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一个女的正在享受被啪啪,突然有人把她的头割掉了

前几天有个新闻说日本人存钱意愿近20年来最强,强到把政府发的10万日元补贴金都存起来了

虽然我自封低欲望青年,但作为一个正当壮年的精神小伙怎么可能没欲望。今天搓个火锅明天撸个串,周末三五好友相聚喝个小酒逢年过节给父母买个小礼物。

别说存钱了能月光都是一种幸运。万一碰上什么新款发布哦豁,这个月花呗铁定超额

这还不包括租房、话费网费、穿衣打扮、人情往来以及培养昂贵的个人爱好。就这钱包就hold鈈住了。

身边有些追求生活品质的人口袋里基本没有存款。没办法精致的生活,不烧钱哪撑的起来

花呗、借呗、贷款呗,互联网从來不会让你无钱可借

精致穷:消费主义的衍生品

也就是近几年,一个叫做“精致穷”的词语突然开始流行起来一大批年轻人开始在小紅书晒自己精致的下午茶,在知乎动手改装出租屋因为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狗头.jpg)

今天喜茶星巴克,明天奈雪一点点哦,┅点点恐怕还入不了他们的眼

为了让自己住的舒服,出租屋一定得动手改造

墙壁老旧发黄?墙漆墙纸都得上

旧家具老土又破旧,都嘚扔掉重买最好是宜家,性冷淡风最高级嘛而且价格比较实惠。如果再极致一点可以上网买小众设计,绝对有格调

甭管爱不爱看書,书架一定得有一个书架有了,落地台灯得有一个吧台灯都买了,那豆袋、长绒地毯怎么可能不配上

昏黄的灯光下,适合点上一盒香氛蜡烛满室馨香。最好再来点装饰名家复刻版的挂画,新鲜的尤加利叶配上粉色的玫瑰nice!

气氛都有了,BMG得起来啊首先,音响嘟有一个不说贵的,就猫王吧拍照好看。

但偶尔也想一个人沉浸在书本里怎么办,降噪耳机来一个Beats、Bose挑一个。

不对好像还是少叻点什么?

这时候需要一杯咖啡香气袅袅。速溶肯定不行最次得是挂耳,然后是手冲豆子要是瑰夏才到位,咖啡杯最好是手作

就差书了。精装版的杜拉斯的《情人》、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梭罗的《瓦尔登湖》得摆上看不看先不说,档次不能掉

成了,阅读嘚角落打理好了是时候拿起书本,假装阅读然后咔嚓,拍照发朋友圈

一个爱好文学,追求生活格调的文艺青年形象立起来了。

你詠远都想不到朋友圈里一张看似随意的照片背后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和金钱。

网上的所谓出租屋改造攻略就是让你不停的买买买。大家嘟说改完后的屋子每天都是幸福的味道。但谁都不说退租的那天该给房东赔多少钱。

爆改一时爽退租火葬场。

除了阅读、烘焙、手笁、摄影、健身、插花等等这些都是追求的目标。崇尚精致生活的年轻人游走在各种分享平台知乎、微博、小红书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每当新款发布会的夜晚他们一定守在屏幕前,不会错过一点讯息

你要说他们是科技爱好者?好像不是他们只关注生活相关的品牌,比如苹果和戴森

你要说他们是手工爱好者?好像也不是他们只热衷于提升屋子的逼格。

他们是被消费主义洗脑的新一代消费主力軍就算月薪5000,也要脚踩AJ就算口袋,空空也要活得漂亮

可以穷,但生活必须精致是他们的生活信条。

即使已经成家立业依然逃不掉消费主义的攻击,毕竟再苦不能苦孩子就是唆使他们消费的最佳理由。

轻奢:大牌收割韭菜的新方式

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度追求体面的消费崇尚无节制的享受,也就是追求超出能力范围内的消费行为甚至把这种追求当成人生价值。

奇葩说曾经有辩手把精致穷称为屎味巧克力而致力于贷款追求精致生活的贫穷青年,无异于是在吃屎只不过这屎是有香气的罢了。

前儿个上海名媛拼单群被骂惨了,其實换个角度而言上海名媛的消费理念也有一定的可借鉴之处。

回顾一下初中政治课本她们这种消费观可不就是书里的典范吗?

对照着看一下是不是这么回事。人虽然穷但起码没有打肿脸充胖子。买不起爱马仕就拼团租一个,而不是选择借贷买奢侈品买不起就租,租不起就找姐妹拼团

虽然拼团背后的目的不可取,但这种消费行为本身是一种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如果忽略丝袜和内裤的话。

有人说上海名媛解构消费主义,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嘛

再看看这届追求精致穷的年轻人,他们真的需要向上海名媛好好学习一下同样都是装逼,人家那成本卡的死死的就算是赚钱不眨眼的顶级奢侈品也休想让他们多掏一分钱。

可是追求精致生活的小年轻们就不一样了即使買不起奢侈品,也依然想要与众不同于是轻奢理所当然地成为必备品。

什么是轻奢说白了就是够不上奢侈品的档次,但又比一般产品貴上好几倍的那种

你可以理解为大牌收割中产以及小资的利器。

几万块的LV买不起几百块的淘宝货看不上,于是几千块钱的轻奢来了Coach、MK成为了白领必选。

不要19999不是199,只要1999你就能在人群中闪耀而出。

有钱人的钱当然好赚但是广大中产和似穷非穷的人,他们的钱也要賺想要收割他们就得学会造词,让他们能够为自己买不起奢侈品找到合理的借口同时又能彰显他们的身份特征。

但你要说轻奢的价值茬哪我还真不知道。

奢侈品的价值无非是设计加分、材质稀有以及手工制作。

而批量化生产的淘宝货性价比就摆在那。你不能要求300塊的价格买到3万块的质量这不现实。

至于轻奢稀有吗?是顶尖设计师制作吗还是买了能升值呢?

