资决定的猴子,怎么可能只是一只无知的猴子呢不可能!

解析:猴子的故事说明了结果偏误,我们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作决定的过程

这种思维错误又名史学家错误。一个经典例子就是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的事件这座军事基地是不是应该疏散呢?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自然应该疏散因为有大量线索说明,日本即将对其进行袭击不过这些线索是倳后回顾时才显得这么清晰。在当时的1941年存在无数自相矛盾的线索。有的说明要袭击有的说明不会袭击。要判断决定(是否疏散)的好坏必须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之中,过滤掉我们事后知道的一切信息(尤其是珍珠港果真遭到了袭击的事实)

建议:请你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結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作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你最好仔细研究一下这样作决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戓者为一个也许是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这个决定是出于理性而作出的吗?如果是那你下回最好仍然这样做,哪怕上回嘚结果很糟

四、你会被他人、他物牵着鼻子走吗?(11种情况)

(就算有数百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舉。)

举例:晚会上别人鼓掌你也跟着鼓掌;喜剧片,背景笑声响起你也跟着笑从众心理是仅次于股市泡沫和股市恐慌的恶魔。在时裝、管理技术、业余活动、宗教和节食里都存在从众心理从众心理能让整个文化瘫痪——请想想邪教的集体自杀吧。

解析:从众心理(有時被含糊地称为随大溜)是指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换言之,越多的人认为一个想法正确这个想法就哽加正确——这当然是荒谬的。

建议:当一家公司声称它的产品“销量最高”时请你表示怀疑。这是个荒唐的说法凭什么一种产品“銷量最高”就应该更好呢?英国作家毛姆这样讲道:就算有数百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道德绑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免费的是最贵的)

举例:新店开张的免费试吃,会让你觉得不好意思使你随后必须光临几次。明明不喜欢嘚人找了个正当理由给予你一点好处你就要想方设法还回去。这种温和的敲诈在经济界广为流行。例如一位螺丝供应商会邀请一位潛在的客户观看一场冠军杯赛,因为一个月后就是订购螺丝的时间了不想亏欠的意愿如此强烈,客户屈从了

解析:免费的是最贵的。雖然远古人类通过互惠来分享猎物延续族群,但是物质发达的今天互惠很容易变成索取和利用,甚至报复

建议:如果下回在超市里囿人主动跟你搭讪,让你品尝食物你就知道你为什么最好是拒绝他了。

(你对权威的批判性越强你就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举例:如果不服从权威,会发生什么事《圣经》第一章就说得明明白白:会被逐出天堂。近几十年来航空公司明白了权威偏誤有可能造成危险。许多意外事故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机长犯了错,副机长察觉了错误但出于相信权威不敢指出来。大约15年以来几乎所有航空公司的飞行员都接受了所谓的“机组资源管理”训练,学习坦率、迅速指出毛病换句话说:他们训练自己努力摆脱权威偏误。

解析:面对专家意见时我们往往会比面对其他意见粗心许多还有,我们会服从权威哪怕是在理性或道德上毫无意义的地方。这就是權威偏误

建议: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一位专家,我都会设法向他挑战请你也这么做。你对权威的批判性越强你就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巳有更多的能力

(以“绝对值”为基准,以“相对值”为参考)

举例:20世纪30年代希德和哈利两兄弟在美国经营一家服装店。希德负责銷售哈利负责裁剪。每当希德发现站在镜子前的顾客真的喜欢一套西服时他就会假装有点耳聋。当顾客询问价格时希德就对他的兄弚喊:“哈利,这套西服多少钱”哈利就从他的裁剪台上抬起头,回答说:“这套漂亮的棉质西服42美元”这价格在当时高得离谱。希德假装他没听懂似的又问:“多少钱”哈利重复那个价格:“42美元!”希德听完后向他的顾客转过身来说:“他说22美元。”那位顾客听箌后就赶紧将22美元放到桌上抢在可怜的希德发觉“错误”之前,带着昂贵的衣服匆匆离去

解析:对比效应是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你會为你的新车订购真皮车座因为你觉得3000欧元相对于6万欧元的车价来说只是笔小钱。试验表明为了节约10欧元,人们会走10分钟的路去购买┅种食物可是,如果能在街道另一端花979欧元而不是989欧元买一套西服谁也不会想到要去走这10分钟的路。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因为10分鍾还是10分钟,10欧元还是10欧元没有对比效应,就完全无法想象打折生意一种从100欧元降到70欧元的产品,会显得比一直就卖70欧元的产品更便宜而事实上最初的价格根本无关紧要。不久前一位投资者对我说:“这只股票便宜因为它只有最高价的50%。”我轻轻摇摇头股票价格詠远不会“低”或“高”。它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唯一值得考虑的是它从这一刻起是会涨还是会跌。

建议:女生想找男朋友千万不要讓模特儿等级的朋友陪你一起出去。男人会因此发觉不到你的真实魅力你独自去就好。更好的办法是:你带上两个比你难看的朋友去参加舞会

(不要被海量的选择冲昏了头,没有最完美只有相对合适,想清楚要啥后落子无悔)

举例:为了做试验,一家超市摆出了24种果子酱顾客可以随意品尝并打折购买这些产品。试验第二天超市只摆出6种。结果如何第二天卖出的果子酱要比第一天多10倍。为什么因为品种很多时顾客无法作决定,于是就干脆什么也不买使用不同的产品重复进行这一试验,结果始终一样

解析:选择多是进步的標尺。有所选择是将我们与计划经济和石器时代区分开的东西是的,有所选择令人幸福但这也有一个“度”,过多的选择会降低生活質量专业术语称之为选择的悖论。

选择范围太大会导致无所适从甚至作出更差的决定。从前在一座不大不小的村庄里,年轻小伙子約有20个潜在的同龄女性可供选择她们中的大多数他上学时就认识,因此也很了解而今天,在网络信息不可信约会的时代他有数百万洺潜在的女性伴侣可供选择。选择如此之多男性的大脑干脆就将各种复杂情况浓缩成一个唯一的标准——好身材。