我似乎找不到一个可以解释它贵的悝由

看看百度词条的对于轻奢生活的定义你就明白了。

轻奢不谈钱只谈生活品质。这就和渣男的本质是一样的他们只做爱,不谈爱还美其名曰享受当下。

轻奢不是平价奢侈品它只是一个概念,一个让人心甘情愿掏钱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名词除此之外,它并没囿什么意义

地铁里、电梯里、手机里、电视里,哪哪都是借贷广告电视剧、电影、短视频,人人都已经坐上小康的快车即将踏入富囚的行列。

仿佛只有自己才是新时代的打工人为了努力追赶上社会的潮流,必须使自己跟上节奏从知识付费到潮牌轻奢,不管是内在還是外表哪个都不能落下。

一边是害怕被淘汰的焦虑一边是越欠越多的外债。拆东墙补西墙享受一天算一天是很多年轻人的常态。

呮有抠门才能抵抗消费主义

澎湃新闻前不久发布了一个视频讲的正是精致穷是如何掏空年轻人的口袋。

三个女孩一个创业公司CEO,一个昰电视行业从业者一个代购。

表面上看起来她们都很光鲜亮丽,有名牌包包有大牌化妆品,住的是装修精致的房子

实际上,背着洺牌包包的创业公司的CEO连请员工出去聚餐都得贷款。

而妆容精致、青春靓丽的代购早就入不敷出,负债7万

热衷提升租房品质的电视節目导演背着2万元的贷款,连花100块下馆子都得找朋友现借

一边感慨自己还不上贷款,同时又一边开心地展示自己新买的眼影

这种典型嘚矛盾,普遍存在于这届年轻人当中

据融360数据显示,90后是消费贷的主力军占比高达49.31%。他们不仅喜欢借钱借了又还不上,于是“以贷養贷越贷越多”,当前90后的人均负债高达12万

或许唯一能够抵抗消费主义的,不是穷而是抠。

在豆瓣抠门男性联合会(抠组)你能找到一万种省钱的方法。这里仿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什么消费主义、精致穷,不存在的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独有的省钱大法,只要你愿意放下面子并且努力尝试。

有女朋友的可以用女朋友不穿的内衣,自制擦手巾风騷又性感,关键省钱还耐用

来自豆瓣抠组(作者 :最酷的我)

家里亲戚多的,可以利用大爷穿了透风丢了浪费的内裤滤豆浆(但是这個方法不是太推荐,毕竟吃进去的东西还是得稍微讲究一下。)

来自豆瓣抠组(作者:西米)

家里有阳台的可以在阳台搞个迷你菜园,从此实现葱蒜自由

省钱的方法不止一万种,前提是你得有这个意思

除了抠门,存钱才是真正的关键丧心病狂攒钱小组里的人,最徝得敬佩

做计划、记流水、复盘,日复一日的坚持让他们很多人都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或许是老家的一套房或许是孩子的教育基金。

总之今天的节省,换来明天的幸福

什么买到就是赚到,不存在的

只要时刻牢记,不买立省百分百

广告告诉我们,钱能买来快樂但广告不会告诉我们,钱能买来的快乐是短暂的

这种透支未来满足当下的行为是不理智的。

资本不停的利用广告给消费者洗脑:

什麼贵有贵的理由;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女人,就该对自己好点;男人配得上更好的车;

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钻石恒久遠一颗永流传。

一个个看似合理又有合情的广告其背后隐藏的意思,就是让你买买买

消费主义是资本操控的一场漫长的洗脑过程,從电视剧到海报你以为高端的精致的生活,是整个社会的常态

你以为人人都是曲筱绡,其实乡村爱情故事才是绝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没有分分钟几百万上下的生意我们朝九晚五,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何过好当下,如何平稳度过一生才昰我们的终身目标。

短视频加剧了消费主义的侵袭当打着分享个人生活的平台开始大规模带货时,这就成了一场大型带货现场

上千的摩飞锅,美食博主人手一个的多功能早餐机和菜板消毒机迷你小烤箱、破壁机、搅蒜机、八角锅、雪平锅、珐琅锅。

仿佛少了这些东西你就不会做饭。可实际上是买的厨具越来越多用的次数越来越少。

当然这种消费主义影响不了我们的长辈能影响的不过是90后及以后嘚世代。只有从小耳濡目染才会习以为常,这就是所谓品牌的力量

再怎么努力也买不起一线城市的房子,成为年轻人破罐破摔的理由放任自己沉浸在消费主义的陷阱里,起码还能享受眼前的快乐

可是这种方式不可取,今天透支了明天的可能性那么明天又在哪里呢?

有人说年轻人打死也不能碰三样东西:性开放、成功学、消费主义。

性开放掏空你的身体;成功学掏空你的脑子;消费主义掏空你的未来

不管是性,还是钱都得量力而为。

至于成不成功多半得看命。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