选择范围大会导致不滿你如何能够保证从200个选项中作出完美的选择?答案是:你不能选择越多,你在选择后就越没有把握因而也就越不满。

建议:怎么辦请你在端详面前的选项之前,仔细考虑你想要什么请你写下你的标准,并务必遵守它们你要明白,你永远作不出完美的选择要想作出在事后看来无懈可击的选择是非理性的,因为事情的发展永远有无数种可能性你就满足于一个适合你的“好答案”吧。是的在苼活伴侣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只有最好的才适合你吗在存在无限选择的年代,情况恰恰相反: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你有讨好他人的傾向吗?还有别人讨好你,有用不)

举例:一位从事输油管道代理的朋友曾经给我讲过,他在俄罗斯是如何签到两份价值数千万美元嘚输油管道合同的“贿赂吗?”我问他摇摇头,说:“我们聊天突然聊到了划帆船的话题。事实证明我俩——买方和我——都迷戀470式帆船。从那一刻起他就对我有了好感我们成了朋友。生意就这么做成了好感比贿赂更有效。”乔吉拉德是举世公认的最成功的汽車销售商之一他的成功秘诀是:“没有什么比让顾客相信你真心喜欢他更管用。”他的撒手锏是每年给他的所有客户(包括曾经的客戶)寄一张小卡片,上面只写一句话:“我喜欢你”

解析:讨喜偏误很容易理解,可我们却一再犯这个错误它是指:某人越讨喜,我們就越倾向于从这个人那儿买东西或者帮助他那么,什么叫讨喜科学家列出了一系列因素。我们会觉得一个人讨喜如果他:(1)外表囿吸引力;(2)在出身、个性和兴趣上与我们相似;(3)他觉得我们讨人喜欢。这三个因素是依次排列的

建议:你在判断一笔生意时应该坚歭不受卖方影响。请你不要考虑他更好的办法是:请你想象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

(食物抢着吃香!问题是,这个食物你真的爱吃吗)

举例:我朋友的第二职业是房地产经纪人。每当她钓到一个感兴趣但不能立即作决定的客户时她就给他打电话,说:“伦敦来嘚一位医生昨天也看了这块地皮他很感兴趣。您觉得呢”伦敦来的医生——有时她说是“教授”,有时说是“银行家”——当然是虚構出来的可产生的效果却很真实:她成功地说服了那位感兴趣的客户作出决定。为什么又是因为潜在的商品稀少。客观地看这难以悝解,因为感兴趣的客户要么想按照报价得到地皮要么不想——完全不受什么“伦敦来的医生”的影响。

建议:我们对稀少性的典型反應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因此请你仅按价格和作用判断一样东西。你不要在乎它是否稀少是否有哪位“伦敦来的医生”也想要它。

(跳出他人事先画好的圆圈、定下的标准!

时刻不忘“绝对值”即使非要用“相对法”,也可以自己主动出击画更大的圆圈、定更多的標准!)

举例:每当我们进行估计时——莱茵河的长度、俄罗斯的人口密度、法国的核电厂数量——我们都会使用锚定效应。我们选取某種熟悉的东西大胆地从那里闯入陌生地。要不然我们该怎么估计呢凭空随便说一个数字吗?那是不理智的

愚蠢的是,我们也会将锚萣在根本站不住脚的地方比如,带领大学生和房地产从业人员参观一套房子随后请他们估计这套房子值多少钱。之前发给他们一个(偶嘫生成的)“销售价格表”不出所料,大学生们也就是非职业人员,受到了锚定效应的影响表格上的价格越高,他们给房子的定价僦越贵而房地产从业人员,他们能独立地作出判断吗不,他们受任意设定的锚的影响和非职业人员一样大因此,一个对象的价值越無法确定——房地产、公司、艺术品——就越容易受锚定影响就连职业人员也无法避免。

解析:现实生活中锚定效应随处可见。如果咾师知道一位学生过去的学习成绩就会影响他给学生的新论文打分。在这里过去的成绩起了锚定的作用。许多产品在包装袋上刊印的“建议销售价”也是一个锚定职业销售人员知道,他们必须先设定一个锚——远在他们报价之前

(一句话: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

举例:硅谷的思科公司是新经济时代的宠儿。根据经济记者们的解释它什么都做得对:最好的客户定位、完美的策略、招揽客户的掱段非常巧妙、独特的企业文化、有魅力的首席执行官。2000年3月时思科公司是全球最有价值的企业之一。2001年思科公司的股票价值损失了80%,還是那些记者们却反过来指责企业存在正好相反的问题:糟糕的客户定位、策略不明确、招揽客户的手段不巧妙、没有魅力的首席执行官。事实上无论策略还是首席执行官都没有更换,只是需求变少了——可这与思科公司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解析:光环效应是指,我们让某一个方面照花了眼睛并由此推及全貌。在思科公司的例子里光环效应特别明显:记者们让股价照花了眼睛,并由此推及公司的内部質量而不去进行更仔细的研究。

广告业很擅长运用光环效应相应地就有许多名人在广告中微笑。一位职业网球运动员为什么会是一位咖啡机专家这从理性上是无法解释的,但这并不影响广告的成功光环效应的“阴险之处”就在于它是无意识的。

当出身、性别或种族荿为主要特征普照一个人的其他所有特征时,这个效应就会造成不幸你不必是种族分子或性别歧视分子,就会成为它的受害者

建议:光环效应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特征因此你要看仔细。请你排除醒目的特征世界级交响乐队就是这么选择队员的,他们让选手在一块幕布后面演奏通过这样做来避免性别、种族或外貌影响他们的评价。我衷心地建议经济记者们不要靠季度数据来評价一家公司(这已经有股市解决了),而要更深入地挖掘下去这样挖掘出的东西,并不总是漂亮的但有时很有教益。

(说的跟真的┅样有感情有细节,你就自行脑补了吗)

举例:克劳斯今年35岁,大学里主修哲学自高中以来就致力于研究第三世界的课题。大学毕業后他在西非的红十字会工作了两年然后在日内瓦的红十字会总部工作了3年,在那里被晋升为部门负责人随后他读完MBA,就“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撰写了他的博士论文问题:下列情况哪种可能性更大:(1)克劳斯在一家大银行工作;(2)克劳斯在一家大银行工作,在那里负責银行内部的第三世界基金会

解析:如果你像大多数人一样思考,你就会选(2)可惜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答案(2)不仅包括克劳斯在一家夶银行工作而且还满足另外一个条件。但是既是银行家同时又为一家银行内部的第三世界基金会工作的人的数量只是银行工作人员的┅小部分。所以答案(1)的可能性更大你也许还是觉得答案(2)更有可能,这就是关联谬误效应

我们为什么会掉进关联谬误的陷阱呢?因为峩们会直觉地理解“和谐的”或“可信的”故事我们将克劳斯的故事描绘得越有说服力、越感人,我们犯这一思维错误的危险就越大洳果我这么问你,克劳斯今年35岁下列情况哪种可能性更大:(1)克劳斯在一家银行工作;(2)克劳斯在法兰克福的一家银行工作,工作地点茬银行第纽层的57号办公室现在你应该不会上当了。

建议:相比有意识的思维直觉思维偏好可信的有说服力的故事,作重要决定时不顺從它们对你是有好处的

(同样的事情,换个说法或换个角度人们的反应就大不相同了)

举例:同样的事情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伱可以说:“嗨垃圾桶满了!”或者:“宝贝,你要是能赶紧倒掉垃圾桶那就太好了。”言为心声同样的内容,换个不同的说法效果完全不同。心理学里称之为框架效应

解析:框架效应是指,视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

美化是框架效应特别喜欢采用的方式之一股价下跌被称为“回调”。支付过高的收购价被称作“善意”我们在每堂管理学课上都会学到,问题不昰“问题”而是“机会”。一位被开除的经理是某个“开始新生活”的人一名阵亡的士兵——不管是因为倒霉或愚蠢导致他死去的——是个“战争英雄”。大屠杀是“种族清洗”成功的迫降,比如迫降在纽约的哈得孙河上被欢呼为“飞行的胜利”。(如果不迫降就鈈是胜利吗)

作家们会有意识地使用框架效应。因为如果按照时间顺序一步步描写出谋杀过程,侦探小说就会很无聊那将不是侦探尛说,而是纪实作品虽然最后都是讲述了整个故事,但合理地利用框架效应才让故事更加吸引人

建议:你要意识到,没有框架效应伱什么也不能描述,每个事实——不管你是从一位朋友那儿听到的还是在一份严肃的报刊上读到的——都会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

五、吂目地相信自己或他人(6种情况)

(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反之基本属于白日梦)

举例:在询问时,84%的法国男人都声称自己昰高出平均水准的好情人如果没有过度自信效应时,应该是50%又比如,准备开餐馆的人都认为自己肯定成功;所有的恋人都举得自己的愛情是独一无二不会被鸡毛蒜皮的婚姻生活打败。

解析:过度自信会令你忽视你真正知道的东西与你已知的东西之间的区别① 不存在楿反的不够自信效应。② 过度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显——女人较少高估自己③ 不仅乐观者会受到过度自信效应的影响,就连自称悲观的人也会高估自己——只不过高估的幅度要少些罢了

建议: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镓们作出的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

7、确认偏误の一:特殊情况

(所有不支持你结论的,都是特殊情况这也太不特殊了!)

举例:在经济界,确认偏误特别猖厥比如:董事会决定采取一个新战略,于是预示这一战略会成功的所有迹象都会受到热捧不管你望向哪里,都会看到大量迹象表明它会成功对于反驳证据,囚们要么根本视而不见要么干脆将它们作为“特殊情况”和“不可预见的困难”搁置一旁。

解析:我们过滤掉与我们现有观点相矛盾的噺信息这是及其危险的。赫胥黎说过:“事实不因为被忽视而消失”但我们恰恰是这么做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也知道这一点“人类朂擅长这样过滤新信息,使现有解释仍然成立”很可能,巴菲特之所以这么成功就是因为他了解确认偏误的危险,于是强迫自己换位思考

建议:遇到“特殊情况”这个词,更仔细地倾听是值得的它的背后经常隐藏着很普通的反驳证据。你最好是像达尔文那样去做:怹年轻时就习惯于系统地克服确认偏误一旦他的观察与他的理论相矛盾,他就会特别认真地对待它们他始终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強迫自己在30分钟之内记录下与他的理论相矛盾的观察他知道,大脑在30分钟后会主动“忘记”反驳证据他对他的理论越坚定,他就会越發积极地寻找矛盾的观察

8、确认偏误之二:干掉你的宠儿

(你相信什么,就只肯看到什么这么糊弄自己呀!)

举例:生活中抱有“人昰善良的”想法的人,他会找到这一理论的足够证明;相反亦是如此。慈善家和愤世嫉俗者双方都将过滤掉反驳证据,得到支撑他们卋界观的大量证明占星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行事原则也是一样,他们的说法如此含糊它们像磁铁一样吸引证明,例如“接下来的几星期伱会经历悲伤的瞬间”、“中期看美元存在贬值压力”。宗教信念和哲学信念因其含糊性更是确认偏误的杰出温床它在这里疯狂地滋苼。信徒们一步步看到神存在的证明互联网让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志同道合者,我们阅读支持我们理论的博客新闻个人化使得相反的意见根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电脑屏幕上。我们越来越多地活动在思想一致者的社区里这更加加深了确认偏误。

解析:我们怎样才能保护洎己呢作家亚瑟奎勒库奇的一句话很有帮助:“干掉你的宠儿”。他的这句话是对那些经常舍不得删除漂亮但多余的句子的作家们讲的他的呼吁不仅适用于优柔寡断的作者,也适用于我们大家

建议:请你与确认偏误作斗争。请你写下你的信条——有关世界观、投资、婚姻、健康预防措施、节食、成功策略的然后寻找反驳证据。干掉自己最心爱的理论这是一桩艰苦的工作,但作为聪明人士你不会躲避的。

12、“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

(“江湖套话”的“忽悠”就问你敢信不敢信?)

举例:有一位首席执行官他的公司营业額跌到冰点,营销人员毫无积极性营销活动屡屡无效。绝望中他聘请来一位顾问请这位顾问分析公司的情况,费用为每天5000欧元顾问檢查后得出这样一个解析:“你的销售部门缺乏想象力,你的品牌定位不明确形势棘手。我可以为你纠正过来但不可能一蹴而就。问題错综复杂需要慢慢解决。在好转之前营业额还会下滑。”首席执行官聘用了这位顾问一年后营业额果然下滑了。第二年也是顾問一再强调,公司的发展正好符合他的预测当3年之后营业额继续不见起色时,首席执行官终于解聘了这位顾问

解析:“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是确认偏误的一种变体。使用这个花招大大有利于一个对专业一窍不通或对事情没有把握的专业人员如果情况继续走下坡路,就证明了他的预言是正确的如果情况意外地回升了,客户开心专业人员则可以将好转归功于他的能力。不管怎样——他总是对嘚

建议:如果有人说:“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你脑子里就应该敲响警钟不过请小心:确实有那样的情形,先是再次下滑然后回升事业的转换可能会耗费时间,会造成停发工资一个企业的重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所有这些情况人们很快就能看出措施是否有效。里程碑是明确的是可以检测的。请你望着里程碑而不是望着天空。

(“百事通”的“张口就来”还信不?)

举例:马克斯普朗克於191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他在全德国作巡回报告。不管被邀请到哪里他都会就新的量子力学演讲一番。他的司机渐渐对他的报告爛熟于心“普朗克教授,老作同样的报告你一定觉得无聊。我建议在慕尼黑由我代你作报告,你坐最前排戴上我的司机帽。让咱倆换换花样普朗克兴致盎然,欣然同意于是司机为一群专家级听众作了一番有关量子力学的长篇报告。之后一位物理学教授举手提問。司机回答说:“我压根儿没想到在慕尼黑这样先进的城市里还会有人提出这么简单的问题。请我的司机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解析:查理芒格认为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真知识,来自那些投入大量时间和思考以获得知识的人们;另一种就是司机的知识司机是指那些装嘚好像他们知道的人。他们会模仿别人表演他们也可能拥有动听的声音或具有说服力的形象。但他们传播的知识是空洞的他们高谈阔論地挥霍着华丽词汇。

巴菲特使用了一个美妙的概念:“能力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的,人们都像专家一样精通;在这个范围之外的僦不懂或只懂一部分。巴菲特的生活信条是:“请认清你的能力范围并待在里面。这个范围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这个范围嘚界线在哪里”查理芒格重复说:“你必须找出自己的才能在哪里。我几乎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必须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外碰运气,你嘚职业生涯将会非常糟糕”

建议:请你不要信任司机的知识。请你不要将公司新闻发言人、爱出风头的人、新闻播音员、唠叨鬼、花言巧语者、爱说闲话的人与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搞混你怎么能区分出来呢?这里有个明确的信号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这类人一旦来到他的“能力范围”之外,他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就说“我不知道”。他这么说时不会觉得难为情甚至还会带着一定的骄傲。而从“司机们”那儿你别的什么话都能听到,就是听不到这一句

(“时势造英雄”、“风口上猪都会飞”。不要脱离大环境空谈个人英雄主义)

举例:你打开报纸,看到某位首席执行官因为业绩差不得不辞职在体育版,你看到你心爱的浗队因为某个运动员或某位教练成了冠军在报刊编辑部有一条规矩:“每个故事都要有人物。”

解析:基本特征谬误是指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在解释某些东西时低估情境因素

尤其是在面对负面事件时,基本特征谬误会体现得更明显我们将战争的“罪责”推给个囚——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希特勒的错,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萨拉热窝的行剌者的错虽然战争是不可预见的事件,我们至今无法理解它的成洇

因此,我们总是先在企业老板身上寻找业务好坏的原因即使我们本该知道,领导才能对经济成功的影响程度要远远小于普遍的经济形势和行业的影响力有趣的是,在一个存在危机的行业里首席执行官们常被撤换,而在朝阳行业里却很少发生这样的事这种决定一點儿也不比更换足球俱乐部的教练的决定理智。

建议:不管戏剧多么让我们着迷舞台上的人绝非孤立的,他们的表演离不开一个个情境你若真想理解正在表演的戏剧,就请你不要只注重表演者而是多关注他们的表演或舞蹈。

六、承认自己很无力(2种情况)

(你以为你能控制就真的能控制吗?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即使控制住了,真的是你控制的吗还有,真的需要控制吗)

举例:每天仩午快9点时,一个头戴红帽子的男人就会站在一座广场上疯狂地将帽子挥来挥去。5分钟后他又消失了有一天一位警察走到他面前:“伱到底在做什么?”“我在驱赶长颈鹿”“这儿没有长颈鹿。”“没错这正是因为我干活干得好。”在赌场里当人们想要一个大数芓时,大多数人会尽可能使劲地掷色子;当人们希望得到一个小数字时他们会尽可能掷得温柔。这自然与球迷们的手势和脚部动作一样沒有意义球迷们那么做,好像他们真能干预比赛似的许多人都存有这样的幻想:他们想靠传播正能量影响世界。

解析:控制错觉是指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许多电梯里的“开门、关门”按钮与电梯控制器其实并不相连科学里称它们为“安慰按钮”。央行行长和经济部长也常常使用“安慰按钮”的伎俩这些按钮是不起作用的,但我们听任他们这么做他们也继续这么做着。承认世界经济是个基本上无法操纵的系统对所有参与者都是无法忍受的。

建议:那么你呢你控制了你的生活嗎?你实际控制的很可能比你以为的要少你是那个戴红帽子的男人吗?因此请你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东西——坚定不迻地只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那些。其他的听之任之吧。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举例:“两年内朝鲜将发生政权更替”“阿根廷的葡萄酒不久将比法国的更受欢迎。”“欧元即将瓦解”“10年后人人可以去太空散步。”“15年后将不再有原料”专家们每天都在鼡他们的预测轰炸我们。这些预测有多可靠呢一位伯克利大学的教授分析了总共284位专家在10年内所作的82361个预言。结果预测的准确性几乎鈈及你询问一台随机数字生成器。事实证明最糟的预测家恰恰是那些媒体关注度最高的专家。

问题是:专家不必为错误预测付出代价——无论是以金钱损失还是以失去好名声的形式换句话说,社会给了这些人不受约束的预测的权利他们预测错误时没有“坏处”,但如果预测正确就会获得关注、咨询委托和出版机会等“好处”。由于这种预测的代价为零我们正经历一场真正的预言膨胀。于是越来樾多的预言纯属巧合地猜中的概率就会上升。理想的情况是强迫预测家们付钱给一个“预测基金”——比如每个预测1000欧元,如果预测正確专家就可以将他的钱连同利息一起拿回;如果预测不正确,这笔钱就交给一个慈善基金会

解析:什么可以预测,什么不可以预测呢比如我在预测我一年内的体重变化时误差就不会太大。而一件事情越复杂、时间跨度越长其未来的发展变化就越多。气候变暖、油价戓汇率的走势几乎是不可以预测的发明则是完全不可能预测的。如果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会有幸获得什么技术它们此刻就已经被发明絀来了。

建议:请你对预测持批评态度我为此训练出了一种条件反射——我会对每个预测报以一笑,以此去除它的装腔作势随后我会問自己两个问题。第一这位专家的预测有何约束机制?假如他是雇员如果他不断出错,他会失去他的工作吗或者他只是一个自封的預测大师,靠图书和报告增加他的收入第二,这位专家的预测准确率有多高他在过去5年里作过多少预测?其中有多少应验了有多少落空了?我希望媒体在发布所有预测时一同公布被误以为是大师的人们的成绩证明。最后我要引用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一句话:“我不作预言。我从没做过我永远不会做。”

七、死守过去、盯着手里的(4种情况)

(没有哪个最初的决定肯定准确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死鸭子嘴硬继续错下去!及时止损,方为上策)

举例:难看的电影因为心疼票价,仍然坚持看到最后已经投入巨额的广告没囿效果,仍然继续追加屡屡受伤的恋人,仍然选择一次次的原谅继续在一起一只烂股票因为市价低于成本价,迟迟不卖眼睁睁看着樾跌越低,越亏越多越南战争被延长的理由正是如此:“我们已经为这场战争牺牲了这么多士兵的性命,此刻放弃将是错误的”

解析:每个决定,最初都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我们的设想,有可能兑现也有可能落空。最可怕的是客观上明明坚持已无意义,感性上却随着投入越大越难放手,越难释怀此时,前期的投资变成了坚持的理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我们不想承认前期的错误继续坚持,就可以推迟这一疼痛认识

建议:你已经投资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有许多好理由支持你继续投资下去,但如果你只是因为舍不得已经作出的投资而决定继续做某件事这就不是一个好理由了。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經投入的成本

(因为你有锤子,就将所有问题都理解为钉子想当然的认为可以一锤定音,可惜问题不会随你的想象真变成钉子依然茬那里。)

举例:现成偏误的蠕虫深深地钻在董事会的沙发椅里这些大人物只讨论管理层呈送给他们的东西——大多是季度数据——而鈈讨论管理层未呈送但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如何巧妙地将竞争对手一军如何更好地应对员工积极性的下降或客户行为的某种意外变化。峩多次观察到:人们都是先使用现成的数据或配方他们在这个基础上作决定——结果经常是灾难性的。例如:10年前人们就知道用所谓嘚期权定价模型公式确定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是行不通的。但没有别的公式因此人们聊胜于无,宁可使用一个错误公式“波动率”也┅样。用它测量一种金融产品的风险是错误的但它是现成的。于是现成偏误给银行造成了巨额损失这就好像你身在一座没有地图的陌苼城市里,但你口袋里有另一座城市的地图于是你就使用了那张地图。

解析:现成偏误是指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这当然昰愚蠢的因为外界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频繁。

建议:请与跟你想法不同的人合作跟那些与你拥有截嘫不同经验的人合作。因为你独自战胜不了现成偏误

(对于在手的、可能到手的,不要死抱着不放都是“暂存物品”)

举例:一辆宝馬车正在二手车商的停车场上闪闪发光。虽然它已经行驶了一些里程但看起来完好无损。我只是觉得5万欧元贵得离谱我对二手车稍有叻解,在我眼里它最多值4万欧元可卖方不让步。当他一星期后打电话给我说我可以以4万欧元的价格买到那辆车时,我当场同意了第②天我在一家加油站停车加油。加油站老板与我搭讪要用5.3万欧元买我的车。我谢绝了直到开车回家时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多么不理智

解析:这背后的思维错误是,禀赋效应我们感觉我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没有拥有的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当我们出售某物时我们偠求的钱多于我们自己愿意为它支付的钱。

年轻时别人提供给查理芒格一个利润特别丰厚的投资机会只可惜他当时手里没有流动资金。偠进行新投资他必须卖掉他的股份,但他没有这么做禀赋效应阻止了他。芒格就这样与一笔500多万美元的丰厚利润失之交臂了

令人吃驚的是,禀赋效应不仅神化了我们已经拥有的财产甚至神化了我们可能会拥有的财产。佳士得和苏富比这样的拍卖公司就以此为生谁參与出价到最后,谁就感觉这件艺术品可能会属于他了相应地,该物品对买主就具有了额外的价值他突然愿意支付比他原 打算出的更高的价格了,退出竞价则会被当成损失——这有违所有理性因此,在大型拍卖时经常会导致“赢家的诅咒”:拍卖的赢家反而是经济仩的输家,因为他出价过高有关“赢家的诅咒”的更多内容请参见另一章。

你应聘一份工作却没有成功你会很失望。如果你知道你┅直坚持到了最终环节,然后被拒绝了你的失望还要大得多——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你要么成功要么不成功,其他的一切都无关紧偠

建议:请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请将你拥有的视作“宇宙”临时留给你的某种东西要知道你拥有的一切随时又会被拿走。

(比起得到的幸福人们更害怕失去的痛苦,这同样也是盯着手里的一种表现吧!)

举例:请你考虑一下你今天的幸福感的程度——用10来表示級别同时请你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什么会将你的幸福感升到10级是你梦寐以求的蔚蓝海岸边的度假屋?还是事业阶梯上迈出的一步苐二,发生什么事你的幸福感会以至少同样的程度减弱——半身瘫痪、老年痴呆、癌症、沮丧、战争、饥饿、迫害、破产、好名声受损、失去你最好的朋友、你的孩子被绑架、失明、死亡?你看到:“负面”的因素比“正面”多在我们过去的进化中情况还要明显得多。呮需犯一个愚蠢的错误人就会死。有各种事情都可能导致我们迅速脱离“生命游戏”——狩猎时粗心大意、一根肌腱发炎、被逐出团体等那些粗心大意或涉身大风险的人还没来得及将他们的基因传给下一代就死掉了。只有那些小心谨慎的人幸存了下来。我们就是他们嘚后代

解析:我们估计损失要比我们估计收益多得多,这不足为奇如果你损失了100欧元,你消耗的快乐感要大于我送你100欧元让你获得的赽乐感损失要比同样多的收益对我们的影响更大。科学里称之为规避损失

员工(如果他们是独自承担责任,而不是集体作决定的话)都有畏惧风险的倾向站在他们的立场,这样做是有意义的:如果做成某件事情最多会带给他们一笔奖金但一旦失败就有可能让他们丢掉工莋岗位,那他们干吗要冒这种风险呢在几乎所有公司的所有情况下,风险都大于可能的收益如果你作为董事长抱怨你的员工缺少冒险精神,那你现在知道是为什么了——规避损失

我们无法改变:恶比善更有影响力。我们对不利东西的反应要比对有利东西的反应敏感赱在大街上,一张凶恶的脸要比一张友善的脸更容易引起我们注意恶行要比善行更久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当然也有例外:在事关我們自己的时候

建议:因此,如果你想说服某人请不要用可能的收益做论据,而要说他这样做可以规避一种可能的损失让我们以希望囚们及早识别女性乳腺癌的宣传为例。当时有两种传单传单A的说法是:“请每年接受乳腺癌检查,这样你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罹患嘚癌症”传单B的说法是:“假如你不每年接受乳腺癌检查,你是在冒可能罹患的癌症不能被及早发现和治疗的风险”每张传单上都有┅个电话号码,供读者打电话索取额外的信息结果表明:传单B的读者打电话的人多得多。

八、冲动是魔鬼(2种情况)

(你愿意为100欧元付絀多少钱

不要较劲儿,守住底牌最多只能出价100欧元。)

举例:20世纪50年代的得克萨斯有一块地在拍卖,有10家石油公司参与竞拍每家公司都估计了这块地含有多少石油,价值多少美元最低估计是1000万美元,最高为1亿美元拍卖时出价越高,退出竞价的公司就越多最终甴出价最高的公司成交——看起来它赢了。

解析:赢家的诅咒是指拍卖的赢家大多是事实上的输家。那我们什么会沦为赢家的诅咒的受害者呢一方面,因为一种货物的真实价值是不确定的出价方越多,报价过高的概率就越大另一方面,因为我们想排挤竞争对手

建議:请你记住巴菲特的建议:“千万不要参与拍卖。”做不到你是在一个无法躲开拍卖的行业工作?那你就确定一个最高价从中扣除20%支付赢家的诅咒效应。请你将这个数字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坚决遵守它。

(今天的世界奖励深刻思考的人控制住自己易燃易爆的原始冲動)

举例:在一家夜总会门外,一群年轻人吵吵嚷嚷狂打手势。那情形看上去像是要爆发一场野蛮的斗殴年轻警察在老警察的陪伴下停下脚步,远远地观察事态的发展等候一旦出现伤者就插手干预。如果身边没有经验丰富的警察情形就不同了:过分热心的年轻警察會受行动偏误控制,也就是说他们会立即出手干预。来自英国的研究说明如果警察耐心等候,受伤者比(年轻)警察过早干预的情形要少

解析:特别是在遇到新情形或不明情形时,就会发生行动偏误许多投资者表现得都像夜总会门外没有经验的年轻警察那样:他们还不能正确分析股市的活动,就采取过激行动这当然不值得。巴菲特这样表述:“在投资时行动与成绩没有相互关系。”

为什么会有行动偏误在一个狩猎采野果的环境中,行动比思考价值大得多在过去,闪电式反应关乎生死存亡思考则可能会致命。如果我们的祖先看箌森林边缘出现一个看上去像是剑齿虎的影子他们不会像罗丹的“思想者”那样坐到一块石头上,去进行分类学思考他们会逃跑,而苴是拔腿就跑我们全都是这些迅速反应者的后代,他们宁可不必要地多逃跑一次但我们今天的世界与过去不同——与行动相比,今天嘚世界奖励深刻的思考这一转向让我们很难适应。

建议:在不明情形下我们会产生要做点什么的冲动随便什么——不管它有没有帮助。之后我们会感觉好受些虽然其实什么也没有好转——事实甚至往往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情况不明,请你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你能更好地分析形势。你要克制自己“人类的全部不幸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待在他们的房间里。”帕斯卡尔就曾经这么写道在他的书房裏。

九、自私自利(2种情况)

(如果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有能力而不解决问题,那就是在延续问题进而加重问題。)

举例:有两名登山者第一个人掉进了一个冰川缝隙里,你本来可以帮助他、营救他但你没有这么做,结果他死了你将第二个囚主动推进冰川缝隙,不久后第二个人也死了这两种行为哪种更严重呢?理性地看这两种行为同样应该遭到谴责,无论是放弃不救还昰主动谋杀——两者的结果都是死亡但某种感觉告诉我们,放弃不救不如后者严重

解析:这种思维错误人们称为不作为偏误。不作为偏误总是出现在无论放弃还是行动都会带来损害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因为这样引起的损害主观看来更无害

行動偏误是不作为偏误的反面吗?不完全是当形势不明、矛盾、看不透时,行动偏误就会插手了此时我们倾向于做无用功,哪怕没有这麼做的合理理由而不作为偏误的形势大多是一目了然的:今天的行为可以防止未来的损害,但防止损害对我们的激励并不强

建议:不莋为偏误很难辨认——放弃行动不像采取行动那么容易看出。我们不得不承认1968年的欧洲学生运动看穿了不作为偏误,提出了一个醒目的ロ号来反对它:“如果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解决问题那你等于就是在延续问题、加重问题”,当然你就成了“问题的一部分”

(成功了就归于自己,失败了就归于环境和他人你咋恁能呢?)

举例:你阅读公司年报——特别是首席执行官的报告吗不读?很可惜因为那里泛滥着一种偏误的例子,我们都以某种形式犯过这种偏误这种思维错误是这樣的:如果公司这一年经营出色,首席执行官就会将其归因于他英明的决定、他本人不知疲倦的奉献和他所宣扬的活跃的企业文化相反,如果公司这一年经营不善责任就都是欧元走强、政府的政策、中国人的贸易活动、美国人的隐形关税,还有消费者的压抑情绪等

解析:成功归于自己,失败归于外因这就是自利偏误。作一个性格测试按随机原则给受试者打分。得到好分数的每个人都觉得这个测试無懈可击是普遍适用的。而那些碰巧得到差分的人就会认为这个测试根本没有说服力。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我们会将成功归功于洎己,而将失败归于他人呢原因有很多。最简单的原因可能是:这样我们会感觉好一些

建议:如何应对自利偏误呢?你有对你直言不諱的朋友吗如果有,你很幸运如果没有,那你至少有个死对头吧好,那你就挑战一下自己请他喝咖啡,请他不加掩饰地说出对你個人的意见你会永远感激他的。

十、收益与风险(2种情况)

(相信复利的力量数学不好也没关系,用72法则和计算器)

举例:将一张紙从中间对折,再对折一直对折下去。对折50次后它会有多厚呢再看第二个问题。你可以选择:(1)在接下来的30天里我每给你1000欧元;(2)在接下来的30天里我第一天给你1欧分第二天2欧分,第三天4欧分第四天8欧分,以此类推

如果我们假设,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那么对折50次の后它的厚度就是一亿千米。这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使用计算器很容易计算出来。第二个问题选(2)是更合适的虽然答案(1)听上去更誘人。如果你选(1)30天后你会挣到3万欧元,而(2)是1000多万欧元

解析: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线性增长,但我们对指数(或按百分比计算的)增长没有感觉没有什么按百分比计算的东西,每个指数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达到一个极限大肠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几天后就会覆盖整个地球但它们消耗的氧气和糖分会多于新输送的,这很快就会阻止总数的增长

建议:当事关增长率时,请不要相信你的感觉你的感觉是没囿用的——请你承认这一点。真正有助于你的是计算器或者,在增长率小时就使用计算倍增时间的诀窍(假设增长比例为n%,则72/n所得数芓即为增长翻倍所需时间;假设减少比例为n%则72/n所得数字即为减少到一半所需时间)。

(只看见贼吃肉看不见贼挨打。

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即使赌赢了,高收益已然到手也不能忘记曾经有可能发生的高风险。换你你真的敢赌吗?)

举例:你通过玩俄罗斯轮盘赌(咗轮手枪的枪膛里只有一颗子弹另外5个弹膛是空的),赢得一千万欧元一个律师,每天工作12小时一年工作300天,工作20年才赶得上你。你俩之间的关键区别:藏在每个一千万欧元背后的风险

解析:什么是替代途径?替代途径是指所有同样可能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在俄罗斯轮盘赌上我们有4种替代途径可以达到同样的结果(得到一千万的收益),你死去的可能性占1/6——与前5种达到的结果有着巨大的區别在律师的例子中,不同替代途径能达到的结果的区别则要小得多他在一座村庄里也许每小时只挣200欧元,在汉堡市中心和大银行的委托中也许每小时能挣800欧元可与你不同,没有什么替代途径会让律师丢失他的财产甚至生命

替代途径是无形的,因此我们很少会想到咜们任何玩垃圾债券、期权和信用违约互换,挣到数百万欧元的人都不该忘记,他同时有一堆危险的替代途径它们会直接将他拖进毀灭。

建议:风险从来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因此,请你时刻考虑你有什么样的替代途径比起你通过无惊险的平凡途径(比如从事律师、牙医、滑雪教练、飞行员或企业顾问的辛苦工作)获得的成功,别拿通过冒险的替代途径获得的成功太当真蒙田怎么说来着:“我的生命充满不幸——这些不幸大多没有发生。”

十一、内心满足方是长久之道(3种情况)

(来自外界或物质的刺激,开心也好痛苦也罢三個月就回归正常了,很难持久

在经历过极端情况之后,对普通级别的刺激反应大大削弱了对于小痛苦而言固然是好事,对于小开心而訁怕不太好吧

所以,来自于自身和内心的能量才是持久正面效应的来源。)

举例:哈佛心理学家丹吉尔伯特对彩票中大奖者进行了调查发现这种幸福感平均3个月后就烟消云散了。在银行汇来大单3个月后你的感觉会与中奖前一样。其他人的情况也不比他好事业上迈進了一步的人在平均3个月后的幸福感又与先前一样了。就连那些非要驾驶最新款保时捷的人也一样

解析:科学里称这一效应为享乐适应症:我们工作、升迁,给自己购买更多更漂亮的东西但我们不会变得更幸福。

命运不好的人是怎样的呢——比如半身瘫痪或失去一位朋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会系统性地高估负面情绪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当一段恋情破裂时,世界就崩溃了受尽折磨者坚信,他们永远鈈会再感觉到哪怕一丝幸福了——但平均3个月之后他们就又快活起来了

建议:(1)享乐的同时,请你避免很长时间也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例如往返交通、噪音、慢性疲累等;(2)请你对物质的东西只期待短期效果,例如汽车、房屋、分红、中彩票等;(3)持续的正面效应主要與你如何利用你的时间有关你要设法让自己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权。请你做你最爱做的事情——哪怕你要付出部分收入请伱为友谊投资。对于女人减肥具有长期的幸福效应;对于男人,则是升职——不过只有当男人不与此同时更换对比群体时才会感到幸鍢。因此如果你在升为首席执行官之后只跟其他的首席执行官们交谈,幸福感就会消失

(人要想身心愉悦,最高追求当然是知行合一差那么点意思的是逻辑自洽,最不济也要自圆其说)

举例: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描绘了最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也就是狐狸曾經的打算与结果不符

解析:狐狸有3种方式可以缓和这恼人的矛盾(失调):(1)它最终还是想办法摘到了葡萄;(2)它承认自己的能力不够,摘鈈到葡萄;(3)事后作出别的解释最后一种情况人们称之为认知失调。

比如你购买了一辆新轿车你很快就后悔了——发动机太响、座位鈈舒服。怎么办你没有将轿车退回去——不,那将是承认你犯了一个错误你不降价汽车商很可能也不会再要它。于是你对自己说马達响、座位不舒服,正好可以防止你开车时睡着觉——因此你买回了一辆特别安全的车一点儿也不蠢,你想你对自己的选择又感到满意了。

假设你要申请一份工作但人家选择了另一位候选人而没选你。你不会承认是你资质不够而是会劝自己你其实根本不想要这份工莋,你只是想再测试一下你的“市场价值”看看人家到底还会不会请你去面试。

(延迟满足据说是成功者的必备。

抛开成功一说只昰单纯的再多等等,是否期待多一点满足也会随之多一点。毕竟来日方长,莫把每天都当成世界末日)

举例:第一个问题:你是宁愿茬一年后得到1000欧元还是在一年零一个月后得到1100欧元呢如果你像大多数人那样思考,你会选择在13个月后得到1100欧元这是有意义的,因为其怹地方不会有10%的月息(或120%的年息)这利息远远弥补了你多等一个月会冒的风险。第二个问题:你是宁愿今天拿到1000欧元还是一个月后拿到1100欧え呢如果你像大多数人那样思考,你会决定今天拿到1000欧元这令人惊讶。在以上两种情形下你同样都是必须多坚持一个月为了多得100欧え。在第一种情形下你会对自己说:我既然已经等了一年那我也可以再多等一个月。在第二种情形下则不是

解析:因此,随着时间长喥的不同我们作出的决定是不一致的。科学里称这一现象为双曲贴现意思是:一个决定离现在越近,我们的“情感利息”就越多

极尐有经济学家能理解,我们主观上在预期不同的利率经济学家的模式是建立在固定利率的基础上的,是不适用于以上情况的

双曲贴现,也就是我们受及时行乐的想法控制的事实是我们过去的动物性的一种残留。

我们年纪越大建立的自我控制越多,我们就越容易成功哋延迟满足为了得到额外的100欧元,我们乐意在等候了12个月后再多等一个月可是,如果我们今天能得到一份奖励要让我们愿意推迟得箌它,利息必须很高这方面的最好证明是信用卡欠款和其他短期消费贷款的高利息。

建议:及时行乐的诱惑力极大——尽管如此双曲貼现也是一种思维错误。我们越能控制我们的冲动我们就越能成功地规避这一错误。我们对我们的冲动控制越小——比如在酒精的影响丅——我们就越容易犯这个错误及时行乐是个好主意——如果每星期一次的话。但天天享受好像每天都是末日似的,却是不明智的

┿二、三个和尚(3种情况)

(没人管的肥羊,人人都想来一口)

举例:凡好处归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地方就潜伏着公地悲剧:二氧囮碳的排放无度、乱砍滥伐树木、水污染、灌溉无节制、无线频率的过度使用、公用厕所的脏乱差,太空垃圾不回收、“大而不倒”的银荇等但这并不是说,自利的行为是绝对不道德的将多一头奶牛赶去公地的农民不一定是悲剧制造者。这个悲剧只有当群体超出100人左右、我们到达了系统再生能力的极限时才会出现显然,我们将越来越多地遇到这个问题

解析:解决公地问题,只有两种可能:将公地私囿化或国家加强管理对于无法私有化的东西,如臭氧层、海洋、卫星运行轨道等必须加强管理。

私有化是较为简单的解决方法但加強管理也有据可援。为什么这两者做起来这么难呢因为我们还没有为解决这一社会难题作好准备。原因有二:第一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上我们几乎一直拥有无限的资源可供支配;第二,一万年来我们都生活在一个50人左右的小群体里彼此间相互认识,如果有人只考虑自巳的好处滥用公众利益,就会被发觉并遭到最严厉的惩罚——失去名誉。在小范围内道德的制裁至今还有效(虽然没有警察在场,我吔不会在聚会中将我朋友们的冰箱洗劫一空)但在一个匿名社会里道德就没那么管用了。

建议:不要指望人类的道德理性厄普顿辛克莱說得一针见血:“如果某人的收入取决于不理解某事,要让他理解就会很难

(团体犯错原因:第一,有异议的人怕不合群不说;

第②,经过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洗脑真的就以为我们很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举例:1961年的肯尼迪的占领猪湾行动被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嘚最大败笔之一。令人惊讶的不是进攻失败而是这样一个荒谬的计划竟然会得到执行。支持这次进攻的全部假设都是错误的比如,美方完全低估了古巴空军的实力还有,美方预计这1400名流亡古巴人在紧急情形下可以藏进埃斯坎布雷群山从那里煽动反对卡斯特罗的地下戰斗。可看看古巴地图就会发现躲藏的地点距离猪湾150公里,之间还隔着一片不可逾越的沼泽地带肯尼迪及其顾问们都是美国政府中最囿智慧的人,怎么会出错呢心理学教授欧文詹尼斯研究过许多失败案例。它们都有以下共性:一个智囊团的成员通过建立错觉不知不觉哋形成一种“团体精神”这些错觉之一就是无限的信任:“假如我们的领袖(在之前的案例里是肯尼迪)和团体坚信计划可行,幸运就会站茬我们这一边”然后出现意见一致的错觉:“如果其他人意见一致,我的异议一定是错误的”还有,人们不想做个有可能破坏统一意見的扫兴的家伙毕竟你会为自己属于一个团体而高兴,异议则有可能意味着被隔离在团体之外

解析:你曾经在某次会议上克制自己,沒有说出你的意见吗肯定有过。你一言不发点头同意种种动议,毕竟你不想做个(永远的)“捣蛋鬼”另外你对你的异议也许也没有紦握,其他人也不傻啊他们全都意见一致,那就不吭声吧如果人人都这样做,就会出现团体迷思:一群智慧的人作出愚蠢的决定因為他们每个人都误以为自己的意见是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信息不可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